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诗词三首(含译文及赏析)
古诗清明的注释翻译及赏析
古诗清明的注释翻译及赏析清明节雨纷纷更是添加了浓浓的诗和远方色彩。
文人墨客也随意挥洒着笔尖,将清明一草一木、一花一世界,描绘得淋淋尽致。
其中不乏带有浓浓的怀念亲人哀思情感、或者是清明踏青的悠闲自在表达。
店铺今天为大家带来古诗清明的注释翻译及赏析,一起来看看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1.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历代有踏青扫墓垢风俗。
2.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3.借问:请问。
古诗今译清明时候偏赶上细雨蒙蒙,路上的行人心情更加愁闷。
问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小村。
名句赏析――“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柳绿花红、春光明媚。
但这日却细雨纷纷,这“纷纷”在此自然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而今行人孤身赶路,触景伤怀,心头的滋味是复杂的。
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行,那心镜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
天气如此,心情如此,找家酒店避雨休息,借酒浇愁,当然是很自然的事。
诗人捕捉到这一情景,而且描写得格外生动。
“借问酒家何处有”,是问谁?从下一句得知是问牧童,“牧童遥指杏花村”,告诉人们什么?从上句得知是指酒家。
这种两句互相补充,互相发明的写法叫作“互文见意”。
它节省了字句,增加了诗歌的跳跃性。
一问一答,情景十分生动。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
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
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
清明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通用5篇)
清明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清明》是一首借清明抒发感慨的诗作。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清明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明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篇1原文:苏堤清明即事宋代:吴惟信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译文:风吹梨花的时候正是清明时节,游人们为了寻找春意大多都出城踏青。
日暮时分笙歌已歇,游人归去,被惊扰一天的流莺回到杨柳丛中享受这静谧时刻。
注释: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梨花风:古代认为从小寒至谷雨有二十四番应花期而来的风。
梨花风为第十七番花信风。
梨花风后不久即是清明。
日暮笙(shēng)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yīng)。
笙歌:乐声、歌声。
属:归于。
赏析:阳历四月四日或五日为清明节。
清明前后正是中春,以后就步入暮春了。
清明前后春意盎然是踏青赏春的佳时。
吴惟信这首诗描写了清明时西湖美丽的苏堤和游人游春热闹的场面以及游人散后幽美的景色。
清明是美的,西湖的清明更美。
《苏堤清明即事》虽短小,容量却大,从白天直写到日暮。
春光明媚、和风徐徐的西子湖畔,游人如织。
到了傍晚,踏青游湖人们已散,笙歌已歇,但西湖却万树流莺,鸣声婉转,春色依旧。
把佳节清明的西湖,描绘得确如人间天堂,美不胜收首句“梨花风起正清明”诗人点明了节令正在清明。
梨花盛开,和风吹拂,时值清明。
天气有何等的温暖也不必说了。
梨花开在杏花,桃花的后面,一盛开就到了四月。
风吹花落,那白白的梨花有的在枝头,有的随风飘落,仿佛是为了清明的祭祀而飘落的。
清明时节,人们也忙碌着。
游子寻春半出城。
人们游春赏玩,大多数人都出了城来到西湖苏堤上。
一个半字点出了出城游玩的人很多。
西湖边又是多么热闹。
后两句“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是说,日暮人散以后,景色更加幽美,那些爱赶热闹的人既然不知道欣赏,只好让给飞回来的黄莺享受去了。
运用侧面描写,反映了清明时节郊游踏青的乐趣:“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清明节的诗句与翻译
清明节的诗句与翻译1、《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唐朝文学家张先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翻译】吴兴健儿驾着龙舟,在水面上疾驰。
用毛竹做的秋千架上载着少女,宛若天仙。
绿洲**明媚,游春的人儿兴正高,夕阳西下,忘了回家。
碧野青青花儿秀,踏青的人儿,来往游不定。
行云飘去远山暗,夕阳西下,游春的人儿都不见,笙管息歌舞停,小池庭院寂无声。
中庭的夜晚,月色一片清明,无数杨花从空中飞掠而过,不曾留下一丝花影。
2、《清明》唐朝文学家魏野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都来似野僧。
