生态县建设规划大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以人为本,天(自然)人和谐:生态县建设不是不惜牺牲生态环境的代价,仅顾经济发展;也不是不顾经济发展和人的需要,仅顾环境保护、改善景观、绿化美化等,而是“以人为本”,天(自然)人和谐。天人合一本是中国传统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和哲学思想。其要点有“天人一体”即人与自然是一不可分割的整体;“天人互动”即人与自然是一相互作用的系统;“天人相参”即人与自然是一个相互交融的系统;“天人感应”即人与自然之间的能流信息流;“道法自然”,“毋变天之道,毋绝地之理,毋乱人之纪”等。为了人类社会和自然双双受益,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人为本,天人合一这两方面是紧密相联、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二者不可割裂、偏废。只有将这两方面密切结合与协调,才能体现人与自然双双受益,当代集体人与后代人利益,才能贯彻“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生态县建设规划大纲
(征求意见稿)
附图:
1、XX县区位图
2、XX县行政区划图
3、XX县水系分布图
4、XX县土地利用现状图
5、XX县重点污染源分布图
6、XX县旅游资源图
7、XX县生态功能区划图
8、XX县生态产业布局规划图
9、XX生态县建设重点项目位置分布图
第一章
1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战略目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提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而生态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
③从单纯追求一维的环境与自然保护或单纯的经济增长,走向富裕(经济和生态资产的增长与积累),健康(人的身心健康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代谢过程的健康),文明(物质、精神和生态文明)三维一体的复合生态繁荣。同步获取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三赢。
为达上述的目的,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为基础,在环境、资源和整个生态系统承载力范围内,贯彻科学发展观,综合运用系统生态学、生态工程、景观生态学和循环经济的原理与方法,对全县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复合生态系统进行结构改善和功能优化,调整人们的生产、管理以及生活和消费方式,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能源,通过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社会,基本实现区域的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推动整个社会走上向富裕、健康、文明复合繁荣的发展道路。
2
生态县的生态是指人与环境间高效和谐的生态关系的简称,它既是一种竞争、共生和自生的生存关系、又是一种追求时间、空间、数量、结构和秩序持续与和谐的系统功能;既是一种着眼于富裕(经济和生态资产的增长与积累),健康(人的身心健康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代谢过程的健康),文明(物质、精神和生态文明)目标的高效开拓过程,也是一种整体、调谐、循环、自生的进化适应能力;既是保护生存环境、保护生产力、保育生命支持系统的长远战略举措,也是一场技术、体制、文化领域的社会革命,是一种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行动。
意义:XX县生态县规划是属于战略性、指导性的概念规划和目标规划。旨在区域生态系统层面上,为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的国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为XX县建设和发展为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环境健康和优美、社会文明进步的现代化区域,提供指导性、控制性的发展战略。
3
《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国发[1998]36号,1998.11.7);
《XX县生态示范县建设总体规划》(1998.10);
《XX县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XX县“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
《XX县环境质量报告书》(2004年度);
《XX县统计年鉴》(1996-2004);
4
规划范围为XX县全境,包括15个建制镇,共235个行政村,总国土面积为1467.48平方公里。
目的:按照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五中全会的要求,不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县的具体目的主要是:
①可持续发展是其总目标或纲,一以贯之: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其内涵包括了经济的持续增长、资源的永续利用、体制的公平合理、社会的和谐共生、传统文化的延续及自然活力的维系。生态建设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生态县建设规划的主要范畴是生态环境、生态产业和生态文化的耦合。在当地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去改变传统经济建设和村的发展模式。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决策和管理方法,挖掘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潜力,耦合生态型产业(经济)、生态环境(自然)、和生态文化(社会)三个方面,协调它们之间的和谐关系。
根据十六大精神,2003年5月XX制定了《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环发[2003]91号),提出了生态县建设的六项基本条件和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进步三大类共36项指标。生态县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各个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县级行政区域,是县级规模生态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最终目标。其主要标志是:生态环境良好并不断趋向更高水平的平衡,环境污染基本消除,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稳定可靠的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社会经济加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文化有长足发展;城市、乡村环境整洁优美,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2000.11.26);
《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环发[2003]91号);
《XXX省环境保护条例》(1993);
《XXX省水资源管理条例》百度文库1993);
《XXX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2000);
