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穿刺详解
骨髓穿刺术
骨髓穿刺术骨髓穿刺(简称骨穿),是采取骨髓液的一种技术。
骨髓液检查目的,主要是细胞形态学检查,其次是寄生虫和细菌学检查,以协助诊断血液病、传染病和某些寄生虫病。
【适应症】1.采取骨髓液进行骨髓象检查,协助诊断血液系统疾病、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2.了解骨髓造血情况,作为应用抗癌药物及免疫抑制药的参考。
3.通过骨髓穿刺进行骨髓腔输液、输血、注射药物或进行骨髓移植。
【评估】1.评估患者出凝血时间,有无出血倾向。
2.评估穿刺部位皮肤有无感染症状。
【操作程序】1.物品准备:常规消毒治疗盘1套、无菌骨髓穿刺包(内有骨髓穿刺针、5ml和20ml注射器、7号针头、洞巾、纱布、血管钳)、无菌手套、2%普鲁卡因、载玻片6-8张、推玻片1张,按需要准备细菌培养管、注入药物、全血及酒精灯、火柴。
2.术前准备(1)术前向病人详细说明骨髓穿刺的目的和方法,解除思想顾虑,取得合作。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遮挡屏风。
(3)清理探视人员,关闭门窗,调节室温适宜。
3.术中配合(1)穿刺部位有髂前上棘、髂后上棘、胸骨柄、脊椎棘及胫骨。
根据穿刺部位选择不同体位。
①髂前上棘取仰卧位,穿刺点为髂前上棘后1-2cm处。
②髂后上棘取侧卧位,穿刺点在骶骨两侧髂骨上缘下6-8cm与脊椎旁开2-4cm 之交点处。
③胸骨柄取仰卧位,肩背部垫软枕,头后仰并转左侧,使胸部略高。
穿刺点宜取胸骨中线相当于第2肋间处。
④脊椎棘病人反坐靠背椅,双臂交叉椅背,头部枕于臂上,背部尽量后突,穿刺点宜选第11-12胸椎或第1-3腰椎棘突处。
⑤胫骨(仅适用于2岁以内的患儿)病人仰卧台上,由助手固定下肢,穿刺点为胫骨结节平面下约1cm(或胫骨上、中1/3交界处)之前内侧面胫骨处。
(2)根据不同穿刺部位,选择体位暴露局部,铺好橡皮巾和治疗巾。
待术者选好穿刺点后,协助常规皮肤消毒,术者戴无菌手套、铺盖洞巾,以普鲁卡因自皮肤至骨膜行局部浸润麻醉。
(3)术者调节骨髓穿刺针的固定器,固定于距针尖1-5cm处(胸骨穿刺者,固定于距针尖1cm处)并扭紧,然后持穿刺针与骨面垂直,以旋转方式用力向前缓慢刺入,当感觉阻力消失,穿刺针已能固定在骨内时,表明已进入骨髓腔(如穿刺针不能固定则应再进入少许。
骨髓穿刺的详细步骤及要点说明和结果解读
骨髓穿刺的详细步骤及要点说明和结果解读一、目的1.诊断作用:通过检查骨髓细胞增生程度、细胞组成及其形态学变化、细胞遗传学检查(染色体)、造血干细胞培养、寄生虫和细菌学检查等以协助临床诊断。
2.治疗作用: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还可为骨髓移植提供骨髓。
二、适应证1.各类血液病的诊断和全身肿瘤性疾病是否有骨髓侵犯或转移。
2.原因不明的肝、脾、淋巴结肿大及某些发热原因未明者。
3.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需要骨髓细菌培养或涂片寻找病原体,如伤寒杆菌的骨髓培养及骨髓涂片寻找疟原虫和利朵小体。
4.诊断某些代谢性疾病,如高雪( Gaucher)病,只有骨髓找到Gaucher 氏细胞,才能最后确定诊断。
5.观察血液病及其他骨髓侵犯疾病的治疗反应和判断预后。
6.为骨髓移植提供足量的骨髓。
注意:骨髓移植抽取骨髓应在手术室麻醉下进行,不同于一般的骨髓穿刺。
一、禁忌证1.血友病及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当骨髓检查并非唯一确诊手段时,则不宜进行此种检查,以免引起局部严重迟发性出血。
2.骨髓穿刺局部皮肤有感染者。
注意:凝血功能障碍者穿刺当时可能出血不重,但可能发生迟发性出血。
四、操作前准备1.患者准备1)怀疑有凝血功能障碍者,在骨髓穿刺前应作凝血功能方面的检查,以决定是否适作此种检查。
2)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骨髓穿刺的目的、操作过程及可能出现或应注意的问题。
3)告知需要配合的事项(操作过程中可能会有疼痛等不适及时报告,穿刺后3 天内穿刺部位不要着水,并保持清洁等)。
4)让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注意:术前沟通、确认知情同意很重要。
2.材料准备1)治疗车:车上载有以下物品:a)骨髓穿刺包:内含:骨髓穿刺针1 个,无菌盘1 个,镊子1 把,孔巾1 个,纱布2 块,棉球若干。
b)消毒用品:2%碘酊和75%乙醇,或0.5%碘伏。
c)麻药:2%利多卡因2ml。
2)其他:一次性注射器2 个(2ml 或Sml 1 个,10ml 或20ml1 个),无菌手套2 副,干净玻片6—8 张和1 张好的推片。
骨髓穿刺术
4 操作过程
麻醉
以2%利多卡因,于穿刺点行皮丘注射, 沿穿刺点垂直进针,针抵骨膜后向上、 下、左、右方向做点状麻醉
抽吸骨髓
骨髓涂片一般抽取量为0.1-0.2ml,约为 充满10ml注射器的乳突的量 骨髓培养大约2.0ml 针筒中可先预留2-3ml空气 特殊的酸痛感
推片
拔针
拔针
按压
消毒
胶布固定
穿刺成功的判断
胫骨小头的内侧,常用 于3岁以下的小儿
胫骨内侧
穿刺点选择
腰椎棘突
腰椎棘突的突出部分,一般 选择第十一十二胸椎,取坐 位或侧卧位
髂后上棘 位于骶椎两侧,臀部上方突
