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夏特列原理应用易错点精析
《化学反应原理》主题之——勒夏特列原理应用分析
《化学反应原理》主题之——勒夏特列原理应用分析【化学平衡理论】1、化学平衡定义:2、勒夏特列原理:3、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讨论归纳】生产生活实例涉及的平衡根据勒原理所采取的措施或原因解释1.接触法制硫酸2SO2+O22SO3通入过量的空气2.合成氨工业N2+3H22NH3高压(20MPa-50MPa),及时分离液化氨气3.金属钠从熔化的氯化钾中置换金属钾Na + KCl NaCl + K↑控制好温度使得钾以气态形式逸出。
4.候氏制碱法NH3+CO2+H2O==NH4HCO3NH4HCO3+NaCl NaHCO3↓+NH4Cl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足量氨气5.草木灰和铵态氮肥不能混合使用CO32-+H2O HCO3-+ OH-NH4++H2O NH3·H2O + H+两水解相互促进,形成更多的NH3·H2O,损失肥效6.配置三氯化铁溶液应在浓盐酸中进行Fe3++3H2O Fe(OH)3+3H+在强酸性环境下,Fe3+的水解受到抑制7.用热的纯碱水洗油污或对金属进行表面处理CO32-+H2O HCO3-+OH-加热促进水解,OH-离子浓度增大1、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的是()A.往硫化氢水溶液中加碱有利于S2-的增加B.加催化剂有利于合成氨反应C.合成氨时不断将生成的氨液化,有利于提高氨的产率。
D.合成氨时常采用500℃的高温2、已知工业上真空炼铷(熔融)原理如下:2RbCl +Mg == MgCl2 +2Rb(g),对于此反应的进行能给予正确解释的是()A.铷的金属活动性不如镁强,故镁可置换铷B.铷的沸点比镁低,把铷蒸气抽出时平衡右移C.氯化镁的稳定性不如氯化铷强D.铷的单质状态较化合态更稳定3、在加热条件下,KCN 溶液中会挥发出剧毒的HCN,从平衡移动的角度来看,挥发出HCN的原因是。
为了避免产生HCN,应采取的措施是向KCN溶液中加入。
4、把FeCl3溶液蒸干并灼烧,最后得到的主要固体产物是其原因是。
勒夏特列原理透析
勒夏特列原理透析勒夏特列原理透析张春光勒夏特列原理又名“平衡移动原理”,是中学化学非常重要的内容,可以解释所有平衡移动的问题,一直是高考的重点、难点,学生学习起来一头雾水,掌握的不尽如意,所以这一部分的教学一直是各位同仁感到头疼的问题。
下面我就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说说我的做法与各位探讨。
内容: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勒夏特列原理是指在一个平衡体系中,若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平衡总是要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比如一个可逆反应中,当增加反应物的浓度时,平衡要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的移动使得增加的反应物浓度又会逐步减少;但这种减弱不可能消除增加反应物浓度对这种反应物本身的影响,与旧的平衡体系中这种反应物的浓度相比而言,还是增加了。
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可逆反应中,当增加压强时,平衡总是向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比如在N2+3H2 2NH3这个可逆反应中,达到一个平衡后,对这个体系进行加压,比如压强增加为原来的两倍,这时旧的平衡要被打破,平衡向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即在本反应中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建立新的平衡时,增加的压强即被减弱,不再是原平衡的两倍,但这种增加的压强不可能完全被消除,也不是与原平衡相同,而是处于这两者之间。
最后我把勒夏特列原理的内容总结成了六个字“对着干,干不过”。
把平衡的移动采用“分箱子”的方法。
例一:反应N2(g)+3H2 (g) 2NH3 (g) △H<0 ,达到化学平衡,改变下列条件,根据反应体系中的变化填空:①若N2的平衡浓度为a mol/L,其他条件不变时,充入N2使其浓度增大到b mol/L后平衡向——————方向移动,达到新平衡后,N2的浓度为c mol/L,则a、b、c的大小为———————;②若平衡体系的压强为P1,之后缩小反应体系体积使压强增大到P2,此时平衡向——————方向移动,达到新平衡后体系的压强为P3,则P1、 P2、 P3的大小为——————————;③若平衡体系的温度为T1,之后将温度升高到T2,此时平衡向——————方向移动,达到新平衡后体系的温度为T3,则T1、T2、 T3的大小为——————————。
14勒夏特列原理应用易错点精析
14勒夏特列原理应用易错点精析勒夏特列原理是量子力学中最重要的原理之一,它被广泛应用于原子、分子和固体物理等领域,用于解释和预测微观粒子的行为。
然而,由于勒夏特列原理的复杂性和深度,其应用常常容易出现一些易错点。
下面将对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易错点进行精析。
首先,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易错点之一是对态的表示的不正确。
勒夏特列原理指出,一个多粒子系统的所有态可以由各个粒子的单粒子态的直积表示。
然而,在具体应用中,很容易将态的表示定义错误,特别是在考虑相同粒子的情况下。
例如,在考虑两个全同粒子组成的系统时,每个粒子的态可以是自旋向上或向下,那么系统的两个粒子的态可以有四种情况:两个粒子都向上、两个粒子都向下、一个粒子向上一个粒子向下、一个粒子向下一个粒子向上。
这种表示方式是错误的,因为勒夏特列原理要求全同粒子的交换对最终的态没有影响,所以两个粒子的态只能是两种情况,即两个粒子都向上或两个粒子都向下。
其次,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易错点之二是对哈密顿算符的选择错误。
勒夏特列原理要求多粒子系统的哈密顿算符必须对应于各个粒子的哈密顿算符的直和,即H=H1+H2+...+Hn。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很容易选择错误的哈密顿算符形式,导致结果的错误。
例如,在考虑两个全同粒子组成的系统时,每个粒子的哈密顿算符可以是自旋向上或向下的能量,那么系统的哈密顿算符可以有四种情况:两个粒子都向上、两个粒子都向下、一个粒子向上一个粒子向下、一个粒子向下一个粒子向上。
这种选择方式是错误的,因为勒夏特列原理要求哈密顿算符是各个粒子哈密顿算符的直和,即只有两种情况,即两个粒子都向上的能量和两个粒子都向下的能量。
最后,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易错点之三是对全同粒子体系的对称性的识别错误。
勒夏特列原理要求多粒子系统的波函数必须是对称或反对称的,具体取决于粒子的统计性质。
然而,在具体应用中,很容易忽略或错误识别粒子的统计性质,导致波函数的对称性错误。
例如,在考虑两个自旋向上的全同粒子组成的系统时,由于自旋向上只有两个粒子的态,如果错误地将其视为对称态,则波函数的对称性将错误,因为两个全同粒子的交换反对称,应该是反对称态。
勒夏特列原理应用
