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_第三章_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
第三章平纵横断面

图3-5 不第对三章称平纵路横断幅面横断面图
图3-6 厦门环岛路不对称断面
第三章平纵横断面
(二)城市道路横断面结构:
图3-7 城市道路横断面图(尺寸单位:m)
第三章平纵横断面
1、机动车道:
车道宽度与车速有关,一般在3.4~3.8间变化。考虑 到城市道路上车辆各异,一般取平均值3.5m,车速大于 40km/h时,取3.75m,交叉口可取3.0m。
第三章平纵横断面
表3-2 单侧步行道的最小宽度
根据我国部分城市的调查资料:大城市现有单侧步行 道宽度为3~10m,中等城市为2.5~8m,小城市为2~ 6m。
第三章平纵横断面
(2)种植带的宽度 人行道上靠行车道一侧应种植行道树。行道树的株距一
般为4~6m,书池采用1.5m的正方形或1.2m×1.8m的 矩形,也可种植草皮和花丛。
d—同向车间隙(m);第三y章—平纵车横身断面与缘石间安全距离(m)。
2、非机动车道:
专供自行车、三轮车、平板车和兽力车等行驶的车道。 规划设计中,宜考虑设专用非机动车道、机动车与非机动车 分离、非机动车道“宁宽勿窄”等原则。
非机动车的单一车道宽度,根据车身宽度和车身两侧横向安 全距离确定。一般:自行车道1.5m,三轮车2.0m,板车 1.5~2.0m,兽力车2.5m。
第三章、城市道路平、纵、横断面设计
一、横断面设计 城市道路的交通性质和组成比较复杂,设计
中需要综合考虑横断面方向的布置,所以一般先 做横断面的设计,再做平、纵设计。 (一)城市道路横断面形式: 1、单幅路(“一块板”形式)
各种车辆在车道上混合行驶。可画出快、慢分车线;也 可不画线,适时调整混合交通,如单行道、步行道等。
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

第一节 城道机动车道设计
一、DHV的确定和设计年限交通量的估算
(一)DHV的确定 (二)DHV的修订 (三)设计年限交通量的估算
二、通行能力 三、机动车车道宽度的确定 四、机动车车行道宽度的确定
各类机动车的净空要求
车长
小型汽车 5.0
普通汽车 1.2
车宽
1.8
2.5
车高
1.6
4.0
横向安全距 x=1.2-1.4
D=1.0-1.4
交接车 18.0 2.5 4.0 C=0.5-0.8
一条车道宽
3.5
3.5(V <40km/h)
3.5-3.75
或3.75
(V>40km/h)
净高
2.5
4.0
4.0
back
四、机动车车行道宽度的确定
车行道宽度=车道数*一条车道宽度
车道数
(单向)设计小时交通 量 一条车道的设计小时通 行能力
(2 条)
一条机动车道通行能力推荐值
车辆类型
小客车 载重汽车 公共汽车 混合
一条车道通行能力(辆/h) 500-1000 300-600 50-60 400
四、机动车车行道宽度的确定
back
第四节 车行道路拱和横坡度
一、横坡
为自然排水而设置的横向坡度; 大小取决于铺筑的材料、纵坡和铺筑宽度
道路横坡参考值
高级路面 横坡% 1.0-2.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车行道
人行道
次高级路面 中低级路面
1.5-2.0
2.0-3.0 1.0-2.0
城市道路几何尺寸设计祥解

城乡 0.8 0.9 1.00
• 09规范: N设计 N可能 N基本 •
i
• 还有旳算法:
N设计
N 基本
•V C
一级─自由车流, 二级—稳定车流, 三级—饱和流,
四级—强制车流
34页
设计速度100km/h 旳迅速路基本路段服务水平分级
四) 规范对设计通行能力旳有关要求
《2023城市迅速路设计规范》要求
车道序号
1
2
3
4
5
1.00
0.80~0.89 0.65~0.75 0.50~0.65 0.40~0.5
3)平交口修正系 数
a3
a3
交叉口之间无阻的行程时间(s) 交叉口之间实际的行程时间(s)
①路段上旳行驶车辆受到平交口信号灯旳影响时(如图4-12)
图4-12 a1计算图式(一)
a3a
t1
t AB + t 2 +t3
一、横断面设计原则
1、道路横断面设计应在城市规划旳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 2、横断面设计应近远期结合,使近期工程为远期工程所 利用, 并预留管线位置。 3、对既有道路改建应采用工程措施与交通管理措施结合 旳措施以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和确保交通安全。
二、横断面布置类型及其合用条件(100页)
