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横断面设计

合集下载

简述横断面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简述横断面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简述横断面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横断面设计是道路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能够确保道路的安全性和通行效率。

通过合理的横断面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道路交通拥堵、安全隐患等问题。

下面将详细介绍横断面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一、横断面设计的基本方法1. 数据收集:首先,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包括道路的长度、宽度、交通流量、车辆类型和速度限制等信息。

这些数据将为横断面设计提供基础依据。

2. 交通流量分析:根据收集到的交通流量数据,进行分析,确定道路的设计交通流量。

这有助于确定道路的通行能力和道路横断面的尺寸。

3. 车辆类型选择:根据道路的使用情况和交通流量,确定适应的车辆类型。

不同类型的车辆对道路横断面的要求是不同的,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4. 车辆速度确定:根据设计的交通流量和车辆类型,确定道路的设计速度。

设计速度是横断面设计的基础,也是确保道路安全和通行效率的重要指标。

5. 车行道宽度确定:根据交通流量、车辆类型和速度限制,确定车行道的宽度。

车行道的宽度应能够满足车辆的通行需求,并考虑到安全和舒适性。

6. 路缘石和人行道设计:根据道路的功能和交通流量,确定路缘石和人行道的设计要求。

这包括路缘石的高度和宽度,以及人行道的宽度和坡度等。

7. 排水系统设计:根据道路的纵坡和交通流量,设计合适的排水系统。

这包括雨水的收集、排放和处理,以确保道路在雨天能够正常通行。

8. 横向曲线设计:根据道路的纵坡和交通流量,确定合适的横向曲线。

横向曲线的设计能够提高道路的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9. 横断面绘制:根据上述设计结果,绘制道路的横断面图。

横断面图是横断面设计结果的直观表达,可以清楚地展示道路的各个部分和设计要求。

二、横断面设计的步骤1. 收集数据:收集道路的相关数据,包括长度、宽度、交通流量等信息。

2. 分析数据: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确定设计交通流量和车辆类型。

3. 确定设计速度:根据设计交通流量和车辆类型,确定道路的设计速度。

《道路勘测设计》横断面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横断面设计

节约土地资源
合理的横断面设计可以充 分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土 地浪费。
横断面设计的原则
满足交通需求
横断面设计应满足不同交 通方式的需求,包括车辆、 行人、非机动车等。
保护生态环境
横断面设计应尽量减少对 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环 境。
经济合理
横断面设计应考虑工程成 本和经济效益,选择经济 合理的方案。
02
坡度与无障碍设计
人行道应设置合理的坡度,以利于行 走。同时,应考虑无障碍设计,满足 残疾人士的通行需求。
分隔带设计
பைடு நூலகம்
宽度与功能
分隔带宽度应根据道路功能和交通流量确定,一般不小于0.5米。分隔带可以用 于种植绿化、设置交通标志等。
防眩设计与安全设施
分隔带应考虑防眩设计,以减少对面车辆的眩光影响。同时,应设置安全设施, 如防撞护栏等。
04
横断面设计的优化和改进建议
优化车道布置,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增加车道数量
根据交通流量和道路等级,合理 增加车道数量,提高道路通行能
力。
优化车道宽度
根据车辆类型和交通流量,合理设 置车道宽度,确保车辆安全行驶。
设置潮汐车道
根据交通流量的变化,设置潮汐车 道,提高道路利用率。
合理设置交通设施,提高交通安全性能
横断面设计的基本要素
车行道设计
宽度与车道数
根据交通流量和道路等级,确定 车行道的宽度和车道数。主路车 道宽度一般在3.75米至4米之间, 次路车道宽度在3米左右。
横坡与排水
车行道应设置合理的横坡,以利 于排水。横坡度一般在1%-2%之 间,以利于雨水的快速排出。
人行道设计
宽度与材料
人行道宽度应根据行人流量和通行需 求确定,一般不小于1米。人行道材 料应选择防滑、耐压的材料,如混凝 土、天然石材等。

