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生态学三、四章习题分析
污染生态学复习题及答案
污染生态学复习题及答案[ 污染生态学 ]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发生直接或者间接有害于生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变化的物质。
生物个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导致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称为生物富集。
生物对污染的适应性,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污染引起的“自然”环境的改变(外环境的变化)的适应,以及对污染引起生物的生理变化(内环境的变化)的适应;二是生物对污染物自身的适应。
前者是间接性的,后者是直接性的。
生物结皮是由土壤微生物、藻类、地衣和苔藓植物等孢子植物类群与土壤形成的有机复合体,它的形成使土壤表面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上均明显不同于松散沙土,具有较强的抗风蚀、水蚀功能,也是干旱荒漠地区植被演替的重要基础。
:指通过人工方法,按照自然规律,恢复天然的生态系统。
是试图重新创造、引导或加速自然演化过程。
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与类型、生态恢复的过程与机理、生态重建的技术与方法的一门科学。
: 生物监测是利用生物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和群落等各层次对环境污染程度所产生的反应来阐明环境状况,从生物学的角度为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提供依据。
: 是指水体中营养物质过多,特别是氮、磷过多而导致水生植物(浮游藻类等)大量繁殖,影响水体与大气正常的氧气交换,加之死亡藻类的分解消耗大量的氧气,造成水体溶解氧迅速下降,水质恶化,鱼类死亡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加速水体衰老的进程。
富营养化是水体衰老的一种表现,也是湖泊分类与演化的一个指标。
: 广义的生物修复,指一切以利用生物为主体的环境污染的治理技术。
它包括利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吸收、降解、转化土壤和水体中的污染物,使污染物的浓度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也包括将污染物稳定化,以减少其向周边环境的扩散。
一般分为植物修复、动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三种类型。
狭义的生物修复,是指通过微生物的作用清除土壤和水体中的污染物,或是使污染物无害化的过程。
最新整理污染生态学考题大纲知识讲解
最新整理污染生态学考题大纲知识讲解1. 污染生态学:以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用生物学、化学、数学分析等方法研究在污染条件下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污染的生态系统是其研究对象)2. 污染生态学的研究内容1. 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生物过程2. 环境污染的生物防治与修复3. 环境污染的生物指示、监测和评价3. 污染生态学的任务1. 阐明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生物过程,为环境污染控制提供理论依据2. 寻求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生态学途径3. 建立和完善污染环境的生物监测评价体系4. 污染生态学的研究方法?把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生物与受污染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但在具体研究时常把它分解”为各个单元进行研究,最后综合为整体。
野外调查、受控实验、多学科交叉、新技术的运用5. 污染生态学侧重于研究污染条件下生物的生物过程和生态效应,核心是分析环境中的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及其对生物的影响,目的是要利用生物控制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并对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和预测,提出生态规划和管理对策。
6. 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一)植物对气态污染物的粘附和吸收粘附的数量决定于植物表面积的大小和粗糙程度;吸收主要通过气孔和叶孔进入植物体,积累后并对这些部位产生伤害。
(二)植物对水溶态污染物的吸收1、水溶态污染物到达植物根(或叶)表面两个途径:1. 质体流(mass flow)途径:污染物随蒸腾拉力,在植物吸收水分时与水一起到达植物根部;2. 扩散途径:通过分子扩散而到达根表面。
2、水溶态污染物进入细胞的过程一种是被动的扩散,物质顺着本身的浓度梯度或细胞膜的电化学势流动;一种是物质的主动传递过程,这种传递需要能量。
3. 污染物透过细胞膜过程的物理化学解释植物吸收环境中的污染物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细胞壁等质外空间的吸收,一种是污染物透过细胞质膜进入细胞的生物过程。
1. 不带电荷分子的跨膜扩散(2)带电离子的跨膜扩散3. 离子被动运输①离子运输②促进运输(4)主动运输4.7. 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的迁移一般认为穿过根表面的无机离子到达内皮层可能有两种通路:第一条为非共质体通道,即无机离子和水在根内横向迁移,到达内皮层是通过细胞壁和细胞间隙等质外空间;第二条是共质体通道,即通过细胞内原生质流动和通过细胞之间相连接细胞质通道。
生态环境的污染与治理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生态环境的污染与治理例题和知识点总结一、生态环境污染的现状在当今社会,生态环境的污染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从大气污染到水污染,从土壤污染到固体废弃物污染,各种类型的污染无处不在。
大气污染是最为显著的问题之一。
工厂排放的废气、汽车尾气以及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不仅影响着空气质量,还对人体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许多城市常常被雾霾笼罩,人们呼吸着污浊的空气,导致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
水污染同样令人担忧。
工业废水的肆意排放、农业中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以及生活污水的未经有效处理,使得河流、湖泊和海洋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水中的化学物质超标,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甚至有些水域出现了“死水区”,丧失了生态功能。
土壤污染则是一个相对隐蔽但危害深远的问题。
重金属污染、农药残留和工业废弃物的堆积,使得土壤的质量下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
