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的爱给学习困难的孩子——听“走进心灵、师爱无痕”专题讲座学习心得
走进心灵,师爱无痕
走进心灵,师爱无痕听了讲座《走进心灵,师爱无痕》后,内心有很大的触动。
“走进心灵,师爱无痕”。
说起来简单,这背后,老师付出了多少艰辛的工作。
最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教师的爱要博大得多,它包含着慈祥的母爱、严厉的父爱与知心的友爱,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友爱。
教育应是随风潜入夜的春雨,做到润物无声。
“走进心灵,师爱无痕”需要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宽阔的胸怀、润物无声的睿智。
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学习,提高修养,丰富知识,积累经验。
一、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学生。
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
我们要与学生平等相待,不能把学生当下级随便呵斥。
只有我们把学生看重了,学生得到老师的尊重了,他们才会尊重老师,用师爱铸就崇高的师魂。
二、爱岗敬业。
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
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
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
三、以身作则。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这将给学生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
因此,凡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严于律己。
四、刻苦钻研业务。
精通教学业务是教师之所以成为教师的关键。
只有精通业务,才能将科学文化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而不至于误人子弟。
有一次,我教的一个班级,有一位学生得不到老师尊重,在常人眼里,他可以说是一无是处,经常成为其他老师批评的对象,自从我带这个班后,我发现他身上也有一些闪光点,比如喜欢读和写。
我就积极地鼓励他读书,慢慢在他得到我越来越多的鼓励,精神状态越来越好,自信越来越足,她也慢慢改变了在其他老师心目的形象。
因此,我一定继续努力,对我的学生再多一份耐心和恒心,让师爱无痕地悄悄地流入孩子的心田,让他们从内心深处真切地感受到老师们对他们那浓浓的师爱。
《走进心灵 师德无痕》心得体会
《走进心灵师德无痕》心得体会
沈小教师刘王芳
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
”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对“怎样做一名好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
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从学习“国培计划2012”,我认为:
1.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广阔的世界,教师要做的就是怎么去发现和开发这些世界。
2.尊重每一位学生,把爱心当成阳光,播洒到学生的心灵世界里。
3.教师要有宽阔的胸怀,用智慧和爱心、耐心去教育。
4,教育还得注重细节,细细磨教。
(温暖的阳光比严寒更有威力,潺潺的春水可以融化坚冰,对待学生稚嫩的心灵,必须慎之又慎,教师的一点疏忽,带给孩子的可能是一生的缺憾,细节决定教育的成败,我们得谨慎从事。
)
5.青春的感情就像玻璃,教师的处理必须的慎之又慎……
6.《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我们: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所谓“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教育是心血累积的成长,是细节铸就的成功,教育是爱心铸就的责任,是百川归海的胸怀。
我们必须加强自身修养,让教育成为抵达学生内心的感动,走进心灵,师爱无痕。
走进心灵师德无痕学习师德体会
今天,我听了老师《走进心灵,师德无痕》的学习报告,感触很深,心灵震撼,受益匪浅!同时,我也将自己从教几年来教学经历进行了一下反思,教师应当如何修养自己的职业良心?一、力求厚德懿行,让自己的内心有宽度,以内化师德之美。
“懿”是美好的意思,懿德也就是美好的品德。
厚德懿行应该是教师追求道德的上线。
世界上没有完美,但作为教师,必须去追求完美,并在人性化上不断地去完美自己。
都说教师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一点没错。
教师可以说就是你这个班级的影子,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你的学生。
可是现在有许多的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每天走进校园,看见学生就烦,工作是为了生活,没事了就上上网,聊聊天,打打牌,就这样还不满足,还是满肚子的牢骚,嫌工资太少,没有地位,负担太重等等。
只图享受,不同奉献。
