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化史整理

外国文化史整理
外国文化史整理

1古希腊文字:创立拼音文字文字的出现,对希腊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最直接的影响表现在文学方面,古风时代是希腊历史上诗歌创作最为丰富的时期。在这个时期,荷马史诗被用文字书写下来。希西阿德可能是第一个直接书写其作品的诗人。

2《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并称为古代印度两大史诗

在古代印度,它们以口头吟诵的方式创作和流传。因而,它们的文本是流动性的,经由历代宫廷歌手和民间吟游诗人不断加工和扩充,才形成目前的规模和形式。3“西方音乐之父巴赫一生的主要功绩,把音乐从宗教附属品的位置上解放了出来。音乐不总是歌颂上帝,也歌唱平凡的生命。

4交响乐之父海顿

5泰戈尔于1913年因创作诗集《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这项殊荣的亚洲作家

6印象派画家马奈/毕沙罗/莫奈/雷诺阿/德加/西斯莱/修拉/高更/塞尚/凡·高

莫奈:印象派创始人之一。代表作品有《日出-印象》,《睡莲》,《鲁昂大教堂》等。凡高(后期印象派画家之一。《向日葵》。

7《荷马史诗》是相传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这它再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图景,史诗包括了迈锡尼文明以来多少世纪的口头传说,它是欧洲古典四大名著里最早的一部。

8骑士文学就是一切关于骑士的文学作品,大致包括骑士抒情诗、骑士传奇、骑士小说及后来的反骑士小说。骑士文学盛行于西欧,反映了骑士阶层的生活理想。以它构成了西欧民族中所谓的“绅士精神”形成了现代欧洲人对于个人身份和荣誉的注重,对于风度。礼节和外表举止的讲究;对于崇尚精神理想和尊崇妇女的浪漫气质的向往;以及恪守公开竞赛,公平竞争的费而赖精神品质。

9《旧约全书》本是犹太教圣经,是希伯来民族文学遗产的总汇,它的内容主线是讲上帝与其子民希伯来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故事。后来从犹太教直接诞生了世界三大宗教的其中两个——基督宗教和伊斯兰教,并随这两大宗教的传播,是犹太教的第一部重要经籍,后来的基督教称之为“希伯来圣经”或“旧约圣经”,塔纳赫:妥拉, 先知书,文集

10 洛可可风格起源于18世纪的法国,最初是为了反对宫廷的繁文缛节艺术

而兴起的。被称为洛可可的艳情艺术主宰了18世纪前半期,它以上流社会男女的享乐生活为对象。以法国式的轻快优雅使绘画完全摆脱了宗教,从而在反映现实上向前大大地迈进了一步。主要表现在建筑和绘画上,洛可可世俗建筑艺术的特征是轻结构的花园式府邸

11楔形文字,来楔形文字也叫“钉头文字”或“箭头字”,古代西亚所用文字,刻写在石头和泥版(泥砖)上。笔画成楔状,颇像钉头或箭头。苏美尔文明,最能反映这种文明特征——楔形文字,公它是至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

12种姓制度是印度与其他南亚地区普遍存在的社会体系。种姓制度以婆罗门为中心,划分出许多以职业为基础的内婚制群体,即种姓。因此,种姓制度涵盖印度社会绝大多数的群体,并与印度的社会体系、宇宙观、宗教与人际关系息息相关,可说是传统印度最重要的社会制度与规范。在古代印度时期,因为当时印度是奴隶制社会,共有四个阶级,分别是:婆罗门(主要掌管宗教祭把,充任不同层级的祭司。其中一些人参与政治,享有很大政治权力)刹帝利(掌握军事和政治大权的等级)吠舍(平民,从事农业、牧业和商业)首陀罗(从事农、牧、渔、猎以及当时被认为低贱的各职业,其中有人失去生产资料,沦为雇工,甚至沦为奴隶)这是因为婆罗门教宣传婆罗门种姓至上,说梵天用口造婆罗门,用手造刹帝利,用双腿造吠舍,用双脚造首陀罗,并为他们规定了社会职业,永世不可改变。各族间不可通婚,下一等级的人不允许从事上一等级从事的职业。这种森严的等级制度被视为古印度文明的象征。

13两河流域的文化成就两河流域,是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文化发展最早的地区,为世界发明了第一种文字——楔形文字,建造了第一个城市,编制了第一种法律,发明了第一个制陶器的陶轮,制定了第一个七天的周期,第一个阐述了创造世界和大洪水的神话。至今为世界留下了大量的远古文字记载材料(泥版)。

古埃及文明是四大古文明之一。古埃及人除以建筑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及制造木乃伊而闻名天下外,还发明了许多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东西。古埃及的文化非常丰富。创造的象形文字对后来腓尼基字母的影响很大,而希腊字母是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创建的。此外,金字塔、亚历山大灯塔、阿蒙神庙等建筑体现了埃及人高超的建筑技术和数学知识,在几何学、历法等方面也有很大的成就。数学;古埃及的数学家、几何学家,已经能够计算等腰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和圆形的面积。他们最早把圆分成360度,还推算出圆周率为3.16。天文学:他们制定历法,即科普特历。古埃及人将一年定为365天,每年12个月,一个月30天,剩余5天作为节日。埃及使用太阳历的做法是世界上最早的自然科学:古古埃及人除了发明了犁、汲水器和渠道外,还于约公元前2600年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张由芦苇制成的纸。解剖和医药学:将死者解剖刷成木乃伊(干尸)。由此积累了很多人体生理和解剖知识,这些知识无疑有利于他们的医学的发展。古埃及医生能做外科手术,能治眼疾、牙痛、腹泻、肺病以及妇科的许多疾病。他们用各种植物、动物和矿物配制药物。古埃及的医药学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这些知识后来通过古希腊人对西方的医药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化学领域阿拉伯人发展了药物,化学:他们制成了许多药物化学,如烧瓶、水浴锅、蒸馏器、乳钵等。他们改进了许多化学实验方法,如过滤、蒸馏、升华、结晶等;并制成许多化学药物,如酒精、硼砂升汞、苛性钾、樟脑及各种药露等。这些创造性的成就,对后来药学发展贡献很大。在教育方面:建立伊斯兰大帝国的同时,古阿拉伯的教育体系也

相应的建立了起来了普及宗教教育,古阿拉伯人建立了小学,通常就在清真寺中教学建筑:在艺术与伊斯兰建筑别具一格,包括清真寺、伊斯兰学府、哈里发宫殿、陵墓以及各种公共设施、居民住宅等,是世界建筑艺术和伊斯兰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同印度建筑、中国建筑并称东方三大建筑体系。穆斯林仿照希腊和罗马式建筑形式建筑领域在史学领域麦斯欧迪,被称为阿拉伯的希罗多德,他是采用纪事本末体编写历史的第一个阿拉伯人。在文学领域阿拉伯人最有名的文学著作有短篇小说集《一千零一夜》,故事集反映了阿拉伯境内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显示了阿拉伯人民高度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是阿拉伯人民留给世界人民的一份珍贵的文学遗产。在翻译上取得很大成就。阿拉伯人的翻译运动不仅时间长,而且所涉及的范围很广

问答:1伊斯兰教对阿拉伯的影响?

