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 第四章 注意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注意
注意在日常生活的作用
注意在日常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帮助我们过滤无关信息、集中精力、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学 习成果。
注意的种类和分类
注意有不同的种类和分类方式。根据注意的特点和注意对象的不同,可以将注意分为外部注意和内部注意等不 同类型。
外部注意和内部注意的区别
外部注意指的是我们关注和集中在外部环境中的信息,而内部注意是指我们关注和集中在内心的思绪和感受上。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注意
注意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经历的一个常见现象。它是我们大脑对外是指人的大脑有意义地选择关注和集中心理活动在特定的信息上,将其 与其他无关的信息区分开来。它具有有限性、选择性和集中性的特点。
注意与感知、认知的关系
注意与感知和认知是密切相关的。感知是注意的先决条件,而认知则需要注 意的引导来进行信息的获取和处理。
注意难度和注意疲劳
注意的任务难度和持续时间可能会导致注意疲劳。高难度和长时间的任务可 能会降低注意的质量和效果。
注意力的发展和变化
注意力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会经历一系列变化。从婴儿期到成年期,注意力 的发展与神经系统和个体经验密切相关。
心理学基础 4第四章 注意
二、注意的神经机制
(三)边缘系统和大脑皮层的功能
作用: 调节皮层的紧张性,对新旧刺激作出选择
轻度受损 “注意神经元” 严重损伤
高度分心 精神错乱和虚构,意识 的组织性和选择性丧失
二、注意的神经机制
(三)边缘系统和大脑皮层的功能 大脑皮层: 产生注意的最高部位 作用: 不仅对皮层下组织起调节、控制的作用,而且是主 动地调节行动、对信息进行选择的重要器官
二、分类
(二)选择性注意、持续性注意和分配性注意
2.持续性注意(sustained attention) 注意动摇的原因:
注意动摇是由于感觉器官的局部适应,使对 物体的感受性交替而短暂地下降;
有机体的一系列机能活动都具有节律性,注 意动摇是由这种节律性活动引起的。
二、分类
(二)选择性注意、持续性注意和分配性注意
第四章
注意
武 萌 新乡医学院心理学系 基础心理学教研室
授课大纲
注意的概述
注意的认知-神经机制
第一节 注意的概述
基本概念
分类
注意的含义 注意与意识的关系 注意的外部表现 注意的功能
不随意注意、随意 注意和随意后注意 选择性注意、持续 性注意和分配性注 意
一、基本概念
(一)注意的含义
注意(attention): 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特点:
一、注意的认知理论
(一)注意的选择功能
2.衰减理论 特瑞斯曼 主要观点: 当信息通过过滤装置时,不被注意或非 追随的信息只是在强度上减弱了,而不是完 全消失。 不同的刺激也都有着不同的激活阈限, 对人有重要意义的刺激激活阈限较低,容易 被激活,如果这些刺激出现在非追随的感觉 通道,就容易被人接受。
普通心理学4.第四章注意
心算大师不屑一顾地向下咧咧嘴角,问道“您 现在就想知道结果吗?” “那当然”,主考人点着头,微笑着说,“我 现在并不想知道车上有多少旅客,我只想知道, 这趟列车究竟停靠了多少个车站?” 艾伯特· 卡米洛这位著名的心算家呆住了。
3
4. 第四章 注 意
4
本章主要内容: 4.1 4.2 4.3 注意的概述。 注意的种类。 注意的特征。
主要观点:人在同一时间的信息加工能
力有限,需要过滤器调节。过滤器相当 于一个开关,按照“全或无”原则工作, 接通一个通道,通过这一通道的信息得 到进一步的加工处理,其他通道被阻断, 信息不能通过。
新异的、强烈的、具有生物学意义的、以及 人所期待的信息容易通过过虑器被加工。反 之则被忽略、阻断。 双耳分听实验是过滤器学说的实验依据。
14
4.2.3 有意后注意
定义:有明确目的,但无需意志努力的 注意。 形成有意后注意的条件(影响因素): ⑴ 对活动的了解(熟练)。 ⑵ 让自己真心喜爱某活动(兴趣)。
15
4.3 注意的特征(品质)
4.3.1
注意的稳定性 4.3.2 注意的广度(范围) 4.3.3 注意的分配 4.3.4 注意的转移
24
4.4.2 注意的衰减学说 P.60
主要观点:当外界输入的信息通过过滤器装
置时,被注意的信息能完全通过,不被注意 的信息也能通过,但在强度上出现衰减。不 同刺激类型的被衰减的信息的激活阈限是不 同,刺激的意义、熟悉程度、上下文和指示 词以及人的个性倾向都是影响阈限的因素。 衰减说是对过虑器说的修正。
4.4
注意的理论。
5
4.1 注意的概述 注意的含义 4.1.2 注意的功能 4.1.3 注意的生理机制 4.1.4 注意的外部表现
叶奕乾《普通心理学》【教材精讲-注 意】
第四章注意主要内容:第一节注意概述第二节注意的种类第三节注意的特征第四节注意的认知理论第一节注意概述一、注意的含义1.含义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通常指选择性注意,即注意有选择地加工某些刺激而忽视其他刺激的倾向。
2.注意的基本特征方向——指向性:指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余的对象。
强度——集中性: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度,它使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的事物,并且抑制多余的活动。
