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

合集下载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

《高频电子线路》之巴公井开创作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 调频接收机的设计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班级测控0801姓名姜永松学号 2008001358指导老师梁凤梅2011-1-11调频接收机设计与调试一设计目的通过本课程设计与调试, 提高入手能力, 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 能建立无线电调频接收机的整机概念, 了解调频接收机整机各单位电路之间的关系及相互影响, 从而能正确设计、计算调频接收机的单各元电路:输入回路、高频放年夜、混频、中频放年夜、鉴频及低频功放级.初步掌握调频接收机的调整及测试方法.二调频接收机的主要技术指标1.工作频率范围接收机可以接受到的无线电波的频率范围称为接收机的工作频率范围或波段覆盖.接收机的工作频率必需与发射机的工作频率相对应.如调频广播收音机的频率范围为88~108MH, 是因为调频广播收音机的工作范围也为88~108MHz2.灵敏度接收机接收微弱信号的能力称为灵敏度, 通经常使用输入信号电压的年夜小来暗示, 接收的输入信号越小, 灵敏度越高.调频广播收音机的灵敏度一般为5~30uV.3.选择性接收机从各种信号和干扰中选出所需信号(或衰减不需要的信号)的能力称为选择性, 单位用dB(分贝)暗示dB数越高, 选择性越好.调频收音机的中频干扰应年夜于50dB.4.频率特性接收机的频率响应范围称为频率特性或通频带.调频机的通频带一般为200KHz.5.输出功率接收机的负载输出的最年夜不失真(或非线性失真系数为给定值时)功率称为输出功率.三基本设计原理调频接收机的组成一般调频接收机的组成框图如图所示.其工作原理是:天线接受到的高频信号, 经输入调谐回路选频为f1, 再经高频放年夜级放年夜进入混频级.本机振荡器输出的另一高频 f2亦进入混频级, 则混频级的输出为含有f1、f2、(f1+f2)、(f2-f1)等频率分量的信号.混频级的输出接调频回路选出中频信号(f2-f1), 再经中频放年夜器放年夜, 获得足够高增益, 然后鉴频器解调出低频调制信号, 由低频功放级放年夜.由于天线接收到的高频信号经过混频成为固定的中频, 再加以放年夜, 因此接收机的灵敏度较高, 选择性较好, 性能也比力稳定.中放的任务, 是把变频器输出的中频信号放年夜后, 输入到检波器.在超外差接收机中, 信号放年夜的任务年夜部份是由中频放年夜器来完成的.中放级的好坏对接收机的灵敏度、选择性、失真和自动增益控制等主要指标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对中放的要求是:增益高, 稳定性好, 具有良好的通频带特性.也就是说, 对干扰信号抑制能力强, 选择性要好, 而对信号自己的影响或衰减要小, 自动增益控制对整机频带影响要小.在调频接收机的情况下, 载波的振幅年夜小其实不包括有用的信号, 这就使我们有条件利用限幅的法子把调频波中由噪声发生的调幅分量完全消除后, 再送到鉴频器去.起着消除这种调幅分量作用的电路, 叫做限幅器.限幅电路除能有效地抑制干扰外, 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坚持输出信号的幅度稳定不变.如果输入信号的振幅高于某一规定值时, 由于限幅作用, 它的输出信号幅度也不会发生改变.鉴频器又称频率检波器, 它的任务就是从调频波中检出原调制信号.要完成这个任务, 一般要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先将等幅的调频波改酿成振幅随频率变动的调幅波, 使其幅度变动的规律和频率变动的规律相同.第二步再用振幅检波器除去载波, 最后获得音频信号.四单位电路设计1、高频小信号放年夜电路如下图所示为共射级接法的晶体管高频小信号放年夜器.他不单要放年夜高频信号, 而且还要有一定的选频作用, 因此晶体管的负载为LC并联谐振回路.其具体的工作原理如下:从天线ANTA1接收到的高频信号经过CA1、CCA1、LA1组成的选频回路, 选取信号为fs=10.7MHZ的有用信号, 经晶体管QA1进行放年夜, 由CA3、TA1低级组成的调谐回路, 进一步滤除无用信号, 将有用信号经变压器和CB1耦合进入ICB1(MC3361).2.混频电路混频计时把高频信号经过频率变换, 酿成一个固定的频率.这种频率变换通常是将已调波的载波从高频酿成中频, 同时必需坚持其调制规律不变.因为中频比外来信号频率低且固定不变, 中频放年夜器容易获得比力年夜的增益, 从而提高收音机的灵敏度.在较低而又固定的中频上, 还可以用较复杂的回路系统或滤波器进行选频.它们具有接近理想矩形的选择性曲线, 因此有较高的邻道选择性.如果器件仅实现变频, 振荡信号由其它器件发生则称之为混频器.该实验中用到二极管环形混频器, 它组和频率小、静态范围年夜、噪声小、本振电压无反向辐射, 可是它的变频增益小于1.二极管环形混频器环形混频器的原理电路如图所示, 本振电压从输入和输出变压器T r1、T r2中心抽头加入.四个二极管均按开关状态工作.各电流、电压的极性如图中所示.图中实线箭头暗示本振电压再副半周的电流方向;虚线箭头暗示本振电压再正半周的电流方向.由图可见, 它相当于两个平衡混频器的组合.图二极管环形混频电路上图中的二极管环形混频器具有如下特点:1结构上四个二极管接成环形.作为混频时, 环形的两个对角端AB和CD通过变压器接入本振信号VL和有用信号VS.2如果电路平衡,则各端口是相互隔离的,即L端口的本振信号不会通到R端,R端口的有用信号不会窜入L端,有用信号和本振信号均不会通到I端.3有增益,存在损耗.作为混频器时,混频损耗的理论值为4dB 4为调幅器时,考虑到高频变压器的低频频率特性差的缺点,调制信号改从端口输入,载波信号从端口输入,,从端输出振幅调制信号.3.中频放年夜电路中频放年夜电路的任务是把变频获得的中频信号加以放年夜, 然后送到检波器检波.中频放年夜电路对超外差收音机的灵敏度、选择性和通频带等性能指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下图(a)是LC单调谐中频放年夜电路, 图(b)为它的交流等效电路.图中B1、B2为中频变压器, 它们分别与C1、C2组成输入和输出选频网络, 同时还起阻抗变换的作用, 因此, 中频变压器是中放电路的关键元件.中频变压器的低级线圈与电容组成LC并联谐振回路, 由于并联谐振回路对诣振频率的信号阻抗很年夜, 对非谐振频率的信号阻抗较小.所以中频信号在中频变压器的低级线圈上发生很年夜的压降, 而且耦合到下一级放年夜, 对非谐振频率信号压降很小, 几乎被短路(通常说它只能通过中频信号), 从而完成选频作用, 提高了接收机的选择性.由LC调谐回路特性知, 中频选频回路的通频带B=f2- f1=fd/QL, 式中Q L是回路的有载品质因数.Q L值愈高, 选择性愈好, 通频带愈窄;反之,通频带愈宽, 选择性愈差.图5中频放年夜电路4.