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诗情与景的鉴赏

合集下载

送别诗原文及赏析7篇

送别诗原文及赏析7篇

送别诗原文及赏析7篇送别诗原文及赏析7篇送别诗原文及赏析1于易水送人 / 于易水送别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翻译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

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注释此地:原意为这里,这个地方。

这里指易水岸边。

别燕丹:指的是荆轲作别燕太子丹。

壮士:意气豪壮而勇敢的人;勇士。

这里指荆轲,战国卫人,刺客。

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因而头发直立,把帽子都冲起来了。

冠:帽子。

昔时:往日;从前。

人:一种说法为单指荆轲,另一种说法为当时在场的人。

没:死,即“殁”字。

水:指易水之水。

犹:仍然。

赏析唐高宗仪凤三年(678),骆宾王以侍御史职多次上疏讽谏,触忤武后,不久便被诬下狱。

仪凤四年(679)六月,改元调露(即调露元年),秋天,骆宾王遇赦出狱。

是年冬,他即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

《易水送别》一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

从诗题上看。

这是一首送别诗。

从诗的内容上看,这又是一首咏史诗。

诗人在送别友人之际,发思古之幽情,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无限仰慕,从而寄托他对现实的深刻感慨,倾吐了自己满腔热血无处可洒的极大苦闷。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这两句通过咏怀古事,写出了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

此地指易水,易水源自河北易县,是战国时燕国的南界。

壮士指荆轲,战国卫人,刺客。

《史记·刺客列传》载,荆轲为燕太子丹复仇,奉命入秦刺杀秦王,太子丹和众宾客送他到易水岸边。

临别时,荆轲怒发冲冠,慷慨激昂地唱《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然后义无反顾,勇敢地启程.这位轻生重义、不畏的社会下层英雄人物,千百年来一直活在人们的心中,受到普遍的尊敬和爱戴。

诗人骆宾王长期怀才不遇,侘傺失志,亲身遭受武氏政权的迫害,爱国之志无从施展,因而在易水送友之际,自然地联想起古代君臣际会的悲壮故事,借咏史以喻今,为下面抒写怀抱创造了环境和气氛。

课件:诗歌鉴赏之送别诗

课件:诗歌鉴赏之送别诗

四、作业
1、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诗后问题。 湖口送友人 李频
中流欲暮见湘烟, 岸苇无穷接楚田。 去雁远冲云梦雪, 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 星汉通霄向水悬。 零落梅花过残腊, 故园归去又新年。 1.前三句选取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什么样的境界?
这三句在诗中有何作用?5分
2.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复杂心情?3分
长亭对坐、 古道相送、 芳草离情、 晚风吹拂、 折柳赠别、 笛声幽怨、 夕阳下挥手、 劝君更尽一杯酒,从此山外山天各一方。
送别诗中的常用意象
(1)时间意象:日暮、月夜、清晨、秋 (2)空间意象:长亭、劳劳亭、南浦、渡口、 古道
(3)具体物象:杨柳、柳絮(杨花)、孤帆、 流水、寒蝉、船(舟)、西风、美酒、芳草 、笛声、烟波、浮云、鸿雁、子规
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 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 绪是一致的;(情景交融)
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因而 古人常借月抒怀。(烘托)
送别诗中常见的空间意象: 长亭、渡口、南浦
谢亭 李白
谢亭离别后,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外,山空碧水流。
注释:谢亭又称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 诗人谢晀所建。后来谢亭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 之地,也便成了离愁的代名词。
送友人 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 月色山色共苍茫 谁言千里自今夕 离梦杳如关塞长
若见天涯思故人 浣溪石上窥明月
——李白
为何送别诗常用傍晚月夜等时间意象?
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与别离这种忧伤 的情感相协调;(情景交融)
傍晚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 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 人的离情别绪。 (反衬)
“留别(别) ××” “赠××”
古道
长亭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送别诗》意思-赏析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送别诗》意思-赏析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送别诗》意思|赏析杨柳枝青青的垂到地面,杨花漫天飞舞。

柳条折尽了杨花也已飞尽,借问一声远行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赏析崔琼《东虚记》说这首诗作于隋炀帝大业(605-617)末年。

一、二、四句垂、飞、归押平声韵,平仄完全符合近体七绝的要求,是一首很成熟的七言绝句。

明人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说:庾子山《代人伤往》三首,近绝体而调殊不谐,语亦未畅。

