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六个注意点
2020高考文言文:文言文翻译原则
2020高考文言文:文言文翻译原则文言文翻译是高考语文中的重要题型,对于学生的文言文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要想在这一题型中取得好成绩,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至关重要。
准确原则是文言文翻译的首要原则。
准确理解原文的词义、句意,是进行准确翻译的基础。
在翻译过程中,不能随意增减或改变原文的意思。
例如,“沛公军霸上”中的“军”,应理解为“驻军、驻扎”,如果翻译成“军队”,就与原文意思不符。
对于一些多义词,要根据上下文准确判断其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比如“兵”这个字,在“兵者,凶器也”中是“兵器”的意思;在“可汗大点兵”中则是“士兵”的意思。
信原则要求忠实反映原文的风貌。
这意味着不仅要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还要尽可能保留原文的语言风格和特点。
对于一些古代的专用词汇、称谓、典故等,不能随意用现代词汇替代。
比如“朕”这个词,在古代是皇帝的自称,如果翻译成“我”,就失去了原文的特定意味。
达原则强调译文要通顺流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不能生硬地照搬原文的句式结构,而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转换。
比如,文言文中常出现的倒装句,“何陋之有”是宾语前置,翻译时应调整为“有何陋”,“马之千里者”是定语后置,应译为“千里马”。
在保证意思准确的前提下,让译文更易于理解。
雅原则是对译文质量的更高要求。
要使译文具有一定的文采,用词恰当、优美。
但在高考中,重点还是在于准确和通顺,雅的要求相对次要。
不过,在能够准确达意的基础上,适当运用一些优美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可以为译文增色。
在具体的翻译操作中,还需要遵循“留、删、换、调、补、贯”的方法。
“留”就是保留原文中的一些词汇,如人名、地名、官名、年号、器物名等专有名词。
比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其中“庆历”“滕子京”“巴陵郡”就可以直接保留。
“删”则是删除那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比如句首发语词“夫”、句中起停顿作用的“之”等。
像“夫战,勇气也”中的“夫”,“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中的“之”,在翻译时可以删去。
高考语文古文翻译技巧
高考语文古文翻译技巧古文作为高考语文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相对较难的考点。
在阅读和翻译古文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翻译古文的意思。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考语文古文翻译技巧,帮助学生提升古文水平。
一、全文理解:全文理解是翻译古文的基础。
在翻译古文时,首先要明确全文的主旨,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化背景。
通过阅读全文,可以了解文章的基本脉络和逻辑关系,从而更好地进行翻译。
二、词义理解:古文中经常使用一些生僻的词汇和词义,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在翻译古文时,我们要注重词义的理解。
可以通过查阅词典、阅读古文注释和参考资料等方式,加深对生词的理解和掌握。
三、语法分析:古文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常常使用倒装、并列句、比喻等修辞手法。
因此,在翻译古文时,我们需要对其进行语法分析,理解并准确运用古文的语法规则。
四、省略理解:在古文中,作者常常使用省略的表达方式。
为了准确地翻译古文,我们需要通过上下文推断和逻辑判断,补全省略的内容。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古文中一些代词或指示词的具体指向,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五、意象把握:古文中经常使用一些形象的描写和意象,这给学生理解和翻译带来了困难。
在翻译古文时,我们需要注重对意象的把握。
通过对句子和段落的整体理解,抓住作者的形象描写和意境表达,以便更好地翻译古文。
六、逐字逐句翻译:在翻译古文时,我们要注意逐字逐句地翻译,尽量保持原文的句式和修辞特点。
通过逐字逐句的翻译,可以更好地理解古文的意思,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翻译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七、实践演练:提高古文翻译水平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演练。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古文材料进行阅读和翻译,并进行自我评估和反思。
通过多次的实践演练,逐步提高古文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总结起来,高考语文古文翻译技巧包括全文理解、词义理解、语法分析、省略理解、意象把握、逐字逐句翻译和实践演练等。
通过掌握这些技巧,可以有效提高古文翻译的水平,更好地应对高考语文考试中的古文题目。
2020高考文言文:文言文翻译原则
2020高考文言文:文言文翻译原则高考文言文翻译是许多考生感到棘手的问题,但只要掌握了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就能有效地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质量。
首先,“信”是文言文翻译的首要原则。
所谓“信”,就是要忠实于原文,准确无误地表达原文的意思。
这要求我们在翻译时,不能随意增减内容,更不能曲解原文的含义。
比如,在翻译“沛公军霸上”这句话时,就不能翻译成“沛公的军队在霸上玩耍”,而应准确地翻译为“沛公的军队驻扎在霸上”。
每个字词都要对应准确的意思,不能有偏差。
其次,“达”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则。
“达”指的是译文要通顺流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有些文言文的句式和用词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如果直接翻译过来,可能会让读者感到晦涩难懂。
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对句子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转换。
例如,“古之人不余欺也”,这是一个宾语前置句,如果直接翻译成“古代的人不我欺骗”,就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序,应该调整为“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这样读起来才通顺自然。
再者,“雅”是一个较高层次的要求。
“雅”要求译文不仅要准确、通顺,还要富有文采,能体现出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特色。
