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豪放派词风的研讨
豪放词研究研究报告
宋朝豪放词风的研讨研究报告豪放派作为宋词两大流派之一。
因其词作的题材、风格、用调及创作手法等与婉约派多不相同,故被视婉约派为正统的词论家称为“异军”、“别宗”、“别派”。
代表词人为苏轼、辛弃疾、欧阳修等。
"豪放"一词的由来“由“伶工之词”转变为“士大夫之词”词兴起于晚唐,发展于五代(907—960),繁荣于北宋(960—1127),派生于南宋(1127—1279)。
这样分期当然是极为简略粗疏的,只是为了便于说明问题,不能不在历史的大墙上暂时插几个钩子,以便挂上一些史实,看清它的上下左右的关系,免得抽象设想,不易捉摸,甚至弄得时代错误,史实乖舛。
从词的兴起到北宋末年,大约在二个世纪之中,词作为一种民间爱好,文人竞写的文学作品,已经达到它的黄金时代。
也可以说,全部词中较好的那一半,产生在这一时期。
以后,即在南宋时期,尽管派别滋生,作者增加,但就总的质量而论,已不如南宋以前的作品。
那些作品及其作者,都是沿着自晚唐以来的一个传统而写作的。
这个传统简单明了,即是后世所谓的“小调”。
小调是民间里巷所唱的歌曲:其内容也颇为单纯,大都以有关男女相爱或咏赞当地风景习俗为主题。
这本来是《三百篇》以来几千年的老传统、旧题材,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汉魏乐府,则表现得更为突出。
宋词与乐府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宋人的词集有时就称为“乐府”,如《东山寓声乐府》、《东坡乐府》、《松隐乐府》、《诚斋乐府》等。
晏几道自称其词集为《补亡》,他自己解释道:“《补亡》一卷,补“乐府”之亡也。
”意思是说,他的词正是宋代的“乐府”。
但是从五代到北宋这一词的黄金时代中,虽然名家辈出,作品如云蒸霞蔚,却从来没有人把他们分派别,定名号,贴签条。
五代的作品,至少来自四个不同的区域:西蜀、荆楚、南唐、敦煌,但后来,也许为了讨论方便,提出了“花间派”这个名称,即用西蜀赵崇祚编的《花间集》的名称来定派别,这当然是不正确的,因为此集所选的温庭筠与韦庄的作品就大不相同,他们二人中的任何一人与波斯血统的李珣的一些作品又很不相同。
宋词鉴赏豪放派(婉约豪放竞风流)
宋词鉴赏豪放派(婉约豪放竞风流)宋词与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
词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
宋词是中国词史上的巅峰,宋代有词人近1500家、词作20000余首。
宋代词坛涌现出“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柳永、“人比黄花瘦”的李清照、“竹杖芒鞋轻胜马”的苏轼、“气吞万里如虎”的辛弃疾等读者耳熟能详的名家。
他们创作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名篇,无论是缠绵悱恻的闺怨爱情、肝肠寸断的离思别绪,还是慷慨激昂的壮志豪情、清新亮丽的山水小景,都让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倾心不已。
宋词的艺术世界,绚丽多姿,有无数精彩亮丽的风景。
宋词,无疑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明珠。
一、词体的参差变化唐诗的诗体,主要追求统一对称之美。
占唐诗总量七成多的格律诗,句式整齐划一,每句都是七言或者五言,每首都是八句或者四句。
唐诗内在的平仄要求是统一的,其平仄规范可以概括为:一句之内平仄相间,一联之内平仄相对,两联之间平仄相粘。
唐诗的用韵也是统一的:韵位在偶句,隔句押韵;韵字须平声,只能押平声韵;韵部不能变,须一韵到底。
璀璨绚烂的唐诗之美在统一规范中绽放,唐代诗人可谓将自由创造和统一规范融合到了极致。
宋词的词体,则追求错综变化之美。
词以长短句为主,宋词有800多个词调,1000多种体式。
每个词调的句子长短不一,最短的只有一个字,如蔡伸《苍梧谣·天》中:“天,休使圆蟾照客眠。
”最长的句子有九个字,如苏轼《虞美人》中:“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
”此外,除了常用的五、六、七字句外,二字句、三字句、四字句也不少见。
词调的句数不同。
一首格律诗要么四句,要么八句,都是固定的;词却不一样,有的词调一首四句,有的五句、六句、七句、八句,长的有十几句、二十几句,最长的词调《莺啼序》多达46句。
词的平仄、用韵更灵活多变,不像律诗那样规整。
词的押韵富于变化,每个词调的韵位、韵字、韵部各不相同。
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几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要换韵;有的平仄韵互押。
浅谈苏轼的“豪放词”
浅谈苏轼的“豪放派”词”豪放派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
南渡之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孝祥、张元傒、陈亮、刘过等人承流接响,蔚然成风。
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
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
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公为之绝倒。
”这则故事,表明两种不同词风的对比。
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东坡居士。
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成为“苏辛”。
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
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豪放风格是苏轼故意追求的理想风格,他以充沛激昂甚至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清代词论家徐釚谓东坡词“自幼横槊气概,固是英雄本色。
