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少阴心经歌诀

合集下载

手少阴心经及其腧穴

手少阴心经及其腧穴

手少阴心经及其腧穴
一、静脉循行
手少阴心经,起于心中,出属心系(心与其他脏器相连的组织);下行经过横膈,联络小肠,其支脉,从心系向上,夹食道上行,连于目系(眼球连接于脑的组织)。

其直行经脉,从心系上行到肺部,再向外下到达腋窝部,沿着上臂内侧后缘,行于手太阴经和手厥阴经的后面,到达肘窝,再沿前臂内侧后缘、至掌后豌豆骨部,进入掌内,止于小指桡侧末端。

图来自梁繁荣王华主编的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学新世纪第四版
二、主要病候
心痛、咽干、口渴、目黄、协痛、上臂内侧痛,手心发热等症。

三、主治概要
1、心、胸、神志病心痛、心悸、癫狂痫等。

2、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肩臂疼痛、胁肋疼痛、腕臂痛等。

四、本经腧穴
本经共有9个腧穴,分别是极泉、青灵、少海、(合穴)、灵道(经穴)、通里(络穴)、阴郄(郄穴)、神门(输穴;原穴)、少府(荥穴)、少冲(井穴)。

附:手少阴心经经穴歌
九个腧穴是心经,起于极泉至少冲,
心病神志与血病,烦热悸汗皆可用,
极泉腋窝动脉牵,青灵肘上三寸见,
少海骨髁纹头间,灵道掌后一寸半,
通里掌后一寸间,阴郄五分在掌后,
神门横纹肌腱间,少府握拳小指尖,
少冲小指桡侧缘。

【以上内容均选自梁繁荣王华主编的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十版)《针灸学》(新世纪第四版)略有改编】。

中医经络之——手少阴心经

中医经络之——手少阴心经
灸法:艾炷灸1~3壮,艾条灸10~15分钟。
2019/10/6
19
灵道 Lingdao( HT 4 )
【配穴】 1、配外关,有舒筋通络活血的作用,主治臂痛,指麻,
关节炎。 2、配廉泉,有利舌启闭的作用,主治舌强,暴喑,癔
病。 3、配郄门,有安神宁心,镇静止痛的作用,主治心悸,
怔忡,心痛。
【特异性】

五输穴之输穴,五行属土;
心经原穴。
【功用】

益心安神,通经活络。
2019/10/6
27
神门Shenmen ( HT 7 )
【主治病症】 本穴为治精神病和心脏病的要穴。 1.循环系统疾病:心悸,心脏肥大,心绞痛; 2.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神经衰弱,癔病,癫痫,精神病,痴呆; 3.五官科系统疾病:舌骨肌麻痹,鼻内膜炎; 4.其它:产后失血,淋巴腺炎,扁桃体炎。 【刺灸法】 刺法: 1.直刺0.3~0.5寸,局部胀痛; 2.向上平刺透灵道穴,局部酸胀,可有麻电感向指端放散。针刺时避
2019/10/6
31
少府 Shaofu( HT 8 )
【配穴】 1、配内关穴治心悸。 2、配心俞,有清心泻火,镇痛止痒的作用,主
治痈疡,阴肿,阴痒。 3、配内关,郄门,有宁神志,调心气的作用,主 治悲恐善惊,心悸,胸痛,心绞痛。
2019/10/6
32
少冲 Shaochong( HT 9 )

理气通络,益心安神。
2019/10/6
15
少海 Shaohai(HT 3)
【主治病症】
1.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头痛, 眩晕,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尺神经炎;
2.呼吸系统疾病:肺结核,胸膜炎;

十二经脉歌诀必背

十二经脉歌诀必背

十二经脉歌诀必背在中医的经络学说中,十二经脉是其核心组成部分。

了解和掌握十二经脉歌诀对于学习中医、理解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进行中医临床实践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十二经脉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和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为了便于记忆,古人总结了十二经脉歌诀。

这些歌诀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述了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气血流注次序以及与脏腑的联系等重要内容。

