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景观布局解析——“山”之元素分析

合集下载

国画山水扇面的构图章法与技法解析,良心文章,分析精准到位!(含图文教程)

国画山水扇面的构图章法与技法解析,良心文章,分析精准到位!(含图文教程)

国画山水扇面的构图章法与技法解析,良心文章,分析精准到位!(含图文教程)扇面是中国丰富而多样艺术中的一个特殊的类别。

在扇面上写书作画,是中国乃至世界艺术史上的一个独特的现象。

书画扇集实用、工艺与艺术于一体。

上至帝王仕宦、下至庶民百姓,都可拥有不同水平的书画扇,是欣赏层面最为广泛的艺术品之一。

扇面书画与卷轴书画相比,虽不及卷轴书画宏大精深,但却有着更为浓厚的装饰意趣。

传统扇面多选择令人望而升凉,观则神爽的题材和物象。

画面多出现青山绿水,夏雨秋风,飞瀑流溪,雪野月空,或荷香送爽,或佳色傲霜。

一般都是色调清淡,构图疏朗,与暑热浮躁形成反差,给人以精神和心理上的慰藉。

炎炎夏日,让我们来学习一下山水扇面的画法,有兴趣的朋友不防整饬笔墨画上一幅吧!一、山水扇面的作画步骤1.先随手勾取几颗树,此时心中并无成算。

但要注意树的相互掩映,以及高低、穿插的变化。

用线需松灵、转折、错顿、节奏。

注意线的长短、转折、错顿、节奏。

2.注意点叶、夹叶之间的虚实阴阳变化。

用笔松灵随意,不需太清晰。

太清晰了,就会有刻板的感觉。

3.随树形画出近处山坡,正树多生平坦之地,歪树、倒挂之树多生坡地及崖边。

随树造山和随山造树,需合物理,画理也是由此而来。

4.用笔需松灵,松灵就不会板结。

山体结构要有变化,即《芥子园画传》所述“大间小,小间大之法”。

5.凭臆想,随意勾出远山,要注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也要注意山体结构的大小疏密关系。

6.再边皴边擦画山体。

注意轻重、疏密的对比关系。

皴擦时,一定要顺山体之势皴擦,然后用淡墨渲染,画好桥和高士及远去的小船。

7.用淡墨继续渲染,树叶要点染。

注意:不要平涂,要见笔,平涂易显板滞。

用赭石染山头、树干、树叶等,要染的统一而有变化,最忌东一块西一块。

用泼墨法画远山。

8.继续用调制后的花青、赭黄染山体、树叶,不用纯色,纯色不见丰富,注意不要平涂,要有深浅变化。

用重墨作苔打点,表现小植被。

注意疏密、浓淡、干湿的变化,再画上水草,题款、盖章,这幅画就算完成了。

中国山水画技法——如何画山

中国山水画技法——如何画山

中国山水画技法——如何画山中国山水画技法——如何画山贺更生著山形概说:山虽石之积,但山之轮廓、规模、形状、质地等与石均有不同。

山之轮廓分峰、峦两种,高而尖者为峰,低而圆者为密;又有石山、土山、土石混合之分。

见图:31土,32石,33土石混合。

图31图32图33传统画法:与画石的步骤一样,在此不再赘述。

在画群山绵亘、山峰林立时,要分清山峦外形的层次,分出前后、大小、高低、主宾关系。

用笔墨浓淡不同的变化表现山峦的脉络骨架,为表现山峦的高峻,常在山峰腰间以烟云虚之,这既是自然规律,也是画面审美的需要。

三、画山、石小结1.山有石山、土山之别,石山宜用斧劈皴,土山宜用披麻皴。

石山宜浓,土山宜淡。

2.勾皴山、石笔宜干,干则灵活;下笔宜淡,淡则可改、可救。

3.画石,传统画法上白下黑,现不尽然,要根据画面要求,灵活运用。

4.画石手法不宜太野蛮,也不宜太细;太细则小气,妙在不蛮、不细之间,要磊落、大方、自然。

5.画石贵松灵,松灵不外大间小、小间大、穿插自然,要做到“近山处大间小,近水处小间大”数块大小石头,须有联络,面宜一向,不一向也宜顾盼有情。

6.石下宜平,如脚小参差、有如倒悬,则违反常理。

7.山、石造型要奇而安,奇则有挺拔峻峭之感,安则妥帖合于常理。

8.初学者画山石宜先勾大势,再画其中结构、脉络,行笔宜松,表现宜厚重,要做到毛而不滞、巧而不滑。

9.山有峰、峦之分,一图之中最好不要二者同现。

即峰后远山不宜画为峦,峦后远山不宜为峰,这本身是自然规律。

10.“近山取其质,远山取其形”近山墨宜浓,刻画宜细;远山墨宜淡,刻画宜粗。

点苔时:笔宜散、势宜聚,要有疏密、聚散之感。

总之,前人根据山、石纹理、结构、明暗等创造了几十种皴法,这些皴法大多在今天仍有很强的生命力,值得很好地学习、继承和发扬。

011/065/34。

国画青山知识点归纳总结

国画青山知识点归纳总结

国画青山知识点归纳总结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国画青山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

青山作为一种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形式,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传统。

它不仅是中国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在中国山水画中,青山一直是一个主题,它承载着中国文化的精髓,传达着中国人对自然的审美情感。

在传统绘画中,青山的描绘要求以线条、色彩、形式、节奏等方面的表现,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和特色。