一、勒夏特列原理应用(平衡移动原理)1、根据条件的改变,判断平衡移动地方向2、根据平衡移动的方向,判断条件的改变例题:在高温下,反应2HI(g)H2(g)+I2(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达到平衡时,要使混合气体的颜色加深,可采取的方法是()A、减小压强B、缩小体积C、升高温度D、增大H2的浓度例题: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X(g)+bY(g)cZ(g)+dW(g)反应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气体体积缩小到原来的1/2,当再次达平衡时,W的浓度为原平衡时的1.8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a+b>c+dC、Z的体积分数增加D、X的转化率下降3、勒沙特列原理还适用于下列情况:①溶解平衡②电离平衡③水解平衡例题:把Ca(OH)2放入一定量水中,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Ca(OH)2(s)Ca(OH)2(溶液)Ca2++2OH—,当向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后,若温度保持不变,下列正确的是()A、溶液中Ca2+数减少B、c(Ca2+)增大C、c(OH—)不变D、c(OH—)增大4、重难点透析:(1)化学平衡的建立与反应途径无关,从正反应或逆反应开始都可以建立平衡状态。
可逆反应,同时向正、逆两方向进行,但只要V正≠V逆,在外观上反应就会向某个方向进行,最终使V正=V逆(2)化学平衡的移动原因:反应条件改变引起V正≠V逆方向:向速率相对大的方向移动结果:速率、组成含量均发生改变,重新建立新条件下的平衡(3)平衡移动与反应速率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不同概念。
一个平衡向哪个方向移动,由正、逆两个反应速率相比较决定的。
而正、逆反应速率大小则由条件决定。
例题:2A(g) 2B(g)+C(g)-Q(未使用催化剂),改变一个外界条件而能满足下列量的改变,请将相应的改变条件填入空格上。
⑴使υ正增大,而c(A)不变___________ ⑵使υ正减小,而c(B)增大___________⑶使υ正增大,而c(C) 减小____________⑷使υ逆增大,而c(A)减小___________(4)平衡发生移动时,并不是所有的量都变,平衡不移动时也并不是所有量都不变。
三招攻克勒夏特列原理
三招攻克勒夏特列原理作者:王京来源:《散文百家·下旬刊》2018年第08期勒夏特列原理统领化学平衡移动方向,是分析化学平衡的精髓。
由于原理抽象,使其成为化学平衡习题中较难攻克的对象。
一、勒夏特列原理内容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勒夏特列原理适用范围广,化学平衡、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均可应用。
其内涵意义深远,隐含的考点很多,是历年来全国及各省市高考命题的热点和难点。
二、攻克勒夏特列原理三妙招1.吃透“只减弱不消除”。
例1:已知可逆反应2NO2N2O4 △H解析:体系颜色将先变深后变浅。
本题考查的重点是勒夏特列原理中的“减弱”。
其他条件不变时,体积压縮至原平衡的一半,各组分浓度在瞬间增至原来的2倍,颜色先变深。
又由于增大压强平衡必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即向生成N2O4(无色)方向移动,故体系颜色又变浅。
勒夏特列原理中强调“只减弱这种改变”,意味着并不消除这种改变,新平衡NO2的浓度仍比原平衡中NO2的浓度大,所以新平衡体系颜色即使后变浅也要比原平衡体系的颜色深些。
我们只要吃透勒氏原理的精髓“只减弱不消除”,就可以顺利解除类似这种颜色随压强多变的困扰。
2.注意。
同等程度的改变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应视为压强的影响。
例2:已知N2+3H22NH3,恒温恒容某密闭容器起始投入1molN2,3molH2,达平衡时N2的体积分数为20%。
若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投入2molN2,6molH2,达平衡时N2的体积分数 20%。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解析:小于。
图示分析如下:将两次的反应物分别通人如下的两个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后,三份气体必为等效平衡,现在对第二次的容器作以下变化:由于增大压强此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不再是原平衡状态,此条件下虽两次所加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相等,但①、②不等效。
本题解题思路是先建立“等效平衡“,分析可知开始2投料量是开始1投料量的二倍,体积也是二倍,与开始1等效(即恒温恒压条件下等效)。
勒夏特列原理相关应用
勒夏特列原理相关应用勒夏特列原理是涉及平衡问题中最重要的一个原理。
几乎所有的平衡移动的问题都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和判断。
正确应用的前提是熟练地掌握原理的本质和内涵,以及熟知各种情况。
一.原理: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二.内涵:1)浓度:增加某一反应物的浓度,则反应向着减少此反应物浓度的方向进行,即反应向正方向进行。
减少某一生成物的浓度,则反应向着增加此生成物浓度的方向进行,即反应向正方向进行。
反之亦然。
2)压强:增加某一气态反应物的压强,则反应向着减少此反应物压强的方向进行,即反应向正方向进行。
减少某一气态生成物的压强,则反应向着增加此生成物压强的方向进行,即反应向逆方向进行。
反之亦然。
3)温度:升高反应温度,则反应向着减少热量的方向进行,即放热反应逆向进行,吸热反应正向进行;降低温度,则反应向着生成热量的方向的进行,即放热反应正向进行,吸热反应逆向进行。
4)催化剂:仅改变反应进行的速度,不影响平衡的改变,即对正逆反应的影响程度是一样的。
从以上的分析可知:通常出现的一些情形都在勒夏特列原理的范围之内。
因此,当我们遇到涉及平衡移动的问题时,只要正确运用勒夏特列原理来分析,都可以得出合适的答案的。
三.补充:勒夏特列原理的英文表述:Every system in stable chemical equilibrium submitted to the influence of an exterior force which tends to cause variation either in it s temperature or condensation ( pressure , concent ration , number of molecules in the unit of volume) ,in it s totality or only in some of it s part s , can undergo only those interior modifications change of temperature ,or of condensation ,of a sign cont rary to that resulting f rom the exterior force.此表述可翻译如下:任何稳定化学平衡系统承受外力的影响,无论整体地还是仅仅部分地导致其温度或压缩度(压强、浓度、单位体积的分子数) 发生改变,若它们单独发生的话,系统将只做内在的纠正,使温度或压缩度发生变化,该变化与外力引起的改变是相反的。
勒夏特列原理的运用与化学平衡移动化学量改变的问题
勒夏特列原理的运用与平衡移动化学量改变的问题一、勒夏特列原理的运用1、用于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2、用于选择反应的条件;3、用于判断气体反应的计量系数特征;4、用于判断反应混合物的状态;5、用于分析反应的能量特征,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6、用于解释工业合成和生活实际中平衡移动的问题7、用于分析平衡移动的图像8、用于判断反应混合物化学量的改变二、化学平衡移动与化学量的改变1、化学平衡移动的标志: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增多,标志平衡朝正反应方向移动;生成物物质的量减少,标志平朝逆反应方向移动。
V正≠V逆是平衡移动的根本原因。
2、一般来说,生成物物质的量增多,会导致反应物物质的量减少,反应物转化率增大,反应物百分含量减少,生成物百分含量增加;生成物物质的量减少,会导致反应物物质的量增加,反应物转化率降低,反应物百分含量增加,生成物百分含量减少。
但转化率和反应混合物中组分的百分含量却不能作为平衡移动的标志,有几种特殊情况需要把握。
