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地球之形状与大小(教案)

合集下载

大班社会教案认识地球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社会教案认识地球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社会教案:认识地球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基本概念和日常表现;2.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绘制地球;3.通过实验和思考,感受地球的变化。

教学准备•地球仪、地球模型、地球图片等教具;•纸张、彩笔、颜料等绘画工具;•实验器材,如灯泡、温度计、石头等。

教学过程第一部分:了解地球的基本概念和日常表现1.引入题目:“今天我们要学习地球了解地球有什么好处呢?”引导孩子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猜想;2.给孩子们展示地球仪、地球模型、地球图片等教具,帮助孩子们认识地球的形状、大小和位置。

与孩子们讨论地球的特点,例如地球上有什么、为什么有黑夜和白天等;3.利用互动的方式,再次确认理解情况,以张贴海报和问答的方式,带领孩子们再次了解地球,并学习地球的日常表现。

–孩子们可以从自己对这个星球的认知出发,勾画出自己认为典型的“地球照片”,比如草原、森林、山脉、海洋等等;–在展示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让孩子们发挥想象,在与老师的交流中学习地球的特殊形态和美丽景色。

第二部分: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绘制地球1.给每个孩子分发纸张、彩笔、颜料等绘画工具,让孩子们自由绘制地球。

引导孩子们通过儿童视角来观察地球,从中获取灵感,寻找自己喜欢的地形。

2.在绘画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启示,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特点和分类,并帮助孩子们学会利用简单的工具画出自己喜欢的地球模型。

第三部分:通过实验和思考,感受地球的变化1.模拟地球上的温室效应,帮助孩子们直观了解气温对地球的影响。

–教师可以向孩子们展示一个玻璃盖子内装有植物的实验箱,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可以让自己的植物在不断变化的温度和环境下成长;–安排一些“小实验”——比如在相同的环境下,将一些漂浮物放到两个不同的桶里实验水流的变化等等。

2.展示和讨论这些实验结果,引导孩子们思考自己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减少对地球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积极与家人朋友宣传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教学反思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关注地球环境保护是眼下以及未来的重要一环。

认识地球(第1课时)示范教案

认识地球(第1课时)示范教案

《认识地球》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与大小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探索精神;2.了解地球仪的作用以及其与真实地球的差异。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大致过程,知道一些对地球认识的主要学说;2.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学难点】知道地球仪表面主要点、线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并能正确区分它们。

教学过程【课程引入】2017年9月份,微信启动页背景图首次发生变化,画面从人类起源的非洲大陆逐渐过渡为华夏文明起源地,寓意着从“人类起源”到“华夏文”’的历史发展,旨在向亿万微信用户展示华夏大地的河山风貌。

师:相信同学们都用过微信,那是否有人注意过它登录界面的变化呢?生:有/没有。

师:这两幅图都呈现了地球的全貌,我们一目了然可以知道地球的真实形状是?生:球体!师:没错,地球是个“球”,这在我们看来是毋容置疑的,但是在古代这样一个十分简单的问题,却是一个难解的谜。

人们对地球形状的探讨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球形状的探索历程。

【新课学习】(板书)一、地球的形状从古到今,人类对地球的探索,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展示系列图片资料和文字说明,表现人类在认识地球形状的漫长过程中出现过的几种典型而有影响学说或认识。

课件展示整个过程,再分阶段讲解。

(板书)阶段1 盖天说古人由于认识上的局限,认为宇宙是由天地构成的,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天圆像张开的伞,地方像棋盘,即“天圆地方”的“盖天说”,后来认为天像一斗笠,中间高四周低,盖在地的上面;而地像一个倒扣的大盘子,也是中间高四周低,日月星辰随天盖而运动,这个就是新“盖天说”。

(板书)阶段2 浑天说出自张衡的“浑天说”:“浑天如鸡子。

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

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的关系犹如蛋壳包着蛋黄。

(板书)阶段3 麦哲伦环球航行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人类环绕地球一周航行。

认识地球(精选6篇)

认识地球(精选6篇)

