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合并心衰pci
《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特殊合并症篇: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
《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特殊合并症篇: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并可造成沉重经济负担的综合征,患者一旦出现心力衰竭症状,其1年生存率为50%~60%,5年生存率与恶性肿瘤相当。
心力衰竭的病因有多种,其中冠心病和高血压占大多数,尤其是冠心病心肌梗死存活的患者,由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普及,AMI 血运重建治疗使心肌梗死患者的存活率大大提高。
因此,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造成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大大提高。
弗莱明翰研究显示,1971-2000年心力衰竭发病率增加,其中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发病率增加是主要原因之一。
多项研究报道,心力衰竭患者中合并冠心病者占23%~73%,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约占新发心力衰竭患者的50%。
冠心病可因心绞痛而限制运动耐量,也可因发生心肌梗死而导致进一步的心肌损伤,故应根据相应指南治疗基础冠心病,改善预后。
冠心病导致的心力衰竭以左心衰竭为主,随着病情进展可累及右心而致全心衰竭,也可直接引起右心衰竭,如右心室心肌梗死引起的急性右心衰竭。
根据超声测得的 LVEF 数值,心力衰竭既可为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也可为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 ction,HFpEF)。
7.2.2 冠心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7.2.2.1 发病机制出现心力衰竭的冠心病患者可以表现为 ACS或非ACS。
心肌损伤在ACS 患者通常是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因心肌大片状坏死或损伤,丧失有效的收缩能力,导致心室肌整体收缩功能显著降低。
欧洲心力衰竭调查Ⅱ研究中,42%的新发心力衰竭患者可归因于ACS。
而在非ACS患者,心肌损伤则可能是心力衰竭恶化的结果。
急性心力衰竭时,升高的左心室舒张末压可导致心内膜下心肌缺血;神经激素的过度激活可通过增加心肌收缩力和由内皮功能障碍引起的冠状动脉灌注降低而加重心肌缺血。
PCI围手术期管理
目录
• PCI手术简介 • PCI围手术期管理流程 • PCI围手术期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PCI围手术期护理实践
01 PCI手术简介
PCI手术定义
PCI手术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一种非外科手术的冠心病治疗方法。通过 导管技术,对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病变进行球囊扩张、置入支架或进行冠状动脉 内旋磨等操作,以达到疏通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的治疗目的。
对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 全面评估,确定手术风险。
术中操作规范
确保手术过程中操作规范,减 少血管损伤。
术后抗凝治疗
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 抗凝治疗方案,预防血栓形成
。
严密监测
术后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和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
并发症。
并发症处理原则与方法
出血处理
对于出血并发症,应立即停止 抗凝治疗,并进行压迫止血。
严重出血时需输血治疗。
血栓形成处理
发现血栓形成时,应立即进行 溶栓治疗或介入取栓。同时继 续进行抗凝治疗。
血管并发症处理
血管并发症可能需要进行再次 手术或介入治疗,以修复损伤 的血管。
心肌梗死处理
心肌梗死发生后,应尽快进行 再灌注治疗,如溶栓或PCI手术
。同时给予药物治疗和严密监 测。
04 PCI围手术期护理实践
在手术过程中,如出现突发情况,应 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患者安全。
配合手术
与手术医生密切配合,确保手术过程 顺利进行。
术后护理
监测生命体征
在手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患者 恢复良好。
疼痛护理
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采取必要的疼痛控制措施, 如药物治疗、心理疏导等。
康复指导
主动脉球囊反搏联合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
主动脉球囊反搏联合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治疗中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联合PCI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2022.6-2023.6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后进行PCI治疗,观察组联合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结合临床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数据均比对照组数据好(P<0.05)。
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治疗中联合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和PCI效果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增加治疗的安全性,值得借鉴。
关键词:主动脉球囊反搏;PCI;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临床疗效冠心病患者容易引发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患者的心肌缺血缺氧,容易出现冠状动脉堵塞。
临床表现非常明显,胸骨部位有剧烈的疼痛感,身体有发热症状,在病症发展中会引起心力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生命。
目前急性心肌梗死进行介入治疗,但是有些患者治疗后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为此需要选择更科学的治疗方法。
主动脉球囊反搏是治疗心力衰竭、心功能不全等病症的辅助治疗方法,目前把此种治疗形式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临床实践中,给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作用。
本文将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联合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下面进行报告总结。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22.6-2023.6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组中男、女性比例为23比27,年龄53-67岁,平均年龄为(56.14±1.37)岁;40例为观察组,此组中男性、女性占比分别为22和118,年龄54-66岁,平均年龄为(54.08±1.4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全部按照医院常规程序进行治疗,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讲,根据患者身体状态合理用药,对症治疗。
冠心病合并心衰如何用药看这里