㈠阿拉伯帝国的政治制度一个显著的特征是政教合一。

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创建了穆斯林公社。顺应了阿拉伯社会从分散的部落联合为统一的民族和国家实体的历史要求。在这一过程中,伊斯兰宗教信仰顺理成章地成为这种联合的旗帜、纽带和基础。伊斯兰教为建立政教合一的君主专制封建统治奠定了基础。这种政教合一的政治机制对当代的伊斯兰国家仍有一定的影响,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它对社会的整合和统一民族国家形成的推动作用方面。㈡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帝国的经济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伊斯兰教促进了阿拉伯帝国的形成,统一的帝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前提和条件,也就是广阔的市场和更为和平的贸易环境。同时,伊斯兰教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也伴随着商业贸易的进行。这些都推动着帝国的商业的发展,推动着帝国的经济繁荣。值得肯定的是,帝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对帝国的经济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是伊斯兰教对经济的发展的作用也是不能忽视的。㈢伊斯兰教在阿拉伯民族的形成过程中起有重要的桥梁和基础的作用。伊斯兰教应阿拉伯民族形成的历史需要而创立,又对其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的过程就是阿拉伯民族形成的关键性过程。穆罕默德又借助宗教这一人们容易接受的形式,通过宗教革命实现了政治统一,建立了民族国家。从社会根源上看,这

是政治需要产生宗教,宗教又依赖于政治。民族国家建立在宗教神权理论的基础上,又反过来维护民族国家的稳定。除此之外,信仰伊斯兰教所带来的民族认同感对阿拉伯民族的形成有着不可或缺的重大意义。统一的宗教为阿拉伯民族的形成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社会文化和心理素质。㈣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与伊斯兰教是紧密相连的。公元7世纪,随着伊斯兰教的产生和发展,统一的阿拉伯民族和帝国也随之形成。统一的民族和国家的形成,促进民族间的交流和伊斯兰文化的形成。此外璀璨的伊斯兰文化也离不开伊斯兰教对知识的重视。历代帝国的执政者到普通百姓,莫不重视科学文化,莫不以追求知识为荣1。“在帝国的统治者对文化的高度重视下,推行了以翻译希腊、罗马、波斯、印度等国的“百年翻译运动”,对阿拉伯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建成东西文化的桥梁,在中世纪欧洲文化史上起着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最终形成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圈,该文化圈的形成不仅有力地促进该地区文化的繁荣,影响深远。㈤伊斯兰教对阿拉伯的军事起着宗教号召的作用。阿拉伯帝国的军事跟伊斯兰教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很大的渊源。先知穆罕默德在迁徙到麦地那后,根据启示组织武装力量,建立了“乌玛”军事组织,号召进行武装斗争。武装斗争的建立出于保护自己、放抗压迫、消除迫害的目的,对巩固麦地那的新生政权的巩固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克服麦加后,为了实现半岛的完全统一,先知利用宗教的旗帜,号召广大穆斯林为安拉而战,为实现半岛的统治而战,积极对外扩张,称之为圣战。伊斯兰教在帝国的军事方面起了很强的军事号召和军心鼓动的作用。伊斯兰教作为联系广大穆斯林的纽带和基础,无论是为了反抗压迫而战,还是为了扩张领土而战,伊斯兰教都起了团结和高度鼓舞穆斯林的作用。

它涉及帝国政治、经济、民族、文化、军事和社会生活的个方面,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伊斯兰教对阿拉伯帝国的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阿拉伯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璀璨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出现、庞大帝国的疆域奠定、社会生活的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等,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有的影响还延续至今。伊斯兰教作为一种适应社会需要而产生的宗教,它是一种意识,是一种社会形态的表现,在中世纪的阿拉伯半岛有其独特和重大的社会地位和作用。

现代文化思潮产生的背景现代主义是存在于19世纪末到20实际中期之间的文学思潮,于是我们称它为现代文学思潮。它包过了现代西方文学中许多的文学流派,通常认为,象征主义是现代文学思潮中第一个文学流派,是现代主义真正的开端。

●战争结束,世界政治格局多元化,相应的出现文化格局多元化。

●自然现代科学的发展。

●哲学的两大思潮。分析哲学,存在主义哲学

●现代文学的奇葩: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超现实主义,存在主

●现代艺术:音乐,影视文化

●东方文化现代化

●东西文化交融

人文主义精神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又称人道主义或人本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思潮,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它兴起于14世纪的意大利,15、16世纪在西欧其他一些国家得以广泛传播。

人文主义的基本内容是提倡“人道”,反对“神道”;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宗教桎梏和禁欲主义;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享受人世的欢乐,提倡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要求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等等。人文主义基本思想是提倡以人为中心。人文主义的核心是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

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集中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主张个性解放,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和宗教观;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蒙昧主义,摆脱教会对人们思想的束缚;肯定人权,反对神权,屏弃作为神学和经院哲学基础的一切权威和传统教条;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这是人文主义的主要思想。其中,代表性作品有: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谈》、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拉伯雷的《巨人传》等。人文主义作为资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存在着明显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如:它所鼓吹的人权和人性,主要是资产阶级的人权和人性;它所主张的自由和平等,归根到底是资产阶级允许的自由平等。人文主义者并不是无神论者,他们反对宗教迷信,但并不反对教会制度本身;他们反对天主教会,却不否认宗教和上帝,他们的思想观点和作品还深受宗教的影响;他们还是历史唯心主义者,片面夸大帝王将相和英雄豪杰的作用,轻视甚至诬蔑人民大众。另外,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了文艺复兴运动晚期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宗教改革:1) 宣扬“因信称义”而不是教皇宣扬的“因行称义”摆脱了教皇的专制统治,体现了自由原则。

2)主张所有教徒一律平等,不需要设置等级,体现了平等原则。

再次,对欧洲政治格局的变迁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即作为封建支柱的罗马教会势力的动摇,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传播,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为资产阶级革命开辟了道路.

启蒙主义:主要的社会思想是人文主义。它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它的核心是: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人文主义在人们的思想解放和文化,科学的发展中,起了巨大的作用,从文艺复兴的起源和指导思

想来看,其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再次,从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上说,文艺复兴时代强调的是反禁欲主义,要求个性解放,执着尘世,面向现实。到了十八世纪启蒙时代,人文主义思想的重点,就转移到提倡"自由、平等、博爱"等政治原则方面来。由于启蒙运动具有政治思想革命运动的性质,因此启蒙运动的参加者决不限于文学家。除法国的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卢梭等四大启蒙作家外,英国的哲学家洛克,科学家牛顿,德国的美学家莱辛和海尔德尔,荷兰的哲学家斯宾诺莎,德意志的康德等等,均属启蒙思想家的行列。

世界文化发展史的流变:文化流变,是指同质或异质的文化接近、交叉、相互发生联系时所引起的文化系统结构、模式、风格、数量等变化的过程。

脉络:主要存在下列几种观点:一是世界多种文化流变形态论。该理论试图通过比较多种文化的兴衰过程,揭示其不同的特点,以分析和解释人类文化的发展历程。德国的文化史学家斯宾格勒在1 9 1 8 年出版的《西方的没落》中认为世界历史上共存在过8 种自成体系的文化:埃及文化、巴比伦文化、印度文化、中国文化、古典( 希腊罗马) 文化、玛雅文化、西亚与北非的伊斯兰文化和西欧文化。每种文化都有其基本特征,都须经历生、长、盛、衰、亡的生命周期。二是世界文化流变分期论。该理论认为世界文化流变存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或历史分期。其中,颇有代表性的有美国人种学家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将人类文化史划分为蒙昧时期、野蛮时期和文明时期。神学家圣·奥古斯丁把人类文化史划分为:婴儿期、少年期、青年期、壮年期、半老期老年期。意大利历史哲学家在《关于诸民族共同性的新科学原理》中将人类文化史划分为:神的时代、英雄时代和人的时代。三是东西文化兴替周期论。该理论认为世界文化是东方文化不断兴替的历史。先是东方文化的兴盛,继之为西文化的发达,转而为东方文化的复兴。四是世界文化中心迁移论。世界文化流变图景基本上呈现东学西渐、西学东渐与东西互学三种态势。而在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的具体流变过程中呈现四种类型。世界文化中心转移中所使用的“文化”一词是一个将上述文化要素交织融合在一起的颇为复杂的系统,只要其中的大部分要素发生了转移就可以称作世界文化中心的转移。在世界文化中心的转移中,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几个文明的代表两河流域文明:美索不达米亚为人类最古的文化摇篮之一,灌溉农业为其文化发展的主要基础。公元前四千年已有较发达文化,曾出现巴比伦与亚述帝国。此后又经过波斯、马其顿、罗马与奥斯曼等帝国的统治。世界最早的文明之一——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又称两河文明)发源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

