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古滇王国的神秘面纱——鉴赏云南青铜艺术的精华之作——贮贝器
博物馆文物介绍——古滇国的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
博物馆文物介绍——古滇国的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第二季第五期,云南省博物馆第一件闪亮登场的馆藏文物就是古滇国的存钱罐——“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
贮贝器是青铜铸造的,用以贮藏海贝的容器。
它是云南青铜文化的典型代表,目前仅出土于晋宁石寨山、江川李家山、呈贡天子庙、官渡羊甫头。
石寨山等地是滇国统治的核心区域,所有的贮贝器均出土于大型墓葬中,它们是滇国王侯贵族的专用品,象征着财富、地位、权利。
可以说,贮贝器是滇文化的独特代表,它在滇国的地位与中原的鼎有些类似。
贮贝器出现后,逐渐取代铜鼓成为滇国重器。
西汉杀人祭柱场面青铜贮贝器贮贝器的出现,是以大量海贝的出现为前提的,而大量海贝的出现,是滇国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历史必然。
贮贝器至迟在战国时期的云南地区已经出现,战国晚期至西汉中期是贮贝器发展的高峰,汉武帝开滇之后,贮贝器在云南逐步没落,西汉晚期迅速消失在历史的云烟中。
贮贝器的盛衰与滇王的政治命运相联系,随着汉文化的深入,滇王失去了统治滇国的权力,独具特色的青铜文化也未能逃过“大一统”的命运。
叠鼓形猎场面铜贮贝器对贮贝器而言,器盖是其最重要的艺术舞台,器盖上规模宏大的立体雕塑装饰代表着云南青铜器失蜡法铸造的最高成就。
表现题材十分广泛,动物题材最常见的是立牛,其他动物形象还有虎、鹿、猴、兔、狗、飞鸟等。
人物形象常与墓主生前活动有关,包括战争、祭祀、生产等场景。
主角一般形象高大,表面夔金,标志出其与众不同的地位,有单独的骑士、有狩猎的贵族、还有肩舆上的妇女等,它们是滇国社会上层建筑的生动再现,承载着滇青铜文化最核心、最关键的部分。
贮备器用真观、感性的立体雕塑群像,再现了滇国社会历史的鲜活场景,以具体入微的写实手法再现了滇国社会生活的一些大事件,不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更堪称“青铜铸造的无声史书”。
西汉诅盟场面贮贝器云南古代滇池地区青铜文化中的贮贝器出现于战国末期,到西汉中期达到鼎盛,消亡于东汉时期的贮贝器是古代滇池地区社会历史画卷的缩影,其制作工艺集青铜文化之大成,显示了极高的水平,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也为后人研究青铜文化留下了极为宝贵的实物资料。
贮贝器
五多种表现手法的运用
贝器的最大价值在其艺术风格上。它充分利用对比、反衬、烘托的手法,把牛、虎、骑马者的神态、动作刻画得惟妙惟肖,反映了滇人独特的艺术审美风格。
运用对比的手法巧妙地点明画面主题。如这件贮贝器上有交代一个佩剑的骑马者,在一群牛的周围,其刻画的应该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放牧的情景,在贮贝器两旁的两只伺机而动的虎的形象栩栩如生,用悠闲的牛和蠢蠢欲动的虎的对比,用佩剑骑马者的警惕形象和牛的休闲,虎的向上攀登形象对比,巧妙的点名主题。
古滇国贮贝器的造型和装饰艺术特点
公元前339年,正值战国争雄时代,楚国远征西南,因归途被断来到滇池地区,与当地人民融合到一起并成为滇国首领,伟大的史家司马迁在《史记》中描述道:“至滇池,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长之”。这成为云南文明历史的最早记载。斗转星移,时空变换,古滇国早已湮没在慢慢的历史长河中,而李家山文物的发掘,真真正正的证明了古滇国的存在,亦揭开了古滇国的神秘面纱。
《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解说词整理