鉴频电路下图是回路鉴频器的原理图.图6鉴频电路相位鉴频器是利用回路的相位-频率特征来实现调幅-调频波变换的,他们完成波形变换, 将等副调频波变换成幅度随瞬时频率变动的调频波(及调幅-调频波)R、R, 且特性完全相同,将振幅的变动监测出来.负载电阻R抗年夜的多,.因此,.而且, 每个检波器上均加有两个电压, 不外一个检波器的输入时它们之和, 另一个则是他们之差.只要在耦合回路的通频带范围内, 当调频波的瞬时频率变动时,他们的振幅都坚持恒定, 可是他们之间的相位关系随频率而发生变动.V ab将超前于V12一个角度.这个角度可能是/2,可能年夜于/2, 也可能小于/2, 主要取决于信号频率是即是、小于或年夜于中心频率.正是由于这种相位关系与信号频率有关, 才招致两个检波器的输入电压的年夜小发生了分歧.5.MC3361电路及功能在本实验中采纳了MC3361芯片, 该调频接收机中的混频、中频放年夜、鉴频、低频放年夜等其他功能电路全部由MC3361实现—8.0VDIP16和SO-16两种封装形式工作频率:60MHz(max)MC3361外形图MC3361典范应用电路图Mc3361极限参数名称引脚位置标识符极限值单位电源电压 4 Vcc(max) 10 V(DC)工作电压范围 4 Vcc 4—8 V(DC)检波输入电压8 - Vp-p输入电压16 V16V RMS静噪功能14 V14—Vpk焊接温度- T j150 ℃工作周围温度范围- T A-30—+70 ℃蕴藏温度- T stg-65—+150 ℃MC3361的引脚功能名称功能说明引脚名称功能说明引脚MC3361调频接收机的工作原理如下MC3361的内部振荡器与1脚和2脚的外接元器件组成第二本振级, 振荡频率为10.245MHz.第一中频10.7MHz输入信号从MC3361的16管脚输入, 在内部混频器与10.145MHz的本振信号进行混频, 发生若干混频信号, 其中差频信号10.7MHz-10.245MHz=0.455MHz, 即第二中频信号由3脚外接的455kHz陶瓷滤波器FL选频输出, 再经5脚送入MC3361限幅放年夜器进行高增益放年夜, 限幅放年夜级是整个电路的主要增益级.8脚的外接元器件组成455kHz鉴频谐振回路, 经放年夜后的第二中频信号在鉴频器进行解调, 解调输出的音频信号经音频电压放年夜器AF放年夜后由9脚输出.络滤除失落高频成份, 改善输出信号的波形.12脚和15脚的外接电路与内部静噪触发电路组成载频检测和电子开关电路, 用于调频接收机的静噪控制.μV输入时典范值为-3dB), 音频输出电压幅值年夜.它的内电路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IC内设置有双平衡双差分混频器、电容三点式本机振荡器、六级差动放年夜器构成的调频455kHz宽带中频限幅放年夜器、双差分正交调频鉴频器、音频放年夜器及静噪控制电路.五整体电路设计下图所示为整体电路图图7调频接收机电路图从天线ANTA1接收到的高频信号经过CA1、CCA1、LA1组成的选频回路, 选取信号为fs=10.7MHZ的有用信号, 经晶体管QA1进行放年夜, 由CA3、TA1低级组成的调谐回路, 进一步滤除无用信号, 将有用信号经变压器和CB1耦合进入ICB1(MC3361)16管脚与本振信号10.245MHz(MC3361的1、2脚外挂10.245MHz晶体及微调电容与内部振荡单位发生的)进行混频, 发生差频信号从3管脚输出, 经455KHz陶瓷滤波器滤波后又从5脚进入MC3361进行放年夜, MC3361的8脚外挂鉴频电路, 最终从9脚输出调制信号六、实验内容(1).按下开关, 调试好小信号放年夜单位电路, 调试好高频功率放年夜单位电路.(2).连接好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连LE2、LE1、LE3、LE4、LE5、LE6、LA1、LB1), 同时用实验箱所配的天线(一端带夹子的导线)分别将发射单位的天线ANTE1和本实验单位天线ANTA1连好.(3).在不加调制信号的情况下, 接通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的电源, 调节变容二极管单位的L84, 用示波器探头丈量TTB2, 当TTB2处有455 KHz的信号输出时, 说明调频单位的工作频率在10.7MHz附近.此时从处加入1KHz, 峰峰值为100mV左右的调制信号, 则从TTB1处用示波器可观测到输出的解调波.图8调频波与解调波的理想波形七实验数据及调试本次把持的灵敏度从信号发生器直接读出、解调信号是在示波器上直接读出、失真度用失真测试仪测出, 具体数据如下表:调试过程检查电路是否有错, 检查模块是否装错和是否有漏装的元件.检查各单位电路接入位置是否正确.检查各级直流工作点, 若有不符合者, 可调整相应分立元件的有关部份.检查电路中电解电容正负极性是否有误.集成电路则应先检查外围电路是否有故障, 最后才考虑换集成块.八设计总结无线电信号的接收机试先用接收天线将受到的电磁波转酿成已调波电流, 然后从这已调波电流中检出原始的信号.最后再由听筒或扬声器将经过检波取出的音频电流转为震动的声音信号.可是, 接收天线所收到的电磁波很微弱, 为了提高接收机的灵敏度, 可在检波器之前加一级至几级高频小信号放年夜器, 然后再检波.检波之后, 再经过适当的低频放年夜, 送到扬声器或耳机中转为声音, 这样的接收机叫做直接放年夜式接收机.超外差式接收机的基来源根基理是:从无线收到微弱高频信号先经过一级或几级的高频小信号放年夜器放年夜, 然后送至混频器与本地振荡器所发生的等幅振荡电压相混合, 所获得输出电压包络线形状不变, 仍与原来的信号波形相似, 但载波频率所转换为两个高频频率之差, (或和), 这叫做中频.中频电压再经中频放年夜器放年夜, 送入检波器, 得检波输出电压.最后检波输出电压经低频放年夜器放年夜, 送到扬声器(或耳机)中转酿成声音.本学期开设了高频电子线路这门课程.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明白要设计一个胜利的电路, 必需要细心, 耐心, 认真.课程设计过程中很多步伐在设计时需要反复实践, 其过程很烦琐, 有时花很长时间设计出来的电路还是需要重做, 那时心中会很急躁, 就需要我们静下心, 仔细查找原因, 然后做出相应的改动.在实验室有限的条件和自己有限的知识里, 非常感谢指导老师诲人不倦的精神.在接触课程设计之前, 因为这门课程的难度很深度, 我对高频是敬而远之的心态, 所以基础知识以及逻辑推理思维方面都是相当欠缺.在对高频的实验模块把持方法所知甚少和对换试知识几乎一无所知的水平, 最后完成了课程设计的要求, 要非常感谢指导老师耐心的指导和同学们热心的帮手.九元器件清单十参考书目张肃文陆兆熊高频电子线路(第四版)高等教育出书社曾星雯陈健高频电子线路辅导西安电子科技年夜学出书社戴峻浩高频电子线路指导国防工业出书社。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报告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报告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报告引言高频电子线路是电子工程领域中的重要课程之一。