”(《和苑丛谈》卷三)在《东坡乐府》中,最具有英雄气格的代表作,恐怕要首推这篇誉为“千古绝唱”的赤壁怀古了。
苏轼、辛弃疾豪放派词风之比较
苏轼、辛弃疾豪放派词风之比较摘要:虽然苏轼和辛弃疾生活的时期不同,但是两人的文采都极高,且词风纵横捭阖,在词坛都得到了很多人们的赞赏。
苏轼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也是豪放词的创始人,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词风大气、豪迈、独特、新颖,得到了很多人员的青睐。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其继承了苏轼的词风,所做诗词不仅慷慨悲壮、热情洋溢,而且风格十分雄厚。
不过虽然其双方的词风都以豪迈著称,且中国词坛将两者并称为“苏辛”,但仔细分析可以发现,二者的诗词还是存在一些细微区别的。
本文就对这些区别进行了分析,从风格选材、立意上进行研究,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苏轼;辛弃疾;豪放派;词风比较一、绪论(一)研究意义宋朝是词文学发展最鼎盛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词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词人是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
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的词人,虽然社会和生活较为稳定,然而他的仕途却历经坎坷,空有一身才华抱负,却多次被当权者贬官外放,最后被发配到不毛之地-海南地区。
苏轼乐观开朗的性格决定了他不会被现实所打倒,他创造出的词中我们可以感知到他豪情万丈的气概和乐观阔达的胸襟。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的词人,南宋偏居长江以南,一朝经历很多社会动荡,战火纷飞,北方被敌国占据,对故土有强烈的收复意愿,一生追求的是为国尽忠、抗战复国和积极参战,然而南朝朝廷却一味求和,他的满腔热血只能寄托于诗词中,一身抱负终极一生也未能实现。
他们二人的词风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些许差异,特点较为突出,素有东陂词旷达,稼轩词豪放之称,苏轼词作中的“旷达”主要是体现在他积极乐观的面对人生时的态度,同时也有奋发向上的信念;辛弃疾词作中“豪放”之意主要体现在他性格中的豪情万壮却郁郁不得志的情感表达。
笔者在本文中提出的课题研究,对推动我国在宋词理论上的研究具有一定意义,也希望能为喜爱豪放派词作的人们提供更多参考文献和资料。
(二)研究状况笔者收集了许多关于词作的文献资料,发现有许多专家学者研究了此课题,然而国外学者研究的文献却较少。
宋朝豪放派词风的研讨
宋朝豪放派词风的研讨宋朝豪放派词风的研讨词是诗歌的一种,它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行于宋。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她以万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神。
与唐诗并称双绝,代表一代文学之盛。
其中,与文辞绚丽的婉约派并驾齐驱的是凝重悲壮的豪放派,下面是对宋朝豪放派词风的研讨。
豪放派的产生与发展文化是当时政治经济的反映,豪放派的产生并非偶然。
宋朝采用分散臣僚权利的办法,大力标榜文治,重文轻武,优礼文人,并进一步发展了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
于是,宋代形成了以文人为主体的国家政权。
文人的生活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文人们丰富的经历是开创豪放词风的前提。
宋代的经济十分繁荣,市民阶层发展起来。
更适于吟咏,灵活多变的词成为文学主流。
宋代的疆域虽不是十分辽阔,边境也不是十分安定。
但整个宋代并没有爆发过大规模农民起义。
可见,宋时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是不错的。
因此,词在很长时间内由婉约派词一统天下。
战乱破碎了山河,痛苦了人民,同时也醒悟了文人,使宋词冲破了婉约的桎梏,狂放不羁,慷慨激昂的种子孕育着。
在那个剑与火的时代,血与泪的时代,恨与仇的时代,豪放派将应运而生。
豪放派不是凭空诞生的。
宋初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一文之后,词的创作才倾向豪放。
北宋王安石向传统发出挑战,他说:“古之歌者,皆先有词后有声,故曰“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如今先撰腔予后填词却是永依声也。
”这句或是“以破为立”,“豪放派”的创作纲领已然在弦外。
他的理论解放了词体,冲击了“诗庄词媚”的限制,松开了约束词的音乐枷锁。
最早意识到宋词有两种不同创作倾向的是当时文坛盟主欧阳修。
他并不支持新的作词风格,反而加以讥讽。
但他在说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是“穷塞主之词”时也冒着权贵不喜的风险用诗写“边镇之劳苦”在他看来,高远清新的意境和豪迈奔放的风格不适合作词,不应把“歌者词”变为“大夫词”,诗词有别,“分工”明确。
苏轼、辛弃疾豪放词风之比较
苏轼、辛弃疾豪放词风之比较摘要苏轼、辛弃疾都属于豪放词风的典型代表,其词作品都是以豪放见长,完全脱离了当时词曲写作声律方面的束缚,词作品选择的题材和体裁比较广泛,音域广阔丰富,运用的词语气势恢弘、不拘一格,在宋代乃至中国词坛上处于独树一帜的显著位置,由其代表的“豪放派”也逐渐被文学界所关注。
因此,对于苏轼、辛弃疾豪放词风的比较,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关键词:苏轼辛弃疾豪放词风文学比较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苏东坡、辛弃疾作为宋代豪放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虽然属于同一个派别风格,但是却有着各自不同的细微差别。
