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氧储罐爆炸事故树

合集下载

液氧储罐事故案例

液氧储罐事故案例

液氧储罐事故案例近年来,液氧储罐事故频频发生,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和巨大的财产损失。

液氧是一种高度活泼的化学物质,具有强氧化性和易燃性,因此在使用和存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规范和措施。

下面将介绍一起液氧储罐事故案例。

案例概述:2024年市一家化工厂发生了一起液氧储罐事故。

液氧储罐是该工厂重要的储存设备,储存有大量的液氧用于生产和研发。

该储罐是一种密封式容器,直径为3米,高度为10米,存放液氧重量约为50吨。

事故过程:当时,该工厂正在进行一次液氧供应中断期间的检修工作。

由于液氧储罐的泄漏和减压装置出现故障,储罐内部气体压力逐渐升高。

工作人员发现储罐内的压力异常后,立即将供氧管道切断,并向周围区域疏散工作人员。

然而,由于储罐内压力快速增加,导致储罐的脱压阀无法正常工作,最终发生了气体爆炸。

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导致储罐的安全阀发生故障,液氧从储罐中大量泄漏。

同时,液氧的高度活泼性使得泄漏的液氧迅速蒸发并产生大量氧气。

由于周围环境中的可燃物质存在,如油漆、纸张等,加上氧气的存在,爆炸所引发的火灾迅速蔓延。

事故处理:当地消防部门和相关救援力量迅速赶到事故现场,展开灭火和救援工作。

由于事故发生在工厂内部,火势扩散迅速,给灭火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经过近10个小时的紧张扑救,终于将火势得到控制,防止了事故的进一步发展。

在事故过程中,由于火势的猛烈和浓烟的扩散,导致1名工人失踪,6名工人受伤。

事故原因分析:经初步调查,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储罐内的泄漏和减压装置故障。

在检修工作期间,对液氧储罐进行了维护保养,却没有及时发现减压装置的故障。

当液氧供应中断后,储罐内部气体压力逐渐增加,超过了所能承受的极限,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此外,事故的扑救过程中,由于对液氧的特性了解不足,防护措施不完善,也使得火势得不到有效控制,造成了不必要的伤亡和损失。

事故教训:该事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液氧储罐事故的危害巨大,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液氧储罐事故案例

液氧储罐事故案例

液氧储罐事故案例公司是一家从事液氧生产和供应的企业。

该公司的液氧储罐采用了旧式的设备和技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然而,由于成本考虑以及对风险的缺乏认识,公司没有及时对储罐进行维护和更新。

在其中一天的清晨,由于储罐系统发生故障,液氧开始泄漏。

液氧的泄漏导致周围的温度迅速下降,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也随之增加。

不幸的是,当时正值工人进入储罐附近进行例行维护的时间段。

由于液氧泄漏导致的低温和高氧环境,工人无法立即逃离,并出现呼吸困难、昏迷以及冻伤等不良症状。

事故发生后,公司应急措施不及时,没有立即报警和启动应急预案。

并且周围的居民也没有得到及时的通知和疏散。

随着时间的推移,泄漏的液氧与周围环境中的可燃物质发生剧烈反应,引发了巨大的爆炸。

储罐周围的建筑物和设备被摧毁,燃烧所产生的火焰和烟雾弥漫在空中,给工人和周围地区的居民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在事故发生后,消防部门迅速赶到现场进行灭火和救援工作。

经过多小时的努力,火势才得到控制,伤者也被送往医院救治。

此次液氧储罐事故造成了多人死亡和伤亡,并给地区的环境带来了严重污染。

当地政府对涉事公司进行了严厉的处罚,并要求其进行整改并赔偿相关的损失。

这起液氧储罐事故的教训是,对于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和使用,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安全管理,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事故的发生。

储罐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并及时更新更新落后的设备,确保其安全性能。

此外,在事故发生后,企业需要及时报警和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组织疏散,并与当地政府和消防部门密切合作,共同扑灭火源。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的全面实施,才能避免类似液氧储罐事故再次发生,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健康。

