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家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

乡镇家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
乡镇家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

乡镇家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摘要]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当前形势下,乡镇企业所占的市场比例很大,且多以家族式经营为主要方式。为了更好地促进城市化进程和经济水平的发展,必须从乡镇家族企业的角度出发,研究分析其可行性的发展策略。文章从发展的战略原则角度出发,进一步分析了乡镇家族企业在产权制度、企业体制、治理机制三方面的可行策略,为加快乡镇家族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家族企业;乡镇经济;可持续发展

1引言

受到我国特殊国情的影响,大多数乡镇企业都是通过家族式关系进行发展,对于自身长期发展战略的研究并不深入,也缺乏必要的重视程度。为了巩固经济发展成果,使乡镇经济保持长久、稳定的增长水平,必须先对其发展的原则性方针进行透彻、全面的分析,在保证方向正确的前提下,再强化具体的落实工作。

2乡镇家族企业发展的战略原则

对于企业发展的一般性战略方法、理论,都适用于乡镇家族式企业的发展战略。乡镇企业的发展,虽然在其地域性和发展水平上,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但在整体的方向上,并未脱离一般企业的发展规律,保持着自身的独有特点,其基本的发展原则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2.1系统性原则

系统是原则中的根本,在战略制定的过程中,要综合自身发展特点与基本的企业发展规律,结合内部水平与外部环境全面、有效地对战略方针进行制定。

2.2目标性原则

在乡镇家族企业中,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是终极目标,必须对其中的经济、管理、运行、发展等不同方向的指标进行统一结合,实现整体的战略方针,并分清不同阶段的主次水平,使发展能抓住侧重点,做到核心目标不偏离,脚踏实地地去落实、完成。

2.3能力原则

以企业能力为核心导向,需要乡镇企业不断对自身技术、市场优势进行探索,寻找出自己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点,并在战略性发展策略中,不断对其进行优化与扩大,带动内部的管理、制度水平完善,使企业走向发展快车道。[1]

2.4制度与环境原则

乡镇企业的持续发展,既要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成本,同时也要开放眼光拓展视域,对外部的发展环境有着明确、清晰的认识。这就要求发展战略的制定者有相应的政策眼光,对当前的乡村经济以及企业自身涉及的行业范围有准确的认识,并在环境的引导下,对内部进行适应性调整,制定出可持续发展的主体战略政策。

3乡镇家族企业发展中的可选策略

3.1产权制度变更

产权制度是保证财产权利的基本方法,也是产权主体对于财产权利掌握的客观体现,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得以实现。其构成内容包括所有权、使用权、转让权与收益权等系

列的组权,并行成整体。在乡镇的家族企业中,受到发展水平的限制,并在农村经济与社会条件的影响下,大多表现为中小型企业,其经营性组织形式主要分为两种。其一,家庭式的经营组织。由个体商户发展而来,以家庭为单位展开内部资源的调配,形成以企业主为核心的家庭式管理模式,并实现了企业主权、产权的高度集中与统一,将家庭与企业融为一体。其二,以家族制度发展出来的企业形式。在“族长”为代表的组织框架下,对原有的利益关系进行分配,相较于前者有一定的决策、管理优势。然而,在企业发展到一定水平条件时,由于受到资本关系的驱动,必然要对原有的产权模式进行改革,以保证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企业自身的持续性发展。在融资需求、职业化发展、技术创新、文化变革的推动下,势必推动产权制度的创新。可行的发展途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种方法上。第一类,基于家庭式经营模式,使产权由高度集中的形式,向着内部分权制度方向发展,在具体的应用方法上,又可以详细地划分为纵向权利划分和横向扁平处理。前者在权利上将产权进行分解,将所有权与控制权、经营权分离,仅保留所有权,将其他两类实际权利下分给其他家庭成员或优势人才,从代际继承的角度进行产权的变更。后者则是将集权结构彻底改变,实现控制权和收益权的统一,是一种充分调动内部积极性的产权控制方式,并以此激发乡镇家族企业的发展潜在动力。虽然这两种方式都

可以有效地调控内部产权,但作用范围仍然局限在家族企业的内部。[2]第二类,是将原有自然人的产权制度,向社会化公司制的法人制度过渡,使原本集中在家族内部的产权,公开地向社会募集资金,引进投入力度,并在其帮助下,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改变原有自然人产权制度的局限性,使乡镇家族企业在发展的战略上更具持久动力。

3.2企业体制改革

在产权结构进行深化改革的同时,相应的企业体制也必须适应其发展变化。事实上,在企业进行常规发展的进程中,必然会根据其发展的实际要求,提出对管理体制的升级内容,如在这一过程中,受到来自家族利益的抵抗与排斥,势必会造成企业内部的矛盾,在权力管理、利益冲突、管理行为的撕扯下,为正常的发展带来阻碍,是妨碍乡镇家族企业向好、向善发展的负面动力。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以家族的文化理念代替企业文化的管理方法,为大部分家族式企业带来了发展红利,但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深入,这种影响关系逐渐趋于弱化,并最终在合理的管理方式中被淘汰,家族企业必须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问题,进行企业管理的“去家族化”改革。同时,在原有的家族式经营中,管理者一人的想法与决定,影响并控制着企业整体的管理和运行。而且

在具体的监督工作中,也建立在家庭成员间彼此的亲缘信任关系上,大多凭借自我约束与控制,并没有实现制度与方法上的有效约束。这种方式虽然在企业发展的前期,展现出了超强的执行力,但也是阻碍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乡镇家族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中,可以通过股份合作制,以及更为先进的现代管理模式,实现对自身的体制改革。在公司的内部,设置分级的职权部门进行管理,在分配机制与管理方法的保障下,使整体战略的可行性更强,开拓出新型的乡镇家族企业转型发展模式,为自身提供更加持续的动力,提高市场竞争力。[3]