(一)一般城市道路分四种基本类型
机动车车行道总宽度:
机动车道宽度(双向)
单向设计小时交通量 一条车道设计通行能力
(2 条)
一条车道宽度
(一)一条车行道宽度
一条车行道宽度原则上由设计车辆车身宽度a和左侧 安全净距加右侧安全净距构成。
设同向行驶车辆旳安全净距为d,对向行驶为x,车 辆与路缘石旳安全净距为c
城市道路设计_第三章_横断面综合布置

一、城市道路横断面综合布置的原则(6/8)
6、要与沿线各类建筑和公用设施的布置协调 一致。 7、对现有道路改建应采取工程措施与交通组 织管理措施相结合的办法,以提高道路通 行能力和保证交通安全。 8、注意节省建设投资,节约城市用地。
二、城市道路横断面的布置形式与选择
三、我国城市道路的一些横断面布置
三幅路实景
双向四车道的三幅路
规划红线宽度为30~45米
双向六车道的三幅路
规划红线宽度为40~50米
(四)四幅路横断面形式
• 适用于快速路与近郊区的过境道路。它的 特点是机动车速度高,交通量大,能解决 交通分向和分流,不但能避免机动车与非 机动车之间的矛盾,并且也可以解决对向 机动车行驶的矛盾。 • 目前,在有条件的城市的主干道上都在逐 步采用。
双向四车道的四幅路
双向十车道,设置辅道,路幅宽度60~70米, 适合于对景观要求较高的大城市快速路 。
双向十车道的四幅路
双向十车道,设置辅道,行人与非机动车混行, 路幅宽度70~80米,适用于对景观要求较高的大城 市主干道。
(五)特殊横断面形式
一条城市道路, 其横断面形式不 是一成不变的, 要综合考虑多方 面因素,灵活设 计。
城市道路横断面综合布置
• 一、城市道路横断面综合布置的原则
• 二、城市道路横断面的布置形式与选择 • 三、我国城市道路的一些横断面布置 • 四、结合地形、地物的道路横断面布置
一、城市道路横断面综合布置的原则(1/8) 1、应在城市规划规定的红线宽度内进行。 2、保证交通的安全与通畅。 3、充分发挥绿化作用。 4、保证雨水的排除。 5、避免相互干扰沿路的地上、地下管线,各 种构筑物以及人防工程等。
单幅路实景
单车道的单幅路
第3章 主次支、公交路设计

(1)优先通行,改善通行时间及可靠性。 (2)道路同向车道中设公共汽车专用道。 (3)在单向道路系统中,设置逆向的公共汽车专用道。 (4)在道路宽度受到限制的中心区设置公共汽车专用道路。 (5)交叉口信号控制设公共汽车专用相位(见相关的交通工程 教材)。 (6)交通控制系统在交通信号协调时优先照顾重要的公共汽车 专用道。
3.4 公共交通专用道
(二)必要性和可能性
•缓解交通 •可持续发展 •城市扩大化
•公交服务优势 •道路条件的改善 •管理水平的提高
人均占用道路面积比 公交:小汽车:自行车:步行=1:3:18:45
3.4 公共交通专用道—城市公共交通专用车道规划
(一)城市公共交通专用车道种类
3.4 公共交通专用道
1.交通性道路 交通性道路主要是满足交通要求。交通性道路上车流
量较高,机动车道路面宽度较大,交通地位比较重要,一 般适用于城市区域之间的较长距离的交通转移;自行车的 地位相对较低,行驶受一些限制,流量也不会太大;另外, 对人行道要求相对较低。此类道路一般采用两幅路的布置 形式,若设置非机动车道,则与人行道同高设置。
路段横断面设计的规划原则
四幅路见图4-4。
道路横断面设计的规划原则
(四)不同性质道路对横断面布置的影响
道路的主要功能是为交通服务,但对于不同的道路, 其性质与特点不一。不同性质的道路,对横断面的综合布 置的影响也有所不同。考虑交通性、商业性、生活性、景 观性等四类道路的特点,其横断面形式均不同。
道路两侧商业发达,或间隔拥有多处大型的购 物、 娱乐场所,由于利益的需要,其对道路的通达 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商业性道路应给行人提供充足 的步行空间;考虑人群的安全与购物环境及交通目 的,机动车道不应太多,一般为双向4车道,需设 置公交及港湾式车站,并与车站结合开辟行人过街 横道,同时人车间应有较宽隔离,自行车也应与人 群隔离,减少干扰。
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分析

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分析摘要:本文结合绍兴地区实际情况,针对目前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城市交通规划0 引言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是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两侧红线范围内进行,由车行道、人行道、分隔带、绿化带等组成。