本文将介绍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设计步骤以及常见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1. 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高频电子线路主要涉及电信号的传输与处理。

与低频电子线路相比,高频电子线路的特点是频率较高,信号传输速度较快。

因此,设计高频电子线路时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如传输线特性阻抗匹配、信号衰减、反射等。

2. 高频电子线路的设计步骤设计高频电子线路时,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步骤,以确保线路的稳定性和性能。

步骤一:需求分析在设计高频电子线路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线路的需求。

这包括信号频率范围、输入输出阻抗等参数。

需求分析的目的是为了确定设计的目标和约束条件。

步骤二:电路拓扑设计基于需求分析的结果,可以开始进行电路拓扑设计。

电路拓扑设计是指确定电路的整体结构和连接方式。

常见的高频电子线路拓扑有共射极放大器、共基极放大器等。

步骤三:元器件选择在进行电路拓扑设计后,需要选择适合的元器件。

这包括晶体管、电容器、电感器等。

元器件的选择应根据设计需求和性能指标进行。

步骤四:电路仿真与优化在确定了电路拓扑和元器件后,可以进行电路仿真与优化。

通过电路仿真软件,可以验证电路的性能,并进行参数调整以优化电路性能。

步骤五:PCB设计与布局当电路设计满足需求后,需要进行PCB设计与布局。

PCB设计是将电路元件布置在PCB板上,并进行连线的过程。

良好的PCB设计可以降低电路的噪声和干扰。

步骤六:电路测试与验证完成PCB设计与布局后,需要对电路进行测试与验证。

这包括对信号传输、阻抗匹配等进行测试,并与设计需求进行对比。

如果测试结果与设计需求一致,则电路设计成功。

3. 高频电子线路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在高频电子线路设计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以下列举几个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问题一:信号衰减高频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容易发生衰减,降低信号的质量。

解决方法可以采用衰减补偿电路、增加信号放大器等。

高频课程设计报告

高频课程设计报告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论文目录摘要 (1)Abstract (2)绪论 (3)第一章联调原理与计算 (4)1、1中波调幅发射机 (4)1、2 超外差中波调幅收音机 (8)第二章联调过程 (12)第三章联调故障分析 (13)3、1 中波调幅发射机模块故障分析 (13)3、2 超外差中波调幅接收机模块故障分析 (14)第四章射频IC和手机模块分析 (15)4、1 射频IC和射频卡 (15)4、2 通信系统之手机模块 (17)总结 (18)谢辞 (19)附录 (20)摘要此次课程设计的论文主要把这次课程设计的重点通信系统中最重要的两部分--发射信号和接收信号描述清楚,对于实践过程中中波调幅发射机和超外差中波调幅接收机(联调)的原理和计算、联调的过程以及联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故障分析。

在解决了联调之后,将进一步拓展一下射频IC的知识及其运用,以及手机模块的分析。

将高频知识拓展到生活中的运用,理论联系实际。

这对于一个工科学生来说也是必要的,我们要学习理论知识,更要又动手能力,更要对于未知的领域用所学的只是去分析。

此次的高频电子线路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动手能力都是一个很好地锻炼。

学会分析电路板,查找故障原因,并将分立的实验板联调成一个简单的通信系统,这就是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而本报告就总结了此次课程设计的成果。

AbstractThe curriculum design of the course design of the thesis mainly focus on communication system is the most important two parts - transmit and receive signal.In the process of practice medium wave amplitude modulation transmitter and superheterodyne medium wave amplitude modulation receiver (alignment) principle and calculation, alignment process and alignment process in failure analysis.In solving the alignment after, will further develop the RF IC knowledge and its application, and mobile phone module analysis.High frequency will be extended to the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of life, link theory with practice. This for a engineering students is necessary, we want to learning theory knowledge, more and more practical ability, for unknown with what they have learned is just to analysis.The high frequency electronic circuit for each one of us to begin the ability is a very good exercise.Learn to analyze circuit board, find the cause of the problem, and the discrete experimental plate alignment into a simple communication system, this is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course design, and this report summarizes the results of the course design.绪论通信的意义是什么?是信息的传递,信号的传输。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实践教学*******************兰州理工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2011年秋季学期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题目:2FSK调制解调电路的设计专业班级:09级通信工程(2)班姓名:王瑜曈学号:09250229指导教师:张玺君成绩:摘要数字频率调制是数据通信中使用较早的一种通信方式。

由于这种调制解调方式容易实现,抗噪声和抗衰减性能较强,因此在中低速数据传输通信系统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数字调频又可称作移频键控FSK,它是利用载频频率变化来传递数字信息。

本次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以2FSK信号的调制解调为题目,以《高频电子线路》及《通信原理》课程所学知识作为铺垫,借助Multisim仿真软件来完成。

该设计模块包括信源调制、发送滤波器模块及解调,并对各个模块进行相应的参数设置。

在此基础上熟悉Multisim的基本功能及操作,最后,通过观察仿真图形进行波形分析及系统的性能评价。

关键词:2FSK 调制解调 Multisim目录前言 (3)一、设计任务介绍 (4)二、Multisim软件的介绍 (5)2.1 软件的发展与简介 (5)2.2 Multisim10的特点 (5)三、方案论证 (8)3.1 调制电路论证 (8)3.2 解调电路论证 (9)四、单元电路设计 (12)4.1 调制部分 (12)4.2 解调部分 (14)五、Multisim的仿真 (17)5.1 调制电路波形的仿真 (18)5.2 解调电路波形的仿真 (18)5.3 结果分析 (19)六、注意事项 (20)七、总结 (21)参考文献 (22)附:元器件引脚图 (23)前言在实际通信系统中,大部分信道不能直接传输基带信号,必须用基带信号对载波波形的参量进行控制,使载波的这些参量随基带信号的变化而变化,即以正弦波作为载波的数字调制系统。

和模拟调制一样,数字调制也有调幅、调频和调相三种基本形式。

调频信号即2FSK信号是数字通信系统使用较早的一种通信方式,由于这种通信方式容易实现,抗噪声和抗衰减性能较强,因此在低速数据传输通信系统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课程设计报告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课程设计报告

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高频电子线路实验课程设计报告题目:晶体三极管混频电路实验专业班级:13级电子科学与技术班姓名(学号):王彦明201305330134马军201305330142邹绩凯201305330131指导教师:黄小青完成日期:2015年12月20日XXXXXX设计任务书目录(四号宋体,加粗居中)(空一行)1 引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XXX实验设计要求 (1)2.1 实验内容与要求 (1)2.2 XXX电路基本原理 (5)3 XXX电路的软件仿真设计 (5)3.1 XXX的仿真设计方案 (5)3.2 仿真结果及分析 (6)4 XXX电路的硬件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PCB板的绘制 (11)4.2 PCB板的制作与焊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结果测试与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实验总结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 (4)附录1 PCB原理图 (17)附录II实物图 (17)附录III元器件清单 (17)(目录小四黑体,行间距固定值20磅,一级标题顶格书写,二级标题空两个字符,三级标题空两格,页码从正文开始)1、引言(一级标题四号宋体加粗)此处写出该设计实验的目的与意义所在。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班级姓名指导教师日期前言:课程设计是电子技术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学生学习电子技术的综合性训练,该训练通过学生独立进行某一课题的设计、安装和调试来完成。

学生通过动脑、动手解决若干个实际问题,巩固和运用在高频电子线路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基本掌握常用电子电路的一般设计方法,提高设计能力和实验技能,为以后从事电子电路设计、研制电子产品打下基础。

本文设计了包括选频网络的设计、超外差技术的应用和三点式振荡器在内的基础设计以及振幅调制与解调电路的设计。

选频网络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作放大器的负载,具有阻抗变换、频率选择和滤波的功能;超外差技术是指利用本地产生的振荡波与输入信号混频,将输入信号频率变换为某个预定的频率的电路,主要指混频电路;三点式振荡器用于产生稳定的高频振荡波,在通信领域应用广泛;振幅调制解调都属于频谱的线性搬移电路,是通信系统及其它电子线路的重要部件。

在设计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对所要设计的内容进行了初步系统的了解,并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与交流,最终通过独立思考,完成了对题目的设计。

