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数学中考专题复习《函数的基础知识》考点精讲精练
中考函数必备知识点归纳

中考函数必备知识点归纳函数是中考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掌握好函数的知识点对于解决中考数学问题至关重要。
以下是中考必备的函数知识点归纳:1. 函数的概念: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它将一个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映射到另一个集合中的一个元素。
在数学中,我们通常用\( y =f(x) \)来表示函数,其中\( f \)是函数名,\( x \)是自变量,\( y \)是因变量。
2. 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
定义域是函数中自变量的所有可能取值的集合;值域是函数中因变量的所有可能取值的集合;对应法则是确定函数值的规则。
3. 函数的表示方法:列表法、图象法和解析法。
列表法通过列出自变量和对应的因变量来表示函数;图象法通过函数的图象来表示函数;解析法通过数学表达式来表示函数。
4. 函数的类型: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
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为\( y = ax + b \);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为\( y = ax^2 +bx + c \);反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为\( y = \frac{k}{x} \)。
5. 函数的图象:一次函数的图象是直线,二次函数的图象是抛物线,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
图象的对称性、顶点、焦点等特征是中考中常考的内容。
6. 函数的增减性:函数的增减性是指函数值随自变量变化的趋势。
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具有单调性,即要么一直增加要么一直减少;而二次函数则可能在某个区间内增加,在另一个区间内减少。
7. 函数的极值:极值是指函数在某点的局部最大值或最小值。
二次函数的极值通常出现在对称轴上。
8. 函数的复合:两个函数的复合是指先对自变量进行一个函数的运算,然后再用另一个函数进行运算。
复合函数的求解是中考中的难点。
9. 函数的解析式:解析式是函数的数学表达式,掌握如何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函数的解析式是中考中的重要技能。
10. 函数的实际应用: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成本与产量的关系等,中考中经常会出现将函数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的题目。
中考总复习函数综合--知识讲解

中考总复习函数综合--知识讲解函数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也是数学建模中常用的工具。
在中考中,函数综合是一个重点复习内容,掌握了函数的性质和应用,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各种与函数相关的问题。
下面,我将给大家介绍一些函数的基本知识和应用。
一、函数的定义与性质函数是将一个集合的每个元素映射到另一个集合的元素上的规则。
在数学中,常常用一个公式或者图像来表示函数。
1.定义域和值域:函数中输入的元素称为自变量,输出的元素称为因变量。
自变量取值的范围称为定义域,而因变量取值的范围称为值域。
2.奇偶性:如果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x,函数满足f(x)=f(-x),则称函数为偶函数;如果对于所有定义域内的x,函数满足f(x)=-f(-x),则称函数为奇函数。
3.单调性:如果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x1和x2,若x1<x2,则有f(x1)<f(x2),则称函数为增函数;如果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x1和x2,若x1<x2,则有f(x1)>f(x2),则称函数为减函数。
二、函数的表示方法1.函数关系式:函数可以用关系式表示,如y=f(x)。
2.函数图像:函数的图像是将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对应关系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点表示出来的。
3.函数表:函数的输入和输出可以用表的形式表示出来。
三、函数的运算与性质1.四则运算:对于两个函数f(x)和g(x),我们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
即:f(x)+g(x):将两个函数对应位置上的值相加;f(x)-g(x):将两个函数对应位置上的值相减;f(x)*g(x):将两个函数对应位置上的值相乘;f(x)/g(x):将两个函数对应位置上的值相除。
2.复合函数:复合函数是指将一个函数作为另一个函数的自变量。
如:f(g(x))表示先对x进行函数g(x)的运算,然后再对得到的结果进行函数f(x)的运算。
3.反函数:如果一个函数f(x)的值域与定义域相反,即对于f(x)的每一个值y,存在唯一的x使得f(x)=y,则称f(x)的反函数为f(x)的逆。
中考数学复习考点知识讲解与练习11 一次函数-概念与性质

中考数学复习考点知识讲解与练习 专题11 一次函数-概念与性质在某一个变化过程中,设有两个变量x 和y ,如果满足这样的关系:y=kx+b(k 为一次项系数且k≠0,b 为任意常数,),那么我们就说y 是x 的一次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y 是因变量 (又称函数)。
其图象是一条直线,k 的值决定图象的增减性,k 、b 的值决定图象的位置。
本中考数学复习考点知识讲解与练习 专题主要内容是对一次函数定义、图象的位置、增减性、直线平移、进行巩固练习,为后期综合题训练打下坚实基础。
一、一次函数定义(基本概念、参数取值或取值范围)1.(2022·广西兴宁·南宁三中期末)下列函数中,一次函数是() A .28y x = B .18y x -= C .1y x =+D .11y x =+ 2.(2022·山东东昌府·期末)下列函数中,y 是x 的一次函数的有( ) ①y =x ﹣6;②y =2x 2+3;③y =2x;④y =8x ;⑤y =x 2A .0个B .1个C .2个D .3个3.(2022·广西横县·期末)下列函数不是正比例函数的是( ) A .y =2xB .y =﹣4xC .y =﹣6xD .y =﹣6x +54.(2022·四川营山·初二期末)下列函数中,正比例函数是() A .2xy =B .y =2x 2C .2y x=D .y =2x +15.(2022·安徽瑶海·合肥38中月考)y=(m-3)x+m 2-9 是正比例函数,则m=_____________6.(2022·山东汶上·初二期末)若25(2)3m y m x -=++是一次函数,则m 的值为()A .2B .-2C .±2D .7.(2022·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初二期末)若函数y=(m-1)x ∣m ∣-5是一次函数,则m 的值为( ) A .±1B .-1C .1D .28.(2022·山东昌乐·初二期末)已知函数28(3)4m y m x -=++是关于x 的一次函数,则m 的值是() A .3m =±B .3m ≠-C .3m =-D .3m =9.(2022·贵州兴仁·初二期末)若函数()232m y m x -=-是正比例函数,则m =_______.二、一次函数图象的位置10.一次函数2y kx =-的图象经过点()1,0-,则该函数的图象不经过( )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11.一次函数21y x =--的图象不经过()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12.如果一次函数y =mx+n 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则一次函数y =nx+m 不经过的象限是( )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13.当0b <时,一次函数y x b =+的图象大致是()A .B .C .D .14.两个一次函数y 1 = mx+n ,y 2 =nx+m ,它们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像可能是()A .B .C .D .15.一次函数y=3x ﹣6的图象不经过( )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16.一次函数y=kx+b ,当k >0,b <0时,它的图象是( )A .B .C .D .17.直线l 1:y =kx +b 与直线l 2:y =bx +k 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大致位置是( )A .B .C .D .18.一次函数1y ax b 与一次函数2y bx a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大致是()A .B .C .D .19.直线()32y a x b =-+-在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如图所示,化简||2b a b --______.三、一次函数图象的增减性20.已知一次函数y=kx+b ﹣x 的图象与x 轴的正半轴相交,且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的增大而增大,则k ,b 的取值情况为() A .k 1>,b 0<B .k 1>,b 0>C .k 0>,b 0>D .k 0>,b 0<21.一次函数24y x =--的图象上有两点A (﹣3,y 1)、B (1,y 2),则y 1与y 2的大小关系是() A .y 1>y 2B .y 1=y 2C .y 1<y 2D .无法确定22.已知一次函数()371y m x m =--+(m 为整数)的图象与y 轴正半轴相交,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04y <<时,x 的取值范围是(). A .10x -<<B .31x -<<C .04x <<D .13x <<23.若点(-3,y 1),(1,y 2)都在直线12y x b =-+上,则y 1、y 2大小关系是()A .y 1 < y 2B .y 1 > y 2C .y 1 = y 2D .y 1≥y 224.点()111,P x y ,点()222,P x y 是一次函数43y x =-+图象上的两个点,且120x x <<,则3,1y 与2y 的大小关系是() A .213y y <<B .123y y >>C .123y y <=D .123y y =>25.已知点()()()123,,1,3,2,y y -在一次函数5y kx =+的图像上,则12,,3y y 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 .213y y <<B .123y y <<C .213y y <<D .213y y <<26.如图,正比例函数y =kx ,y =mx ,y =nx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如图所示,则比例系数k ,m ,n 的大小关系是()A .n <m <kB .m <k <nC .k <m <nD .k <n <m27.一个y 关于x 的一次函数同时满足两个条件:①图像经过(1,-1)点;②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这个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___.28.己知一次函数23y x =-+,当05x ≤≤时,函数y 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 29.已知,函数y =3x +b 的图象经过点A (﹣1,y 1),点B (﹣2,y 2),则y 1_____y 2(填“>”“<”或“=”) 四、一次函数图象的平移 30.将一次函数12y x =的图象向上平移2个单位,平移后,若0y >,则x 的取值范围是() A .4x >B .4x >-C .2x >D .2x >-31.一次函数23y x =+的图象可由直线2y x =向上平移得到,则平移的单位长度是________.32.将一次函数3y x =的图象向上平移2个单位的长度,平移后的直线与x 轴的交点坐标为_________. 33.如果将一次函数132y x =+的图像沿y 轴向上平移3个单位,那么平移后所得图像的函数解析式为__________.34.将直线24y x =-+先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到的直线l 对应的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_____.35.将一次函数2y x =的图象向上平移2个单位后,当0y >时,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36.将直线12y x =-向上平移一个单位长度得到的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__.37.解答题:如图,直线l 是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 (1)求出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将该函数的图象向下平移3个单位,求出平移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并写出平移后的图像与x 轴的交点坐标38.解答题:已知一次函数y kx b =+,y 随x 增大而增大,它的图象经过点()1,0且与x 轴的夹角为45,()1确定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假设已知中的一次函数的图象沿x 轴平移两个单位,求平移以后的直线及直线与y 轴的交点坐标.39.解答题:已知一次函数y =kx -4,当x =2时,y =-3. (1)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将该函数的图像向上平移6个单位长度,求平移后的图像与x 轴交点的坐标. 40.解答题:一次函数2y x a =+的图象与x 轴交与点()2,0, (1)求出a 的值;(2)将该一次函数的图象向上平移5个单位长度,求平移后的函数解析式.。
(完整版)初中数学函数知识点归纳

初中数学函数板块的知识点总结与归类学习方法初中数学知识大纲中,函数知识占了很大的知识体系比例,学好了函数,掌握了函数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真正精通了函数的每一个模块知识,会做每一类函数题型,就读于中考中数学成功了一大半,数学成绩自然上高峰,同时,函数的思想是学好其他理科类学科的基础。
初中数学从性质上分,可以分为: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 数和锐角三角函数,下面介绍各类函数的定义、基本性质、函数图象及函数应用思维方式方法。
一、一次函数1. 定义:在定义中应注意的问题y =kx +b 中,k 、b 为常数,且k ≠0,x 的指数一定为1。
2. 图象及其性质 (1)形状、直线()时,随的增大而增大,直线一定过一、三象限时,随的增大而减小,直线一定过二、四象限200k y x k y x ><⎧⎨⎪⎩⎪()若直线::3111222l y k x b l y k x b =+=+当时,;当时,与交于,点。
k k l l b b b l l b 121212120===//()(4)当b>0时直线与y 轴交于原点上方;当b<0时,直线与y 轴交于原点的下方。
(5)当b=0时,y =kx (k ≠0)为正比例函数,其图象是一过原点的直线。
(6)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一次函数的关系:两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的坐标即为所对应方程组的解。
3. 应用:要点是(1)会通过图象得信息;(2)能根据题目中所给的信息写出表达式。
(二)反比例函数 1. 定义:应注意的问题:中()是不为的常数;()的指数一定为“”y kxk x =-1021 2. 图象及其性质: (1)形状:双曲线()对称性: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原点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直线和212()()y x y x==-⎧⎨⎪⎩⎪()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一、三象限且每一象限内随的增大而减小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二、四象限且每一象限内随的增大而增大300k y x k y x ><⎧⎨⎪⎩⎪(4)过图象上任一点作x 轴与y 轴的垂线与坐标轴构成的矩形面积为|k|。
考点12 二次函数(精讲)(解析版)

