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的南北宗论

合集下载

董其昌的南北宗论

董其昌的南北宗论

董其昌的南北宗论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有如下一段话:禅家有南北二宗,唐时始分。

画之南北二宗,亦唐时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

北宗则李思训父子着色山水,流传而为宋之赵干、赵伯驹、伯驌,以至马、夏辈。

南宗则王摩诘始用渲淡,一变勾斫之法,其传为张躁、荆、关、董、巨、郭忠恕、米家父子,以至元之四大家,亦如六祖之后有马驹(马祖道一)、云门、临济,儿孙之盛,而北宗微矣。

要之,摩诘所谓云峰石迹,迥出天机,笔意纵横,参乎造化者,东坡赞吴道子、王维画壁,亦云:吾于 (王)维也无间然。

知言哉。

在这段话中,董其昌提出了在中国山水画史上影响深远的南北宗的绘画理论,他认为南宗属于文人画的范畴,北宗则以匠人画或行家画为尚,并且崇南抑北。

仙山楼阁图南宋赵伯驹董其昌区分南北宗并不是按照地域上的南北,而是根据画家的身份、画法、风格为标准的。

北宗画家多为皇家宗室或宫廷画家,其绘画多以着色山水、界画为主。

技法上北宗方刚谨严,体势尚奇峭突兀,多块面结构,多用泼墨法,笔墨运行则往往需要发力且迅走疾行。

北宗适合表现多石且石质坚硬顽重的山体,皴法多为斧劈皴或其变体。

万壑松风图南宋李唐南宗的画家多具有文人和画家的双重身份,绘画多以水墨为主,不拘于常法。

技法上多为线型结构,平淡混穆,圆柔疏散,自如随意,皴法多为披麻皴及其变体,适合表现多土且植被较丰厚的山体。

天池山壁图元代黄公望南北宗论是有很大的理论缺陷的,其崇南抑北的思想也是值得商榷的,但其对后世所产生的影响却是毋庸置疑的。

与南宗山水相比,北宗山水较多地受到理性精神的制约,自律性的特征比较突出,画家受到各种技法规范的强力约束。

北宗山水的技术难度是古代画家所公认的。

由于北宗山水画家的职业化特征所决定,他们很难像文人画家那样对创作实践进行理论的总结,也很难对自己的审美追求加以阐说和辩解,只好一任他人的否弃、贬低或冷落,使许多精华也被当成糟粕。

这显然是一种非常可悲的现象。

华山图册明代王履近现代以来,徐悲鸿等人对南北宗论的过分贬低也是不可取的。

简述董其昌的南北宗论

简述董其昌的南北宗论

简述董其昌的南北宗论
董其昌的南北宗论提出了宗教哲学上双重根据:“南宗”是指佛教;“北宗”是指道教。

董其昌认为“东汉之后,南
宗与北宗并存,共同促进宗教统一”。

他以自己的方法,将两者融合成一个具有融合性的宗教哲学体系。

按照他的思想,佛教可以理解为在外表上看来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宗教,但实际上却是相同的。

因此,他在佛教中引入了道教的概念和实践,例如发酵祭祀的做法。

南北宗论对中国历史上的宗教文化、哲学思想和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董其昌的宗论被用来解释被称为“天下大同”思想的抽象论文,并得到广泛应用。

此外,“南宗”与“北宗”的理论也被用作宗教以外的科学领域,理解问题中的内外因果关系和复杂系统的运作机制。

总之,南北宗论为中国哲学的发展和宗教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渊源。

艺术论丨董其昌之“南北宗论”

艺术论丨董其昌之“南北宗论”

艺术论丨董其昌之“南北宗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重要的美学思想“南北宗论”是明代著名画家董其昌在其著作《画旨》中提出,其观点为:“禅家有南北二宗,唐时始分。

画之南北二宗,亦唐时分也。

但其人非南北耳。

北宗则李思训父子着色山水,流传而为宋之赵干、赵伯驹、伯驌,以至马、夏辈。

南宗则王摩诘始用渲淡,一变勾斫(一作研,乃误)之法,其传为张躁、荆、关、董、巨、郭忠恕、米家父子,以至元之四大家……。

”李思训《江帆楼阁图》101.9 x 54.7cm 绢本青绿设色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李昭道《明皇幸蜀图》55.9 x 81cm 绢本青绿设色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董其昌借助禅家的南北宗,对于唐代以来的绘画进行了解读、总结;以禅家的“南顿”和“北渐”的思想理念,在其绘画美学里将“文人画”归属于“南宗”,其主张顿悟;而将“画青绿的画家”归属于“北宗”其主张渐悟;实际是将唐以来的画家通过他们的身世经历、绘画时的笔墨技法以及绘画风格等等,分为了文人画家和职业画家两个不同的体系。

赵伯驹宋代《九成宫图》66 × 36cm镜心绢本设色王维唐代《雪溪图》36.6 × 30cm绢本墨笔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在董其昌的“南北宗”观点里:北宗的主要画家是“李思训父子着色山水,流传而为宋之赵干、赵伯驹、伯驌,以至马、夏辈。

”而南宗“南宗则王摩诘始用渲淡,一变勾斫(一作研,乃误)之法,其传为张躁、荆、关、董、巨、郭忠恕、米家父子,以至元之四大家……”。

南宗画始用渲淡,以淡雅的画风见长,而北宗画重着色、重青绿。

王维唐代《江干雪霁图卷》28.4 x 171.5cm日本京都小川家族藏荆浩五代《匡庐图》185.8 x 106.8 cm 绢本水墨“南北宗论”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山水的发展,尤其是对于清代的画家影响深远,比如清初的“四王”深受董其昌摹古绘画理念的影响。

董源五代《夏景山口待渡图卷》50 × 320cm 绢本淡设色辽宁省博物馆藏米友仁宋《云山墨戏图》21.4 x 195.8cm 纸本北京故宫博物院巨然五代《秋山问道图》156.2 x 77.2cm 绢本水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但“南北分宗论”也有其消极的一面,董其昌是明代著名的士大夫画家,在其“南北宗论”中带着明显的崇南而抑北的思想,推崇南宗文人画而贬低北宗职业画家,进而造成了后来的一些画家苦于宗派之争,在一定成度上局限了绘画的创作。

