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核算体系设计案例文件

合集下载

案例五 成本核算精细化

案例五 成本核算精细化

本控制在实务中有所弱化。成本的考核指标如果未能与安全、 服务质量的核实相联合,建立衡量安全运营、服务质量与成本 投入之间的联动关系,在安全服务为先导的前提下,成本控制 难以实质到位。 (7)持续优化方面,尚未建立有效的成本标准指标体系,对标管理 有待强化。由于数据与业务之间并未建立直观、有效、方便的 联系,虽然一直以来,公司对运营的成本管控都按照成本预算 目标、定额与预算执行控制、成本分析与考核激励的管理闭环 进行成本管理,但成本与作业动因的挖掘不够深入,管理效果 与作用发挥不明显,尤其是标准成本指标体系尚未建立,无法 核定分专业、分服务环节的成本标准,更无法通过此与国内外 同行进行对标和分析,从作业环节中寻找持续改善的优化领域。
A 地铁公司,自从 2008 年实施票价优惠政策以后,每年固定 2 亿元的财政补贴远无法覆盖收入折让程度,两者之间的缺 口(以 2012 年为例,该缺口将高达 7 亿元)在由企业承担的 同时,也加大了企业的亏损压力。 (4) 与运营相关的各项成本分布较散,涉及设备维护、票务、站 务、管理性支持等多方面,对于每项成本来说都是自成一体 的,纵向来看可相互比较,但横向来看,项目之间的关联性 不够,成本分析很难找到一个归集点,运用传统的成本管理 方法无法进行控制。并且由于与运营作业相关的成本占主要 构成,与管理相关的成本仅占成本的一小部分,通常的仅靠 削弱管理性成本支出的成本控制思路对于轨道交通企业的成 本控制作用甚微,只有树立全成本观,深入作业环节寻求作 业规律,查找成本与作业之间的联动关系,才能从成本的产 生源头进行成本有效控制。而且随着开通运营时间的延长, 运营成本逐步呈现稳定固话趋势,单纯从财务核算、预算管 理、财务预测分析等方面也渐渐失去其有效的信息价值。
(1) 资金密集型行业。轨道交通建设投资大,投资周期长,隧道、 车站及车辆作为固定资产,是进行轨道交通运营生产的物质 技术基础。运营生产过程是服务人员借助运输工具实现乘客 在空间上的转移。必须投入巨额资金建设运营设备这一特点,

(完整word)作业成本法案例

(完整word)作业成本法案例

作业成本法案例一、背景传统产品成本计算法仅将制造费用分配于各产品.将直接人工与直接材料分配到各产品中毫无困难,只需采用直接追溯(driver tracing)的方法,大多数传统成本制度都是围绕着这一目的设计的。

另一方面,制造费用却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因为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产品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可通过实地观察而获取,但制造费用却不适合。

因而,制造费用的分配必须依赖于动因去追溯与分摊。

在传统成本制度中,一般只采用单位水准作业动因来分配成本。

单位水准作业动因(unit —level activity drivers)是指产量发生变化时会导致成本发生变化的一系列因素。

仅采用单位水准作业动因来分配产品的制造费用,实际上是假定产品所耗用的制造费用与产量高度相关。

依据这些单位水准作业动因分配制造费用时,或采用全厂制造费用分配率,或采用部门制造费用分配率。

经常用来分配制造费用的单位水准作业动因有:1.产品产量2、直接人工小时3、直接人工金额4、机器小时5、直接材料传统成本会计制度的局限性全厂制造费用分配率和部门制造费用分配率,均是多年来一直使用的指标,并且继续为许多企业所使用。

但在某些场合,它们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并可能导致产品成本严重歪曲。

对于在”高级制造环境. (Advanced 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下经营的公司而言,这一产品成本的歪曲问题尤为严重。

高级制造环境的特征是激烈的竞争 (通常在全球范围内) ,持续的改善,全面质量管理,全面顾客满意服务以及尖端的技术。

当这一高级环境下运作的企业采用全新的竞争制胜策略时,其成本会计制度通常也必须与之相适应。

尤其是对更为准确的产品成本信息的需要,已迫使许多企业认真关注其成本计算程序。

这意味着过去相当合理的成本制度,可能不再适用。

在今天先进的制造环境中,许多人工已经被机器所取代,直接人工成本的比例大大下降,而固定制造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大幅攀升。

作业成本法实施案例

作业成本法实施案例

作业成本法实施案例作业成本法实施案例——以某塑胶有限公司为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企业技术得不断提高,各项会计制度得不断完善,成本核算方法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特别就是技术相对领先企业,传统得成本核算方法在一些方面已不能满足成本管理得需要。