长期积累的土壤污染还可能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人类,对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固体废弃物的大量产生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工业固体废物的堆积如山,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还可能产生渗滤液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二、生态环境污染的例题分析为了更深入地理解生态环境污染的严重性,让我们来看一些具体的例题。
例 1:某工厂附近的河流,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含量严重超标,导致鱼类大量死亡,水生态系统崩溃。
这是由于工厂排放的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直接进入河流所致。
例 2:在一个农业发达的地区,由于长期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超标,农产品质量下降,同时地下水也受到了污染。
例 3:某城市的空气质量指数(AQI)经常超过国家标准,PM25 浓度居高不下。
经调查发现,主要原因是城市中汽车数量过多,交通拥堵,尾气排放量大,加上周边工厂的废气排放。
这些例题清晰地展示了生态环境污染的多种表现形式和严重后果。
三、生态环境污染的原因生态环境的污染并非偶然,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污染生态学课后习题
《污染生态学》复习题第一章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迁移规律1.何谓污染物它具有什么性质如何分类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生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变化的物质。
污染物的性质:a.一种物质称为污染物,必须在特定的环境中达到一定的数量或浓度,并且持续一定的时间。
b.污染物会在环境中发生转化,即具有易变性。
污染物的分类:按污染物的来源可分为自然来源和人为来源的污染物;按受污染物影响的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水体和土壤污染物等;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气体、液体和固体污染物;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化学、物理和生物污染物;按污染物在环境中物理、化学性状的变化可分为一次和二次污染物。
2.简述植物对水溶态污染物的吸收过程。
植物吸收污染物的主要器官是根,叶片也能吸收污染物。
水溶态的污染物到达根表面,主要由两个途径:一条是质体流途径,即污染物随蒸腾拉力,在植物吸收水分时与水一起到达植物根部;另一条是扩散途径,即通过扩散而到达根表面。
植物的细胞壁是污染物进入植物细胞的第一道屏障,在细胞壁中的果胶质成分为结合污染物提供了大量的交换位点。
细胞膜调节物质进出细胞的过程,并与细胞壁一起构成了细胞的防卫体系。
污染物通过植物细胞膜进入细胞的过程,目前认为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被动的扩散,物质顺着本身的浓度梯度或细胞膜的电化学势流动;一种是物质的主动传递过程,这种过程需要能量。
3.简述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的迁移方式。
从根表面吸收的污染物能横穿根的中柱,被送入导管。
进入导管后随蒸腾拉力向地上部移动。
一般认为穿过根表面的无机离子到达内皮层可能有两种道路:第一条为非共质体通道,即无机离子和水在根内横向迁移,到达内皮层是通过细胞壁和细胞间隙等质外空间;第二条是共质体通道,即通过细胞内原生质流动和通过细胞之间向连接的细胞质通道。
污染物可以从根部向地上部运输,通过叶片吸收的污染物也可从地上部向根部运输。
4.简述动物体对污染物质的主要吸收途径。
环境学基础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第一、二章绪论环境问题一名词解释1、环境:所谓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中心事物的环境。
2、环境结构:环境要素在数量上的配比,空间位置上的配置,相互间的联系内容与方式。
3、环境规律: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
4、环境要素: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分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
5、环境质量: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
二简答题1、简述环境科学的基本原理2、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如何产生和发展的?实质:社会经济与环境之间相互协调发展问题以及资源合理开发利用问题。
产生:1人口压力2资源不合理利用3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发展:发展中国家:1人口激增和贫困2与城市化有关问题异常严重3自然资源消耗加速,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发达国家:1工业废弃物,生活垃圾,大气污染物急剧增加2自然资源消耗和破坏增加3室内环境污染问题突出3、当前环境问题的主要任务有哪些?有:1探索全球范围内自然环境演化的规律2探索全球范围内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3协调人类的生产,消费活动同生态要求之间的关系4探索区域污染综合防治的途径。
4、简述环境问题的分类原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一环境问题,是由于自然规律因素造成的。
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是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
第三章生态学基础1、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生态系统: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3、生态系统平衡:指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皆处于稳定和通畅的状态。
4、生态系统平衡阈值:二简答题1、生态系统有哪些结构和功能特性?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对环保有哪些意义?结构:一是组成成分及其营养关系;二是各种生物的空间分布状态。
具体的说就是物种结构,营养结构,空间结构。
功能特性:1生物生产2能量流动3物质循环4信息传递意义:不仅解释自然界,而且要改造自然界,是促进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有力工具。
环境生态学试题及答案汇总
一、填空题1.______利用和______的共同利用是种群利用空间的主要方式。
2.______食物链、______食物链和______食物链是生态系统食物链的三种主要类型。
3.《寂静的春天》一书作者是___________, 描写的是使用___________所产生的种种危害。
4.1935年英国科学家坦斯利(Tansley)首次提出____________这一重要概念。
5. 3S技术已广泛用于生态学的研究, 3S技术是指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6. Gaia假说即____________学说, 该假说认为地球自我调节过程中, _________是起主导作用的。
7. r对策者具有高_______力, K对策者具有高_______力。
8. 按环境的范围大小, 可分为_________环境、_________环境、_________环境、_________环境和_________环境。