3.3治理机制升级

首先,从公司决策的角度,贯彻落实法人治理制度,并以其基本结构为核心,构建合理的运行与管理机制。在下属分设董事会、经理、监事等不同职能的部门,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但在实际治理机制的制定中,也要充分考虑乡镇家族企业特殊性,对原有家族企业的作风方法进行必要的控制,提高战略改革策略的执行效果,防止发生机制失效的情况。其次,从管理的角度来说,也要注意发挥出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制约关系,降低出现信息不对等造成的监督失控的情况。同时,也可以利用家族控制董事会的优

势作用,使对于经营活动的管理工作,有更好的一致性,并在家族成员间良好的沟通中强化合作,使信息水平尽可能地做到均等。另外,还可以发挥家族中较高凝聚力的特点,使企业的文化感染力得到高效发挥,区别于硬性的制度规定,发挥出软管理的效果。最后,站在公司监督的角度,充分调动利益共同体的原则,降低家族经营中“面子”等干扰因素的影响,尽可能地为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做出改变。同时,利用家族关系网络,听取不同的建议和意见,对于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思路进行系统性的讨论,并在论证其可行性之后,采取必要的改进措施。

4结论

治理机制的升级,是保证公司长效经营的必要措施,在公司稳定发展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在产权制度与企业体制的通力配合下,使得乡镇家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建立起更加稳固的根基,树立合理发展战略,向着正规化、规范化的方向大踏步前进,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周美华,林斌,李炜文.家族控制、家族成员涉入与内部控制[J].当代财经,2017(9):80-90.

[2]顾露露,蔡良,雷悦.家族治理、所有权变更与企业创新———基于中国家族企业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2017,30(2):39-53.

[3]油永华.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智力资本结构比较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7(1):

中小型家族企业管理模式转型的困境与对策研究[论文+开题+综述]

开题报告
工商管理 中小型家族企业管理模式转型中困境与对策的研究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对于家族企业的研究以美国最为成熟,其他发达国家的研究尚处于幼稚阶
段,从 1996 年开始,法国、意大利、德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研究机构和学者家族 企业的研究文献开始呈明显上升趋势;而且西方的家族企业研究在理论体系方面 已相当完善,实证研究方法在 1999 年后更成为家族企业研究的主导方法;并且 西方家族企业的研究热潮开始向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延伸,如欠发达地区的学者对 印度、西亚与东南亚地区、华人家族企业以及转轨经济国家(俄罗斯)的研究开 始出现在西方权威的家族企业研究文献上,当前尤以印度家族企业的研究最为集 中。
无论从经济转轨国家角度、还是从华人家族企业的影响力角度看,中国的家 族企业研究应该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但是国内家族企业的研究十分散乱,缺 乏系统化的理论支撑,甚至许多学者陷入家族企业变个发展方向的争论。
国内家族企业的研究开始进入一个上升期,目前主要研究论文基本出现在 《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社会学研究》、《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 《改革》等重要的核心期刊。而研究的领域主要集中在职业经理人与家族企业发 展、信任与家族企业成长、家族企业继承问题、转轨经济模式下的中国家族企业 成长等四大块以及其他研究。
虽然国内研究形势一片大好,但是其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主要的问题和空白。 首先,在研究过程中简单的将港台地区和海外华人家族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套用 在中国大陆的家族企业上,这样使得对中国大陆家族企业发展特征的了解陷入了 空白状态,尤其是中小型家族企业。其次,研究过程中忽略了中国经济转轨对中 国大陆家族企业形成的影响,这是国内研究家族企业的一个通病,有的套用海外 华人,有的只是套用西方社会科学和经济学模型,这两种取向都是要不得的。再 者,就是混乱的创新。比如“家族理性”概念的提出。上述的研究缺陷主要受制 于中国家族企业刚刚起步的基本国情,导致国内学者一些研究的误差,也是可以
I

有关家族企业论文-张勇_New

有关家族企业论文-张勇

有关家族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 09工商企业管理 09305143 张勇 [摘要]家族企业是一种特殊的经济现象和文化现象,家族企业的形成有浓烈的家族文化特色和外部环境土壤,一定的企业文化、组织文化可以导致不同的管理模式,家族企业是现代经济中一个首要的组织情势,有其奇特的优势,但在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着不可漠视的问题。建设好公司的文化,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促进产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信誉。本文偏重探析我国家族企业文化的不良影响,并对其产生的原因做出必然的分析。[关键词]家族企业企业文化优势影响

前言: 现代经济中,家族企业是世界舞台的一个主角。据有关数据统计,全球领域内约80%的企业归属于家族企业,其中不乏世界闻名的企业,如沃尔玛、松下电器、正大等。这种以家族成员为组织核心的企业一般带有共同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家族利益为根基目标,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集中,企业内部管理有浓重的家族色彩。人们选择这种企业制度,往往是注重其庞大的企业凝聚力,但不可否定的是,从文化建设来看,家族企业存在着一些不能漠视的问题。 1.中国家族企业文化的问题和困境 1.1家族企业中用人机制现状 1.11家族式管理,家长式的领导体制。在大部分家族企业里,经营权和所有权没有分离,董事长和总经理“一肩挑”的比例达60%。 3