认识地球(精选6篇)熟悉地球篇1其次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熟悉地球教学目标1.使同学把握地球的外形、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2.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3.通过对地球形态熟悉过程的学习,使同学了解人类对事情的熟悉是一个不断进展的过程,培育同学仔细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神秘的志趣。

教学重点地球的外形、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教学难点地球上经纬度的划分。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人类居住和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地球的外形是个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呢?我们今日就来学习这些学问.【板书】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外形和大小引导同学阅读课本“读一读”,思索人类对地球的熟悉经受了几个阶段?举诞生活中的实例,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同学活动。

【老师指导】随着科学技术的进展,人类对地球的熟悉愈来愈正确。

特殊是通过人造地球卫星的精确测量,发觉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圆形球体。

引导同学观看课本中的“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计算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少多少千米?假如我们将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么大小,这个差值还有多少?同学活动:经过计算得出,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少21米,假如缩小到地球仪那么大小时这个差别几乎就看不出来了。

由于差别很小,通常人们仍将地球看成圆球体。

【板书】 1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章球体运用课本的“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让同学观看地球的赤道半径、极半径,并计算地球的平均半径,运用地球的赤道半径,计算赤道的周长,它约为4万千米。

【板书】 2 赤道半径、极半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我们知道了地球的外形和大小,再来观看地球仪,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外形,根据肯定比例缩小而制作的地球的模型。

【板书】二、地球仪----地球的模型【提问争论】(1)地球仪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2)地球仪的球面上有那些地理事物?(3)在地球仪上找到南北极点。

(4)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同学活动并回答问题:(1)地球仪由底座、固定架、旋转轴和球面共同组成。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设计2篇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设计2篇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设计2篇【1】【课题】地球的形状与大小【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明确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每个人都肩负着继续探索的重任。

(难点)2.从数学的角度,学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重点)【教学方法】角色扮演、问题导学【教具准备】地球仪【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教师讲述:两支军队正激战,一名士兵突然转头就跑,长官大声质问:“为什么撤退?”士兵回答:“报告长官,地球是球形的,我从地球的另外一面绕到敌人的后面去偷袭!”学生倾听、思考,学习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地球的形状对学生来说,属于旧知,这样导入新课,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难点突破一、地球的形状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是本课的难点,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想象─推测─验证─目睹。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教师提示学生参考《地理图册》第3页和第4页。

教师给予肯定。

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我国古代诗歌“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来体会那种凭直觉认识地球形状的意境。

建议同学以黑板上的圆作为月亮,用一个大些的纸板剪成比“月亮”大的圆形,逐渐盖住“月亮”,观察地球的影子的变化。

教师追问:还有哪些现象能够说明地球是个球体?多媒体展示图片二、地球的大小联系小学数学中圆和半径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地球和地球半径。

通过板图,讲清楚极半径和赤道半径的概念。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让学生明确赤道的位置。

(板图如下)活动:角色扮演学生分成四组,分角色体验这四个认识阶段。

第一组:古代人,仅凭直觉来猜测地球的形状。

第二组: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推测地球的形状。

第三组:麦哲伦,用实际行动来验证地球是球形。

第四组:现代人,亲眼目睹地球的形状。

四组同学分别体验后,选派代表讲述自己的感受。

2019-2020年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单元 第1课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案

2019-2020年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单元 第1课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案

2019-2020年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单元第1课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案一、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说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经过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古老的“盖天说”认为的“天圆地方”“浑天说”认为的“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麦哲伦率领船队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现代探测技术证实“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问题的结论很简单,关键是让学生能领悟到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地球有多大”这部分内容通过图片以及地球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说明地球的大小,其中三个数据是重点内容。

知识与技能:1、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2、知道地球的大小,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2、通过组织学生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受到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新教材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突破口,使教材符合学生的实际,因此我根据本节教材的特点采取了以下几种教学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多媒体演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想像力。

2、比较教学法:三、组织教学:[激趣导入新课]:同学们看看窗外的大地,想想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学生讨论回答)“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无法看到地球的真面目是因为我们生活在地球上。

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人们认识地球的形状经历了漫长曲折的探索过程。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地球的真实形状。

