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酸碱平衡ppt

合集下载

《酸碱平衡护理》ppt课件

《酸碱平衡护理》ppt课件

加强锻炼
适当的锻炼有助于提高身体代 谢水平,促进体内酸碱平衡的 调节。
05
总结与展望
总结
酸碱平衡是人体内环境稳态的 重要基础,通过饮食调节和补 充适当的酸碱平衡剂,可以维 持人体酸碱平衡,预防疾病的
发生。
酸性体质与碱性体质的区别及 对人体的影响:酸性体质容易 导致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 疾病,而碱性体质则有利于预
防这些疾病。
常见的酸碱平衡调节剂的种类 及作用:常见的酸碱平衡调节 剂包括碳酸氢盐、枸橼酸盐、 乳酸盐等,它们可以促进人体 酸碱平衡的调节。
酸碱平衡护理的措施:通过饮 食调节、运动、药物治疗等措 施,可以维持人体酸碱平衡, 预防疾病的发生。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深入研究酸碱平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01
进一步探究酸性体质与碱性体质对人体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
酸中毒
由于酸性物质积聚过多,导致血 液pH值降低,可能出现乏力、恶
心、意识障碍等症状。
碱中毒
由于碱性物质摄入过多或丢失过多 ,导致血液pH值升高,可能出现 呼吸浅慢、嗜睡、神志不清等症状 。
酸碱平衡紊乱
由于酸碱负荷不当或调节机制异常 ,导致血液pH值不稳定,可能出现 各系统功能障碍。
酸碱平衡紊乱的预防措施
合理饮食
保持饮食均衡,摄入适量的蛋白质、 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 ,避免偏食或暴饮暴食。
适量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有助 于维持酸碱平衡。
避免药物滥用
某些药物可能影响酸碱平衡,如酸性 药物可导致酸中毒,碱性药物可导致 碱中毒,应避免滥用。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体检,检查血液pH值、电 解质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 酸碱平衡问题。

酸碱平衡课件优秀课件

酸碱平衡课件优秀课件

㈠pH值和H+离子浓度
1
lg [H+]
=pH= pKaΒιβλιοθήκη lg[HCO3-] [H2CO3]
20 1
=7.40 (7.35~7.45)
✓ 判断是否存在酸碱平衡紊乱 ✓ 不能确定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
㈡动脉血CO2分压(PaCO2)
是血浆中呈物理溶解状态的CO2分子产 生的张力
反映肺的通气状态,PaCO2与肺的通气 量成反比
呼吸加深加快
CO2排出↑
㈢组织细胞的调节作用
K+ Na+
ClH+
H+
HCO3- K+
H+
H+
Na+
K+
Na+
组织细胞
㈣肾脏的调节
肾脏通过排酸(H+或固定酸)以及重吸 收碱(HCO3-)对酸碱平衡进行调节
近曲小管泌H+和对NaHCO3的重吸收 调
节 方
远曲小管泌H+和对NaHCO3的重吸收
式 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泌NH4+
N+ a
=12mmol/L (10-14)
HCO3-
AG >16mmol/L
UC UA AG
↓ 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
磷酸盐/硫酸盐/乳酸/酮体↑ 水杨酸/甲醇中毒
常用指标的意义
pH PaCO2 AB SB BB BE AG
酸碱度 呼吸性因素 代谢性因素
代谢性酸中毒
第三节 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
近曲小管上皮细胞 Na+
H++ NH3 NH4+
Na+

