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数学总复习专题试题及答案
备战中考数学(人教版)综合能力冲刺练习(含解析)

2021备战中考数学〔人教版〕-综合才能冲刺练习〔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y关于t的函数y=--,那么以下有关此函数图像的描绘正确的选项是〔〕A.该函数图像与坐标轴有两个交点B.该函数图象经过第一象限C.该函数图像关于原点中心对称D.该函数图像在第四象限2.a、b均为正整数,且a>,b<,那么a+b的最小值是〔〕A.3B.4C.5D.63.以下语句不是命题的是〔〕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不平行的两条直线有一个交点C.x与y的和等于0吗?D.相等的角是对顶角4.假如零上6℃记作+6℃,那么零下4℃记作〔〕A.-4B.4C.-4℃D.4℃5.以下关系式中,y是x反比例函数的是〔〕A.y=B.y=-1C.y=-D.y=6.如下图,四边形ABCD的四个顶点都在℃O上,称这样的四边形为圆的内接四边形,那么图中℃A+℃C=〔〕度.A.90°B.180°C.270°D.360°7.下面哪个点不在函数y = -2x+3的图象上〔〕A.〔-5,13〕B.〔0.5,2〕C.〔3,0〕D.〔1,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B′C′由℃ABC绕点P旋转得到,那么点P的坐标为〔〕A.〔0,1〕B.〔0,﹣1〕C.C〔1,﹣1〕D.〔1,0〕9.如图,下午2点30分时,时钟的分针与时针所成角的度数为〔〕A.90°B.120°C.105°D.135°10.假如将一图形沿北偏东30°的方向平移3厘米,再沿某方向平移3厘米,所得的图形与将原图形向正东方向平移3厘米所得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一方向应为〔〕A.北偏东60°B.北偏东30°C.南偏东60°D.南偏东30°11.把一副三角板如图甲放置,其中℃ACB=℃DEC=90,℃A=45,℃D=30,斜边AB=6,DC=7,,把三角板DCE绕着点C顺时针旋转15得到℃D1CE1〔如图乙〕,此时AB与CD1交于点O,那么线段AD1的长度为〔〕A. B.5 C.4 D.二、填空题12.假设最简二次根式与是同类根式,那么b的值是________.13.我区有15所中学,其中九年级学生共有3000名.为了理解我区九年级学生的体重情况,请你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将解决上述问题要经历的几个重要步骤进展排序.①搜集数据;②设计调查问卷;③用样本估计总体;④整理数据;⑤分析数据.那么正确的排序为________.〔填序号〕14.假设分式有意义,那么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15.估计与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填“>〞“=〞或“<〞〕16.假如3y9﹣2m+2=0是关于y的一元一次方程,那么m=________.17.如图, 量具ABC是用来测量试管口直径的,AB的长为10cm,AC被分为60等份.假如试管口DE正好对着量具上20等份处(DE℃AB),那么试管口直径DE是________cm.三、计算题18.解方程:.19.计算:〔﹣﹣+ 〕÷〔﹣〕20.计算以下各题〔1〕计算:〔﹣〕﹣2﹣|2﹣|﹣3tan30°;〔2〕解不等式组:.21.解方程组:.四、解答题22.小明为班级联欢会设计了一个摸球游戏.游戏规那么如下:在一个不透明的纸箱里装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小球,它们除颜色外完全一样,其中红球有2个,黄球有1个,蓝球有1个.游戏者先从纸箱里随机摸出一个球,记录颜色后放回,将小球摇匀,再随机摸出一个球,假设两次摸到的球颜色一样,那么游戏者可获得一份纪念品.请你利用树状图或列表法求游戏者获得纪念品的概率.23.阅读以下材料:“为什么不是有理数〞.假是有理数,那么存在两个互质的正整数m,n,使得=,于是有2m2=n2.℃2m2是偶数,℃n2也是偶数,℃n是偶数.设n=2t〔t是正整数〕,那么n2=2m,℃m也是偶数℃m,n都是偶数,不互质,与假设矛盾.℃假设错误℃不是有理数有类似的方法,请证明不是有理数.五、综合题24.如图,AB为℃O直径,C是℃O上一点,CO℃AB于点O,弦CD与AB交于点F.过点D作℃O 的切线交AB的延长线于点E,过点A作℃O的切线交ED的延长线于点G.〔1〕求证:℃EFD为等腰三角形;〔2〕假设OF:OB=1:3,℃O的半径为3,求AG的长.25.一工地方案租用甲、乙两辆车清理淤泥,从运输量来估算,假设租两车合运,10天可以完成任务,假设甲车的效率是乙车效率的2倍.〔1〕甲、乙两车单独完成任务分别需要多少天?〔2〕两车合运共需租金65000元,甲车每天的租金比乙车每天的租金多1500元.试问:租甲乙车两车、单独租甲车、单独租乙车这三种方案中,哪一种租金最少?请说明理由.答案解析局部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D【考点】函数关系式,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解析】【分析】在w关于t的函数式y=--中,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解答此题.