惟隋末无名氏杨柳青青,至此,七言绝句音律,始字字谐合,其语亦甚有唐味。

右丞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祖也。

题目是《送别》,全诗借柳条、杨花的物象寄寓惜别、盼归的深情,凄婉动人。

柳丝飘飘摇摇,饶有缠绵依恋的情态,故早在《诗经》中,已将杨柳与惜别联系起来:《小雅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历代传诵,脍炙人口。

柳,又与留谐音,故折柳赠别以寓挽留之意,从汉代以来便成为一种风俗。

形于歌咏,北朝乐府民歌中的《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已饶有情韵。

在南朝、梁简文帝、梁元帝、刘邈等人的《折杨柳诗》,也各有特色。

然而在唐代以前的咏柳惜别之作,还要数隋末无名氏的这一篇最完美。

首联上句写柳条、下句写杨花(柳絮),读起来流畅自然,有如天造地设,略无人工雕琢痕迹。

然而稍作分析,便发现词性、音调、意象、情思,又无一不对,实在是异常工丽的对偶句。

看来作者已懂得调整平仄,上句开头之所以不用柳条、柳枝、柳丝,是因为第二字应是仄声。

改用杨柳,柳是仄声,却未能表现柳条。

而继之以青青着地垂,则万丝千条,便展现于读者眼前。

着地,状柳条之长,把读者的视线由树梢引向地面。

垂,表静态,以见风和日暖。

青青,既写柳色,亦点时间。

柳色由鹅黄而嫩绿而青青,则时间不断流逝,而今已是暮春了。

上句用青青着地状柳条之垂,下句用漫漫搅天状杨花之飞。

杨花十分轻盈,如果风力较猛,便向一个方向急飞;如果风力甚微,便无依无傍,忽高忽低,飘来飘去。

这里所写的正是日暖风和之时的景象。

古诗歌之送别诗赏析

古诗歌之送别诗赏析

小题1:“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的韵味。(意思对即可。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01
02
01
课堂小结
02
艺术手法——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赠友送别诗鉴赏要点
情感——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
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陈诗写的是天山脚下寒风劲吹,湖边(海畔)冻泥裂开,梧桐树上的叶子已经掉光,枝梢被狂风折断,给行军带来困难。(2分) 岑诗写的是在盛夏五月时火焰山炎威赫赫,常人视火山为畏途,而刘判官赴碛西行军必经此地,自然极其困难。 (2分) 两者一极冷一极热,环境严酷有别。(1分)
二句写从军将士面对的环境极为严酷:天山脚下寒风劲吹,湖边(“海畔”)冻泥纷纷裂开,梧桐树上的叶子已经刮光,枝梢被狂风折断。就在这一严酷的背景上,映出皑皑雪山,传出高亢嘹亮的笛声。诗人以这一笛声,使人产生这里有人的联想,同时又将人隐去,以“不见人”造成悬念:那风里传来的笛声究竟来自何处呢?从而自然转出末句:寻声望去,只见在天山白雪的映衬下,一行红旗正在向峰巅移动。风雪中红旗不乱,已足见出从军将士的精神,“直上”的动态描写,更使画面生机勃然,高昂的士气、一往无前的精神,尽在这“直上”二字中溢出。
1
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直接抒发依依不舍的留念;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2
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3
基本主题:永不褪色的深厚情谊,依依不舍的留恋;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4
感情色彩:
5
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送别诗鉴赏课件-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送别诗鉴赏课件-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一、认识赠友送别诗
(四)送别情感
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 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③对友人的安慰; 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志; 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杂在 一起的
一、认识赠友送别诗
(五)常用技法
①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②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 来烘托人的伤离之情。 ③以乐景衬哀情(也叫乐景写哀或反衬)。 ④想象(也叫虚拟或虚实结合)。送别诗常借助想象表达自己对朋 友的留恋和关心
一、认识赠友送别诗
(三)送别活动
1.设酒饯别 酒是神秘的东西,酿自稻粱,回味悠久。古人把酒视为珍贵的饮馔, 在送别时与离人共饮,借酒传达内心无法言说的情感。以酒饯别 2.折柳赠别 折柳与送别相联系,最早出作自《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灞桥位于长安城东十二里,两岸筑堤五里,栽柳万株灞桥旁设有灞亭,供 人话别。起身告别时,人们折柳相赠。 3.歌唱送别 以唱歌的情势送别,由来已久。古时以离别为主题的歌曲有骊歌、离 歌、阳关三叠等。
白下驿饯唐少府
王勃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注释:①穷交日:患难之交,指贫贱之交。②昌亭旅食:昌亭,即南昌 亭。旅食,此处为客居、寄食之意。③怀抱:心心相印。④依然:依 依不舍的样子⑤长安在日边:引用日近长安远的历史故事,表达志向 遥不可及,或与之相反。
要分析。
答案:①本诗写的是别离,颈联却写蝮蛇螫手、壮士断腕,从表面看两者 没有联系,所以说“游离于诗外”。②颈联写壮士为了去患除毒、保全生命, 不惜把手段斩断,这与全诗所表达的壮士为了事业的胜利和理想的实现而不畏 艰险、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完善地融会在一起,所以说“贴合无间”。③这 样的写法在让人感到突兀的同时,给人深刻印象,引发读者思考,能够更好地 传达诗意。