主要区别表现在,苏东坡的诗词比较侧重于向光明的目标去奋斗,要将身边不可忽视的痛苦和困难作为追求光明的一个过程和手段,主张从苦难中实现解脱和超拔。
而辛弃疾则侧重于表达和发泄对现实苦难的一种谴责和摆脱的激情,表达一种愤怒的激情。
总而言之,东坡是旷选,而稼轩则是悲愤。
辛弃疾的风格在创作上呈现多形式、多形态,继承苏东坡的豪放风格。
一苏轼、辛弃疾豪放词风形成的人生经历比较与此同时,在实际学术研究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加深入细致的对苏轼和辛弃疾的豪放词风进行比较研究,“豪放”的风格作为词风的基本特征,同时两者在词作品的感情色彩、思想风格、价值取向等诸多方面仍然存在不同之处。
以词的本色出发,较之有一定的发展和继承。
在书面文本的基本思想层面,作者的爱国之情、自身的忧郁之情都凝结在一起。
而在表现的手法之上,则较多的运用曲折的比兴等手法,营造较好的诗词意境。
纵观苏东坡和辛弃疾的这一生,坎坷之途不断。
苏东坡年轻之时即具备极大才华,进入仕途之后就被卷入了宋朝官宦内部的内耗斗争中,受到屡次的排挤和打击,多次被贬官下放,甚至有生命危险,几乎不得完身。
辛弃疾除了诗词方面的显著成就之外,还显露了优异的军事指挥才能,但是在军队实现南渡之后却实现不了当时统治者的重用和信任,多次遭到奸人诬陷和免职,在野外赋闲时间有二十余年。
浅析苏轼的豪放派词风对后世的影响
浅析苏轼的豪放派词风对后世的影响
一、创作背景
社会背景上,北宋动荡不安,苏轼生活的年代更是政治和经济危机最严重的时期。
为挽救危机,有志之士曾尝试改革。
为适应政治改革,文学界也掀起诗文革新运动。
彼时,已经有一些带有豪放之风的作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如范仲淹《渔家傲》和欧阳修《采桑子》等等。
这些都可以看出豪放词风的萌芽之势,为后来豪放词风的真正形成奠定了基础,也为苏轼的开创性贡献提供了素材。
人生经历上,苏轼一生跌宕起伏,仕途坎坷,频频往返于庙堂和江湖之间,在贬谪与升迁中历尽轮回。
这样的人生经历使他对于人生有常人无法想象的体会,也是他有机会游历祖国的好山好水,体味大自然的美好意境,为其创作提供了情感基础。
此外,苏轼思想上,兼容并蓄,接受各种宗教和学说,并在人生阶段先后不同程度地受影响。
他对于宗教的理解,复杂而包容,缥缈又自成一派,是真正将文化与文学集于一身的集大成者。
尽管身处动荡,尽管人生坎坷,尽管仕途不如意,但苏轼丰富的人生经历、对自然深刻的思考、对各种宗教文化的兼收并蓄使得他通过文学创作的方式抒发自己心中激荡的情感与豁达的胸襟,使他以豪迈的态度对待挫折,以随缘自足的佛家态度生活中,以乐观开朗的襟怀发现美。
这些都是苏轼成为文学改革、词作创新举大旗者的直接动因。
二、创作影响。
宋朝豪放派词风研讨
宋朝豪放派词风研讨第一篇:宋朝豪放派词风研讨《宋朝豪放派词风研讨》课题开题报告中学语文课本中,编选了众多优秀的古诗文作品。
其中,词是重要的一部分。
词始于南朝,形成于唐而盛于宋。
宋词古代文学的阆苑里,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神,与唐诗争奇,与元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代表着一代文学之盛。
一、课题研究背景1、简述研究对象豪放词与婉约词是宋词的两大派别。
豪放词表现出豪壮,恢弘的语言风格。
(1)形成与发展苏轼一扫花间词派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豪放词派。
他的词不拘一格,内容广泛,包罗万象。
南宋刘辰翁曾言:“辞职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可见,苏轼作为豪放派的奠基者,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苏轼之后,辛弃疾将豪放词推向了高潮。
他的词,多以爱国题材为主,慷慨悲壮。
大大开拓了豪放词的思想意境与表现力,提高了宋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特点豪放派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
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
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象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所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
豪放派内部的分派较少,仅有苏派、辛派、叫嚣派三个阶段性的细支。
其风格虽然总称豪放,然而各词人风格亦有微差:苏词清放,辛词雄放。
南宋后期的某些豪放词作则显粗放。
2、研究意义(1)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宋朝豪放派的形成过程和词风特点。
(2)有助于深入了解豪放派诗人的生平经历,对其词风的影响。
(3)有助于学习豪放词中意象和典故等的运用和表达效果。
(4)有助于品位赏析豪放派词作语言,积累古诗文。
提高鉴赏古诗文的能力二、课题研究内容1、课题研究主要内容(1)研究豪放词的出现与当时历史背景的关系,及在此之前其他派别的发展。
(2)研究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等的生平经历。
(3)研究豪放派词风的特点及表现形式。
如意象和典故等的运用2、课题研究目的通过查阅资料,翻阅书籍,查找典籍等方法,具体分析豪放词,以更完整理性的认识宋词豪放派的特征。
宋朝豪放派词风
宋朝豪放派词风
宋朝豪放派词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流派,其特点是豪放不羁、激情奔放、自由张扬。
在这一时期,文人们表达了对自然、爱情、生命的强烈感受,以及对世俗礼教、官僚主义的批判和反叛。
这种词风的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欧阳修等。
他们的词作饱含着真情实感,既有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也有对命运的慷慨悲壮,表达了对生命的无限热爱和追求自由的渴望。
