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化及相关的语法过程
汉语主谓谓语句研究概述_常海星

论汉语和日语中的 “主语”和“话题”

论汉语和日语中的“主语”和“话题”摘要本文概述了汉语和日语中有关主题和主语的研究史及其争议所在,归纳了主语主题化、宾语主题化和其它成分主题化。
最后,讨论了汉语和日语中主题和主语的问题。
关键词汉语日语主语话题一、汉语中的“主语”和“话题”主语(Subject)和话题(Topic)是普通语言学中的两个核心概念。
语法学界对这两种概念的认识一直存在着广泛的争议。
主语是自古以来学校语法中经常使用的语法术语,是与谓语相对的句法成分,“最古由古希腊语法学家阿波罗•尼奥斯于公元二世纪提出,在以后的两千多年中,一直是传统语法分析句子结构的基本原则”。
话题是与说明(Comment)相对的概念,“最早由萨丕尔(Sapir)在1921 年出版的《语言论》中提出”。
在汉语中,是否可以或者需要区分出主语和话题这两种范畴,二者之间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它们是否存在于同等的语法层次中等等,都是语法学界中存在着争议的研究课题。
赵元任(1968)的《中国话的文法》是第一部把话题的概念运用于汉语研究中的著作。
在英语中,主语与谓语的关系多为施事和动作的关系,但由于汉语里表示“施事—动作”的结构并不多,赵元任提出汉语中的“主语和谓语间的语法关系与其说是施事和动作的关系不如说是话题和说明的关系。
”不少研究把这一主张看作为最初的汉语主语话题等同论,或者认为代表的是汉语语法中只存在话题没有主语的观点。
但也有学者指出赵元任把话题的概念纳入句子分析中主要是为了确定汉语主语的范畴,话题在他的理论中还没有独立的句法地位,其实暗指的是二者并非是同一个概念(李金满2006)。
70年代,西方学者Li & Thompson(1976)根据汉语主谓谓语句的特征,从语言类型学(Typology)的角度提出汉语是注重话题的语言(Topic-prominent language)。
他们主张话题是句法成分,一个句子可以既有话题又有主语。
话题具有与主语相仿的句法功能,因此应该享有同等的句法地位。
主题语境下的高三英语语法复习教学实践和探究

科 技 教 育DOI:10.16661/ki.1672-3791.2101-5042-2523主题语境下的高三英语语法复习教学实践和探究李晓菊(临洮县文峰中学 甘肃定西 730500)摘 要:英语是世界交往过程中的一门通用语言,在我国的不同领域中都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而现代教育对于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也在持续提升。
这一趋势也在现阶段的高考中有所体现。
但是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英语复习也是一个十分普遍的难点问题。
尤其是高中阶段的英语语法相比于初中阶段的英语语法来说,在难度以及复杂度方面都有较大幅度提升,很多学生在理解以及记忆的过程中都感到枯燥,且理解以及记忆的难度相对较大。
针对上述情况,为了有效提升高三英语语法的复习效果,教师就可以将高中阶段学生学习中涉及的英语语法放到主题语境下来进行呈现,使学生能够在主题语境的引导之下进行理解与记忆,实现学生英语语法复习效果的整体提升。
关键词:主题语境 高三英语语法 复习 教学实践 探究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1)08(c)-0114-03 Teaching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English Grammar Review in Senior Three in Thematic ContextLI Xiaoju(Wenfeng Middle School of Lintao County, Dingxi, Gansu Province, 730500 China) Abstract:English is a common language in the process of world communication. It is widely used in different f ields in China, and the attention of modern education to English teaching is also increasing.This trend is also ref lected in the current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but for senior three students, English review is also a very common diff icult problem. Especially in high