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人类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

合集下载

人类行为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人类行为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人类行为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第一章: 引言人类行为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相关性一直是心理学与行为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主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人们对自身心理健康的重视也在不断增加。

了解人类行为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对个人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 人类行为的定义和分类人类行为是指个体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中所展现的动作、活动和行动。

它可以通过外界的观察和内在的体验进行描述和分析。

根据行为的性质和目的,人类行为可以分为认知行为、情绪行为、社交行为和自我控制行为等不同类别。

第三章: 心理健康的概念和评估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情感和社交方面的良好状态。

它不仅仅是缺乏心理疾病或障碍,更涉及到个体对自我和生活的积极评价和适应能力。

评估心理健康可以通过常用的问卷调查和心理测量工具来进行,如幸福感量表、抑郁症状自评量表等。

第四章: 人类行为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人类行为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积极的人类行为,如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社交关系等,有助于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

而消极的行为,如过度使用社交媒体、长时间沉溺于游戏、不良的饮食习惯等,则可能给个体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第五章: 心理健康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心理健康对人类行为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能够提升个体的认知能力、情绪调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促进人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相反,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等,会导致个体行为的消极变化,甚至影响其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第六章: 人类行为和心理健康的干预与调节研究表明,通过干预与调节人类行为,可以有效地改善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

例如,心理辅导和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治疗方法,能够帮助个体理解和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从而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此外,制定良好的行为规范、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也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第七章: 人类行为和心理健康的未来研究方向人类行为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仍然处于不断探索和发展的阶段。

健康教育学(全套414页PPT课件)

健康教育学(全套414页PPT课件)
其中,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所占比重达60%。
环境
健康教育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人类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 第三章 健康相关行为理论 第四章 健康信息传播 第五章 健康教育诊断 第六章 健康教育计划和干预实施 第七章 健康教育评价 第八章 重要场所的健康教育
第一章 绪论
【章节】
1. 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概念 2. 健康教育的意义 3. 健康教育工作步骤及健康教育学的相关学科 4. 健康教育发展概况
健康连续谱与亚健康和亚临床
健康(白)
亚健康 亚临床 疾病 健康连续谱
死亡(黑)
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
健康教育的定义
旨在帮助对象人群或个体改善健康相关行 为的系统的社会活动。
对象:靶人群 前提:调查研究 干预措施:健康信息传播 目的:改善对象的健康相关行为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 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 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 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
3、增强社区行动
确定问题和需求是社区能力建设最佳的起点,社区 居民有权、有能力决定他们需要什么以及如何实现 其目标。因此,提高社区人民生活质量的真正力量 是他们自己。
要求社区群众能够连续、充分地获得卫生信息、学 习机会以及资金支持。
4、发展个人技能
通过提供健康信息,教育并帮助人们提高做出健 康选择的技能,来支持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明确要求非卫生部门建立和实行健康促进政策, 其目的就是要使人们更容易做出更有利于健康的 选择。
2、创造健康支持环境
健康促进必须为人们创造安全的、舒适、满意的 生活和工作环境。
系统地评估快速变化的环境对健康的影响,以保 证社会和自然环境有利于健康的发展。

健康教育学复习思考题(20200628122428)

健康教育学复习思考题(20200628122428)

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第一章绪论健康教育的特定目标、任务是什么?何谓健康促进?健康促进有哪5 个优先领域?健康教育于健康促进的关系?健康教育的意义?健康教育实际工作一般有哪几个主要步骤?从事健康教育工作可能需要哪些方面的知识于技能?第二章第二章人类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人类行为生物性与社会性的关系?态度与行为的关系?什么是认知不协调?试举例说明影响行为的社会因素?促进健康的行为与危害健康的行为各有何特点?为什么在健康教育实践中针对团体健康相关行为的策略是十分必要的?第三章第三章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知信行模式?健康信念模式的理论背景与假设?保护动机理论?为什么会提出自我效能?行为改变阶段模式的认知层面及行为层面?理性行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对理性行为理论有何发展?各人际水平理论的特点?各人群与社区水平理论的特点如何用健康相关行为解释人们的行为发生发展的原因?如何用健康相关行为理论模式指导制定健康教育实施计划?第四章第四章社会动员与社会营销什么是社会动员?社会动员的目的?什么是社区参与?社会动员的步骤、对象?社会动员成功的条件?社会营销的涵义?社会营销涉及的基本概念?社会营销活动的要点?如何对对象人群进行细分?健康教育市场的特点?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社会营销模式引入健康教育领域,对你有何启发?社会营销活动的要点可以如何应用于健康教育实践?第五章第五章健康传播方法与技巧什么是传播?传播的过程模式?传播的分类?什么是健康传播?什么是人际传播?人际传播的基本技巧有?什么是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什么是大众传播?大众传播媒介的选择?什么是传播材料预试验?影响健康传播效果的因素与对策?第六章第六章健康教育培训方法健康教育培训的基本原则?如何运用同伴教育方法在艾滋病高危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第七章第七章在健康教育中应用心理评估与心理咨询方法? 什么是心理评估?心理评定量表的性质与构成?如何评价量表的信度与效度?使用量表的注意事项?什么是心理咨询?第八章第八章健康教育诊断什么是格林模式?格林模式的步骤及逻辑关系?社会诊断?流行病学诊断?行为与环境诊断?教育与生态诊断?教育与生态诊断?组织与政策诊断?在格林模式中应用行为理论的框架?健康教育诊断调查的资料收集与分析中应注意哪些问题?第九章第九章健康教育计划与干预制定健康教育计划的要点?健康教育干预的步骤?健康教育干预中质量控制的意义与方法? 健康教育项目计划书的格式与要点?第十章第十章健康教育评价评价的目的与意义?过程评价实施的时期、内容及意义?举例说明效应评价的内容和指标?评价设计的方案?影响评价结果的因素?成本效益分析与成本-效果分析的异同?第^一章重要问题的健康教育烟草对我国人民构成了多大的威胁?可以应用哪些健康教育措施来控制烟草的危害? 如何在社区开展防治高血压的健康教育?试用健康相关理论来分析艾滋病高危人群的行为试用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来考虑针对青少年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活动?第十二章场所健康教育在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评价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公共场所按性质主要包括哪些?在不同的场所开展健康教育要注意哪些特点? 职业场所健康教育在职业危害的三级预防观念中的每一级可开展哪些工作?结合某一特定行业,模拟设计针对该行业的开展健康教育的计划和评价?第十三章社区健康教育什么是社区?为什么社区健康教育实施策略强调多种干预措施综合运用?城市社区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与策略方法?农村社区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和策略方法?。