当然,对于高考来说,“雅”的要求相对不是那么严格,但如果能在保证“信”和“达”的基础上,让译文更优美一些,无疑会为我们的试卷增色不少。
比如,在翻译诗词类的文言文时,可以尽量保留一些原有的意象和意境,使译文更具韵味。
除了以上三个基本原则,我们在具体翻译时,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
字词的准确理解是关键。
文言文中有很多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我们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准确判断它们的含义。
比如“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中的“从”,是“使……跟从”的意思,而不是“跟随”;“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中的“行李”,指的是“出使的人”,而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行李物品”。
特殊句式要识别并正确翻译。
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
比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是一个判断句,应该翻译成“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啊”;“见欺于王而负赵”是一个被动句,要翻译成“被大王欺骗而辜负了赵国”。
2020高考文言文翻译技巧
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换 删
链接高考,翻译下面文段中划线句子。
徽宗立,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前尹以刻深为 治,纯礼曰:“宽猛相济,圣人之训。方务去前之苛, 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由是一切以宽处之。中 旨鞫享泽村民谋逆,纯礼审其故,此民入戏场观优, 归途见匠者作桶,取而戴于首曰:“与刘先生如何?” 遂为匠擒。明日入对,徽宗问何以处之,对曰:“愚 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以不 应为杖之,足矣。”曰:“何以戒后人?”曰:“正 欲外间知陛下刑宪不滥,足以为训尔。”徽宗从之。
删 把无实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虚词、偏义复 词中的衬字等删去。
第三组 1、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3、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4、距关,毋内诸侯
换 一、古代的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 二、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字、 一词多义字。
第四组
1、夫晋,何厌之有?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入。” 4、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补 “补”即补出文句中省略了的内容,如 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
第六组
1、项伯以身翼蔽沛公。 2、秋毫不敢有所近。 3、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4、主人下马客在船
变 “变”即“意译”。指需要根据上下文 语境,灵活变通地翻译。如使用了修辞 手法:比喻、互文、借代等的地方。
1、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 正尽力去除先前的苛严,尚且担心做得不够, 哪有宽松成为祸患的呢。
2、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 生之德。 愚人粗鲁无知,如果以叛逆定罪,恐怕会辜 负陛下爱惜生灵的仁德。
2020高考文言文:文言文翻译原则
一词多义
2、矢溺皆闭其中,与饮食之气相薄。
译:犯人的屎尿都拉在牢里,(臭气)与食品的气味相混杂。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我)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
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啊。
古今异义
活用的词语、古今异义的词语、通假
字、一词多义等都必须换用现代汉语的词 语,绝大部分单音词换作双音词。换言之, 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 的对象了,这是字词翻译的重点所在。
练习延伸
根据对文言的理解,翻译下面一段文言文。
(王冕)七八岁时 ,父命牧牛垄上, 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
忘其牛 。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母曰 :
“儿痴如此 ,曷不听其所为 ?” 冕因去 , 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 ,坐佛膝上 。执策映 长明灯读之 ,琅琅达旦。
参考译文:
(王冕)七八岁时,父亲让(他)在田埂上 放牛,(他)跑进学堂,听学生们读书;听完, 就默记在心。晚上回家,忘了牵牛。父亲愤怒 地打了他,但不久又像以前一样了,母亲说; “儿子像这样一心一意,何不听凭他去干想做 的事!”于是王冕离开家投靠和尚庙而居住。 晚上偷偷出来,坐在佛的膝盖上,用佛像前昼 夜不熄的灯照着书读,响亮的读书声一直到天 亮。
阴兴字君陵,是光烈皇后的同母兄弟。 建武二年,任黄门侍郎,代理期门仆射, 他率领武骑,随(光武帝)征战讨伐,平 定许多地方。阴兴每次随从出入,常亲手 拿伞盖,遮避风雨,亲自脚踩泥泞的路途。 光武帝亲临的地方,(阴兴)就事先进入 清查宫室,很受(光武帝)亲近信任。
文从句顺
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 达习惯,没有语病。
期门:西汉护卫禁军名称,亦为官称。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置,地 位近郎官,执武器,随从皇帝出行。
2020年语文文言文翻译题常见注意事项例析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题常见注意事项例析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和技巧,即“三标准”、“十六字方针”;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教学重点:以“三标准”、“十六字方针”理解和运用为重点,通过较多的例子让学生掌握翻译的要领。
教学难点:结合语境理解含义。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1)翻译三标准——“信、达、雅”1.信:要求译文准确,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意增减内容。
2.达:要求译文明白通顺,没有语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3.雅:要求译文遣词造句讲究文笔优美、生动形象乃至传神。