9. 按环境的性质, 可分为_________环境、_________环境和_________环境三类。
10.按环境的主体分, 目前有两种体系, 一类是以________为主体, 另一类是以________为主体。
11. 按年龄锥体的形状, 年龄锥体可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12. 按生态系统空间环境性质把生态系统分为______生态系统、______生态系统和______生态系统。
13. 按生态因子的性质, 通常可将生态因子归纳为________因子、________因子、_______因子、_______因子、_______因子。
14. 按生殖年龄可把种群中的个体区分为三个生态时期, 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15.不同群落的交界区域或者两类环境的相接触部分称为______。
16. 草原生态系统中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是草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污染生态学课后习题汇总资料
污染生态学课后习题汇总资料《污染生态学》复习题第一章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迁移规律1.何谓污染物?它具有什么性质?如何分类?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生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变化的物质。
污染物的性质:a.一种物质称为污染物,必须在特定的环境中达到一定的数量或浓度,并且持续一定的时间。
b.污染物会在环境中发生转化,即具有易变性。
2.简述植物对水溶态污染物的吸收过程。
植物吸收污染物的主要器官是根,叶片也能吸收污染物。
水溶态的污染物到达根表面,主要由两个途径:一条是质体流途径,即污染物随蒸腾拉力,在植物吸收水分时与水一起到达植物根部;另一条是扩散途径,即通过扩散而到达根表面。
植物的细胞壁是污染物进入植物细胞的第一道屏障,在细胞壁中的果胶质成分为结合污染物提供了大量的交换位点。
细胞膜调节物质进出细胞的过程,并与细胞壁一起构成了细胞的防卫体系。
污染物通过植物细胞膜进入细胞的过程,目前认为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被动的扩散,物质顺着本身的浓度梯度或细胞膜的电化学势流动;一种是物质的主动传递过程,这种过程需要能量。
3.简述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的迁移方式。
从根表面吸收的污染物能横穿根的中柱,被送入导管。
进入导管后随蒸腾拉力向地上部移动。
一般认为穿过根表面的无机离子到达内皮层可能有两种道路:第一条为非共质体通道,即无机离子和水在根内横向迁移,到达内皮层是通过细胞壁和细胞间隙等质外空间;第二条是共质体通道,即通过细胞内原生质流动和通过细胞之间向连接的细胞质通道。
污染物可以从根部向地上部运输,通过叶片吸收的污染物也可从地上部向根部运输。
4.简述动物体对污染物质的主要吸收途径。
主要有三种:经呼吸道吸收,经消化管吸收,经皮肤及其他途径的吸收。
5.微生物细胞吸收污染物的机制是什么?三种:离子交换机制,沉淀作用,络合作用。
6.影响微生物吸收污染物的因素有哪些?培养液的PH、培养时间、污染物的浓度及培养温度等。
7.简述影响植物吸收、迁移污染物的因素。
环境生态学习题答案
《环境生态学》习题集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合计43题)一、填空题1.人类对自然的适应环境污染5.《寂静的春天》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7.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8.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产生9.《增长的极限》10. Haeckel英美学派法瑞学派前苏联学派12.生物圈生命支持系统13. 大气圈微观二、选择题1. A2. B3. D4. D5.A B C D6. A7. A B8. B9. A 10. C三、判断题1. (√)2. (×)3.(√)4.(×)5.(×)6.(√)四、名词解释——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或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不利的反馈效应。
或指由于人类不恰当的生产活动引起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质量的恶化,出现了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
——是研究认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即应用生态学的原理,阐明人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和效应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的科学。
——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是研究和指导人类在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中,正确协调人与环境相互关系,寻求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途径与方法的科学,是由众多分支学科组成的学科体系的总称。
——是生物圈与生命支持系统的统一体,是地球上全部生物与之发生相互作用的环境的总和。
五、简答题1.生态圈运行的主要特点及启示。
答:特点:生态圈的物质是封闭循环的;生态圈是具有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的自持系统;生态圈具有优化演进的能力。
启示以自己的理解围绕要怎么善待生态圈来作答。
2.简答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
答:研究内容包括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制和规律研究;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研究;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研究。
学科任务:研究以人为主体的各种环境系统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生态系统演变过程、生态环境变化的效应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的措施。
(完整版)环境生态学课后题答案
(完整版)环境生态学课后题答案第一章绪论1.生态学的分支学科怎样划分的?2.什么是环境生态学及其研究内容对象?定义:环境生态学是研究人类干扰条件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及保护生态对策的科学。
研究内容: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制和规律研究;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研究;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研究3.环境生态学产生与发展过程。
4.当今世界上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和损耗;酸雨污染;土地荒漠化;森林植被被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海洋资源破坏和污染;有机物的污染5.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全球化;综合化;社会化;高科技化;累积化;政治化。