冠心病合并心衰如何用药看这里冠心病合并心衰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在治疗过程中,正确的药物使用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冠心病合并心衰的药物治疗,并探讨如何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合理用药。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冠心病和心衰的治疗原则。
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血液供应不足,导致心肌缺氧和心绞痛。
而心衰则是指心脏不能以足够的力量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导致各种症状如呼吸困难、浮肿等。
因此,在药物治疗中,首要目标是改善冠状动脉供血,减少心肌缺氧和炎症反应,同时增加心脏泵血功能,减轻心脏负荷。
常用的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硝酸酯类药物、ACE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等。
这些药物在不同的环节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共同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衰。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可以减少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保护心肌不受血栓的损害。
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缓解心绞痛。
ACE抑制剂可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减少血管收缩,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荷。
β-受体阻滞剂通过减慢心率、降低血压、缓解心绞痛,改善心肌供血。
利尿剂可以增加尿量,减轻体内液体潴留,缓解心衰症状。
然而,不同患者的病情和体质不同,对药物的反应也有所不同。
因此,个体化的用药策略是必要的。
一个重要的指导原则是药物的剂量逐步加大。
由于患者通常需要长期用药,药物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例如,对于已经处于稳定期的患者,可以适量增加抗血小板药物的剂量,同时监测血液凝固功能,以确保药物的安全使用。
另一个重要的原则是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有些药物可能相互干扰对彼此的疗效,甚至引发副作用。
在同时治疗冠心病和心衰的情况下,患者通常需要使用多种药物,这增加了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
因此,在用药时应充分了解药物的相互作用信息,避免同时使用具有相同治疗目标的药物。
此外,监测用药效果也是重要的。
正确认识药物的疗效及其在个体中的效果,可以及时调整用药策略。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心力衰竭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心力衰竭的诊断及治疗进展徐兵石晓凤上海市仁和医院心内科上海20043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潰,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急性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或猝死。
急性心力衰竭是ACS常见和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登记(the Global 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GRACE)表明ACS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在院内及发病6月内的生存率明显较无急性心力衰竭ACS患者降低。
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对于ACS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及治疗均有了更新及完善。
一诊断1 ACS概念的现代分类及危险分层:ACS的分类与以往截然不同,目前主要是依据心电图ST段是否抬高而将其分为ST段抬高的ACS(绝大多数为STEMI)和无ST段抬高的ACS(包括UA和NSTEMI)。
冠脉造影观察表明前者梗死相关血管多为完全闭塞病变,其冠状动脉内为含大量纤维蛋白的红色血栓;而后者多为存在不同程度不规则狭窄的开放血管,其内有富含血小板的白色血栓。
此两种分类的治疗对策有很大差异。
ACS危险分层的因素包括:高龄(年龄≥70岁);休息时心绞痛时间长;ST段压低>0.1mV;低血压;心力衰竭;TnI或TnT或CK-MB增高;C反应蛋白(CRP)增高;左室功能下降(LVEF<0.40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严重心律失常(提示室速,室颤);严重冠脉病变;心梗早期不稳定性心绞痛。
有以上危险因素的ACS患者系高危患者。
2 临床诊断及分级:ACS患者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潰,血栓形成,突然引起冠状动脉血流中断或显著减少,心肌缺血,坏死,其发生急性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机构、血流动力学、神经内分泌以及基因等方面对心脏坏死或心肌缺血的去适应的一个复杂过程,短期内大量丢失心肌细胞引起心肌收缩功能降低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衰最显而易见的原因。
心脉隆注射液治疗急诊PCI术后心衰患者的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
心脉隆注射液治疗急诊PCI术后心衰患者的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1. 引言1.1 背景心衰是一种心脏功能减退、心排血量降低或心脏收缩功能障碍等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病理状态,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和危重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生命安全。
随着心脏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心衰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给医疗卫生系统带来了巨大负担。
急诊PCI术后心衰是指患者在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发生心衰的情况。
急诊PCI是指在急性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等急性冠心病事件中,立即行介入治疗,恢复冠状动脉通畅,减少心肌梗死的范围和心肌损伤,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心脉隆注射液是一种新型的心血管药物,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收缩力、提高心脏排血量和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对心衰患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旨在探讨心脉隆注射液对急诊PCI术后心衰患者的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1.2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心脉隆注射液在急诊PCI术后心衰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对心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通过观察心脉隆注射液对急诊PCI术后心衰患者的临床特征变化,分析心脉隆注射液在改善心功能方面的作用机制,探讨其对心脏功能和结构的影响,以及评估其在心衰治疗中的安全性和不良反应情况。