送别怀人诗鉴赏:

送别怀人诗鉴赏:
的情感
情感1:友人离去后的茫然、怅然若失。
【合作探究三】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结荆合吴前相面接学水过为的乡诗,歌,概括送别诗 词君中去主春要江表正达渺的茫情。感类型?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情感2:对朋友未来的美好祝愿和宽慰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已, 天下谁人不识君。
第四眼:归纳诗中蕴含的情感特点
第五眼:看清题目要求
明确送别诗鉴赏方法
抓意象 析手法 品情感
阅读唐诗,回答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设1题)角这度首:诗答情中:感的““渺渺茫茫””是一遥词远包而含模着糊作不者清怎的样意的思心,情从?字 面上来看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 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
送别诗的表现手法
5:虚实结合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送别诗的表现手法
6:比喻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别诗表达的情感
一样的
不一样的情怀
别离,是令人哀伤愁怨的,故古代诗人创作 出了不少含悲忍泪的名篇;但别离所包含的 感情又是复杂的,它表达的是一个丰富多彩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白居易《南浦别》
芳草 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
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
在唐宋诗词中,漫漫无边际的离离芳草 寄托了多少文人的别情离绪、思旧念旧之情。

送别、怀人诗歌鉴赏

送别、怀人诗歌鉴赏

送别诗的特点及解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别诗鉴赏唐代疆域辽阔,社会开放,唐人出游频繁,饯行赠诗风气盛行,因此产生了大量的离别诗。

唐代较突出的2000多位诗人中,几乎人人都写过送别诗。

送别诗特点:1、唐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谋生、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

2、诗人被迫背井离乡,思乡、思亲情结郁积不解,便发而为诗,以此寄托乡思或羁旅行役之情。

送别诗往往写得格调悠扬、音韵婉美、含义隽永。

或慷概悲壮,如“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诀别。

或情随景迁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一往情深。

或者是表达别后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李煜的《虞美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表达诗人的离情别绪、依依难舍之情。

如李白的《赠汪伦》,柳永的《雨霖铃》。

或者是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或者是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或者是反映漂泊的羁旅行愁,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4、离别诗中多出现长亭、渡口、南浦等空间意象劳劳亭歌李白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注释:劳劳亭又名新亭,距建康(南京)大约十五里左右,是沿长江顺流而下的必经之地。

送别之人常在此驻足,目送行人渐行渐远。

后来,劳劳亭便成了离别感伤的代名词。

谢亭李白谢亭离别后,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外,山空碧水流。

注释:谢亭又称谢公亭。

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晀所建。

后来谢亭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也便成了离愁的代名词。

灞陵行送别李白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注释:长安东南三十里处有一条灞水,汉文帝葬于此,遂称灞陵,水边有灞陵亭。

唐代人们出长安东门相送亲友,常在这里分手。

因此灞陵亭在唐诗里常和别离联系在一起。

送别怀人诗鉴赏

送别怀人诗鉴赏

送别怀人诗鉴赏鸦、燕子、蝉鸣、泪、相思等等。

这些意象都是送别诗中常用的,能够表现出诗人深深的离愁别绪和对别人的思念之情。

二、送别诗常用的抒情手法:1、古典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仗等等。

这些手法能够使诗句更加生动有力,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2、自然景物描写: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如描写夕阳、秋天的景象等等。

3、抒情词语的运用:送别诗中常用的抒情词语有相思、离愁、别恨等等,这些词语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诗人的感情。

盛唐时期的送别诗,以其形象丰满、基调明快而著称。

在古代,离别是一件常见的事情,因此送别诗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

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有送别地点、时间、季节等等,这些意象都能够表现出诗人的离愁别绪。

同时,送别诗常用的抒情手法也很多,如古典修辞手法、自然景物描写、抒情词语的运用等等,这些手法都能够使诗句更加生动有力,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总之,送别诗是一种充满感情的文学形式,能够让人深刻地感受到离别的苦涩和思念之情。