school English grammar compared with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grammar, the diff iculty and complexity have been greatly improved, many students feel boring in the process of understanding and memory, and the diff iculty of understanding and memory is relatively large. In view of the above situation,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review ef fect of senior three English grammar, teachers can put the English grammar involved in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into the theme context for presentation, so that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and remember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heme context, and realize the overall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English grammar review effect.Key Words: Thematic context; Senior three English grammar; Review; Teaching practice; Exploration 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通过合理应用主题语境对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使教学能够始基金项目:定西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项目编号:DX[2020]GHB243)。
英语语法教案模板5篇

英语语法教案模板5篇英语语法教案模板5篇语法,作为英语学习的重点和基本功,也必然成为备考英语的重中之重。
那么英语语法教案模板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英语语法教案模板,希望大家喜欢!英语语法教案模板篇1一、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西方绘画艺术的历史和中西方各种艺术形式和风格。
听说读写都是围绕这个而展开的。
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是围绕中国的绘画艺术的历史和风格及其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而展开的。
通过做听力训练和热身,让他们对艺术和绘画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从而为接下来西方艺术的学习垫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aims of knowledge(知识目标)1) to know the information about art2) to know some relevant words and expressions2.aims of abilities(能力目标)1) to improve students listening ability by guessing the content and setting down the key words2) to enable th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brief short history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3.affective aims(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to arouse the patriotic spirit of the students and improve their team spirit by doing the group work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虽然这是选修七第一单元的第一个课时,学生在语言理解上会有一定障碍。