道路横断面设计的好坏关系到交通安全、道路功能、通行能力、用地的使用效率、城市景观等方面。
因此,在城市道路设计的诸多矛盾中,横断面设计则为主要矛盾,一般都放在平面和纵断面设计之前进行。
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必须从社会的交通、经济、文化和工程等角度出发,综合考虑交通需求、建筑艺术、日照通风、管线布置、建筑投资等因素。
然而,目前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在理清交通功能、道路功能、保护城市特色、机非分流、路边停车、公交优先、人文交通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随着城市文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机动车保有量的迅猛增长,绍兴市正逐步完善城市路网建设。
在城市环线、放射线及新区开发建设的同时,旧城改造、路网加密工程也在进行,道路建设工程正逐年增多。
因此,研究城市道路横断面应如何科学配置,解决如何在满足交通需求的前提下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尽可能提高资金利用效率、还绍兴市的古城风貌、建设具有特色的交通设施等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 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原则城市道路横断面的设计是否合理,极大的影响改造后的城市道路的交通功能和使用效果。
近年来,随着全国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机动车数量的急速增加,为了满足快速增长的城市交通量的需求,城市道路的交通功能急需提高。
1.1 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①缺乏对城市道路在路网系统中的地位分析,简单地套用固定模式,忽视对道路功能的考虑,道路安全性较差。
②随着现代汽车科技的发展,现行的机动车车道宽度已明显偏宽。
③在进行道路横断面设计时对非机动车道宽度和位置、分隔带的宽度和布置形式考虑不足,景观及生态效果也较差。
1.2 城市道路横断面布置原则道路横断面形式及其尺寸的确定,应在城市交通规划的指导下,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合理布局,布置原则有以下几点:①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交通规划,或在此基础上适当进行调整;②与道路等级、功能相匹配,保证道路交通通达有序、安全舒适;③充分考虑城市交通方式的构成及其发展趋势,使道路横断面在近远期均能满足交通需求;④满足城市道路绿化率的要求,减少道路对周围环境及行人的污染,实现绿色交通;⑤近期建设与远期规划相结合,既节省投资又满足近远期道路交通使用要求;⑥与周围地形紧密结合,适当调整断面形式,既美化环境,又降低造价;⑦与道路两侧建筑及景观相协调;⑧满足道路规划管线的布置要求,保证城市工程管线的安全敷设;⑨支路横断面规划应考虑路边停车的需求。
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

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城市道路的设计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道路横断面设计、道路平面设计和道路纵断面设计。
由于城市道路的设计是在城市规划与城市交通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道路的平面位置与道路主要控制点高程均受到规划的制约。
城市道路设计重点在横断面设计上。
§ 1 横断面设计原则及布置类型1.1 城市道路横断面是指道路中心线法线方向的道路断面。
通常由车行道(包括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人行道、分隔带、绿化带、设施带等各部分组成,如p86 图4—1 所示。
横断面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合理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几何尺寸及相互布置关系,包括路拱坡度及路拱曲线的确定。