出的部位;距后正中线约46cm;取俯卧位或侧卧位
消毒
用消毒剂消毒皮肤,以穿刺点 为中心,由内向外,直径15cm, 消毒2~3次
穿刺
再一次确定穿刺点后,左手固定皮 肤,右手持针垂直进针
物品
骨髓穿刺包内包括:穿刺针、无菌洞巾、无菌 纱布、玻片,骨髓培养瓶,抗凝管,5ml注射 器, 10ml注射器, 2%利多卡因注射液,消 毒剂,棉签,无菌手套,口罩,帽子
体位
胸骨柄或胸骨体相当于第一 二肋间隙的位置,取仰卧位
胸骨
位于髂前上棘后1-2cm;骨质较平, 易于固定;操作方便,取仰卧位Βιβλιοθήκη 髂前上棘骨髓穿刺术
目录
CONTENTS
01 适应证 02 禁忌证 03 操作前准备 04 操作过程 05 操作后注意事项
1 适应症
血细胞异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实性肿瘤的骨髓转移 部分寄生虫感染的诊断 骨髓培养 染色体检查
急性白血病
2 禁忌症
穿刺部分炎症、感染
凝血异常
晚期妊娠
血友病
骨髓穿刺术讲义PPT课件
骨髓穿刺术是采取骨髓液的一种常 用诊断技术,其检查内容包括细胞
学、原虫和细菌学等几个方面。
明确诊断
通过骨髓穿刺可以明确造血系 统、免疫系统等疾病的诊断。
评估疗效
对于已经确诊的疾病,通过骨 髓穿刺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及预 后。
科研
骨髓穿刺还可以用于科研,如 研究骨髓细胞的形态、功能等
。
骨髓穿刺术适应症与禁忌症
VS
4. 抽取骨髓液
拔出针芯,接20ml注射器,缓慢抽吸, 可见少量红色骨髓液进入注射器内,抽吸 0.1~0.2ml,并推于玻片上,迅速制作涂 片5~6张,送检细胞形态学及细胞化学 染色检查。
02
骨髓穿刺术常用方法与技巧
髂后上棘穿刺法
穿刺点定位
位于骶椎两侧、臀部上方骨性突出部位。
穿刺方法
患者侧卧位,双腿屈曲,双手抱膝,使髂后上棘突出 。常规消毒皮肤,戴无菌手套,铺消毒洞巾,用2%利 多卡因作局部浸润麻醉。操作者左手固定穿刺部位皮 肤,右手持穿刺针与骨面垂直刺入,当穿刺针接触到 骨质后,再左右旋转,缓缓钻刺骨质,当感到阻力消 失,且穿刺针已固定在骨内时,表示已进入骨髓腔。 拔出针芯,接20ml注射器,缓慢抽吸,可见少量红色 骨髓液进入注射器内。
;重度感染需静脉输液抗感染治
03
疗,同时加强局部换药和护理。
神经损伤处理
04 轻度神经损伤可给予营养神经药
物治疗;重度神经损伤需及时就
医检查处理,必要时手术治疗。
04
骨髓穿刺术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
操作前准备工作要求
术前评估
了解患者病情、病史、过敏史等相关信息 ,评估穿刺部位皮肤状况及凝血功能。
知情同意
并发症处理
如出现穿刺部位疼痛、出血、感染等并发 症应及时处理并报告医生。
内科主治医师辅导:骨髓穿刺
内科主治医师辅导:骨髓穿刺内科主治医师辅导:骨髓穿刺骨髓穿刺术(bone marrow puncture)是采取骨髓液的一种常用诊断技术,其检查内容包括细胞学、原虫和细菌学等几个方面。
骨髓穿刺部位一般选前上棘为穿刺点,必要时亦可选用后上棘、脊椎棘突、胸骨、胫骨粗隆前下方等部位。
胸骨骨髓穿刺的位置、进针方向及进针深度如何?胸骨中线第2肋间水平为穿刺点。
进针方向使与骨面成30度~45度角,向头侧倾斜。
进针深度约1cm。
骨髓取材作细胞学检查,抽吸骨髓液多少量为恰当?抽吸0.2ml为恰当,因为抽吸过多,骨髓液将被血液稀释。
骨髓穿刺操作方法1.穿刺部位选择①前上棘:常取前上棘后上方1~2cm处作为穿刺点,此处骨面较平,容易固定,操作方便安全;②后上棘:位于椎两侧、臀部上方骨性突出部位;③胸骨柄:此处骨髓含量丰富,当上述部位穿刺失败时,可作胸骨柄穿刺,但此处骨质较薄,其后有心房及大血管,严防穿透发生危险,较少选用;④腰椎棘突:位于腰椎棘突突出处,极少选用。
5.2岁以下婴幼儿选择胫骨粗隆前下方。
2.体位胸骨及前上棘穿刺时取仰卧位。
后上棘穿刺时应取侧卧位。
腰椎棘突穿刺时取坐位或侧卧位。
3.常规消毒皮肤,戴无菌手套、铺消毒洞巾,用2%利多卡因作局部浸润麻醉直至骨膜。
做“品”字形多点麻醉。
等待2min左右,使骨膜得到充分的'浸润和麻醉。
4.将骨髓穿刺针固定器固定在适当长度上(骨穿刺约1.5cm,肥胖者可适当放长,胸骨柄穿刺约1.0cm),以左手拇、食指固定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针于骨面垂直刺入(若为胸骨柄穿刺,穿刺针与骨面成30~40°角斜行刺入),当穿刺针接触到骨质后则左右旋转,缓缓钻刺骨质,当感到阻力消失,且穿刺针已固定在骨内时,表示已进入骨髓腔。
5.用干燥的20ml注射器,将内栓退出1cm,拔出针芯,接上注射器,用适当力度缓慢抽吸,可见少量红色骨髓液进入注射器内,骨髓液抽吸量以0.1~0.2ml为宜,取下注射器,将骨髓液推于片上,由助手迅速制作涂片5~6张,送检细胞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染色检查。
骨髓穿刺术
骨髓穿刺术骨髓穿刺术(bonemarow puncture)是一种常用诊疗技术,检查内容包括细胞学、原虫和细菌学等几个方面,以协助诊断血液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可了解骨髓造血情况,作为化疗和应用免疫抑制剂的参考。
骨髓移植时经骨髓穿刺采集骨髓液。
【适应证】协助诊断各种贫血、造血系统肿瘤、血小板或粒细胞减少症、疟疾或黑热病。