3.根据人的心理活动所指向和集中的客体的性质,可以把注意区分为外部注意和内部注意外部注意——指人对周围事物的注意。
它经常与知觉同时进行,也称知觉注意,它在探究外部世界中起着重要作用。
内部注意——是指对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注意。
通过它,人可以洞察自己的心理活动,发展自我意识,规划未来的活动和深思熟虑地办事。
内部注意在发展人的个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4.注意的基本作用在于对信息进行选择5.波斯纳和彼德森(Posner & Peterson)提出注意至少包括三个相对分离的过程:(1)从一个刺激脱离出来;(2)从一个刺激转向另一个刺激;(3)与一个新的刺激结合起来。
脑损伤的病人,对分离有严重缺陷,他们很难从一个注意的物体中解脱出来。
6.注意本身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各种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即指向一定对象的特性。
注意总是和心理过程紧密联系着,如注意看、注意听等。
讨论:“注意黑板”7.注意和意识的关系(1)注意不等同于意识。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状态,而意识是心理内容或体验。
(2)注意和意识密不可分。
处于注意状态时,意识水平较高,意识内容比较清晰。
注意指向的内容一般处于意识的活动中心。
注意可能是有意识的过程,也可能是无意识的过程。
二、注意的意义和功能1.注意的意义注意对人类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对心理活动起着积极的维持和组织作用,使人能够及时地集中自己的心理活动,清晰地反映客观事物,更好地适应环境,并改造世界。
4普通心理学第四章注意
• 它是指人在同一时间内,将注意指向不同 的对象。 • 注意的分配是有条件的: • 1.在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 活动是已经熟练的,它可以不需要给予更 多的注意,从而有可能把注意集中在另一 种活动上。如听讲记笔记 • 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已熟练,各种活 动对象的各个部分,已经在经验中形成了 巩固的联系,注意可以在几种活动上迅速 地更迭。如司机
•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注 意,但在实际工作中两种注意都需要。 • 如果只有有意注意,长时间工作会使人疲 劳,注意就容易分散,使工作进行不下去; • 如果只有无意注意,稍遇困难或干扰,注 意就容易分散,同样也不能做好工作。 •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常常交替发生,一些 简单的不重要的活动只需要无意注意,而 对于复杂的重要的活动则必须有意注意。
• 影响注意范围的因素主要有: • 1.知觉对象的特点。 • 知觉对象愈相似,排列愈集中或有规则, 注意范围也就愈大;反之,注意范围则愈 小。研究表明:对形状相同或颜色一样的 知觉对象,其注意范围比形状不同或颜色 不一样的对象大一些;对于排列规则的知 觉对象,又比随机分布的对象注意范围大 一些。
• 2.知觉任务。阅读同一篇文章,担任编辑 任务的人与从事校对工作的人,注意范围 就不一样。前者较大,后者较小。 • 3.知识经验。经验愈多,知识愈广,就愈 善于组织所感知的对象,把它们联系成一 个整体来感知。 • 二、注意的稳定性 •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 动上注意所持续的时间。持续时间愈长, 注意就愈稳定。反之,稳定性就差。
• 二、有意注意 • 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 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 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包括: • 第一,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 • 第二,合理组织活动。如读书时作笔记, 可以把智力活动与外部动作结合起来,也 有利于保持有意注意。
2021年4月“普通心理学”串讲第四章
2021年4月“普通心理学”串讲第四章第四章意识的一种状态- 注意第一节:注意的一般概述注意:是人的心理(意识)活动对必然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是指每一瞬间意识对必然对象的选择及跟踪。
集中:是指意识对所选择的对象给以贯注和维持。
简答:什么是注意?(名词+ 指向性定义+ 集中定义)注意是依附并伴随心理过程的一种状态,它本身并不反映任何事物及其属性。
也就是说,并不存在独立进行着的注意,心理过程既可以在注意的状态下进行,也可以在不注意的状态下进行,因为它们有独立的反映对象。
简答:什么是注意的心理功能:1. 选择功能2. 保持功能3. 注意的调节和监督功能第二节:注意的种类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区别:是否是有意识的。
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关系:二者不是绝对对立的。
无意注意可转化为有意注意,有意注意也可转化为无意注意。
第三节:注意的特征注意的广度: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的对象的数量,又称注意的范围。