考点12.二次函数(精讲)【命题趋势】二次函数作为初中三大函数考点最多,出题最多,难度最大的函数,一直都是各地中考数学中最重要的考点,年年都会考查,总分值为15-20分。
而对于二次函数图象和性质的考查,也主要集中在二次函数的图象、图象与系数的关系、与方程及不等式的关系、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等几大方面。
题型变化较多,考生复习时需要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熟悉相关题型,认真对待该考点的复习。
【知识清单】1:二次函数的相关概念(☆☆)1)二次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形如y =ax 2+bx +c (a ,b ,c 是常数,a ≠0)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2)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三种形式(1)一般式:y =ax 2+bx +c (a ,b ,c 为常数,a ≠0).(2)顶点式:y =a (x –h )2+k (a ,h ,k 为常数,a ≠0),顶点坐标是(h ,k ).(3)交点式:y =a (x –x 1)(x –x 2),其中x 1,x 2是二次函数与x 轴的交点的横坐标,a ≠0.2: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解析式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b ,c 是常数,a ≠0)对称轴x =–2b a顶点(–2b a ,244ac b a-)a 的符号a >0a <0图象开口方向开口向上开口向下最值当x =–2b a 时,y 最小值=244ac b a-。
当x =–2b a 时,y 最大值=244ac b a-。
最点抛物线有最低点抛物线有最高点增减性当x <–2ba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x >–2ba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2ba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2ba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1)二次函数图象的翻折与旋转抛物线y=a (x -h )²+k ,绕顶点旋转180°变为:y =-a (x -h )²+k ;绕原点旋转180°变为:y =-a (x+h )²-k ;沿x 轴翻折变为:y =-a (x-h )²-k ;沿y 轴翻折变为:y =a (x+h )²+k ;(2)二次函数平移遵循“上加下减,左加右减”的原则;二次函数图象的平移可看作顶点间的平移,可根据顶点之间的平移求出变化后的解析式.3:二次函数与各项系数之间的关系(☆☆☆)1)抛物线开口的方向可确定a 的符号:抛物线开口向上,a >0;抛物线开口向下,a <02)对称轴可确定b 的符号(需结合a 的符号):对称轴在x 轴负半轴,则2b x a =-<0,即ab >0;对称轴在x 轴正半轴,则2bx a=->0,即ab <03)与y 轴交点可确定c 的符号:与y 轴交点坐标为(0,c ),交于y 轴负半轴,则c <0;交于y 轴正半轴,则c >04)特殊函数值符号(以x =1的函数值为例):若当x =1时,若对应的函数值y 在x 轴的上方,则a+b+c >0;若对应的函数值y 在x 轴上方,则a+b+c =0;若对应的函数值y 在x 轴的下方,则a+b+c <0;5)其他辅助判定条件:1)顶点坐标24,24b ac b a a ⎛⎫-- ⎪⎝⎭;2)若与x 轴交点()1,0A x ,()2,0B x ,则可确定对称轴为:x =122x x +;3)韦达定理:1212b x x a c x x a ⎧+=-⎪⎪⎨⎪=⎪⎩具体要考虑哪些量,需要视图形告知的条件而定。
2024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考点精讲课件—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的.由此可知直线y=kx+b(k≠0,b≠0)与直线y=kx(k≠0)平行.
4)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有着共同的性质:
①当k>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②当k<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
考点二 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 正比例函数y= kx中,|k|越大,直线y= kx越靠近y轴;反之,|y|越小,直线y= kx越靠近x轴.
C.3
D.−3或3
∴9 = 2 ,∴ = ±3,又∵正比例函数 = 的图象经过第二、
∴ < 0,∴ = −3,故选:B.
【对点训练1】(2023·浙江杭州·统考一模)已知 − 与 − 1成正比例,且当 = −2时, = 3.若关
于的函数图象经过二、三、四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为(
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表达式的一般步骤:
1)设出函数的一般形式y=kx(k≠0)或y=kx+b(k≠0);
2)根据已知条件(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值)代入表达式得到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或方程组;
3)解方程或方程组求出k,b的值;
4)将所求得的k,b的值代入到函数的一般形式中,从而得到一次函数解析式.
考点二 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两点即可,
图象确定
b
k
1)画一次函数的图象,只需过图象上两点作直线即可,一般取(0,b),(− ,0)两点;
2)画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只要取一个不同于原点的点即可.
考点二 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三、k,b的符号与直线y=kx+b(k≠0)的关系
在直线y=kx+b(k≠0)中,令y=0,则x=− ,即直线y=kx+b与x轴交于(− ,0)
综上所述,0 > 1 > 2
中考数学函数知识点复习资料归纳

中考数学函数知识点复习资料归纳数学函数是中考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也是许多学生感到困难的一个难点。
本文将梳理和总结中考数学函数知识点的基础概念、性质、图像、题型,为大家提供一份复习资料归纳,帮助大家举一反三,打好数学函数这个重要难点。
一、基本概念1. 函数的定义简单来说,函数是一种将自变量与因变量对应起来的规律。
具体来讲,函数f是集合A到集合B的一种映射,它将集合A中的每个元素x映射到集合B中的一个唯一确定的元素y。
通常用f(x)表示。
2. 定义域、值域和坐标轴定义域是指函数自变量可以取的全部实数值的集合。
值域是指函数因变量可以取的全部实数值的集合。
常用R表示实数集合。
坐标轴有两个,横坐标轴称为x轴,纵坐标轴称为y轴,坐标系是由x轴和y轴组成的。
3. 基本函数基本函数是函数的最基础的形式,学习基本函数能够更好地理解其他函数。
基本函数有:常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
二、函数性质1. 函数的奇偶性若对于定义域内任何实数x,有f(-x)=f(x),则函数f称为偶函数;若对于定义域内任何实数x,有f(-x)=-f(x),则函数f称为奇函数;若函数f既不是偶函数,也不是奇函数,则称f为既非偶函数也非奇函数的函数。
2. 函数的单调性设函数f在[a,b]上可导,若在[a,b]上f(x)>0,则f单调递增;若在[a,b]上f(x)<0,则f单调递减。
3. 函数的周期性设T>0,如果对于定义域内任何实数x,均有f(x+T)=f(x),则函数f称为周期为T的函数。
三、函数的图像1. 常函数图像常函数的图像是一条平行于x轴的一条直线,方程为f(x)=a(a为常数)。
2. 一次函数图像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经过原点的斜率为k的直线,方程为f(x)=kx。
3. 二次函数图像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个开口向上或向下的抛物线(又称U 型曲线或n型曲线),方程为f(x)=ax²+bx+c(a≠0)。
中考数学复习考点知识讲解与练习10 一次函数-函数概念

中考数学复习考点知识讲解与练习专题10 一次函数-函数概念函数的概念;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和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把x称为自变量,把y称为因变量,y是x的函数。
因为函数具有唯一性,函数表达形式;表格法、图象法、公式法(解析法),本中考数学复习考点知识讲解与练习专题的题型:函数概念;函数的三种表达式;函数的值;函数的解析式;及其他典型函数概念题型。
题型一:函数的概念1.(2022·和平县和丰中学初一月考)水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其中__________是自变量,__________是因变量.2.(2022·四川锦江·初一期末)在圆的周长C=2πR中,常量与变量分别是()A.2是常量,C、π、R是变量B.2π是常量,C,R是变量C.C、2是常量,R是变量D.2是常量,C、R是变量3.(2022·广西平桂·期中)如图,下列各曲线中能够表示y是x的函数的是().A.B.C.D.4.(2022·山东邹平·初二期末)下列各曲线中,不能表示y是x的函数的是().A.B.C.D.5.(2022·辽宁西丰·初二期末)下列曲线中表示y是x的函数的为()A.B.C.D.6.(2022·广西田东·初二期末)下列各图中,能表示y是x的函数的是()A.B.C.D.7.(2022·江西南昌二中初二期中)下列四个图象中,不是函数图象的是()A .B .C .D .题型二:函数的取值范围8.(2022·四川雁江·初三期末)若y x=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A .1x 2≤且x 0≠ B .1x 2≠ C .1x 2≤D .x 0≠9.(2022·察哈尔右翼前旗第三中学初二期末)函数11y x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A .2x ≤B .2x ≤且1x ≠C .x <2且1x ≠D .1x ≠10.(2022·湖北荆州·初二月考)函数y =x 的取值范围是() A .1x >B .1x <C .1x ≤D .1≥x11.(2022·南通市八一中学初二月考)已知函数y =1x -,则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A .﹣1<x <1B .x ≥﹣1且x ≠1C .x ≥﹣1D .x ≠112.(2022·山东曲阜·初二期中)式子2x -中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1且x ≠2B .x >1且x ≠2C .x ≠2D .x >113x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14.(2022·湖南渌口·初三期中)在函数y =x 的取值范围是.15.(2022·平江县南江中学初三二模)函数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A.B.C.D.16.(2022·四川雁江·初三其他)函数y=-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17.(2022·四川省成都七中育才学校学道分校中考模拟)函数12x-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18.(2022·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学南校区初二月考)13yx=-中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题型三:函数的三种表达形式(1)列表法19.(2022·全国初一课时练习)某人购进一批苹果到集贸市场零售,已知卖出的苹果数量x(千克)与售价y(元)之间的关系如下表:(1)变量x与y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2)卖__________kg苹果,可得14.5元;若卖出苹果10kg,则应得__________元.20.(2022·渝中·重庆巴蜀中学初一期末)弹簧挂上重物后会伸长,测得一弹簧的长度y(cm)于所挂的重物的质量x(kg)间有下面的关系(弹簧的弹性范围x≤10kg),当所挂的物体质量是8kg时,弹簧的长度是__________cm.21.(2022·山东宁阳·初一期中)下表记录了一次实验中的时间和温度的数据,写出T与t的关系式____.x的取值范围是_____.22.(2017·江苏常熟·中考模拟)函数23.(2022·广东盐田·初一期中)某地的温度T(℃)与海拔高度h(km)之间的关系如下所示:要算出海拔高度为6km时该地的温度,适宜用第________种形式。
2024年中考数学复习重难点精讲练专题11 一次函数(教师版)

知识点01: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高频考点精讲】1.在一次函数b kx y +=中,当k >0时,y 随x 增大而增大。
(1)当b >0时,直线交y 轴于正半轴,过一、二、三象限。
(2)当b <0时,直线交y 轴于负半轴,过一、三、四象限。
2.在一次函数b kx y +=中,当k <0时,y 随x 增大而减小。
(1)当b >0时,直线交y 轴于正半轴,过一、二、四象限。
(2)当b <0时,直线交y 轴于负半轴,过二、三、四象限。
知识点02: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高频考点精讲】一次函数)0(≠+=k b kx y 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它与x 轴的交点坐标是(kb-,0);与y 轴的交点坐标是(0,b ),直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都满足函数关系式b kx y +=。
知识点03:一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高频考点精讲】1.一次函数图象的平移直线b kx y +=可以看做由直线kx y =平移|b |个单位得到的。
b >0时,向上平移;b <0时,向下平移。
(1)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两条直线的斜率k 相等,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的斜率k 相等,那么两条直线平行。
(2)平移规律:上加下减,左加右减。
2.一次函数图象的对称(1)直线b kx y +=关于x 轴对称的另一条直线的解析式为b kx y --=。
推导过程:x 不变,y 变成﹣y ,即b kx y +=-⇒b kx y --=。
(横坐标不变,纵坐标是原来的相反数)(2)直线b kx y +=关于y 轴对称的另一条直线的解析式为b kx y +-=。
推导过程:y 不变,x 变成﹣x ,即b x k y +-=)(⇒b kx y +-=。
(纵坐标不变,横坐标是原来的相反数)(3)直线b kx y +=关于原点对称的另一条直线的解析式为b kx y -=。
推导过程:x 和y 都变成相反数,即b x k y +-=-)(⇒b kx y -=。
(横、纵坐标都变成原来的相反数)3.一次函数图象的旋转(1)直线b kx y +=旋转90°所得另一条直线与原直线垂直,斜率乘积为﹣1,另一条直线的解析式为b kx y +-=。
中考数学函数知识点精讲,中考函数知识点都在这里了.doc