一、青山的基本概念青山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主题之一,在绘画作品中常常出现。

青山包括了以青山为主题,再配以水、树、石等元素,形成了一幅山水画。

它可以是真实的山水景色,也可以是虚构的意境和情感。

青山的绘画,既是对自然山水的描绘,也是对艺术家内心情感和审美情感的表达。

青山的绘画内容主要包括:山、石、树、水、亭台楼阁、人物等。

它通过各种表现形式和技法,表现出中国文化的瑰丽和博大。

青山绘画的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写实的自然山水,也有充满艺术想象和抒情的山水意境。

二、青山的表现手法1. 线条表现青山画的线条表现是其一大特色,中国画的线条表现主要体现在描绘青山的轮廓线、细部线、质感线和虚实线等方面。

青山的轮廓线可以是粗大有力的线条,也可以是轻柔流畅的线条,能够准确地表达青山的图形和形体。

细部线是用于青山的细节描绘,如树叶、山峰、石坪等。

质感线是用于表现青山的纹理和材质,能够丰富青山的表现和造型。

虚实线则是用于表现青山的距离感和空间感,使画面更富有层次和立体感。

2. 色彩表现青山画的色彩表现是其另一大特色,中国画的色彩表现主要包括色彩运用、色彩搭配和色彩对比等。

青山的色彩运用是通过淡雅的色彩和浓烈的色彩,表现出青山的气势和情感。

色彩搭配是指青山画中各种不同颜色的运用和搭配,能够构成画面的和谐和统一。

色彩对比是指青山画中对比明暗、对比冷暖,能够形成画面的层次和对比。

3. 构图表现青山画的构图表现是其另一大特色,中国画的构图表现主要包括山水比例、平面布局和前后层次等。

中国山水画的构图精解,布局章法一篇到位

中国山水画的构图精解,布局章法一篇到位

中国⼭⽔画的构图精解,布局章法⼀篇到位⼀、构图概念:构图亦称章法、布局,是⼭⽔画创作中的重要环节。

构图的成功与否关系到⼭⽔画的好与坏。

构图必须与画⾯⽴意相结合,也就是要与画⾯的内容相协调。

构图要运⽤对⽴统⼀规律,要体现宾与主、远与近、虚与实、疏与密、聚与散、开与合、藏与露、⿊与⽩、⼤与⼩等关系。

对⽴是变化的,统⼀是均衡的。

只有把这些对⽴关系统⼀在画⾯中,才可称得上是好的构图。

好的构图是要我们在万象纷纭、变化万千的复杂事物中找到头绪、理出脉络、分清主次,从⽽使画⾯主题鲜明、内容突出,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因此,⼭⽔画家要⾯向⾃然,⾯向⽣活。

⼆、构图的基本知识1.散点透视中国⼭⽔画多⽤不受空间和视线限制的“散点透视法”。

“散点透视”⼜称“动点透视”。

采⽤“散点透视”时,画家可以不固定在某⼀位置观察景物,视点可上下、左右、远近随时变化,所以⼭⽔画,特别是长卷⽴轴式⼭⽔画,可把仰视、俯视、平视、远观、近取完美地结合在⼀起,表现出“咫尺千⾥”的辽阔境界。

我们可以欣赏⼀下赵孟頫的《鹊华秋⾊图》(右图为作品局部)。

此图画⾯辽阔,给⼈以“万千⽓象,尽现眼前”之感。

为什么会产⽣这种效果呢?2.三远法宋代郭熙在《林泉⾼致》中载:“⼭有三远,⾃⼭下⽽仰⼭巅,谓之⾼远;⾃⼭前⽽窥⼭后,谓之深远;⾃近⼭⽽望远⼭,谓之平远。

“三远法”是画家创作时采取的视⾓。

平远:是平视,能表现平野或不⾼的丘陵,不能表现⾼⼭。

⾃⼭前看⼭后,⾃近⼭望远⼭,属于平视。

深远:是在⾼处向下俯视,可以表现绵延不断的群⼭;从⼭上看⼭下,从前⼭望后⼭,类似于西画构图中的“之”字形或“S”形构图,属于俯视。

⾼远:是仰视,能看⾼⼭,平野⽆须仰视;⾃⼭下看⼭上,类似于西画的⾦字塔式、纪念碑式构图,属于仰视。

三、构图的⼀般规律如何把树⽊、⼭⽯、云⽔、车船、⼈物、建筑、动物等各种物象组合安排在画⾯中,既要合情合理,⼜要和谐,这就涉及到⼭⽔画的构图形式问题。

⼭⽔画的构图形式⼀般要遵循以下⼏个规律:1.宾主古⼈讲“宾主朝揖”,体现在绘画上就是要处理好画⾯的主次关系。

中国山水画空间结构表现

中国山水画空间结构表现

中国山水画空间结构表现一、中国山水画空间结构的含义中国山水画由景和地组成。

中国山水画的空间表现将山水画家们的知识沉淀、生产环境、成长经历、及其精神思想有很大关系,在中国山水画中,山水的含义与内涵非常宽泛,仔细斟酌中国山水画,就会发现其“可居、可望、可行、可游”,并且体现在不断流动和变化的宇宙。

观赏者在欣赏中国山水画时,精神通过画家描绘的佳境排序犹如身临其境一般。

山水画相较于人物画出现的晚一些,探究发现,这主要是对空间的认识和表现的问题。

由于人物本身所占有的空间有限,中国古代传统人物画中大部分是没有背景的,并且人物容易得到合理的安排。

相较于古代人物画,中国传统山水画则是景深万里之遥,通过合理的比例来处理山水景物所占有的空间,绘成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描绘的是自然景物,在物质世界中一切都是立体的,空间是一种立体存在的形式,通过近大遠小、近实远虚的手法,来加强画面中空间感的表现。

