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诡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的“诡计”
心理学,在每个人的眼中不得不说绝对算得上是一种谜一样的存在。不单单从字面看来,“心理”二字就颇为神秘,它直指人心,几乎影响着每一个人在社会中生存交际的所有细节,而“心理学”三个字便担得上是一把解密的钥匙,一寸一寸为我们解读人心的变化。它也许关于人际交往,记忆感觉,甚至有关于学习效率。
作为一名学生而言,学习几乎成为了我生活的主旋律,在我的世界里我一直认为学习这件大事应该就像是堆一座巨大的金字塔,想要拥有“一览众山小”的欢畅,必定的要有日积月累的知识作为筹码,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道理没有人不知道,可以说这件事是每个学生通往未来的必经之路,但是为了在更短的时间里获得更多的知识,利用心理学的“诡计”看起来便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说到心理学在学习上的应用,心得也就不得不提,说起来这种小心计主要可以在一天的想学习安排中可以看到。举例来看我的学习,早上的时间一定是留给主要用于记忆的科目和事情,因为一觉醒来头脑中的理性思维还不是很清晰,这个时候就不好直接做一些需要直接思考,运用公式计算的学习,而记忆不同,它可以在简单的学习记忆的同时渐渐让头脑清醒起来,而且可以让我从心里更好的接受所学知识。当然心理学的运用并不只是这样,它其实可以更好地帮助我记忆:
例如背”panora ma”时,它的意义是“全景”,我在背的时候会先观察一下,把它分为“pa-no-ra-ma”,然后开始联想。记得以前我特别喜欢和同学一起去玩游乐园里的“跳楼机”,“跳楼机”其实就是一种先带人升的很高很高,然后在突然降下来的游乐机。而每次升到最高处的时候就可以看到“全景”,但是因为太高所以会怕“pa”,然后心里就会说不要啊“no”,当机子突然下降时,大叫“ra”(roar v.呐喊)妈呀“ma”!这样就可以很轻松得记住“panorama”。
但是我清楚的是,就算你现在记得很好,但是时间会想方设法的让你忘记。
记忆是一个系统,它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子系统: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感觉记忆是保持感觉刺激(光、声、气味和触压等)的瞬时映像,但信息在感觉记忆中的保存很短,其保持时间不超过1秒或2秒钟。短时记忆是指感觉刺激停止之后所保持的瞬间映像,其保持的时间约为20秒,除非积极加以复述,否则信息会很快在短时间内
消失。长时记忆保持信息的时间极长,从1分钟以上直至伴随人终生。
(转自:百度百科—“记忆”定义)遗忘有三种理论:衰退理论、干扰理论、提取失败理论、动机性遗忘理论。衰退理论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因时间的推移而引起的,保持的信息将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少。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尽量加深记忆的痕迹。干扰说认为,由于记忆材料相互之间的干扰,产生了相互抑制现象,使人们不能提取所需材料而导致遗忘。它最明显的证据是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提取失败理论认为,遗忘是一时难以提取出欲求的信息。一旦有了正确的线索经过搜寻,那么所要的信息就能被提取出来。动机性遗忘说则认为遗忘是因为我们将不想记的一些可怕、痛苦、有损于自我的事情推出意识之外,即遗忘是记忆被压抑,因而该学说也叫压抑说。(转自:百度百科—“遗忘”理论)所以说记忆后遗忘不可避免,心理学上称遗忘是对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现或错误的再现。著名的记忆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绘制成著名的艾宾浩斯曲线,这条曲线反映了遗忘的规律学习后的不同时间里保持量是不同的,刚学完时保持量最大,在学后的短时间内保持量急剧下降,然后保持量渐趋稳定地下降,最后接近水平,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几乎不再遗忘了。而想要一辈子不忘记,复习基本变成了不可忽略的事。比如把我要背的一本单词书分成15个单元,每天背一个单元,每背2-3页复习一遍,每次学习新单元之前复习前一单元所学,每5天大复习一次,这样一天天的规律练习便可以很好的保存记忆,便不用担心遗忘的到来,在学习上便会感觉更轻松。