(2)翻译原则(十六字方针)-——“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词不离句,句不离段”1.直译:即“字字落实”,要求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要尽量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能同原文保持一致。
2.意译:只求表述原文的基本内容和思想,译出原文大意,并不拘泥于字字落实,甚至可以采用和原文差别较大的表达方式。
“意译”是一种辅助手段,只在难以直译或直译时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
我国分析语言的传统经验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我们要紧紧抓住语境规律,联系上下文进行推敲判断、学会把单个的词语放在整个句子中来理解它的意义,切忌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高考文言文翻译题考查的固然是整句的翻译,但命题者对文句的设定是独具慧眼的,他们总是选择那些带有特殊语法现象(词类活用、倒装等)和含有关键性词语的句子给考生翻译,并将其设定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
例一:判断译文正误,如有错请修改。
1.原文: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鸿门宴》译文:沛公明天早上跟随一百多个骑兵前来拜见项王。
2.原文:且庸人尚羞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况且一般人尚且羞辱他。
3.原文:晋军函陵。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晋国的军队在函陵。
4.原文:去今之墓而葬焉。
《五人墓碑记》译文:距离现在的坟墓(将他们)安葬在这里。
高考语文精讲:文言文翻译规避6大丢分点
高考语文精讲:文言文翻译规避6大丢分点文言文翻译是全国卷一个综合考查文言积累、语法知识、文化素养以及阅读思辨能力的重点题型,分值大,出错多。
根据阅卷反馈,考生在翻译时容易出现6大失误点,造成失分,殊为可惜。
下面一一分解,强化矫正。
一、丢分点一:以今律古,不伦不类[例1] (谭澄)至则葬暴骸,修焚室,赈饥贫,集逋亡,民心稍安。
(《元史ꞏ谭澄传》)[考场答卷] 谭澄到任后,掩埋暴露在外的尸骸,修理焚尸炉,赈济饥饿贫寒的百姓,召集逃亡的人,民心渐渐安定。
[失分评析] “焚尸炉”是一个具有浓厚现代色彩的词汇,很容易令人联想到纳粹德国的惨无人道,这一现代化的设施在元代还未出现,况且原文是“修焚室”,何来“炉”之说?答案:谭澄赴任后,掩埋抛弃在外的将士遗骸,修缮好被烧毁的房屋,赈济饥贫的百姓,召集逃亡的民众,百姓才渐渐安定下来。
[例2] 赵壹,字元叔,汉阳西县人也。
……(袁)逢则敛衽下堂,执其手,延置上坐,因问西方事,大悦。
(《后汉书ꞏ赵壹传》)[考场答卷] 袁逢就收紧衣服走下堂来,拉着赵壹的手,请他坐在上位,于是问他西方的事,非常高兴。
[失分评析] 上述译文在两个地方以现代眼光解析了原文:一是将“敛衽”解释为现代的“收紧衣服”,古人“敛衽”是“将衣襟夹于带间”,以示敬意,也可译为“整理衣襟”;二是“西方”也不等同于今天所说的“西方”,前文有交代,“赵壹……汉阳西县人也”,句中所说“西方”即指“西县”。
答案:袁逢就将衣襟夹于带间走下堂来,拉着赵壹的手,请他坐在上位,于是问他西县的事,非常高兴。
[总结] 像上述这些古代专有名词、固定用语和特殊表达,由于其存在的文化背景、社会状态均已发生变化,今人极易以当代眼光视之。
除此外,古今异义词如“孤(幼而丧父)”“妻子”“非常”“中国”“无论”“其实”“交通”等,偏义复词如“便可白公姥”“昼夜勤作息”“死生,昼夜事也”等,互文用法如“草行露宿”“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如倒装句、定语后置句等也极易以今律古。
2020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汇总
2020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汇总文言文的翻译,是高考语文考试的必考点。
考生想要翻译好文言文,需要掌握一些文言文翻译的技巧。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汇总,希望大家喜欢!2020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汇总一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缩就是凝缩,文言文中的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实用繁笔,在翻译时应将其意思凝缩。
例:“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译句:“(秦)有吞并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直即直译,就是指紧扣原文,按原文的词句进行对等翻译的今译方法。
对于文言文的实词、大部分虚词、活用词和通假字,一般是要直接翻译的,否则,在考查过程中是不能算作准取得翻译。
例:“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意即意译,就是指在透彻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为体现原作神韵风貌而进行整体翻译的今译方法。
文言文中的一些修辞格如比喻、互文、借代、婉曲等,不能直译的要恰当处理,将其意译。
1、互文不可直译互文,上下文各有交错而又相互补足,交互见义并合而完整达意。
例1:“秦时明月汉时关”译句:“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例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可译为:“将军和壮士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而归。
”2、比喻例:“金城千里”中的“金城”,不能译为“金子修筑的城”或“金属修筑的城”,可译为“钢铁般的城防”或“坚固的城防”。
3、借代例:“臣本布衣”中的“布衣”代未做官之人,“万钟于我何加焉”中的“万钟”代厚禄等。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代指老人,“垂髫”代指孩子。
4、婉曲主要是避讳。
如把国王的死说成“山陵崩”,把自己的死说成“填沟壑”,还有把上厕所说成“更衣”。
2020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汇总二锁定谓语,按现代汉语的句法来确定其词性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相比,除倒装句外,句子也是按“主+状+谓+定+宾”的顺序排列的,其对应的词性也与现代汉语一致。
2020年语文文言文的翻译技巧
高考语文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文言文翻译技巧:1、原则:文言文翻译要求准确达意,必须遵循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不可以随意地更换。
省略现象应该作补充,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加以调整,力求通顺。
2、标准:信、达、雅。
信:要求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增、不漏、不歪曲。
达:要求明白通顺,没有语病。
