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诡计
心理学中的诡计
心理学中的诡计1利用首因效应,在第一次见面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首因效应,也叫第一印象效应。
是指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我们以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的影响。
通常,人在初次交往中给对方留下的印象很深刻,人们会自觉依据第一印象去评价某人或者某物,今后与之打交道的过程中的印象都被用来验证第一印象。
2善用近因效应,让对方将不快改为好印象。
近因效应是指交往过程中最后一次见面或者最后一瞬间给人留下的印象,这个印象会在对方的脑海中留下很长时间,不但鲜明,且能左右整体印象。
如果你在与人初会的过程中,犯下了某种错误,或者表现平平的话,可以在分手之前,做一个良好的表现,以改变对方对你原来的印象。
3善于倾听是赢得对方好感的关键只有用心倾听,我们才能获得说话者所要表达的完整信息,也才能让说话者感受到我们的理解和尊重。
4尽量让对方多说,引导对方多说。
设问是了解对方心理的一大利器,也是接近那些难以接近的人的最好办法,通过巧妙地设问,让对方多多谈论自己。
要知道,人们谈论自己的时候,总是最高兴,投入的,只要对方高兴了,最容易与你形成互动。
5没有沉默,一切交流都无法进行。
沉默并不代表没有声音。
人际交往中,适时沉默是一项有效的心里技巧。
保持适当的缄默,让自己处在暗处,令人难以捉摸,反而更能占据主动地位,沉默与精心选择的词具有同样的表现力。
6恰当地发问,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
提问时一门艺术,你选择的提问语言,是引入问题的方法等等,都能戏剧性地影响他人回答问题的质量。
恰当地提问能够引导被问者的谈话,帮助你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肤浅或者糟糕的提问只能得到无效的信息,甚至别人的拒绝。
7声音时一面镜子,善用声音表现自我。
声音像一面镜子,它能传递出人们许多潜在的信息,直接影响沟通效果。
与人沟通,我们必须重视声音的表现力。
一方面要辨别别人的声音,了解别人的心情,另一方面,要善于发挥声音的作用,用声音表现自我。
8自信是给对方的定心丸,要让自己看上去自信。
心理学的诡计读后感500字
心理学的诡计读后感500字英文回答:The book "Influence: The Psychology of Persuasion" by Robert Cialdini is a fascinating exploration of the various tactics and strategies that individuals and organizations use to influence others. It delves into the psychology behind why we are susceptible to these tactics and how we can protect ourselves from falling victim to them.One of the most interesting concepts discussed in the book is the principle of social proof. This principle suggests that people tend to follow the actions and behaviors of others, especially when they are uncertain about what to do. Cialdini provides numerous examples of how social proof is used in advertising, politics, and even in everyday life. For instance, he describes a study where researchers found that hotel guests were more likely to reuse their towels if they were told that the majority of other guests did the same. This simple social proof tacticresulted in significant water and energy savings for the hotel.Another concept explored in the book is the scarcity principle. This principle suggests that people are more motivated to obtain or pursue something if it is perceived as rare or limited. Cialdini provides examples of how marketers often use scarcity to create a sense of urgency and drive sales. For example, limited edition products or time-limited offers can create a fear of missing out and compel individuals to make a purchase.The book also delves into the concept of authority, which suggests that people are more likely to comply with requests or instructions from someone perceived as an expert or figure of authority. Cialdini provides examples of how individuals in positions of authority, such as doctors or police officers, can use their status to influence others. He also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credibility and expertise in establishing oneself as an authority figure.Overall, "Influence: The Psychology of Persuasion"offers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tactics and strategiesthat are commonly used to influence our decisions and behaviors. It serves as a reminder that we need to be aware of these tactics and take steps to protect ourselves from being manipulated. By understanding the psychology behind persuasion, we can make more informed choices and resistthe influence of others.中文回答:罗伯特·西奥迪尼的《影响力,心理学的诡计》是一本引人入胜的探索,探讨了个人和组织用来影响他人的各种策略和手段。
心理学的诡计读后感