注意的不变性:指注意长时间地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活动上的能力。
分心:同注意的不变性相反的品质是注意的分散,也叫分心。
是心理活动离开了当前应该指向和集中的事物,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的状态。
注意的分配: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时,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
注意的转移:是按照当前人物的要求,有意识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能力。
注意分配的前提:1. 同2. 时并进的两种或几种活动中,3. 必需有一种或几种活动是相当熟练的,4. 甚至已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5. 不6. 再需要更多的注意。
这样,7. 人就能把注意力集中到比力生疏的活动,8. 把一小部分注意分配到熟练的活动上,9. 稍10. 加注意即可。
倘若所进行的不11. 同12. 活动在同13. 一加工器内进行信息加工,14. 就不15. 能一心二用了。
16. 同17. 时进行的几项活动之间是否存在着内在联系,18. 也影响着注意的分配。
普通心理学注意
02
意识选择性的表现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选择,这种选择是人的意识行动的一个组
成部分,是心理活动以何种事物为对象而进行的有选择性的取舍。
03
心理活动清晰度的表现
注意能使所选择的对象处于清晰的意识状态,而无关的事物则处在模模
糊糊的知觉背景之中。
注意的特性
指向性
注意的指向性是指人们在任何时 刻都必须有某些心理活动处于激 活状态,即心理活动所选择的对
提升创造力
在创造性的工作中,注意可以帮助人们从不同的 角度思考问题,发现新的解决方案。
注意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改善情绪调节
在心理治疗中,注意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识别和调节情绪,从而 改善情绪状态。
增强自我意识
通过注意,患者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增强自我意识, 促进自我成长。
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注意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提高抗压能力 。
注意的影响因素
04刺激的特征刺激 Nhomakorabea强度一般来说,刺激的强度越大,越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例 如,巨大的噪音或强烈的光线往往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
刺激的新异性
新奇、不寻常的刺激往往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例如, 突然出现的闪光或声音变化可能会立即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
刺激的对比度
当一个刺激与其他背景形成明显对比时,它更容易被注意 到。例如,在一片绿色的草坪上放置一个红色的物体,这 个红色的物体往往会成为注意的焦点。
象。
集中性
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 被选择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度,表 现为心理活动对特定对象的投入程 度。
稳定性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心理活动在一定 时间内保持在某个对象或某种活动 上的程度。
叶奕乾《普通心理学》(第4版)(课后习题 注意)【圣才出品】
第4章注意一、名词解释1.注意答:注意通常指选择性注意,即注意有选择地加工某些刺激而忽视其他刺激的倾向。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这表明注意具有方向和强度的特征。
2.无意注意答:无意注意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无意注意的产生和维持,不是依靠意志努力,而是人们自然而然地对那些强烈的、新颖的和感兴趣的事物所表现的心理活动的指向和集中。
它往往在周围环境发生变化时产生,是注意的一种初级表现形式。
3.有意注意答: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主动地服从于既定的目的任务,它受人的意识的自觉调节和支配。
4.有意后注意答: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前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一方面类似于有意注意,因为它和自觉的目的、任务相联系着;另一方面类似于无意注意,因为它不需要人的意志努力。
5.定向反射答:每当新异刺激出现时,人便产生一种相应的运动,将感受器朝向新异刺激,以便更好地感知这一刺激。
这一现象被称为定向反射。
定向反射活动时,人除了朝着刺激的方向转动眼睛和头部外,还会出现植物性反应和脑电反应。
6.优势兴奋中心答:优势兴奋中心是大脑皮层对当前刺激进行分析和综合的核心,具有适度的兴奋性,旧的暂时神经联系容易恢复,新的暂时神经联系容易形成和分化,因此能够充分揭露注意对象的意义和作用,对客观事物产生清晰和完善的反映。