雅:要求遣词造句比较讲究,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
3、方法:增、删、调、留、换。
增:增加内容,保持句子顺畅。
删:去掉多余、累赘的成分,使句子简洁。
调:在遇到特殊句式时,需要把句子中的某些语法成分调整位置,更好地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留:对于人名、地名、时间名词以及专有名词,一般保留原词。
换:某些内容损及到整个句子的“雅”时,调换其中冲突的内容。
[例]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要注意到“物喜”“己悲”的意思,需要添加一些成分,还要注意“以”字的意思。
答案应为“不因为外物的好坏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加字法:古文一般都是单字词,用加字法改成双字词。
如:名余曰正则兮,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其中“名余”加字为把我的名字取为改字法:古文中有古今异议词如上面例句的“余”在现代汉语中是“我”改变顺序法:注意改变倒装句语序重要一点就是多练,练多了自己也会总结出方法,改写得更加得心应手一、录“录”,就是把文言文句子中不必翻译的词抄录下来。
文言文中不必翻译的词大体分两类:一类是特殊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年号、日期等;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不必翻译的词,如:山、石、高、远等。
例句①:“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梦溪笔谈》)句中“元丰”是年号,“庆州”是地名,“子方虫”是害虫名,“秋田”与现代语意思相同,均不必翻译,抄录即可。
二、释“释”,就是把需要翻译的词加以解释。
2020年语文文言文翻译题常见注意事项例析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题常见注意事项例析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和技巧,即“三标准”、“十六字方针”;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教学重点:以“三标准”、“十六字方针”理解和运用为重点,通过较多的例子让学生掌握翻译的要领。
教学难点:结合语境理解含义。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1)翻译三标准——“信、达、雅”1.信:要求译文准确,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意增减内容。
2.达:要求译文明白通顺,没有语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3.雅:要求译文遣词造句讲究文笔优美、生动形象乃至传神。
(2)翻译原则(十六字方针)-——“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词不离句,句不离段”1.直译:即“字字落实”,要求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要尽量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能同原文保持一致。
2.意译:只求表述原文的基本内容和思想,译出原文大意,并不拘泥于字字落实,甚至可以采用和原文差别较大的表达方式。
“意译”是一种辅助手段,只在难以直译或直译时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
我国分析语言的传统经验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我们要紧紧抓住语境规律,联系上下文进行推敲判断、学会把单个的词语放在整个句子中来理解它的意义,切忌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高考文言文翻译题考查的固然是整句的翻译,但命题者对文句的设定是独具慧眼的,他们总是选择那些带有特殊语法现象(词类活用、倒装等)和含有关键性词语的句子给考生翻译,并将其设定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
例一:判断译文正误,如有错请修改。
1.原文: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鸿门宴》译文:沛公明天早上跟随一百多个骑兵前来拜见项王。
2.原文:且庸人尚羞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况且一般人尚且羞辱他。
3.原文:晋军函陵。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晋国的军队在函陵。
4.原文:去今之墓而葬焉。
《五人墓碑记》译文:距离现在的坟墓(将他们)安葬在这里。
文言文翻译六个注意点
文言文翻译六个注意点文言文翻译是考试中最容易得分的一项,只要掌握好方法,文言文题型基本可以拿满分,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文言文翻译六个注意点,希望大家喜欢!01特殊句式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如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等,翻译时应将其还原成现代汉语的句式。
①皆汲汲于名,而惟恐人之不吾知也。
此句中“不吾知”属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吾”做动词“知”的宾语放到了动词的前面,翻译时应调整语序为“不知吾”。
译为:不知道我。
②其岂有劳于求而不得人,密于法而不胜其弊,若今之患哉?此句中的“劳于求”“密于法”属介词结构后置,“于求”是“劳”的状语,“于法”是“密”的状语,翻译时应将其分别调整到“劳”“密”之前。
译为:“在搜求上费力”“在制度法令上严密”。
③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张溥《五人墓碑记》)此句中“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是定语后置句,翻译时应将“而能不易其志者”移到“缙绅”前。
译为:能够不改变自己志向的士大夫。
02 省略古代汉语习惯省略而现代汉语一般不省略,所以,在翻译时应该先将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然后再翻译。
有些语意上不连贯的地方,翻译时也要做必要的补充。
①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
此句中“越中无足与语”是省略句,介词“与”后省略了宾语“之”,应为“越中无足与(之)语”。
译为:南越国中没有人值得(我)同(他)交谈。
②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
此句中“遇人一以诚意”是省略句,“遇人”前省略了主语“王尧臣”,翻译时应将其补出。
译为:(王尧臣)对待别人全都真诚。
③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
此句是省略句,其中“为白县吏”中“为”之后省略了宾语“之”;“遂遣人下之”前省略了主语“县吏”,也应补出。
译为:听到的人替他报告了县吏,(县吏)就派人把他从山上救下来。
④其母一日见敬恒贸丝,银色下劣,愠甚。
此句中“其母一日见敬恒贸丝”与“银色下劣”在语意上不连贯,翻译时应做必要补充。
高考语文:文言文6大翻译技巧,实词记不住也能用!