一.地球的形状。

1 / 21、古代凭直觉臆测。

——“盖天说”、“浑天说”2、16世纪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圆球体”3、近代精测——地球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学习方法]让学生独自阅读材料并思考下列问题。

1、“盖天说”、“浑天说”分别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的?2、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是什么时候,从哪个国家出发,依次经过哪些大洋,绕地球一周用了多长时间?3、地球的真实形状是怎样的?二.地球的大小:三个重要数据平均半径:6371km;赤道周长:约4万km;表面积:约5.1亿km2[学习方法] 这部分内容少,很枯燥,但是是重点内容。

新浦区师院附中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案

新浦区师院附中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案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思考: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1)我们应该学习前人为了认识自然,不畏艰辛,勇于探索的精神;(2)树立破除迷信,抵制邪教,实事求是,崇尚科学的观念;(3)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认识地理事物的发生、演变和发展。

)思考:假如你要驾船做一次远洋航行,除了必备的生活用品外,还需要携带哪些工具?(需要带些药品、新鲜水果或维他命、多带些淡水、指南针、信号弹、救生衣。

)(二)地球的大小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思考:比较赤道半径、极半径,你对地球形状有什么新的发现?(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学生思考、回答学生思考、回答学生参照教材图,说、认、记。

学生思考、回答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用知识解决实行问题。

培养学生读图、记忆能力。

用数字得出地球的真实形状,学生容易接受。

课堂练习 1.读下图,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先后过程是(B)学生完成巩固本节所学内容。

8。

2人口和经济开展1。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2001年亚洲人口达37。

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数的60。

7%。

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亚洲,也是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

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日本的人口均超过1亿。

(中国、日本位于东亚;印度尼西亚位于东南亚;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位于南亚〕2.东亚、南亚人口密集,其主要原因是本区平原面积广阔,气候温湿,自然条件优越;同时又是人类发祥地之一,居住历史悠久,农业经济根底好。

3。

北亚、中亚、西亚人口稀疏,但原因不同,北亚是气候寒冷,中亚和西亚那么是气候干旱。

4.亚洲生活着1000个左右的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超过了10亿。

5。

亚洲各国的经济开展差异很大,除日本为兴旺国家外,其余均属开展中国家。

6.亚洲绝大多数国家经济落后的原因是:曾长期遭受殖民统治。

7。

亚洲“四小龙"是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的总称.8。

地球的形状初中教案

地球的形状初中教案

教案:地球的形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地球的形状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地球的形状。

2. 地球的相关地理知识。

教学难点:1. 地球的真正形状。

2. 地球的相关地理知识。

教学准备:1. 地球仪。

2. 地球形状的图片。

3. 地球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地球仪,向学生展示地球的形状。

2.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纬线、国家边界等。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地球的形状,如: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 讲解地球的测量数据,如: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等。

3. 介绍地球的相关地理知识,如:地球的板块构造、地球的运动等。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分析地球的形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航海、航空、地图绘制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如何被证实,如:地球仪、卫星照片、航海家的航行等。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地球形状的图片,分析并描述地球的形状。

2. 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进行评价。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如:地球的形状、地球的相关地理知识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收获。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绘制一幅地球的形状图。

2. 查找地球的相关资料,了解地球的更多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地球仪、图片等教学资源,使学生了解了地球的形状及其相关地理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户外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球的形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案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案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案《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案【目标】1、了解人们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2、识记地球的真实形状和大小。

3、通过人们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用具】地球仪,教学挂图【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新课导入:展示地球的卫星照片,启发学生认识地球形状的热情。

2、阅读课本第3页,了解人们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分几个阶段。

(讲述)自从人类产生开始,人们对于地球的形状的探索就从没有停止,在古代的早期,由于受视线所限,人们以为地球是平的,所以有“天圆地方”之说。

后来,人们通过观察太阳和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可能是圆的,于是出现了“浑天说”。

板书:一、地球的形状1、认识过程:古代:天圆地方-浑天说近代:麦哲伦环球航行现代:人类进入太空,精确反映地球的性状(讲述)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葡萄牙人麦哲伦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这是近代属于第二个阶段,它虽然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但是不能精确的`反映地球的性状和大小。

