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物化学第六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简答题
1、简述磷酸原恢复的规律及其在训练实践中的应用 2、超量恢复的规律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ATP、CP浓度下降明显,快肌纤维内乳酸开始堆积
ATP、CP消耗达到极限,乳酸堆积量迅速增加 CP下降75%-90%, ATP下降20%-30%, ADP浓度上升 75%-90%, PH低于6.6 肌肉和血液中的乳酸浓度值达到最大、PH下降,导 致疲劳
二、耐力运动性外周疲劳的生化特点
主要表现在肌糖元大量消耗、血糖浓度下
第六章 运动性疲劳及恢复过程 的生化特点
教学目标
1.掌握运动性疲劳的概念、分类及其与运动训练的 关系,外周疲劳的生化特点; 2.理解中枢疲劳的生化特点; 3.掌握运动后不同物质的代谢恢复规律和代谢适应 机制,并学会应用这些知识指导运动训练和体育锻 炼
第一节 运动性疲劳概述
一、运动性疲劳的概念
运动性疲劳: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
降、体温升高和水盐代谢紊乱。
运动时间
15-60min 1-5h
疲劳的生化特点
肌肉糖原消耗最大,体温升高 糖储备大量消耗,血糖浓度下降 体温升高,脱水
6h以上
体温升高,脱水,电解质代谢失调
第四节 运动后恢复过程的生化特点
一、运动后恢复过程的生化规律

恢复的阶段性:运动中恢复阶段、运动后恢复到运 动前水平阶段和运动后超量恢复阶段
2、运动后加速乳酸清除的措施
轻量活动时血液循环较快, 输送至肌肉中的氧气较静 坐时多,肌肉中代谢水平 也较高,有利于乳酸氧化 清除

低强度运动的活动性休息有助于乳酸的消除,乳酸清除 速率比静止性休息快。
训练课后进行慢跑或增加一些如按摩、热水浴、食用 碱性食品等恢复性措施,可加快血乳酸恢复。
(二)机体能源物质的恢复
三、单项选择题
1、对马拉松运动来说,导致其运动性疲劳的主要因素是( ) A. 磷酸原的耗尽 B. PH的下降 C. 肌糖原的耗尽 D. 蛋白质的耗尽 2、1-2分钟全力运动肌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 磷酸肌酸的耗竭 B. 血糖的减少 C. 乳酸的堆积 D. 肌糖原的耗竭
四、填空题
1、运动性疲劳分为___和___。
机能在一特定水平上和/或不能维持预定
的运动强度。
力竭:是疲劳的一种特殊 形式,是在疲劳时继续运 动直至肌肉或器官不能维 持运动。
二、疲劳的分类
根据疲劳发生的部位:
外周性疲劳 中枢性疲劳
(一)运动性外周疲劳
概念:指运动引起的骨骼肌功能下降,不 能维持预定收缩强度的现象。 产生原因:与骨骼肌细胞膜特性、骨骼肌 细胞内的离子代谢和能量代谢、兴奋收缩 偶联和细胞微细结构的改变等都有关系。
可能发生 的部位: 从神经肌肉接点 到肌纤维 内部线粒 体。
(二)运动性中枢疲劳