作业成本法在国外被广泛应用,在国内也具有一定得影响。

本文在对作业成本法进行简单介绍得基础上,重点说明作业成本法在某塑胶公司得应用。

在文章得最后,给出了实施作业成本法得几点体会。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某塑胶公司;案例分析随着全球一体化得发展,国内外企业得竞争越来越激烈,使企业得利润空间越来越狭隘。

因此,企业应该了解每个产品或服务得成本,确认哪些就是盈利得,哪些就是无利润或亏本得。

成本核算在这时显得尤为重要,选择适当得会计核算方法就是取得准确成本信息得基础。

在温州,企业主要采用传统会计核算方法。

传统得分配方法主要就是以人工工时、机器工时或原材料成本为制造费用得分配标准,比较简单易行,但就是对间接费用不能科学合理得分配,尤其无法适应温州社会经济得不断发展,生产技术得不断提高,消费者需求得不断变化,企业采用精确技术性生产,间接费用大大增加得状况。

而作业成本法恰恰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核算分配方法在这些方面得不足。

本文将选取某塑胶公司进行实例分析,说明作业成本法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一、作业成本法得基本原理及其一般程序(一)作业成本法得基本原理作业成本法简称ABC(activity-based costing),就是以作业为中心,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得确认、计量,最终计算产品成本得一种新型成本管理方法。

作业成本法得基本思想就是在资源与产品之间引入一个中介——作业。

其理论基础就是:(1)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2)作业导致成本得发生,生产导致作业得发生。

作业成本法得核算对象则就是作业。

作业成本法就是实行多元分配标准,有多个分配率。

作业成本法则注重成本产生得前因后果,分析各项作业就是否为增值作业,可以促进企业减少不增值作业,提高作业得水平与质量,降低资源得消耗。

(完整版)物流作业成本法核算的案例

(完整版)物流作业成本法核算的案例

物流作业成本法核算的案例A公司是一家机器设备制造厂,主要生产甲和乙两种型号的设备。

甲产品主要通过各地经销商向客户销售,乙产品则由厂家直接销售给用户。

A公司根据用户或经销商的订单组织安排生产,产品的配送由第三方物流B公司负责。

A公司的生产流程大致可以分为“零部件加工”和“生产组装”两个阶段。

产品所需零部件采购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国外进口零部件,通常采取到岸价的方式结算,从口岸到工厂由B公司负责;一是国内采购的零部件,供应商比较稳定,由供应商直接送货到仓库交接,部分零散零部件采取零担方式配送,由公司自有的运输车队在市内零星收货。

A公司成立专门的物流部门,负责收货验货、零部件和成品仓储、货物的装卸搬运和物流信息系统管理,采购部门负责货物采购,业务部门负责销售。

其他有关资料如下(1)销售:本月A公司共处理销售订单158份,其中甲产品56份,共320台,乙产品102份,共180台。

(2)零部件采购:本月共采购进口零部件订单98份,国内零部件订单224份,共322份,其中甲产品订单105分,乙产品订单217份。

(3)运输:运输业务主要由第三方物流B公司承担,运费可以直接归属到具体产品。

公司自有车队负责市内零星货物的收发,本月运输里程3000km,由于零星收发货物,统计具体为哪个产品服务的工作量难度很大,采用折中方式,按收发货物的次数分摊费用,其中甲产品36次,乙产品75次。

(4)收货验收:各种零部件的收货和验收过程基本相同,每次货物入库均需检验人员检验。

A公司该月库房共入库118批,其中甲产品40批,乙产品78批。

(5)仓储管理:本月库房提供2150h的管理能力,甲产品耗用850h,乙产品耗用1300h。

(6)装卸搬运:本月共提供3860h的搬运能力,其中甲产品耗用2100h,乙产品耗用1760h。

(7)信息系统:本月信息系统运行时间为840h,其中处理甲产品信息所需时间为280h,处理乙产品所需时间为560h。

作业成本核算体系设计案例文件

作业成本核算体系设计案例文件

作业成本核算体系设计案例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是企业决策信息化的一部分,本文提供了一个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作业成本核算体系设计的案例。

案例表明,在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设计中,作业数量能够专门多,同时数据采集不是难点。

某集团公司外贸生产中心是一个独立核算的经营实体,要紧承担外贸零件的转包生产,年生产额约为300万美元。

外贸加工中心要紧生产喷气发动机的回转体零件,零件精度要求高,加工过程容易变形;产品品种多,批量小,是典型的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模式,自实行外贸转包生产以来,外贸加工中心由于注重生产质量,与外方合作在不断扩大,生产任务相当饱满。

外贸加工中心下属包括一个粗加工车间(简称一工段)和精加工车间(简称二工段)和其他附属的辅助部门,一工段要紧负责毛坯加工,要紧设备是一般的机加设备,二工段要紧负责零件的半精加工和精加工任务,设备差不多上数控设备。