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心脉隆注射液在急诊PCI术后心衰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并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临床指导,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1.3 研究对象本研究的对象为急诊PCI术后心衰患者,他们是一群心衰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群体。
急诊PCI术后心衰患者常常表现为急性冠状动脉病变引起的心肌梗死或心肌缺血,导致心脏功能减退,进而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
这些患者常常需要进行紧急的介入性治疗,例如冠脉介入手术,以解除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改善心肌供血,减轻心脏负荷,从而缓解心衰症状。
在急诊PCI术后心衰患者中,心脉隆注射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心衰症状。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丁嘉宝;潘杰峰【期刊名称】《农垦医学》【年(卷),期】2008(30)6【摘要】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冠心病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衰改善作用.方法:45例冠心病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均行PCI治疗.术前、术后行心脏彩超测定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治疗前后各参数变化,及NYHA分级变化,随访期6个月.结果:PCI治疗后LVEd、LVEDV、LVESV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小(P<0.01),LVEF明显增高(P<0.01),NYHA心功能分级由原Ⅱ~Ⅳ级提高至I~Ⅱ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更为显著.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结论:冠心病患者行PCI治疗可显著改善左室收缩功能及有效抑制左室重构.【总页数】2页(P462-463)【作者】丁嘉宝;潘杰峰【作者单位】新疆兵团农二师医院心内科,新疆库尔勒,841000;新疆兵团农二师医院心内科,新疆库尔勒,8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相关文献】1.试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J], 卢辉耀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VEGF、ADAMTS4及心功能的影响 [J], 任良强;吴忠;廖旺;王卫;马建林3.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研究 [J], 林赛武4.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VEGF、ADAMTS4及心功能的影响 [J], 任良强; 吴忠; 廖旺; 王卫; 马建林5.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J], 李庆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药物球囊联合左西孟旦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衰中的应用
药物球囊联合左西孟旦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衰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药物球囊联合左西孟旦在急性冠脉综合征( 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 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从2020年9月至2022年1月北大荒集团总医院住院确诊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衰患者共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球囊治疗后给予心衰基础用药,观察组采用药物球囊治疗后联合左西孟旦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及进行临床随访管腔狭窄程度,晚期管腔丢失及心脏不良事件等。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后LVEF 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血清 BNP、心肌酶和肌钙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且观察组患者 LVE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 BNP、心肌酶和肌钙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结果均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药物球囊联合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衰,体现了“介入无植入”理念,双联抗血小板抗时间短、出血风险率低,以及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指标。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力衰竭;经皮冠脉介入治疗;药物球囊;左西孟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是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呈逐渐增高趋势[1]。
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合并症较多,病死率较高[2-3]。
心力衰竭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常见并发症之一,其病死率高[4-5]。
尽管近年来冠状动脉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胸痛中心绿色通道的建立,从心肌梗死到开通冠脉的时间较之前有了大幅度缩短,但是总有一部分ACS患者很快合并心力衰竭,左西孟旦是一种新型钙离子增敏剂,可有效提高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做功[6],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功能,在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具有积极作用。
PCI术后Ⅰ期心脏康复
PCI术后Ⅰ期心脏康复前言冠心病是现代社会中非常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系统疾病。
一旦发生冠心病,可以采取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的方式进行干预。
冠心病患者中,心肌梗死患者常常需要进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PCI)。
PCI手术虽然能有效地缓解冠心病患者的症状,但其对于心脏的损伤不可忽视。
因此,PCI术后患者需要进行适当的康复。
PCI术后Ⅰ期康复意义一般认为,PCI术后Ⅰ期为术后28天内,这个时期是患者恢复心肌功能的关键时期。
PCI术后Ⅰ期康复包括锻炼、心理保健、药物治疗等一系列措施,目的是帮助患者加快康复速度,同时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PCI术后Ⅰ期康复的意义包括以下几点:1.促进患者心肌功能的恢复。
2.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3.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恢复周期。