①对于一个气体分子数减少的反应,如2SO2+O22SO3,在同温同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如果同时等倍增加SO2和O2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SO2和O2的转化率会提高,SO2和O2的体积分数会减少,SO3的体积分数会增加。
②对于一个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如:H2 (g)+I2 (g)2HI(g) ,在同温同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如果等倍增加H2和I2的量,平衡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H2和I2的转化率不变,SO2和O2的体积分数不变,SO3的体积分数也不变。
③对于一个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如:N2O42NO2 ,在同温同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如果等倍增加N2O4的量,平衡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N2O4的转化率降低,N2O4体积分数增大,SO3的体积分数也减少。
三、强化练习1、已知反应A2(g)+2B2(g)2AB2(g)的△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增加,逆向反应速率减小B、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C、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D、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2、在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NO(g)+CO(g)=12N2(g)+CO2(g);△H=-373.2 kJ/mol,达到平衡后,为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NO的转化率,采取的正确措施是()A、加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 B 加催化剂同时增大压强C、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2 D 降低温度同时增大压强3、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mA(g)+nB(s)pC(g)达到平衡后,压缩容器的体积,发现A的转化率随之降低。
勒夏特里原理使用中出现过的一些问题
勒夏特⾥原理使⽤中出现过的⼀些问题勒夏特⾥原理使⽤中出现过的⼀些问题可逆反应作为⼀种重要的化学反应形式,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在⼀定的条件下它可以处于化学平衡状态,且在外界条件改变时这个平衡还会发⽣移动。
由于影响平衡的因素众多,要对各种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移动的情况进⾏归纳,本来就不会是⼀件容易的事情。
勒夏特⾥原理作为⼀个包括多个⽅⾯、且极为简明和形象的总结,在化学研究和教学中也有着⼗分重要的地位。
正因为勒夏特⾥原理是⼀个有⾼度概括性的归纳,其使⽤条件原本也是很严格的。
在其使⽤中也⼀定要注意如下的⼀些⽅⾯的问题。
第⼀,浓度对平衡的影响所谓物质浓度的改变,指的是平衡体系中某⼀种(仅⼀种)物质浓度的⼈为改变。
所以,这个体系必须要恒容。
如果为影响某个平衡,加⼊的是某物质的溶液,或恒压加⼊⽓体物质时,就同时会有系统体积的变化。
这时,勒夏特⾥原理就有可能会不再适⽤。
第⼆,压强对平衡的影响这⾥指的是平衡体系总压的⼈为改变,是各物质分压同时按相同⽐例来变化。
是体系处在两个不同外加压⼒时的相互间⽐较。
它只适⽤于⽓相反应,及有⽓体参与或⽣成,且反应前后⽓体物质分⼦数不等的反应。
第三,温度对平衡的影响这⾥的温度改变,指的是⼈为控制的平衡体系温度。
对于⽓相反应来说,当反应的热效应很⼩时,勒夏特⾥原理就有可能不适⽤。
第四,平衡移动的本质由外界条件改变所造成的浓度商与浓度平衡常数的不等,或分压商与压⼒平衡常数的不等,或平衡常数的不等。
这是平衡移动,也就是体系⾃发要向某个⽅向进⾏反应的源动⼒。
或者说,这就是平衡移动的“因”。
第五,平衡移动的结果平衡移动指的是体系从条件改变后的不平衡,通过发⽣化学反应⽽达到了新平衡状态。
或者说,“新的平衡状态”是平衡移动的“果”。
对于已达到新平衡状态的体系,其中各物质的物理量(浓度或分压)都已满⾜此时的平衡常数,它也不会具有发⽣“再移动”的任何“动⼒”。
第六,平衡移动的限度平衡移动的进⾏有⼀定的限度。
什么反应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什么反应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1. 引言勒夏特列原理是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论基础,它揭示了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然而,并非所有的化学反应都能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
本文将探讨一些特殊的反应,这些反应并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
通过对这些反应的深入分析,我们将更加全面地了解反应速率背后复杂的原理。
2. 什么是勒夏特列原理勒夏特列原理是由法国化学家皮埃尔·路易斯勒夏特列在19世纪初提出的。
该原理认为,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方程式来表示。
具体而言,对于化学反应 aA + bB → cC + dD,反应速率可以表示为:rate = k[A]^m[B]^n,其中k为速率常数,m 和n分别为反应物A和B的反应级数。
这一原理为化学反应速率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3. 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反应尽管勒夏特列原理在许多情况下可以很好地解释化学反应的速率,但是在以下几种情况下,这一原理却失效了。
4. 自催化反应自催化反应是一种特殊的化学反应,其中反应产物对反应速率起到催化作用。
这意味着随着反应进行,产物的浓度会逐渐增加,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在这种情况下,勒夏特列原理的简单线性关系就无法解释反应速率的变化,因为产物浓度的增加会导致反应速率的非线性增加。
5. 反应速率受温度影响在一些情况下,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并不仅仅取决于反应物浓度,而是受到温度的显著影响。
在高温下,某些反应会发生放热反应,而在低温下则可能发生吸热反应。
在这种情况下,勒夏特列原理就无法完全解释反应速率的变化,因为温度的影响被忽略了。
6. 非均相催化反应在非均相催化反应中,反应物和催化剂存在于不同的相态中,例如气体-固体或液体-固体界面。
这种情况下,勒夏特列原理的简单线性关系也不适用,因为催化剂的表面积和反应物的接触情况同样对反应速率造成影响。
7. 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反应,我个人认为,这表明了化学反应速率的复杂性。
勒夏特列原理在生活中应用的习题例析
勒夏特列原理在生活中应用的习题例析勒夏特列原理(Le Chatelier's principle)是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可用来预测并解释化学平衡系统随外界条件变化时的行为。
它表述为:当对一个处于平衡态的系统施加一个恶劣条件,系统会调整自身以减少这个恶劣条件的效果。
