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入门-第三章第一节
第三章 第一节 日本(吴进发)
因为这些地区多优良港湾,交通便利,利于 进口原料、燃料,出口工业产品。
思考:
日本发展经 济有哪些有利和 不利的条件?
不利条件
国土狭小,矿产资源 贫乏,地质灾害频繁。 便利的海运,发达 的科技,高素质的劳动 力,高效率的管理
有利条件
群岛国家 海岸线曲折 多优良港湾 技术先进
有利 条件
扬 长 发达的加 工贸易经济
北部主要是: 温带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降水较多, 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 为凉爽,气候的海洋性 特征明显。
温 带 季 风 气 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
候—
海洋性季风气候
冬
日本海
太 平 洋
夏
冬
潺潺的流水
夏
读右图,说一说 日本樱花开花的时空 变化规律。北海道樱
花开花的时间,比九
州要迟1个多月,你 了解其中的原因吗? 日本樱花开花时间由南向北推迟。原因:日本领 土狭长,南北纬度跨度较大,南部春季升温早,北 部春季升温晚。
铁矿石99.8%、原油99.7%、 天然气94.3%、煤90.9%、 棉花100%、天然橡胶100%
日本的贸易对象主要有: 美国、中国、欧洲
便利的海运
钢铁17.1%、船舶80.6%、 照相机81.8%、钟表79.8%、 电视机34%、汽车45.1%
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中国是日本的重要出口国之一,你能说出我们 生活中的日本品牌吗?
4.日本交通运输业发达,已形成以____为主,海、陆、 空密切结合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 A ) A.海运 B.空运 C.铁路 D.公路
5 .读右图,日本工业集中分 布在图中所示的阴影地区,主要 是因为该地区( D ) ① 劳动力素质较高 ② 便于排放污染物 ③ 多优良港湾 ④ 原料、燃料主要依靠进口, 产品大量出口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日本 教学设计
第三章走进国家第一节日本教学目标:(一)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及首都等重要城市和海港的位置。
(二)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和文化特征。
(三)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日本民族和人口方面的概况。
(四)根据教材资料和课外资料,说出日本的交通运输特点。
(五)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日本自然条件特点,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利用多港湾来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
(六)能举例说明日本与我国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密切。
教学重难点:1、日本的地理位置2、日本的气候特征3、日本的经济和文化日本 1一设情激趣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发生里氏9.0级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20公里。
日本气象厅随即发布了海啸警报,称地震将引发约6米高海啸,后修正为10米。
根据后续研究表明,海浪最高达到23米。
日本官方已确认地震海啸已造成8277人死亡(2011 年03月20日),失踪12272人。
地震引起福岛第一核电站1~4号机组全部发生核泄漏。
二自主探究1、日本的地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纬度位置25-50大部位于温带,小部分位于亚热带,东半球、北半球.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北部,由数千个岛屿组成,众列岛呈弧形。
日本东部和南部为一望无际的太平洋,西临日本海、东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隔海分别和朝鲜,韩国、中国、俄罗斯、菲律宾等国相望。
日本北海道有世界最著名的渔场之一——北海道渔场,其成因是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
P66页图3-12、日本的国家构成由北海道、本州最大岛、四国、九州及其附近岛屿构成,首都东京,主要居民是大和族,通用日语,人口1、5亿,面积37万平方公里,所以说日本式一个地狭人稠的国家。
3、日本地形七年级地理课案多山的岛国,平原面积狭窄,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多火山、地震,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地带,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海港。
4、日本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日本经济概述ppt课件
造船工业是工业化的先驱部门,战后迅速发展,从 1956年起牢居世界首位,约占世界历年产量的1/2
