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管理理论的形成和演进 作者:余彩霞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双因素理论 • 赫兹伯格把企业中影响人的积极性的因素分为 两大类,即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 • ① 在工作中有些因素不具备时,会引起员工 的不满意,然而具备这些因素,并不能使员工 受到巨大的激励。赫兹伯格称这些因素为保健 因素。保健因素往往与工作环境或外在条件有 关。
• ② 在工作中有些因素可以构成很大程度 的激励和对工作的满足感,然而如果不 具备这些因素,也不会构成很大的不满 足。赫兹伯格称这样的因素为激励因素。 激励因素通常与工作本身的特点和工作 内容有关。
– 对工人工作的各个环节和部分进行科学的分析,以 科学的操作方法替代传统的经验方法。 – 科学地挑选工人,并对工人进行培训教育,使之成 长。 – 与工人衷心地合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形成的 科学原则去办。 – 管理部门与工人在工作和职责的划分上几乎是相等 的,管理部门应把自己比工人更胜任的各种工作都 承揽过来
– “经济人”观点;“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来源”的观点
• 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历史: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是管理理论的形成时期,以泰 罗、法约尔、韦伯等为代表,以他们创 立的“科学管理理论”、“管理过程理 论”以及“行政组织理论”为标志,成 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形成的较 为系统的、颇有影响的管理理论
• 韦伯的主要观点是:
• 社会组织的权力应当是理性—法律权力
有三种被社会接受的权力:超凡权力、传统权力和理 性—法律权力。超凡权力来自于对个别人的特殊和超 凡的神圣、英雄主义或模范品质的崇拜;传统权力来 自于对古老传统的不可侵犯性和按传统执行权力的人 的地位的正统信念;理性—法律权力则是在依法而治 的组织里以其能力而提升上来的人所具有的权力。只 有理性—法律权力才能作为行政组织体系的基础。
6.1.2 古典管理理论
• (1)科学管理理论
• 背景:生产规模的扩大与经验管理之间的矛盾 劳资矛盾 效率低,生产能力利用率不到 60% 代表人物:泰罗(F.W.Taylor,1856~1915) 1911年发表《科学管理原理》 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如何提高效率
• 泰罗主要观点和创造性的贡献有 关于科学管理原则
关于任务管理原理 工时研究与标准化。 差别计件工资制。
关于职能化的组织原理
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 建立职能工长制。 例外原则。 科学管理的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并实现 劳资双方的“精确革命”。
• 泰罗的科学管理主要有两大贡献: • 一是管理要走向科学; • 二是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 • 科学管理的其他代表人物:亨利· 甘特、
提出管理的基本原则(即管理14条原则)
• • • • • •
分工。 权力和责任。 纪律。 统一命令。 统一指挥。 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人员的报酬。 集权。 等级系列。 秩序。 公平。 人员的稳定。 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 (3)行政组织理论 • 韦伯(Max Weber, 1864~1920)作为一名 社会学家,发展了著名的权威结构理论。他在 对组织内部的权力关系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 出了一种称为行政组织的理想组织模式,这是 体现劳动分工原则、有明确定义的等级和详细 的规则与制度,以及非个人关系的组织模式。
• 为管理工作规定基本职能
• 经营与管理。法约尔认为经营是指导或引导一 个组织趋向一个目标。经营共有六项职能,即 技术职能、商业职能、财务职能、会计职能、 安全职能和管理职能。企业的大部分工作中都 包含这六种职能,但随着职务的高低和企业的 大小而各有侧重。管理是经营的六项职能之一。
• 管理的要素。法约尔认为管理职能包含五项要 素:①计划:预测未来和拟定一个行动计划; ②组织:确定企业在物质资资源和人力资源方 面的结构;③指挥:对下属人员进行指导,保 证企业人员能履行赋予他的职能;④协调:让 员工团结一致,使企业中的所有工作和谐地配 合,以便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⑤控制:保证 企业中所进行的一切活动同所拟定的计划、发 出的指示和确定的原则相符合。
• 管理理论的第二阶段开始于20世纪二三 十年代,以行为科学为主要特点,其代 表人物有梅奥、马斯洛、赫兹伯格、麦 格雷戈等。他们研究生产组织中人的行 为以及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涉及人的 需要、动机、内驱力、个性、情绪、思 想,特别是人群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为管理理论发展的第三阶 段,首先是一些在战时采用的解决高度技术性 问题的成果被用于管理,从而产生了管理科学 理论。同时,战后又出现了许多管理理论新派 别,这些学派在历史渊源和研究内容上相互影 响,形成了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时期。 •
第6章 管理理论的形成和演进
6.1 管理理论的形与发展
6.1.1 历史背景
• 早期管理活动或实践阶段(从人类社会产生到18世纪) • 早期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从18世纪到19世纪末)
• 管理理论形成阶段(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到现在)
早期的管理活动和思想
• 外国的管理活动和思想
– 埃及金字塔式的管理结构
• 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应具备的特点