【禁忌证】血友病等出血性疾病。
【方法】1.选择穿制部位髂前上棘穿制点、髂后上棘穿刺点、胸骨穿刺点、腰椎棘突穿刺点。
以髂前上棘穿刺点最为常用。
2.消毒麻醉常规消毒皮肤,戴无菌手套,铺无菌孔巾,用 2%利多卡因行局部皮肤、皮下及骨膜麻醉。
3.穿刺抽吸将骨髓穿刺针固定器固定在一定长度,右手持针向骨面垂直刺入,当针尖接触骨质后则将穿刺针左右旋转,缓缓钻刺骨质,穿刺针进入骨髓腔后,拔出针芯,接上干燥的 5ml 或 10ml 注射器,用适当力量抽吸骨髓液 0.1~0.2ml 滴于载玻片上,迅速送检做有核细胞计数、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染色检查,如需作骨髓液细菌检查,再抽取1~2ml。
4.拔针抽吸完毕,重新插入针芯,用无菌纱布置于针孔处,拔出穿刺针,按压 1~2 分钟后,胶布固定纱布。
【护理】1.术前护理①解释:向病人解释本检查的目的、意义及操作过程,取得病人的配合,②查阅报告单:注意出血及凝血时间。
③用物准备:治疗盘、骨髓穿刺包、棉签、2%利多卡因、无菌手套、玻片、胶布,需做骨髓培养时另备培养基、酒精灯等。
④体位准备:根据穿刺部位协助病人采取适宜的体位,若于髂前上棘作穿刺者取仰卧位;若于髂后上棘穿刺者取侧卧位或俯卧位;棘突穿刺点则取坐位,尽量弯腰,头俯屈于胸前使棘突暴露。
2.术后护理①解释:向病人说明术后穿刺处疼痛是暂时的,不会对身体有影响。
②观察:注意观察穿刺处有无出血,如果有渗血,立即换无菌纱块,压迫伤口直至无渗血为止。
③保护穿刺处:指导病人48~72 小时内保持穿刺处皮肤干燥,避免淋浴或盆治;多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防止伤口感染。
骨髓穿刺活检的原理和过程
骨髓穿刺活检的原理和过程
骨髓穿刺活检是一种用于诊断骨髓疾病的常见检查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穿刺骨髓腔,采集骨髓组织样本进行检查,以了解骨髓内是否存在异常细胞、病理变化或其他异常情况。
骨髓穿刺活检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患者通常会在医生办公室、手术室或检查室等地进行骨髓穿刺活检。
在检查前,患者可能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如清空胃部等。
2.医生会选择一个合适的穿刺部位,通常是髂骨后上棘或胸骨下端。
然后在局部麻醉下,用一根特制的骨髓穿刺针穿刺到骨髓腔内。
3.医生通过骨髓穿刺针抽取一些骨髓组织样本。
这些样本有时会被送到实验室进行细胞学和病理学检查,以确定骨髓内是否存在异常细胞或其他异常情况。
4.患者可能会在检查后感到一些不适或疼痛,但通常这些不适会很快缓解。
通过骨髓穿刺活检,医生可以获取到关于骨髓内细胞结构、数量和状态等信息,帮助诊断和治疗骨髓疾病,如贫血、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骨髓穿刺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骨髓穿刺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骨髓穿刺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操作,用于获取骨髓内的细胞和组织样本,以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详细介绍骨髓穿刺的操作流程,并介绍评分标准以评估操作的质量。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骨髓穿刺操作前,医护人员需要做以下准备工作:1.核对患者的身份和病历,确认患者的基本信息和需要检查的目的。
2. 解释操作过程和风险给患者,并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3. 准备所需的器械和材料,包括骨髓穿刺推进针、麻醉药物、穿刺指南针等。
二、操作流程骨髓穿刺的操作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选择穿刺部位:常见的穿刺部位有髂嵴、胸骨柄和胫骨髁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经验进行选择。
2.消毒和覆盖无菌手术区域:使用无菌消毒剂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并使用无菌铺盖物覆盖。
3. 麻醉:注射适量的局部麻醉药物,使患者在操作过程中不感到明显的疼痛。
4. 穿刺:医生将骨髓穿刺推进针插入骨髓腔,通过逐渐向下推进的方式穿刺到骨髓腔。
5. 抽取样本:一旦针头进入骨髓腔,医生会缓慢地抽取一定量的骨髓组织样本。
6. 处理样本:将抽取的骨髓样本转移到试管或玻片上,标记好并送至实验室进行后续检测。
7. 处理穿刺点:摘除针头后,用无菌棉球或纱布进行压迫,并粘贴无菌敷料。
三、评分标准为了确保骨髓穿刺操作的质量和安全性,医护人员可以根据以下评分标准进行评估:1. 操作顺序和流程是否正确。
2. 穿刺部位是否选择合适,并且消毒覆盖无菌。
3. 麻醉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患者是否感到明显的疼痛。