在中国山水画构成的其中一种要素和形式表现的其中一种技法是空间感的营造,也是人们的视觉习惯和审美的基本要求。

二、中国山水画空间结构的表现形式1、透视法表现画面空间中国传统山水画采用的是三点透视法,以视点的游动为基础形成一种画面空间,与西方的焦点透视,散点透视法能够更大更广的表现在画面的场面上,能够更加自由的处理画面结构。

例如《富春山居图》、《清明上河图》等。

例如:近高远低、近大远小、近深远浅、近实远虚等都是与焦点透视法有相似处的方面。

北宋画家郭熙《林泉高致》中提出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下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飘飘渺渺。

”郭熙的三远法由前而后,由上而下,由远及近的不间断地移动的一种游动视点透视观察法。

中国山水画中的透视与意境的联系密不可分,三远法与西方的透视法并不相同,三远法构成的艺术空间是诗意性的,而不是几何学的科学性的透视空间。

论述中国传统园林山水关系营造方法

论述中国传统园林山水关系营造方法

论述中国传统园林山水关系营造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国传统园林山水关系的营造方法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独特理解和审美情趣。

中国传统园林注重山水的融合,通过巧妙布局和精心设计,将山、水、树、石等自然元素有机结合,营造出一种意境优美、富有诗意的景观。

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山是园林的灵魂,水是园林的灵气,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而具有深意的山水画。

中国传统园林山水关系的营造方法注重“山”这一重要元素。

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山的位置通常被设置在园林的中轴线上,作为整个园林的核心。

山在园林中的体现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是人工堆筑的假山,有的是自然岩石构成的天然山体。

无论是假山还是天然山体,都需要精心雕琢和布局,以使其与园林其他元素协调一致,营造出一种天然、有机、富有层次感的景观。

水是中国传统园林中另一个重要的元素,水景和山景是园林中的两大亮点。

水在园林中的作用很大,它不仅可以调节气候,还可以营造出一种清新舒适、宁静雅致的氛围。

在中国传统园林中,水景的设计经常巧妙地与山景相结合,形成一种山水相依、相辅相成的美丽景观。

有的园林中,水面如镜,倒映着周围的山峦和植被,仿佛一幅水墨画;有的园林中,水流潺潺,泉水叮咚,清澈而又清凉,给人以清爽的感觉。

水在中国传统园林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它使整个园林更加生动、灵动,增添了一份生机和活力。

除了山和水之外,中国传统园林中还有许多其他元素,如树、石、建筑等。

这些元素在园林的布局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各具特色,各有所长,通过合理搭配和巧妙运用,构成了一个个独特的景观。

园林中的树木常常被用来修剪成各种形状,形成一道道绿色屏障,不仅美观,还可以遮风挡雨,增加园林的私密性和舒适性。

而石头则常常用于修建假山或点缀水边,起到一种点睛之笔的作用,使整个园林更加饱满和生动。

中国传统园林山水关系的营造方法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它融合了自然、人文、审美等多种因素,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对生活的品味和追求。

中国传统山水画构图形式

中国传统山水画构图形式

中国传统山水画构图形式
中国山水画从传统构图主要有三种形式,当然,在构图上有多种表现形式,也有多种元素,在结构上主要有三种形式。

一,平远法
平远法就是平视山水,田野,主要对平原,小丘陵,湖面周边景色的表达,其不宜表现高山的雄伟。

二,深远法
深远法是从高处向下看,向更深远看,可以理解为俯视形式,这种方法可以表现连绵不断的群山,从山上看山下,从前山看山下及远山都可。

三,高远法
高远法就是从山脚仰视看山,也就是从山下看山上,可表现山峰之雄伟,宏大,也可表现近山。

但是,近现代画家以多种形式表现山水,这三种传统构图形式兼而有之,很难从形式上加以区分,有些更趋向于写实,传统构图形式
很难表现西方油画写实及近景的表现。

在构图上还有多种要素,如构图取景要主次分明,要在形式表现上主次呼应,在结构上要有远有近,中国传统国画水墨要有浓淡干湿焦等多种墨法,画面构图有开有合,但整体讲究开合统一等等,当然也没有具体的规定或模式,主要还是要整体让人感觉舒服美观,西飞绘画注重写实,我们传统绘画讲究水墨意境,师自然师造化,要走进大自然去多多体会山川之雄伟,博大。

如何更好布局构思,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探索!。

中国山水画的构图精解

中国山水画的构图精解

中国山水画的构图精解2014-02-22壹号收藏一、概述构图亦称章法、布局,是山水画创作中的重要环节。

构图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山水画的好与坏。

构图必须与画面立意相结合,也就是要与画面的内容相协调。

构图要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要体现宾与主、远与近、虚与实、疏与密、聚与散、开与合、藏与露、黑与白、大与小等关系。

对立是变化的,统一是均衡的。

只有把这些对立关系统一在画面中,才可称得上是好的构图。

好的构图是要我们在万象纷纭、变化万千的复杂事物中找到头绪、理出脉络、分清主次,从而使画面主题鲜明、内容突出,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因此,山水画家要面向自然,面向生活。

二、构图的基本知识1.散点透视中国山水画多用不受空间和视线限制的“散点透视法”。

“散点透视”又称“动点透视”。

采用“散点透视”时,画家可以不固定在某一位置观察景物,视点可上下、左右、远近随时变化,所以山水画,特别是长卷立轴式山水画,可把仰视、俯视、平视、远观、近取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表现出“咫尺千里”的辽阔境界。