7.注意的稳定性答: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对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这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可以用某一时间范围内工作效率的变化来表示。
注意稳定性的标志是活动在某一段时间内的高效率。
在注意的稳定中可以区分出狭义的注意稳定性和广义的注意稳定性。
8.注意的广度答:注意的广度又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包括,知觉对象的特点;个人知觉活动的任务和知识经验。
9.注意的分配答: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问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 知觉干货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知觉干货普通心理学中,知觉是常考点,考试的题型涉及单选、多选、判断、简答、论述等,是心理学考研中的一个考试热点。
博仁考研送来了福音,这篇文章重点论述了有关知觉这一章节的重难点,而且还补充了陈霖的拓扑实验给大家。
知觉思维导图以下就是书中常考的内容一.知觉的组织原则1.邻近性:空间上彼此接近的部分,容易组成为图形。
2.相似性:视野中具有相似性的成分容易组成图形。
3.对称性:视野中对称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4.良好连续:具有良好连续的几条线段,容易组成图形。
5.共同命运:向着相同方向变化或运动的部分容易被看成一个整体。
6.封闭:视野中封闭的线段容易组成图形。
7.线条朝向:不同图形,方向相同,难以分开。
图形相同,方向不同,容易分开。
8.简单性:视野中具有简单结构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二.知觉的特性(一)知觉选择性1.定义: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分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与现象。
例如观看两歧图形时就体现了知觉选择性。
2.影响因素①客观刺激物:刺激物强度大,对比明显,颜色鲜艳时容易成为知觉对象;刺激物在空间上的接近、连续或形状相似时,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刺激物符合“良好图形”原则时,容易成为知觉对象;刺激物轮廓封闭或趋于封闭时,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
②主观因素:知觉者的需要与动机、兴趣与爱好、目的与任务、已有知识经验及刺激物对其意义等。
(二)知觉整体性1.定义: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综合成为整体的能力。
如“主观轮廓”这种现象,充分体现了知觉的整体性。
2.影响因素①刺激物的结构,包括刺激物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客观刺激物的关键性成分或关键特征对知觉整体性起决定性作用。
②个体的知识经验。
3.作用①大大提高了人们知觉事物的能力。
②整体知觉会抑制对个别成分的知觉。
(三)知觉的理解性1.定义: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认识知觉对象的特点,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普通心理学】4注意PPT课件
❖ 容易引起人们产生兴趣的事物,一般是自己 很需要的事物,就像故事中的“释放”的命 令对于那个德国间谍,使他无意地注意到, 从而也在无意中暴露了自己的情绪。
38
“一部红楼,经学家看到易,道 学家看到淫,才子看到缠绵,革命 家看到排满,流言家看到宫闱秘 事……” ——鲁迅
39
(二)人本身的状态
41
补充内容
发现高焦虑特质对危险性信息,并非特别敏 感,而是一旦注意了,锁定其中,难以摆脱。 低焦虑特质则对快乐信息,更敏感。而且更容 易锁定其中,给与更多的关注。较高的状态焦 虑,容易产生紧张和焦虑,与高焦虑特质对威 胁信息较强的注意锁定特点有密切的关系。 42
二、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
21
四、注意的种类
一、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 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2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一)刺激物的特点 1、刺激物的强度
刺激物的强度是引起无意注意的重要原因。 补充内容
(工程心理学engineering psychology冗余原 理)
23
24
25
26
2、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1、人对事物的需要和兴趣 (自组织理论 李子勋)补充内容
动不动就给当事人贴“抑郁标签”。咨询师如 果诊断当事人抑郁,那咨询师的眼睛就只看到抑郁, 再也看不到其他的方面,因为当事人已经被视觉标
定了,而认知有一个自动求证的过程,当事人会在
这种暗示下真的变成“抑郁”。
40
❖2、人当时的情绪状态和精神状态
普通心理学
1
整体概况
+ 概况1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04普心注意
下面图形中,你先注意到的是哪个圆?