一起液氧罐出口管道爆炸事故

一起液氧罐出口管道爆炸事故

一起液氧罐出口管道爆炸事故一起液氧罐出口管道爆炸事故戴春花(太原钢铁公司氧气厂)1988年10月8日22时,我厂氧气站内一声巨响,随之整个站区即变成了白茫茫的一片。

值班人员检查时发现,爆炸是发生在10000 m3/h 空分设备1号液氧罐出口管道,该管道为Φ80mm 铜管,爆炸后100m3液氧罐内所剩约38%的液氧全部泄漏出来。

所幸的是,这次事故的发生未造成人员的伤亡和其它引发性事故。

检查7月16日运行操作记录发现,该液氧罐内液位为76%,即停止向该罐内充装液氧,改充其它贮罐。

从7月16日至9月29日,该罐内液体随着充装槽车和自然蒸发,液位由76%降低至14%。

按我厂规定,液氧罐内乙炔含量的分析情况如下:8月14日分析一次,乙炔含量为0.015PPm ;8月31日分析一次,乙炔含量为0.05PPm 。

9月份分析时因取样管内取不出液氧,认为是液位低造成的,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事实上,很可能是一些有害杂质结晶造成管路堵塞。

10月3日起,再次向该罐内充装液体,至10月7日液位由14%增长至38%。

10月7日空分设备停车,10月8日白班再次向罐内充装液体,至8日22时液氧罐出口管发生爆炸。

一、原因分析事故发生后,我们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事故的发生是由于罐内液氧液位降低,乙炔及其它碳氢化合物在出口处局部富集。

随着向罐内充装液体,出口管内部分蒸发的气体与液体发生摩擦,从而引发了该管道的爆炸。

二、防范措施为了避免同类事故的再次发生,我厂采取了以下措施:1.液氧罐内液位在任何时候,均不得低于20%。

2.乙炔含量按周期进行分析,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3.罐内液体不可长时间不用,应经常充装及排放,以免引起乙炔等有害杂质的浓缩。

液氧储罐爆炸事故树

液氧储罐爆炸事故树

1.1液氧储罐爆炸事故树事故树是按照演绎分析的原则,从要分析的特定事故或故障开始,层层分析其发生原因,一直分析到不能再分解为止,将特定的事故和各层原因(危险因素)之间用逻辑门符号连接起来,得到形象、简洁地表达其逻辑关系(因果关系)的逻辑树图形。

通过对事故树简化、计算,可达到分析、评价的目的。

液氧储罐爆炸事故树见图1-1,图1-2。

图8-1 液氧储罐爆炸事故树X8X7X21X22图8-2 液氧储罐(化学性爆炸)事故树1.2求最小割集由于液氧储罐爆炸事故树图较为复杂,计算最小割集时如全部具体到基本事件,则割集十分庞大,即不便于表达,也不便企业采取控制措施。