学习上运用简单的心理学,不论是效率还是学习的扎实程度都有大大的提升,而心理学在生活上其他发面的应用也是让人无法忽略的,比如说人际关系的处理,甚至可以说心理学的运用最常见的便是人际交往,毕竟它是直攻人心的,这样的运用可以说是如鱼得水,而想要处理好自己的人脉,便要学会巧妙运用它。
在我的生活里,交朋友的时候也总是不可避免的会用到简单的心理学。就像我如果第一次与一个人见面的话,我们聊天的时候,我一定会直视着他的眼睛,因为我一直认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目光又是感情的窗口,视线相接触是感情交流的开端,这样才会让他觉得我是很尊重重视他,而且很专心地与他聊天。因此,在社交生活、人际关系沟通方面,学习视线的控制和训练是很重要的。如果我听见有趣的话题,视线总是注视着对方;但如果想停止话题,视线的避开是一个通知对方的信号。
从视线的移动和变化中,可以大致判断一个人的性格:依存心较强的人,视线容易合拢,也容易被说服或劝诱。独占欲、支配欲强烈的人,视线居高临下,一直凝视对方。但
视线持续凝视10秒钟以上,并且带有征服、审视的味道,常常给人以不快感。目光温柔,有节奏地注视着对方的人,一般来说性格快活,容易交往,是可以信赖的人。视线躲闪或避开的人,一般来说性格内向,或具有不适应感觉。有自闭倾向的人,视线不能与他人接拢。
——(《心理学的诡计》赵广娜袭村野著)中国华侨出版社在我看来视线的移动、变化还可以了解他人的情感及性格倾向。比如给一个女孩看一只很可爱的小狗,如果女孩相当喜欢的话,眼睛一定会在看到的那一瞬间稍稍瞪大,然后眼角泛光。科学的说法是因为瞳孔的放大,眼睛才会出现一瞬间掩饰不住的光亮,而这表明对方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或引起了感情的波动。可是如果女孩对小狗一点兴趣都没有的话,她可能只会先看一眼,然后在默默地将视线转开,不过也许可能有她在意的人在场,她不会表现得那么明显,但她可能会垂下眼帘,挡住眼睛里流露出来的神色。当然瞳孔的变化代表的意味不仅仅只有这些,而如果一个人在听见一句话后,瞳孔骤缩,那么他也许是因为害怕或者是因为他有事隐瞒,甚至是在对你撒谎。这个时候你如果可以摸到他的脉搏,以一定可以发现:他的心跳变快了,而且手指冰冷。可以说这些表现都是人的正常表现,因为在一个人遇到巨大的压力危险而让他感到十分不安害怕,这时候心脏的反应就是快速地把四肢的血液抽回心脏,来保护心脏。而这种方法是在测谎仪还未面世时,FBI探员用来审问嫌疑犯的方法。
除此之外,聊天是学会倾听,也是很重要的“小诡计”。因为一个跟你交谈的人,他肯定对他自己的事情、自己的问题,要比对你的事情、问题感兴趣得多。所以这个时候,你应仔细倾听,这是他所迫切需要的。而通过交谈,可以使一个人的情绪变得开朗起来(心理学上叫做“净化功能”),让他把心中的积郁一吐为快,对方可能会对他自己的问题及如何处理逐渐明确起来(心理学上叫做“自我洞察”)。有时候对方也会注意到自己的问题没有什么大不了,所以可以平心静气地去思考解决方案,更容易听进你的建议。注意倾听他人说话,更能获得他人的好感,使别人信赖你、喜欢你(心理学上叫做“亲近感”的产生)。
综上所述,心理学的运用几乎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而我们要做的便是要好好的了解明白简单的心理学,学会利用这样的“小诡计”让自己的明天过得更加开心,毕竟生活永远是自己的,无论是学习上的苦恼,还是人际交往间的尴尬,都需要自己去想方设法的去解决,没有人可以一辈子去依靠别人,既然已经如此,还不如自己掌握主动权,明白交际时的心理,以己度人,不与人为难,才能心胸豁达,时时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