心理学的诡计读后感英文回答:The book "Influence: The Psychology of Persuasion" by Robert Cialdini is a fascinating exploration of the various tactics and techniques used to influence and persuade others. Cialdini delves into the psychology behind these strategies, providing insights into why they work and how to defend against them.One of the most intriguing aspects of the book is the discussion of social proof. Cialdini explains how people tend to look to others for guidance on how to behave in certain situations. This can be seen in the example of a crowded restaurant. When potential customers see a longline outside, they are more likely to assume that the food must be good and join the queue. This is because they perceive the popularity of the restaurant as a form of social proof.Another concept explored in the book is the principle of reciprocity. Cialdini explains how people feel obligated to repay others for favors or gifts they have received. For example, if a friend buys you a cup of coffee, you may feel compelled to return the favor by buying them lunch. This principle is often used by marketers who offer free samples or trials, as it creates a sense of indebtedness in the consumer.The book also delves into the power of authority and how it can be used to influence others. Cialdini discusses the infamous Milgram experiment, where participants were instructed to administer electric shocks to others under the guidance of an authority figure. Despite the harm they believed they were causing, many participants continued to administer the shocks simply because they were told to do so by someone in a position of authority.Additionally, Cialdini explores the concept of scarcity and how it can drive people to act. He discusses the phenomenon of limited-time offers and exclusive deals, explaining how the fear of missing out can push individualsto make impulsive purchases or decisions. This can be seen in the example of a limited edition sneaker release, where people may camp outside stores or pay exorbitant prices just to get their hands on a rare pair.中文回答:罗伯特·西尔迪尼的《影响力,心理学的诡计》是一本令人着迷的书,探讨了各种影响和说服他人的策略和技巧。
读后感
读《心理学的诡计》有感其实一直以来就知道心理学是一门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一门让人变得更聪明的学问,人际关系中各种的问题,都与心理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于是我觉得有必要选择自己在这一方面充电。
以前一直认为社会复杂,其实社会之所以复杂,说到底是人心的复杂,我不能识别人心,认清人心,所以导致我在人际关系上总吃大亏,后来明白因为处在社会中就必须与人相处,而与人相处就必须处处小心,也许会觉得看别人脸色行事特别累,可是世事正是如此。
除非你把自己包裹起来不与外界接触,又或者自己周围的环境特别的单纯,否则都难以逃脱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博弈。
例如每个人都有以下的心理弱点,每个人都是以自己为中心,每个人都想成为重要人物,人们的都期望能够自我实现,人人都希望自尊得到提升,行为的改变能够扭转态度,人人都希望能够掌控形势,每个人心理都有一本存折,人人都渴望被别人所认同,每个人都不愿意欠人情债,人人都有爱屋及乌的习性,人人都不愿意被群体孤立,人人都害怕失去大于得到,人人都想让人心理感到平衡,如果能洞察别人以上的心理弱点就能满足客户心理需求。
人除了以上的心理弱点还有很多的心理陷阱,例如竞争效应,短缺原理,承若与一致原理。
其实人与人之间还有很多心理密码,你如果能破译这些心理密码,就能拉近心理距离,缩短空间距离,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例如直呼其名,可以缩短与对方的心理距离,初次见面时,多谈谈彼此都很熟悉的事情,先花点时间了解对方,然后投其所好,谈论对方感兴趣的话题,激起对方的好感,用细节征服人心,用举止赢得人心,观察别人的眼神,控制自己的眼神,用一双火眼金睛,看穿对方的心思,发现对方的需要,并且唤起对方的需求,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到什么山砍什么柴,培养自己的幽默感,然后恰到好处的运用它,创造共同体验的机会,缩短彼此的距离。
破译心理密码后你还得突破心理防线,获得心理认同,例如故意效仿对方的动作,引发对方的好感,没什么东西能够比微笑更能打动人心,信誉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小事上取得好名声,办大事才容易成功,真心相对可以让别人从心底接受你,学会赞美,慨与赞美,为你开一条阳光大道,提高自己的魅力,给别人一个喜欢你的理由,学会给自己贴金,扭转别人对你的印象,超出预期的无私行动可以获得超额的信赖,人与人之间离不开相互维护,相互帮衬,先理解对方,然后再让对方理解你,你不去责怪对方,对方也不会责怪你,主动请求对你反感的人给予批评,放低姿态,自爆其短,消除对方的戒备心理。
心理书籍图书展具体书目列举及登记表
附表二图书展具体书目列举及登记表心理类:1.《心理学与生活》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2.《登天的感觉》岳晓东3.《人格心理学》伯格4.《大脑处方》丹尼尔·阿门5.《梦的解析》[奥地利] 弗洛伊6.《乌合之众》(法)勒庞7.《当下的力量》[德] 埃克哈特·托利8.《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美] 史蒂芬·柯维9.《身份的焦虑》英] 阿兰·德波顿10.《别做正常的傻瓜》奚恺元11.《24重人格》[美] 卡梅伦·韦斯特12.《直面内心的恐惧》德] 弗里兹·李曼13.《社会心理学》[美] 戴维·迈尔斯14.《怪诞行为学》[美] 丹·艾瑞里15.《爱的艺术》[美] 艾·弗洛姆16.心理决定成败17.非常轻松:放慢你生活的脚步18.《行为主义心理学》张厚粲19.《安全的感觉》威廉·布卢姆20.《超越自卑》阿德勒21.《中国人的气质》恩傅22.《学会自信》赵文明孟涵23.《哈佛人生课》公隋24.《心理学图解入门》吴金岭25.《新世界》[德] 艾克哈特.托尔26.心理学职业生涯/ B84/30227.攀登幸福阶梯:获得最多幸福的九种习惯/(加) 戴维•勒诺哈特著B842.6-49/4028.《心理学与人生》(美)尼尔森•古德, (美)亚伯•阿可夫著B84-49/5529.《心理学与成长》(美) B84-49/5430.《心理掌控命运》B84-49/5331.《心理学改变生活全集》B84-49/5232.《改变自己:心理健康自我训练》(美) Joseph J. Luciani著R395.6/11733.《女人四季:女性心理学与现代生活》/B844.5/5434.《心理医生讲述的88个心理故事》R395.6-49/835.《探索梦的原野》/(荷) 罗伯特•伯尼克著B845.1/4636.《心理王国自由行:普通心理学通俗读本》/ B84-49/4537.《人心可测:心理测量通俗读本》B841.7-49/538.《战胜恐惧》/(英) 伊萨克•马克斯B842.6/24739.《克服孤独》/(德)多丽斯•沃尔夫(Doris Wolf)著R395.6-49/540.《心理学的诡计: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策略》/B84-49/3941.《压力太大》/(美) C.M. B842.6/24142.《心理成长与生涯发展》/ C913.2/21743.