昨日邻翁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翻译】没有鲜花,没有美酒,我凄凉地度过了清明;我的意趣与兴致如同山野小庙中的老僧。
昨天我向邻居老翁求来了新火;今天天刚蒙蒙亮,就赶快点着了窗前读书人的油灯。
3、《清明夜》唐朝文学家白居易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歌,遥听弦管暗看花。
【翻译】清明节夜晚时,清风习习,月夜朦胧,用碧玉做成的栏杆和用红色的砖砌成的墙是刺史的府宅。
独自步行在回旋的走廊中唱歌,远远的听到弦声,默默的欣赏花。
4、《念奴娇·书东流村壁》宋代文学家辛弃疾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
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
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经别。
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闻道绮陌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
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
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
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翻译】野棠花儿飘落,匆匆又过了清明时节。
东风欺凌着路上的行客,竟把我的短梦惊醒。
一阵凉气吹来,向我的孤枕袭来,我感到丝丝寒意。
在那弯曲的河岸边,我曾与佳人举杯一起饮酒。
在垂柳下,我曾在此地与佳人离别。
如今人去楼空,只有往日的燕子还栖息在这里,那时的欢乐,只有它能作见证。
听说在繁华街道的东面,行人曾在帘下见过她的美足。
旧日的情事如东流的春江,一去不回,新的遗憾又像云山一样一层层添来。
10首清明古诗词及译文
10首清明古诗词及译文01《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02《清明》(宋)王禹偁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译文:无花无酒的度过清明节,那萧索的兴致犹如居于山野庙宇的和尚一样。
昨天从邻家讨来新燃的火种,破晓时就在窗前点灯,坐下来潜心读书。
03《清明》(宋)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译文:清明时节,桃红李白,含笑盛开。
田野上那些长满杂草的坟墓令人感到凄凉。
春雷滚滚,惊醒了冬眠中的龙蛇百虫;春雨充沛,滋润郊野旷原,使草木变得青绿柔美。
古有齐人出入坟墓间乞讨祭食以向妻妾夸耀,也有介子推拒做官而被大火烧死。
不管是贤者还是平庸之辈,千年之后又有谁知道呢?最后留在世间的只不过是满目乱蓬的野草而已。
04《清明即事》(唐)孟浩然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译文:京都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人们的心里自然就起了忧愁思念。
马车声在路上繁杂地响着,东城郊外微风拂柳一片葱翠一片。
落花飞舞芳草齐齐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成双成对的蝴蝶嬉戏不已。
自己坐在空空的大堂里回忆往昔,以茶代酒,聊以慰藉。
05《清明夜》(唐)白居易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译文:清明夜晚清风习习月色朦胧,青石的台阶,红色的栏杆,这里是刺史的府宅。
独自在回旋的走廊走走停停,听着远处弦管乐声默默欣赏着院中盛开的花。
06《清明日》(唐)温庭筠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
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译文:清明日的清晨,清蛾飞舞,色彩斑斓,犹如在画扇中一样。
清明古诗诗意翻译及注释
清明古诗诗意翻译及注释清明节,古代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节日之一。
清明节至今已有悠久的历史,不仅有着丰富的习俗,还留下了许多反映民俗风情的古诗词。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清明节往往被描绘得颇为悲凉,古诗词中对清明节的描绘更是富有诗意。
下面将介绍并翻译几首古诗词,以体会其中的诗意,以及加入一些注释,让读者更好地理解。
清明 - 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意翻译在清明时节,雨雪纷纷,路上的行人几近绝望。
我问酒家在何处?牧童远远指向杏花村。
注释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清明的感慨和悲凉之情。
雨雪纷飞,路途难行,行人伤感欲绝,诗人情不自禁地借问酒家,希望得以安慰。
牧童指向杏花村,则是为了显示出远方的希望和安慰。
清明日忆山中 - 韩愈唐花满阶障翠微,别小南家二十年。
独立帘钩,浥竹清茵,若容诸访鲍弟。
千岩万壑无人烟,芳草萋萋恨落晖。
诗意翻译唐花盛开,台阶上翠绿妖娆,离别小南家已两十载。
我独自立在帘钩之下,清风拂过竹林和草地,若有诸位想拜访的话,请容许我一面。
千山万壑无人烟,奈何芳草依依,恨逢夕阳西下。
注释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清明日怀念故友的情景。
