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舞弦动 音乐鉴赏
高中音乐鉴赏 第三单元 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乐器——《鼓乐铿锵》教学设计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模块第三单元: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第五节:《鼓乐铿锵》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以《滚核桃》与《锦鸡出山》两首打击乐为媒介,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几种民间乐器类型,从认识、了解其音乐体裁、演奏形式、风格特征、掌握民族器乐的风格和演奏方法及社会功能等相关知识、进而在鉴赏更多的民间器乐方面取得举一反三的良好效果。
引出我国几种民间器乐的风格与特点。
1、《锦鸡出山》是一首湖南土家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音乐“打瘤子”改编的一首器乐曲,乐曲以锦鸡为描写对象,通过多变的演奏技巧、生动刻画锦鸡的各种生活动态,借此体现土家人民热爱生活的乐观情绪。
2、《滚核桃》是一首山西鼓乐,演奏时使用十面各种形制的鼓和一副拍板,演奏时既有音乐本身的情绪色彩,又有演员现场表现艺术,好听又好看,抒发了劳动人民愉快的心情。
二、教学目标:1、审美感知:通过欣赏《滚核桃》、《锦鸡出山》,使学生了解中国打击乐的代表形式及风格特征、初步掌握打溜子和鼓吹乐的知识点。
学会简单的鼓点节奏,想象乐曲表现的生活内容,了解乐曲的表现手法。
2、艺术表现:在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理解乐曲的音乐内容,通过实践掌握“打溜子”“吹歌”“鼓吹乐”等表现形式,获得相关知识。
3、文化理解:欣赏代表作品,让学生在音乐氛围中体验打击乐的感染力。
通过律动的实践活动,体验节奏等音乐要素与情境之间的联系,进而理解创作与欣赏之间的关系,奠定欣赏器乐作品的基础。
理解音乐的多元与大同,培养学生对民族打击乐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教学内容:欣赏《滚核桃》、《锦鸡出山》教学方法:演示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体验法、实践法四、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小学、初中对打击乐有一定了解,比如小军鼓或者架子鼓。
但是对中国民族打击乐了解甚少。
本课主要介绍中国民族打击乐,让学生对民族乐器产生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我国打击乐的风格和特点,了解简单的演奏方法。
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
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课型】音乐鉴赏【课题】鼓乐铿锵【教材分析】《鼓乐铿锵》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中第三单元“丰富的民间器乐”第六节的内容。
本课选择了“打溜子”与“吹歌”两首鼓吹乐为重点欣赏内容。
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民间器乐。
因为小学初中阶段对打击乐有了初步了解,所以本课倾重于理解了解其音乐体裁演奏形式风格特征及社会功能等,进而在鉴赏更多的民间器乐方面能举一反三。
【教学目标】一、聆听《锦鸡出山》、《滚核桃》、《童谣》,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想象乐曲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了解乐曲的表现方法。
二、通过欣赏,感受鼓乐的非凡魅力,掌握“打溜子”、“吹歌”、“鼓吹乐”的概念。
三、引导学生注重民间音乐文化活动,促动学生了解社会,理解社会。
并通过活动,学会简单的节奏打击。
【教学重点】聆听《锦鸡出山》《童谣》为重点内容。
对“打溜子”、“吹歌”、“鼓吹乐”概念的掌握。
【教学难点】注重对音乐兴趣的培养,改变学习方式。
【设计理念】一、体现以审美为核心,注重艺术实践,通过聆听、讨论、演奏、演唱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感受鼓乐之美,加深对民间音乐的体验,感悟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二、以“鼓”为导线,在听赏鼓乐后点出课题;再通过鼓来了解打击乐器从而引出“打溜子”;通过了解吹管乐器从而学习“吹歌”、“鼓吹乐”;最后结合鼓完成合奏练习。
利用“鼓”首尾呼应,充分体现本课主旨。
三、这堂课利用日常生活用品实行演奏互动,突显打击乐的节奏感和合奏的音乐魅力,让学生意识到艺术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想象力,拓宽学生艺术视野。
【教学教具】课件、鼓、核桃、日常生活用品(口杯、筷子、钵、锅铲等)【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猜”鼓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将带你们走进民间器乐的殿堂,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上新课前我们来做一个猜谜游戏,这里面装了样吃的东西,它的外壳很坚硬,吃了会更聪明,再听听它的声音。
高中音乐鉴赏高一第三单元《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乐器》说课稿
第三单元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乐器一、说教材依据人音社课标本普通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的体例,在领略了我国东西南北中多彩民歌的腔调情韵后,就进入了我国丰富的民间器乐单元。
在这一版块中,教材安排了鼓吹乐和丝竹乐两部分内容,旨在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对代表性的民间器乐种类有所了解,并对这些乐种的音乐特点和文化特征有所体验与感悟。