到了现代,人类进入太空,通过各种高科技手段,测得地球的性状和大小。

板书:2、地球的性状:不规则的球体二、地球的大小阅读第5页地球图,找出三个半径和周长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板书:1、大小:半径:周长(总结)通过人们的测量,认识到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不但两极和赤道长度不同,即使两极也不对称,北极大约比南极长40米。

因为相差比较少,所以当缩小到地球仪大小的时候,就可以看成一个正球体了。

【作业设置】描绘地球示意图,标出各种数据阅读课本,相互讨论,分成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阶段看课本的插图,讨论什么是天圆地方和浑天说。

阅读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了解麦哲伦对于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贡献,这属于第二个阶段。

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能够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例如:远方驶来的帆船,月食等。

讨论找出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 ―6371千米。

2024年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2024年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2024年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第一章认识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能够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是个球体的依据;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观察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和图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人类追求真理过程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通过了解我国在地球形状和大小认识方面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相关资料和图示的观察和分析,使学生能够得出地球是个球体的结论。

难点:如何正确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绘图纸、剪刀、胶水等。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和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通过一个小游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我们今天来做一个游戏,请大家拿出自己准备的绘图纸和剪刀,随意剪出各种各样的形状,然后请大家想一想,怎样用你们手中的图形拼出地球的形状?学生活动:学生动手操作,互相讨论如何拼出地球的形状。

教师总结:通过大家的讨论和动手操作,我们发现,任何不规则的图形都无法完整地表现出地球的形状,只有球形才能最贴切地表达出地球的形状。

那么,地球的形状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和相关资料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教师提问:人类在古代对地球形状有哪些认识?学生回答:通过对相关资料图片的观察,学生能够回答出“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等说法。

教师讲解:这些说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朴素认识,但是它们都是不准确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也越来越准确。

教师提问: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下,我们如何证明地球是个球体?请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通过卫星照片、雷达扫描等现代科技手段,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地球的形态,它是一个类似于球体的形态。

幼儿园小班认识地球教案

幼儿园小班认识地球教案

幼儿园小班认识地球教案幼儿园小班认识地球教案一、授课目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让小班幼儿:1. 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 了解地球的四季变化、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

3. 培养幼儿保护地球自然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地球的样子和大小2. 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3. 地球的四季变化三、教学过程1. 上课铃响后,老师请同学们一起唱一首《小星球》,引导幼儿进入学习状态。

小星球,小星球,我们住在它上头,天天在它玩乐,许多朋友来做伴,小星球,小星球,多么美好的世界,让我们好好爱护它,让它变得更加美妙。

2. 给幼儿讲解地球的样子和大小老师把一个地球仪切成两半展示给幼儿看,让幼儿了解地球是一个圆球型的星球,然后再通过手工制作让幼儿制作一个“地球”模型。

老师可以对着地球仪,指着北极和南极,让幼儿了解到地球是由南北两极和赤道三个圈组成的,并引导幼儿说出地球的形状是什么。

3. 给幼儿讲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老师通过图片、PPT或课堂讲解,向幼儿介绍地球上的水域、陆地、森林、沙漠、草原等自然环境和人类居住的城市、农村等生活环境,让幼儿们了解到地球上的生态环境。

老师并通过教材中的内容向幼儿详细地介绍了地球的自我保护机制,教育幼儿从小养成环保的好习惯,做到不乱扔垃圾、不浪费水、保护植被等。

4. 给幼儿讲解地球的四季变化老师向幼儿介绍了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天气和气温变化,培养幼儿对四季变化的认知。

5. 游戏环节(1)游戏1:制作彩色大地球教师事先准备好平板彩纸,让幼儿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彩纸颜色,用剪刀剪出一个圆形,然后贴上自己制作的西伯利亚、热带草原、非洲沙漠、现代城市等标志性节点,让幼儿们更深入地了解地球上的不同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

(2)游戏2:穿越四季为了帮助幼儿加深对四季的认识,教师可以通过随机播放四季音乐及日常场景,以类似于打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判断现在所处的季节。

6. 总结教师会在课堂末期进行课堂总结,让幼儿回顾本堂课所学的内容、知识点,给予它们表扬,加强对幼儿的引导和激励,引导幼儿培养爱护地球、爱护自然环境的情感和责任感。