4.帮助患者树立健康生活方式。
PCI术后Ⅰ期康复措施药物治疗PCI术后患者需要遵照医生的嘱咐,规律用药。
常用的药物包括拜阿司匹林、Statins、 ACEI/ARB、β-receptor blockers等,这些药物都有助于预防血栓形成、改善血脂和控制血压。
恢复期心理调节手术后,心理调节对于患者的恢复十分重要。
术后患者常常会有心理负担、情绪波动等问题。
因此,患者需要积极面对手术的事实,树立自信心,积极面对康复。
如果需要,还可以通过寻求专业性的心理咨询,有针对性地帮助患者排解压力。
锻炼研究表明,缺乏锻炼是冠心病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
对于PCI术后患者而言,适当的锻炼可以促进心肌的恢复和血管的舒张,从而降低再次发生的风险。
PCI术后Ⅰ期患者应该遵循以下锻炼原则:1.运动强度必须适宜患者个人体力水平,不宜过于强烈。
2.运动时间应控制在30分钟以内,每周可以进行2~3次。
3.运动的方式可以是散步、慢跑、慢骑车等轻度有氧运动。
饮食PCI术后患者需要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
应该遵循低盐、低脂、低糖的原则。
可以多食用水果、蔬菜等高纤维食品,减少肉类的摄入。
必要的监护和复诊PCI术后患者需要定期进行监护和复诊。
冠心病PCI术后康复
冠心病手术后需要做康复吗?康复有效果吗?医生告诉你真相最近遇到一个患者王某,66岁,冠心病做了冠脉介入治疗(PCI)手术,家属康复意愿强烈,在医院里面做了一段时间康复后,临出院时,问到:“我们出院后该如何做康复?”。
这也引起我对康复教育的反思。
抽空写下这篇文章,希望对冠心病术后患者康复能提供帮助。
冠心病作为心血管疾病中常见疾病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其发病率也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越来越多的人深受此病困扰。
而针对冠心病,冠脉介入治疗(PCI)是其有效治疗手段,可有效降低死亡率。
(PCI手术,通俗说就是通过医学技术,把心脏血管给疏通开,血流就运行通畅)那问题来了,做完手术为什么要做康复呢?研究表明,心脏康复可有效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缓解心血管疾病进展,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使患者更好的回归社会。
PCI术后,心脏康复应该怎么做?运动量怎么把握?心脏康复大致可以分为三期,第一期:住院术后3-7天,这段时间需要在专业康复治疗师指导下进行康复。
需严格按照指导进行,不可盲目。
这段时间可咨询相关专业人员。
第二期,PCI手术后2-5周。
这段时间可以进行有氧运动和适当的抗阻运动。
这个时间段,非常注意运动强度。
运动需分为三个阶段:热身,训练,放松。
热身阶段:5-10分钟的有氧运动或拉伸运动,比如走路,原地踏步运动,也可对身体胳膊、腿上、躯干上的肌肉进行拉伸。
这个阶段其实是训练前的准备活动。
训练阶段:需要30-60min(时间根据个人病情加减),这个阶段可进行强度稍微大点的有氧运动、抗阻运动等,比如快走、慢跑、借助哑铃进行胳膊腿的抗阻运动。
放松阶段:5-10min,这个阶段需要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慢走,全身拉伸,放松全身肌肉。
这样可以让血液从四肢逐渐的返回心脏,避免突然停止运动造成血液过快回流心脏,让心脏承受不住,引发问题。
第三期,进入到自我家庭康复阶段。
当你经历过第二期的康复过程,就会对自己的运动量有个大概的把握,知道自己的运动时间,及适合自己的运动强度。
PCI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对NYHA心功能分级的影响
PCI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对NYHA心功能分级的影响昝文明;严鹏仲;李永良;杨延平【期刊名称】《贵州医药》【年(卷),期】2018(042)007【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对患者美国纽约心脏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观察组则接受PCI治疗,对比两组术后6个月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6 min步行试验距离及心功能分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YHA心功能等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接受PCI手术治疗效果与CAGB手术相当.【总页数】2页(P806-807)【作者】昝文明;严鹏仲;李永良;杨延平【作者单位】青海省交通医院心血管内科,青海西宁 810008;青海省交通医院心血管内科,青海西宁 810008;青海省交通医院心血管内科,青海西宁 810008;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心外科,青海西宁 8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9【相关文献】1.对比剂对NYHA心功能分级不同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J], 陈会娟;郭琳;陈英2.血清sST2水平变化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的关联性及临床意义[J], 封志勇3.PCI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对NYHA心功能分级的影响 [J], 孟慧明4.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标志物四项、PCT、BN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J], 许鹏;陈敏5.运动康复护理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及步行试验的影响 [J], 尚小巧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PCI的适应证和禁忌症
PCI术后心绞痛复发
总结词
对于PCI术后心绞痛复发的患者,再次进行PCI可以解决冠状动脉再次狭窄或阻塞的问题。
详细描述
部分患者在PCI术后出现心绞痛复发,这可能是由于冠状动脉再次狭窄或阻塞所致。对于这类患者,再次进行PCI 可以解决冠状动脉再次狭窄或阻塞的问题,改善心肌供血,缓解症状。
02
PCI的禁忌症
架内再狭窄等因素相关。
支架内血栓形成
PCI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是一 种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导致心
肌梗死或死亡。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糖尿病
总结词
糖尿病患者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基础上更容易出 现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和弥漫性病变,PCI可以改善这类患者的 预后。
详细描述
糖尿病患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高危人群,这类 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复杂,多支血管病变和弥漫性病变常见。 PCI对于这类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可以改善心肌缺血症状, 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PCI的适应证和禁忌症
汇报人: 2023-12-23
目录
• PCI的适应证 • PCI的禁忌症 • PCI的并发症
01
PCI的适应证
稳定型心绞痛
总结词
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可以改善心肌缺血,缓解症 状。
详细描述
稳定型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症状。对于 药物治疗无法有效缓解症状的患者,PCI可以通过球囊扩张或植入支架的方法, 解除冠状动脉狭窄,改善心肌供血。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
总结词
对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可以迅速恢复心肌供血,降低死亡率。
PCI基本流程及规范