【解答】函数式中含二次根式,分母中含t,故当t>0时,函数式有意义,此时y<0,函数图象在第四象限.应选D.【点评】此题考察了函数式的意义,自变量与函数值对应点的坐标的位置关系.2.【答案】B【考点】估算无理数的大小【解析】【分析】此题需先根据条件分别求出a、b的最小值,即可求出a+b的最小值.【解答】a、b均为正整数,且a>,b<℃a的最小值是3,b的最小值是:1,那么a+b的最小值4.应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察了如何估算无理数的大小,在解题时要能根据题意求出a、b的值是此题的关键.3.【答案】C【考点】命题与定理【解析】【分析】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x与y的和等于0吗是询问的语句,故不是命题.【解答】A、正确,符合命题的定义;B、正确,符合命题的定义;C、错误;D、正确,符合命题的定义.应选C.【点评】主要考察了命题的概念.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4.【答案】C【考点】正数和负数【解析】【分析】在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中,先规定其中一个为正,那么另一个就用负表示.【解答】“正〞和“负〞相对,℃假如零上6℃记作+6℃,那么零下4℃记作-4℃,应选C.【点评】解题关键是理解“正〞和“负〞的相对性,确定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中,先规定其中一个为正,那么另一个就用负表示.5.【答案】A【考点】根据实际问题列反比例函数关系式【解析】【解答】解:A、y=,y是x反比例函数,正确;B、不符合反比例函数的定义,错误;C、y=﹣是二次函数,不符合反比例函数的定义,错误;D,y是x+1的反比例函数,错误.应选A.【分析】此题应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解析式符合y=〔k≠0〕的形式为反比例函数6.【答案】B【考点】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解析】【解答】解:℃四边形ABCD为圆的内接四边形,℃℃A+℃C=180°.应选B.【分析】根据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即可作答.7.【答案】C【考点】一次函数的性质【解析】【分析】把每个选项中点的横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判断纵坐标是否相符.【解答】A、当x=-5时,y=-2x+3=13,点在函数图象上;B、当x=0.5时,y=-2x+3=2,点在函数图象上;C、当x=3时,y=-2x+3=-3,点不在函数图象上;D、当x=1时,y=-2x+3=1,点在函数图象上;应选C.【点评】此题考察了点的坐标与函数解析式的关系,当点的横纵坐标满足函数解析式时,点在函数图象上8.【答案】C【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解析】【解答】解:连接AA′、CC′,作线段AA′的垂直平分线MN,作线段CC′的垂直平分线EF,直线MN和直线EF的交点为P,点P就是旋转中心.℃直线MN为:x=1,设直线CC′为y=kx+b,由题意:,℃ ,℃直线CC′为y= x+ ,℃直线EF℃CC′,经过CC′中点〔,〕,℃直线EF为y=﹣3x+2,由得,℃P〔1,﹣1〕.应选:C.【分析】连接AA′,CC′,线段AA′、CC′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就是点P.9.【答案】C【考点】钟面角、方位角【解析】【解答】解:下午2点30分时,时针与分针相距3.5份,下午2点30分时下午2点30分时3.5×30°=105°,应选:C.【分析】根据钟面平均分成12份,可得每份的度数,根据时针与分针相距的份数乘以每份的度数,可得答案.10.【答案】D【考点】平移的性质【解析】【解答】解:从图中可发现挪动形成的三角形ABC中,AB=AC=3,℃BAC=90°﹣30°=60°,故℃ABC是等边三角形.℃℃ACB=60°,℃℃2=90°﹣60°=30°.所以此题的答案为南偏东30°.应选D.【分析】根据方位角的概念,画图正确表示出方位角,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断定与性质即可求解.11.【答案】B【考点】勾股定理,旋转的性质【解析】【分析】℃把三角板DCE绕着点C顺时针旋转15得到℃D1CE1,℃℃BCE1=15°,℃D1CE1=℃DCE=60°℃℃BCO=45°又℃℃B=45°℃OC=OB℃BOC=90°℃℃D1OA=90°℃℃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O=BO=AB=3℃CO=3又℃CD=7℃OD1=CD1-CO=CD-OC=4在Rt℃D1OA中,AD1=。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训练精选试题及答案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训练精选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一个数是最小的无理数?A. √2B. πC. 3.14D. √9答案:A2. 若一个等差数列的首项是2,公差是3,则第8项是多少?A. 17B. 18C. 19D. 20答案:A3. 一个二次函数的图像开口向上,顶点坐标为(3,-4),则该二次函数的一般式为:A. y = x² + 6x - 13B. y = x² - 6x + 13C. y = -x² + 6x - 13D. y = -x² - 6x + 13答案:B4. 在三角形ABC中,a = 5,b = 7,C = 60°,则边c 的长度等于:A. 6B. 8C. 10D. 12答案:C二、填空题1. 已知a = 3,b = 4,则a² + b² = _______。