《睡眠障碍》R749.7/1944.《心理访谈:听心理学家讲故事》B84-49/9445.《自我情绪调控ABC》B842.6-49/5946.《爱的最佳距离》C912.1-49/11347.《这样爱不孤独:恋爱心理学法则》C913.1/25848.《职场博弈的智慧:职场博弈的心理法则》B848.4/170349.《心理密码:泄露内心秘密的体态语言》B84-49/8150.《心理小组:长篇心理治疗小说》(毕淑敏)I247.5/587651.《心理博弈术:日常生活的博弈策略》B84-49/6352.《梦知道答案》B845.1/4853.《如何学会自我控制》B842.6/268励志类:54.《谁动了我的奶酪》(美)斯宾塞·约翰逊55.《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56.《赢》[美] 杰克·韦尔奇/ [美] 苏茜·韦尔奇57.《人性的弱点》[美] 戴尔·卡耐基58.《总有一扇窗为你打开:励志美文》H319.4:I/61759.《心态决定口袋》/ B848.4/136860.《年轻人如何避免失败》/(美)亨利•沃德•比彻著B848.4/125761.《感动一生的心灵故事全集》/崔钟雷主编I14/83362.《翻过那堵墙》/B848.4/123763.《认命不如拼命:不服输不放弃的81个人和事》B848.4/123264.《受益一生的哲理故事全集》/I14/73165.《改变观念改变命运》B821-49/33866.《遭人白眼又何妨:交朋友的50种方法》/(日) 中谷彰宏著B825-49/12767.《决定一生的观念》/ B848.4/112268.《决定一生的心态》/B848.4/112069.《励志演讲阅读经典:中英文对照》/H319.4:I/27970.《如何在人生中推销自己》/(美) 拿破仑•希尔著B848.4-49/15971.《成功法则.四.自我完善》/(美) 拿破仑•希尔, 拿破仑•希尔基金会著B848.4/102072.《人性的优点:如何克服忧虑开启新的人生》/(美)戴尔•卡耐基H319.4:B848.4/473.《人生的思考》/(英) 詹姆斯•爱伦著B821-49/20174.《励志人生》/林语堂I267/11475.《励志小语》/刘墉著I712.65/1176.《美好的人生》《人性的弱点》的姊妹篇/(美)戴尔•卡耐基(Dale Carnegie)著B821/14177.《哈佛学不到》/(美)乔治•霍内斯•洛里默B821/7078.《励志妙语:改变你一生的智慧语录》/B825/4879.《别为小事抓狂完全行动手册》/(美)理查德•卡尔森(Richard Carlson)著B842.6/5380.《一生的资本:成功与财富》/(美)奥里森.马登著B848.4/29381.《高效能人士的7种习惯:从平凡到杰出》/(美) B848.4/29582.《最伟大的励志书:品格与个性的力量》/(美)奥里森•马登著B848.4/30183.《成功法则.二.个人力量》/(美) 拿破仑•希尔B848.4/415/284.《励志大全》/B848.4/534哲学类:85.《心灵花园》刘银泽86.《读菜根谭学做人做事》马银春87.《马斯洛的人本哲学》马斯洛88.《两个人的孤独》素黑89.《生与死的冥想》克里希那穆提90.《拥抱逝水年华》阿兰-德波顿91.《控制你的愤怒》罗杰斯92.《出走年代》素黑93.《性、生态、灵性》肯-威尔伯94.《生活在别处》米兰-昆德拉95.《你就是世界》克里希那穆提96.《海德格尔的存在哲》海德格尔97.《沉思录》[古罗马] 马可·奥勒留98.《理想国》 [古希腊] 柏拉99.《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叔本华100.《悲剧的诞生》德] 尼采101.《纯粹理性批判》康德102.《哲学的慰藉》(英)德波顿103.《每天提高一点点》》104.《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1)》(德)尼采105.《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2)》(德)尼采106. 沉重的肉身》刘小枫107.《人生不过如此》林语堂心灵类:108.《心灵鸡汤全集:温暖一生的心灵感悟》B821-49/580109.《心灵鸡汤全集》:学生版/B821-49/474110.《心灵鸡汤全集:影响一生的心灵感悟》B821-49/375/3 111.《心灵鸡汤》/刘墉, I267/1859。
心理学的诡计读后感500字
心理学的诡计读后感500字After reading the book "Influence: The Psychology of Persuasion" by Robert Cialdini, I was left with a sense of awe and concern about the power of psychological tricks. Cialdini delves into the various tactics individuals and organizations use to influence our decisions and behaviors. The book offers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psychologybehind these tactics, but it also left me questioning the ethical implications of such manipulation.One of the most intriguing aspects of the book is the exploration of the six principles of influence: reciprocity, commitment and consistency, social proof, liking, authority, and scarcity. Cialdini explains how these principles are deeply ingrained in human psychology and how they can be exploited to influence our decisions without our conscious awareness. Reading about these principles made me reflecton the countless times I have fallen victim to them,whether it was succumbing to a sales pitch or feeling compelled to conform to societal norms.The book also sheds light on the techniques used by compliance professionals, marketers, and even con artists to manipulate our behavior. Cialdini presents real-life examples and studies to illustrate how these techniques work. For instance, he discusses the power of social proof, where individuals are more likely to adopt a certain behavior if they believe others are doing the same. This principle explains why testimonials and reviews are so effective in shaping our decisions. It is disconcerting to realize how easily our choices can be swayed by external influences, often without our conscious awareness.Furthermore, the book delves into the concept of authority and how individuals tend to comply with requests from figures they perceive as authoritative. Cialdini provides examples of experiments where people were more likely to obey orders from individuals wearing lab coats or uniforms. This principle made me reflect on the dangers of blindly following authority figures without questioning their motives or