第一集《人头壶—最初旳凝望》你来自泥土头微微扬起仿佛仰望天空六千数年过去了我们进食、生存、繁衍、不断进化而今凝望着你我们仍旧在思考这一切旳意义人头壶——红陶材质,由仰韶文化先民制作于六千至六千五百年前。
那时候旳人们不断打磨手中旳石器,开始驯养家畜、开垦田地、形成聚落。
人类历史进入了新石器时代旳纪元。
陶是人类第一次从无到有旳实验,在双手旳作用下,土壤、水、火交错在一起发生物理和化学反映,实现质旳转换。
从对泥土旳把弄开始,人类结识到自身发明万物旳不凡能力。
初生如光明照耀,死亡如黑夜来临。
人类一次次地发出悠长旳疑问,也一次次地溶解在沉重旳泥土。
本源于对生和死旳思考,人类开始了对自我旳凝望。
世界各大古老文明旳觉醒大概都从人像艺术旳诞生开始,这件仰韶文化陶壶只但是是大地留下旳亿万张迷惘旳面庞之一。
陶壶旳人像难以辨别男女,那微微上翘旳嘴唇仿佛小朋友般纯真地仰起。
这件器物既是壶,也是人旳身体,那宽敞浑圆旳腹部似乎隐喻着女性旳丰腴身材与生育机能。
人头壶旳后背伸出一根断面呈扁圆形旳管道,用于向壶内注水,眼睛和嘴巴则构成出水口。
窄小旳出水口减少了器物旳实用性,暗示了这件陶壶或许还具有额外旳功能。
当水从人头壶旳眼睛流出,恰如泪水流淌,纪念着人类孕育旳最初痛楚。
那些古人参照自身捏塑出旳形象,比他们旳制作者拥有更漫长旳生命,与大地同寿,至今容颜清晰。
我们凝望着最初旳凝望感到另一颗心跨越时空望见生命旳力量之和六千年仿佛刹那间村落成了国符号成了诗呼唤成了歌第二集《贾湖骨笛—穿越九千年旳笛声》九千年前一只仙鹤死去,把翅骨留在原始人旳村落里。
人们捧着它,耳边响起鹤群哀悼旳声音。
把仙鹤旳翅骨凿成乐器。
这是一次勇敢旳尝试。
一支朴素旳骨笛由此诞生。
它旳孔排列上下不一、吹口也还没有那么讲究。
但先人们用神奇旳灵感发明了一种朴素旳乐器,并延续发展,不断丰富,直到今天。
丁晓逵始终珍藏着一支仿制旳骨笛,它旳范本,就是七千八百到九千年(前旳)史前聚落遗迹河南贾湖遗迹出土旳骨笛。
贮贝器上的古滇文化
贮贝器上的古滇文化作者:庄越来源:《青年与社会》2017年第14期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能够将青铜炼铸打磨得极其精细,甚至连祭祀品和建筑都细致刻画,在贮贝器上,我们至今仍然可以看到当时古滇人的生产、祭祀、纳贡、打猎、娱乐等场景。
滇文化的重现1955至1960年﹐云南省博物馆在晋宁石寨山先后4次发掘了50座墓葬。
晋宁县汉代为益州郡滇池县地﹐益州郡置於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 109)﹐为滇王国故地。
根据第 6号墓出土一方金质蛇钮“滇王之印”﹐证实此处为滇王及其臣仆的墓地﹔并证实《史记·西南夷列传》所载滇国之事基本可信。
随着同一文化类型的墓葬和器物在滇池周围及邻近地区不断发现﹐对其文化面貌的特点﹑发展演变情况的认识日益清楚﹐以石寨山滇墓为代表的这种青铜文化﹐可称之为“滇文化”。
滇国是我国西南边疆古代民族建立的古王国,其存在时间相当于战国秦汉时期。
滇国的疆域主要在以滇池地区为中心的云南中部及东部地区,境内的主体民族是中国古代越系民族的一支,被历史学家惯称为滇族。
西汉武帝时期,汉王朝致力于开发西南地区,并于元封二年兵发滇国,降服了滇王,建立了益州郡,同时赐“滇王之印”,并允许滇王继续管理他的臣民,滇池地区正式纳入了汉王朝的版图。
东汉中期,随着汉王朝郡县制的推广、巩固以及大量汉族人口的迁入,滇国和滇族被逐渐分解、融合、同化,最终消失了,古滇文明彻底失落。
历代典籍文献对云南古代的历史记载甚少,见于汉代司马迁《史记》也只廖廖数语:“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
其西,靡莫之属以什数,滇最大;自滇以北君长以什数,邛都最大,此皆魋结,耕田,有邑聚。
”自汉代以来的2000多年间,由于没有新的资料,学者对“滇”是否存在保持怀疑。
石寨山的大发现1953年,一位姓汪的古董商拿了几件青铜器来到云南省博物馆,请求鉴定其价值。
博物馆业务人员顺其线索对晋宁石寨山进行了考察,后经国家批准先后于1955年、1956—1957年、1958年、1960年、1996年进行了五次考古发掘,共清理墓葬86座,出土大量铜、铁、金、银、陶、玉石、玛瑙等质地的文物,其中以鼓、贮贝器、扣饰等各式各样造型生动、形制古朴的不同于中原地区的青铜器最具特色。
