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入门-第三章第一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安定经济成长期

【课文翻译】

日本经济从1970年代开始迎来了巨大的转换期。长期以来的高增长率因为第一次石油危机而迅速下降。石油危机给已经转换成为对石油依存度高的产业结构的日本带来了很大的损害。然而,对于第一次经验的石油危机,日本企业根据减量经营和ME技术的利用等积极应对,很快地突破了困境。因为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强以及出口剧增伴随的贸易黑字(贸易逆差)的积累,日本成为了世界第一的债权国。与此同时,与美国发生了激烈的摩擦,对此该如何应对,对日本来说是一个大问题。

第一节第一次石油危机

1.1第一次石油危机的发生

1973年11月,在第4次中东战争中,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采取了把原油价格上涨到原来的4倍,并且供给大幅度减产了25%这种果断的手段。这个利用石油作为外交王牌的政治性的决定,使得世界各国一起陷入了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即所谓的滞胀危机。

像表3-1所示的那样,在第一次石油危机的影响下,美国、英国、西德国等都哪个国家都是低的经济增长率,消费者物价指数的上升率很高。1960年开始到1973年领先的国家的实际GDP增长率平均是5.0%,1973年到1975年下降到了1.6%。其他的国家,1973年到1975年的通货膨胀率较1964年到1973年平均的3.7%上升到了10.5%。

1.2 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由于第一次石油危机,日本的能源大多依赖进口,从而使得刚转换成高度依赖石油的产业结构的日本经济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以石油危机为转机,日本经济10%左右的高增长率到此为止,并在1974年成为和战后初期一样的负增长,从此,日本经济进入了安定经济成长期。

针对于石油危机给日本经济带来的影响,从一下的4个方面进行说明。第一,交易条件的恶化。交易条件是用出口资金量一单位和进口资金量交换,以进口资金测出的出口资金一单位的价值来表示。如果和出口价格相比,进口价格更贵的话,就意味着交易条件的恶化。

在1972年,日本的汽车的平均价格是每台1460美元,因此,相当于买了770桶石油。但是,到1974年,汽车的输出价格上升到2050美元,这可以买到的石油量却减少到210桶。也就是说,日本人同样做出一辆汽车的输出价,用来买石油由于受到石油冲击降少了4分之1。

石油危机给日本带来的第二个影响是经常性收支的恶化。这就是,由于石油价格上涨,输入等量石油的支付额就急速增长。

从表3-1可以看出,石油危机发生后的1973年和1974年,日本经常性收支变为大幅赤字。

第三点,狂乱物价的发生。由于石油的输入价格上升,国内的物价也大幅度上升。还有,预测通货膨胀的激化,企业把投入在库存商品的投资撤走,物价上升一度加速。与此同时,为了防止减少所得税

目劳动者要求大幅上调工资,通货膨胀被激化,发生了狂乱物价。

从表3-4可以明显的看出:输入物价指数反映了输入石油价格的急剧上升,1947年急速上升到66.3%。而且,批发价格指数和消费价格指数也分别上升31.3%和24.5%,记录为异常高的通货膨胀率。

第四,进入了低成长期。在日本,1970年的时候,为了完成对输入原油的依存改造,应对石油价格的高涨,而且由于石油危机,也许不能确保今后原油输入量的稳定,所以只有扩大输入,才能实现“成长永远持续”这样的成长神话,这样的悲观看法支配日本经济的将来。这样,企业控制了投资和新规雇用,同时也抑制了家庭为将来而准备的消费,取而代之的是储蓄的增加。政府也从财政和金融两方面采取紧缩政策。这样,在供给方面,由于原油价格的上升被抑制,在需求方面,消费、投资、政府支出都减少,由于种种原因,日本经济从此结束了高度成长,进入了安定低成长期。

1.3 日本企业面对石油危机的政策

日本企业面对石油危机,对此作出三个应对政策,第一是削减经营的方式有利于减轻负债,第二,调整雇佣是削减经营的一大支柱,第三是节约能源,消费,调整过程进行的相对比较迅速,顺利。

首先,从有息负债的减少和大企业银行的脱离的事讨论。减量经营的特征是削减固定经费。在那时,对于企业来说很重视利息和收据分配,缩小金融利息收支的差。丰田和松下电器的金融收据超过很多被称为丰田银行、松下银行,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形成间接相对型金融,为银行借款依存,去了一下设备投资的日本企业,改变了增大石

油短缺机会行动。向优良企业银行脱离前进。1976年到1980年主要企业的利益的利润留成和减价总额超过了设备投资。总之,设备投资因为用企业内部资金被调试,资金富余,企业的债务推进,有利的资金运用开始行动。大企业如离行式银行,削减了企业的固定经费。大幅降低了银行企业的监视机能。银行企业的监视机能低下对泡沫经济期扩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其次,来看看[减量经济]的又一支柱的雇佣调整。在石油危机以后,日本企业采取了,坚持基本的长期雇佣制度,不因为解雇,在停止采用新规之后,缩短加班时间的等等的对策。还有,同意了,压制劳动组合提出的涨工资的要求及由于春斗,涨薪率很低,根据[年与功]决定放缓工资上涨幅度的事项。在劳动生产性的提高范围内,由于解决了涨薪问题,也解决了通货膨胀工资成本。这样既建立了劳资关系,也解决了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引起的较小混乱。

最后,就能源消费的节约问题进行讨论。石油危机以后,能源消费的节约,特别是石油消费的节约已成为了企业经营的重大课题。就日本能源消费结构看,具有制造业的消费作用大这样的特征。然后,1970年代的后半时期,日本企业进行了积极的节能投资。在能源多消费产业,钢铁业持续铸造技术,催酸素转炉的采用,水泥产业NSP 窑的开发等,发展了节能技术。还有,为了节约能源消费,见证了企业间的共同开发运动。钢铁制造厂商协力下,造船也实现了加工,熔接难度高的高张力钢板的品质改善。在大量采用高张力钢板建造船身这点发挥了威力。如此,在1973到1985年,平均实际GDP平均每

单位,日本以2.7%的能源消费减少率在发达国家中居最高。石油消费减少率4.9%也是最大的。

像这样,企业的一系列的【减量经营】的推进,日本产品从重厚长大型向轻薄短小型转换,产业结构国际竞争力可以说高度化。但是,内需没有扩大,国际竞争力不是太强,产品集中输出就意味着会受到外国企业的不良影响,由利益会引起经济摩擦。

1.4日本政府的对策

根据石油危机的不景气,日本的财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高速成长期,经济的成长伴随着以租税的自然增收为依存使【增分主义的】预算得以形成。总之,前年度预算实际采取把自然增收分集作配分的预算组成方式。但是,这样的预算组成无法维持石油危机,在1975年度,税收相比前年度出现-8.4﹪的急剧下降。而且,因为景气对策而大大增加了财政收入,面对大幅度收入的减少,日本政府开始大量发行国债。国债的依存度从1974年的11﹪急剧上升到1979年的35﹪,这就是所谓的债财政国债化。

发行国债,虽然政府的国债收入增加,但同时也产生了偿还国债和支付利息的义务。建设国债是为了建设公路和桥梁这样的公共财产而发行的,国债的发行换来社会资本的剩余。社会资本一旦被用于建设就可以长期使用,又后代的人们我能用税金来偿还用于建设而发行的国债并支付利息,这样就不会失去世代的公平性。然而,赤字国债与之不同,即使发行了赤字国债,也不能给后代留下什么。也就是说,现代吃喝的费用由后代来偿还,这就产生了世代间的不公平。赤字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