4. 穿刺过程中是否有明显的抖动或不稳定。
5. 穿刺的深度和角度是否适当,是否达到了骨髓腔。
6. 抽取的骨髓样本是否充足,并且是否避免了血液污染。
7. 处理穿刺点的措施是否得当,是否有明显的出血或渗液。
对于每一项评分标准,可以根据情况设置不同的评分等级,如优、良、中、差等,以评估骨髓穿刺操作的整体质量。
总结骨髓穿刺作为一项常见的临床操作,对于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骨髓穿刺流程及评分标准
骨髓穿刺流程及评分标准骨髓穿刺是一种医学检查方法,通常用于获取骨髓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查,以评估血液和骨髓的健康状况。
以下是骨髓穿刺的一般流程和评分标准:骨髓穿刺流程:1.患者准备:•了解患者的病史,检查过敏史和药物使用情况。
通常在穿刺前会进行相关的血液检查。
2.位置选择:•通常选择骨盆骨髓,如髂骨后上缘或胸骨下缘。
医生会在患者的皮肤上标记穿刺位置。
3.消毒和局部麻醉:•在穿刺位置上进行局部消毒,然后使用局部麻醉剂麻醉皮肤和深部组织,以减轻穿刺时的疼痛感。
4.穿刺:•医生使用特殊的穿刺针穿破皮肤和硬膜外膜,进入骨髓腔。
通常,穿刺针插入髓腔后,通过吸引装置抽取骨髓样本。
5.样本收集:•骨髓液样本被吸入注射器中。
通常,医生会抽取一到两毫升的骨髓液和一小块骨髓组织。
6.压迫和包扎:•在完成采集后,医生会在穿刺点上施加压迫,然后用绷带或创可贴包扎。
7.标本送检:•收集的骨髓样本会送往实验室进行细胞学、生化学或免疫学检查,以评估骨髓中血细胞的数量和结构。
骨髓穿刺评分标准:骨髓穿刺的评分标准主要通过实验室检查来进行,包括对骨髓液中血细胞、细胞形态、细胞比例和其他相关指标的观察和分析。
常见的评分标准包括:1.骨髓液细胞计数:•包括骨髓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
异常的计数可能指示贫血、白血病或血小板疾病等。
2.骨髓液细胞形态学:•观察骨髓液中各种细胞的形态,包括成熟和未成熟的红细胞、白细胞和巨核细胞。
异常的形态学可能提示骨髓异常或血液疾病。
3.细胞比例和分布:•观察骨髓液中不同类型细胞的比例和分布,以确定是否存在异常。
例如,正常骨髓中红细胞、白细胞和巨核细胞的比例是平衡的。
4.特殊染色:•使用特殊染色方法,如骨髓铁染色、骨髓免疫组化等,以评估骨髓中的特殊细胞和结构。
5.遗传和分子学检查:•在一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遗传学和分子学检查,以进一步评估骨髓中的异常。
骨髓穿刺的评分标准有助于医生诊断和治疗相关的疾病,提供对患者骨髓健康状况的全面了解。
骨髓穿刺PPT课件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病史询问和体 格检查,确定是否存在骨髓穿刺 的禁忌症,如局部感染、凝血障
碍等。
签署知情同意书
向患者详细解释骨髓穿刺的目的、 过程和可能的并发症,获取患者的 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准备器械和药品
准备骨髓穿刺所需的器械和药品, 如消毒用品、麻醉药品、无菌手套、 纱布等。
骨髓穿刺的过程
出现异常细胞或病态细胞
如幼稚细胞、异型淋巴细胞等,可能提示恶性肿瘤或感染性疾病。
单核细胞增多
常见于感染、炎症等疾病。
结果解读的注意事项
结合临床病史和症状
参考其他检查结果
骨髓穿刺结果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 体征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不能单纯依赖骨髓穿刺结果诊断疾病。
如血常规、生化、免疫学等检查结果, 以便更全面地了解病情,提高诊断的 准确性。
避免进行。
血友病
血友病患者凝血功能异常,进 行骨髓穿刺可能导致难以控制 的出血。
严重感染
对于严重感染的患者,骨髓穿 刺可能引起感染扩散,应慎重 考虑。
其他禁忌症
对于某些特殊情况,如严重骨 质疏松、无法配合操作的患者 等,骨髓穿刺也应慎重考虑或
避免进行。
03
骨髓穿刺的步骤和注意事 项
骨髓穿刺前的准备
对于已经确诊的血液系统疾病 患者,骨髓穿刺可以监测疾病 的治疗效果和病情进展。通过 比较治疗前后的骨髓检查结果 ,医生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并调 整治疗方案。
在某些情况下,骨髓穿刺的结 果可以指导治疗。例如,对于 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穿刺的 结果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最佳的 治疗方案和剂量。
骨髓穿刺的结果还可以用于评 估患者的预后。例如,如果骨 髓中异常细胞数量较多,可能 提示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预 后较差。
骨髓穿刺术操作
骨髓穿刺术操作
引言
骨髓穿刺术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获取骨髓样本或进行骨髓治疗。
本文档将介绍骨髓穿刺术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操作步骤