同时,正如课标中指出的,“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是高中阶段重要的教学内容”,它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热爱,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同时也成为理解世界多元文化的重要基础。
在《丝竹相和》这节中,教材以我国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两个民间器乐乐种: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为切入口,选择了各自的代表性曲目《中花六板》和《娱乐升平》为主要教学素材,充分体现了“以点带面,以小见大”的编写意图。
二、说学情对于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高中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都接触过,对演奏乐器、基本情绪、风格有一定的了解。
由于他们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思维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和提高,因此,本课的教学需要根据高中课标的新要求,充分考虑高中生的具体实际,在教学内容、要求和方式上体现出有别于小学、初中的新发展。
三、说设计思路我的处理是,考虑到学生正是生活在江南地区,江南丝竹可谓家乡的音乐,我将其定为本课教学的重点。
同时兼顾广东音乐,以便于学生在对两个乐种的欣赏比较中,进一步丰富对丝竹乐的感受和理解,保证必要的信息广度。
教学要求上紧密围绕“丝竹相和”这一课题,以学生比较容易产生共鸣、容易参与的丝竹乐器音色的感受、体验为主要切入点,在此基础上,突出一个“和”字,一方面引导学生关注乐器间的呼应与合作,另一方面更深层次的领略作品中所蕴含着的和谐、谦让的人文内涵。
四、说教学目标具体的教学目标有三点:1、感受、体验江南丝竹的艺术魅力(放慢加花和支声复调),体会其和谐、谦让的社会文化内涵。
2、了解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主奏乐器,体验其音色特点。
高中音乐鉴赏第三单元第六节鼓乐铿锵
第三单元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单元知识链接:1、民族音乐中国民族音乐是指用中国传统乐器以独奏、合奏形式演奏的民间传统音乐。
2、民族音乐历史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悠久。
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流行吹笙、吹竽、鼓瑟、击筑、弹琴等器乐演奏形式,那时涌现了师涓、师旷等琴家和著名琴曲《高山》和《流水》等。
秦汉时的鼓吹乐,魏晋的清商乐,隋唐时的琵琶音乐,宋代的细乐、清乐,元明时的十番锣鼓、弦索等,演奏形式丰富多样。
近代的各种体裁和形式,都是传统形式的继承和发展。
3、民族器乐曲民族器乐有各种乐器的独奏、各种不同乐器组合的重奏与合奏。
各种乐器的独奏乐是民族器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琴曲《广陵散》、《梅花三弄》;琵琶曲《十面埋伏》、《夕阳箫鼓》;筝曲《渔舟唱晚》、《寒鸦戏水》;唢呐曲《百鸟朝凤》、《小开门》;笛曲《五梆子》、《鹧鸪飞》;二胡曲《二泉映月》,江南丝竹名曲《中花六板》、《慢六板》、《三六》、《慢三六》、《欢乐歌》、《云庆》、《行街》等.广东音乐的代表曲目《雨打芭蕉》、《旱天雷》、《步步高》等。
4、民族乐器分类(按演奏方法和发音特点):八音:中国传统乐器分类法.西周出现的按八种制作乐器的材质归并众多乐器的分类方法,称之为八音.分为金(钟、铙)、石(磬)、竹(箫、箎)、匏(笙、竽)、土(埙、缶)、革(鼗、雷鼓)、木(柷、敔)八类。
5、中国民间器乐演奏形式纯粹用锣鼓等打击乐器合奏的清锣鼓乐,音色丰富,节奏性强,擅长表现热烈红火、活泼轻巧等生活情趣。
如《鹞子翻身》(陕西打瓜社)、《八哥洗澡》(湘西土家族“打溜子”)等。
由各种弦乐器合奏的弦索乐,以优美、抒情、质朴、文雅见长,适宜于室内演奏。
如《十六板》(弦索十三套)、《高山》、《流水》(河南板头曲)等。
用吹管乐器与弦乐器合奏的丝竹乐,演奏风格细致,多表现轻快活泼的情绪,如《三六》、《行街》(江南丝竹),《雨打芭蕉》、《走马》(广东音乐),《八骏马》、《梅花操》(福建南音)等。
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乐器
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乐器【教材分析】人教版高中一年级、第三单元“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乐器”在这一阶段的学习内容里,教材安排了鼓吹乐和丝竹乐两部分内容,这是高中学生在学习阶段重要的学习内容,使学生通过学习,对民间器乐种类有所了解。
以此增进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热爱,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增进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以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为切入点,选择了各自的代表性曲目《中花六板》和《娱乐升平》为主要教学素材,有机的展示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从而使学生了解丰富的民间乐器。
【教学目标】1、感受、体验江南丝竹的艺术魅力(放慢加花和支声复调),体会其和谐、谦让的社会文化内涵。
2、了解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主奏乐器,体验其音色特点。
3、能听辨、区分有代表性的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
【教学重点】1、对于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高中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都接触过,对演奏乐器、基本情绪、风格有一定的了解。