实验过程及报告的完成中存在的不足,希望老师给予纠正。

目录摘要 4设计内容...................................................................... (5)设计要求...................................................................... (5)1、基础设计...................................................................... . (6)1、选频网络的设计...................................................................... (6)2、超外差技术的设计...................................................................... ..93、三点式振荡器的设计 (11)二、综合设计:调幅解调电路的设计 151、调幅电路的设计: 152、解调电路的设计 20结束语 26参考文献: 26心得体会...................................................................... . (27)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摘要本次课程设计主要任务是完成选频网络的设计、超外差技术的应用、三点式振荡器的设计这三个基础设计以及调幅解调电路的综合设计。

高频课程设计报告

高频课程设计报告

高频电子线路设计报告设计题目:AM波调制解调电路设计班级: 11电子信息工程指导老师:设计时间:2013年1月一、课程设计的目的调制在通信系统中至关重要,所谓调制,就是在传送信号的一方将所要传送的信号附加在高频振荡上,再由天线发射出去。

本次课程设计,我组以AM波调制解调电路设计为课题,借助Multisim仿真软件,利用基极调幅和包络检波达到信号的调制和解调要求。

二、设计思路及总体方案我组的设计思路为,以电容三端式反馈振荡器(即考毕兹振荡电路)产生高频交流电信号作为载波,通过基极调幅电路将调制信号附加在高频载波上调制,得到已调信号发送出去,然后经过包络检波电路解调和LC式集中选择性滤波器滤波,输出低频调制信号,最后通过低频放大电路放大,得到符合要求的低频信号。

总体方案分为两个模块,分别为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其中一共有五个电路,分别为本地振荡电路,基极调幅电路,包络检波电路,LC低通滤波电路,以及低频放大电路。

无线发射模块的原理,以本地振荡器产生频率为1MHZ幅值为7.5V 的高频交流信号为载波,利用函数发生器产生频率为1kHZ幅值为1V 的调制信号(有用的信号),调整参数使放大器工作在欠压状态,通过基极调幅得到频率为1MHZ幅值随调制信号变化而变化的调幅波(AM波)发射出去。

无线接收模块的原理,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和RC充放电的过程对接收到的调幅波进行包络检波得到调制信号(含有其他频率),通过低通滤波器选出频率为1kHZ的信号(幅值很小),接着用低频功率放大器放大后得到我们需要的低频信号。

整体框图:三、电路设计及原理分析1.电容反馈式三端振荡电路1)电路图:2)原理:从输出信号中取出一部分利用电容反馈到输入端作为输入信号,无须外部提供激励信号,能产生持续等幅正弦波输出。

由于反馈主要是通过电容,所以可以削弱高次谐波的反馈,使振荡产生的波形得到改善,且频率稳定度高,又适于较高频段工作。

3)参数计算:LC 振荡器由基本放大器、选频网络和正反馈网络三个部分组成。

高频电路课程设计报告

高频电路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一、绪论 (2)1.1设计目的 (2)1.2设计内容 (2)1.3设计要求 (2)1.4设计流程 (3)二、课程设计详细内容及步骤 (4)2.1信号源产生模块 (4)2.2载频信号产生模块 (6)2.3AM调制器模块 (8)2.4AM解调器模块 (10)三、课程设计过程分析 (12)3.1仿真分析 (12)3.2焊接连线调试分析过程 (15)3.3遇到问题及解决办法 (19)四、参考文献 (20)附录A工具元件清单附录B完整原理图一、绪论1.1设计目的(1)将学生专业知识(信号与系统、现代通信电路及通信原理)、专业技能(数电、模电、电工电子)及常用开发工具(EDA、DSP、单片机技术)相结合,在实际中进行综合运用。

(2)培养学生从零开始自己动手进行电路设计的能力,同时一般要求在进行综合设计时具有较高的成功率,。

这是学生第一次动手设计自己的作品,是今后毕业工作的起点、浓缩、简化版,同时增强学生的信心也是综合设计的一个重要任务。

1.2设计内容题目:AM传输系统的设计包含项目:1、信号源产生模块(模拟——语音信号);2、载频信号产生(模拟——载波);3、AM调制器:平衡调制器;4、AM解调器:解调AM信号。

1.3设计要求(1)巩固加深对高频电子线路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课程所学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根据课题需要选学参考书籍,查阅手册和文献资料的自学能力。

(3)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

(4)通过实际电路方案的分析比较,设计计算,原件选取,安装调试等环节,初步掌握简单实用电路的分析方法和工程设计方法。

(5)掌握常用的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学会简单电路的实验调试和整机指标测试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课题任务。

(6)了解与课题有关的电子线路以及元器件工程技术规范,能按课程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完成,能正确反映设计和实验成果,能正确绘制电路图等。

(7)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

高频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高频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收音机安装与调试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班级:2011150学号:201115002姓名:王冬冬1、题目:博士208HAF收音机的安装与调试2、方案介绍收音机,由机械,电子,磁铁等构造而成,用电能将电波信号转换为声音,收听广播电台发射的电波信号的机器。

又名无线电、广播等。

其大致原理就是把从天线接收到的高频信号经鉴频或检波(解调)还原成音频信号,送到耳机或喇叭变成音波。

由于科技进步,天空中有了很多不同频率的无线电波。

如果把这许多电波全都接收下来,音频信号就会象处于闹市之中一样,许多声音混杂在一起,结果什么也听不清了。

为了设法选择所需要的节目,在接收天线后,有一个选择性电路,它的作用是把所需的信号(电台)挑选出来,并把不要的信号“滤掉”,以免产生干扰,这就是我们收听广播时,所使用的“选台”按钮。

选择性电路的输出是选出某个电台的高频调幅信号,利用它直接推动耳机(电声器)是不行的,还必须把它恢复成原来的音频信号,这种还原电路称为解调,把解调的音频信号送到耳机,就可以收到广播。

无线电广播的接收是由收音机实现的。

收音机的接收天线收到空中的电波;调谐电路选中所需频率的信号;检波器将高频信号还原成声频信号(即解调);解调后得到的声频信号再经过放大获得足够的推动功率;最后经过电声转换还原出广播内容。

可见,在无线电广播和接收过程中,无线电波是信息传播的重要工具。

利用无线电波作为载波,对信号进行传递,可以用不同的装载方式。

在无线电广播中可分为调幅制、调频制两种调制方式。

目前调频式收音机多采用集成芯片并用天线接收。

在本次收音机整机电路实现和实践中采用的是CXA1191M集成芯片和其他的辅助电路,其整机具有灵敏度高、工作稳定、选择性好及失真度小等优点。

集成电路收音机的特点是:结构比较简单,性能指标优越,体积小等优点。

收音机通过调谐回路选出所需的电台,送到变频器与本机振荡电路送出的本振信号进行混频,然后选出差频作为中频输出(我国规定的AM中频为465KHZ,FM中频为10.7MHZ),中频信号经过检波器检波后输出调制信号(低频信号),调制信号(低频信号)经低频放大、功率放大后获得足够的电流和电压,即功率,再推动喇叭发出响的声音。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SD-105七管半导体收音机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SD-105七管半导体收音机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题目SD-105七管半导体收音机学院(部)信息学院专业通信工程班级学生姓名学号12 月 2 日至12 月13 日共2 周指导教师(签字)目录摘要 (2)第一章绪论 (2)1.1 课设任务和目的 (2)1.2 实验仪器 (2)1.3 课设内容 (2)第二章收音机工作原理 (3)2.1线电发射与接收的基本原理 (3)2.2超外差收音机的原理 (4)2.3 电路分析 (5)第三章课设步骤 (14)3.1元器件准备 (14)3.2元件清单 (15)3.3 焊接技术 (16)3.4 整机装配步骤 (19)第四章调试 (20)4.1调试步骤 (20)4.2 使用方法 (21)4.3心得体会 (21)4.4参考文献 (21)摘要收音机从它的诞生至今,不仅方便了媒体信息的传播,也推进了现代电子技术和更先进的电信设备的发展。