actions. It serves as a reminder to critically evaluate the sources of information and not beeasily swayed by perceived authority.While the book offers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psychology of persuasion, it also raises ethical concerns. The techniques discussed can be used for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purposes. Understanding these tactics can help individuals protect themselves from manipulation, but it can also be used to exploit vulnerable individuals. The responsibility lies with both the persuader and the persuaded to be aware of these tactics and use them ethically.Moreover, the book made me reflect on the broader implications of these psychological tricks in society. It raises questions about the ethics of advertising, marketing strategies, and even political campaigns. How much of our decision-making is truly free and independent, and how much is influenced by these psychological tactics? It is a sobering thought that our choices may not always be as autonomous as we believe them to be.In conclusion, "Influence: The Psychology ofPersuasion" offers a fascinating exploration of the techniques and principles behind psychological persuasion. It provides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ways our decisions and behaviors can be influenced without our conscious awareness. However, it also raises ethical concerns about the use and abuse of these tactics. It is a thought-provoking read that encourages critical thinking and self-awareness in an increasingly influential world.。
我不是教你玩阴的--鬼谷子的心理学诡计
我不是教你玩阴的--鬼谷子的心理学诡计我不是教你玩阴的——鬼谷子的心理学诡计序一出来混的人都要读生猛的达尔文进化论告诉我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类在地球上玩了几万年,说白了就是一部由贪欲主宰的残酷无情的竞争史、淘汰史!作为史上最牛的心理学鼻祖,鬼谷子深刻洞悉人类的劣根性。
他认为,只要是人,就会充满强烈欲望,吃穿住行、钱色名利,这些欲望催生竞争力,让人去疯狂抢夺,但同时也暴露了致命的弱点,就像孔雀开屏的时候绚丽多姿,但难看的屁股却暴露在众人面前!一个人若被死死掐住七寸,任他多么强壮,还能怎么蹦跶?所以出来混,一定要懂鬼谷子,给自己的脑袋装点“大智慧”。
一个人只要悟透了鬼谷,就能轻易看透人心,为自己穿一件刀枪不入的“黄金甲”。
为人处世,不指望阴别人,可至少不能被人阴。
学了鬼谷,就如同士兵有了把盾牌,还有了把匕首。
不懂鬼谷,等同蒙着眼睛、赤身裸体上战场,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死了都没人收尸。
历史上这种情况屡见不鲜,而我们一定不能让自己成为后继者!因此,《鬼谷子》既是盾牌,又是匕首,既可护身,又能进攻。
出来混,如果不懂这一秘密的核心武器,岂不可惜?世界上的很多人,他们直到人老珠黄、白发苍苍,被人斗得遍体鳞伤,到晚年才拿起这本书一窥究竟,这时一定会后悔得直拍大腿,发出“应该早读五十年的感叹”。
没错,鬼谷子就是这么牛!鬼谷子到底是谁?为什么这么牛?事实上,鬼谷是中国史上最牛的老师!问大家一下,谁是培养奇才最多的老师呢?是孔子吗?不是!孔子虽有弟子三千,但姓名可考者只七十二位,而且除了子贡有点出息外,大部分只是贤德文士,知识渊博而已,在历史上并无大的作为。
史上培养奇才最多的牛人,他就是鬼谷子先生!鬼谷子门下牛人有——苏秦、张仪、孙膑、商鞅、李斯……个个都是惊天动地!这样的人才,一生能培养出一个来,这个老师就足以骄傲一辈子!但这样的奇才,鬼谷子培养了一大堆!历史上正是由于他的出现,才有了纵横家的深谋,兵家的锐利,法家的霸道,儒家的刚柔并济,道家的待机而动。
心理学的诡计读后感500字
心理学的诡计读后感500字英文回答:The book "The Art of Thinking Clearly" by Rolf Dobelli is a fascinating exploration of the various cognitive biases and logical fallacies that affect our decision-making process. It sheds light on the tricks our mind plays on us and provides valuable insights on how to avoidfalling into these mental traps.One of the most interesting concepts discussed in the book is the confirmation bias. This bias refers to our tendency to seek out information that confirms our preexisting beliefs and ignore or dismiss evidence that contradicts them. It is a common human tendency to selectively perceive information in a way that supports our existing views.For example, imagine a person who strongly believes in the benefits of a particular diet. They may actively seekout articles, studies, and testimonials that support their belief, while disregarding any contradictory information. This confirmation bias can lead to a distorted view of reality and prevent us from considering alternative perspectives.Another cognitive bias discussed in the book is the availability heuristic. This bias refers to our tendency to overestimate the importance or likelihood of events based on how easily we can bring them to mind. We often rely on our memory and personal experiences to make judgments and decisions, rather than considering objective data.For instance, if we hear about a plane crash on the news, we may start to believe that flying is a dangerous mode of transportation, even though statistically, it