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 李清照教学设计
一剪梅教学设计
一剪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一剪梅》的诗词背景和作者李清照的生平。
2.理解《一剪梅》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
4.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准备:1.电子媒体设备2.《一剪梅》的诗词原文3.背景介绍材料4.相关图片或视频素材5.课堂小组讨论活动准备材料三、教学过程:引入:1.展示一幅描绘梅花的图画,并引导学生谈论梅花的特点和意象。
2.播放《一剪梅》的音乐,引导学生聆听音乐,感受其中的情感表达。
3.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诗词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于《一剪梅》的兴趣。
主体:1.教师朗读《一剪梅》的诗词原文,并讲解其中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2.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讨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分享对于梅花和李清照的理解。
3.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素材,加深学生对于梅花和情感表达的理解。
4.引导学生自由朗读《一剪梅》,注重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5.组织学生进行合唱或分组表演,在表演中体验并表达《一剪梅》中的情感和意境。
拓展:1.引导学生关注当代艺术中对于梅花意象的运用,比如绘画、音乐、舞蹈等。
2.展示现代艺术作品中的梅花形象,并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评论。
3.组织学生创作自己的诗词或绘画作品,表达对于梅花的理解和情感。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给予积极评价和鼓励。
2.评估学生的自由朗读和表演情感表达是否能贴切地传达《一剪梅》的意境。
3.评价学生创作作品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
五、教学延伸:1.推荐学生阅读更多李清照的其他诗词作品,加深对于她的了解和欣赏。
2.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具有相似意境的古典诗词作品,扩展对于中国古典文化的认知。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在欣赏《一剪梅》的同时,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培养对于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并通过朗读和表演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延伸活动,拓展学生对于梅花意象的理解,并激发他们对于中国古典文化的兴趣。
《一剪梅》教案范例
《一剪梅》教案《一剪梅》教案范例引言:一剪梅,词牌名。
亦称《腊梅香》。
得名于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
其中的代表作就有李清照的《一剪梅》,以下就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一剪梅》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和借鉴!《一剪梅》教案范例(一)【教学目的】1、体会作者生平遭遇与文学创作的密切关系。
2、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把握李清照词深婉细腻的艺术风格,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再造意境的思维能力,提高审美情趣,【教学重点】通过解读文句,分析意境,把握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掌握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教学方法】诵读——点拨——探究【教学过程与内容】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由李清照词作《一剪梅》改编的歌曲《月满西楼》。
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细细地纺织,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无穷的词作珍品。
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她和她的词也就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空。
当我们偶然回望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寻寻觅觅的美神。
——梁衡《乱世中的美神》二、知人论世: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作家,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学家。
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
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其词以南渡为界,前期词写天真烂漫的少女时代和极尽相思之苦的思妇情结;南渡之后国破家亡夫死,其词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也寄托了强烈的亡国之思。
词风大变,转为凄苦悲怆、哀婉动人。
三、吟咏词韵:明确:《一剪梅》是双调,每段有四个乐句,每句四拍,形式上与七律相近,节奏整齐。
所不同的是,它的双数句被分解成两小句,每小句四字。
这两小句有时意思直贯而下,如“轻解罗裳,独上兰舟”、“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有时意思或相仿或并列,如“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甚至可用叠韵,如“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李清照公开课教案(通用)
一剪梅李清照公开课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一剪梅》。
该诗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表达了词人对远方挚爱的深厚情感。
教学时,将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诗中的意境美,理解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二、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诗中的意境美。
2. 理解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体会词人的情感。
3. 学习词的格律知识,了解李清照的词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中的意境美。