电机工业是高技术产业的火车头,家电是重要部门 纺织工业是工业化最早发展的部门,战前占工业的 1/3和出口值的58%,战后发展缓慢,生产地位下降
16
(四)山阳—濑户内工业地带 60年代以来,濑户内海沿岸发展成为新
兴的重化工业地带,称濑户内工业地带 发展条件(1)区位优势(2)方便廉价
的内海水运(3)沿海易于填海造路(4) 地震台风灾害少(5)劳动力资源丰富
17
(五)北关东—京滨工业地带的外国地区 60年代以来,随着京滨工业的空间外延,
促进了北关东工业迅速发展。它由一个 农业区发展成为具布中等水平的工农业 区。
20
12
• 对外投资从70年代日本始有海外投资,近年来国际收
支经常出现盈余,积累大量资金,与美欧贸易磨擦日益加 深等不利于商品出口,而有利于海外投资。 是世界上最 大的投资国
• 资本输出方式采取证券投资、直接投资和贷款三种,
以贷款份额最小;投资部门以第三产业为先,次为制 造业,在中国大陆以制造也为主
• 1975年以前投资多在亚洲和拉美建立以纺织工业为主
钢铁工业现代化水平高,劳动生产率超过欧美等国,钢铁生产 的能耗量和焦比也是最低的
钢铁联合企业除室兰外,全部集中在太平洋带状工业带内,在 该地带有京滨、中京、阪神、濑户内和北九州五大钢铁工业基地
5
机械工业
日本最大、战后发展最快的部门。以汽车、造船最 为发达。近年电机与信息有关的电子工业发展很快,已 居机械工业首位。
电子工业)的兴 起 在掠夺中国和朝鲜煤铁资源的基础上建立了
第三章 日本的产业
一、产业的分类 1、两大部类分类法 消费资料和生产资料 2、三次产业分类法 3、依据生产要素配合比例进行分类 4、日本的产业分类法 1949年制定了《日本产业标准分类》
• 二、有关产业结构变化的理论 • 1、配第—克拉克法则 • 英国经济学家,根据十几个国家统计资料 发现: • 劳动力首先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移动, 然后向第三产业移动。 • 从而导致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减少, • 第二、第三产业劳动力逐渐增加。
1、日立制作所 2、八幡制铁 3、东芝电器 4、富士制铁 5、日本钢管 6、日本石油 7、松下电器 8、丰田汽车 9、三菱重工 10、三菱电机
日本制造业前10名的变迁(1972年、1990年)
1972年 1、新日本制铁 2、丰田汽车 3、日产汽车 4、松下电器 5、日立制作所 6、三菱重工 7、日本钢管 8、东芝电器 9、日本石油 10、住友金属
• 3、库茨涅兹法则 • 美国经济学家 • 根据大量的统计资料,揭示了三次产业— —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在收入上的变化 趋势。 • 各国经历了农业部门劳动人口比例迅速下 降,工业、服务业部门劳动人口比例趋于 上升的过程,从而证实了克拉克的结论。
• 4、四次产业理论 • 提出“第四产业”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 学家波拉特,在1977年出版的《信息经济 论》中提出,应改变传统的三次产业分类 方法,建立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信 息产业的四次产业分类法。
• 5、产品周期理论 • 代表人物美国经济学家费农 • 工业化国家的各产业从发展到衰退的“生 命周期”理论。
日本制造业前10名的变迁(1950年、1960年)
1950年 1960年
1、东洋纺织 2、八幡制铁 3、富士制铁 4、钟渊纺织 5、三井矿山 6、日本钢管 7、大日本纺织 8、三菱矿业 9、吴羽纺织 10夫曼法则 德国经济学家 将工业划分为:消费品产业和资本品产业 将工业化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消费品产业占绝大比重资本品 产业尚未发达时期; • 第二阶段是资本品产业开始发展时期 • 第三阶段是消费与资本品产业均衡发展时 期 • 第四阶段是与消费相比,资本品产业显著 扩大
经济学原理 第03章
两个国家都能从贸易中获益
绝对优势度量生产一种物品所需投入的成本
回忆:成本的另一种度量方法是机会成本 在我们的例子中,1台电脑的机会成本是将生产1台
电脑上所需的劳动时间用在生产小麦上所能生产的 小麦数量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11
机会成本与比较优势
比较分析美国、日本将生产和消费多少物品
如果两个国家都选择自给自足 如果两个国家之间进行贸易
1
美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小麦(吨) 5,000 4,000
每月有50000小时的劳动用于生产 100小时劳动/1台电脑 10小时劳动/1吨小麦
3,000
2,000 1,000 0
没有贸易 美国的产量
(250, 2500)
第03章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为什么人们(还有国家)之间会选择经济上
相互依存?
贸易怎样能使每个人都更好?
什么是绝对优势?什么是比较优势?
有何相同之处?又有何不同之处?
0
我们的例子
两个国家:美国和日本
两种物品:电脑和小麦
一种资源:劳动,用小时为单位
美国每月有50000小时劳动 日本每月有30000小时劳动
电脑(台)
0 100 200 300
存在贸易与不存在贸易条件下的消费
不存在贸易下的消费: 美国总消费:250台电脑、2500吨小麦 日本总消费:120台电脑、600吨小麦
比较存在贸易与不存在贸易下的消费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两个国家电脑和小麦的产量
和贸易量
4
贸易条件下美国的生产、消费量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9
这些好处来自何方?