你注意到了图中的哪一个小脸?
第四节
注意的生理机 制和认知理论
一、注意的生理机制
二、注意的认知理论
一、注意的生理机制
注意和其它心理活动一样,是由神经系统不同 层次,不同脑区的协同活动来完成的。
类型 无意注意
(不随意注意)
目的性 意志努力 无 有 有 不需要 需要 不需要
性质 低级、 自发的 高级、 自觉的
例如 窗外的歌声 学习、听课
有意注意 (随意注意) 有意后注意
最高级、 电脑打字 自觉性 “盲打”, 程度很 打毛衣不用 强 看
第三节
注意的特征
• 一、注意的稳定性
• 注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个客体和活动 上。
3、后期选择理论
由多伊奇(Deutsch )等人于1963年提出。
观点:输入 的信息在进入过滤器或衰减器之前已经 受到了充分的分析,然后才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 因此选择是发生在加工后期的反应阶段。
4、多阶段选择理论
由约翰逊(Johnson)等人1978年提出。 观点:选择过程在不同的加工阶段都有可能发生。这 一理论有两个主要的假设: (1)、在选择之前的加工阶段越多,所需要的认知
• 所以,只用注意的外部行为表现来说明一 个人的注意状态,可能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研究负启动现象的程序
第二节
注意的种类
• 根据产生注意时,有无目的和意志努 力程度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 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 一、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 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 注意。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注意
第二节 注意的种类
一、无意注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无意注意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 意志努力的注意。 ㈠ 刺激物的特点 1.刺激物的强度 2.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3.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 4.刺激物的新异性
㈡ 人本身的状态
无意注意虽然主要是由外界刺激物的特点所 引起,但也决定于人本身的状态。 1.人对事物的需要和兴趣 2.人当时的情绪状态和精神状态
注意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具有一系列的 功能:
1.选择功能 2.保持功能 3.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能
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
㈠ 注意的生理机制
注意从其发生来说是有机体的一种定向反 射。每当新异刺激出现时,人便产生一种 相应的运动,将感受器朝向新异刺激的方 向,以便更好地感知这一刺激。
㈡ 注意的外部表现 1.适应性运动 2.无关运动的停止 3.呼吸运动的变化
三、有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前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 意志努力的注意
它一方面类似于有意注意,因为它和自觉的 目的、任务相联系着;另一方面类似于无意 注意,因为它不需要人的意志努力。
第三节 注意的特征
一、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对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的 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二、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 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人的注意广度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影响注意 广度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
㈠ 知觉对象的特点
㈡ 个人知觉活动的任务和知识经验
三、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 对象