2我国家族企业文化陷入困境的原因 2.1中国家族企业经营者综合素质广泛偏低 企业中,高层指示是企业文化的提倡者,担负着传播、推行企业文化的任务。由于家族企业的特性,价值观的建立受到创业者本人及其家族的影响,经营者的作风、价值取向直接抉择企业的价值取向。然而在实践中,我国家族企业的经营者综合素质不高,其精力状态和思想境界涌现出明显的二元状态:一方面他们对产品、市场、客户有非凡的把握力,对开发新产品、投资新项目等有无人能比的洞察力;另一方面他们在建立企业组织企图系统、健全管理制度、创立良好企业文化等问题上又十分迟钝,对企业发展没有一套系统的哲学思想和管理理念,人云亦云,对企业器重利用层面,不重机制和文化层面。这些都源于家族企业的指示者短缺深层次的人文思想,哲学思想,短缺运作能力、识人任人能力,他们过头关注小事,凡事亲力亲为,很难静下心来处理企业大事。 2.2中国家族企业的血缘性使家族企业文化短缺开放性 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中国家族企业的血缘性特点使其文化从“家族”、“家庭制”观念上筑起。中国人传统的“父业子承”的狭隘“传承”意识影响家族企业的壮大。从主观上来说,中国的私营企业主广泛把企业视为自己的财产,不愿把企业的产权拱手让给别人;从客观上来看,他们往往担任着源于家族内部“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压力,不得不顺从家族成员的意见把承继权交给儿子。部分企业家试图转变这种知识断层的现状,有意识加强自身能力的进步或引进人才,但收效甚微,家族成员彼此之间自然产生出一种相信,而对其他异族人形成了一种先天的隔阂。 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中国博大深湛的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占领首要地位,中国的家族文化受这种儒家思想影响颇深。在其长期熏陶下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人格,即觉得个人价值无足轻重,家庭、人际关系才最首要;短缺独立人格,趋炎附势;短缺自立精力等。体现在家族企业中,儒家思想造成的负面影响有:企业中可能出现只讲和谐不讲是非对错,一出现抵触冲突,寻求退让、平衡、折衷成为企业家的处世习惯;企业中有较强的“家本位”观念,重家轻国,社会责任感弱;

我国家族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毕业论文

XXX大学 本科生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我国家族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家族企业管制模式的选择(1).doc

家族企业管理模式的选择(1) -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绝大部分私营企业都是靠家族化管理发展起来的,它们的管理大多取得过高效率并且有的还在继续创造着高效率。但当企业发展初具规模时,传统的家族式管理出现了危机,于是人们对传统的家族式管理提出了质疑,在发展的战略选择上人们各持己见。笔者认为,在管理模式的选择上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企业或同一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做出相应的战略选择。??关键词:家族企业;家族式管理;现代企业制度 ???家族企业是我国民营企业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大多数中小型私营公司是在家族企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据调查,目前全国实行“家族化”管理的民营企业,约占总数的70%,在这种企业里,近40%的管理人员是家族或准家族成员,而且基本上都占据着企业的重要岗位,控制着决策、生产、财务、经销等活动。家族企业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尤其在经营的早期规模较小的阶段大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一旦步入正轨,企业的规模扩大后,管理水平常常跟不上公司发展的步伐,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有的甚至惨遭淘汰。现实的发展对原本效果很好的经营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这就要求企业家们尽快做出回应,针对不同的企业或同一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一、家族式管理的优势 ?家族企业是与公众企业相对应的概念,目前没有一个精确的定义。一般来讲,凡由有亲缘关系家庭“群”中的成员参与、并由这个成员群实际控制着企业的经营的企业都可以称之为家族企业。因此,家族企业并不仅限于同一姓氏,而是包括父子、兄弟、

姐妹、甥舅、翁婿以及表亲关系等在内共同经营的企业。家族企业在世界范围内是广泛存在的,在东亚地区的发展更是引人注目。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绝大多数私营企业都是靠家族化管理这条道路发展来的,目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家族企业作为一种组织形态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肯定是与其适应特定外部环境的自身优势密不可分的。其优势主要表现为:首先,交易成本低。家族化是创业的好模式,其最大优点是内部成本低。家庭内部是一种尊卑贵贱、长幼亲疏的天然伦理信用关系,这种关系又在企业当中得以延续和放大,以血缘为中心的同族人目标一致,彼此忠诚,以企业整体利益为重,凝聚力极强,为家庭这个命运共同体甚至可以牺牲个人。这样企业内部的监督和激励机制与公众企业相比而言就可以大大简化,也就意味着成本的节约与效率的提高。在我国当前市场体制不健全、法制不完备以及信仰和信用等社会资本薄弱的客观条件下,家族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这一优点更为突出。 其次,经营灵活,命令传达快。家族化的另一个长处在于灵活机变。“家长”往往历经风险,亲手创业,具备丰富的阅历和敏锐的洞察力,他们决策是基于个人经验和直觉,因此决策迅捷。再者,家族企业高度集权,组织结构简单,一般没有庞大的金字塔式的结构,规范程序低,正式规章少,没有机构流程,有利于命令的迅速传达和决策的贯彻执行。这都有利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从而取得竞争优势。??再次,受“家文化”的影响,家族企业团队意识极强。“经济无法脱离文化的背景”,家族企业的经营管理无疑深受“家文化”的影响,并且东方文化中“家文化”观念要比西方文化中“家文化”观念浓厚得多。在我国,“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就体现了这一点,这种文化传统与社会

我国家族企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目录 一、绪论 (1)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1) (二)相关概念 (1) 1.家族企业的概念 (1) 2.家族企业的特点 (2) 二、我国家族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3) (一)我国家族企业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3) 1.家族企业的优势 (3) 2.家族企业的劣势 (4) (二)我国家族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分析 (4) 1.家族制管理模式促进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 (4) 2.家族制管理模式是社会文化自然选择的结果 (4) 3.家族制管理模式当前管理问题突出。 (4) (三)国外家族企业发展与我国的对比分析 (5) 1.中美家族式企业对比 (5) 2.中外家族式企业差距的根源 (5) 三、我国家族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影响因素分析 (5) (一)我国家族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5) 1.资金筹集机制过于封闭和狭窄 (6) 2.企业产权封闭不易于社会化 (6) 3.管理方式排外面临瓶颈制约 (6) 4.组织结构名不符实不利于企业规运行 (7) 5.代际传承机制建立不可疏忽 (7) 6.思想观念严重滞后 (7)