难点:理解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体会词人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文本、相关资料图片、词谱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播放宋代背景音乐,引导学生想象古代生活的景象,为学习李清照的词作铺垫。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体会词中的意境美。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理解词人的情感。
4. 讲解词谱:讲解词的格律知识,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词风。
5. 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 课堂练习:让学生背诵课文,进行词的创作练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一剪梅梅花象征思念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根据《一剪梅》的意境,创作一首小词。
答案:略2. 题目:请查阅资料,了解李清照的其他词作,挑选一首进行鉴赏。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一剪梅》的理解程度较高,通过讨论、朗读等方式,较好地体会了词中的意境美。
但在词的创作练习中,部分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拓展延伸:邀请专家进行诗词鉴赏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古代词人的生活背景及其创作特点。
组织诗词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解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一剪梅》。
《一剪梅》教案
《一剪梅》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理解《一剪梅》的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品味《一剪梅》中优美的词句,感受词的意境和情感。
3、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词中所表达的相思之情和愁绪。
(2)分析词的艺术特色,如借景抒情、比喻、烘托等手法的运用。
2、教学难点(1)体会词人情感的细腻和复杂。
(2)让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词中的情感。
2、讲授法:讲解词的创作背景、词句含义和艺术特色,帮助学生理解。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词中的情感和艺术手法,激发学生的思维。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营造生动的教学情境。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古典音乐,展示一些秋天的景色图片,然后提问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你们会有怎样的感受?”引导学生进入一种秋思的氛围,从而引出李清照的《一剪梅》。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李清照(1084 年 3 月 13 日—约 1155 年),号易安居士,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2、李清照早期生活优裕,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一剪梅》大约作于词人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外出游学之时,抒发了词人的相思之苦。
(三)朗读感知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情感。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4、全班齐读,感受词的韵律美。
(四)词句解读1、“红藕香残玉簟秋”(1)“红藕”指红色的荷花,“香残”指荷花的香气已经消散。
(2)“玉簟”指光滑如玉的竹席,“秋”字点明了时节,烘托出一种冷清的氛围。
2、“轻解罗裳,独上兰舟”(1)“轻解”表现了词人动作的轻柔。
(2)“独上兰舟”写出了词人的孤独寂寞。
3、“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1)这几句表达了词人对远方丈夫的思念,盼望收到他的书信。
李清照《一剪梅》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
李清照《一剪梅》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清照《一剪梅》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李清照《一剪梅》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一剪梅》是李清照早期词作,词中写自己对丈夫的思念,其感情落寞哀伤而又有一种淡淡的甜甜的喜悦。
这首词教学,读懂大意和背诵难度并不大,难在如何读出词的情感之美。
为达成这一教学目标,可以设置情境,在情境中体味。
【教学目标】词中情感之美。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准备】阅读李清照《如梦令》《声声慢》等词。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回顾学生阅读情况:抽学生背诵《如梦令》;学生集体背诵《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设疑问:两首词思想感情截然不同,是真实生活的真实反映。
二、前期的李清照1、生活中的李清照书香门第家庭富裕婚姻幸福美满父母呵护2、理想中的李清照充满希望充满激情能充分享受生活从如下几首诗词中就可以看出来:《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3、作品中的李清照贵夫人形象慵懒哀伤而不绝望有一种甜蜜的感觉。
如《如梦令》中人物形象。
三、后期的李清照1.生活中的李清照经济困顿颠沛流离家庭生活也很不幸2.理想中的李清照看不到希望缺少生活的勇气3.作品中的李清照艰难苦恨的老妇人形象这一点可以从她后期的作品《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看出来:如“寻寻觅觅”好像总在寻找却总是找不到,可是还是要寻找,成天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间,“冷冷清清”在寻找中失望而倍感凄凉,后面“梧桐更兼细雨”部分,完全呈现出心境悲凉难耐寂寞。
李清照《一剪梅》公开课教案
李清照《一剪梅》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一剪梅》。
课文描绘了李清照少女时代的一次别离,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爱情的向往和离别时的哀愁。
本课要求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生字词,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课文中所表现的爱情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课文朗读录音。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遇到不懂的地方进行标记。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讲解,重点解析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难点句子。