此外,外贸加工中心还包括一个工具室、工艺室、检验室,工具室要紧治理工具工装,兼治理原材料和产成品(这方面的治理工作专门少);工艺室负责车间的工艺设计与修改,检验室负责所有的检验,由于生产任务重,产品质量要求高,实行全检,检验室任务繁重。

此外还有调度室、主任办公室等,工作人员少,多是综合性任务。

没有设备治理部门,设备治理有集团公司负责。

外贸加工中心生产原料由外方依照生产进度运来,产成品完工后直接发往外方,有可能做短暂存放。

尽管外贸加工中心生产的零件品种多,然而差不多上回转体零件,具有大致相同的工艺流程,一般的零件的工艺是:从总体上,零件加工能够划分成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三个时期。

同时在粗加工时期后安排热处理工序,热处理工序需要外协。

在重要工序或者加工时期完成之后,安排进行辅助工序,辅助工序包括纤维组织检验、磁力探伤、荧光检验、腐蚀检验等各种检验措施和洗涤去毛刺等辅助工序。

在这些专项检验之外,外贸加工中心还对每一道工序之后的加工零件进行检验,以保证产品质量。

1999年外贸加工中心实施CIMS工程,CIMS工程包括三个分系统:工程设计制造分系统(EDMS)、治理信息分系统(MIS)和网络数据库分系统(DB/NET)。

案例10 作业成本法核算案例

案例10 作业成本法核算案例

居民账户承担了78.26%的支持成本,而商业账户承担了21.74%的支持成本。

公司的管理层经过研究认为,通过投资扩大规模而增加利润的措施存在不确定性,因而放弃了该方案。

现在管理层打算通过自制和外包决策,调整品种,增加利润。

然而根据上述计算,两类客户的自制成本都高于外包成本,如果把业务全部外包出去,将导致公司经营的空心化。

由于商业客户的查询更为复杂,管理层认为上述核算方法可能存在问题。

为更准确核算成本,管理层收集了以下信息:
要求:
1.作业成本是如何计算的?与案例中“捆”在一起的成本有何区别?
2.按管理层收集的数据重新核算两类客户的成本;
3.根据你计算出的成本如何进行自制或外购决策?
4.假如公司将某一类客户外包,对各类作业有何影响?是否能消减公司的总成本?。

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应用案例——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

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应用案例——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

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应用案例——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一、基本情况甲医院作为A市市属综合医院,在2009年,按照市里统一整体规划、统一理论方法(作业成本法)、统一组织实施的模式启动项目成本核算工作。

甲医院在财务处成本核算办公室设置了专门的成本核算岗和成本管理岗,成本核算岗主要负责成本核算数据采集、报表及分析上报等工作。

2021年医院参与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的科室共72个,其中医技科室22个,门诊科室20个,住院科室30个;参与核算的院级医院服务项目数量为3762个。

成本管理岗人员通过作业认定、成本动因分析以及对作业效率、质量和时间的计量,揭示资源、作业和成本之间的联动关系,为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作业、流程和作业链(或价值链)的持续优化提供依据,也为医院更有效地开展规划、决策、控制、评价等各种管理活动提供数据支撑。

二、应用条件(一)核算需求。

医院在科室成本核算的基础上,采用统一的核算原则和方法核算医疗服务项目成本,为价格主管部门制定相关价格或收费标准提供依据和参考;同时,精准核算医疗服务项目成本也有利于临床、医技科室及时掌握医疗服务项目的实际开展及资源消耗情况,通过医疗服务项目作业库的迭代更新,不断优化临床路径。

(二)核算对象。

医院依据政府部门发布的医疗服务收费项目价格规范,建立统一的医疗服务项目分类、名称和编码,规范医疗服务项目字典。

以临床服务类科室、医疗技术类科室实际开展的医疗服务项目作为核算对象,归集和分配各项成本费用,计算各医疗项目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

(三)核算条件。

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为中心,根据作业对资源的消耗情况,将资源的成本分配到作业,然后根据医疗服务所耗用的作业情况,最终将成本分配到医疗项目中。

通过追踪所有资源费用到作业,然后再到医疗流程、临床路径、不同患者等成本对象,就需要医院提供全口径、多维度的更加准确的成本信息。

例如,需要医疗专家根据经验,提供核算科室开展的每一个医疗服务项目的作业步骤、操作人员职称、数量、操作时间、使用的仪器设备、消耗的材料等资料信息。

作业成本核算体系设计案例

作业成本核算体系设计案例

作业成本核算体系设计案例公司A是一家制造业企业,以生产电子产品为主要业务。

为了提高公司的作业效率和精确核算作业成本,设计了一个作业成本核算体系。

以下是该体系的设计案例:一、目标和原则:1.目标:确保准确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为公司的决策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