中考数学函数知识点精讲,中考函数知识点都在这里了考点三、函数及其相关概念(3~8分)1、变量与常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一般地,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 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2、函数解析式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数学式子叫做函数解析式或函数关系式。
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的全体,叫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及其优缺点(1)解析法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有时可以用一个含有这两个变量及数字运算符号的等式表示,这种表示法叫做解析法。
(2)列表法把自变量x的一系列值和函数y的对应值列成一个表来表示函数关系,这种表示法叫做列表法。
(3)图像法用图像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图像法。
4、由函数解析式画其图像的一般步骤(1)列表: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函数的一些对应值(2)描点:以表中每对对应值为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相应的点(3)连线:按照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考点四、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3~10分)1、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限制条件不唯一,满足多个不等式。
求定义域要过关,四项原则须注意。
负数不能开平方,分母为零无意义。
分数指数底正数,数零没有零次幂。
限制条件不唯一,不等式组求解集。
1.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先去分母再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1”有讲究,同乘除负要变向。
先去分母再括号,移项别忘要变号。
同类各项去合并,系数化“1”注意了。
同乘除正无防碍,同乘除负也变号。
2.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大于头来小于尾,大小不一中间找。
大大小小没有解,四种情况全来了。
同向取两边,异向取中间。
中间无元素,无解便出现。
幼儿园小鬼当家,(同小相对取较小) 敬老院以老为荣,(同大就要取较大) 军营里没老没少。
(大小小大就是它) 大大小小解集空。
(小小大大哪有哇) 3.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首先化成一般式,构造函数第二站。
中考总复习:函数综合--知识讲解(基础).doc

中考总复习:函数综合—知识讲解(基础)责编:常春芳【考纲要求】1.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知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各象限和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的特征,求点关于坐标轴、坐标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求线段的长度,几何图形的面积,求某些点的坐标等;2.函数的有关概念求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求函数值、函数的图象、函数的表示方法;3.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常见的题目是确定图象的位置,利用函数的图象确定某些字母的取值,利用函数的性质解决某些问题.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来说明函数值的变化趋势,又能反过来判定函数图象的位置;4.函数的解析式求函数的解析式,求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对称轴方程,利用函数的解析式来求某些字母或代数式的值.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常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三角形的面积、边角关系、圆的切线、圆的有关线段组成综合题.【知识网络】【考点梳理】考点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1.相关概念(1)平面直角坐标系 (2)象限 (3)点的坐标2.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3.特殊位置点的坐标 (1)坐标轴上的点(2)一三或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 (3)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上的点的坐标 (4)关于x 轴、y 轴、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 4.距离(1)平面上一点到x 轴、y 轴、原点的距离(2)坐标轴或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 (3)平面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 5.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1)利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2)利用坐标表示平移 要点诠释:点P(x,y)到坐标轴及原点的距离:(1)点P(x,y)到x 轴的距离等于y ; (2)点P(x,y)到y 轴的距离等于x ; (3)点P(x,y)到原点的距离等于22y x .考点二、函数及其图象 1.变量与常量 2.函数的概念3.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4.函数值5.函数的表示方法(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6.函数图象 要点诠释:由函数解析式画其图像的一般步骤:(1)列表: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函数的一些对应值;(2)描点:以表中每对对应值为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相应的点;(3)连线:按照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考点三、一次函数1.正比例函数的意义2.一次函数的意义3.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性质4. 一次函数的图象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5.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要点诠释:确定一个正比例函数,就是要确定正比例函数定义式kx y =(k ≠0)中的常数k ;确定一个一次函数,需要确定一次函数定义式b kx y +=(k ≠0)中的常数k 和b.解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是待定系数法.考点四、反比例函数 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性质3.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要点诠释:反比例函数中反比例系数的几何意义,如下图,过反比例函数)0(≠=k xky 图像上任一点),(y x P 作x 轴、y 轴的垂线PM ,PN ,垂足为M 、N ,则所得的矩形PMON 的面积S=PM ∙PN=xy x y =∙.,y xk=∴||k S k xy ==,.考点五、二次函数 1.二次函数的概念2.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4.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要点诠释:1、两点间距离公式(当遇到没有思路的问题时,可用此方法拓展思路,以寻求解题方法) 如图:点A 坐标为(x 1,y 1),点B 坐标为(x 2,y 2),则AB 间的距离,即线段AB 的长度为()()221221y y x x -+-.2、函数平移规律:左加右减、上加下减.考点六、函数的应用1.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2. 反比例函数的实际应用3. 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要点诠释:分段函数是指自变量在不同的取值范围内,其关系式(或图象)也不同的函数,分段函数的应用题多设计成两种情况以上,解答时需分段讨论.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很多需分段计费的实际问题,因此,分段计算的应用题成了近几年中考应用题的一种重要题型.【典型例题】类型一、用函数的概念与性质解题1.已知一次函数y=(3a-2)x+(1-b),求字母a, b的取值范围,使得:(1)y随x的增大而增大;(2)函数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x轴的下方;(3)函数的图象过第一、二、四象限.【思路点拨】(1)y=kx+b (k≠0)的图象,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2)当b<0时,函数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x轴的下方;(3)当k<0, b>0时时,函数的图象过第一、二、四象限.【答案与解析】解:a、b的取值范围应分别满足:(1)由一次函数y=kx+b(k≠0)的性质可知:当k>0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即3a-2>0,∴23a>, 且b取任何实数.(2)函数图象与y 轴的交点为(0,1-b ), ∵ 交点在x 轴的下方,∴ ,即a≠, b >1.(3)函数图象过第一、二、四象限,则必须满足 .【总结升华】下面是y=kx(k≠0), y=kx+b (k≠0)的图象的特点和性质的示意图,如图1,当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b >0时,图象过一、二、三象限,当b=0时,是正比例函数,当b <0时,图象过一、三、四象限;当y=x 时,图象过一、三象限,且是它的角平分线.由于常数k 、b 不同,可得到不同的函数,k 决定直线与x 轴夹角的大小,b 决定直线与y 轴交点的位置,由k 定向,由b 定点.同样,如图2,是k <0的各种情况,请你指出它们的图象的特点和性质.举一反三:【变式】作出函数y=x, 2x y x=,2()y x =的图象,它们是不是同一个函数?【答案】 函数2()y x =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x≥0;函数2x y x=在x≠0时,就是函数y=x ;而x=0不在函数2x y x=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之内.由此,作图如下:可见它们不是同一个函数.类型二、函数图象及性质2.已知:(1)m 为何值时,它是一次函数. (2)当它是一次函数时,画出草图,指出它的图象经过哪几个象限?y 是随x 的增大而增大还是减小? (3)当图象不过原点时,求出该图象与坐标轴交点间的距离,及图象与两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 【思路点拨】一次函数应满足:一次项(或自变量)的指数为1,系数不为0. 【答案与解析】(1)依题意:,解得m=1或m=4.∴当m=1或m=4时,它是一次函数.(2)当m=4时,函数为y=2x ,是正比例函数,图象过一,三象限, 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m=1时,函数为y=-x-3,直线过二,三,四象限,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3)直线y=-x-3不过原点,它与x 轴交点为A(-3,0), 与y 轴交点为B(0,-3),..∴直线y=-x-3与两轴交点间的距离为,与两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总结升华】(1)某函数是一次函数应满足的条件是:一次项(或自变量)的指数为1,系数不为0.而某函数若是正比例函数,则还需添加一个条件:常数项为0.(2)判断函数的增减性,关键是确定直线y=kx+b (k ≠0)中k 、b 的符号.(3)直线y=kx+b (k ≠0)与两轴的交点坐标可运用x 轴、y 轴上的点的特征来求,当直线y=kx+b (k ≠0)上的点在x 轴上时,令y=0,则,交点为;当直线y=kx+b (k ≠0)上的点在y 轴上时,令x=0,则y=b ,即交点为(0,b).举一反三:【高清课程名称:函数综合1 高清ID 号: 369111 关联的位置名称(播放点名称):经典例题2】 【变式】已知关于x 的方程2(3)40x m x m --+-=. (1)求证: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2)若方程有一个根大于4且小于8,求m 的取值范围;(3)设抛物线2(3)4y x m x m =--+-与y 轴交于点M ,若抛物线与x 轴的一个交点关于直线y x =-的对称点恰好是点M ,求m 的值. 【答案】证明:(1)22224(3)4(4)1025(5)b ac m m m m m ∆=-=---=-+=-≥0,所以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解:(2)由(1)2(5)m ∆=-,根据求根公式可知,方程的两根为:23(5)2m m x -±-= 即11x =,24x m =-,由题意,有448m <-<,即812m <<.(3)易知,抛物线2(3)4y x m x m =--+-与y 轴交点为M (0,4m -),由(2)可知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为(1,0)和(4m -,0),它们关于直线y x =-的对称点分别为(0,1-)和(0, 4m -), 由题意,可得14m -=-或44m m -=-,所以3m =或4m =.3.抛物线y=x 2+bx+c 图象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所得图象的解析式为y=x 2﹣2x﹣3,则b 、c 的值为( )A .b=2,c=2B .b=2,c=0C .b=﹣2,c=﹣1D .b=﹣3,c=2 【思路点拨】易得新抛物线的顶点,根据平移转换可得原抛物线顶点,根据顶点式及平移前后二次项的系数不变可得原抛物线的解析式,展开即可得到b ,c 的值. 【答案】B . 【解析】解:由题意得新抛物线的顶点为(1,﹣4), ∴原抛物线的顶点为(﹣1,﹣1),设原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 ﹣h )2+k 代入得:y=(x+1)2﹣1=x 2+2x , ∴b=2,c=0. 故选B .【总结升华】抛物线的平移不改变二次项系数的值;讨论两个二次函数的图象的平移问题,只需看顶点坐标是如何平移得到的即可.4.若一次函数y=kx+1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1y x=的图象没有公共点,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 . 【思路点拨】因为反比例函数1y x = 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故一次函数y=kx+1中,k <0,将解方程组 11y kx y x =+⎧⎪⎨=⎪⎩转化成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当两函数图象没有公共点时,只需△<0即可.【答案】1-4k <. 【解析】由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可知,1y x=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当一次函数y=kx+1与反比例函数图象无交点时,k <0,解方程组11y kx y x =+⎧⎪⎨=⎪⎩,得kx 2+x-1=0, 当两函数图象没有公共点时,△<0,即1+4k <0, 解得1-4k <, ∴两函数图象无公共点时,1-4k <. 故答案为:1-4k <.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关键是转化成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再确定k 的取值范围.类型三、函数综合题5.(2015春•姜堰市校级月考)已知二次函数y=ax 2+bx+c (a ≠0)的图象如图所示,对称轴是直线x=﹣,有下列结论:①ab >0;②a+b+c <0;③b+2c <0;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 .0B . 1C . 2D .3 【思路点拨】根据开口方向、对称轴、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确定a 、b 、c 的符号,根据对称轴和图象确定y >0或y <0时,x 的范围,确定代数式的符号. 【答案】C . 【解析】解:①∵开口向下,∴a<0,对称轴在y 轴的左侧,b <0,∴①正确; ②当x=1时,y <0,∴a+b+c<0,②正确;③﹣=﹣,2a=3b,x=﹣1时,y>0,a﹣b+c>0,b+2c>0③错误;故选:C.【总结升华】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灵活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是解题的关键,解答时,要熟练运用抛物线的对称性和抛物线上的点的坐标满足抛物线的解析式.举一反三:【变式】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一次函数y=bx+b2﹣4ac与反比例函数y=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象大致为()A. B. C. D.【答案】由抛物线的图象可知,横坐标为1的点,即(1,a+b+c)在第四象限,因此a+b+c<0;∴双曲线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由于抛物线开口向上,所以a>0;对称轴x=>0,所以b<0;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故b2﹣4ac>0;∴直线y=bx+b2﹣4ac经过第一、二、四象限.故选D.类型四、函数的应用6.(2015•舟山)某企业接到一批粽子生产任务,按要求在15天内完成,约定这批粽子的出厂价为每只6元,为按时完成任务,该企业招收了新工人,设新工人李明第x天生产的粽子数量为y只,y与x满足下列关系式:y=.(1)李明第几天生产的粽子数量为420只?(2)如图,设第x天每只粽子的成本是p元,p与x之间的关系可用图中的函数图象来刻画.若李明第x天创造的利润为w元,求w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并求出第几天的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元?(利润=出厂价﹣成本)(3)设(2)小题中第m天利润达到最大值,若要使第(m+1)天的利润比第m天的利润至少多48元,则第(m+1)天每只粽子至少应提价几元?【思路点拨】(1)把y=420代入y=30x+120,解方程即可求得;(2)根据图象求得成本p与x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利润等于订购价减去成本价,然后整理即可得到W 与x的关系式,再根据一次函数的增减性和二次函数的增减性解答;(3)根据(2)得出m+1=13,根据利润等于订购价减去成本价得出提价a与利润w的关系式,再根据题意列出不等式求解即可.【答案】解:(1)设李明第n天生产的粽子数量为420只,由题意可知:30n+120=420,解得n=10.答:第10天生产的粽子数量为420只.(2)由图象得,当0≤x≤9时,p=4.1;当9≤x≤15时,设P=kx+b,把点(9,4.1),(15,4.7)代入得,,解得,∴p=0.1x+3.2,①0≤x≤5时,w=(6﹣4.1)×54x=102.6x,当x=5时,w最大=513(元);②5<x≤9时,w=(6﹣4.1)×(30x+120)=57x+228,∵x是整数,∴当x=9时,w最大=714(元);③9<x≤15时,w=(6﹣0.1x﹣3.2)×(30x+120)=﹣3x2+72x+336,∵a=﹣3<0,∴当x=﹣=12时,w最大=768(元);综上,当x=12时,w有最大值,最大值为768.(3)由(2)可知m=12,m+1=13,设第13天提价a元,由题意得,w13=(6+a﹣p)(30x+120)=510(a+1.5),∴510(a+1.5)﹣768≥48,解得a=0.1.答:第13天每只粽子至少应提价0.1元.【总结升华】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主要是利用二次函数的增减性求最值问题,利用一次函数的增减性求最值,难点在于读懂题目信息,列出相关的函数关系式.举一反三:【高清课程名称: 函数综合1 高清ID 号: 369111 关联的位置名称(播放点名称):经典例题3】【变式】抛物线2y ax bx c =++,a >0,c <0,2360a b c ++=.(1)求证:1023b a +>; (2)抛物线经过点1(,)2P m ,Q (1,)n . ① 判断mn 的符号; ② 抛物线与x 轴的两个交点分别为点A 1(,0)x ,点B 2(,0)x (A 在B 左侧),请说明116x <,2112x <<. 【答案】(1)证明:∵ 2360a b c ++=, ∴12362366b a b c c a a a a++==-=-. ∵ a >0,c <0,∴ 0c a <,0c a->. ∴ 1023b a +>.(2)解:∵ 抛物线经过点P 1(,)2m ,点Q (1,)n , ∴ 11 ,42 .a b c m a b c n ⎧++=⎪⎨⎪++=⎩① ∵ 2360a b c ++=,a >0,c <0,∴ 223a b c +=-,223a b c =--. ∴ 1112111()42424312b c m a b c a a a a +=++=+=+-=-<0. 2(2)33a a n abc a c c c =++=+--+=->0. ∴ 0mn <. ② 由a >0知抛物线2y ax bx c =++开口向上.∵ 0m <,0n >,∴ 点P 1(,)2m 和点Q (1,)n 分别位于x 轴下方和x 轴上方.∵ 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A 1(,0)x ,B 2(,0)x (点A 在点B 左侧), ∴ 由抛物线2y ax bx c =++的示意图可知,对称轴右侧的点B 的横坐标2x 满足2112x <<. ∵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2b x a =-,由抛物线的对称性可1222x x b a +=-,由(1)知123b a -<, ∴ 12123x x +<. ∴ 12221332x x <-<-,即116x <.。
函数(知识梳理与考点分类讲解)-八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专项突破讲与练(北师大版)