长达二十年的别离,让诗人心中充满了对往事的怀念和对时光的悲凉。
唐花遍地,阶上青翠妖娆,但心中的寂寞却无法抹去。
千山万壑,空寂无人,只有芳草留恋着残阳,诗人心中的思念之情愈发弥漫。
以上就是对清明古诗的翻译及部分注释,透过这些古诗词,我们能感受到古人对清明节的情感表达和抒发,同时也传承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
愿我们能珍惜这些古诗词的精华,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让清明节的意义得以传承与演绎。
《清明》诗词翻译及赏析
《清明》诗词翻译及赏析清明(宋)高菊卿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注释】(1)纷然:众多繁忙的意思。
(2)九泉: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迷信人指阴间。
【译文】清明这一天,南山北山到处都是忙于上坟祭扫的人群。
焚烧的纸灰像白色的蝴蝶到处飞舞,凄惨地哭泣,如同杜鹃鸟哀啼时要吐出血来一般。
黄昏时,静寂的坟场一片荒凉,独有狐狸躺在坟上睡觉,夜晚,上坟归来的儿女们在灯前欢声笑语。
因此,人活着时有酒就应当饮,有福就应该享。
人死之后,儿女们到坟前祭祀的酒哪有一滴流到过阴间呢?【赏析】诗歌首联两句是远景,一句写物景,一句写人景。
据此,我们不妨这样想,诗人在清明节这一天来祭扫,未到坟茔聚集之地,即以目睹此景,因墓地往往在深处,怕妨路径,故一眼必是望到远景。
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呢?“南北山头多墓田”,“南北”当是虚指,意即四面八方。
是不是就可以解成“四面八方的山头上有很多墓田”了呢?难道我们竟没有体会出诗人说这句话时无限悲凉的口吻吗:“(你看啊!)四面八方的山头上竟然有这么多的墓田,(那些可都是死去的人啊!)”这样解就丰满得多了。
下面人景也就很是顺理成章了,墓地多,自然来祭扫的人也就多了:“清明祭扫各纷然”。
可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各”指每家祭扫每家的毫不相干,“纷然”则指人数众多。
那么既然人数众多,何以“各人自扫门前雪”呢?难道不会出现相互帮助、相互劝慰的场景吗?须知道,人们一般只有在什么情况下才会互不搭腔,就是已经痛苦难过到了极致,以致习惯成自然,各自心知肚明,无需多言。
颔联两句,诗人走上前去,镜头拉近,细节刻画物景与人景:“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字面上很好说,就是说冥纸成灰,灰飞漫天,好似白色的蝴蝶;相思成泪,泪滴成血,仿佛红色的杜鹃。
可为什么要以纸灰作蝴蝶,泪血作杜鹃,而不是旁的什么?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美丽的神话中有庄周化蝶、杜鹃啼血的范式。
《清明》古诗注释及译文
《清明》古诗注释及译文《清明》原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公历4月4日或5日或6日。
这个时候天气往往比较清爽明朗,不过在诗里主要是指这个特定的时间节点。
- “时节”:时候的意思。
- “雨纷纷”:细雨连绵不断的样子。
- “路上”:在道路上。
- “行人”:出行的人,在这里指在外赶路的人。
- “欲断魂”:“欲”就是好像、几乎要的意思。
“断魂”形容十分伤心、愁苦,就像灵魂要和身体分开了一样。
- “借问”:请问、打听。
- “酒家”:卖酒的店家。
- “何处有”:哪里有。
- “牧童”:放牧的小孩。
- “遥指”:远远地指着。
- “杏花村”:杏花盛开的村庄,这里可能是一个实际的村庄名,也可能是泛指杏花深处的村庄,那里有酒家。
译文:清明这个时候啊,细雨就像丝线一样,淅淅沥沥下个不停。
你看那路上,有不少赶路的人呢,他们的样子看起来可愁苦啦,就像魂儿都快没了似的。
为啥呢?可能是清明这个时候容易让人思念故去的亲人,再加上这雨下得人心里头乱糟糟的。
这时候有个人就想啊,我得找个地方喝点酒,解解愁啊。
于是他就向一个小孩打听:“小娃娃呀,你知道哪里有卖酒的地方不?”这小孩啊,正放着牛呢,听到问话,就朝着远处指了指,说:“看呐,那杏花盛开的村子里就有酒家呢。
”这首《清明》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
这首诗那可老有名了,它就像是一幅生动的清明小画。
开头描绘出清明时节细雨纷纷的景象,一下子就把那种阴沉沉、湿漉漉的氛围给烘托出来了。
然后写路上行人那种愁苦的状态,让人特别能感同身受。
最后通过行人问牧童酒家在哪,牧童遥指杏花村这个情节,又给这画面增添了一点生动的趣味。
它不仅仅是在写清明的景象和一个简单的问路情节,更是在表达一种淡淡的哀愁,这种哀愁就像那细雨一样,悄无声息地钻进人的心里。
而且啊,这诗里提到的杏花村,后来都成了一个特别有名的酒文化的象征了,很多地方都叫杏花村,都想沾沾这诗的光呢。
清明古诗注解和译文
清明古诗注解和译文
原文: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一、衍生注释: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
“纷纷”:形容多。
“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借问”:请问。
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的情景,细雨纷纷,路上的行人情绪低落。
诗人通过询问牧童寻找酒家,引出了杏花村这个充满诗意的地方。
诗
中既有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又有行人内心的情感刻画,情景交融,余味无穷。
三、作者介绍: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