由于他们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思维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和提高,因此,本课的教学需要根据高中课标的新要求,充分考虑高中生的具体实际,在教学内容、要求和方式上体现出有别于小学、初中的新发展。
2、在本课中学生的学习活动重要为“体验”和“比较”。
“体验”:身体性参与(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用自己的脑思考)。
“比较”:音色、情绪、风格等方面的比较,以利于学生形成对音乐深刻的印象。
【教学难点】教学要求上紧密围绕“丝竹相和”这一课题,以学生比较容易产生共鸣、容易参与的丝竹乐器音色的感受、体验为主要切入点,在此基础上,突出一个“和”字,一方面引导学生关注乐器间的呼应与合作,另一方面更深层次的领略作品中所蕴含着的和谐、谦让的人文内涵。
【教学过程】教学程序的设计上,我将本课分为四个部分:导入——丝竹乐器听辨——丝竹乐曲赏析——丝竹风格区分。
具体步骤与意图如下:㈠课前音乐《江南好》,配合风情图片(意图:营造氛围,作好进入音乐课堂的心理准备。
高中音乐鉴赏 第三单元 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 第六节《丝竹相和》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鉴赏模块第三单元《丝竹相和》教学设计【设计理念】通过欣赏图片、乐器、演奏形式等,创设教学情景,引起同学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民间丝竹乐的兴趣,教师现场用我国民族传统乐器古筝演奏一导入江南丝竹与广东音乐的作品,在对古筝有初步的了解的同时,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总结出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的特色乐器;用古筝演奏与民间音乐合奏形式音响效果有什么样的变化;掌握其音乐风格特点。
中国民间丝竹乐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学习时只能选其代表作给大家欣赏,这节课把突破点放在了它们的共性中国传统民间音乐上,因此让学生在共性上寻求个性就成为了本节课的出发点,也是重点。
【教材分析】《丝竹相和》是人民音乐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音乐课程第三单元第七节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是通过欣赏、聆听,使学生学习和感受我国优秀的传统民族民间音乐,并在感受和体验教材内容基础上,以教材内容为依据拓展、延伸,充分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挖掘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特色。
(1)《中花六板》又名《熏风曲》或《虞舜熏风曲》,是江南丝竹代表作之一,江南丝竹是二十世纪初,在我国江浙地区民间音乐基础上形成的民间音乐合奏形式。
《中花六板》是民间器乐曲牌《老六板》的放慢加花,它的旋律清新悠扬、典雅细腻,富有浓郁的江南色彩,抒发了人们乐观向上的生活情绪。
(2)《娱乐升平》是广东音乐的代表作之一,广东音乐流行于珠江三角洲一带,内容反映民间现实生活情景。
这首作品既保持、发扬了广东音乐的传统特色,又借鉴了一些欧洲音乐创作的作曲技巧,从而在风格上有所创新和突破。
乐曲表现了一种清新活泼、乐观向上的音乐情绪。
[学情研判]大多数的高中学生喜爱音乐,尤其喜欢流行音乐,但是对我国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仅有初步的认识,广东地区的部分高中学生对广东音乐鲜明的旋律较为耳熟,但是却无法准确分辨江南丝竹与广东音乐各自的风格特点。
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使学生能够在欣赏中国民间丝竹乐优美的旋律的同时,还能分析两个民间丝竹音乐的风格及其特点,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和对中华传统音乐的热爱。
鼓舞弦动——中国丰富的民间器乐
鼓舞弦动——中国丰富的民间器乐高中一年级音乐鉴赏课教材: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音乐鉴赏》第三单元:鼓舞弦动——中国丰富的民间器乐课时:3个课时教学内容分析:《鼓舞弦动——中国丰富的民间器乐》是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音乐鉴赏》高一年级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课通过了解多种民族乐器、欣赏民族器乐曲的形式让学生体验和了解民族器乐曲的独特风格,培养学生对多样化音乐风格的兴趣和关注。
通过参与各项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音乐带给人的欢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独特的创造力。
教学重点:1、用语言描述所学乐器的名称、音色、演奏方法及发声原理。
2、在欣赏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听辨、分析、体验音乐片断、通过体验与感受,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高音乐鉴赏、分析能力。
3、在教学中,激发学生不断通过对音乐材料的呈示产生愉悦的审美,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
积极主动参与音乐实践,体会音乐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与地位。
教学难点: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比较羞涩、敏感,教师要在课堂中创造表演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表现音乐。
教学策略及选择设计:“在动中学乐中学”在认识打击乐器组中,安排了学生发挥想象对已学的节奏进行不同的排列,并分组演奏,感受不同的排列产生不同的音乐效果。
让学生在动中学,在乐中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不仅拓展延伸了课的内容,而且升华了乐曲的意义。