我们可以欣赏一下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右图为作品局部)。

此图画面辽阔,给人以“万千气象,尽现眼前”之感。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效果呢?答案当然主要是画家采用了“散点透视”来组织画面。

(1)2.三远法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载:“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三远法”是画家创作时采取的视角。

“高远”是仰视,“深远”是俯视,“平远”是平视。

“高远”能看高山,平野无须仰视;“深远”是在高处向下俯视,可以表现绵延不断的群山;“平远”能表现平野或不高的丘陵,不能表现高山。

平远:自山前看山后,自近山望远山,属于平视。

(见图一)深远:从山上看山下,从前山望后山,类似于西画构图中的“之”字形或“S”形构图,属于俯视。

(见图二)高远:自山下看山上,类似于西画的金字塔式、纪念碑式构图,属于仰视。

(见图三)(2)三、构图的一般规律如何把树木、山石、云水、车船、人物、建筑、动物等各种物象组合安排在画面中,既要合情合理,又要和谐,这就涉及到山水画的构图形式问题。

中国山水画赏析

中国山水画赏析

中国山水画赏析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流派之一,以描绘山水景色为主题,通过艺术手法表现自然山水的美丽和壮丽。

它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代表作品三个方面对中国山水画进行赏析。

一、历史背景中国山水画起源于古代的壁画和绘画,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

在唐代,山水画开始独立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绘画流派。

宋代是中国山水画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山水画家,如李唐、范宽、郭熙等。

明清时期,山水画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艺术特点中国山水画以“意境”为核心,追求表现自然山水的神韵和意境。

它注重表现山水的气势和壮丽,追求画面的空灵和超脱。

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以写意为主:中国山水画强调笔墨的自由和灵动,注重表现画家的个人情感和意境。

画家通过简洁的线条和墨色,表现山水的形态和气势。

2. 以空灵为美:中国山水画追求画面的空灵和超脱,强调意境的表达。

画家通过运用虚实相间的手法,创造出虚幻而神秘的山水世界。

3. 以气韵为重:中国山水画注重表现山水的气韵和神韵,追求画面的生动和有趣。

画家通过运用不同的线条和墨色,表现山水的变化和流动。

4. 以构图为要:中国山水画注重画面的构图和布局,追求画面的和谐和平衡。

画家通过运用对比和层次的手法,创造出丰富而有趣的画面效果。

三、代表作品中国山水画有许多著名的代表作品,以下是其中几幅:1. 《千里江山图》:这幅画是北宋时期的著名山水画家范宽的代表作品,以其宏伟的气势和精湛的技巧而闻名。

画中描绘了江山千里的壮丽景色,给人一种宏大而壮丽的感觉。

2. 《清明上河图》:这幅画是北宋时期的著名山水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品,以其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细节而著称。

画中描绘了北宋时期的繁华景象,给人一种热闹而生动的感觉。

3. 《黄山十绝图》:这幅画是明代著名山水画家徐悲鸿的代表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巧而著名。

中国山水画鉴赏PPT课件

中国山水画鉴赏PPT课件

• 明代山水画虽然十分发达,但是整个画坛都 笼罩在复古风下。明四家(吴门四家):指 中国画史上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 明代画家。他们都在江苏苏州从事绘画活动。 因苏州古为吴地,故又称、沈、文、唐、仇 为“吴门四家”。
唐寅(1470-1522)明朝苏州人。出身商 人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自幼聪 明伶俐,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 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衰败,在好友 祝允明的规劝下潜心读书。29岁参加应天 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30岁赴京 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绝 意进取,以卖画为生。正德九年(1514 年),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请赴南昌半年余, 后察觉宁王图谋不轨,遂装疯甚至在大街 上裸奔才得以脱身而归。晚年生活困顿, 54岁即病逝。历史上的唐伯虎尽管才华出 众,有理想抱负,是位天才的画家,但他 那愤世嫉俗的狂傲性格不容于这个社会。 他一生坎坷,最后潦倒而死,年仅54岁。 他临终时写的绝笔诗就表露了他刻骨铭心 的留恋人间而又愤恨厌世的复杂心情: “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阳 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
• 近代山水,成就最高的是黄宾虹,他曾九上黄山, 五岳,写生稿积累了10000多幅。
• 解放后,出现了李可染、陆俨少、傅抱石、关山月、 石鲁等优秀的画家。
SUCCESS
THANK YOU
2019/7/3
中国山水画的分类
从传统山水画的分类来说,画法上可以分 为大写意、小写意以及工笔画,一般使用工笔 画法的字画都是充满真实感,而且细腻灵动, 线条完整清爽;如果使用大写意的画法,则比 较狂舞、肆意,且充满着个人的想象力,因为 小写意结合了工笔、大写意的特点,所以传统 的山水画以小写意画法为主,从古至今的许多 名家都是使用这个画法。

中国山水画的构图艺术技巧分析

中国山水画的构图艺术技巧分析

中国山水画的构图艺术技巧分析【摘要】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形式之一,以山川河流、云雾松柏为主题,展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独特情感体验。

构图艺术技巧在山水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决定了画面的美感,更能表达画家对自然的理解与情感。

线条运用是构图的基础,它可以表现出山水的轮廓与纹理,引导观者的视线;色彩搭配则赋予作品生动的色彩与情绪;明暗对比则产生画面的光影效果,增强立体感;前中后景的安排可以营造深度感;形与背景的统一性则保持画面的整体性。

构图艺术技巧对中国山水画至关重要,它们不仅决定了作品的质量与水平,更展现了中国绘画传统的深厚底蕴。

通过对各项技巧的分析与应用,画家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独特理解,传递出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感。