董其昌与南北宗论

董其昌与南北宗论

董其昌与南北宗论董其昌与南北宗论明代后期的董其昌和他的南北宗论,对后世画坛产生了巨大影响。

董其昌(1555一1636)字玄宰,号思白,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

神宗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官至礼部尚书。

他学识渊博,精于鉴赏,长于书法,兼搜山水画。

书法初学颜真卿,后转法钟解、王羲之,其书疏宕秀逸,自成一派,被称为明末四大书法家之一。

他的山水画取法董源、巨然、米带及倪珊、黄公望的萧散。

晚年亦取李唐之深厚,所画山水、树石、烟云,流动、秀逸而潇洒。

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

追求以书法人画,特别强调笔的运动和墨的气势。

他自己说:“余画与文太史(即文徽明)较,各有短长,文之精工具体,吾所不如,至于古雅秀润,更进一筹。

”这正道出了他与吴门画派的不同之处,被推为华亭派之首。

董其昌的山水画作品有水墨、青绿两种面貌。

主要作品有(江山秋界图》、《云山水隐图》、《烟江叠峰图》、《秋兴八景图册》、《昼锦堂图》等。

有些史论家将17世纪称为“董其昌的世纪”,可见其影响巨大。

这不仅来源于他的艺术实践,还在于他独到的绘画观念和理论—南北宗论。

他第一次从风格上将山水画分为南北宗。

说:“禅宗有南北二宗,唐时始分。

画之南北二宗亦唐时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则李思训父子着色山水,流传而为宋之赵斡、赵伯驹、伯骕(su)的以至马、夏辈。

南宗则王摩请始用渲淡,一变钩斫( zhuo)之法。

其传为张璪、荆、关、郭(忠恕)、董、巨、米家父子,以至元之四大家。

亦如六祖之后有马驹云门、临济儿孙之盛,而北宗微矣。

”并贬斥“北宗”是外露、草率,只重技巧,不知含蓄的“行家”画;褒扬“南宗”是有天趣,有恬静韵味和书卷气的文人画、“利家”画,并极力推崇其笔墨的率真和潇洒的十气。

以萤其昌的社会地位及其在书画界的声望,他的这些艺术主张及其建构的文人画语言的价值体系,很快为当时的文人画家们所接受.并形成了强大的绘画潮流,直接影响中国画坛300余年。

如何理解明代董其昌南北宗论【浅析董其昌提出“南北宗论-的社会背景】

如何理解明代董其昌南北宗论【浅析董其昌提出“南北宗论-的社会背景】

如何理解明代董其昌南北宗论【浅析董其昌提出“南北宗论"的社会背景】如何理解明代董其昌南北宗论【浅析董其昌提出“南北宗论"的社会背景】摘要:明朝中叶,文人画由于绘画发展的自身规律,走向低谷,董其昌及其“南北宗论”提出了文人画传统的真正的内涵,即作画要有“士气”!使单凭技法衡量文人画的理论得到了补充,对如何协调传统与变革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提出了适应当时情况的发展路线,使文人画的发展有了重要的转机!关键词:文人画;董其昌;南北宗论;贡献在绘画的发展过程中,一个新兴的派别往往以惊人的力量登上顶峰,但当这个派别一旦获得成就,衰微之势便随之而来。

不过,中国文人画的发展却有一个与此不大相同的经历!“何谓文人画?即画中带有文人之性质,含有文人之趣味,不在画中考究文人之工夫,必须于画外看出许多中文人之感想,此之所谓文人画。

”这段话是陈衡恪对文人画的解释。

文人画在选材方面主要以山水、花鸟为主。

在传统绘画中文人画以它特有的文人思想即文人的“士气”区别于工匠画和院体画,独树一帜。

文人画的由来可以追溯的到南北朝时期,宗炳的《画山水叙》中首先提到了“畅游”和“卧游”的观画态度。

唐代诗歌盛行,大诗人王维提出以诗入画,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使后世奉他为文人画的鼻祖,他的绘画作品成为后世文人画家的范本!一直到宋初黄休复的《益州名画录》中正式提出将绘画分为“逸、神、妙、能”四个等级,逸品为绘画的最高的境界,其次为神品、妙品,而能品则是绘画的最低层次,画中的意境和才情都偏低。

在有了基本理论的支撑后,文人画的形式也越来越区别于民间、院体绘画而得到迅速的发展。

在宋代至明初这段时间里,文人画逐渐形成讲求笔墨情趣,不求形似,逸笔草草,强调神韵,重视画家各方面修养的特有风格。

在这期间,宋代的董源、巨然、李成、范宽、苏轼、米芾以及元代的赵孟�、黄公望、倪赞等都为文人画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文人画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直到名代中叶才呈现出衰微之势,然而,董其昌以其新的文人画理论使文人画的发展有了重要的转机。

论董其昌绘画美学思想——以南北宗论为例

论董其昌绘画美学思想——以南北宗论为例

【美术理论研究】董其昌南北宗论的形成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很大关系,而其本身的绘画美学思想也是特殊时代的特殊产物,从根本上来说,是当时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与绘画思想的有机结合。

从董其昌所处的时代来看,明末清初社会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绘画本身具有极强的表现性和写意性,画家可以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因此,绘画才有了极为丰富的风格和形式。

而董其昌的绘画美学思想与他的南北宗论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分析南北宗论,可以从侧面看出董其昌的绘画美学思想。

因此,本文从创作美学、艺术美学、人格美学三方面对董其昌的美学思想进行分析,为后世的绘画艺术创作提供一些借鉴。

一、董其昌的南北宗论及其渊源董其昌在他的《画禅室随笔》中曾经写道:“禅家有南北二宗,唐时始分。

画之南北二宗,亦唐时分也。

”由此可见,董其昌认为南北宗论早在唐朝就有所区分。

而《画禅室随笔》也是他的南北宗论的正式出处。

绘画分为南宗和北宗两个宗派,南宗的宗师是王维,后来还有张璪、郭忠恕、李成、王晋卿、赵大年、米家父子、文征明、董其昌等;北宗以李思训为宗师,后有李昭道、赵干、李唐、刘松年、马远、仇英、夏圭等人,这是董其昌南北宗论的主要内容论述。