道路勘测设计第四章横断面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第四章横断面设计

1.道路横断面是指中线上各点的法向切面,它是由横断面设计线和地面线所组成的。

其中设计线包括行车道、路肩、分隔带、边沟、边坡、截水沟、护坡道以及取土坑、弃土堆、环境保护设施等。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还有爬坡车道、避险车道;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出入口处还有变速车道等。

2.地面线:是表征地面起伏变化的线.它是通过现场实测或由大比例尺地形图、航测像片、数字地面模型等途径获得。

3.路幅是指公路路基顶面两路肩外侧边缘之间的部分。

4.横断面的确定因素:设计交通量、交通组成、设计车速、地形条件等因素。

5.横断面的确定原则:在保证必要的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与畅通的前提下,尽量做到用地省、投资少,使道路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6.公路横断面组成1)整体式断面(用等宽同高的分隔带分隔)组成:行车道、中间带、路肩以及紧急停车带、爬坡车道、避险车道、变速车道等组成部分。

不设分隔带的整体式断面如二、三、四级公路包括行车道、路肩以及错车道等组成部分2)分离式断面不包括中间带7.公路横断面的类型:单幅双车道、双幅多车道、单车道8.单幅双车道公路:指的是整体式的供双向行车的双车道公路。

特点:这类公路在我国公路总里程中占的比重最大。

二级、三级公路和一部分四级公路均属这一类。

这类公路适应的交通量范围大,最高达15000小客车/昼夜。

行车速度可从20km/h至80km/h。

在这种公路上行车,只要各行其道、视距良好,车速一般都不会受影响。

但当交通量很大,非机动车混入率高、视距条件又差时,其车速和通行能力则大大降低。

所以对混合行驶相互干扰较大的路段,可专设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与机动车分离行驶。

9.双幅多车道:是指设分隔带的或分离的四车道及其以上多车道公路。

特点:这种类型的公路适应车速高、通行能力大,每条车道能担负的交通量比一条双车道公路还多,而且行车顺适、事故率低,但造价高。

我国《标准》中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即属此类。

10.单车道:对交通量小、地形复杂、工程艰巨的山区公路或地方性道路,可采用设错车道的单车道公路,适用于地形困难的四级公路。

《道路勘测设计》道路的横断面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道路的横断面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道路的横断面设计各项参数含义如下:(1)桩号列表。

列出要提取标高的桩号,其间隔与桩号自动标注时的间隔相同。

(2)横向采样间距。

指垂直于道路中心线方向每隔几米提一个点的数据。

(3) 路外外推距离。

指上面采点边界一直到距离道路横向外边界多远处。

(4)新增加桩号。

直接输入桩号值,点下面的“增加号”按钮可加入到“桩号列表”中;同样,“删除桩号”是指从“桩号列表”中删除不需要的桩号。

(5)路宽取值。

路宽取值有三种方式:横断面文件/标准路宽/平面图搜索。

横断面文件:可以非常准确的通过横断文件(*.hdm)计算出来。

要求必须已经定义好正确的*.hdm 文件,并且文件名一定要与道路的桩号代号相同。

标准路宽:值解输入道路宽度,但不能满足不等宽道路。

平面图搜索:此方法不需要进行任何定义即可由图面自动提取道路宽度,但在少数情况下会出现宽度提取不准确的情况。

3-1提取完成后点击“保存”按钮,保存提取结果文件(*.gbhn),系统提示“文件有修改,是否进行关联更新?”,点击“确定”。

2、横断面形式设置点击【横断|标准土方断面定义】,选取道路中心线后,系统弹出“横断面形式”对话框,可进行板块参数、加宽设置等。

3、边坡参数定义单击【横断|边坡参数定义】,选取道路中心线,弹出“边坡参数定义对话框”,对“放坡形式”,“路肩”、“填挖方坡”、“边沟”进行定义。

4、横断面计算绘图单击【横断|横断面计算绘图】,弹出“横断面计算绘图”对话框,在该对话中设置“标准图幅”大小,相关数据文件已在前面平面设计和纵面设计中完成,点击“计算”,1、路基土方石数量表2、清表土方计算表3、标准横断面图。