5.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课文中所表现的爱情观念。
6. 朗读练习:学生跟读课文朗读录音,模仿语气、节奏,提高朗读水平。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一剪梅》梅花爱情离别哀愁七、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注意生字词的书写。
2.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拓展延伸:1. 让学生收集有关李清照的其他作品,了解其文学地位和创作风格。
2.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3. 邀请家长参与课后阅读活动,共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李清照《一剪梅》优质教案
李清照《一剪梅》优质教案(2)李清照《一剪梅》优质教案写眼前之景,花落水流,与“红藕香残”、“独上兰舟”相拍合。
花飘水流,是物的自在之态,女词人见此景象,极为伤怀,但花和水却不理会她的情怀,依旧不停地飘落,不停地流逝。
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与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有异曲同工之处。
2.通过这句你是如何领略词人“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中所表露的旖旎、纯洁、心心相印的爱情的?人居两地,情发一心。
写自己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及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的,足见两心相印。
3.名句赏析:“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两句表现了李清照特有的语言风格:用平常的字眼表现新奇的意境。
“眉头”是人的感情外露的地方,是别人看得见的,而藏在“心头”的感情别人却看不见。
按常理来说,愁锁眉间和愁情在心是完全一致的,惟其在心,发而为形,才有愁锁眉间之态。
范仲淹的《御街行》就有这样的句子:“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取意即如此。
李清照虽是化用此句,却化得出奇,把愁说成一种能运动的有形之物,更为出奇的是它的运动方式。
按说,愁果真能运动的话,其方向应当是由内而外,达成一致,但女词人却将这本属一致的东西说成此长彼消的东西,将由内到外的运动说成由外到内的运动。
4.句式“才――却――”的运用有什么妙处?用“才……却……”这种句式表现它运动之速。
如此造语不仅使人感到耳目一新,而且从这一“下”一“上”之中还可以领略到女词人的万千种愁绪,给人以无止境的遐想。
5.下阕小结:以抒情为主,抒发了女词人寂寞特点:㈢全词总结:红藕香残玉簟秋,→勾勒环境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叙写情事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神驰遐思花自飘零水自流,→借景抒情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直抒胸臆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上片主要写女词人的独居生活,下片由以抒情为主,全词主要抒写作者的寂寞相思之情。
李清照《一剪梅》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李清照《一剪梅》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及其代表作品《一剪梅》的背景和意义;2.学习分析诗歌的结构及意象;3.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品味;4.通过学习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1.分析《一剪梅》的结构和意象;2.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李清照的简介、《一剪梅》的诗歌原文和翻译;2.学习资料:相关文学批评材料和解读,以增加对诗歌的理解;3.笔记本或复印机:用于分发相关学习资料。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先为学生介绍李清照,并简要介绍了《一剪梅》的背景和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你对李清照了解多少?你对《一剪梅》有什么了解或感受?2.解析诗歌(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解析《一剪梅》的结构和意象。
教师可给学生一些引导问题,例如:诗歌的行数和押韵方式是什么?诗歌中有哪些关键词和意象?这些意象为什么重要?3.分组讨论(15分钟)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小组的解析和讨论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进一步深入理解《一剪梅》诗歌的意义和情感表达。
4.学习扩展(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文学批评和解读。
可以使用课件展示相关资料,或者分发相关文章给学生阅读。
学生借此机会更深入地理解《一剪梅》诗歌的内涵,并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批判性思维。
5.个人思考(10分钟)学生个人对《一剪梅》的理解和感受。
可以让学生写一篇短文或者用其他方式表达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6.总结(5分钟)教师对整堂课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学作品的学习,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教学延伸1.让学生独立查找其他作品,并进行类似的分析与讨论。
可以选择其他李清照的作品,或者其他作者的诗歌作品。
2.通过背诵和朗读,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组织学生写作比赛,鼓励他们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或者短文。
4.在其他文学作品中比较分析《一剪梅》的风格和主题。
一剪梅教学设计
一剪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体会其词作的风格特点。
2、引导学生理解《一剪梅》这首词的意境和情感,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诵读诗词的能力,通过朗读感受词的韵律之美。
4、启发学生体会词中所表达的相思之苦,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词中的意象,感受词的意境美。
把握词中所表达的情感,体会李清照的相思之愁。
2、教学难点理解词中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
引导学生对词中情感的深入体会和共鸣。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词的情感。
2、讲授法:讲解词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以及重点词句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词中的意象、情感等问题,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词的意境。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首与相思主题相关的歌曲,如《相思》,营造氛围。