6.名词及术语环境问题,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环境生态学,环境危机,地球温暖化,臭氧层空洞,酸雨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或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不利反馈。
生态破坏: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生态效应。
环境污染:因工农业生产活动和人类生活所排放的废弃物造成的污染。
环境生态学:研究人类干扰条件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及保护生态对策的科学。
环境危机:由人类生产与生活活动导致地区性、区域性,甚至全球性的环境功能的衰退或破坏,从而严重影响和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地球温暖化:臭气层空洞:人类大量使用的氯氟烷烃化学物质(如制冷剂、发泡剂、清洗剂等)在大气对流层中不易分解,当其进入平流层后受到强烈紫外线照射,分解产生氯游离基,游离基同臭氧发生化学反应,使臭氧浓度减少,从而造成臭氧层的严重破坏。
酸雨:PH值小于5.65的降水。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1、什么是生物的协同进化?举例说明。
生物的协同进化主要是由于生物个体的进化过程是在其环境的选择压力下进行的,而环境不公包括非生物因素,也包括其他生物。
环境生态学课程试题答案
附件1:课外作业习题集答案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A、A、B、A二、填空题1、环境、可持续发展;2、人类活动、生态环境;3、退化原因、恢复与重建三. 简答题1、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答: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四个方面:(1)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制和规律研究(1分);(2)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研究(1分);(3)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1分);(4)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研究(1分)。
总之,运用生态学,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治理污染和破坏的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系统,实现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协调,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使环境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1分)。
2、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和发展趋势是什么?答:环境生态学主要的学科任务是:研究以人为主体的各种环境系统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生态系统演变过程、生态环境变化的效应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寻求受损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的各种措施(2分)。
进入21世纪后,其学科内容和任务不断丰富,环境科学将更为关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人为干扰的方式及强度;(2)退化生态系统的特征判定(1分);(3)人为干扰下的生态演替规律;(4)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技术;(5)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1分);(6)生态系统管理;(7)生态规划和生态效应预测(1分)。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一、选择题C、B、A、A、C、A、A、D、B、B、D、B、B、A、C、A、D、A、B、B二、多项选择题1、A、B、C;2、B、C、D ;3、B、C、D;4、B、C、D三、名词解释题1、最小值定律:最低量定律是德国化学家利比希(Liebing)提出的,他在研究谷物产量时发现,植物生长不是受需要量大的营养物质影响,而是受那些处于最低量的营养物质成分影响,如微量元素等,后来人们把这种为利比希最小值定律。
2、限制因子:生物的存在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中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污染生态学+全部答案
第一章1污染生态学的定义是什么?《污染生态学》是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用生物学、化学、数学分析等方法研究在污染条件下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2 污染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污染的生态系统①①研究生物系统与被污染的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②采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对污染环境进行控制和修复的学科内容:第一:生态系统中污染物的输入及污染物对生物系统的作用过程,和生物系统对污染物的反应及适应性--污染生态过程。
第二:人类有意识地对污染生态系统进行控制、改造和修复的过程--污染修复过程。
3如何理解污染生态学的学科来源?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的相互交叉,导致了污染生态学这么学科的产生。
一些学者甚至叫污染生态学为环境保护生态学。
4环境生态学的学科分支有哪些?A 当强调生态介质时,污染生态学可以分为:(1)大气污染生态学;(2)水污染生态学;(3)土壤污染生态学;B 当强调生命组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其受到污染的危害时,污染生态学又可以分为:(1)植物污染生态学;(2)动物污染生态学;(3)微生物污染生态学;C 当强调生态系统的结构或污染问题产生的尺度时,污染生态学又可以分为:(1)生态系统污染生态学;(2)个体污染生态学;第二章景观生态学介绍1美学,地理学,景观生态学对景观的理解有何不同?景观(Landscape)一词的使用最早见于希伯来语“圣经”旧约全书,原意是自然风光、地表形态和风景画面。
汉语中的“景观”一词涵义丰富,反映“风景、景色、景致”之意。
景观没有明确的空间界限,主要突出一种综合直观的视觉感受。
景观是由地球表面气候、土壤、地貌、生物各种自然要素以及文化现象组成的地理综合体。
--“自然地域综合体”的代名词2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内容?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是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过程),以及景观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生态学新分支(属于宏观生态学科)研究内容:• 描述景观:景观结构--不同景观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 解释和理解其中的生态过程:景观功能各种景观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能量流、物质流和物种流(例到物活动等)。