“以情感为主线”黑格尔说过“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只有不断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用“情”字架起心灵与音乐之间理解与沟通的桥梁才能较好的实施音乐教育的总体目标——审美教育。
在高中音乐课程中基本是音乐欣赏课。
因此,学生会在心理上产生厌倦感,状态比较消极。
在新课开始前教师通过示奏巴乌独奏曲《竹楼情歌》,以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和体验帮助学生感受歌曲、了解歌曲和表现歌曲,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对学生情感的投入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为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双向情感沟通的渠道。
2022版新高中音乐鉴赏目录
2022版新高中音乐鉴赏目录第一单元学会聆听第一节《音乐与人生》欣赏: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长江之歌知识: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脚夫调知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欣赏: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牡丹汗知识: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民歌特征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欣赏:沂蒙山的小调、王大娘钉缸、孟姜女哭长城.知识:民歌与创作歌曲之区别、民歌的音乐特点.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欣赏: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知识: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第三单元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第六节《鼓乐铿锵》欣赏:锦鸡出山、滚核桃、童谣知识:打溜子、鼓吹乐、吹歌第七节《丝竹相和》欣赏:中花六板(江南丝竹)、娱乐升平(广东音乐)知识: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欣赏: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知识:京剧、南梆子、四平调第九节《现代京剧》欣赏:雄心壮志冲云天、家住安源知识:京剧音乐、京剧的行当、现代京剧第五单元亚非音乐神韵——大自然和谐和平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欣赏:四岁的红鬃马、星星索、欢迎、巴雅提木卡姆知识:亚洲音乐第十一届《非洲歌舞音乐》欣赏:非洲赞歌、鼓舞、门库尔雅、男孩之舞知识:非洲音乐第六单元欧洲民间音乐拉丁美洲音乐第十二节《欧洲民间音乐》——风笛排箫歌声欣赏:鸟儿在歌唱、优雅、森林的多伊那和妇女的舞蹈知识:欧洲音乐第十三届《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融合欣赏:告别、美丽的小天使、小伙伴知识:拉丁美洲音乐.第七单元:宗教复调音乐的顶峰——巴赫第十四节《巴赫》欣赏:马太受难曲(第1、72、78分曲)知识: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十二平均律第八单元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第十五节《贝多芬》欣赏:第二十三(热情)钢琴奏鸣曲、第九(合唱)交响曲知识:奏鸣曲式与交响曲第九单元浪漫幻想的音乐世界第十六节《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欣赏:魔王、鳟鱼、菩提树知识:艺术歌曲、声乐套曲、舒伯特与艺术歌曲第十七节《钢琴音乐的奇葩》欣赏:C小调练习曲、爱之梦知识:练习曲与音乐会练习曲、肖邦与李斯特第十八节《标题性交响曲的诞生》欣赏: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知识:标题音乐与非标题音乐、柏辽兹第十单元音乐响塑成的民族意识第十九节《对祖国河山的礼赞》欣赏:捷克的原野和森林、芬兰颂知识:民族乐派、交响诗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欣赏: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荒山之夜知识:强力集团第十一单元一个人的流派第二十一节《德彪西》欣赏:海上从黎民到中午、亚麻色头发的少女知识:印象主义音乐与德彪西第十二单元传统风格体裁的解体,现代主义音乐的新趋向.第二十二节《勋伯格》欣赏:五首管弦乐曲(第一首)、五首管弦乐曲(第二首)知识:调性音乐与无调性音乐、十二音乐第十三单元经典流行音乐——爵士乐精粹第二十三节《爵士乐》欣赏:南部之子、不知为何知识:迪克西兰爵士乐、自由爵士乐第十四单元文人情致.第二十四《高山流水志家园》第十四单元文人情致第二十四《高山流水志家园》欣赏:广陵散、流水知识:古琴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光无故人》欣赏:阳关三迭、扬州慢知识:中国古代歌曲第十五单元新音乐歌声初放第二十六节《沈心工与李叔同》欣赏:体操、兵操、黄河、祖国歌知识:学堂乐歌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欣赏:问、渔阳鼙鼓动地来知识:清唱剧《长恨歌》第十六单元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第二十八节《聂耳》第二十八节《聂耳》欣赏:金蛇狂舞、毕业歌知识:左翼音乐运动第二十九节《洗星海》欣赏:黄河大合唱知识: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第十七单元新中国的歌第三十节《祖国颂歌》第三十节《祖国颂歌》欣赏:忆秦娥.娄山关、谁不说俺家乡好、我和我的祖国、祝酒歌知识: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第三十一节《乐坛新曲》欣赏:乱云飞、御风万里知识:新中国的器乐创作第三十二节《歌剧艺术》欣赏:清凌凌的水来蓝莹莹的天、这一仗打得真漂亮知识:中国新歌剧和歌剧音乐第三十三节《流行风》欣赏:思念、懂你、好汉歌知识:通俗音乐.第十八单元走向新世纪第三十四节《新时代》欣赏:走进新时代、你是这样的人、祖国颂。
