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第四章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注意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注意](https://img.taocdn.com/s3/m/cd6ab6b669eae009591bec5d.png)
• ——受到意志的自觉调节与支配。(往往这类事物不容易 引起注意,但又必须注意,因此,就需要意志的控制。)
• ——有意注意在人类社会实践中发生、发展起来,是人类 特有的心理活动。
• 条件:
• 1.明确目的,理解任务
• 2.培养间接兴趣
• 3.合理组织活动
• 4.排除干扰,锻炼意志
•
正确认识“干扰”
2021/8/5
2021/8/5
16
• 2.广义的注意稳定性——注意保持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 也就是说,注意的对象和行动是有所变化的,但注意的总 方向和总任务始终不变。
•
在日常生活中,工作、学习主要涉及到的是这种广义
的注意稳定性。广义的注意稳定性与人的主体状态和对象
的特点有关。
• (1)对象本身的特点; • (2)活动的目的任务; • (3)人的主观状态。
到目的为止。
• 3.调控功能(最重要的)
•
使人及时觉察事物的变化,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
使活动准确进行。
2021/8/5
5
三、注意的外部表现
1.适应性运动(感官趋向活动)——侧耳倾听、“注目凝视 ”、目不转睛、伸长脖子、“眼神发呆,若有所思”
2.无关运动停止——表现为静止状态,一切多余动作都停止 。
3.呼吸的变化——人在集中注意时呼吸变得格外轻缓而均匀 ,有一定的节律。
但有时在紧张状态下高度注意时,常会“屏息静气” ,甚至牙关紧闭,双拳紧握。(心跳加快)
有时注意的外部表现和注意的真实情况不相符合。
2021/8/5
6
附: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状态
1、真正的注意 2、表面上的不注意 3、表面上的注意——貌似注意,实则分心 4、真正的不注意——“身在教室心在外”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注意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注意](https://img.taocdn.com/s3/m/bfa92827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5e.png)
注意在日常生活的作用
注意在日常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帮助我们过滤无关信息、集中精力、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学 习成果。
注意的种类和分类
注意有不同的种类和分类方式。根据注意的特点和注意对象的不同,可以将注意分为外部注意和内部注意等不 同类型。
外部注意和内部注意的区别
外部注意指的是我们关注和集中在外部环境中的信息,而内部注意是指我们关注和集中在内心的思绪和感受上。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注意
注意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经历的一个常见现象。它是我们大脑对外是指人的大脑有意义地选择关注和集中心理活动在特定的信息上,将其 与其他无关的信息区分开来。它具有有限性、选择性和集中性的特点。
注意与感知、认知的关系
注意与感知和认知是密切相关的。感知是注意的先决条件,而认知则需要注 意的引导来进行信息的获取和处理。
注意难度和注意疲劳
注意的任务难度和持续时间可能会导致注意疲劳。高难度和长时间的任务可 能会降低注意的质量和效果。
注意力的发展和变化
注意力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会经历一系列变化。从婴儿期到成年期,注意力 的发展与神经系统和个体经验密切相关。
普通心理学 第四章
![普通心理学 第四章](https://img.taocdn.com/s3/m/5d14ce027cd184254b35350a.png)
第四章感觉一、感觉概述1、含义:对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作用:①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②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感觉剥夺实验)③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
2、种类(1)外部感觉与内部感觉(2)近刺激(主观的反应)与远刺激(物体本身的物理性质)3、感觉测量(1)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2)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受阈限(3)韦伯定律:K= I/I,只适用中等强度的刺激。
(4)费希纳对数定律:P=KlgI(5)斯蒂文斯幂定律:P=KI4、感觉现象(1)感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2)感觉后像;(看灯光,闭上眼后还会感觉到灯光)(3)感觉对比;(4)感觉相互作用;(感冒了没食欲)(5)感觉补偿;(盲人的听觉、触觉特别灵敏)(6)联觉。
(甜蜜的嗓音、温暖的色彩)二、视觉1、视觉的含义人眼对可见光的感觉。
波长为780-380nm的光波是视觉的适宜刺激(红橙黄绿蓝靛紫)。
2、视觉的生理基础(1)折光机制:眼球(2)换能机制:视网膜(视野)(把物理刺激转换为神经冲动)①棒夜感明暗,锥昼视细颜。
②锥体细胞对长波敏感,棒体细胞对短波敏感。
③网膜中央窝只有椎体,对光最敏感。
(3)传导通路:视网膜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外侧膝状(4)中枢机制:枕叶纹状区3、视觉现象(1)色觉三种属性①色调:主要取决于占优势的波长。