他们的词作中常常出现豪迈、激情、自由、放纵、不拘束的语言,富有诗意和音乐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宋朝豪放派词风对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影响范围远超当时的文学圈,被后人视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流派之一。
- 1 -。
宋词中的婉约派与豪放派
宋词中的婉约派与豪放派一、发展演变婉约,是含蓄婉转之意。
在词史上婉转柔美的风调相沿习,由来已久。
词本来是为合乐演唱而作的,起初演唱的目的多为娱宾遣兴,演唱的场合无非宫廷贵家、秦楼楚馆,因此歌词的内容不外离思别愁、闺情绮怨、形成了以《花间词》为代表的“香软”词风。
婉约派四大旗帜:“情长”(柳永)“闺语”(李清照);“别恨”(晏殊);“愁宗”(李煜豪放派: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
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
第一阶段,预备阶段。
范仲淹写《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发豪放词之先声。
第二阶段,奠基阶段。
苏轼大力提倡写壮词,欲与柳永、曹元宠分庭抗礼。
第三阶段,顶峰阶段。
苏轼之后,迅猛发展,集为大成,以辛弃疾为代表。
第四阶段,延续阶段。
许多词人继承辛弃疾的词风。
二、代表人物婉约:柳永(约987——1053)崇安(今属福建)人。
初名三变,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低吟浅唱”中寻找寄托。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词至柳永,体制始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
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
词作流传甚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代表作:《雨霖铃》、《望海潮》、《八声甘州》。
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
前期的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的生活,多写闺情,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
她后期的词,多悲叹身世,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以表达她的爱国思想。
李清照的词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居婉约派之首。
豪放词研究开题报告
宋朝豪放派词风的研讨
开题报告
1、课题名称:宋朝豪放派词风的研讨
2、课题提出的背景:
豪放派大体上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于粗疏平直,甚或涉于狂怪叫嚣。
北宋黄庭坚、晁补之、贺铸等人都有这类风格的作品。
南渡以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孝祥、张元幹、陈亮、刘过等人承流接响,蔚然成风,辛弃疾更成为创作豪放词的一代巨擘和领袖。
豪放词派不但“屹然别立一宗”(《四库全书总目》),震烁宋代词坛,而且广泛地沾溉词林后学,从宋、金直到清代,历来都有标举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的词人。
因此,了解宋朝豪放派词风,对于了解继承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文化修养,提升自身素质,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3、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课题就是通过研究宋朝豪放派词风,了解豪放词的风格,豪放词的由来、豪放词的形成与发展、豪放派的特点、豪放文风与时代、及豪放词代表作。
4、研究内容
豪放词的由来、豪放词的形成与发展、豪放派的特点、豪放文风与时代、及豪放词代表作。
5、研究步骤:
小组成员确定课题名称,小组成员明确分工,小组成员搜集相关资料,小组成员定期与不定期交流,形成论文。
6、课题研究的方法
自主搜集法: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搜集豪放词相关资料。
总结交流法:通过小组成员交流,丰富材料。
去粗取精,形成论文
7、预期成果:搜集材料汇总成册,形成论文。
(完整版)豪放派的分析
豪放词兴起原因豪放词的繁荣并非偶然,丰富的素材、完备的理论以及众多的创作实践,是它兴起主要原因。
一、广阔的社会生活,为豪放词的繁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宋代是积贫积弱的朝代。
宋代采用分散臣僚权力的办法,大力标榜文治,重文轻武,优礼文人,并进一步发展了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宋代迅速形成了以文人为主体的国家政权。
文人的生活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经历也必然拓宽了他们文学创作的题材范围。
宋初的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词中的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悲凉而为慷慨,正是文人丰富的社会生活的体现。
北宋神宗年间社会变革,是当时社会矛盾的产物,表明宋王朝是处在必须改革而又改革不了的困境中。
北宋末年,宋金联合发动的灭辽战争,充分暴露了宋王朝的腐败和孱弱。