2.人类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ppt(1)

2.人类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ppt(1)
意识的模仿来发展行为,多种动作、简单语言、 基本情绪及部分社会行为初步形成。
2.主动发展阶段(3~12岁) 开始主动模仿、探究,行为发展带有
明显的主动性,对本能冲动的克制能力迅速提高, 婴幼期形成的行为进一步发展。
精品课件
3.自主发展阶段(12岁~成年) 人们开始通过对自己、他人、环境、社
会进行综合认识,调整自己的行为发展。
精品课件
人类行为的适应形式
反射 自我控制 调试 顺应 应对 应激
精品课件
反射
人体通过“反射弧”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方式。
自我控制
当某种行为反应可以导致正负两反面的结果时, 个体常常对自己的部分行为进行控制以达到社会 适应。
精品课件
调试
个人与他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相互配合、互 相适应的方式和过程。
儿童期
儿童, 父母, 学校领导和教师
增加孩子卫生知识、培养和巩固卫生习惯, 促进其身心发育发展,预防和矫治常见病, 防止意外伤害,养成其自尊而宽容的性格, 形成初步道德判断,促进抽象和逻辑思维, 增加行动的主动性和目的性等。
青少年期
孩子, 父母, 学校领导和教师, 社区有关领导和成员
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育发展:掌握生理心理 卫生和预防疾病与意外伤害的知识及技能, 养成有利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防止不良 行为倾向,促进理解和掌握社会道德原则的 实质,形成完整的人格等。
行为主体 —— 人。 行为客体 —— 人的行为所指向的目标。 行为环境 —— 行为主体与行为客体发生联系的客观 环境。 行为手段 —— 行为主体作用于行为客体时的方式方 法。 行为结果 —— 行为对行为客体所致影响。
精品课件
行为五要素
环境
主体
手段

二章人类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

二章人类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


内化阶段
意志形成过程 • 决定阶段 主要的意志品质 • 自觉性 • 果断性 • 坚持性 • 自制力

执行阶段

环境因素 • 自然环境 • 社会环境 • 经济发展 • 社会人口 • 法规 • 社会制度 • 社会思想意识
社会道德 宗教 风俗 教育 大众传播 家庭

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人们提高健康认知水 平,采取促进健康的行为创造了物质条件 经济发展带来的丰富物质生活也导致一 些不利健康的行为的发生 经济带来的具体经济活动的变化导致人 们的健康相关行为发生相应变化并对健康 提出新的要求 社会成员健康相关行为的改善可以减少 疾病经济损失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本能行为
行为特征:对环境的适应 • 公认的有: 个体生存本能:摄食行为、睡眠 种族保存本能:性行为 自我防御本能:躲避行为或防御行为 好奇和追求刺激的行为

社会属性
社会行为
三、人类行为的适应形式


行为的适应: 机体与环境之间保持动态平衡的过程。 适应形式 • 反射 • 自我控制 • 调适 • 顺应 • 应对 • 应激

三、团体健康相关行为

四、关于健为及 健康相关行为

行为诊断:确定行为与疾病和健康问题的关
系,并描述行为的流行特征。
行为分析:分析健康相关行为的形成因素与
影响因素,即健康相关行为的倾向、促成和强 化因素。

行为干预:在行为诊断和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根据行为改变的理论和方法,对行为实施综合 干预。
一、人类行为的基本特点及其健康教育意义
1、行为的基本概念

有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S 刺激 (Stimulus) O 有机体 (Organization) R 行为反应 (Reaction)

健康教育学整理

健康教育学整理

第一章绪论健康教育:是旨在帮助对象人群或个体改善健康相关行为的系统的社会活动。

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环境的战略,它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健康促进的五个活动领域:1.建立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2.创造健康支持环境;3.加强社区行动;4.发展个人技能;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健康促进的三项基本策略:1.倡导;2.赋权;3.协调。