送别诗是表达离别情感的一种文学形式,常常涉及到宦场别、友人别、亲人别和情人别等。

送别诗的情感可以表达离愁别绪、安慰、勉励、祝愿和XXX真挚友情等,常常运用寄情于景、运用至理名言、托物寓情和虚实相生等手法来表现。

在送别诗中,离别之歌、关城和御苑等意象常常被运用来表达离别情感。

烟波与风雨”暗示了旅途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险阻,表现了离别时的不安和担忧。

同时,也增强了诗中的离别情感,使其更加真实和深刻。

这句话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下一句“载将离恨过江南”做了铺垫,表达出诗人对离别的悲伤和无奈。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送别诗鉴赏++课件22张+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送别诗鉴赏++课件22张+

李白《赠汪伦》
情感2:对朋友未来的美好祝愿和宽慰。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情感3:友人离去后的茫然、伤感。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4、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情感4:表明志节,坦陈心志的告白。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5、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情感5:情深意长的勉励,劝慰中带着难分难舍。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生的离情别绪和古人一样深。

方法指导
5、送别诗常用的艺术手法之 —— 直抒胸臆 (直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衢州别李秀才 方干
千山红树万山红, 把酒相看日又曛, 一曲骊歌两行泪, 不知何地再逢君?
方法指导
5、送别诗常用的艺术手法之 —— 借景抒情 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景物中。
请简要分析。
随堂实练
1、鉴赏步骤指导: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首先,辨题目 从“闻、左迁、寄”、可看出属送别诗。
其次,抓意象 选取的景物是漂泊不定的杨花、叫声凄婉哀愁的子规和寄寓相思的明月。
再次,品情感
一二句表达因友人王昌龄左迁偏远之地的忧伤之情。三四句将自己心中的愁思 寄托给明月,满含深情的明月照耀友人,一直陪伴他到偏远的夜郎。这两句表
6、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情感6: 别后情境的想象、对友人的担忧与思念。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
教材回扣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送别诗答案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送别诗答案

诗歌主题情感之——送别诗讲解及练习题一、送别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2.基本主题(心情):寂寥孤单;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别后的想象、担忧。

3.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练习题】(一)送别范澄酒尽津鼓喧,风生浦帆乱。

山回不见君,夕阳在沙岸。

【注释】津鼓:古时渡口客船启行,鸣鼓催客。

1.前两句描述了怎样的场景2.第四句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请加以赏析。

【答案】1.渡口催人启行的鼓声喧舞,风起后,客船帆影纷乱,描述了紧张忙碌的送别场景。

2.夕阳的余晖铺洒在沙岸上,借寂寥之景抒发孤独落寞之情。

(二)岭上逢久别者又别权德舆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1.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________________之情。

(2分)2.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

(4分)【答案】1.示例:(久别重逢的)惊喜。

2.示例:通过描写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即将与友人又别的伤感之情以及对前途迷茫的感慨。

(三)峡口①送友人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注】①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

②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1.“峡口花飞欲尽春”交代了送别的_______和_________。

“花飞欲尽春”这一景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3分)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__________之情。

“天涯去住泪沾巾”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3分)【答案】1.(3分)地点季节渲染了凄凉忧伤的氛圉,烘托了诗人的惆怅之情。

《送别》赏析

《送别》赏析

《送别》赏析赏析其实就是指欣赏并分析,这是一个通过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等地方去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认知的过程。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送别》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送别》赏析篇1“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出自近代诗人李叔同的古诗作品《送别》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煮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鉴赏】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时,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

而李叔同作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

《送别》不涉教化,意蕴悠长,音乐与文学的结合堪称完美。

歌词以长短句结构写成,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意境深邃。

歌曲为单三部曲式结构,每个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

第一、三乐段完全相同,音乐起伏平缓,描绘了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晚景,衬托也寂静冷落的气氛。

第二乐段第一乐句与前形成鲜明对比,情绪变成激动,似为深沉的感叹。

第二乐句略有变化地再现了第一乐段的第二乐句,恰当地表现了告别友人的离愁情绪。

这些相近甚至重复的乐句在歌曲中并未给人以繁琐、絮叨的印象,反而加强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赋予它一种特别的美感。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淡淡的笛音吹出了离愁,幽美的歌词写出了别绪,听来让人百感交集。

首尾呼应,诗人的感悟:看破红尘。

《送别》赏析篇2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解】:1、荆门:山名,在湖北省宜都县西北。

2。

海楼:海市蜃楼。

3、故乡水:指长江,李白早年住在四川,故有此言。

⑴荆门: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送别诗鉴赏(12首)

送别诗鉴赏(12首)