他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多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作笔力峭健,意境深邃。
四、运用片段:
在一个细雨迷蒙的清明,我独自一人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心中满是对逝去亲人的思念,这不正如杜牧诗中“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所描绘的那般吗?。
清明节古诗词及赏析解析(精选26篇)
清明节古诗词及赏析解析(精选26篇)清明节古及赏析解析篇1《三台·清明应制》万俟咏〔宋代〕见梨花初带夜月,海棠半含朝雨。
内苑春、不禁过青门,御沟涨、潜通南浦。
东风静、细柳垂金缕。
望凤阙、非烟非雾。
好时代、朝野多欢,遍九陌、太平箫鼓。
乍莺儿百啭断续,燕子飞来飞去。
近绿水、台榭映秋千,斗草聚、双双游女。
饧香更、酒冷踏青路。
会暗识、夭桃朱户。
向晚骤、宝马雕鞍,醉襟惹、乱花飞絮。
正轻寒轻暖漏永,半阴半晴云暮。
禁火天、已是试新妆,岁华到、三分佳处。
清明看、汉宫传蜡炬。
散翠烟、飞入槐府。
敛兵卫、阊阖门开,住传宣、又还休务。
赏析:全词用赋的铺张扬厉之笔法极力铺叙京城清明时节的节序风光,粉饰出一片虚假的太平繁荣景象。
词分上、中、下三片,上片写宫苑中的春景,由内及外;中片写郊外之游,具体描写莺歌燕舞、各色人物游冶欢乐的情形;下片写贵族宅院中的喜庆景象。
上片写春到京城,将优美的春景,归结为“朝野多欢”、“箫鼓”盈衢的“太平气象”。
“见梨花初带夜月,海棠半含朝雨。
”首二句写景,收入了梨花、海棠、夜月、朝雨这一系列意象,色彩清丽,并未沾染上多少宫廷的富贵气息。
“内苑春”四句写春意由皇宫内苑延向民间,渲染出一片春意融融的景象。
“东风静”四句,描写东风拂柳的春日景象和皇宫楼阙的巍峨,烘托出帝王之家的祥和与高贵。
东风和煦闲静,细柳静静地垂拂着金黄色的柳丝,远远望去,皇宫楼阙金碧辉煌,朦朦缥缈,却非烟非雾。
“好时代”四句全是颂扬之词,粉饰出一片虚假的太平景象。
中片写市井之繁华热闹。
流莺宛转,燕子去来,近水台榭映秋千,成双游女戏斗草。
卖场携酒,踏青祭扫,游人往返不绝,犹有留情于“夭桃朱户”人家者。
仍归结为贵族子弟纵马豪饮的游冶逸兴。
“乍莺儿百啭断续,燕子飞来飞去。
”这二句写莺歌燕舞,既是对景物的描绘,也象征着太平盛世的祥和安宁。
“近绿水”四句描写了荡秋千和斗百草两种游戏场面,姑娘们的嬉耍在无形之中为春天增添了不少美色。
清明节的文学作品与诗词赏析
清明节的文学作品与诗词赏析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祭祀节日。
自古以来,清明节就有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诗词赞美清明节的风景和感慨人生的意境。
本文将就几首经典的清明节诗词进行赏析,让我们一起感受清明节的文学魅力。
一、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的《清明》是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佳作。
诗中描绘了清明时节细雨连绵,行人在雨中徘徊感叹人世沧桑的景象。
诗中举例询问酒家的位置,而牧童却指指远处杏花村的方向,暗示着对家乡的思念和渴望。
整首诗意境深远,让人不禁沉浸在思乡之情中。
二、白居易《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墓前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文学家,他的《清明》是一首深情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作。
诗中描绘了墓前草木葱茏,清明时节亲人离世带来的伤感之情。
诗中以花溅泪、别鸟惊心形容了作者的悲伤,同时也描述了烽火连绵战乱的景象,抒发了对家园的热爱和对亲人的思念。
整首诗虽篇幅不长,却表达了浓郁的情感。
三、杜甫《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杏花村里一相逢,该是谁家新妇长?竹笋青青蘸水多,也为送君生远方。
杜甫的《清明》是一首描写村庄生活和表达对朋友之思的诗作。
诗中通过描述清明时节的雨水和行人的情绪,表现了诗人对时世的不满和悲凉之情。
诗的后半部分融入了村庄的景象,并以村中杏花、竹笋等描写朋友的生活,表达了对友情和离别的思念。
整首诗从人世情感出发,展现了杜甫独特的写作风格。
四、苏轼《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落花风起满城尘。
纵是春将归马足,不如垂玉坠楼人。
苏轼的《清明》是一首以意境高远著称的诗作。
诗中描绘了清明时节花雨落满城尘的壮景,通过落花飞扬的图景,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流转和人生短暂的领悟。
最后两句“纵是春将归马足,不如垂玉坠楼人”则以独特的意象表达人生的不易和儿女情长,给人以深深的思索。
关于清明的古诗词赏析
【导语】清明是中华民族古⽼的节⽇,既是⼀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也是⼈们亲近⾃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
下⾯是分享的关于清明的古诗词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关于清明的古诗词赏析⼀:《破阵⼦·春景》 《破阵⼦·春景》 宋代/晏殊 燕⼦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两声。