②明度:取决于照明强度和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
③饱和度:指颜色的纯杂程度或鲜明程度。
(2)视觉现象①普肯耶现象人眼对不同波长的光线的亮度感受性不同。
椎体细胞对长波敏感,棒体细胞对短波敏感。
当人们从椎体视觉(昼视觉)向棒体视觉(夜视觉)转变时,人眼对光谱的最大感受性将向短波方向移动,因而出现了明度的变化。
在太阳照射下,可能红花(长波)和蓝花(短波)显得一样亮,但是到了夜晚蓝花似乎显得更亮些,这是因为人们从昼视觉向夜视觉转变时,人眼对光的最大敏感性向短波方向移动的缘故。
普通心理学第04章 感觉
![普通心理学第04章 感觉](https://img.taocdn.com/s3/m/a25af2f079563c1ec4da71de.png)
第四章感觉感觉:感受器所产生的表示身体内外经验的神经冲动的过程。
感觉双重功能:生存和耽于声色。
1、关于世界的感觉知识心理物理学:研究物理刺激和刺激所产生的心理行为和体验的关系。
绝对阈限:产生感觉体验需要的最小的物理刺激量。
(操作定义:有一半次数能够觉察到感觉信号的刺激水平)心理测量函数(S曲线)每一种刺激强度下刺激被觉察到的百分数的曲线。
感觉系统对感觉环境中的变化比对稳态更为敏感。
感觉适应:感觉系统对持续作用的刺激输入的反应逐渐减小的现象。
嗅觉适应体验反应偏差:一些与刺激的感觉特性无关的因素所引起的观察者以特定方式进行反应而产生的系统趋势。
信号检测论(SDT):针对反应偏差问题的一种系统研究方法。
强调刺激事件出现与否的决策判断过程。
区分感觉觉察的两个独立过程:(1)最初的感觉过程(2)随后独立的决策过程四中反应:击中、漏报、虚报和正确否定。
权衡矩阵(击中和虚报测得感受性和反应偏差)差别阈限:有一半次数觉察出差异的刺激值。
也称为最小可觉察(JND)。
JND与标准刺激强度比之时恒定的。
(韦伯定律)感觉生理学:研究物理事件到中枢事件的转换机制。
换能:一种物理能量形式到另一种形式的转化。
感觉系统具有共同的信息传递过程。
感受器把感觉信号的物理形式转化为能够被神经系统加工的细胞信号,神经细胞提取关于刺激的基本性质信息,信息被整合为更加复杂的编码,上传到大脑特定感觉区和联合皮层。
2、视觉系统眼睛的关键作用是把光波转换为神经信号。
色调:表示对光线颜色不同性质的体验。
饱和度:颜色感觉的纯度和亮度。
灰色饱和度0,纯色最大。
明度:光的强度。
白色最大,黑色最小。
互补色:色环上经过中心相互对应的两种波长,混合后产生白光的感觉。
加法颜色混合,减法颜色混合颜色视觉理论:(1)杨---赫尔姆霍兹三原色理论:三种颜色感受器:红、绿、蓝,其他颜色都由这三种颜色相加或减得到。
3种椎体细胞(2)海林—拮抗加工理论:三个系统,每个系统两种拮抗成分。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 知觉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 知觉](https://img.taocdn.com/s3/m/8cef7a2d58fafab068dc0231.png)
二、知觉中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
1. 自下而上的加工,也叫数据驱动加工; 2. 自上而下的加工,也叫概念驱动加工; 3. 根据感觉信息的多少,两种加工所起的作用大
小不同。
自
上
而
下
的
加
工 ( 概 念 驱 动 )
自 下 而 上 的 加 工
(
数
据
驱
动
)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整体性
C.知觉的恒常性 D.知觉的理解性
无论在中午或傍晚,一支粉笔总是被看成白色,这是由于 ( A.知觉适应 B.明度恒常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颜色恒常性
)所致。
不管是在昏黄的灯光下还是偏蓝的光下,我们总是把苹果看成红 色的,这是由于 ( )所致。 A.知觉适应 B.明度恒常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颜色恒常性
(二)单眼线索
指仅凭一只眼睛的视觉即可提供的线索,它以视 觉所反应的环境及对象的物理特性或现象为内容, 包括: 物体重叠(遮挡) 线条透视 空气透视 相对高度 纹理梯度(结构级差) 运动视差与运动透视
对象重叠(遮挡)
线条透视
空气透视
纹理梯度(结构级差)
运动视差
戴镜后的头三天,网像颠倒,伸手取物时的方向和实际方向相反。三 天后,他可以开始看到自己的手在写字;第四天,两手能做正确的知 觉选择;第五天,能在房间从容散步;第七天,能欣赏散步途中景色。
这说明,经过学习和适应,视觉和触觉、前庭觉之间建立了新的联系, 空间定向能力得以恢复。
等到第八天,他摘下反转镜,这时看到的每样东西都上下、左右颠倒 了。几个钟头后,空间定向恢复正常。
(一)形状的特征分析: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讲课讲稿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讲课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575bbbd984868762caaed571.png)
颜色视觉 ❖ 可见光的波长:400纳米到700纳米。 ❖ 特定物理波长的光线产生特定的颜色感觉。因此,
光线在物理上是用波长而不是颜色来描述的,” 颜色“是人的感觉系统产生的对特定波长的描述。
普通心理学
颜色视觉
色调
表示对光线颜色的不同性质的 体验。
饱和度
描述了颜色感觉的纯度和亮度 。纯色有最大的饱和对,灰色
❖ 动觉为我们提供运动过程中身体状态的反馈信息。 运动信息的来源位于关节中的感受器和位于肌肉 和肌腱中的感受器。
普通心理学
痛觉 ❖ 痛觉:身体对有害刺激——那些强度足以导致组
织损伤或者避免导致损伤的刺激——的反应。
❖ 痛觉感受器也是分类的:一些只对温度起反应, 一些对化学物质起反应,一些对机械刺激起反应, 还有一些对痛觉刺激的组合起反应。痛觉纤维网 络覆盖全身。
普通心理学
颜色视觉 ❖ 牛顿在1671年提出:准确的说,光线是没有颜色
的。在光线的成分里面,除了能引起这种或那种 颜色的特定能量和配置外,没有其他成分。就像 铃声、音符串或者其他发声物体的声音一样,只 有振动,在空气中只有从物体上传播的振 动。……物体上的颜色只是一种配置,它充分地 反映了某种光线而不是其他的光线……
响度 由振幅决定
音色