环境保护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练习题一、选择题1.环境污染按污染产生的来源来分,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生活污染等。
2.造成英国“伦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是烟尘和二氧化碳。
3.中国的环境问题包括生态破坏问题、资源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人口问题。
4.下列属于环境功能的是调节功能。
二、填空题1.当前全球性大气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的超量排放。
2.酸雨通常指PH低于5.6的降水,但现在泛指酸性物质以湿沉降或干沉降的形式从大气转移到地面。
3.环境问题可分为自然环境问题与社会环境问题。
4.环境按环境要素性分成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5.环境污染特征包括时间效应、范围效应、浓度效应、治理难度效应。
6.多学科交叉、微观、宏观是环境科学的三个特点。
三、判断题1.地球上所有生物总和就是生物圈。
(X)2.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
(√)3.人类活动不会影响生物圈的稳态。
(X)4.臭氧层是在逸散层。
(X)5.环境容量是指环境可以容纳产生的污染物。
(X)第二章练习题一、选择题1.生命系统是指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2.生产者是蘑菇、草。
3.消费者是指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的生物。
4.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5.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
6.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成语,从食物链的角度来分析,正确的含义是生产者-消费者-顶层消费者。
7.再由植物-雷鸟-猛禽组成的食物链中,如果捕捉了全部的猛禽,雷鸟的数量会先升后降。
8.在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是生产者。
二、填空题1.生物多样性包含了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多样性、遗传变异多样性、生态系统)三个层次。
2.生态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是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交换。
3.生态平衡失调主要有生物多样性缺失、环境变化两个方面的标志。
4.根据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回答问题:此图中含有5条食物链。
草原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老鼠此图中的各种动物可以统称为消费者此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以表示为草-鼠-蛇-鹰三、判断题1.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非生物成分由阳光、大气、水、土壤、营养成分等组成。
污染生态学考试试题
污染生态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因素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 物种多样性B. 群落结构C. 环境温度D. 土壤质量2. 水生生态系统中,哪个环节是最容易受到污染的?A. 海洋中的浮游生物B. 河流中的底栖生物C. 湖泊中的鱼类D. 湿地中的植物3. 下列哪个描述属于非点源污染?A. 工厂废水直接排入河流B. 施用农药导致地下水污染C. 油轮失事导致海洋污染D. 垃圾焚烧产生的废气排放4. 灰霾是指由空气污染物形成的A. 雾霾B. 沙尘暴C. 煤烟D. 塵埃5. 生态风险评估的主要目的是A. 定量评估污染形成的生态风险B. 确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C. 预测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D. 制定污染物种类与限量标准二、填空题1. 沿着食物链传递的有毒化合物会在生物体中逐级富集,这种现象被称为__________ 。
2. “生境质量指数”是用于评估生物栖息地质量的指标,它通常包括__________ 、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三个方面的指标。
3. 土壤酸化会对植物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其中酸度过大时,会导致__________ 从土壤中溶解出来,对植物形成毒害。
4. 生态恢复的基本原则是“能用自然恢复的就不进行人工干预,能用生态工程手段恢复的就不进行疏浚填埋,能用陆地恢复的就不进行水域恢复”,这句话被称为__________ 原则。
5. 大气污染物中,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
三、简答题1. 简述污染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2. 解释生物放大和生物稀释这两个概念并指出它们与生态系统中的污染有什么关系。
3. 简要介绍一下颗粒物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4. 解释富营养化的概念,列出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几个主要因素。
5. 什么是生态系统服务?举例说明一种具体的生态系统服务及其重要性。
四、论述题污染生态学是研究污染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及相应的修复与保护策略的学科。
《环境生物学》_课后习题答案及复习重点
环境生物学第一章环境污染的生物效应1.概念解释环境污染: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对人类以及其它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环境生物效应:各种环境因素变化而导致生态系统变异的效果。
污染源: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物质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或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发生源。
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结构、状态和性质发生变化,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物质组成。
优先控制污染物:由于有毒物质品种繁多,不可能对每一种污染物都制定控制标准,因而提出的在众多污染物中筛选出潜在危险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的对象。
污染物形态:环境中污染物的外部形状、化学组成和内部结构的表现形式。
污染物迁移: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的空间位置的移动及其引起的富集、分散、消失的过程。