公路横断面设计原则

公路横断面设计原则

公路横断面设计原则公路横断面设计原则是指在设计公路时,根据道路的功能和交通量等因素,确定道路的横断面形态和尺寸。

合理的横断面设计可以提高道路的安全性、舒适性和通行能力,保障交通的顺畅和效率。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介绍公路横断面设计的原则。

公路横断面设计应考虑道路的功能。

不同功能的道路对横断面的要求不同,如城市主干道、快速路、高速公路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车行道、人行道、路肩、隔离带等部分的宽度和数量。

例如,城市主干道需要设置较宽的人行道和路肩,以满足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需求;而高速公路则需要设置较宽的车行道和隔离带,以确保车辆行驶的安全。

公路横断面设计应考虑交通量和车速。

根据道路的交通量和车速确定车行道的宽度和数量,以保障交通的顺畅和安全。

车行道宽度应能容纳车辆的通行,避免拥堵和事故的发生。

此外,根据车速确定路肩的宽度,以确保车辆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安全停车或变道。

公路横断面设计应考虑排水和路基的要求。

在设计公路的横断面时,需要考虑排水系统的设置,确保雨水能够顺利排除,避免积水对道路的损坏和交通的影响。

此外,还需要考虑路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确保道路的安全使用。

公路横断面设计还应考虑环境保护和景观美化。

在设计公路的横断面时,应尽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可以通过绿化、美化等手段,提升道路的景观效果,增强路网的整体形象。

公路横断面设计是公路设计中的重要环节,需要综合考虑道路的功能、交通量、车速、排水和路基等因素,以实现道路的安全、舒适和高效。

合理的横断面设计可以提高道路的使用效率和交通运输的质量,为人们出行提供便利和保障。

希望相关部门和设计单位在进行公路设计时,能够严格遵循公路横断面设计原则,为社会交通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横断面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横断面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横断面设计的方法与步骤横断面设计是土木工程中重要的一环,用于确定道路、桥梁、隧道等工程的横截面形状和尺寸。

在进行横断面设计时,需要考虑交通流量、地形地貌、工程需求等多方面因素,以确保设计的横断面满足工程要求并提供良好的通行条件。

下面将介绍横断面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一、数据收集与分析在进行横断面设计之前,首先需要收集并分析相关的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交通流量、地形地貌、土壤条件、气候条件等信息。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了解到工程所处的环境条件,为后续的设计提供依据。

二、确定设计标准根据工程的需求和相关规范,确定横断面设计的标准。

这些标准包括道路宽度、坡度、曲线半径、超高、路肩宽度等要求。

根据不同的道路类型和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标准进行设计。

三、确定纵断面线型在进行横断面设计时,需要先确定纵断面线型。

纵断面线型是指道路在纵向上的变化规律,包括坡度、曲线和直线段等部分。

通过确定纵断面线型,可以为横断面的设计提供基础。

四、确定横断面形状根据纵断面线型和设计标准,确定横断面的形状。

横断面的形状包括路基、路面、路肩等部分。

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交通流量、车速、道路类型、地形地貌等。

通过合理地设计横断面形状,可以提供良好的通行条件和交通安全。

五、确定横断面尺寸在确定横断面形状后,需要进一步确定横断面的尺寸。

横断面的尺寸包括路宽、路面厚度、路肩宽度等部分。

需要根据交通流量、道路类型、地形地貌等因素进行合理的选择。

同时还需要考虑土质条件、排水条件等因素,确保横断面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六、设计检查与评估在完成横断面设计后,需要进行设计检查与评估。

通过对设计方案的检查与评估,可以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交通安全、通行能力、施工难度等。