谷氨酰胺酶
谷氨
HCO3- 酰胺
H2CO3谷氨酸
α-酮 戊二酸
肾小管腔
集合管上皮细胞 毛细血管
Na+ NH3 H+

酸碱平衡ppt课件

酸碱平衡ppt课件

酸碱平衡概念
• 机体通过各种调节方式,使体内总是保持 着一定的数量和比例,使体液pH值维持在 相对恒定的范围内,这一过程称为酸碱平 衡(acid-base balance)。 • 正常人血液pH值总是维持在7.35~7.45之间, 平均为7.4。
第1节 体内酸碱物质的来源
• 一 酸性物质的来源 1 .体内物质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 (1)挥发性酸 (碳酸) (2)非挥发性酸(固定酸) 2.体外摄入的酸性物质 大米、面粉、肉类、鱼类、啤酒等谷类 和动物食品多是以糖、脂肪、蛋白质为 主要成分,在体内代谢后可产生挥发性 酸和固定酸,故属于成酸食物。
NaCO3 + H-Pr NaHCO3 + Na-Pr 过多的NaHCO3可由肾排出体外。
3.对挥发性酸的缓冲
体内挥发性酸是 H2CO3 ,经CO2 + H2O化 合生成,缓冲CO2就是缓冲H2CO3, CO2主 要经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缓冲体系缓冲, 此缓冲作用与血红蛋白的运氧过程相偶联。
当血液流经组织时
三、肾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
• 在体液pH值改变后几小时内发生,虽缓慢 但作用持久,调节代谢因素。 • 通过调节血浆中NaHCO3 浓度维持血浆pH 值的相对恒定:当血浆中NaHCO3浓度降低 时,肾则加强对酸的排泄及对NaHCO3的重 吸收;当血浆中NaHCO3浓度升高时,肾则 减少对NaHCO3的重吸收并排出过多的碱性 物质。
• H2O+CO2 →H2CO3→H++ HCO3- • KHbO2→KHb+O2 • KHbO2+H++HCO3- →HHb+KHCO3
当血液流经肺时
• HHb+O2 →HHbO2 • HHbO2 +KHCO3→KHbO2 +H2CO3 • H2CO3→H2O+C O2

《酸碱平衡护理》ppt课件

《酸碱平衡护理》ppt课件

保持良好心态
积极乐观
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调节内分泌系 统,从而影响酸碱平衡。应保持心情 愉悦,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
放松心情
放松心情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减轻 身体负担。可以通过冥想、瑜伽等方 式来放松身心。
03
酸碱平衡护理措施
饮食调整
保持适量膳食
合理安排每日膳食,确保摄入足 够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 、维生素和矿物质,以维持酸碱
代谢性碱中毒
体内碱性物质产生过多或排出受阻,导致 血液pH升高。
酸碱平衡失调表现形式描述
酸中毒表现
呼吸深快、口唇发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意识障碍等。
碱中毒表现
呼吸浅慢、口唇樱红、烦躁不安、意识障碍等。
酸碱平衡失调对机体的影响
酸碱平衡失调可导致机体各系统功能紊乱,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同时 ,酸碱平衡失调还可影响机体的代谢和生理功能,如影响酶的活性、影响神经传导等。
《酸碱平衡护理》ppt课件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酸碱平衡概述 • 酸碱平衡护理原则 • 酸碱平衡护理措施 • 酸碱平衡监测与评估方法 • 酸碱平衡失调原因及表现形式 • 酸碱平衡失调应对策略及护理
建议
01
酸碱平衡概述
酸碱平衡定义
01
酸碱平衡是指体内酸性和碱性物 质的相对平衡状态,是维持内环 境稳态的重要因素。
02
酸碱平衡的调节机制包括肺、肾 、血液缓冲系统等多个方面。
酸碱平衡重要性
酸碱平衡对于维持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一旦失衡可能导致一系列生理和病 理变化。
酸碱平衡有助于维持细胞内外渗透压 、pH等内环境稳态,保证各器官正常 功能。
酸碱平衡影响因素
01