【关键词】关键词:中国山水画,构图艺术技巧,线条运用,色彩搭配,明暗对比,前中后景的安排,形与背景的统一性,重要性,结论。

1. 引言1.1 介绍中国山水画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重要流派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自古以来,中国山水画就被视为中国绘画的灵魂,代表着中国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审美追求。

山水画以山、水为主题,借以表现大自然的壮美和恢弘,体现出中国人内心深处对自然的敬畏和赞叹。

中国山水画有着独特的审美观念和绘画技法,其风格多样,既有传统的工笔精美,也有写意的潇洒飘逸。

艺术家们通过山水画,表现了自己对自然景色的感悟和对生命的体会,展现了他们的情感和思想。

中国山水画的绘画内容广泛丰富,既有山水人物、山水花鸟等,也有山水村舍、山水寺观等。

在这些作品中,艺术家们通过构图艺术技巧的运用,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和富有表现力。

构图艺术技巧对中国山水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决定了作品的整体效果,还体现了艺术家们的审美追求和创作功力。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进一步分析中国山水画的构图艺术技巧,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独特的绘画形式。

1.2 概述构图艺术技巧的重要性中国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便受到人们的追捧与喜爱。

国画中山体画法

国画中山体画法

国画中山体画法传统山水画最主要的景物有五种,山石、树木、云雾、瀑布、点景。

学习山石的画法是学习山水画的基础,而山体其实能看成放大的石体,在学习了石体的画法之后,可以尝试画山体。

画山体需要考虑三个方面:山体部位、取势、造型。

山体部位:山体通常分为五个部位,或叫五个形态,即峰、峦、坡、岭、谷。

直立高矗为峰,低矮圆形为峦,平坦地方为坡,两山之间的连接地带或较长的平形山岗为岭,山下的低凹部位为谷。

一幅画要根据需要进行构思设计,并非要把这五样都画上去。

山体取势:传统山水取势主要是三远法,是指取势构图的视觉角度,即高远、平远、深远。

高远即仰视效果,相当于站立山下往上看,取势高大雄伟,震撼人心,有阳刚之气;平远即平视效果,相当于站立平地往前看,取势平淡天趣,诗意盎然,有阴柔之美;深远即俯视效果,相当于站立山上往下看,取势场面宏大,视野广阔,有远见之明;另外还有一种全景构图,也属深远一类。

山体造型:美术就是造型艺术,所以造好型是绘画的重要法则,应精心设计。

宋元的山水画是非常重视景物造型的,所以无论谁的画都很有视觉冲击力,有画眼有看点,明代董其昌之后,把笔墨看得高于一切却忽视形态美,这种倾向贻害无穷,致使山水画一代不如一代。

造型总的原则要求是石贵奇,山贵雄,树贵苍,草贵茂,水贵阔,云贵动,这样才有生命力。

景物造型可平雅但不能太平淡。

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北派山水画家尤注重造型,风格多以雄伟壮丽,奇峭险峻的山石造型和古朴苍桑的树木造型为特点,颇有男人的阳刚之气,而南派山水画家的风格多以丘陵湖泊、花柳杂树的平雅造型为特色,颇有女性的阴柔之美。

二者皆有特色,依各人的爱好而论。

山体造型主要有四种造型法,即弧线造型,折线造型,曲线造型和平雅造型,前三种多属北派画法,后一种多属南派画法,由这四种造型加以变化,可变化出诸多型态。

弧线造型山体总体结构呈直弧线状态。

曲线造型山石线条凹凸不规则,颇具古韵。

折线造型山石楞角分明,峭壁险崖。

富春山居图画总结

富春山居图画总结

富春山居图画总结简介富春山居图是北宋时期著名画家黄公望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巅峰之作。

画作描绘了中国浙江富阳一带的山水风景,以其精湛的技巧与丰富的细节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富春山居图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总结,从构图、色彩运用和主题等方面展开讨论。

构图富春山居图的构图是其独特之处,画家巧妙地运用“一龙、二石、三水、四林、五楼”的构图原则,将山、水、村庄等元素有机地融入画作中。

画中心是一条弯曲的河流,河流中有一条青蛇形状的龙,龙头向上游,画龙技法娴熟,给人以吟诗作画、想象凌空的感觉。

两旁山峦起伏,错落有致,形成了背景的主要线条。

山水之间有村庄、桥梁等人造建筑,营造了丰富的层次感。

色彩运用富春山居图的色彩运用非常丰富多样,整体以淡雅的墨绿、深青灰为主,给人以宁静、舒适的感觉。

在山水之间,画家运用浓墨、浅墨的对比,形成了层次感。

在主要元素上用来巧妙地点缀明亮的红、黄,以突出其重要性。

此外,背景中的村庄、桥梁等建筑物以淡色调为主,更加突出了山水的鲜明特点。

整个画面的色彩运用非常和谐,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主题富春山居图的主题是表现了黄公望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画中山水融为一体,山峦聚散有致,水流弯曲有序,展现了山水的自然之美。

画中的村庄、桥梁等人造建筑和自然景观相得益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画龙既是自然界的存在,又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希望,给人以向上、乐观的心情。

影响与价值富春山居图作为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代表之作,对后世的画家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富春山居图的构图和色彩运用成为了后来山水画的重要参考。

很多画家借鉴并发展了黄公望的构图方法与色彩运用。

其次,富春山居图通过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传递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对于当代社会,富春山居图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以让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片刻宁静,感受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