我们班学生男生为大多数,普遍听力较薄弱,也比较缺乏兴趣。
但是高二的学生通过一年多的高中英语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词汇,而且在听听力之前教师会让学生做热身,先熟悉目标词汇,使听力难度降低。
由点及面,横纵交替,将“话题”带入复习——浅谈话题复习

由点及面,横纵交替,将“话题”带入复习——浅谈话题复习话题复习是一种以话题为主线、以教材为依托、以情境创设为凭借、以学生复习为主要目的学习活动。
话题复习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复习话题化,学生复习活动中,将从复习的英语单词、英语句型和英语语法等,提炼复习话题;复习情景化。
在话题的引发下,教师将构建相关的话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英语复习的积极性;复习任务化,在话题引领下,复习将有机渗透在任务中,不仅促进学生对英语学习内容的记忆,更在于促进学生英语语用能力发展。
二、"话题复习"遵循的原则(一)话题忠实于课标初中英语新课教授与复习脱离不开《英语课程标准标》的要求,我们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在任务型活动中,还要在学习活动中全面发展听说读写等全方位能力,由于贴近课标,无疑将有效提升学生英语中考成绩,使学生能够在六月中考中收获英语学习成果。
(二)话题来源于生活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它来自于生活,英语学习理当回归生活。
作为英语教师,要进一步强化学情意识,能够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做到与时俱进,使英语教学内容体现出鲜活性,还要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例如学生喜爱的明星、英文歌曲等,更要善于运用学生喜爱的方式,例如借鉴一些娱乐类节目的形式实施教学,从而使话题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消除学生与话题之间的距离感、陌生感,激发学生兴趣,凸显学生主体。
(三)话题依托于教材教材是初中英语教学的根,只有将复习的话题依托于教材,才能达到复习的预期目标。
因此,英语话题复习要充分考虑教材的作用,始终根据教材的知识体系和知识点等,选择合适的复习话题,使话题紧紧围绕教材,遵循教材的知识结构。
这就需要教师深入解读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做到依据教材又不是对教材的简单在现,而是对教材的知识点进行有机组合,形成复习话题,引发学生交际愿望,从而使话题更具效应,能够成为撬起复习的"支点"。
三、案例话题复习教学模式的特点决定了话题在教学中发挥着"主线以作用,通过课堂活动,在教师的主导下,师生共同围绕话题,完成英语知识、英语结构等归纳,从而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和脉络,在多样化听、说、读、写活动中,使零碎的知识变得系统起来,并转变为学生的语用技能。
语言类型学讲义(共147张PPT)

1.3.4 认知语言学
• 功能理念与形式学派式测试研究方法的结合
1.4 同类课题三种方法如何研究
——以双及物结构为例
测试法:以句式测试为例
还可以进行有定无定测试
•
我给他书。/
我送他书。/
我还他书。/
(给这位先生一杯红茶。 我卖他书。/~*我?给买他一书位。先/ *生我倒这他杯茶红。 茶)、
有怎样的优先系列(给予义、获得义、告诉义、显示义……),双及
物结构在被动化、话题化和关系化等语法过程的关系……
1.5 各派方法的局限
形式学派注意定性(合格与不合格之别)而忽略定量,可语法中 并不处处存在合格不合格的纯粹定性标准。从单一语言中总结出 的规律实际上混杂了人类语言普遍规则和个别语言特有规则两种 情况。
-P, +Q -P, -Q
2.2.1 蕴涵性共性与四分表
• (2) WX YZ
GU25:假如代词性宾语后置于动词,那么名词性宾语也 同样如此(GU代表Greenberg1966所建立的共性)
VOp Von
由 WX YZ 可推出: ZY XW (如OnV OpV)
但不能推出:
YZ WX (如不能推出 VOn VOp)
成的基础犹如文化人类形成的基础:复数意义的文化观念和语言 观念。“夷夏之辨”,自我中心不利其产生。
• 古典类型学:形态分类法(屈折语,粘着语、孤立语及后 加入的多
式综合语);对语言要素之间跨语言的相关性的注意是蕴涵性语言共 性的萌芽。
结构主义对语言个性的强调:你今天认为是人类语言共同特性的
东西,也许在你明天调查的一种语言中就被打破。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模式与方法