国家宝藏第二季5期
《国家宝藏》第二季第五集云南省博物馆——彩云之南繁花似锦(院长马文斗)滇人遗留于世的青铜贮贝器,定日月,笑苍茫,魂不亡,志不灭,一眼再现千年。
他们并不是知道自己将成为伟大的人才选择以生命为代价去爱国。
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有二十五个少数民族自古便安居在云南,他们创造、传承自己的民族文化,同时也吸收保存着汉文化的优秀内容。
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马文斗馆长走近云南省博物馆,一起感受多样文明在彩云之地融合绘就的美丽图景。
玉龙西来,北云飞雪,自然原生态的宝库,造就了华夏的另一副模样。
那无边的遐想,源自峰谷纵横;那曼妙的诗意,由得川流回旋。
这片土地有着神奇的想象力,没有文字,没有古籍,历史却以更加鲜活的方式呈现,今天的我们,仍可清晰地一眼千年。
中华五十六个民族中,云南便有二十六个,他们长时间地融入中华,却保留自我的认同,无论是云南话中包含的古汉语特点,还是云南文物中的多元并存性,都融汇成今天民族文化的繁花似锦。
立彩云之南,任想像欢腾,我是马文斗,我在云南省博物馆等待您探索历史的热忱之心。
【一】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李光洁/舞蹈家杨丽萍/杨门弟子们滇国通过远方贸易得到海贝,就像黄金一样宝贵,专门铸造了这样的攒钱罐,它的器盖上有个暗槽,器身有个凸起,暗槽和凸起正好吻合的时候才能盖得紧。
像这一件祭祀贮贝器,上面有三个可以活动的插销锁,正确地拿起来才能把盖子打开。
云南的青铜器是以写实风格著称的,表现了当时滇人的生活场面。
古滇国的世界这样活灵活现的真实,当我走近它,好像这件贮贝器上的四头牛环绕着鎏金骑士,一下子都活了起来,仿佛看到了一个披着霞光,赤足驾马的狩猎者徐徐归来。
青铜贮贝器,古滇国贵族用它来储存货币海贝,它也是彰显权贵地位歌功颂德的重要器物,在诸多贮贝器中,这件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尤为珍贵。
器身两侧有虎形双耳,器盖上铸有四牛,整个器物最显眼的位置是一名鎏金骑士,他是谁?又为何会与牛虎猛兽一同定格在这一贮贝器的器盖上?[前世传奇]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的前世传奇,发生在西汉时期远离中原的古滇国,两千年前,山高林密的滇池土地上,牛群突然遭难大批死亡,这一天,有两个人鬼鬼祟祟接近病牛,他们在图谋什么?我们的故事就从这里讲起。
重返古滇国—云南省博物馆藏古滇国历史文物之二
重返古滇国—云南省博物馆藏古滇国历史文物之二鎏金骑士贮贝器西汉国宝级文物高50厘米云南昆明晋宁石寨山10号墓出土该器为典型的束腰圆筒形贮贝器类型,腰部两侧各饰一虎形耳,虎作向上攀爬状,异常逼真、生动。
器盖上的装饰较为复杂,又可分为两层:外层雕铸呈逆时针方向排列的公牛4头,牛角长而弯,显得膘肥体壮;里层一圆柱物之上,饰一骑马之骑士形象,马昂首,翘尾,骑士佩剑,且全身鎏金,显得极外耀眼醒目。
在区区25.3厘米的直径范围内,4头环绕而行的壮牛显然代表墓主人生前拥有财富的情况。
而中间处于居高临下位置的鎏金佩剑乘骑者形象,则代表墓主人生前除了拥有大量财富外,还拥有极高的权力,其身份与地位非同一般,是王族成员,或是奴隶主贵族。
双鹿饰铜琢西汉昆明市官渡区羊甫头墓地111号墓出土存在于战国秦汉时期的古滇国,以青铜兵器作为主要的兵器。
滇青铜文化研究专家张增祺先生把这些青铜兵器分为勾刺、砍劈、击打、远射和防护五大类,包括戈、矛、钺、斧、啄、剑、臂甲等。
这些兵器在古滇国战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血腥与冰冷之中,兵器攻击与反击、掠夺与被掠夺的本质显现无遗。
不过令人略感欣慰的是,滇国青铜兵器同时还向人们展示了其温暖、活泼的一面,而这则源于兵器上各种造型生动的立体装饰。
滇国青铜兵器上的立体装饰,大抵可以分为动物造型和人物造型两大类。