于是,辽亡后不久,金贵族政权的铁骑便大举南侵,吞并了整个中原地区,徽钦被掳,高宗南渡,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二次南北朝时的分裂局面,南宋前期,是剑与火的时代,血与泪的时代,恨共仇的时代,且不谈其间宋金双方曾有过若干年、若干次空前烈的拉锯战,保卫战和进攻战,即使在宋向金称臣称侄,岁贡银绢,屈膝求全的和平时期,以爱国将领、士大夫和人民为一方,以误国甚至卖国的昏君、庸君、奸臣为另一方,战与和,战与降的斗争始终不曾止息,面对国家的危亡,民族的耻辱,人民的苦难,只有是具有正义感的词人,谁还能“镇日偎翠依红,浅斟低酌?谁还能整日介雕琢章句锱珠宫商?他们不期然地集合到苏轼的旗帜下来,拨动铜琵琶,叩响铁绰板,放开关西大汉的粗嗓门,高歌抗战,高歌北伐,词坛的天平急剧向“豪放派”一侧倾倒。
宋词史上最光辉的一页,就是由这批爱国词人蘸着自己动脉中沸腾的血液写成的。
二、完备的理论体系,为豪放词的兴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宋初的范仲淹出,豪放词才真正成为文人词的一种自觉的创作倾向。
北宋后期,神宗朝的改革家王安石步武范仲淹,从理论角度向“词须合乐”的世俗观念发出了挑战。
他说:“古之歌者,皆先有词,后有声,故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如今先撰腔子后填词却是永依声也。
晏殊的豪放派词风与人生态度北宋文坛风云人物探索
晏殊的豪放派词风与人生态度北宋文坛风云人物探索晏殊(1045年-1120年),北宋文坛上独树一帜的豪放派词人。
他的词作风格独特,情感丰富,以深邃而自由的人生态度著称。
本文将探索晏殊的豪放派词风与他的人生态度,并对其在北宋文坛的地位进行分析。
一、晏殊的豪放派词风晏殊的豪放派词风以豪迈激昂、风姿绰约为主要特点。
他的词作群魔乱舞,既有宏伟壮丽的山水景物,又有浪漫婉约的爱情描写,展现了他豁达开阔的胸怀和奔放不羁的个性。
他表达了独立自由的情感,自由地抒发自身情绪,不拘泥于经典束缚,充分彰显了作者的个性与才华。
晏殊的词作的豪放派特点体现在词语的运用上。
他善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使词语充满张力和冲击力,给人以震撼之感。
比如他在《临江仙·潮连天共野雁时》中写道:“十里画堤风正好,白露迎秋舞袖荷。
”用“画堤”、“白露”等意象描写出秋天的美景,给人以与众不同的形象感受。
此外,晏殊的词作还经常揭示人生哲理,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切。
他通过意境的构建,以及对爱情、友情、生死等人生课题的思考,揭示了他关于人生的独特理解和态度。
这种引人深思的特点,使他的词作不仅仅是情感的宣泄,更是一种思想的表达。
二、晏殊的人生态度晏殊的人生态度表现出乐观豁达、追求自由、宽容大度的特点。
在他的词作中,充斥着对人生荣辱得失的超然态度,他以开放的心态面对人生的苦痛和挫折。
不论是流离失所、沧海桑田,还是官场风云、家国兴衰,他都以一种坦然与宽容的心态来看待。
晏殊笃信“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他将人生看作是一个辗转迁徙的旅程,而不是追求名利的终点。
他对人生的追求是享受人生的过程,而不是过多计较结果。
他在《浪淘沙·雁阵惊寒彻夜天》中写道:“片云散,寒红帖影衔苔岸。
远韵萧萧谢远山。
”这种淡泊名利的态度显示出他对世俗荣辱的超然态度。
此外,晏殊的宽容和豪放也表现在对自然情感的抒发上。
他在《采桑子·常记溪亭日暮》中写道:“汉时关山,往事随风。
从苏轼和柳永的角度论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
从苏轼和柳永的角度论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宋代,是词的“黄金时代”。
这一时期,耸立着争雄对峙、相映生辉的两座奇峰;这就是以柳永、李清照为旗帜的婉约派和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
顾名思义,婉约派和豪放派显然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词风。
那么,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不同之处?题材的广阔和狭窄是豪放派与婉约派最显著的区别。
纵观从婉约派的开山鼻祖温庭筠到后来的吴文英、王沂孙这三百余年间所谓“以婉约清丽为“宗”的词人作品,数量浩繁而题材狭窄,绝大部分是写伤离送别、男女恋情、酣饮醉歌、惜春赏花之类。
比如”风帘翠幕里十万人家。
重湖映青山,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云树绕堤沙,有兰舟催发。
斜阳里寒蝉凄切。
“满腔离愁的柳永正对着前来送行的两三个姑娘惜惜话别。
泪眼看着泪眼, 柳永低吟长诉:“断续残阳里。
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脉脉人千里。
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
雨歇天高, 望断翠峰十二。
尽无言, 谁会凭高意?纵写地离肠万种, 奈归云谁寄? ……”写得漂亮极致,情抒得极致漂亮。
柳永的笔头流淌着阳光、春雨、丹青。
他描绘的江南有声有色,有情有韵有味,让身处江南的才子也心驰神往。
柳永的心头有天真稚气,柔情似水, 激情似火。
平仄声里,如杜鹃啼血,如秋雨打萍,溅得宋词好婉约。
虽其间柳永、李清照等有所开拓,但毕竟难脱桎梏。
而豪放派则完全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藩篱。
苏轼以一个革新者的勇气,把词从“娱宾遣兴”的工具改造发展为独立的抒情艺术; 把词从“樽前”“花间”推向较为广阔的社会人生。
正如苏轼的现实主义精神表现在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心上。
苏轼主张抗击辽和西夏,在他的诗中,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圣朝若用西凉薄,白羽犹能效一挥。
”(《祭常山回小猎》“臂弓腰箭何时去, 直上阴山去可汗。
”(《答陈季常惠一揞巾》)表现了他愿意效命疆场的豪情壮志。
苏轼时常关心边事,因此,每当他得知边境告捷,常常表现出由衷的高兴。
如:“汉家将军一丈佛,诏赐天池八尺龙。
《宋词豪放派及婉约派词风鉴赏阅读》学习教学学习设计
.阅读指导课教课方案《宋词婉约派和豪放派词风鉴赏阅读》教课方案阅读指导课教课方案基本信息作者姓名性别女联系电话工作单位教科书版本河大版语文年级八年级学情剖析及相应付策:八年级的学生固然在以前对宋词已有接触学习,但还逗留在感性阶段,而宋词学习是诗歌教课的重要内容,学生对宋词的认识也应由感性认识上涨到理性认识。