is one of the safest ways to travel. This availability heuristic can lead to irrational fears and poor decision-making.The book also delves into the sunk cost fallacy, which is the tendency to continue investing in a decision orproject simply because we have already invested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time, money, or effort into it. We often feel reluctant to let go of something we have invested in, even if it no longer serves us or has a low probability of success.For example, imagine a person who has been working on a business venture for years, but it is not generating any profit. Despite the lack of success, they may continue pouring money into it, hoping that their efforts will eventually pay off. This sunk cost fallacy can lead to poor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prevent us from cutting our losses when necessary.Overall, "The Art of Thinking Clearly" provides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various cognitive biases and logical fallacies that affect our decision-making process. By understanding these tricks of the mind, we can become more aware of our own biases and make more rational and informed choices.中文回答:《The Art of Thinking Clearly》是Rolf Dobelli的一本引人入胜的书籍,探讨了影响我们决策过程的各种认知偏差和逻辑谬误。
心理学诡计
一鸣惊人有个心理学的小招数:下属用来让上司称赞,孩子用来让父母惊喜。
设想你在公司会议上作报告。
在场的有些人与其说是同事,不如说是敌人。
他们老是对你的方案吹毛求疵。
对付他们,你可以用这个方法:在会前发得提纲里,只见书主要内容,又以略去某些细节和解释。
你的敌人会以为你忽略了某些方面,于是在哪些方面策划对你的攻击。
开会时,当他们洋洋得意地把那些问题提出来后,你侃侃而谈,显得比秃鹰屏幕都光彩夺目。
对手们下次发难,就的三思而行了。
这个招数还可以用于别的情况。
当你努力改变别人的看法时,比如应聘面试、商业谈判合资格口试等,都可以先假装糊涂,然后再怕旁征博引,把各种事实一一道来。
孩子们也会利用这个招数。
他们先是“忘了”告诉你他们懂得东西,但后来在你没有料到的场合,却突然说出那方面的知识,让你大吃一惊,称赞一番。
比如,你为儿子开生日聚会,一切都顺利,参加聚会的孩子都很乖。
但是,当大家唱完生日歌鼓掌祝贺的时候,你儿子却突然独唱生日歌,而且市唱的是俄语!你大吃一惊,又面带得意之色。
你从来不知道儿子会唱俄语歌,更没想到他敢在大庭广众之下露一手。
心理学的招数就是:不谈某些重要细节,让别人以为你不懂。
当对手迫不及待地指出你的遗漏时,你就可以用有力、充分的事实回击。
于是你立刻成了大家心目中的英雄,而挑毛病的人倒好像个恃强凌弱的小人。
总之,在别人毫不提防的情况下,提供重要的事实,或者表演你的绝招,都可以使你引人注目。
人际关系经常困扰信息研究者的一个问题是:关系和知识,哪个更重要?大部分人,特别是当父母的,都告诫孩子,好好读书将来才有出息。
但有的人则选择巴结谄媚有权势的人物,拉关系往上爬的途径。
那么,到底关系重要,还是知识重要?关系更重要。
信息学家的统计表明,只有12.5%的时候,知识在起作用;而87.5%的时候,是关系在起作用。
那么,怎么才能联系到你需要认识的人呢?这就用得着心理学招数了。
信息学专家指出,不论你想认识谁,最多经过6个中间人就可以认识。
心理学的诡计
防微杜渐1、猛虎之爪或可躲过,黄蜂之刺防不胜防。
2、欲先取之,必先予之。
3、仇恨就像海格力斯遇到的袋子,仇恨加深时,袋子会越来越大。
别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4、坏人,同一切有毒的动物一样,是并不知道自己是坏人的,是毒物的。
干损人利己的事是坏人,而干损人不利己的事,则是坏人之尤者。
5、不必和小人划清界限,因为你的“正义”,公然暴露了这些小人的无耻、不义。
再坏的人也是有一件伪善的外衣,这是人性,“小人”是一种人性现象,和他们保持一种“生态”上的平衡,要让因他们的存在,彰显出“善良正直的人们”价值与可贵。
6、谋晦最忌讳的是过高的名声,因为美名近于“明”这种状态,名声过高会有无形的权威,而使居于上位者不安,这样就有折损颠仆的危险了。
7、你可以不做布局者,但不要成为别人的棋子。
当受到攻击、侮辱、诱惑的时候,一定要冷静下来,仔细地分析事情来龙去脉,再做判断。
8、新鞋不踩臭狗屎,“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这句老话有它的含金量。
9、历史总在重复一个无可回避的循环,小人就好比那甜口毒药,夺命白粉一样,让人明知是万丈深渊却又禁不住魔鬼的诱惑而忍不住往下跳,这是人性的一种悲哀。
10、借力打力,通过一些蛛丝马迹察觉小人的阴谋,顺着小人给你的路,跳过陷阱。
11、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莫让小人当枪使。
做人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都要在脑子里多绕几个弯子。
12、对于秘密假装不知,若无其事。
13、在暗处对付小人,比明枪实箭高明得多。
在现实的人生处境中,多的是群魔乱舞,当你想要有所行动前,可千万记得不要开灯,任意招摇。
创新通达,趋利避险1、看透而不点透,才是真正的明哲保身之道。
为人处世不可“逞能”,逞能之时是感觉最良好之时,感觉最良好之时即是精神最松懈之时,得意而无防备,危险就来了。
2、临危不乱,以“诈”赢得生机,趋利避免。
把盏笑谈间,祸患已逼近,骤然听到天大的秘密却不惊不慌,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心理学的诡计读后感500字
心理学的诡计读后感500字英文回答:"The Art of Thinking Clearly" by Rolf Dobelli is a fascinating exploration of the various cognitive biases and logical fallacies that affect our decision-making process. The book is divided into chapters, each focusing on a specific cognitive bias or fallacy, such as confirmation bias, sunk cost fallacy, and availability bias. Dobelli explains each concept in a clear and concise manner, providing real-life examples to illustrate how these biases can lead us astray.One of the most interesting concepts discussed in the book is the sunk cost fallacy. This fallacy occurs when we continue to invest time, money, or effort into something simply because we have already invested in it, even if it no longer makes sense to do so. Dobelli provides the example of a person who continues to watch a boring movie just because they