拉底河之间的流域——苏美尔地区两河沿岸因河水泛滥而积淀成肥沃土壤,史称"肥沃的新月地带"。由于两河不象尼罗河一样是定期泛滥的,所以确定时间就必须靠观测天象。住在下游的苏美尔人发明了太阴历,以月亮的阴晴圆缺作为计时标准,把一年划分为12个月,共354天,并发明闰月,与太阳历相差的11天。把一小时分成60分,以7天为一星期。还会分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和解一元二次方程,发明了10进位法和16进位法。他们把圆分为360度,并知道π近似于3。甚至会计算不规则多边形的面积及一些锥体的体积。

公元前4000年,苏美人最早发明了表意和指意符号的象形文字,因为这种文字大多刻在砖、石或黑色的玄武岩。泥板上,"起笔重而印痕较深",成尖劈形,形似木楔,所以被称为楔形文字。还有著名的例子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新巴比伦城墙。被后世人称为“空中花园”。

尼罗河文明和印度河文明,是在两河文明的促进下发展起来的。希腊人从那里学到了数学、物理学和哲学;犹太人从那里学到了神学,并将它传播于世;阿拉伯人从那里学到了建筑学,并以此教化了中世纪时整个野蛮的欧洲。

汉谟拉比(Hammurabi)统一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并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这是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但不是最早的,最早的叫《乌尔纳木法典》。天文学和数学古埃及的农业生产需要掌握尼罗河水泛滥的确切日期,因而根据天象来确定季节就成了十分重要的工作,天文学知识因此而不断积累和丰富。古埃及人在公元前2787年创立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太阳历。这个历法每年只有1/4天的差数,是今天世界通用公历的原始基础。由于尼罗河水每年泛滥之后须重新丈量和划定土地,年复一年的工作使古埃及人在几何学方面比当时的任何民族都做了更多的实践练,。修建水利设施以及建筑神庙和金字塔,使这些数学知识得到应用,并且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古埃及人用的是10进制记数法,能计算矩形、三角形、梯形和圆形的面积,以及正圆柱体、平截头正方锥体的体积。他们所用的圆周率π=3.1605。在代数方面古埃及人能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一些较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这些知识后来成为古希腊人发展数学的基础。

印度河流域文明:印度的远古文明是在1922年才被发现的。由于它的遗址首先是在印度哈拉巴地区发掘出来的,所以通常称为“哈拉巴文化”;又由于这类遗址主要集中在印度河流域,所以也称为“印度河文明”。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对人类文明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在文学方面,创作了不朽的史诗《摩诃婆国多》和《罗摩衍那》。在哲学方面,创立了“因明学”,相当于今天的逻辑学。在自然科学方面,最杰出的贡献是发明了目前世界通用的计数法,创造了包括“0”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所谓阿拉伯数字实际上起源于印度,只是通过阿拉伯人传播到西方而已。

长江文明:长江文明,是长江流域各区域文明的总称,与黄河文明并列为中国文明的两大源泉。长江文明区域之广,文化遗址数量之多密度之大,都堪称世界之最。长江文明,特别是长江文明中的“稻作文明”,给东亚及世界以很大影响。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等中国各大古代文明长期相互影响融合,成为中华文明。由于秦的统一中国,长江文明进一步和中国别的区域的文明相融合。中国各大区域文明相互融合逐渐产生了中华文明。

黄河文明: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在150万年前在现今山西省黄河边的芮城县境内出现西候度猿人;100万年前的蓝田猿人和30万年前的大荔猿人在黄河岸边取鱼狩猎;从中石器时代起,黄河流域就成了我国远古文化的发展中心,拉开了黄河文明发展的序幕。我国的古代文明起源于黄河。

与上述考古学文化相对应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五帝时代,即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以及海岱地区的太昊、少昊。据文献记载,他们的族团主要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繁衍、生息、发展,创造了灿烂的黄河早期文明。这时的黄河文明处于大交融的形成时期,可以称为邦国文明,也可以说是华夏文明的初级阶段。

浅析德国文化产业

德国文化史课程论文——浅析德国文化产业 马腾00825102 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pkumateng@https://www.360docs.net/doc/678546339.html,

【摘要】 德国是传统的文化产业强国,在文化产业的理论、政策和文化管理体制方面都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本文对德国文化产业进行了浅显的介绍,并试图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德国文化产业文化管理 【正文】 一、德国的文化产业理论与政策 (一)法兰克福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是以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社会研究中心”为中心的一群社会科学学者、哲学家、文化批评家所组成的学术社群,被认为是新马克思主义学派的一支。其主要的人物包括第一代的阿多诺、马尔库塞、霍克海默、弗洛姆以及第二代的柏格、尤尔根·哈贝马斯等人。社会研究中心成立于1924年,但要到1930年由霍克海默成为机构主任之后,才转向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考方式,包括以马克思及黑格尔、卢卡奇、葛兰西等人的理论为基础,对于20世纪的资本主义、种族主义及文化等等作进一步的探讨,并借助马克斯·韦伯的现代化理论和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他们最大的特色,在于建立所谓的批判理论(Critical theory),相较于传统社会科学要以科学的、量化的方式建立社会经济等等的法则规律,他们则更进一步要探讨历史的发展以及人的因素在其中的作用。阿多诺提出的文化工业、哈贝马斯提出的哈贝马斯沟通理性等,都是批判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 (二)德国的文化产业政策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产业化的趋势已不可逆转,因此,当代德国人已不再信守以霍克海默、阿多诺等人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主流的文化批判理论。德国文化政策在强调国家对文化扶持作用的同时,也强调发挥私人部门和私营企业对文化发展积极的推动作用。当然,与英美等国家的高度自由主义市场化的文化政策有所不同,德国文化政策更多体现的是“文化是国家形象的重要因素”。因此,德国非常重视文化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把文化当作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在德国的城市里到处坐落着保护良好的文化设施和文物古迹,大街上随处可见形态各异的雕塑,为数众多的博物馆藏品丰富,参观者络绎不绝,浓厚的文化氛围使人深刻感受到文化的价值和力量,文化已成为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手段。(三)德国的文化产业管理 与英美等国家实行分权式的文化管理不同,德国实行的是集权式的文化管理。德国的文化管理权主要集中在各级政府及所属行政部门,其文化体制是由政府机构和以自我管理权为基础的具体文化组织两级组成。1998年,联邦政府为了扩大自己的文化管理权限,成立了文化事务与媒体委员会,联邦文化基金会也由政府直接管理,同时联邦议会也成立了文化事务委员会,以加强对文化工作的领导。这种高度集权式的文化管理模式,有利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克服由于文化产品的过度市场化和商品化所带来的弊端。但是显然,这不利于动员各种社会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同时也加剧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因此,如何对现有的文化管理体制进行分权式的改革,削减政府对文化发展的直接义务和责任,吸引社会各种力量发展文化,已成为德国文化管理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德国主要文化产业 (一)出版业 德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出版大国,出版业在德国文化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15世纪中叶,德国人谷登堡发明铅活字印刷,掀起了一场出版业的革命,使德国很早就成为欧