• 这首诗所抒发的并不单纯是兄弟之间的骨 肉之情,同时还抒发了诗人因参加“永贞 革新”而被贬窜南荒的愤懑愁苦之情。诗 的第二联,正是集中地表现他长期郁结于 心的愤懑与愁苦。从字面上看,“一身去 国六千里,万死报荒十二年”,似乎只是 对他的政治遭遇的客观实写,因为他被贬 谪的地区离京城确有五、六千里,时间确 有十二年之久。
• 这首诗在写景上很成功,从中可以领略到 古代诗词中写景的种种妙用。 此诗作于 开成四年(839)春,在宣州(治所在今安 徽宣城)做官的杜牧即将离任,回京任职。 他的朋友、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要到舒州 (治所在今安徽潜山)去,诗人便先为他 送行,并赋此诗相赠。
• 实际上,在“万死”、“投荒”、“六千 里”、“十二年”这些词语里,就已经包 藏着诗人的抑郁不平之气,怨愤凄厉之情, 只不过是意在言外,不露痕迹,让人“思 而得之”罢了。我们知道,柳宗元被贬的 十二年,死的机会确实不少,在永州就曾 四次遭火灾,差一点被烧死。诗人用“万 死”这样的夸张词语,无非是要渲染自己 的处境,表明他一心为国,却被长期流放 到如此偏僻的“蛮荒”之地,这该是多么 不公平、多么令人愤慨呵!
• 清代马位则认为:“既云梦中,则梦境迷 离,何所不可到?甚言相思之情耳。一改 ‘边’字,肤浅无味。”(《秋窗随笔》) 近人高步瀛也说:“‘郢树边’太平凡, 即不与上复,恐非子厚所用,转不如‘烟’ 字神远。”(《唐宋诗举要》)后二说有 理。“烟”字确实状出了梦境相思的迷离 惝惚之态,显得情深意浓,十分真切感人。
别韦郎中
张 谓 星轺①计日赴岷峨,云树连天阻笑 歌。南入洞庭随雁去, 西过巫峡 听猿多。峥嵘洲上飞黄蝶, 滟灏 堆边起白波。不辞郎中桑落酒②, 教人无奈别离何。 【注】①星轺(yáo):使者所乘的 车。②桑落酒:古代美酒名。 颔联、颈联中,作者使用了哪些手 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

高考语文:送别诗鉴赏(精心整理)

高考语文:送别诗鉴赏(精心整理)

高考语文:送别诗鉴赏(精心整理)一:表达恋恋不舍,依依惜别的感情或相思之情。

叙写朋友间深挚情意,主要通过典型的场景语言,声音、动作、或想象来传达离情别意。

如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送沈子福之江东》、李白诗《送友人》、白居易诗《南浦别》等。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赏析:诗的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浥,湿润的意思。

客舍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是离别的象征,它们通常和离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

今天由于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清朗的天宇,洁净的道路,青青的客舍,翠绿的杨柳。

这是一场深情地离别,而非“黯然销魂”的离别。

诗句中的“轻尘”、“青青”、“新”等词语轻柔明快,加强了轻快富于希望的情调,以乐景衬挚情。

这首诗精心选择了离别的典型场景—雨后柳色青青的渭城来烘托气氛,并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的劝酒词来抒情达意:离别的依依不舍、深情体贴的叮咛及殷殷祝愿,化作一句“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

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达到了顶点,强烈而深沉。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赏析:诗歌的首联点告别的地点,诗人与友人策马辞行,并肩缓辔,不愿分离。

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潺潺而过。

这两句“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

“横”字勾勒青山的静态,“绕”字描写白水的动态,景色廖廓秀丽。

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仗。

颔联、颈联切题,写别离的深情。

此地一别,离人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飞转,到万里之外去了。

此二句表达了对朋友漂泊生涯的深切关怀。

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诗人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迹,以白云随风飘浮象征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一轮红日徐徐而下,似乎不忍离开大地,隐喻使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完整版)送别诗鉴赏

(完整版)送别诗鉴赏

离歌一曲情依依——送别诗鉴赏一、初识送别诗重团聚、怨别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心理。

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弦,"别离"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

古代因为地广不便,音息难通,往往一别经年,甚至终生无法相见,杜甫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就是这种现实生活的写照。

因此,“离别”就成为人生中心碎感伤的事。

尤其在动乱的年代,动荡的旅途中,再加上流光易逝,使得好友离别,故友重聚,都是多么值得眷恋和珍惜啊!其次,唐代士人是很重视漫游的,这也为送别诗提供有利客观的条件。

唐代著名的诗人几乎都做过长途旅行,像李白年轻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杜甫早年也曾漫游吴越和齐地;其它文人亦有类似经验,而各地官员又莫不爱好文学。

