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乘员保护系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大众汽车乘员保护系统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汽车安全气囊的功能和正确操作的方法;

(2)熟悉汽车乘员保护的组成、各组成部分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了解汽车乘员保护的工作原理;

(4)了解汽车乘员保护常见故障分析方法。

能力目标

(1) 掌握维修手册的使用方法;

(2) 学会汽车安全气囊常见故障诊断和排除方法。

10.1概述

1.汽车安全与乘员保护系统

汽车的安全性分为两大类,一类叫做“主动安全性”,又称“积极安全性”。主动就是防范于未然,重点是将车轮悬架、制动和转向的性能达到最好的程度,尽量提高汽车行驶的稳定性、舒服性和安全性,减少行车时所产生的偏差。例如安装防抱死制动装置ABS的目的是防止制动时发生车轮抱死而发生的方向失控和甩尾现象;安装驱动防滑装置ASR则是防止汽车产生侧滑,而采用转向动力辅助装置则可以减轻驾驶者的疲劳程度等等。另一类叫做“被动安全性”,又称“消极安全性”。一旦事故发生时,被动安全装置用以保护内部乘员及外部人员的安全。安全带和安全气囊属于汽车乘员“被动安全性保护装置”。其中安全带在被动保护过程中起主要作用,而安全气囊起辅助作用,属于“辅助约束系统”(Supplemental Restraint System),即SRS。安全气囊的作用是弥补佩带安全带不能彻底保护汽车乘员头部、脸部和胸部的不足。

乘员保护系统是汽车被动安全的一部分,它主要有安全气囊和安全带二者共同作用,当汽车遭受一定碰撞力后,系统会点燃引爆材料引发化学反应,隐藏在车内的安全气囊就在瞬间充气弹出,在乘员身体与车内零部件碰撞之前及时到位,在人体接触到安全气囊时,安全气囊通过气囊背面气孔排气,减轻身体所受冲击力,达到减轻乘员伤害的效果。

研究表明,驾驶室内未采用任何保护措施的汽车,在高速行使撞击障碍物时,对乘员(特别是驾驶人)的伤害巨大。安装有安全气囊的汽车在撞击障碍物时,通过充气后展开的气囊,对驾驶人和乘员的头部、胸部及腰部起到保护作用,将大大地减轻驾驶人和乘员的受伤害程度。美国一研究所分析了1985~1993年美国7000起汽车交通事故中发现,装有安全气囊的汽车遇到前部撞击时,驾驶人的死亡率中,大排量汽车降低了30%,中、小排量汽车降低了11%、14%。

2.安全气囊简史

安全气囊的使用已有近30年的历史,它对减少撞车伤亡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最早发展安全气囊系统的国家是美国。1953年8月,John W.Hetrick首次提出了“汽车用安全气囊防护装置”,并获得了题为“汽车缓冲安全装置(Safety Cushion Assembly For Automotive Vehicles)”的美国专利。但由于当时技术水平及人们观念的限制,未被广泛接受或认可,当时的美国人更倾向于安装安全带。

与此同时,航空公司着眼于保证飞机和宇宙飞船等碰撞事故中乘员的安全,对SRS气囊系统较为重视,并进行了一些试验。其中,在DC—7型客机上的试验结果十分令人振奋,当以接近260km/h的速度进行碰撞试验时,装备SRS气囊系统的模拟人都完好无损,而未装SRS气囊系统的模拟人都被毁坏。随后,本田(HONDA)、福特(Ford)与通用(General)等汽车公司开始组织力量,改进研制和完善SRS气囊系统。

上世纪70年代,通用、福特,奔驰、丰田等汽车公司以及美国MONTON公司、TRW公司、德国TEMIC公司、ICT研究院、日本DAICEL公司、瑞典AUTOLIV公司等均开始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研究与发展安全气囊。这些综合力量使安全气囊的研究与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1973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开始出售可供顾客选配的汽车气囊系统。

1984年,NHTSA在著名的“联邦机动车安全标准”FMVSS(Federal Motor Vehicle Safety Standard) 208条《乘员碰撞保护》中增加了安装气囊的要求,这为安全气囊的发展和使用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法则及指导方向。

1993年前后,美国政府立法规定从1995年9月1日以后制造的汽车前排座前均应装备安全气囊。另外,还要求1998年以后的新汽车都装备驾驶人和乘客用的安全气囊。表10-1给出了安全气囊发展史上的典型事件。

表10-1

10.2 乘员保护系统组成

乘员保护系统由安全气囊控制单元J234、传感器(前部碰撞传感G283、侧面碰撞传感器

G179\G180)、执行器(驾驶员侧安全气囊引爆器N95/N250、副驾驶员侧安全气囊引爆器N131/N132、前部侧面安全气囊引爆器N199/N200、前部安全带拉紧N153/N154、蓄电池切断引爆装置N253),驾驶员侧安全带开关E24和安全带警告指示灯K19等组成,如图10-1所示。安装位置如图10-2所示。

图10-1 乘员保护系统组成

图10-2 乘员保护系统组件安装位置

1.安全气囊控制单元

安全气囊控制单元J234 以及内置的电子系统用于识别汽车是否发生事故。J234 固定于车身中央通道,如图10-2所示。为了能同其他控制单元进行信息交流,安全气囊控制单元与驱动系统CAN 数据总线相连。

安全气囊控制单元J234 任务:

1) 碰撞识别(正面、侧面、尾部);

2) 分析所有输入信号;

3) 按设计要求触发安全带张紧器、安全气囊,并切断蓄电池;

4) 持续监视整个安全气囊系统;

5) 在规定时间段内(大约150ms)通过电容器单独供应电能,确保系统正常工作;

6) 通过故障警告灯显示故障;

7) 存储系统故障和碰撞信号;

8) 通过驱动系统CAN 数据总线或独立的碰撞输出端(普通导线)将碰撞事件通知其他系统组件;

9) 激活安全带警告。

2. 安全带警告与安全带扣开关

大众汽车车型具有驾驶员安全带警告功能。一旦打开点火开关,安全气囊控制单元对驾驶员侧安全带开关E24的信息进行检查。根据阻值的变化来确定驾驶员是否系上安全带。如果驾驶员未系安全带,集成在组合仪表内的安全带警告灯K19即亮起以示警告。若行驶速度超过5km/h,除了视觉警告之外,还发出声音警告,如图10-3所示。

图10-3 安全带与安全带扣警示灯

为实施“安全带警告”功能,安全气囊控制单元必须要知道驾驶员是否系上安全带的信息。位于安全带锁扣内的安全带开关E24 是一种机械操作开关。控制单元通过测量电阻即可

识别安全带是否系上,如图10-4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