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考试纲要重点整理版

合集下载

2014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第八单元复习提纲

2014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第八单元复习提纲

2014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第八单元复习提纲第一篇:2014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第八单元复习提纲第八单元复习提纲学习策略始于1956年布鲁纳等人的人工概念学习的研究。

学习策略: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有目的有意识的运用有效的学习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的学习过程。

学习效率的基本特征:(1)主动性,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的积极主动地使用的;(2)有效性,是有效学习所需的;(3)过程性,是有关学习过程的;(4)程序性,是由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规则和技能构成的。

学习策略的意义:(1)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习质量;(2)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3)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于发展。

学习策略的构成:1、认知策略;2、元认知策略;3、资源管理策略。

(这是迈克卡的观点)认知策略:指在对信息加工时所用的方法和技术。

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复述策略:指为了在记忆中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重复识记的策略。

常用的复述策略有以下方法:(1)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2)排除相互干扰;(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4)多种感官参与;(5)复习形式多样化;(6)注意复习时间的合理安排;(7)试图回忆;(8)画线。

精细加工策略:指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记住正在学习的东西而作的充实意义的添加、构建或升华的过程。

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方法:(一)记忆术(1)位置记忆法;(2)缩减和编歌诀;(3)关键词法;(4)视觉想象;(5)谐音联想;(6)语义联想;(二)记笔记(三)提问(四)生成性学习(五)利用知识背景,联系实际。

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

组织策略的方法:(1)聚类组织策略;(2)概况法:纲要法;网格法;(3)比较法:对立比较;差异比较;对照比较。

元认知策略:指个体为实现最佳的认知效果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的调节和控制(即监控策略,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和控制)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

2014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超详细版本

2014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超详细版本

《教育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

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

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

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

1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人。

2014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详细大纲(附新课改内容)

2014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详细大纲(附新课改内容)

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详细大纲(附新课改内容)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精心总结-打印版-18页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精心总结-打印版-18页

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

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

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

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

1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人。

教师资格证 教育学 心理学 复习提纲 简单明了 中学版

教师资格证 教育学 心理学  复习提纲 简单明了 中学版

中学<教育学考试大纲>纲要整理版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P13、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二战以后世界各国教育制度呈现出的共同发展趋势)P4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相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4、不同国家古代学校教育的形态(1)●中国在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中"校、序、庠、学"都是学校的名称。

●中国古代社会的六艺教育P5礼、乐、射、御、书、数。

以礼、乐为中心(2)●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增为师”、“以(书)吏为师”(3)●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及特点P7培养政治家、商人为目的,注重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丰富,方法灵活.(4)●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及特点P7培养军人,强调军事体育与道德灌输,内容单一,方法严厉.5、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P8 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6、近代教育的特点P9(1)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与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3)教育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7、二战以后世界教育的新特点P10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P111、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P11 孔子(公元前551——479)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

2014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2014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2014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单选、判断部分)1.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3.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4. 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5.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只是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6.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7.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8.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的过度状态9.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10. 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11. 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12. 人的学习是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13. 我国心理学家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三类14. 会区分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被动)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主动)P36—3815. 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它一般具有以下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16.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17.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18.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19.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B Weiner)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坏境等成就动因的归因模式表P6220.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21.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22. 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陕西省2014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提纲

陕西省2014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提纲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的体系包括哪些内容?桑代克奠定了教心理学研究体系,他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确立为四个板块:人性问题、动物学习心理、教学测量评估、个别差异。

国内学者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提出研究内容的“五要素”“三过程”学说。

所谓“五要素”是指①学生②教师③教学内容④教学媒体⑤教学环境;三过程”是指:①学习过程②教学过程③评价过程当前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主要六种:①学习心理学②教学心理学③学校心理学④学科心理学⑤教育社会心理学⑥教师心理学5、教育心理学与其他相关学科关系?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