外国教育史重点考点

外国教育史重点考点 1、夸美纽斯在教育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答:1、他受到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热爱儿童,重视教育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他提出“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泛智教育思想中蕴藏着丰富的民主和科学 思想,他关于普及教育和科学文化的主张预示了近代教育的方向。 3、他拟定了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的单轨学制,后来更发展 为一个系统的终身教育体系,成为近代单轨学制及终身教育的先驱。 4、他系统的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和学年制,在学校管理方面也提出很多设想。 5、他努力探讨教学工作的规律,提出了改革旧教育的课程体系及教学工作的原则 和方法,奠定了近代教学理论的基础。他被称为“教育科学的真正奠基人”“教 育史上的哥白尼” 2、西欧中世纪大学的行政制度:西欧中世纪大学的行政制度有两种类型: ①、以波隆那大学为代表,由学校掌管学校行政,由学生充任校长; ②、一种以巴黎大学为代表,学校行政由教师掌握,校长由教师担任。南方诸如意大利、西 班牙、葡萄牙以波隆那为例;北方诸如英国、德国、丹麦以巴黎大学为代表。 3、斯巴达和雅典教育的异同: A、相同点:雅典的教育与斯巴达教育相比,都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奴隶无权享受 教育。此外,两者均重视教育的社会功能及军体训练。 B、不同点:(1)政府对教育的态度不同。以农立国、实行奴隶主阶级专制政治的斯巴达, 采取严格的集权领导,把儿童视为国有;政府官员及社会成年人对青少年履行监管的义务,青少年必须服从;教育开支由国家负担,青少年免费接受教育。而商业发达、实行奴隶主阶级民主政治的雅典,对教育则采取放任政策,把教育子女视为家庭的职责,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学校,并交纳学费,都是家长应尽的职责。 (2)培养目标不同。斯巴达统治者对内施行暴政;对外则实行防御、侵略政策,以训练勇敢善战的士兵为重任,女子也不例外。雅典为使奴隶主子弟有条件参加政治和经济活动——跻身政界和经营贸易,则竭力培养其成为身强力壮、品德优良、多才善辩而且有文化修养的和谐发展的人,即公民。 (3)教育机构不同,斯巴达为锻炼战士,由国家的7至18岁的男子设立兵营式的教练所,为18岁以上的男子设立青年“士官团”(即“埃弗比”),借军事编制,行尚武教育。雅典则由私人设置多种类型的学校,如体操学校、音乐学校、文法学校、修辞学校,以及哲学家的学园等。程度不齐,流派甚众,任人选择就学,政府不求整齐划一。

外国文学史笔记整理

艾略特非人格理论P128 卡夫卡《城堡》主题 “城堡”既非具体的城市,又非国家,它只是一种象征。因而有无穷的寓意: ( 1 )“城堡”象征与普通人疏远、敌对的冷漠无情的国家机器。 ( 2 )上帝 ( 3 )象征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目标 ( 4 )象征犹太人苦苦追求的国家、故乡、精神归宿。 ( 5 )象征“代沟”,K至死未能进入城堡,象征卡夫卡争取与父亲沟通的失败。 卡夫卡《城堡》的艺术贡献 (1)独特的叙述角度和叙述手法 卡夫卡叙述手法的特点,是将叙述者与主人公合而为一。《城堡》中的K既是主人公又是叙述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只能通过主人公的感官(所见、所听、所想、所思)才能获得信息,再没有旁观者清的叙述者出场来向读者解释情节发展的前因后果。 (2)象征寓意的意象构筑。《城堡》中的K半夜被摇醒,要求出示居留许可证,其实也就象征着无所归依的现代人被摇醒说明自己的人生由来,解释自己的生存依据。 (3)精确、细致、严密的语言风格 《城堡》作为卡夫卡后期创作的代表作品,表现了炉火纯青的语言艺术造诣。整个小说像日常生活用语,简单而生动;又像法律用语,严密而精确,娓娓道来。尽管小说的主要情节是荒诞的,但卡夫卡对事物过程的描述完全是现实主义的,冷静而细致。解释事物的因果关系逻辑严谨,推理缜密,无懈可击,使读者难以摆脱作者的叙述逻辑。 约克纳帕塔法:译为河水静静流过平原。表现的就是约克纳帕塔法颓败的命运,旧的制度、旧的秩序不断瓦解、慢慢消亡的命运。也是《喧哗与骚动》的主题之一。 《喧哗与骚动》思想内容 小说写的是杰弗逊镇上康普生家族的没落,以及在没落过程中各个家族成员之间的遭遇和精神状态。 这个曾经出过将军和州议员、拥有大量田产和黑奴的庄园世家现在败落了。 《喧哗与骚动》叙述人意义 (1)白痴班吉 作者在第一部分选择白痴班吉来叙述故事,是有其深刻用意的。因为人生,尤其事美国南方社会中的人生,浑浑噩噩,就“像一个白痴所讲的故事”,这正好点明了作品的主题。作品的标题来自莎剧《麦克白》的一段台词:人生像一个白痴所讲的故事,充满着喧哗和骚动,却无丝毫意义。 人生的毫无意义由于是通过班吉的混乱意识表现出来的,就更具有发人深省的象征意义。班吉33岁,只有3岁孩子的智力,没有时间概念,过去和现在之间没有任何界限,都汇入一种混乱的意识流动中。但是,读者从班吉混乱的意识中,仍然可以感受到他因为失去姐姐对他的关怀而感到的痛苦。 叙事结构:小说由四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由不同的叙事者讲述。尤其有特点的是第一部分的叙事者——白痴班吉的叙事风格。 班吉的叙事突出地反映了福克纳对意识流小说技巧的精心营造,白痴的形象也寄托了福克纳的刻意追求:

德国文化史第三章

1.德语中的“新时代”指的是哪段时间?它分为哪两个阶段?(63页) 即“现代”,指1450-1500年至今的全部近代和现代历史; 15世纪下叶到1789年法国大革命可理解为近代; 从法国大革命至今课理解为现代 2. 人文主义的价值体系的核心是什么?最早发源于何地?德国人文主义思潮的摇篮在哪里?而德国人文主义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它的重要代表人物有哪些?(65页)人文主义把人置于价值体系的核心; 意大利 波西米亚 戏剧艺术 伊拉斯谟、罗伊希林、胡腾 3. 在人文主义时期的文学中并存的是哪两种类型的作品?以梯尔·欧伦施皮革尔为主要人物的著名德国民间故事属于其中的哪一类?(88页) “事业文学”和散文史诗; 民间故事书) 4. 文艺复兴时期德国艺术的两位大师级人物是谁?他们分别有什么著名作品流传于世?(90、91页) 丢勒:自画像、《启示录》、《四使徒》; 马蒂亚斯?格吕内瓦尔德:《伊森海姆祭坛》 5. 德国历史上著名的宗教改革运动是以什么事件为序幕的?它的发起者是谁?他在这一运动中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而他的什么举动在这一宗教事件中对德国语言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他的宗教观对德国人的何种典型性格特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塑造作用?(72、74、84、79页) 1517年10月31日,维滕堡的的神学教授马丁 路德在维滕堡的大门上贴出了批判 教会弊端的“九十五条论纲”; 马丁?路德; 因信称义; 翻译圣经?新约; 顺民心态 思考题: 为什么说马丁路德在德意志历史上是一个决定性的重要人物?

●马丁·路德在德意志历史上是一个决定性的重要人物。 ●因为他发动了改变德国历史进程的宗教改革,导致了基督教世界发生第二次大分裂; 同时也是因为他将《圣经·新约》从希腊文翻译成德文为德意志民族的统一奠定了一个重要的文化基础。 思考题: 为什么说马丁路德在德意志历史上是一个决定性的重要人物? ●此外,他的神学理论直接参与了塑造德国人的民族性格,近代德国人的“顺民心态”、 “内在性”以及对于职业和工作的态度的形成都与他密切相关,他被认为是近代德意志人的典型。 思考题: 九十五条论纲: ●1517年10月1日维腾堡的神学教授马丁·路德在维腾堡教堂的大门上贴出了批判 教会弊端的“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其主要内容是:“因信称义”,依靠内心真正信仰上帝才能获救;否定教皇永无谬误 论,称只有《圣经》才是唯一正确的最高权威;“平信徒皆为祭司”,否定了信徒个人与上帝之间必须得由教士充当中介