这种漫游除了开拓视野,增广见识的“少年精神”外,其实更有求荐引,扬声誉的积极意义。

另外,由于举子大量集中于京城应试,无论及第或落第,士人的流动量是很大的。

考试后,来往奔忙;未试时,游历州郡,托名公荐举。

但因录取名额有限,及第者仅少数,大多数的人不是淹留长安,即旅食各地,产生了唐诗中大量的送别之作。

再次,唐代诗人中,有许多情谊深厚,往往被相提并论的挚友,像:王维与孟浩然;杜甫与李白;韩愈与柳宗元;白居易与元稹等,彼此留下了不少相知相惜,感人至深的送别诗。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对于离别总是歌吟不绝。

在这浓浓的感伤之外,往往还有其他寄寓: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抒发友情,或用于寄托诗人自己的理想抱负。

另外,唐朝的一些送别诗往往洋溢着积极向上的青春气息,充满希望和梦想,反映盛唐的精神风貌。

二、内容主题第一,直接抒写离别之情并咏唱友情。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吴伟业的《送友人出塞》等等。

第二,借诗吐胸中积愤或明心志。

这类诗往往是诗人在艰难困厄之际写就的,往往有不少见情见性的佳作,如王昌龄,“天生贤才”终未被“君王”所用,虽命运多舛,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但他胸怀大志,仍想建功立业:“身在江海上,云连京国深。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送别诗答案版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送别诗答案版

诗歌主题情感之——送别诗讲解及练习题一、送别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2.基本主题(心情):寂寥孤单;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别后的想象、担忧。

3.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练习题】(一)送别范澄酒尽津鼓喧,风生浦帆乱。

山回不见君,夕阳在沙岸。

【注释】津鼓:古时渡口客船启行,鸣鼓催客。

1.前两句描述了怎样的场景?2.第四句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请加以赏析。

【答案】1.渡口催人启行的鼓声喧舞,风起后,客船帆影纷乱,描述了紧张忙碌的送别场景。

2.夕阳的余晖铺洒在沙岸上,借寂寥之景抒发孤独落寞之情。

(二)岭上逢久别者又别权德舆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1.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________________之情。

(2分)2.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

(4分)【答案】1.示例:(久别重逢的)惊喜。

2.示例:通过描写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即将与友人又别的伤感之情以及对前途迷茫的感慨。

(三)峡口①送友人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注】①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

②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1.“峡口花飞欲尽春”交代了送别的_______和_________。

“花飞欲尽春”这一景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3分)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__________之情。

“天涯去住泪沾巾”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3分)【答案】1.(3分)地点季节渲染了凄凉忧伤的氛圉,烘托了诗人的惆怅之情。

《送别诗》原文、翻译及赏析(6篇)

《送别诗》原文、翻译及赏析(6篇)

《送别诗》原文、翻译及赏析(6篇)《送别诗》原文、翻译及赏析(6篇)《送别诗》原文、翻译及赏析1送别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翻译春风中的排排杨柳树,沿着护城河两岸呈现出一片绿色。

最近攀折起来不是那么方便,应该是要分别的人儿太多。

注释青青:指杨柳的颜色。

御河:指京城护城河。

攀折:古代折柳送别的习俗。

苦:辛苦,这里指折柳不方便。

别离:离别,分别。

创作背景王之涣与友人在长安城外离别时,正好是杨柳生长的春季,于是王之涣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送别》。

赏析“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写景,不仅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点,还渲染出浓厚的离别情绪。

“东门”点名了送别的地点在长安青门,“青青”表明杨柳的颜色已经很绿,表明时间是在暮春时节。

“杨柳”是送别的代名词,于是一见杨柳,就让人想到离别。

绿色的杨柳树夹杂在御河两岸,看似恬静的环境反衬出诗人与友人离别的不舍。

且首句是远望所见,第二句是近观所见。

在远与近的距离感中,诗人送友的踽踽长街的身影得以体现,衬托出舍不得惜别却又不得不分别的心情。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这两句是抒情,通过侧面描写出送别人多。

一个“苦”字,既是攀折杨柳而不便之苦,也是离别的愁苦。

至于诗人自己折了杨柳没有却只字未提,更衬托出了诗人的送别的深情。

后两句看似平淡,仔细咀嚼,意味深长,诗人折或者不折杨柳,内心的悲楚恐怕都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这这首送别诗短小精悍,言浅意深,依依惜别之意,跃然纸上。