have already paid for the ticket. Thisfallacy is a perfect example of how our emotions and past investments can cloud our judgment and prevent us from making rational decisions.Another concept that resonated with me is the availability bias. This bias occurs when we rely too heavily on information that is readily available to us, rather than seeking out a more comprehensive and accurate picture. For example, if we hear about a plane crash on the news, we may become overly fearful of flying, even though statistically it is one of the safest modes of transportation. This bias highlights how our perception of risk can be skewed by the information that is most easily accessible to us."The Art of Thinking Clearly" also delves into the concept of confirmation bias, which is the tendency to seek out information that confirms our preexisting beliefs and ignore or dismiss information that contradicts them. This bias can prevent us from considering alternative viewpoints and hinder our ability to make objective decisions. Dobelli provides the example of a person who only reads newsarticles that align with their political beliefs, effectively creating an echo chamber and reinforcing their existing biases.Overall, "The Art of Thinking Clearly" is a thought-provoking and insightful book that sheds light on the various cognitive biases and fallacies that can cloud our judgment. By understanding these biases, we can become more aware of our own thought processes and make more rational decisions. I highly recommend this book to anyoneinterested in psychology or improving their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中文回答:《诡计》是Rolf Dobelli的一本引人入胜的心理学探索之作,探讨了影响我们决策过程的各种认知偏差和逻辑谬误。
与人交往的心理诡计
谢谢观看!
交谈中获得信息的一般手段就是提问。
只有恰当的提问,才能获得满意的信息,身在职场,我们每天都在与人沟通, 沟通的过程,常常是问答的过程,能否掌握提问的技巧直接关系到获得信息 的质量,关系到沟通的成败。
你选择的提问的语言,引入问题的方法等等,都能戏剧性的影响他人回答问 题的质量。恰当的提问能够引导被问对象的谈话,帮助你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肤浅或者糟糕的提问得到的只能是无效信息。甚至可能是别人的拒绝。
第四章 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3、关心对方最亲近的人,更能打动对方的心
如果你想打动对方的心,可这并不容易,不妨试着去打动对方最 关心的人的心。
人人都有亲人,都会关心自己最亲近的人,一旦发现了别人也在 关心着自己所关心的人,大都会产生一种无比亲近的感觉。 人际关系中,完全可以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倾向,从关心对方最 亲近的人着手,赢得对方的好感,拉近彼此的距离。
互惠原理概括起来就是一种行为应该用一种类似的行为来回报。 但”类似行为“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在这个范围之内到底应该 采取什么行动也还是有相当大的灵活性,因此一个小小 的人情造成的负债感导致人们报以一个大出很多倍 的好处的现象也是常常可以看到的。这正是我们要了 解它的原因。
第二章 掌握心理,把握尺度
第二章 掌握心理,把握尺度
1、巧用移情效应,建立与对方之间的感情
2、牢记互惠原理,让对方产生必须回报你的负债感
3、引入权威效应,引导对方的态度和行为 4、制造短缺的假象,可以极大影响对方的行为
第二章 掌握心理,把握尺度
1、巧用移情效应,建立与对方之间的感情
移情效应,说直白一点就是一种投其所好,以对方所喜 欢的人或物为媒介,使得对方把对他所喜欢的人或物的情感 移到自己身上,从而建立双方的良好关系。 “以酒会友”、“以文会友”这些都 是移情效应的表现。 移情效应是一种心理定势。人都是有所谓 “七情六欲”,所以人和人之间最容易产生 情感方面的好恶,并由此产生移情效应。
心理学的诡计
人的心理是很微妙的,在日常生活中很普通的求证心理,如果被人恶意地诱导和利用,则往往会失去理智,变得盲目,因此,心中常坏警惕,看问题时,客观一些、冷静一些,则会使我们避免上当受骗。
自我求证:当受到某种暗示后,大脑中会立刻浮现出一系列与此暗示有关的内容。
2.为什么别人的红包更诱人
旁观者效应:在紧急情况发生时,当有其他目击者在场,人们的责任感就会削弱,成为袖手旁观的看客。
5.为什么我们会购买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
零成本能够对人们产生不可抗拒的心里吸引,通过这样诱惑,我们可以促使某种效果的达成,但是同时要提防这种诱惑背后的陷阱,最终使自己没有得到好处。
6.为什么女性都喜欢穿高跟鞋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难免有骑虎难下的时候,因为人们会受到来自群体的一种压力,在趋同心理的作用下,并且为了保持自己的既得优势,我们只能选择坚持而不是放弃这种优势。
趋同心理:当某群体普遍享受某种优势,那么个体的行为就会受到影响,个体都会纷纷来占据这种优势。一旦占有就不愿意放弃,因为放弃往往代表的是一种落后,无法占据优势就会使错觉的影响。我们要认识到这一点。与其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赌博上,不如用在学习和工作上,以此来提升自己。
控制定律:人们对于非偶然的事情,通常都会以为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可以支配的。
1.为什么受人关注就会表现很积极
晕轮效应:又被成为“光环效应”、“成见效应:,指在人际互相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夸大了的社会印象,它指人们在看待问题的时候,产生以点带面、以偏概全的社会心理效应。在这种心理效应的作用下,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常常会从对方所具有的某个特性而泛化到其他有关的一些列特性上,从局部信息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
9.为什么人们认为自己可以控制偶然事件
鬼谷子的心理学诡计
鬼谷子的心理学诡计捭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这段话又如何理解?人与人的交流碰撞,无非是两扇门户。
推开对方的门,看清他有多大本事,有什么目的;打开对方的门户,你要设计周详,寻找任何一丝破绽;打开自己的门,让对方进来时,只有一个原因:展示自己的诚意。
这要建立在双方利益追求一致时,否则无异于在自己身上绑上一枚炸弹。