四、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 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 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
教师招考普通心理学第四章 注 意
第四章注意第一节注意概述一、注意的概念注意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种心理现象。
平时人们常说的“聚精会神”“精力集中”、“专心致志”等都是指“注意”的意思。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注意总是和人的各种心理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注意是心理过程的积极状态,是心理活动的共同特性。
注意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活动过程,因为注意本身不能反映事物的属性、特点和功能。
但一切心理活动都离不开注意的参与,它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开端,并伴随心理活动的始终。
它使人的心理活动富于组织性、清晰性和深刻性,能够保证人的心理过程更好地反映和变革客观现实。
二、注意的特征(一)注意的指向性即注意的选择性。
指人的心理活动不能同时朝向一切对象,只能有选择、有方向地指向特定的客体。
(二)注意的集中性就足指人的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的事物,而集中到当时关心的对象上,并把它清晰地反映出来的特性。
注意的指向性与集中性是相互联系而又不可分割的两个特点。
三、注意的功能(一)选择功能即注意能使人选择对主体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与当前活动相一致的刺激;避开其他与之相竞争的、干扰当前活动的各种影响,从而保证人的心理活动正确地指向和反映客观事物。
(二)保持功能保持功能是使注意对象的映象或内容较长时间在意识中指向并保持在一定方向上,直至心理与行为活动达到目的的功能。
(三)调节与监督功能即注意能对人的心理活动进行监控,使心理和行为活动按一定方向和目标准确地进行,对偏离方向和目标的错误活动进行及时的调节和矫正。
第二节注意的种类根据注意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把注意分为以下三种:一、不随意注意(又称无意注意)(一)不随意注意的概念不随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也称无意注意。
(二)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1.刺激物本身的特点(1)刺激物的新异性。
具有异乎寻常特点的事物容易引起不随意注意。
(2)刺激物对比的差异性。
对象与背景的差异越大,越易被注意。
4 注意的生理心理学基础
一些研究者通过对ERP的研究发现: 一个常出现在大脑额区或额中央区的ERP成分---不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与朝向 反应密切相关。 不匹配负波(MMN)对各种性质和意义的刺激都 给出相似的反应,它只负责反映刺激的模式变化,不论 是声、光或电刺激,只要这种模式在重复应用时发生一 定的变化就能有效地引起MMN波。 当在MMN波之后伴随一个正波或负正双相复合波 (N2b-P3a)时,就会出现朝向反射;如果刺激模式变 化引起的MMN波之后不伴有N2b-P3a波或一个正波, 就不会出现朝向反射。 平均诱发电位的这些变化说明大脑皮层在注意中的 复杂作用。
晚期选择模型由于强调反应的选择,因而又被称 为反应选择模型。
多依奇-诺曼的反应选择模式
由于晚期选择模型强调输入的所有信息都得 到了加工,所以能解释注意分配现象;又由于储 存在长时记忆中的这些项目激活阈值很低,所以 也能解释特别有意义的信息易引起人注意的现象。 然而,由于该模型假定所有的输入信息都被中枢 加工,所以是不经济的,而且它也无法解释客观 存在的早期选择现象。
CNV实验范式: S1 警告信号 S2 命令信号 伴随注意保持的警觉状态,头皮 上的前额皮层,可以记录到S1与 S2之间逐渐增高的负慢电位。 S2呈现被试做出反应后CNV波消失。
注意保持、非随意注意、随意注意—注意过程 注意的脑机制(三个功能网络) 定向网络 后顶叶皮层、上丘、丘脑枕核 执行网络 中额叶皮层 警觉网络 中脑蓝斑、右顶叶、右前额叶
中期选择
三 种 模 型 的 信 息 选 择 位 置
对注意选择的位点到底是在早期还是在晚 期还是有争论的,而中期选择模型则是一个折 衷的理论,因此要在两类理论中说出哪一个才 是正确的,是很困难的任务,因为很可能两者 都并不完全正确。
普通心理学注意(“注意”文档)共9张
行工作。当信息通过过滤装置时,不被 注意或非追随的信息只是在强度上减弱 了,并不是消失了。
第6页,共9页。
Hale Waihona Puke 二、后期选择理论• 后期选择理论
• 该理论认为所有的信息都可以进入高级 分析水平,得到知觉加工,过滤器选择 的是对哪一种刺激进行反响。
普通心理学注意
第1页,共9页。
什么是注意?