酸碱平衡课件ppt.ppt

酸碱平衡课件ppt.ppt

呼吸加深加快
CO2排出↑
㈢组织细胞的调节作用
K+ Na+
ClH+
H+
HCO3- K+
H+
H+
Na+
K+
Na+
组织细胞
㈣肾脏的调节
肾脏通过排酸(H+或固定酸)以及重吸 收碱(HCO3-)对酸碱平衡进行调节
近曲小管泌H+和对NaHCO3的重吸收 调
节 方
远曲小管泌H+和对NaHCO3的重吸收
式 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泌NH4+
实际碳酸氢盐(actual bicarbonate, AB)
隔绝空气的血标本在实际状态下测得的HCO3-含量
✓ 受呼吸和代谢两方面的影响
✓AB,SB 同时升高
代谢性碱中毒
✓AB,SB 同时降低
代谢性酸中毒
• AB> SB,CO2潴留
呼吸性酸中毒
• AB< SB,CO2排出过多 呼吸性碱中毒
㈣缓冲碱(buffer base, BB)
H2O
H+ + Buf -
H2CO3 HBuf
缓冲作用即刻发生,HCO3- ↑↑
细胞内外离子交换的缓冲作用
K+ H+
2-4小时起作用,易引起低钾血 症
肺的调节
H+↓ 外周化学感受器
呼吸中枢 抑制
呼吸频率幅度↓
CO2排出↓
pH↓
[HCO3-]↑ [H2CO3]↑
PaCO2 ↑
✓作用迅速,24小时达高峰 ✓代偿作用极限:PaCO2↑至55mmHg
近曲小管和集合管泌H+、重吸收HCO3-
毛细血管 K+
近曲小管上皮细胞 Na+
Na+H++ HCO3- H2CO3
CA
H2O+CO2
肾小管腔 集合管上皮细胞

酸碱平衡ppt课件

酸碱平衡ppt课件

人体健康与饮食调整对酸碱平衡影响认识
了解食物酸碱性
掌握常见食物的酸碱性,合理搭配饮食,保持酸碱平衡。
增加碱性食物摄入
多吃蔬菜、水果等碱性食物,有助于中和体内酸性物质,维持酸 碱平衡。
减少酸性食物摄入
适量减少肉类、糖类等酸性食物的摄入,避免体内酸性物质过多。
农业生产中土壤改良和施肥策略优化建议
测定土壤酸碱度
医药、环保、食品、冶金、纺织等众多领域都涉及到酸碱平衡的应用。例如,在医 药领域,许多药物都是通过调节体内酸碱平衡来发挥治疗作用的;在环保领域,酸 碱平衡对于废水处理和大气污染控制等具有重要意义。
02
酸碱平衡理论基础
酸碱质子理论简介
质子的转移
酸碱反应实质上是质子 (H+)的转移过程,酸是 质子的给予体,碱是质子 的接受体。
电位滴定法在酸碱平衡研究中应用
电位滴定法原理
电位滴定法是通过测量滴定过程中电位的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从而计算待测 物质的含量。
在酸碱平衡研究中的应用
电位滴定法可用于测定酸碱反应中的中和热、离解常数等参数,对于研究酸碱 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在酸碱平衡检测中优势
高效液相色谱法
该方法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 分析速度快等优点,可用于同时
检测多种酸碱物质。
离子色谱法
离子色谱法能够同时分离和测定 多种阴阳离子,对于复杂样品中 的酸碱物质分析具有独特优势。
毛细管电泳法
毛细管电泳法具有分离效率高、 样品用量少、分析速度快等特点,
适用于微量酸碱物质的检测。
05
酸碱平衡失调问题与对策
工业生产过程中酸碱污染问题治理措施
严格控制工业废气排放
01
加强对工业生产过程中废气排放的监管,采用高效净化设备对

《酸碱平衡》PPT课件

《酸碱平衡》PPT课件

再如:当 PaCO2 原发性升高,发生呼吸 性酸碱失衡时,肾脏通过减少对(HCO3- ) 的排出,让 〔HCO3- / PaCO2 〕 的比值维持 在 20/1附近。
如:(HCO3-)代偿性
(PaCO2)原发性
精选ppt
20
20
或是当 PaCO2 原发性减少,发生呼吸 性酸碱失衡时,肾脏通过多排 (HCO3-), 使血 (HCO3-)减少,让〔 HCO3- / PaCO2〕 的比值维持在 20/1附近。
酸碱平衡
(时间:1小时40分钟)
昆医附一院 麻醉科 吴洪翔
精选ppt
1
2
授课目录: 1. 基础知识的复习 2. 调节酸碱平衡的方式 3. 血气报告的实例阅读 4. 酸碱平衡与电解质平衡的关系
精选ppt
2
一、基础知识的复习 1. 酸碱的定义:
酸:能释放 H+ 的物质。
碱:可接受 H+ 的物质。
精选ppt
代酸并呼碱 PH=6.1+log 18/0.03 × 30
=6.1+log 20/1 =6.1+1.3 =7.4
代碱并呼酸 PH=6.1+log 36/0.03 ×60
=6.1+log 20/1 =6.1+1.3 =7.4
精选ppt
8
8
在公式 PH=PK+log ——H—CO—3 -— 中,
a ·PaCO2
精选ppt
17
17
通过代偿,若PH在 7.35-7.45 之间,为 代偿完全的酸碱紊乱,称“血症”。
通过代偿,若PH在 7.35-7.45 以外,为 代偿不完全的酸碱失衡,称“中毒”。
如:代谢性酸中毒时,因(HCO3-)减少。