PCI 基本流程及规范PCI 是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手段。
在完成为了CAG 以及其他对冠脉解剖或者功能的侵入性检查后,将获得的冠脉解剖或者功能的侵入性检查后,将获得的冠脉病变特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客观证据以及合并的疾病等情况决定介入治疗的策略。
同时还要考虑手术相关的风险,包括手术并发症以及合并用药所带来的风险(如对照剂肾病、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导致的出血风险等),综合评价风险/获益比。
最后选择合理的技术手段,完成介入治疗。
在此过程中,应将循证医学证据、相关指南与术者经验、患者的意愿进行有机的结合,以期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PCI 的规范更多体现在严格掌握指征、子细评价手术相关风险并合理应用围手术期药物治疗方面。
一、PCI 基本流程(一) PCI 适应症对于稳定型心绞痛,PCI 的价值主要在于缓解症状。
尽管Courage 研究的结果提示:起始介入治疗和起始优化药物治疗策略对于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但是对于已经接受强化药物治疗而仍有心绞痛症状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仍然是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的合理选择。
而对于缺血范围较大的患者,有证据表明与药物治疗相比,PCI 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因此对于这一部份患者,问题的关键主要是两点:第一,对于改善生活症状这一适应症,优化药物治疗是前提;第二,对于降低心血管事件这一适应症,准确合理的危(wei)险分层是关键。
优化的药物治疗应该包括足量的硝酸酯和beta 受体阻滞剂,如患者的心绞痛症状仍达到CCS3 级以及以上,则需进行PCI。
有较大范围心肌放血的客观证据I A自体冠状动脉的原发病变常规置入支架I A静脉旁路血管的原发病变常规置人支架I A慢性彻底闭塞病变IIa C外科手术高风险患者IIa B多支血管病变无糖尿病,病变适合PCI IIa B多支病变合并糖尿病IIb C经选择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IIb CNSTE-ACS 的PCI 指征以及手术时机更为复杂。
冠心病及心衰的药物治疗
冠心病及心衰的药物治疗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心衰(Heart Failure,HF)则是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缺氧和功能障碍的一种综合征。
这两种疾病都是心血管疾病的严重阶段,死亡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和预后。
药物治疗是冠心病及心衰治疗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症状,改善心功能,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
本文将探讨冠心病及心衰的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降脂药物、β受体拮抗剂、ACE 抑制剂和利尿剂等。
抗血小板药物是冠心病预防和治疗的基础。
主要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从而减少冠心病患者的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降脂药物主要用于降低血脂,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他汀类药物是常用的降脂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
这些药物可以稳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对于已经发生过心肌梗死或做过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降脂治疗尤为重要。
β受体拮抗剂主要用于改善心肌缺血和心绞痛症状。
常用的药物包括美托洛尔、卡维地洛等。
这些药物可以抑制交感神经活性,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从而缓解心肌缺血和心绞痛症状。
然而,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或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应避免使用β受体拮抗剂。
ACE抑制剂和利尿剂是心衰治疗的基石。
ACE抑制剂可以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担。
常用的ACE抑制剂包括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
利尿剂则可以促进尿液排出,减轻水肿症状,常用的利尿剂包括氢氯噻嗪、呋塞米等。
在心衰治疗中,ACE抑制剂和利尿剂通常联合使用。
除了上述常用药物外,针对冠心病和心衰的药物治疗还包括其他多种药物,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硝酸酯类药物等。
这些药物在不同程度上有助于改善心肌重塑、降低血压、缓解心肌缺血等症状。
2021冠心病行合并心房颤动患者PCI后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选择(全文)
2021冠心病行合并心房颤动患者PCI后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选择(全文)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病率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而持续升高。
房颤合并冠心病在临床上十分常见,Garfield研究中国亚组研究基线数据显示我国房颤伴冠心病的患者比例高达32.4%[1]。
研究显示约5-15%的房颤患者需要接受PCI治疗[2],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新发房颤的比例为2.3-37%[3],同时,ACS 新发房颤患者发生再次心梗、恶性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心血管不良事件明显增多[4],因此,房颤合并ACS或冠心病患者PCI后往往需要同时采用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寻找疗效更佳、出血风险更小的口服抗凝策略已经成为优化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治疗策略的重点和难点。
一、房颤合并冠心病抗凝治疗的临床证据(一)双联抗栓与三联抗栓治疗2012年公布的WOEST研究是第一项评价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术且服用口服抗凝剂(OAC)患者的最佳抗血小板治疗的随机临床试验,比较了长期OAC患者行PCI后采取双联抗栓(华法林联合氯吡格雷)和三联抗栓(华法林联合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该研究在2008-2011年在荷兰和比利时15个中心入选573例患者,其中69%口服OAC预防血栓栓塞,研究旨在探讨患者在进行口服抗凝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氯吡格雷单药治疗组在出血方面是否优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同时不升高血栓事件危险。
试验为随机化设计,将患者以1:1随机分入双药治疗组(OAC+氯吡格雷75mg/d)和三药治疗组(OAC+氯吡格雷75mg/d+阿司匹林80mg/d),植入金属裸支架(BMS)的患者(35%)药物至少持续1个月,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ES)的患者(65%)需治疗1年。
计划随访1年。
结果表明,二联组出血率为19.4%,明显低于三联组44.4%(HR=0.36,P<0.0001);根据出血学术研究联合会(BARC)的标准,与三联组相比,二联组中大出血事件明显降低(6.5%与12.7%,P<0.011),输血率降低(3.9%与9.5%,P<0.011)。
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用药护理应注意哪些问题?