4.忽视语法教学已经给基础教育英语 教学带来不良后果。
• 学生没有语法概念 • 没有句子概念 • 写不出一个正确的句子
14
二、全面领会《课标》精神,正确认 识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法教学
15
(一)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英语是否需要 教学语法
• 语法教学在我国经历了由重视到淡化、由淡化到迷 茫的过程。我们不能不说当前英语教学效率不高的 原因之一就是忽视语法教学。尊重语言教学规律、 承认语法教学的重要作用已经是刻不容缓了。实际 上,对于我国中学生来说,学习语法不仅是必要的, 也是重要的,因为语法是语言构成的内在规律,是 学习语言的“捷径”。
22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英语语法 教学该教什么
23
1.《课标》五级语法教学目标及解读
24
《课标》五级语法教学目标
• 1)了解常用语言形式的基本结构和常用表意功能; • 2)在实际运用中体会和领悟语言形式的表意功能; • 3)理解和掌握描述人和物的表达方式; • 4)理解和掌握描述具体事件和具体行为的发生、
28
3.关注教材中的显性语法和隐性语法。
• 显性知识: • Go for it! 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有Grammar
Focus部分,内容涉及该单元重点语法,教师 一般不宜随意变动、更改或删减该部分内容。 我们把该部分内容称为显性语法内容。教师在 教学时首先应该重点处理这些显性语法内容。 只有处理好这些语法内容,才能完成本单元的 语法教学目标。但教师也要明白,仅仅处理完 这些显性语法内容是远远不够的。
知识)。
17
1.从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角度看,必 须教语法。
• 运用英语进行交际首先必须掌握它的语法 规则。交际语言教学认为语法知识是交际 能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语法能力是交际 能力的支持系统,交际能力的发展帮助学 习者验证目的语的语法假设,巩固语法知 识。反之,对语言形式的正确把握将促进 交际能力的提高。
话语词конечно语义功能和语用功能分析

конечно的基本语义
01
强调某一事实的确实性、显而易 见性,可译为“当然”、“显然 ”、“的确”等。
02
表示对前述内容的确认或同意, 常用于对话中,可译为“对”、 “是的”等。
конечно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
01
在肯定句中,用于强调说话人的观点或态度,增强 语气。
02
在疑问句中,用于表示对某一事实的询问或确认, 希望得到对方的肯定回答。
跨语言对比研究
将конечно与其他语言中相似话语词的语义功能和语用 功能进行对比分析,有助于揭示不同语言在话语表达方面 的共性和差异。
拓展语用功能分析
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分析конечно在俄语交 际中的语用策略及其与语境、文化等因素的互动关系。
应用研究
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俄语教学、翻译和跨文化交际等领域, 以提高俄语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XX
话语词конечно语义 功能和语用功能分析
汇报人:XX
20XX-02-03
REPORTING
• 引言 • конечно的语义功能分析 • конечно的语用功能分析 • конечно的语法化过程及机制 • конечно在不同语体中的使用情况 • 结论与展望
目录
XX
PART 01
引言
REPORTING
话语词конечно概述
конечно的基本语义
01
表示肯定、确认,相当于汉语中的“当然”。
конечно的语用功能
02
在话语中起到加强语气、表达说话者态度的作用。
конечно的使用频率与分布
03
在俄语口语和书面语中广泛使用,分布于各种语体和语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题】话题化及相关的语法过程【正文】提要本文首先刻划主谓谓语句的大/小主语跟谓语动词的各种语义连结模式,揭示从主谓句到主谓谓语句的派生过程及其所受到的句法、语义约束。
接着分析汉语话题化的有关操作手续和汉语话题结构的语法特性,并探讨话题化跟名词化、同指名词代词化或删除等语法过程的关系。
§0引言从语用上看,汉语的主谓谓语句具有明显的“话题—说明”结构,因而备受从交际功能角度研究语言类型的学者的关注。
比如,Li & Thompson(1976)以汉语的主谓谓语句为主要证据,指出汉语是注重话题(topic-prominent)的语言,作为对立面,英语是注重主语(subject-prominent)的语言。