教师负担重,责任大,这点没有错,我们是否应该拷问一下自己的心灵,教师的职责你都做得了吗?前几年国家对师德要求很少,教师的思想意识淡薄了,一个个都变得那么现实,不讲奉献,只图回报。
工作的心态变了!二、提高素质,完善教师的人格魅力记得刚刚毕业那年,有一件事让我终身难忘。
当时我带的班上有一个女生,作业完成的质量不好,我很生气,就罚她将作业抄写十遍。
她当时就回嘴,“问我为什么只罚她?”我听了更生气,我告诉她,我心情不好。
我的本意是我心情不好,你不要惹我,否则我会罚你更多。
当时学生小,也不懂得什么,就又回了我一句:“你心情不好,管我什么事?”我当时无语。
是呀,你心情不好,管学生什么事,你怎么能将不好的心情带给学生,将气洒在学生身上呢?这件事给我的触动很大,教师必须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灵。
我们不要随便把自己的感情表露给学生。
而与李老师在案例中提到的那位刚得到母亲去世的噩耗,却能满怀激情的上完一堂课的老师相比,我真的好好向他学习,做一个健康的老师,学会将快乐传递给学生。
我们老师一定要给学生的心理发展留有空间,李老师在案例中谈了自己是怎么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的,在没有伤害学生的情况下,保护了一个学生的心灵,拯救了一名学生,令人敬佩!无独有偶,我在教学过程中也遇到过向李老师讲的事件。
走进心灵,师爱无痕
走进心灵,师爱无痕孩子的心是未经雕琢的璞玉,美丽而又稚嫩。
当我们肯于俯下身来,走进他们的世界,就会发现,原来许多成人眼中的错误缘于我们对孩子的误解。
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只有师生心灵相通,才能共同奏响教育的和弦。
下面,我就在教育教学中践行《规范》的一些感受和体会向大家做一汇报:一、“捧着一颗心来”——爱与责任工作近二十年,我一直都在做班主任,所带班级曾多次被评为优秀班集体。
每接一个新班,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请每一位同学总结自己十条优点。
刚开始,同学们总是又激动、又有点不知所措,特别是经常受到批评的学生,甚至不知如何下笔。
表面上装做满不在乎,其实每个人都精心挑选卡片,用最工整漂亮的字体写出自己的闪光点。
当我们一起将这些卡片贴在墙上的时候,也是孩子们的笑声最明朗的时候。
每当这时,我都会说:“这么多优点真是让我们满室生辉,这是最好的环境布置。
拥有这么多优秀的学生,我们一定能成为一个最棒的集体,我这个班主任真是幸运极了。
”把阳光播撒到每一个学生的心里,是我发自肺腑的期盼。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强调,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总书记希望我们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
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是对天下学子一视同仁的关怀,是因材施教的智慧和胸襟。
对待遭遇挫折的学生,我总是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正确看待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使同学们切身感受教师的尊重、理解和信任。
文学是心灵的共鸣,写作是真情的流露。
在与同学们的周记往来中,我经常会发现一些平日难以察觉的内心波澜,文字的交流别有一番天地。
有的同学表面平静,周记中却流露出因为成绩直线下降而极度恐慌、难以自拔的心理倾向,我就在评语中写道:“屡战屡败”并不可怕,真正的强者就在于具备“屡败屡战”的斗志。
有的同学一考试就紧张,我就鼓励他:告诉你一个秘密,老师也有这个毛病,如今还经常做考试的梦,被吓醒过来呢。
观王威老师《走进心灵,师爱无痕》有感
观王威老师《走进心灵,师爱无痕》有感第一篇:观王威老师《走进心灵,师爱无痕》有感我今年是七年级的班主任,个人认为作为教师的我们是一种多角色的职业,整个职业生涯中,爱是贯穿整个教育行为的主线。
在学校我们需要传授学生知识做一个教师的教育职责,还要关心学生在校的作息生活等尽一个生活管理指导教师;对违反纪律,心理孤僻,不团结同学,不积极参与班级活动等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进行心理教育;青春期孩子脾气易变,学习依心情而变化,帮助学生分析原因,正确对待自己青春期带来的变化等工作角色。
因此,多与学生交流加强了解,走进学生心灵,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学习态度。
帮助部分学生拟定学习计划,尽快适应初中生活,是班主任首先要做的事情。
作为一个老师,这些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真正的压力是社会的压力,家长的期望,所以以解决问题的方法来思考,走进学生心灵,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前提和首要任务。
作为一名教师,在学生的管理过程中是一个相对静态与动态的综合管理过程。
静态的管理我们可以记录在课堂记录中,比如班干部人数,作业本个数、学生总人数,班级财产等物质形态的数量,可以用具体的数字去记录;对学生心理变化的关注、成绩变化的担忧等意识形态的付出,班主任记录中可能会忘记记录或者无法记录、没时间记录等,所以对学生的动态管理是当班主任的难度所在。
在刚接手这个班的时候,我看他们都是陌生的,我相信他们看我也是感到陌生的,所以本人利用开学初军训一周的时间加强与他们了解,我发现有一位同学叫谢洪江的学生,个子相对高大,性格开朗,善于交流,见人的时候常常是很灿烂的笑脸,但自我约束力差、贪玩;姚鹏同学小学当过班干,做事严谨,善于思考,会协调同学之间关系等等学生信息,为我接下来的班干选拔收集了第一手资料。