专题4.1函数(知识梳理与考点分类讲解)【知识点1】函数的定义1.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如果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并且对于变量x的每个值,变量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我们称y是x的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说明:(1)在函数中定义的两个变量x,y是有主次之分的,变量x的变化是主动的,称之为自变量,而变量y是随x的变化而变化的,是被动的,称之为因变量(即自变量的函数);(2)函数不是数,函数的实质是两个变量的对应关系.2.判断一个关系是否是函数关系的方法一看是否在一个变化过程中;二看是否存在两个变量;三看对于变量每取一个确定的值,另一个变量是否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以上三者(简称“三要素”)缺一不可.特别提醒:函数的定义中包括了对应值的存在性唯一性两重薏思,即对自变量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函数有且只有一个值与之对应对自变量x的不同值y的值可以相同,如函数2y x ,当x=1和x=-1时,y的对应值者是L 【知识点2】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1.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表示方法定义优点缺点列表示通过列出自变量的值与对应函数值的表格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列表法一目了然,对表格中已有自变量的每一个值,可直接查出与它对应的函数值列出的对应值是有限的,而且在表格中也不容易看出自变量与函数的变化规律关系式法用数学式子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关系式法.其中的等式叫做函数关系式能准确地反映整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与数值的对应关系从函数关系式很难直观看出函数的变化规律,而且有些函数不能用关系式法表示出来图象法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图象法直观、形象地反映出函数关系变化的趋势和某些性质从自变量的值常常难以找到对应函数的准确值2.列函数关系式根据实际问题列函数关系式的方法类似于列方程解应用题,只要找出自变量与函数值之间存在的等量关系,列出等式即可.但要整理成用含自变量的代数式表示函数值的形式.【考点一】利用函数的概念判断两变量的函数关系【例1】(2023·上海·八年级假期作业)下列各式中,y 是否是x 的函数?为什么?(1)23y x =;(2)23y x =.【答案】(1)是,理由见分析;(2)不是,理由见分析【分析】根据函数的概念进行求解即可:对于两个变量,对于其中一个变量x 的任意取值(取值范围内),另一个变量y 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那么y 就是x 的函数.(1)解:∵在23y x =中,对于任意的x 的值,y 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y 是x 的函数;(2)解:∵在23y x =中,对于任意一个正数x 的值,y 都有两个值与之对应,∴y 不是x 的函数;【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的定义,熟知函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1】(2023秋·安徽合肥·八年级合肥38中校考阶段练习)下列各曲线中,能表示y 是x 的函数的是()A .B .C .D .【答案】D【分析】根据函数的概念即可解答.解:由函数的定义: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与y ,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的值与其对应,那么就说y 是x 的函数.则只有D 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点拨】题主要考查了函数的概念,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与y ,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本的值与其对应,那么就说y 是x 的函数.【变式2】(2023·山东德州·二模)下列关于两个变量关系的四种表述中,正确的是.(填序号即可)①圆的周长C 是半径r 的函数;②表达式y =y 是x 的函数;③如表中,n 是m 的函数;m 3-2-1-123n2-3-6-632④如图中,曲线表示y 是x 的函数.【答案】①②③【分析】根据函数的定义与函数的表示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到答案.解:①圆的周长C 是半径r 的函数;表述正确,故①符合题意;②表达式y =y 是x 的函数;表述正确,故②符合题意;③由表格信息可得:对应m 的每一个值,n 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故③符合题意;在④中的曲线,当0x >时的每一个值,y 都有两个值与之对应,故④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①②③【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函数的定义,函数的表示方法,理解函数定义与表示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考点二】函数的解析式★★自变量★★因变量【例2】(2022秋·八年级课时练习)在一次实验中,老师把一根弹簧秤的上端固定,在其下端悬挂物体,测得弹簧秤的长度()cm y 随所挂物体的质量x ()kg 变化关系的图象如下:(1)根据图象信息补全表格:x /kg 012345y /cm810121416(2)写出所挂物体质量在0至5kg 时弹簧秤长度y ()cm 与所挂物体质量()kg x 的关系式;(3)结合图象,写出弹簧秤长度是怎样随悬挂物体质量的变化而变化的.【答案】(1)18;(2)=2+8y x ;(3)当0≤x ≤5时,所挂重物每增加1千克,弹簧增长2cm ;当挂重物不小于5千克时,弹簧的长度均为18cm .【分析】(1)根据表格可知,发现所挂重物每增加1千克,弹簧增长2cm ,据此解答即可;(2)根据弹簧的长度等于弹簧原来的长度+弹簧伸长的长度列出关系式;(3)结合图象解答即可.解:(1)由题意可知,当x =5时,y =16+2=18,故答案为:18;(2)根据表格可知:所挂重物每增加1千克,弹簧增长2cm ,根据弹簧的长度=弹簧原来的长度+弹簧伸长的长度可知当所挂物体的重量为x 千克时,弹簧长度y =2x +8(0≤x ≤5);(3)由图象可知,当0≤x ≤5时,所挂重物每增加1千克,弹簧增长2cm ;当挂重物不小于5千克时,弹簧的长度均为18cm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得是列函数关系式,解答本题需要同学们明确弹簧的长度=弹簧原来的长度+弹簧伸长的长度,根据表格发现所挂重物每增加1千克,弹簧增长2cm 是解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1】(2021春·海南海口·八年级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海口学校校考期中)在函数y 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A .x ≥1B .x ≠2C .x ≥2D .x ≥1且x ≠2【答案】D【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和分式的意义,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分母不等于0,就可以求解.解:根据二次根式的意义可知:x -1≥0,即x ≥1,根据分式的意义可知:x -2≠0,即x ≠2,∴x ≥1且x ≠2.故选:D .【点拨】本题考查了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确定和分式的意义.函数自变量的范围一般从三个方面考虑:(1)当函数表达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2)当函数表达式是分式时,考虑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3)当函数表达式是二次根式时,被开方数为非负数.【变式2】(2022春·河北邯郸·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如图,长为32米,宽为20米的长方形地面上,修筑宽度均为x 米的两条互相垂直的小路(图中阴影部分),其余部分作耕地,如果将两条小路铺上地砖,选用地砖的价格是60元/米2.(1)写出买地砖需要的钱数y (元)与x (米)的函数关系式为(不要求写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当3x =时,地砖的费用为元.【答案】2312060y x x =-8820【分析】(1)先求出小路的面积,然后根据买地砖需要的钱数=小路的面积⨯每平方米地砖的价格,进行计算即可解答;(2)把3x =代入(1)中所求的关系式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1)由题意得:两条小路的面积为:223220(52)x x x x x +-=-米2,2260(52)312060y x x x x ∴=⨯-=-,故答案为:2312060y x x =-;(2)当3x =时,2312060312036098820x x -=⨯-⨯=(元),答:当3x =时,地砖的费用为8820元.【点拨】本题考查了函数关系式,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结合图形求出小路的面积是解题的关键.【考点三】利用函数的三种表达方式解决问题【例3】(2023春·山东烟台·六年级统考期末)在一次实验中,马达同学把一根弹簧的上端固定,在其下端悬挂物体,测得的弹簧长度(cm)y 随所挂物体的质量(kg)x 变化关系的图象如下:(1)上表反映的变化过程中的两个变量,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2)根据以上图象补全表格:所挂物体质量/kg x 012345弹簧长度/cmy 8101214(3)由图象可知,弹簧能承受的所挂物体的最大质量是多少千克?(4)在弹簧承受范围内,请直接用含有x 的代数式表示y .【答案】(1)图中反映的是弹簧的长度随所挂物体质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其中所挂物体的质量是自变量,弹簧的长度是因变量;(2)16,18;(3)5千克;(4)()2805y x x =+≤≤【分析】(1)根据变量常量的定义结合题意进行判断即可;(2)根据图象填写表格即可;(3)根据图象得出结论;(4)根据图象可知所挂物体质量每增加1千克,弹簧伸长2厘米,据此解答即可.解:(1)图中反映的是弹簧的长度随所挂物体质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其中所挂物体的质量是自变量,弹簧的长度是因变量;(2)由图象得:所挂物体质量/kg x 012345弹簧长度/cm y 81012141618故答案为:16,18;(3)由图象可知,弹簧能承受的所挂物体的最大质量是5千克.(4)∵所挂物体质量每增加1千克,弹簧伸长2厘米,∴()2805y x x =+≤≤.【点拨】本题考查函数的表示方法,理解表格中弹簧的长度随所挂物体质量之间的变化关系是正确判断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1】(2023春·四川达州·七年级统考期末)李强一家自驾车到离家500km 的九寨沟旅游,出发前将油箱加满油.下表记录了轿车行驶的路程(km)x 与油箱剩余油量(L)y 之间的部分数据:轿车行驶的路程/km x 0100200300400…油箱剩余油量/L y 50423426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该车的油箱容量为50LB .该车每行驶100km 耗油8LC .油箱剩余油量(L)y 与行驶的路程(km)x 之间的关系式为508y x =-D .当李强一家到达九寨沟时,油箱中剩余10L 油【答案】C【分析】根据表格中信息逐一判断即可.解:A 、由表格知:行驶路程为0km 时,油箱余油量为50L ,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B 、0100km -时,耗油量为-=50428L ;100——200km 时,耗油量为37298L -=;故B 正确,不符合题意;C 、有表格知:该车每行驶50km 耗油4L ,则45050y x =-,故C 错误,符合题意;D 、当500x =时,()45050010L 50y =-⨯=,故D 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的表示方法,明确题意、正确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变式2】(2020秋·八年级单元测试)等腰三角形ABC 周长为24,底边BC 长为y ,腰AB 长为x ,则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及定义域是.【答案】()242612y x x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周长为24可得出2x+y=24,变形后即可得出y=-2x+24;根据三角形的边长大于0以及两腰之和大于底边,即可得出关于x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之即可得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解:根据题意得:2x+y=24,∴y=-2x+24,∵x 、x 、y 为三角形的边,∴22242240x x x -+-+⎧⎨⎩>>,∴6<x <12.故答案为:()242612y x x =-<<.【点拨】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以及三角形的周长,解题的关键是:(1)根据三角形的周长为20找出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2)由三角形的边长为正值结合两腰之和大于底边,列出关于x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考点四】实际问题中列函数的表达式【例4】(2023秋·全国·八年级专题练习)某超市最近销售蓝莓,根据以往的销售经验,每天的售价与销售量之间有如下关系:每千克售价(元)6059585756……30每天销售量(千克)5055606570……200(1)表格中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2)设当售价从每千克60元下降了x 元时,每天销售量为y 千克,直接写出y 与x 之间的关系式;(3)如果周六的销售量是170千克,那这天的售价是每千克多少元?(4)如果蓝莓的成本价是30元/千克,某天的售价定为40元/千克,当天的销售利润是多少?【答案】(1)每千克售价,每天销量;(2)550y x =+;(3)36元;(4)1500元【分析】(1)根据表格内容可求解此题;(2)由題意根据每千克售价每下降1元每天销售量就增加5千克进行求解;(3)将170y =代入(2)题结果并进行计算;(4)根据当天的销售利润等于每千克的利润乘以销售的千克数进行代入计算.(1)解:由题意得,自变量是每千克售价,因变量是每天销量,故答案为:每千克售价,每天销量;(2)解:由题意得售价每下降1元销售量就增大5千克,∴当售价从每千克60元下降了x 元时,每天销售量为550y x =+即y 与x 之间的关系式为550y x =+;(3)解:当170y =时,170550x =+,解得:24x =,∴602436-=,即这天的售价是每千克36元;(4)解:由(2)题结果可得,当604020x =-=时,52050150y =⨯+=,∴()40301501500-⨯=(元)答:这天的销售利润是1500元.【点拨】此题考查了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键是能准确理解题目间数量关系,并运用函数知识进行求解.【举一反三】【变式1】(2023春·河北邯郸·八年级统考期末)已知两个变量x 和y ,它们之间的三组对应值如下表所示:x 2-02y311-那么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可能是()A .1y x =-+B .21y x x =++C .y =13x +D .2y x=-【答案】A【分析】根据函数的定义以及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逐项进行判断即可.解:A .表格中的三组x y 、的对应值均满足1y x =-+,因此选项A 符合题意;B .表格中01x y ==,满足21y x x =++,但23x y =-=,与21x y ==-,不满足21y x x =++,因此选项B 不符合题意;C .表格中的三组x y 、的对应值均不满足13y x =+,因此选项C 不符合题意;D .表格中的三组x y 、的对应值均不满足2y x =-,因此选项D 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拨】本题考查函数关系式,理解函数的定义以及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是正确解答的前提.【变式2】(2023秋·全国·八年级专题练习)甲同学的饭卡原有208元,在学校消费为周一到周五,平均每天消费35元,他的卡内余额y (元)与在校天数()05x x ≤≤之间的关系式为.【答案】20835y x=-【分析】用208减去x 天内的消费,即可确定函数关系式.解:依题意,他的卡内余额y (元)与在校天数()05x x ≤≤之间的关系式为20835y x =-,故答案为:20835y x =-.【点拨】本题考查了函数关系式,理解题意列出关系式是解题的关键.【考点五】动点问题中列函数的表达式【例5】(2023春·湖南长沙·八年级统考期末)已知点()8,0A 及在第一象限的动点(),P x y ,且10x y +=.设OPA 的面积为S .(1)求S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2)求x 的取值范围,并根据x 的取值范围求出S 的取值范围;(3)当12S =时,求P 点坐标.【答案】(1)=-+S 4x 40;(2)010x <<,040S <<;(3)(7,3)【分析】(1)根据OPA ∆的面积S 等于1·2y OP P 可得出S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2)由点P 在第一象限,可得点P 的横纵坐标均大于0,则可得关于x 的不等式,解得x 的取值范围即可.(3)先根据(1)中S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及12S =,得出点P 的横坐标,再将其代入10x y +=,则可解得点P 的纵坐标.(1)解:由10x y +=得10y x =-,P 点在第一象限,点A 坐标(8,0),∴11·8(10)44022S OA Py x x ==⨯⨯-=-+,S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为=-+S 4x 40.(2)解:P 在第一象限,∴1000x x ->⎧⎨>⎩,x ∴的取值范围为010x <<.则S 的取值范围为040S <<.(3)解:440S x =-+ ,∴当12S =时,44012x -+=,7x ∴=,710y += ,3y ∴=,P ∴点的坐标为(7,3).【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求函数关系式,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解题的关键是运用数形结合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举一反三】【变式1】(2023春·八年级课时练习)如图所示,在ABC 中,已知16BC =,高10AD =,动点Q 由C 点沿CB 向B 点移动(不与点B 重合).设CQ 的长为x ,ACQ 的面积为S ,则S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A .805S x =-(016x <<)B .5S x =(016x <<)C .10S x =(016x <<)D .580S x =+(016x <<)【答案】B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到S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解:∵12ACQ S CQ AD =⋅ ∴11052S x x =⨯=∴S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5S x =(016x <<).故选:B【点拨】本题考查列函数解析式,理解题意,列出函数解析式,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解题的关键.【变式2】(2022秋·辽宁沈阳·八年级沈阳市实验学校校考期中)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4AB =,动点M 从点A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线段AB 运动,同时动点N 从点A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线段AD 运动,当点N 运动到点D 时,点M ,N 同时停止运动,设AMN 的面积为y ,运动时间为x (s ),请写出y 与x 之间函数关系式.【答案】()202y x x =<≤【分析】根据点N 的运动情况,写出y 和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即可.解:当点N 在AD 运动时,∵4AB =,∴02x <≤,∵动点M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线段AB 运动,动点N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线段AD 运动,∴AM x =,2AN x =,∴2122y x x x =⋅=,故答案为:()202y x x =<≤.【点拨】本题是运动型综合题,考查了函数表达式、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等知识点.解题关键是深刻理解动点的函数图象,了解图象中关键点所代表的实际意义,理解动点的完整运动过程.【考点六】分段函数的表达式【例6】(2022秋·黑龙江大庆·七年级校考开学考试)某市自来水公司为鼓励单位节约用水,额定某单位每月计划内用水3000吨.计划内用水每吨收费1.5元,超额部分按每吨2.4元收费.(1)写出这个单位每月消费y (元)与用水量x (吨)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若该单位1、2月份分别用水3200吨和2800吨,水费各为多少?【答案】(1) 1.5(03000)2.42700(3000)x x y x x <≤⎧=⎨->⎩(2)该单位1、2月份分别用水3200吨和2800吨,水费分别为4980元和4200元【分析】(1)根据题意,分03000x <≤时,3000x >时,分别列出函数关系式,即可求解;(2)将3200,2800x =分别代入(1)的关系式,即可求解.解:(1)当03000x <≤时, 1.5y x =;当3000x >时,()3000 1.53000 2.4 2.42700y x x =⨯+-⨯=-,∴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1.5(03000)2.42700(3000)x x y x x <≤⎧=⎨->⎩;(2)∵32003000>,∴ 2.4320027004980y =⨯-=(元),∵28003000<∴ 1.528004200y =⨯=(元),答:该单位1、2月份分别用水3200吨和2800吨,水费分别为4980元和4200元.【点拨】本题考查了列函数关系式,求函数值,根据题意分别列出函数关系式解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1】(2022秋·福建漳州·八年级校考期中)某商店11月11日举行促销优惠活动,当天到店购买商品,有以下两种优惠方案,方案一:用168元购买会员卡后,则购买商店内任何商品,一律按商品价格的8折优惠;方案二:若不购买会员卡,则购买商店内任何商品,一律按商品价格的9折优惠.已知小敏不是该商店的会员,设她所购买商品总价格为x 元,实际支付费用为y 元.(1)若小敏不购买会员卡,则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___;若小敏购买会员卡,则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___;(2)小敏准备购买的商品总价格为1080元,请问她选用哪种方案较为合算?【答案】(1)0.9y x =;0.8168y x =+;(2)选用方案一较为合算【分析】(1)根据所购买商品的价格和折扣直接计算出实际应付的钱;(2)分别求出两种不同方案的实际支付费用,再比较,即可.(1)解:小敏不购买会员卡,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0.9y x =;小敏购买会员卡,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0.8168y x =+;故答案为:0.9y x =;0.8168y x =+(2)解:方案一:实际支付费用为0.91080972y =⨯=元;方案二:实际支付费用为0.810801681032y =⨯+=元,∵1032972>,∴小敏选用方案一较为合算.【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列函数关系式,明确题意,准确列出函数关系式是解题的关键.【变式2】(2023春·广东茂名·七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小明用的练习本可以到甲超市购买,也可以到乙超市购买.已知两超市的标价都是每本1元,但甲超市的优惠条件是购买10本或少于10本按标价卖,10本以上,从第11本开始按标价的70%卖.乙超市的优惠条件是从第1本开始就按标价的85%卖.(1)当小明要买28本时,到哪家超市购买较省钱?(2)写出甲超市中,收款y 甲(元)与购买本数x (本)的关系式.(3)小明现有24元钱,最多可买多少本练习本?【答案】(1)甲家超市买收费省钱;(2)()100.73(10)x x y x x ⎧≤=⎨+>⎩甲;(3)拿24元钱最多可以买30本练习本(在甲超市购买)【分析】(1)根据甲超市所需要的费用=前10本的总费用+后18本的总费用70%⨯得出甲所需要的费用,根据乙超市所需要的费用=28本的总费用85%⨯得出乙所需要的费用,然后进行比较大小得出答案;(2)甲超市所需要的费用=前10本的总费用+超出10本的总费用70%⨯得出函数解析式;(3)首先求出乙的函数解析式,然后分别求出甲和乙超市分别能买到几本练习本,从而得出答案.(1)解:买28本时,在甲超市购买需用10118170%22.6⨯+⨯⨯=(元),在乙超市购买需用28185%23.8⨯⨯=(元),22.623.8<,所以买28本到甲家超市买收费省钱;(2)解:()10y x x =≤甲101(10)170%0.73(10)y x x x =⨯+-⨯⨯=+>甲;答:()100.73(10)x x y x x ⎧≤=⎨+>⎩甲;(3)解:由题知乙超市收款y 乙(元)与购买本数x (本)间的关系式为.17185%20乙=⨯⨯=y x x 所以当24y =甲时,240.73x =+甲,解得:30x =甲;当24y =乙时,172420x =乙,28x ≈乙.所以拿24元钱最多可以买30本练习本(在甲超市购买).【点拨】此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关系式及一元一次方程等知识;求出总价y 甲与购买本数()10x x >的关系式是解题的关键.。
中考数学总复习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复习函数及其图象反比例函数PPT