日本经济史
日俄战争
• 日本获得以下权益: • 1、日本获得对朝鲜和中国东北的控制权 • 2、俄国割让库页岛南部,承认朝鲜为日本
的保护国 • 3、俄国在辽东半岛的一切特权转让给日本 • 日俄战(19051907),但很快新的经济危机又出现 (1907-1909)
• 1、1890年,爆发经济危机,政府意识到只 有开辟海外市场才是出路,由此确立贸易 立国的原则
• 2、政府通过发动侵略战争直接为私人企业 开拓市场,日本每一次的经济繁荣都与侵 略战争紧密相关
• 3、1894年的甲午战争和1904年的日俄战争 使日本工业品出口增长迅速
特点
• 日本工业化是一场自上而下的革命 • 在国内市场狭窄、经济发展不充分的情况
体制
德川幕府(江户幕府)
• 1603年由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康在江户(今东 京)所建
• 至1867 年德川庆喜被迫宣布还政天皇为止 (即大政奉还),共经十五代将军,历时 265 年,为继镰仓,室町幕府政权之后,最 强盛也是最后的武家政治组织
江 • 中央政权:幕府(将军)
户 幕 府
地方政权:藩国 (大名)
下,政府对企业的大力扶持和直接帮助是 实现工业化的主要原因 • 政府对民间资本的支持是日本工业化的重 要特点
日本产业革命与英国产业革命的区别
• 1、英国工业革命是本国生产力的自然发展的结果, 而日本发展工业的进程则是在外侵当前,变革图 强的结果
• 2、英国各行业发展循序渐进,日本各行业发展齐 头并进
• 在幕藩体制下,将军是日本的最高统治者,幕府 是国家的最高的政权机关
• 大名拥有很大的独立性,他们在自己的领地上拥 有行政、司法、军事和税收等权利
• 实行封建土地所有制 • 身份等级有严格的规定,除公卿贵族外,人们被
第三章 市场集中
>75%
该产业的企业总数 列入该类型的产业
20家以内
轿车、电解铜、氧化铝
20-40家
卷烟、电灯、石膏制品、平板玻璃
II.高集中寡占型 65-75% >85% 20-200家
轮胎、洋酒、变压器、洗衣机
III.中(上)集中 50-65% 75-85% 较多
寡占型
粗钢、钢琴、轴承
IV.中(下)集中寡 35-50% 45-75% 很多
占型
使用肉类制品、壁纸、杀虫剂
V.低集中寡占型 30-35% 40-45% 很多
面粉、男式鞋、女式鞋、水果和菜 罐头、涂料
VI.原子型
<30%
极多,不存在集中 妇女服装、纺织、木制品中的多数
第二节 市场集中度的测定指标
日本著名产业组织理论学者越后和典教授, 根据贝恩的分类方法,和日本产业分类的实际情 况,将日本的产业分为5类。
实际应用中,人们常用10000乘以份额平方和来 便利地表达H指数。例如美国司法部1997年公布的水 平合并指南规定:对于HHI高于1800的市场,政府有 可能对使指数提高50-100个点的合并进行干预;对 于HHI在1000-1800之间的市场,一项合并若使指数 提高100点,政府就要进行调查;对于HHI低于100的 市场,政府不会对合并进行干预。
企业还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性手段来设置进入壁 垒,对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市场集中产生影响。
五、其它因素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因素成为影响一国市场集中 度的常见因素。
在转型经济国家,公有企业更多集中在缺乏竞争的产 业,民间资本和外资更多投向逐步放开管制的领域。相应 地,所有制结构与市场集中度产生复杂的联系。
第三节 影响市场集中的主要因素
第三章 日本的财政与税制
第三节 财政面临的中长期课题
一、财政的可持续性危机 • (一)税收萎缩 • (二)财政支出迅速增长 • 主动性因素 • 政府刺激经济增加支出 • 加大科技投入 • 被动性因素 • 失业人口的增加,使得失业救济支出增多 • 长期性因素是人口老龄化导致社会保障支出增加 • (三)收支缺口和国债负担 • 对国债的依赖 • 还债负担沉重
第三章 财政与税制
王菁华 2015年4月2日
全章概览
第一节 战后日本财税制度基本架构
第二节 财政调节景气的效果极其副作用
第三节 财政面临的中长期课题
第一节 战后日本财税制度基本架构
一、财政的地位与基本功能
二、预算制度
三、税制
四、财政监察与财政公开制度
第一节 战后日本财税制度基本架构
一、财政的地位与基本功能 • (一)超然地位 • 1.超然于政府其他行政部门 • 2.皇家财政不再是高于国家财政的特殊存 在 • (二)运营财政的法律框架 • 战后初期得到改革 • 财务省只是执行机构
第三节 财政面临的中长期课题
三、 财政结构改革 • (二)财政基本制度改革 • 1.改革预算方法 • 由“自下而上”改为“自上而下” • 将政策评价反馈到预算编制过程中 • 2.改革预算分类 • 精简特别会计 • 大幅度压缩政府有关机构规模,缩小政府 有关机构的职能 • 提高国家财务状况透明度
第三节 财政面临的中长期课题
第一节 战后日本财税制度基本架构
三、税制 • (三)租税特别措施 • 为贯彻特定政策而采取的手段,属于基本 税制以外的例外规定 • 作用 • (四)“中央集财”体制及其积极意义 • 1.维持各地基本行政能力均衡 • 2.缩小地区和城乡差距 • 3.加快社会基础设施建设 • 4.引导产业沿着政府指引方向发展
日本
第三章第一节日本制作:康丽红周学俊班级:姓名:时间:学习重点: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及首都等重要城市和海港的位置2.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和文化特征3.了解日本经济发达的经济成就是如何取得的。
一.日本的自然环境1.东亚岛国日本位于东部,西北部。
邻土由大岛及附近小岛屿组成,其中最大的为。
日本的群岛的东边是洋,西边是海。
对照课本P66页图3-1,找出右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地名1 ;2.3 ;4.5 ;67 ;89 ;10完成课本P66页活动部分,答案写在课本上。
2.多山的地形日本地形以为主,最大的平原是:,由于在和板块交界处,日本群岛位于地震带上,因此多。