第二章人类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人类行为的基本特点:1.目的性;2.可塑性;3.差异性。

其健康教育意义:1.人类行为的目的性是健康教育的前提;2.健康教育工作者应抓紧人们社会化关键期的教育训练,培养健康文明的行为;3.健康教育的措施必须因人而异、因势利导。

行为的影响因素:1.自身因素:1)需要、动机和动机冲突2)认知3)态度4)情感5)意志;2.环境因素:1)自然环境2)社会环境健康相关行为:个体或团体的与健康或疾病有关联的行为称为健康相关行为。

促进健康行为的定义、特点:指个体或团体的客观上有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行为。

1.有利性;2.规律性;3.和谐性;4.一致性;5.适宜性。

危害健康行为的定义、特点:指不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一组行为。

1.危害性;2.明显性和稳定性;3.习得性。

团体健康相关行为的定义:指以社会团体为行为主体的健康相关行为。

第三章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健康信念模式:目前用于解释和指导干预健康相关行为的重要理论模式。

行为变化阶段模式:注重个体内在因素,并认为人们修正负向行为或采取正向行为实质上是一个决策过程。

社会认知理论:将重点放在个体信念上面,主要包括人对自己能力的信心以及在成就情景中对背景因素知觉的信心。

创新扩散理论:指一项新事物通过一定的传播渠道在整个社区或某个人群内扩散,逐渐为社区成员或该人群成员所了解与采用的过程。

第四章在健康教育中应用社会动员和社会营销策略社会动员的概念:是通过采取一系列综合的、高效的动员社会的策略和方法,促使社会各阶层广泛地主动地参与,把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目标转化成满足广大社区居民健康需求的社会目标,并转变为社区成员共同的社会活动,进而实现这一社会健康目标的过程。

健康教育学课件:人类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

健康教育学课件:人类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

法規對行為的影響
法規的作用: 教育 威懾 懲罰
衛生法規對於促進健康行為、維護和提高健康水 準起著重要作用
健康教育工作需要法規來保障
社會制度對行為的影響
社會制度“三個層次”: 整個社會形態、某一社會活動領域、某一特定的社會活動
醫療保健制度與健康相關行為: 自費醫療:求醫率受抑制、遵醫率較高,提供不必要服務、
內化階段:真正從內心深處相信和接受他人的觀點、知識、
信念,徹底地轉變態度,成為內在的行為傾向行為。
情感
情緒(emotion)是指較短暫而強烈的具有情景性的感情反 應,如憤怒、恐懼等。
情感(feeling)多指穩定而持久的具有深沉體驗的感情反 應,如自尊心、責任感等。
在情感和情緒——認知——行為的相互作用中,情感和情 緒可以是認知發展的契機,它激發人去認識、去行動;也可 以強烈影響認知過程發展和行為表現,例如痛苦,憤怒或緊 張情緒使認知活動變得刻板和狹窄,限制知覺和思維,干擾 資訊解釋利用和作出反應。
教育對行為的影響
通過傳授知識,增進科學知識和技能,提供健康資訊 通過傳播社會行為規範,規範行為
風俗對行為的影響
正反兩方面的影響
第三節 健康相關行為
健康相關行為
促進健康的行為 危害健康的行為 與疾病相關聯的健康相關行為 團體健康相關行為 健康相關行為的生態學特點
促進健康的行為
第二節
行為的影響因素
自身因素 行為的影響因素
環境因素
遺傳因素 生理因素 心理因素 自然環境
社會環境
幾種重要的心理因素:
需要、動機和動機衝突 認知 態度 情感 意志
需要、動機和動機衝突
需求----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既 包括生理需求,也包括社會需求。

主管护师-相关专业知识-护理健康教育学-人类行为与健康相关行为

主管护师-相关专业知识-护理健康教育学-人类行为与健康相关行为

主管护师-相关专业知识-护理健康教育学-人类行为与健康相关行为[单选题]1.教育环境、制度与法规、经济基础等条件是影响人类行为的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C.学习因素D.物质因素E(江南博哥).心理因素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人类行为发展的外在大环境。

生态环境、人文地理、医疗卫生、风俗信仰、教育环境、制度与法规、经济基础、事物发展的规律及意外事件等是人类行为发展的外在大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可以是间接的或潜在的;这些因素受到人类行为的反作用也是相对不明显的。

掌握“第二章人类行为与健康相关行为”知识点[单选题]2.自我效能是指A.对行为有效性的认识B.认识到某种疾病或危险因素的严重性和易感性C.认识到采纳或戒除某种行为的困难及益处D.对采纳或戒除某种行为所遇障碍的认识E.对自身采纳或戒除某种行为能力的自信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对自身采纳或戒除某种行为能力的自信,也称效能期待或自我效能。

即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能力有正确的评价和判断,相信自己一定能通过努力,克服障碍,完成这种行动,到达预期结果。

掌握“第二章人类行为与健康相关行为”知识点[单选题]3.“健康教育的措施必须因人而异、因势利导”指的是人类行为特性的A.目的性B.差异性C.可塑性D.综合性E.复杂性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差异性:人类的行为因遗传因素、环境、学习经历的不同而千差万别,丰富多彩,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因此,健康教育的措施必须因人而异、因势利导。