纵观全诗,字字未提送别却字字点题,其中的描写言简意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送别诗》原文、翻译及赏析2西江月·送别昨夜扁舟京口,今朝马首长安。

旧官何物与新官。

只有湖山公案。

此景百年几变,个中下语千难。

使君才气卷波澜。

与把新诗判断。

翻译昨夜您的小船离开京口,今晨我的马头遥望长安。

旧官拿什么交代给新官?只有西湖、吴山、公事、案件。

杭州美景,百年来几度变迁?内含奥秘,下评语叫人为难。

送别悼亡诗鉴赏

送别悼亡诗鉴赏
注:本诗作பைடு நூலகம்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 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诗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诗人 是怎样来表现自己的这种“寂寞〞 之情的?
诗人“寂寞〞的原因是自己谪居僻 远之地,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 这首诗歌主要通过营造一种凄清寂 寞的意境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
4、悼亡
青衫湿遍,凭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 头扶病,剪刀声、犹在银釭。忆生来、小 害怕空房。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 尽意凄凉。愿指魂兮识路,都寻梦也回廊。
2、春草
?楚辞 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 兮萋萋。〞
乐府?相和歌辞 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 边草,绵绵思远道。〞
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 远还生。〞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 碧连天。〞
3、水
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 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 天际流。〞
悼亡诗除了多借追怀往事表现伤逝 之情以外,还常书以“记梦〞的形 式。这些作品多写作者与亡妻梦中 相会的情景,借以表达对亡妻的悼 伤与思念。由于诗中的梦境“尽取 材于醒时经验〞,故而仍属虚实相 生。
悼亡诗举例
衣裳已施行看尽, 针线犹存未忍开 〔元稹?三遣悲怀?之一〕
有在皆旧物,唯尔与此共。 〔梅尧臣?悲书?〕
咫尺玉钩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残阳。判 把长眠滴醒,和清泪、搅入椒浆。怕幽泉、 还为我神伤。道书生薄命宜将息,再休耽、 怨粉愁香。料得重圆密誓,难禁寸裂柔肠。
有人评价这首词“真是柔情寸断, 此情涌向笔底,写来字字凄怆, ‘令人不忍卒读’。〞请结合词的 内容加以简要分析。
词的上片开始直抒胸臆,说泪水将 青衫湿遍了,为妻子的死而痛哭! 其后“冷冥冥、尽意凄凉〞“蔓草 残阳〞“和清泪、搅入椒浆〞“难禁 寸裂柔肠〞等无论是抒情还是写景 都极写其凄惋哀怨的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别诗情与景的鉴赏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送别诗情与景的鉴赏学案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弦,别离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

而送别诗又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07年江苏卷考查了辛弃疾的《鹧鸪天送人》,2010年又考了王昌龄的《送魏二》【教学目标】1、识记送别诗的常见意象,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2、体会送别诗中写景特色、所抒感情以及抒情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归纳总结送别诗的写景特色、所抒感情以及抒情技巧。

【知识链接】送别诗中也有一些常用的意象:(一)习俗类意象:1、柳(折柳送别)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人喜欢折柳送别,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

折柳送别的习俗产生于汉代,产生原因大体有三点:一则,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

二则,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

三则,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

2、酒(饮酒饯别)古人离别多设宴饯行,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将美酒和离情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所以许多离别诗,都飘散着浓浓的酒香,酒里充盈着亲情、友情。

(二)时间意象:3、日暮送别诗中常出现日暮、斜阳、夕阳、暮雪、暮钟等表明傍晚时分的词语。

并非诗人喜欢傍晚时分送别,而是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

并且,傍晚时分会伴随着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

4、月亮月亮也是送别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因而古人常借月抒怀。

通过月亮的烘托,抽象的别情更显得动人深长。

(三)空间意象:5、长亭古代驿道旁置亭,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送别亲朋好友时往往在亭中设酒饯行,所以长亭也就成了一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

如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6、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

在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较为普遍,致使它在不是描写送别的诗词中,也浸染了离情别恨,像长亭一样成为唐代送别之处的代名词。

此外,寒蝉、阳关、古道、灞桥、西风、春草、眼泪等也都是与离别有关的意象。

【教学过程】一.真题演练:2010年江苏高考卷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

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4分)(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

请作具体分析。

(4分)【归纳总结】二.合作探究(一)抒情技巧淇上送赵仙舟王维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1.概述诗歌内容。

2.本诗在表达离别之情时使用了哪些手法?试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3分)【归纳总结】(二)写景特色(如何写景)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杜牧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注】九华山: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