因此,可视具体情况对事故树取某一便于采取措施的中间事件作为基本分析单元,得到的“最小割集”如下:K1={X1A211A212} K2={X1X15X16X17}K3={A11A211A212} K4={A11X15X16X17}K5={A12A211A212} K6={A12X15X16X17}K7={X18X25} K8={X18X26}K 9={X 18X 27X 28} K 10={X 19X 25} K 11={X 19X 26}K 12={X 19X 27X 28} K 13={X 20X 21X 23X 25}K 14={X 20X 21X 23X 26} K 15={X 20X 21X 23X 27X 28} K 16={X 20X 21X 24X 25} K 17={X 20X 21X 24X 26} K 18={X 20X 21X 24X 27X 28} K 19={X 20X 22X 23X 25}K 20={X 20X 22X 23X 26} K 21={X 20X 22X 23X 27X 28} K 22={X 20X 22X 24X 25} K 23={X 20X 22X 24X 26}K 24={X 20X 22X 24X 27X 28}1.3结构重要度分析液氧储罐爆炸事故树有24个“最小割集”,含19个基本分析单元,根据结构重要系数计算公式得到:314131232121)(=+=--x I314152323)(==-x I 314162323)(==-x I314172323)(==-x I 31312182102122)(=+=--x I31312192102122)(=+=--x I 31514202102428)(=+=--x I3151421252224)(=+=--x I 3151422252224)(=+=--x I3151423252224)(=+=--x I 3151424252224)(=+=--x I31412252122422)(=+=--x I 31412262122422)(=+=--x I3151327262422)(=+=--x I 3151328262422)(=+=--x I3141311232121)(=+=--A I 3141312232121)(=+=--A I3132112623)(==-A I3132122623)(==-A I因此,得到结构重要顺序为:I(x 25)=I(x 26)>I(x 18)=I(x 19)=I(x 20)>I(x 27)= I(x 28)=I(A 211)=I(A 212)>I(x 21)=I(x 22)=I(x 23)=I(x 24)>I(x 1)=I(x 15)=I(x 16)=I(x 17)=I(A 11)=I(A12)。

液氧储罐爆炸事故案例 液氧贮槽爆炸事故

液氧储罐爆炸事故案例 液氧贮槽爆炸事故

液氧储罐爆炸事故案例液氧贮槽爆炸事故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液氧贮槽爆炸事故”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液氧贮槽爆炸事故内容摘要: XX公司400M3液氧贮槽的爆炸现场是令人触目惊心的。

根据现场实况和对全系统的综合分析,可以判定:该400M3LO贮槽的爆炸不是物理因素引起的。

爆炸的根本原因是碳氢化合物进入了400M3LO贮槽的内筒。

恰巧又在不足十分之一液位的状态下向外部LO槽车灌充LO。

低液面操作造成了碳氢化合物的析出和聚集。

碳氢化合物颗粒的相互摩擦和与槽壁的摩擦,使其温度升高并发生了静电放电,引燃了碳氢化合物并在LO中剧烈燃烧,猛烈的爆炸便在一瞬间就发生了。

必须以防止碳氢化合物进入贮槽内筒为主线,采取有效措施,才能避免爆炸事故再次发生。

1一、设备运行情况:XX公司供气厂400m3LO贮槽由杭州制氧机厂设计并提供设备的主体材料,四川简阳低温工程服务公司制造、安装。

89年下半年进场,90年一季度完工交付使用。

93年以前由一万空分装置提供LO贮存。

94年至98年7月期间基本停用。

98年7月50吨液化装置投运后,400m3贮槽又开始贮存LO。

每天进出LO量在38,40吨左右,50吨液化装置的氧气源在今年5月7日前均由三万五空分装置和一万四空分装置共同提供氧气。

5月7日后由三万五空分装置和一万空分装置共同提供氧气。

400m3贮槽内槽呼吸阀由于资料不齐未装,用一只DN50的截止阀常开代替。

贮槽外筒表面没有结霜、”冒?quot;现象,运行正常。

二、事故发生时间及贮槽破坏后的基本情况:事故发生于99年5月11日晚7时40分,此时正有一辆4m3LO槽车在充装LO。

事故发生时未见有火光、烟雾,只听到两次巨大的很沉闷的响声。

事故使贮槽内筒体与底板整圈焊缝断开,外筒顶盖与外筒体焊缝处整圈断开,外筒顶盖坠落在LO泵房顶上(口朝上),内筒体坠落外筒顶盖旁(口朝向50吨液化装置)。

(详情见现场录像和照片)。

储油罐火灾爆炸故障树分析

储油罐火灾爆炸故障树分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小径 集 ,得到最 小径 集数 量为 11个 ,分别为 : P】={C1} P2 {X2,X3,… ,x17,x18,x x23,x24,x25}