同样地,当施加一个有利条件时,系统将调整自身以增加这个有利条件的效果。
以下是几个生活中应用勒夏特列原理的习题例析:习题1:如果将一个封闭的气缸中的氧气与氢气混合,并点燃它们进行燃烧反应,制备水。
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当氧气或氢气的浓度发生变化时,可预测系统的行为。
请问,如果增加氢气的浓度,会出现什么结果?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增加氢气的浓度会导致系统试图减小这个“恶劣条件”的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系统将向反应物的一边移动,即往氧气的方向移动。
这意味着氧气的浓度将减少,而氢气的浓度将增加,直到再次达到平衡。
习题2:当向一个溶液中加入一些固体盐时,会发生溶解反应。
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当溶液中盐的浓度发生变化时,可预测系统的行为。
请问,如果增加溶液中盐的浓度,会出现什么结果?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增加溶液中盐的浓度将导致系统试图减小这个“恶劣条件”的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系统将向溶解盐的一边移动,即溶质的方向移动。
这意味着溶质的浓度将增加,直到再次达到平衡。
习题3:储存在冰箱中的食物通常添加了食品添加剂,以保持食物的新鲜度和味道。
其中一种添加剂是乙醇,当乙醇蒸发时会产生气味。
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当乙醇的浓度发生变化时,可预测系统的行为。
请问,如果在冰箱中增加温度,会出现什么结果?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增加温度将导致系统试图减小这个“恶劣条件”的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系统将向能够吸收或消耗热量的一边移动,即乙醇蒸发的方向移动。
这意味着乙醇的浓度将减少,直到再次达到平衡。
习题4:钢材的制备中,通常需要将铁与含碳源(例如焦炭)加热至高温。
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当温度发生变化时,可预测系统的行为。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勒夏特原理是热力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它指出在恒定温度下,一个系统的熵不会减少。
这个原理在解释许多热力学现象时都非常有用,但是也有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勒夏特原理并不能完全解释。
下面我们来看看哪些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原理解释。
首先,勒夏特原理不能解释黑洞的熵。
根据黑洞的定义,它是一种引力非常强大的天体,甚至连光都无法逃离它的吸引。
根据勒夏特原理,熵不会减少,但是黑洞的熵却与其表面积成正比,这与勒夏特原理所描述的情况并不相符。
因此,勒夏特原理无法完全解释黑洞的熵增加。
其次,勒夏特原理也不能解释量子力学中的一些现象。
在量子力学中,我们发现一些微观粒子的行为并不符合经典物理学的规律,比如双缝实验中的干涉现象。
在这些情况下,勒夏特原理并不能提供一个完整的解释,因为量子力学中的微观世界存在着与经典物理学不同的规律和行为。
另外,勒夏特原理也无法解释宇宙膨胀的现象。
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在诞生之初是一个非常狭小的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宇宙不断膨胀。
而根据勒夏特原理,熵不会减少,但是宇宙的膨胀却伴随着熵的增加,这与勒夏特原理所描述的情况并不相符。
因此,勒夏特原理也无法完全解释宇宙膨胀的现象。
总的来说,勒夏特原理在许多热力学现象中都能提供很好的解释,但是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它并不能完全解释一些现象,比如黑洞的熵增加、量子力学中的微观现象以及宇宙膨胀等。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发展新的理论来解释这些现象,以丰富和完善我们对自然界的认识。
如何正确理解与应用勒夏特列原理?
如何正确理解与应用勒夏特列原理?勒夏特列原理,又称平衡移动原理,各种版本教材对这个原理的表述大同小异。
高中化学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2007年2月第3版)中关于勒夏特列原理的描述为:“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以及参加反应的化学物质的浓度),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勒夏特列原理是一条经验规律,可以很方便地分析平衡移动方向问题,大多数情况下也可以半定量判断平衡移动的结果,即“减弱”。
应用勒夏特列原理来判断平衡移动方向,因为操作简便而在高中化学中经常使用,但使用时一定要注意适用范围、准确理解,否则很容易得出错误结论。
1.勒夏特列原理指出了化学平衡的自发趋向,这种趋向是化学平衡系统的内部机制,无须外力帮助。
这里所指的化学平衡,不仅仅指化学反应,也包括相平衡(如水蒸气和冰的平衡)、溶解平衡(如啤酒瓶里的二氧化碳气体和溶解在啤酒里的二氧化碳的平衡或者氯化钠晶体与它的饱和溶液之间的平衡)等。
所有这些平衡,都是物质状态相互转化的平衡。
例如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为什么生活中饮用的碳酸型饮料打开瓶盖倒入玻璃杯时会泛起大量泡沫。
碳酸型饮料中未溶解的二氧化碳与溶解的二氧化碳存在平衡:打开瓶盖时,压强减小,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向释放二氧化碳的方向移动,以减弱压强减小对平衡的影响。
因此,碳酸型饮料打开瓶盖倒入玻璃杯时会泛起大量泡沫。
2.勒夏特列原理对已达成化学平衡状态的系统才是有效的,若系统没有达成化学平衡状态,无效。
所以,使用该原理之前先判断体系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3.勒夏特列原理对维持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的改变才是有效的,若改变的不是维持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无效。
例如,对于化学平衡系统,若改变催化剂的用量或组成,不会引起平衡移动,因为催化剂不是维持化学平衡的因素。
4.勒夏特列原理不涉及动力学因素,不能预测平衡移动的快慢。
例如,利用勒夏特列原理可预判低温可以提高合成氨的理论产率,但它并不能判断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有这样高的产率。
勒夏特列原理注意的几个问题
勒夏特列原理注意的几个问题勒夏特列原理是热力学和统计力学中的一条基本定律,也被称为能量平均定理或能量均分定理。
它描述了经典粒子在热平衡状态下的能量分配规律。
勒夏特列原理在研究物质热力学性质、统计力学以及分子动力学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
在讨论勒夏特列原理的注意事项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勒夏特列原理的适用性:勒夏特列原理适用于经典粒子系统,即满足古典力学和经典统计力学假设的体系。
这些假设包括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以忽略、粒子运动符合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和动量在微观尺度上是连续的等。
因此,在研究微观领域的量子粒子系统时,需要使用量子力学和量子统计力学进行分析。