掌握“第二章人类行为与健康相关行为”知识点[单选题]4.下列哪项属于人类行为的特性A.差异性、目的性、理解性B.目的性、可塑性、社会性C.目的性、可塑性、差异性D.可塑性、目的性、生物性E.目的性、差异性、复杂性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人类行为的特性:目的性、可塑性、差异性。

掌握“第二章人类行为与健康相关行为”知识点[单选题]5.人的本能行为由人的什么决定A.生物性B.社会性C.目的性D.可塑性E.差异性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人类的本能行为由人的生物性所决定,是人类的最基本行为,如摄食行为、性行为、躲避行为、睡眠等。

健康相关行为概述

健康相关行为概述
一、人类行为的基本特点 (一)行为与行为的要素 • 人类的社会行为由人的社会性所决定人类的本能行为要受到文化
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等的影响和制约。文化、艺术、科学、 哲学、宗教、道德、风俗、法律等意识形态,以及各种政治关系、 经济关系、家庭关系和人际关系等因素构成社会环境。
第二节 健康相关行为
一、人类行为的基本特点 (一)行为与行为的要素 ❖ 人的社会属性是通过“社会化(socialization)”而获得的,其基
健康相关行为
一、人类行为的基本特点 (一)行为与行为的要素 ❖ 健康教育学是研究行为与健康关系规律的学科,健康教育实践活
动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各种方法促进目标人群的行为向有利于健康 的方向发生变化。 ❖ 人的行为(behavior)指具有认知、思维能力并有情感、意志等 心理活动的人对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所做出的能动的反应。
本内容包括习得社会生活技能、社会生活行为规范,形成价值观、 世界观和社会生活目标,获得社会角色与社会地位。人的社会化 分为早起社会化(儿童、青少年期)、继续社会化(中年、老年) 和再社会化几个阶段。
第二节 健康相关行为
一、人类行为的基本特点 (一)行为与行为的要素
• 健康教育注重社会化,希望每一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化养成有益于 自身、他人和社会的行为与生活方式。社会行为是人区别于其他 生物的最本质的特征,人类不仅能够适应环境,更能通过劳动改 造和维护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即人的行为会反作用 于人类社会,人的行为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他周围的世界,对人类 社会带来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第二节 健康相关行为
一、人类行为的基本特点 (一)行为与行为的要素
第二节 健康相关行为
一、人类行为的基本特点 (一)行为与行为的要素 • 人类的本能行为由人的生物性所决定,以生理形态和功能为发生

【大学考试资料】-健康教育学重点总结

【大学考试资料】-健康教育学重点总结

健康教育学第一章绪论健康教育学:是研究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学科,是医学与行为科学相结合所产生的边缘学科。

研究人类行为和健康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规律,探索有效、可行、经济的干预策略及措施,以及对干预效果和效益进行评价的方式方法,从而服务于疾病预防和治疗康复,增进人类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是旨在帮助对象人群或个体改善健康相关行为的系统的社会活动。

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促使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环境的战略,它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健康促进的5个活动领域:建立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创造健康支持环境、加强社会行动、发展个人技能、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健康促进的3项基本策略:倡导、赋权、协调。

影响人群健康和疾病的因素(4类):环境因素、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生物遗传因素、医疗卫生服务因素。

第二章人类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人的行为的5个基本要素(行为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客体、行为环境、行为手段、行为结果。

人类行为的6个特点:生物性和社会性、目的性、可塑性、差异性、人类行为有多种适应形式、人的行为发展与“人生三阶段”(Tips:行为发展具有连续性和不平衡性,三阶段:人生准备阶段、人生保护阶段、晚年生活质量阶段)。

行为的影响因素:自身因素和环境因素。

自身因素:遗传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几种重要的心理因素:①需要、动机和动机冲突,②认知,③态度,④情感,⑤意志。

健康相关行为分为:促进健康的行为、危害健康的行为促进健康的行为:日常健康行为、避开环境危害行为、戒除不良嗜好、预警行为、合理利用卫生服务。

危害健康的行为:不良生活方式、致病性行为模式、不良疾病行为、违规行为。

第三章健康相关行为理论掌握:知信行模式、健康信念模式、行为改变阶段模式(课本P59-67)创新扩散理论(课本P81-84)社会认知理论的主要内容:交互作用、观察学习、自我效能、情绪、环境、强化。

(护理健康教育学)人类行为与健康相关行为

(护理健康教育学)人类行为与健康相关行为

(护理健康教育学)人类行为与健康相关行为学习目标:熟练掌握:行为的定义及要素;人类行为的分类;人类行为的发展过程;影响行为的环境因素和学习因素;促进健康行为和危害健康行为;知信行模式和健康信念模式。

了解:人类行为的特性;人类行为的适应形式;影响行为的遗传因素。

人类行为的基本概念一、行为的定义及要素1.行为的定义行为是有机体在外界环境刺激下引起的反应,包括内在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S—O—R行为表示式S(stimulus) O(organism) R(reaction)刺激有机体行为反应2.行为的构成要素人的行为由五个基本要素构成,即行为主体、行为客体、行为环境、行为手段和行为结果。