⽇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伴,采桑径⾥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草赢。
笑从双脸⽣。
赏析 此词通过清明时节的⼀个⽣活⽚断,反映出少⼥⾝上显⽰的青春活⼒,充满着⼀种欢乐的⽓氛。
全词纯⽤⽩描,笔调活泼,风格朴实,形象⽣动,展⽰了少⼥的纯洁⼼灵。
⼆⼗四节⽓,春分连接清明,正是⼀年春光最堪留恋的时节。
春已中分,新燕将⾄,此时恰值社⽇也将到来,古⼈称燕⼦为社燕,以为它常是春社来,秋社去。
词⼈所说的新社,指的即是春社了。
那时每年有春秋两个社⽇,⽽尤重春社,邻⾥聚会,酒⾷分餐,赛会欢腾,极⼀时⼀地之盛。
闺中少⼥,也“放”了“假”,正所谓“问知社⽇停针线”,连⼥红也是可以放下的,呼姊唤妹,门外游玩。
词篇开头⼀句,其精神全在于此。
按民族“花历”,⼜有⼆⼗四番花信风,⾃⼩寒⾄⾕⾬,每五⽇为⼀花信,每节应三信有三芳开放;按春分节的三信,正是海棠花、梨花、⽊兰花。
梨花落后,清明在望。
词⼈写时序风物,⼀丝不苟。
当此季节,⽓息芳润,池畔苔⽣鲜翠,林丛鹂啭清⾳。
春光已是苒苒⽽近晚了,神情更在⾔外。
清明的花信三番⼜应在何处?那就是桐花、麦花与柳花。
所以词⼈接着写的就是“⽇长飞絮轻”。
古有诗云:“落尽海棠飞尽絮,困⼈天⽓⽇初长”,可以合看。
⽂学评论家于此必⽈:写景;状物!⽽不知时序推迁,触⼈思绪也。
当此良⾠佳节之际,则有⼆少⼥,出现于词⼈笔下:在采桑的路上,她们正好遇着;⼀见⾯,西邻⼥就问东邻⼥:“你怎么今天这么⾼兴?夜⾥做了什么好梦了吧!快说来听听!”东邻笑道:“莫胡说!⼈家刚才和她们⽃草来着,得了彩头呢!” “笑从双脸⽣”五字,再难另找⼀句更好的写少⼥笑吟吟的句⼦来替换。
清明古诗解析及意义
清明古诗解析及意义
以下是有关清明的古诗解析及意义: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解析:这首诗描写了清明节雨中行人的惆怅和失意,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思念。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解析:这首诗描绘了清明节雨中行人的情感状态,表现了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悲痛。
·《清明》——宋·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解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在清明节独自度过,没有酒和花相伴,却依然沉浸在书香之中。
表达了作者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清明节的特殊感受。
·《清明》——宋·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解析: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清明节独自度过,没有酒和花相伴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清明节的特殊感受和对生活的思考。
·《鹊踏枝·清明》——五代·冯延巳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浓睡觉来慵不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解析:这首诗描绘了清明节的美景和情感,表达了作者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对美好时光的珍视。
杜牧《清明》的全诗翻译及赏析
杜牧《清明》的全诗翻译及赏析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杏花村,温暖春光洒满园。
杏花开放如火焰,绿柳新嫩映青翠。
杏花村,家家户户燃香火。
敬祭英魂念先人,寄托哀思抒离索。
杏花村,当年英雄已离去。
留下乡音如故在,缅怀往事又难语。
翻译及赏析:杜牧的《清明》是一首咏史之作,以舒缓、悲怆的音调抒发自己对逝去的英雄和离散的乡情的思念之情。
通过描绘春天的雨水、行人的无声行走以及寻找酒家的场景,展现了清明时节的深沉与凄美。
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以七言诗的形式呈现,充满了忧伤之情。
这句诗状物的方式,通过雨水的纷纷而表达了诗人内心对往事的无限追忆。
在清明时节的雨水中,行人的步履显得延缓,仿佛他们心中承载着无尽的哀思。
接下来的两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展示了诗人心中关于过去的美好回忆。
诗人希望寻找一个可以停歇的地方,问牧童路上何处可以找到酒店,而牧童却指了他杏花盛开的杏花村。
这里的酒店有着诗人视若家园之地的含义,而杏花村则象征着春天的温暖和希望。
第三节“杏花村,温暖春光洒满园。
杏花开放如火焰,绿柳新嫩映青翠。
”通过对杏花村的描绘,诗人化身为游子,将温暖的春光洒满了花园。
清明时节的杏花盛开如火焰,绿柳新嫩的颜色与其形成鲜明的对比,映衬出整个春天的美丽。
第四节“杏花村,家家户户燃香火。
敬祭英魂念先人,寄托哀思抒离索。
”诗人描述了杏花村是一个重视祭祀的地方,每家每户都在燃香火悼念英勇的先人。
逝者的英魂在诗人心中得到充分的敬仰,他通过祭祀表达了对先人的怀念之情,并抒发了自己对离散乡情的无尽思念。
最后一节“杏花村,当年英雄已离去。
留下乡音如故在,缅怀往事又难语。
”诗人在最后表达出自己对逝去英雄的怀念之情。
他说道过去的英雄已经离去,只留下乡村的乡音仍在,而对于当年的往事,他却无法言语尽述。
这传递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眷恋和遗憾之情。