董其昌曾考中进士,甚至官拜礼部尚书,再加上他本身就在书法和绘画方面颇有造诣,所以他提出的山水画南北宗论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影响很深,不仅中国绘画的发展,就连当时文人士大夫的审美也因此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写道:“禅家有南北二宗,唐时始分,画之南北二宗,亦唐时分也。

”由此可见,他的南北宗论与禅家有着莫大的关系。

禅宗是中国佛教宗派之一,禅宗中的禅学主要流行于北方,而南方则以般若学为主,魏晋南北朝时期,禅学与般若学成为佛教的两大学派,这便是禅家有南北二宗说法的缘由。

《辞海》中关于禅家南北二宗的说法是,禅宗因一条偈语而引发继承人的变化,后来又因此导致禅宗分立门户,即渐修渐悟的北宗和顿悟渐修的南宗。

董其昌便因此将中国历史上的山水画分成南北宗两派,由此可见,董其昌的南北宗论与佛教的南北宗论有着密切的关系。

董其昌南北宗论名词解释

董其昌南北宗论名词解释

董其昌(1895-1931)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其中,董其昌的「南北宗论」是他在《中国哲学史论》一书中提出的一种哲学观点,它提出了中国哲学史上「南宗」与「北宗」之间的对比和辩证关系。

「南宗」指的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道家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为老子、庄子和莲花生。

南宗认为,万物皆有「道」,「道」是宇宙的本源,是一切事物的根本,人们应当通过内在的修养来达到自然的和谐和自在。

「北宗」指的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儒家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为孔子、孟子和荀子。

北宗认为,人是天地之间的中介,应当遵循礼仪秩序,以积极的行动来实现人生的价值。

董其昌认为,南北宗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两个重要流派,它们之间具有辩证的关系,应当在自己的基础上进行融合。

他提出了「南北融合」的理念,并为中国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董其昌南北宗论内容及历史意义

董其昌南北宗论内容及历史意义

董其昌南北宗论内容及历史意义董其昌的南北宗论,可真是一桩有趣的事儿!想当年,董其昌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把中国的绘画分成了南宗和北宗。

南宗,那可是代表着文人画,讲究的是心境、情感,像一杯清茶,淡淡的却回味无穷。

北宗呢,强调的是工笔、写实,犹如一块精致的点心,样子美味,技术扎实。

听起来是不是很有意思?董其昌就像个“调解员”,他在这两者之间搭起了桥梁。

他认为南宗画更符合文人的气质,更能表达他们的情感。

你想啊,那些文人墨客,心里有那么多想法,怎么能只是拘泥于技艺呢?董其昌可谓是深得其妙。

他的观点在当时的文化圈里引起了不少争议,许多人觉得南宗太过“飘”,而北宗则显得“死板”。

哎,这就像一场好莱坞大片,争论不断,精彩纷呈。

在历史意义上,董其昌的南北宗论真是为中国绘画史开辟了新的天地。

他不仅仅是把南北宗划分开来,更是将绘画的理念、审美、情感都提上了台面。

你看,艺术本来就是一种表达,如果只停留在技术层面,那真是大煞风景。

董其昌告诉我们,绘画可以是情感的宣泄,是内心世界的流露,这种思想可是深深影响了后来的艺术家们。

董其昌的南北宗论还让大家对艺术有了新的思考。

传统的艺术标准是不是就一定对呢?不一定哦!南宗和北宗的辩论,让我们明白了,艺术没有绝对的对错,有的只是不同的表达方式。

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谁也不能说哪个更好。

是不是听起来很有道理?再说,董其昌的主张也影响了后来的文人画。

他的理论为文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自由表达的空间,鼓励大家追求个性化的艺术。

许多文人画家都开始探索自己的风格,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语言,真是热闹非凡。

艺术圈内外,都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创作,大家都在尝试“自我”,仿佛每个人都变成了艺术家,真让人惊叹不已。

董其昌也不是没遇到反对声。

有些人认为他的理论太过主观,忽略了技术的重要性。

你说这也能理解,毕竟在当时,传统的工笔画占据了很大的份额。

有人觉得南宗太“飘”,缺乏扎实的基础。

可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所在啊!不同的声音碰撞出火花,才让这个领域更加丰富多彩。

再释董其昌之南北宗论

再释董其昌之南北宗论
艺木论坛
再 释 美术学院O 级加研 究生 河南新 乡 8 4 30 507
摘要 :董其昌,明晚期绘 画的主要代表人物 ,他的画重在 笔墨的变化 ,有雅逸天真之趣 ,画风有枯 笔水墨 、没骨或浅绛两 种倾向 ,在雅 拙、简淡中带有 宁静 、 自然的文人之 恩,同时禅宗对董其 昌也有重要的影响 ,禅 宗的 明心见性 、摆脱形迹的思想 与文人画的适求 自然之性 的清高气息是一致 的。其 中,他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 的就是 “ 南北 宗论” ,他通过禅的义理 ,大致把 唐代 以来 山水画家按 南宗( 即文人 画) 北宗 (即院体 画 )两大体 系划分 ,南宗以王维 为始祖 ,董 源、 巨然为实际领袖 ;北 宗以 与 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为始祖 ,马远 、夏 圭为旗 下干将 ,这一言论几乎 占据 了以后三 百年 画坛 的主流 ,并影响到其后绘画的发展

“ ”反 “ ”的思潮 ,以徐 渭、汤显祖 、三袁 ( 情 理 袁宗道 、 袁宏 道 、袁 中道 )为代表 ,文学 界则有 反 复古主 义的公安 派 、竟陵派 ,主张独抒性灵 。思想文化领域 冲破程朱理学 和 封建文化束缚所 呈现的诸家争 鸣和生机篷勃局面 也给绘 画界 以有利 的影 响,于是 “ 南北宗论 ”应运而生 。而南北宗论 的 创立者董其 昌正是想通过对从 唐至明近千年 的山水 画的分 析 总结 ,用艺术风格 分流派并加 以褒贬 ,以建立绘 画的新风格