浅析湘西苗族鼓舞的动律特征
浅析湘西苗族鼓舞的动律特征
湘西苗族鼓舞是苗族传统舞蹈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以鼓乐为主导,通过舞蹈的动作和节奏来表达苗族人民的生活情感和文化传统。
本文将对湘西苗族鼓舞的动律特征进行浅析。
一、鼓乐的独特魅力
湘西苗族鼓舞以激昂的鼓乐为基础,这是苗族人民世代相传的宝贵财富。
在苗族文化中,鼓被视为一种象征,它不仅是乐器,更是一种传达情感和表达思想的媒介。
湘西苗族鼓舞中的鼓乐旋律高昂激越,在节奏上异常强烈,给人一种激情四溢的感觉。
鼓音有时轻巧明亮,有时低沉有力,营造出一种神秘、悠久的氛围。
二、舞蹈动作的繁复多样
湘西苗族鼓舞的舞蹈动作形式多样,富有繁复性和技巧性。
舞蹈者的身体灵活度要求较高,需要灵巧地运用腿部和臂部的动作来表达舞蹈的内涵。
常见的舞蹈动作包括蟒蛇爬行、舞袖旋飘、手舞足蹈等,这些动作要求舞者具备较高的身体协调性和舞蹈技巧,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三、动作与节奏的紧密结合
湘西苗族鼓舞的舞蹈动作与鼓乐的节奏紧密结合,相互呼应。
舞者通过动作的起伏和节拍的变化来表达情感的转折和发展,增强了舞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舞者在舞蹈的过程中,能够准确地把握乐曲的节奏感,以身体的舞动来演绎鼓乐的旋律和节拍,达到一种美的境界。
湘西苗族鼓舞以其独特的魅力和特征,成为苗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通过鼓乐和舞蹈的结合,富有节奏感、繁复多样的舞蹈动作,表达了苗族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情感和文化传统。
湘西苗族鼓舞也具有一定的情感释放和传递作用,是苗族乡土文化的一种重要传承方式。
人音版 高一音乐鉴赏教案:第七节-丝竹相和
«丝竹相合»教材分析本课选自普通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三单元《鼓舞弦动》第七节«丝竹相合»,本单元安排了“鼓吹乐”和“丝竹乐”两部分内容。
第七节是在了解“鼓吹乐”的基础上,学习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两个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民间器乐乐种,以及各自的代表性曲目《中花六板》和《娱乐升平》。
此内容分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学习江南丝竹和代表性曲目《中花六板》,第二课时学习广东音乐和代表性曲目《娱乐升平》。
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江南丝竹,聆听《中花六板》,感受乐曲情绪,主奏乐器,辨别音乐,对比欣赏分析《老六板》与《中花六板》的联系与区别,了解民族乐曲的写作手法。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讨论的方式,促使学生了解民族音乐,喜欢民族乐器,传承发扬民族文化,让“丝竹相合”不仅是一首乐曲,也不仅仅是一堂音乐课,更是民族多元音乐文化的传承。
学情分析我任课的班级有学习二胡、扬琴、古筝、笙的同学,于是我设计了展示他们才艺的环节,通过学生表演提高全班同学对民族乐器的喜爱之情。
“江南丝竹”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接触过,对演奏乐器、基本情绪、风格有一些了解,我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力,促进学生对民族音乐和器乐喜爱之情,传承民族音乐文化。
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设计在本节课中,我根据课标中要求“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的基本理念,以欣赏民族音乐,聆听民族器乐为主线,引导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体验、学习、理解和尊重民族的音乐文化。
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讨论分析欣赏《老六板》和《中花六板》的联系环节,促使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写作手法,为他们欣赏民乐,学习传承民族音乐打下夯实的基础;其次,学生在课堂中用平板电脑搜集“丝竹乐”的资料并展示,“授之以渔”,促使学生掌握学习民乐的方法。
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我使用了课件激趣法、演示法、启发提问法、讲授法、感知体验法、参与实践法、学唱、合作探讨法等,同时运用了多媒体技术,利用微课、平板电脑、使课堂更加直观,生动。
浅析湘西苗族鼓舞的动律特征
浅析湘西苗族鼓舞的动律特征【摘要】湘西苗族鼓舞是苗族文化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具有独特的动律特征。
本文通过对湘西苗族鼓舞的概述及动律特征分析,探讨了其节奏变化、音调变化以及舞蹈形式等方面的特点。
湘西苗族鼓舞的动律特征不仅体现了苗族人民的生活节奏和审美情趣,同时也承载着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湘西苗族鼓舞的动律特征,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苗族文化,为未来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湘西苗族鼓舞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对于丰富和弘扬苗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未来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湘西苗族鼓舞、动律特征、节奏变化、音调变化、舞蹈形式、文化传承、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湘西苗族鼓舞这一传统文化,深入了解其动律特征对于挖掘和弘扬苗族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湘西苗族鼓舞的动律特征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可以为湘西苗族鼓舞的保护与传承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探究湘西苗族鼓舞的动律特征还可以为广大研究者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思路,促进对苗族文化的深入理解和探索。