著名的山峰为活火山。
3.温湿的气候日本的气候主要为,这种气候的特点是气候的特征显著。
但在夏秋季节经常遭受袭击。
完成课本P67页的活动部分,答案写在书上。
二.日本的文化和经济1.东西融合的文化日本民族以为主,在古代日本的文化受影响很大;在现代主要受文化影响。
所以当代日本的文化特征是。
仔细阅读P68页的阅读部分,了解日本的服饰和饮食特点。
2.发达的经济工业:A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得日本的经济遭受重创,但战后日本的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GDP总量很快位居美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并长达几十年之久。
前不久刚被中国超于。
(但中国人均GDP远低于日本。
)请在课本中出合理答案:。
B日本国情为,,依靠进口原料与能源形成了为主的发达经济,贸易对象主要有。
完成课本P69页上面的活动部分,答案写在课本上。
C 日本的哪些产业位居世界先进行列:,;;。
日本的工业品在世界上有很强的竞争力,举例说明我们周围来自日本产品。
完成课本P69页的活动部分,找出日本主要的城市及其位置。
农业:日本由于的原因,很多农产品都依赖进口。
但农业生产水平很高。
;;是日本农业的三大部门。
日本是世界上著名的渔业生产大国,北海道渔场是世界上的四大渔场之一,其原因是:。
在课本P70页的地图上,用圆圈画出北海道渔场的位置。
日本经济
日本经济日本经济指的是日本的国民经济概况。
日本是当今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和中国。
明治以来,日本不同时期的经济政策如下。
✧殖产兴业✧财阀解体✧倾斜生产✧国民所得倍增计划✧列岛改造计划日本国简介日本国是位于亚洲大陆东岸外的太平洋岛国。
西、北隔东海、日本海、鄂霍次克海与中国、朝鲜、韩国、俄罗斯相望,东濒太平洋。
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日本的国家理念为立宪主义、国民主权、基本人权的尊重、和平主义,实行以君主天皇作为日本国家与国民的象征君主立宪政体。
日本自20世纪60年代末期起一直是世界公认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强国,日本属于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四万美元稳居世界前列。
被称为“日出之国”。
日本为单一民族国家,国内大城市主要有东京、大阪和神户等。
日本的人口超过1.2亿,是世界人口数量第10大国,科学研发能力居世界前列,同时也是当今世界第四大出口国与第四大进口国。
日本属于发达国家,国民拥有很高的生活质量,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
日本经济,是一个自由市场经济体,GDP总量从1968年至2009年的41年间一直名列世界第2位(仅次于美国),2010年被中国超过居第3,人均GDP接近34,000美元,位居世界前列。
日本的经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受到了毁灭性打击,但在战后快速复兴,从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了持续长达30年的高度增长,被誉为“日本战后经济奇迹”(en:Japanese post-war economic miracle)。
1960年代池田勇人内阁提出“所得倍增计划”,经济达到平均10%的增长,目前日本拥有的绝大多数世界知名的跨国企业都诞生于这一时期;1970年代初期虽然遇到石油危机,平均仍有5%的增长;1980年代则为平均4%的增长。
日本的通货货币是日元(¥),在世界上与美元($)、欧元(€)等都是重要的国际通货。
●能源矿藏原油和铁矿石的生产极少,地下资源相当匮乏,但是各种类的矿产在日本都有发现,因此日本有“能源博物馆之称”,不过水泥的原料石灰石、玻璃和一些建筑材料的原料如圭石等储藏丰富,被大量开采。
第三章战后日本经济(ppt讲稿)
生性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佃农制,确立了自耕 农个人土地所有制,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
2,解散财阀
大财阀是日本军国主义在城市经济中的基础,美国占领当局认为,财阀与 旧日本政治勾结,控制着全国的经济命脉,是日本发动战争的最大潜在力量
•但在1603—1867年间的德川家族统治时代,日本封建 制度开始由盛而衰,此时西方列强的入侵加速了日本封 建经济的解体
•1868年明治维新后,天皇政权开始运用国家权力大力 发展资本主义
•1868—1880年代初,在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 化的口号下推行变法,使资本主义获得发展的宽松条件
•1880年代后掀起创办近代工业的高潮,工业发展进入 新阶段
1947年4月,日本政府还颁布了“禁止垄断法”。
所有这些解散财阀的措施为企业间的自由竞争和企业管理 现代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3,劳动民主化
战前,日本的资本家和雇主完全忽视对工人人格 的尊重,工人经济上受到残酷剥削,政治上受到压 制。
战后初期,在工人运动兴起的推动下,于1946— 1947年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劳动立法(1945.12,《工会
实际上,该计划的各项目标在1967年即已实现
三,1956—73年日本实现高速经济增长的原因
A,大规模的、不断扩大的设备投资
在此期间日本的每年固定资本投资大体占GNP的1/3; 从1956—1970年15年间,日本的固定资本投资增加了 13倍。