笔势的运动做意象的组合 。各种传统 图像 ,经过董其 昌富有创 意才是最高境界 ,而这种禅意在 王维的画 中已初露端倪 。王 造性的糅合 、改造和重建 ,使得观者在 目睹熟悉的材料被重新 维的画一变勾斫 为渲淡 ,渐近 自 、意境幽深 、颇有天趣 , 然 米友仁 组合和编织之时 ,既体会到具有特殊背景知识的阅读愉悦 ,又 故把他列 为南宗 之祖。此后 ,在董 源 、巨然 、米芾 、 黄公望 、王蒙 、吴镇 、倪 有一种新鲜感 。同时董其 昌特别 强调布局中的势,笔墨的虚与 的画 中逐渐发展 ,到元季四大 家 ( 实,追求画面 “ 暗”的含蓄性 ,发展 了前人墨法。他在笔墨上 瓒 )画 中遂达 到了最 高峰 。所 谓 的禅意 、禅 境就是 以简代 也有很高的造诣和动人 的艺术魅力,可 以说明代真正推重笔墨 繁 ,以拙代 巧 ,以虚 代实 ,以少胜 多等手 法表 现 出含蓄 、 闲远清 的应是董其 昌,他曾言 : “ 以境 之奇怪论 , 画不如山水 ;以 则 宁静 、空疏 、平 远的 境界 。用 萤其 昌的话 说就 是 “ 天真幽淡 ”、 “ 古淡天然 ” 、 “ 脱尽廉纤刻画和纵 行墨之精妙论 ,则山水决不如画。” (《 旨》) 画 董其昌提倡 润” 、 “ “ 元四家 ”, 轻视 “ 门画派”, 吴 极力鼓吹纯 “ 画”。他的 文人 画风有两种倾向, 是枯笔水墨, 一 一是没骨或浅绛 。董其 昌的画 重在笔墨的变化 , 在师承各家的基础上 ,以书法的笔墨修养 , 融人于绘画的皴、擦 、点 、划之中,因而他的山水树石、烟云 流涧 ,柔 中有骨力,转折灵变 ,墨色干湿浓淡 ,层次分明,且 拙 中带秀,有雅逸天真之趣。他的画富有清润温雅 、平和怡然 的趣味 , 稚拙 、简淡 中带有宁静、 自 然的文人 之思 。董其昌的 枯笔水墨取法宋、元水墨一路 , 喜用干笔浓、淡之墨 ,多次勾 皴点擦 , 最后再以淡墨晕染 ,浑厚秀润 ,似与元人画法相近 。 如前所说, 昌很重视笔墨 , 董其 他把笔墨的作用提升到 了 前所未 有的高度 ,他的作品已脱略了山水形似 ,只讲究笔墨韵味。 横之气” 。以李思 训开创 的青绿 山水 画法和南宋院体画传统 影响的浙派 山水被 董其昌等人认 为是 “ 廉纤刻画”和有 “ 纵 横之气” ,故无禅 意被 列为北宗 。南 北宗论是文人画思潮的 种反映 ,所 以一 经建立便得 到文人画家的赞 同。此论树立 了温和文雅 , “ 精气内含”的作用, 定了文人 画在绘画史 上 奠

美术鉴赏论文——浅谈董其昌的“南北宗论”

美术鉴赏论文——浅谈董其昌的“南北宗论”

论文提纲论题《浅谈董其昌的“南宗北论”》摘要关键词英文翻译正文引言:董其昌的个人简介一“南北宗论”的社会背景二“南北宗论”的核心论述三“南北宗论”的特点:1,2,3.四“南北宗论”其主要内容:1,2,3.五“南北宗论”对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影响1,正面影响:(1) (2) (3)2,负面影响:(1) (2) (3)六结语——借鉴与创作参考文献(1)、(2)、(3)、(4)附加董其昌作品欣赏:浅谈董其昌的“南北宗论”摘要:董其昌,明末的山水画家,对我国的山水绘画史具有深远的影响。

特别其绘画理论——“南北宗论”,是明清时期绘画理论中的重要思想之一,它深刻地影响了画家的创作活动,及其对绘画本身的理解和对中国山水画史的把握;对明清山水画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甚至波及了书法、诗词等相关艺术门类的理论建构。

然而,同时他也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极具争议的人物,学术界上自古到今都有许多赞成和反对的意见。

本文试从董其昌的个人生平出发,就其社会背景,浅谈“南北宗论”及其对中国山水画的影响,面对古今褒贬不一的评价,讨论现如今我们以何种目光对待。

关键词:董其昌“南北宗论”影响英文翻译:O n th e D on g Ji Ch an g "n o rth-s ou th Pop e t h eo r y"Pi c k to:D on gJ i C ha n g, t h e M i n g d yn a s t y l a n ds c a p e p ai n t e r, t o ou r c o un t r y t h e l an ds c a p e p ai n t i n g h a s a f a r-r e a chi n g i n f l u en c e.E s pe c i a l l y t h e p ai n t i n g t h eo r y-"n o rt h a nd s ou t h P o p e t he o r y ",i s t h e Mi n g an d qi n g d yn a s t i e s i n t he t he o r y o f on e o f t he i m p or t ant t ho u ght o f p ai nt i n g, i t p ro f ou ndl y i n fl u e n c e t h e p ai nt e r's c r e a t i on, a n d t h e u nd e rs t an di n g o f t he pi ct ur e i t s el f t o C h i n a an d t h e gr a s p o f t h e l a nd s ca p e hi s t o r y o f fi n e a rt s; Th e i n fl u e n ce of t h e M i n g a nd q i n g d yn a s t i e s o f l a n ds c a pe p ai nt i n g i s o bv i o us, an d eve n s p r e a d t h e c al l i gr a ph y,p o e t r y a n d r e l at ed ar t c at e go ri es o f t he o r et i ca l c o ns t r u ct i on. Ho w ev e r, at t h e s am e t i m e, h e i s a l s o t h e C hi n es e a n c i e nt pa i n t i n g hi s t o r y a c o nt r ov e rs i al f i gu re,a ca d em i a s i n c e a n c i e nt t i m es t o J i n Do u ha v e m a ny o n t h e op i n i o ns o f t h e a rgu m e nt s fo r a nd a ga i n st.T hi s pa p e r t ri es t o Do ngJ i C h an g p e r so n al l i f e,a nd t h en an al yz e s i t s so c i al b a ck gr ou nd, s ho wi n g "n o rt h-s ou t h P o pe t h e o r y" .K e y w o rd s:D o n gJ i C h an g "n o rt h-so ut h P op e t h e o r y"i n fl u e n c e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试论述董其昌的南北宗论