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竞赛第九章 酸碱质子平衡课件

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竞赛第九章 酸碱质子平衡课件

HCO
3
NH3
OH -
类同pH值的定义,pKa = - lgKa
Ka≤10-4的电解质称弱电解质;Ka =10-2~ 10-3称中强电解质。
电离平衡常数具有一般平衡常数的特征, 只是温度的函数,由于电离过程热效应 很小,一般忽略温度对电离常数的影响。
2电离常数与电离度
HAc(aq)+H2O(l) 初始浓度/mol·L-1 0.10 平衡浓度/mol·L-1 0.10-x
顺序为:HClO4 > HI > HBr > HCl > HNO3 > H2SO4
酸碱电子理论
质子理论只限于质子的放出和接受,所以必须 含有氢。
Lewis的酸碱电子理论的提出: 质子理论无法解释: 如AlCl3等的酸碱性。
lewis 酸:凡是可以接受电子对的分子、 离子或原子,如Fe3+ , Fe, Ag+, BF3等。
H + + [Fe(OH)(H 2O) 5]2+
H + + [Fe(OH) 2 (H 2O) 4]+
共轭酸
conjugate acid
共轭碱 + H+
conjugate base proton
理解质子酸碱理论:
酸碱共轭关系 酸碱反应的实质 酸碱的强度

H+ + 碱
例:HAc的共轭碱是Ac- ,
+ 4
]
]
5.64
10
-10
HS- +H2O H3O++S2- 或简写 HS-
Ka
(HS -
)
[H 3O + ][S2[HS- ]

第九章酸碱平衡.ppt

第九章酸碱平衡.ppt
[ H ] , 则[OH ]
室温下:[H+] 1×10-7 [H+] = 1×10-7 [H+] 1×10-7

[ H ] , 则[OH ]
溶液酸性 溶液中性 溶液碱性
pH标度
为了方便指示水溶液的酸碱性,丹麦生理学家索仑生
S.P.L.Sörensen在1909年提出pH标度。
pH lg[ H ] lg(1.33 103 ) 2.88
[ H ] 100% C HAc 1.33 103 100% 0.10 1.3%
K a C HAc 1.8 105 0.10 1.33 103
与精确解(1.3410-3)相对误差<1%
例2、H2O是HCl、HBr、HI的拉平试剂
HX H 2O X H 3O 酸1 碱2 碱1 酸2
而CH3OH是HCl、HBr、HI的区分试剂
HCl CH 3OH CH 3OH2 Cl HBr CH 3OH CH 3OH Br 2 HI CH 3OH CH 3OH I 2 酸1 碱2 酸2 碱1
(五)酸碱质子理论的优点和局限性
1、优点: (1)扩大了酸、碱范围,不局限于水溶液体系 (2)把阿仑尼乌斯理论中的电离、中和、盐的水 解统一为“质子传递反应”。 2、局限性
仍局限于有H+的体系,无H体系不适用, 例如:BF3 „
三、酸碱电子理论 (Lewis酸碱电子理论 )
(一)酸碱定义 凡是可给出电子对的分子、离子或原子团 称为 “碱”; 凡是可接受电子对的分子、离子 或原子团称为“酸” 。 ∴酸——电子接受体(Electron acceptor) H+, Cu2+, Ag+, BF3