复杂声波的成分,现实中大部 分声音都是由多种频率和振幅 组成的混合声波。
普通心理学
听觉
普通心理学
听觉 听觉的生理基础:
普通心理学
听觉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3
4
空气中的声 波在耳蜗中 转换成为流 动波
流动波导致 基底膜的机 械振动
机械振动转 换成为电脉 冲
电脉冲转入 听皮层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https://img.taocdn.com/s3/m/87e52c49336c1eb91a375da7.png)
成就动机—指个体在完成某种任务时力图取得 成功的动机。 交往动机—又称亲合动机或亲和动机。交往动 机指个体愿意与他人接近、合作、 互惠,并发展友谊的动机。 权力动机 —人们具有的某种支配和影响他人 以及周围环境的动机。
原始动机—习得动机 生而具有,以人的本能为基础的动机称为原始动机。 一般生理性动机都是原始动机。
2.主观差异性
因为需要是主观的,而需要的广度依赖 于人的自身状况及其生活的物质条件,所以人 的需要又表现为丰富多样性和个别差异性。如 人有饮食、休息、婚配、育幼的需要,有劳动、 学习、交往的需要,有审美、旅游、求知和创 造的需要。由于主、客观因素,这些需要表现 在不同个体身上,又是千差万别的,主要表现 在需要量的差异与需要质的差异。
第四章 动机
一、动机及动机的性质
动机(motivation)是促使个体从 事各种活动的内在原因。因此,一般对 动机一词所定的界说是:动机是指引起 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使该 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1.动机本身不是活动,而是活动的内在原 因或动力。 2.对个体的活动而言,动机具有促动作用、 导向作用与维持作用。 3.对于一个行为而言,刺激是自变量,反应 是因变量,动机则是中介变量。如食物是刺 激,吃是反应,但个体只有在有某种动机 (如饥饿需要)时才会吃食物。
二、动机与需要 (一)、需要及需要的特征 需要(need)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 乏或不平衡状态,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动力 源泉。 需要是个体对自身与环境的依存关系 的反映。一定强度的需要会使个体产生体 内驱力,进而推动个体的行为。因此,需 要是形成行为动力的主要的内部因素,是 动机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需要、诱因和情绪也都可以激发活动的动机。 诱因是动机的外部条件。例如,饥饿会导致 有机体去寻找食物,但并不饥饿者看见美味 佳肴也会引起食欲,即使已吃饱也会再次进 均称为诱因。
普通心理学 第4章 知觉 总结笔记考研笔记-精品
![普通心理学 第4章 知觉 总结笔记考研笔记-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fe64ce33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f6.png)
第四章知觉第四章知觉第一节知觉概述(一)知觉的定义[一级][15M]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及其之间的联系与关系的认识。
整体性和意义性是知觉的两个重要特性。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整合后的反映°但它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加和°知觉作为一种活动、过程,包含了互相联系的几种作用:觉察.分辨和确认。
(二)简述知觉与感觉的关系[简述知觉与感觉的区别和联系](1)两者的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本体属性的反应。
(2)两者的区别:在反映物体属性方面存在差异,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各个属性的综合整体的反映。
生理机制上不同。
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同时或相继协同活动对刺激物或刺激物之间关系的整合结果。
经验的参与程度不同。
人的感觉是生理心理活动,一般知识经验对感觉的产生影响不大,知觉则以知识经验为基础,是知觉产生的不可或缺的条件。
在知觉过程中,既包括了当时刺激引起的兴奋,也包括了以往相应知识经验的暂时神经联系的恢复过程。
(3)两者的联系:感觉是知觉产生的基础。
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成分,是知觉产生的基本条件,没有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反映的感觉,就不可能有反映客观事物整体的知觉,知觉是感觉的深入与发展,一般来说,若能对某客观事物或现象感觉到的个别属性越丰富,越完善,那么对该事物的知觉就越完整,越准确。
知觉是高于感觉的心理活动,但并非是感觉的简单相加之总和,它是在个体知识经验的参与下以及个体心理特点,如需要、动机、兴趣、情绪状态等影响下产生的。
(三)知觉中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知觉的信息加工][简述知觉的信息加工][二级]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认知加工过程比较。
什么是自上而下加工与自下而上加工?请举例说明。
(1)自上而下的加工(概念驱动加工)自上而下加工是指人在知觉时,运用自已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概念来加工当前信息的过程,是一种较高水平加工制约较彳氐水平加工的过程,又称概念驱动加工。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 知觉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 知觉](https://img.taocdn.com/s3/m/5bc69c8de53a580216fcfeed.png)
从左向右你看到了什么?