在他们看来,虽然汉语中并存着“主语—谓语”(subject-predicate)和“话题—说明”(topic-comment)两种语法关系,但后者更具有类型学价值。
他们强调主谓谓语句这种典型的“话题—说明”结构是汉语的基本(basic)句式,[①]不能看作是从别的“主语—谓语”句上派生出来的。
事实上,即使能证明主谓谓语句是基础生成的(base-generated),也未必能证明汉语注重话题而不注重主语。
本文通过分析主谓谓语句的语义连结模式和句法派生过程,讨论话题化这种语法过程(grammatical process)的句法、语义约束条件,分析汉语话题化的各种操作手续,刻划汉语话题结构的一些基本的语法特性;并探讨话题化跟名词化、反身代词化、同指名词删除、祈使句化、被动句化和动词系列化等语法过程的关系。
§1主谓谓语句的语义连结模式1.1不管主谓谓语句是基础的还是派生的,作为一个句子,其内部各组成部分在语义上必须不仅是相容的(compatible),而且是相关的(relevant)。
基于这种认识,这一部分主要讨论主谓谓语句全句的主语(即大主语,记作S)和谓语部分的主语(即小主语,记作S′)跟后边的谓语动词(记作VP)之间的各种语义连结(semantic connection)模式。
根据初步的考察,在主谓谓语句S+S′+VP中,S/S′跟VP的语义连结有两种方式:1)S/S′受到VP的格框架的支配(govern),即S/S′是VP[,1]的一个格;2)S/S′不受VP的格支配,S/S′是从属于句子框架的环境成分。
下面先讨论这第二种情况。
一个句子通常陈述一个事件,一个话语上完整的句子有时要在句首加上表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的背景性成分——环境格(situational case)。
例如:(1)昨天小王去上海了(2)屋里大伙儿正开着会呢显然,这里的S是从属于句子框架的环境格,它不受后边的VP的格支配。
是句子框架的整合力量把这种环境格跟后边的述谓结构连结成一个句子。
时间格和处所格有时可以连着出现在一个句子中,例如:(3)昨天晌午啊,德胜门外头啊,一个老头啊,钓上来一条十来斤重的鱼这种句子往往是话语中的始发句(initial sentence),它为后续句(subsequent sentence)设定了时空背景。
[②]当时间格和处所格在同一个句子中共现时,一般的倾向是时间格先于处所格。
[③]不过,似乎也有不少的例外。
例如:(4)a.这些天南方老下雨b.南方这些天老下雨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对于“下雨”这类零价动词来说,处所格比时间格更像是它的一个假论元(pseudo-argument)。
这个VP的假论元允许时间格在它前后出现,就像VP的施事格允许时间格在它前后出现一样。
例如:(5)a.今儿王老师值班b.王老师今儿值班这就是说,时间格既可以作S,又可以作S′;处所格可以作S,一般不作S′。
不过,当施事是一个不定形式(indefinite form)时,时间格一般只能处于句首作S。
例如:(6)a.昨天下午,一个小孩捡到了一条项链b.[?]一个小孩,昨天下午捡到了一条项链因为不定形式表示新信息,这跟话题必须传达旧信息的语用要求相悖,所以它不能处于句首作话题主语。
这种话题结构对主语的选择限制,直接解释了这一问题:表示真性问的疑问形式一般不适于作主谓谓语句的大主语。
例如:(7)明天谁去上海~[?]谁明天去上海(8)你什么时候走~[?]什么时候你走可见,语用约束对句子的可接受性也有很大的影响力。
1.2现在讨论S/S′受到VP的格框架(case frame)支配的情况。
一般地说,S/S′可以是VP的施事、受事、与事(dative)和工具等语义格。
例如:(1)饭菜我早做好了~我饭菜早做好了(2)北京话他说得很好~他北京话说得很好(3)这事你别告诉小王~你这事别告诉小王(4)结婚的我总送这个~我结婚的总送这个(5)这把刀我剁排骨~我这把刀剁排骨(6)这间屋子我堆东西~我这间屋子堆东西VP凭借自身对从属于它的各种配项(dependent constituent)的句法、语义控制力量,把处于S/S′位置的施事、受事、与事和工具格跟后边的其他配项连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从配价(valence)上看,大部分不及物动词和形容词是一价的,它们只能带一个当事格(experiencer);少数不及物动词和形容词是二价的,还能带一个近似于受事的系事格(relative)。
这种系事也可以作S,例如:(7)这种事我作主(8)这次旅游王老师带队(9)无线电他内行(10)这事儿他很积极这种二价不及物动词,常见的有:作主、知底、带队、领队、沾边、沾手、接手……。
这种二价形容词,常用的有:内行、外行、熟、陌生、纳闷儿、抱歉、着急、重要、要紧、客气、礼貌、热心、热情、友好、冷淡、认真、马虎、乐观、悲观、主动、积极、消极……。
一些带有熟语性的动词组合,它们的系事也可以作S。