1.2 横断面设计原则1.道路横断面设计应在城市规划的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
横断面型式、布置、各组成部分尺寸及比例应按道路类别、级别、计算行车速度(即设计车速)、设计年限的机动车与非机司交通量和行人流量、交通特性、交通组织、交通设施、地上杆线、地下管线、绿化、地形等因茸一安排,以保障车辆和行人交通的安全、通畅。
2.横断面设计应近远期结合,使近期工程为远期工程所利用,并预留管线位置。
路面宽及标高等应留有发展余地。
3.对现有道路改建应采取工程措施与交通管理措施相结合的办法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寸保证交通安全。
道路改建除采取工程措施如增辟车行道、展宽道路外,还可以采取交通管制措施,如采取分隔措施使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行,减少相互干扰。
又如若两条道路相互平行距离较近时,可改为单向行驶以减少拥挤,提高车速。
在商业性街道上除通行公共交通外,限制他机动车及非机动车通行,以保障行人安全。
1.3 横断面布置类型及其适用条件(一)四种基本类型城市道路交通由机动车辆交通、非机动车辆交通和行人交通三部分组成。
通常是利用立式沿石把行人部分和车行道布置在不同的位置和高程上,以分隔行人和车辆交通,保证交通安全。
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交通组织是分隔还是混行,则应根据道路和交通的具体情况分析确定。
城市道路横断面根据车行道布置型式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即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和四幅路,亦即一块板、两块板、三块板和四块板。
城市道路设计第三章 城市主、次干路及支路

会车视距是在同一车道上两对向汽车相遇,从相互发现 时起,至同时采取制动措施使两车安全停止,所需的最短距 离。会车视距为停车视距2倍。 3、超车视距
超车视距是指汽车安全超越前车所需的最小通视距离。 城市道路不允许车辆越过中线超车,因此不存在超车视距。
4、路测带的组成及其宽度
组成:人行道、绿化带、公用设施带等。 (1)人行道
人行道最小宽度如下表所示: (2)绿化带
人行道树株距一般为4~6m,树池采用1.5m方形或1. 2*1.8m矩形。
21
22
(3)设施带 设施带包括设置行人护栏、照明灯柱、标志牌杆柱、信号灯杆柱等的宽度。红线宽度
较窄及条件困难时,设施带可与绿化带合并,但应避免设施带与绿化带的干扰,常用 宽度为:护栏0.25m~0.5m,杆柱1.0~1.5m. ( 4 ) 路缘石 是设置在路面与其它构造物之间的标石,俗称道牙。其形状有平式、立式、斜式等几 种,如下图所示:
规定机动车车行道宽度如下表。
6
7
3、平曲线加宽值及其过渡段
8
9
10
11
12
13
(2)加宽值的过度方式:直线过度、高次抛物线过度、回旋线过度、改进直线过度等。 (3)加宽缓和段长度设置的三种情况: 对于设置有缓和曲线的平曲线,加宽缓和段应采用与缓和曲线相同长度。 对于不设置缓和曲线,但设置有超高的缓和曲线的平曲线,可采用与超高缓和段相同
土路肩:横坡度较路面宜增大1.0%~2.0%;
硬路肩:一般情况下横坡度与行车道横坡度相同,也可以稍 大于路拱横坡。
5.人行道横坡宜采用单面坡形式,坡度为1.5%~3%.
(三)超高
1.超高:是指为了减小行驶车辆在曲线路段产生的离心力,将路 面做成外侧高,内侧低的单向横坡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4
0.64 h 0.52 h 0.54 h 0.59
i1
0.2 0 0.6 0 0.4 5 0.5
i2
0.6 0 0.8 0 0.8 0 0.6
i3
1.0 0 1.0 0 1.0 5 0.9
i4
1.4 0 1.2 0 1.2 5 1.2
i5
1.8 0 1.4 0 1.4 5 1.70
(三)同向的中间车道:
(m)
d d a b2 2 2
(m)
表4-3 机动车车道宽度规范值
车型及行驶状态 计算车行速度(km/h) 车道宽度(m)
大型车或大、小 车混行
≥40 <40
3.75 3.50
小汽车专用线 公共汽车停靠站
3.50 3.00
表4-12 普通车为标准的车种换算系数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第一节 机动车道设计 机动车道是指道路上供机动车辆行驶的部分。机动 车道的设计包括车行道宽度设计和车行道条数设计。 车行道宽度的确定主要取决于设计车辆的外廓尺寸 及一定设计车速情况下车辆两侧安全净距的要求; 车行道条数的确定则是道路远景设计小时交通量的 预测值及一条车行道的设计通行能力有关。 一、机动车设计车辆 设计车辆即是作为道路内何设计依据的车型。设计 车辆的尺寸直接关系到车行道宽度、弯道加宽、道 路净空、行车视距等几何设计问题。