初中地理教学课例《第一章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地理教学课例《第一章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地理教学课例《第一章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地理
教学课例名
《第一章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1、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
2、能够用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描
教材分析 述地球的大小。
3、科学精神的培养。
4、描述比较大的地理事的能力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
释疑 步骤三互助巩固 5 分钟 环节 1:师友共同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 环节 2:师友互相检查,教师巡视点拨 步骤四互助提高 10 分钟 环节 1:自主完成练习题 强化练习 5、人类的家园是指() A、每个人的家庭 B、自己的家乡 C、我们的祖国 D、地球 6、最早提出地球是个球体的人是() A、孙思邈 B、亚里士多德 C、祖冲之 D、麦哲伦 7、人类第一次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是在,船队
从西班牙出发向西航行,该船队依次经过了洋、洋、洋,
最终又回到西班牙。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结束
了人们关于地平、地方与地圆的争论。 教学过程
3、1961 年 4 月,“东方一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宇航员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亲眼目睹地球是个球体
的人。
4、地球的表面积约为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千米,
平均半径为千米。
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
述地球的大小。
教学目标
3、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4、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
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
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
形成。)
学生是七年级刚接触地理,对地球的理解力较弱。 学生学习能

《第一节认识地球》教案

《第一节认识地球》教案

《第一节认识地球》教案第一课时教学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教学重点:1、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

2、了解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教学难点:1、科学精神的培养。

2、描述比较大的地理事物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基本有所了解,具体描述要注意准确,对于地球的大小一些具体数据要加强记忆。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

教学媒体:地球仪、地图。

第二课时教学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地球仪。

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明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能力目标: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情感目标:加强对比分析思维的训练。

教学重点:1、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教学难点: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学情分析:学生对第一节课所讲的地球的形状、大小,缺乏理性思维,同时大多数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够,地球上的经、纬线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

教学媒体:地球仪、地图。

第三课时教学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熟练利用经纬网定位,能够在地球表面找出已知点的方位,或根据方位确定未知点。

通过动手制作小地球仪,加深对地球仪基本构造的认识。

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能力目标:加强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训练,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

进一步训练学生的阅读地图、分析地图的能力。

2024年地球和地球仪教案(通用篇)

2024年地球和地球仪教案(通用篇)

2024年地球和地球仪教案(通用篇)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1教学目的:1.使学生学会观察地球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示意图;知道地球的形状、地球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和赤道周长。

2.使学生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纬线和赤道的意义,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纬线、两极和赤道。

3.使学生知道纬度的确定方法和低、中、高纬度的划分,记住南北半球的划分,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南北半球。

4.通过讲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说明自然界物质运动与变化的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掌握的。

教学重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纬度和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3.南、北半球的划分。

教学难点:纬度的划分。

教具:地球仪、投影仪、自制投影片、经纬仪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和谈话法、电化教学法。

教学过程:(引言)同学们,如果有人问你,人类共同生活的星球叫什么?大家都会毫不犹豫地说:“是地球”。

但是,作为地球上的公民,恐怕你对地球还知之甚少。

为了让同学们了解地球的“庐山真面目”,今天,我们就先来熟悉一下地球的一些情况,首先学习“地球和地球仪”。

(板书)第一章地球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看图)看地球卫星照片(课本封底彩页)指出地球形状是球体。

(出示投影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讲述)众所周知,地球是个球体,但是古代人却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是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大锅,有“天圆地方”的说法。

后来人们逐渐发现,有很多自然现象表明了地球表面是圆的,特别是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有力地证明了地球的球形形状。

现在,人造卫星从宇宙空间拍摄到的球状的地球照片,更是一目了然。

(想一想)有哪些现象证明地球是圆的?(出示投影片:人们从海边观察船从远处驶来或船离岸远去的现象)(板书)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是个球体(提问)地球是个球体,但它是不是绝对圆的圆球体呢?(看图)看《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示意图》(谈话)地球半径是否等长?(结论:不等长,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所以,地球不是绝对圆的圆球体。

《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案(优秀范文五篇)

《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案(优秀范文五篇)