外国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

外国文化对青少年的 影响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外国文化对我国青少年的影响调查 为了解外国文化对我国青少年的影响,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保护传统优良文化并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建议策略,请您务必认真填写此调查问卷,您的回答对我们非常重要,谢谢合作! 1.(调查对象的情况)你从小到现在多数时间居住在城市还是农村城市/农村 2.(2——9为调查文化在不同方面的影响)相比于国内是否更喜欢国外的文学是/否/二者各有所爱/自己对这方面不感兴趣 3.相比于国内是否更喜欢国外的影视/娱乐/明星是/否/二者各有所爱/自己对这方面不感兴趣 4.相比于国内是否更喜欢国外的动漫游戏是/否/二者各有所爱/自己对这方面不感兴趣 5.日常消费是否更倾向于国外牌子(食物/服装饰品/化妆品牌等)是/否/不会注重牌子 6.是否经常过国外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等)经常/偶尔/几乎不 7.是否经常过传统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等)经常/偶尔/几乎不 8.外语词句在你日常用语中出现的频率如何经常/偶尔/几乎不 9.是否能接受一些较为开放的观念(如同性恋等)大多数能接受/部分能接受/少数能接受/几乎不能接受 10.(不同文化的影响)外国文化中,你更喜欢哪些国家的文化欧美/日韩/其他(请补充) 11.(政治历史等其他原因对文化传播的影响程度)你会因为一些政治历史等原因而拒绝接受某些国家的文化么会/不会/不清 12.(12——13为调查个人能否正确对待国内外文化)你能批判性的看待我国文化么会/不会/不清楚 13.你能批判性的看待国外文化么会/不会/不清楚 14.(14——16为调查个人对文化传播的负面影响“文化入侵”的认识)你知道“文化入侵(一个国家或民族对它国或另一民族通过文化改造和思想改造而达到的征服行为)”这一概念么知道/不知道/只是听说过该名词 15.你是否觉得自己身边存在文化入侵现象是/否/有一点感觉 16.你是否觉得自己周围的人更热衷于国外文化是/否/有一点感觉 17.(17——20为调查出国移民问题)是否想要出国留学是/否/还不清楚 18.(若上一题回答“是”或“还不清楚”,需回答本题;否则,不需要)支持你出国留学想法的主要因素会是什么国外会受到更好的教育/为了“镀金”,方便回国找份好工作/想留在国外/其他 19.是否想要移民是/否/还不清楚 20.(若上一题回答“是”或“还不清楚”,需回答本题;否则,不需要)支持你移民想法的主要因素是有更好的收入/有更好的社会福利保障/有更好的自然环境/有更好的医疗卫生条件/可以让后代受到更好的教育/其他

教育学考研: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汇总

教育学考研: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汇总 【西欧中世纪教育(主要特点是神学、宗教色彩)】 一、基督教教育——1.基督教的教育形式、机构和教育内容:在中世纪,西欧的教会学校主要包括修道院学校、主教学校和堂区学校,在这三类学校中修道院学校是最重要的教会学校;(1)修道院学校,以神学和“七艺”构成了主要学习内容,修道院学校的教师多由修道士和其他神职人员担任,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口授和学生背诵、抄写相结合,实行个别教学,采用问答法,盛行体罚;(2)主教学校,又称座堂学校,一般设在主教的所在地,其性质和水平同修道院学校相近,学校设备和条件比较好,学科内容也比较完备;(3)堂区学校,一般设在牧师所在的村落,是对一般居民子弟进行初步教育的一种形式;2.基督教的教育思想:托马斯·阿奎那,代表作为《上帝之城》;(1)教育目的就是发展人的通往上帝神性的理智,教育要使不朽的灵魂与上帝沟通;(2)托马斯·阿奎那式的教育方法包括①正反论辩式②开放调和式③启发诱导式;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研究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官方发布的研究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5%以上,但有的专业首次就业率甚至低至5.56%。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情况,也许永远也无法知道,但多几个渠道了解信息,或许能在作决定时提供帮助。 七成高校研究生就业率超95% 凯程考研以"专业、负责、创新、分享"的办学理念,突出"高命中率、强时效性、全面一条龙服务"的特色,成为考研学子选择专业课辅导的首选。10年来已有千余位考生在凯程的帮助下顺利考取全国著名高校,引发业界强烈关注。 二、封建主贵族的世俗教育——1.宫廷学校:以“七艺”为主要内容,采用问答法进行教学;2.骑士教育: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分为①家庭教育(出生到7、8岁)②侍童教育(7至14、15岁)③侍从教育三个阶段(14、15岁至21岁); 三、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1.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原因:(1)工商业的发展和城市兴起的需要;(2)疾病防治等的需要;(3)东方文化的影响;2.中世纪大学的组织形式:中世纪大学最初产生于12世纪的意大利、法国和英国;根据管理体制的不同,中世纪大学通常被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波伦亚为代表的“南方型”大学,又称为“学生大学”。另一类是以巴黎大学为典型的“北方型”大学,又称为“先生大学”;3.中世纪大学的课程及培养目标:在中世纪大学中,按学科划分一般有四个学院,即文学院、法学院、医学院和神学院。其中,文学院是一种预备性质的机构,为进入其他三个学院作准备,神学院则是地位最高的学院;大学学习一般分为两个主要阶段,这与学位制度具有直接联系,获得文学硕士学位之后可选择其他三科,之后获得“博士”的学位;4.中世纪大学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解和辩论;5.中世纪大学的特点:世俗性、国际性、独立自主性等; 四、新兴市民阶层的形成和城市学校的发展——1.新兴市民阶层的形成:市民阶级主要由商人、手工业者组成,他们组织起行会,组织办理城市学校;2. 城市学校的特点:(1)世俗性;(2)强调职业和技术的培训;(3)虽然宗教教育仍然是所有城市学校的重要教学内容,但是起地位受到明显地削弱;4城市学校教学水平也比较低,基本都坚持以本国语言教学;

(完整word版)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

外国文学史期末复习笔记 第一章古代文学 一、古希腊文学 (一)英雄时代(荷马时代) 1.时期(填空) 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是古希腊从氏族公社制向奴隶制社会过渡的时期,史称“英雄时代”,又称“荷马时代”,这时文学的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 2.神的名称(必考填空、选择) 雷电神:宙斯天后:赫拉海洋神:波塞东(poseidon)农神:得墨忒耳(demeter)太阳神:阿波罗(apollo)战神:阿瑞斯(Ares) 火神:赫淮斯托斯(Hephfis)神使:赫尔墨斯(Hermes) 女战神:雅典娜爱神:阿佛洛狄忒(Aphrodite) 月神:阿尔忒弥斯(Artemis) 家神:赫斯提亚(Hestia) 3.古希腊神话(名词解释) 1)时间: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是古希腊从氏族公社制向奴隶制社会过渡的时期,史称“英雄时代” 2)含义:是原始氏族社会的精神产物,是古希腊人集体创造的口头创作,是欧洲最早的文学形式。大体可以分为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大部分 3)产生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低级阶段的反映;氏族公社社会基本特征的表现;希腊宗教崇拜的起源。 4)艺术特征(简答) ①想象力极强。 ②故事性极强。 ③哲理性极强。 5)影响: ①古希腊文学艺术的宝库和土壤;荷马史诗《神谱》古希腊戏剧。 ②对古罗马的文化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 ③古典时期、文艺复兴时期以神话为基础 4.潘多拉的盒子(名词解释)