所以对待学生,我们需要用眼去认真观察,用脑去分析,思考学生的行为动机、目的,去判断其价值取向等因素。
因此,只有走进学生心灵,以关爱为情感纽带,拉近师生的心灵距离,才能达到零距离沟通,才会获得学生的信任,才能跟你说真话。
教师辅导学困生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教育事业的使命和责任。
在日常教学中,我始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尤其是那些学困生。
在辅导他们的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心得。
一、关爱学生,树立信心学困生往往因为成绩不佳而自卑,缺乏自信心。
作为教师,我们要关爱他们,尊重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信任。
在辅导过程中,我注重与学困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困惑,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困难,树立信心。
二、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差异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我们要因材施教,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制定合适的辅导方案。
在辅导过程中,我发现学困生往往对某一学科或知识点掌握较好,而另一学科或知识点则较为薄弱。
针对这一现象,我采取了以下措施:1. 分析学困生的学科特点,找出他们的优势学科和劣势学科,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2. 针对学困生的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 结合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让他们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就感。
三、耐心引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学困生往往存在学习习惯不佳的问题,如拖延、粗心等。
作为教师,我们要耐心引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辅导过程中,我采取了以下方法:1. 规范学困生的作息时间,培养他们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2. 加强课堂纪律,让他们养成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
3. 鼓励学困生参加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提高综合素质。
四、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困生成长学困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支持。
作为教师,我们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困生的成长。
在辅导过程中,我采取了以下措施:1. 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学困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共同探讨辅导方法。
2. 邀请家长参加学校活动,增进家校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3. 鼓励家长关注学困生的心理健康,关注他们的成长需求。
总之,辅导学困生是一项充满挑战和收获的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学习《走进心灵,师德无痕》心得体会
少年儿童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正是个性与品德形成时期。尽管社会环境、家庭等因素对少年儿童的个性形成和品德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但许多研究表明,教师的作用最大。教师的影响主要通过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教师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对学生的影响。另一方面是通过教师本人的人格特征、言行举止等对学生的影响。在少年儿童眼里,教师是正确的,教师的话都是对的。由于少年儿童好模仿,因此,教师的言行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少年儿童的个性、品德的发展。例如,在小学阶段,如果班主任连续带了两年,那么,这个班的学生的说话的语气、语调,办事风格在很多方面与班主任有类似之处。