对于有问题的设计方案,需要进行修改和调整,直到满足设计要求。

七、设计文件编制需要将设计方案编制成设计文件。

设计文件包括设计图纸、设计说明书等内容。

设计图纸需要清晰地表达横断面的形状和尺寸,设计说明书需要详细说明设计方案的思路和依据。

道路横断面组成及设计

道路横断面组成及设计

2.鞍式列车的加宽值计算方法:
2.鞍式列车的加宽值计算方法:
双车道路面的加宽值规定见表;单车道路面加宽值按表列数值的1/2采用。
平曲线加宽标准: 《标准》规定,平曲线半径等于或小于250m时,应在平曲线内侧加宽。
三类加宽值的采用: 四级公路和山岭、重丘区的三级公路采用第一类加宽值; 其余各级公路采用第3类加宽值。 对不经常通行集装箱运输半挂车的公路,可采用第2类加宽值。 由三条以上车道构成的行车道,其加宽值应另行计算。
按双车道公路错车时行驶速度于横向间距的关系确定行车道宽度:
不同速度错车时,两汽车车厢所需净距(x)值与错车速度(V1+V2)的关系式为 x=0.17+0.016(V1+V2)。
(二)有中央分隔带的行车道宽度
平曲线加宽原因:
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前后轮轨迹不重合,占路面宽度大。
由于横向力影响,汽车出现横向摆动。
二、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
单幅路
划出快、慢车行驶分车线,快车和机动车辆在中间行驶,慢车和非机动车靠两侧行驶。
不划分车线。
二、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
双幅路: 在车道中心用分隔带或分隔墩将车行道分为两半,上、下行车辆分向行驶。各自再根据需要决定是否划分快、慢车道。
二、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
三幅路: 中间为双向行驶的机动车车道,两侧为靠右侧行驶的非机动车车道。
加宽值的计算
汽车行驶在曲线上,各轮迹半径不同,其中以后内轮轨迹半径最小,且偏向曲线内侧,故曲线内侧应增路面宽度,以确保曲线上行车的顺适与安全。
二、平曲线路面加宽及其过渡
(一)加宽值的计算
式中:A——汽车后轴至前保险杠的距离(m): R——圆曲线半径(m)。 对于有N个车道的行车道:

道路横断面设计

道路横断面设计
间的安全间隙(m);
V1、V2 ——分别为被超车与
超车的车速(m);
一、路肩
土路肩——指不加铺装的土
质路肩。
起到保护路面和路基的作用, 并提供侧向余宽。
硬路肩——指进行了铺装的
路肩。
可以承受汽车荷载的作用力;
在混合交通的公路上便于非 机动车、行人通行;
路缘带——在高速公路和一
级公路应在路肩宽度内设置右 侧路缘带,宽度一般为0.5米, 结构与行车道结构相同。
一、路肩
交适通用组:机织动:车机交非通分量行大,、互非不机干动扰车多的城市道路交通组 织:①划划快快慢慢车车行行驶驶分分车车线线。快车在中间行驶,
②交不通划组分织车:线机,非组 分织行单,行互交不通干,扰限制载重车和非机动车
§二、 路肩、中间带、边坡等 一、路肩 二、中间带 三、人行道 四、边沟与边坡
一、路肩
x 0.51 0.01(V 1 V 2)
2x——两车厢安全间距(m); x 2 y 0.79 0.014 (V 1 V 2)
y ——轮胎与路面边缘之间的安全距离(m)。
有中央分隔带的公 路
S——车轮外缘与车道外侧之
间的安全间隙(m);
D ——两汽车后轮外缘之间
的安全间隙(m);
M——后轮外缘与车道内侧之
二、中间带
作用
分隔往返车流,既避免因快车驶入对向行车道而造成严重的交通事 故,又能减少公路中心线附近的交通阻力,提高通行能力;
可作设置各种管线、公路标志牌及其他交通管理设施的场地,也可 作为行人的安全岛使用;
设置一定宽度的中间带并种植花草灌木或设置防眩网,可防止对向 车辆灯光眩目,还可以起到美化、绿化环境的作用;
宽度
3.5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横断面设计
第一节设计原则
第4.1.1条道路横断面设计应在城市规划的红线宽度范围内进
行。