先来看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中焦起,下络大肠出贲门,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臑内萦,前于心与心包脉,下肘循臂骨上廉,遂入寸口上鱼际,大指内侧爪甲根。

”这段歌诀清晰地描绘了手太阴肺经起始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向上穿过横膈,属于肺脏,再从肺系横行出来,沿着腋下,经过上臂内侧,进入寸口,最终到达大拇指内侧的指甲根部。

手厥阴心包经的歌诀是“手厥阴心包起胸旁,腋下三寸循臑行,太阴少阴中间走,入肘下臂两筋间,下行掌中劳宫穴,止于中指之末端。

”它说明了手厥阴心包经起始于胸部旁边,经过腋下三寸,在太阴经和少阴经之间行走,进入肘部,沿着下臂两筋之间下行,最终到达掌中劳宫穴,止于中指末端。

手少阴心经的歌诀为“手少阴心起极泉,青灵少海灵道全,通里阴郄神门穴,少府少冲小指边。

”描绘了手少阴心经起始于极泉穴,经过青灵、少海、灵道等穴位,直到小指边的少冲穴。

手阳明大肠经的歌诀“手阳明经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温溜长,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颙巨骨当,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

”清晰地勾勒出了其经脉的走向和穴位分布。

手少阳三焦经的歌诀“手少阳经三焦起,关冲液门中渚立,阳池外关支沟续,会宗三阳络四渎,天井清冷渊消泺,臑会肩髎天髎合,斜上天牖到翳风,瘈脉颅息角孙从,耳门耳和髎丝竹,终在眉梢丝竹空。

”详细地描述了其经脉的路径和穴位的排列。

(完整)穴位歌诀

(完整)穴位歌诀

一、手太阴肺经*肺手太阴之脉,起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手太阴肺经经穴歌(共11穴):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诀,侠白之下是尺泽,孔最下行接列缺,更有经渠与太渊,鱼际少商如韭叶。

二、手明大肠经*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间,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手阳明大肠经经穴歌(共20穴):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复温溜,下廉上廉三里长,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

三、足阳明胃经*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上入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 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足阳明胃经经穴歌(共45穴):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四白巨髎经,地仓大迎颊车对,下关头维和人迎,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屯,膺窗乳中延乳根,不容承满及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存,水道归来气冲穴, 髀关伏兔走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位,下巨虚穴上丰隆,解溪冲阳陷谷中,下行内庭厉兑穴,大趾次趾之端终。

四、足太阴脾经*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趾之端,循趾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手少阴心经歌诀