污染物转化: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形态或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
2.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方式和转化途径。
迁移方式:机械迁移(水、气、重力);物理化学迁移(最重要的形式);生物迁移(吸收、代谢、生长、死亡等)。
转化途径(转化形式有物理、化学、生物转化)在大气中,以光化学氧化、催化氧化反应为主;在水体中,氧化还原作用,配合作用,生物降解作用;在土壤中,生物降解为主。
3.什么是生物转运?污染物透过细胞膜的方式。
生物转运: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和方式同生物机体接触而被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过程的总称。
方式:被动转运(简单扩散和滤过);特殊转运(主动运输和易化扩散);胞饮作用(吞噬作用)。
4.什么是污染物在体内的的生物转化?生物转化过程和主要反应。
污染物在体内的的生物转化:外源化合物进入生物机体后在有关酶系统的催化作用下的代谢变化过程。
过程:一般分为I、II两个连续的作用过程。
在过程I(相I反应)中,外源化合物在有关酶系统的催化下经由氧化、还原或水解反应改变其化学结构,形成某些活性基团或进一步使这些活性基团暴露。
污染生态学第三章,第四章课后作业
.第三章p104 思考题3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对生物的毒害作用1无机有毒物:主要有非重金属的氰化物,砷化物与重金属中的汞,镉,铬,铅等.氰化物(CN)是剧毒物质,对人的口服致死量每毫升0.05-0.12毫克,低浓度的氰化物会引起人的慢性中毒.砷是累积性中毒的毒物,当饮用水中砷含量每毫升大于0.05毫克时,就会导致累积.重金属在水体中只要有微量的浓度即可产生毒性效应,某些重金属还可以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毒性更强的金属化合物;重金属不但不能被生物降解,相反却能在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下,大量地富集,最后进入人体.采矿、冶炼、机械制造、建筑材料、化工等工业生产排出的污染物中大量为无机污染物,其中硫、氮、碳的氧化物和金属粉尘是主要的大气无机污染物。
各种酸、碱和盐类的排放,会引起水体污染,其中所含的重金属如铅、镉、汞、铜会在沉积物或土壤中积累,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与生物。
无机元素不同价态或以不同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时其环境化学行为和生物效应大不相同,这是当今无机污染物研究中的前沿领域。
无机污染物有的是随着地壳变迁、火山爆发、岩石风化等天然过程进入大气、水体、土壤和生态系统的。
有的是随着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而进入的。
各种无机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和转化,参预并干扰各种环境化学过程和物质循环过程,造成了无机污染物的污染。
锡、镉、砷、铅、锑等的矿物开采量甚至大大超过它们的自然循环量。
现代采矿、冶炼、机械制造、建筑材料、化工等生产部门,每天都排放大量的无机污染物,包括有害的元素氧化物、酸、碱和盐类等。
其中硫、氮、碳的氧化物和一些金属粉尘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可以直接危害人体和生态系统(见大气污染)。
它们有的会和烃类污染物进一步发生气相反应生成光化学烟雾,有的会发生液相反应,引起酸雨等,从而伤害动植物,腐蚀建筑材料和使土壤肥力下降。
各种酸、碱和盐类的任意排放,往往引起水质恶化等后果,其中所含的重金属元素如铅、镉、汞、铜等可在土壤中积累,通过食物链在不同的营养级上逐级富集,造成更大的危害。
生态环境的污染与治理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生态环境的污染与治理例题和知识点总结在当今社会,生态环境的污染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更好地理解生态环境的污染与治理,我们先来通过一些例题来进行具体的分析。
例题一:某工厂长期向附近河流排放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导致河水变黑发臭,鱼类大量死亡。
请问这属于哪种类型的环境污染?答案:这属于水污染。
工业废水中往往含有各种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物、化学药剂等,这些污染物进入河流后,会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同时也会对周边居民的用水安全造成威胁。
例题二:某市的空气质量持续恶化,雾霾天气频繁出现,居民呼吸道疾病发病率上升。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大气污染。
可能是由于该市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废气、汽车尾气、建筑工地的扬尘等污染物的大量排放,超过了大气的自净能力,从而导致空气质量下降。
例题三:某地区的森林遭到过度砍伐,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漠化加剧。
这反映了什么环境问题?答案:这反映了生态破坏问题,具体为森林资源的减少和土地退化。
森林具有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提供生态服务等重要功能,过度砍伐会破坏这些功能,引发一系列的生态灾害。
通过以上例题,我们可以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
接下来,让我们系统地总结一下生态环境污染的主要类型和相关知识点。
一、生态环境污染的主要类型1、水污染工业废水:来自工厂的生产过程,可能含有重金属、有机物、酸碱等污染物。
农业污水:主要包括农药、化肥的残留,以及畜禽养殖废水。
生活污水:如厨房废水、厕所污水等,含有有机物、氮、磷等。
2、大气污染工业废气:如化工厂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汽车尾气:包含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等。
燃煤废气:烧煤产生的烟尘、二氧化硫等污染物。
3、土壤污染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导致土壤中化学物质残留超标。
工业废渣和垃圾的填埋:可能含有有害物质,渗透到土壤中。
污水灌溉:未经处理的污水用于农田灌溉,污染土壤。
环境生态学课后题总结
环境生态学课后题整理其实还有好多填空题考点,比较琐碎!大家good good see吧!第一章:绪论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周围环境和无机环境相互关系及机理的科学。
它包括4个层次的内容:1)生物在其历史条件下的适应;2)种群的形成与发展规律;3)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形成与发展规律;4)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2.环境生态学: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的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即运用生态学理论,阐明人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