动物造型继承了滇青铜器写实性强的特点,以表现动物的体态行为为主。
羊角钮铜编钟春秋楚雄市万家坝1号墓出土三熊铜戈西汉晋宁石寨山13号墓出土虎噬牛铜琢西汉江川县李家山24号墓出土李家山古墓群为战国至东汉初期的墓葬。
墓葬山顶部及西南坡,墓穴为竖穴土墓,除个别墓有木质棺椁外,一般均无葬具,葬式全部为仰身直肢,头向西。
按规模分两类墓葬,第一类规模化,分布于山顶墓室一般长4m、宽3m,深2m,随葬品数量、种类较多,其中出土“牛虎铜案”的24号坑就属此类;第二类规模较小,分布于西南坡,墓室一般长2m,、宽1m多、深1m左右。
神秘古滇国
神秘古滇国首先,大家都知道在0.53里西南地方的滇,肯定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不过关于古滇国的历史大家有知道多少呢,现在我就来给大家讲一讲西南势力之古滇国两千多年前,滇池沿岸有过一个古老的王国,司马迁在《史记》中称之为“滇”。
然而,就在司马迁将她载入典籍后不久,滇国就销声匿迹了,再没有踪影,没有传说,没有人知道它的臣民哪里去了,像一个亘古的谜,没有人再提起云南古史上的这段辉煌。
然而,它曾经达到鼎盛一时的艺术成就,即使是两千多年后,也再没有复兴过。
古代滇池一带生活着昆明(今彝族先民)部落。
21世纪,考古学者在今云南偏远地区某些少数民族发现同古滇王国人民生活文化习俗相似的人群。
特别是在印尼的苏门答腊发现了一个名叫巴达人的部落,该部落所住的房子及生活文化和习俗都与古滇王国极为相似。
在汉朝以前,滇池、抚仙湖一带建立了古滇国。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兵临滇国,滇王举国投降,并请置吏入朝。
于是汉武帝赐给了滇王王印,令其复长其民(这枚纯金铸就的滇王印,两千年后出土于石寨山)。
此后,汉武帝在云南设置了益州郡,滇王的权利被郡守取代了,从此受制于汉王朝的郡县制度。
到公元1世纪,荣耀一时的云南青铜文化就完全融入到铁器文化之中了。
关于这段历史,司马迁有过一个至关重要的记载。
大约在公元前339年,楚国欲将势力范围扩展到西南,派楚将庄蹻入滇。
不久,秦国灭了巴国和蜀国,庄蹻失去了与楚国本土的联系,于是,“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
”这是史料中明确记载的一代滇王,在他之前是否有滇王存在,无从考证了。
但在庄蹻入滇之前的若干年里,滇人青铜文化已进入鼎盛时期。
考古学家李昆声教授说,抛开艺术成就的因素,这时的楚文化应比滇文化先进,至少,楚人穿鞋子,而滇人打赤脚,但滇墓里似乎并没有留下他带进云南的多少楚文化踪影,也有学者质疑这段记载。
公元前1世纪左右,这个孤立的王国终于走到了终点。
一位称雄滇池的滇王,向汉朝的使者提过一个认真的问题。
古滇国贮贝器纹饰蠡测
古滇国贮贝器纹饰蠡测作者:梁英旭李达仁付昊董晓京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年第13期摘要:贮贝器是用来贮藏海贝的容器,是滇文化的独特产物,也是滇國贵族地位与身份的象征。
贮贝器上刻铸的纹饰涵盖了祭祀、战争、农耕、纺织、乐舞、家畜驯养等各方面内容,是先民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为我们探索古滇国的历史文化提供了珍贵材料。
关键词:滇国;滇民;贮贝器;纹饰两千余年前,西南一隅的云南有一个神秘古国——滇国,其以滇池、抚仙湖地区为中心维持了数百年的统治。
滇国以“滇”称,因境内有“周回数百里”的滇池而得名。
关于滇国的历史,过去在我国古代史的研究中基本属于空白。
究其原因,大抵是因为西南少数民族鲜有文字,中原文献对其记载又零星散乱,且多为传闻或转录。
这就造成了人们对绚丽多姿的滇文化知之甚少,滇人的光辉历史最终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之中[1]。
幸甚至哉,自1955年以来,考古工作者先后在滇国故地晋宁石寨山、江川李家山、呈贡天子庙、官渡羊甫头等地进行了一系列考古发掘工作,此间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它们造型独特、纹饰多样,为我们探索滇民族的历史文化提供了丰富、具体的材料。