三、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劳动的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复杂性、长期性、示范性与创造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素质构成的特殊性。教师素质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人所必须具有的身心的相对稳定的潜在的基本品质。其本质特点是指教师自身的质量,即教师身心发展的总水平。其构成要素主要是教师的机体素质、文化知识素质、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等。
9上网也精彩----德育要跟上时代的脚步
10拔苗助长,适得其反
案例式学习心得
听了天津市第二十一中学王威教师的《走进心灵师爱无痕》报告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师爱是师德的灵魂。
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中国教师报在教师人格特征的研究中,涉及到教师的师爱问题,随机在5所学校抽取了120名教师,问:“您热爱学生吗?”90%以上的教师回答“是”;然后向这120名教师所教学生进行调查:“你体会到老师对你的爱吗?”回答“体会到”的仅占10%。这说明要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并非易事。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
走进心灵 学习心得
走进心灵,师爱无痕——专题讲座学习心得笔记最近学习了“走进心灵,师爱无痕”的报告会。
通过老师的精彩演讲,深受感触,着重讲述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题,我听后受益匪浅。
也使我更深的懂得“爱生如爱子”是师德的一个重要体现。
教育首先就是爱的教育,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爱学生也是老师的天职。
讲座里阐述了很多观点,“捧着一颗心来——爱与责任”、“一个也不能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平凡蕴含伟大,细节铸就成功”、“教育者必须具备等待的雅量”等,自己感同身受。
曾经自己有个学生叫黄江,很多老师觉得他是个很不听话的学生,而我就把他看成我的朋友和他平等沟通谈心,他有问题时不要一棍子打死,多给他分析问题,有种宽容之心待他,我感觉他和以前有很大变化,上课认真听讲了。
爱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达到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分担挫折的烦恼。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
爱生是衡量一个教师师德水平的一把基本尺子。
爱是一门艺术,能爱是一个层面,善爱则是另一个层面。
要做到能爱、善爱。
要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微小“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才一串串教育劳动成果。
“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面向全体学生。
“金凤凰”固然可爱,而“丑小鸭”更需要阳光,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少一些说教。
要多和他们谈心,帮助他们查找“后进”的原因,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在学习上和生活细节上关心他们。
教育是心血累积的成长,是细节铸就的成功。
教育是爱心铸就的责任,是百川归海的胸怀。
我们必须加强自身修养,让教育成为抵达学生内心的感动,走进心灵,师爱无痕。
走进心灵,师德无痕
走进心灵,师德无痕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的力量可以穿透一切的。
在观看王威老师的专题讲座——“走进心灵,师德无痕”后,我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感触,进一步理解了“师爱”的内涵。
在她当班主任的案例中,努力地去理解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学生心中播下爱的种子;正凭着这种爱的力量,她的学生努力学习,不断探索,并逐渐理解老师对他们的深沉关爱。
这一个个动人的故事,犹如一曲曲感人的歌,一首首美丽的诗,浸透着他们辛劳的汗水,凝聚着他们对学生全部的爱。
虽然他们有不同的人生经历,但在每个人的故事中都有一种共同的精神主线——师爱。
王老师的讲座让我们懂得——因为关爱最后得到了学生的理解与信任,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心灵和才智与学生相互交流的过程。
这种爱有时是像朋友间,有时像父与子或母与子之间深沉的,它蕴涵在关注学生所做的每一件事当中;这种爱是神圣而纯洁的,他们可能是我们整个生命历程中擦肩而过的行人,在再次相遇的时候因为一声“老师”也会让我们感动莫名。
有人说过:“疼爱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教师对学生就需要这样一种神圣的爱,不求回报,严慈相济。
随着人们对“师德”的日益重视,各种加强师德建设的措施不断出台。
不管外部手段如何,提高师德水平,关键还是要每一位教师从内心深处培养对学生的“爱”。
只有自己内心深处承载了师德的内涵,成为自己整个教育行为过程用师德要求自己而发出的行为主体。