手少阴心经歌诀

手少阴心经歌诀问君何药补心经,远志山药共麦冬。

枣仁当归天竺黄,六味合来大有功。

玄胡苦、黄连凉,木香贝母泻心强。

凉心竹叶犀牛角,朱砂连翘并牛黄。

温心藿香石菖蒲;引用细辛独活汤。

手太阳小肠经歌诀小肠石斛牡蛎补;泻用木通共紫苏,连须葱白荔枝核,同为泻剂君须知。

小肠必须要求温,大小茴香乌药根;凉用黄芩天花粉;引用羌活与藁本。

足太阴脾经歌诀补脾人参绵黄芪,扁豆白术共陈皮;莲子山药白茯苓,芡实苍术甘草宜。

泻脾之药用枳实,石膏大黄青皮奇。

温脾官桂丁藿香,附子良姜胡椒粒。

滑石玄胡凉脾药,白芍升麻引入脾。

足阳明胃经歌诀补胃必须苍白术,半夏扁豆绵黄芪,芡实莲肉共百合,山药还加广陈皮。

温胃火、亦如脾,再加一味南枳实,更添芒硝和大黄,多加石膏泻更急。

温胃木丁与藿香,益智吴萸及良姜,香附白肉草豆蔻,厚朴胡椒生干姜。

凉胃葛根条黄芩,滑石黄连玄花粉,知母连翘石膏斛,栀子升麻竹茹寻,十三味药凉胃火。

白芷升麻引胃药。

手厥阴心包经歌诀地黄一味补包络;泻用乌药并枳壳;温肉桂;凉栀子;柴芎青皮是引药。

手太阴肺经歌诀补肺山药共麦冬,紫苑乌梅与参苓,阿胶百部五味子,绵州黄芪更参苓。

紫苏子、与防风,泽泻葶苈泻肺经,更有枳壳桑白皮,六味泻肺一般同。

温肺木香冬花寻,生姜干姜白蒄仁;凉肺黄芩与贝母,人溺山栀沙玄参。

马兜铃、瓜萎仁,桔梗天冬必去心;引用白芷与升麻,连须葱白用几根。

足厥阴肝经歌诀滋补肝经枣仁巧,薏仁木瓜与贡胶。

泻肝柴胡并白芍,青皮青黛不可少。

胡黄连、龙胆草,车前甘菊凉肝表。

温肝木香吴萸桂;引用青皮川芎好。

足少阳胆以歌诀补胆龙胆与木通;柴胡青皮泻胆经。

温用陈皮制半夏,更加生姜与川芎。

凉用竹茹与黄连;用改善皆同肝经。

手少阳三焦经歌诀滋补三焦用益智,更加甘草与黄芪;泻用栀子并泽泻;温用姜附颇有益。

原石膏、地骨皮,清凉三焦功效急。

引入三焦不用别,药与肝胆无差异。

足太阳膀胱经歌诀橘核菖蒲补膀胱,益智续断龙骨良;泻用芒硝车前子,泽泻滑石石韦帮。

温用乌药并茴香;凉用黄柏生地黄,甘草梢、亦属凉;引用尽皆同小肠。

手少阴心经45分钟

手少阴心经45分钟
穴解:神;指心神,门;出入通达之处,意 为心神出入通达之处。故称神门。 部位:仰掌,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腱桡侧缘。 主治:失眠多梦,易醒难入睡
少冲(井穴)
部位:手小指桡侧,指甲旁开一分 功效:泄热通瘀,开窍醒脑,宁心安神 主治:心悸、心痛、中风昏迷,胸胁痛等。 心之疾:症状用中指 保养用小指
手少阴心经(11: 00~13:00)
循行: 1、起于腋窝下的 极泉穴 2、从胸走手,行 手内侧后缘 3、止于小指内侧 甲旁少冲穴
作用:心藏神,主血脉
血为神之府
肝藏魂(思维)
失眠多梦为血气差 心 肺藏魄(反应) 藏 神 脾藏意(记忆) 少阴之气有: 肾藏志(决断) 1、主持精神意识活动 2、主持血液的正常运行
病 候:
1、心烦、心悸、心闷、心痛 2、失眠多梦、易醒、健忘、痴呆
主 治:
1、心脑血管疾病 2、神志疾病
极泉
部位:腋窝正中,动脉应手 功效:行气活血,清心宁神,调理血脉 主治:心痛,胁肋疼痛、肘臂冷痛等
少海(合穴)
部位:屈肘,肘横纹尺侧端凹陷中。 作用:清心泻火 主治:失眠多梦、心火盛、心烦
神门(穴)

十二经络穴歌诀(必背)

十二经络穴歌诀(必背)

十二经络穴歌诀(必背)十二经络穴歌诀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是起于中焦,从肺经开始,依次是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而胳于肝经.再由肝经上注肺经,如此往复循环.(一)手太阴肺经经(共11穴)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决,侠白之下是尺泽,孔最下行接列缺,更有经渠(qú)与太渊,鱼际少商如韭叶.(二) 手阳明大肠经经(共20穴)手阳明穴起商阳(yáng),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lì)复温溜(wēnliū),下廉上廉三里长,曲池(qūchí)肘髎(zhǒuliáo)五里近,臂臑(Bìnào)肩髃(Jiānyú)巨骨当,天鼎扶突(fútū)禾髎(héliáo)接,鼻旁五分号迎香。

(三)足阳明胃经(45穴)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qì)四白巨髎经,地仓大迎颊(Jiá)车对,下关头维和人迎,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yì)屯,膺窗乳中延乳根,不容承满及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shū)外陵大巨存,水道归来气冲穴,髀(Bì)关伏兔走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位,下巨虚穴上丰隆,解溪冲阳陷谷中,下行内廷厉兑(duì)穴,大趾次趾之端中。