1. 确认患者身份和相关信息。
2. 准备所需材料,包括穿刺针、消毒物品、无菌手套等。
3. 确定穿刺部位,常见的部位有胸骨、髂骨前上棘和胫骨。
4. 在操作区域进行消毒,使用消毒剂擦拭大约5厘米的范围,并等待干燥。
5. 戴上无菌手套,抓住穿刺部位的皮肤,用消毒针在皮肤上做一个小切口。
6. 将穿刺针插入皮下,穿刺进入骨髓腔。
在插入过程中要注意纵向的进针,并避免扭转或侧向移动。
7. 当感觉到针尖进入骨髓腔时,缓慢抽取骨髓样本或进行治疗操作。
8. 操作完成后,缓慢拔出穿刺针,用无菌敷料覆盖穿刺部位,并施加轻压。
9. 将获取的样本标记好,送往实验室进行进一步检测。
10. 记录操作过程和结果,包括患者的症状和反应。
注意事项
- 在操作前,与患者充分沟通,并取得其同意。
- 穿刺针和其他工具必须是单次使用的,确保无菌。
- 操作时要注意避免碰触其他物品和非穿刺部位的皮肤。
- 骨髓穿刺术需要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进行,确保操作的安全和准确性。
- 在操作过程中,要随时观察患者的症状和反应,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结论
骨髓穿刺术是一项常见而重要的医疗操作,正确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能够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医务人员在操作时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记录操作过程和结果,以便后续的诊疗和研究。
骨髓穿刺操作流程及评价标准
骨髓穿刺操作流程及评价标准骨髓穿刺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和治疗方法,用于诊断和治疗骨髓相关疾病。
本文将介绍骨髓穿刺的操作流程,并对其评价标准进行详细阐述。
一、操作流程骨髓穿刺是通过穿刺针将医生取得的骨髓呈现出来,以进行骨髓细胞和骨髓液的检查和分析。
下面是骨髓穿刺的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医生洗手、穿戴消毒手套和无菌口罩,准备所需的器械和材料。
2. 术前准备:将患者放在适当的姿势上,通常是侧卧位,使骨骼暴露并易于操作。
3. 局部麻醉:医生使用局部麻醉药物,通常是利多卡因,来麻醉穿刺部位,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4. 穿刺针插入:医生将经过消毒和注射麻醉药物的穿刺针插入骨骼,一般是胸骨或髂骨,直到到达骨髓腔。
5. 收集骨髓样本:医生使用注射器吸取骨髓样本,可以选择采集骨髓细胞或骨髓液,根据需要进行不同种类的检查。
6. 消毒和包扎:穿刺完成后,医生将穿刺部位进行消毒,然后用无菌纱布进行包扎。
7. 观察和护理:医生观察患者的穿刺部位,检查是否有出血、感染或其他并发症,并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
二、评价标准骨髓穿刺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操作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术后的观察和护理。
1. 操作准确性:医生进行骨髓穿刺时应准确无误地定位骨骼,并将穿刺针插入到骨髓腔内。
操作准确性的评价可以根据穿刺过程中是否出现穿透错误、穿刺偏离目标等进行评估。
2. 操作有效性:骨髓穿刺的有效性与采集到的骨髓样本相关,医生应能够成功地采集到足够的骨髓细胞或骨髓液,以进行后续的检查和分析。
3. 操作安全性:骨髓穿刺是一项有一定风险的操作,医生在操作过程中应注重安全措施的执行,包括良好的消毒措施、准确的注射麻醉药物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等。
4. 术后观察和护理:医生在骨髓穿刺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穿刺部位,检查是否有出血、感染或其他并发症,及时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
评价标准可以根据具体的医院或医生的要求进行调整和补充,以确保骨髓穿刺操作的质量和安全性。
骨髓穿刺的步骤和评分标准
骨髓穿刺的步骤和评分标准骨髓穿刺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和诊断骨髓中存在的疾病。
本文将介绍骨髓穿刺的步骤和评分标准。
一、骨髓穿刺的步骤1. 准备工作在进行骨髓穿刺之前,医生需要充分告知患者关于该检查的目的、过程以及可能的风险和不适感。
同时,医生还需要了解患者的个人病史、服用药物情况以及过敏史,并进行必要的身体检查。
2. 术前准备患者需要空腹,通常要求至少6小时不进食。
穿刺部位通常选择骨盆骨、胸骨或小骨盆骨,清洁穿刺区域,并对其进行消毒。
3. 局部麻醉骨髓穿刺需要局部麻醉以减少患者疼痛感。
医生会使用局部麻醉剂,常用的为2%的普鲁卡因。
4. 穿刺操作医生使用一种被称为“特纳”的器械进行穿刺。
该器械具有一把锋利的针头和一把手柄,医生将其插入事先选择好的穿刺部位,并通过刺入骨髓内部。
5. 骨髓涂片制备医生会将穿刺成功后获得的骨髓样本涂在载玻片上,并在镜下进行染色和观察。