横断面形式、布置、各组成部分尺寸及比例应
按道路类别、级别、计算行车速度、设计年限的机
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交通量和人流量、交通特性、
交通组织、交通设施、地上杆线、地下管线、绿化、
地形等因素统一安排,以保障车辆和人行交通的安
全通畅。

第二节横断面设置
第4.2.1条道路的横断面型式有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
及四幅路。

各种横断面的型式得的适用条件如下:
一、单幅路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不大,非
机动车较少的次干路、支路以及用地
不足,拆迁困难的旧城市道路。

二、双幅路适用于单向两条机动车车道
以上,非机动车较少的道路。

有平行
道路可供非机动车通行的快速路和
郊区道路以及横向高差大或地形较
特殊的路段,亦可采用双幅路。

三、三幅路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大,非机
动车多,红线宽度大于或等于40m的
道路。

四、四幅路适用于机动车速度高,单向两
条机动车车道以上,非机动车多的快
速路于主干路。

第4.2.2条一条道路宜采用相同型式的断面。

当道路横断横断面型式或横断面各组成部分的宽度变化时,宜设过渡
段,宜以交叉口或结构物为起止点。

第4.2.3条桥梁、隧道断面型式规定如下:
一、小桥断面型式及总宽度应与道路相同。

大、中桥断
面型式中车行道及路缘带宽度应与道路相同,分隔
带宽度可适当减窄,但应大于或等于1m。

计算行车
速度小于或等于40km/hd的道路的两侧分隔带可用
交通标线代替。

桥上不宜设停车带。

第三节机动车车道与路面宽度
第4.3.1条各级道路的机动车车道宽度应根据车型及设计算车速度确定
第4.3.2条机动车车行道宽度包括几条车道宽度。

机动车道路面宽度包括车行道宽度及两侧路缘带宽度。

单幅路与三幅路机动车车行道上采用临时实体中间
分隔物分隔对向交通时,机动车道路面宽度应包括
分隔物与两侧路缘带宽度。

采用双黄线分隔对向交
通时,机动车道路面宽度应包括双黄线宽度。

快速路应设中间分车带,特殊困难时可采用分隔物,
不得采用双黄线;计算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50km/h
的主干路宜设中间分车带,困难时可采用分隔物。

第四节
非机动车车行道宽度、道路面宽度与路面结构
第4.4.1条非机动车车行道主要供自行车行驶,应根据自行车设计交通量与每条自行车道设计通行能力计算各
自行车车道条数。

非机动车道路面宽度包括几条自
行车车道宽度及两侧路缘带宽度。

三幅路或四幅路的非机动车车行道上如有兽力车、
三轮车、板车行驶时,两侧非机动车道路面宽度除
按设计通行能力计算确定外,还应适当加宽。

为减
少分隔带断口,保证机动车交通顺畅,允许少量机
动车在非机动车上顺向行驶一段距离时,应适当加
宽非机动车道路面宽度。

第4.4.2条非机动车车道宽度见表4.4.2
第4.4.3条非机动车道路面应根据筑路材料、施工最小厚度、
路基土种类、水文情况以及当地经验,确定结构组
合与厚度。

有少量机动车行驶时,路面结构应满足
机动车行驶要求。

路面结构应有足够轻度。

面层应平整、抗滑、耐磨。

基层材料应具有适当强度和水稳定性。

处于潮湿地
带及冰冻地区的道路应设垫层。

第五节路侧带宽度及人行道铺装结构
第4.5.1条路侧带宽度应根据道路类别、功能、设计行人交
通量、绿化、沿街建筑性质及布设公用设施等要
求确定。

第4.5.2条人行道铺装结构设计应贯彻因地制宜,合理利用
当地材料及工业废渣的原则,并考虑施工最小厚
度。

人行道铺装面层应平整、抗滑、耐磨、美观。


层材料应具有适当强度。

处于潮湿地带及冰冻地
区时,应采用水稳定性好的材料。

大型商店、大型公共文化结构、名胜古迹、公园、
广场等附近和游览区道路的人行道面层应与周
围环境协调并注意美观。

车辆出入口处人行道铺装的结构和厚度应根据
车辆荷载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