八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研究能力已经有了必定的发展,为达到学致使用举一反三的目的,帮助学生在语文应用中宽阔视线,保护和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潜能,学习鉴赏宋词词风的艺术风格,所以设计和安排了这节“宋词婉约派和豪放派词风鉴赏阅读”的指导课。
教材剖析:李清照的《如梦令》是河大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首词,是婉约派的,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季的热爱,也形象地反应出作者对春季将逝的痛惜之情。
在学习本词时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对照学习,品尝两派词风的不一样特色。
让学生把课内所学的宋词的鉴赏方法用于课外宋词的赏析中,学会用品尝宋词的方法引导此后的宋词学习。
教课手段:为加强本节课的兴趣性、直观性和参加性,让学生更简单品尝宋词豪放派和婉约派词风的不一样,上课时借助多媒体网络协助贯串整个教课过程。
设计企图:学习课内的宋词《如梦令》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解说为辅,经过词的内容,感感情悟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一样风格。
而后用课内所学鉴赏宋词的方法,合作研究对照鉴赏柳永的《雨霖铃》和辛弃疾的《永遇乐》,感悟两首词的不一样内容微风格。
把课内所学宋词鉴赏的方法用在课外,学习运用剖析比较的方法来鉴赏宋词的艺术风格,品尝..诗词的美好境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我国古典诗歌特别是宋词的喜欢之情,对我国绚烂绚烂的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课目的:1.认识宋词豪放派与婉约派各有哪些代表作家以及他们在艺术风格上的不一样特色;2.学习运用剖析比较的方法来鉴赏宋词的艺术风格;3.品尝诗词的美好境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我国古典诗歌特别是宋词的喜欢之情,对我国绚烂绚烂的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南宋词人的风格和思想特点
南宋词人的风格和思想特点南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特别是在文学领域,宋朝湖州、临安与建康等地形成了鲜明而多样化的文学流派。
在南宋文学的发展中,宋词是表现民族观念和文化特点、风靡一时的代表性文学形式。
南宋词人的风格和思想特点,是经过历代词人的探索和发展,在诗歌创作中逐渐形成和完善的。
一、南宋词人的风格1、豪放派豪放派是南宋最具有特色的词派之一,它以表现豁达、壮烈的情感为主,同时以文字狂放和艺术特异性为特点。
代表词人有辛弃疾、李清照等。
辛弃疾的词作奔放豪放、气吞山河,有“雄健”的气势,表现了较为激烈而豁达的情感。
例如《青玉案·元夕》中的“酒尚温,笔犹擅”,“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的悲壮气氛,让人心潮起伏,倾心荡漾。
李清照的词则展现出女性独特的“婉约”情调,典型作品有《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等。
这些词作描写柔美细腻的境界,使人们感受到女性细腻的心灵世界,其婉约的风格在南宋词坛上成为一派独立的风格,被称为南宋婉约派。
2、浪漫派浪漫派注重以情突出诗意、崇尚美好生活、追求幸福愉悦的境界。
代表词人有晏殊、“范仲淹”等。
其中晏殊的爱情词作成为南宋最高峰之一,以《浣溪沙·绿肥红瘦》、《临江仙·滟滟随波千万里》等作品最为著名,他的词笔力雄奇、富有浪漫意味,具有神韵与超凡的气息,绝对是南宋词坛之最。
“范仲淹”则注重描写吟哦自然的生活风光,典型的词作有《苏幕遮·碧云红叶映枫林》、《乌夜啼·谁谓海棠无人折》等,他的词作心境独特,思路清新,以朴实而质朴的表达方式为人所赞赏。
3、含蓄派含蓄派词人主要注重深浅相宜的表达方式。
代表词人有陆游、杨万里等,典型的词作有《钗头凤·世情薄》、《雨霖铃·寒蝉凄切》等。
他们的词作,文辞内敛、意蕴深远,往往难解难懂,需要读者细细品味才能领略到其中深刻的思想内涵。
二、南宋词人的思想1、忧国忧民南宋时期,国家由盛转衰,民生由安逸转为悲惨。
宋词风格流派--豪放派
豪放派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南渡之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孝祥、张元傒、陈亮、刘过等人承流接响,蔚然成风。豪放词派不但震烁宋代词坛,而且广泛地影响词林后学,从宋、金直到清代,历来都有标举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的词人。
其他北宋人词同一首见于两三人的集子中者,还有许多,这里不必详记。我举这些例子,并不是要考证这些词的作者,以便研究某人的作品价值。而是为了说明一个历史现象:自唐五代到北宋,词的风格很相象,各人的作品相象到可以互“乱楮叶”,一个人的词掉在别人的集子里,简直不能分辨出来,所以也无法为他们分派别。实际上北宋人自己从来没有意识到他的作品是属于哪一派,如果有人把他们分成派别,贴上签条,他们肯定会不高兴的。笼统说来,北宋各家,凡是填得好词的都源于“花间”。你说他们全部是“花间派”,倒没有什么不可,但也不必多此一举,因为这是当时知识分子人人皆知,视为当然之事,你要特别指出北宋某人作品近于“花间”,倒象说海水是咸的一样。所以我们如果说,五代北宋没有词派,比硬指当时某人属于某派,更符合历史事实。
苏轼之后,经贺铸中传,加上靖康事变的引发,豪放词派获得迅猛发展,集为大成。这是第三阶段即顶峰阶段。这一时期除却产生了豪放词领袖辛弃疾外,还有李纲,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元干、张孝祥、陆游、陈亮、刘过等一大批杰出的词人。他们相激相慰,以爱国恢复的壮词宏声组成雄阔的阵容,统治了整个词坛。