守护自己的门户,你要心思缜密,不给对方留下任何漏洞!所以,人情世故,无非是一来一往,纵横捭阖,都在这一攻一守之中,守得住自己,攻得下别人,你就是人际场上的王者;攻不下又守不住,你就总是被人利用的棋子!别人想阴你,首要一步就先对你“料其情”,不知道你的底细,不清楚你的真实目的,就没人敢轻易对你下手。
你看错了人,把魔鬼看成天使,将敌人当成朋友,自己把门打开了,就别怪对方心狠手辣,也莫怪自己点太背。
你要阴别人,也得先搞清他多轻多重,有什么背景,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平时做事的风格,他的弱点与优点,以及你的实力是否搞得定他,需不需要联合一些盟友,等等。
这些信息若不清楚,对方就是一堵厚厚的城墙,坚不可摧,你无门而入,自然就达不到目的。
要做到这两点,在全盘谋略的基础上,“贵周与贵微”就非常重要。
不但要对一件事情的本质做出判断,还要对它所有的细节都考虑到位,知己知彼,做到有备无患,并注意每个微小的调整,时刻纠正自己的计划,你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阖而取之,阖而去之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就像天冷要穿衣一样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纳之。
阖者,或阖而取之,或阖而去之。
打开门户,或让自己出去,或让对方进来。
关闭门户,或是自我约束,或使人离开。
捭阖的目的是什么?是趋利避害,让利进来,让害离开,每个人都是这样的。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性!即使是那些经常做高尚善事的人,也具有其“自私”的理由。
或许你要搬出雷锋同志来反驳我,但是你知道吗?雷锋同志虽然做好事不留名,却把每件事情清清楚楚地记在日记里了!股市上涨,人皆涌入;股市崩盘,人皆奔逃。
心理学的诡计张跃峰读书报告
心理学的诡计张跃峰读书报告越读下去越发现《心理学的诡计》是一本好的教科书,并不仅仅是讲心理学那么枯燥无味,而是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甚至生活中毫不起眼的一个场景或者是为人处世中的一次小交谈,其间蕴含的道理都不会出其左右。
所以也可以说,这不仅仅是教会我们心理学,更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做好人。
我甚至会觉得标题已经不足以涵盖这么复杂的解释了。
这也算是我在做楼盘销售过程中学习成果的一个升华吧下面这一条就是个很好的例子:相互信任相互支持是对方互惠互利的前提。
在商业化进程如此迅速的今天,生活中到处都充斥着利益,尤其是作为营销人员在做一件事情时候往往是考虑到事情的结果,是否有赚头,是否有利益才会做什么什么事情,导致了人心的浮躁。
所以这个社会到处充斥着不信任,疑虑,猜忌。
实际上“相互信任相互支持是对方互惠互利的前提”这句话人们往往看看了“互惠互利”,而真正起到关键作用的是最不起眼的“前提”没有前提,何来结果,何来的互惠互利。
没有前提就没有了一切,且不说互惠互利这么高尚,单纯对自己也没有任何好处。
前提是什么呢?就是主语“相互支持相互信任”,只是可惜这句话说的人多做到的人少。
请大家不要以为我单纯写的是心理学的诡计在销售过程中的应用,那么就代表一切的诡计都是用在买卖双方的。
恰恰如文章开头所说这是适用于为人处世的整个大环境,对待客户要做到“言行一致,兑现诺言,诚实守信”等自不必多说。
对待所有的上下级领导同事也是一样,我们楼盘的工作人员都是一个团队,一个团队要事业取得成绩,必须所有的成员都要相互信任相互支持。
这不光是我们应具备的置业道德,置业操守,也应该是做人的基础。
大家都要参与进来,把团队当成自己的家,相互扶持才能走的更远。
回到心理学的诡计当中来,这里面讲了这样一句话。
讲述相似或相同的经历,让对方有志同道合的感觉。
究其原因,就是你们相似或相同的经历或者对待一个事物的看法,存在一致的时候,会令对方倍感亲切,甚至给人一种大家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的感觉,那么如此一来,他对你的信任度会陡增。
房产销售10大心理学诡计
房产销售10⼤⼼理学诡计房产销售10⼤⼼理学诡计 房产销售⼀直都是热门的话题,那么⾝为房产销售的你们知道房产销售的⼼理学吗?房产销售10⼤⼼理学诡计是⼩编为⼤家准备的,希望能帮到⼤家。
房产销售10⼤⼼理学诡计 1、登门槛现象——逐步沦陷 社会⼼理学⾥⾯有个登门槛现象,⼜称得⼨进尺效应,是指⼀个⼈⼀旦接受了他⼈的⼀个微不⾜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以前后⼀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的要求。
这种现象,犹如登门槛时要⼀级台阶⼀级台阶地登,这样能更容易更顺利地登上⾼处。
在房地产领域,楼盘也会通过登门槛现象让客户⼀步⼀步强化意向落⼊圈套,⽐如⼀般开盘前期都会先登记意向客户电话号码,然后邀请客户来办VIP卡,办卡之后⼜需要认筹,认筹之后还需要开盘集中抢购,就这样客户⼀次⼀次的逐步沦陷。
2、对⽐效应——先贵后廉 对⽐效应已经是很多⽼销售都会⽤的⼼理学诡计了,⼀般客户看房都会先给客户看个贵的,然后再让客户看便宜的,客户⼼理⼀对⽐,就会觉得便宜的好便宜,贪便宜就会促进购买。
3、认同效应——模仿客户 ⼈都喜欢和⾃⼰类似的⼈,所以有经验的销售都会根据客户的性格来选择接待技巧,⽽不是⼀味的选择培训是说的热情主动,他们会模仿客户性格甚⾄是⾏为和喜好。
如果客户是沉默内向的⼈,置业顾问太热情主动,反⽽容易让客户戒备,这种客户站在⼀旁等待客户⾃⼰询问⽐较好,回答也尽量精简诚恳。
寻找与客户的共同点和联系,⽐如共同的兴趣爱好。
4、从众效应——销售⽰范 ⼈是⼀种天⽣寻求社会认同的动物,所以⼈的⾏为很容易从众,⽐如⼀个⼈往天上看,只要坚持⼀会⼉,就会引来⼀群⼈往天上看。
所以有的楼盘请托排队抢购,制造很多⼈购买的现象,形成销售⽰范,让客户从众购买,当然,这种抢购后⾯还有另外⼀种⼼理机制——稀缺效应。
5、稀缺效应——制造疯抢 物以稀为贵,经济学⾥⾯说稀缺性决定价值,⼈们都喜欢抢稀缺的东西,所以楼盘请托抢购的时候,真客户就会被稀缺效应施加压⼒,要是抢完买不到了怎么办,赶紧下⼿。
心理学的诡计
破解心里密码,博取对方好感
1.倾听,更能获得别人的好感
2.移情效应更能获得别人的好感。
在心理学中,移情效应是指人们在对对象形成后印象深刻时,当时的情緖状态会影响他对对象今后及其关系者的评价的一种心理倾向。
3.投其所好,与他人成为莫逆之交
4.相似与互补是好感的来源
5.空间距离可以缩短心理距离:例如你和你座位周围的同学关系更亲密
6.相似的经历更容易获得别人的认同
7.热情是人与人之间最好的介绍信
8.微笑是人类最真挚的情感
9.不留痕迹的故意效仿,能引发对方的好感
10.记住别人的名字
11.学会交往越多越容易形成稳固的关系
12.恰如其分的暴露自己
做精明人,办精明事
1.冷热水效应使劣势化为优势:一个人通常是有预期的,如果结果符合自己,人的心态会比较平和,对结果也比较容易接受。
如果超越自己的预期,则不太可能保持平和的心态。
鲁迅先生说:“如果有人建议在墙壁上开个窗口,势必会遭到众人的反对,窗口肯定开不成。
可是如果建议把房扒掉,众人则会相应退让,同意开个窗口。
”
2.对方容易接受什么,就给他什么。
从对方容易接受的小问题入手,然后潜移默化,一步步进入较复杂较困难的问题,这是让那个对方能满足你要求的最好方法。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戒备之心人皆有之。
但可以通过慢慢渗透使之减弱
3.不以己之心度人之腹。
销售中的心理学诡计
销售中的心理学诡计
第33页
在谈判中俘虏代理商
6: 商务谈判中说不艺术 7: 给代理商一点善意威胁
8: 催压货销售不轻易---授你几招杀手锏
9: 博弈最高境界----谁也没有输给谁
销售中的心理学诡计
第34页
拾贰 重视细节12让.代理商 和你做永久生意
销售中的心理学诡计
第35页
重视细节让代理商和你做永久生意
1: 奥新顿法则--你关照好代理商心他就关照好你生意 2: 哈默定律-天下没有做不成生意 只有不会生意人 3: 250定律----每个代理商身后都有250个潜在代理商 4: 二选一定律----把主动权操纵在自己手上 5: 跨栏定律----制订一个高一点儿销售目标 6: 长尾理论----颠覆营销2:8定律 7: 奥纳西斯法则----把生意做在他人前面 8: 伯内特定律----让产品在代理商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销售中的心理学诡计
第22页
身体语言中藏着心理学
1: 小动作出卖代理商大心理 2: 眼晴就是代理商赤裸内心 3: 模访是你跟代理商交往黏合剂 4: 点头YES摇头NO 来是COME去是GO 5: 那些撒谎者最常做手势动作 6: 怎么坐? 腿怎么放? 你能看出代理商怎么想 7: 保持距离----90%人都不愿意和他人挤电梯
4: 间 谍 型 代理商-----投石问路 欲擒故纵
5: 欺 弱 型 代理商-----店大欺客 漫天砍价
6: 占 位 型 代理商-----笙时轻易 实施艰难