此期间的日本的固定资本投资不仅规模大,而且主要 用于设备更新和扩大,投资重点则放在钢铁、机械、 电力和化学等基础工业部门,这样既为整个国民经济 的技术改造和现代化提供了充足、优质、廉价的原材 料和设备,又可带动其他领域的投资,以致出现投资 带动的投资。同时,日本此时期的设备投资还与采用 先进技术结合在一起。
第三章 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基于上述特点,当知识资产对外转让成本很高或者其他条件 不具备时或者出于保护本企业的知识资产,跨国公司通过对 外直接投资直接把知识资产转让给分支机构,分支机构就可 以以低成本获得母公司的知识资产,有望在竞争中获得更高 利润,也充分显示了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与此相反,东道 国企业则要付出高额成本才能获得此类知识资产,其竞争力 则大减。
阿利伯理论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探析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 影响因素的新角度。但是阿利伯理论也存在缺陷,它不能 解释不同货币区域之间的交叉投资,也不能解释跨国公司 对两个使用同样货币的国家同时进行直接投资,更不能解 释疲软货币国家的跨国公司向坚挺货币国家进行直接投资 的理由。
4.尼克博克的“寡占反应论”。尼克博克于1973年发表了题为 《寡占反应与跨国公司》的文章,文章强调寡占反应行为是 引起战后美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原因。尼克博克 把 对 外 直 接 投 资 分 为 “进攻型投资”与“防御型投资”。进攻型 投资是指第一个在国外市场建立子公司的寡头公司的投资; 防御型投资是指同行业其他寡头公司追随进攻型投资而至同 一地点进行的投资。跨国公司采用不同类型投资的动机不同 ,前者可以用弗农(Vernon)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解释;后 者则需要由寡占反应行为来解释。后者是尼克博克的研究重 点。
②垄断优势理论认为跨国公司拥有的垄断优势主要表现于: 一是技术优势。技术优势是跨国公司拥有的最重要的垄断优 势,主要表现于保持核心技术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前者是 跨国公司维持其垄断地位的保障,后者是跨国公司维持其垄 断地位的手段。二是管理优势。跨国公司经过长期竞争的洗 礼,一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人力资本和智力资本,能够保证跨 国公司高效运作;另一方面则积累了丰富的管理技术,足以 满足跨国公司世界范围内一体化生产的需要。三是资金优势。
第三章 走进国家 第一节 日本
第三章走进国家第一节日本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日本的位置、特点及其对地形、气候、资源等方面的影响,并掌握日本自然地理的基本特征。
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成因。
2、说出日本工业带的分布并分析其原因,结合日本的国情,分析其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的发展特点。
3、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进一步提高运用地图来分析地理特征和用图探究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1.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2.日本经济发展和工业分布特点及成因难点:1.学生自己读图分析日本的自然和经济特点。
2.日本工业布局及原因一、【课前延伸】:1、问题引导(1)日本领土主要有哪四个大岛组成?其中哪一个岛面积最大?(2)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2、巩固效果(1)日本领土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大岛及其附近的岛屿组成。
其中 ________岛面积最大。
(2)日本位于________和________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二、【课内探究】自主学习,展现自我阅读课本66、67、68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日本位于亚洲的部,太平洋部,与中国隔海相望。
请在课本图中标注日本海、太平洋、俄罗斯、韩国。
2、日本的居民主要是族,通用语3、请在课本图中标注富士山、关东平原、东京湾、濑户内海、津轻海峡、朝鲜海峡和日本海。
4、日本的地形以______、为主,日本最高山峰是山,它是一座火山。
日本最大的平原是5、日本位于中纬度大陆东岸,拥有带和带气候。
6、日本多山,降水又较多,河流会有什么特点?7、当代日本文化既保留有民族的传统内容,又兼有方文化的特色。
【教师点拨,解惑释疑】图3—8日本的经济特点:(经济强国),目前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居世界前列。
形成了(进口——加工——出口型)的(加工贸易经济)。
日本的工业集中分布在和,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共同提高】1、读表:东京和北京一月和七月气温和降水量(1)气温:冬季,东京比北京(冷还是暖),夏季呢?(2)降水量:东京比北京(多还是少)。
日本经济介绍
日本经济一、经济现状:中新网3月6日电日本新华侨报网6日发文说,2011年日本时隔31年出现大额贸易逆差,从长期贸易顺差国沦为贸易赤字国。
日本的贸易赤字真的是暂时现象吗?或许,即使一些暂时的不利因素消失,日本靠出口支撑国内经济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也将走到尽头。