从右向左你看到了什么?
②知觉习惯的影响
还是按照平时习惯的正常方向知觉人脸的整体特征。
③长期经验对知觉的影响 种族效应:能分清本民族的脸,而不容易分辨异民族的脸。
六、知觉适应
视觉输入发生变化时,视觉系统能够适应这种变化,使之 恢复到变化前的状态。
第三节 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是对物体空间关系的认识。
2.线条透视 两条向远方延伸的平行线 看起来趋于接近,就是线 条透视。 成因:空间对象在视网膜 上的几何投影造成的。近 处物体在视网膜上所占视 角大,成像就大;远处物 体所占视角小,成像小。 因此远处的直线看起来趋 于接近。
3.空气透视 指物体反射的光线在传送 过程中是有变化的,包括 空气的过滤作用和光线的 散射。结果就是远处的物 体看起来显得模糊,细节 不如近物清晰。
时间差 分 辨 线 索
强度差
位相差
第四节 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一、时间知觉 人知觉到客观事件或事件的连续性和顺序性,就是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主要包括:时序、时距和时间点知觉三种。
能够辨别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就是时序知觉。 能估计出时间存在的持续时间就是时距知觉。
时间点知觉也叫对时间的确认
时间知觉不是某个特定感觉通道的功能,参照物多种多样, 其中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和人体的各种节律性活动有重要 作用。(生物钟,计时工具)
临近物体的大小与大小知觉比较两图中心圆大小两圆实际等大此时会产生错觉三深度知觉和距离知觉人不仅能够知觉物体的形状还能知觉物体的深度和距离
第四章 知觉
生活中“奇异”事件
视觉艺术
跳出画面的人物?
空间知觉 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 错觉
知觉的种类 知觉的特征
(完整版)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04章知觉
![(完整版)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04章知觉](https://img.taocdn.com/s3/m/eb0d2dba89eb172ded63b7a0.png)
在知觉活动中,人们对整 体的知觉通常优先于对个 别成分的知觉。
内温实验(Navon, 1977): 局部反应和整体反应;整 体优先
陈霖(1980, 1982)的实 验:在视觉加工的早期, 人的视觉系统对刺激的整 体性质(拓扑性质)更敏 感。在整体加工后,才进 行局部成分或特征的分析。
知觉恒常性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视觉线索有重要的作用。
视觉线索指环境中的各种参照物,它们给人们提供了物体距 离、方位和照明条件的信息。这些信息对维持知觉的恒常性 有重要的意义。
知觉活动中,两种加工互相补充;感觉输入越充分,需 要的非感觉信息越少;感觉输入越少,需要的非感觉信 系统的不同水平上,存在着各种特征觉 察器,它们分别对客观事物的各种特性或属性作出 反应,即把不同刺激模式分解成组成部分。
在进行特征觉察的同时,人的神经系统也在不同水 平和不同层次上实现着对刺激性质的整合和综合, 即完成“特征捆绑”。
明度恒常性
在照明条件改变时,物 体的相对明度或视亮度 保持不变。如月色下粉 笔,阳光下的煤块。
明度恒常性也处于完全 恒常性与无恒常性之间。
颜色恒常性:一个有颜色的物体在色光照明 下,它的表面颜色并不受色光照明的严重影 响,而是保持相对不变。例如,室内的家俱 在不同灯光照明下,它的颜色相对保持不变。
知觉对象的理解,以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 础。
理解帮助对象从背景中分出。例 如,两可图形的解释。
理解还有助于知觉的整体性。人 们对自己理解和熟悉的东西,容 易当成一个整体来感知。相反, 在不理解的情况下,知觉的整体 性常受到破坏。
理解还能产生知觉期待和预测。 例如,在读到字母"WOR…"后。
知觉恒常性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注意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注意](https://img.taocdn.com/s3/m/0838545b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76.png)
第二节 注意的种类
一、无意注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无意注意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 意志努力的注意。 ㈠ 刺激物的特点 1.刺激物的强度 2.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3.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 4.刺激物的新异性
㈡ 人本身的状态
无意注意虽然主要是由外界刺激物的特点所 引起,但也决定于人本身的状态。 1.人对事物的需要和兴趣 2.人当时的情绪状态和精神状态
注意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具有一系列的 功能:
1.选择功能 2.保持功能 3.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能
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
㈠ 注意的生理机制
注意从其发生来说是有机体的一种定向反 射。每当新异刺激出现时,人便产生一种 相应的运动,将感受器朝向新异刺激的方 向,以便更好地感知这一刺激。
㈡ 注意的外部表现 1.适应性运动 2.无关运动的停止 3.呼吸运动的变化
三、有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前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 意志努力的注意
它一方面类似于有意注意,因为它和自觉的 目的、任务相联系着;另一方面类似于无意 注意,因为它不需要人的意志努力。
第三节 注意的特征
一、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对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的 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二、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 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人的注意广度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影响注意 广度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
㈠ 知觉对象的特点
㈡ 个人知觉活动的任务和知识经验
三、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 对象
四、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 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 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
《普通心理学(第3版)》第四章 意识
![《普通心理学(第3版)》第四章 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64ea5cd7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a4.png)
24
一般而言,白日梦以一种十分直接的方式反映了我 们的喜好、恐惧和焦虑。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幻想或白日梦总是与积极的情 绪适应、低攻击性、高度的灵活性或创造性联系在 一起的。
第三节 注意
24
一、什么是注意?