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用药护理应注意哪些问题?发表时间:2019-09-16T16:14:15.53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第7期作者:刘述华[导读] 冠心病是较为常见的心脏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心脏血管硬化而导致患者血管腔出现狭窄或堵塞的现象。
刘述华剑阁县人民医院 628300冠心病是较为常见的心脏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心脏血管硬化而导致患者血管腔出现狭窄或堵塞的现象。
此类现象会促使患者心脏出现缺血、坏死等情况。
据相关数据统计,由于冠心病而导致患者致死情况呈上升趋势,且男性的病发几率显著高于女性。
所以开展必要的护理有利于患者更快恢复。
其中,在PCI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后进行护理,就是不错的选择,此类手术主要是用于疏导患者堵塞或不通的管腔,能提高患者心肌部位的血流灌注的功能。
1 冠心病是什么?冠心病是由于患者心脏畸形所致,进而导致患者出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现象。
其中,冠心病的外在表现多为心脏缺血、心脏部分血管(管腔)狭窄或心脏管腔出现局部炎症的现象。
同时,心绞、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情况都属于冠心病的范畴。
造成冠心病的原因较多,例如患有高血脂、高血压、体重严重超标、缺乏户外活动、抽烟酗酒、个人心理因素都可能会导致患者的心脏出现堵塞或缺氧的情况,某些患者还会由于心脏感染或炎症因素(幽门螺杆、肺炎),增加了此类疾病的发病几率。
2冠心病患者 PCI术后有哪些并发症?(1)冠状动脉痉挛:主要是由于患者进行造影时,心脏冠状动脉会出现持续性的收缩情况,而此类情况会导致患者心脏间发心脏管腔狭窄的现象,甚至还会出现心脏闭塞的现象。
当患者出现冠状动脉痉挛时,通常会伴随显著心腔疼痛、心律失常或梗死现象,甚至还会直接导致患者直接死亡。
当患者出现此类病症时,需为患者及时注射钙拮抗剂缓解病情(肌肉注射)。
(2)穿孔:心脏穿孔的现象较为少见,但病症对患者个人的危害性极大。
首先,穿孔的直接表现就是积血或压塞现象时候,就会随着造影剂的现象呈现出来,通常会出现外渗情况。
解释心内科PCI手术在治疗冠心病和急性心梗中的作用和优势
解释心内科PCI手术在治疗冠心病和急性心梗中的作用和优势心内科PCI手术是一种常用的介入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冠心病和急性心梗的治疗中。
该手术通过血管介入的方式,恢复或改善冠状动脉的血流,从而减少心肌缺血,改善心脏功能。
1PCI的定义和原理PCI(外围组件互连)是一种计算机总线标准,用于连接计算机主板上的各种设备,包括显卡、声卡、网卡、硬盘等等。
PCI总线是一种高速、可扩展、灵活的总线标准,可以支持多种不同类型的设备,并且能够同时传输多个数据流。
PCI总线标准最初由英特尔公司于1992年推出,其目的是为了解决计算机系统中各种设备互联的问题。
在此之前,计算机系统中的各种设备之间通常都是使用ISA(行业标准结构)总线进行连接。
而ISA总线传输速度较慢,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计算机性能需求。
因此,PCI总线的出现为计算机系统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
PCI总线的原理是通过一组共享的地址、数据和控制信号连接所有的设备。
每个设备都有一个唯一的设备号和功能号,可以通过这个号码来确定设备的位置和类型。
PCI总线支持DMA(直接内存访问)技术,可以将数据直接从设备传输到内存,而无需CPU的干预。
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系统性能,减少CPU的负载。
PCI总线的传输速度可以达到33MHz,每个时钟周期可以传输32位的数据。
PCI总线还可以进行并行传输,即可以同时传输多个数据流。
此外,PCI总线还支持插拔式设备,可以在计算机运行时插入或拔出设备,而无需重新启动系统。
PCI总线标准还有一些其它的特点,如支持多个总线和多个设备,支持多种传输协议,支持多种中断类型等等。
这些特点使得PCI总线成为了一种非常灵活和可扩展的总线标准,被广泛应用于PC和服务器等计算机系统中。
PCI总线标准是一种高速、可扩展、灵活的总线标准,它的出现为计算机系统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
PCI总线标准的原理是通过一组共享的地址、数据和控制信号连接所有的设备,支持DMA技术和插拔式设备,可以并行传输多个数据流,支持多个总线和多个设备,并且支持多种传输协议和中断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灌注损伤预测因素
1. 中性粒细胞数 2.血小板平均容积 3.血小板活性(PFA-100,无复流,重构) 4.内皮素-1水平 5.血浆血栓素A2水平 6.体内低水平抗氧化剂(Vit C,Vit E等) 7.C反应蛋白水平
中性粒细胞数与冠脉微循环灌注
(A) Diastolic deceleration time and neutrophil count. (D) Coronary wedge pressure, systolic and neutrophil count.