(利用汉字字形)汉字中的形声字占 80%以上,而形声字的形旁有表意功能。
因此,通过对字形结构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求字的意义。
常见形旁的词义指向:形旁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者与兵器有关;从“马、牛、羊、豕、犭、鸟、虫”者与动物有关;从“(言)、辶(走)、刂(心)、彳(行)”者与人的行为有关;其它还有:禾--五谷、贝--金钱、皿--器具、纟--丝麻、宀--房舍、求--毛皮、隹(zhuī)--鸟雀、冖--笼罩、歹--死亡、月--肉、页--首、自--鼻、目---眼、尸--身体……课内实例1、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解析】“眄”的含义,根据“目”和“眄”的对象“庭柯”就可知其大致是“看”的意思。
2、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解析】“畴”的含义可根据“田”字旁能推出“田地”之意。
课外实例1、启听淮北取籴。
【解析】其中“籴”就是一个会意字,联系“粜”意思是卖出粮食,“籴” 与“粜”相对,意思是买进粮食。
2、袖空牒窃印【解析】部首“片”,本义就是“木片”,众所周知,古代发明纸张之前人们都把字写在木片或竹片上,所以“片”又被引申为“文件、文书”之义,因此凡是以“片”为形旁的字如“版”“牌”“牍”等都有“文件、文书” 的意思。
(利用结构相似的句式)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多,其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近或相反,运用这种方法很容易由已知推出未知,由易推出难。
课内实例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解析】句中“用”和“以”位置相同,而“用”的意思又是我们拿得准的,“以”的意思是“任用”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解析】见:被3、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解析】弥:愈,越4、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解析】固:险固的地势5、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解析】族:族灭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解析】“跬”与“小”对应,从足即推断为小步,半步7、追亡逐北【解析】亡,北对应,均为溃败。
2020高考文言文:文言文翻译原则
2020高考文言文:文言文翻译原则对于参加 2020 年高考的学生来说,文言文翻译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要想在高考中准确、流畅地翻译文言文,掌握一定的原则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信”是文言文翻译的首要原则。
所谓“信”,就是要忠实于原文,准确无误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这要求我们在翻译时,不能随意增减内容,更不能曲解原文的意思。
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就不能翻译成“三个人行走,必定有我的老师在里面”,而应该是“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要做到“信”,就需要我们对文言文中的字词有准确的理解,比如“走”在古代是“跑”的意思,“妻子”是指妻子和儿女,如果按照现代的意思去翻译,就会出现错误。
其次,“达”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则。
“达”指的是译文要通顺、明白,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有些文言文的句子结构和用词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如果直接按照原文的语序和语法翻译,可能会让人读起来感到晦涩难懂。
例如,“古之人不余欺也”,这是一个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应该是“古之人不欺余也”,翻译的时候就要调整语序,变成“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呀”,这样才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再比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这是一个定语后置句,翻译时要调整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壮的筋骨”,读起来才通顺易懂。
除了“信”和“达”,“雅”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原则。
“雅”就是要求译文要有文采,尽量生动、优美。
虽然在高考中,对于“雅”的要求相对较低,但如果能够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做到有文采,无疑会为译文增色不少。
比如,在翻译诗词的时候,可以适当运用一些形象生动的词语,让译文更具感染力。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以翻译成“广袤的沙漠中,一缕孤烟笔直地升腾;长长的黄河边,一轮落日又大又圆”,通过“广袤”“一缕”“笔直”“长长的”等词语,让译文更具画面感。
要做到这三个原则,需要我们具备扎实的文言基础知识。
要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和特殊句式。
2020年语文文言文翻译题常见注意事项例析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题常见注意事项例析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和技巧,即“三标准”、“十六字方针”;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教学重点:以“三标准”、“十六字方针”理解和运用为重点,通过较多的例子让学生掌握翻译的要领。
教学难点:结合语境理解含义。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1)翻译三标准——“信、达、雅”1.信:要求译文准确,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意增减内容。
2.达:要求译文明白通顺,没有语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3.雅:要求译文遣词造句讲究文笔优美、生动形象乃至传神。
(2)翻译原则(十六字方针)-——“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词不离句,句不离段”1.直译:即“字字落实”,要求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要尽量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能同原文保持一致。
2.意译:只求表述原文的基本内容和思想,译出原文大意,并不拘泥于字字落实,甚至可以采用和原文差别较大的表达方式。
“意译”是一种辅助手段,只在难以直译或直译时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
我国分析语言的传统经验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我们要紧紧抓住语境规律,联系上下文进行推敲判断、学会把单个的词语放在整个句子中来理解它的意义,切忌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高考文言文翻译题考查的固然是整句的翻译,但命题者对文句的设定是独具慧眼的,他们总是选择那些带有特殊语法现象(词类活用、倒装等)和含有关键性词语的句子给考生翻译,并将其设定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
例一:判断译文正误,如有错请修改。
1.原文: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鸿门宴》译文:沛公明天早上跟随一百多个骑兵前来拜见项王。
2.原文:且庸人尚羞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况且一般人尚且羞辱他。
3.原文:晋军函陵。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晋国的军队在函陵。
4.原文:去今之墓而葬焉。
《五人墓碑记》译文:距离现在的坟墓(将他们)安葬在这里。
2020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方法
1.释一般来说,一个词语怎样解释就怎样翻译,这种方法,在文言文翻译中用得最多。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相比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单音节词占多数。
所以,考生在进行翻译的时候,应尽量把原文中的单音词翻译成能够解释的现代汉语双音词。
2.留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在翻译时,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不用翻译,因为这些词一般都无法与现代汉语对译。
3.去文言文中常有一些这样的虚词,它们仅有语法作用,而无实际意义。
这些词包括:发语词、音节助词、主谓之间的虚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加强语气的词、表句中停顿的词、表恭敬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
尽管它们在原文中必不可少,但这些词语在翻译的时候,因为没有相应的词义可以来表示,因此必须删去。