★考点2 ★考点2 ★知识点2 ★考点2 ★考点2 ★知识点2 ★考点2 ★知识点2 ★知识点2 ★知识点2 ★知识点2 ★知识点2 ★考点2 ★考点2 ★考点2 ★考点2
★考点3 ★考点3 ★知识点3 ★考点3 ★考点3 ★知识点3 ★考点3 ★知识点3 ★知识点3 ★知识点3 ★知识点3 ★知识点3 ★考点3 ★考点3 ★考点3 ★考点3
★知识点3 ★知识点3 ★考点3 ★知识点3 ★知识点3 ★考点3 ★考点3 ★考点3 ★知识点3 ★考点3 ★知识点3 ★考点3 ★考点3 ★考点3 ★知识点3
★知识点4 ★知识点4 ★知识点4 ★知识点4
★知识点4 ★知识点4
★知识点4
★知识要点导航 ★热点分类解析
★知识点1 ★考点1
★知识点2 ★考点2
★知识点3 ★考点3
★知识点4
★知识要点导航 ★热点分类解析
★知识点1 ★考点1
★知识点2 ★考点2
★知识点3 ★考点3
★知识点4
★知识要点导航 ★热点分类解析
★知识点1 ★考点1
★知识点2 ★考点2
★知识点3 ★考点3
★知识点4
★知识要点导航 ★热点分类解析
★知识点1 ★考点1
★知识点2 ★考点2
★知识点1 ★考点1
★知识点2 ★考点2
★知识点3 ★考点3
★知识点4
★知识要点导航 ★热点分类解析
★知识点1 ★考点1
★知识点2 ★考点2
★知识点3 ★考点3
★知识点4
★知识要点导航 ★热点分类解析
★知识点1 ★考点1
★知识点2 ★考点2
★知识点3 ★考点3
★知识点4
★知识要点导航 ★热点分类解析
(名师整理)最新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精品教案