2.统计平均和能量分布:勒夏特列原理指出,热平衡状态下,每个自由度上的平均动能与总能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具体来说,对于单个自由度,平均动能与温度相关,即平均动能正比于温度。
对于整个系统,总能量等于各个自由度上的平均动能之和。
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各自由度上的平均动能服从玻尔兹曼分布,即服从指数分布。
这一分布规律在研究能量转移、能量传导等问题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3.能量均分和自由度:勒夏特列原理还说明了能量分配与自由度有关。
在三维空间中,每个具有平动自由度的粒子,其平均能量为(kT/2),其中k为波尔兹曼常数,T为温度。
对于每个自由度来说,其平均能量是均分的。
根据系统中粒子的不同自由度数目,可以计算系统的总能量。
4.力学作用和能量平均:勒夏特列原理也可以应用于与力学作用有关的物理问题中。
例如,可以用来计算气体分子的平动、转动和振动能量,进而推导出气体的热容和热传导等性质。
在这些应用中,需要注意相互作用力、位能和动能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自由度对能量分配的影响。
5.温度的含义和测量:温度是勒夏特列原理中的关键概念。
在勒夏特列原理中,温度与振动粒子的平均动能相关,是一个描述热平衡状态的物理量。
根据勒夏特列原理,不同自由度上的平均动能正比于温度,因此,温度可以被认为是能量分配的度量。
勒夏特列原理在生活中应用的习题例析
勒夏特列原理在生活中应用的习题例析贝叶斯定理有两个经典的应用:一是把握事实,二是预测未来。
1、把握事实
例如:小明今年考了一张优秀的成绩单,他的家长相信小明很努力地学习,因此给予了他很多的表扬和褒奖;但是,也有人质疑小明的成绩单的真实性,揣测他可能是作弊才有如此优异的成绩。
这时,贝叶斯定理就可以用来增强小明的家长对小明成绩真实性的信心,贝叶斯定理假设,他本来就是一个优秀学生,在这次考试中小明的考取优异成绩的概率更大,因此小明的家长也可以更加确信小明的成绩单的真实性。
2、预测未来
例如:一家超市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想要知道下个月的销售量将会是多少,此时贝叶斯定理可以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贝叶斯定理假定下个月的销售量与当前市场状况和上个月的销售量有关,可以对当前市场状况进行统计,并对上个月的销售量进行分析,从而灵活地预测下个月的销售量。
这样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更准确地预测下个月的销售量,从而调整营销策略,提高超市的竞争力。
勒夏特列原理知识点总结
勒夏特列原理知识点总结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勒夏特列原理又叫平衡移动原理。
适用范围:
平衡移动原理适用于化学平衡、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动态平衡。
注意事项:
(1)平衡向“减弱”外界条件变化的方向移动,但不能“抵消”外界条件的变化。
(2)增大并不意味着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只有时才可以肯定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3)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反应物的转化率并不一定提高,生成物的体积分数也并不一定增大(因为反应物或反应混合物的总量增大了),增大一种反应物的浓度会提高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
(4)存在平衡且平衡发生移动时才能应用平衡移动原理。
分析思路:高中化学勒夏特列原理知识点总结(二)勒夏特列原理(又称平衡移动原理)是一个定性预测化学平衡点的原理,[1]主要内容为:在一个已经达到平衡的反应中,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以及参加反应的化学物质的浓度),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2]
比如一个可逆反应中,当增加反应物的浓度时,平衡要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的移动使得增加的反应物浓度又会逐步减少;但这种减弱。
勒夏特列原理应用易错点精析
勒夏特列原理应用易错点精析一、勒夏特列原理内容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可以概括为平衡移动原理;又称之为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等平衡就向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该原理是判断平衡移动方向的重要依据;适用于所有的动态平衡;如: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溶解平衡等..1浓度:增加某一反应物的浓度;则反应向着减少此反应物浓度的方向进行;即反应向正方向进行..减少某一生成物的浓度;则反应向着增加此生成物浓度的方向进行;即反应向反方向进行..反之亦然..2压强:增加某一气态反应物的压强;则反应向着减少此反应物压强的方向进行;即反应向正方向进行..减少某一气态生成物的压强;则反应向着增加此生成物压强的方向进行;即反应向逆方向进行..反之亦然..3温度:升高反应温度;则反应向着减少热量的方向进行;即放热反应逆向进行;吸热反应正向进行;降低温度;则反应向着生成热量的方向的进行;即放热反应正向进行;吸热反应逆向进行.. 4催化剂:仅改变反应进行的速度;不影响平衡的改变;即对正逆反应的影响程度是一样的..二、勒夏特列原理应用的易错点1.改变条件却没有改变平衡例1某密闭容器;放入一定量的SO、O;发生反应2SO+O2SO正反应放热;在达到平衡后;采取下列措施可以使得平衡向右移动的为A.通如N B.升温C.减少体积D.加入SO易错选A错选原因A选项中通入氮气之后;因为是密闭容器;所以容器内的压强增大;由勒夏特列原理可知;平衡向体积减少的方向移动;所以平衡向右移动..错选分析在影响平衡的条件中;压强改变平衡是通过改变反应物的浓度来改变的;通入氮气后;反应物的浓度并没有改变;所以平衡不移动..勒夏特列原理是在平衡移动的成立;平衡不移动;勒夏特列原理就不适用..而勒夏特列原理只适用于改变条件能导致平衡移动的反应..正确选项B总结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通入不参加反应的气体;如:N、稀有气体等;平衡并没有移动;此时就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2.只有一种反应物例2在恒温时;一固定容器内发生如下反应2NOgNOg正反应放热;达到平衡后;若分别单独改变下列条件;重新达到平衡后;能使平衡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减小的是A.通入Ne B.通入NO C.通入NO D.降低温度易错选B错选原因通入NO后;NO的体积分数增大;由勒夏特列原理可知;平衡向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进行;但是不能消除这种改变;故NO的体积分数最终还是增大的;所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错误分析在2NOgNOg的反应中;反应物只有一种;即:NO;再通入NO后;相当于压强变大;平衡向右移动;NO的体积分数最终会变小;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大..正确选项A总结在多种反应物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之后;加入其中的一种反应物;重新达到平衡后;可以使得其他反应物的转化率升高;而本身的转化率降低;本身的体积分数变大..但是只有一种反应物的平衡要区别对待..3.