P3={x28,x29,x x3l,x32} P4={x2,x3,… ,x x12,x13,x2o,x21,x23, X24,X25}
关键 词 :储 油罐 故 障树 分析 火灾爆 炸
2 建 立储 油罐 火灾 爆炸故 障树 图 储 油罐发 生火 灾爆 炸 的 原 因是原 油 泄 漏 聚集
达 到爆 炸 极 限 ,并 被 火 源 点 燃 。针 对 火 源 和可 燃 物 两个 中 间事 件 ,层层 分 析 原 因 ,绘 制 原油 站库 火 灾爆 炸故 障树 (图 1)。
故 ,也 可 以是 假 想 的事 故 ,通 过 分 析 找 出原 因 ,采 取 对策 加 以控 制 ;④ 能 确 定 各 种 危 险 因 素 对 事 故 的影 响 ,计算 出顶 上 事 件发 生 的 概率 ,并 可 定 量 说 明危 险因素 的重要 度 。
收 稿 日期 :2016-02-17 作者简介 :盛耀祖 ,助理工程 师,2012年毕业 于 重庆科技 学院安全工程专业,现主要从事安全 管理 工作 。
3 火 灾爆 炸故 障树 分析 3.1 定性 分析 3.1.1 最小 割集
采用 布尔 代 数 法 进 行 计 算 ,得 到 最 JJ, ̄J集 数 量 为 290个 ,说 明 引 起 储 油 罐 火 灾 爆 炸 的途 径 很 多 。 3.1.2 最小 径集
为便 于分 析 ,将 故 障 树 转 换 成 成 功 树 后 求 最
2016年第16卷第4期
风 险 评 价
储 油 罐 火 灾 爆 炸 故 障 树 分析

液化气事故树案例分析

液化气事故树案例分析

(—)典型事故分析湖北襄樊某化工厂因企业破产需对3个50 1fl 卧式液化石油气储罐进行销爆处理。

液化石油气属于易燃易爆物质,一旦泄漏,极易与周围空气混合形成具有爆炸性的混合物,如遇明火就会引起火灾或爆炸,其产生的爆炸冲击波及爆炸火球热辐射破坏强度和范围极大,极易导致次生灾害。

国内外曾发生多起液化石油气火灾或爆炸事故。

如1998年3月5日西安市液化石油气站曾发生过火灾事故_2 J,造成12人死亡,3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400多万元。

液化石油气(LPG)主要成分[ 是丙烷、丁烷、丙烯和丁烯,均为易燃易爆气体。

液化石油气与空气混合气的着火能量很低,为0.06~0.26 mJ。

在常温常压下液化石油气极易挥发l4 J,遇空气后体积迅速扩大250-350倍,气态液化石油气微毒,高浓度时有麻痹作用。

为了系统分析液化石油气罐在销爆处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建立了以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为顶上事件的事故树,笔者运用事故树分析法对销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火灾或爆炸事故进行安全评价,预先分析和判断设备和工人操作中可能发生的危险及可能导致燃烧爆炸灾害的条件。

其目的是采取相应的管理手段和安全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消除危险和限制事故的严重程度,把事故可能造成的人身安全和财产的损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事故树的建立事故树分析程序按其目的和要求的精度不同而不同,一般采用以下分析程序:1)确定分析系统,即确定系统所包括的内容及其边界范围;2)熟悉分析系统,熟悉系统的整个情况,包括系统性能、运行情况、操作步骤及各种重要参数;3)调查系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在收集过去事故实例和事故统计的基础上,估计系统可能发生的事故;4)估计事故的危险等级,确定事故树的顶上事件;5)调查与顶上事件有关的所有事件,这些原因事件包括:设备的元件故障,原材料、半成品、工具等的缺陷;生产管理,指挥、操作上的失误和错误;以及影响顶上事件发生的环境因素;6)绘制事故树图,按照演绎分析的原则,从顶上事件起,逐级分析各自的直接原因事件,根据彼此间的逻辑关系,用逻辑门的连接方法,上一层事件是下一层事件的必然结果,下一层事件是上一层事件的充分条件;7)事故树的定性分析,主要内容有:计算事故树的最小割集或最小径集;计算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分析各事故类型的危险性,确定防范措施;8)事故树的定量分析,主要内容有:确定引起事故发生的各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计算事故树顶上事件的概率;计算基本事件的概率重要度和l临界重要度;9)安全评价,根据顶上事件可能发生的事故概率及系统严重度确定系统损失率,评价系统的危险性,找出降低顶上事件事故概率的最佳方式。