试论述董其昌的南北宗论

试论述董其昌的南北宗论董其昌的南北宗论,真是个有趣的话题,咱们来聊聊吧!他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明朝的画坛大咖。

他提出来的南北宗,哎呀,简直让人耳目一新。

南宗主张写意,强调情感和意境,仿佛在对你耳语,带你走进那梦幻的世界。

而北宗呢,则更注重写实,力求形似,像是个老实巴交的朋友,把所有的细节都呈现给你,简直让人看得目不转睛。

董其昌认为,南宗的艺术更具灵性,像是那无形的风,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

而北宗呢,就像是扎根大地的树,给人一种踏实感,能让你心里暖暖的。

他特别强调南宗的画要表达个性,像是在与观众进行心灵的对话。

他觉得,艺术不应该只是模仿自然,而要升华出一种独特的情感。

这种看法简直让人觉得耳边一亮,仿佛被打开了一扇窗,透进来清新的空气。

再说说北宗,董其昌认为它的价值也不容小觑。

他觉得,北宗能让人明白,什么叫做扎实。

北宗的画风,就像那无数的细节拼凑而成的画卷,精致得让人不由得赞叹。

想想那些北宗的大家,真是个个都是能工巧匠,技艺高超,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可是,董其昌又指出,北宗的画往往陷入一种死板,缺少了那种灵动感,像是块石头,难以融入生活的点滴。

董其昌在南北宗的辩论中,像个调皮的孩子,把这两种风格都摆上了桌,任你挑选。

他希望大家能从中感受到不同的美,能在这艺术的海洋里畅游。

他特别提到,画家要有自我意识,创作不能随波逐流,要敢于挑战传统,才能找到那属于自己的风格。

这种理念就像是在告诉我们,做事不要拘泥于规矩,要勇于尝试。

董其昌的南北宗论,不光是在说绘画,实际上它反映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思考。

他用自己的方式,传达出一种生活的态度,真是深得人心。

艺术不止于形式,而在于内心的感受,这种思想让人感到特别贴近生活,仿佛随时都能用上。

无论你喜欢哪种风格,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条路,让自己的人生变得丰富多彩。

所以,董其昌的南北宗论,确实值得我们好好琢磨。

他用幽默风趣的方式,将艺术和生活结合在一起,让人不仅能欣赏到美,更能在美中找到快乐。

论述董其昌的南北宗论

论述董其昌的南北宗论

论述董其昌的南北宗论
董其昌(1701—1754)是清末哲学家、学者,在他的著作“宗论考”中深入系
统地提出了南宗和北宗之论,有其独到之处。

南宗认为“法本无倾斜之分,傍观宗求差异乃妄”,即指南宗和北宗的统一性,要求取各家之长,宗两以佐于信仰人志,今存一伦乃至一家,其立法以求两者和睦,不可一概而论。

董其昌以其著作“宗论考”,提出了“法本无倾斜之分”的概念,以传播宗教和睦的理念。

另外,从北宗角度看,以学术角度的分析,董其昌在“宗论考”中阐述了以借
法为宗基础的原则,也即所谓“借法勒归”,即北宗学者们言不慱法本自有——一切教旨应归于节外原出,比如《经》等,本而受之,而不以根本排除出经文之外。

从董其昌的南北宗论中可以看出,中国传统宗教思想的根源,其崇尚的是求合一的理念,其宗旨在于崇尚佛教思想和道家思想之间的深层统一,拥抱传统文化,促进宗教对话和和睦,唤起中华民族精神的和谐精神。

简述南北宗论的内容

简述南北宗论的内容

南北宗论的艺术思想与影响
南北宗论是中国画史上重要的理论之一,它是由明代画家董其昌提出的。

董其昌根据唐至元代的绘画发展,将绘画分为南北两个派别,即南宗和北宗。

南宗强调文人画的笔墨情趣,而北宗则注重行家画的写实风格。

他认为南宗是文人之画,而北宗是行家画,崇南贬北,提倡文人画的南宗,贬抑行家画的北宗。

南北宗论的提出对明末及清代的绘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南北宗论的艺术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人画的笔墨情趣;二是行家画的写实风格。

首先,文人画的笔墨情趣是南宗论的核心。

董其昌认为,文人画的笔墨是一种抒情达意的手段,而不是简单的描写现实。

因此,文人画的笔墨应该注重表现画家的文学修养和笔墨情趣,而不是简单地表现景物或人物。

这种笔墨情趣的强调,使得文人画在绘画艺术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其次,行家画的写实风格也是南北宗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董其昌认为,行家画是一种以写实为基础的绘画风格,它强调画家对景物或人物的精确描绘和刻画。

【南北宗论】

【南北宗论】

【南北宗论】【南北宗论】中国画史上文人画家与职业画家两大不同的风格体系。

为明代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一书中提出。

他认为北宗则李思训父子着色山水,流传而为宋之赵傒、赵伯驹、赵伯骕以至马(远)夏(圭)辈。

南宗则王摩诘(王维)始用渲淡,一变勾斫之法,其传为张璪、荆(浩)、关(仝)、董(源)、巨(然)、郭忠恕、米家父子,以至元之四大家。

他将唐至元代的绘画发展,按画家的身份、画法、风格分为两大派别,认为南宗是文人之画,而北宗是行家画,崇南贬北,提倡文人画的南宗,贬抑行家画的北宗。

在南北宗论中董其昌亦有自相矛盾之处,标准不一,对同属南宗的文人画家的评价亦有褒贬等等,反映了理论上的混乱。

与董其昌同时的陈继儒、莫是龙、沈颢等人亦倡导或赞成南北宗论,他们彼此呼应,对明末及清代的绘画发展产生了影响。

【文人画】文人画(Southern School),亦称“士夫画”。

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

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北宋苏轼提出“士夫画”,明代董其昌称道“文人之画”,以唐代王维为其创始者,并目为南宗之祖(参见“南北宗”)。