二者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区别。

①二者共同关心教育与发展关系;②二者侧重点不同,教育学研究的内容是教育现象中的宏观性问题,而教育心理学则着重研究教育活动中比较具体微观性的问题。

教育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分支学科的关系。

①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基础学科;②发展心理不是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之一;③认知心理学是当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主流。

★6、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是什么?它对教育实践(对教师)有什么意义(作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教育教学活动的心理学基本规律,从质上与量上确定心理的具体现象和事实,对教育心理活动进行描述和解释。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作用:①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②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③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④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8、当前教育心理学发展新的趋势(发展成果)是什么?从研究主题看有四个重点发展趋势,①主动性研究②反思性研究③合作性研究④社会文化研究;从理论范式看,认知心理学是当前世界心理学发展的前沿性主战场,是衡量一个国家心理学科发展水准的重要指标。

从研究重点来讲,从实验室研究到教育现场实验研究以及教育促进研究是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又一特点。

10、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是什么?这些原则的含义是什么?心理学研究中如何贯彻这些原则?一、客观性原则:指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应该采取客观的研究方法,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

2014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复习提纲

2014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复习提纲

心理学复习提纲1、中等心理学的概念:就是中等学校教育心理学。

研究中学校教育活动中学与教互动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2、中等学校心里学的性质:(1)、中等学校心理学兼有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性质,以社会科学特征为主(2)、中等学校心理学注重理论性,而以应用为主3、中等学校心理学的意义(1)、有助于认识学与教的心里活动规律,科学育人(2)、有助于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A、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认知活动系统B、教学是一个复杂的情意活动系统、人格协调系统C、教学是一个复杂的人际关系、人际交往系统(3)、有助于提高教师心里素质(4)、有助于开展教育科学研究4、中等学校心理学选题的标准价值性、科学性、明确性、可行性心理学研究的设计在确立该问题的课题,要考虑该课题的实践与理论的价值、性质、科学性、明确性、与可行性。

5、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教育心里实验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6、注意概念:是心里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与集中。

7、注意的两个基本特性:指向性和集中性。

注意的集中性是指人的心里活动停留在一定对象上,并保持一定的强度和紧张度。

8、选择功能是注意的基本功能9、无意注意概念: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

10、引起无意注意的刺激物具有以下特点刺激物的强度。

刺激物的对比关系。

刺激的动感。

刺激物的新异性11、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对活动目的和任务的依从;对活动的间接兴趣;对过去经验的依从;对人格的依从12、形成有意后注意的条件:直接兴趣;活动的自动化13、注意的品质:广度;稳定性;分配性(注意的分配是指个体的心里活动在同一时间内指向不同对象的特点,注意的分配条件是,同时进行的活动中只有一种是不熟悉的,其余活动都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转移14、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反映。

知觉是整体属性反映15、按照知觉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性不同可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所凭借的感觉信息来源不同可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触知觉16、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里现象。

2014教育心理学重点完美版打印版

2014教育心理学重点完美版打印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与教学的主要构成要素有: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3、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主要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创建、发展、成熟、完善。

6、教育心理学可为实际教学提供一般性的原则和技术。

7、从19世纪末起,开始从事动物的学习研究,在1903年著书《教育心理学》,后来又扩充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大纲》,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角度来着重探讨《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与测量》。

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来命名的专著,也是世界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专著,教育心理学学科从此产生。

8、20世纪30年代后,学科心理学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内容;50年代,信息论思想及相关成果影响到教育心理学。

9并提出“文化发年,廖世承为师范教育的需要编写了我国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理论体系学科正在形成,注重结合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70年代,奥苏伯尔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研究学生学习。

11. 20世纪80年代,在心理学完善阶段,布鲁纳总结教育心理学的成果表现为四个方面:主动性学习、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性研究。

12. 补充知识:教育心理学创建阶段:1)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第一次提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思想。

2)瑞士的裴斯泰洛齐在《论教学方法》中首次提出了“教育要心理学化”。

3)德国的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提出要把教学理论研究建立在科学(心理学)基础上,提出“四段教学法”。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