1.行为主体:人。

2.行为客体:人的行为所指向的目标。

3.行为环境:行为主体与行为客体发生联系的客观环境。

4.行为手段:行为主体作用于行为客体时的方式、方法及所应用的工具。

5.行为结果:行为对行为客体所致的影响。

二、人类行为的分类1.本能行为:由人的生物性所决定,是人类的最基本行为,如摄食行为、性行为、躲避行为、睡眠等。

2.社会行为:由人的社会性所决定,其造就机构来自社会环境。

人们通过不断的学习、模仿、受教育、与人交往的过程,逐步懂得如何使自己的行为得到社会的承认、符合道德规范、具有社会价值,适应周围环境。

通过社会化过程确立。

例题:下列不属于人的本能行为的有A.摄食B.性行为C.逃走D.锻炼身体E.睡眠『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本能行为是由人的生物性所决定,是人类的最基本行为,如摄食行为、性行为、躲避行为、睡眠等。

锻炼身体属于社会行为。

三、人类行为的特性1.目的性:人类行为区别于动物行为的重要标志。

人的绝大多数行为都具有明显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因而人类不仅能适应环境,而且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去改造环境。

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帮助人们向促进健康的方向改善行为,因此人类行为的目的性也是开展健康教育的前提。

2.可塑性:年纪越小,其行为的可塑性越大。

人类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

人类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
1. 生物性 • 一切行为反应都以生理功能作为基础 • 行为表现特征与遗传有关 • 人具有本能行为:
– 个体生存本能 – 种族保存本能 – 自我防御本能
• 人的行为也对人的生理功能产生有益或有害的 影响
5
2. 社会性
• 社会性行为是人类个体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结果,是个体参与社 会生活,并接受教育塑造而成,即通过社会化过程确立的 – 社会环境提供了社会成员活动的空间和条件,同样,人的行为也 要对社会/环境产生影响
青少年期
孩子, 父母, 学校领导和教师, 社区有关领导和成员
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育发展:掌握生理心理卫生 和预防疾病与意外伤害的知识及技能,养成有利 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防止不良行为倾向,促 进理解和掌握社会道德原则的实质,徐成完整的 人格等。
15
阶段
干预对象
主要任务
人生保护阶段
中年人(妇女), 有关的社会领导、工 作单位领导、社会服 务机构人员、非政府 组织人员, 家庭及社区其它成员
• 6. 差异性
– 健康教育的措施须因人而异、因势利导
9
(三)行为的发展
行为发展指个体在其生命周期中行为形成与发展的 过程,即在个体出生以后,随着生理的发育、生理的成 熟以及社会交往的不断扩大,个体行为不断变化和发展 的过程。
10
行为发展可分为4个阶段:
1.被动发展阶段(0~3岁) 通过遗传、本能力量的驱使,以及无意识的模仿来
使用的方法; 5)行为结果:行为对行为客体所致的影响。
3
美国心理学家Woodworth提出了著名的S模式,体现行为的基本含 义:
S
刺激
stimulus
O
有机体
organization

2健康教育学第二章健康相关行为(20120915)

2健康教育学第二章健康相关行为(20120915)

③坚持性,不同于固执性。
④自制力。 作用:改善健康相关行为也涉及意志活动。
潘建平文档
2016/5/12
26
二、环境因素
人类的行为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一)自然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自然环境(naturalenvironment)指与人类生活和行为相 互关联、相互影响的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人类生活于 其中的一定地理环境、生物环境和地下资源环境等。 自然环境对健康相关行为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社会行为
由人的社会性所决定,个体的社会性行为是人与
周围环境相适应的行为,是通过社会化过程确立的。
2016/5/12
潘建平文档
5
行为的形成与发展
根据行为发展自身的特征,人类生命周期 中 , 行为发展分为4个阶段:
1.被动发展阶段:0—3岁内,主要依靠
遗传和本能的力量驱使来发展行为,是人的社
会化最基本的准备时期,很容易被训练,从而
32
5.社会思想意识对行为的影响 :
思想意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理性化产物, 表现为观点、信念等。 社会思想意识与社会成员的健康相关行为的作 用机制:通过认知过程作用于个体的意识倾向,进而 影响需要、动机和行为。
6.社会道德对行为的影响

道德是以善恶和荣辱观念来评价和调节人们的 社会行为的一种社会规范,系由风俗习惯演化而来。
17
五﹑人的行为发展与“人生三阶段”
(一)行为的发展
• 在行为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社会和实践向行为主体提出的
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与其已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是行为发展 的内因与动力。
(二)行为发展的连续性和不平衡性
• 连续性意味着在每一个人的整个一生中其行为是发展变化的:旧的行 为反应被打破与新的行为反应建立,现在的行为是过去行为的延续, 而将来的行为又必然是现在行为的延续。 • 不平衡性意味着在人的行为的不间断发展过程中呈现出阶段特点,一 些阶段行为发展速度较快、某个阶段对某些行为的发展特别重要等。