液氧储罐爆炸事故案例 液氧贮槽爆炸事故

液氧储罐爆炸事故案例 液氧贮槽爆炸事故

液氧储罐爆炸事故案例液氧贮槽爆炸事故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液氧贮槽爆炸事故”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液氧贮槽爆炸事故内容摘要: XX公司400M3液氧贮槽的爆炸现场是令人触目惊心的。

根据现场实况和对全系统的综合分析,可以判定:该400M3LO贮槽的爆炸不是物理因素引起的。

爆炸的根本原因是碳氢化合物进入了400M3LO贮槽的内筒。

恰巧又在不足十分之一液位的状态下向外部LO槽车灌充LO。

低液面操作造成了碳氢化合物的析出和聚集。

碳氢化合物颗粒的相互摩擦和与槽壁的摩擦,使其温度升高并发生了静电放电,引燃了碳氢化合物并在LO中剧烈燃烧,猛烈的爆炸便在一瞬间就发生了。

必须以防止碳氢化合物进入贮槽内筒为主线,采取有效措施,才能避免爆炸事故再次发生。

1一、设备运行情况:XX公司供气厂400m3LO贮槽由杭州制氧机厂设计并提供设备的主体材料,四川简阳低温工程服务公司制造、安装。

89年下半年进场,90年一季度完工交付使用。

93年以前由一万空分装置提供LO贮存。

94年至98年7月期间基本停用。

98年7月50吨液化装置投运后,400m3贮槽又开始贮存LO。

每天进出LO量在38,40吨左右,50吨液化装置的氧气源在今年5月7日前均由三万五空分装置和一万四空分装置共同提供氧气。

5月7日后由三万五空分装置和一万空分装置共同提供氧气。

400m3贮槽内槽呼吸阀由于资料不齐未装,用一只DN50的截止阀常开代替。

贮槽外筒表面没有结霜、”冒?quot;现象,运行正常。

二、事故发生时间及贮槽破坏后的基本情况:事故发生于99年5月11日晚7时40分,此时正有一辆4m3LO槽车在充装LO。

事故发生时未见有火光、烟雾,只听到两次巨大的很沉闷的响声。

事故使贮槽内筒体与底板整圈焊缝断开,外筒顶盖与外筒体焊缝处整圈断开,外筒顶盖坠落在LO泵房顶上(口朝上),内筒体坠落外筒顶盖旁(口朝向50吨液化装置)。

(详情见现场录像和照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液氧储罐爆炸事故树
事故树是按照演绎分析的原则,从要分析的特定事故或故障开始,层层分析其发生原因,一直分析到不能再分解为止,将特定的事故和各层原因(危险因素)之间用逻辑门符号连接起来,得到形象、简洁地表达其逻辑关系(因果关系)的逻辑树图形。

通过对事故树简化、计算,可达到分析、评价的目的。

液氧储罐爆炸事故树见图1-1,图1-2。

图8-1 液氧储罐爆炸事故树
X8
X7
X21X22
图8-2 液氧储罐(化学性爆炸)事故树
1.2求最小割集
由于液氧储罐爆炸事故树图较为复杂,计算最小割集时如全部具体到基本事件,则割集十分庞大,即不便于表达,也不便企业采取控制措施。