2、心理发展几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方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个体差异性。

3、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少年期(初中11、12-14、15岁)这是个体从童年期过渡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教师资格证_教育学_心理学_复习提纲中学版【优质】

教师资格证_教育学_心理学_复习提纲中学版【优质】

中学<教育学考试大纲>纲要整理版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P1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P13、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二战以后世界各国教育制度呈现出的共同发展趋势)P4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相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4、不同国家古代学校教育的形态(1)●中国在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中"校、序、庠、学"都是学校的名称。

●中国古代社会的六艺教育P5礼、乐、射、御、书、数。

以礼、乐为中心(2)●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增为师”、“以(书)吏为师”(3)●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及特点P7培养政治家、商人为目的,注重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丰富,方法灵活.(4)●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及特点P7培养军人,强调军事体育与道德灌输,内容单一,方法严厉.5、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P8 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6、近代教育的特点P9(1)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与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3)教育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7、二战以后世界教育的新特点P10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P111、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P11 孔子(公元前551——479)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

2014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考试复习讲义

2014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考试复习讲义

(中学)复习讲义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里学》2014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2014了解问题地准确一、帮助教师理论指导提供科学的教学二、为实际(中学)《教育心里学》干预学生并预测三、帮助教师研究进行教学实际结合四、帮助教师复习讲义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章教学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 年代以前20世纪(20时期初创一、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以教育心理学命《教育心理学》第一本桑代克美国年1903...的基本心理规律的学与教中学校情境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名的专著。

学科。

交叉科学。

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 ) 年代末50年代到20世纪(20时期发展二、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科心理这一时期西方教育心理学大大地扩充了自己的内容,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学与教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发展很快。

、教师学生、包含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开的。

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学科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教、学习过程等五种要素;由环境和教学媒体、教学内容教学信息论和教学机器、斯金纳程序教学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反思过程/评价和学过程的思想学习与教学的要素)一( ) 年代末70年代到60世纪(20时期成熟三、学生1.罗杰斯、人本主义课程改革CAI运动、课程改革发起布鲁纳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主体学生是学习的 ) 年代以后80世纪(20时期完善四、用。

学生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第一是群体差异,年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1994布鲁纳在。

主要范畴,学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个体差异第二是表现在指导地位,关键作用教师2. 性研究,主动教学内容3.性研究,是研究如何促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反思一般表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2014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考试大纲考试重点整理

2014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考试大纲考试重点整理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考试大纲考试重点整理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2、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P1 3、学校教育制度(1)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人学条件、修业年限及他们之间关系的制度叫___学校教育制度_______。

(13年1月真题)(2)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3)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即意味着教育制度化的形成。

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4、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二战以后世界各国教育制度呈现出的共同发展趋势)P4:(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相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5、不同国家古代学校教育的形态(1)中国在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 中"校、序、庠、学"都是学校的名称。

中国古代社会的六艺教育P5;礼、乐、射、御(军事技术教育)、书(学字)、数(计量)。

以礼、乐为中心【例题·选择题】我国学校教育始于( )A.奴隶社会初期B.奴隶社会末期C.原始社会末期D.封建社会中期【答案】A【解析】:中国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从西周以后,出现了“国学”和“乡学”,这就是比较完备的学校教育制度。

说明在西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学校教育就诞生了。

(2)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P7(3)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及特点P7:培养政治家、商人为目的,注重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丰富,方法灵活.(4)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及特点P7:培养军人,强调军事体育与道德灌输,内容单一,方法严厉.6、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P8:阶级性、道统性(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是唯一被认可的思想)、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2014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及考试重点(适用于中学教师资格)

2014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及考试重点(适用于中学教师资格)

2014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及考试重点(适用于中学教师资格)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

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第一是群体差异,第二是个体差异,学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2.教师3.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4.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5.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前者涉及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以及空间布置等,后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