1)潘多拉,希腊神话中火神赫淮斯托斯或宙斯用粘土做成的地上的第一个女人,作为对普罗米修斯造人和盗火的惩罚送给人类的第一个女人。众神亦加入使她拥有更诱人的魅力。 2)潘多拉打开魔盒,释放出人世间的所有邪恶——贪婪、虚无、诽谤、嫉妒、痛苦等等,但潘多拉却照众神之父的旨意趁希望没有来得及释放时,又盖上了盒盖,把它永远锁在盒内。 (二)大移民时代 代表作家作品(填空) 抒情诗:抒情诗有多种体裁,主要有双管歌、琴歌和讽刺诗,其中琴歌的成就最大。 《伊索寓言》反映的是奴隶制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三)古典时期 二、古罗马文学(古罗马文学为什么是希腊和后世文学的桥梁) 1.古罗马成了古希腊文化的直接继承者。 2.丧失了古希腊文学的生动活泼的精神灵气,显示出了精神和情感世界的贫乏。 3.古罗马崇尚武力,对人的力量的崇拜表现为对政治与军事的追去,由此演化出对集权国家和个体自我牺牲精神的崇拜。古罗马文学比古希腊文学更富有理性意识和责任观念,风格更庄严和崇高。但是,古罗马文学人文观念的主体依然是古希腊式的世俗人本意识,仍属于古希腊式的文化范畴。 4.古希腊文学中的世俗人本意识在古罗马文学中得到了体现,并经由古罗马文学广泛地流传于后世的西方文学。 三、荷马史诗(名词解释) 1.概念:《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是古代希腊的两大史诗,相传是由一个叫荷马的诗人所做,故称荷马史诗。又被称为“英雄史诗” 2.两部史诗: 1)《伊利昂纪》希腊人围攻特洛伊城的故事。 2)《奥德修纪》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结束后返乡的故事。 3.人物形象:阿基琉斯:在战场上勇敢善战、奋不顾身而又暴烈鲁莽。 赫克托耳:英雄主义富有悲剧色彩。奥德修斯:

中外戏剧发展史

中外戏剧发展史资料外国戏剧 1、人类最早的成熟戏剧形态是公元前6世纪在古希腊诞生的悲剧和喜剧。之所以说它们 是最早的成熟戏剧,是因为古希腊悲剧和喜剧已经具备了我们所理解的戏剧的全部要素,脱 离宗教仪式的羁绊而成为纯粹的人类娱乐与审美活动,并以人物装扮和当场对话作为自己的主 要舞台形式。它造就了一批伟大的剧作家,并产生了众多的戏剧文学剧本,为后人留下丰厚 的文学遗产,它还通过哲人之口传述了最早的戏剧定义以及整个理论体系,它甚至用雄伟的剧 场建筑向人类宣告了自己的独立存在。 古希腊悲剧和喜剧延续了300年,其后被古罗马承接过去,继续繁衍了近600年。 2、酒神祭祀,是拉开古希腊悲剧和喜剧历史序幕的狂欢前奏。希腊人认为,酒神狄俄尼 索斯代表着人类生命的热情,代表着世界上一切非理念的力量,包括快乐和疯狂。人们抬着狄 俄尼索斯的神像,共同参与一场充满醉态的狂欢歌舞游行。身着羊皮、头戴羊角的“羊人歌队” 开始演唱《山羊之歌》,歌咏酒神的生平事迹,同时向他献上美好的赞颂。 3、希腊戏剧的第一个确切记录见于公元前534年。在这一年雅典举办的“城市酒神节”的各 项活动中,加入了悲剧演出的竞赛。竞赛冠军得主的姓名保留了下来——塞士比斯,他成为世 界上第一个为人所知的戏剧演员。 4、戏剧艺术的基本特性,有很多理论,突出的观点有四种:动作说、情境说、冲突说、 激变说。 5、古希腊悲剧: 英雄悲剧:主人公为了自己的理想和正义同敌对势力进行斗争直到毁灭。代表作《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命运悲剧:主人公的意志同命运(神)的对抗,其结局是他无法逃脱命运的安排而毁灭。

代表作《俄狄浦斯王》。 文艺复兴性格悲剧: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性格。代表作《哈姆雷特》(英国•莎士比亚) 17世纪古典主义悲剧:表现理性与情感的冲突,主人公是王公贵族。代表作《熙德》(法国•高乃依) 18世纪市民悲剧:以市民和社会环境的矛盾为主要内容。代表作《爱米丽•迦绿蒂》(德国•莱辛) 19世纪社会悲剧:反映社会问题,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 6、三大悲剧诗人发展轨迹, 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悲剧内容:英雄悲剧-------命运悲剧--------家庭悲剧。 悲剧人物:写神,独白、对话表现-------写理想人,行动刻画-------写普通人,重视心理分析。 悲剧命运观:命运由神掌握,不可抗拒-------命运是存在于人类之外的抽象概念,可以反抗-------命运在人手里,自己掌握。 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 7、中世纪晚期的英国戏剧最具有研究价值也是最富于艺术成就的是圣体剧。 8、戏剧复兴有两个不同的方面: 一方面是以民主为基础的大众戏剧;

德国文化史

德国文化史 课程:德国文化史 姓名:杨泽昊

德国文化史 ----浅析德国与德意志民族统一 摘要: 德国的统一走过了艰辛的道路,从476年灭亡西罗马帝国后带给德意志民族的并不是国力强盛,而是更加的迷茫,他们不知道要去往何方。于是这一千多年各路世俗诸侯与教会诸侯占山为王,凭借德国独特的地形与教皇与国王的矛盾,日益壮大,分裂割据着德国。但这期间周边法国、俄国等强大帝国慢慢兴起,造成了德意志民族的压力,迫使德意志民族的大团结与大统一在俾斯麦时期完成。关键词: 1.西罗马帝国 2.教会诸侯 3.世俗诸侯 4.俾斯麦 一、德国民族与地理特征 探讨德意志民族,必须要从这个民族的人种起源看起。因为德意志人不同于其他文明民族,它的文明较晚,长期处于部落阶段。德意志人属于日耳曼人的一个分支,他们身材高大、体格健壮,由于长期生活在中欧森林中,他们的发色呈金黄色,眼睛蓝而锐利。日耳曼的字意为自由,这与古代日耳曼人迁徙、尚武的特征符合,德意志著名的音乐家舒伯特在《流浪者之歌》中,深刻的表现了早期日耳曼人的社会文化心态:“流浪,不断地流浪,带着血和泪仰问苍天,何处是我的归宿?灵魂在我的身边暗告:到你没有去过的地方,那儿有一切欢乐。”这种无休止的迁徙生活历练出了德国人坚强的品质基础。 德意志地区北临波罗的海和北海,南依阿尔卑斯山,但是东西两侧可以说是门户大开,没有自然边界,西边界限在莱茵河和易北河之间飘忽不定,因此德国自古以来就是欧洲各民族交往的通道,更是政治冲突的场所。西边强大统一的法国一直给予德国压力,而东面隔着波兰又是欧洲最大的国家俄罗斯的威胁,造成德国人一直生活在这种政治和民族压力下的境遇。 在国内,德国地形划分为北德低地、中部山脉隆起地带、西南部中等山脉梯形地带、南德阿尔卑斯山前沿地带和南部阿尔卑斯山区。这连绵的山峦、起伏的丘陵、纵横交错的河流、众多的湖泊及辽阔宽广的平原,使各个小城镇互相交流不是很轻松,更容易让人佣兵一方,占山为王。

(完整)外国文化史笔记(孟昭毅)

第一篇上古文化 第一章原始文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阐明了原始文化这一人类文化的初生态形成与发展的情况。学习这一章,要明确原始文化伴随原始人类的劳动和生活被创造出来的过程与阶段,掌握原始文化的特点与成果。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原始文字的产生与发展(重点) 识记:原始文字的产生与发展。 (二)原始艺术和原始宗教(重点) 识记:关于艺术起源的诸种说法; 原始宗教信仰和巫术行为。 理解:原始洞窟壁画。 第二章古代两河流域文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阐述了古代的两河流域文化几千年孕育和发展的过程及其鲜明特色,详细介绍了它对人类文化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学习这一