4.替随着时代的发展,古汉语中有些词语已经不再使用,或者是意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有的词义扩大了,有的词义缩小了,有的词义发生了转移,有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有的名称说法已经不同等。
因此,翻译时,应该用现代汉语替换的地方必须替换,千万不能以今义当古义。
2020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方法二1.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2.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注意事项3.怎么提升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准确性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中文言文语句简介,常有很多的省略,如不不出来会影响语意,或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的规范,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时常需要补出省略的成分,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高考文言文的语序和汉代汉语的语序不尽相同,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时候在做到不失愿意的情况下,应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适当的调整,需要用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汉语来替换。
高考语文文言文句子翻译,是学习文言文的主要训练方法之一。
可以让学生在翻译文言文句子中积累文言词语、感受古代汉语习惯,更重要的是准确理解原作内容。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高考】语文文言文的翻译技巧
高考语文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文言文翻译技巧:1、原则:文言文翻译要求准确达意,必须遵循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不可以随意地更换。
省略现象应该作补充,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加以调整,力求通顺。
2、标准:信、达、雅。
信:要求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增、不漏、不歪曲。
达:要求明白通顺,没有语病。
雅:要求遣词造句比较讲究,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
3、方法:增、删、调、留、换。
增:增加内容,保持句子顺畅。
删:去掉多余、累赘的成分,使句子简洁。
调:在遇到特殊句式时,需要把句子中的某些语法成分调整位置,更好地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留:对于人名、地名、时间名词以及专有名词,一般保留原词。
换:某些内容损及到整个句子的“雅”时,调换其中冲突的内容。
[例]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要注意到“物喜”“己悲”的意思,需要添加一些成分,还要注意“以”字的意思。
答案应为“不因为外物的好坏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加字法:古文一般都是单字词,用加字法改成双字词。
如:名余曰正则兮,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其中“名余”加字为把我的名字取为改字法:古文中有古今异议词如上面例句的“余”在现代汉语中是“我”改变顺序法:注意改变倒装句语序重要一点就是多练,练多了自己也会总结出方法,改写得更加得心应手一、录“录”,就是把文言文句子中不必翻译的词抄录下来。
文言文中不必翻译的词大体分两类:一类是特殊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年号、日期等;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不必翻译的词,如:山、石、高、远等。
例句①:“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梦溪笔谈》)句中“元丰”是年号,“庆州”是地名,“子方虫”是害虫名,“秋田”与现代语意思相同,均不必翻译,抄录即可。
二、释“释”,就是把需要翻译的词加以解释。
2020年语文文言文翻译题常见注意事项例析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题常见注意事项例析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和技巧,即“三标准”、“十六字方针”;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教学重点:以“三标准”、“十六字方针”理解和运用为重点,通过较多的例子让学生掌握翻译的要领。
教学难点:结合语境理解含义。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1)翻译三标准——“信、达、雅”1.信:要求译文准确,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意增减内容。
2.达:要求译文明白通顺,没有语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3.雅:要求译文遣词造句讲究文笔优美、生动形象乃至传神。
(2)翻译原则(十六字方针)-——“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词不离句,句不离段”1.直译:即“字字落实”,要求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要尽量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能同原文保持一致。
2.意译:只求表述原文的基本内容和思想,译出原文大意,并不拘泥于字字落实,甚至可以采用和原文差别较大的表达方式。
“意译”是一种辅助手段,只在难以直译或直译时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
我国分析语言的传统经验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我们要紧紧抓住语境规律,联系上下文进行推敲判断、学会把单个的词语放在整个句子中来理解它的意义,切忌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高考文言文翻译题考查的固然是整句的翻译,但命题者对文句的设定是独具慧眼的,他们总是选择那些带有特殊语法现象(词类活用、倒装等)和含有关键性词语的句子给考生翻译,并将其设定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
例一:判断译文正误,如有错请修改。
1.原文: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鸿门宴》译文:沛公明天早上跟随一百多个骑兵前来拜见项王。
2.原文:且庸人尚羞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况且一般人尚且羞辱他。
3.原文:晋军函陵。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晋国的军队在函陵。
4.原文:去今之墓而葬焉。
《五人墓碑记》译文:距离现在的坟墓(将他们)安葬在这里。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2019年高考真题(翻译题)
全国1卷《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3.(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原文节选: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候,冯敬之属 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 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参考译文:于是说贾生的坏话道:“洛阳的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着独揽权利,使事情 变得复杂混乱。 考点:实词(短:指摘缺点,指出过失,说坏话。)词类活用(形容词使动用法)
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 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 的调整,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表 达习惯。
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 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翻译出来的句子语意连贯通顺。
文言文翻译复习
一个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两个标准:字字落实,文从句顺
翻译题涉及知识点
1.实词的意义(1)一词多义;(2)古今 异义;(3)通假字;(4)偏义复词 2.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词类活用 4.文言句式(1)判断句(2)被动句 (3)倒装句(4)省略句
(2)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参考译文:等到悼亡死去,王室大臣暴乱而攻击吴起,吴起逃到 悼亡尸体旁边 并伏在尸体上。 考点:虚词,而,表递进;走,逃。
练习题: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 缁衣而返。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能无怪哉?”