急性心衰临床分类
急性心衰(新发)
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
心衰病因主 要为冠心病、 风湿性心瓣 膜病和高血 压病
慢性心衰恶化是导致心衰住院的最常见原因
约75%的慢性HF恶化
左室收缩功能(LVEF)降低或正常
约25%的新发HF
冠心病大面积心梗后、急性心肌炎
冠心病与急性心衰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是心衰最常 见病因,准确、有效处理心衰同时应积极冠心病血运 重建。
对于已经出现肺水肿和明确Ⅰ或Ⅱ型呼吸衰竭者,则应首先纠 正肺水肿和呼吸衰竭
缺血性心肌病合并急性心衰
冠脉缺血评估 心功能评估
缺血性心肌病合并急性心衰
PCI治疗的意义
急性心衰的临床评估
缺血性心肌病合并急性心衰
血运重建适用人群一般可作以下考虑:
伴心衰的心绞痛患者 没有心绞痛/心肌缺血或缺血区无存活心肌组织的患者不推荐血 运重建。
探讨无复流预测因素,识 别高危人群, 改变我们
可改变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复流的预测因素
冠脉远端栓塞预测因素 再灌注损伤预测因素 缺血性损伤预测因素 个体易感性预测因素
冠脉远端栓塞预测因素
1.血栓负荷重
血栓长度>3倍参考管径 闭塞近端血栓长度>5mm 闭塞近端存在漂浮血栓 闭塞远端造影剂滞留
冠脉远端栓塞预测因素
缺血性心肌病合并急性心衰
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
既往研究显示冠脉再灌注后无复流发生率为5%-50%, 而冠脉介入治疗后,冠脉照影显示无复流的发生率约0.6 %~14%, 各家报道有一定差异,取决于所采用的界定标 准和临床背景。其中AMI介入治疗后为2.4%~14%,平均 约11.5%,旋磨术为1.2%~9.1%,旋切术为0%~13.4%,
CABG或PCI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冠脉病变程度、血运重建的完全程度、相 关的瓣膜病及并存疾病。
缺血性心肌病合并急性心衰
PCI风险增高
围术期病死率2.4%-7%,显著高于心功能正常者
冠脉病变多为三支病变,CTO病变多见 心脏收缩功能储备处于耗竭状态,球囊扩张 阻断血流时,心衰加重 一旦发生冠脉急性闭塞,可迅速进展为心 源性休克
微循环损伤个体易感性预测因素
遗传性
获得性
有研究显示:腺苷2A 受体基因多态性可能 与无复流有关
腺苷与心肌上的A2受体结合, 通过cAMP激活途径可抑制NR 时心肌局部的炎症反应,缩小 梗死面积
糖尿病 高胆固醇血症 高甘油三酯血症 心源性休克
Blood,2004,104:3986
小结
大血管再通并不意味着心肌组织在微循环水平恢复再 灌注 ,其中心肌无复流是主要原因之一 。
2.冠脉造影呈齐头断端 3.术前TIMI血流分级 4.病变血管管径>4.0mm,弥漫病变,溃疡病
变,桥血管病变
冠脉远端栓塞预测因素
5.介入治疗方式
旋磨、旋切发生无复流最常见,其中又以左 主干病变行旋磨、旋切术后发生率最高。 是否应用血栓抽吸装置
球囊扩张次数、压力及时间
经验介绍
非前壁心梗(主要包括下壁、右室或后壁心梗,心肌组织灌注不良风险较前壁心 梗者增加60%以上)、入院心功能KillipⅡ级以上(血流动力学常不稳定,心肌组 织灌注不良风险是心功能正常者的3倍以上)、发病至球囊扩张时间(每增加1小 时心肌组织灌注不良风险增加20%)及冠脉病变复杂程度均为心肌再灌注不良发 生的临床独立预测因素。
缺血性心肌病合并急性心衰
PCI时机选择有争议
1. 心衰纠正程度 2.能否从PCI中获益?安全性?