注意(attention)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
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与意识
不同年龄人的平均睡眠时间
10
不同物种的睡眠时间
11
2、睡眠的四个阶段
12
睡眠的阶段
13
一夜的睡眠
14
3、睡眠的功能
15
慢波睡眠的功能:
恢复理论:使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整和恢复 生态学理论:减少能量消耗和避免受伤害,让我们在夜晚保持安
静
快速眼动睡眠的功能:
修正脑中的神经联系,对我们学习、巩固记忆、从 大脑中消除不必要的记忆或其它混乱的内心活动有重要 作用。
大声重复该耳 听到的内容
shadowing
将被检测的内 容
Non-shadowing
持续性注意
32
是指注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个认识的客体或活 动上,也叫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动摇:注意在短暂时间内的起伏波动。
分配性注意
33
是个体在同一时间内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 进行注意,或将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中。
引起和保持随意注意的条件
30
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任务 培养间接兴趣 合理组织有关活动 丰富自己的知识经验 设法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 加强意志锻炼
三、选择性注意、持续性注意与分配性注意 31
选择性注意是个体在同时呈现的两种或两种以上
的刺激中选择一种进行注意,而忽略另外的刺激。 ➢ 双耳分听实验
普通心理学 第四章 知觉
![普通心理学 第四章 知觉](https://img.taocdn.com/s3/m/2c7c1b0ab52acfc789ebc9c3.png)
在火车里,另一条轨道上的火车开动了。在一段时间 里,本来没有运动的你却感到自己坐的车子开动了。 为什么?
3、参照系
运动和静止,运动速度的快和慢,都是相对而言 依据背景来感知物体的运动
第四章 知觉
39
四、运动知觉
3、参照系
下列为物体运动的规律,请填空:
出现位移时,倾向于把知觉对象看作 运动的 ,背景则 被认为是 固定的 。 物体在大背景中运动比在小背景中运动看起来要 慢 。 物体在平滑背景中运动比在不平整背景看起来要 快 。 靠在一起的两个物体同时发生位移,较小的物体易被 看作是 运动的 。 发生位移时,较暗的物体易被看作是 运动的 。
第四章 知觉 20
二、空间知觉
空间特性
形状 大小
空间知觉
形状知觉 大小知觉
深度和距离
方位
深度与距离知觉
方位知觉
第四章 知觉
21
二、空间知觉
1、形状知觉
形状的原始特征
点
线
朝向 角度
如何组合能成可知觉的图形形状?
第四章 知觉
22
二、空间知觉
1、形状知觉
图形的组织原则
邻近(proximity)
相似(similarity)
Q1:加工过程是否能被意识到?
不能——自动加工
能——控制加工
Q2:信息加工顺序?
按顺序逐个加工——序列加工 同时加工——平行加工
第四章 知觉 4
一、知觉概述
1、知觉的信息加工
Q3:加工依赖刺激的特征为主or经验为主?
主要依赖感官的刺激的特征——自下而上的加工(数据驱动)
主要依赖已存于大脑的信息——自上而下的加工(概念驱动)
第四章 知觉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主编第四章 知觉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主编第四章 知觉](https://img.taocdn.com/s3/m/cf5ecc3c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cf.png)
2021/10/10
7
图1
2021/10/10
8
图2
2021/10/10
9
图3 隐藏的拿破仑
2021/10/10
10
图4 爱之花
2021/10/10
11
图5
狮子在 哪儿?