但旧时也往往借以抬高士大夫阶层的绘画艺术,鄙视民间画工及院体画家。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曾说:“自古善画者,莫非衣冠贵胄,逸士高人,非闾阎之所能为也。

”此说影响甚久。

近代陈衡恪则认为“文人画有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

”通常“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借以发抒“性灵”或个人抱负,间亦寓有对民族压迫或对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

他们标举“士气”、“逸品”,崇尚品藻,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很重视文学、书法修养和画中意境的缔造。

姚茫父的《中国文人画之研究?序》曾有很高的品评:“唐王右丞(维)援诗入画,然后趣由笔生,法随意转,言不必宫商而邱山皆韵,义不必比兴而草木成吟。

”历代文人画对中国画的美学思想以及对水墨、写意画等技法的发展,都有相当大的影响。

南北宗论

南北宗论

“南北宗”论
定义:董其昌《画旨》中提出山水画派分南北两宗的观点。

借禅宗南北二派“顿、渐”的修行方式,把我国唐以来的山水画中的文人画、水墨画和院体画两大体系划出了一个轮廓。

文人画体系似禅之南宗,院体画似禅之北宗。

北宗是注重功力的,犹如神秀的渐修,南宗是注重天趣的,犹如慧能的顿悟。

在董其昌看来,山水画中必须有禅意才是最高境界,而这种禅意在王维的画中已露端倪。

用董其昌的话说就是“闲远清润”、“天真平淡”、“古淡天然”,“脱尽廉纤刻画和纵横之气”。

北宗代表人物:李思训。

开创的青绿山水画法和。

代表作:《江帆楼阁图》
南宋院体画传统影响的浙派山水被董其昌等人认为是“廉纤刻画”和有“纵横之气”,故无禅意,被列为北宗。

李思训父子著色山水,流传为宋之赵干、赵伯驹、伯啸,以致马(远):马一角,《踏歌图》《寒江独钓》《西园雅集图》、夏(硅):下半边,泥里拔丁皴。

拖泥带水皴《山水四段图》辈
南宗代表人物:王维水墨山水画,被视为“文人画”派的鼻
祖始用渲淡,一变钩斫之法。

其传为张躁、荆(浩)、关(同)《关山行旅图》笔墨皴擦加渍染、董(源)《潇湘图》、巨(然)《万壑松风图》披麻皴、郭忠恕、米家父子(米芾、米友仁)创造了“米点山水画”。

开启元明写意山水画的道路。

代表作:米友仁《潇湘奇观图》,以至元四家。

亦如六祖之后,有马驹,云门。

董其昌南北宗论对后世的影响(精图)

董其昌南北宗论对后世的影响(精图)

董其昌南北宗论对后世的影响(精图)董其昌南北宗论对后世的影响(精图)松江派始祖董其昌>>南北宗论│作品精选│娄东画派>>百家董其昌南北宗论对后世的影响 - 潮河边⼈ - 潮河边⼈博客董其昌画选故宫藏作品精选南北宗论故宫⼭⽔画册故宫仿古⼭⽔册⽴轴画精选仿宋元⼈缩本画⼤都会藏⼭⽔册仿⼤师⼭⽔册【董其昌的南北宗论】“南北宗论”是董其昌对中国古代⼭⽔画派所持的⼀种理论。

董⽒的这⼀理论可归纳为以下三层含义:其⼀,从唐代开始,绘画领域就出现了两⼤派系,⼀派是以唐代画家王维为代表的南宗派系,包括五代的董源、巨然,北宋的⽶芾、⽶友仁⽗⼦及元代的“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等,另⼀派是以唐代画家李思训为代表的北宗派系,包括宋代的马远、夏圭、赵伯驹、赵伯骕等。

这两个画派是与禅学的两⼤宗派同时产⽣的。

其⼆,绘画中的南宗派系和北宗派系在艺术风格上(如“精⼯”与“⼠⽓”、“⼯”与“雅”)和艺术技法上(如“渲染”与“着⾊”、“勾斫之法”)是根本不同的,这与禅学的南北⼆宗在达到“涅槃”佛境所采取的不同途径和⽅法是相通和类似的。

其三,董其昌本⼈推崇的是绘画的南宗派系(即⽂⼈之画),认为这⼀派系的画家“皆其正传”。

⽽对北宗派系(即⾏家画)则加以贬斥。

这种推崇与贬斥与禅学的南宗派系兴盛和北宗派系衰落的状况极其相似,故称之为“南北宗论”。

董其昌被称为⼀代宗师不仅仅在于他的书法风⾏天下,也不仅仅在于他改变了明中期“吴门画派”的画风,更重要的是他旁通禅学,以禅论画,在中国历史上第⼀次以绘画发展过程为脉络,系统地提出了关于画派的理论——“南北宗论”。

他把唐宋以来千⽀百派、纷纭万绪的⼭⽔画,通过对画家的⾝份和画家的笔墨、皴法、构图等因素的综合⽐较,借⽤禅宗派系,将⼭⽔画划分为南北⼆宗,⼒图全⾯⽽系统地梳理出⼀条⼭⽔画师承、流派的脉络。

其概括虽不准确、科学,但对研究中国⼭⽔画的发展,以及对艺术风格美学价值的思考,都有着积极的启迪意义。

从《画禅室随笔》看董其昌“南北宗”论

从《画禅室随笔》看董其昌“南北宗”论

【美术理论研究】从古至今地域分南北,书法理论也有“北碑南帖”之说,时至今日南北差异仿佛已经成为约定俗成的定论。

追溯有关于“南北宗”的论说,在与董其昌同时的晚明书画家莫是龙的《画说》中也有相关记载,从中可以得知关于“南北宗”这一议题,并非董其昌本人所独创。

其来自于中国禅宗,进而发展至书画理论中,并成为划分南北画派的理论依据,但对“南北宗”论阐述得最为全面的书画理论家非董其昌莫属。

一、“南北宗”流派之风格《画禅室随笔》是一部关于董其昌书画品评、创作、用笔、用墨等方面的著作,在中国书画史上是一部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集。