这样可以看到细胞的形态特征,从而进行相关疾病的诊断。
二、骨髓穿刺的评分标准1. 骨髓穿刺质量评分骨髓穿刺质量评分通常用于评估骨髓穿刺操作的技术和效果。
评分标准包括:骨髓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穿刺过程中的患者疼痛感、穿刺部位的出血情况等。
2. 骨髓涂片评分骨髓涂片评分主要用于评估骨髓样本在镜下的质量。
评分标准包括:细胞完整性、细胞染色效果、细胞分布均匀性、细胞形态特征等。
评分结果有助于判断样本是否适合进行进一步的细胞学分析和病理学诊断。
3. 骨髓穿刺并发症评分骨髓穿刺是一种有一定风险的操作,可能会引发一些并发症。
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局部出血、感染、穿刺相关的疼痛、皮肤损伤等。
评分标准主要根据并发症的严重程度和发生率进行评估,以指导医生在穿刺操作中的风险控制和病人的术后护理。
通过对骨髓穿刺的步骤和评分标准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该检查的操作过程和相关指导,从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然而,作为一种医学检查方法,骨髓穿刺在具体应用时还需要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决策。
骨髓穿刺术
骨髓穿刺术
1、骨髓穿刺术的目地骨髓穿刺术是通过抽取骨髓液作骨髓象检查,以协助诊断血液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等;也可以通过了了解骨髓造血情况,作为应用抗癌药以免疫抑制药时的参考;还可以经骨髓穿刺做骨髓腔输液、输血、注药或进行骨髓移植等治疗。
正常骨髓象为:骨髓增生活跃;核红的主要系统比例适当,各阶段的形态染色基本正常粒红比值约为2-4:1;淋巴细胞百分率约为20%,小儿可达40%;单核细胞、浆细胞一般约小于4%,主要为成熟阶段;巨核细胞系情况通常于1.5cm*3cm的骨髓片膜上可见巨核细胞7-35个,多为生产血小板型;可见少量非造血细胞如网状细胞、内皮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等,其百分比率很低;核分裂细胞不易见到;无异常细胞和寄生虫;成熟红细胞的大小、形态与染色均大致正常。
2、心理指导病人往往因不了解骨髓穿刺术而产生不合作及恐惧的心态,从而影响了检查的顺序进行。
因此,病人应认识到骨髓穿刺术对疾病的诊断、分型及治疗意义极大。
骨髓穿刺术
骨髓穿刺术骨髓穿刺术是采集患者骨髓液的一种常用诊断技术。
临床上用于血细胞形态学检查,遗传分析以及病原生物检查,适用于各种血液系统疾病,如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增殖性疾病等。
一、穿刺点介绍骨髓穿刺术常用穿刺点有:1.髂前上棘穿刺点:位于髂前上棘后方1~2cm的髂嵴上,此处骨面平坦,利于穿刺针固定;2.髂后上棘穿刺点:位于骶椎两侧,髂后上棘突出的部位;髂后上棘骨质薄,骨髓腔大,易于穿刺,是目前临床常用的穿刺点。
3.胸骨穿刺点:位于前正中线第1~2肋间水平。
胸骨骨质较薄,其后有大血管和心房,此处穿刺应注意防止穿透胸骨。
4.腰椎棘突穿刺点:位于第3或第4腰椎棘突,此处已很少用于穿刺,仅作了解即可。
二、物品准备骨髓穿刺必备的物品有:骨髓穿刺针、5ml和20ml注射器、镊子、载玻片、胶布、弯盘;医用碘伏、无菌手套、无菌洞巾、2%利多卡因、医用纱布、医用棉球等。
三、穿刺针介绍骨髓穿刺针的结构分为针头、针体和针芯三个部分;其中需要注意的是:针体部有一个固定器可以向下旋转,当固定器下移后,前方针头长度缩短,以此用来调节进针深度;一般情况下胸骨穿刺针长度应调整为1cm,髂骨穿刺时则调整为1.5cm。
四、操作演示——骨髓穿刺术:以髂前上棘穿刺点为例。
术前准备1.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取得患者配合;2.嘱患者取平卧位,暴露穿刺部位;3.操作者洗手、戴好帽子口罩、无菌手套。
首先,常规消毒局部皮肤,以穿刺点为圆心,由内向外做环形消毒,消毒范围直径为15cm的区域;一般要求消毒2~3遍。
消毒完成后,覆盖无菌洞巾。
也可用标记笔标记穿刺点,再用棉签消毒三遍,消毒后再打开穿刺包,带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
选用2%利多卡因做局部浸润麻醉。
麻醉的方法是:先斜行进针,在皮下打一小皮丘,然后垂直进针,边进针边回抽,直至骨膜逐层麻醉。
注射局麻药物后,检查穿刺针,旋转固定器,将针头长度调整为1.5cm。
然后,左手拇指和示指固定穿刺部位,右手持针向骨面垂直刺入,针尖接触骨质后,左右旋转针体,缓慢钻刺,当感到阻力消失、穿刺针在骨内固定时,表示针尖已进入髓腔。
骨髓穿刺
骨髓穿刺术骨髓穿刺术(bone marrow puncture)是采集骨髓液的一种常用诊断技术,其检查内容包括细胞学、原虫和细菌学等几个方面。
临床上骨髓穿刺液常用于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也可用于造血干细胞培养、细胞遗传学分析及病原生物学检查等,以协助临床诊断、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等。