2021/10/10
12
图6
2021/10/10
13
图7
2021/10/10
14
(二)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对象具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 人在知觉的过程中不并是把对象感知为个别的孤立 部分,总是倾向于把零散的对象知觉为一个整体, 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或知觉的组织性。
20
(3) 连续性:凡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动方向的刺激容易被看 成一个整体。
2021/10/10
21
(4)封闭性(或完整性)人们倾向于将缺损的轮廓加以补充使知 觉成为一个完整的封闭图形。知觉印象随着环境情况而出 现可能有的最完善的形式。
2021/10/10
22
(5)良好图形:具有简明性、规则的、对称性的客体更容易被 知觉。
为一个整体。 (3)连续性:凡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动方向的刺激容易被看成一个整
体。 (4)封闭性(完整倾向因素):人们倾向于将缺损的轮廓加以补充使
知觉成为一个完整的封闭图形。知觉印象随着环境情况而出现可能有的 最完善的形式。
(5)良好图形因素:具有简明性、规则的、对称性的客体更容易被知 觉。
(6)同域原则:处于同一地带或同一区域的刺激物更容易被视为一 个整体,这是心理学家新近提出的一种知觉组织原则。
差异的,距离越远,差异越小,是大脑把两个不同的信息结合
起来使人知觉到一个具有深度的立体。立体图像和立体电影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https://img.taocdn.com/s3/m/49eb353f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73.png)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第四章感觉一、感觉概述1、含义:对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作用:①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②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感觉剥夺实验)③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
2、种类(1)外部感觉与内部感觉(2)近刺激(主观的反应)与远刺激(物体本身的物理性质)3、感觉测量(1)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2)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受阈限(3)韦伯定律:K= I/I,只适用中等强度的刺激。
(4)费希纳对数定律:P=KlgI(5)斯蒂文斯幂定律:P=KI4、感觉现象(1)感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2)感觉后像;(看灯光,闭上眼后还会感觉到灯光)(3)感觉对比;(4)感觉相互作用;(感冒了没食欲)(5)感觉补偿;(盲人的听觉、触觉特别灵敏)(6)联觉。
(甜蜜的嗓音、温暖的色彩)二、视觉1、视觉的含义人眼对可见光的感觉。
波长为780-380nm的光波是视觉的适宜刺激(红橙黄绿蓝靛紫)。
2、视觉的生理基础(1)折光机制:眼球(2)换能机制:视网膜(视野)(把物理刺激转换为神经冲动)①棒夜感明暗,锥昼视细颜。
②锥体细胞对长波敏感,棒体细胞对短波敏感。
③网膜中央窝只有椎体,对光最敏感。
(3)传导通路:视网膜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外侧膝状(4)中枢机制:枕叶纹状区3、视觉现象(1)色觉三种属性①色调:主要取决于占优势的波长。
②明度:取决于照明强度和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
③饱和度:指颜色的纯杂程度或鲜明程度。
(2)视觉现象①普肯耶现象人眼对不同波长的光线的亮度感受性不同。
椎体细胞对长波敏感,棒体细胞对短波敏感。
当人们从椎体视觉(昼视觉)向棒体视觉(夜视觉)转变时,人眼对光谱的最大感受性将向短波方向移动,因而出现了明度的变化。
在太阳照射下,可能红花(长波)和蓝花(短波)显得一样亮,但是到了夜晚蓝花似乎显得更亮些,这是因为人们从昼视觉向夜视觉转变时,人眼对光的最大敏感性向短波方向移动的缘故。
普通心理学 第四章 知觉
![普通心理学 第四章 知觉](https://img.taocdn.com/s3/m/7dd0c0beb14e852458fb5768.png)
觉察
分辨
对事 物的 整体 反应
确认
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 事物的整体反映。如一个苹果、一朵花。 知觉过程:
感觉和知觉关系
区别:
1、感觉的产生主要来自于感觉器官的生理活动 以及客观刺激的物理特性。知觉是在感觉的 基础上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加以综合和解释的 心理活动过程。
2、感觉反应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 是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和意义的解释。
3. 空间知觉、图形组织的原则、距离知觉的 线索、视觉和听觉方向定位时间
4. 时间知觉的概念和形式、运动知觉的概念 和形式
5. 错觉的含义、错觉的种类、错觉的理论
思考题
1. 什么是知觉? 2. 举例说明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关系 3. 什么叫知觉恒常性? 4. 双眼视差在深度知觉中有什么作用? 5. 似动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 6. 人们为什么会有错觉?