7.企业家素质低下不利于企业壮大 (7) 8.企业文化缺失使企业发展没有文化支撑 (7) 9.法律意识淡薄 (8) 10.外部社会环境问题 (8) (二)我国家族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9) 1.文化传统---影响家族企业的深层次原因 (9) 2.遗产税开征将带来家族企业传承的新问题 (9) 3.法规不完善导致职业经理人选择的高成本 (9) 四、我国家族企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9) (一)建立现代企业的规管理体系 (9) (二)建立现代企业的战略规划系统 (9) (三)建立有效的集体决策模型系统 (9) (四)建立完全的现代企业制度 (9) (五)维持模式 (10) 五、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家族式企业管理问题研究论文

自学考试毕业论文 家族式企业管理问题研究 报考专业:_工商管理_____准考证号: 姓名:__ ________指导教师:某某 2013年5 月26日

摘要:改革开放,家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苦心经营、披荆斩棘,其中有的茁壮成长了,而也有的湮没于历史的长河之中。究其根本,不仅有市场、产品、资金、政策等因素,同时也有很多企业是内部经营管理不善,特别是经营者的经营观念、管理意思、个人述职存在偏差或用人不当所致。本文主要针对众企业中家族企业进行分析,家族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上最具有普遍意义的企业组织形态,可是说它很古老,因为他是历史最为悠久的企业形态,私有制条件下,历史上最早的企业均是家族企业。说它很短暂,发展至今,家族企业在生命周期上很短。因为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由一个家族控制该公司的大部分股权,拥有公司的所有权并且参与管理,这样的企业就是家族企业,顾名思义企业所有权属于有亲缘、血缘、关系而产生的亲属,权责统一、自主管理、运作灵活效率较高,企业内部固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及企业管理层之间的默契,这些优势在企业创业之初无疑都会对企业的发展和管理产生推动作用。然而在出色也不会有完美的地方,有优点自然也会存在缺点,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只有在发展过程中将其不断完善在完善,尽量减少弊端。家族企业受到家长制传统文化的影响,其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列举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不多于500字) 关键词:家族企业、面临问题、解决方式

目录 摘要…………………………………………………………………………目录………………………………………………………………………... 一、我国现阶段家族式企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1) (一)家族企业的含义 (2) (二)家族式企业的发展现状 (4) (三)家族式企业的发展趋势 (5) 二、国家族式企业存在的问题 (5) (一)家族式企业在财务管理中的问题 (5) (二)家族式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 (7) 三、解决家族式企业问题的对策 (8) (一)解决家族式企业在财务管理中的问题 (8) (二)解决家族式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 (8) 四、家族式企业在传承上的问题 (9) (一)问题的形成原因 (9) (二)子承父业模式的不足之处 (10) 五、解决家族企业传承问题的相关建议 (11) (一)企业外部制度创新 (11) (二)企业内部制度创新 (11) 结论 (13) 参考文献 (14)

企业管理论文参考_家族企业管理分析论文范文.doc

【个人简历范文】 家族企业就是指资本或股份主要控制在一个家族手中,家族成员出任企业的主要领导职务的企业。家族企业可以说是一个古老而“短暂”的企业组织形态。下面是整理的家族企业管理分析论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家族企业是我国民营企业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大多数中小型私营公司是在家族企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据调查,目前全国实行“家族化”管理的民营企业,约占总数的70%,在这种企业里,近40%的管理人员是家族或准家族成员,而且基本上都占据着企业的重要岗位,控制着决策、生产、财务、经销等活动。家族企业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尤其在经营的早期规模较小的阶段大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一旦步入正轨,企业的规模扩大后,管理水平常常跟不上公司发展的步伐,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有的甚至惨遭淘汰。现实的发展对原本效果很好的经营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这就要求企业家们尽快做出回应,针对不同的企业或同一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一、家族式管理的优势 家族企业是与公众企业相对应的概念,目前没有一个精确的定义。一般来讲,凡由有亲缘关系家庭“群”中的成员参与、并由这个成员群实际控制着企业的经营的企业都可以称之为家族企业。因此,家族企业并不仅限于同一姓氏,而是包括父子、兄弟、姐妹、甥舅、翁婿以及表亲关系等在内共同经营的企业。家族企业在世界范围内是广泛存在的,在东亚地区的发展更是引人注目。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绝大多数私营企业都是靠家族化管理这条道路发展来的,目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家族企业作为一种组织形态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肯定是与其适应特定外部环境的自身优势密不可分的。其优势主要表现为 首先,交易成本低。家族化是创业的好模式,其最大优点是内部成本低。家庭内部是一种尊卑贵贱、长幼亲疏的天然伦理信用关系,这种关系又在企业当中得以延续和放大,以血缘为中心的同族人目标一致,彼此忠诚,以企业整体利益为重,凝聚力极强,为家庭这个命运共同体甚至可以牺牲个人。这样企业内部的监督和激励机制与公众企业相比而言就可以大大简化,也就意味着成本的节约与效率的提高。在我国当前市场体制不健全、法制不完备以及信仰和信用等社会资本薄弱的客观条件下,家族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这一优点更为突出。 其次,经营灵活,命令传达快。家族化的另一个长处在于灵活机变。“家长”往往历经风险,亲手创业,具备丰富的阅历和敏锐的洞察力,他们决策是基于个人经验和直觉,因此决策迅捷。再者,家族企业高度集权,组织结构简单,一般没有庞大的金字塔式的结构,规范程序低,正式规章少,没有机构流程,有利于命令的迅速传达和决策的贯彻执行。这都有利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从而取得竞争优势。 再次,受“家文化”的影响,家族企业团队意识极强。“经济无法脱离文化的背景”,家族企业的经营管理无疑深受“家文化”的影响,并且东方文化中“家文化”观念要比西方文化中“家文化”观念浓厚得多。在我国,“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就体现了这一点,这种文化传统与社会生产力、市场体制以及法制环境等因素结合起来显得更为强烈。另外,由于“家”本身就是一个团队,家庭成员相依相扶、相互学习又是一个“好家庭”的码条件,所以在家族式企业中易于培植团队精神。