提问学生:在你们的心中,相思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李清照的《一剪梅》,看看古人是如何表达相思之情的。
2、作者及背景介绍简单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包括她的生活经历、文学成就等。
讲述《一剪梅》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这首词是在怎样的情境下创作出来的。
3、初读诗词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词的韵律和情感。
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4、词句解读结合注释,让学生自主理解词的大意。
教师重点讲解一些难以理解的词句,如“红藕香残玉簟秋”“云中谁寄锦书来”等。
引导学生分析词中的意象,如“红藕”“玉簟”“兰舟”“雁字”等,体会这些意象所营造的氛围和表达的情感。
5、情感探究组织学生讨论:词中哪些词句最能体现作者的相思之苦?引导学生从词中的细节描写、抒情方式等方面入手,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词中情感的理解,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李清照《一剪梅》优质教案
李清照《一剪梅》优质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一剪梅》。
2.分析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色。
3.掌握李清照的创作背景和词的特点。
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诗歌的理解和背诵。
2.诗歌主题和情感的分析。
3.李清照创作背景和词的特点的掌握。
教学难点1.诗歌深层含义的理解。
2.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的分析。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歌全文、李清照的照片和简介、相关的历史背景图片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重要信息。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上课之初,我会在黑板上写下《一剪梅》的,并让学生齐声朗读诗歌三遍,以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二、诗歌理解(15分钟)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3.教师讲解诗歌的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情感。
三、诗歌分析(20分钟)1.让学生再次朗读诗歌,并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学生分享对诗歌主题和情感的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诗歌中的细节描写和情感变化。
四、诗歌背诵(10分钟)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尝试背诵。
2.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3.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背诵,给予表扬和鼓励。
五、课堂小结(5分钟)六、课后作业(5分钟)1.背诵《一剪梅》。
2.写一篇关于《一剪梅》的短文,可以是对诗歌的理解,也可以是对李清照词的特点的分析。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李清照的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大部分学生能够背诵《一剪梅》,并对诗歌的主题和情感有了自己的分析。
同时,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分享,也提高了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在诗歌的理解和背诵上还存在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总的来说,我觉得这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是一次成功的教学实践。
重难点补充:一、诗歌理解(15分钟)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一剪梅李清照教案
视频播放
选取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优质视频 资源,如朗诵视频、历史文化背 景介绍等,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 重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情感共鸣。
互动环节
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互动环节, 如课堂小测验、知识竞赛等,增 加课堂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
度和学习效果。
05
课堂活动与互动环节
学生自主阅读并回答问题
《一剪梅》创作背景
《一剪梅》是李清照写给丈夫赵明诚的寄情之作。当时 ,赵明诚外出做官,李清照独守空房,思念之情难以排 遣,便写下了这首词。全词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 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 淡的语言表现出具体可感、为人理解、耐人寻味的东西 。
04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朗读法
示范朗读
03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通过动作描写,表现出主人公的孤独和无 助。
04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 将主人公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难点问题探讨与解答
如何理解“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中的“一种” 和“两处”?
如何理解“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 头”中的“无计可消除”和“才下眉头,却上心 头”?
阅读《一剪梅》全文,理解词意
学生首先自主阅读《一剪梅》全文,尝试理解词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为后续的讨论和表演打下基础。
回答问题,检验阅读成果
老师可以提出一些与《一剪梅》相关的问题,如词中的意象、表达技巧、作者情感等,检验学生的阅读成果和理 解能力。
分组讨论并分享成果
分组讨论,深入探究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或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展开深入探究,分享各自 的理解和看法,相互促进学习。
《一剪梅》教学设计参考