2.原则:透明、全面、准确、及时。

二、作业成本核算体系的流程:1.作业划分:将公司的生产过程根据不同的作业特性进行划分,形成多个作业。

2.资源分配:将公司的资源按照不同的作业需求进行分配,确保每个作业都有所需的资源。

3.资源消耗跟踪:跟踪记录每个作业所消耗的资源数量和成本。

4.作业成本计算:根据资源消耗的记录,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

5.作业成本归集:将每个作业的成本按照不同的成本项进行归集,形成总成本。

三、具体实施:1.作业划分:根据产品的特性和生产过程的流程,将公司的生产过程划分为设计、制造、装配、测试等作业。

2.资源分配:根据每个作业的需求,将公司的人力、设备、原材料等资源进行分配。

设立资源管理部门,负责资源的调配和跟踪。

3.资源消耗跟踪:通过工序记录和员工报工等方式,跟踪记录每个作业所消耗的资源数量和成本。

4.作业成本计算:以资源消耗的记录为基础,通过单位成本法或加权平均成本法等方法,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

5.作业成本归集:将每个作业的成本按照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成本项进行归集,形成总成本。

设立财务部门,负责成本数据的汇总和归集。

四、作业成本核算体系的优势:1.准确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为公司的决策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

2.通过资源消耗的跟踪和记录,实现了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管理。

3.增强了公司对作业情况的了解,有利于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4.提高了公司的作业效率和精确核算作业成本,有利于公司提高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五、体系的监控和改进:1.设立内部审核部门,定期对作业成本核算体系进行审核和评估,保证其运行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2.根据审核结果和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和改进作业成本核算体系,确保其与公司的实际情况相匹配。

作业成本核算的案例一

作业成本核算的案例一

作业成本核算的案例1——机械制造企业一、企业背景介绍SY公司是一家主营输送机械与环保设备的机械制造企业,公司主营输送机械产品与环保设备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属于装备制造业,为国家经济、技术和战略产业,行业协会和吸纳就业能力强的设备装备制造业,资本密集型技术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和一个全国综合性的集中体现的重要保证实力。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已形成了对某些技术的工业体系,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层面的装备制造业,规模较大,门类齐全。

尤其是在2006年2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和2009年5月国务院颁布的《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以来,得以大大加快装备制造业、重大技术装备的发展,显着提高自主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部分产品,技术和在世界市场占有率排名的国际竞争力,装备制造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环境。

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为输送机械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我国输送机械产品市场需求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公司实行以销定产的生产管理模式,公司销售中心在经过合同评审后签订供货合同,按合同要求向生产部传递生产通知单,生产部生产调度根据整个生产安排情况以及合同期限编制周、月、季生产计划,报分管生产副总经理批准后,由技术部门根据购货方的技术要求制定生产工艺,生产调度根据生产工艺组织生产;由销售中心按合同期限协调仓库备货、联系货运单位,按期发货,现场组装调试。

二、传统成本法下成本核算和分析从企业制造车间生产组织特点来看,属于典型的单件小批生产类型,按照订单进行生产加工,完成各个产品部套,组装成单件产品满足顾客需要。

公司一直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法计算产品成本,对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直接费用采用直接确认归集的方法,例如原材料是根据各工作号的工序直接领用记录。

对于制造费用的分配则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按单一的业务量标准将制造费用分摊至各个受益的部门,包括生产部门和非生产部门;然后,将各个生产部门的制造费用按单一的标准(如机器工时)分配至产品(包括在产品、半成品)中去。

柳工的标准作业成本设计案例

柳工的标准作业成本设计案例

2011年11月25日19:52柳工的标准作业成本设计案例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销售装载机为主的大型机械制造企业,该公司的广西区内第一家上市公司,现有非独立核算的分厂 12个,涉及铸造、锻压、热处理、机加工、总装等基本生产环节和工模具、机修等辅助生产部门。

2004年下半年和中国管理会计网(北京米多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广西柳工实施了标准作业成本管理体系设计,成功地运用了以内部转移价格为控制中枢、标准成本和作业成本相结合的管理会计应用发展模式,为该公司的成本核算、成本分析与成本控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引进市场机制,采用市场倒推的办法制定企业内部转移价格通过全国各地的装载机销售中心,零售点、维修中心、维修点调查各主要厂家各种整机的销售价格和总成、总件和零件修理的材料成本,计算整机、总成、部件和零件的行业平均价格;从行业平均价格中,扣除产品、材料、销售点、维修中心、维修点的行业平均进货成本;从行业平均进货成本中扣除从生产厂家到销售中心、销售点、维修中心、维修点的平均运输费用和增值税销项税额,得出生产厂家的行业平均对外销售价格;从中扣除公司预算年度的期间费用预算分摊额,得出分厂之间、分厂与公司之间半成品和产成品的基准内部转移价格;用基准内部转移价格乘上整机、总成、部件和零件的质量价格系数,得出最终的企业内部转移价格。