章,要求掌握古代两河流域在文字、科学、宗教、文学、艺术等领域留给人类的珍贵遗产,理解其何以成为世界文化发展的重要渊源之一。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汉谟拉比法典(重点) 识记:汉谟拉比法典。 (二)两河流域文化对人类的贡献(次重点) 理解:楔形文字与泥版文书; 法律、科学和宗教; 文学艺术。 第三章古埃及文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阐述了作为人类早期文明发育的四大摇篮之一的古代埃及文化的形成、发展历程及特点,详细介绍了它对于人类文化做出的巨大贡献。学习这一章,要求掌握古埃及文化在宗教、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领域中取得的成就,并且理解它与古代两河流域文化在政治制度、法律、宗教等方面的异同。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古埃及文化对人类的贡献(重点)

理解:宗教; 文学艺术; 科学技术。 (二)古埃及与两河流域文化之比较(重点) 识记:两河流域和埃及是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时代的地区; 两河流域的文明产生要比古埃及略早一些。 应用:两河流域和古埃及在政治制度、法律和宗教等方面的异同。 第四章古希伯来文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阐述了希伯来民族发展的历史概况以及其文化成就,重点介绍了希伯来民族宗教——犹太教的产生、发展和文献。学习这一章,要明确希伯来文化的世界影响;理解犹太教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教义的主要特点;掌握《旧约》何以既是犹太教的宗教经典,又是希伯来文学总集和文化总集;在理论上还要掌握基督教与犹太教的关系和区别,理解希伯来文化对世界最大的贡献是它在同希腊文化交流、融合基础上产生了世界第一大宗教——基督教,并通过它影响到西方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犹太教(次重点)

外国教育史复习重点

古代: 一、苏格拉底法 苏格拉底法是指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中形成的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又称谈话法、讨论法、产婆术。是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育。主要特点是通过与学生的对话来获得对事物的认识。 ①优点:这种方法是一种对话式教学方法,并不直接将各种知识交待给学生,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迫使对方承认自己的无知,并从他的引导和暗示中得出他认为是正确的答案。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致,从已知到未知的规则,为后世教学法所吸收。 ②局限:苏格拉底这种原始的教学方法是在当时没有成熟的教材、教科书和没有正规课堂教学制度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不是万能的教学方法,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和适度范围内作为参照。 近代: 二、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特征 1.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注重个性发展,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反对禁欲主义, 尊重儿童天性,坚信通过教育可以重塑个人、改造社会和自然,人的价值被充分肯定。 2.古典主义: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吸收了许多古人的见解,特别是课程具有古典性质。 3.自然主义:人文主义强调受教育者的兴趣、要求、欲望和自由,重视探讨新的教育方法 以促进其天性的发展。 4.世俗性:其教育目的、课程设置具有浓厚的世俗精神,教育更关注今生而非来世。 5.宗教性:人文主义教育抨击天主教会的弊端,但不反对宗教更不想消灭宗教,而是希望 以世俗和人文主义精神改造中世纪陈腐专横的宗教性以造就一种更富世俗色彩和人性色彩的宗教性。 贵族性:这是由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非大众运动)所决定的,人文主义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上层子弟,教育的形式多为宫廷教育和家庭教育而非大众教育,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上层人物如君主、侍臣、绅士等。 三、试述夸美纽斯提出的教学原则。 教学理论在夸美纽斯的教育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有关教学原则的论述则是他的教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提出的主要教学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⑴遵循自然原则:首先,他认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法则。其次,夸美纽斯也十分强调教育要依据人的自然本性。 ⑵直观性原则:夸美纽斯的直观教学原则,把学校从“文字教学的绝境中引导到认识生活、认识周围世界的广阔道路上来”,抨击了经院主义教育。但也夸大直观性原则的弊端,不理解理性认识的重要性。 ⑶启发性原则::夸美纽斯反对呆读死记,反对强迫教学。 ⑷系统循序渐进性与原则: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当是系统的,教学的进行应该是循序渐进的。 ⑸巩固性原则:他认为,练习和复习是学生巩固地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 ⑹量力性和因材施教原则:教学必须照顾儿童的年龄发展,应将儿童的年龄所能接受的材料交给儿童。 夸美纽斯依照自然适应性原则,详细地论述了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规则,第一个提出较为完整的教学原则体系,为改革教学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世界教育史上建立了功绩。夸美纽斯的

专题练习之外国戏剧史练习

1、( )的《群鬼》、《玩偶之家》就是社会问题剧的代表作。 A.萧伯纳 B.易卜生 C.莫里哀 D.梅特林克 2、“悲剧之父”就是古希腊时期的( )。 A、阿里斯托芬 B、埃斯库罗斯 C、欧里彼德斯 D、索福克勒斯 3、“文艺复兴三杰”指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艺术巨匠,下面不属于“文艺复兴三杰”的就是( )。 A 达芬奇 B拉斐尔 C 但丁 D米开朗基罗 4、美国奥尼尔的《琼斯皇帝》属于( )戏剧作品。 A、古典主义 B、表现主义 C、启蒙主义 D、荒诞主义 5、以下不属于戏剧冲突的三种矛盾的就是( ) A、人自身内心 B、人与人 C、人与宗教 D、人与环境 6、法国剧作家博马舍就是著名的启蒙主义剧作家,以下哪部不就是她的费加罗三部曲( ) A、有罪的母亲 B、阴谋与爱情 C、费加罗的婚礼 D、赛维勒的理发师 7、( )就是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作家,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建者,她在欧洲戏剧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她的作品对贵族、僧侣与新兴资产阶级的丑恶本质进行了揭露与讽刺,代表作为《唐璜》、《伪君子》、《吝啬鬼》等。 A莫里哀 B雨果 C 福楼拜 D莫泊桑 8、电影《王子复仇记》改编自( )的《哈姆雷特》。 A薄伽丘 B 安徒生 C 莎士比亚D塞万提斯

9、以下剧作家隶属于德国的就是( ) A、莫里哀 B、莱辛 C、贝克特 D、哥尔多尼 10、“葛朗台”就是文学史上著名的人物形象,她的典型性格就是( ) A、吝啬 B、虚伪 C、奸诈 D、残暴 11、以下不属于古希腊剧作家的就是( ) A、阿里斯托芬 B、索福克勒斯 C、欧里庇得斯 D、尤奈斯库 12、罗密欧与朱丽叶属于以下哪种悲剧( ) A、英雄悲剧 B、命运悲剧 C、社会悲剧 D、性格悲剧 13、“间离效果”理论源自于哪个体系( ) A、梅式体系 B、布式体系 C、斯式体系 D、亚里士多德体系 14、世界上三种最古老的戏剧形式不包括下列哪一种( ) A、古希腊戏剧、 B古印度梵剧C、中国戏曲D、日本歌舞技 15、下列属于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就是( ) A、《罪与罚》 B、《吝啬鬼》 C、《哈姆雷特》 D、《仲夏夜之梦》 1、莎士比亚就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她著名的“四大悲剧”就是《奥赛罗》、《哈姆雷特》、《________》与《________》;其喜剧《威尼斯商人》中________的形象就是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吝啬鬼形象之一。 2、就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此派亦称为反传统戏剧派。 3、戏剧就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就是把文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语言文学专业

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语言文学专业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50204) 所属学科门类:文学 所属一级学科:外国语言文学 所属院系部所:德语系 一、培养目标 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需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德语高级人才。要求博士生具有扎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以及出色的德语实践能力。能胜任高校德语教学、研究以及与本专业相关的其他工作。既严谨治学,又具有开拓精神。同时,要求博士生熟练掌握第二外语(主要是英语)。 二、学制与修业年限 博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原则上应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学习任务,一般不得延长。如有特殊原因未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应由本人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学习年限可酌情适当延长。延长期一般为半年,最多不能超过一年(含休学)。成绩优秀,并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一定数量论文的博士研究生,在提前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必修环节和论文撰写工作,达到申请学位要求的情况下,可由本人提出提前毕业申请,经导师及主管部门同意后,由学科点提前半年或一年组织学位论文答辩,并按规定程序提前毕业和申请学位。除学习成绩优秀、科研成果特别突出者以外,原则上不鼓励提前毕业。 三、学位与学分要求 德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修满不少于23学分的课程并达到必修环节最低学分数要求,成绩合格,完成毕业(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达到学位要求者授予文学博士学位。各类课程基本修读要求如下: 学位公共课程7学分,其中政治课3学分,外国语4学分,学位基础课程2学分,学位专业课程8学分(4门),专业方向课程5学分(3门),公共选修课程2学分(1门)和其他必修环节(实践、学术报告、文献综述与开题、前沿讲座、学术研讨班等)2学分。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四、研究方向