《一剪梅》教学设计参考《一剪梅》教学设计参考1、教学内容分析《一剪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
它很好地体现了被称为“易安体”的李清照作品的艺术风格,即清丽典雅,温婉细腻。
鉴赏这首词应该让学生用情感去参与、用心灵去体会,力争能够切实把握住作者内心那种缠绵悱恻的情怀,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李清照的词,也能在不知不觉中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
2、教学对象分析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诗歌鉴赏的基本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必要作出过多地讲解说明,让学生讨论发言更能提高鉴赏的积极性,同时辅以多媒体手段,用优美的歌声和画面营造氛围,效果要比传统的讲解方式好得多。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把握李清照作品意象意境,背诵全词。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教学重难点1、重点:解读文句,品味意境学会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2、难点:学会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教学媒体设计学生接触的古典诗词其实并不少,但是由于他们年纪还小,没有什么人生经历,对古诗词中所体现的作者的心绪,难以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所以鉴赏往往只停留在浅表层次。
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对解决这个问题能起到相当重要作用。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运用贯穿整个过程。
课堂的第一阶段,显示李清照的画像,让学生对作者有一个比较亲切的印象,接下来显示李清照的有关材料,进一步加强认识。
第二阶段,播放朗诵《一剪梅》,同时显示作品内容,以渲染气氛,在朗诵中要求学生思考有关问题。
第三阶段,显示作品,学生合作探究,品析词句。
第四阶段,强化诗词的背诵。
第五阶段,播放《月满西楼》,在唯美的画面与歌声中结束课程。
多媒体的运用将音乐、画面、文字有机的结合起来,既使教学内容明确具体,又营造了一种诗歌鉴赏所必需的氛围,有利于学生对诗词意境的把握。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1.费玉清的一曲宛转悠扬的《一剪梅》将我们陶醉在其中,其实真正陶醉我们的是其中传递的情感,今人如此,古人也如此,尤其是悲怀愁情。
一剪梅教学设计案例(优质20篇)
一剪梅教学设计案例(优质20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党团范文、工作计划、演讲稿、活动总结、行政公文、文秘知识、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model essays, work plans, speeches, activity summaries, administrative documents, secretarial knowledge,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一剪梅教学设计案例(优质20篇)导语设计:从今人对李清照的评价入手导入新课。
李清照《一剪梅》优秀教案两篇-2024鲜版
18
小组合作,探讨诗歌内涵
活动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讨《一剪梅》的主 题、意象和情感内涵。
01
活动步骤
02
04
小组内讨论,分析词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05
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可 补充或提出不同见解。
学生分组,每组4-6人,选定一个小组长。
03
2024/3/28
06
教师总结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 涵。
讲解《一剪梅》诗意
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作者在词中以女性 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 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现出具体可感、为人理 解、耐人寻味的东西。
2024/3/28
14
赏析诗歌,品味语言
• 赏析诗歌意象:“红藕”“玉簟”不仅表明秋天已至,而且透过这两个意象,可以推知季节已进入了深秋。这 样的秋景最容易勾起人的相思之情,“秋思”也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主题。
7
02 教学内容与方法
2024/3/28
8
教学内容安排
01
02
03
文本解读
引导学生深入解读《一剪 梅》文本,理解词中所表 达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
2024/3/28
背景介绍
介绍李清照生平和时代背 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词作。
词牌格律
讲解《一剪梅》词牌格律 特点,指导学生进行朗诵 和赏析。
9
教学方法选择
16
04 学生活动设计
2024/3/28
17
朗读背诵,感受韵律美
活动步骤
活动目标:通过朗读和背诵, 让学生感受《一剪梅》的韵
律美和词句之美。
01
02
03
李清照《一剪梅》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4、李清照《一剪梅》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吟诵这首词,做到借声传情。
2、从炼字、炼句的角度,体会本词的语言美、意境美。
3、通过本词的学习,掌握鉴赏词的一般方法,并学会运用。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感受李清照婉约的词风。
2、鉴赏词人的写作技巧,体会李清照词用语精美、浅俗、清新的艺术特色。
3、掌握鉴赏词的一般方法,并学会运用。
【教学方法】诵读——引导——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及内容】一、导入新课:以郭沫若的一幅对联导入,让学生猜一猜对联中写的.是谁,进而引入新课。
二、知人论世:让学生回忆初中学习《如梦令》时对李清照的介绍,最后教师总结、补充:号“易安居士”、前后期作品风格、“易安体”、《漱玉词》。
三、整体感知:(一)读一读1、先让学生结合注释看三分钟,字面意思不懂之处做好标记,学生间互问互答。
2、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先自读三分钟。
3、点两位同学来读,读完后师生一起点评,最后教师作朗读指导。
4、听朗读带,让学生注意朗诵家对本词节奏的划分、轻重音的处理等。
5、再给两分钟时间,让学生自读。
6、点学生来读,检查同学们的朗诵水平进否有进步。
(二)找一找1、这首词中有哪些意象?(薄雾、浓云、瑞脑、玉枕、纱厨、酒、暗香、西风、黄花)2、这首词中有哪些表现情感的词?(愁、凉、销魂、瘦)(三)写一写请从词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或几个意象,根据词中的意境,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扩写成一段话。
(高考小作文训练)四、分析鉴赏(一)品一品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或几句,品一品,看它好在哪里?(让学生自己先把玩品味,然后跟周围同学交流自己的心得,最后点学生发言。