就像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颗草去”,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在未来教育的发展中,要挑起培养人才的重任,应该具备以下素质:一是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严谨篤学,淡薄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是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和较高的业务水平,要通过学习、培训、研修、学术研讨和交流等方式,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己,使自己成为“双师型”教师,学术带头人,教育教学骨干。
无痕教育听课心得(12篇)
无痕教育听课心得(12篇)无痕教育听课心得篇一“教育孩子不是一种枯燥的责任和义务,而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富足。
”徐光同志强调要“感悟童心”,实质就是要尊重儿童,平等地对待儿童。
孩子一出生就是一个独立的人,他们的成长,他们的认识,他们的发育都有自己的规律,任何违背规律不符合孩子实际情况的“教育”都不可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我喜欢和孩子一起玩耍、奔放,做她的朋友,我和女儿的关系我注重两点:(1)民主、平等尽管父母有教育子女的权力,但权力不是等级。
记得女儿以前做错事的时候经常就嘀咕:妈妈,孩子做错事会被大人批评,你们大人做错事呢?孩子渴望受到尊重和理解,孩子也呼吁民主平等。
徐光曾经为了穿什么衣服跟儿子闹别扭,我就是深有体会的。
我女儿虽然才六岁,可是很有个性,她对于穿什么样的衣服,扎什么样的发型,都是有要求的。
如果今天没有按她的愿意去做,那么她今天无论做什么事都捣乱,故意使坏,真的让你忍无可忍,可是相反,你今天如果按照她的要求给她穿着打扮,那么她的心情会很愉快,干什么事情都很开心,认真!于是后来她主张要穿什么样的衣服,只要不是太出格,就让她去穿。
所以稍微有点过分的时候和她好好说,她也愿意改变自己原来的决定,因为她感觉到我不是站在她的对立面,平时还是很支持她的。
而如果一开始对她的做法就控制和干涉,她会认为她的想法总是被大人们忽视,而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和重视,她可能会变得越发倔强叛逆,不愿与父母交流沟通。
(2)谈话、倾听和孩子谈话不仅能发展孩子的语言,而且还在闲聊中和孩子拉近距离,知道彼此,并让我们成为永远的朋友!如果一味地苛求、指责,不容倾诉和申辩,孩子就会离你越来越远,言语会越来越少。
这并非说明他不想谈,而是不愿谈,因为在他的内心深处,不说比说更好,说出自己的观点后只会引来无休无止的“唠叨”。
只要你能够耐心倾听并读懂孩子内心中各种各样的询问,孩子才会更加尊重你的引导,并在此基础上,走向更加宽广的未来。
听走进心灵师爱无痕有感——XX年国培心得体会
听《走进心灵师爱无痕》有感——XX年国培心得体会岁末,我参加了小学教师国培远程研修学习,倾听了天津市第二十一中学王威教师《走进心灵师爱无痕》的班主任故事,我收成颇丰。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王威教师正是爱学生,才能教好他们。
班主任工作中,王威教师注重运用科学的方式和无私的爱心,走进学生心灵深处,探讨了一条符合新时期学生特点的教育教学途径。
众所周知,春夏秋冬,那不倦的是风,它飘但是来,再飘但是去。
催出盈盈春色,送来阵阵清凉,捧出累累硕果,吹来皑皑白雪。
当咱们想感激它带给咱们的不同出色时,它却悄但是去。
王威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正如这绵绵不断的、从不言谢的风吗?回忆自己十连年的班主任工作,我有所感想,愿与大伙儿分享。
一、在班主任工作中,教师的爱要如风,惠泽每一颗幼小的心灵作为班主任教师,就应该像王威教师那样对待学生,要用爱的教育来培育学生,给他们一个健康的、可持续进展的以后,教在今天,想在明天。
因为班级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大体单位,是学生学习、活动、成长的大体场所,是学生在学校的“家”。
因此,班主任应针对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在工作中,细心地针对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们制造成功的机遇,使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尽力有所前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王威教师说:教育需要聪慧,更需要胸怀。
记得我刚带一年级时,走进教室,就看到一双双清澈的眼睛,一张张天真的笑脸,还听到叽叽喳喳的声音充满了整个教室。
一年级的新生确实是这么可爱,想说就说,想笑就笑。
我成了一个统帅,统率着一群一般又干净的灵魂。
可是,好景不长,班上的一个小孩让我心烦意乱。
天天都有同窗和科任教师向我告状。
上体育课,他个子高,站在最后,他使劲向前一推,一队的小孩都摔倒;班长管他,他拿着喝水的瓶子当头一下;在课堂上,随意唱歌,无心识地高声说话,不时引得全班同窗哄堂大笑,学习成绩就更是什么也可不能。
我意识到那个小孩不正常,赶紧与家长交流。
走进心灵,师德无痕学习心得