结论富春山居图作为一幅杰出的山水画作,以其独特的构图、丰富的色彩运用和深远的主题内涵而受到世人的喜爱。

山水画构图的图例解析——主次分明

山水画构图的图例解析——主次分明

山水画构图的图例解析——主次分明此图画面分为上下两部分,呈横八走势,下部近景正中为挺立之岩石,其旁画以小石,石之布置须分主次。

石旁画竹为陪衬。

竹之画法须注意聚散、浓淡变化,层次要分明。

姿态须生动、优美。

上部曲泉,着笔要活,远处画山宜时隐时现,间以横云缭绕,增加灵动感。

画云、山时须注意虚实、浓淡变化。

↓↓↓此图以描写田亩为主之构图。

为使田亩不板,田埂呈菱形,并画杂树加以调剂。

上画杂草以破埂线之板。

田间画以竖点,以示禾苗,并画有农夫,以示田亩有人管理。

中景平地丛树应画得挺直,墨色亦应有深有浅,分出远近。

远处平地和山麓间之丛树,笔墨应渐远渐淡,以使景物推得很远。

远山墨色除应分出轻重之外,尚须注意画出山光云影,以取静中动意。

↓↓↓此图以群山绵延构图,故必须突出主峰,其他峰峦由远而近,蜿蜒环抱主峰。

因满幅是山、笔墨多而空间少,故要特别注意用云或山路之空白为之透气,否则便会有闭塞感觉。

山多画面不宜死板,须画树加以调剂,并增加生发之意。

画树时,整株者不宜过多,多则主宾不分,显得散乱,远树可以点代之。

无论画山或树,用墨浓淡皆须适宜,以分清主次。

如墨色不分轻重,会显得整幅漆黑一片。

↓↓↓此图整幅以近树为主,其他景物皆为陪衬。

构图宜取湖之一角。

近景画杂树,中景画堤,堤端有湖心亭,以示为游湖。

远景为群山。

画面近、中、远三层分明。

每层之中又有远近之分,墨色渐远渐淡。

近景主树有意画得古拙、苍劲,与岸坡上之嫩草形成明显对比。

为避免使湖心亭及亭桥孤处湖心,分别亭桥用树干加以遮掩,干头并在亭上蜿蜒伸展,使观画者产生曲折感和距离感,湖心画浮堤,上画游人,以增加游湖情意。

↓↓↓。

山水画山体组合规律

山水画山体组合规律

山水画山体组合规律《山水画山体组合规律指南》嘿,朋友们!咱今儿来聊聊山水画里山体组合的那些门道儿。

你看那山水画里的山啊,可不是随便堆一块儿就成的。

就像咱盖房子,得有个规划不是?这山体组合也有它的讲究。

有的山呢,高大雄伟,就像个壮实的大汉,直挺挺地站在那儿,气势不凡。

这样的山往往是画面的主角,其他小山就像是它的小弟,围着它转。

有的山连绵起伏,像一条巨龙蜿蜒盘旋,那线条别提多优美了。

想象一下,要是把几座山都摆得乱七八糟的,那多难看呀!就好像一个人穿衣服,红的绿的胡乱搭配,肯定不养眼嘛。

山体组合得好,那就是一幅和谐的美景,让人看了心里舒服。

有时候画家会把山分成好几层,近的山画得清楚些,远的山就模糊一点,这样就有了层次感。

就好像咱看东西,近处的能看清细节,远处的就只能看到个大概轮廓。

这多有意思啊!还有啊,山和水的搭配也很重要。

水就像是山的好朋友,绕着山流淌,给山增添了几分灵动。

山要是没了水,就感觉干巴巴的,没了生气。

我记得有一次去爬山,那山啊,一座连着一座,高高低低,错落有致。

当时我就想,这不就是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嘛!我在那山间穿梭,感受着山的雄伟和宁静,真的特别美妙。

咱再来说说那山体的形状。

有的山像圆锥,尖尖的顶;有的山像馒头,圆圆的;还有的山奇形怪状,充满了想象力。

画家们就是根据这些不同的形状,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画面。

画山水画的时候,可不能心急。

就像做饭一样,得慢慢炖,才能出味道。

山体组合也是这样,要慢慢琢磨,怎么摆才好看,怎么才能表现出山的神韵。

总之呢,山水画山体组合规律就是要让山有层次感、有形状、有气势,还要和水搭配好。

这样画出来的山水画才会让人眼前一亮,仿佛能把人带进那美妙的山水世界里。

咱要是也能掌握这些规律,说不定也能画出漂亮的山水画来呢!大家都去试试吧!。

中国画,山水层次如何体现?

中国画,山水层次如何体现?

中国画,山水层次如何体现?展开全文中国山水画层次体现手法:1、运用三远法从结构上体现三远法,指高远平远深远。

根据郭熙《林泉高致》的说法,其具体内容为:由前山而望后山,谓之平远;由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由山脚而仰山颠,谓之高远。