发生其他反应例3浅绿色FeNO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Fe2++2HOFeOH+2H+;若向该溶液中滴加足量的盐酸;则溶液的颜色A.变黄B.变深C.变浅D.无变化易错选B错选原因加入盐酸后;溶液中的H+的浓度增大;由勒夏特列原理可知;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Fe2+的浓度增大;所以溶液的颜色要变深..错误分析FeNO溶液中存在大量的Fe2+和NO—;加入盐酸后;NO—在大量H+的作用下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可以将Fe2+氧化为Fe3+;因为Fe3+在溶液中显黄色;所以溶液要变黄..正确选项A总结在有多个反应发生时;要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主反应;抓住主要因素..4.溶液的稀释例4已知:草酸HCO是二元弱酸;0.1mol/L的KHCO溶液中存在如下的平衡:HCO+HOHCO+OH;若向该溶液中加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中cHCO和cOH都减小B.溶液中cOH增大C.HCO的水解平衡逆向移动D.溶液的pH增大易错选B、D错选原因加入水后;由勒夏特列原理可知;水的参与使得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cOH增大..错误分析加入水后;造成了溶液的稀释;而溶液稀释的话;平衡就向溶液中粒子数量增多的方向移动;因而平衡是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是整个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是减小的;因为溶液增加的倍数大于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加的倍数..正确选项A总结在溶液中存在的平衡不仅要考虑平衡的移动;还要看溶液存在的各种离子之间是否会发生反应;如果可以发生反应;那么并非仅仅是平衡的移动的问题了..三、勒夏特列原理应用过程中的注意点1、勒夏特列原理的适用条件:勒夏特列原理是一条普遍的规律;它对于所有的动态平衡包括物理平衡都是适用的;但必须注意;它只能应用在已经达到平衡的体系;对于未达到平衡的体系是不能应用的..2、勒夏特列原理对维持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的改变才是有效的;若改变的不是维持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无效..例如:对于化学平衡COg+HOgCOg+Hg;你改变系统的总压;不会引起平衡的移动;因为总压不是维持这一平衡状态的因素..同样;你若改变催化剂的用量或组成;也不会引起平衡移动;因为催化剂不是维持化学平衡的因素..3、只能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条件..如:对于一个已达平衡的可逆反应Ng+3Hg2NH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如果既增大压强;又升高温度;我们就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判断平衡向哪个反应方向移动了..因为增大压强;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而升高温度又会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我们无法判断出平衡向哪个方向移动..4、“减弱”并不等于抵消和消除..增大一种反应物浓度化学平衡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如对于反应ag+bgcg;增大a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此时我们都知道a、b浓度减小;c浓度增大;达到新平衡时;要使平衡常数不变;a浓度会不会降低到等于或小于原平衡浓度呢根据K=cc/cacb可知;新平衡中a浓度应大于原平衡浓度;由此可见;平衡移动的结果;仅仅是减弱外界条件的影响;而不能完全抵消外界条件的变化量..四、纠错练习1、在CHCOOHCHCOO—+H+的电离平衡中;要使电离平衡右移且氢离子浓度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A.加入NaOHB.加入盐酸C.加水D.升高温度2、一定温度下;存在下列平衡:CaOHsCa2+aq+OHaq;当向一定量石灰乳悬浊液加入少量生石灰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中Ca2+离子数目减少B.溶液中cCa2+增大C.溶液中pH增大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3、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B.物质A的转化率减少了C.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D.a>b4、二氧化氮存在下列平衡:2NOgNOg+Q在测定NO的相对分子量时;下列条件中较为适宜的是A.温度130℃、压强3.03×10PaB.温度25℃、压强1.01×10PaC.温度130℃、压强5.05×10PaD.温度0℃、压强5.05×10Pa5、在密闭容器中;反应2HIH+I正反应吸热;当达到平衡时;欲使混合气体颜色加深;可采取的措施有A.减小容器体积B.升高温度C.加入催化剂D.恒容下充入HI 气体6、勒沙特列原理是自然界一条重要的基本原理..下列事实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NO气体受压缩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B.对2HIgHg+Ig平衡体系加压;颜色迅速变深C.合成氨工业采用高温、高压工艺提高氨的产率D.配制硫酸亚铁溶液时;常加入少量铁屑防止氧化7、下列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事实是A.压缩盛有I和H混合气体的针筒;气体颜色变深B.pH均为4的盐酸和NHClaq中水的电离度后者大C.打开汽水瓶盖;即有大量气泡逸出D.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8、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制取氨气B.加热蒸干AlCl溶液不能得到无水AlClC.工业上SO和O在常压下生成SOD.水中的cH+比0.1mol/LNaOH溶液中的大9、下列实验事实或数据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 B.C. D.10、有以下描述的事实:①氯化铁溶液加热蒸干最终得不到氯化铁固体;②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③实验室可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④在可逆反应中;使用催化剂有利于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⑤钠与氯化钾共融制备钾:Nal+KCllKg+NaCll;⑥二氧化氮与四氧化氮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加深..其中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⑤D.①③④⑤参考答案1.D2.A3.C4.C5.D6.A7.A8.C9.B10.C。
例谈“勒夏特列原理”处理化学平衡问题中的几个误区
例谈“勒夏特列原理”处理化学平衡问题中的几个误区
作者:王雯
来源:《中学化学》2016年第04期