【适应证】(1) 各类血液病(如白血病、再障、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的诊断及治疗随访。
(2)不明原因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量增多或减少及形态学异常。
(3)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可作骨髓培养,骨髓涂片找寄生虫等。
(4)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需行骨髓细菌培养或寻找疟疾及黑热病等原虫者。
(5)网状内皮系统疾病及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
(6)恶性肿瘤可疑骨髓转移者。
(7)了解骨髓造血机能,有无造血抑制,指导抗癌药及免疫抑制药的使用。
【禁忌证】1、由于凝血因子缺乏而有严重出血者如血友病;总100分2、穿刺部位皮肤有感染者;3、晚期妊娠者。
【准备工作】1、向患者及家属讲明穿刺的目的、必要性,签字同意后实施;准备15’2、查“凝血四项”,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需输血浆或相应凝血因子纠正后再实施;3、过敏体质者,需行利多卡因皮试,阴性者方可实施;4、器械准备:骨髓穿刺包(弯盘1个、18号、16号或12号骨髓穿刺针1个、消毒碗1个、镊子1把、止血弯钳1把、消毒杯2个、纱布2块、干棉球数个、无菌洞巾)、无菌手套(2个)、5ml注射器2个及20ml注射器1个、2%利多卡因一支、载玻片10张、推片1个、持物钳、砂轮、碘酒酒精棉球。
【操作方法】[一般站于患者左侧操作]1、洗手:术者按7步洗手法认真清洗双手后,准备操作。
2、穿刺部位及体位选择 ①髂前上棘穿刺点:髂前上棘后1~2cm 处,该处骨面平坦,易于固定,操作方便,危险性极小。
病人取仰卧位。
②髂后上棘穿刺点:骶椎两侧、臀部上方突出的部位。
病人取侧卧位。
③胸骨穿刺点:胸骨柄、胸骨体相当于第1、2肋间隙的部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髓穿刺详解
南方医13级张念泽整理,致洪畅泽
骨髓
⚫骨髓是存在于
(1)长骨(如肱骨、股骨)骨髓腔(骨髓腔约在妊娠第5个月形成)
(2)扁骨(如胸骨、肋骨)
(3)短骨(如腕骨)
(4)不规则骨(髂骨、脊椎骨等)
骨松质间隙中的一种海绵状软组织。
⚫骨髓不仅是人体最大的造血器官,也是重要的免疫器官
⚫骨髓富有血管
⚫成年人的骨髓包括红骨髓和黄骨髓
⚫造血历程
1、胚胎早期造血——卵黄囊
2、胚胎第2个月开始——肝、脾
3、胚胎第4个月开始——骨髓(开始造血,逐渐增强)
➢出生——几乎完全依靠骨髓造血
骨髓腔完全被造血细胞充满——红骨髓
➢4岁以后
骨髓腔的增长速度超过造血细胞增加速度→脂肪细胞进入骨髓,充填多余的骨髓腔红骨髓逐渐被脂肪组织替代→黄骨髓
当机体需要时,部分黄骨髓可以转变为红骨髓,重新恢复造血能力
➢18岁左右
脊椎骨、髂骨
肋骨、胸骨、颅骨
肱骨、股骨等长骨的近端骨骺
才有具备造血能力的红骨髓
造血干细胞
自我复制——维持自身细胞数量稳定
多向分化潜能——分化形成各系定向祖细胞
骨髓检查内容
细胞学(骨髓涂片)
原虫&细菌学
骨髓穿刺
一、定义
采取骨髓液的一种诊断技术
二、适应证
1、诊断性穿刺:各种血液系统疾病
不明原因的三系数量及形态异常
部分恶性肿瘤的诊断(非血液系统肿瘤骨髓转移)
寄生虫感染(疟疾-疟原虫、黑热病-杜氏利什曼原虫)
不明原因的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
2、治疗性穿刺:骨髓移植采集骨髓
三、禁忌证
1、血友病(绝对禁忌证)——遗传性凝血活酶生成障碍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特点:阳性家族史
幼年发病
自发或轻度外伤后出血不止
血肿形成
关节出血
2、出血倾向
3、穿刺点局部皮肤有炎症或破损
4、极度衰弱→不能耐受
躁动→不能配合
四、注意事项
1、术前应做出、凝血时间检查。
有出血倾向者,操作时应特别注意。
穿刺后局部压迫,防止渗血过多。
血友病患者严禁行骨髓穿刺。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免发生骨髓炎。
3、注射器和穿刺针必须干燥,以免发生溶血。
4、胸骨穿刺不可垂直进针,不可用力过猛,以防穿透内侧骨板。
5、穿刺针进入骨质后避免摆动过大,以免折断。
6、若穿刺时感到骨质坚硬,穿不进髓腔时,提示大理石骨病。
应做骨骼X线检查,不可强行操作,以防断针。
7、作细胞形态学检查时,抽吸量不宜过多,否则使骨髓液稀释而影响结果的判断。
8、骨髓液抽取后应立即涂片,以免凝固。
9、多次干抽时应进行骨髓活检。
10、抽髓力度要适当
11、对骨质疏松症和易发生骨折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操作时要小心,动作要轻柔
五、操作流程
在处置室或床旁(重症者)进行操作
核对病人信息
了解病人病情(熟悉相关检查结果)
进行充分的医患沟通:使患者了解操作的目的、意义、过程和可能的并发症
讲解《患者知情同意书》
患者或法定代理人、操作者(执业医师)签字
患者排便、排尿
检查或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治疗车及物品置于操作者右手边)
