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新课改中“开放式”教学问题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中“开放式”教学问题的思考

随着2006年新学期的开学,高中阶段的新课改已全面铺开。一夜之间,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理念和追求目标成了语文教学新的指导原则,以开放式教学法为代表的新教学法成为教学热点。固然,新的课程观逐渐改变着师生传统的教学观念,呈现给人们新的教学视野.而从单一的知识传授到建构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体验学习价值也必然成为当代语文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但在这场铺天盖地而来的教学新浪潮中,我们看到的既有令人欣喜的教学思路不断拓展的一面,也有教学上矫枉过正,陷入新的谬误的一面。如果不能正确处理语文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不良现象.那么语文教育又将重新进入一个新的怪圈:那就是忽视文本的开放式语文教学对”语文”的否定。具体分析,其表现为:

开放式教学造成语文学科特质的明显淡化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是一门语言交际的工具性课程。过去对语文科性质无论怎么认识,都不能否定其基础工具性。因此,相对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来讲,语文教学有其独特的语文特性。语文教学离不开字词句篇。听说读写。但有些教师片面理解了开放的实质.认为所谓开放就是多学科、多知识、多网络环境下的综合性学习。一时间,语文课上又是唱又是跳,又是算又是画,没有课件好象就上不了课了。特别是上公开课时,非得来个多媒体不可。可这就是我们语文的开放式教学吗?显而易见,这只是开放式教学的“形”而已,而不是开放式教学的神,离其“神”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其实,语文有语文自身的教学任务和其本身具有的特质。开放教学的过程始终不能脱离开“文本”与“人”之间的直接对话。这一条主线,好比是人的脊梁,没有它,人就不能站立:好比是音乐中的主旋律,没有它,音乐只能成为零散的音符。而只有充分发挥语文课的特质,我们的语文教学才显得无比的宽泛和厚实.才能真正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工具性,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从而达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此,古人就有“文灭质,博溺心”的警示。那种语文课不象语文课的开放.其实质是假开放而已。

开放式教学形式上的互动造成对文本内容解读的浅尝辄止一个语文老师课上得好不好本并不应由多少学生在课堂上发言来决定的。但新课改的教学过程却十分注重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不管哪类的阅读课,介绍完写作背景,扫清一下语言障碍.串读一下课文。就进入了师生互动的分析欣赏阶段了。实际

上.这种只注重形式上的互动,只注重形式上的出新出彩,是对新课改实践层面的误读误解。它并没有顾及互动的内涵和效果.也没有顾及互动的内容能否被大多数学生所接受和吸收。其掩盖了这样一个事实:教师没有很好地耐下性子走进文本,细细咀嚼、品味、体验文本,以探得文本的本真意义,而是粗略地浏览.随意地解读,凭着经验和直觉肤浅地感受文本,然后再把这种直观感受传达给学生。有的则在开放式教学中大搞全盘肯定,满堂表扬,结果弄假成真,以非为是。其实,文本的阅读与教学是有边界的,即使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千个哈姆莱特也还是哈姆莱特,而不是麦克白,也不是李尔王。语文教学应提倡拓展和开放,但是,这种拓展和开放应该是有一个核心的。这个核心不是别的,正是语文本身。我们应该围绕语文来拓展、开放、延伸。我们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对语文有更深入的认识和

更真切的体验,而这,就需要拓展,向语文的更深更精彩处挖掘。语文课堂教学应该遵循文本真意,试图进入作者内心世界之后,有方向有类比地进行思维拓展和开放.而不是把语文课堂变成了学生意识的跑马场。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从认知规律出发,从文本出发,在掌握“文本究竟说了什么,文本想要说什么,文本能够说什么,文本应该说什么”这四个问题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对话的可能性,才能找到思维激活的支撑点,才能达到开放式教学形式上互动的真正目的。

教师在课堂上主导作用的弱化是开放式教学的误区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与能力。教师这座桥就是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怎样更好地理解教材。过去,曾经批判过老师上课“一言堂”,把丰富多彩的语文课上得支离破碎,毫无趣味。其实,哪位老师不想把课上得生动活泼,深入浅出呢?况且.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教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谁都会说,但一谈起老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这问题,大家就不那么理直气壮了。现在新的教学理念提倡开放性的自主学习,大家也都知道开放教学是学生自主性、综合性的学习。那么在这其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要不要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要! 如果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需要教师的主导,还需要我们的教师干什么?而当前某些开放式教学,教师采用纯粹的放羊式教学.似乎教师只要布置一下学习任务,到时来验收一下就可以了,至于学习的过程那是学生的事。学习的过程属于学生固然不错,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并非一帆风顺。多数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并不是十分的强。疑惑与不解。有些学生的学习可能还游离于文本的学习要求之外,甚至还有组织纪律性的散漫问题。特别是语文课文中的知识点是需要长期、有序、系统积累的。这些都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加以分析和指导。此外,教材编排的混乱和不合理现象依然存在.这些也都需要老师加以整合和理顺。对此,教师岂可视而不见,放任自流?由此可见,开放式的教学不该是放羊式教学,更不能放任自流。有人说:三流的教师教知识,二流的教师教方法。一流的教师教思想。因此,纵是要求语文教师从教知识教教材的落后模式中解脱出来,与学生一道进入方法与过程的体验与探讨,进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自我认识界面,最后进入感性与理性相交融的个性思想的觉悟层面,从而最终抵达“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也不能否认教师在课堂上的“教”.更不能否认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的。

应试教育体制造成开放式教学评价的明显滞后性开放式教学为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现,构建了一个不断生成,不断转换的评价平台。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都有与众不同的内心世界,也都有与众不同的内心体验。开放式教学使每个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观念、视角与文本展开对话。获得各自不同的视界融合,呈现出语文学习的多样性。但在目前的应试教育体制下,我们很多的开放式教学在评价机制上并无建树。评价的话语权依然掌握在我们教师的手中,学生学得好不好,教师说了算;学生学得好不好,要看考试考得好不好。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师在开放式教学的评价之中仍未能从高高的权威神坛上走下来,标准答案的惯性思维仍然深远地左右着我们的教师,从而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只求结果,不问其他。广大中学语文教师依旧没有改变只是应试教育这辆战车上的螺丝钉的地位。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依然在广大教师头上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