它以“南北宗”论独树一帜,但其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影响远远大于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影响,并不断成为中国画理论研究的热点。

董其昌的艺术思想多受到禅宗的影响,形成“尚淡”的艺术风格。

禅宗是在中国文化思想的不断碰撞而成,其思想深刻影响了画家的文化理念和创作风格,董其昌的绘画美学思想自然也烙上了禅学的影子。

董其昌在《画旨》中说:“禅家有南北二宗,唐时始分。

画之南北二宗,亦唐时分也……而北宗微矣!”书有南北书派论,画有南北宗,南北之分从古至今都是被不断谈论的话题。

在此,董其昌指出禅宗有南北之分,是始于唐代,绘画理论的分派亦滥觞于唐代,并对南北风格的划分界限更清晰地进行论述。

他认为北宗由李思训父子的山水始,继而为赵干、赵伯驹、赵伯骕以至马远、夏圭辈;南宗则以王维为宗主,王摩诘始用渲淡,一变勾斫之法,其传为张璪、荆浩、关仝、董源、巨然、郭忠恕、米家父子以至“元四家”,亦如六祖之后,有马驹、云门等。

董其昌将其南北流派之渊源、代表书家的划分以点带面进行展开论述,以书家的风格分门别类,使其进入某一风格系统中。

继而在南北两派风格分析上,董其昌在《画旨》中指出:“又应冯公之教,作题辞数百言,大都谓右丞以前所作者,无所不工,独山水人情,传写犹隔一尘……若王右军一变钟体,凤翥鸾翔。