贮贝器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之一。
贮贝器是用来贮藏海贝的容器,是云南文化的独特产物,也是滇国贵族地位与身份的象征。
贮贝器的形制一般可简分为三类,即桶形贮贝器、鼓形贮贝器和异形贮贝器。
需要加以说明的是,所谓鼓形贮贝器就是将原来的铜鼓翻转过来,充当容器,用以贮贝。
至于贮贝器上的纹饰,题材则相当丰富,涵盖了祭祀、战争、狩猎、农耕、纺织、乐舞、家畜驯养等各个方面。
它们有的阴刻于器身,有的焊铸于器盖,方寸之间为我们讲述着滇国的历史。
祭祀:祭祀是滇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活动之一,这一内容生动地反映在贮贝器的纹饰上,为后人所见。
例如,江川李家山69号墓出土的一件祭祀场面贮贝器,其器盖上共雕铸有35人,正中立一铜柱,侧有一通体鎏金的妇女,坐于肩舆内,被四个壮年抬着举行某种仪式,推测为祭祀仪式的主祭人。
古滇国青铜贮贝器造型艺术数字化研究
关的文物 、 文献等资料, 通过仪器设备及软件处理等技术手段,
时代 “ 原始的全 民性的巫术礼仪变为部分统治者所垄 断的社 或是呈动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以及与这些文化遗产相 束腰筒状贮贝器:筒状贮 贝器完全是作为贮存 贝币而产 转变成为数字格式存放 的数字资源的过程 。以下是对古滇青 生的器物 , 其造型装饰性强 , 是财 富的象征 。如“ 纺织贮贝器” 铜贮 贝器造型艺术数字化保护 的方法 。
( 李 家 山) 、 “ 诅盟贮贝器” 、 “ 鎏 金 骑 士 贮 贝器 ” 、 “ 驯马贮贝器”
( 1 ) 一定商业 的介入 。 现在信息化和数字化是对古滇青铜
等。从祭祀 、 诅盟、 纺织场面 的贮 贝器上的主祭人多为女性 的 贮 贝器一次传播和发展 的契机 ,对其纹样与贮 贝器器物造型 的再利用, 让其与家具、 装饰 、 时装相结合也许 能间接 引起人 图像 , 说明当时滇 国社会还保 留着母系社会 的结构特征 。
铜鼓形贮贝器: 是铜鼓崇拜演变 、 延续过程 中出现的实用 赖 的数字媒体格式可以免费地被操作系统兼容。
器物 , 在它所具有 的象征意义之上, 又具有 了叙事、 记念、 彰显、 再次 , “ 数字化文化遗产的保护” 有巨大 的共享优势, 这是 陈列 的功 能。如 “ 杀人祭柱贮 贝器” 、 “ 杀人祭鼓贮贝器” 、 “ 战 建立在出版行业、物流运输业的繁荣和越来越多 的网络共享
2021古滇国青铜器贮贝器的造型装饰之美范文3
2021古滇国青铜器贮贝器的造型装饰之美范文 摘要:西汉时期是滇青铜文化的鼎盛期,期间盛产许多造型精美的青铜器,贮贝器作为滇青铜文化的代表,彰显了云南的民族文化和地方特色。
从装饰艺术的角度出发,根据视觉具象化、造型的形式美法则以及装饰性与实用性的统一这三个方面来对贮贝器进行探讨。
关键词:贮贝器;古滇国; 装饰艺术; 云南积累了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在给后世留下的许多珍宝中,最能体现云南特色的便是贮贝器了,这是一种专门储存货币的青铜器物。
古代滇人用自己的方式在贮贝器盖上进行生动的雕铸,形象地记录下了当时的各种生活场景,为后世了解这个神秘的民族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一、贮贝器的由来 云南最早的本土文化发源于滇池地区。
据司马迁的《史记·西南夷列传》:“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属以什数,滇最大;自滇以北君长以什数,邛都最大:此皆魋结,耕田,有邑聚。
其外西自同师以东,北至楪榆,名为嶲、昆明,皆编发,随畜迁徙,毋常处,毋君长,地方可数千里。
”①当时滇族人民的聚居地主要集中在滇池地区,那里的人把头发梳成辫子,随牧而居。
这里可以了解到当时滇人的主要经济模式是以农业为主,同时司马迁将夜郎、滇国、邛都都归入了农业民族这个范畴,表明了在当时的上述地区农业也较为发达。