在这期间,教师巡回观察同学们的交流情况,必要时适当点拔一下。
这里是学生的舞台,教师在这里只是起穿针引线的作用。
)可以说,这首词实在是太美了,可圈可点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如首句渲染出的这种氛围;如“凉”字的双层意;“酒”这一经典意象;“暗香”的“暗”字,用得实在是太妙了;还有作者以“黄花”自喻,不仅形似,更是神似;下片:不露一“菊”字,可处处在写菊,这种“烘云托月,藏而不露”的写作妙作。
一剪梅教案设计范文
一剪梅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一剪梅》的诗句;(2)能够分析并欣赏李清照的词风;(3)学会用古典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一剪梅》的内容;(2)学会通过诗词表达情感的方法,尝试创作自己的诗词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一剪梅》的诗意和词风;2. 古典诗词的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一剪梅》诗句的深层含义;2. 古典诗词的创作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剪梅》的原文及其注释;2.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如李清照的生平介绍;3. 准备诗词创作的辅导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李清照的生平背景及其词作特点;(2)引导学生欣赏《一剪梅》的词牌特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一剪梅》,理解诗句的意思;(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讨论诗句的妙处。
3. 课堂讲解(1)讲解《一剪梅》的诗意和词风;(2)分析诗句的表达技巧,如意象、修辞等。
4. 实践练习(1)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一剪梅》的情感;(2)指导学生进行古典诗词创作,分享自己的作品。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一剪梅》的诗意和词风;(2)鼓励学生在课后多阅读古典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6. 课后作业(1)背诵《一剪梅》;(2)根据自己的情感体验,尝试创作一首古典诗词。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一剪梅》的诗句理解程度,能否背诵并解释诗句;2. 学生对李清照词风的欣赏能力,能否分析并欣赏《一剪梅》的词风;3. 学生的诗词创作能力,能否运用古典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
七、教学拓展1. 介绍李清照的其他词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其词风;2. 推荐其他古代词人的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学习;3. 组织诗词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剪梅》教案三篇
《一剪梅》教案三篇《一剪梅》教案三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剪梅》教案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剪梅》教案篇1教学目标:1、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了解李清照词的婉约风格2、体会作者生平遭遇与创作的密切关系3、利用开放性原则培养学生再造意境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学重点:感受鉴赏作品的意象美、意境美、韵律美、音乐美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补充空缺意象、再造意境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学原则:开放性原则教学方法:联想法比较法教学准备:CAI课件、多媒体设备教学教程:一、诗画导入展示一组CAI画面:溪亭日暮、藕花深处、归舟争渡、惊飞的鸥鹭师:(明示画面中的意象)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学们看到这些画面能想起初中学过的哪首词?生:李清照的词《如梦令》。
师生齐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师:(启发)词中写的是作者少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和开朗愉快的心情。
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啊。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的变迁,女词人还能一如既往地做个快乐天使吗?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学习作者的另一首名篇《一剪梅》。
(屏幕显示课题)二、研习新课1、范读比较:(屏幕显示)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师:(启发理解)这两首词在内容上有哪些不同?(提示)粗读可发现:景物时令——前写夏景,后写秋景;作者年龄——前为少女时期,后为少妇时期;感情基调——前愉快开朗,后细腻深婉。
师:(提示)女词人初婚不久,思念外出的丈夫赵明诚2、清理思路、赏析意境上片:词人舟中所想→下片:回到现实分析理解:感悟意象美和意境美。
上片:写女词人独居生活——舟中所想红藕香残:以点代面——透露秋景的冷落、萧条,独上兰舟:背面敷粉——如果能与丈夫一同划船该多好啊!云中锦书:相关联想——猜想丈夫的信该到家了,月满西楼:生发想象——仿佛身处西楼,望月计算着丈夫回家的日子。
李清照教学设计(共12篇)
李清照教学设计(共12篇)第1篇:一剪梅李清照教学设计一剪梅教案一、导入。
以“愁”导入,以歌生情。
在古代的诗词中,愁绪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比如:1、(PPT)词中的“愁”: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君不见》唐·李白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五代·李煜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卜算子·咏梅》宋·陆游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2、师:千古文人,有失意之愁,有思国之愁,有感叹时光之愁,有壮志难酬之愁……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思念之愁”。
二、诵读与整体感知1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词的朗诵。
(听朗诵录音)2.听了这段满含深情的朗诵之后,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赵明诚之间的故事。
李清照18岁嫁予当朝宰相赵挺之子赵明诚,两人都喜好金石,志趣相同,婚后相敬如宾。
我们一起来看看诸葛忆兵在《李清照和赵明诚》中怎样描述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赵明诚之间的日常: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
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