目前调频式或调幅式收音机,一般都采用超外差式,它具有灵敏度高、工作稳定、选择性好及失真度小等优点。

了解收音机的工作原理并通过画原理图、焊接电路板、调试作品等电子电工实训对我们学习电子技术类的大学生有很多意义。

本课程设计报告简单分析了超外差式收音机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其组装和调试等。

第一章绪论1.1 课设任务和目的本次实训的任务是完成收音机的组装与调试。

通过这次课设可以让我们更进一步理解巩固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运用仪器仪表检测元器件的能力以及焊接、布局、安装、调试电子线路的能力,培养及锻炼我们测试排查实际电子线路中故障的能力,加强对电子工艺流程的理解熟悉。

具体目的如下:(1).熟悉电阻、电容、中周、双联、变压器、二极管、三极管、电位器、喇叭等常用电子元件的类别、型号、规格、性能及其使用范围;(2). 熟悉收音机的工作原理;(3). 在散件的组装过程中进一步学习电子技术;(4). 自学Multisim软件以熟悉印制电路板设计的步骤和方法、熟悉手工制作印制电板的工艺流程,能够根据电路原理图,元器件实物设计并制作印制电路板;(5). 掌握手工电烙铁的焊接技术,能够独立的完成简单电子产品的安装与焊接;(6). 能按照PCB图焊接元件,掌握收音机的调试方法,组装一台成品收音机。

高频电子课程设计报告资料

高频电子课程设计报告资料

指导老师:学生姓名:班级:学号:完成日期:2010年12月26日高频电子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是作为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程内容,基本掌握高频电子线路设计和调试的方法,增加模拟电路应用知识,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按照本学科教学培养计划要求,在学完专业基础课电路与电子技术后,应安排课程设计教学实践项目,其目的是使学生更好地巩固和加深对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解,学会设计中、小型电子线路的方法,独立完成调试过程,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电路分析和设计能力。

通过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在理论指导下有所创新,为专业课的学习和日后工程实践奠定基础。

此次课程设计,我选择的课题为:超外差式收音机原理分析与调试。

通过本课题设计与装配、调试,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能够使学生建立无线电接收机的整机概念,了解接收机整机各单元电路之间的关系及相互影响,从而能正确设计、计算接收机的各个单元电路:输入网络、变频级、中放级、检波级及音频放大器。

初步掌握小型调幅波接收机的调整及测试方法。

二、设计要求和设计指标超外差式AM接收机设计参数:1) 接收AM 信号频率范围535kHz~1605kHz ;2) 调制信号频率范围100Hz~15kHz;3) 最大不失真功率≥100mW;4) 镜像抑制比优于20dB ;5) 接收机灵敏度≤1mV ;6)电源:3V 单电源供电此外,还要适当考虑接收机的效率,输出波形失真等。

三、超外差式收音机原理分析(一)七管超外差收音机原理框图(二)七管超外差收音机电原理图(三)七管超外差收音机电原理图分析1、功放级、前置低放级原理(1)如原理图示,功放级是由BG6、BG7和输入变压器B3组成的乙类推挽功放电路(即有输入变压器和但无输出变压器功率放大电路也称OTL电路)。

在原理图中,对直流通路而言,BG6、BG7是相互串联的,如图2示;对交流通路而言,BG6、BG7是相互并联的,如图3示。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

《系统仿真》课程设计报告成绩:高频电子线路仿真姓名:班级:授课教师:学号:手机:2015年01月仿真一 RLC串联谐振电路仿真一、仿真目的:1.设计电路2.输出并观察波形二、仿真原理:一个优质电容器可以认为是无损耗的(即不计其漏电阻),而一个实际线圈通常具有不可忽略的电阻。

把频率可变的正弦交流电压加至电容器和线圈相串联的电路上。

若R、L、C和U的大小不变,阻抗角和电流将随着信号电压频率的改变而改变,这种关系称之为频率特性。

当信号频率为f=012fLC 时,即出现谐振现象,且电路具有以下特性:(1)电路呈纯电阻性,所以电路阻抗具有最小值。

(2)I=I。

=U/R 即电路中的电流最大,因而电路消耗的功率最大。

同时线圈磁场和电容电厂之间具有最大的能量互换。

工程上把谐振时线圈的感抗压降与电源电压之比称之为线圈的品质因数Q。

三、仿真内容及步骤:1、设计电路自选元器件及设定参数。

设计RLC串联谐振电路图如下图:四、仿真结果仿真二 RLC并联谐振电路仿真一、仿真目的:1.利用计算机分析并联谐振电路的特性2.理解并联谐振的谐振条件和谐振频率二、仿真原理:1、RLC并联电路的电压、电流关系RLC并联电路发生谐振的条件是XL=XC,则IL=IC,根据谐振条件,可求出谐振角频率。

RLC并联谐振电路的性质有些与串联谐振电路相似,有些与串联谐振相反。

其特性如下:(1)当电压一定时并联谐振电路的电流最小,这与串联谐振电路相反。

电感支路的电流与电容支路的电流完全补偿,总电流I=IR最小。

(2)并联谐振电路的总阻抗最大,这与串联谐振电路相反。

(3)并联谐振频率与串联谐振频率相同。

(4)谐振时,总电流与电压相同,电路呈电阻性,这与串联谐振电路相同。

三、仿真内容及步骤:串联谐振电路如下图:四、仿真结果:仿真三 电感三端式振荡电路仿真一、 仿真目的:1. 设计电路 2.输出并观察波形 二、仿真原理:1、平衡条件振荡器的平衡条件即为()jw T =K(jw)F(jw)=1也可以表示为 |T (jw )|=KF=1ϕϕϕfkr+=即为振幅平衡条件和相位平衡条件。

『原创』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FM波调制与解调

『原创』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FM波调制与解调

1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
第章
1.1 调频概述
频率调制与解调
角 度 调 制 : 用 调 制 信 号 去 控 制 高 频 载 波 的 频 率 称 为 调 频 (Frequency Modelation),控制高频载波的相位称为调相(Phase Modeulation),调频和调相都 表现为高频载波的瞬时相位随调制信号的变化而变化,总称为角度调制。 调频与鉴频:调频是利用缓变信号来控制等幅高频振荡波(载波) ,使其振 荡频率偏移量和信号电压成正比。 所以调频波是随信号幅值而变化的疏密不等的 等幅波,调频波的频率随缓变信号的幅值而变化,其频谱结构很复杂,用简单的 信号函数难以描述。 但经过调频的信号, 其信息储存在频率中, 不易错乱或失真。 所以抗干扰能力很强,便于远距离传输以及数字处理。在 LC 谐振回路中,如果 使位移、应力、应变等物理量引起电容传感器的电容变化,则谐振回路的振荡频 率将变化。 也就是被测物理量的变化直接引起高频振荡波的频率变化,产生了调 频波。 1.2 调频波的分析 设 调 制 信 号 为 单 一 频 率 信 号 u (t ) u cos t , 未 调 载 波 电 压 为
图 1.1 调频波的波形
调频指数实际上是最大的相位偏移,它与调制信号的振幅成正比,与调制频 率成反比,它等于最大频偏除以调制频率。 1.3 FM 波的产生 根据调频的定义, 调频波的瞬时频率与调制信号成正比。它的瞬时相位与调 制信号的积分成正比。由此可以得到两种产生调频波的方法:一是直接调频法, 用调制信号直接控制振荡器的频率,使振荡频率跟随调制信号变化,二是间接调 频法,使振荡信号经过的调相电路,再用调制信号的积分去控制调相电路,使调 相电路的输出相位与控制信号成正比,由于频率是相位的微分,因此输出信号的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超外差式收音机的装配与调试学生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时间实习(设计)地点年月日一、课程设计目的与任务(一)、目的:1、熟悉超外差式调幅收音机的工作原理。