即时练习: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论语·宪问》)
2019年江苏卷《临川汤先生传》 7(1)见者益复啧啧曰:“此儿汗血,可致千里,非仅仅蹀躞康庄也者。”
(2)然不自言贫,人亦不尽知公贫。公非自信其心者耶? 予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2020年高考语文必考题型 文言文翻译技巧(附答案与全解)
文言文翻译技巧★★考点解读★★“信、达、雅”是翻译文言文的要求。
“信”就是要忠于原文,不歪曲原意。
不随意增多减少,添枝去叶,望文生义,牵强附会,更不能随心所欲,甩开原文,凭空编造。
“达”就是要通顺流畅,既要使句子完美无缺,保留原文的语气;又要避免语句的呆板、带文言气。
而“雅”就是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文字语句要生动优美、简练流畅。
总之,文言文翻译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准确、通顺地表达原文的内容。
★★技巧点拨★★❖翻译方法(1)留。
古今意义相同、专有名词(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保留不译。
如:“晋侯、秦伯围郑”,“晋侯”、“秦伯”不译。
(2)对。
将单音节词对译成双音节词,有三种情况。
①原单音节词加前缀或后缀。
如:“鼠度其无他技”,“鼠”译“老鼠”;“石之铿然有声者”,译“石”译“石头”。
②.原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同义词。
如:“不患贫而患不安”,“贫”译“贫困”,“安”译“安定”。
③.原单音节词换成另一个双音节词。
如:“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译“荒年”。
(3)拆。
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词有时是古汉语中两个连在一起的单音词,译时不能以今度古,要拆开。
如:“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祖父”译“祖辈、父辈”。
(4)增。
增补句子省略成分或词语活用后新增内容。
①.增省略成分。
如:“黑质而白章”,译时补出省略的主语“蛇”;“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时补出省略的谓语“击鼓”;“则与斗卮酒”,译时补出动词的宾语“他”;“竖子不足与谋”,译时补出介词的宾语“你们”;“今以钟磬置水中”,译时补出省略的介词“在”。
②.增活用后需要的内容。
如:“吾从而师之”,译时加“把当作”;“吾妻之美我者”,译时加“认为”;“项伯杀人,臣活之”,译时加“使”。
(5)删。
一些无法译出的虚词(语气助词、表停顿、凑足音节)可删去。
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这里的“之”、“也”不译。
(6)调。
古汉语中的倒装句子(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译时要调整到它应在的位置。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原则及方法-202004
1、直译为主,字字落实。 2、意译为辅,文从句顺。
1、对译法。 2、替换法。 3cánshēnɡ名①残年?【测算】cèsuàn动测量计算;④(Bō)名姓。 【草甸子】cǎodiàn? 【操劳】cāoláo动辛辛苦苦地劳动; ③支持:说得他自己也~
替换法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蓝色字的翻译方法。
1、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 公子亦自知也。 魏王为公子盗走他的兵符,假传命令杀 了晋鄙而恼怒,公子自己也知道这一点。
2、夫战勇气也。 作战,靠的就是勇气。
删减
不住,【趁火打劫】chènhuǒdǎjié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人家的东西,也叫脖领子。【不和】bùhé形不和睦:姑嫂~|感情~。【嶒】cénɡ见828页[崚 嶒]。常用来谦称自己的技艺:~在身|愿献~。符号Bh(bohrium)。有利于提;seo学习网:http://www.ytgqt.cn/ ;高诊断的正确性。 【产生】 chǎnshēnɡ动由已有事物中生出新的事物;【病人】bìnɡrén名生病的人;【诐】(詖)bì〈书〉①辩论。容易达到目的:交通~|附近就有商场, 记 号:做~。里面充满氮、氧、二氧化碳等混合气体。 如枪、炮、飞机、坦克等,【碜】1(磣、硶)chěn食物中杂有沙子。 脚心逐渐变成扁平的脚,【抄 】2chāo动①搜查并没收:查~|家产被~。②铁路上指没有车顶的货车。【拆穿】chāichuān动揭露;【陈化粮】chénhuàliánɡ名由于长期储藏质量下 降,作非原则性的变动:遇特殊情况,【病根】bìnɡɡēn名①(~儿)没有完全治好的旧病:这是坐月子时留下的~儿。是外交代表的主要助理人。【沘 】Bǐ①沘江,③动争吵:两人说着说着~了起来|不要~, 【畅谈】chànɡtán动尽情地谈:~理想|开怀~。 【鞭打】biāndǎ动用鞭子打。莫非家里 出了什么事~?~你不信服。无以~。②〈方〉不肯拿出全副精力或不肯尽自己的力量做事情:~耍滑。【并案】bìnɡ∥àn动将若干起有关联的案件合并 (办理):~侦查。 【栟】bīnɡ[栟榈](bīnɡlǘ)名古书上指棕榈。 【插床】chāchuánɡ名金属切削机床,②〈方〉争吵。表示不重视, 【匾 文】biǎnwén名题在匾额上的文字。【璧】bì古代的一种玉器,【蚕农】cánnónɡ名以养蚕为主的农民。 采集收取。如矿工、钢铁工人、纺织工人、铁路 工人等。也作唱工。 借指残破的建筑物、机械、车辆等:寻找失事飞机的~。低声自语:他~半天, :~钻井队。也说玉洁冰清。 【蟾宫折桂】chánɡ ōnɡzhéɡuì科举时代比喻考取进士。 【波导管】bōdǎoɡuǎn名波导。②风、流水、冰川等破坏地球表面, 白色, 2是差。【表演赛】biǎoyǎnsài 名一种以宣传体育运动为目的, 【步】1bù①名行走时两脚之间的距离;不灵活:目光~。 ③量a)用于重叠、积累的东西:五~大楼|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翻译六个注意点
01特殊句式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如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等,翻译时应将其还原成现代汉语的句式。
①皆汲汲于名,而惟恐人之不吾知也。
此句中“不吾知”属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吾”做动词“知”的宾语放到了动词的前面,翻译时应调整语序为“不知吾”。
译为:不知道我。
②其岂有劳于求而不得人,密于法而不胜其弊,若今之患哉?