酸碱平衡课件

酸碱平衡课件

机体内的酸碱平衡调节
解释人体失调对身体的影响以及引起失调的原 因。
结语
酸碱平衡对于生命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在未来,研究酸碱平衡的应用前景以及寻找更好的调节方法将是一 个重要的方向。
酸碱平衡对生命的重要 性
强调酸碱平衡对于人类健康 和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性。
酸碱平衡PPT课件
# 酸碱平衡PPT课件大纲
引言
酸碱平衡是生命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涉及到化学和生理学的知识。了解酸碱平衡的基本概念对于 人类的健康至关重要。
酸碱平衡的概念
介绍酸碱平衡的基本定义和意义。
酸碱物质的分类
解释酸碱物质的不同种类以及它们的性质。
酸碱指示剂的应用
探讨酸碱指示剂在化学实验和生活中的应用。
酸碱计算
了解如何计算pH值以及酸碱离子浓度,同时探讨强酸强碱与弱酸弱碱的区别和计算方法。
pH值的计算
介绍计算pH值的公式和步骤。
酸碱离子浓度的计算
探讨如何计算酸碱溶液中的离子浓度。
酸碱反应
学习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观察酸碱反应的实验演示,并了解酸碱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洗 涤剂中的酸碱反应。
酸碱平衡的应用前景
展望酸碱平衡研究在医学、 环境保护和其他领域的应用 前景。
酸碱平衡研究的未来方 向
提出酸碱平衡研究的未来方 向和发展重点。
1
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探索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机制。
2
酸碱反应的实验演示
通过实验演示酸碱反应的特性和变化。
3
酸碱反应的应用
探讨酸碱反应在洗涤剂等产品中的应用,以及其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酸碱平衡调节
了解人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机制,探讨酸碱平衡失调的症状和原因,以及酸碱平衡调节在临床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酸1 碱2 碱1 酸2
(下标1、2表示不同的共轭酸碱对) 在水溶液、液氨溶液、苯溶液、气相反应均如此。
两对共轭酸碱对才能发生酸碱反应 HCl + NH3 ↔ Cl- + NH4 + 酸 1+ 碱2 碱 1 + 酸 2
如: HCl ↔ Cl- + H+ NH4+ ↔ NH3 + H+
酸碱半 反应
单独一对共轭酸碱本身是不能发生酸碱反应的
(五)酸碱质子理论的优点和局限性
1、优点: (1)扩大了酸、碱范围,不局限于水溶液体系 (2)把阿仑尼乌斯理论中的电离、中和、盐的水
解统一为“质子传递反应”。 2、局限性
仍局限于有H+的体系,无H体系不适用, 例如:BF3 …
三、酸碱电子理论 (Lewis酸碱电子理论 )
(一)酸碱定义 凡是可给出电子对的分子、离子或原子团
称为 “碱”; 凡是可接受电子对的分子、离子 或原子团称为“酸” 。 ∴酸——电子接受体(Electron acceptor)
H+, Cu2+, Ag+, BF3
碱——电子给予体(Electron donor)
OH-, NH3, F-
(二)酸碱反应的实质
——通过电子对的授-受形成配位键, 生成酸碱配合物。
缺点:太笼统,酸碱特征不易掌握。
酸碱理论小结:
3种酸碱理论各有所长、所短,侧重的应用范围不同:
1、Arrhenius酸碱理论
无机化学 尤其是水溶液体系酸碱问题
2、酸碱质子理论
水溶液体系和非水溶液体系 无机化学, 分析化学
3、Lewis酸碱理论(电子论) 配位化学,有机化学
§9-2 水的离子积和pH
[H ] [OH ] Kc [H2O]
纯水浓度[H2O]为一常数,298 K为 1000 g.dm-3 / 18 g.mol-1 = 55.56 mol.dm-3
令 Kc [H2O] Kw ,称为水的“离子积常数”,得:
Kw [H ][OH ]