在《后汉书·西南夷传》说道:“河土平敞,多出鹦鹉、孔雀、有盐池田渔之饶,金银畜产之富。
”②表明了当时除了农耕经济发达以外,畜牧、渔猎等产业都比较发达。
西汉至东汉时期,牛耕技术传了过来,此后随着农耕、畜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盛产金属的滇国冶金业也随之繁荣起来了。
滇国特有的青铜贮贝器是在战国末期出现的,主要用途是用来储存当时市场的流通货币——贝壳。
这是一种叫作“环纹海贝”的贝壳,它的产地主要在热带地区如太平洋和印度洋,中国的海南岛、西沙群岛也有分布。
对于远在西南边陲地区的云南来说,是不可能产出这种贝壳的,因此想要获得这些海贝,只有接触到沿海地区才有可能。
浅析晋宁石寨山两件异形贮贝器
浅析晋宁石寨山两件异形贮贝器作者:吴梦帆来源:《丝绸之路》2017年第10期[摘要]贮贝器是古滇国人用来贮藏货币(贝壳)的器具,它是古滇国青铜文化中的典型代表,代表着古滇国青铜铸造技术的最高水平,象征着墓主人的财富和地位。
现已知的贮贝器共91件,本文拟将现知的91件贮贝器分为筒形、铜鼓形、异形三类,对其中唯一的两件异形贮贝器,即洗形贮贝器和七牛锥顶形贮贝器,做简要阐述。
[关键词]古滇国;贮贝器;异形[中图分类号]K87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7)10-0040-03贮贝器是古滇国人用来贮藏货币(贝壳)的器具,它是古滇国青铜铸造技术最高水平的代表,象征着墓主人的财富和地位。
自上世纪50年代晋宁石寨山第一次考古发掘以来,贮贝器一直作为滇青铜文化中的典型,被人们所关注。
目前,在可确定34座墓葬中,共出土贮贝器90件,另有一件采集品(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这些贮贝器,以筒形(桶形)和铜鼓形占大多数(本文拟将91件贮贝器分为为筒形、铜鼓形、异形),筒形有细腰圆筒形和直壁圆筒形,铜鼓形即铜鼓形状的贮贝器,分为两类,一类直接将铜鼓倒置用以贮藏贝壳,另一类由铜鼓形贮贝器发展而来,是专门为贮贝而铸造的鼓形器。
而异形贮贝器仅有两件,一件出土于晋宁石寨山M13,洗形贮贝器(又名战争场面器盖贮贝器),另一件出土于晋宁石寨山M18,七牛锥顶形铜贮贝器,两件贮贝器的时代均为西汉中期,本文就将对这两件贮贝器,进行简要阐述一、洗形贮贝器洗形贮贝器出土于晋宁石寨山M13, M13是一个大型墓葬,墓中出土的随葬品非常丰富,甚至较出土有“滇王之印”的M6有过之而无不及,据此推测该墓的主人社会地位很高,很有可能也是一代滇王。
该贮贝器器身为一洗,下附三足架,洗内贮贝壳。
器盖大于器身,且二者不相扣合。
该贮贝器的器盖上铸有一幅战争场面圆雕,由13个高6~9厘米的小人组成了一幅古滇国人对抗外来民族的激烈厮杀场面。
古滇国青铜贮贝器造型艺术探究
古滇国青铜贮贝器造型艺术探究刘利【摘要】以类型学的方法将云南古滇国的青铜贮贝器分为提桶形贮贝器、束腰筒状贮贝器、铜鼓(形)贮贝器三大类,并依据现有出土文物做造型艺术上的分析,试图总结不同时期贮贝器的特点,以期为读者提供较好的辨识方法.【期刊名称】《创意设计源》【年(卷),期】2017(000)006【总页数】8页(P16-23)【关键词】古滇国;贮贝器;造型艺术【作者】刘利【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正文语种】中文“滇”是指战国至西汉时期兴盛于滇池区域为中心的古王国,西汉后期走向衰落,东汉初叶被中原王朝的郡县制所取代。
[1]自20世纪五十年代在云南滇池发现青铜文化以来,至今已发掘滇文化墓葬约1260座。
在发掘的滇青铜文化的器物中,青铜贮贝器是研究古滇国历史不可或缺的形象资料,同时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贮贝器大约出现于公元前300年左右的战国早中期,经过战国、秦和西汉的发展,在公元前82年左右的西汉中期达到鼎盛。
后来由于滇国的神秘消失,青铜文化消亡于东汉[2](图1)。
据现有的考古资料统计,可确定有34座墓共出土各种青铜贮贝器90件。