一个案研究-大小恒常性(Turnbull,1961)(续) 4、研究结果: (1)看到平原上远处的一群吃草的野牛,肯格问研究者 那些野牛是什么昆虫?肯格看来没有大小恒常性! (2)研究者开车带肯格接近野牛群,肯格看到越来越大 的野牛,认为这一定是“魔法”!等接近野牛时,肯格不
再 惊恐,但他不明白为什么刚才野牛看起来那么小?他猜测 野牛是在他们接近野牛的很短时间内迅速长大的?而且还 是怀疑有人在施魔法? (3)当他们乘车来到平原上的一个叫“爱德华湖”湖边
知觉恒常性能力是先天具有的,还是后天养成的? 2、研究假设:
生活经验使人具备了大小恒常性的知觉能力? 3、研究方法: (1)被试:肯格(Kenge),22岁,是现刚果的Ituri森 林中一个俾格米人部落中人,是研究者Turnbull的向导。 (2)研究方法:自然观察法(人类学家最常用的方法) (3)生存环境:肯格生活在茂密的原始雨林,没有见过 开阔地带,这对养成大小恒常性的知觉能力非常不利?现 在肯格受邀跟随研究者去拜访另一个生活在开阔的平原地 带的巴布提(BaMbuti)部落,一些重要发现就此产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8 页
第 1 节 知觉的一般概念
4.动作行为的知觉理论
动作行为的知觉理论由巴甫洛夫创立,该理
论认为,知觉是知觉者借助动作行为习得的活动及在活动中习得
的经验影响和指导着的知觉活动。活动以及由动作行为而导
致的学习经验对知觉活动来说是重要的。
第 19 页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02
知觉的基本特性
第1 页
普通心理学
第4章 知 觉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1 单知击觉此的处一添般加概文念字内容 2 单知击觉此的处基添本加特文性字内容
3 单知击觉此的处组添织加和文识字别内容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01
知觉的一般概念
• 知觉的定义 •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加工 • 知觉的分类 • 知觉的活动过程
第 1 节 知觉的一般概念
第 14 页
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是对物体的形状、大小、深度、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空间知觉是后天习得的条 件反射,是由视觉、触觉、动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协同作用的结果。
① 形状知觉
靠视觉、触觉和动觉判断事物的形状。
② 大小知觉
靠视觉、触觉和动觉判断事物的大小。
③ 深度知觉
判断物体的距离及物体不同部分之间的相对 距离,即距离知觉和立体知觉;
第 2 节 知觉的基本特性
三、知觉的恒常性
大小恒常性:在一定的范围内不论观看距离如何,人们仍倾向于把
物体看成特定的大小。为了准确知觉事物的大小,常常依赖过去的经验, 知觉的大小恒常性既来自天生,也来自经验。
形状恒常性:尽管观察物体的角度发生变化,但是,对物体形状的
知觉不受视网膜像形状改变的影响。
明度恒常性:尽管照明的亮度改变,但人们仍倾向于把物体的表面
第 1 节 知觉的一般概念
4.知觉的选择性注意
在一定程度上,人们的感觉对事物各个属性知晓得越丰富、
详细,对事物的整体知觉得越完整而准确。但知觉常常只占用感
觉到的信息的一小部分,因此,知觉常常出现变化, 选择性注意。
第 11 页
第 1 节 知觉的一般概念
第 12 页
二、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加工
知觉直接依赖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特性,例如,物体颜色和明度的知觉依赖于光的波 长与振幅,音调和音响的知觉依赖于声波的频率与声压水平,形状知觉依赖于物体的原始特征和
感觉和知觉的不同点:其次,二者产生的性质不同。
第8 页
感觉 知觉
感觉是介于生理和心理之间的活动过程,主要来自各种感觉器官的生 理活动和刺激信息的物理特征,不需要或很少需要已有知识经验的参与, 相同的刺激信息会引起相似的感觉。
知觉是纯粹心理活动,依赖于过去的知识和经验,人们借助在实践活 动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把当前刺激物认知为现实中存在的事物。如果感知 的事物与过去知识经验没有联系,便不能马上确认为一定的对象。知觉受 个人特点的制约,一个人的知识和兴趣、情绪等都会直接影响知觉的过程。 不同的人对于同样对象的知觉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往往是不同的,甚至同一 个人在不同时间对于同一刺激信息产生的知觉可能不同。
第 2 节 知觉的基本特性
2.知觉中的对象与背景的关系
从背景中区分出知觉对象,依赖于下列四个条件。
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别。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别越大,对象从背景中区
分出来就越容易;反之,则越困难。
注意选择规律。当注意指向某个事物时,该事物成为知觉的对象,而其他
事物成为知觉的背景。当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向另一个对象时,原来的知觉对象成 为背景,知觉对象发生变化。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03
知觉的组织和识别
• 深度知觉 • 时间知觉 • 运动知觉 • 方位知觉 • 错觉
第 3 节 知觉的组织和识别
第 30 页
一、深度知觉
深度知觉是指人们能从三个维度看世界并知觉距离的能力。深度知觉既有习得的部分,又有天生
的部分,视崖研究支持了这个观点。
心理学家格威亚兹通过给婴儿带立体眼镜(戴上这种眼镜人们可以将 一些图看成三维的,把另外一些图仍看成平面的),观察婴儿看不同图时 的头部运动,从而判断婴儿知道“三维”图案的时间。格威亚兹证明,婴 儿的深度知觉出现在4个月大的时候,而且还发现,深度知觉出现的时间 几乎一致,这表明,最基本的深度知觉更依赖于大脑的发育。
第 1 节 知觉的一般概念
3.知觉的作用
第 10 页
知觉作为一种活动、过程,包含了相互联系的几种作用:觉察、分辨和确认。
察觉 分辨 确认
觉察是指发现事物的存在,而不知道它是什么。