第二章 人类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

第二章 人类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
健康教育常常需要纠正人们现有的“健康知识”。
认知不协调
①同一时间存在不同需要及相应的动机冲突。 ②行为条件不具备。 ③从众行为。 ④在获得正确的知识之前已经形成某种不利健康的行为。
⑤虽然人们都力求认知的一致性,但认知元素之间常常发 生矛盾,即知识、信念、态度、价值观、能力等发生矛 盾。
(三)态度
3. 内化:真正从内心深处相信和接受他人的观点、 知识、信念,彻底地转变态度,成为内在的行 为倾向行为。
态度和行为
积极态度可以预期引起赞同行为,消极态度引起 不赞同行为。但是,态度与行为的关系并不只是 单向的,二者可以相互影响。
态度与行为也可能不一致。
(四)情感
情绪和情感(emotion and feeling)也是一种 心理过程,但有别于认知,它具有特殊的 主观体验、显著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表情。
第二章
人类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
第一节 人类行为的基本特点 及健康教育意义
行为是完整有机体的外显活动,由内外部刺激作用
于动物和人所引起。
S
stimulation
机体内外环境 的刺激
O
organization
有机体
R
reaction
行为反应
行为反应
内外环境
人的行为指具有认知、思维能力并有情感、 意志等心理活动的人对内外环境因素刺激 所做出的能动的反应。※
过程称为社会化(socialization)。 自然人与 “社会人”相对。在社会学中指脱离母
体后,还没有经历社会化过程的人。只具有人的 自然属性,而不具有人的社会属性。 与“自然人” 相对。在社会学中指具有自然和社 会双重属性的完整意义上的人。
机体通过直接改
三、人类行为的适应形式变增行加为奖的励方性式后来果

健康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健康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健康教育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绪论)健康教育(HE):是旨在帮助对象人群或个体改善健康相关行为的系统的社会活动。

HE与卫生宣教(知识普及+宣传活动):联系在于:HE是在卫生宣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HE的主要措施可称为卫生宣教区别在于:①HE明确了特定的工作目标。

②HE不是简单的、单一方向的信息传播,而是既有调查内容又有干预的,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涉及多层次多方面对象和内容的系统活动。

③HE在融合多种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健康促进(HP):HP是促使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环境的战略,它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健康促进的5个活动领域:①建立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

②创造健康支持环境。

③增强社区的能力。

④发展个人技能。

⑤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健康促进的3项基本策略:①倡导(advocacy):有利健康的若干必要条件(政策支持、社会经济、文化与环境条件)。

②授权(empowerment):为人们最充分地发挥健康潜能。

③协调(mediation):为了实现健康目标的共同协作,在社区各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

(“社会动员”(socialmobilization)是HP的核心策略)。

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的关系:①健康教育需健康促进的指导和支持。

②健康促进需健康教育来推动和落实。

健康教育的意义:①健康教育是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客观需要(社会意义)。

②健康教育是人们提高健康水平的无限愿望与有限资源的矛盾的产物(经济意义)。

③健康教育是医学发展的必然结果(科学意义)。

以非典和禽流感的流行为例。

第二章(人类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行为:人的行为,指具有认知、思维能力、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人,对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所做出的能动反应。

人的行为受哪些因素的影响:1、自身因素:①需要、动机和动机冲动;②认知(睡眠者效应、认知不协调);③态度;④情感;⑤意志。

2、环境因素:①自然环境;②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社会人口、法规、社会制度、社会思想意识、社会道德、宗教、家庭、大众传播、教育、风俗)四大偏激行为:吸烟、喝酒、饮食不当、缺乏锻炼健康行为:一般指健康状态下的行为模式,即理想的健康相关行为。

人类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

人类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
个体内部因素 物质环境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 公共政策因素
33
家庭 朋友
小组
组织系统、群组、文化
社区、政策…
34
二、行为改变的理论和模式
行为改变理论的分类 按作用对象来分:
个体水平的行为改变理论:健康信念模式、 自我效能理论、阶段变化理论
人际水平的行为改变理论:社会认知理论 群组水平的行为改变理论:社区组织、
29
一、影响健康行为--因素
2、促成因素(enabling factors):存在 于行为之前,是促使动机得以实现 的因素。
30
一、影响健康行为--因素
3、强化因素(reinforcing factors):存 在于行为产生之后,促使形成的行 为得以巩固或维持。
31
10
32
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很多,健康行为 的生态学模式(Ecological Models of Health Behavior )做了很好的 概括:
1950s 和1960s, 美国卫生部门非常 强调提高人们对新的医疗技术、服务
37
HBM的理论假设
健康信念模式应用了心理学的概念来 解释人们的健康有关行为。它认为健 康信念是人们接受劝导、改变不良行 为、采纳健康行为的关键。
HBM 认为,健康行为是由个体对疾 病的自觉易感性、自觉疾病的严重程 度、采取特定行为的自觉好处和可能 障碍决定的。
40
HBM中的基本概念
行动的引发物(Cues to Action):促使某种行 为发生的“导火线”,如某一突发事件或因素。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是人们对自己是否 有能力执行某一特定行为的自信程度。自信心具有 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当人们感觉到采取某种行为 会面临许多困难时,需要坚定克服困难的信心,才 能最后建立起这种行为。自我效能(自信心)对于 改变人们长期形成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如吸烟、 饮酒、缺乏锻炼等行为时尤为重要。