2、学会阅读印刷电路板。

3、通过对一台调幅收音机的安装、焊接及调试,熟悉电子产品的装配过程。

4、掌握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及质量检验。

5、学习整机的装配工艺及基本的手工焊接技巧。

6、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及严谨的工作作风。

(二)、任务:1、分析并读懂收音机电路图。

2、参照电原理图看懂接线电路图。

3、认识电路图上的符号,并与实物相参照,认识个电子元器件。

4、根据技术指标测试各元器件的要紧参数。

5、熟练焊接的具体操作,认真细心地安装焊接。

6、按照技术要求进行调试。

7、初步掌握电子线路故障的排除方法。

(三、实习器材:1、电烙铁2、螺丝刀、镊子、剪刀等必备工具3、松香与锡4、DS05-6电路板5、各元器件6、两节5号电池二、分析与设计1、设计任务分析①方案选择目前调频式或者调幅式收音机,通常都使用超外差式,它具有灵敏度高、工作稳固、选择性好及失真度小等优点。

我们要求选用的是超外差式调幅收音机。

收音机接收天线将广播电台播发的高频的调幅波接收下来,通过变频级把外来的各调幅波信号变换成一个低频与高频之间的固定频率—465KHz(中频),然后进行放大,再由检波级检出音频信号,送入低频放大级放大,推动喇叭发声。

不是把接收天线接收下来的高频调幅波直接放大去检出音频信号(直放式)。

在设计中,是根据所要求的内容、指标进行各单元的设计,拟定单元电路,初步确定电路元件参数;再根据组合起来的系统电路进行核算,确定整机电路。

最后通过安装调试达到要求的电气性能指标,确定最终的电路元件参数,固定、封装,成为完整的收音机产品。

②要紧性能指标频率范围:535~1065kHz中频频率:465kHz灵敏度:<1mV/m(能收到本省、本市以外较远的电台及信号较弱的电台)选择性:20lg21(1)(110)E MHzE MHz MHz>14dB输出功率:最大不失真功率≥100mW电源消耗:静态时,≤12mA,额定时约80Ma1.设计方案论证择中波晶体管超外差调幅收音机,其方框图如图1所示。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电气技能训练的内容是焊接一个SD-105七管半导体收音机,通过焊接的过程达到以下几个目的1)掌握电烙铁的正确使用方法,熟悉手工电焊工具的使用与维护。

2)基本掌握手工电烙铁的焊接技术,能够独立的完成简单电子产品的安装与熟悉电子产品的安装工艺的生产流程。

3)熟悉常用电子器件的类别、型号、规格、性能及其使用范围,能查阅有关电子器件图书。

4)能够正确识别和选用常用的电子器件5)学会读电路图,熟悉电子元器件符号的识别,掌握电子产品的焊接和电路的调试。

6) 了解部分常见电子产品的构造及其工作原理。

二、训练内容:(1)学习识别简单的电子元件与电子线路;(2)学习并掌握SD-105收音机的工作原理;(3)按照图纸焊接元件,组装一台收音机,并掌握其调试方法。

三、器材:(1)电烙铁 (2)螺丝刀(十字,一字) (3) 镊子(4)焊锡丝 (5)斜口钳(6)焊锡膏四、收音机原理收音机就是把从天线接收到的高频信号经检波(解调)还原成音频信号,送到耳机变成音波。

调幅收音机由输入回路、本振回路、混频电路、检波电路、自动增益控制电路(agC)及音频功率放大电路组成。

输入回路由天线线圈和可变电容构成,本振回路由本振线圈和可变电容构成,本振信号经内部混频器,与输入信号相混合。

混频信号经中周和455khz陶瓷滤波器构成的中频选择回路得到中频信号。

至此,电台的信号就变成了以中频455khz为载波的调幅波。

中频信号进行中频放大,再经过检波得到音频信号,经功率放大输出,耦合到扬声器,还原为声音。

其中,中放电路增益受agC自动控制增益控制,以保持在电台信号不同时,自动调节增益,获得一致的收听效果五、产品参数:频率范围:535-1605khz;中频频率:465khz;灵敏度:≤1.5mV/m(26dbs /n);选择性:≥20db±9khz ;工作电压:3V(2节5号电池);静态电流:无讯号时≤20mA;输出功率:≥180mw(10%失真度);外型尺寸:124×76×2 7mm六、焊接方法1)准备施焊;左手拿焊丝,右手握烙铁,进入备焊状态。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原理,理解高频信号的特点及其传输方式。

2. 使学生掌握常用高频元器件的原理、功能及应用,并能正确选用。

3. 培养学生分析并设计简单高频电子线路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高频电子线路搭建、调试及故障排除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仿真软件进行高频电子线路设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电子技术,对高频电子线路产生浓厚的兴趣。

2.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善于沟通交流,敢于面对挑战。

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程素养,注重实践与创新。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电子专业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知识,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高频电子线路基本原理- 高频信号特点及其传输方式- 高频电路的基本组成与功能- 常用高频元器件的原理、功能及应用教学内容参考教材第1章至第3章,让学生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高频电子线路设计与实践- 高频放大器、振荡器、混频器的设计原理- 高频电路的PCB设计技巧- 高频电子线路的搭建、调试及故障排除教学内容参考教材第4章至第6章,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高频电子线路设计和实践能力。

3. 仿真软件在高频电子线路设计中的应用- 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与使用方法- 高频电子线路仿真案例分析- 仿真软件在实际高频电子线路设计中的应用教学内容参考教材第7章,使学生掌握仿真软件在高频电子线路设计中的应用。