走进心灵,师德无痕学习心得走进心灵,师德无痕学习心得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走进心灵,师德无痕学习心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走进心灵,师德无痕学习心得1听了李晓凡老师《走进心灵,师德无痕》的学习报告,感触很深,心灵震撼,受益匪浅!从20xx年9月踏上工作岗位开始,我就教一年级。
自孩子们入学第一天到期末考试结束,这其间的每时每刻,我都在消耗我的智力和体能,透支我的生命,小学教育靠的`是经验和耐心,而我也是一个刚刚毕业的孩子,没有经验,不过好在还有耐心;小学一年级班主任的细节管理及对孩子们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对我而言一片空白,我摸着石头过河,坎坎坷坷,一路走来,蓦然回首,我发现,我长大了,成熟了,扪心自问,对得起了领导的青睐、家长的重托、孩子们的未来。
但是其实每份工作都是这样,每天我们要面对太多琐碎的“鸡毛蒜皮”,在疲惫和无奈中,把“选择我爱的,爱我所选择”的誓言早已抛之九霄云外;每次走在路上,我都会观察路上的行人。
他们被工作所累,绝大多数都满身疲惫,他们脸上没有微笑,他们眼神游离而空洞,当时我想了很多,在很多事情上,没有是非对错的衡量标准。
回想我的事业却不行,教师这一职业太特殊也太重要,特殊到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要与之接触,特殊到它要肩负一个民族的大业,所以我们不能有半点的马虎与懈怠,在“光荣”、“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春蚕”、“蜡烛”这些过时的土气的名衔下,至少我们要从心底产生一份美好与崇高!虽然辛苦、虽然疲惫、虽然委屈、虽然平凡,我还是能体味到那来自心底的幸福,不管它一时被多少迷雾覆盖,不管它失意多久,当被真、被善、被爱、被良知唤醒时,它依然会冲破云雾,来感染心田那一方净土,来充盈大脑,来温暖学生和社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快乐原本如此简单,幸福就在这里。
听《如何走进孩子心灵》老师讲座心得
听《如何走进孩子心灵》老师讲座心得
听《如何走进孩子心灵》老师讲座心得
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学生家长听屈开老师关于《如何走进孩子心灵》的讲座。
???屈开老师首先提出了一个让许多家长震惊的观点“孩子有病,家长吃药”。
她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个非常学习优秀的孩子为什么变得厌学。
一次这个孩子放学回家对妈妈说:他后面的同学和他说话,他回头告诉同学下课后再说,让老师看见了就批评了他,还不听他解释,他很生气。
他妈妈直接批评他不应该顶撞老师,孩子当时就没有了和妈妈沟通的心情,从此再也不爱学习了。
如果这位妈妈换一种方式也许就不是这种结果。
孩子身上的缺点和毛病,要从家长身上找原因,找到原因对症下药。
屈开老师给我们讲正确的做法应是找出自己小时候上课时说话的情景和他找到共同点,打动孩子,再同孩子讲解决的办法,这样孩子就不会有抵触情绪,愿意和家长沟通。
屈开老师还讲了一些关于教育孩子的例子,同时也告诉家长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没有唤醒的孩子,还有如何教育才是正确的.方式。
???我以前教育孩子的做法和老师例子中的不良做法很相似,不听孩子解释直接批评,只看成绩不看原因,一切必须按照家长的意愿办,同时又希望孩子能够具有很强的独立性,这样的教育存在很多矛盾。
通过听老师的讲座后,认识到自己以前的错误,要依据孩子的个性,因势利导、循序渐进的教育孩子,要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多和孩子沟通,多了解孩子,
1/ 2
让孩子在一个比较轻松的环境下学习,使孩子能够健康的成长。
【相关阅读】
教师讲座心得体会
学习《幸福着学生的快乐》讲座心得体会
听讲座心得体会范文
相关专题:尚无数据
2/ 2。
“走进心灵,师德无痕”学习心得
尤其是自己带班以后,更能体会到班主任的爱心和耐心。特别是对特殊家庭的孩子,身体有残疾的学生,他们更渴望老师对他们的尊重、信任、理解,所以,我们要因势利导,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肯定,给予鼓励,让其找回自已,获取信心,要格外用心,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爱心,对他们要有心里援助。我班有一个学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和奶奶一起生活。久而久之,形成了他孤僻的性格,平时不言不语,和其它同学不合群,学习自然也差。我了解他的情况后,就对他多一份关爱,对他给予更多的理解与支持,学习关心他,生活照顾他,他身上有什么缺点,我会耐心地和他谈话,等待他的进步。努力挖掘他身上的闪光点,借机会大力赞扬。还让其它同学和他交朋友,带着他一起学习。一个月后,他终于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学习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在教育学生时还要因材施教。孩子的心是未经雕琢的璞玉,美丽而又稚嫩。当我们肯于俯下身来,走进他们的世界,就会发现,原来许多成人眼中的错误缘于我们对孩子的误解。记得去年班上有名学生,一上课就睡觉,毫无学习兴趣,成绩一塌糊涂。科任老师和值日生常常来告状,一提到他就头疼。于是,一段时间内,我从各方各面了解有关他以前的学习、生活,甚至家庭情况,并考虑如何燃起他对学习的兴趣。终于,在一次数学课上,他被数学老师怒气冲冲拽进了我的办公室。望着他一张无所谓的面孔和一服“死猪不怕开水烫”的表情,我不但没有责怪他,反而轻轻抚摸着他的头发,让他坐到我旁边。把自己求学的经历和生活中的艰辛,把社会的现实和工作中的无奈,把父母的苦心和老师对他的期望,慢慢地说给他听。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教会他怎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会他怎样去学习,并向他表明我会一直关注他,帮助他。近1小时的谈话,他迷惘的眼神终于明亮了,也向我敞开了心扉,并向我表明今后上课再也不睡觉了,会和大家一起努力学习。事后证明,他也做到了。科任老师和同学们见他态度转变了,也很乐意帮助他。可见,温暖的阳光比冷酷的严寒更有威力,潺潺的春水可以融化坚冰。