第四阶段为延续阶段,代表词人有刘克庄、黄机、戴复古、刘辰翁等。他们继承辛弃疾的词风,赋词依然雄豪,但由于南宋国事衰微,恢复无望,风雅词盛,渐倾词坛及豪放词人偏擅粗直词风等原因,豪放派的词作便或呈粗嚣、或返典雅,而悲灰之气渐趋浓郁则是当时所有豪放词人的共同趋向。
论宋词的豪放与婉约
论宋词的豪放与婉约诸暨二中孟建文【摘要】对于宋词词风,一般归为豪放、婉约两大类。
但这样两军对垒式的划分,显得笼统,忽视了具体作家在个体作品中的特殊性以及创作的时代背景,而对宋词两大类的评论和纷争的评价依据也过于单一和主观。
笔者认为这两大流派各有千秋,“豪放”与“婉约”交相辉映,编织成色彩斑斓的宋词之美。
【关键词】豪放婉约二分法题材手法意境以“豪放”、“婉约”二分法来论词,在当代,几乎是文学史家叙述宋词何以展开的思维框架,亦是定性五代两宋词家优劣的主要解释语言。
许多词学研究者对这一词学范畴,关注已久、争论不休。
笔者在参阅了一些学者著作、资料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思考,谈谈自己的拙见。
一、“豪放”“婉约”概念的由来及发展“豪放”与“婉约”,本是古代文学理论风格论中的两个概念。
刘勰《文心雕龙•体性》篇论风格,分为“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褥、壮丽、新奇、轻靡”八体,同时还将这八体归纳为两两相对的四组,即“雅与奇反,奥与显殊,繁与约舛,壮与轻乖”。
刘勰认为,这些不同风格的形成取决于作者的“才、气、学、习”,其中的“壮”(即“壮丽”)与“轻”(即“轻靡”)主要取决于“气”,即所谓“气有刚柔”,“风趣刚柔,宁或改其气”,这便是刘勰风格论中的“刚柔说”。
刘勰之后的文论家对风格的论述更趋细密、具体,使用的概念也愈来愈多,“豪放”与“婉约”便是继承刘勰“刚柔说”所使用的两个相对的概念。
早在宋代胡寅在《题酒边词》中就已经注意到苏轼词具有异于传统词的艺术特征。
而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华》中的一段记载,更反映了词中存在上述两种不同的风格类型:“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公为之绝倒。
”但他们只是就个别词人的作品风格进行比较,并没有从理论上加以明确的阐述。
最早把“豪放”和“婉约”这两个词语相对并举以区别词风、流派的是明人张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朝豪放派词风的研讨词是诗歌的一种,它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行于宋。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她以万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神。
与唐诗并称双绝,代表一代文学之盛。
其中,与文辞绚丽的婉约派并驾齐驱的是凝重悲壮的豪放派,下面是对宋朝豪放派词风的研讨。
豪放派的产生与发展文化是当时政治经济的反映,豪放派的产生并非偶然。
宋朝采用分散臣僚权利的办法,大力标榜文治,重文轻武,优礼文人,并进一步发展了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
于是,宋代形成了以文人为主体的国家政权。
文人的生活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文人们丰富的经历是开创豪放词风的前提。
宋代的经济十分繁荣,市民阶层发展起来。
更适于吟咏,灵活多变的词成为文学主流。
宋代的疆域虽不是十分辽阔,边境也不是十分安定。
但整个宋代并没有爆发过大规模农民起义。
可见,宋时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是不错的。
因此,词在很长时间内由婉约派词一统天下。
战乱破碎了山河,痛苦了人民,同时也醒悟了文人,使宋词冲破了婉约的桎梏,狂放不羁,慷慨激昂的种子孕育着。
在那个剑与火的时代,血与泪的时代,恨与仇的时代,豪放派将应运而生。
豪放派不是凭空诞生的。
宋初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一文之后,词的创作才倾向豪放。
北宋王安石向传统发出挑战,他说:“古之歌者,皆先有词后有声,故曰“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如今先撰腔予后填词却是永依声也。
”这句或是“以破为立”,“豪放派”的创作纲领已然在弦外。
他的理论解放了词体,冲击了“诗庄词媚”的限制,松开了约束词的音乐枷锁。
最早意识到宋词有两种不同创作倾向的是当时文坛盟主欧阳修。
他并不支持新的作词风格,反而加以讥讽。
但他在说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是“穷塞主之词”时也冒着权贵不喜的风险用诗写“边镇之劳苦”在他看来,高远清新的意境和豪迈奔放的风格不适合作词,不应把“歌者词”变为“大夫词”,诗词有别,“分工”明确。
真正开创豪放派词风无疑是苏轼,接替文坛盟主之位的苏轼影响力是相当的。
《词话从编》有:”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只含十七八女郎,枕红牙板,歌‘杨柳岸晓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这说明,苏轼淡化了柳词的市民情调。
南宋胡寅曾说:“词至东坡,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
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苏轼一扫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柔糜纤弱的词风,豪放派以自成一家。
苏轼是豪放派当之无愧的奠基者。
苏轼之后,经贺铸发展,加上靖康之变的引发,豪放派活的迅猛发展,集为大成。
这一时期,除了产生豪放派领袖辛弃疾之外,还有陈与义,张孝祥,陆游等一大批杰出词人。
他们相激相慰,以爱国恢复的壮词宏声,组成雄阔阵容统治了词坛。
第四阶段为后续阶段。
这一阶段豪放词风出现了一些变化。
刘克庄,黄机等人虽继承了辛弃疾的词风,赋词依然豪壮,但由于南宋国事衰微,恢复无望,豪放派的词作式呈粗嚣或返典雅,而悲灰之气渐趋浓郁则是当时所有豪放词人的共同趋向。
,豪放派的特点是题材广阔,以诗为词,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