人类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

人类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

03 健康相关行为的动机与影 响因素
动机
01
02
03
内部动机
个人内在的需求和愿望, 如追求健康、提高生活质 量、满足自我实现等。
外部动机
受到外部因素影响而产生 的行为动机,如家庭、社 会、文化背景等。
激励动机
通过奖励、惩罚等手段激 发行为动机,如健康保险、 医疗福利等。
影响因素
个人因素
个人性格、价值观、知 识水平、经验等对健康
特点
人类行为具有多样性、适应性、 可塑性、习得性和社会性等特点 ,受到遗传、环境、学习等多重 因素的影响。
人类行为的重要性
适应环境
人类行为能够帮助个体适应不同 的环境,满足生存和发展的需求。
促进发展
通过学习和经验积累,人类行为能 够促进个体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维护健康
健康相关行为如合理饮食、适量运 动等有助于维护和促进个体健康。
人类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
contents
目录
• 人类行为概述 • 健康相关行为 • 健康相关行为的动机与影响因素 • 促进健康相关行为的策略与措施 • 健康相关行为的未来研究方向
01 人类行为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人类行为是指个体在特定社会和 文化背景下所表现出的外显和内 隐活动,包括思维、情感、沟通 、消费、工作等各方面。
02 健康相关行为
健康饮食行为Leabharlann 010203
04
均衡饮食
确保摄入适量的蛋白质、脂肪 、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
质,以维持身体健康。
多样化饮食
尽量食用不同种类的食物,以 获得全面的营养。
控制食量
避免过量进食,保持适当的体 重。
避免不良饮食习惯

fanh--健康相关行为

fanh--健康相关行为
第二章 健康相关行为
1
内容大纲
行为概述 行为与健康的关系 健康相关行为 健康相关行为转变的理论 健康相关行为的干预与矫正 健康相关行为的评估
2
第一节 行为概述
一、概念 (一)定义:人的行为是指具有认知、思维、情感、 意志等心理活动的人,对内外环境因素做出的能 动反应,这种反应可能是外显的,能被他人直接 观察到;也可能是内隐的,不能被直接观察。简 言之,是有机体在外界环境刺激下所产生的生理、 心理变化的反应。 S O R Stimulus organization reaction

18
二、健康信念模式(health 二、健康信念模式(health belief model, HBM) HBM) 1.对疾病威胁的认知:对疾病严重性的认知 1.对疾病威胁的认知:对疾病严重性的认知 和对疾病易感性的认知 2.对采取健康行为后得益的认识和克服改变 2.对采取健康行为后得益的认识和克服改变 行为中困难的决心 3.提示因素 3.提示因素 4.其他因素:人口学因素、社会心理学因素、 4.其他因素:人口学因素、社会心理学因素、 结构性因素等
知识
信念
行为
16
影响态度转变的因素 1.信息的权威性 1.信息的权威性 2.传播的效能 2.传播的效能 3.恐惧因素 3.恐惧因素 4.行为效果和效益 4.行为效果和效益
17
接受信息与改变行为的过程
信息传播 察觉信息 引起兴趣 感到需要 认真思考 相信信息 产生动机 尝试动机 坚持行为 行为确立 视而不见 毫无兴趣 与己无关 可有可无 怀疑信息 侥幸心理 犹豫不决 无法坚持 知 信
9
(一)恶性肿瘤
“哈佛癌症预防报告(Harvard Report on 哈佛癌症预防报告(Harvard Cancer Prevention)”指出,美国三分之 Prevention) 二的癌症死亡与吸烟、饮食、肥胖、缺乏 运动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化阶段
意志形成过程 决定阶段 主要的意志品质 自觉性 果断性 坚持性 自制力

执行阶段

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经济发展 社会人口 法规 社会制度 社会思想意识
社会道德 宗教 风俗 教育 大众传播 家庭

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人们提高健康认知水 平,采取促进健康的行为创造了物质条件 经济发展带来的丰富物质生活也导致一 些不利健康的行为的发生 经济带来的具体经济活动的变化导致人 们的健康相关行为发生相应变化并对健康 提出新的要求 社会成员健康相关行为的改善可以减少 疾病经济损失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一、人类行为的基本特点及其健康教育意义
1、行为的基本概念

有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S 刺激 (Stimulus) O 有机体 (Organization) R 行为反应 (Reaction)

人的行为: 指具有认知、思维能力并有情感、意志等 心理活动的人对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所做出的能 动的反应。
二、人类行为的生物性和社会性
行为的分类 生物属性
本能行为
行为特征:对环境的适应 公认的有: 个体生存本能:摄食行为、睡眠 自我防御本能:躲避行为或防御行为 好奇和追求刺激的行为