• 定义: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 的指向与集中。
• 注意的特征:指向性和集中性 • 不随意注意 • 随意注意 • 随意后注意
第2页,共9页。
注意的功能
• 选择的功能 ••• 保调监持节督的的的功功功能能能 注注 定认注这认注注认注当认认前把注把认当注该定认前前这认前当当意意义为意是为意意为意信为为者注意注为信意理义为者者是为者信信的 的: 过 的 约 过 广 的 过 的 息 过 过 是 意 的 意 过 息 的 论 : 过 是 是 约 过 是 息 息特特 注滤特翰滤度特滤特通滤滤不看特看滤通特认注滤不不翰滤不通通征征 意器征斯器又征器征过器器需成征成器过征为意器需需斯器需过过是不顿不称不过不不要是是不过所是不要要顿不要过过:::::::指指 指指指指指心是等是注是滤是是随对对是滤有心是随随等是随滤滤向向 向向向向向理按人按意按装按按意刺刺按装的理按意意人按意装装性性 性性性性性活照提照的照置照照注激激照置信活照注注提照注置置和和 和和和和和动全出全范全时全全意进进全时息动全意意出全意时时集集 集集集集集或或的或围或,或或,行行或,都或或,,的或,,,中中 中中中中中意无一无,无不无无不识识无不可意无不不一无不不不性性 性性性性性识的个的是的被的的受别别的被以识的受受个的受被被对原较原指原注原原认和和原注进对原认认较原认注注一那灵那一那意那那知加加那意入一那知知灵那知意意定么活么瞬么或么么资工工么或高定么资资活么资或或对进的进间进非进进源的的进非级对进源源的进源非非象行模行内行追行行的认认行追分象行的的模行的追追的工型工意工随工工限知知工随析的工限限型工限随随指作,作识作的作作制资资作的水指作制制,作制的的向。该。能。信。。;源源。信平向。;;该。;信信与理觉息,,息,与理息息集论察只其其只得集论只只中认或是容容是到中认是是。为知在量量在知。为在在选觉强或或强觉选强强择到度能能度加择度度过的上量量上工过上上程对减是是减,程减减在象弱有有弱过在弱弱不的了限限了滤不了了同数,的的,器同,,的量并。。并选的并并加。不不择加不不工是是的工是是阶消消是阶消消段失失对段失失都了了哪都了了有。。一有。。可种可能刺能发激发生 进 生。行。反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形成正确的态度。
二、注意品质——注意的广度
• 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有限时间内所能注到的对象的数量 。
• 注意广度:同时广度+继时广度
• 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
• (一)知觉对象的特点
• ——越相似、越集中、越有规律,越能构成相互联系的整体,注意广 度越大。
• (二)知识经验——“一目十行”
• ——经验越丰富,注意范围越大;知识越贫乏,注意范围越小。
• ——有意注意在人类社会实践中发生、发展起来,是人类 特有的心理活动。
• 条件:
• 1.明确目的,理解任务
• 2.培养间接兴趣
• 3.合理组织活动
• 4.排除干扰,锻炼意志
•
正确认识“干扰”
三、有意后注意
• ——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 ——兼具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部分特点(优点)。 • ——通过熟悉、熟练、确立价值感、培养兴趣而形成。 • ——是更高层次的注意,具有高度的稳定性。 • ——它常常是有效的创造性智力活动的必要条件,也是学
往往不是刺激的绝对强度,而是相对强度。
• 2.对比关系 • ——显著性差别会引起无意注意。 • 如:万绿丛中一点红;鹤立鸡群。
• 3.活动与变化特征 • 如夜空中的流星;霓虹灯广告牌;抑扬顿挫的讲话。
• 4.新异性 • 新颖独特,别具一格,与众不同等。 • 相反,千篇一律、刻板、重复的事物很难吸引人的注意。
第二节 注意的种类
• 一、无意注意
• ——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 ——这种注意的产生与维持,不是依靠意志努力,而是人 们自然而然地对那些强烈的、新颖的和感兴趣的事物所表 现的心理活动的指向与集中。
• ——无意注意是一种初级的注意形式。
• (一)刺激物的特点
• 1.强度
•
强光、巨响、浓烈的气味等等。但是起决定作用的
• (二)主体状态 • 1.需要与兴趣 • 满足需要与兴趣——期待、积极。 • 直接兴趣是无意注意的源泉。具备一定程度的知识经
验也可以引起无意注意。
• 2.情绪状态、精神状态 • 心境的作用(愉快--忧郁) • 精神状态(饱满--疲惫)
二、有意注意
• ——有预先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 ——受到意志的自觉调节与支配。(往往这类事物不容易 引起注意,但又必须注意,因此,就需要意志的控制。)
•
1.选择功能
•