走进心灵,师爱无痕
“捧着一颗心来”——爱与责任。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强调,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我们要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用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我们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用教师的爱与智慧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
工作两年来,我一直捧着这个原则教学。孩子是我们的未来,是祖国的花朵,我们要爱护这些幼苗。认真读懂每一个学生。用真心看到孩子们我们看到孩子们的内心渴望、恐惧、焦虑、需求。因此,我们要捧着一颗心来爱孩子。这是教师的爱,更是教师的责任。爱孩子,从倾听开始,,理解、专心倾听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让孩子感到你是他的大朋友,他们会向朋友敞开心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鼓励的爱给学习困难的孩子——听“走进心灵、师爱无痕”专题讲座学习心得
鼓励的爱给学习困难的孩子
——江汉油田小语2班1组(东方红小学)孙艳红
听了“走进心灵、师爱无痕”专题讲座,我深刻的认识到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要以爱的情感去对待每一位学生,并时常让他们从不同的方式去体会到老师对他们无私的爱。
我班有一个胖乎乎的高个男孩叫李国文。
学习习惯糟糕透了,作业经常不完成,本子常常闹“失踪”。
即使偶尔完成,那字也如同七拼八凑的火柴棒一样,松垮无力,本子写得乱七八糟,没几天就布满了饭粒、油渍。
行为习惯也很糟糕,没吃完的方便面趁着大家不注意顺着栏杆往下倒,抽屉里堆满了东西。
正因为如此,同学们不喜欢靠近她,而家长因为工作忙,没精力管她。
我无数次的谈话或严厉批评都没有用,从此,这孩子便开始走在“糟糕”的人生之旅。
面对李国文如此糟糕的现状,如果我也像同学和家长对他的态度一样,把他“一棍子打死”,一味的指责她“糟糕透了”,学生必会对他的印象更加糟糕。
学生的态度很容易会随着老师走,作为老师,我有责任想办法引导他重树自信。
新课程改革标准中指出课程评价是服务于学生发展的,
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最终目的。
评价的手段不是为了给学生在群体中一个位置,而是为了在原有的水平上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
那么我们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就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将评价变为融合着关心与爱心的寄语。
我的评价应是一缕阳光,一股甘泉,能让学生受到鼓励,能给学生带来希望。
科学证明:一个人如果收到正确而充分的鼓励,能力就可以发挥到80%—90%,甚至更多。
于是我开始制造机会。
一次家访时,***说他回家后,多次表示想保管班级的钥匙当值日生,我从这句话中看见他美好的心愿,我抓住这一点,让他担任班级的劳动委员。
每当教室卫生打扫完后,我就在班里大力表扬他。
看到他的表情即腼腆又得意洋洋,我想,我已点燃他藏在内心深处的希望的火焰。
趁热打铁,每次上课时,我都用鼓励的目光注视着他。
在一次单元试卷讲评课上,讲到阅读题,全班无一人举手,只有他似举非举,面露紧张犹豫神色瞅着我,我用微笑的目光示意她起立,他红着脸小声的说出了自己的理解,完全正确。
我不吝语言大声喝彩:“你还认为自己是差生吗?你的发言精彩极了,你是咱们班最聪明的学生。
”听到此话,我看到他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同学们也用长时间的鼓掌表示祝贺。
他感受到了“精彩极了”带来的自豪感和自信心的恢复。
后来上课时他的发言越发精彩,作业明显一次比一次工整,可见他的学习态度终于发生转变了。
近期的评价教育是有收效的,至少我已引领王李国文走出过去糟糕的阴影。
虽然这只是细微的进步,但只要学会谦虚端正的学习态度,一切都有可能会发生质的改变!
教师的评价就是这样的神奇。
一次简单适时的激励,对学生产生的作用却是不可估量的。
鼓励的话语,不只是优秀生才能领会,那些被认为是调皮捣蛋的“坏孩子”同样能从中吸取力量。
甚至这些话语对她们来说,更加珍贵和更具感染力!是爱,感化着一个个学生;是爱,促使他们不断进步。
老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抚摸,都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它是世界上最动人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