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第11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11,2012

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311期)

Total No .311

收稿日期:2012—07—30

作者简介:杜伟伟(1983—),女,吉林磐石人。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学。

日本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杜伟伟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摘要:目前,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加强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研究是当务之急。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指导,更要借鉴他国成功的改革经验。在日本的教育体系中,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是重要部分,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研究日本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动向,对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日本;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启示中图分类号:G6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2)11—0084—02

一、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日本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获得了长足发展,

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日本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分别经历了战后改

革、经济高速增长期的局部改革及第三次教育改革等几个时期。

(一)战后教育改革中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进行的教育改革以《美国教育使节团报告书》为最基本的理论指导基础。经过改革,确立了“六、三、三、四”单轨制的学

制,

制定了《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日本政府在教育改革过程中也较为充分地考虑到中等职业

技术教育的发展,在1947年颁布的《学校教育法》中规定,初中教育应实现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将来在社会上从事职业所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注重劳动的态度以及根据自己个性选择出路的

能力”。[1]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初中教学计划中,设立了

“职业科”。日本教育部门在普通高中和综合高中均设立农、工、商、水产及家政等职业学科,同

时还设立了这些职业学科的专门职业高中,其中职业高中是日本在高中阶段进行职业技术教育的重点。[2]

为了更好地使职业技术教育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日本政府于1951年颁布、实施了

《产业教育振兴法》

,其目的在于从法律层面保证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财政投入。

(二)经济高速增长期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

日本政府为了适应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追赶世界先进科技,对中等教育

结构体系进行了重要的改革及调整,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优先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1960年发

布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中强调“在计划实施期间,要进一步把普通科的学生数和职业科的学生数

比率由现在的6:4调整为5ʒ5”。[3]1967年,理科教育及产业教育审议会发表了《关于高中职业技术教

育多样化》的报告,主张整顿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职业学科设置多样化。日本步入经济高速增长期之

后,

高中毕业生已成为社会主要劳动力,因而对于先前已就业的初中毕业生来说提升学力以及为适应技术革新而学习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就显得极为迫切。为解决这一问题,日本产业界积极倡导建立企业与

学校合作的“产学合作”机制。1960年12月,池田内阁在《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中明确“对于教育训练

计划来说,今后更重要的是推进产学合作”,这样“产学合作”机制得以确立并推行。1961年,日本政

府修改《学校教育法》,使学校参与“产学合作”成为制度化;1967年,文部科学省根据中央教育审议会提交的《关于扩充和整顿后期中等教育问题》的咨

4

8

询报告的精神,将“产学合作”的范围从工业领域扩大至农业、商业、家政和护理等领域,企业内的训练年限也由3年缩短至1年。“产学合作”是后期中等教育进行职业技术教育的一种形式,在提高教育效率、促进校企相关人员交流、进一步明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方面有着积极意义。

(三)第三次教育改革中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第三次教育改革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技术信息瞬息万变,企业需求也随之变化。日本于1973年成立“改革职业技术教育委员会”,并于1976年公布《关于改革高中职业技术教育》的报告,其中提出四点有关职业教育改革的具体政策性意见:第一,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重视职业科基础知识教育;第二,修改各类课程学分数,使教育课程具有伸缩性;第三,改善学科结构,趋向综合化;第四,加强劳动体验、实验、实习,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和职业观。[4]1981年1月,日本文部大臣提出了“关于今后高中阶段职业技术教育形式”的咨询报告,列出了四点基本方针:第一,职业技术教育应适应产业经济的发展变化;第二,采取灵活措施,适应学生多样化需求;第三,培养能够适应发展变化的具有专业灵活性的职业人才;第四,职业技术教育应具有开放性。[5]

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新动向

(一)“选修制综合科高中”的设立

为了适应学生能力多样培养的需求,1991年,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提交报告,提出并建议设立“以选修制为特征综合实施普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科”,并于1994年开始设立“选修制综合科高中”。[6]文部省计划每一学区要保证有一所“选修制综合科高中”,成立方式主要是对原有高中各学科的调整和整合。

(二)“科学技术高中”的设立

科学技术高中与以往工业高中不同,其培养目标是:具有国际素养和良好交流能力的专家型人才及能够担负起“科学技术立国”重任的专业型人才。科学技术高中所培养的未来专家具有如下特征:1.具有崇高志向和顽强毅力;2.形成良好的社会合作及交流沟通的能力;3.要能够肩负起“科学技术立国”的重任。

三、战后日本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一)关注中职学生自身发展

受教育者通过学习知识成为产业社会的技术人才只是自身发展的客观结果,这是日本的成功经验。教育的发展具有相似性,我国应借鉴日本的改革经验,改变过多、过细的学科设置,重视学习基础知识,避免在发展中职教育的道路上走弯路。

(二)加强职业生涯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形成正确职业意识、劳动意识和人生态度,使学生在校内就成为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职业人。培养优秀的职业技术人才,还应该重视职业生涯教育,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学会协调人际关系,形成职业意识、团体意识和创业意识。

(三)合理利用企业力量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目前,我国急需职业技术人才,但培养优秀人才不能只靠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应鼓励企业积极主动地为培养优秀人才提供物力、财力。日本的企业与中职院校的正确合作形式是特别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的。这种合作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一,企业和学校之间的人员交流互动。具体来讲,企业聘请优秀的中职院校教师对员工进行理论和课题研究指导,提高企业的专业能力;中职院校聘请企业专业人才到学校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进行手把手的教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第二,企业免费为学生提供实践场地。最后,企业和学校之间形成“订单合作”关系。

(四)社会各界关注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事业

纵观日本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日本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得到了日本财界、企业界的大力支持。另外,日本在学校自身的建设上也积极听取了企业界、科研人员、地方名流等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中职教育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关注,特别是需要与其密切相关的财界、企业界为其出谋划策并提供财政支持。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具有光明的前景。

[参考文献]

[1]粱忠义.战后日本教育———日本的经济现代化与教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8.

[2]郝克明.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几个问题[J].教育研究,2000(9).

[3]小桥秀夫,刘锋.日本对工程师终身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J].继续教育,2001(2).

[4]粱忠义,金含芬.七国职业技术教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

[5]粱忠义.日本教育发展战略[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3.

[6]吴雪萍.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