(二)(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1.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在学与教的过程模式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而且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自身先前知识和学习发展水平为基础的,是在教学过程的背景下进行的,学习的进展因教学的质量而变化。

反过来,教学过程要以学习过程为基础而进行。

(三)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可概括为:1.总论2.学生与学习心理3.教学与教师心理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二、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四、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教学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

2014年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小学版--心理学》考试大纲

2014年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小学版--心理学》考试大纲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对心理现象的阐述并揭露其本质和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具体包括:一、心理过程:人的心理过程就其性质与功能来说可以分为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二、个性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它是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的心理结构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三、社会心理第二节心理学的任务一、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一)确定心理事实;(二)揭示心理规律;(三)揭示心理的机制;(四)揭示心理的本性二、心理学的门类:(一)基础领域;(二)应用领域三、心理学的作用:(一)心理学的理论作用;(二)心理学的实践作用第三节心理学研究原则、方法一、心理学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4.发展性原则二、心理学研究的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4、测验法;5、个案法第四节心理学发展历程一、心理的发展历程(一)心理学的萌芽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于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

(二)心理学派别:1.构造主义;2.机能主义;3.行为主义;4.格式塔心理学;5.精神分析学派二、当代心理学现状:1.人本主义走向;2.科学走向;3.西方心理学的危机和东方心理学的崛起第二章感觉本章结构图一、感觉概述(一)概念: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二)作用:1、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2、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3、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也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三)分类根据引起感觉的刺激物和产生感觉的分析器的不同,感觉可以分为两大类: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二、感觉的一般规律(一)感受性和感觉阈限1.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2.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

(1)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2)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二)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的相互作用有两种形式: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

2014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第七单元复习提纲

2014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第七单元复习提纲

第七单元复习提纲技能的概念:指通过练习而获得的,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

技能的特点(1)技能是通过学习和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 (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于认知经验的活动;(3)技能中的各种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技能与能力的区别:(1)从性质上看,技能指顺利完成一定任务的活动方式,活动方式属于具体的操纵程序。

能力则是顺利完成活动任务的个性心理特征,心理特征属于个体表现的倾向性。

(2)从范围上看,技能的活动方式有特定性,某种活动方式是适用于某类活动的效率中并影响着活动。

而个性心理特征具有普遍性,它表现在各种活动中并影响着活动的效率。

技能与能力的联系:(1)技能的形成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2)技能的形成促进能力的发展。

技能的种类:(1)操作技能,也叫做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指一些实际动作,以完善、合理的方式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

它具有客观性、展开性、外显性。

(2)心智技能,也叫做智力/智慧技能、认知技能。

它指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它的特点是:对象具有观念性;执行具有内潜性;结构具有简缩性。

动作技能的类型:(1)从外部刺激的调节方式看,连续性动作技能和非连续性动作技能;(2)从对外部条件的利用程度看,封闭型动作和开放型动作;(3)从所涉及的骨骼、肌肉及动作幅度大小,精细动作技能和粗大动作技能;(4)根据完成活动时,是否需要凭借工具,工具性动作技能和非工具性动作技能。

心智活动:借助内部语言,以减缩的形式在头脑中进行的认知活动。

包括:感知、想象、思维。

心智技能的类型:⑴根据心智技能适应范围,一般心智技能和专门心智技能;⑵加涅根据学生的学习结果,智慧技能和认知技能。

技能的作用:⑴能够对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⑵是获得经验和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和手段;⑶影响学习者的个性品质。

2014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12单元,复习提纲

2014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12单元,复习提纲

十二单元复习提纲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前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能够获得的学习结果。