4.四幅道适用于快速路与郊区道路。其特点是机动车能以较 高车速行速,交通量大,交通亦最安全。其缺点是占地更大, 行人过街相对困难一些
(四)、路侧带(人行道)布置形式
路侧带(人行道)通常都是对称地布置在街道的两侧。 路侧带(人行道)的布置问题要同时考虑行人交通安全与畅 通、绿化效果和护栏、杆柱的安设等三方面因素。
第二节
非机动车道设计
自行车、三轮车、平板车和畜力车等 一、非机动车设计车辆 二、一条车道宽度 非机动车的一条车道宽,是根据车身宽度和车辆两侧安全净距 确定的。 三、非机动车道的能行能力 N pb 360 N bt /(t f ( w pb 0.5)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关于一知自行车道可能通行能力推荐值: 有分隔设施时为1800veh(h· m)。 一条自行车道的路段设计通行能力计算公式为: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二)行人步行速度和步行密度 根据大量实测资料表明,一般街道和人行天桥或人行地道中行人 步行平均速度为1m/s;人行过街横道行人平均速度为1.0~1.2m/s; 车站、码头人行天桥、人行地道行人平均速度为0.5~0.8m/s。 行人步行密度常以行人的纵横向间距来评定。行人步行纵横向间 距在不同条件下测得的数据差较大,常见值为0.5~1.0m。纵向间 距,国外资料多采用1.0m,《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亦采用1.0m。 (三)基本通行能力 1.人行道、人行天桥(地道) 3600 p N bw 4800( p /( h m)) s pbp
2h 2 h x x B3 B2
4h 2 x B2
y h(
2x 2 ) B
4h h y 3 x3 x B B
h 改进三次抛物线 h h h h i倍数,计算单位同 注:h为路拱高度;各点间横坡值为路拱平均横坡度的 i。 0 5 0 5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2.直线接圆曲线型(见图4-17) 计算公式:
N b ab N pb
四、非机动车车行道总宽度
单向自行车道数 单向预测设计小时自地车交通量 一条自行车道设计通行能力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单向自行车道总宽度=一条车道宽度×车道数 根据我国各城市设计和使用经验,道路一侧自行车道路面 宽度推荐值为:4.5m、5.5m、6.5m、 7.5m 、8.5m几种,最小宽 度不应小于4.5m。
( xT lx ) 2 y lx E 2R
(曲线图) (直线图)
y xi E
这种路拱曲线可适应各种宽度及横坡度的路面。一般多用于 路面宽度超过20m的道路。 3.折线型路拱 这种路拱型式主要用于多车道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上。
图4-18 折线型路拱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第四节
路侧带设计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机动车道路面宽度的设计步骤如下: (1)初定车道数; (2)设计交通组织方案; (3)拟定横断面布置比较方案; (4)验算选定道路方案的设计能力; (5)确定各条车道的宽度; (6)确定路缘带和中央双黄线和临时分隔物的宽度; (7)计算机动车道路面总宽度。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五、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 非机动车车行道主要供自行车、平板车、三轮车和畜力 车等行驶。 城市道路机非分行时非机动车道的常用路面结构型式有: 1.沥青路面 面层采用3~5cm厚的沥青石悄或沥青石,基层采用15~ 20cm厚的石灰土、石灰粉煤灰土、煤渣灰土、碎石灰土等, 同时,对土基要求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2.水泥混凝土路面 面层混凝土板一般按机动车道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最小厚度确 定,即板厚h=18cm,基层材料与机动车道相同,基层厚按 材料的最小结构厚度取用。若完全不可能行驶机动车时,板 厚h可取12cm,以减少工程费用。
