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复习提纲:中国古代历朝政治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15.中国古代历朝政治制度

——中央集权制的建立与发展

一.秦朝——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1.政治方面:

1)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

a.规定封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呼为皇帝,嬴政自称“始皇帝”;

b.规定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凡行政、军事、经济一切大权由皇帝总揽。

c.影响:皇帝制度为此后历代王朝所沿用。自秦至清末,延续了2100多年。

2)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构。

a.在中央设“三公”及“九卿”。“三公”: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管理军事。“三公”以下设“九卿”:九卿分掌朝廷和国家各项行政事务,分掌政要。

b.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皇帝能够有效地控制封建朝廷和地方权力。

c.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县以下设乡、里等基层行政组织。负责管理百姓,收取赋税,征发兵徭。打破了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况,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国家的统一。

3)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

a.秦律制定的基础是秦国自商鞅以来的律令,同时也参照了东方六国的律令。

b.秦律集中体现了地主阶级的意志,影响了后世封建律令的制定。

4)销毁天下兵器,迁徙六国富豪,其目的是防止百姓造反和六国贵族的反秦势力。

2.经济方面:

1)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

a.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地主阶级专政的经济基础。

b.封建国家保护土地私有制,有利于社会生产的组织,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但加重了人民的地租、赋税负担。

2)统一度量衡;改变了战国以来度量衡的混乱局面,便利了经济交往和发展。

3)统一货币;

a.圆形方孔钱的形制,为后来历代王朝所沿用,只是重量、大小不一。

b.货币的统一,便利了商品的交换和物质交流,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

4)统一车轨、驰道和邮驿:史称“车同轨”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3.文化方面:

1)书同文,即统一文字。

a.小篆作为当时的官方文字,民间则使用更加简易的隶书。

b.文字的统一,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的发展;

c.秦统一文字后,汉字的字形结构基本定型,影响深远。

2)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a.主观积极影响: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b.客观消极影响:毁灭了文化典籍,极大地摧残了文化。

3)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a.规定了教学的内容和教师的资格。

b.秦朝只许官府办学,严禁私学,实行愚民政策,以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

二.两汉——中央集权制的巩固

1.政治方面:刺史制度

1)西汉的刺史制度

a.刺史制就是监察制。

b.汉武帝为加强监察地方的诸侯王和地方高官,在各州均设置刺史,即监察官。

c.西汉时,刺史低于郡守,但代表中央,权力大,便于皇帝直接控制地方。

2)东汉的刺史制度

a.东汉初年,刺史的监察权进一步加强,刺史定期巡行所属郡国,进一步加强了皇权。

b.东汉时刺史有固定治所,变成具有统郡职能的长官,开始掌握军队,刺史举劾官吏,不再需要三公案验,即可黜免。

3)评价:监察制度是必要的,但在执行中刺史逐渐演变为掌握具体权利的地方长官,开始掌握军队,权力不断膨胀,失去了监察官的作用。

2.地方制度:郡县制和封国制的并存

1)西汉的郡国制

a.西汉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同时又兼有封国制,封国分王国和侯国两级,王国实际上与割据无异。侯国直属朝廷,不受所在郡管辖。

b.西汉王朝解决封国问题,主要是采取暴力和非暴力两种方式。

①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②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制定“附益法”。

2)东汉的郡国制

a.汉光武帝继续推行汉武帝时的“附益之法”,不许封王养士,限制封国势力的发展。

3.选官制度:

1)西汉的选官制:

a.察举制: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孝廉是士大夫仕进的主要途径。

b.征辟制:是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宫吏的制度。

2)东汉的选官制

a.东汉继续推行西汉的察举和征辟制度。察举制注重孝廉一科。

b.东汉时的世家大族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成为门阀士族,形成一个个官僚集团,进而形成割据一方的军阀。

三.隋唐——中央集权制的完善

1.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

1)隋朝三省六部制的形成和确立

a.隋文帝综合汉魏以来的官制,在中央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度。

b.三省为中央最高统治机构。

2)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a.唐太宗时,进一步明确划分三省的职权。

①中书省是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

②门下省是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有不可行的应驳回。

③尚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

b.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c.六部为尚书省下设机构,包括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①吏部主管官吏的考核和任免;

②户部主管户口、赋税等;

③礼部主管国家的礼仪制度;

④兵部主管军政;

⑤刑部主管刑法;

⑥工部主管国家的工程建设。

3)三省六部制的积极作用和意义

a.三省六部职权有分工合作,相互牵制监督,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b.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三省长官品级较低,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c.六部制度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上沿袭此制度。

2.选官制度:科举制的创立和发展

3.军事制度:从府兵制到募兵制

1)府兵制

a.隋文帝继承和改革府兵制

①隋朝沿袭前代的府兵制并加以改革。

②隋文帝时把军人户籍编入州县,同样分到田地,不再实行军民异籍。

③府兵制与均田制结合,有利于农业生产,增加了政府赋税收入,扩大了兵源,也清除了胡汉分治的遗迹。这有益于国家的统一、富强和民族的融合。

b.唐朝调整、健全府兵制

①府兵制是唐朝的基本兵制。

②唐太宗时调整和健全了府兵制,增加了军府的数量,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③府兵制的兵将平时不在一起,不易形成将帅拥兵自重的局面。

④府兵服役期间免征租庸调,但出征时自备武器、粮食等,使农民负担加重。

c.府兵制的崩溃

①武则天时,随着均田制的破坏,府兵制失去了赖以推行的经济基础;

②因战事频繁,兵役繁重,兵士逃亡较多,府兵地位下降。开元年间府兵制崩溃。

2)唐玄宗时实行募兵制

a.唐玄宗为增强军事力量,实行了募兵制。

b.募兵制由国家招募丁男当兵,供给衣食,免征赋役。

c.募兵制减轻了农民的兵役负担,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国家也建立了强有力的军队。

d.士兵以当兵为职业,将领长期统帅一支军队,兵将之间的隶属关系导致军阀形成。

四.宋——中央集权制的加强

1.政治制度:集中行政权

1)在中央:主要是削弱和分割宰相的权力,便于皇帝总揽大权。

a.北宋在宰相之下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b.设枢密使管理军事,分割宰相的军权;

c.设三司使管理财政收入等,分割宰相的财政权。

2)在地方上:知州由中央派遣文官担任,各州又设通判,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a.通判负责监督知州,可直接向皇帝报告情况。

b.各州的公文必须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才有效,以使他们互相牵制。

2.经济制度:集中财政权和司法权

1)各路设转运使,将地方赋税留下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运送中央。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2)地方司法人员由中央派文官担任,死刑须报中央复审核准,把地方的司法权收归了中央。

3.军事制度:集中军权

1)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并陆续削减节度使的实权。

2)将禁军的统领权一分为三,都直接对皇帝负责;

3)设立枢密院,有调兵之权但不直接统领军队;将帅统领军队无调兵之权,使其互相牵制。

4)实行更戍法,规定禁军定期更换驻地,统兵将领不随军调动,以防止武将专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