教学目标的意义:1、指导学习结果的测量与评价;2、指导教学策略的选用;3、指引学生学习。

教学目标的设置应该注意:1、避免堂而皇之的语词;2、使行动适于目标;3、确保测验与目标有关。

教学目标的分类: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

认知目标包括:1、知识;2、领会;3、应用;4、分析、5、综合;6、评价。

情感目标包括:1、接受;2、反应;3、形成价值观念;4、组织;价值体系个性化。

动作技能包括:1、知觉;2、模仿;3、操作;4、准确、5、连贯;6、习惯化。

陈述教学目标:1、行为目标的陈述:(1962年,马杰)指用可观察和可测试的行为来陈述的目标,也可称为作业目标。

2、心理与行为相结合的目标。

陈述良好的行为目标需要具备的三个要素:1、具体目标,即用行为动词描述学生通过教学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2、产生条件,规定学生产生行为的条件;3、行为标准,符合行为要求的行为标准。

心理与行为相结合的目标的陈述:(格伦兰)即教师在陈述教学目标时首先要明确陈述,还需要列举反应这些内在变化的行为样品。

心理与行为相结合的教学目标陈述应符合:1、教学目标陈述的是学生学习的结果;2、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力求明确、具体,可观察和测量;3、教学目标的陈述应能反应学习结果的层次。

任务分析:指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为彼此相连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

在进行任务分析时,教师要从最终目标出发,一级子目标、一级子目标地揭示其先决条件,然后把学生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逐级排列出来。

任务分析主要涉及:1、确定学生原有基础;2、分析使能目标;3、分析支持性条件。

使能目标:作为教学目标前提条件的知识或技能被称为子技能,以对它们的掌握为目标的教学目标就叫做使能目标。

支持性条件:指那些对学习起支持性作用的因素,一是学生的注意和学习动机;二是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教学中的九个事项:1、引起学生注意;2、提供教学目标;3、唤起先前知识;4、呈现教学内容;5、提供学习指导;6、展现学习行为;7、适时给予反馈;8、评定学习结果;9、加强记忆和学习迁移。

2014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9单元复习提纲

2014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9单元复习提纲

九单元复习提纲问题:是指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问题的三个基本成分:1、给定的条件,是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条件的描述,是问题的起始状态;2、要达到的目标,是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3、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问题的分类:无结构问题(结构不良问题)、有结构问题(结构良好问题)。

问题的解决: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将问题从起始状态转变为目标状态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特点:目的指向性、认知性、序列性。

问题解决的种类:常规性问题解决、创造性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的过程:发现问题、理解与表征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

发现问题的能力受个体活动积极性的影响,也与其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关。

问题的客观和主观的区分:客观方面指问题的客观陈述,主观方面则指对问题客观陈述的理解,成为问题空间。

问题空间组成部分:初始状态:开始时的不完全的信息或令人不满意的状况;目标状态:希望获得的结果信息或状态;操作:为了从初始状态迈向目标状态,解决者可能采取的方法步骤。

影响学生正确表征问题的主要因素:1、不能有效地识别问题的相关信息;2、缺少某一问题领域的特定的知识;3、太急于得出答案。

检验假设有直接检验和间接检验两种方法。

问题解决的策略:1、算法式;2、启发式:①手段-目的分析;②反推法;③简化发;④类比法。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1、问题的特征,个体解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呈现的方式、问题的类型等因素的影响;2、已有的知识经验,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也越大;3、定势与功能固着,功能固着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4、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情绪与动机状态、学习方法、认知风格等,对其问题解决的方向、效果、动力也有不可小视的影响。

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的教学:1、形成有组织的知识结构,以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2、教授学生运用策略;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以促使技能达到自动化的水平;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考试纲要重点整理版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P4)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2)三过程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4、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P6)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P9-12(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二)发展时期(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四)完善时期( 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方面)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特征:①连续性与阶段性;②定向性与顺序性;③不平衡性;④差异性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少年期(11、12岁—14、15岁,初中阶段)特点:①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

②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仍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并出现反省思维;③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所发展,但带有片面性和主观性;④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可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⑤产生成人感,独立意识强;⑥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⑦道德行为更加自觉,但自控力不强。