的的:明亮、鲜明的样子。

旆,旗帜。

1.概述诗歌内容。

2.首联叙写了什么内容?(2分)第二联写景的角度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分析。

(2分)3.第三联中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1分)全诗表达上的主要特色是什么?(2分)【归纳总结】(三)情感概括送韩十四江东觐省杜甫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黄牛峡静滩声,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

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

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

1.概述诗歌内容。

2.万事非在诗中具体指哪些内容?(3分)3.请结合诗句,概括诗人抒发了哪些感情。

(3分)【归纳总结】三.真题操练1.别舍弟宗一柳宗元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宗一:柳宗元的从弟,元和十一年春,自柳州赴江陵。

桂岭:这里泛指柳州附近的山。

洞庭:在柳州至江陵途中。

郢:古楚都,今湖北江陵西北。

心情黯然的原因有哪些?(3分)颈联中两处比喻各有何妙处?(4分)请简析尾联抒发的感情及其表达特色。

(3分)2.别韦郎中张谓星轺计日赴岷峨,云树连天阻笑歌。

南入洞庭随雁去,西过巫峡听猿多。

峥嵘洲上飞黄蝶,滟灏堆边起白波。

不醉郎中桑落酒,教人无奈别离何。

【注】星轺(yo):使者所乘的车。

桑落酒:古代美酒名。

(1)计日一词在诗中什么意思?有何作用?(3分)(2)颔联、颈联中,使用了哪些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3)本诗尾联意蕴十足,请予以解析。

(3分)3.鹧鸪天送人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台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l)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课堂小结】作为古典诗歌大观园中的一朵艳丽的花朵,送别诗在其思想内容上,大大丰富了古典诗歌的题材和内容;在艺术表现上,格调或伤感或豪迈,抒情或直露或蕴藉,用语浅近,不事雕琢,真正体现了词浅情深的艺术特点。

所以,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手法,送别诗都值得我们认真地学习、深入地研究。

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送别诗情与景的鉴赏教案【教学目标】1、识记送别诗的常见意象,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2、体会送别诗中写景特色、所抒感情以及抒情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归纳总结送别诗的写景特色、所抒感情以及抒情技巧。

【知识链接】送别诗中也有一些常用的意象:(一)习俗类意象:1、柳(折柳送别)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人喜欢折柳送别,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

折柳送别的习俗产生于汉代,产生原因大体有三点:一则,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

二则,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

三则,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

2、酒(饮酒饯别)古人离别多设宴饯行,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将美酒和离情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所以许多离别诗,都飘散着浓浓的酒香,酒里充盈着亲情、友情。

(二)时间意象:3、日暮送别诗中常出现日暮、斜阳、夕阳、暮雪、暮钟等表明傍晚时分的词语。

并非诗人喜欢傍晚时分送别,而是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

并且,傍晚时分会伴随着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

4、月亮月亮也是送别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因而古人常借月抒怀。

通过月亮的烘托,抽象的别情更显得动人深长。

(三)空间意象:5、长亭古代驿道旁置亭,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送别亲朋好友时往往在亭中设酒饯行,所以长亭也就成了一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

如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6、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

在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较为普遍,致使它在不是描写送别的诗词中,也浸染了离情别恨,像长亭一样成为唐代送别之处的代名词。

此外,寒蝉、阳关、古道、灞桥、西风、春草、眼泪等也都是与离别有关的意象。

【教学过程】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弦,别离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

而送别诗又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07年江苏卷考查了辛弃疾的《鹧鸪天送人》,2010年又考了王昌龄的《送魏二》一.高考体验:2010年江苏高考卷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

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答案】橘柚香。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4分)【答案】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答案】由眼前情景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归纳总结】景物及景物描写技巧,情感概括及抒情技巧二.合作探究(一)写景特色(如何写景)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杜牧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注】九华山: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

的的:明亮、鲜明的样子。

旆,旗帜。

1.概述诗歌内容。

2.首联叙写了什么内容?2分第二联写景的角度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分析。

2分【答案】首联用明快的色调、简洁的笔触勾勒了一幅春郊送别图;点明了送别的时间、环境。

(2分)第二联一实写眼前的景,一虚写想像中的景(虚实结合);一写远景,一写近景(远近结合)。

(2分,一层1分。

答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给1分)3.第三联中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1分)全诗表达上的主要特色是什么?(2分)【答案】对比(1分)以乐景写哀情(以美景反衬人物的愁情)(2分)【归纳总结】景物分类:眼前景(实写)——途中景(虚写)——目的地景(虚写)写景技巧:想象、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多感官结合、时空结合,细节描写、白描(二)情感概括送韩十四江东觐省杜甫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黄牛峡静滩声,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