7: 无 赖 型 代理商-----翻手为云 覆手为雨
8: 外 行 型 代理商-----夜郎自大 纯门外汉
销售中的心理学诡计
第13页
肆 决定代理商4是. 否操作 心理原因
1: 做销售就像追女孩 请记住她们主要日子 2: 造访代理商时记得先讨一杯水 3: 永远比代理商迟放下电话 4: 随身携带记事本 及时记下代理商要求 5: 代理商 + 1 方案 只比代理商穿正式一点 6: 对代理商秘密守口如瓶 7: 销售是一场没有硝烟战争 早一点儿机会更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的“诡计”
心理学,在每个人的眼中不得不说绝对算得上是一种谜一样的存在。
不单单从字面看来,“心理”二字就颇为神秘,它直指人心,几乎影响着每一个人在社会中生存交际的所有细节,而“心理学”三个字便担得上是一把解密的钥匙,一寸一寸为我们解读人心的变化。
它也许关于人际交往,记忆感觉,甚至有关于学习效率。
作为一名学生而言,学习几乎成为了我生活的主旋律,在我的世界里我一直认为学习这件大事应该就像是堆一座巨大的金字塔,想要拥有“一览众山小”的欢畅,必定的要有日积月累的知识作为筹码,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道理没有人不知道,可以说这件事是每个学生通往未来的必经之路,但是为了在更短的时间里获得更多的知识,利用心理学的“诡计”看起来便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说到心理学在学习上的应用,心得也就不得不提,说起来这种小心计主要可以在一天的想学习安排中可以看到。
举例来看我的学习,早上的时间一定是留给主要用于记忆的科目和事情,因为一觉醒来头脑中的理性思维还不是很清晰,这个时候就不好直接做一些需要直接思考,运用公式计算的学习,而记忆不同,它可以在简单的学习记忆的同时渐渐让头脑清醒起来,而且可以让我从心里更好的接受所学知识。
当然心理学的运用并不只是这样,它其实可以更好地帮助我记忆:
例如背”panora ma”时,它的意义是“全景”,我在背的时候会先观察一下,把它分为“pa-no-ra-ma”,然后开始联想。
记得以前我特别喜欢和同学一起去玩游乐园里的“跳楼机”,“跳楼机”其实就是一种先带人升的很高很高,然后在突然降下来的游乐机。
而每次升到最高处的时候就可以看到“全景”,但是因为太高所以会怕“pa”,然后心里就会说不要啊“no”,当机子突然下降时,大叫“ra”(roar v.呐喊)妈呀“ma”!这样就可以很轻松得记住“panorama”。
但是我清楚的是,就算你现在记得很好,但是时间会想方设法的让你忘记。
记忆是一个系统,它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子系统: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是保持感觉刺激(光、声、气味和触压等)的瞬时映像,但信息在感觉记忆中的保存很短,其保持时间不超过1秒或2秒钟。
短时记忆是指感觉刺激停止之后所保持的瞬间映像,其保持的时间约为20秒,除非积极加以复述,否则信息会很快在短时间内
消失。
长时记忆保持信息的时间极长,从1分钟以上直至伴随人终生。
(转自:百度百科—“记忆”定义)遗忘有三种理论:衰退理论、干扰理论、提取失败理论、动机性遗忘理论。
衰退理论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因时间的推移而引起的,保持的信息将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少。
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尽量加深记忆的痕迹。
干扰说认为,由于记忆材料相互之间的干扰,产生了相互抑制现象,使人们不能提取所需材料而导致遗忘。
它最明显的证据是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提取失败理论认为,遗忘是一时难以提取出欲求的信息。
一旦有了正确的线索经过搜寻,那么所要的信息就能被提取出来。
动机性遗忘说则认为遗忘是因为我们将不想记的一些可怕、痛苦、有损于自我的事情推出意识之外,即遗忘是记忆被压抑,因而该学说也叫压抑说。
(转自:百度百科—“遗忘”理论)所以说记忆后遗忘不可避免,心理学上称遗忘是对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现或错误的再现。
著名的记忆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绘制成著名的艾宾浩斯曲线,这条曲线反映了遗忘的规律学习后的不同时间里保持量是不同的,刚学完时保持量最大,在学后的短时间内保持量急剧下降,然后保持量渐趋稳定地下降,最后接近水平,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几乎不再遗忘了。
而想要一辈子不忘记,复习基本变成了不可忽略的事。
比如把我要背的一本单词书分成15个单元,每天背一个单元,每背2-3页复习一遍,每次学习新单元之前复习前一单元所学,每5天大复习一次,这样一天天的规律练习便可以很好的保存记忆,便不用担心遗忘的到来,在学习上便会感觉更轻松。
学习上运用简单的心理学,不论是效率还是学习的扎实程度都有大大的提升,而心理学在生活上其他发面的应用也是让人无法忽略的,比如说人际关系的处理,甚至可以说心理学的运用最常见的便是人际交往,毕竟它是直攻人心的,这样的运用可以说是如鱼得水,而想要处理好自己的人脉,便要学会巧妙运用它。
在我的生活里,交朋友的时候也总是不可避免的会用到简单的心理学。
就像我如果第一次与一个人见面的话,我们聊天的时候,我一定会直视着他的眼睛,因为我一直认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目光又是感情的窗口,视线相接触是感情交流的开端,这样才会让他觉得我是很尊重重视他,而且很专心地与他聊天。
因此,在社交生活、人际关系沟通方面,学习视线的控制和训练是很重要的。
如果我听见有趣的话题,视线总是注视着对方;但如果想停止话题,视线的避开是一个通知对方的信号。
从视线的移动和变化中,可以大致判断一个人的性格:依存心较强的人,视线容易合拢,也容易被说服或劝诱。
独占欲、支配欲强烈的人,视线居高临下,一直凝视对方。
但
视线持续凝视10秒钟以上,并且带有征服、审视的味道,常常给人以不快感。
目光温柔,有节奏地注视着对方的人,一般来说性格快活,容易交往,是可以信赖的人。
视线躲闪或避开的人,一般来说性格内向,或具有不适应感觉。
有自闭倾向的人,视线不能与他人接拢。
——(《心理学的诡计》赵广娜袭村野著)中国华侨出版社在我看来视线的移动、变化还可以了解他人的情感及性格倾向。
比如给一个女孩看一只很可爱的小狗,如果女孩相当喜欢的话,眼睛一定会在看到的那一瞬间稍稍瞪大,然后眼角泛光。
科学的说法是因为瞳孔的放大,眼睛才会出现一瞬间掩饰不住的光亮,而这表明对方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或引起了感情的波动。
可是如果女孩对小狗一点兴趣都没有的话,她可能只会先看一眼,然后在默默地将视线转开,不过也许可能有她在意的人在场,她不会表现得那么明显,但她可能会垂下眼帘,挡住眼睛里流露出来的神色。
当然瞳孔的变化代表的意味不仅仅只有这些,而如果一个人在听见一句话后,瞳孔骤缩,那么他也许是因为害怕或者是因为他有事隐瞒,甚至是在对你撒谎。
这个时候你如果可以摸到他的脉搏,以一定可以发现:他的心跳变快了,而且手指冰冷。
可以说这些表现都是人的正常表现,因为在一个人遇到巨大的压力危险而让他感到十分不安害怕,这时候心脏的反应就是快速地把四肢的血液抽回心脏,来保护心脏。
而这种方法是在测谎仪还未面世时,FBI探员用来审问嫌疑犯的方法。
除此之外,聊天是学会倾听,也是很重要的“小诡计”。
因为一个跟你交谈的人,他肯定对他自己的事情、自己的问题,要比对你的事情、问题感兴趣得多。
所以这个时候,你应仔细倾听,这是他所迫切需要的。
而通过交谈,可以使一个人的情绪变得开朗起来(心理学上叫做“净化功能”),让他把心中的积郁一吐为快,对方可能会对他自己的问题及如何处理逐渐明确起来(心理学上叫做“自我洞察”)。
有时候对方也会注意到自己的问题没有什么大不了,所以可以平心静气地去思考解决方案,更容易听进你的建议。
注意倾听他人说话,更能获得他人的好感,使别人信赖你、喜欢你(心理学上叫做“亲近感”的产生)。
综上所述,心理学的运用几乎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而我们要做的便是要好好的了解明白简单的心理学,学会利用这样的“小诡计”让自己的明天过得更加开心,毕竟生活永远是自己的,无论是学习上的苦恼,还是人际交往间的尴尬,都需要自己去想方设法的去解决,没有人可以一辈子去依靠别人,既然已经如此,还不如自己掌握主动权,明白交际时的心理,以己度人,不与人为难,才能心胸豁达,时时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