对家族企业管理的研究

提纲: 本文从我国家族企业产权管理模式经历了从最初的业主制、合伙发展制到现在阶段的公司制的不断变化。产权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与家族企业家、企业自身及市场经济的大环境都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家族企业的公司产权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完善还是要从长计议的。 一、家族企业的概述 (一)家族企业的涵义 否拥有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作为判断企业是否为家族企业的判断依据 (二)家族企业的特征 1.家族企业组织成员的结构 2.家族企业控制所有权 3.家族企业的集权化管理模式 (三)中小型家族企业的界定 二、产权管理的相关概念 产权是经济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形式 三、我国家族企业产权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中小型家族企业兴起的原因 1.所有权与控制权的适度合一 2.家族企业具备做出最优决策的产权制度 3.利他主义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家族企业的发展 (二)中小型家族企业产权管理的现状分析 1.所有权主体高度集中 2.产权不清 3.管理制度不健全 4.信任和公平问题 四、中小型家族企业产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家族企业发展环境存在问题

1.是法律上的平等地位问题 2.是政府对企业管理不规范问题 (二)家族企业发展中存在融资困难 (三)家族企业在管理上家族制色彩 1.资本、风险、决策管理权高度集中 2.所有权和经营控制权集中于家族手中 (四)产权关系边界不清 五、我国家族企业产权管理问题对策分析 (一)明确产权制度 1.划清家族成员之间的产权界限 2.划清所有权和企业财产权之间的界限 (二)逐步实现实现产权多元化 (三)建立监测机制 (四)开展资本运营,促进产权流动 我国家族企业要实现永续发展,必须不断提升企业价值,不断扩充企业实力。 1.从企业外部吸收新股东 2.鼓励企业内部职工持股 3.引入社会公众投资者 六、总结 家族企业的公司产权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完善还是要从长计议的。 对家族企业管理的研究 ——谈我国中小型家族企业的产权管理

国外家族企业研究博士论文

Full Citation & Abstract PUBLICATION NUMBER AAT 3187801 TITLE A systems psychodynamic perspective on the organizational diagnosis of a family business AUTHOR Edison, Mark Rabb DEGREE PhD SCHOOL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 DATE2006 PAGES86 ADVISER Gould, Laurence J. ISBN0-542-29297-1 SOURCE DAI-B 66/08, p. 4479, Feb 2006 SUBJECT PSYCHOLOGY, CLINICAL (0622) DIGITAL FORMATS 0.87Mb normal PDF 24 page Preview Systems psychodynamics, an intellectual and clinical approach to exploring the behavior of individuals and groups in organizations, is employed to develop hypotheses about the behavior of the managing partners and staff of a family business. Known in systems psychodynamics as organizational diagnoses, hypotheses are developed based on data gathered over the course of eighteen months' observation of the business. Special attention is given to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process of projective identification in making sense of unconscious aspects of group behavior as they relate to the management of the business. The data are also used to illustrate the interactive role of systems and psychodynamics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Suggestions are offered to future student organizational diagnosticians on how to employ systems psychodynamics in their research. You are viewing title 1 of 51 in the current results list.

家族企业开题报告

一、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

选题的依据:1)说明本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2)综述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的研究动态 3)自己的见解 1)本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家族企业是最活跃的经济组织形式,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家族企业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国外有关研究,由家族所有或经营的企业在全世界企业中占65%至80%之间,世界500强企业中的杜邦、福特、柯达、安利、摩托罗拉等都是家族公司。在欧洲,43%的企业是家族企业,在亚洲特别东南亚华人社会中,家族企业这种组织形式更是非常普遍。据一项统计表明,在东南亚各国和地区中,最大的15个家族控制的上市公司的总值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是非常高的,如香港为84.2%、马来西亚为76.2%、新加坡为48.3%、菲律宾为46.7%、泰国为39.3%。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家族企业发展极为迅速,特别是在东南沿海一带,家族企业更是无所不在。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家族企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的一样更是不可忽视,但是,家族企业管理制度的弊端显现出来,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由于受内外有别的家族文化的影响,造成企业在选人、用人、留人方面滞后于企业的发展,本文对我国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针对问题,制定相对应的对策,使企业管理上升到高级形态,实现人力与物力的最佳配置,以最小的投入产生最大的效益,并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效益,更好的推动企业经济的发展,使我国家族企业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平台上延续并增强竞争优势,稳步进入现代新型工业经济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2)国内外研究动态: 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有效地开发和管理企业人力资源,是关系到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战略性问题。 在国外,美日等国已经进入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阶段,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管理体系。“人力资源”这一概念早在1954年就由彼德·德鲁克在其著作《管理的实践》提出并加以明确界定。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不断成熟,并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发展,为企业所广泛接受,并逐渐取代人事管理。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不断发展,也不断成熟。人们更多的探讨人力资源管理如何为企业的战略服务,人力资源部门的角色如何向企业管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转变,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提出和发展,标志着