2、青年初期(14、15岁—17、18岁,高中阶段)特点:①生理上、心理上、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②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出现辩证思维;③社会高级情感有了深刻发展;④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⑤意志的坚强性与行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

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意义(一)学习准备1、定义;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防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2、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3、学习准备不仅影响新学习的成功,而且也影响学习的效率。

学习也会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新的发展又为进一步的新学习做好准备。

(动态)(二)关键期1、提出者: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动物身上存在“印刻”)2、定义: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如:2岁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等。

3、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一、认识发展的阶段理论1、代表人物:皮亚杰2、内容:①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②逻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

③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

㈠感知运动阶段(0—2岁)特点:感觉和动作分化;后期思维开始萌芽㈡前运算阶段(2—7岁)特点: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思维受直觉表象的束缚;思维特征: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性;不可逆。

㈢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特点:思维可逆,能进行逻辑推理;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㈣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特点: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能运用假设-演绎推理的方式解决问题;具有抽象逻辑思维;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思维灵活。

二、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①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②教学促进学生的认识发展;③教学应适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关于最近发展区提出者:维果斯基(前苏联)定义: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的过渡状态。

意义:- 1 -1、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

2、教学应适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前面,并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第三节中学生的人格发展(一)人格的发展1、定义: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2、发展阶段: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见书P20-21)3、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①家庭教养模式;②学校教育;③同辈群体(二)自我意识的发展1、定义: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2、组成: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3、发展阶段:①生理自我(1岁末开始,3岁左右基本成熟)②社会自我(3岁以后至少年期成熟)③心理自我(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第四节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一、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认知过程: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体现为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个别差异(一)认知方式差异:1、定义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2、认知差异表现:①场独立与场依存;提出者:威特金场独立性的人对事物的知觉和判断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常根据自己的内部参照,独立进行分析判断;场依存性的人较多地依赖外在参照知觉事物,或者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干扰。

②沉思型与冲动型;学生对问题解答的速度和准确性方面的差异。

所谓沉思型是指对问题的解答速度较慢但错误较少的类型;所谓冲动型是指对问题解答速度较快但错误较多的一种类型③辐合型与发散型:提出者:吉尔福德(美国)(二)智力差异1、智力反映了一个人的聪明程度,而且这种聪明程度可以通过智力测验所测定的分数(智商IQ)来衡量;2、智商呈常态分布,即:全人口中,智力超常和智力低下者均为少数,多数人的智力处于中等水平。

3、智力量表:斯坦福-比纳量表(比率智商)韦克斯勒量表(离差智商)4、差异表现:(见书P27)个体差异群体差异(三)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如何因材施教)P27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

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二、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1、定义:性格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2、差异表现①性格特征差异(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情绪特征和意志特征)②性格类型差异(外倾性和内倾型;独立型和顺从型)3、教育含义:性格的个别差异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

学校教育应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一节学习的实质与类型一、学习的实质与特性(一)学习的心理实质1、概念:广义的学习是指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这一定义说明:①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②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③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

(二)人类学习和学生的学习1、人类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有本质的区别:①人的学习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②人的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的;③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我国心理学家对人的学习的定义: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变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2、学生的学习:①定义: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②学习内容: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二、学习的一般分类(P32-33)1、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把学习分为八类:①信号学习;②刺激-反应学习;③连锁学习;④言语联结学习;⑤辨别学习;⑥概念学习;⑦规则或原理学习;⑧解决问题学习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①智力技能;②认知策略;③言语信息;④动作技能;⑤态度3、我国:①知识的学习;②技能的学习;③行为规范的学习第二节联结学习理论(P34-43)一、理论要点:1、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2、强化起重要作用;3、个体学到的是习惯,是反复练习和强化的结果;4、习惯形成后,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

二、代表学说: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一)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1、把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2、联结的形成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这样一个往复过程习得的;3、提出三个学习规律,即:效果律、练习律和准备律①效果律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伴随着满意的结果而增强,伴随着烦恼的结果而减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