面向过程管理,以作业为对象制定标准成本各个分厂依据产品设计、工艺路线、生产加工经验和预算年度的分厂责任预算按工艺作业制定直接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直接人工、固定制造费用和变动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作为成本对象的作业应按以下原则进行划分:(1)不同责任主体(2)不同加工手段(3)不同加工对象(4)不同加工工艺(5)加工工艺可以间断凡同时满足上述五个条件的作业之间,才能单独作为标准成本的制定对象。

为便于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我们在分厂的会计制度和成本核算办法中规定:在作业标准成本的基础上按树型结构自下而上汇总产生的零件、部件、总成和整机标准成本应按结果对象,即分厂角度的产成品,在标准成本卡上进行事前归集;根据分厂对各成本项目的可控程度,对当月直接材料和辅助材料的实际发生金额,应按单记法的要求分别记入按成本项目开设明细的 “基本生产”账户和不设明细账户的“直接材料用量差异”和“辅助材料用量差异”账户,对当月燃料动力、直接人工、固定制造费用和变动制造费用的实际发生额应按分记法的要求直接记入“基本生产”及其明细账户,月末对各成本项目的实际投入成本与标准投入成本的差异,应按产出法的原理进行分离,并将各标准成本差异记入相应差异账户。

最新作业成本核算体系设计案例13

最新作业成本核算体系设计案例13

作业成本核算体系设计案例13作业成本核算体系设计案例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是企业决策信息化的一部分,本文提供了一个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作业成本核算体系设计的案例。

案例表明,在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设计中,作业数量可以很多,并且数据采集不是难点。

某集团公司外贸生产中心是一个独立核算的经营实体,主要承担外贸零件的转包生产,年生产额约为300万美元。

外贸加工中心主要生产喷气发动机的回转体零件,零件精度要求高,加工过程容易变形;产品品种多,批量小,是典型的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模式,自实行外贸转包生产以来,外贸加工中心由于注重生产质量,与外方合作在不断扩大,生产任务相当饱满。

外贸加工中心下属包括一个粗加工车间(简称一工段)和精加工车间(简称二工段)和其他附属的辅助部门,一工段主要负责毛坯加工,主要设备是普通的机加设备,二工段主要负责零件的半精加工和精加工任务,设备都是数控设备。

此外,外贸加工中心还包括一个工具室、工艺室、检验室,工具室主要管理工具工装,兼管理原材料和产成品(这方面的管理工作很少);工艺室负责车间的工艺设计与修改,检验室负责所有的检验,由于生产任务重,产品质量要求高,实行全检,检验室任务繁重。

此外还有调度室、主任办公室等,工作人员少,多是综合性任务。

没有设备管理部门,设备管理有集团公司负责。

外贸加工中心生产原料由外方根据生产进度运来,产成品完工后直接发往外方,有可能做短暂存放。

虽然外贸加工中心生产的零件品种多,但是都是回转体零件,具有大致相同的工艺流程,一般的零件的工艺是:从总体上,零件加工可以划分成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三个阶段。

同时在粗加工阶段后安排热处理工序,热处理工序需要外协。

在重要工序或者加工阶段完成之后,安排进行辅助工序,辅助工序包括纤维组织检验、磁力探伤、荧光检验、腐蚀检验等各种检验措施和洗涤去毛刺等辅助工序。

在这些专项检验之外,外贸加工中心还对每一道工序之后的加工零件进行检验,以保证产品质量。

作业成本法典型案例范文

作业成本法典型案例范文

作业成本法典型案例范文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世界中,企业都在想方设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而作业成本法就成为了不少企业的“秘密武器”。

今天,我就来给您讲讲一个有关作业成本法的真实且有趣的案例。

有这么一家制造企业,咱们就叫它“XX 制造公司”吧。

这家公司主要生产各种电子产品,像手机充电器、蓝牙耳机啥的。

一开始,他们用的是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可这却让他们陷入了不小的困境。

他们生产的产品种类繁多,生产流程也挺复杂。

每个产品都要经过设计、采购原材料、生产加工、质量检测、包装出货等多个环节。

在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下,成本是按照直接人工工时或者机器工时等单一的标准进行分配的。

这就导致了一些问题,比如说,那些生产工艺复杂、耗费资源多的产品,成本没有被准确核算,价格定低了,公司赚得少;而那些相对简单的产品,成本又被高估了,价格定高了,在市场上没了竞争力。