中考数学人教版专题复习: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考点考纲要求分值考向预测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 理解函数、变量,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定义;2. 掌握函数图象的性质,能够画出相应的函数图象;3. 掌握图象的运动变化规律,并能应用性质解决问题5~15分主要考查方向是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函数图象的性质,动点变化形成的图象,应用函数图象性质解决问题。
其中动点与图象问题难度较大一次函数1. 函数概念: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和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把x称为自变量,把y 称为因变量,y是x的函数。
用含有表示自变量的字母的代数式表示因变量的式子叫做函数的解析式。
提示:判断y是否为x的函数,只要看x取值确定的时候,y是否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
【方法指导】自变量的取值范围:(1)关系式为整式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为全体实数;(2)关系式含有分式时,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3)关系式含有二次根式时,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1(4)关系式中含有指数为零的式子时,底数不等于零;(5)实际问题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还要和实际情况相符合,使之有意义。
【随堂练习】x中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济宁)函数y=x1A. x≥0B. x≠﹣1C. x>0D. x≥0且x≠﹣1答案:解:根据题意得:x≥0且x+1≠0,解得x≥0,故选:A。
2. 一次函数的概念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k,b为常数,k≠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x为自变量),特别地,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重要提示】(1)一次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一切实数,实际问题中要根据函数的实际意义来确定。
(2)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k≠0)中的“一次”和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中的“一次”意义相同,即自变量x的次数为1,一次项系数k必须是不为零的常数,b可为任意常数。
人教版2023中考数学专题复习: 函数基础知识精讲精练

函数基础知识精讲精练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知识点精讲1、变量与常量变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
常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只能取同一数值的量。
2、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给定一个x值,相应地就确定了一个y值,那么我们称y是x的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注意:要判断一个关系式是不是函数,首先看这个变化过程中是否只有两个变量,其次看每一个x的值是否对应唯一确定的y值.3、函数三种表示方法列表法:列一张表,第一行表示自变量取的各个值,第二行表示相应的函数值(即应变量的对应值)解析法:用含有表示自变量的字母的代数式表示因变量的式子叫做解析式。
一般情况下,等号右边的变量是自变量,等号左边的变量是因变量。
用函数解析式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就是公式法。
图象法:一般来说,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以上三种方法的特点(1):列表法:一目了然,使用起来方便,但列出的对应值是有限的,不易看出自变量与函数之间的对应规律。
(2):解析法:即函数解析式,简单明了,能够准确地反映整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与函数之间的相依关系,但有些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不能用解析式表示。
(3):图象法:形象直观,但只能近似地表达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4、确定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方法:(1)关系式为整式时,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为全体实数;(2)关系式含有分式时,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3)关系式含有二次根式时,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4)关系式中含有指数为零的式子时,底数不等于零;(5)实际问题中,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还要和实际情况相符合,使之有意义5、求函数的值(1)当已知函数解析式时,求函数值就是求代数式的值;函数值是唯一的,而对应的自变量可以是多个.(2)函数表达式中只有两个变量,给定一个变量的值,将其代入函数表达式即可求另一个变量的值,即给自变量的值可求函数值,给函数值可求自变量的值.6、描点法画函数图形的一般步骤(通常选五点法)第一步:列表(根据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从小到大或从中间向两边取值);第二步: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第三步:连线(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出的各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 函数中考考点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函数中考考点考点1·函数的有关概念(1)常量与变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始终不变的量为常量,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
(2)函数与函数值: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 x 与 y ,并且对于 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 x 是自变量 ,y 是 x 的函数。
如果当 x=a 时 y=b ,那么 b 叫做当自变量 x 的值为 a 时 y 的函数值。
对于函数的理解应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①一个变化过程中②只有两个变量③每一个x 对应唯一的一个y 值,而一个y 值不必对应唯一的一个x 值。
如y=x 2,是的函数,每一个x 对应唯一的一个y ,而一个y 可以对应不同的x【例题1】 S=πr 2中常量是 ,变量是 。
【例题2】 下列曲线中,表示y 不是x 的函数是( ),考点2·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常见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的确定 类型 特点 举例 取值范围A x y OB x y OC x y O Dx yO整式型 等号右边是整式 y=2x+1 全体实数 分式型等号右边自变量在分母的位置上 y =11+x 使分母不为零的实数: x ≠-1 二次根式型 等号右边自变量在被开方数的位置上 y =3-x 使被开方数是非负数的实数: x ≥3零次幂、负指数幂型 等号右边自变量在底数的位置上 y=x 0 y=x -2+1使幂的底数不为零的实数:x ≠0 综合型 y =11-+x x 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实数: x ≥-1且 x ≠1【例题1】函数21-=x y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
*【例题2】用12 cm 长的绳子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则底边y (cm )与一腰长x (cm )的函数解析式是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
考点3·函数的解析式用关于自变量的数学式子表示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描述函数的常用方法,这种式子叫做函数的解析式。
中考数学总复习《函数基础知识》练习题及答案

中考数学总复习《函数基础知识》练习题及答案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图1,将正方形ABCD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其中AD边在x轴上,其余各边均与坐标轴平行,直线L:y=x−3沿x轴的负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平移,在平移的过程中,该直线被正方形ABCD的边所截得的线段长为m,平移的时间为t(秒),m与t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图2中a的值为()A.7B.9C.12D.132.弹簧挂物体会伸长,测得弹簧长度y(cm)(最长为20cm),与所挂物体质量x(kg)之间有下面的关系:x/kg01234…y/cm88.599.510…A.x与y都是变量,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B.所挂物体质量为6kg时,弹簧长度为11cmC.y与x的函数表达式为y=8+0.5xD.挂30kg物体时,弹簧长度一定比原长增加15cm3.甲、乙、丙、丁四个人步行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如图所示,按平均速度计算.走得最快的是()A.甲B.乙C.丙D.丁4.如图1,在矩形ABCD中,点E在CD上,∠AEB=90°,点P从点A出发,沿A→E→B的路径匀速运动到点B停止,作PQ∠CD于点Q,设点P运动的路程为x,PQ长为y,若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如图2所示,当x=6时,PQ的值是()A.2B.95C.65D.15.将水匀速滴进如图所示的容器时,能符合题意反映容器中水的高度(h)与时间(t)之间对应关系的图象大致是()A.B.C.D.6.函数y= √x−1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A.x=1B.x≠1C.x≥1D.x≤17.在函数y=√x+2x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为( )A.x≥-2B.x<-2且x≠0C.x≥-2且x≠0D.x≠0.8.如图反映的过程是:小强从家去菜地浇水,又去玉米地除草,然后回家.如果菜地和玉米地的距离为a千米,小强在玉米地除草比在菜地浇水多用的时间为b分钟,则a,b的值分别为()A.1.1,8B.0.9,3C.1.1,12D.0.9,89.某烤鸭店在确定烤鸭的烤制时间时,主要依据的是下表的数据:鸭的质量/千克0.51 1.52 2.53 3.54烤制时间/分406080100120140160180 A.140B.138C.148D.16010.下列各曲线中表示y是x的函数的是()A.B.C.D.11.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1的是().A.y=1√x−1B.y=√x−1C.y=1√x−1D.y=1√1−x12.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枣庄某学校利用周未开展课外劳动实践活动.如图反映的过程是:小强从家去菜地浇水,又去玉米地除草,然后回家.如果菜地和玉米地的距离为a千米,小强在玉米地除草比在菜地浇水多用的时间为b分钟,则a,b的值分别为()A.1.1,8B.0.9,3C.1.1,12D.0.9,8二、填空题13.一棵树现在高60cm,每个月长高2cm,x月之后这棵树的高度为hcm,则h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为.14.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匀速行驶,当乙车到达A地后,继续保持原速向远离B的方向行驶,而甲车到达B地后立即掉头,并保持原速与乙车同向行驶,经过15小时后两车同时到达距A地300千米的C地(中途休息时间忽略不计).设两车行驶的时间为x(小时),两车之间的距离为y(千米),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当甲车到达B地时,乙车距A地千米.15.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这一问题中,自变量是.,则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16.已知函数y= √2x+1x−217.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平行四边形ABCD在第一象限,且AB∠x轴.直线y=﹣x从原点出发沿x轴正方向平移,被平行四边形ABCD截得的线段EF的长度y与平移的距离x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那么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18.甲、乙两地相距360km,一辆货车从甲地以60km/ℎ的速度匀速前往乙地,到达乙地后停止在货车出发的同时,另一辆轿车从乙地沿同一公路匀速前往甲地,到达甲地后停止.两车之间的路程y(km)与货车出发时间x(ℎ)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中的折线CD−DE−EF所示.其中点C的坐标是(0,360),点D的坐标是(2,0),则点E的坐标是.三、综合题19.我国边防局接到情报,近海处有一可疑船只A正向公海方向行驶,边防部迅速派出快艇B追赶(如图1).图2中l1、l2分别表示两船相对于海岸的距离s(海里)与追赶时间t(分)之间的关系.根据图象回答问题:(1)直线l1与直线l2中表示B到海岸的距离与追赶时间之间的关系(2)A与B比较,速度快;(3)l1与l2对应的两个一次函数表达式S1=k1t+b1与S2=k2t+b2中,k1、k2的实际意义各是什么?并直接写出两个具体表达式(4)15分钟内B能否追上A?为什么?(5)当A逃离海岸12海里的公海时,B将无法对其进行检查,照此速度,B能否在A逃入公海前将其拦截?为什么?20.为迎接元旦,某食品加工厂计划用三天时间生产某种糕点600斤,其库存量稳定增加,从第四天开始停止生产,进行销售,每天销售150斤,图中的折线OAB表示该糕点的库存量y(斤)与销售时间x(天)之间的函数关系.(1)B点坐标为,线段AB所在直线的解析式为;(2)在食品销售期间,某超市提前预定当天这种糕点150斤的销量,并搭配活动将这批糕点分甲乙两种方式售卖,甲种方式每斤8元,乙种方式每斤12元,同时为了保证甲种方式的数量不低于乙种方式,求该超市卖完全部糕点销售总额的最大值.21.已知y是x 的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 >0,下表是y与x 的几组对应值.x···123579···y··· 1.98 3.95 2.63 1.58 1.130.88···与性质进行了探究.下面是小腾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描出了以上表中各对对应值为坐标的点.根据描出的点,画出该函数的图象;(2)根据画出的函数图象,写出:①x=4对应的函数值y约为;②该函数的一条性质:.22.沙沙骑单车上学,当他骑了一段路时,想起要买某本书,于是又折回到刚经过的某书店,买到书后继续去学校. 以下是他本次上学所用的时间与路程的关系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沙沙家到学校的路程是多少米?(2)在整个上学的途中哪个时间段沙沙骑车速度最快,最快的速度是多少米/分?(3)沙沙在书店停留了多少分钟?(4)本次上学途中,沙沙一共行驶了多少米?23.小红帮弟弟荡秋千(如图1),秋千离地面的高度h(m)与摆动时间t(s)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1)根据函数的定义,请判断变量h是否为关于t的函数?(2)结合图象回答:①当t=0.7s时,h的值是多少?并说明它的实际意义.②秋千摆动第一个来回需多少时间?24.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传播普及空间科学知识,激发了广大青少年不断追求“科学梦”的热情.小明在周末从家骑自行车到晋中市科技馆探索科技的奥秘,他骑行了一段时间后,在某路口等待红绿灯,待绿灯亮起后继续向科技馆方向骑行,在快到科技馆时突然发现钥匙不见了,于是他着急地原路返回,在刚刚等红绿灯的路口处找到了钥匙,使继续前往科技馆.小明离科技馆的距离(m)与离家的时间(min)的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小明家到晋中市科技馆的距离是m;(2)小明等待红绿灯所用的时间为min;(3)图中点C表示的意义是;(4)小明在整个途中,哪个时间段骑车速度最快?,最快速度是m/min.(5)小明在整个途中,共行驶了m.参考答案1.【答案】D 2.【答案】D 3.【答案】A 4.【答案】B 5.【答案】D 6.【答案】C 7.【答案】C 8.【答案】D 9.【答案】C 10.【答案】D 11.【答案】A 12.【答案】D 13.【答案】h=60+2x 14.【答案】100 15.【答案】时间 16.【答案】x≥﹣12且x≠217.【答案】12 18.【答案】(3,180) 19.【答案】(1)直线l 1(2)B(3)由题意可得k 1、k 2的实际意义是分别表示快艇B 的速度和可疑船只的速度 S 1=0.5t ,S 2=0.2t+5; (4)15分钟内B 不能追上A理由:当t =15时,S 2=0.2×15+5=8,S 1=0.5×15=7.5 ∵8>7.5∴15分钟内B 不能追上A ; (5)B 能在A 逃入公海前将其拦截 理由:当S 2=12时,12=0.2t+5,得t =35 当t =35时,S 1=0.5×35=17.5∵17.5>12∴B能在A逃入公海前将其拦截.20.【答案】(1)(7,0);y=-150x+1050(2)解:设该超市卖完全部糕点销售总额是y元,甲种方式售卖x斤,则乙种方式售卖(150−x)斤根据题意得:y=8x+12(150−x)=−4x+1800∵甲种方式的数量不低于乙种方式∴x≥150−x∴x≥75而−4<0∴y随x的增大而减小∴x=75时,y最大为−4×75+1800=1500答:该超市卖完全部糕点销售总额的最大值是1500元.21.【答案】(1)解:如下图:(2)2(2.1到1.8之间都正确);该函数有最大值(其他符合题意性质都可以).22.【答案】(1)解:根据图象,学校的纵坐标为1500,小明家的纵坐标为0故沙沙家到学校的路程是1500米(2)解:根据图象,12≤x≤14时,直线最陡故沙沙在12分钟到14分钟最快,最快的速度是1500−60014−12=450米/分(3)解:根据题意,沙沙在书店停留的时间为从8分到12分,12-8=4故沙沙在书店停留了4分钟.(4)解:读图可得:沙沙共行驶了1200+600+900=2700米.23.【答案】(1)解:∵对于每一个摆动时间t,都有一个唯一的ℎ的值与其对应∴变量h是关于t的函数。
中考总复习:函数综合复习--知识讲解(提高)