为什么说生态系统生态学是生态学研究的主流20世纪60年代后,由于出现全球人口、环境、资源等威胁人类生存问题出现,生态系统研究成为生态学研究主流论述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书上有)讨论环境生态学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书上有)第二章:个体1.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2.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3.限制因子: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 但是其中必有一种或少数几种因子是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因子, 这些关键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4.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于最小量的那种营养物质5.谢尔福德耐性定律:一种生物能够生存和繁殖,要依赖一种综合环境的全部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了耐性限度,则使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外延为耐性定律: 对于具体的生物, 各种生态因子都存在着一个生物学的上限和下限(又称阈值), 它们之间的幅度就是该种生物对某一生态因子的耐性限度, 其中包括最适区,适宜区和高低死亡限(见耐受曲线) 。
6.限制因子定律: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 但是其中必有一种或少数几种因子是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因子, 这些关键因子就是限制因子7.适应:是生物在环境中,经过生存竞争而形成的一种适合环境条件的特性与性状的现象,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环境生态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环境生态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1、生态学的概念是什么?环境生态学是研究生物(organism)及环境(environment)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生态学的分支情况是怎样的?按研究对象的组织水平划分:分子生态学(Molecular ecology):分子生物学技术与方法个体生态学(Individual ecology): 研究重点是个体对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的适应种群生态学(Population ecology): 多度和种群动态群落生态学(Community ecology): 决定群落组成和结构的生态过程生态系统生态学(Ecosystem ecology): 能流、食物网和营养循环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研究景观结构及其过程的科学全球生态学(Global ecology):研究生命系统和行星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3、环境生态学的概念是什么?环境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概念:环境生态学就是研究在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理、规律等,寻求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即运用生态学理论,阐明人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
研究的主要内容:(1)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理和规律;(2)生态系统受损程度的判断;(3)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4)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对策。
第二章生态系统1、什么叫系统?系统有哪些性质?系统(system)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有哪些性质:(1)系统结构的有序性;(2)系统的整体性;(3)系统功能的整合性;(4)系统结构功能的可控性。
2、什么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特点和类型分别有哪些?生态系统:是指生境(habitat)和占据该生境并联结在一起的生命有机体所构成的动态整体。
生态系统的组成:非生物环境,包括:⑴气候因子;⑵无机物质;⑶有机物质;生物群落,包括:⑴生产者;⑵消费者;⑶还原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污染生态学三、四章作业1、简述生物对污染物的吸收,富集和污染物对生物毒害的关系。
第一,生物对污染物的吸收---生物对污染物的富集---污染物对生物的毒害作用,总的来说是这样一个过程。
第二,生物对污染物的吸收。
(1)植物,叶片气孔对大气污染物的粘附和吸收;植物的根和叶对水溶性的污染物的吸收。
(2)动物,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途径将少量的污染物吸收,通过体内肺泡的吞噬,肠道粘膜的吸收等。
(3)微生物,吸收污染物的主要方式是沉淀作用和络合作用,将有毒的污染物转化为微毒害或无毒化合物。
第三,在吸收的基础上,当达到一定数量无法转化时就会富集。
(1)生物体内凡是能与污染物形成稳定结合的物质,都能增加生物富集,从而消除或缓解毒害作用。
(2)不同器官对污染物的富集有很大差异,不同物种对污染物的吸收积累状况也不同。
(3)生物体内污染物的富集量与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成正相关,同时也受作用时间的影响。
(4)生物体内对污染物的富集作用是随着食物链的营养级的增加,富集量逐渐增多,污染物在体内的含量也就越来越多。
第四,污染物对生物的毒害作用必须建立在生物体吸收和富集污染物的基础上。
2、污染物对生物的生理化毒害与遗传(特别是DNA)毒害之间有何关系?(1)对植物生理化的影响①.污染物影响细胞膜的透性,从而影响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②.污染物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③.重金属中的镉对呼吸作用干扰对呼吸酶的活性干扰④.污染物对蒸腾作用有明显影响⑤.锌对吲哚乙酸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使其活性降低⑥.污染物对植物的化学成分有明显的变化(2)污染物对遗传物质的毒害①细胞分裂和染色体的影响:大麦根尖经Hg2+、Cd2+、和Pd2+处理后,在所有浓度范围内一直表现出对细胞分裂的抑制表现为细胞有丝分裂指数不同程度下降。
重金属对根生长的抑制主要是由于抑制了细胞的有丝分裂。
②有丝分裂异常,染色体畸变:断裂、粘联含镉种子萌发时,根尖细胞有丝分裂频率随着种子中镉积累的增加而下降。
根尖细胞有丝分裂频率降低,表现为胚根生长缓慢或停止。
有丝分裂频率降低原因,可能是镉的积累破坏了细胞核的结构,抑制了DNA和RNA的合成。
③对植物开花和雌雄生殖器官发育影响最大。
如5.4ug/m3会使花托畸变。
4.18,4.28 ug/m3就会使雌蕊和雄蕊的74%和11%发生畸变。
之间的关系:长期的生理化污染使其的遗传物质或者是遗传方式发生改变,这是量变导致质变。
3、金属哪些特征对生物产生的毒害程度起重要作用,为什么?(1).离子化电压越高,对生物潜在的毒性就超大。
因为离子化电压的值是以物质在神经调节的作用下,能否通过细胞膜作为标准。
如3~5v的铝、镓等3价金属进入细胞时受到细胞膜的严密调控和控制;汞、镉、锌之所以容易进入机体是由于有9~10v的高电压;贵金属气体则有11~24v高压,能自由出入机体。
(2).越是沸点低的金属越易发生弥散;同时金属沸点越低,与一般有机物的沸点差就越小,它们相互间作用的可能性就越大。