通过这首诗,《清明》展示了诗人对往事的留恋,对逝去的英雄的怀念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杜牧《清明》的全诗翻译及赏析
杜牧《清明》的全诗翻译及赏析百感集于此悠扬,忆往昔繁华梦长。
流年似水无常态,万物皆空生离殇。
蒹葭苍苍色渐凋,殢雨斑斓花易销。
风云变幻依旧在,人事难料苦苦逃。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杏花村外青草碧,杏花村东流水滨,我问青草流水旁,有人信尺素书消。
春寒料峭酒旗斜,人随沙趣向谁家。
寻常时节蒙视频,路灵心事缠绵夜。
忆苦思甜又何选,笑谈风过星空趋。
属国何曾不陵夷,流亡亦曾忸怩。
岁月了了难执花,顺乎人心又岂稀。
傲江湖还剩下几场,哺纲路错婴儿哀。
飘零浩浩回顾远,怨红尘头不知耳。
恍然于此岂佳句,晏子闻之欢颜歧。
狼狈狗尾继续杖,奈愁何罪殚忧泣。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巫山神女迟。
回首也知不甚美,惹笑苍茫亦若是。
无奈秋尽春又至,人情世故无处栖。
在此去住还如斯,欲停试问归期未;心事牵绕无须更,杳冥无方瘴气围;回首还寻岁月远,细胞无力纵欲泣;飞逝弯弓海日茫,他日青霜重长弦;粉妆树国锦龙裔,谁让妆页分身么。
一片陵迟情犹未,数缕尘烟感叹息;河天碧浩心长诗,谁念得尽颓陵耻。
熙熙朝市夜绝知,有情离愁境许伊。
何以重来未有讳,故当归去附书医。
极目依稀愁不休,斜阳远近独田聚;蓬门已规深春水,风沙再拟空蒹葭。
人生几许真情在,长恨如潮难尽写。
又是清明欲过时,泪眼烟花各归去?以上即是对杜牧的《清明》这首诗的翻译及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岁月的回忆和对生离死别的感叹。
诗中描绘了清明时节的凄凉景象,行人在雨中徘徊,寻觅寄宿之所。
诗人通过描述杏花村的青草碧和流水滨,展现了生活的喜悦与烦恼。
诗中既有对人世沧桑的感慨,又有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情雅丽,给人以思索。
杜牧以深刻的笔触表现了时光的流转和人事的无常。
他像一位哲人,凭借着敏锐的感觉和审视力,准确地捕捉到了生活中的落寞和无助。
在辗转流连的人生中,诗人犹如迷途的行人,渴望找到心灵的归宿。
他对岁月的执着和对离别的悲伤,都使这首诗具有深厚的人情味,给人以深深的触动。
黄庭坚清明译文及赏析
黄庭坚清明译文及赏析黄庭坚清明译文及赏析《清明》是北宋诗人黄庭坚在清明节时触景生情而创作的一首诗。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黄庭坚清明译文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清明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释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
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
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锦山被烧死。
译文清明时节,桃李含笑盛开,但野田荒坟却是一片凄凉,令人哀愁的景象。
春雷惊天动地,惊醒了蛰伏的龙蛇,春天雨水充足,郊外原野上的草木长得很柔嫩。
过去有个齐国人在坟墓前乞求祭品充饥,回家却向妻妾炫耀,说富人请他喝酒,与此相反,晋国志士介子推不贪公侯富贵,宁可被火焚死也不下山做官。
悠悠千载,贤愚混杂,谁是谁非?最后都是掩埋在长满野草的荒坟中。
赏析:黄庭坚的《清明》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感慨:“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清明时节春雷阵阵、细雨绵绵、万物复苏,大地上到处芳草萋萋、桃李盛开,一片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
野田荒芜之处,是死者的坟墓,使人心生悲哀。
诗人触景生情,由清明的百花想到荒原的.逝者,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鲜明的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
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
首联以清明节时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
二联笔锋一转,展现了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正与后面两联的满眼蓬蒿荒丘,构成了强烈的对比。
由清明扫墓想到齐人乞食,由寒食禁烟想到介子推焚死,不论贤愚,到头来都是一杯黄土。
诗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机,想到的却是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的命运,表达了一种消极虚无的思想,悲凉的情绪缠绕于诗行间。
这与诗人一生政治上的坎坷以及他所受的禅宗思想的浓厚影响是分不开的。
但作品体现了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鞭挞了人生丑恶,看似消极,实则愤激。
清明古诗的全部翻译及原文及注释
清明古诗的全部翻译及原文及注释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清明时节,雨水不断地下着,路上行人的心魂似乎要分离。
请问酒家在哪里可以找到?远处牧童指着杏花村。
【注释】清明是一个节气,每年在4月4日或5日之间,古诗描绘了清明时节的雨水纷纷,让人们很难行走。
