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数学中考专题复习《函数的基础知识》考点精讲精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与几何图形中的动点结合:一般解题思路为设时间为 t,找出因变量 与 t 之间存在的函数关系,用含 t 的式子表示,再找相对应的函数图象,注 意是否需要分类讨论;
(4)分析函数图象判断结论正误:分清图象的横、纵坐标代表的实际意 义及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同时要注意:①分段函数要分段讨论;② 转折点:判断函数的倾斜方向或增减性发生变化的关键点;③平行线:函 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大而保持不变.再结合题干推导出实际问题的运动过程, 从而判断结论的正误.
3.点的坐标用含某个字母的代数式表示时,根据象限内坐标的符号, 得到一元一次不等组并求解,求出这个字母的取值范围.
重难点 2 函数图象 (1)早上,小明从家里步行去学校,出发一段时间后,小明妈妈发现小明的
作业本落在家里,便带上作业本骑车追赶,途中追上小明两人稍作停留,妈妈骑车返回, 小明继续步行前往学校,两人同时到达.设小明从家出发后所用时间为 x,两人之间的 距离为 y,则能大致反映 y 与 x 之间关系的图象是①.
(1)点 A(a,b)关于 x 轴的对称点为⑫ (a,-b); (2)点 A(a,b)关于 y 轴的对称点为⑬ (-a,b); 对称 (3)点 A(a,b)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⑭ (-a,-b;) 点的 归纳:关于坐标轴对称时,关于谁对称谁不变,关于原点对 坐标 称都变号. 特征 (4)点 P(a,b)关于直线 y=x 的对称点是⑮ (b,a) ; (5)点 P(a,b)关于直线 y=-x 的对称点是⑯ (-b,-a) .
(8)若点 P 与点 C 关于原点对称,当点 C 在第四象限时,求 m 的取值 范围.
【自主解答】
解:(7)若点 P 与点 B 关于 x 轴对称,则点 P 的坐标为(3,-2), 又∵P(3m-6,m+1), ∴3m-6=3,且 m+1=-2,显然不成立; 若点 P 与点 B 关于 y 轴对称,则点 P 的坐标为(-3,2), 又∵P(3m-6,m+1), ∴3m-6=-3,且 m+1=2,解得 m=1,成立. 因此当 m=1 时,点 P(3m-6,m+1)与点 B(3,2)关于 y 轴对称.
3.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函数解析式的形式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整式型
全体实数
分式型AB
B≠0
二次根式型 A
A≥0
零次幂或负整数次幂 底数不为零
分式与二次 根式结合型
A
B≠0
B
A B
B>0
且 A≥0
注意:(1)在实际问题 中,自变量的取值范 围应使该问题有实际 意义;(2)兼其中两种 或两种以上结构,分 别求出各自的取值范 围,再求公共部分
(6)早上,小明从家里步行去学校,出发一段时间后,遇到姑姑,停下 来聊了几句,然后小明继续步行到达学校.设小明从家出发后所用时间为 x, 离家的距离为 y,能大致反映 y 与 x 之间关系的图象是②.
【方法指导】 函数图象的分析与判断主要有两种:一是以实际问题 为背景;二是以动点图形问题为背景.方法上主要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在具体判断函数图象时,步骤如下: (1)明确两坐标轴所代表的量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同一实际问题(动点 问题)若两坐标轴所表示实际意义不同,得到图象是不同的;
(2)判断图象起始点与终止点时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注意图象拐点(或 交点)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拐点(或交点)是判断函数的倾斜方向或增减性 发生变化的关键点;
(5)若点 P 到两个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则 m= 72或45 ; (6)将点 P 向右平移 2 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 3 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点
12 M.若点 M 落在直线 y=2x 上,则 m= 5 ;
(7)已知点 B(3,2),判断点 P 与点 B 能否关于坐标轴对称?若能,求 出 m 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4.填空: (1)函数 y=2x2-3x+1 的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 (2)函数 y= 1-x的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是 x≤1 ; (3)函数 y=1-1 x的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是 x≠1 ; (4)函数 y= 11-x的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是 x<1 ;
(5)函数 y= 1x-+x2的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是 x≥-2且x≠1
(6)任意两点P1(a1,b1),P2(a2,b2)所连线段的中点坐标为(
a1+a2 2
,
b1+2 b2);
(7)任意两点P1(a1,b1),P2(a2,b2)之间的距离P1P2=
(a1-a2)2+(b1-b2)2.
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的坐标为(-2,3). (1)点A在第二 象限内; (2)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A1的坐标为 (-2,-3) ,关于y轴的对称 点A2的坐标为 (2,3)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A3的坐标为 (2,-3) ; (3)将点A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4的 坐标为 (-1,1) ;
上下平移:加减在 纵坐标上,上加下 减,横坐标不变.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距离 (1)点 P(a,b)到 x 轴的距离为⑳ |b| ; (2)点 P(a,b)到 y 轴的距离为 |a| ; (3)点 P(a,b)到原点的距离为 a2+b2 ; (4)在 x 轴上或在平行于 x 轴的直线上的两点 P1(a1,b),P2(a2,b)间的 距离为 |a2-a1| ; (5)在 y 轴上或在平行于 y 轴的直线上的两点 P1(a,b1),P2(a,b2)间的 距离为 |b2-b1| ;
(4)早上,小明从家里步行去学校,出发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带作业 本,于是打电话让妈妈从家送来,同时小明也往回走,两人相遇后,小明 加速赶往学校.设小明从家出发后所用时间为 x,小明与学校的距离为 y, 则能大致反映 y 与 x 之间关系的图象是⑤ .