中考总复习:函数综合复习--知识讲解(提高)函数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中考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讲解函数的相关知识,帮助同学们复和提升函数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1. 什么是函数?在数学中,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它把一个集合的每个元素都对应到另一个集合的唯一元素上。
我们可以将函数看作是一种映射,它可以将输入值映射为对应的输出值。
2. 函数的表示方法函数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示。
常见的表示方法包括:- 方程表示法:通过方程的形式来表示函数,如 y = f(x)。
- 图表表示法:通过绘制函数的图表来表示函数的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
- 集合表示法:用集合的形式表示函数,如 {(x, y) | y = f(x)}。
3. 函数的性质函数有一些重要的性质,包括:- 定义域和值域:函数的定义域是指输入值的集合,而值域是函数输出值的集合。
函数的值域应当包含所有可能的输出值。
- 单调性和增减性:函数的单调性指函数的增减趋势,可以分为递增和递减。
增减性指函数的导数的正负性。
- 奇偶性:函数的奇偶性指函数在坐标系中的对称性,可以分为奇函数和偶函数。
4. 函数的运算函数之间可以进行多种运算,常见的运算包括:- 函数的加法和减法:对于两个函数 f(x) 和 g(x),它们的加法可以表示为 (f + g)(x) = f(x) + g(x),减法可以表示为 (f - g)(x) = f(x) - g(x)。
- 函数的乘法:对于两个函数 f(x) 和 g(x),它们的乘法可以表示为 (f * g)(x) = f(x) * g(x)。
- 函数的复合:对于两个函数 f(x) 和 g(x),它们的复合可以表示为 (f ∘ g)(x) = f(g(x))。
5. 函数的应用函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数学、物理、经济等各个领域。
函数可以用来描述和分析各种变化规律,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
6. 总结函数是中考数学中的重要内容,掌握函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方法对于提高数学水平至关重要。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函数》中考知识点梳理