《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案(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案《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案《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过程,并能够提供实例证明地球是球形天体。

2.能够运用有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勇于探索的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难点: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辅助工具】1.多媒体课件。

2.表演用道具。

【主要训练形式】1.小组研讨。

2.道具演示。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周一升旗仪式在操场举行,直观感受操场的地表形态是平的。

但我们的知识告诉我们,人类生活的大地是球体。

古人的科技水平低,无法直接看到地球的形状,所以,探索地球形状的历史经历了几千年。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过程。

二、教学过程(一)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过程。

1、古人对大地形状的直观感受----盖天说(1)古代诗歌《敕勒歌》中:“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了解古人对天地的认识---天圆地方。

(2)“天圆地方”解释不了天与地结合部位的问题,开始猜测“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3)图片展示“盖天说”---天总是在地的上方,“天上地下”2、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臆想---地球是曲面的。

(1)张衡提出“浑天说”(图片展示)---天是包着地的圆球,“天外地内”(2)亚里士多德观察日食(动态图片展示),猜测地球是曲面的。

(3)毕达哥拉斯海岸观船(图片展示),猜测地球是曲面的。

(4)道具演示小船在平面和曲面上的运动。

3、麦哲伦环球航行,亲身验证地球是球体。

(1)图片和文字资料展示,麦哲伦环球航行。

(2)动画展示环球历程,了解经过的大洋。

4、宇航员拍摄地球照片,确认地球是球体。

图片展示1、太空第一人:加加林;2、航拍仪拍摄地球照片。

5、小结:图片展示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基本过程。

(二)描述地球的大小。

1、给地球量“身材”,先量“腰围”---赤道。

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五篇

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五篇

初中七年级地理教师应该根据学⽣实际情况,从⽣活⼊⼿,激发学⽣好奇⼼和求知欲,让学⽣们感知地理与⽣活的密切关系。

整理了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五篇,希望对你有帮助!地球的形状和⼤⼩教学⽬标知识与 技 能让学⽣知道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地球与⾚道的平均半径以及⾚道周长过程与 ⽅ 法通过设计探讨地球形状的滑动和相关事例,⽤简单的⽅法证明地球的形状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探索地球奥秘的好奇⼼和学习地理的兴趣,体验到科学探究的⽅法,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受到科学史和辨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教学重点地球的⼤⼩教学难点地球形状的认识教学具器材地图导 学 过 程批 注(⼀)新课引⼊课前:[欢迎画⾯]⾃制欢迎画⾯:世界地图和⼀个⼩姑娘探究头像及欢迎词:欢迎你进⼊地理知识殿堂!(制造⼀个研究地理学科的学术氛围,利⽤⽂字和⼥孩头像使⽓氛严肃⽽不失亲切。

这对刚刚进⼊地理学习的学⽣来说很重要,他们有了被尊重的感觉,也激发他们热爱地理科学,愿意学习地理学科的愿望。

)(⼆)新课讲授上课:欢迎⼤家进⼊我们的地理知识殿堂!作为⼀个地球⼈,你合格吗?(⽼师亲切地说,配合⿊板⽂字进⾏。

)[合格地球⼈的考察]:(根据课堂内容,联系⽣活实际,设计1﹏5个有关问题,在考察学⽣的同事引⼊教学,下划线处是连接内容。

)1、你观察到的太阳、⽉亮、星星是什么形状的?2、⼩时候你是否想过“地球是什么形状”的问题?3、现在你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的?你能举出相关事实进⾏说明吗?4、你怎样⽤数据描述篮球的⼤⼩?地球的⼤⼩呢?这些问题可以指定学⽣回答,也可以⼤家讨论回答,回答的过程就是谈话过程,是师⽣交流过程,学⽣讨论过程,也是从⽣活升华到科学的过程。

让学⽣体会到地理知识来源于⽣活,地理学科研究的是⽣活中的地理。

问题1:太阳是圆的,稍加引申,可以得出太阳是球形的结论;⽉亮看起来不同时间形状不⼀样,实际上也是球体,⾄于为什么不⼀样,有的学⽣也许能够说出来,说不出来也不要紧,告诉学⽣以后我们会研究;星星是点状的,其实也是球形的,只是因为离我们太远,就缩⼩成点了……问题2:实话实说,⿎励学⽣多思考,多观察。

