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研究

选题来源:

著名教育家曼恩说:"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绳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这个比喻非常形象、智慧。小学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前提。

2001年《北京青年报》就曾在一则报道中指出,在我国现行的3亿多中小学生中,有5000万之众的青少年被划入“差生”行列。除了学业不良的问题学生,还有一些心理异常的学生,表现为耐挫力差,逃学、出走、甚至自杀。另据在2006年调查显示,我国14岁以下3亿多儿童中约有4000万有行为障碍。从调查情况来看,不少年轻家长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除了关注分数外,平时很少关心孩子的习惯和品行。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学习效率低下成绩差、品行也较差、甚至“破罐子破摔”;还有的不尊重老师、说脏话、打架、辱骂他人、日常生活不能自理、迷恋游戏机。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慢慢导致“问题学生”。

因此,我认为有必要对此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不良行为习惯具体成因的分析,寻找具有针对性、有效、可操作的转化对策。促使这些学生尽早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和一般的学生一样可持续发展。我们的教育本身就是培养习惯,即培养学生具有会学习、会交往、会生活、会工作、会做人等好习惯。培养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远远要超过学习知识的本身,从小有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能为以后提高学习成绩打下基础,还可以为以后的人际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赢得社会的尊重,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样才能培养和造就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和高尚道德修养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选题的目的意义:

研究目的

第一,小学是一个人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但是,实际生活中,有不少小学生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良行为习惯。例如: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不按时完成课外作业和自控力差、不尊重老师、说脏话、经常出入网吧等不良行为习惯。这些不良行为习惯,就成为了小学生健康成长的绊脚石。因此,通过调查,可以充分了解小学生存在哪些不良行为习惯,并且能够及时掌握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发展趋势。

第二,本文对新疆奎屯市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进行了调查,分析出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转化对策,用来帮助小学生改善自身的不良行为习惯,使小学生健康的成长。

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

不良行为习惯的转化有利于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有利于老师对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纠正,更有利于集中家庭、学校与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营造更为广阔的和谐环境。本论文对当前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状况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调查数据为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理论研究提供了依据。此外,笔者根据当前小

学生行为习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转化的对策,给教育者的工作提供了一些参考的价值。

现实意义

本论文意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当前小学生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入手,研究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原因及转化策略,对解决小学生在生活、学习及心理等方面出现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问题具有现实的意义,对促进每一个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初步构思:

一、研究现象的描述

不良行为习惯是不良行为长期积累的结果,也是重复的行为形成的表现。如:在学习方面小学生同样存在不少问题学习被动,不喜欢做作业,心里总想着玩,作业马虎、应付、拖拉;还有的学生做作业不动脑筋,不会抓紧时间,总是依赖老师或家长,学习缺乏吃苦的精神,课堂上有些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发呆,做小动作,对于老师的提问,不积极思考等,这些不良行为习惯严重影响着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因此,在本研究中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指的是小学生在自身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偏离或违反日常行为规范,是一次的表现行为,也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更是重复的行为形成的表现。

二、研究内容

1.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成绩差异比较

2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性别差异比较

3.对于是否是班干部的差异比较

4.年级差异比较

5.是否是单亲家庭差异比较

6.对于是否是班干部差异比较

三、研究方法:

文献分析法:通过对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了解小学生存在哪些不良行为习惯及其成因有哪些,收集著名教育者对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提出的有效策略。

问卷调查表:分别向学生,教师,家长分发小学生行为习惯调查问卷维度分析表。

四、研究步骤:

分三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在专家的指导下,对小学生的不良习惯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出不良习惯的成因。

2.在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供研究的思路,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根据研究方案,认真开展研究:

1.开展调查,分析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

2.及时总结,与他人交流。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1.对课题的调查报告进行总结、反思

2.搜集资料,总结出调查结果。

五、参考文献

张建林.小学生不良行为及纠治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J],2010,5(3):32~34.

伍新春.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08~2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