分辨是把一个事物或属性与另一个事物或其他属性区别开来。 确认是指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当前获得的信息,确认知觉的对象 是什么,给它命名,并把它纳入一定的范畴。
空间知觉
知觉还有一种特殊形态:错觉,即知觉的映像与事物的客观情况不相符合。
第 1 节 知觉的一般概念
第 16 页
四、知觉的活动过程
1.知觉链
知觉链是指组成知觉活动过程的五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是人们形成正确知觉所不可或缺的。 (1)外界环境。是指在环境中作为知觉来源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特
征、位置及其分布。 (2)中介物。外界环境中物体的各种属性,通过中介物,如光、空气、
第 1 节 知觉的一般概念
一、知觉的定义
1.知觉的定义
第4 页
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
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一个苹果
感觉它的颜色、形状和味道
将它和西红柿分开
第 1 节 知觉的一般概念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整合后的反
映,知觉是高于感觉的感性认识阶段。 知觉并非是感觉的简单相加,而是对客观事物的分
工在头脑中已经储存的信息。这种加工称为自上而下的加工或概念驱动加工。
第 1 节 知觉的一般概念
第 13 页
三、知觉的分类
根据知觉对象是否属于人,把知觉分为社会知觉和物体知觉。
1.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是对人的知觉,包括对他人的知觉、人际知觉和自我知觉。
2.物体知觉
物体知觉可以根据知觉水平高低分为一般知觉(单纯知觉)和复杂知觉(综合知觉)。一般知觉中 按在知觉中起主导的感官特性,可以把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和触知觉等。复杂知 觉可以根据事物具有的空间、时间和运动的特性,把知觉区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线条朝向,运动知觉依赖于物体的位移等。对这些特性的加工称为自下而上加工,或称数据驱 动加工。
知觉还依赖于感知的主体,即具体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孤立的眼睛、耳朵和鼻子。知觉 者对事物的需要、兴趣和爱好,或对活动的预先准备状态和期待,以及知觉者的一般知识经验, 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知觉的过程和结果。人的知觉系统不仅要加工由外部输入的信息,还要加
如果知觉不具有恒常性,那么, 人就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外界环境。
第 2 节 知觉的基本特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第 28 页
四、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们对于知觉的对象总是力图以自己的过去经验予以解释,同时用词来标志它,
赋予一定的意义。这一特性又称意义性。
在言语知觉中,知觉的理解性非常明显。 知觉的理解性有助于从背景中区分出知觉对 象,有助于形成整体知觉,从而扩大了知觉 的范围,使知觉更加迅速。
包括
④方位知觉
依靠视、听、触、动、平衡觉等协同活动, 判断物体所处方位(上、下、左、右、前、 后、东、南、西、北)。
第 1 节 知觉的一般概念
第 15 页
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就是对客观现象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时间知觉也是后天习得的。时间知觉主 要有长短知觉、速度知觉和节奏知觉。
运动知觉
运动知觉就是对物体的静止和运动以及运动速度的知觉,是由视觉、听觉、触觉、平衡觉、 机体觉、运动觉等系统协同参与的结果。运动知觉主要由物体真正运动引起,在特定条件下,静 止的物体也会让人产生运动知觉。
析、综合的有机结合。
知觉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个体知识、经验及各种心理特点的
制约,因此,可能会出现知觉错误的情况。
第5 页
第 1 节 知觉的一般概念
2.感觉和知觉的异同点
感觉和知觉的共同点是:感觉和知觉都是人对 客观世界认识的初级阶段,都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 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情的主观反映,都是人脑对 刺激信息的加工和处理过程。
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
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或知觉的组织性。
如在绘画作品中,对“刮风”现象的体现,一般都通过作 品中的其他事物如倾斜的树枝、花木等来展现。还有另外 一种情况就是,在知觉对象时,即使没有掌握事物的所有
细节,只要具备组成对象的关键组成部分便可形成完整
的感知。如在唱歌时,即使有个别走音现象,但仍然能辨 认出是哪首歌曲。
亮度知觉为不变。
颜色恒常性:尽管物体照明的颜色改变了,人们仍把它感知为原来
的颜色。例如,不论在黄光照射下还是在蓝光照射下,总是把一面国旗知 觉为红色的。
第 26 页
第 2 节 知觉的基本特性
除视知觉外,知觉恒常 性还表现在其他知觉领 域中。
第 27 页
知觉的恒常性在人的生活实践 中具有重大意义。
它使人们得以在变化万千的世界上生活,虽然一个 物体看上去有大小变化和明暗变化,都能按照事物的实 际面貌反映事物。
力、热等传递到人的感觉器官。 (3)刺激物与感觉器官相互作用的过程。 (4)神经冲动通过传入神经系统向大脑传递各种外界信息的过程。 (5)大脑对传入到皮层相应透射区的信息进行整合处理的过程。
第 1 节 知觉的一般概念
2.格式塔的知觉理论
格式塔的知觉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威特海默、
考夫卡和苛勒,他们认为,人的知觉具有主动性和组织性,并 总是尽可能地运用简单的方法去“整体”地认识外界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