第三单元《函数》中考知识点梳理第9讲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函数知识点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关键点拨及对应举例1.相关概念(1)定义:在平面内有公共原点且互相垂直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2)几何意义:坐标平面内任意一点M与有序实数对(x,y)的关系是一一对应.点的坐标先读横坐标(x轴),再读纵坐标(y轴).2.点的坐标特征( 1 )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如图所示):点P(x,y)在第一象限⇔x>0,y>0;点P(x,y)在第二象限⇔x<0,y>0;点P(x,y)在第三象限⇔x<0,y<0;点P(x,y)在第四象限⇔x>0,y<0.(2)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征:①在横轴上⇔y=0;②在纵轴上⇔x=0;③原点⇔x=0,y=0.(3)各象限角平分线上点的坐标①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相等;②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4)点P(a,b)的对称点的坐标特征:①关于x轴对称的点P1的坐标为(a,-b);②关于y轴对称的点P2的坐标为(-a,b);③关于原点对称的点P3的坐标为(-a,-b).(5)点M(x,y)平移的坐标特征:M(x,y)M1(x+a,y)M2(x+a,y+b)(1)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的平移,图形上所有点的坐标变化情况相同.(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求图形面积时,先观察所求图形是否为规则图形,若是,再进一步寻找求这个图形面积的因素,若找不到,就要借助割补法,割补法的主要秘诀是过点向x轴、y轴作垂线,从而将其割补成可以直接计算面积的图形来解决.3.坐标点的距离问题(1)点M(a,b)到x轴,y轴的距离:到x轴的距离为|b|;)到y轴的距离为|a|.(2)平行于x轴,y轴直线上的两点间的距离:点M1(x1,0),M2(x2,0)之间的距离为|x1-x2|,点M1(x1,y),M2(x2,y)间的距离为|x1-x2|;点M1(0,y1),M2(0,y2)间的距离为|y1-y2|,点M1(x,y1),M2(x,y2)间的距离为|y1-y2|.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点纵坐标相等;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点的横坐标相等.知识点二:函数4.函数的相关概念(1)常量、变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始终不变的量叫做常量,数值发生变化的量叫做变量.(2)函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就称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函数的表示方法有:列表法、图像法、解析法.(3)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一般原则为:整式为全体实数;分式的分母不为零;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为非负数;使实际问题有意义.失分点警示函数解析式,同时有几个代数式,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应是各个代数式中自变量的公共部分. 例:函数y=35xx+-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x≥-3且x≠5.5.函数的图象(1)分析实际问题判断函数图象的方法:①找起点:结合题干中所给自变量及因变量的取值范围,对应到图象中找对应点;②找特殊点:即交点或转折点,说明图象在此点处将发生变化;③判断图象趋势:判断出函数的增减性,图象的倾斜方向.读取函数图象增减性的技巧:①当函数图象从左到右呈“上升”(“下降”)状态时,函数y随x的增大而增大(减小);②函数值变化越大,图xy第四象限(+,-)第三象限(-,-)第二象限(-,+)第一象限(+,+)–1–2–3123–1–2–3123O(2)以几何图形(动点)为背景判断函数图象的方法:①设时间为t(或线段长为x),找因变量与t(或x)之间存在的函数关系,用含t(或x)的式子表示,再找相应的函数图象.要注意是否需要分类讨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象越陡峭;③当函数y值始终是同一个常数,那么在这个区间上的函数图象是一条平行于x轴的线段.第10讲一次函数知识点一:一次函数的概念及其图象、性质关键点拨与对应举例1.一次函数的相关概念(1)概念:一般来说,形如y=kx+b(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特别地,当b =0时,称为正比例函数.(2)图象形状:一次函数y=kx+b是一条经过点(0,b)和(-b/k,0)的直线.特别地,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是一条恒经过点(0,0)的直线.例:当k=1时,函数y=kx+k-1是正比例函数,2.一次函数的性质k,b符号K>0,b>0K>0,b<0K>0,b=0 k<0,b>0k<0,b<0k<0,b=0(1)一次函数y=kx+b中,k确定了倾斜方向和倾斜程度,b确定了与y轴交点的位置.(2)比较两个一次函数函数值的大小:性质法,借助函数的图象,也可以运用数值代入法.例:已知函数y=-2x+b,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填“增大”或“减小”).大致图象经过象限一、二、三一、三、四一、三一、二、四二、三、四二、四图象性质y随x的增大而增大y随x的增大而减小3.一次函数与坐标轴交点坐标(1)交点坐标:求一次函数与x轴的交点,只需令y=0,解出x即可;求与y轴的交点,只需令x=0,求出y即可.故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是()-bk,0,与y轴的交点是(0,b);(2)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恒过点(0,0).例:一次函数y=x+2与x轴交点的坐标是(-2,0),与y轴交点的坐标是(0,2).知识点二: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4.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的条件(1)常用方法:待定系数法,其一般步骤为:①设:设函数表达式为y=kx+b(k≠0);②代:将已知点的坐标代入函数表达式,解方程或方程组;③解:求出k与b的值,得到函数表达式.(2)常见类型:①已知两点确定表达式;②已知两对函数对应值确定表达式;③平移转化型:如已知函数是由y=2x平移所得到的,且经过点(0,1),则可设要求函数的解析式为y=2x+b,再把点(0,1)的坐标代入即可.(1)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需要两组条件,而确定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只需一组条件即可.(2)只要给出一次函数与y轴交点坐标即可得出b的值,b值为其纵坐标,可快速解题. 如:已知一次函数经过点(0,2),则可知b=2.5.一次函数图象的平移规律:①一次函数图象平移前后k不变,或两条直线可以通过平移得到,则可知它们的k值相同.②若向上平移h单位,则b值增大h;若向下平移h单位,则b值减小h.例:将一次函数y=-2x+4的图象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所得图象的函数关系式为y=-2x+2.知识点三:一次函数与方程(组)、不等式的关系6.一次函数与方程一元一次方程kx+b=0的根就是一次函数y=kx+b(k、b是常数,k≠0)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例:(1)已知关于x的方程ax+b=0的解为x=1,则函数y=ax+b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1,0).(2)一次函数y=-3x+12中,当x>4时,y的值为负数.7.一次函数与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两个一次函数y=k1x+b 和y=k2x+b图象的交点坐标.8.一次函数与不等式(1)函数y=kx+b的函数值y>0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就是不等式kx+b>0的解集(2)函数y=kx+b的函数值y<0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就是不等式kx+b<0的解集知识点四: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9.一般步骤(1)设出实际问题中的变量;(2)建立一次函数关系式;(3)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一次函数关系式;(4)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5)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求相应的值,对所求的值进行检验,是否符合实际意义;(6)做答. 一次函数本身并没有最值,但在实际问题中,自变量的取值往往有一定的限制,其图象为射线或线段.涉及最值问题的一般思路:确定函数表达式→确定函数增减性→根据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确定最值.10.常见题型(1)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解决方案问题.第11讲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知识点一: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其图象、性质关键点拨与对应举例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1)定义:形如y=kx(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k叫做比例系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非零的一切实数.(2)形式:反比例函数有以下三种基本形式:①y=kx;②y=kx-1; ③xy=k.(其中k为常数,且k≠0)例:函数y=3x m+1,当m=-2时,则该函数是反比例函数.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k的符号图象经过象限y随x变化的情况(1)判断点是否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方法:①把点的横、纵坐标代入看是否满足其解析式;②把点的横、纵坐标相乘,判断其乘积是否等于k.失分点警示(2)反比例函数值大小的比较时,首先要判断自变量的取值是否同号,即是否在同一个象限内,若不在则不能运用性质进行比较,可以画出草图,直观地判断.k>0 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x、y同号)每个象限内,函数y的值随x的增大而减小.k<0 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x、y异号)每个象限内,函数y的值随x的增大而增大.y=k2x+by=k1x+b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特征(1)由两条曲线组成,叫做双曲线;(2)图象的两个分支都无限接近x轴和y轴,但都不会与x轴和y轴相交;(3)图象是中心对称图形,原点为对称中心;也是轴对称图形,2条对称轴分别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一、三象限和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例:若(a,b)在反比例函数kyx=的图象上,则(-a,-b)在该函数图象上.(填“在"、"不在")4.待定系数法只需要知道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坐标,设函数解析式,代入求出反比例函数系数k即可.例:已知反比例函数图象过点(-3,-1),则它的解析式是y=3/x.知识点二:反比例系数的几何意义及与一次函数的综合5.系数k的几何意义(1)意义:从反比例函数y=kx(k≠0)图象上任意一点向x轴和y轴作垂线,垂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的矩形面积为|k|,以该点、一个垂足和原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为1/2|k|.(2)常见的面积类型:失分点警示已知相关面积,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注意若函数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则k<0.例:已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任一点作坐标轴的垂线所围成矩形为3,则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3yx=或3yx=-.6.与一次函数的综合(1)确定交点坐标:【方法一】已知一个交点坐标为(a,b),则根据中心对称性,可得另一个交点坐标为(-a,-b).【方法二】联立两个函数解析式,利用方程思想求解.(2)确定函数解析式:利用待定系数法,先确定交点坐标,再分别代入两个函数解析式中求解(3)在同一坐标系中判断函数图象:充分利用函数图象与各字母系数的关系,可采用假设法,分k>0和k<0两种情况讨论,看哪个选项符合要求即可.也可逐一选项判断、排除.(4)比较函数值的大小:主要通过观察图象,图象在上方的值大,图象在下方的值小,结合交点坐标,确定出解集的范围.涉及与面积有关的问题时,①要善于把点的横、纵坐标转化为图形的边长,对于不好直接求的面积往往可分割转化为较好求的三角形面积;②也要注意系数k的几何意义.例:如图所示,三个阴影部分的面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S△AOC=S△OPE>S△BOD.知识点三:反比例函数的实际应用7.一般步骤(1题意找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乘积关系;(2设出函数表达式;(3)依题意求解函数表达式;(4)根据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或性质解决相关问题.第12讲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13讲二次函数的应用五、知识清单梳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y)―向―单左―位平―长移―度a―个→(x-a,y) 点的 平移 (x,y) ―向―单右―位平―长移―度a―个→⑰ (x+a,y)
的坐 标特 (x,y) ―向―单上―位平―长移―度a―个→⑱ (x,y+a)
征
(x,y) ―向―单下―位平―长移―度a―个→⑲ (x,y-a)
左右平移:加减在 横坐标上,左减右 加,纵坐标不变.
;
(6)函数 y= xx+-13-(x-4)0中,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是 x>3且x≠4
.5.下列图ຫໍສະໝຸດ 能反映 y 是 x 的函数的是 ①②④ .
【方法指导】 画一条垂直于 x 轴的直线,若这条直线在自变量取值 范围内与函数图象有且只有一个交点,则 y 是 x 的函数.
分析判断函数的图象 判断符合题意的函数图象的方法: (1)与实际问题结合:①找起点;②找特殊点;③判断图象趋势;④看 图象是否与坐标轴相交,即此时一个量为 0; (2)与几何图形结合:一般都可转化为求线段的长度,进而求解.一般 利用勾股定理、三角形相似、线段成比例等考查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函 数关系,再找相应图象,要注意分类讨论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已知小明家、公园、学校在一条直线上,早上,小明从家里步行去 公园进行锻炼,到达公园锻炼一会后,小明骑上共享单车到达学校.设小 明从家出发后所用时间为 x,离公园的距离为 y,则能大致反映 y 与 x 之间 关系的图象是 ③ .
(3)已知小明家、公园、学校在一条直线上,早上,小明从家里步行去 公园进行锻炼,到达公园锻炼一会后,小明继续步行到达学校后,发现忘 记带作业本,立刻按原路骑自行车回家去取.设小明从家出发后所用时间 为 x,离家的距离为 y,则能大致反映 y 与 x 之间关系的图象是⑥ .
(4)早上,小明从家里步行去学校,出发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带作业 本,于是打电话让妈妈从家送来,同时小明也往回走,两人相遇后,小明 加速赶往学校.设小明从家出发后所用时间为 x,小明与学校的距离为 y, 则能大致反映 y 与 x 之间关系的图象是⑤ .
(5)早上,小明从家里骑自行车去公园进行锻炼,到达公园锻炼一会后, 按原路原速度返回家中,然后小明背上书包,步行到达学校.设小明从家 出发后所用时间为 x,离家的距离为 y,则能大致反映 y 与 x 之间关系的图 象是④ .
上下平移:加减在 纵坐标上,上加下 减,横坐标不变.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距离 (1)点 P(a,b)到 x 轴的距离为⑳ |b| ; (2)点 P(a,b)到 y 轴的距离为 |a| ; (3)点 P(a,b)到原点的距离为 a2+b2 ; (4)在 x 轴上或在平行于 x 轴的直线上的两点 P1(a1,b),P2(a2,b)间的 距离为 |a2-a1| ; (5)在 y 轴上或在平行于 y 轴的直线上的两点 P1(a,b1),P2(a,b2)间的 距离为 |b2-b1| ;
(3)与几何图形中的动点结合:一般解题思路为设时间为 t,找出因变量 与 t 之间存在的函数关系,用含 t 的式子表示,再找相对应的函数图象,注 意是否需要分类讨论;
(4)分析函数图象判断结论正误:分清图象的横、纵坐标代表的实际意 义及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同时要注意:①分段函数要分段讨论;② 转折点:判断函数的倾斜方向或增减性发生变化的关键点;③平行线:函 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大而保持不变.再结合题干推导出实际问题的运动过程, 从而判断结论的正误.
3.点的坐标用含某个字母的代数式表示时,根据象限内坐标的符号, 得到一元一次不等组并求解,求出这个字母的取值范围.
重难点 2 函数图象 (1)早上,小明从家里步行去学校,出发一段时间后,小明妈妈发现小明的
作业本落在家里,便带上作业本骑车追赶,途中追上小明两人稍作停留,妈妈骑车返回, 小明继续步行前往学校,两人同时到达.设小明从家出发后所用时间为 x,两人之间的 距离为 y,则能大致反映 y 与 x 之间关系的图象是①.
4.填空: (1)函数 y=2x2-3x+1 的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 (2)函数 y= 1-x的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是 x≤1 ; (3)函数 y=1-1 x的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是 x≠1 ; (4)函数 y= 11-x的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是 x<1 ;
(5)函数 y= 1x-+x2的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是 x≥-2且x≠1
3.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函数解析式的形式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整式型
全体实数
分式型AB
B≠0
二次根式型 A
A≥0
零次幂或负整数次幂 底数不为零
分式与二次 根式结合型
A
B≠0
B
A B
B>0
且 A≥0
注意:(1)在实际问题 中,自变量的取值范 围应使该问题有实际 意义;(2)兼其中两种 或两种以上结构,分 别求出各自的取值范 围,再求公共部分
(6)任意两点P1(a1,b1),P2(a2,b2)所连线段的中点坐标为(
a1+a2 2
,
b1+2 b2);
(7)任意两点P1(a1,b1),P2(a2,b2)之间的距离P1P2=
(a1-a2)2+(b1-b2)2.
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的坐标为(-2,3). (1)点A在第二 象限内; (2)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A1的坐标为 (-2,-3) ,关于y轴的对称 点A2的坐标为 (2,3)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A3的坐标为 (2,-3) ; (3)将点A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4的 坐标为 (-1,1) ;
(4)点 A 到 x 轴的距离为 3 ,到 y 轴的距离为 2 ,到原点的距离为 13 ; (5)若 B 点坐标为(1,7),连接 AB,则线段 AB 的中点 C 的坐标 为 (-12,5) ,线段 AB 的长度为 5.
2.如图,AD∥BC∥x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 A.A与D的横坐标相同 B.C与D的横坐标相同 C.B与C的纵坐标相同 D.B与D的纵坐标相同
在具体判断函数图象时,步骤如下: (1)明确两坐标轴所代表的量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同一实际问题(动点 问题)若两坐标轴所表示实际意义不同,得到图象是不同的;
(2)判断图象起始点与终止点时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注意图象拐点(或 交点)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拐点(或交点)是判断函数的倾斜方向或增减性 发生变化的关键点;
(8)∵点 P 与点 C 关于原点对称,P(3m-6,m+1),∴C(6-3m,-m -1).
∵点 C 在第四象限, ∴6--m3-m>1<0,0,解得-1<m<2.
【方法指导】 1.点在直线 y=a 上,说明此点的纵坐标为 a;点在直 线 x=b 上,说明此点横坐标为 b.
2.判断两个点是否关于直线 y=a 对称,只需得到两个点的横坐标相 等,纵坐标之和等于 2a;判断两个点是否关于直线 x=b 对称,只需得到两 个点的横坐标之和等于 2b,纵坐标相等.
数学中考专题考点精讲精练
第三单元 函数 第9讲 函数的基础知识
考点解读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特征
各象限内 (1)点P(x,y)在第一象限⇔x>0,y>0; 点的坐标 (2)点P(x,y)在第二象限⇔x<0,y① >0; 特征 (3)点P(x,y)在第三象限⇔x② <0,y<0;
(4)点P(x,y)在第四象限⇔x③ >0,y④ <0. (1)点P(x,y)在x轴上⇔⑤ y=0; 坐标轴上 (2)点P(x,y)在y轴上⇔⑥ x=0; 点的坐标 (3)点P(x,y)在原点⇔⑦ x=0,y=0. 特征 注意: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原点 既在x轴上,又在y轴上.
(5)若点 P 到两个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则 m= 72或45 ; (6)将点 P 向右平移 2 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 3 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点
12 M.若点 M 落在直线 y=2x 上,则 m= 5 ;
(7)已知点 B(3,2),判断点 P 与点 B 能否关于坐标轴对称?若能,求 出 m 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1)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的 象限角平分线 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⑧相等;
上点的坐标特 (2)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的
征
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
⑨互为相反.数
平行于坐标轴 (1)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点的⑩ 纵坐标相等;
的直线上的点 (2)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点的⑪横坐标相等.
的坐标特征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对称与平移
6.(2019·河池)如图,△ABC 为等边三角形,点 P 从 A 出发,沿 A→B→C→A 做匀速运动,则线段 AP 的长度 y 与运动时间 x 之间的函数关 系的大致图象是( B )
7.如图是小李骑自行车离家的距离 s(km)与离家时间 t(h)之间的关系. (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是离家时间 ; (2)小李 2 小时后到达离家最远的地方,此时离家 30 km; (3)小李这次出行的平均速度为 12 km/h; (4)当 t= 1.5或4 时,小李与家相距 20 km.
3.如图,四边形ABCD是周长为20的菱形,点A的坐标是(4,0),则 点B的坐标是 (0,3) .
函数及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函数:一般地,在某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和y,并且 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x是 自变量 ,y是 x的函数 . 2.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列表法、 图象 法、解析式法.
(1)点 A(a,b)关于 x 轴的对称点为⑫ (a,-b); (2)点 A(a,b)关于 y 轴的对称点为⑬ (-a,b); 对称 (3)点 A(a,b)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⑭ (-a,-b;) 点的 归纳:关于坐标轴对称时,关于谁对称谁不变,关于原点对 坐标 称都变号. 特征 (4)点 P(a,b)关于直线 y=x 的对称点是⑮ (b,a) ; (5)点 P(a,b)关于直线 y=-x 的对称点是⑯ (-b,-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