答案:252. 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的前5项和为35,首项为7,求公差d = _______。
答案:23. 在梯形ABCD中,AB // CD,AB = 6,CD = 8,AD = BC = 5,求梯形的高h = _______。
答案:34. 若函数f(x) = x² - 2x + 1的最小值为m,求m =_______。
答案:0三、解答题1. 已知一元二次方程x² - 4x - 12 = 0,求解该方程。
解:首先,将方程因式分解为(x - 6)(x + 2) = 0。
然后,解得x = 6或x = -2。
答案:x = 6或x = -22. 已知一个长方体的长为a,宽为b,高为c,且a、b、c成等差数列。
若长方体的体积为V,求V的表达式。
解:由题意可知,a + c = 2b,所以c = 2b - a。
长方体的体积V = abc = ab(2b - a)。
答案:V = ab(2b - a)3. 已知三角形ABC,AB = AC,∠BAC = 40°,BC = 6,求三角形ABC的周长。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训练试题及答案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训练精选试题及答案目录实数专题训练 (3)实数专题训练答案 (6)代数式、整式及因式分解专题训练 (7)代数式、整式及因式分解专题训练答案 (10)分式和二次根式专题训练 (11)分式和二次根式专题训练答案 (14)一次方程及方程组专题训练 (15)一次方程及方程组专题训练答案 (19)一元二次方程及分式方程专题训练 (20)一元二次方程及分式方程专题训练答案 (24)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不等式组专题训练 (25)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不等式组专题训练答案 (28)一次函数及反比例函数专题训练 (29)一次函数及反比例函数专题训练答案 (33)二次函数及其应用专题训练 (34)二次函数及其应用专题训练答案 (38)立体图形的认识及角、相交线与平行线专题训练 (39)立体图形的认识及角、相交线与平行线专题训练答案 (43)三角形专题训练 (44)三角形专题训练答案 (48)多边形及四边形专题训练 (49)多边形及四边形专题训练答案 (53)圆及尺规作图专题训练 (54)圆及尺规作图专题训练答案 (58)轴对称专题训练 (59)轴对称专题训练答案 (63)平移与旋转专题训练 (64)平移与旋转专题训练答案 (69)相似图形专题训练 (69)相似图形专题训练答案 (74)图形与坐标专题训练 (75)图形与坐标专题训练答案 (80)图形与证明专题训练 (81)图形与证明专题训练答案 (84)概率专题训练 (85)概率专题训练答案 (89)统计专题训练 (90)统计专题训练答案 (94)实数专题训练一、填空题:(每题 3 分,共 36 分)1、-2 的倒数是____。
2、4 的平方根是____。
3、-27 的立方根是____。
4、3-2 的绝对值是____。
5、2004年我国外汇储备3275.34亿美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亿美元。
6、比较大小:-12____-13。
7、近似数0.020精确到____位,它有____个有效数字。
中考数学总复习题及答案

中考数学总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选项是无理数?A. 2B. 0.5C. √2D. 0.33333...答案:C2.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5,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A. 11B. 13C. 16D. 14答案:B3. 如果一个二次函数的图像开口向上,且顶点坐标为(1, -2),那么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可能是:A. y = (x-1)^2 - 2B. y = -(x-1)^2 + 2C. y = (x-1)^2 + 2D. y = -(x-1)^2 - 2答案:D二、填空题1. 已知一个数的平方根是±2,那么这个数是______。
答案:42. 一个数的绝对值是5,那么这个数可能是______或______。
答案:5 或 -53. 一个多项式除以x-2,余数为1,那么这个多项式可能是x^2 + 2x + ______。
答案:5三、解答题1. 解方程:2x - 3 = 7答案:2x - 3 = 72x = 10x = 52. 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长分别为6和8,求斜边的长度。