这可把公司的老板急坏了,每天愁眉苦脸的。

后来,公司的财务经理听说了作业成本法,觉得这可能是解决问题的良方。

于是,他们开始着手实施作业成本法。

第一步,就是对公司的各项作业进行详细的梳理和划分。

比如说,设计环节被划分为不同的作业,像产品外观设计、电路设计等;生产加工环节也细分了,有注塑作业、组装作业等等。

然后,他们建立了一个成本库,把每个作业所消耗的资源,比如人工、材料、设备折旧等,都准确地记录下来。

这可真是个细致活儿,财务人员们天天拿着小本本在车间里跑来跑去,和工人们交流,了解每个作业的具体情况。

举个例子吧,就说那个注塑作业。

他们发现,不同型号的产品在注塑时,所需要的模具、原材料、注塑机的运行时间都不一样。

以前,这些差异都被忽略了,现在通过作业成本法,都被清晰地核算出来。

原来,有一款比较小众的充电器外壳,因为形状特殊,注塑时需要频繁更换模具,而且注塑机的调试时间也长,这就导致它的注塑成本比其他常规产品高出不少。

如果按照传统方法核算,根本发现不了这个问题。

还有采购原材料这个环节。

东风汽车公司作业成本法实施案例

东风汽车公司作业成本法实施案例

东风汽车公司作业成本法实施案例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由东风汽车公司独家发起,采取公开募集方式于1999年7月15日创立。

公司总股本10亿股,其中国有法人股7亿股,流通股3亿股。

“东风汽车”股票于1999年7月27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目前总资产及销售收入达70亿元,净资产40亿元。

公司以汽车产业的核心———“整车与动力”为主业,以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总体性能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东风”系列轻型商用车和采用引进技术生产、性能卓越的东风康明斯柴油发动机为主导产品。

一、东风汽车股份公司目前成本管理状况(一)企业成本管理手段落后,成本信息失真严重在成本控制和管理方面,仍局限于传统成本管理观念,认为成本管理就是管产品生产成本,只注重产品生产过程的成本管理,忽视对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成本管理;同时,成本管理的方法落后于市场经济的要求,企业长期偏重于成本的事后核算,忽视事前,事中的成本预测,计划和成本控制,加上企业财会人员素质不高,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在企业中应用非常少。

(二)成本核算方法落后公司主要采用传统的标准成本法进行核算,计算各产品制造成本,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产品盈利能力分析。

二、作业成本管理问题的提出随汽车制造行业的竞争者增多,汽车生产商之间的竞争变得异常激烈,汽车产品的价格也不断下降,汽车行业盈利水平逐渐降低,部分产品已经处于保本点水平,而管理者要求的分产品盈利能力尤其是成本分析不能及时准确核算。

此时,汽车产品已经从单纯的生产过程转向生产和经营过程,一方面,产品品种多达200个,且经常变化,消耗物料品种达上万种,工时或机器台时在各生产车间很难精确界定,传统成本核算无法准确核算成本,也无法为企业生产决策提供准确的成本数据;另一方面,企业中的行政管理、研究开发、物流、采购供应、营销推广和公关宣传等非生产性活动大大增加,由此发生的间接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而此类成本在传统成本法下又同样难以进行合理的分配;再一方面随着社会分工得精细,本公司的部分半成品或在制品也直接对外出售,要求对半成品或在制品的成本进行核算才能制定营销价格;随着管理工作的逐步深入,贯穿全员成本管理,公司基层管理部门要求对作业中心、班组及个人就成本项目进行业绩评价,这要求必须有以按作业核算的成本数据作参考制定目标成本。

作业成本法及案例分析

作业成本法及案例分析
传统成本法下,成本计算方法采用品种法、分 步法和分批法,指的是狭义成本,即生产成本 (料、工、费)。
作业成本法下,成本内涵扩大,包括非生产性 费用。
成本计算对象的选择
开发阶段的成本分摊
研发费用通常分为两种:与现有产品或产品线的改良相关 支出,与全新产品相关的支出(Cooper Robin; Kaplan Robert,1990).前者的支出可以直接归属于收益的产品,但 是后者存在一定风险性,因此对于失败项目的成本核算,
成本管理控制 所有成本都是变动的(考虑短期和长期变动成
本) 作业成本考虑一切相关成本,因此是真实成本 对责任会计制度的创新
作业成本法理论发展
1952年,埃里克·科勒-《会计师词典》,首次 提出了作业、作业帐户、作业会计等概念。
1971年,乔治·斯托布斯-《作业成本计算和投 入产出会计》,对“作业”、“成本”、“作 业会计”、“作业投入产出系统”等概念作了 全面、系统的讨论。
1400
600 2000
1000
400 1400
230
200 430
800
400 1200
300
200 500
注:作业成本法下职工薪酬按照职工所在作业中心计入相 应作业成本库。产品直接材料成本与产量基础计算法相同。
要求:
1. 采用产量基础计算法计算LINK1、LINK2两种产品应分 配的制造费用及单位产品成本。(1分)
步骤1 根据作业建立成本责任中心 步骤2 根据动因进行成本分析 步骤3企业销售、利润、目标成本的确定 步骤4责任中心作业量预算 步骤5责任成本预算
作业基础业绩评价
并从四个维度设立成本责任指标系统
客户角度 目标 测评指标