因为按照Tranton的法则,以蒸发潜力热表示化合物的凝聚力,即越是沸点低的金属,其凝聚力越小,每个分子和原子都易于分离。
为了使金属进入机体或与机体发生反应,首先要使分子或原子进行弥散。
(3).离子的毒性和离子的价数有关。
金属阳离子的偶数价离子对机体的亲和性高,奇数价的亲和性则相对较低,阴离子正相反。
尤其是3价阳离子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易被排出体外。
4、化学元素间为什么会出现拮抗和协同关系?有哪些因素影响化学元素间拮抗和协同关系?(一)元素之间出现拮抗和协同的关系:(1)、两元素之间由于直接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拮抗例如,As、Hg、Cd、Ad 及Sb 等对Se 的拮抗,其机制可能是重金属与Se 反应生成相应的As₂Se₂、HgSe、CdSe等难解离的化合物,从而导致Se 的生物活性消失;其表现为Se不能被生物吸收或含Se酶(如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中的Se被夺走,Se无法发挥生物活性作用。
(2)、破坏金属酶的辅基或金属蛋白的蛋白质活性基团而产生拮抗某元素作用于金属酶的辅基或金属蛋白的蛋白质活性基团,使酶或蛋白质受到破坏,从而实现对酶或蛋白质中有益金属元素的间接拮抗作用"(3)、使金属酶反应体系受阻而产生拮抗由于某一元素的作用,使金属酶反应体系中的一环受阻,从而产生对另一元素的间接拮抗" 如Cu对Mo的拮抗,它们在细胞里的相互关系如图1 从图可见,含Mo的脱氢酶(如黄嘌呤脱氢酶)使代谢物氧化并产生H₂O₂在正常情况下,H₂O₂在含Fe的过氧化氢酶的作用下,迅速分解为H₂O和O₂,而当存在过量Cu 时,便抑制过氧化氢酶,从而造成细胞内H₂O₂的毒性积累根据诱导和抑制理论,过剩的过氧化氢将反过来抑制破坏含Mo的脱氢酶,从整体上看就造成Cu—Mo 拮抗现象。
(4)、相似原子结构的元素在有机络合物中相互取代而造成的拮抗在生物体中相似原子结构的元素在有机络合物中相互取代而造成的拮抗作用。
(二)影响化学元素间拮抗和协同关系的因素在生物体中相似原子结构的元素在有机络合中互相取代而造成的拮抗作用,拮抗元素生成络合物的配位数、离子半径、离子体积以及半径比率等值都非常接近,这就提供了它们之间相互取代的基本条件,所不同的只是它们的晶格能和电离势差别较大,而正是这两个常数的差别,决定了元素间生物拮抗能力的大小、晶格能和电离势数值大,元素生成的络合物就稳定,就不易被晶格能、电离势小的元素所取代;反之亦然。
5、举例哪些有机污染物、重金属及其他污染物对生物的毒害作用,如何防控这些污染物?(一)就拿动物来举例说明这些污染物的毒害作用。
(1)重金属的毒害作用。
重金属元素能粘积在鱼鳃的表面,造成鱼鳃得上皮和粘液细胞的贫血和营养失调,从而能影响和破坏鱼类的呼吸器官,导致呼吸功能减弱。
(2)有机污染物,主要是农药。
例如有机氯能使许多鸟类蛋壳变薄,降低了鸟类的繁殖速度,限制了鸟类的数量,甚至导Pb,Cd都能是鱼类鱼脊弯曲。
(二)防控措施。
(1)重金属。
可以利用微生物的沉淀作用将他沉淀下来,形成无机难溶的化合物;生物体内富集的作用,将他积累下来;在生产源头处,减少重金属的使用和在使用后加强处理技术的改进。
(2)有机污染物。
减少使用,利用科学技术减少污染物的使用;在使用后进行无害处理,加强环保意识;利用植物和微生物合成一些五毒的有机化合物。
(3)其他污染物。
将污染物换成清洁环保的能源,加大法制力度,增强人们的意识。
6、生物对污染物的抗性通过哪些途径实现?答:一、植物的抗性机制1、植物的避性植物有多种组织污染物进入体内的方法,如关闭气孔,分泌有机质,增厚植物外表皮等。
2、植物对污染物的结合钝化作用植物拒绝吸收污染物的保护作用并不是牢不可破的。
但污染物进入植物体内以后,还会遇到生物体其他的抵抗作用。
抗性植物具有使进入到体内的污染物变成安全、低毒的结合态的机制,使污染物不能达到敏感分子或器官,也不参加代谢,正常的新陈代谢可免遭扰乱。
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中的其他成分均具有这种结合钝化作用。
3、植物对污染物的代谢转化作用虽然植物具有拒绝吸收、结合钝化环境污染物的抗性机制,但在污染物浓度较高,体内的“结合座”达到饱和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受害,植物对污染物的代谢转化作用就变的必不可少了。
不少外来有毒物质通过机体内酶促反应,可以转化成低毒或无毒物质,或转化为水溶性物质而利于排出体外,生物对外来毒物的这种防御机能称为解毒作用。
4、植物在污染物存在下改变代谢途径、发生遗传变异、降低污染物与靶分子的亲和力改变代谢方式是生物抵抗环境污染物毒害的有效措施之一。
例如,耐硒植物在硒胁迫下能够改变蛋白质的代谢方式,是其不受硒的干扰,保证植物正常生活。
而不耐硒的植物因蛋白质的正常合成受破坏而受害。
5、植物对污染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排除作用环境中的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后,其排出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1)生物体对污染物来说只是一个通道,污染物进入体内后不经过任何转化即排出体外。
(2)污染物进入体内后很快与体内物质结合后排出体外。
(3)污染物经过氧化、还原、水解后直接排出体外。
(4)污染物经过体内氧化、还原、水解后再与其他物质结合后排出体外。
植物将污染物及其代谢物排出体外途径很多,如活的植物对于金属、类金属的排出往往通过根系分泌作用,而气态污染物可以通过叶面呼吸带走,对于农药等有机轭合物则可以通过叶片或其他器官的衰老脱落而排出体外。
6、植物的其他保护系统二、动物的抗性机制1、动物对污染物的避性动物对污染物的避性可以通过行为或生理的方式表现出来,通常毒物经吸收后方能产生效应。
动物具有排斥环境中的污染物,使其不能进入体内的机制。
但对于可以自由活动的动物来说,从行为上主动避开污染环境也是更为有效的措施。
2、动物对污染物的结合钝化污染物可以经消化道、消化管、皮肤和其他一些途径进入体内。
毒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涉及许多屏障,其中之一是污染物在动物体内经多种方式被结合、固定下来,使其不能达到敏感位点(称“靶细胞”或“靶组织”)。
3、动物对污染物的分解转化污染物进入动物体后,在体内经过水解、氧化、还原或加成等一系列代谢过程,改变其原有的化学结构,生理活性也相对减弱,加速了从体内排泄的过程。
通常,转化是将亲脂的外源性污染物转变为亲水物质,以降低其通过细胞膜的能力,从而加速其排出。
4、动物对污染物的排泄作用污染物及其代谢产物从动物体内排出的主要途径是经过肾随尿排出,其次是经过肝、胆通过消化管随粪便排出,也通过皮肤随汗液排出。
挥发性污染物及其代谢物可以通过呼吸道随呼出气体排出。
三、微生物的抗性机制1、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避性环境污染物对微生物各个部分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微生物则有避开污染物的能力,这取决于微生物的生理学、形态学和生态学特性。
(1)形态学避性:有些微生物具有荚膜,它是污染物进入细胞内最终要的屏障。
生活于污染条件下、具有耐污性的微生物,其荚膜有增厚的趋势,这就使它们在形态学上能够避开对其生存和繁殖不利的环境污染物。
(2)生理学避性:微生物在环境污染胁迫下,能够从体内分泌出某些具有络合或分解转化污染物能力的有机物质,使污染物的移动性降低或极性改变,从而不容易进入微生物体内。
或者污染物在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作用下,在体外就被分解转化成无毒无害的物质。
2、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分解转化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抗性途径主要是分解和转化,将它们转变成为无毒害或低毒害作用的物质,甚至将污染物作为营养或获得能源的物质。
(1)微生物对金属离子的转化作用:环境中金属离子长期存在的结果使自然中形成了一些特殊微生物,它们对有毒金属离子具有抗性,可以使金属离子发生转化。
对微生物而言,这是一种很好的解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