“三远”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

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

其人物之在三远也,高远者明瞭,深远者细碎,平远者冲淡。

明瞭者不短,细碎者不长,冲淡者不大。

此三远也。

”李可染《家家都在画屏中》2、运用设色和墨法从色彩上体现墨法亦称“血法”,又曰用墨之法。

谈墨法离不开水。

既是水墨,当以墨为体,以水为用。

“墨分五彩”,墨法的运用源自于中国造纸术的产生,“笔墨”二字永远成为中国绘画区别于其他画种的本质特征。

常用墨法包括破墨法、积墨法、焦墨法、宿墨法和冲墨法。

3、用平视法在画面比例中体现题外:山水画构图的核心规律。

如何把树木、山石、云水、车船、人物、建筑、动物等各种物象组合安排在画面中,既要合情合理,又要和谐,这就涉及到山水画的构图形式问题。

《人在万点梅花中》山水画的构图形式一般要遵循以下几个规律:1.宾主古人讲“宾主朝揖”,体现在绘画上就是要处理好画面的主次关系。

主体物无论是大是小,都要占据画面的突出位置。

主体物不宜布置在画面正中央,这样太呆板;也不宜布置得太偏,这样又不醒目。

一般作画要先画主体,后画次要物体,即宾体。

宾体在画面上起的是陪衬作用,因此要有意识地减弱其地位,不能喧宾夺主。

处理画面时,既要画出主体物,又不能太单调。

画中要有“主”点,即画中之“眼”,如房屋、人物等。

画中的“主”点虽然面积很小,但却能点明主题。

钱松喦的《红岩》,就注重了主体与宾体的对比。

画中主体是山上的房子,宾体是高山。

房子虽小,但刻画得较具体,位置也很突出。

高山虽占据的面积较大,但没有给人以喧宾夺主之感。

山水画构图的图例解析——比例恰当

山水画构图的图例解析——比例恰当

山水画构图的图例解析——比例恰当
此图近处右侧画山岩耸立道旁。

岩中有洞空,一则使道路不受阻隔,二则通过洞空可望见远处渔村,别具情趣。

中景湖面山影倒映,以示风平浪静,湖面如镜。

另有渔船停泊其中,更增加静感。

远山轻淡,并列耸立,显得挺拔峻秀。

峰麓有行云缭绕,更增加远山朦胧高深情调。

整个构图要注意近山大,远山小,近船大,远船小,以及山与船之间的比例关系。

↓↓↓
此图近景一树绘出画面,其他树亦见顶不见根,左右树则不画全枝,这种处理手法使人觉得景物远远超出画面。

尽管各种皆画出一部分,但仍必须按全树大小及前后来处理其比例关系,且诸树姿态仍须偃仰有别,不宜同形同势。

远山以寥寥数笔为之,留出天空、云水,作透气之用。

此为密中求疏法。

↓↓↓。

山水画之山的画法与构图

山水画之山的画法与构图

山水画之山的画法与构图
所属分类:国画 > 山水国画 > 正文
画山首先要画好山脉。

山脉由群山的山脊相连而成,如龙在蜿蜒地行走,故称“龙脉”,也称“脉络线”。

画好山的脉络线可以保证山的整体性和连贯性,避免因画面零碎而无法把空间推远。

“山形面面观,山形步步移”,观察的位置不同,山的体貌也不同,正面、侧面和背面是不一样的。

山的画法与构图步骤01
山的画法与构图步骤02
画山一要抓住龙脉的走势,这样就得到了山的形势、空间和结构,二要抓住主体,由近及远,“相隔而生”,不可层层堆砌、罗列,三要大小不同,前后相掩,主宾相顾,起伏隐现。

国画山的基础知识

国画山的基础知识

国画山的基础知识【实用版】目录一、国画的概述二、国画中山的基础知识1.山的分类2.山的画法3.山的构图正文【一、国画的概述】国画,又称中国画,是我国传统的绘画艺术形式之一。

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

国画以墨为主要颜料,以毛笔为主要绘画工具,运用线条、墨色、构图等手法,表现物象的形、神、意、韵。

国画的题材广泛,包括山水、花鸟、人物等,其中,山水画是国画的重要分支。

【二、国画中山的基础知识】1.山的分类在国画中,山是山水画的重要元素,根据山的形状、地理位置等特点,山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平缓的山:如丘陵、土坡等,特点是坡度较小,轮廓圆润。

(2)峻峭的山:如峰林、悬崖等,特点是坡度较大,轮廓尖锐。

(3)连绵的山:如山脉、山峦等,特点是山峰连绵不断,有较强的层次感。

2.山的画法在国画中,山的画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勾勒法:用线条勾勒出山的轮廓,再填充墨色,表现山的立体感。

(2)皴法:用笔尖、笔肚、笔根等不同部位,在纸上摩擦、刮擦,形成山的纹理、质感。

(3)渲染法:用墨汁在山上渲染,使山具有丰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3.山的构图在国画中,山的构图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画面的美感。

山的构图要注意以下几点:(1)布局合理:根据画面的主题,合理安排山的位置、大小、形状等。

(2)层次分明:通过山的大小、远近、高低等关系,表现山的空间感。

(3)呼应协调:注意山与水、树木、建筑等元素的呼应和协调,形成统一和谐的画面。

总之,国画中山的基础知识是学习山水画的重要入门课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水画里也讲究 山脉 的起伏 、 向和形势。从绘画的角度来 走
讲 。是 出于对构 图的考虑 ,因为 山体 占据 画面的决大部分是 骨 架, 所以山脉 的走 向变化直接关 系画面构图的气韵。中国画讲 究 气韵生动 , 因而判断一张山水画的好 坏 , 大程度上要依据 画面 很
中 山脉 的安 排 处 理 。