行人的心情沉重,似乎随时都要断魂离去。
他咨询道酒家的位置,牧童指着远方的杏花村,给了他方向。
此诗借清明时节表达了人们追求宁静、向往诗意的心情,并借景抒发孤寂之情。
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在清明时节,雨水不停地下,行人在路上仿佛心魂将要离体。
向人借问,哪里有家酒店,远处的牧童指着杏花村。
【注释】这首诗句简洁,抒发了诗人对清明时节的感慨。
清明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气,杜牧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开篇,描绘了清明时节寒意阵阵、雨水纷飞的景象,以及行人因此感到孤寂凄凉的心情。
最后的“牧童遥指杏花村”表现了对美好乡村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慈母的手里拿着线,给游子织衣。
临行前密密地缝,担心意愿后来会回来,而会晚归。
有谁说寸草在意思,也将得到春暖花开的照耀。
【注释】这首诗反映了母爱与儿子在分别时的心情。
母亲细心地给儿子缝制着衣裳,担心儿子迟迟不归,心情焦虑。
诗人通过接地气、生活化的描写,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和对家庭的渴望。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感恩和对家庭温暖的渴望,也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此段为文档示范,可继续补充其他清明古诗的翻译及注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壬戌清明作[清]屈大均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
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
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译文:阵阵轻寒,弥漫在清晨,片片阴云,笼罩在暮色时分。
愁闷里,竟然未觉到春意已沉。
落花滴泪,是因有风雨的侵临,啼鸟无情,此事自古而今。
故国的江山啊,突然称为梦寐,中华英杰人物又一次消沉。
那醉梦独醒的猛士啊,四海之广,却无处可以立身,年年的寒食,徒然上我客子之心。
鉴赏:首联写环境氛围,暗示斗争的情况和自己的心情。
早晨飘飞的轻云到了傍晚就阴沉沉的了,在忧愁中的人全然不觉时间已进入了暮春。
前句既是写的实际的天气,又是写的内心的感触:清的力量渐渐渗透已把天下遮掩。
环境描写,有渲染气氛的作用。
后句,点出一个“愁”字,流露郁懑和时光逝去的失落之情。
颔联用双关语对比地写眼前的现实。
“有泪”,形容花上的露珠。
作者用垂泪的“落花”比喻受打击的抗清志士,得意的“啼鸟”来比喻卖力为清廷帮腔的小人。
这种写法我国古典诗词中常用,屈原就常用香花和臭草来比喻忠与奸。
那“鸾鸟凤凰,日以远兮。
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露申辛夷,死林薄兮。
腥臊并卸,芳不得薄兮”就是这类构意的始祖了。
这样的写法,能够表达作者鲜明的爱憎。
颈联感情强烈,饱含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徒”,“又”,将恢复理想成为空想的感伤,志士仁人白白消殒的沉痛,表达得淋漓尽致。
有“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的深沉幽愤,也有“万里悲风随邮塞,三年明月照思乡”的沉痛遗恨,慷慨悲壮而让人久久难以释怀。
尾联流露出失望之情。
“龙蛇”这里是借喻,代指志士。
“龙蛇四海归无所”,指反清志士们因为大业难成而找不到自己的归宿。
“寒食年年怆客心”,指包抗自己在内的前明遗民志士在年年寒食节的时候都会产生悲怆之感。
由此,表达了反清无望的幽愤。
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宋]欧阳修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
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
路转堤斜。
直到城头总是花。
译文:清明节与上巳节的时候,西湖风光很好。
满眼都是一片繁华景象。
谁家的车马在抢道争先?一辆有着红色轮子和金色花朵的车子,为了超前,绕从道旁的柳树行中奔驰而过。
游人在日暮时分相随归去。
醒的醒,醉的醉,相互招呼,喧哗不已。
从西湖弯斜的堤岸一直到城头,沿途都是开放的鲜花。
鉴赏:这首词是写清明时节西湖游春的热闹繁华景象,从侧面来写西湖之美,着意描绘游春的欢乐气氛。
古时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这一天历来有到水滨踏青的习俗。
《梦梁录》卷二载:“三月三日上已之辰,曲水流觞故事,起于晋时。
唐朝赐宴曲江,倾都禊饮踏青,亦是此意。
”《东京梦华录》也记载:“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
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
”这就可以看出是郊外人们游春的盛况。
西湖景色迷人,是游人的最佳去处。
看绿柳丛中,车如流水马如龙,争相抢道,西湖岸上,游人如织,各色人等都在享受欣赏着大好春光。
词人自己也乘着朱轮钿车加入了这欢乐春游的队伍。
词上片描绘的是一幅白天西湖春游图。
下片写游人返归的景象。
日暮时分,酒醒了的、还在醉着的,前后相将归家。
从西湖弯斜的堤岸一直到城头,一路之上,花头攒动。
“直到城头总是花”,这里既指从西湖到颍州城下的路边鲜花盛开,又当指一路上游人皆头上簪花而归。