教学进度安排如下:1-2周:高频电子线路基本原理3-4周:高频电子线路设计与实践5-6周:仿真软件在高频电子线路设计中的应用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和实际教学需求,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书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书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书一、课题名称:基于MC1496的简易调幅发射机二、简要说明集成模拟乘法器性能好,外围电路结构简单,可实现振幅调制、同步检波、混频、倍频、鉴频等过程,目前在无线通信、广播电视等领域应用较多。常见的产品型号有MC1495/1496、LM1595/1596等,本课题选用常用的MC1496作为乘法器。本课题的目的是练习集成模拟乘法器的使用,掌握幅度调制的原理。三、基本原理图1是调幅发射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原理图:图11、调幅发射系统分析图1为最基本的调幅发射系统框图。主要由主振荡器、缓冲级、高频小信号放大器、调制器、高频功率放大器、低频电压放大器等电路组成。在组成电路中,除了主振器、调制器、调制信号是最基本的组成单元,不能缺少外,其他单元电路的选择,主要根据设计指标要求来确定。缓冲级将主振器与其后一级隔离,以减小后级对振荡器频率稳定度及振荡波形的影响。所以,是否选择该单元电路,主要根据电路对稳定性的要求高低。一般情况下,需要选择该电路。高频放大器的任务是将振荡电压放大以后送到振幅调制,为驱动调制级提供足够的增益。是否选择该单元电路,主要根据所选择的振幅调制电路决定。即:如果选用低电平调幅电路(如用集成模拟乘法器做振幅调制器),由于这种调制器为小信号输入,振荡器输出电压一般能够满足要求,就不需要该放大电路;而如果采用高电平调幅电路(如集电极调幅电路),由于它要求大信号输入,振荡器输出电压不能满足时,就要使用一至二级高频放大器。功率放大器是调幅发射系统的末级,它的任务是提供发射系统所需要的输出功率。是否选择该电路,主要根据系统对发射功率的要求。如果由调幅电路输出的功率能满足性能要求的话,就可以不再其后加功率放大电路,否则,就不能省略。2、调幅发射机系统各单元电路的分析(1)主振器主振器就是高频振荡器,根据载波频率的高低和频率稳定度来确定电路形式。在频率稳定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电路,如克拉泼、西勒电路。频率稳定度要求高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晶体振荡器,也可以采用单片集成振荡电路。(2)缓冲级缓冲级通常采用射极跟随器,基本原理是利用它的输入电阻高和输出电阻低的特点,在电路中起着阻抗变换的作用。(3)高频放大器高频放大器属于线性放大器。根据电路所需要的电压增益和选择性,来确定电路形式。一般电路形式有单调谐放大器和双调谐放大器。在对放大器选择性要求不高的场合,可以选用单调谐放大器。为提高放大器的电压增益,可以选择多级放大器级联的电路形式。(4)振幅调制器振幅调制器的任务是将所需传送的信息“加载”到高频振荡中,以调幅波的形式传送出去。通常有低电平调幅和高电平调幅两种实现电路。低电平调幅电路输出功率小,适用于低功率系统。它的电路形式有多种,如斩波调幅器、平衡调幅器、模拟乘法器调幅等,比较常用的是采用模拟乘法器形式制成的集成调幅电路,即集成模拟乘法器调幅。这种集成电路的出现,使产生高质量调幅信号的过程变得极为简单,而且成本很低。高电平调幅电路输出功率大,一般在系统末级直接产生满足发射要求的调幅波。它的电路形式主要有集电极调幅和基极调幅两种。集电极调幅电路的优点是效率高,晶体管获得充分的应用;缺点是需要大功率的调制信号源。基极调幅电路的优缺点正好与之相反,它的平均集电极效率不高,但所需的调制功率很小,有利于调幅发射系统整机的小型化。(5)功率放大器功率放大器主要有甲类、甲乙类或乙类(限于推挽电路)、丙类功放,根据功放的输出功率和效率来确定选择哪一种。采用低电平调幅电路的系统,由于调制器输出信号为调幅波,其后的功率放大器必须是线性的(如甲类、甲乙类或乙类功放);而采用高电平调幅电路的系统,则在末级直接产生达到输出功率要求的调幅波,多以丙类放大器作为此时的末级电路。四、基本要求工作频率 5MHz;载波频率稳定度优于10-3/分钟,调制度m a=30%~80%可调,调制信号(由低频信号发生器产生)频率F=500Hz~3kHz。直流电源电压+12V,-8V。五、电路分析图2是调制信号发生器:图2图3是高频载波发生器电路图:图3图4是乘法器电路:图4六、高频电路的调试由于工作频率的升高,分布参数及各种耦合与干扰对高频电路的影响,比低频电路更加明显。因此,理论估算的工作状态与实际电路测试到的状态之间,往往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有时,在整机调试过程中元件参数甚至需要较大的修改,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高频电路的调试过程与其设计过程同样重要,有时比设计过程更复杂,除了需要经验以外,更需要细致。

高频电子线路课设报告

高频电子线路课设报告
图8:单音正弦调制调幅波的过调失真波形
下面从频域角度来描述调幅波的频谱成分和所占的带宽。
将标准调幅波的数学表达式展开可得到:
上式表明,用单音频信号调制后的已调波有三条高频谱线,一条位于载波频率 处,幅度为 ;另外两条分别位于载频 的两旁,称为上下边频,频率分别是 和 ,幅度均为 ,见下图(a)。实际中的调制信号一般是多音信号,见下图(b),这时的上下边频分别称为上下边带。
各种类型调制、解调,混频的主要公式
2.图纸部分:
(1)各种调制、解调,混频的原理框图;
(2)实现各种调制、解调,混频的程序流程框图;
(3)相应的仿真波形图。
五、进程安排
1.学习使用LabVIEW软件(2天);
2.查阅资料,制定各种调制、解调、混频的实现方案(1天);
3. LabVIEW进行仿真设计(2天);
检波二极管具有结电容低,工作频率高和反向电流小等特点,传统上用于调幅信号检波。
二极管检波原理如下:调幅信号是一个高频信号承载一个低频信号,调幅信号的波包(envelope)即为基带低频信号。如在每个信号周期取平均值,其恒为零。若将调幅信号通过检波二极管,由于检波二极管的单向导电特性,调幅信号的负向部分被截去,仅留下其正向部分,如在每个信号周期取平均值(低通滤波),所得为调幅信号的波包(envelope)即为基带低频信号,实
图4:二极管包络检波电路图
同步检波模型图如下:
图5:同步检波模型图
bVIEW控制设计与仿真模块的功能
LabVIEW是一种图形化的编程语言(又称“G”语言),它是一个虚拟仪器开发平台,也是一个图形化软件集成开发环境。LabVIEW作为一种强大的虚拟仪器开发平台,应用于各个行业,被视为一个标准的数据采集和仪器控制软件,利用它可以方便地组建自己的虚拟仪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设计任务与要求............................................................................... .. (1)二、总体方案 (1)三、设计内容 (3)电路工作原理 (3)LC正弦波振荡器 (3)模拟乘法器电路 (4)选频﹑放大电路 ..................................................................... (6)仿真结果与分析 (6)四、总结........................................................................................ . (9)五、主要参考文献 (9)附录 (9)一、设计任务与要求混频电路是应用电子技术和无线电专业必须掌握的关键电路。

混频器是频谱线性搬移电路,能够将输入的两路信号进行混频。

具体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振荡器输出一频率为1f =10MHz 、幅值<m U 1<1V 的正弦波信号,此信号作为混频器的第一路输入信号;高频信号源输出一正弦波信号,2f =10MHz 、幅值m U 2=200mV ,此信号作为混频器的第二路信号,将这两路信号作为模拟乘法器的输入进行混频。

选频放大电路则对混频后的信号进行选频、放大,最终输出2MHz 的正弦波信号。

图1混频器原理框图二、总体方案对于混频电路的分析,重点应掌握,一是混频电路的基本组成模型及主要技术特点,二是混频电路的基本原理及混频跨导的计算方法,三是应用电路分析。

混频电路的基本组成模型及主要技术特点:混频,工程上也称变频,是将信号的频率由一个数值变成另一个数值的过程,实质上也是频谱线性搬移过程,完成这种功能的电路就称为混频电路或变频电路。

混频电路的基本原理:^ 图2中,U s (t)为输入信号,U c (t)为本振信号。

U i (t)输出信号。

正弦波振荡器 模拟 乘法器 选频、 放大电路高频 信号源分析:当st sm s cos U (t)U ψ= 则(t)(t)U U (t)U c s p = = ct cm st sm cos U cos U ψψ = ct st cos cos Am ψψ 其中:cm sm U U Am =对上式进行三角函数的变换则有()t c st 1p cos cos Am t U ψψ=:)t]-(c s)t c [cos( Am 21s c ψψψψos ++从上式可推出,Up(t)含有两个频率分量和为(ψc+ψS),差为(ψC-ψS)。