(5)早上,小明从家里骑自行车去公园进行锻炼,到达公园锻炼一会后, 按原路原速度返回家中,然后小明背上书包,步行到达学校.设小明从家 出发后所用时间为 x,离家的距离为 y,则能大致反映 y 与 x 之间关系的图 象是④ .
(1)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的 象限角平分线 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⑧相等;
上点的坐标特 (2)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的
征
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
⑨互为相反.数
平行于坐标轴 (1)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点的⑩ 纵坐标相等;
的直线上的点 (2)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点的⑪横坐标相等.
的坐标特征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对称与平移
(x,y)―向―单左―位平―长移―度a―个→(x-a,y) 点的 平移 (x,y) ―向―单右―位平―长移―度a―个→⑰ (x+a,y)
的坐 标特 (x,y) ―向―单上―位平―长移―度a―个→⑱ (x,y+a)
征
(x,y) ―向―单下―位平―长移―度a―个→⑲ (x,y-a)
左右平移:加减在 横坐标上,左减右 加,纵坐标不变.
(2)已知小明家、公园、学校在一条直线上,早上,小明从家里步行去 公园进行锻炼,到达公园锻炼一会后,小明骑上共享单车到达学校.设小 明从家出发后所用时间为 x,离公园的距离为 y,则能大致反映 y 与 x 之间 关系的图象是 ③ .
(3)已知小明家、公园、学校在一条直线上,早上,小明从家里步行去 公园进行锻炼,到达公园锻炼一会后,小明继续步行到达学校后,发现忘 记带作业本,立刻按原路骑自行车回家去取.设小明从家出发后所用时间 为 x,离家的距离为 y,则能大致反映 y 与 x 之间关系的图象是⑥ .
(8)∵点 P 与点 C 关于原点对称,P(3m-6,m+1),∴C(6-3m,-m -1).
∵点 C 在第四象限, ∴6--m3-m>1<0,0,解得-1<m<2.
【方法指导】 1.点在直线 y=a 上,说明此点的纵坐标为 a;点在直 线 x=b 上,说明此点横坐标为 b.
2.判断两个点是否关于直线 y=a 对称,只需得到两个点的横坐标相 等,纵坐标之和等于 2a;判断两个点是否关于直线 x=b 对称,只需得到两 个点的横坐标之和等于 2b,纵坐标相等.
(3)判断过程变化次数与函数图象段数是否相符,每一段的变化趋势与 实际情况是否相符;
(4)有时还需要利用函数关系式进行计算,利用具体数据进行验证.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 道什么,而是我们如何知道什么
-------毕达哥拉斯
数学中考专题考点精讲精练
第三单元 函数 第9讲 函数的基础知识
考点解读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特征
各象限内 (1)点P(x,y)在第一象限⇔x>0,y>0; 点的坐标 (2)点P(x,y)在第二象限⇔x<0,y① >0; 特征 (3)点P(x,y)在第三象限⇔x② <0,y<0;
(4)点P(x,y)在第四象限⇔x③ >0,y④ <0. (1)点P(x,y)在x轴上⇔⑤ y=0; 坐标轴上 (2)点P(x,y)在y轴上⇔⑥ x=0; 点的坐标 (3)点P(x,y)在原点⇔⑦ x=0,y=0. 特征 注意: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原点 既在x轴上,又在y轴上.
重难点选讲
重难点 1 平面直角坐标系及点的坐标 已知点 P(3m-6,m+1).
(1)若点 P 在 y 轴上,则 m= 2 ; (2)若点 P 在 x 轴上,则 m= -1 ; (3)若点 P 的横坐标比纵坐标大 1,则 m= 4 ; (4)若点 P 在过 A(3,-2),且与 x 轴平行的直线上,则 m= -3 ;
3.如图,四边形ABCD是周长为20的菱形,点A的坐标是(4,0),则 点B的坐标是 (0,3) .
函数及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函数:一般地,在某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和y,并且 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x是 自变量 ,y是 x的函数 . 2.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列表法、 图象 法、解析式法.
(4)点 A 到 x 轴的距离为 3 ,到 y 轴的距离为 2 ,到原点的距离为 13 ; (5)若 B 点坐标为(1,7),连接 AB,则线段 AB 的中点 C 的坐标 为 (-12,5) ,线段 wk.baidu.comB 的长度为 5.
2.如图,AD∥BC∥x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 A.A与D的横坐标相同 B.C与D的横坐标相同 C.B与C的纵坐标相同 D.B与D的纵坐标相同
;
(6)函数 y= xx+-13-(x-4)0中,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是 x>3且x≠4
.
5.下列图象能反映 y 是 x 的函数的是 ①②④ .
【方法指导】 画一条垂直于 x 轴的直线,若这条直线在自变量取值 范围内与函数图象有且只有一个交点,则 y 是 x 的函数.
分析判断函数的图象 判断符合题意的函数图象的方法: (1)与实际问题结合:①找起点;②找特殊点;③判断图象趋势;④看 图象是否与坐标轴相交,即此时一个量为 0; (2)与几何图形结合:一般都可转化为求线段的长度,进而求解.一般 利用勾股定理、三角形相似、线段成比例等考查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函 数关系,再找相应图象,要注意分类讨论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6.(2019·河池)如图,△ABC 为等边三角形,点 P 从 A 出发,沿 A→B→C→A 做匀速运动,则线段 AP 的长度 y 与运动时间 x 之间的函数关 系的大致图象是( B )
7.如图是小李骑自行车离家的距离 s(km)与离家时间 t(h)之间的关系. (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是离家时间 ; (2)小李 2 小时后到达离家最远的地方,此时离家 30 km; (3)小李这次出行的平均速度为 12 km/h; (4)当 t= 1.5或4 时,小李与家相距 20 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