使心理活动有选择地指向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
与当前活动有关的对象,避开无关的对象,以保证以最小
的精力完成最重要的任务。这是注意的首要功能,它确定 了心理活动的方向。
• 2.保持功能
•
使心理活动稳定在选择的对象上,贯穿始终,直至达
到目的为止。
• 3.调控功能(最重要的)
•
使人及时觉察事物的变化,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
生从事学习活动所应有的注意状态。
第三节 注意的特征
• 一、注意的稳定性 • ——对同一对象或者同一
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 间。其标志是活动在某一 段时间内的高效率。 • ——一般注意的衰减是在 作业开始后20-35分钟。 (衰减函授) • 1.狭义的注意稳定性—— 注意保持在同一对象上的 时间。这种保持往往表现 为一种周期性变化,称为 注意的起伏。
• 注意的分散——与稳定性相反的状态,即分心。是指注意 离开了当前应当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
• 引起原因:无关刺激的干扰或者单调刺激的长期作用。另 外:外界没有任何附加刺激时,大脑皮层兴奋性降低,保 持注意反而很困难。
• 如何克服注意分散?
•
降低无关刺激的消极影响;
•
适度增加微弱的附加刺激;
使活动准确进行。
三、注意的外部表现
1.适应性运动(感官趋向活动)——侧耳倾听、“注目凝视 ”、目不转睛、伸长脖子、“眼神发呆,若有所思”
2.无关运动停止——表现为静止状态,一切多余动作都停止 。
3.呼吸的变化——人在集中注意时呼吸变得格外轻缓而均匀 ,有一定的节律。
但有时在紧张状态下高度注意时,常会“屏息静气” ,甚至牙关紧闭,双拳紧握。(心跳加快)
有时注意的外部表现和注意的真实情况不相符合。
附: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状态
1、真正的注意 2、表面上的不注意 3、表面上的注意——貌似注意,实则分心 4、真正的不注意——“身在教室心在外”
根据学生的眼神、情绪、行为表现观察学生的注意状态。
集中状:鸦雀无声,眼光有神,全神贯注,听得入迷 活跃状:发言积极,思维活跃,气氛欢快,议论纷纷 顿悟状:群情振奋,豁然开朗,眉飞色舞,喜笑颜开 疑惑状:情绪紧张,眉头紧锁,疑虑重重,焦虑不安 厌倦状:心烦意乱,死气沉沉,东倒西歪,昏昏欲睡 松散状:漫不经心,松松垮垮,东张西望,交头接耳
• 2.广义的注意稳定性——注意保持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 也就是说,注意的对象和行动是有所变化的,但注意的总 方向和总任务始终不变。
•
在日常生活中,工作、学习主要涉及到的是这种广义
的注意稳定性。广义的注意稳定性与人的主体状态和对象
的特点有关。
• (1)对象本身的特点; • (2)活动的目的任务; • (3)人的主观状态。
第四章 注意
汪广华
第一节 注意概述
• 一、注意的含义
•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 指向)集中。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离不开注意。
•
•
但是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本身不
能独立存在。注意是认识、情感和意志Leabharlann 心理过程的共同的组织特性。
•
•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性。
•
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在某一时刻总是有选择
地朝向一定对象。指向性可保证我们的心理活动
去清晰而准确地把握某些事物。
•
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一定对象上的紧
张度和强度。注意的集中性保证了我们对注意对
象有更深入完整的认识。
• 二、注意的意义与功能
• 意义:
•
集中心理活动,清晰反映事物,更好适应环境。
•
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
•
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
• 功能:
• 注意的起伏——注意经常是间隙地加强或减弱。这种周期 性的变化,是注意的一种基本规律,又叫注意的动摇。 (看“双关图“、听钟表声)
• 注意起伏包括:正时相与负时相。
• 正时相:感受性提高;负时相:感受性降低。 • 每次注意起伏周期:8--10秒。 • 引起的原因:感官的局部适应。 • 分类:声音、视觉刺激、触觉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