日本不对经济管理和发展方式进行根本性改革,贸易赤字可能很快就会成为常态。
文章摘编如下:不出权威分析机构所料,2011年日本时隔31年出现大额贸易逆差,从长期贸易顺差国沦为贸易赤字国,日本“出口大国”的地位岌岌可危。
1月25日,日本财务省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日本出现近2.5万亿日元(约合320亿美元)贸易逆差。
而在一年前的2010年,日本还享受着超过6.6万亿日元(约合848亿美元)贸易顺差。
从出口方面看,日本2011年可谓厄运连连。
首先是“3〃11大地震”和随之发生的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导致日本最具竞争优势的汽车和电子产品零部件供应链一度中断。
此后,在各方努力下,好不容易供应链恢复,产能也恢复甚至超过震前水平,但日元升值、泰国洪水、全球经济减速等问题又接踵而至,对日本2011年下半年的出口造成严重打击。
从进口方面看,由于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事故,日本各界“脱核电”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为保证安全,日本关闭了很多核电站。
为了保证电力正常供应,日本开始广泛采用火力发电。
而火力发电的燃料需要大量进口,仅此一项,日本就花费了3万亿至4万亿日元(约合384亿至512亿美元)。
日本央行行长白川方明在近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进口和出口结构变化看,2011年贸易收支出现赤字主要受“3〃11大地震”和核电事故影响,是暂时现象。
但日本的贸易赤字真的是暂时现象吗?或许,即使这些暂时的不利因素消失,日本靠出口支撑国内经济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也将走到尽头。
日本不对经济管理和发展方式进行根本性改革,贸易赤字可能很快就会成为常态。
从日本国内产业发展情况看,虽然日本产品坚固耐用的高品质闻名世界,但始终撕不掉高价格的标签。
日本经济与社会大纲
《日本经济与社会》课程教学大纲学时: 24 学分: 1.5理论学时: 24 实验学时: 0面向专业:全校课程代码: B0200020先开课程:无课程性质:全校性选修课执笔人:审定人:第一部分:理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日本经济与社会》是公共选修课,是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更好得培养顺应我国市场经济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而开设的。
本课程介绍日本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分析日本的经济与社会领域的重要研究问题。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初步的有关日本经济与社会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日本经济的概况,社会基本构造以及文化特点。
重点放在经济领域。
本课程将在理论讲授的基础上,采用讲授与讨论想结合的方法,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引导学生对于日本经济的热点进行讨论和分析。
2、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本课程主要讲授日本经济的发展过程,经济制度的变迁,主要产业发展现状以及日本的社会和文化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各章节的重点,以教师讲解与学生参与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即兴应变能力等,以提供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做以下改革:一是积极吸收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有选择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以扩大学生们的视野,促进学生们的独立思考;二是推行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是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重点突出、案例适当、讲解生动,并尽可能与实例相结合,使学生对本课程有一个生动而具体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具体的教学内容如下:第一章日本经济发展历程(4学时)第一节日本经济发展历程第二节泡沫经济的发生及崩溃的背景以及过程本章重点:掌握经济发展时段划分本章难点:泡沫经济的发生及崩溃的背景以及过程思考题:简单阐述日本经济的发展过程建议教学方法:以课堂讲解为主,以引导学生讨论为辅。
第二章日本的经济改革(4学时)第一节 80年代后期以来的日本经济结构改革第二节政府间财政关系,金融政策与货币政策本章重点:政府间财政关系及金融政策本章难点:日本的货币政策思考题:80年代后期以来的日本经济结构改革的背景建议教学方法:以课堂讲解为主,以引导学生讨论为辅。
第三章 走近国家 第一节 日本
第三章走近国家第一节日本学习目的:基础知识与技能1、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及首都等重要城市和海港的位置。
2、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和文化特征。
3、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日本民族和人口方面的概况。