社会属性
社会行为
三、人类行为的适应形式


行为的适应: 机体与环境之间保持动态平衡的过程。 适应形式 反射 自我控制 调适 顺应 应对 应激

特点 危害性 明显性和稳定性 习得性
分类
不良生活方式 致病行为模式 不良疾病行为 违规行为
致病行为模式:导致特异性疾病发生的行为模式
A型行为模式----冠心病易发性行为 特点:争强好胜、时间紧迫感、急躁与敌意 B型行为模式----不争强好胜、做事不慌不忙、 特点: 无竞争压力、随遇而安、不易受外界干扰
A型行为者患冠心病的危险性是B型者的两倍, 复发率是B型者的5倍。
C型行为模式----肿瘤易发性行为(比一般人高3倍) 特点:过分压抑与自我控制、爱生闷气、屈从 于权威、原谅一些不该原谅的行为
与疾病相联系的健康相关行为
预防行为 生病行为 病人角色行为
六、行为的影响因素
自身因素 环境因素
自身因素


遗传因素 生理因素 心理因素 需要、动机和动机冲突 认知 态度 情感 意志
刺激
需求
需要
动机
目标 导向
新的 需求 产生
需求满足 紧张消除
目标 行动

态度的功能: 认知功能 适应功能 表达评价功能 自卫功能 态度改变的过程 服从阶段 同化阶段
家庭影响健康相关行为的机制
家庭环境 模仿 行为前件 行为后件 家庭发展的各个阶段对健康相关 行为的影响有所不同
一项最新研究表明,4种健康行为:
不吸烟 身体锻炼 适当饮酒 多吃蔬菜、水果
相比于那些不具上述任何好习惯的人来说,有 这4种健康行为的人寿命要长14年。
相关文章发表在英国的《公共科学图书馆 .医学》
形式运算期: 12岁,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系 统,具有逻辑思维、演绎推理能力, 能按照一定准则评价自己的品质和 能力,道德意识在行为中的作用日 益增强。
Erikson心理社会发展学说
婴儿期:0~1.5岁,建立信任感 儿童早期: 1.5~3岁,发展自主性 学前期或游戏期:3~6岁,发展主动性 学龄期:6~12岁,勤奋学习 青年期:12~18岁,建立自我角色 成人早期:18~25岁,建立亲密感 成人中期:25~50岁,创造及繁殖 成人后期:50岁~,完善

人类行为: 是人类为了维持个体生存和种族的延续, 在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时所作出的反应。
--健康行为学
人类行为五个基本要素:


行为主体:人 行为客体:人的行为所指向的目标 行为环境:行为主体与行为客体发生联系的客 观环境 行为手段:行为主体作用于行为客体时的方式 方法和所应用的工具 行为结果:行为主体对行为客体所致影响
不平衡性: 在人的不间断发展过程中呈现阶段 性特点
Piaget认知学说
感觉运动阶段: 0~2岁,婴幼儿通过自身运动和感 觉来认识世界。 前运算期: 2~6岁,使用符号(语言)来表达 自己的需要,思维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 不能用概念反映事物间的联系。
具体运算期: 6~11岁,初步理解和掌握社会 道德原则的实质,开始抽象思维, 初步形成逻辑思维能力。
人生三阶段
人生准备阶段: 妊娠、出生到18~20岁 围生期:新生儿父母 婴幼儿期:父母、幼托机构 儿童期:儿童、父母、学校 青少年期:青少年、父母、学校、 社区
人生保护阶段: 成年开始至老年之前 中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及老年慢 性病的危险因素、职业危险因素、 中年心理问题及危险因素。 晚年生活质量阶段: 65岁以上 老年人日常生活保健、心理调适、 体育活动与休闲、临终关怀等。
四、人类行为的目的性、可塑 性和差异性
目的性 可塑性 差异性

五、人的行为的发展与“人生和复杂化 个体认识活动的深刻化和复杂化 个体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变化 个体行为日臻完善

行为发展的连续性和不平衡性
连续性: 每个人一生中行为总是发展变化的
相关疾病危险度 平均水平 轻度增高 中度增高 严重增高
亚太地区肥胖防治指南,2000

行为诊断:确定行为与疾病和健康问题的关
系,并描述行为的流行特征。
行为分析:分析健康相关行为的形成因素与
影响因素,即健康相关行为的倾向、促成和强 化因素。

行为干预:在行为诊断和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根据行为改变的理论和方法,对行为实施综合 干预。




人口密度过大,导致资源缺乏,教 育投资减少,心理健康受损 人口构成不同,影响人们在健康相 关行为方面的情况

法规的基本作用
教育作用 威慑作用 惩罚作用

社会制度的三要素 原则 奖惩
权威

社会制度的功能失调 社会制度的预防性

“热炉法则”

风俗的四个特征 广泛性 地域性 约束性 稳定性
第三节
健康相关行为
健康相关行为 指人类个体和群体与健康和疾 病有关联的行为 分为促进健康的行为和危害健 康的行为
促进健康的行为

特点 有利性 规律性 和谐性 一致性 适宜性
分类
日常健康行为 避开环境危害行为 戒除不良嗜好 预警行为 合理利用卫生服务
危害健康的行为
人类行为及 健康相关行为
体重指数=Kg/m2

标 准 体 重经验计算公式:
标准体重(kg)

=(身高cm-100)×0.9 或=身高cm-105
亚太地区肥胖防治指南诊断建议
体重指数= 体重(kg) 身高(m2)
分类 正常范围 超重 肥胖 严重肥胖
体重指数(kg/m2) 18.5-22.9 23-24.9 25-29.9 >3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