《作业成本计算》案例分析

《作业成本计算》案例分析

《作业成本计算》案例分析案例1案例背景:目前需要分析作业成本管理在产品选择和产品结构决策中的作用SONG录音笔公司生产三种产品,其经营过程共归并为八个作业中心。

案例分析:资料(1)公司销售及成本资料:产品单价(元)销量(件)销售收入(元)直接材料(元/件)直接人工(元/件)制造费用及其他(元)制造及其他费用分配率(元/小时)甲产品46 800 36800 10 4 54289 28.2=54289/1920 乙产品38 1000 38000 8 2丙产品55 500 27500 11 5资料(2)公司作业成本资料:作业中心成本动因成本动因量作业能力作业成本成本动因率甲乙丙合计设计设计小时250 200 350 800 960 12000 12.5订单处理订单数量30 40 60 130 200 1900 9.5调试准备准备次数 4 8 8 20 25 1875 75材料处理部件数量12 8 21 41 28100 5620 0.2加工机时0.9 0.75 0.9 2.55 1920 14208 7.4质量测试测试小时0.6 0.25 0.75 1.6 1105 3536 3.2生产监督监督时间70 70 100 240 300 1950 6.5运输发货次数30 30 50 110 200 13200 6.6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分别用传统的盈利能力和作业成本法下的盈利能力分析甲、乙、丙三种产品并说明其差异?案例2许继电气公司生产三种电子产品,分别是产品X、产品Y和产品Z。

产品X是三种产品中工艺最简单的一种,公司每年产销10000件;产品Y工艺相对复杂一些,公司每年产销20000件,在三种产品中产销量最大;产品Z工艺最复杂,公司每年产销4000件。

公司设有一个生产车间,主要工序包括零部件排序准备、自动插件、手工插件、压焊、技术冲洗及烘干、质量检验和包装。

原材料和零部件均外购。

公司有关的产品成本资料见表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成本核算体系设计案例
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是企业决策信息化的一部分,本文提供了一个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作业成本核算体系设计的案例。

案例表明,在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设计中,作业数量能够专门多,同时数据采集不是难点。

某集团公司外贸生产中心是一个独立核算的经营实体,要紧承担外贸零件的转包生产,年生产额约为300万美元。

外贸加工中心要紧生产喷气发动机的回转体零件,零件精度要求高,加工过程容易变形;产品品种多,批量小,是典型的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模式,自实行外贸转包生产以来,外贸加工中心由于注重生产质量,与外方合作在不断扩大,生产任务相当饱满。

外贸加工中心下属包括一个粗加工车间(简称一工段)和精加工车间(简称二工段)和其他附属的辅助部门,一工段要紧负责毛坯加工,要紧设备是一般的机加设备,二工段要紧负责零件的半精加工和精加工任务,设备差不多上数控设备。

此外,外贸加工中心还包括一个工具室、工艺室、检验室,工具室要紧治理工具工装,兼治理原材料和产成品(这方面的治理工作专门少);工艺室负责车间的工艺设计与修改,检验室负责所有的检验,由于生产任务重,产品质量要求高,实行全检,检验室任务繁重。

此外还有调度室、主任办公室等,工作人员少,多是综合性任务。

没有设备治理部门,设备治理有集团公司负责。

外贸加工中心生产原料由外方依照生产进度运来,产成
品完工后直接发往外方,有可能做短暂存放。

尽管外贸加工中心生产的零件品种多,然而差不多上回转体零件,具有大致相同的工艺流程,一般的零件的工艺是:从总体上,零件加工能够划分成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三个时期。

同时在粗加工时期后安排热处理工序,热处理工序需要外协。

在重要工序或者加工时期完成之后,安排进行辅助工序,辅助工序包括纤维组织检验、磁力探伤、荧光检验、腐蚀检验等各种检验措施和洗涤去毛刺等辅助工序。

在这些专项检验之外,外贸加工中心还对每一道工序之后的加工零件进行检验,以保证产品质量。

1999年外贸加工中心实施CIMS工程,CIMS工程包括三个分系统:工程设计制造分系统(EDMS)、治理信息分系统(MIS)和网络数据库分系统(DB/NET)。

工程设计制造分系统要紧包括CAD/CAPP/CAM集成,治理信息分系统包括生产打算、调度治理,设备治理,工艺治理,工具治理、订单治理和人员出勤治理等模块,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分系统作为系统总体的支撑,其中MIS 系统通过工艺治理系统实现和EDMS系统的集成。

在一期CIMS工程成功实施的基础上,决定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作业成本法应用试点。