4、根据教材资料和课外资料,说出日本的交通运输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尽量给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营造一种和谐、平等、进步的师生关系。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让学生猜谜语:日出之国;樱花之国。
放映歌曲《芭拉芭拉之浪漫樱花》,这是描述了一种什么景观?(樱花飞扬)樱花是哪个国家的国花?(日本)让学生了解一下日本的国旗、国徽及日本的概况。
二、新课学习㈠东亚岛国1、学生看课本、地图,思考两个问题:⑴通过读图,判断日本在世界上的位置位置。
日本东部濒临_______洋,西北部隔_______海与_______、______、_______及韩国相望。
首都为。
⑵日本的领土构成上有什么特点?其中有几个岛屿面积比较大?2、练习:根据2000年统计资料,算一算中国和日本的人口密度。
并说说你对日本感性认识。
教师总结:日本是一个地狭人稠的岛国。
㈡多山的地形1、观看《日本地形图》,并指导学生认识日本地形的特点。
(多山地丘陵,平原少,地形崎岖,海岸曲折,最大的平原是(),最高的山峰是(),是一座活火山。
教师点拨:日本不仅多山,而且多火山,特别是活火山,日本领士占全球内也面积四百分之一,而活火山占世界活火山的十分之一。
2、分组讨论:指定学生朗读图下的说明,分析富士火山的景观特点及其成因。
(圆锥形——火山喷发物堆积而成,温泉——地下热能的表现,积雪——海拔高,山下植物繁茂——气候温湿、土壤肥沃。
)3、分组讨论:为什么日本是一个多山,而且多火山地震的国家?4、多山的地形给日本居民生产活动带来了什么影响?点拨:提示学生可从资源及其利用方面考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安定经济成长期【课文翻译】日本经济从1970年代开始迎来了巨大的转换期。
长期以来的高增长率因为第一次石油危机而迅速下降。
石油危机给已经转换成为对石油依存度高的产业结构的日本带来了很大的损害。
然而,对于第一次经验的石油危机,日本企业根据减量经营和ME技术的利用等积极应对,很快地突破了困境。
因为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强以及出口剧增伴随的贸易黑字(贸易逆差)的积累,日本成为了世界第一的债权国。
与此同时,与美国发生了激烈的摩擦,对此该如何应对,对日本来说是一个大问题。
第一节第一次石油危机1.1第一次石油危机的发生1973年11月,在第4次中东战争中,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采取了把原油价格上涨到原来的4倍,并且供给大幅度减产了25%这种果断的手段。
这个利用石油作为外交王牌的政治性的决定,使得世界各国一起陷入了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即所谓的滞胀危机。
像表3-1所示的那样,在第一次石油危机的影响下,美国、英国、西德国等都哪个国家都是低的经济增长率,消费者物价指数的上升率很高。
1960年开始到1973年领先的国家的实际GDP增长率平均是5.0%,1973年到1975年下降到了1.6%。
其他的国家,1973年到1975年的通货膨胀率较1964年到1973年平均的3.7%上升到了10.5%。
1.2 对日本经济的影响由于第一次石油危机,日本的能源大多依赖进口,从而使得刚转换成高度依赖石油的产业结构的日本经济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以石油危机为转机,日本经济10%左右的高增长率到此为止,并在1974年成为和战后初期一样的负增长,从此,日本经济进入了安定经济成长期。
针对于石油危机给日本经济带来的影响,从一下的4个方面进行说明。
第一,交易条件的恶化。
交易条件是用出口资金量一单位和进口资金量交换,以进口资金测出的出口资金一单位的价值来表示。
如果和出口价格相比,进口价格更贵的话,就意味着交易条件的恶化。
在1972年,日本的汽车的平均价格是每台1460美元,因此,相当于买了770桶石油。
但是,到1974年,汽车的输出价格上升到2050美元,这可以买到的石油量却减少到210桶。
也就是说,日本人同样做出一辆汽车的输出价,用来买石油由于受到石油冲击降少了4分之1。
石油危机给日本带来的第二个影响是经常性收支的恶化。
这就是,由于石油价格上涨,输入等量石油的支付额就急速增长。
从表3-1可以看出,石油危机发生后的1973年和1974年,日本经常性收支变为大幅赤字。
第三点,狂乱物价的发生。
由于石油的输入价格上升,国内的物价也大幅度上升。
还有,预测通货膨胀的激化,企业把投入在库存商品的投资撤走,物价上升一度加速。
与此同时,为了防止减少所得税目劳动者要求大幅上调工资,通货膨胀被激化,发生了狂乱物价。
从表3-4可以明显的看出:输入物价指数反映了输入石油价格的急剧上升,1947年急速上升到66.3%。
而且,批发价格指数和消费价格指数也分别上升31.3%和24.5%,记录为异常高的通货膨胀率。
第四,进入了低成长期。
在日本,1970年的时候,为了完成对输入原油的依存改造,应对石油价格的高涨,而且由于石油危机,也许不能确保今后原油输入量的稳定,所以只有扩大输入,才能实现“成长永远持续”这样的成长神话,这样的悲观看法支配日本经济的将来。
这样,企业控制了投资和新规雇用,同时也抑制了家庭为将来而准备的消费,取而代之的是储蓄的增加。
政府也从财政和金融两方面采取紧缩政策。
这样,在供给方面,由于原油价格的上升被抑制,在需求方面,消费、投资、政府支出都减少,由于种种原因,日本经济从此结束了高度成长,进入了安定低成长期。
1.3 日本企业面对石油危机的政策日本企业面对石油危机,对此作出三个应对政策,第一是削减经营的方式有利于减轻负债,第二,调整雇佣是削减经营的一大支柱,第三是节约能源,消费,调整过程进行的相对比较迅速,顺利。
首先,从有息负债的减少和大企业银行的脱离的事讨论。
减量经营的特征是削减固定经费。
在那时,对于企业来说很重视利息和收据分配,缩小金融利息收支的差。
丰田和松下电器的金融收据超过很多被称为丰田银行、松下银行,得到了很高的评价。