(四)足太阴脾经(21)足太阴穴脾中州,隐白在足大趾头,大都(dū)太白公孙盛,商丘三阴交可求,漏(lòu)谷地机阴陵泉,血(xuè)海萁(jī)门沖门开,府(fǔ)舍(shè)腹(fù)结大横(héng)排,腹哀(āi)食窦(dòu)天溪(xī)连,胸乡(xiāng)周荣(róng)大包尽,二十一穴太阴全。

(五)手少阴心经(9穴)九穴心经手少阴,极泉青灵(líng)少海深,灵(líng)道通里阴郄(xì)穴,神门少府少(shào)冲寻。

十二经脉歌

十二经脉歌

十二经脉歌1.手太阴肺经歌【歌诀】手太阴肺中焦①起下络大肠胃口②行上膈属肺从肺系③ 横从腋下臑内④萦前于心与心包脉下肘循臂骨上廉⑤遂入寸口上鱼际⑥ 大指内侧爪甲根支络还从腕后出接次指交阳明经此经多气而少血是动则为喘满咳膨膨肺胀缺盆痛两手交瞀⑦为臂厥肺所主病咳上气喘渴烦心胸满结臑臂之内前廉痛为厥或为掌中热肩背痛是气有余小便数欠或汗出气虚亦痛溺色变少气不足以报息【注释】①中焦:三焦之一。

三焦的中部,指上腹腔部分。

②胃口:胃的上口,贲门处③肺系:喉咙,兼指气管。

④臑内:臑(nào),音闹。

指上臂。

屈侧称臑内,当肱二头肌部。

⑤廉:廉( lián),音连。

指旁边。

⑥鱼际:又称“大鱼际”,位于手掌第一掌骨,赤白肉际处。

⑦瞀:瞀(mào),音茂。

看不清楚。

【语译】手太阴肺经起始于中焦胃部,向下行络于大肠,再回来沿着胃上口,穿过膈膜,属于肺脏,沿肺系上行,斜出横行经腋下,下循上臂内侧,走手少阴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的前面,下行到肘内,沿着臂内侧桡骨边缘,下行到掌后高骨下面,入于寸口,经过鱼际,到大指内侧,止于爪甲根部。

另一支络从腕后高骨处,走向食指内侧,出其末端,接手阳明大肠经。

本经多气而少血,经气有了病变,就会出现肺中胀满,膨膨气喘,咳嗽,缺盆疼痛。

严重时则两手交捧紧按于胸前,感到心中烦闷,视觉模糊。

还可出现前臂部的厥冷、麻木、疼痛等症。

本经所属腧穴,能治肺脏发生的病证。

如咳逆上气,喘促口渴,心烦胸满,上臂、前臂内侧前缘疼痛,或厥冷,或掌中发热等。

若邪气盛而有余,多见肩背疼痛,小便频而量少。

如汗出而恶风寒,是被风邪所伤。

本经气虚不足,也可见肩背痛而恶寒,气短、呼吸急促,小便的颜色改变。

2.手阳明大肠经歌【歌诀】手阳明经大肠脉次指内侧起商阳循指上廉①出合谷两骨两筋②中间行循臂入肘行臑外肩髃③前廉柱骨傍会此下入缺盆内经肺下膈属大肠支从缺盆上入颈斜贯两颊下齿当夹口人中交左右上夹鼻孔尽迎香此经血盛气亦盛是动齿痛颈亦肿是主津液病所生目黄口干鼽衄④动喉痹痛在肩前臑大指次指痛不用【注释】①上廉:取曲肘执笔位,上廉即靠桡骨一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少阴心经歌诀
问君何药补心经,远志山药共麦冬。