若选频网络是理想上边带滤波器则输出为]tAmcos[21(t)U s c i ψψ+=.若选频网络是理想下边带滤波器则输出:]t-Amcos[21(t)U s c i ψψ=.工程上对于超外差式接收机而言,如广播电视接收机则有ψc >>ψS .往往混频器的选频网络为下边带滤波器,则输出为差频信号,]t-Amcos[21(t)U s c i ψψ=为接收机的中频信号。

衡量混频工作性能重要指标是混频跨导。

规定混频跨导的计算公式:混频跨导g :输出中频电流幅度偷入信号电压幅度。

该电路由LC 正弦波振荡器﹑高频信号源﹑模拟乘法器以及选频放大电路组成。

LC 正弦波振荡器产生的10MHz 正弦波与高频信号源所产生的8MHz 正弦波通过模拟乘法器进行混频后产生双边带调幅信号,然后通过选频放大器选出有用的频率分量,即频率2MHz 的信号,对其进行放大输出,最终输出2MHz 的正弦波信号。

混频器电路如图3所示。

图3 混频器电路图三、设计内容电路工作原理LC 正弦波振荡器本次设计采用LC 电容三点式反馈电路,也叫考毕兹振荡电路。

利用电容将谐振回路的一部分电压反馈到基极上,而且也是将LC 谐振回路的三个端点分别与晶体管三个电极相连,所以这种电路叫电容三点式振荡器。

三点式LC 振荡器的相位平衡条件是πφφ2=+F k,在LC 谐振回路,()ce be cb X X X +=,cb X 与be X ﹑ceX 性质相反,当be X ﹑ce X 为电容,cb X 就是电感;当be X ﹑ce X 为电感,cb X就是电容。

在LC 三点式振荡器电路中,如果要产生正弦波,必须满足振幅平衡条件:即满足1>•F A 。

由相位平衡条件和振幅平衡条件可得:F F F R i 11+•>β 选取60=β,故选用2N2222A 三极管。

2N2222A 是NPN 型三极管,属于低噪声放大三极管。

本电路的三极管采用分压偏置电路,为了使三极管处于放大状态,必须满足:电流()BQB I I 10~5=电压由此可以确定R1=,R3=,R4=2K 。

11~53B ccU U ⎛⎫= ⎪⎝⎭正弦波的输出信号频率f=10MHz ,电路连接如图4所示图4 LC 正弦波振荡器R1﹑R2﹑R4组成支流偏置电路,R5是集电极负载电阻,L2﹑CT ﹑C ﹑C4构成并联回路,其中R6用来改变回路的Q 值,C1﹑C3为耦合电容,L1﹑C6﹑C5构成了一个去耦电路,用来消除电路之间的相互影响。

其交流通路如图5所示。

图5 交流通路图根据设计要求,正弦波振荡器输出频率为10MHz ,故由此可以大概确定L2﹑C4﹑CT 的数值,再通过仿真进行调试最终确定其参数。

电路的谐振频率为()CT C L f //4221⨯=πMHz 1.10%710350101014.321126≈⨯⨯⨯⨯⨯≈--,静态工作点为mv R R R R V B 3.982%551002.21.51.512321112≈⨯++⨯=++⨯=,基本符合设求。

模拟乘法器电路用模拟乘法器实现混频,就是在x U 端和y U 端分别加上两个不同频率的信号,相差一中频,再经过带通滤波器取出中频信号,其原理方框图如图6所示:x U c U0Ug U 图6 混频原理框图若()s sx w U t U cos = ()t w U t U y 00cos =则()()()[]t w w t w w V KV t w t w V KV t U s s s s s c -++==00000cos cos 21cos cos 经带通滤波器后,取差频()()t w w V KV t V s s -=000cos 21i s w w w =-0为所需要的中频频率。

由MC1496 模拟乘法器构成的混频器电路如图7 所示。

图中,LC 正弦波振荡器输出的10MHz 正弦波由10端(X 输入端)注入,高频信号源输出的10MHz 正弦波由一端(Y 输入端)输入,混频后的中频电压由6端经π形带通滤波器输出,其中C17﹑L11﹑C11﹑C19构成一选频滤波回路,调节可变电阻Rp 能使1﹑4脚直流电位差为零,可以减小输出信号的波形失真,使电路平衡。

在2﹑3脚之间加接电阻,可扩展输入信号s u 的线性范围。

图7 MC1496构成的混频器通频带滤波器选频﹑放大电路电路连接如图8所示,晶体管选2SC945,R1﹑R2﹑Re 组成支流偏置电路,L2﹑L3﹑C2﹑R 构成并联谐振回路,其中R 用来改变回路的Q 值,C1为输入耦合电容,C3 为输出耦合电容,C7位晶体管发射极旁路电容,L1 ﹑C4﹑C5构成了一个去耦电路,用来消除电路之间的相互影响,R1 ﹑R2 提供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其中电路的谐振频率为()32221L L C f +⨯=π()MHz 99.11043.210101051014.3216612≈⨯+⨯⨯⨯⨯≈---静态工作点为 V R R R V B 51.32.6152.61221212=+⨯=+⨯=。

图8 选频﹑放大电路仿真结果与分析根据设计方案,应用计算机Multisim 软件进行了模拟仿真。

用示波器观察LC 正弦波振荡器的输出,输出波形如图9所示。

图9LC正弦波振荡器输出波形用示波器观察混频器输出信号,波形如图10所示。

图10 混频后的信号波形图用示波器观察模拟乘法器的输出,输出波形如图11所示。

图11 模拟乘法器输出波形LC 正弦波振荡器的输出频率应为()CT C L f //4221⨯=πMHz 1.10%710350101014.321126≈⨯⨯⨯⨯⨯≈--,静态工作点mv R R R R V B 3.982%551002.21.51.512321112≈⨯++⨯=++⨯= ;选频﹑放大电路输出频率应为()32221L L C f +⨯=π()MHz 99.11043.210101051014.3216612≈⨯+⨯⨯⨯⨯≈---,静态工作点V R R R V B 51.32.6152.61221212=+⨯=+⨯=。

通过仿真测试可得LC 正弦波振荡器的输出频率为,静态工作点mv V B 3.983= ;选频﹑放大电路输出频率为,静态工作点mv V B 47.3=。

结论:有计算值与仿真值的比较可得,本设计基本完成了设计要求,并且由示波器可观察到相应的波形,仿真值基本满足要求,说明电路各部分均正常工作。

美中不足的是仿真结果同理论值仍存在一定的误差,需要进一步改善电路的性能,使电路更加精确和抗干扰能力更强。

四、总结本次课程设计的题目是混频器的设计,主要应用了通信电子线路中三方面内容,分别是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模拟乘法器和选频放大电路。

通过查找资料,结合书本中所学的知识,完成了课程设计的内容,基本达到了预期要求,由于时间原因,尚有不足之处没有找到。

五、主要参考文献[1] 宋树祥,周冬梅.高频电子线路.[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2] 陈邦媛.射频通信电子线路学习指导.[M]科学出版社,2007年6月[3] 吴慎山.高频电子线路.[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年1月[4] 谢沅清.通信电子线路.[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年7月[5] 曾兴雯.高频电子线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6] 杨翠娥.高频实验与课程设计.[M]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7] 于洪珍.通信电子线路.[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8] 陈利永.电子电路基础.[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年7月[9] 周选昌.高频电子线路.[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附录元器件清单清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