家族企业论文

家族企业与制度背景的相互影响:未来研究的回顾与议程 摘要 家族企业与制度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考察一直是家族企业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这项研究回顾了家族企业和制度背景下的三十年的研究。我们的评审样本包括124篇文章,发表在24个顶级杂志上,涉及多个学科。我们采用一种制度理论来综合这些文献,并探讨关于家族企业行为/结果的影响或可能影响的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背景下,机构的主要认识。此外,我们还讨论了本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空白和非生产性偏见,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关键词 家族企业,制度环境,制度理论,制度,共同进化 介绍 制度指的是相对稳定的处方系统(the relatively stable systems of prescriptions),它定义了社会中可接受的行为和结果(Suchman,1995)。制度要求企业以社会可以接受的方式运作,符合这些压力的企业可以被认为是合法的(Oliver,1991)。虽然机构的处方(制度)并不总是符合经济合理性(迈耶和罗文,1977),但是被认为合法的公司可以获得某些好处,如获得资源和关系的有利条件(DiMaggio&Powell,1983)。或者,企业可以尝试改变制度,以获得更有利的竞争地位和机会(Battilana,Leca,&Boxenbaum,2009)。 家族企业中的家族治理可以作为解释制度规定的一个镜头,从而与非家族企业相比,企业的决策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形成。家族企业的几个特征表明,家族企业可以以独特的方式与其制度环境相互作用。家族企业获得家族资源(例如劳动力,网络和资本)使他们能够减少对正式的体制发展的依赖,这些发展可以帮助组织在不同世代间雇用和监督劳动力,获得资本并保护他们的财产权。此外,家族企业在家族和商业机构的交叉重叠,保护其社会情感财富(SEW)和依赖社会资本的关注放大了非正式机构对其行为和结果的影响。因此,学者越来越多地关注并解析制度对家族企业的影响(如Gedajlovic,Carney,Chrisman&Kellermanns,2012; Jiang&Peng,2011a)以及家族企业对制度环境的影响(如Craig &Moores,2010; Morck &Yeung,2004)。 尽管家族企业学者在其研究中广泛采用了制度视角(例如,Leaptrott,2005; Melin&Nordqvist,2007; Parada,Nordqvist,&Gimeno,2010),但这些努力之间几乎没有凝聚力。不平衡的发展和非生产性的偏见(例如,家族企业对家族企业的关注较少,对双向关系的关注较少)导致了文献的分散性,例如Wright,Chrisman,Chua和Steier(2014)“尽管研究表明家族企业影响和受制度环境的影响,这些相互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影响还不清楚”(第1248页)。鉴于家族企业与制度环境的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并且没有事先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行回顾,我们认为需要一份评论文件来提供这个文献的结构,提取主要见解和共同主题,突出非生产性偏见结果不一致,并指出需要学者关注的领域。 制度理论(North,1990; Scott,1995)提供了理解制度环境如何影响企业活动的框架,反之亦然。家族企业学者试图将新的理论基础结合到这一领域,使用制度理论框架对家族企业和制度背景下的研究进行回顾显得尤其及时。家族企业学者似乎围绕着两个主要的理论范式- 代理理论和资源基础观(Chrisman,Chua&Sharma,2005)。尽管如此,这种结合可能并不理想,因为在该领域的一些关键关系和结构(如Rutherford,Kuratko,&Holt,2008)中仍然缺乏明确的说明。采用制度理论视角可以揭示其他理论框架未能对家族企业行为提供结论性解释的偶然性和边界条件,并进一步澄清家族企业长期存在的矛盾观点(例如,家族企业中是否存在表现优异或者表现不佳的家族企业在不发达国家或少数发达国家有更多或更少的优势,机构观点是否更好地适应家族企业或是管理观点是否更好地适应家族企业;

家族企业的制度管理办法

家族企业的制度管理办法 家族企业: 家族企业并不是法律意义上企业组织形式,学者们对家族企业的界定并没有一致的看法,可参考如下: 1.从资本所有权的角度的界定:从所有权的角度来界定应是判断企业是否 是家族企业的基本轴线。由于不同家族企业的财产所有权的集中程度不同,再加上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公司法的差异,用一个明确的量化标准来界定家族企业,显然是不合适的。。所以,一些学者只是定性地提出一个量化的标准,如钱德勒(1977)曾提出家族企业应是“企业创始人及其最亲密的合伙人(和家族)一直掌有大部分的企业股权”。 2. 以经营控制权为核心的界定:孙治本(1995)与盖尔西克等不同,提出要以经营权为核心来定义家族企业。他认为:当一个家族或数个具有紧密联盟关系的家族直接或间接掌握一个企业的经营权时,这个企业就是家族企业。 3. 以家族成员经营参与度来界定:西方学者进一步提出操作性定义,即以家庭参与程度和参与模式为变量对家族企业进行界定,因而深入分析家族成员在企业中的参与度及其变化与家族企业的演变成长的关系是非常有价值的研究领域。钱德勒的定义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合作出资的是家族成员,企业由创始人及其家族控股;二是企业的决策权或控制权由家族掌握;三是家族与经理人员有紧密的私人关系,亦即经理人员并非是职业化的经理人。 特点: 1.经营行为上的关系主义: 家族制企业内部的组织成员以企业的家长为核心,沿着血缘、姻缘、地缘、业缘和关系缘的方向,由近及远,由亲及疏地组成一个同心圆际线缘网结构。家族成员在企业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企业的管理主要依靠个人的经验与智慧、情感的好恶和亲朋好友 的关系,主观随意性大,具有很强的“人治”色彩。 2.家长制的集权化管理. 在家族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家族企业的控制者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并且在家族企业的管理中运用这样一种权威,使得控制者对于家族企业的管理如同传统社会家长对家庭的管理一样。由于权力的集中、决策的专断,企业对家长过分依赖,企业的荣辱安慰、存亡绝续都系于一人之上。