这组患者是否同样能够从介入治疗中获益以及安全性和介入干预时机的选择 尚有争议
缺血性心肌病合并急性心衰PCI策略
1.急性心衰的临床评估 2.存活心肌评价 3.部分血运重建或分期完全血运重建 4.PCI通路选择 5.造影剂选择 6.术中循环支持装置应用 7.术中特殊药物使用
Heart. 2007 Mar;93(3):313-8.
平均血小板容积与冠脉微循环灌注
Relationships between mean platelet volume (MPV) and indices of microvascular perfusion. (A) Diastolic deceleration time and MPV. (D) Coronary wedge pressure and MPV.
1.急性心衰的临床评估
注意从严重心衰中识别病因系冠心病所致,尤其是无 心肌梗死病史及无心绞痛症状患者
冠状动脉造影有助明确诊断
对于已经出现肺水肿和明确Ⅰ或Ⅱ型呼吸衰竭者,则 应首先纠正肺水肿和呼吸衰竭
2.存活心肌评价
小结
冠心病伴急性心衰PCI时机
急性心肌梗死伴急性心衰
冠心病伴急性心衰PCI时机
冠心病合并急性心衰的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很 少,临床证据匮乏 ,治疗缺少规范,是我国心血管病 急症救治的一个薄弱环节
急性心肌梗死伴急性心衰
STEMI并急性心衰:如在时间窗内,尽早开通梗死相关血 管可挽救濒死心肌(溶栓orPCI),有利于心衰的控制 (Ⅰ,A) NON-STEMI并急性心衰:早期PCI或CABG以降低反复急 性冠脉综合征风险,如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可行紧急血 运重建(Ⅰ,A)
Heart. 2007 Mar;93(3):313-8.
血小板活性是心肌再灌注的独立预测因子
Am Heart J. 2007;154(1):62-70
缺血性损伤预测因素
1.再灌注时间越长,无复流发生率越高
2.缺血面积越大,缺血性损伤越重,无复流发 生率越高
结论:
Nan Fang Yi Ke Da Xue Xue Bao. 2012 Feb;32(2):261-4
冠心病合并心衰pci
急性心力衰竭
急性发作或加重的心功能异常所致的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 心脏负荷加重,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骤降、体循环和肺循环压 力突然升高,引起循环充血而出现急性肺淤血、肺水肿和休 克并可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的临床综合征。
急性心衰预后差,住院病死率为3%,60d 病死率为9.6%,3 年和5年病死率分别高达30%和60%。急性心肌梗死所致的急 性心衰病死率更高。
5.冠脉内压力测定
如果FFR值较高而CFR值低,说明有微血管功能障碍存在。
无复流现象的诊断方法
6. 心肌声学造影(MCE)
7.其他方法
放射性核素运动心肌灌注显像、正电子发射断层(PET)和对比增强磁 共振显像法,都可用于诊断无复流。
无复流预后
心肌无复流的结果是无复流区心肌彻底坏死,梗死范围 扩大,心室扩张、重构,患者心功能严重低下,心力衰竭、 心脏破裂及恶性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升高,是AMI 患者近、远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其预测效力不受心梗面 积的影响。
退行性静脉桥病变为7.2%~13.4%。即使冠脉血流已达
TIMI 3级,仍有15% ~ 20%的患者存在心肌无复流。
冠状动脉分级及主要功能
急性心衰临床分类
无复流现象的病理机制
远端栓塞
缺血损伤
再灌注损伤
微循环损伤个体 易感性
J Am Coll Cardiol,2003,41(1):17Am Heart J,2003,145(1):42-6 Circulation,2005,112(10):1462-9
无复流现象与患者临床预后高度相关,是AMI患者近、 远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其预测效力不受心梗面积 的影响,早期识别高危患者临床意义重大。
识别高危人群应从临床、影像学及介入治疗方式综合 考虑
无复流现象的病理机制
无复流现象的诊断方法
1.心电图
AMI 病人再灌注治疗后, 抬高的ST段完全回落或无回落可以作为反映心 肌灌注或无复流的替代指标
2.冠脉照影血流分级
血流小于TIMT III级或心肌灌注TMP血流分级0~2级,可以判定无复流。
3.校正的TIMI帧数(CTFC)
4.冠脉内Doppler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