图4-16 抛物线型路计算图式 表4-16 各种返回物线路拱比较
抛物线类型 二次抛物线 改进二次抛物线 半立方次抛物线
计算公式
y
y
各点高度(m) h1 h h h h2
0.96 h 0.88 h 0.91 h 0.90
各点间横坡(i) h5
0.36 h 0.28 h 0.29 h 0.34
h3
第三节
路拱坡度及路拱曲线
路拱即是道路车行道断面由两侧向中央逐渐拱起的形状。其主 要作用是保持路面的横向排水流畅。路面顶部高出两侧的高度称 为路拱高度。两侧倾斜率称路拱坡度,也称路拱横坡度,路拱形 式即路拱曲线主要有抛物线型、屋顶型和折线型等。
(一)路拱坡度 路拱坡度的确定应以有利于路面排水和保障行车安全平稳为原 则。坡度的大小主要视路面种类、表面平整度、粗糙度、吸湿性、 道路纵坡度大小等而定。 1.路面种类(见表4-15) 2.道路纵坡。当道路纵坡>5%时,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类路面 路拱横坡度宜≤1.0%。 3.车行道宽度。车行道宽则路拱坡度应选择得平缓一些,不然路拱 高度太大,会影响车行道和道路断面观瞻。 4.车速。车速高的道路上,路拱坡度宜小,但应便利排水。
图3-1 城市道路横断面基本型式
一、横断面基本形式 分为四种类型,即一块板(一幅路),两块板(双幅路), 三块板(三幅路),四块板(四幅路)。 二、使用效果 (1)在交通安全上:三块板和四块板较安全。 (2)在行车速度上:一块板和二块板型式,其行车速度一般 较高。 (3)在照明与绿化上:三块板断面型式,能较好地处理照明 与绿化问题。 (4)在城市噪音上: 三块板和四块板的机动车道在当中, 沿街居民的干扰较小,一块板和两块板则干扰大一些。 (5)在造价上:一块板占地最小,投资省。三块板,特别是 四块板用地最大,但有利于地下管线的分期敷设。
2.人行横道
Nbc 3600 pc s pbp 4800 ~ 5700( p /(t gh m))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3.车站、码头人行天桥街道 3600 ps Nb s 2000 ~ 3200( p /( h m)) s pbp
二、一条车行道宽度 道路上供一列车队安全行驶的地带,称为一 条车道。 一条车行道宽度原则上由设计车辆身宽度a和 左侧安全净距加右侧安全净距组成。
设同向行驶车辆的安全净距为d,对向行驶为x,车辆与路缘石 的安全净距为c,道路设计车速为V(km/h),根据行车实验观测, 则有:
c 0.4 0.02V d 0.7 0.02V
路侧带是指车行道最外侧缘石至道路建筑红线间的范围,一般道 路两侧各有一侧带。 一、人行道宽度 人行道宽度可按下式计算:
WP N w / N wl
二、人行道、人行横道、人行天桥(地道)通行能力 (一)行人交通特性 我国城市人口密集,一些大城市的城市布局与道路系统大都是 千面年前就已形面的,繁华的区往往就是主要干道所经过的地 带,两侧人行道的行人川流不息,节假日更是拥挤不堪,人行 不能各行其道,危及行车安全,造成车辆延误,最终导致道路 通行能力的下降。此外,行人过街也是一个棘手问题,弄不好, 将对车辆交通产生不利的影响。 行人交通最基础的资料是行人步行速度和行人密度。
(二)常用路面结构材料 城市道路机动车道路面结构分两大类型,即刚性 路面和柔性路面。刚性路面主要是指水泥混凝土路 面,柔性路面主要是指沥青类路面。 1.柔性路面结构 柔性路面结构层一般由面层、基层、垫层和路基土 层组成。 2.刚性路面结构 普遍混凝土刚性路面由混凝土板、基层的垫层组成。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表4-15 不同路面类型设计路拱坡度
路面面层类型
路拱设计坡度(%) 1.0~2.0
水泥混凝土
沥青混凝土 沥青碎石 沥青贯入式碎(砾)石
沥青表面处治
碎(砾)石等粒料路面 (二)路拱曲线 1.抛物线型
1.5~2.0 2.0~3.0
4h 2 y 2 x B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车 种 条 件Fra bibliotek普通客车
小客车
铰接汽车
路
段
1
1 1
0.67
0.80 0.63
1.33
1.30 1.56
环行平面交叉 信号现面交叉
注:环形平面交叉换算系数为实际观测研究结果,其它与表4-11 同一个资料来源,与表4-11系数可以相互换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