成本治理现状
外贸加工中心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目前采纳的成本核算方法是品种法,月末核算各种不同产品的成本,企业成本治理
存在以下不足:
1.目前的成本核算工作要紧划分成两块:一是生产统计,要紧是统计材料领料情况和工时消耗,二是成本核算,计算出最终产品成本。

关于成本信息的分析和成本操纵工作几乎没有开展;
2.由于公司直接和外商承包生产。

产品成本是制定转包生产价格的重要依据,现有的成本核算核算口径只局限于生产过程,不仅低估了成本,而且由于外贸加工中心的设备先进技术含量高,制造费用数额较大,使得产品成本信息的正确性值得怀疑。

3.成本治理还要紧停留在成本核算时期,关于成本分析和成本操纵进行比较少,无法依照成本信息对车间成本进行操纵,简单的操纵也只是事后的操纵。

4.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计算速度慢,不能及时提供成本信息。

准确度差,工作量大,计算效率低。

5.企业的成本没有与个人的绩效挂钩,是无法开展成本操纵措施的要紧缘故,无法应用成本信息对企业的职员进行考核。

设计目的
依照企业面临的问题,以及企业生产特点,采纳作业成本法能够较好的解决外贸加工中心在成本治理方面面临的问题,同时由于成功实施CIMS一期工程,能够提供较为详细的基础数
据,有利于作业成本法的实施。

针对企业当前的成本治理情况,外贸加工中心确定了实施作业成本法的目的:
1.加强要紧生产过程的成本核算,正确计算产品成本。

2.利用成本信息加强对企业人员的考核,把成本与职员的效益挂钩,加强全员的成本意识,加强企业的成本操纵。

3.充分利用成本信息,加强企业的成本分析操纵和考核,加强企业的定价决策以及其他相关的治理决策。

4.作业成本治理系统与差不多运行的治理信息系统集成,直接进行数据采集。

作业成本核算体系设计
成本核算范围:包括外贸加工中心所有的生产治理成本。

外贸加工中心能够看成是一个纯制造单位,没有相关的销售与市场部门,对外的交往由集团负责。

外贸加工中心所有发生的成本都应该记入产品成本。

会计期间:与现在实行的会计期间不变,遵循企业会计制度统一规定的会计期间,以日历年度为会计年度,辅助的会计期间包括季度和月份,遵循日历季度和月份。

组织结构:组织结构见表6.1所示,由于外贸加工中心比较小,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是扁平的关系,车间主任直接领导各个室的工作,没有组织结构之间的层次关系。

组织结构的确定
与治理信息系统中结构的一致,同时也是成本操纵的责任对象。

表6.1外贸加工中心组织结构
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是作业成本核算体系设计的核心。

作业设计必须以实施作业成本法的目的为指导。

作业设计应该幸免两个极端:作业数量太多:如此不仅不能得到更多有用的信息,而且造成实施困难,引起分析的紊乱;作业数量太少:难以揭示作业改进的机会,不能满足企业实施ABC考核与分析的目标。

关于工作内容较少的各个室,以该组织的核心工作任务为作业,关于一工段和二工段,以工作中心的加工任务为作业。

同时,在MIS系统的打算调度中,关于车间的加工能力按照工作中心进行计量、调度和派工。

工作中心划分的基础是具有相同的加工内容。

以工作中心的工作作为作业能方便考核,并能实现从治理信息系统数据猎取。

另外,各个工作中心与职员关系比较固定以及以各个室的任务为作业,都方便关于职员业绩的评估考核。

依照作业成本的组织结构,确定整个组织和治理系统的作业:作业与组织机构的对应关系如表6.2所示:
表6.2作业定义
非加工作业是依照工序需要进行的下料、标记、清洗、油封等作业。

加工作业按照工作中心划分成更详细的作业,依照作业成本法的实施目标,能够正确计算产品成本,二是能够对各加工中心的人员进行考核,实施CIMS工程后,作业执行以及成本动因相关的数据能够采集猎取,在计算上也不存在问题,故如此设计。

在生产领域成本操纵要紧是操纵废品产生,在非生产领域成本节约是成本治理重点。

检验作业是与检验相关的作业的总称,差不多上检验室的工作。

因为单检、批量检验和专项检验都没有直接的组织机构,检验作业直接针对检验室,便于考核分析检验方面的成本。

依照
三种作业在检验工作中的比重把检验作业的成本分配到三种单检、批量检验、专项检验作业。

工艺作业也采取同样的处理方法。

图6.1作业设计
资源设计
企业目前的账户设置包括:生产成本——直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两个账户没有辅助生产账户。

相关于传统成本,直接材料仍然应该直接计入产品成本,而人工是各种作业完成的必要条件,需要计入各种作业中。

人工工时数据是资源和作业分配的重要成本动因,制造费用在传统成本下是产品成本的重要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