形成间接相对型金融,为银行借款依存,去了一下设备投资的日本企业,改变了增大石油短缺机会行动。
向优良企业银行脱离前进。
1976年到1980年主要企业的利益的利润留成和减价总额超过了设备投资。
总之,设备投资因为用企业内部资金被调试,资金富余,企业的债务推进,有利的资金运用开始行动。
大企业如离行式银行,削减了企业的固定经费。
大幅降低了银行企业的监视机能。
银行企业的监视机能低下对泡沫经济期扩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其次,来看看[减量经济]的又一支柱的雇佣调整。
在石油危机以后,日本企业采取了,坚持基本的长期雇佣制度,不因为解雇,在停止采用新规之后,缩短加班时间的等等的对策。
还有,同意了,压制劳动组合提出的涨工资的要求及由于春斗,涨薪率很低,根据[年与功]决定放缓工资上涨幅度的事项。
在劳动生产性的提高范围内,由于解决了涨薪问题,也解决了通货膨胀工资成本。
这样既建立了劳资关系,也解决了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引起的较小混乱。
最后,就能源消费的节约问题进行讨论。
石油危机以后,能源消费的节约,特别是石油消费的节约已成为了企业经营的重大课题。
就日本能源消费结构看,具有制造业的消费作用大这样的特征。
然后,1970年代的后半时期,日本企业进行了积极的节能投资。
在能源多消费产业,钢铁业持续铸造技术,催酸素转炉的采用,水泥产业NSP 窑的开发等,发展了节能技术。
还有,为了节约能源消费,见证了企业间的共同开发运动。
钢铁制造厂商协力下,造船也实现了加工,熔接难度高的高张力钢板的品质改善。
在大量采用高张力钢板建造船身这点发挥了威力。
如此,在1973到1985年,平均实际GDP平均每单位,日本以2.7%的能源消费减少率在发达国家中居最高。
石油消费减少率4.9%也是最大的。
像这样,企业的一系列的【减量经营】的推进,日本产品从重厚长大型向轻薄短小型转换,产业结构国际竞争力可以说高度化。
但是,内需没有扩大,国际竞争力不是太强,产品集中输出就意味着会受到外国企业的不良影响,由利益会引起经济摩擦。
1.4日本政府的对策根据石油危机的不景气,日本的财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高速成长期,经济的成长伴随着以租税的自然增收为依存使【增分主义的】预算得以形成。
总之,前年度预算实际采取把自然增收分集作配分的预算组成方式。
但是,这样的预算组成无法维持石油危机,在1975年度,税收相比前年度出现-8.4﹪的急剧下降。
而且,因为景气对策而大大增加了财政收入,面对大幅度收入的减少,日本政府开始大量发行国债。
国债的依存度从1974年的11﹪急剧上升到1979年的35﹪,这就是所谓的债财政国债化。
发行国债,虽然政府的国债收入增加,但同时也产生了偿还国债和支付利息的义务。
建设国债是为了建设公路和桥梁这样的公共财产而发行的,国债的发行换来社会资本的剩余。
社会资本一旦被用于建设就可以长期使用,又后代的人们我能用税金来偿还用于建设而发行的国债并支付利息,这样就不会失去世代的公平性。
然而,赤字国债与之不同,即使发行了赤字国债,也不能给后代留下什么。
也就是说,现代吃喝的费用由后代来偿还,这就产生了世代间的不公平。
赤字国债的发行造成了这样的问题。
其他方面,在金融这一块,伴随着日本企业在海外的发展,外汇银行在海外增设了营业点,扩大了规模,这就是所谓的金融向国际化发展。
外汇银行的外国分行的数量从1970年的11行85个分行急速激增到1980年的23行142个店。
外国的外汇银行扩大了把以往的贸易金融作为设备投资的供给这样的业务面目。
损失保险公司页为了获取日本企业在海外创造出的新的市场向欧美迅迅速推广火灾保险等元受事业。
【难点解析】第三章安定経済成長期(1973-1985年)文法(一)石油ショックを契機にして急速に低下していく。
(P59の2行目)~を契機に(して)前接体言,表示以某种事件和情况为契机、起因、动机等。
相当于中文的“借・・・之机”“以・・・为转机”等。
例:1.株の暴落を契機に恐慌が起きた。
以股票暴跌为起因,出现了危机。
2.就職を契機に生活を一新した。
以就职为契机,开始了新生活。
注:类似的说法还有“~を契機として”。
(二)輸入数量制限を廃止する代わりに、関税を導入するという関税化(P68の5行目) ・・・代わりに(1)表示作为补偿或交换的意义。
例:外資企業は残業が多い代わりに、給料も高い。
王さんに英語を教えてもらう代わりに、彼に日本語を教える事にしている。
(2)表示不做前项事情而做其他事情的意义。
例:雨が降ったので、サッカーの代わりに家でテレビを見ることにした。
自分で行く代わりに、妹に頼んだ。
単語石油(せきゆ) 石油貿易摩擦(ぼうえきまさつ) 贸易纠纷OPEC(石油輸出国機構) 欧佩克せきゆゆしゅつこくきこう切り札(きりふだ) 王牌スタグフレーション滞涨CPI(消費者物価指数)零售价格指数しょうひしゃぶっかしすうバーレル加仑経常収支(けいじょうしゅっし) 经常性收支経常収支とは、一定期間の国際収支のうち、モノやサービスの経常取引による収支を表した統計のこと。
経常収支は4つの構成になっている。
1)貿易収支=モノの輸入と輸出のバランスを示す2)サービス収支=旅行や運送などサービス取引を表す3)所得収支=対外直接投資や証券投資の投資収益の結果を表す4)経常移転収支=政府開発援助(ODA)のうちの医薬品など現物援助を表す目減り(めへり) 实际损失WPI(卸売物価指数) 批发价格指数おろしうりぶっかしすう差し控え(さしひかえ) 控制引き締め政策紧缩政策(ひきしめせいさく)省(しょう)エネルギー节能引き金(ひきがね) 扳机;导火线国債(こくさい) 国债外国為替銀行外汇银行(がいこくかわせぎんこう)関税(かんぜい) 关税一人前(いちにんまえ) 合格;顶一个人ME 微电子工业:例如大规模集成电路(マイクロ・エレクトロニクス)NC(数値制御) 数控タイヤ・チューブ汽车内胎工作機械(こうさくきかい) 机床半導体(はんどうたい) 半导体規制(きせい) 限制ダンピング調査(ちょうさ) 反倾销调查ハイテク産業(さんぎょう) 高新产业ボイコット抵制ウェイト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