”在书画分派风格上,追根溯源,董其昌通过在书法风格中分析王右军变化钟繇古拙的风格,继而出于此家的欧、虞、褚、薛各得有右军之一体耳,以此来说明在画派风格中不同于王维,以李思训为代表的北派画家风格,或泼墨澜翻,或设色娟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婉娈草堂图】
【 江 干 三 树 图 】
【 秋 兴 八 景 】
董其昌的书法
董其昌的书法成就也很高,董的书法以行草 书造诣最高,他对自己的楷书,特别是小楷也相 当自负。董其昌虽处于赵孟頫、文征明书法盛行 的时代,但他的书法并没有一味受这两位书法大 师的左右。他的书法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 的书风,自成一体,其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 。笔画园劲秀逸,平淡古朴。 一直到清代中期,康熙、乾隆都以董的书为 宗法,备加推崇、偏爱,甚而亲临手摹董书,常 列于座右,晨夕观赏。康熙曾为他的墨迹题过一 长段跋语加以赞美:
南北宗论原文出处:
《画禅室随笔》卷二:“禅家有南北二宗,唐时始分 。画之南北二宗,亦唐时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则 李思训父子着色山水,流传而为宋之赵干、赵伯驹、伯驌 (sù) ,以至马、夏辈。南宗则王摩诘始用渲淡,一变勾 斫(一作研,乃误)之法,其传为张躁、荆、关、董、巨、 郭忠恕、米家父子,以至元之四大家,亦如六祖之后有马 驹(马祖道一)、云门、临济,儿孙之盛,而北宗微矣。要 之,摩诘所谓云峰石迹,迥出天机,笔意纵横,参乎造化 者,东坡赞吴道子、王维画壁,亦云:吾于 (王)维也无 间然。知言哉。”
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观赏
董其昌的山水画大体有两种面貌:
(1)一种是水墨或兼用浅绛法,这种面貌的作 品比较常见; (2)另一种则是青绿设色,时有出以没骨,比 较少见。 他十分注重师法古人的传统技法,题材变化 较少,但在笔和墨的运用上,有独特的造诣。他 的绘画作品,经常是临仿宋元名家的画法,并在 题识中加以标榜,虽然处处讲摹古,并不是泥古 不化,而是能够脱窠臼,自成风格,其画法特点 ,在 师承古代名家的基础上,以书法的笔墨修养 ,融会于绘画的皴(cūn )、擦、点划之中,因而 他所作山川树石、烟云流润,柔中有骨力,转折 灵变,墨色层次分明,拙中带秀 ,清隽雅逸。他 的画风在当时声望显著,成为“华亭派”的首领 。
董其昌走上书法艺术的道路的缘由:
董其昌走上书法艺术的道路,出于一个非常偶然的 机会。起因是在考试时书法不好,遂发愤用功自成名家。 这在他的《画禅室随笔》有所记述,其中还自述学书经 过:他在十七岁时参加会考,松江知府衷贞吉在批阅考 卷时,本可因董其昌的文才而将他名列第一 ,但嫌其考 卷上字写得太差,遂将第一改为第二,同时将字写得较 好些的董其昌堂侄董源正拔为第一。这件事极大地刺激 了董其昌,自此钻研书法。成为后世著名书法家。
中国山水画之所以形成南北两宗,在客观上都有其南 北自然因素为依据。南北山石结构与土壤树木的异质,天 时气象的干润燥湿,林木的多寡疏密,景色不同,即使经 画家主观意象的改造,终还要有所反映。出现在画家笔下 ,却不尽相同了。董源、巨然、大小米、元四家直至董其 昌,画法各有不同,却都代表了江南画派;作为北派山水 代表的李思训父子、赵伯骕兄弟及李唐等,其画法亦不一 样。因之要具体细致地对号入座,落实到每一个画家甚至 每一幅画面上,情况就复杂而困难多了。 以绘画和禅学论,大致上南简北繁,南轻北重,南人 从韵,北人从骨;南人在于悟,北人在于功;在画学上就 是“文人画”与“行家画”之分了。
“南北宗论”其内容主要是:
①山水画自唐代以来就分为南宗和北宗。 (“南宗”以王维为祖,“北宗”以李思训为祖。虽 然不少后人对此提出质疑,因为王维、李思训都是北方人 ,但从王维的诗和画迹观察,确是接近于南派,与李思训 略有不同。因此把王维、李思训作为南北画两派代表之始 ,亦是合理的。) ②南宗高于北宗。 ③绘画艺术发展史上最根本的问题是形式的因素(皴 法、线纹、水墨渲染,着色等)的承继与演变。
董其昌—— “南北宗论”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 光居士,汉族,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华亭派”的主 要代表。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 卒谥文敏。明代后期著名书画家、艺术理论家。 • 董其昌才溢文敏,通禅理、精鉴藏、工诗文、擅书画 及理论。他是海内文宗,执艺坛牛耳数十年,是晚明最杰 出、影响最大的书画家。董其昌的绘画长于山水,注重师 法传统技法,追求平淡天真的格调,讲究笔致墨韵,墨色 层次分明,拙中带秀,清隽雅逸。《画史绘要》评价道: “董其昌山水树石,烟云流润,神气俱足,而出于儒雅之 笔,风流蕴藉,为本朝第一。”董的绘画对明末清初的画 坛影响很大,并波及到近代画坛。一直以来,董其昌的作 品都是海内外大收藏家寻觅的目标。
《【东方先生画赞碑】》 【 路 马 湖 记 】
南北宗论
中国画史上文人画家与职业画家两大不同的风格体 系。为明代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一书中提出。他认为 北宗则李思训父子着色山水,流传而为宋之赵傒、赵伯驹 、赵伯骕以至马(远)夏(圭)辈。南宗则王摩诘(王维 )始用渲淡,一变勾斫(zhuó)之法,其传为张璪、荆(浩 )、关(仝)、董(源)、巨(然)、郭忠恕、米家父子, 以至元之四大家。他将唐至元代的绘画发展,按画家的身 份、画法、风格分为两大派别,认为南宗是文人之画,而 北宗是行家画,崇南贬北,提倡文人画的南宗,贬抑行家 画的北宗。在南北宗论中董其昌亦有自相矛盾之处,标准 不一,对同属南宗的文人画家的评价亦有褒贬等等,反映 了理论上的混乱。与董其昌同时的陈继儒、莫是龙、沈颢 等人亦倡导或赞成南北宗论,他们彼此呼应,对明末及清 代的绘画发展产生了影响。
南北宗论的优缺点:
北宗画刚猛有魄力,使人振奋。 缺点:其一,不含蓄,外露而缺乏内蕴; 其二,刚硬的线条缺乏弹性,不易变化, 难以写出其韵致; 其三,缺乏远的感觉,乏苍莽之气。 这三条皆和中国传统的审美观相反,尤和《庄子》所 主张的精神完全违背。所以,传统的文人们便很难完全接 受。 南宗画优点是重天趣,柔润而有韵致,笔墨多变化而含蓄 ,内蕴丰富。优秀的“南宗”画(如“元四家”画)线条富 弹性而有神韵,潇洒而又风致。远的感觉强烈,有苍莽之 气。 缺点是魄力不足,柔弱,缺乏庄严气象,尤其是其后学 者,全无骨力,一片瘫软,以至邪、甜、俗、赖,公式化 ,境界平庸,最后萎靡乃至全无生气。
董其昌一生创作了极多的书 画作品,流传至今的也很 多,其中已定论为真迹的收藏在国内各大博物馆。
【高逸图】
【关山雪霁图】
• • • • • • • • • •
这幅山水画,笔墨韵厚重,皴法细密 ,气韵雄浑,代表了董其昌文人画的最 高成就,画面空白处则填满了各名家题 跋,是难得的精品、真品。 此画于1989年6月纽约拍卖 过,被专家认可,价格一下子被抬 了上去,高达165万美元,成为当时 仅次于《元人秋猎图卷》的第二幅 价格最高的中国古代书画,此图之 所以能为专家认可,主要是一些典 籍中曾记载过这幅画,此画 曾为 王鸿绪、安仪周、乾隆收藏,著录 于《平生壮观》 、《墨缘汇观》 、 《石渠宝籍三编》 。
“华亭董其昌书法,天姿迥异。其高秀圆润之致,流行于褚 墨间,非诸家所能及也。每于若不经意处,丰神独绝,如 清风飘拂,微云卷舒,颇得天然之趣。 尝观其结构字体 ,皆源于晋人。盖其生平多临《阁帖》,于《兰亭》、《 圣教 》,能得其运腕之法,而转笔处古劲藏锋,似拙实 巧。„„颜真卿、苏轼、以雄奇峭拔擅能,而要底皆出于 晋人。赵孟頫尤规模二王。其昌渊源合一,故摹诸子辄得 其意,而秀润之气,独时见本色。草书亦纵横排宕有致, 朕甚心赏。其用墨之妙,浓淡相间,更为绝。临摹最多, 每谓天姿功力俱优,良不易也。” 据说,康熙还亲自临写董书,致使董书得以风靡一时 ,出现了满朝皆学董书的热潮。一时追逐功名的士子几乎 都以董书为求仕捷径。 在康熙、雍正之际,他的书法影 响之深,是其他书法家无法比拟的。
“南北宗论”的意义
作为董其昌美学核心的“南北分宗说”,事实上却是 启发和帮助了后人在绘画美学上分清两种不同笔墨效果和 不同的审美情趣,从理论上分清了文人画和非文人画的不 同内涵意蕴。董其昌以“南北禅”喻“南北画”,把抽象 感觉引入具体感受,在审美价值和审美方法上,在中国绘 画史上,都不能不说是一大功绩。董其昌南北宗论之所以 能成为时代宠儿,除了绘画历史性压力所赋予的超越意识 ,还得益于禅学情境的历史性变化。看来董其昌的画论与 画迹,都渗透了南禅妙旨,也就成了“南宗画”的美学准 则,对后之学者,应该有很大启迪。 总的看来,董其昌的“南北分宗”说和“文人画”说 ,不是中国绘画史上一般的微枝末叶的分宗列派,其高明 处在于寓精辟而又深邃的美学见解。尤其他能这样简约地 、不枝不蔓地勾划出一千二百余年来我国山水画史上的两 大系统,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南宗文人画”的本质,在 于超越客观,解放自我,发现自我,在于冲破为皇家服务 的“院体”,成为自娱性的尊重自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