深入研究湘西苗族鼓舞的动律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湘西苗族鼓舞的动律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其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湘西苗族鼓舞的节奏变化、音调变化和舞蹈形式等方面的特点,可以更好地理解湘西苗族文化的独特之处。
通过对这些特征的分析和总结,可以为湘西苗族鼓舞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民间艺术形式。
通过研究湘西苗族鼓舞的动律特征,还可以为文化交流与融合提供案例研究,促进不同地域、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理解,促进文化的多元发展。
通过对湘西苗族鼓舞的动律特征进行深入探讨,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湘西苗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为丰富和发展中国的民族文化做出贡献。
2. 正文2.1 湘西苗族鼓舞概述湘西苗族鼓舞是苗族文化中的重要传统舞蹈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民族特色。
浅析湘西苗族鼓舞的动律特征
浅析湘西苗族鼓舞的动律特征
湘西苗族鼓舞是苗族民间传统文化中的一项重要艺术表现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地域特色。
其音乐表现形式以鼓为主,辅以其他乐器和人声,在节奏、旋律、和声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特征。
一、节奏特征
湘西苗族鼓舞以强烈的节奏为特征,其节奏独特而复杂,强调鼓击的力度和速度。
整个鼓舞过程中,鼓舞者会不断跳跃、旋转,配合着鼓声表现出强烈的冲击力和爆发力。
在节奏层面上,湘西苗族鼓舞使用的主要节奏型有两种:一种是8拍子,即每拍包括三个子拍,强弱节奏交替,形成鲜明的节奏感;另一种是16拍子,即每拍包括六个子拍,强调细致和复杂的节奏变化。
这两种节奏型交替使用,使整个音乐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二、旋律特征
湘西苗族鼓舞的旋律属于模式音乐,是一种传统的民间音乐形式。
在旋律的组成上,湘西苗族鼓舞主要使用了几种基本旋律,如降调、升调、三声、二声等。
这些旋律分别反映了不同的情感和情境,从而表现出丰富多彩的音乐情感。
除了基本旋律外,湘西苗族鼓舞还采用了一些特殊的音乐技巧,如拔弦、滑音、和弦配合等,使旋律更加婉转动听。
同时,在演奏中还会加入人声的部分,以呼应鼓声和配合舞蹈动作。
三、和声特征
湘西苗族鼓舞的和声相对较为简单,主要是以单音和两个音的和声为主。
这种简单的和声方式,使得整个鼓舞的音乐更加紧凑、有力。
同时,鼓击的力度和节奏的变化也成为了和声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得鼓舞的音乐更加多样化。
高中音乐鉴赏教案巴赫
高中音乐鉴赏教案巴赫【篇一: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第一节音乐与人生第一课时[基本思路]本单元的学习,既是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出发点,也是他们最终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归宿点,是音乐鉴赏教学活动的“纲”。
这个时代的学生们,可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或歌星,或演唱组合,一开始就发自内心地喜欢听教材内容的人不多。
虽然第一节内容较多,但由于师生是第一次见面,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所以这些内容又上必要的。
为此第一节我们计划用两课时完成。
[课题]:学会聆听第一节音乐与人生第一课时[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教学内容]:习导言、格言、散文。
二、认识音乐基本要素、音乐形式要素。
三、鉴赏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第一部分《草原牧歌》。
[教学目标]:一、通过《草原小姐妹》小散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的能力。
高质量的人生,应该用音乐美化自己人生的道理,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和信心。
二、初步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
三、聆听《草原放牧》,感受形式要素。
[教学重点]:一、认识音乐要素、音乐形式要素的基本内容。
二、通过鉴赏作品《草原牧歌》认识部分音乐形式要素是怎样发挥作用的?[教学难点]:认识音乐形式要素节奏、力度、速度、旋律的艺术作用。
[教学过程]:第一节音乐与人生第二课时[课题]:学会聆听音乐与人生第二课时[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教学内容]:一、《第六(悲怆)交响曲》二、《长江之歌》[教学目标]:一、进一步认识和熟悉音乐的形式要素。
二、聆听《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通过与《草原放牧》的对比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这两部作品中所发挥的不同的艺术作用。