本文根据现有资料将滇青铜贮贝器大致分为四种不同类型,即提桶形贮贝器、束腰筒状贮贝器、铜鼓(形)贮贝器和异形贮贝器(图2)。
其中束腰筒状贮贝器又可以分为束腰形贮贝器和虎耳束腰形贮贝器;铜鼓(形)贮贝器又可以分为单鼓形贮贝器和叠鼓形贮贝器。
异形贮贝器数量很少,有专家指出,异形贮贝器和一般的贮贝器形制相去甚远,可能是一种代用品,因此本文不作讨论。
提桶形贮贝器出现的时间大致在战国中期,处于贮贝器的形成期。
据马崧良《庄蹻王滇考》考释,滇国的开国之王庄蹻建都呈贡,死后葬于呈贡,呈贡天子庙M41墓应是庄蹻王墓。
M41墓出土3件贮贝器,均为提桶形贮贝器。
三件器形相近,只是纹饰繁简不同。
其中一件五牛提桶贮贝器,高49.5厘米,盖径29厘米。
这件贮贝器器盖略鼓,中央铸有凸起的鼓形圆座,圆座周围有四圈铜鼓上特有的晕圈,圈内饰三角形齿纹及同心圆纹(图3)。
古滇国祭祀场面贮贝器
有情人爱情甜蜜。同时也表现了水的民族淳朴善良、
干 净整 洁 的生 活 习俗 。湖 水 波光 粼 粼 .傍 晚 的 天幕
泻 下银 色 的 月光 ,水 面 上散 落 着 艳 丽 的花 瓣 ,一群
着世 间一切污垢 ,人间的忧愁在佛光下消融。傣家 姑娘裙裾飞旋 ,脚步轻盈 ,飞舞 出幸福和爱情 ,摇
属 于铜 鼓 形 贮 贝器 的 范 畴 ,时代 为西 汉 时 期 。盖 上
维普资讯
雕铸 各 种人 物三 十 四名 ,马三 匹 。牛一 头 ,犬 一只 。 器 物 的 中心处 是 三 面铜 鼓 叠 摞 在 一起 ,呈柱 状 ;其
大 自然 缺 乏科 学 的 认识 ,因 此产 生 了许 多不 同形 式
右的中心人物是一名乘舆的女 子 ,身体鎏金 ,由两 的方式也很多 ,其中以杀人祭祀最为残忍 ,令人惊
人抬 着 。前后 皆 有骑 马 开 道 者 ,周围 跟 着头 顶 种 子
心动魄。滇国青铜文化研者,等等 .这名女 证实 ,上述的这件贮 贝器器盖上所反映的,是滇族 子显然是祭祀活动中类似于主祭人之类的角色。 内部一次与农业有关的祭祀活动 ,而器盖 中心位置
寒霜 而 花姿 丰 盈 ,健 美 迷 人 。在 人 们 心 目中 .她是 寺 .风 庆县 的
美的象征。陆游有诗云 : “ 东园三 1雨兼风 ,桃李 风山 .还 有 楚 3
飘 零 扫地 空 。唯有 山茶 偏耐 久 ,绿 丛 又放 数 枝 红 ” 。
雄 、大理 、保
郭沫若在昆明见到姹紫嫣红的云南茶花后 ,赞美道 :
的 真谛
古 滇 国 时期 ,人们 大 量 使 用 贝币 来 作 交 易 。 由 于 贝币数 量 多 。不 易携 带 。因此 一种 专 门用来 盛 装 贝币 的器物 就 诞生 了 ,这就 是贮 贝器 。就 目前 而言 。 学 术 界大 致 把 贮 贝器 分 为 提 桶形 贮 贝器 、柬腰 筒状
试论滇文化青铜贮贝器的“纪念碑性”
试论滇文化青铜贮贝器的“纪念碑性”
韩恩瑞;邹颖
【期刊名称】《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4(33)1
【摘要】中国的青铜时代又可称为“礼制艺术时代”.这一时期的时代特点是用青铜材料铸造各种“礼器”,这些礼器具有逐渐丰富的以政治和宗教为核心的“纪念
碑性”,也可视之为另一种意义上的“纪念碑”.青铜贮贝器是滇文化时期的重器,其纪念碑性来源于铜鼓、铜桶等礼器,最初体现了滇人对权力与财富的占有.在此基础
上表达了滇人在军事、宗教与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的观念.从贮贝器纪念碑性产生、发展到衰落的历程可看出,滇文化时期的滇池区域也具有中国青铜时代的一般特点.【总页数】7页(P64-70)
【作者】韩恩瑞;邹颖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广西桂林541001;四川大学考古
学系,四川成都61006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6.41
【相关文献】
1.古滇国青铜贮贝器造型艺术探究 [J], 刘利
2.贮贝器上的古滇文化 [J], 庄越;
3.古滇国青铜贮贝器造型艺术数字化研究 [J], 吴霞
4.滇青铜器与中原青铜器的审美差异浅议——以鼎和贮贝器为例 [J], 刘利;刘虹