认识地球 教案

认识地球 教案

认识地球教案认识地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了解地球的大小。

2、掌握地球仪的使用方法,能够说出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划分,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过程与方法:1、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2、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3、熟练地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受到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1、人类证明地球形状的证据;描述地球的大小;经度、纬度;南北半球与东西半球的划分;在经纬网上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1、经度与纬度的大小变化规律以及经纬度的大小与位置关系。

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地描述地球的形状。

2、掌握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等描述地球大小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研究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教学重点:1、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

2、了解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教学难点:1、培养科学精神。

2、描述比较大的地理事物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基本有所了解,具体描述要注意准确,对于地球的大小一些具体数据要加强记忆。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教学媒体:地球仪、地图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引入新课:通过讲述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小故事,___、___的学说、观点等故事,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故事、学说的看法,鼓励那些平时注意积累的学生分组交流。

讲授新课:讲解出现这些故事的背景,使学生了解一部分历史,明白正确的世界观,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大胆假设。

认识总结:地球的形状为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简化为球体形状,但实际上地球的形状更接近于椭球体。

粤教版初中地理初一地理上册《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教案及教学反思

粤教版初中地理初一地理上册《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教案及教学反思

粤教版初中地理初一地理上册《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教案及教学反思1. 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地球的形状与大小》,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明确地球的基本特征和与人类生存的关系。

- 知识目标:了解地球的形状与大小,知道地球的基本特征和与人类生存的关系; - 能力目标:学会观察、分析、归纳、判断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 情感目标:养成热爱地球的情感,增强保护地球的意识。

1.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生掌握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教学难点:通过课堂活动与实践,帮助学生理解地球的真实形状与大小。

1.3 教学资源•智能白板;•翻页笔;•学生教材;•电脑及多媒体设备;•幻灯片。

1.4 教学内容1.地球的基本特征;2.地球的形状;3.地球的大小。

1.师生互动;2.活动探究;3.实践操作;4.课堂讨论;5.多媒体辅助。

1.6 教学过程1.6.1 导入环节通过一个短视频展示地球的美丽和独特之处,让学生体验并感受地球之美。

1.6.2 学习环节1.地球的基本特征: 1.1 讲解地球的三个运动状态:自转、公转和岁差; 1.2 呈现地球上的大洲与海洋,让学生了解世界地图; 1.3 学生使用智能白板标注出自己所在的位置;2.地球的形状: 2.1 讲解地球的赤道和经线的概念;2.2 演示地球旋转时的扁球形状; 2.3 拓展讲解赤道、地极线以及纬度和经度; 2.4 开展小组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理解的地球形状;3.地球的大小: 3.1 讲解地球的各项尺寸参数; 3.2使用多媒体辅助展示地球和其他星球的差异; 3.3 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探讨地球大小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1.6.3 总结反馈环节1.整合学生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2.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对学生进行评价和鼓励。