准备物品和器械:帽子,口罩,无菌手套
消毒剂,棉签或棉球
2%利多卡因,注射器
骨髓穿刺包(无菌洞巾&巾钳/弯盘/镊子&止血钳/穿刺针/纱布)
纱布,胶布
载玻片10-16张,推玻片1张
检查物品消毒状态及有效日期
操作者戴帽子、口罩,洗手
◆选择合适的穿刺体位
髂后上棘穿刺点——俯卧位(上方下肢曲髋、曲膝位搭于下方伸直的下肢上)或侧卧位髂前上棘穿刺点——仰卧位
胸骨穿刺点——仰卧位
胫骨粗隆穿刺点——仰卧位
腰椎穿刺点——侧卧位或反坐骑椅位(同胸腔穿刺体位)
◆确定穿刺点
➢髂后上棘穿刺点(最常用)
定位:骶椎两侧,臀部上方突出的部位
髂后上棘棘突外侧约1cm处,距后正中线4-6㎝
优点:骨面平坦,易于定位,操作方便安全
患者看不到术者操作,不易恐惧
➢髂前上棘穿刺点
定位:髂前上棘后上l~2cm髂嵴上骨平台处
优点:骨性标志突出,易于定位,操作方便安全
适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等易发生骨折的患者
活动受限的患者
缺点:骨平台面窄小,穿刺针容易滑脱
患者感觉疼痛明显;
➢胸骨穿刺点
定位:胸骨柄或胸骨体相当于第一、二肋间隙的位置,胸骨体中线处
(患者肩下可置枕头,使胸部略为突出)
禁忌:胸肋连接处(软骨结合)穿刺
胸骨体下三分之二穿刺(先天性胸骨裂)
优点:骨髓含量丰富,造血功能活跃,最能反映机体中心造血情况,
缺点:骨质较薄,其后有心房及大血管
(穿刺深度不超过1cm,严防穿透发生危险)
➢胫骨粗隆穿刺点
1岁以下/3岁以下,儿童(不能配合的幼年患者)
定位:膝关节下胫骨粗隆下1㎝的骨平坦处
(腘窝下垫一软垫)
优点:容易固定(避免患儿强烈反抗而影响穿刺操作)
缺点:胫骨为长骨,其骨髓会逐渐转化为黄骨髓
➢腰椎穿刺点
定位:第11-12 胸椎或第1-3 腰椎棘突
➢龙胆紫标记穿刺点
◆消毒穿刺部位
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依次消毒,范围直径15cm,共消毒三次
◆半打开骨髓穿刺包(手只能接触有菌区域)
◆戴无菌手套
◆全部打开骨髓穿刺包(手套只能接触内层无菌区域)
◆检查穿刺包内器械
穿刺针针管和针芯是否配套(针芯柄上的突出应能嵌入针管的凹口内)
针尖是否锐利
固定器能否固定
穿刺针和注射器衔接后是否漏气
◆展开、铺盖无菌洞巾,巾钳固定(铺巾的时避免手碰到有菌区域)
◆局部麻醉
➢检查麻醉药(种类,有效日期)
➢助手消毒
➢5ml注射器抽取2%利多卡因2-3ml,排尽气泡
➢告知患者即将注射麻醉药,不要紧张
➢皮丘→垂直腹壁进针→边进针边回抽(无血液)→逐层麻醉→退针
➢(退针时,右手扶住针尾与注射器乳头接头处,防止注射器和针头脱离)
➢退针后,立即用左手纱布按压穿刺点
骨膜麻醉时,针尖需紧贴骨膜进行,注入麻醉药时会有较强的抵抗感
为麻醉充分,可做“品字形”多点麻醉(前后左右),并等待2分钟使其浸润充分
◆穿刺
➢将骨髓穿刺针固定器固定在适当长度上
(胸骨穿刺约1.0cm,髂骨穿刺约1.5cm,肥胖者可适当放长)
➢左手拇、示指固定穿刺部位皮肤
➢右手掌心顶住穿刺针底座,持针于骨面垂直刺入
(胸骨穿刺,穿刺针与骨面成30~40°角斜行刺入)
➢当穿刺针接触到骨质后则左右旋转,缓缓钻刺骨质
➢当感到阻力消失、且穿刺针已固定在骨内(直立不倒)时,表示已进入骨髓腔(如穿刺针不能固定则应再进入少许达到能固定为止)
◆抽髓、涂片
➢用干燥无菌的20ml注射器,将内栓退出1cm(注射器内留少许空气)
➢拔出针芯,接上注射器,用适当力度抽吸(抽髓前可告知患者会有较强的疼痛感)
➢可见少量红色骨髓液进入注射器内,骨髓液抽吸量以0.1~0.2ml为宜(避免被外周血稀释)
➢迅速取下注射器,将骨髓液滴于玻片上,由助手迅速制作涂片10张
➢推片方法:
(1)将骨髓液滴于载玻片上
(2)持另一玻片,以其边缘沾取载玻片上的骨髓液
(3)以一定的角度(推片与玻片的角度为30-45º)及速度推片
➢推片动作
先有一个向后的动作,目的是充分接触骨髓液,使其均匀展开
根据具体疾病掌握涂片的厚度(一般应薄而均匀,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涂片可以厚一些)角度,速度,厚度之间的关系:角度越小,推片速度越慢,骨髓涂片越薄
推出的片膜分为头、体、尾三部分,呈一楔形或舌形。
◆拔针
➢抽吸完毕,插入针芯
➢左手取无菌纱布置于针孔处
➢右手轻微转动拔出穿刺针
➢局部按压1~2分钟后
➢无出血现象消毒穿刺点,覆盖无菌纱布
➢胶布加压固定。
(顺着皮纹方向,3-4条)
◆取外周血、涂片:
➢取手指或耳垂血涂片2~3张。
➢骨髓涂片是血液病诊断的关键,
外周血涂片是骨髓恶变的重要指征
两者缺一不可,互为参考,互为补充。
◆告知患者穿刺操作已经结束,询问其有无不适
◆检查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变化
◆嘱患者静卧2-4小时
◆3天内保持穿刺部位干燥
补充:
未能抽得骨髓液,可能原因:(1)针腔被皮肤、皮下组织或骨片填塞,
(2)进针太深或太浅,针尖未在髓腔内
对策:重新插上针芯,稍加旋转或再钻入少许或再退出少许,拔出针芯,再行抽吸可望获得骨髓液
仍吸不出骨髓成分或仅吸出少许稀薄血液,则称为“干抽”
多见于骨髓纤维化、再生障碍性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恶性肿瘤骨髓转移等对策:需更换部位重新穿刺或作骨髓活组织检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