答案:根据勾股定理,斜边长度为√(6^2 + 8^2) = √(36 + 64) = √100 = 103. 一个工厂生产某种产品,每件产品的成本为50元,售价为70元。
如果工厂希望获得的利润不少于2000元,那么至少需要销售多少件产品?答案:设需要销售x件产品,则利润为(70-50)x = 20x。
要使利润不少于2000元,即20x ≥ 2000,解得x ≥ 100。
因此,至少需要销售100件产品。
备战中考数学—平行四边形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含答案

备战中考数学—平行四边形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含答案一、平行四边形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C与BD,相交于点O,点E、F是直线AD上两动点,且AE=DF,CF所在直线与对角线BD所在直线交于点G,连接AG,直线AG交BE于点H.(1)如图1,当点E、F在线段AD上时,①求证:∠DAG=∠DCG;②猜想AG与BE的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2)如图2,在(1)条件下,连接HO,试说明HO平分∠BHG;(3)当点E、F运动到如图3所示的位置时,其它条件不变,请将图形补充完整,并直接写出∠BHO的度数.【答案】(1)①证明见解析;②AG⊥BE.理由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BHO=45°.【解析】试题分析:(1)①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DA=DC,∠ADB=∠CDB=45°,则可根据“SAS”证明△ADG≌△CDG,所以∠DAG=∠DCG;②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AB=DC,∠BAD=∠CDA=90°,根据“SAS”证明△ABE≌△DCF,则∠ABE=∠DCF,由于∠DAG=∠DCG,所以∠DAG=∠ABE,然后利用∠DAG+∠BAG=90°得到∠ABE+∠BAG=90°,于是可判断AG⊥BE;(2)如答图1所示,过点O作OM⊥BE于点M,ON⊥AG于点N,证明△AON≌△BOM,可得四边形OMHN为正方形,因此HO平分∠BHG结论成立;(3)如答图2所示,与(1)同理,可以证明AG⊥BE;过点O作OM⊥BE于点M,ON⊥AG于点N,构造全等三角形△AON≌△BOM,从而证明OMHN为正方形,所以HO 平分∠BHG,即∠BHO=45°.试题解析:(1)①∵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DA=DC,∠ADB=∠CDB=45°,在△ADG和△CDG中,∴△ADG≌△CDG(SAS),∴∠DAG=∠DCG;②AG⊥BE.理由如下:∵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B=DC,∠BAD=∠CDA=90°,在△ABE和△DCF中,∴△ABE≌△DCF(SAS),∴∠ABE=∠DCF,∵∠DAG=∠DCG,∴∠DAG=∠ABE,∵∠DAG+∠BAG=90°,∴∠ABE+∠BAG=90°,∴∠AHB=90°,∴AG⊥BE;(2)由(1)可知AG⊥BE.如答图1所示,过点O作OM⊥BE于点M,ON⊥AG于点N,则四边形OMHN为矩形.∴∠MON=90°,又∵OA⊥OB,∴∠AON=∠BOM.∵∠AON+∠OAN=90°,∠BOM+∠OBM=90°,∴∠OAN=∠OBM.在△AON与△BOM中,∴△AON≌△BOM(AAS).∴OM=ON,∴矩形OMHN为正方形,∴HO平分∠BHG.(3)将图形补充完整,如答图2示,∠BHO=45°.与(1)同理,可以证明AG⊥BE.过点O作OM⊥BE于点M,ON⊥AG于点N,与(2)同理,可以证明△AON≌△BOM,可得OMHN为正方形,所以HO平分∠BHG,∴∠BHO=45°.考点:1、四边形综合题;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正方形的性质2.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为矩形,点A,B的坐标分别为(4,0),(4,3),动点M,N分别从O,B同时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其中,点M 沿OA向终点A运动,点N沿BC向终点C运动.过点M作MP⊥OA,交AC于P,连接NP,已知动点运动了x秒.(1)P点的坐标为多少(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2)试求△NPC面积S的表达式,并求出面积S的最大值及相应的x值;(3)当x为何值时,△NPC是一个等腰三角形?简要说明理由.【答案】(1)P点坐标为(x,3﹣x).(2)S的最大值为,此时x=2.(3)x=,或x=,或x=.【解析】试题分析:(1)求P点的坐标,也就是求OM和PM的长,已知了OM的长为x,关键是求出PM的长,方法不唯一,①可通过PM∥OC得出的对应成比例线段来求;②也可延长MP交BC于Q,先在直角三角形CPQ中根据CQ的长和∠ACB的正切值求出PQ的长,然后根据PM=AB﹣PQ来求出PM的长.