勒夏特列原理(即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是学习化学过程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理,两次诺贝尔奖得主鲍林曾在学生毕业典礼上告诫学生说,你可以忘记化学中的很多东西,但不要忘记勒夏特列原理!这足以说明勒夏特列原理的重要性。
然而在使用勒夏特列原理的时候,不能真正理解该定律为经验规律,使用过程中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条件性,若使用不当,可能会走入一些误区,下面举例说明。
1.注意外界条件为恒温恒压还是恒温恒容
勒夏特列原理指出,若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将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该勒夏特列原理属于经验定律,使用过程中该定律主要适用于恒温恒容条件下,而恒温恒压条件下,增大一种反应物的浓度,另外一种反应物的浓度可能会减少,勒夏特列原理可能会失去其意义,此时,若借助化学平衡常数与浓度商的关系推断,则容易得出正确答案。
勒夏特列原理应用易错点精析
勒夏特列原理应用易错点精析一、勒夏特列原理内容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可以概括为平衡移动原理,又称之为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等)平衡就向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该原理是判断平衡移动方向的重要依据,适用于所有的动态平衡,如: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溶解平衡等。
1)浓度:增加某一反应物的浓度,则反应向着减少此反应物浓度的方向进行,即反应向正方向进行。
减少某一生成物的浓度,则反应向着增加此生成物浓度的方向进行,即反应向反方向进行。
反之亦然。
2)压强:增加某一气态反应物的压强,则反应向着减少此反应物压强的方向进行,即反应向正方向进行。
减少某一气态生成物的压强,则反应向着增加此生成物压强的方向进行,即反应向逆方向进行。
反之亦然。
3)温度:升高反应温度,则反应向着减少热量的方向进行,即放热反应逆向进行,吸热反应正向进行;降低温度,则反应向着生成热量的方向的进行,即放热反应正向进行,吸热反应逆向进行。
4)催化剂:仅改变反应进行的速度,不影响平衡的改变,即对正逆反应的影响程度是一样的。
二、勒夏特列原理应用的易错点1.改变条件却没有改变平衡【例1】某密闭容器,放入一定量的SO、O,发生反应2SO+O2SO(正反应放热),在达到平衡后,采取下列措施可以使得平衡向右移动的为()A.通如N B.升温C.减少体积D.加入SO【易错选】A【错选原因】A选项中通入氮气之后,因为是密闭容器,所以容器内的压强增大,由勒夏特列原理可知,平衡向体积减少的方向移动,所以平衡向右移动。
【错选分析】在影响平衡的条件中,压强改变平衡是通过改变反应物的浓度来改变的,通入氮气后,反应物的浓度并没有改变,所以平衡不移动。
勒夏特列原理是在平衡移动的成立,平衡不移动,勒夏特列原理就不适用。
而勒夏特列原理只适用于改变条件能导致平衡移动的反应。
【正确选项】B【总结】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通入不参加反应的气体,如:N、稀有气体等,平衡并没有移动,此时就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
(1)如果要提高上述反应的反应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
a.减压b.增加NH3的浓度c.升温d.将水液化移走
(2)在500℃时,在2L密闭容器中加入10mol NH3、10mol O2,上述可逆反应达到平衡,过程如图所示,在a时刻改变反应条件,重新达到平衡,该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__,比较b时刻与c时刻反应氨的转化率大小(填“>”或“<”)b____c。其它条件不变,c时刻加压后,若平衡正向移动,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若在d时刻重新达到平衡,请在图中画出c到d的相关变化图像________。
D. 卤化银沉淀的转化
5.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合成氨工业选择的反应条件不是室温,是500℃左右
B.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加入盐酸中,然后加水稀释
C.实验室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D.硫酸工业中,使用过量的空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利用率
6.可逆反应A(g)+B C(g)+D中,A、C都是无色气体,当达到平衡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故选B。
【点睛】
正确理解勒夏特列原理是解题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C,要注意氢氧化钠放热,减小氨气的溶解度,也有利于氨气的溢出。
4.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Fe3+发生水解:Fe3++3H2O Fe(OH)3+3H+,将FeCl3溶于浓盐酸中,可以抑制Fe3+水解,能够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A不符合题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勒夏特列原理应用易错点精析
一、勒夏特列原理内容
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可以概括为平衡移动原理,又称之为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
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等)平衡就向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该原理是判断平衡移动
方向的重要依据,适用于所有的动态平衡,如: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溶解平衡等。
1)浓度:增加某一反应物的浓度,则反应向着减少此反应物浓度的方向进行,即反应向正方向进行。
减少某一生成物的浓度,则反应向着增加此生成物浓度的方向进行,即反应向反方向进行。
反之亦然。
2)压强:增加某一气态反应物的压强,则反应向着减少此反应物压强的方向进行,即反应向正方向
进行。
减少某一气态生成物的压强,则反应向着增加此生成物压强的方向进行,即反应向逆方向进行。
反
之亦然。
3)温度:升高反应温度,则反应向着减少热量的方向进行,即放热反应逆向进行,吸热反应正向进行;
降低温度,则反应向着生成热量的方向的进行,即放热反应正向进行,吸热反应逆向进行。
4)催化剂:仅改变反应进行的速度,不影响平衡的改变,即对正逆反应的影响程度是一样的。
二、勒夏特列原理应用的易错点
1.改变条件却没有改变平衡
【例1】某密闭容器,放入一定量的SO、O,发生反应2SO+O2SO (正反应放热),在达到平衡后,
采取下列措施可以使得平衡向右移动的为()D.加入SOC.减少体积.通如AN.升温B
【易错选】A
【错选原因】A选项中通入氮气之后,因为是密闭容器,所以容器内的压强增大,由勒夏特列原理可知,
平衡向体积减少的方向移动,所以平衡向右移动。
【错选分析】在影响平衡的条件中,压强改变平衡是通过改变反应物的浓度来改变的,通入氮气后,反应
物的浓度并没有改变,所以平衡不移动。
勒夏特列原理是在平衡移动的成立,平衡不移动,勒夏特列原理
就不适用。
而勒夏特列原理只适用于改变条件能导致平衡移动的反应。
【正确选项】B
【总结】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通入不参加反应的气体,如:
、稀有气体等,平衡并没有移动,此时就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
N.