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赵明诚可谓情投意合,相亲相敬,要是生活能这样一直幸福下去多好,但是赵明诚时为太学生,后时常因公出差,李饱受相思之苦,由此而诞下《一剪梅》、《醉花阴》等词作。
因此,《一剪梅》满含词人的相思之苦。
在了解了背景之后,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情感自己再次读读这首词,开始。
4.全班配乐齐读,边读边思考词中最能表达词人情感的是哪个词?这首词整体的感情基调是什么?(配乐《月满西楼》纯音乐)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词:愁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愁苦三、进入文本分析意象及所表达的情感请大家再次自由诵读这首词,并找出词中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意象:玉簟;特征:秋凉,凄清(玉簟秋,秋,代表了凉意)兰舟寂寞,孤独(雁孤独,寂寞(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因此,我们可以看出“雁”意象一般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2024年度李清照《一剪梅》公开课教案
李清照在《一剪梅》中表达了对逝 去爱情的深深怀念和留恋之情,情 感真挚动人,让读者感同身受。
21
后世对该词评价和传承
2024/2/3
高度评价和广泛传播
《一剪梅》作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受到了后世的高度 评价和广泛传播,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
该词的艺术特色和价值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许多作家都从中汲取灵感和借鉴。
以花喻人,暗示女主人公的青春流逝和无法挽回的爱情, 同时水自流的景象也表现出她内心的无奈和悲伤。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表达出女主人公与情人之间的相思之苦,以及两人无法相 见的无奈和愁绪。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
表现出女主人公对情人的深情厚意无法消除,刚刚舒展眉 头,思念之情却又涌上心头。
9
2024/2/3
6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2024/2/3
7
《一剪梅》原文呈现
2024/2/3
01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 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 回时,月满西楼。
02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 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 眉头,却上心头。
8
逐句解读及意境描绘
“红藕香残玉簟秋”
描绘出秋日荷塘的萧瑟景象,红藕凋零,香气残存,玉簟 生凉,透露出女主人公内心的孤寂与凄凉。
整体赏析与情感表达
01
《一剪梅》通过描绘秋日荷塘、独上兰舟、云中锦书、 满西楼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表现 出女主人公内心的孤独、无助和思念之情。
02
诗歌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 致,同时也展现出李清照婉约的词风和高超的艺术表现 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剪梅教案
一、导入。
以“愁”导入,以歌生情。
在古代的诗词中,愁绪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比如:
1、(PPT)词中的“愁”: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君不见》唐·李白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五代·李煜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卜算子·咏梅》宋·陆游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
2、师:千古文人,有失意之愁,有思国之愁,有感叹时光之愁,有壮志难酬之愁……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思念之愁”。
二、诵读与整体感知
1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词的朗诵。
(听朗诵录音)
2.听了这段满含深情的朗诵之后,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赵明诚之间的故事。
李清照18岁嫁予当朝宰相赵挺之子赵明诚,两人都喜好金石,志趣相同,婚后相敬如宾。
我们一起来看看诸葛忆兵在《李清照和赵明诚》中怎样描述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赵明诚之间的日常: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
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
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赵明诚可谓情投意合,相亲相敬,要是生活能这样一直幸福下去多好,但是赵明诚时为太学生,后时常因公出差,李饱受相思之苦,由此而诞下《一剪梅》、《醉花阴》等词作。
因此,《一剪梅》满含词人的相思之苦。
在了解了背景之后,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情感自己再次读读这首词,开始。
4.全班配乐齐读,边读边思考词中最能表达词人情感的是哪个词?这首词整体的感情基调是什么?(配乐《月满西楼》纯音乐)
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词:愁
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愁苦
三、进入文本分析意象及所表达的情感
请大家再次自由诵读这首词,并找出词中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意象:玉簟;特征:秋凉,凄清(玉簟秋,秋,代表了凉意)
兰舟寂寞,孤独(
雁孤独,寂寞(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雁”意象一般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鸿雁传书指通信。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所以,此人用“雁”这一意象,传达出自己的思念之情。
)
月朦胧,清冷(“月”这一意象,我们可以回忆一下我们所学过的关于用“月”来寄托情感的诗句有: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所以,“月”意象:常寄寓思念故乡,怀念亲朋的美好愿望。
)
西楼孤独
花(“花”:人生、青春、年华;“流水”:时光
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王实甫《西厢记》: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
水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此人运用多种意象,表达了一种共同的愁绪,那就是?