概念:由运动引起的、发生在从大脑到
脊髓运动神经元的神经系统的疲劳。

特点 :中枢神经系统不能产生和维持
足够的冲动

产生原因:
①中枢神经系统能量供应不足;
②神经递质代谢紊乱。
第二节 运动性中枢疲劳 的生化特点
一、脑内代谢变化
1、磷酸原的恢复

恢复规律 半时反应: 20-30 秒;基本恢复: 2-3 分钟;
完全恢复:4-5分钟。

实践应用
10秒以内全力运动的训练中,二次运动的间歇时间不 能短于30秒,保证磷酸原在尽可能短时间内至少恢复一半 以上,以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组间休息间歇控制在磷酸 原完全恢复时,即4-5分钟。
2、肌糖原贮备的恢复
膳食及运动强度和持续 时间二因素影响肌糖原 恢复
(1)短时间极限强度运动后肌糖原恢复 运动后5h内,肌糖原的恢复速度最快,如在禁食的情况
下,也能使肌糖原有部分恢复,
5h以后,肌糖原恢复较慢,完全恢复需24h,不需高糖 膳食。
(2)长时间大强度运动后肌糖原恢复
高糖膳食:46h可完全恢复,且前10h恢复最快。 高脂高蛋白膳食:5天后肌糖原还未完全恢复。
为了加速糖原恢复,在耐力运动后要注意恢复
初期10小时,尤其要注意运动后2小时内增加食物
中的糖量,在随后的46小时至5天内,都要注意食
用高糖膳食。膳食中糖类物质应占总热量需要量
的70%。
在大强度间歇训练后,至少要有1天的休息时间。
三、过度训练
1、概念
由不适宜训练造成的运动性疲劳积累,进而引 发运动能力下降,并出现多种临床症状的综合症。 2、发生机制 训练时负荷太大,超过了机体的承受能力。且
每次训练后,机体没能得到充分恢复,这种负荷
和恢复长期失衡积累到一定程度所致。
本章作业
一、名词解释
1、运动性疲劳 2、超量恢复
二、是非判断题
1、5-HT是色氨酸的代谢产物,与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有关。 2、长时间大强度的有氧运动,肌糖原储备是限制其运动能力的主要因素。 3、在持续0-5秒钟的全力运动中,乳酸堆积是导致疲劳的主要因素。 4、脱水是长时间耐力运动产生疲劳的重要因素之一。
1、运动导致机体供能物质的大量消耗,能量供应的 不足造成脑功能的改变。 2、脑细胞内糖的大量消耗,影响其对氨的清除能力, 从而干扰脑内神经递质功能的发挥。
3、脑内ATP被大量消耗,引起氨的产生量增加,将
进一步加重氨对脑的毒害作用。
二、神经递质的变化
神经递质
γ-氨基丁 酸
性质
疲劳时的变化
抑制性 抑制性 兴奋性
强度、膳食以及运动员训练水平wenku.baidu.com关,
能源物质的消耗和恢复的规律是选择休
息间歇、掌握负荷强度和量度的一个重
要依据和指标。
(一)乳酸的消除
1、不同时间运动运动后乳酸的清除
代谢产物在运动 后恢复期中数量 减少一半所需要 的时间。
30秒全力运动后乳酸消除的半时反应为60秒; 1分钟全力运动后,半时反应约为3-4分钟; 最大乳酸生成的成组4×400米跑后,血乳酸消除 的最佳半时反应为15分钟左右,
超量恢复原理:
1、超量恢复的概念(超量补偿)
运动中消耗的能源物质在运动后一段时间内不 仅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超过原来水平的现象。 2、超量恢复的规律
超量恢复的程度和出现的时间与所从事的运动负荷
有密切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肌肉活动量越大,消耗过
程越剧烈,超量恢复越明显。如果活动量过大,超过了生 理范围,恢复过程就会延长。
兴奋性
升高 升高 过度升高
下降
5-羟色胺 多巴胺
乙酰胆碱
第三节 运动性外周疲劳的 生化特点
一、短时间大强度运动性外周疲劳的生化 特点
主要表现为磷酸原、糖原的大量消耗,
乳酸的生成和大量堆积。
运动时间
与神经递质代谢有关
疲劳的生化特点
0-5s 5-10s 10-30s 45-60s 30s-15min
3、超量恢复规律的应用
(1)要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训练负荷就应 当较大,但不能过大。 (2)超量恢复时间不可能持续太长,为了使 超量恢复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必须重复训练。 (3)下一次训练应在前一次训练的超量恢复 期进行,以达到最佳训练效果使运动能力得以 不断提高。
二、运动后物质代谢的恢复
运动后物质的恢复与负荷量、负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