2.只有一种反应物
【例2】在恒温时,一固定容器内发生如下反应2NOgNOg(正反应放热),达到平衡后,若)(()
分别单独改变下列条件,重新达到平衡后,能使平衡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减小的是()
D.降低温度NOB.通入NOCA.通入Ne.通入B
【易错选】【错选原因】通入NO后,NO的体积分数增大,由勒夏特列原理可知,平衡向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进行,
但是不能消除这种改变,故NO的体积分数最终还是增大的,所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变小。
【错误分析】在2NOgNOg的反应中,反应物只有一种,即:NO,再通入NO后,相当于压))
((强变大,平衡向右移动,NO的体积分数最终会变小,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大。
【正确选项】A
【总结】在多种反应物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之后,加入其中的一种反应物,重新达到平衡后,可
以使得其
他反应物的转化率升高,而本身的转化率降低,本身的体积分数变大。
但是只有一种反应物的平
衡要区别对待。
3.发生其他反应
【例3】浅绿色Fe(NO)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Fe+2HOFe(OH)+2H,若向+2+该溶液中滴加足量的盐酸,
则溶液的颜色()
D.无变化.变浅A.变黄B.变深CB
【易错选】【错选原因】加入盐酸后,溶液中的H的浓度增大,由
勒夏特列原理可+知,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Fe2+
的浓度增大,所以溶液的颜色要变深。
【错误分析】Fe(NO)溶液中存在大量的Fe和NO,加入盐酸后,NO在——2+大量H的作用下具有很强的+2+3+3+在溶液中显黄色,所以溶液要变
黄。
FeFe,因为氧化性,可以将Fe氧化为【正确选项】A
【总结】在有多个反应发生时,要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主反应,抓住主要因素。
4.溶液的稀释
【例4】已知:草酸(HCO)是二元弱酸,0.1mol/L的KHCO溶液中存在如下的平衡:HCO+HOHCO+OH,若向该溶液中加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溶液中c(OH)增大都减小.溶液
中Ac(HCO)和c(OH)
增大pH.溶液的D的水解平衡逆向移动C.HCOD、B【易错选】.
【错选原因】加入水后,由勒夏特列原理可知,水的参与使得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c(OH)增大。
【错误分析】加入水后,造成了溶液的稀释,而溶液稀释的话,平衡就向溶液中粒子数量增多的方向移动,
因而平衡是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但是整个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是减小的,因为溶液增加的倍数大于溶液中离
子浓度增加的倍数。
【正确选项】A
【总结】在溶液中存在的平衡不仅要考虑平衡的移动,还要看溶液存在的各种离子之间是否会发生反应,
如果可以发生反应,那么并非仅仅是平衡的移动的问题了。
三、勒夏特列原理应用过程中的注意点
1、勒夏特列原理的适用条件:
勒夏特列原理是一条普遍的规律,它对于所有的动态平衡(包括物理平衡)都是适用的,但必须注意,
它只能应用在已经达到平衡的体系,对于未达到平衡的体系是不能应用的。
2、勒夏特列原理对维持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的改变才是有效的,若改变的不是维持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
无效。
例如:对于化学平衡COg+HOgCO(g)+H(g),你改变系统的总压,不会引起平衡的移动,因)(()为总压不是维持这一平衡状态的因素。
同样,你若改变催化剂的用量或组成,也不会引起平衡移动,因为
催化剂不是维持化学平衡的因素。
3、只能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条件。
如:对于一个已达平衡的可逆反应N(g)+3H(g)2NH(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如果既增大压强,又升
高温度,我们就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判断平衡向哪个反应方向移动了。
因为增大压强,使平衡向正反应方
向移动,而升高温度又会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我们无法判断出平衡向哪个方向移动。
4、“减弱”并不等于抵消和消除。
增大一种反应物浓度化学平衡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如对于反应a(g)+b(g)c(g),增大a的浓度,平衡
正向移动,此时我们都知道a、b浓度减小,c浓度增大,达到新平衡时,要使平衡常数不变,a浓度会不
会降低到等于或小于原平衡浓度呢?根据K=可知,新平衡中a浓度应大于原平衡浓度,由此
c(c)/c(a)c(b)可见,平衡移动的结果,仅仅是减弱外界条件的影响,而不能完全抵消外界条件的变化
量。
.
四、纠错练习
1、在CHCOOHCHCOO+H的电离平衡中,要使电离平衡右—+移且氢离子浓度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D.升高温度加水NaOHA.加入C.B.加入盐酸2+?aq+OHCa,当向一定量石aq2、一定温度下,存在下列平衡:CaOHs))()(()(灰乳悬浊液加入
少量生石灰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溶液中cCa增大2+2+离子数目减少溶液中CaA.)(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增大
C.溶液中pH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gaAbBg3、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一倍,当达到新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的平衡时,B AA.平衡向逆
反应方向移动了的转化率减少了B.物质D.a>b
的质量分数增加了BC.物质的相对分子量时,下列条件中2NO(g)NO(g)+Q4、二氧化氮存在下列平衡:在测定NO较为适宜的是()B.温度25℃、压强1.01×10Pa 10Pa3.03
×A.温度130℃、压强D.温度0℃、压强5.05×10Pa
10Pa℃、压强5.05×温度C.130(正反应吸热),当达到平衡时,欲使混合气体颜色、在密闭容器中,反应2HIH+I5加深,可采取的措施有()D.恒容下充入加入催化剂升高温
度C.A.减小容器体积B.HI气体
6、勒沙特列原理是自然界一条重要的基本原理。
下列事实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NO气体受压缩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B.对2HI(g)H(g)+I(g)平衡体系加压,颜色迅速变深
C.合成氨工业采用高温、高压工艺提高氨的产率
D.配制硫酸亚铁溶液时,常加入少量铁屑防止氧化
7、下列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事实是
A.压缩盛有I和H混合气体的针筒,气体颜色变深
B.pH均为4的盐酸和NHCl(aq)中水的电离度后者大
C.打开汽水瓶盖,即有大量气泡逸出
D.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8、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B.加热蒸干AlCl溶液不能得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制取氨气A.到无水AlCl )比水中的D.c(H+SO在常压下生成O
C.工业上SO和0.1mol/LNaOH溶液中的大
9、下列实验事实或数据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B.
A.
D.C.
10、有以下描述的事实:
①氯化铁溶液加热蒸干最终得不到氯化铁固体;
②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③实验室可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④在可逆反应中,使用催化剂有利于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⑤钠与氯化钾共融制备钾:Na(l)+KCl(l)K(g)+NaCl(l);
⑥二氧化氮与四氧化氮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加深。
其中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D.①③④⑤①③⑤B.A.①②③④⑤⑥C.【参考答案】
9.B7.A4.C1.D2.A3.C6.A5.D8.C1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