5.古滇国青铜器的装饰艺术研究——以贮贝器为例 [J], 王越;田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云南青铜贮贝器装饰艺术的文化读解
A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Decorative Art of
Yunnan Bronze Shell-containers 作者: 管丽华
作者机构: 云南艺术学院艺术文化系英语讲师,云南昆明650101
出版物刊名: 民族艺术研究
页码: 48-52页
主题词: 青铜文化;云南青铜贮贝器;装饰艺术;文化读解
摘要:云南青铜器是一个凝固了大量云南民族历史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珍贵载体,也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民族艺术宝库.以往的研究与挖掘多见于考古学、民族学、文化学、人类学、冶金史学、古代艺术史学等,本文的独特视角在于从装饰艺术的角度对云南青铜贮贝器进行文化读解,力图从中挖掘出更多以往为我们所忽视的文化内涵,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云南民族历史与文化遗产.。
河南省洛阳市外国语学校2021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洛阳市外国语学校2021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神秘独特的滇文化滇国地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适宜人类居住,而且因崇山峻岭与中原隔绝,因此孕育了独特的滇文化。
滇国人很少受中原传统礼教的束缚,这在青铜文化中就反映出来了。
滇国的青铜器,无论是艺术构思,还是表现手法,都显得更加开放和富有创造性,以丰富多彩的内容、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精湛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不管是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乐器,还是装饰品,滇国人样样都用青铜制作,而在中原地区,青铜器多只限于兵器、礼器和乐器。
滇国青铜器上的装饰图案,多为大自然中的动植物图像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典型情节,很少有艺术的夸张和神秘色彩,大到虎豹,小至蜜蜂甲虫,都刻画得十分逼真生动。
滇国特有的青铜器——贮贝器,里面往往盛放贝壳。
这种青铜器在我国其他地区都极为罕见。
器内贮藏的贝壳,属“环纹货贝”,产于太平洋和印度洋,是云南各民族的重要货币。
使用贮贝器来贮藏贝壳,就是滇人象征拥有财富的特有习俗。
与中原的国之重器——鼎相对应,滇国也有自己的国之重器——铜鼓。
滇国铜鼓制作精美,纹饰繁缛:鼓面有太阳纹、晕圈;鼓身分为胴、腰、足三部分,胴、腰部分往往装饰羽人、舞人、舟船、牛等花纹。
铜鼓原本是权力的象征,是原始部落祭祀、赏赐、进贡的重器。
在滇人的宗教信仰中,他们认为凡人可以通过击鼓与神灵沟通。
因此,他们在祭祀中一定要击鼓。
此外,铜鼓还是用于号召部众进行战争、传信集众、婚丧喜庆、歌舞娱乐等活动的重要工具。
同时,铜鼓又是滇国贵族的重要乐器。
滇国人在制造青铜器时,已经掌握了合适的铜锡比例,而且知道不同的器物有不同的配合比例,并知道用分范合铸的办法塑造人物、动物及壮观的场面,制范工艺及浇铸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
图腾崇拜在滇文化中表现得非常强烈。
图腾通常被视为吉祥物、灵物和氏族标志,是灵物崇拜的一种;而图腾神则被视为保护神,他们既是氏族、部族甚至民族的始祖,又是某种地位很高的自然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