– – – – – – 劳动分工。 职权等级。 正式的选拔。 正式的规则和制度。 非人格化。 职业走向。
• 古典理论的缺陷: • -- 将组织当作机器,只要设计好输入, 就会有相应的输出 • -- 工人被假设为“经济人” • -- 管理者被当作工程师
• 6.1.3 行为科学理论 • 行为科学思想起源于本世纪30年代,它运用 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来研究工作环境中的个人和群体的行为。 • (1)早期的行为科学——人际关系学说 • 早期的行为科学侧重于研究员工在生产中的人 际关系,包括研究人的工作动机、情绪、行为 等与工作间的关系,并研究按人的心理发展规 律来激发人的积极性。
• 激励需要:与工作的本质和工作的挑战性有关,这 类需要的满足将对员工产生较大的激励。 • 保健需要:与工作中生理和心理内容相关,这类需 要如果不满足,员工就会不满意。 保健因素:薪金、工作条件、人际关系、管理方式、 公司政策等-由外部环境引起,能防止人们不满意 的结果。 激励因素:挑战性工作、责任、赏识、成就、晋升、 成长机会等-由工作本身引起能导致高水平的激励
•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梅奥,其代表作 为《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和《工业文 明中的社会问题》 • 霍桑试验 • 霍桑试验指1924年至1932年在美国西方 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试验。
• 人际关系学说 • 通过霍桑试验,梅奥在人际关系的研究 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并总结出人 际关系学说的主要观点。
• 用“强硬的”管理办法,包括强迫和威 胁、严密的监督和严格的控制;或者用 “温和的”办法,包括采取随和的态度, 顺应员工要求以及一团和气。但实践证 明效果都不太理想。
• Y理论,其要点如下: • 厌恶工作不是人的本性,工作中体力和脑力的消耗就 像游戏或休息一样自然。 • 一般人是有责任心的,在适当的条件下,人们不仅愿 意接受和承担一定的责任,而且会追求责任。 • 外来的控制和惩罚并不是使人努力工作的唯一手段, 人们愿意实 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 人们在解决组织的各种问题时,有着较高的想象力和 创造力,但在现代工业社会条件下,普通劳动者的智 力只得到了部分的发挥。
• 1776年亚当.斯密(Adam Smith)--―自由经济之父” • 代表作:《国富论》 • 经济管理思想:
– “劳动分工”理论;“生产合理化”概念
Specialization:专业化 Simplification:简单化 Standardization:标准化 3S’ 优点 提高劳动熟练程度 减少工作转换时间 利于发明专用工具、设备
• X—Y理论 • 这是由麦格雷戈(Douglas McGregor)在其著作《企 业的人性方面》中提出的。他认为管理人员对员工的 行为有不同的假设,主要可分为两类,分别称为X理 论和Y理论。 • X理论假设要点如下: • 一般人天生厌恶工作,并尽可能地逃避工作。 • 一般人不愿承担责任,情愿受人领导。 • 一般人缺乏进取心,没有什么抱负,对生理和安全的 需要高于一切。 • 对大多数人必须用强制、控制、指令,甚至用惩罚相 威胁的办法,才能使他们达成组织目标
福特、吉尔布雷斯夫妇等。
• (2)一般管理理论 • 法约尔(Henri Fayol, 1841-1925)将企业 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并致力于研究适用于各种 组织类型的一般管理理论,其代表作为1916年 出版的《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 法约尔认为一般管理理论主要解决的问题,一 是组织内部管理的基本职能是什么,二是指导 设计、建立和维持一个组织机构的基本职能是 什么。其突出贡献和理论要点可总结如下。
– 巴比伦的空中花园
– 罗马帝国的统治结构
• 我国的管理活动和思想
中世纪的管理实践与管理 思想
• 管理实践
– 商业行会和手工业行会的出现 – 厂商组织
• 管理思想
– 意大利的马基雅维利于16世纪所著《王子》 中提出四条原则:群众认可、内聚力、领导 能力、求生存的意志
管理学理论的萌芽(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
• 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创造一个使人得以发 挥才能的工作环境,领导的主要职责是 指导和服务,要让下属担当更具有挑战 性的工作,赋予其更多的责任和自主权, 让员工参与管理与决策。
不具备
具备
保健因素 激励因素
不满 没Baidu Nhomakorabea满意
没有不满 满意
双因素理论的启示: 采取某项激励的措施后并不一定就带来满意, 更不等于劳动生产率就能提高; 满足各种需要所引起的激励深度和效果是不一 样的; 防止激励因素向保健因素转化。
• 赫兹伯格主张,改善保健因素不能直接 激励员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应从激励 因素入手,使人们对工作产生热情,从 中体验到责任感,获得成就感的满足, 这样才会产生持久的激励作用。
• “社会人”假设。 • 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
• 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
• 行为科学的发展 • 需求层次理论 • 需求层次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 H. Maslow)提出的。该理论流传甚广,是应用最普遍、 最主要的激励理论之一。其理论强调两个基本论点: 人是有需求的动物,其需求取决于他所得到的东西, 只有尚未满足的需求才能影响行为;人的需求都有其 轻重的层次,一旦某种需求得到满足,又会出现另一 种需要满足的需求。 • 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划分为五个等级:生理的、安全的、 社会的、尊重的、自我实现的。这五级需要相互关联, 按其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次序,可排成一个需要等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