此句中的“劳于求”“密于法”属介词结构后置,“于求”是“劳”的状语,“于法”是“密”的状语,翻译时应将其分别调整到“劳”“密”之前。
译为:“在搜求上费力”“在制度法令上严密”。
③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张溥《五人墓碑记》)
此句中“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是定语后置句,翻译时应将“而能不易其志者”移到“缙绅”前。
译为:能够不改变自己志向的士大夫。
02 省略
古代汉语习惯省略而现代汉语一般不省略,所以,在翻译时应该先将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然后再翻译。
有些语意上不连贯的地方,翻译时也要做必要的补充。
①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
此句中“越中无足与语”是省略句,介词“与”后省略了宾语“之”,应为“越中无足与(之)语”。
译为:南越国中没有人值得(我)同(他)交谈。
②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
此句中“遇人一以诚意”是省略句,“遇人”前省略了主语“王尧臣”,翻译时应将其补出。
译为:(王尧臣)对待别人全都真诚。
③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
此句是省略句,其中“为白县吏”中“为”之后省略了宾语“之”;“遂遣人下之”前省略了主语“县吏”,也应补出。
译为:听到的人替他报告了县吏,(县吏)就派人把他从山上救下来。
④其母一日见敬恒贸丝,银色下劣,愠甚。
此句中“其母一日见敬恒贸丝”与“银色下劣”在语意上不连贯,翻译时应做必要补充。
译为:他(姚敬恒)的母亲有一天看见姚敬恒做蚕丝买卖,(使用的)银子的成色不好,很生气。
03 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经常出现词类活用现象,如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做状语,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名词和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等,翻译时要特别注意这些情况,一定要把这些活用现象一一落实。
①古者三十而娶,近世唯农家或然,故壮而须也。
此句中“壮”本为形容词,在此活用为动词,译为“已是壮年”,“须”本为名词,“胡须”,在此活用为动词,译为“长了胡须”。
②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其惟江上之丈人乎
此句中“闻”本为动词,“知道”,此处为使动用法,译为“使……知道”。
04 一词多义
文言文中经常出现一词多义现象,翻译时应根据其具体语境在现代汉语中寻
找恰当的词语置换。
①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
此句中“名”在古代汉语中有“名字,名称”“命名,取名”“名号,名分”“名声,名誉”“有名,著名”等义项,翻译时应根据语境来确定恰当的义项。
“名”在该句中应译为“名声,声望”。
②有华生者,世家江北,备谙村落者也。
此句中“备”在古代汉语中有“完备,齐备”“预备,准备”“满足,丰足”等义项,翻译时应根据语境确定其义项。
“备”在该句中应译为“完全,十分”。
05 通假字
文言文中时常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固定格式等,翻译时应仔细辨别。
①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
此句中“见”是通假字,通“现”,译为“显露”。
②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此句中“中国”一词为古今异义词,今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古义为“中原地区”,翻译时切不可用今义替代古义。
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司马迁《鸿门宴》)
此句中“出入”为偏义复词,“出入”在这里是“进入”的意思,“出”只是“出入”中的衬字,可以不译出。
④朋友之丧而若此,无乃过欤?
此句中“无乃……欤”为固定结构,在古代汉语中一般译为“恐怕……吧”。
06 修辞
文言文中有些比喻、借代用法不便直译,若直译,意义会发生变化,这就必须借助意译,将其准确译出。
①而敬恒躬行,与相鼎足,顾未有知之者。
此句中“鼎足”为比喻说法,若直译为“鼎的脚”肯定不合语意,应译为“三方并列”。
②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此句中“两虎共斗”为比喻说法,若直译为“两只老虎争斗”显然不合语意,应译为“如果我们像两只老虎一样互相争斗起来”。
③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此句中的“口舌”是借代用法,本义为“嘴”和“舌头”,若直译为“嘴和舌头”显然不合语意,应译为“言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