通过生态环境、生态产业和生态文化建设,技术创新、体制改革、观念转换和能力建设,物质、能量、信息的高效利用,技术和自然的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生命支持系统功能和居民的身心健康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去促进城市经济、生态环境和文化得以协调、持续、健康的发展,生态良性循环。诱导一种整体、谐同、循环、自生的融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为一体的生态文明;孵化一批经济高效、环境和谐、社会适用的生态产业技术,建设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富裕、健康、文明的生态县。
生态县建设规划大纲
(征求意见稿)
附图:
1、XX县区位图
2、XX县行政区划图
3、XX县水系分布图
4、XX县土地利用现状图
5、XX县重点污染源分布图
6、XX县旅游资源图
7、XX县生态功能区划图
8、XX县生态产业布局规划图
9、XX生态县建设重点项目位置分布图
第一章
1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战略目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提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而生态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
③从单纯追求一维的环境与自然保护或单纯的经济增长,走向富裕(经济和生态资产的增长与积累),健康(人的身心健康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代谢过程的健康),文明(物质、精神和生态文明)三维一体的复合生态繁荣。同步获取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三赢。
为达上述的目的,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为基础,在环境、资源和整个生态系统承载力范围内,贯彻科学发展观,综合运用系统生态学、生态工程、景观生态学和循环经济的原理与方法,对全县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复合生态系统进行结构改善和功能优化,调整人们的生产、管理以及生活和消费方式,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能源,通过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社会,基本实现区域的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推动整个社会走上向富裕、健康、文明复合繁荣的发展道路。
2
生态县的生态是指人与环境间高效和谐的生态关系的简称,它既是一种竞争、共生和自生的生存关系、又是一种追求时间、空间、数量、结构和秩序持续与和谐的系统功能;既是一种着眼于富裕(经济和生态资产的增长与积累),健康(人的身心健康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代谢过程的健康),文明(物质、精神和生态文明)目标的高效开拓过程,也是一种整体、调谐、循环、自生的进化适应能力;既是保护生存环境、保护生产力、保育生命支持系统的长远战略举措,也是一场技术、体制、文化领域的社会革命,是一种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行动。
意义:XX县生态县规划是属于战略性、指导性的概念规划和目标规划。旨在区域生态系统层面上,为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的国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为XX县建设和发展为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环境健康和优美、社会文明进步的现代化区域,提供指导性、控制性的发展战略。
3
《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国发[1998]36号,1998.11.7);
《XX县生态示范县建设总体规划》(1998.10);
《XX县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XX县“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
《XX县环境质量报告书》(2004年度);
《XX县统计年鉴》(1996-2004);
4
规划范围为XX县全境,包括15个建制镇,共235个行政村,总国土面积为1467.48平方公里。
目的:按照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五中全会的要求,不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县的具体目的主要是:
①可持续发展是其总目标或纲,一以贯之: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其内涵包括了经济的持续增长、资源的永续利用、体制的公平合理、社会的和谐共生、传统文化的延续及自然活力的维系。生态建设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生态县建设规划的主要范畴是生态环境、生态产业和生态文化的耦合。在当地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去改变传统经济建设和村的发展模式。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决策和管理方法,挖掘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潜力,耦合生态型产业(经济)、生态环境(自然)、和生态文化(社会)三个方面,协调它们之间的和谐关系。
根据十六大精神,2003年5月XX制定了《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环发[2003]91号),提出了生态县建设的六项基本条件和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进步三大类共36项指标。生态县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各个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县级行政区域,是县级规模生态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最终目标。其主要标志是:生态环境良好并不断趋向更高水平的平衡,环境污染基本消除,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稳定可靠的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社会经济加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文化有长足发展;城市、乡村环境整洁优美,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2000.11.26);
《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环发[2003]91号);
《XXX省环境保护条例》(1993);
《XXX省水资源管理条例》百度文库1993);
《XXX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2000);
通过生态环境、生态产业和生态文化建设,技术创新、体制改革、观念转换和能力建设,物质、能量、信息的高效利用,技术和自然的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生命支持系统功能和居民的身心健康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去促进城市经济、生态环境和文化得以协调、持续、健康的发展,生态良性循环。诱导一种整体、谐同、循环、自生的融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为一体的生态文明;孵化一批经济高效、环境和谐、社会适用的生态产业技术,建设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富裕、健康、文明的生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