因此,可视具体情况对事故树取某一便于采取措施的中间事件作为基本分析单元,得到的“最小割集”如下:
K1={X1A211A212} K2={X1X15X16X17}
K3={A11A211A212} K4={A11X15X16X17}
K5={A12A211A212} K6={A12X15X16X17}
K7={X18X25} K8={X18X26}
K 9={X 18X 27X 28} K 10={X 19X 25} K 11={X 19X 26}
K 12={X 19X 27X 28} K 13={X 20X 21X 23X 25}
K 14={X 20X 21X 23X 26} K 15={X 20X 21X 23X 27X 28} K 16={X 20X 21X 24X 25} K 17={X 20X 21X 24X 26} K 18={X 20X 21X 24X 27X 28} K 19={X 20X 22X 23X 25}
K 20={X 20X 22X 23X 26} K 21={X 20X 22X 23X 27X 28} K 22={X 20X 22X 24X 25} K 23={X 20X 22X 24X 26}
K 24={X 20X 22X 24X 27X 28}
1.3结构重要度分析
液氧储罐爆炸事故树有24个“最小割集”,含19个基本分析单元,根据结构重要系数计算公式得到:
3
1413123
2121)(=
+=
--x I
31
41523
23
)(=
=
-x I 3141623
23)(==-x I
314172323
)(=
=-x I 3131218210
2122)(=+=--x I
31
3121921021
22)(=+=--x I 3151420210
2428)(=+=--x I
31
514212522
24)(=+=--x I 315142225
2224)(=+=--x I
31
514232522
24)(=+=--x I 315142425
2224)(=+=--x I
31
4122521224
22)(=+=--x I 3141226212
2422)(=+=--x I
31
513272624
22)(=+=--x I 315132826
2422)(=+=--x I
31
413112
321
21)(=+=--A I 314131223
2121)(=+=--A I
3132112
6
23)(==-A I
31321226
23)(==-A I
因此,得到结构重要顺序为:I(x 25)=I(x 26)>I(x 18)=I(x 19)=I(x 20)>I(x 27)= I(x 28)=I(A 211)=I(A 212)>I(x 21)=I(x 22)=I(x 23)=I(x 24)>I(x 1)=I(x 15)=I(x 16)=I(x 17)=I(A 11
)=I(A12)。

这个顺序说明,x25(电器打火)和x26(动火作业)结构重要系数最大,是液氧储罐燃爆的重要条件。

这就要求易燃易爆区域要采用防爆电器,电器设备的各种联锁保护完好可靠:动火前制定动火方案,其内容包括负责人、作业流程图、操作方案、安全措施、人员分工、监护人、化验人等;方案需经有关领导和安全管理部门批准,办理动火票手续,液氧处理干净(放散并用氮气或无油干燥空气置换),含氧量小于23%方准动火。

x18(检修后脱脂不彻底)、x19(新罐使用前未彻底脱脂)及x20(液氧未外运)结构重要系数位于第二,因此液氧储罐检修后或新液氧储罐使用前应彻底脱脂,并用紫外灯检查。

避免液氧在罐内长期储存对防止其爆炸也十分重要。

1.4预防事故措施
通过对液氧储罐爆炸事故树的分析,提出以下预防控制措施:
(1)定期测定粉末真空绝热式液氧储罐夹层的真空度,使其绝对压力保持在1.36~6.8Pa范围内。

(2)珠光砂绝热液氧储罐,应向绝热层充入无油干燥氮气,并保持正压。

(3)液氧储罐的压力表、液位计、调压阀、安全阀等均应灵敏可靠,并定期校验。

(4)液位应在规定的范围之内,最大充装量为几何容积的95%,不得超装;液位报警、联锁装置灵敏可靠。

(5)严禁液氧储罐的使用压力超过设计的工作压力。

(6)每周至少分析一次液氧中的C2H2含量,若发现超过0.1×10-6,则应补充液氧或适量排放。

(7)液氧储罐检修后应严格脱脂。

(8)保持液氧储罐的防雷、防静电接地良好,并定期检测,接地电阻小于10Ω。

(9)加强压力容器现场环境管理,液氧储罐周围不准存放可燃物,30米范围内不得有明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