例如:(11)这事儿你别往心里去(12)什么事儿他心里都有一本帐这种VP常见的有:放在心上、往心里去、心里有底、心里没底、心里有一本帐、打小报告、打小算盘、说了算数……。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内嵌的(embedded)VP的当事、受事也可以作S。
例如:(13)这个方案我认为不够严密(14)这种书,买的人不多更加微妙的是,VP的配项的配项也可以作S。
例如:(15)这个计划我没有意见(16)这件事你可以写一本小说(17)这衣服你还没有钉扣子呢(18)党员大会你安排一下日程(19)这个问题我的意见跟大家不同(20)战士们眼睛都熬红了(21)这个人儿子都上大学了(22)《班主任》那篇小说,作者是刘心武上例中的S是VP的宾语或主语的降级宾语,支配这些降级宾语的“意见、小说、扣子、日程、眼睛、儿子、作者”都是有价名词。
[④]也就是说,VP支配有价名词,有价名词支配降级宾语;凭借这种循环传递式的及物性关系,S跟后边的成分连结成一个结构体。
1.3有些主谓谓语句的S/S′虽然跟后边的VP没有格支配的关系,但它是VP所隐含的谓词的配项;通过VP和S/S′的语义连结作用,可以明确地激活这个被隐含的谓词。
[⑤]例如:(1)外语你得下功夫[学](2)什么活儿他都抢先[干](3)这事儿你再努力[办]一下(4)老王什么事都领先[做](5)会议经费张主任已经打了报告[申请]了(6)这个问题我不怪他[没处理好]VP通过所隐含的谓词间接地支配S/S′,从而保障整个句子在语义上的相关性。
稍为复杂一点的情况是,在某种固定语境的指示下,整个谓词框架(predicate frame)删除了,从属于这个框架的填项(slot-holder)成了S和S′。
例如:(7)[去]龙潭湖[在]东单换8路(8)[去]中关村[到]动物园坐332路(9)[乘]慢车[在]永定门上车这种主谓谓语句的底层形式(underlying form)是连谓结构,程式化的谓词框架删除后,依靠语境的帮助来维系S/S′跟VP的语义关联性。
更为复杂的是,S是后续分句(S[,2])中的谓词的配项;由于前一分句(S[,1])在语义上蕴涵(entailment)了S[,2]的意思,因而S[,2]被删除了,使S跟后边的成分没有及物性关系。
例如:(10)那回大火,幸亏消防队到得早;[否则,a.不定烧成什么样子/早把什么都烧光了……。
b.[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损失可就大了……。
]我们曾以(10)作为试题,要求学生(中文系五年级、外语系一年级)填上没说出的后半部分;结果12人次采用a这种方式,32人次采用b这种方式。
[⑥]可见,“那回大火”是动词“烧”或隐含的谓词“造成”的施事。
因为S[,1]中的副词“幸亏”表示由于某种有利条件(消防队到得早)而侥幸避免了不良后果(烧毁财产/造成损失),S[,1]蕴涵了S[,2]的意义;所以把S[,2]给删除了,使S的支配成分无迹可寻。
如果删去例(10)中的“幸亏”,那么就会变成不合格的形式:(10′)[*]那回大火,消防队到得早可见,在主谓谓语句中,除非是从属于句子框架的环境格,S/S′一定要跟后边的VP有格支配关系,或者跟VP的配项有格支配关系,至少也要是VP所隐含的谓词的配项。
§2主谓谓语句的句法派生过程2.1当一个谓词跟它的几个配项在同一个句子中共现时,可以采取不同的配列方式(arrangement)。
比如,动词(V)跟它的施事(A)、受事(P)共现时,可以有三种配列形式:(i)A+V+P、(ii)P+A+V、(iii)A+P+V。
相比起来,(i)这种配列形式(即主谓句形式)是比较简单的,可以看作是施受句的基础句式;(ii)(iii)这两种配列形式(即主谓谓语句形式)是比较复杂的,可以看作是从基础句式上派生出来的。
本文假定主谓谓语句大都是从一般的主谓句上派生出来的,下面主要讨论主谓谓语句的句法派生过程及其所受到的句法、语义约束。
从一般的主动宾句派生主谓谓语句的基本操作是宾语前移(object-fronting):或者移到主语前(即句首)作S,或者移到主语后(即动词前)作S′。
例如:(1)小王吃过荔枝→荔枝小王吃过→小王荔枝吃过(2)刘兵没买词典→词典刘兵没买→刘兵词典没买(3)通县属于北京→[*]北京通县属于→[*]通县北京属于(4)乡下不如城里→[*]城里乡下不如→[*]乡下城里不如从上例可以看出,主动宾句能否派生出主谓谓语句取决于动词的句法性质:只有允许宾语悬空(stranding)的动词,其宾语才能前移,由这种动词构成的主谓句可以派生出主谓谓语句;不允许宾语悬空的动词,其宾语不能前移,由这种动词构成的主谓句不能派生出主谓谓语句。
这是从主谓句派生出主谓谓语句所受到的主要的句法约束。
允许宾语悬空的动词大都是动作动词,如:“吃、买、骂、唱、写、看、做、拿、打、砍、扔、开、包、挖、交、穿、戴、洗、烧、杀、借、给、送、寄、修……”,它们的句法特点是:一般可以重叠,可带“着、了、过”等体标记;可带施事主语和受事宾语,还可带说明动作的方式、工具、处所的宾语,受事宾语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