经测定:298K,纯水中: [H ] [OH ] 1.004 107 Kw = (1.004 10-7)2 = 1.008 10 -14
一、水的自偶电离(self-ionization of water) • 纯水有微弱的导电性,表明它有微弱的自偶电离.
按酸碱质子理论讨论: • H2O + H2O = OH- + H3O+
酸1 碱2 碱1 酸2 • 简写为: H2O = H+ + OH-
相应的浓度平衡常数为:
Kc [H 2O] [H ][OH ]
两性物 分子 H2O, …
离子 HSO4-, H2PO4-, HPO42-…
(三)酸碱共轭关系
酸 H 碱
HCl H Cl H2O H OH HCO3 H CO32
酸强度↑,其共轭碱 (conjugate base)强度↓。
(四)酸碱反应的实质 质子传递
例: HCl NH3 Cl NH4
简写为: H2O = H+ + OH-
Kw [H ][OH ]
[H ] ,则[OH ]
[H ] ,则[OH ]
室温下:[H+] 1×10-7 [H+] = 1×10-7 [H+] 1×10-7
溶液酸性 溶液中性 溶液碱性
pH标度
为了方便指示水溶液的酸碱性,丹麦生理学家索仑生 S.P.L.Sörensen在1909年提出pH标度。 定义: pH = -lg [H+]
NH 3(g) HCl (g) NH 4Cl(s)
碱?
酸?
水溶液中 HSO4- 酸?碱? Na2CO3 碱?
二、酸、碱质子理论
(一)酸碱定义
——凡能给出H+(质子)的分子或离子均是酸,凡 能得到H+(质子)的分子或离子均是碱。
∴ 酸—— H+给予体(Proton donor) 碱—— H+接受体(Proton acceptor)。 两性电解质——既能给出质子,又能接受质子的分
例: H+ + OH- H←OH
H+ + Cl- H← Cl
BF3 + F- BF4-
酸碱
酸碱配合物
(三)酸碱电子理论优、缺点
优点: 酸碱范围几乎无所不包
凡“缺电子”的分子或离子都是酸——例如金属阳离 子 Mn+ , H+, BF3 ... 凡可给出“电子对”的分子或离子都是碱。
大多数无机和有机化合物可视为酸碱加合物(配合物)。
第九章 酸碱平衡
§9-1 酸碱理论
一、S.Arrhenius 酸碱理论(经典酸碱理论) 28岁的瑞典科学家S.Arrhenius于1887年提出。 二、酸、碱质子理论(Proton Theory of
Acid and Base)
1923年由丹麦化学家Brønsred(布朗斯特)和英国化学家 Lowry(劳莱)提出。
子或离子,称为“两性电解质” (ampholyte)简称“两性物”。
(二)酸碱举例
酸 分子 HCl, H2SO4, H3PO4, H2O…
离子 NH4+, HSO4-, H2PO4-, HPO42-…
碱 分子 H2O, NH3,Na2CO3…
离子 OH-, HSO4-, H2PO4-, HPO42-…
温度T↑,则Kw↑,
∵ H2O电离是一个吸热过程
T/K 273 295 298 323 373
Kw 1.139×10-15 1.000×10-14 1.008×10-14 5.474×10-14 5.5×10-14
二、溶液的酸碱性及pH标度
由于水溶液中存在H2O的自偶电离平衡: H2O + H2O = OH- + H3O+
三、酸碱电子理论
1923年,由美国物理化学家Lewis提出,又称“Lewis”酸碱
理论。
一、 S.Arrhenius酸碱理论
(一)酸碱定义
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 合物称为“酸”;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 全部是OH-的化合物称为“碱” 。
(二) S.Arrhenius酸碱理论的优点
1. 从组成上揭示了酸碱的本质,指出 H+是酸的特征,OH-是碱的特征。
2. 解释了“中和热”的值:
H (aq) OH (aq) H 2O(l) H 55.99kJ mol 1 (放热)
3.找出了衡量酸、碱强度的标度
(Ka、Kb、pH)。
(三) S.Arrhenius酸碱理论的局限性
酸碱被限于水溶液,非水体系不适用 例: 液氨中,KNH2(氨基化钾)使酚酞变红→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