枣仁当归天竺黄,六味合来大有功。

玄胡苦、黄连凉,木香贝母泻心强。

凉心竹叶犀牛角,朱砂连翘并牛黄。

温心藿香石菖蒲;引用细辛独活汤。

手太阳小肠经歌诀
小肠石斛牡蛎补;泻用木通共紫苏,
连须葱白荔枝核,同为泻剂君须知。

小肠必须要求温,大小茴香乌药根;
凉用黄芩天
花粉;引用羌活与藁本。

足太阴脾经歌诀
补脾人参绵黄芪,扁豆白术共陈皮;
莲子山药白茯苓,芡实苍术甘草宜。

泻脾之药用枳实,石膏大黄青皮奇。

温脾官桂丁藿香,附子良姜胡椒粒。

滑石玄胡凉脾药,白芍升麻引入脾。

足阳明胃经歌诀
补胃必须苍白术,半夏扁豆绵黄芪,
芡实莲肉共百合,山药还加广陈皮。

温胃火、亦如
脾,再加一味南枳实,
更添芒硝和大黄,多加石膏泻更急。

温胃木丁与藿香,益智吴萸及良姜,
香附白肉草豆蔻,厚朴胡椒生干姜。

凉胃葛根条黄芩,滑石黄连玄花粉,
知母连翘石膏斛,栀子升麻竹茹寻,
十三味药凉胃火。

白芷升麻引胃药。

手厥阴心包经歌诀
地黄一味补包络;泻用乌药并枳壳;
温肉桂;凉栀子;柴芎青皮是引药。

手太阴肺经
歌诀
补肺山药共麦冬,紫苑乌梅与参苓,
阿胶百部五味子,绵州黄芪更参苓。

紫苏子、与防风,泽泻葶苈泻肺经,
更有枳壳桑白皮,六味泻肺一般同。

温肺木香冬花寻,生姜干姜白蒄仁;
凉肺黄芩与贝母,人溺山栀沙玄参。

马兜铃、瓜萎仁,桔梗天冬必去心;
引用白芷与升麻,连须葱白用几根。

足厥阴肝经歌诀
滋补肝经枣仁巧,薏仁木瓜与贡胶。

泻肝柴胡并白芍,青皮青黛不可少。

胡黄连、龙胆草,车前甘菊凉肝表。

温肝木香吴萸桂;引用青皮川芎好。

足少阳胆以歌诀
补胆龙胆与木通;柴胡青皮泻胆经。

温用陈皮制半夏,更加生姜与川芎。

凉用竹茹与黄连;用改善皆同肝经。

手少阳三焦经歌诀
滋补三焦用益智,更加甘草与黄芪;
泻用栀子并泽泻;温用姜附颇有益。

原石膏、地骨皮,清凉三焦功效急。

引入三焦不用别,药与肝胆无差异。

足太阳膀胱经歌诀
橘核菖蒲补膀胱,益智续断龙骨良;
泻用芒硝车前子,泽泻滑石石韦帮。

温用乌药并茴香;凉用黄柏生地黄,
甘草梢、亦属凉;引用尽皆同小肠。

引药尽皆同胃经;槐花条芩凉大肠。

手阳明大肠经歌诀
问君大肠何药补,左旋牡蛎白龙骨,
桔梗米壳诃子皮,山药肉蔻并莲肉。

川大黄,南槟榔,枳壳石斛泻大肠,
再加芒硝桃麻仁,葱白三寸泻更强。

干姜肉桂吴茱萸,三者同时能温肠。

引药尽皆同胃经;槐花条芩凉大肠。

足少阴肾经歌诀
补肾山药甘枸杞,螵蛸龟板与牡蛎,
杜仲锁阳巨胜子,山萸苁蓉共巴戟,
龙虎骨、怀牛膝,五味菟丝和芡实,
再加一味怀熟地,共补肾经十八味。

演肾不必多
求方,知母泽泻两相当。

温肾肉桂并附子,鹿茸故纸海沉香,
亦温肾, 腽肭脐;凉肾知柏地骨皮,
再加一味粉丹皮;引用独活肉桂奇。

心经用药歌
助阳桂附与细辛,泻火黄连栀子心,
龙眼熟地补心血,生地胶东养心阴,
人参五味益心气,朱砂琥珀定心神,
通窍菖蒲苏和香,豁痰牛黄竹沥临,
欲化瘀阻急性子,桃红川芎并丹参。

精心搜集整理,只为你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