唐宋时,人们有采花簪头之俗,无论男女。
如杜牧《九日齐安登高》中即写道:“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苏轼《次韵苏伯固主簿重九》说道:“髻重不嫌黄菊满,手香新喜绿橙搓。
”刘克庄《上巳》也有句云:“暮归尚有清狂态,乱插山花满角巾。
”可见,“直到城头总是花”,写的是人们春游而归,头上簪花络绎回城的情景。
清明上巳时节,是古人往水边游玩的时侯。
以这样一个游览的时节,再加上西湖这样一个游览胜地,真可谓良辰美景,两者铸备,热闹景象自是非同寻常。
本词所表现的正是一派盛景,“满目繁华”即为全词的核心。
满目繁华的特点,首先体现在对游者的描写上,这也是作品表现的重点。
游者一是多,二是欢。
游者之多,在词中写道:“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锢车”。
这一句写了两种不同的游者,一种是乘车者,一种是徒步者。
车多,才会引起人们的争相指点;行者多,也才可能出现“争道”的景状。
最后这两句用寥寥数字,展示出了一个毂击肩摩的游览盛况。
另外,下片“喧哗”一词,又从音响的角度突出了游者之多,以西湖这样的敝廓之地,竟有人声鼎沸之感,那行人熙来攘往的情景是可想而知的了。
何以见出游者之欢?从上述行人“争道谁家”车的描写中,已传出一片欢快活跃的气氛,接着写游人日暮归返时的“醒醉”二字,更是道尽了游者各各相异的神态。
这令人想起明代文学家张岱在《西湖七月半》一文中对各种赏月人的生动描写:他们有的“浅斟低唱”,有的“喝呼嘈杂,装假醉”,也有的“呼客纵饮”、“纵舟酣睡”。
本词中“醒醉”二字所激起的正是类似这些景象的联想,从游人归返之态中,似可想见他们有的专意游览,饱享春景;有的就景欢饮,一醉方休,他们各以自己的方式纵情游乐,尽兴而归。
总之,游者云集,笑语连天。
满目繁华,还体现在对西湖自身景色特点的描绘上。
这虽然不是作品的表现重点,但却是组成繁华景象不可缺少的部分。
清明上巳已是暮春时节,但作品中绝无花衰红消的悲凉之意,却呈现出色彩浓艳的一派盛景。
在“绿柳朱轮走钿车”一句中,词人以绿柳和朱轮相对,既写了钿车的豪华,也衬托出柳树的茂盛,色彩鲜明,春意浓郁。
词的结句顺承“游人日暮相将去”的语意,写归途所见的景色,路转堤斜,一路是花。
这是枝上花还是落于地上的花?词人没有明写,他仅给人留下一个印缘,只觉得满目姹紫嫣红,春花充盈着整个空间。
熙熙攘攘的人流和满地遍野的鲜花汇成一体,气氛是很热烈的。
这使我们想起欧阳修在另一首《采桑子》中所写的词句:“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这一个“空”字,正是从对立的角度表明了词人对本词中所显示的盛况无比深切的感受,也说明了词人和春意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所以,本词即抓住这两方面内容共同表现了颍州西湖的繁盛。
此词从开始到结束都贯穿着“繁华”、“喧哗”的节日气氛,把读者也卷入这气氛之中,领受节日的欢乐。
读完这首词,再回头看看第一句:“清明上已西湖好。
”就不难看出,作者是借节日的繁华来赞美西湖好的。
词中每一句都有丰富的内涵,全词构成一幅生动壮美的游春图。
整首词通过朱轮钿车争道、游人簪花而归的特写镜头,形象描绘了一幅颍州西湖清明上巳时期的风情画。
这首《采桑子》写得人欢景艳,别具一格,不乏动人之处。
清明即事[唐]孟浩然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译文:京城一年一度又是清明,人们的心里自然就起了忧愁思念。
马车声在路上繁杂地响着,东城的郊外杨柳一片青翠。
花开了草都长了出来,鸟儿在飞蝴蝶成双成对在嬉戏。
自己坐在空空的大堂里回忆往昔,以茶代酒,喝着聊着。
鉴赏:"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一个"重"字,一个"愁"字,开篇明义。
京城一年一度又是清明,也许清明是一个普通的日子,然而漂泊在外的游子此刻的心中却贮着一片愁楚。
一开篇,全诗就置入了青灰的愁绪中,奠定了抒情状物的基调。
清明节,唐人有游春访胜、踏青戴柳、祭祀祖先的风俗,往往倾城而出。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就惟妙惟肖地点染出了这种境界。
说点染,是因为是作者并未进行全景式的描述,而是采用动静结合,声色倶出的特写手法,犹如一个配着声音的特写镜头,生动自然。
远处,甬路上传来了一阵吱吱嘎嘎的行车声,这声音有些驳杂,,看来不是一辆车,它们到哪里去呢?"柳色东城翠",哦,原来是到东城去折柳踏青。
一个"翠"字不禁使人想到了依依柳烟,濛濛新绿的初春图景。
接着,"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喜",诗人又把想象的目光转向了绿草青青的郊外。
坐在马车上,顺着青色的甬路来到绿意萌生的柳林,来到万勿复苏的郊外。
白的杏花、粉的桃花轻盈地飘落,而毛绒绒、绿酥稣的小草却齐刷刷地探出了头,给这世界点缀一片新绿。
群莺自由自在地翱翔,美丽的蝴蝶成双成对地嬉戏,一切生命都在尽享大自然的温柔和丽,这该是何等畅快、舒心。
然而诗人并未"渐入佳境",笔锋一转,把目光收回身旁。
"堂堂坐相忆,酌茗代醉",一动一静,两个镜头浦,我们仿佛看到了诗人独坐旷室,痴痴地追忆什么,继而端起茶杯,默默一饮而尽,叹口气又呆呆坐出神。
这里的孤寂、愁思,这里的凄冷、沉默,同欣欣向荣的大自然、欢愉的郊游人群形成了一种多么鲜明的对比。
诗人追忆什么,是童年无拘无束的天真自由,少年隐居的苦读生活,还是欲登仕途的漂泊岁月?诗人在愁什么,愁仕途的艰辛难挨,还是愁人世的沧桑易变?融融春光下诗人抒写了无尽的感慨,个中滋味令人咀嚼不尽。
诗人想入仕途却又忐忑不安;欲走进无拘无束的大自然,却又于心不甘。
种种矛盾的情绪扭结在一起,寓情于景,寓情于境,自然而传神地表达出诗人微妙、复杂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