通过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的情感、认知、操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2.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互动与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对地球的认识和热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教师提问:既然我们知道了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那么,思考一下,我们这个地球的形状是正球体吗?有什么证据吗?思考并回答问题。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板书)
学生思考并讨论:通过图D,地球相关的数据证明地球的形状并非一个正球体。
教师展示:通过动画,展示地球的基本数据,通过地球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让同学们学会通过数据分析出,我们的地球的形状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学生:地球的形状是个圆,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地球是围绕太阳运动的,地球的卫星是月球,地球在太阳系中的行星……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大家对地球的了解还是比较多的,下面我们系统的来学习地球的面貌,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讲授新课
一、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板书)
教师:我们人类从猿这种动物进化到我们今天的现代人所花的时间是两三百万年的时间,在这几百万年的历史中,我们人类无时不刻的想要了解我们这个地球的真实模样,但由于古时候人类的生产水平低下,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不能彻底地了解我们这个星球,往往都是通过直觉了解到我们这个星球。
盖天说(板书)
教师:在古代的时候,古人就认为“天如张盖,地如棋盘”,就是说,我们这个世界的天就像一个锅盖一样盖住我们这个大地,而大地呢,则像一张棋盘一样,而棋盘的形状是方的,于是就有了“天圆地方”的学说,我们把这个说法称之为盖天说。
学生:认真听讲,并做笔记。
新盖天说(板书)
教师:后来,随着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扩大,人们的视野也变得越来越大,认为我们这个世界是“天如斗笠,地如覆盘”,也就是天就像一个斗笠一样盖住大地,而大地就像一个盘子一样。这个观点是在盖天说的基础之上加以完善,改变了以往地是方的观点,认为天是圆的,地也是圆的。我们把这个学说称之为新盖天说。
设计意图:
通过图片的视觉感受,让学生知道我们现如今地球的形状,再让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各自谈谈地球的印象或者初步认识。从而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情况,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作业布置
1、完成课堂练习
板书设计
认识地球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2、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3、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教师演示: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路线,并解说从中遇到的困难,从而培养学生们坚持不懈,务真求实的科学探索精神。
教师:到了近代,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进入到太空,亲自看到了我们这个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再到后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录到月球,从月球上看到我们这个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并带回来的宇宙中的地球的图片,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我们这个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
学生:认真听讲,并做笔记。
浑天说(板书)
教师:到汉代的时候,张衡提出了“天如鸡子,地如鸡中黄”的新观点,他认为我们的天就像鸡蛋一样,而地就是鸡蛋内部的蛋黄部分,从而颠覆了以往的盖天说理论。而这一切的理论,都是古人凭借自身的直觉和经验得出来的,没有科学依据,其观点在我们今天看来也是错误的。
毕达哥拉斯与亚里士多德
2、通过地球的周长、半径、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过程,培养学生们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务真求实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2、通过地球的赤道半径、极半径的长度能描述地球的形状;
3、通过地球的周长、半径、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教师演示:利用消失在地平线的船只的图片,解释我们这个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利用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解释登高望远,再利用图片具体解释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
教师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认识地球的第一课时,我们们一起回顾一下本堂课的知识点: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地球的形状与大小,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
课堂练习
到了古希腊时代,先后出现了毕达哥拉斯和亚里士多德,毕达哥拉斯是伟大的数学家,他认为我们这个世界最完美的平面图形是圆,而最完美的立体图形是球体,由此猜测出我们这个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他是我们这个世界上最早提出地球是个球体的人。后来,亚里士多德又根据月相的变化,推测出我们这个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虽然是猜想与推测,但是在我们今天看来,也是最接近我们地球形状的观点。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板书)
到16世纪的时候,踊跃了一批敢于探索世界的一系列的人物,麦哲伦就是其中之一,一个勇敢的葡萄牙人想要开辟世界新航路,而被国家赶出军队,随后来到西班牙,并被西班牙王室赏识,支持麦哲伦开辟新航路,发现新世界,了解世界海洋和陆地的联系。麦哲伦通过三年的时间,完成了环球航行,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我们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
大方县长石中学教师备课纸
班级:七()班应到人,实到人科目:地理
执行时间:2020年月日星期下午第节
课题:认识地球之地球的形状与大小课型:新授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过程;
2、知道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3、认识地球仪。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地球的赤道半径、极半径的长度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
教师:到现在为止,我们都认为我们的地球是个球体,而且还是一个不规则球体,那么,请大家结合所学知识以及生活中的实际经验,谈谈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有哪些呢?
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试着利用自身的经验和所学的知识,谈谈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有哪些?
学生(积极回答):月相、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教师:今天我们所学的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有月相、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等,那么生活中,我们能够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有哪些呢?
教学难点
1.通过地球的赤道半径、极半径的长度能描述地球的形状;
2.通过地球的周长、半径、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教容
师生活动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宇宙中的地球的图片,让同学们了解我们的地球,并让学生们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地球的认识和了解。
教师:自古以来,人类都努力对地球进行探索,想要了解和掌握地球的真实模样,从而更进一步探索我们地球的相关知识。各位同学各抒己见,各自谈谈自己对我们地球的印象或者认识,也就是你对我们地球的了解有哪些?
教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