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与养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绪与养生
摘要:养生,即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
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它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养生,主要在于养心,养体,合理饮食,及时治病。养生与情绪有这千丝万缕的关系,俗话说,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百病皆生于气,我们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受情绪所影响,只要能合理控制情绪,做到平和如初,那自然就达到了养生的一部分要求。
关键词:养生,修心,情绪控制。
什么是养生?
当今社会,人人提养生,人人要养生,却很少有人知道养生的含义,养生究竟是什么呢?根据正式一点的解释,养生是中医的一个概念,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精神养生是指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说起养生,可能大部分人会想起道家。道家提倡顺其自然,养生就很符合其思想。“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庄子》里有这样一段话就是专门讲养生的。主要是告诉人们养生之道重在顺应自然,忘却情感,不为外物所滞。这样说可能不好理解,那我们就用庖丁解牛的故事来说明吧,庖丁解牛的手法可以说是摸索到了“道”的层次:分解牛体,不仅仅是用刀割肉,用刀劈骨,而是依照牛体自然的生理结构,劈击肌肉骨骼间大的缝隙,把刀导向那些骨节间大的空处,顺着牛体的天然结构去解剖,近乎道矣。所以说,只有抓住事物的本质,才能算是大智慧。
关于养生的方法与要求,那自然是千奇百怪,但主要就分为四类。首先,养生先养心。养心就是要心胸宽阔,遇事不怒,想得开,放得下,始终保持心情的平和。对人与事,不要斤斤计较,要对他人多着想。过喜伤心,过怒伤肝,忧伤脾,悲伤肺,惊恐伤肾,要保持正常的七情。养心要心静自然,自己达不到的事情,不要去想它,不要妄想,不要过分的追求,要知足者常乐。当然不是不要追求的目标,而是有目标努了力就可以了,胜不骄,败不躁。养心不是什么也不想,脑子不用就痴呆了,要不断学习,不断接受新事物,当然用脑过度也不是养生。
其次,养生要养体。养体重要的是一个动字,动字包括劳动和运动,任何劳动和运动,只要不是过力的,对身体健康都是有益的,这就要求人们要勤于动,不要懒,动则促进气血周流,懒则气血流通缓慢。体育锻炼是一种锻炼,劳动也是一种锻炼,但不能过力,过力了就会积劳成疾。当然体育锻炼过力了对身体也会有害的。人体不断的活动,保证气血的运行畅通周流,才会有健康的身体。
合理饮食自然也是保证养生的重要要求,身体的需求一定不能少。人体需要各种物质,不能偏食,不能过饱过饥,人缺少了哪方面的营养对身体也不利,过多供给了营养,造成了体内某物质的堆积对身体也不利。所以饮食要全面适当。
最后,消除疾病作为养生的目的之一,自然也是与养生有着千丝万缕的的关系,有了病痛不能拖着,一拖就会对身体造成一定伤害。人的身体就象机器一样,要不断的维护和保养,要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有了毛病就要修修,先是预防为主,一旦有了疾病就要抓紧治疗,只有去除了疾病,才能保证身体的健康。
情绪与养生
人类有几百种情绪,其中最基本的无疑是我们常说的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此外还有很多混合、变种、突变以及具有细微差异的“近亲”。而无论是什么情绪,只要过了一定的度,就算是开心的情绪,对人的身体健康也是会有一定不良影响的,常言道:百病皆生于气,而这“气”就是指我们的情绪,情绪的微妙之处已经大大超越了人类语言能够形容的范围。情绪虽然不可能被完全消灭,但可以进行有效疏导、有效管理、适度控制,而这,也可以谓之养生之道。
怒伤肝:人发怒时,通常会面红耳赤,这是因为气血上涌的缘故,《内经》说怒则气上,这里气指气机,是说生气时会使气机向上。气上严重的时候据说头发也根根直立,所以有怒发冲冠的成语。怒的过激表现,对人的危害极大。在人体心、肝、脾、肺、肾五脏中,肝为将军之官,主怒,所以怒首先损伤的脏器就是肝,自古就有怒伤肝的说法。因为肝主条畅气机,怒则气上,气机逆行,血随气涌。肝经跟着受累,两胁疼痛,胀闷不舒。患者轻则头晕头胀,重则昏扑。所以也有大怒使人薄厥的论述,薄厥是休克的一种。因此,古代养生家都提倡制怒,清代东阁大学士阎敬铭作《不气歌》他人气我我不气,我本无心他来气,气下病来无人替,专心劝人戒怒。
喜伤心:这里的“喜”其实说的是大喜,是过分的高兴、兴奋,而大喜过望就会影响到我们的心,损伤心气。古人认为“心藏神”,正常的喜乐,使精神愉快,心气舒畅。若狂喜极乐,会使心气弛缓,精神涣散,而产生喜笑不休、心悸、失眠等症。《灵枢》里说:“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就是说喜乐过极会损伤心神。还有“喜则气缓”,就是说大喜之后这个气就缓,缓意思是涣,表示水一下子涣散开来。太高兴、太兴奋了,往往气就散掉了,而产生喜笑不休、心悸、失眠等症,严重的甚至发疯。另外“乐极生悲”还可致血压骤然升高,健康的人尚可代偿,若已患高血压病,过度兴奋就会导致“高血压危象”,表现为突然头晕目眩、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烦躁不安。“高血压危象”尽管可能持续几个小时,却可由此引起脑血管破裂发生猝死。
所以要做到“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任何情绪的过分激动都是不可取的,善于自我调节情感,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一定注意不要超过正常的生理限度。
恐伤肾:恐为肾之志。恐,是一种胆怯,惧怕的心理作用。中医认为恐为肾之志,长期恐惧或突然意外惊恐,皆能导致肾气受损,所谓恐伤肾,就是指的这个意思。肾主藏精,为生气之原。因此,无论任何原因的恐惧,都属于肾的病变。过于恐怖,则肾气不固,气陷于下,可出现二便失禁,遗精,肢冷等症;此外,内脏之虚也会产生恐惧。如胆气不足的胆战心惊,足少阴肾经的脉气不足之善恐,血气内却的令人善恐,血不足者而恐等记载,都不出于肾的精气亏虚病变。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