三、听赏《长江之歌》,探究音乐的各形式要素在这首作品中发挥的艺术功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聆听音乐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对比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这两部作品中所发挥的不同的艺术作用。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全册全套教案设计
⼈⾳版⾼中⾳乐鉴赏全册全套教案设计⼈⾳版⾼中⾳乐鉴赏全册全套教案设计-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单元学会聆听第⼀节《⾳乐与⼈⽣》教学设计第⼆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第⼆节⾼亢的西北腔《独特的民族风》教学设计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教学设计第三单元⿎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第六节《⿎乐铿锵》教学设计第七节《丝⽵相和》教学设计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第⼋节《京剧⼤师梅兰芳》教学设计第九节现代京剧第⼗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乐教学设计第⼗⼀节《⾮洲歌舞⾳乐》教学设计第六单元欧洲民间⾳乐拉丁美洲⾳乐第⼗⼆节欧洲民间⾳乐--风笛排箫歌声教学设计第⼗三节拉丁美洲⾳乐——安第斯⾼原探⼽⾳乐⽂化的融合第⼗四节《巴赫》教学设计第⼋单元划时代的⾳乐⼤师——贝多芬第⼗五节《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教学设计第九单元浪漫幻想的⾳乐世界第⼗六节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教学设计第⼗七节——《钢琴⾳乐的奇葩》教学设计第⼗七节——《钢琴⾳乐的奇葩》教学设计第⼗单元⾳响塑成的民族意识第⼗九节《对祖国河⼭的礼赞》教学设计第⼆⼗节《俄罗斯民族风情》的教学设计第⼗⼀单元⼀个⼈的流派——德彪西第⼆⼗⼀节《德彪西》第⼗⼆单元传统风格体裁的解体——现代主义⾳乐的新趋向第⼆⼗⼆节《勋伯格》第⼆⼗三节爵⼠乐第⼗四单元⽂⼈情致第⼆⼗四节《⾼⼭流⽔志家国》教学设计第⼆⼗五节《西出阳关⽆故⼈》教学设计第⼗五单元新⾳乐歌声初放第⼆⼗六节《沈⼼⼯与李叔同》教学设计第⼆⼗七节《萧友梅与黄⾃》教学设计第⼆⼗⼋节《聂⽿》第⼆⼗九节冼星海第⼗七单元:新中国的歌第三⼗节《祖国颂歌》教学设计第三⼗⼀节《乐坛新曲》教学设计第⼗⼋单元⾛向新世纪第三⼗四节《新时代》教学设计1第⼀单元学会聆听2第⼀节《⾳乐与⼈⽣》教学设计⼀、学习⽬标:(⼀)运⽤“⾳乐思维”的⽅式引导学⽣感知、体验、理解、鉴赏⾳乐,培养学⽣健康向上的⾳乐审美观,学会⽤⾳乐的认知⽅式了解⾃⼰,了解世界,改造世界,⽤⾳乐丰富⾃⼰的⽣活,⽤⾳乐美化⾃⼰的⼈⽣。
第三单元 鼓舞弦动(未改)
第三单元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第六节鼓乐铿锵教学目标:1. 聆听《锦鸡出山》和《滚核桃》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想象乐曲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了解乐曲的表现方法。
2. 在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理解乐曲的音乐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掌握“打溜子”、“鼓吹乐”及“吹歌”的基础知识。
3. 引导学生关注民间音乐文化活动,促进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
教学重点:聆听《锦鸡出山》、《滚核桃》,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掌握“打镏子”“鼓吹乐”及“吹歌”的概念。
教学难点:对节奏谱的准确把握。
教学手段: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设计理念:1. 体现以审美为核心,注重艺术实践,通过聆听、讨论、模仿、创编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感受鼓乐之美,加深对民间音乐的体验,感悟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2. 以“鼓”为主线,从听鼓——赏鼓——仿鼓——编鼓四个方面进行授课,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想象力,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同学们好我是你们新来的实习老师XXX 很高兴能和大家见面。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将由我带领大家一起来学习音乐,希望大家能积极配合教师:下面我来看一段视频(播放2008年奥运开幕式中的大型鼓视频缶是古代一种陶器,类似瓦罐,是盛水或酒的器皿,人们喝到兴致高的地方就一边敲打盛酒的器皿,一边大声唱歌,所以缶就演化成了土类乐器中的一种.因为陶缶容易碎,所以保存至今最多的是青铜缶.说到打击乐器啊,你们都知道鼓这件乐器,那么你们知道股有哪些种类呢?老师播放图片,介绍不同的鼓就这个鼓字,还有很多成语啊········都包含了一种团结力量的精神,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只要是征兵出战的时候,一定会有人不断击鼓,为了激励战士们的斗志,让他们团结一致英勇杀敌。
下面我们就来进入今天的课题,第三单元鼓舞弦动,鼓乐铿锵。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42页二、新课教学1.教师: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首有代表性的打击乐,在听之前请家思考几个问题:细聆听《锦鸡出山》说说乐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第二、想想此乐曲运用了哪几种乐器?(播放视频)A锣B鼓C钹D响板分别是马锣、二锣、头钹、二钹2.教师:刚才我们看的视频《锦鸡出山》它是一首根据湖南土家族的“打溜子”改编的乐曲。