家族企业管理分析论文

家族企业管理分析论文 家族企业是我国民营企业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大多数中小型私营公司是在家族企 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据调查,目前全国实行“家族化”管理的民营企业,约占总数的70%,在这种企业里,近40%的管理人员是家族或准家族成员,而且基本上都占据着企业的重要岗位,控制着决策、生产、财务、经销等活动。家族企业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尤其在经营的早期规模较小的阶段大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一旦步入正轨,企业的规 模扩大后,管理水平常常跟不上公司发展的步伐,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有的甚 至惨遭淘汰。现实的发展对原本效果很好的经营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这就要求企业家们 尽快做出回应,针对不同的企业或同一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一、家族式管理的优势 家族企业是与公众企业相对应的概念,目前没有一个精确的定义。一般来讲,凡由有 亲缘关系家庭“群”中的成员参与、并由这个成员群实际控制着企业的经营的企业都可以 称之为家族企业。因此,家族企业并不仅限于同一姓氏,而是包括父子、兄弟、姐妹、甥舅、翁婿以及表亲关系等在内共同经营的企业。家族企业在世界范围内是广泛存在的,在 东亚地区的发展更是引人注目。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绝大多数私营企业都是靠家族化 管理这条道路发展来的,目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家族企业作为一种组织形态 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肯定是与其适应特定外部环境的自身优势密不可分的。其优 势主要表现为: 首先,交易成本低。家族化是创业的好模式,其最大优点是内部成本低。家庭内部是 一种尊卑贵贱、长幼亲疏的天然伦理信用关系,这种关系又在企业当中得以延续和放大, 以血缘为中心的同族人目标一致,彼此忠诚,以企业整体利益为重,凝聚力极强,为家庭 这个命运共同体甚至可以牺牲个人。这样企业内部的监督和激励机制与公众企业相比而言 就可以大大简化,也就意味着成本的节约与效率的提高。在我国当前市场体制不健全、法 制不完备以及信仰和信用等社会资本薄弱的客观条件下,家族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这一优 点更为突出。 其次,经营灵活,命令传达快。家族化的另一个长处在于灵活机变。“家长”往往历 经风险,亲手创业,具备丰富的阅历和敏锐的洞察力,他们决策是基于个人经验和直觉, 因此决策迅捷。再者,家族企业高度集权,组织结构简单,一般没有庞大的金字塔式的结构,规范程序低,正式规章少,没有机构流程,有利于命令的迅速传达和决策的贯彻执行。这都有利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从而取得竞争优势。 再次,受“家文化”的影响,家族企业团队意识极强。“经济无法脱离文化的背景”,家族企业的经营管理无疑深受“家文化”的影响,并且东方文化中“家文化”观念要比西 方文化中“家文化”观念浓厚得多。在我国,“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就体现了这一点,这种文化传统与社会生产力、市场体制以及法制环境等因素结合起来显得更为强烈。

家族企业的管理制度(参考Word)

第一讲管理制度概论(一) 前面讲到了家族企业的激励制度,但是人只有积极性还是不够。我国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时期整个民族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但是这两次都使国民经济居于崩溃的边缘。所以,还需要有好的管理制度,使人的积极性纳入到高产出的轨道。 管理制度的定义 管理制度决定财富的生产效率(在人的积极性确定之后),在经济学中主要被纳入生产什么和怎样生产的范畴。管理制度在生产运营中的作用是防止人们有积极性的蛮干,用科学的方法将人们的积极性纳入效率的轨道使之有更大的物质产出。 目前,大多数商学院对管理制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战略、组织结构、人力资源、市场与品牌、财务等方面,但在实践中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在上述方面存在着本质性差别。用管理小企业的方法管理大企业肯定不会成功,反之,用管理大企业的方法管理小企业,则小企业大多数会死掉。 其实,管理小企业和管理大企业都不难,因为都有成型的方法,而其中最难的是从一个小企业向一个大企业发展过程中管理制度的变革和演进,在这之中存在着大量的变数。家族企业领袖们以往的经验和已有的能力往往难以把握。所以,对家族企业管理制度的研究重点是帮助企业领袖们寻找企业从小到大变革的理论与方法,以及这一进程中管理制度走向成熟、完善和变革的规律以及方法和途径。 从职业经理人的角度研究企业的管理制度,它被分割为各个板块,是静止的。从企业家的角度研究的企业管理制度的演进是一个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一直存在着由量变到质变的各种艰难,这种艰难的煎熬让很多企业家感觉到束手无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管理制度的下述特点应该认真理解。 ①管理制度对激励制度的依附性。管理制度依赖于激励制度创造的积极性而产生效率,它属于第二性。但是,没有好的管理制度,好的激励制度也不一定能成功。所有管理制度的效率都是基于跟它匹配的合理的激励制度之上的,不解决好激励制度,管理制度就无法发挥作用。很多家族企业的领袖带领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就遇到了向上发展的瓶颈。于是就从管理上下功夫,一会要求全员打卡上班,一会改为根据业绩提成,一会又改变全员的组织结构,最后企业的激励制度并没有改变,追求管理就相当于舍本逐末。 ②管理制度在演进中,逐渐从依靠企业家的个人能力,转变为依靠系统的强大,企业家的角色也要相应转变。通过研究发现,企业家有四个角色——英雄型、冲锋型、领袖型、职业型的变化过程需要十六年,能够成功经历这十六年的变化阶段的企业家并不多。所以,在从企业小到大的演变过程中更难的就是企业家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 ③对科学技术手段的依靠度逐渐增强,电子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成为必备条件。 ④管理制度从小到大的完善,像一件件艺术品的创作,不可复制和简单模仿,企业家为核心的自我创新是它的魂。 ⑤制度使手足情升华和更浓烈,企业文化的形成对其有着本质的影响。成功的管理制度不是强制人去遵守,而是引导和帮助人去追求更成功。好的管理制度一定包括有形管理和无形管理两种形式,有形管理是权力和手中给予利益的能力;无形管理是德。在大企业中,无形管理与有形管理必须相互支持。单纯靠有形管理管理大公司一定不可能做好。 ⑥企业家个人的能力要有大的提高,最少要从连/排长变成将军。排长属于冲锋陷阵的角色,而将军更多是坐镇指挥。俄国卓越的军事家库图佐夫作为将军统帅时就说:“不打了往回撤,能撤多少撤多少。我们要用空间换取敌人进攻的时间,让法国人自己打败自己。”企业家必须在企业壮大的过程中完成这样的角色转变。 怎样确定企业的规模(上)