而且更喜欢将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像诗文一样反映生活,所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
豪放派的特点豪放派内部分为苏派,辛派,叫嚣派三个阶段性细节。
苏词为“横放杰出”“词气豪迈”的请放,辛词为“慷慨纵横”“不可一世”的雄放。
所谓“苏词旷,辛词豪”。
而叫嚣派则显粗放。
豪放派词人嗜于用典议论过多,致使某些豪放词篇韵律不浓,词义隐晦,格律欠精等缺点。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者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方面。
这句话也适用于文人。
豪放派词人虽以豪放为主体风格却也有婉约之作。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辛词《青玉案·元夕》无不是堪比婉约派的经典之作。
代表词人与作品赏析范仲淹在《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写道:“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词中描写了作者在戊守边疆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塞下秋来风景异”写出了边关秋季与众不同的景色,。
“衡阳雁去无留意”反映了边关的萧瑟荒凉,接着又描述傍晚时的战地景象。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形成了浓厚的悲凉气氛。
通过意象的联缀,描绘出了边塞战地风光,也隐含着战争的不利。
“浊酒一杯家万里”是作者的真情流露。
重负重任,防守危城,背井离乡,天长日久,怎无思乡之情?“一杯”于“万里”的悬殊对比,雄浑有力,却只因“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的夜景,给人萧瑟的凄清悲凉之感。
“人不寐”表明作者彻夜未眠。
“将军白发征夫泪”,由自己念及征夫,总收全词。
爱国之切,思乡之深,远在边关的诗人复杂而又矛盾的心情由全词的景物,气氛的渲染,婉转的表达出来,苍凉又悲壮。
苏轼被贬黄州时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黄州赤壁引发苏轼对赤壁之战的感慨。
他着重刻画了周瑜的雄才大略、指挥若定而又风流儒雅、潇洒自如的英姿。
此文大笔着眼,纵观历史,、气势磅礴、一泄千里。
表达词人对先贤的赞誉和仰慕。
联系到自己被贬,不免自笑多情,大发人生如梦之嗟叹。
无奈之余只得江边月下,酹酒从笑。
清放之风,显而易见。
贺铸有《六州歌头·少年侠气》:“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
肝胆洞,毛发耸。
立谈中,死生同。
一诺千金重。
推翘勇,矜豪纵。
轻盖拥,联飞鞚,斗城东。
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
闻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
乐匆匆。
似黄粱梦。
辞丹凤,明月共,漾孤篷。
官兄从,怀倥偬,落尘笼。
簿书丛。
鹖弁如云众。
供粗用,忽奇功。
笳鼓动,渔阳弄,思悲翁。
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
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
”贺铸之词有奇崛壮浪之资这首词抑扬有度,时而峻急,如风,气势逼人,时而感谓深沉,悲愤难平。
当时神宗去世,哲宗年幼,商太后听证,王安石之变失败。
西夏步步南侵而朝廷妥协之风盛行,作者有心杀敌,无路请缨。
词学家龙榆生说此词“特能自开户牖,有两派之长而无两派之短。
”龙氏之论独具慧目。
豪放词风从苏轼的别开生面到辛弃疾的蔚然成风,贺铸这类硬语盘空,英姿磊落的词是其中重要过渡。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词中写作者闲居再家,借酒浇愁,直至深夜之时还一次又一次的挑亮灯火,多次端详曾随自己征战杀敌的宝剑,他渴望挥师北伐,重上前线。
带着这种思念和渴望,作者进入梦中,他回到了久违的军营,在秋风猎猎的战场上,牠检阅兵马,准备出征。
经过一番激战,终于取得了胜利。
他终于完成收复中原的事业,赢得不朽的英名。
到此。
我们看到了一个意气风发,抱负远大的勇将军形象。
可最后“可怜白发生”使词的感情猛然跌落。
盛状的军营,激烈的战争,辉煌的胜利,万世的功名全是梦境!仅此一句包含了多少郁闷、焦急、痛苦和愤怒。
“稼轩词豪”着实不假。
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红。
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
酒杯深浅去年同。
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词开头,一语惊人,“高咏楚词”,深感天涯之苦,报国无志。
回忆过去的春风得意、满帘生风,足见慷慨。
“万事一身伤老矣”一声长叹,无尽感伤。
酒似年前而时至今日,时光流逝之中,突出了作者的悲愤之情。
置酒江中,以祭屈原。
其强烈的怀旧心情和爱国情感以跃然纸上。
陈词沉郁悲灰,浑然天成。
结论宋代豪放词风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预备阶段,奠基阶段,顶峰阶段和后续阶段。
各个阶段的代表人物虽同属豪放派,但彼此风格各有差异,大致为苏词旷,章词豪,叫嚣灰。
豪放派以其鲜明的特点,高深的艺术造诣,占据了中华文化史上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对后来中国文化的发展及现代文学的创作有着重大的影响。
深刻认识豪放词风,继往开来,彰显中国文学魅力致谢:人民教育出版社、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参考文献:《人间词话》、《思想政治·哲学生活》(高中政治必修4)、《语文》(高中语文必修4)、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