明确:思念之愁
在词的上片,词人融情于景,运用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在下片,词人则直接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而这几句话也成为了千古传颂的名句。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1)首先,试分析词中下阕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句。
答:词句描绘了词人的思念之情,词人以花和流水分别比喻自己和丈夫,表达出了词人对丈夫外出的无奈和怨愤;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则是词人和其丈夫心有灵犀,相互思念,表达了词人和其丈夫之间的感情深厚。
(2)词的最后一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试分析。
答:“才下眉头”表达出了词人思念已久,体现出了词人的思念之切之真;“却上心头”一句表达了词人思念之情难以挥去,体现了词人的思念之深之重;因此最后一句体现出了词人对丈夫思念之情的无比深切。
四、对比鉴赏《声声慢》
大家应该都读过李清照的另一首非常著名的词《声声慢》,词中也表达了词人的愁绪,请同学们思考它与本词《一剪梅》所表达的愁绪有何不同呢?
《一剪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此情:离愁别绪,难舍难分,爱之愈深,思之愈切,这是一种甜蜜的相思之愁。
(两处闲愁:可见两心如一,心心相印)《声声慢》: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愁绪是沉重、哀痛乃至于凄厉的愁之深切。
小结:《一剪梅》和《声声慢》虽然都是李清照写愁的名篇,然而我们从对比中可以发现,两者“愁”的内涵是不同的。
《一剪梅》是对丈夫的相思之愁、生离之愁,这愁来得轻、浅,正如词人所言是“闲愁”。
而《声声慢》之愁却更加浓烈、深切。
请同学们思考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什么?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词人的生活经历。
(ppt展示)李清照一生经历可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
李清照早年随父住在汴京、洛阳,受过较好的文化教养。
她工书,能文,兼通音律。
大约在她五六岁时,因父亲李格非作了京官,她便也随父母迁居东京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
那时候,北宋统治阶级享乐成风,东京表面上仍极繁荣。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
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妇擅朋友之胜”。
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后期
公元1127年,北方女真族(金)攻破了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
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
建炎二年(1128),李清照怀着国破家亡之痛南逃至建康。
她极关心国家命运和当时的政治形势,写有"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知易水寒","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的诗句,表达了对于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极大不满。
次年,赵明诚移知湖州(今属浙江),他驻家池阳(今安徽贵池),只身驰赴建康受命,不幸病倒。
当清照从池阳乘舟赶到建康时,明诚已经病危,不久死去。
她怀着极大的悲痛敛葬了丈夫。
这时金兵又大举南侵,建康形势紧急,朝廷已开始疏散、逃亡。
由此可见,一个词人的生活经历会对其创作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在分析古诗词的时候要联系作家的生平来进行。
五、总结词的鉴赏方法
1、联系背景,知人论世。
(所谓“知人论世”是指利用作者的现实生活以及现实性格来分析作者的作品)
2、把握意象,想象画面,鉴赏意境美;
3、联想拓展,比较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