光照射 的山面为阳 , 朝北 的山面为 阴。对 于住宅 而言 , 以阳宅 的
正面为 阳, 背面为 阴。对于山和住宅而言 , 山为 阴, 住宅为 阳。为 了能 “ 阴抱 阳” 房 屋 的阴面与 山的 阳面相对 , 负 , 房屋 的位置 以 “ 山阳” 为理想 , 从而使建筑获得 良好 的朝 向与通风 条件。( 为 应 山水 画中房屋 的朝向不易界 定 , 根据传统建筑 的规 律 , 以下 引用 作 品的建筑都 以坐北朝南为准 。) 山脉 的“ 势与形 ” 势指的是群峰的起伏形状。 。 一种远观的写 意效果 , 形则 指单 座山的具体形状 , 近观写实景象 。千尺为势 , 百
风水学 中的相地学说有惊人 的契合 。当然 , 中国文化本是一脉相
承, 分枝之间有联 系也是正常 , 但就绘 画来说 , 能在关注审美之余 又如此贴近生活 , 实在让人惊叹。山水画作 为一种 图式把古人 的 人居环境 理念相对完整 的保存 了下来 , 就让我们 以科学的 眼光 ,
析, 旨在抛砖 引玉 , 进传统景观设计文化的研究 。 促
为共 存的精
神 。正所谓 “ 可行 , 可观 、 可游 、 可居 ” 山水 画不仅要 营造 一个可 , 供欣赏 的画面 , 更要通过画面布景 , 引导人们去遐想 , 神游其 中 , 最终达到“ 可居” 。其中的心境要达到可居的境界 , 就必然要求画 家有一定 的建筑布景常识 , 中国古代山水画家多是士 大夫 、 而 文 人 阶层 , 中不乏知识渊博并深谙风水之道 的人 , 以山水画 的 其 所
般平 缓 ; 、 山 , 6朝 基址或低 山遥对 的远 山为朝 山 , 是基址前 瞻
山脉 的 形 与 势 的 分 析
山脉在 山水画里又 日龙脉 。这和 中国传统 的风水学有相通
之处 。 风水学讲究 : “ 地脉之行止起伏日龙 。 如何觅得好龙脉。 首 ” “ 寻祖宗父母 , 审气脉 , 别生气 , 阴阳” 分 。祖宗是指 山脉 的出处 , 即 群 山的起源之处 ; 父母指山脉的人首处 。 山脊 的起伏轮廓线 为脉 的外形 ,审脉时先粗看是否 曲折起 伏, 冉细看 山的分脊 、 脊处是否有轮有晕 。起伏有晕者则脉有 合 生气 。分阴阳即是考察 山的向背 。对于一座 山而言 , 以南面有 阳
去其糟粕 , 存其精华 。
山脉 的层 次 分 析
以元代王蒙《 丹山瀛海图》 为例 , 山山脉 高耸 , 主 中线 曲折起 伏, 按人居环境学 的模式来分 析 , 主山山脉可 分为 以下 几种 : 、 1 高山, 即建筑 区背后的群 山之首 , 附近群 山护 持簇 拥 , 其他 低 山 脉从该 山分支而 出; 、 2 中山 , 山脊线从 高 山分 支后 , 一路 蜿蜒起 伏, 在起 山峰便是 中山, 是介于高 山和低 山之 间的较有特色 的山 峰 ; 、 山, 叫座 山, 3低 又 主山 , 是山脉尽头 的山。形态 圆滑 , 比较低 小 , 高于建 筑物 。一般来说 , 山下便是建筑选址 区 ; 但 低 地基 区 , 低 山下离开山坡 , 季节性水 流干线 的地方 , 便可认 为是最佳地基 处 。这些 地区植物 生长繁茂 , 富有生机 ; 、 4 平地 , 山前 的空 旷 小 地 。分为 内外平地 , 紧靠建筑 区前 的平地 是 内平地 , 不宜太宽太 阔。离建筑较远的为外平地 , 宽阔, 要 忌狭窄 , 有利于长久发展 ; 5案 山 , 、 基址 之前隔水 的近山为案 山 , 为低矮 的小 岗, 多 如几 案
林 永潮
关 键词 : 国山水 画 中
景 观布 局
设计
和谐
规律
理 念
“ 仁者乐 山, 智者乐水 ” 山水 的热爱与 向往 , , 对 构成全 体中 国
尺为形 , 势是远景 , 是近观 。势是形之崇 , 形 形是势之积 。有势然 后有形 , 有形然后知势 , 势住 于外 , 形住于 内。势如城郭 墙垣 , 形 似楼 台门弟。 势是起伏的群峰 , 形是单 座的山头 。 认势惟难 , 观形 则易 。势为来龙 , 若马之驰 , 若水之波 , 欲其大而强 , 异而专 , 行而

中国 山水 画景 观布 局 解 析
“ 之元 素分 析 山”

摘 要 : 文 以 中 国 山水 画 为 研 究 对 象 , 设 计 的 角 度 , 合 人 居 环 境 学 和 风 水 学 的 相 关 知 识 , 山 本 以 结 对 水 画 的 “ ” 布 局 进 行 分 类 及 综 合 分 析 , 结 规 律 。 文 章 围 绕 人 与 自然 和 谐 的 中 心 思 想 展 山 的 总 开 分析 , 旨在 抛 砖 引 玉 , 山 水 画 的 景 观 布 局 理 念 进 行 尝 试 性 的 总 结 。 对
顺。
人的最高精神追求。世界上唯有 中国涌现出影响悠远的山水 画。
在 山水画里 , 、 山 水均脱离 了他们本身 的物质意 义而染 有强烈 的
象征意味 。与山、 水对应 的是人的隐秘秉性 和喜怒哀乐。山水画 也是 中国画分科 中最高深 , 最兼 容的画科 。其笔墨技法最丰 富 ,
其构 图最丰 富 , 其文化 内涵最深厚 , 这么多 的因素在 山水 画中融
有趣 的是 , 当我们换一种视角来观察 中国山水 画 , 发现 山 会 水画中的山脉走 向安排有一定 的程式 存在 ,而这种程式 竟然跟
境界, 虽说是经过艺 术加工 的 , 来源 于 自然而高于 自然 , 其 中 但
仍不乏生 活气息 。笔者对 山水 画“ 的元 素进 行一些粗浅 的分 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