家族企业论文家族企业发展论文

家族企业论文家族企业发展论文: 我国家族企业发展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 摘要:我国家族企业有其自身优势,但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股权高度集中、管理粗放、融资困难及权力交接等问题严重制约着企业发展。为了实现家族企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家族企业应从优化股权结构、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重构新型企业文化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关键词:我国家族企业;制约因素;对策 所谓家族企业,比较早给出定义的是AlfredD.chandier,Jr.于1987年做出的定义,他认为家族企业是“企业创始人及其最亲密的合伙人(和家族)一直掌有大部分企业股权。他们与经理人员维持密切的私人关系,且保留高阶层的主要决策权,特别是在财务政策、资源配置和高阶人员的选拔方面。”家族企业在历史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直到今天,家族企业仍然是全世界最流行的组织形式之一。根据国际家族企业学会统计的数据,家族企业占全球企业的75%,解决了全球50%~55%的就业,对全球GDP的贡献率达60%。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族企业发展迅速,对国家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家族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众多家族企业面临着第一代创业者与第二代领导者交接更替的情况,我国家族企业面临着一些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需要进行转型创新,以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1 我国家族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及特征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启动和完善,许多家族企业抓住发展机遇,在改革的浪潮中异军突起。由于中国传统的家文化,在企业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家族成员之间的血缘关系、亲缘关系等特有的文化因素,使他们有着相同的家族价值观念和利益目标的追求,彼此间信任程度较高,容易进行沟通和达成共识。这种文化特征容易形成较为强烈的凝聚力,降低了企业成员之间的心理契约成本,使企业成员为了家族整体利益而共同奋斗,从而增强了企业的经营效率,较快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并且,家族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统一以及家长制的权威领导,保证了经营方式的灵活性,使企业决策速度较快,能够迅速适应和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 我国家族企业的成长是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密不可分的,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改革而快速发展。但由于发展的时间还较为短暂,我国大多数家族企业的规模还比较小,大多集中在服装鞋帽、食品、小家电等生活消费类产品的制造、销售及服务行业,缺乏大型的企业集团和高科技领域的企业,技术含量较低。 2 影响我国家族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族企业发展迅速,但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产权过于集中、管理粗放以及缺乏处理纠缠不清亲情关系的机制等,严重制约了家族企业的成长。影响我国家族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浅谈家族企业管理的弊端与改进

浅谈家族企业管理的弊端与改进 中国改革开放的20 多年中,在造就了大批企业家的同时,一大批家族企业纷纷浮出水面。诚然,家族企业在管理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却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弊端。 1、人才瓶颈 企业发展都有一个从小到大的过程。家族企业创业初期,企业规模小,其核心成员基本上都是以血缘、亲缘为纽带的家族成员,创业者作为核心拥有天然的家长权威,依靠家长权威的家族式管理即可保证家族企业顺利运转,甚至可以“边吃晚饭边开董事会”。家族企业在发展初期,相对稀缺的是货币资本而不是人力资本,对管理的要求也不高。而随着企业的发展: 一方面,企业规模的快速扩张导致企业对人力资本数量需求的大幅提高,而家族成员群体供给速度在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影响下,一般会远远低于企业对人力资本需求的速度; 另一方面,由于企业规模的扩张,管理的复杂化,导致企业对高级人力资本需求的增多,而对于家族成员群体而言,高级人力资本要素拥有者要受到人才成长的概率等因素的影响,在家族成员这个小规模群体内,这种人才出产的概率极低,因此从质上看,家族成员群体也很难保证对人力资本的供给。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家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遭遇人才瓶颈。 2、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基本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是企业倡导、信奉同时必须付诸实践的的价值理念,也是企业永续经营、充满活力的内在源泉。其主要内容是企业的制度安排和战略选择,企业有什么样的制度安排,有什么样的战略选择,就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而在家族企业中,权力往往集中在以创业者为核心的家族成员手中,这种极权的决策体系缺乏有效的监督、反馈和制约机制,不利于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容易造成决策失误,这是一种制度安排上的缺陷。 同时,在另一重要环节——人才的选拔上家族企业遵循的往往是特殊主义原则,而不是普遍主义原则。家族企业多采取以血缘为中心的用人制度,即坚持以血缘关系第一,其次才会考虑能力。对家族成员采取特殊主义原则,而对非家族成员采取普遍主义原则,往往是家族企业的通病。这些行为背离了基本的公平原则,不仅严重挫伤非家族成员的积极性,而且使家族成员丧失提高素质的动力和压力,难以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在这种特殊主义原则的指导下,人力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合理的人才结构更是无从谈起。 家族企业要克服这些弊端,首先,是家族企业创始人观念的转变,其次,吸纳与使用职业经理人,再次,推行规范化管理,逐步实现职业化的管理,最终突破家族企业封闭式管理。把家族式管理模式转变为职业经理管理模式。 1、家族企业创始人观念的转变 家族企业的发展,最大的障碍还来自于家族企业创始人本身。如果家族企业创始人本身不能改变企业是个人私有财产的观念,则很难聚集人才,即使人才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