《中外文化交流史》课程课程课外阅读参考书目2

中外文化交流史马树德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12出版) 中外文化交流胡太春中南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04出版) 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史王小甫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5出版) 中外文化交流史轶闻趣事魏秀春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05出版) 中外文化交流史(套装上下册) 何芳川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8-05出版) CULTURAL FLOW BETWEEN CHINA AND OUTSIDE WORLD THROUGHOUT HISTORY(中外文化因缘) 沈福伟、吴景枢外文出版社(2009-08出版)

季羡林学术精粹(第3卷):中外文化交流卷季羡林山东友谊书社(2006-01出版) 百家讲坛:玄奘西游记(6DVD) 钱文忠(主讲)、高虹、中央电视台 传教士与中外文化交流:李明中国近事报道研究周燕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03出版) 近代留学生与中外文化李喜所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01出版) 中国文化要略(第3版) 程裕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08出版)

中外文化交流史 周一良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7 - 876 页 本书叙述了从古代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中外文化的交流与相互促进。 中外饮食文化隗静秋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03出版) 唐代拂菻丛说林英中华书局(2006-11出版) 中外文化交流探绎:星学?医学?其他陈万成中华书局(2010-11出版)

中外文化交流及语用分析马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09出版) 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王介南山西出版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2009-01出版) 五千年中外文化交流史(共5册) 李喜所世界知识出版社 音像(2) 老外的中国梦(英文版) 绿杨、杨耀华新世界出版社(2009-01出版) 老外的中国梦绿杨新世界出版社(2009-01出版)

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整理。教学提纲

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文明古国的教育 第一节、古代两河流域的教育 苏美尔文化教育是巴比伦文化教育的前身。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苏美尔人就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城邦。考古家断定这一时期,苏美尔人已经发明了“泥板书”和文字。最初是图画文字,以后又演进为楔形文字。在巴比伦时期,天文学、数学、医学和建筑学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在苏美尔时期已经出现了学校。最早的学校与寺庙有关,由于泥板是主要的书写工具,学校被称为“泥板书舍”,重视语言和书写能力的教学,管理十分严格。 在巴比伦时期,寺庙已有两级:一级是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另一级是高等教育,除学习读写以外,还学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学等。教学方法比较重视师徒传授。 公元3世纪后,巴比伦作为古代文明的中心,逐渐衰落。后人了解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主要通过考古工作者的发掘和研究。通常,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被看作是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 第二节、古代埃及的教育 与巴比伦一样,古埃及很早就有了自己的文字,科学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在天文学上能区分恒星和行星,还制作了天体图和太阳历;数学上,采用了10进位的计算法;医学上的木乃伊制作;建筑方面的金字塔的建造都是人类史上的杰作。一般认为古埃及建立的学校是人类最古老的学校。 1、历史背景 ①地处泥罗河流域,农业发达 天文学:观测天象,预测气侯及河水泛滥的同期建立科学几何学:丈量田亩、建造庙宇、房舍 水利学:灌溉 知识体系医学:制造木乃伊、医疗 地理学:对外贸易、军事远征 ②前3500年进入妈奴隶制社会,统治者(法老)采取配置大小官吏,强化国家机器,实行对外侵略和宗教统治,这些知识要有专门的机构传授。 ③文字出现:图形文字→用字母、音符、词组组成的复合文字 2、学校类型: 最早建立的学校是宫廷学校:培养皇子皇孙和朝臣子弟,学成后充任官吏,产生于埃及古王国末期。 到了中王国时期,一些政府机关在机关内部附设职官学校,招收贵族及官员子弟,以政府办公处所为校址,官吏充任教师。 此外,还有寺庙学校。一些规模宏大的寺庙往往同时又是传授高深科学知识的学府,吸引着要求深造的青年到寺庙里求学,重在学术知识的传授和探讨。 书吏学校:包括绘文书吏、书信书吏、军队书吏、国王书吏等,学习的内容

外国文化史笔记(孟昭毅)

第一篇上古文化 第一章原始文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阐明了原始文化这一人类文化的初生态形成与发展的情况。学习这一章,要明确原始文化伴随原始人类的劳动和生活被创造出来的过程与阶段,掌握原始文化的特点与成果。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原始文字的产生与发展(重点) 识记:原始文字的产生与发展。 (二)原始艺术和原始宗教(重点) 识记:关于艺术起源的诸种说法; 原始宗教信仰和巫术行为。 理解:原始洞窟壁画。 第二章古代两河流域文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阐述了古代的两河流域文化几千年孕育和发展的过程及其鲜明特色,详细介绍了它对人类文化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学习这一章,

要求掌握古代两河流域在文字、科学、宗教、文学、艺术等领域留给人类的珍贵遗产,理解其何以成为世界文化发展的重要渊源之一。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汉谟拉比法典(重点) 识记:汉谟拉比法典。 (二)两河流域文化对人类的贡献(次重点) 理解:楔形文字与泥版文书; 法律、科学和宗教; 文学艺术。 第三章古埃及文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阐述了作为人类早期文明发育的四大摇篮之一的古代埃及文化的形成、发展历程及特点,详细介绍了它对于人类文化做出的巨大贡献。学习这一章,要求掌握古埃及文化在宗教、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领域中取得的成就,并且理解它与古代两河流域文化在政治制度、法律、宗教等方面的异同。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古埃及文化对人类的贡献(重点) 理解:宗教; 文学艺术; 科学技术。

(二)古埃及与两河流域文化之比较(重点) 识记:两河流域和埃及是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时代的地区; 两河流域的文明产生要比古埃及略早一些。 应用:两河流域和古埃及在政治制度、法律和宗教等方面的异同。 第四章古希伯来文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阐述了希伯来民族发展的历史概况以及其文化成就,重点介绍了希伯来民族宗教——犹太教的产生、发展和文献。学习这一章,要明确希伯来文化的世界影响;理解犹太教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教义的主要特点;掌握《旧约》何以既是犹太教的宗教经典,又是希伯来文学总集和文化总集;在理论上还要掌握基督教与犹太教的关系和区别,理解希伯来文化对世界最大的贡献是它在同希腊文化交流、融合基础上产生了世界第一大宗教——基督教,并通过它影响到西方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犹太教(次重点) 识记:犹太教是希伯来的民族宗教; 犹太教的形成、发展; 犹太教的文献——《旧约》。理解:犹太教教义和思想的主要特点。

十九世纪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发展

十九世纪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发展 阮芬历史01级 内容摘要:19世纪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发展变化很大,大致经历了文化民族主义、政治民族主义、极端民族主义三个阶段。由于德意志的分裂和法国的影响,德意志文化民族主义逐渐形成、发展。拿破仑战争时德意志的惨败激发了德意志人的民族情感,强烈要求国家、民族的统一,德意志民族主义由文化领域转到政治领域。普鲁士统一德意志的强权政治,威廉二世的统治,使得民族主义开始走向极端的一面。 关键词: 19世纪;德意志;民族主义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German nationalism greatly diversified in nineteenth century. There were cultural nationalism, political nationalism and extreme nationalism. For disunion of Germany and influence of France, German cultural nationalism developed gradually. Napoleon’s army defeated Germen’s. It shocked Germen, so they strongly demanded unity of state and nation. And German nationalism changed from culture to politics. The power of Prussia used in unifying Germany and the rule of WilliamⅡmade nationalism begin to develop extremely. Key Words: nineteenth century; Germany; nationalis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