学科素养下高中音乐鉴赏《鼓舞弦动之鼓乐铿锵》教学案例分析
学科素养下高中音乐鉴赏《鼓舞弦动之鼓乐铿锵》教学案例分析薛琪2017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音乐学科素养包涵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三方面。
本文通过对《鼓舞弦动之鼓乐铿锵》这节教学实例课进行案例分析,对比了人音版该课2009版与2019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关注了2017版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分析了此案例中教师如何在教学设计及教学实践中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学科素养内涵。
本案例选自2019版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第三单元《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第五节《鼓乐铿锵》。
“本单元教学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几种民间器乐类型,认识、了解其音乐体裁、演奏形式、风格特征及社会功能等相关知识,进而在鉴赏更多的民间器乐方面能取得举一反三的良好效果。
”1 教学过程1.1 引言导入(归纳前期问卷设计相关内容)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学情1.2 播放【山间春色】音频问题:你能听出这段音乐中出现的是什么乐器吗?介绍四人溜子的乐器设计意图:关注乐器音色,初识【山间春色】音乐主题。
1.3 学生分为四组,之后的活动都按照此分组将小锣、头钹、二钹、大锣四件乐器分别交给学生,并请学生尝试演奏。
(演奏环节学生可以用任何打击手法,发出不同的音色,可以打不同的节奏)教师在过程中穿插打溜子中四件乐器的部分打击手法,引导学生了解呆、七、卜、当等发音音色。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实践自主尝试,感知乐器音色特点,激发进一步了解的兴趣。
1.4 介绍打溜子名称来源。
挤钹哈,家伙哈(引用田隆信老师的采访话语)设计意图:初步了解打溜子,并铺垫出《锦鸡出山》创作者及作品1.5 介绍《锦鸡出山》的五个标题设计意图:了解此曲为传统作品曲牌创新作品,为之后演奏技法中出现的创新铺垫。
标题性作品,是启发听众的想象力的,引导学生按照标题内容展开聆听。
1.6 观看【山间春色】视频问题:感受音乐情绪及音乐内容设计意图:关注乐器音色及演奏方式,进而感知音乐情绪,并对音乐实践做铺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鼓舞弦动
-----丰富的民间乐器
第六节:鼓乐铿锵
主讲人:王晶
[《鼓舞弦动》教学设计]
本单元教学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几种民间器乐、认识、了解其音乐体裁、演奏形式、风格特点及社会功能,进而在鉴赏更多的民间器乐方面能取到举一反三的良好效果。
第一课时为鼓乐锵铿,主要内容是感受我国民间打击乐曲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了解乐曲的表现方法。
第二课时为丝竹相如,主要内容是初步认识和江南丝竹、广东音乐二种音乐风格。
[教学内容]
欣赏: 《锦鸡出山》《滚核桃》《童谣》
知识: 打溜子鼓吹乐吹歌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聆听《锦鸡出山》、《滚核桃》、《童谣》,感受
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想象乐曲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了解乐曲的表现方法.
2.知识与技能:学习认识“打溜子”, “鼓吹乐”及“吹歌”的
基础知识。
3.情感价值观:在聆听,观摩,演奏等实践活动中,培养对民乐的
兴趣及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教学思路]
本课选取了“打溜子”与“鼓吹乐”两首清锣鼓为重点欣赏内容。
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几种民间器乐,由于小学初中阶段对打击乐有了初步了解,对音乐已有一点积累,对打击乐器风格特点也会有所感触,因此本课倾重于认识了解其音乐体裁、演奏形式、风格特征及社会功能等,通过自评、互评中培养学生的
参与意识与创造潜能。
在实施音乐学科知识学习的同时,又关注与音乐相关的人文知识的渗透,有效的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教学重点]
“打溜子”与“鼓吹乐”两首清锣鼓为重点欣赏内容。
[教学难点]
认识了解其音乐体裁、演奏形式、风格特征及社会功能等.
[教学设计]
一、出示课题,导入谈话.
1、中国的民间器乐
在历史长河中民族乐器伴随着人民的生活在逢年过节,婚丧喜庆,迎神庙会等习俗中,在历代的宫廷,官府及宗教活动中都有着大量的器乐演奏活动.我国的民族乐器可谓历史悠久,现有乐器200多种,乐器种类丰富多彩,现分四大类
2、本节内容,鼓乐铿锵
二、新课教学
聆听《锦鸡出山》
1、引导学生了解土家族民族器乐合奏的形式“打溜子”;
2、分析乐曲的结构,各小标题
3、根据乐曲音乐情绪展开想像,说说乐曲真的是在描绘《锦鸡出山》?
4、复听第一段。
讲解“螺蛳结顶”与“对偶”的创作手法。
《滚核桃》
1、关于鼓吹乐
2、乐曲介绍
A、十面鼓,一副拍板.(演奏乐器)
B、队形
C、演奏技法
敲击鼓梆,鼓面,闷击,交叉击,交替击,滚奏,推奏
等(适当作示范加以说明
D、乐曲结构:头,身,尾
3、聆听并思考
你能从乐曲中找出农民晾核桃的生活原型吗?这种原型在乐曲中怎样表现?
欣赏《童谣》
1、关于吹歌
2、乐器组成:管子,模仿儿童数板唢呐,二胡,扬琴等
3、聆听:注意管子模仿的数板内容
注意感受乐曲的情绪:欢快,活泼,诙谐
4、数板练习
三、拓展探究
练习打击乐合奏
师生共同评价:教师示范,展示同学们演奏
师生共同讨论小结
四、布置预习下课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较多,时间上要把握好,内容仍需精简,拓展探究环节学生积极性较高,教师需加强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