得出OM和PM的长,即可求出P点的坐标.(2)可按(1)②中的方法经求出PQ的长,而CN的长可根据CN=BC﹣BN来求得,因此根据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即可得出S,x的函数关系式.(3)本题要分类讨论:①当CP=CN时,可在直角三角形CPQ中,用CQ的长即x和∠ABC的余弦值求出CP的表达式,然后联立CN的表达式即可求出x的值;②当CP=PN时,那么CQ=QN,先在直角三角形CPQ中求出CQ的长,然后根据QN=CN﹣CQ求出QN的表达式,根据题设的等量条件即可得出x的值.③当CN=PN时,先求出QP和QN的长,然后在直角三角形PNQ中,用勾股定理求出PN 的长,联立CN的表达式即可求出x的值.试题解析:(1)过点P作PQ⊥BC于点Q,有题意可得:PQ∥AB,∴△CQP∽△CBA,∴∴解得:QP=x,∴PM=3﹣x,由题意可知,C(0,3),M(x,0),N(4﹣x,3),P点坐标为(x,3﹣x).(2)设△NPC的面积为S,在△NPC中,NC=4﹣x,NC边上的高为,其中,0≤x≤4.∴S=(4﹣x)×x=(﹣x2+4x)=﹣(x﹣2)2+.∴S的最大值为,此时x=2.(3)延长MP交CB于Q,则有PQ⊥BC.①若NP=CP,∵PQ⊥BC,∴NQ=CQ=x.∴3x=4,∴x=.②若CP=CN,则CN=4﹣x,PQ=x,CP=x,4﹣x=x,∴x=;③若CN=NP,则CN=4﹣x.∵PQ=x,NQ=4﹣2x,∵在Rt△PNQ中,PN2=NQ2+PQ2,∴(4﹣x)2=(4﹣2x)2+(x)2,∴x=.综上所述,x=,或x=,或x=.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3.操作与证明:如图1,把一个含45°角的直角三角板ECF和一个正方形ABCD摆放在一起,使三角板的直角顶点和正方形的顶点C重合,点E、F分别在正方形的边CB、CD上,连接AF.取AF中点M,EF的中点N,连接MD、MN.(1)连接AE,求证:△AEF是等腰三角形;猜想与发现:(2)在(1)的条件下,请判断MD、MN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得出结论.结论1:DM、MN的数量关系是;结论2:DM、MN的位置关系是;拓展与探究:(3)如图2,将图1中的直角三角板ECF绕点C顺时针旋转180°,其他条件不变,则(2)中的两个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加以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答案】(1)证明参见解析;(2)相等,垂直;(3)成立,理由参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正方形的性质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证明出CE=CF,继而证明出△ABE≌△ADF,得到AE=AF,从而证明出△AEF是等腰三角形;(2)DM、MN的数量关系是相等,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即可得出结论.位置关系是垂直,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和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性质,及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即可得出结论;(3)成立,连接AE,交MD于点G,标记出各个角,首先证明出MN∥AE,MN=AE,利用三角形全等证出AE=AF,而DM=AF,从而得到DM,MN数量相等的结论,再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和三角形全等,等腰三角形性质以及角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得到∠DMN=∠DGE=90°.从而得到DM、MN的位置关系是垂直.试题解析:(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AD=BC=CD,∠B=∠ADF=90°,∵△C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90°,∴CE=CF,∴BC﹣CE=CD﹣CF,即BE=DF,∴△ABE≌△ADF,∴AE=AF,∴△AEF是等腰三角形;(2)DM、MN的数量关系是相等,DM、MN的位置关系是垂直;∵在Rt△ADF中DM是斜边AF的中线,∴AF=2DM,∵MN 是△AEF的中位线,∴AE=2MN,∵AE=AF,∴DM=MN;∵∠DMF=∠DAF+∠ADM,AM=MD,∵∠FMN=∠FAE,∠DAF=∠BAE,∴∠ADM=∠DAF=∠BAE,∴∠DMN=∠FMN+∠DMF=∠DAF+∠BAE+∠FAE=∠BAD=90°,∴DM⊥MN;(3)(2)中的两个结论还成立,连接AE,交MD于点G,∵点M为AF的中点,点N为EF的中点,∴MN∥AE,MN=AE,由已知得,AB=AD=BC=CD,∠B=∠ADF,CE=CF,又∵BC+CE=CD+CF,即BE=DF,∴△ABE≌△ADF,∴AE=AF,在Rt△ADF中,∵点M为AF的中点,∴DM=AF,∴DM=MN,∵△ABE≌△ADF,∴∠1=∠2,∵AB∥DF,∴∠1=∠3,同理可证:∠2=∠4,∴∠3=∠4,∵DM=AM,∴∠MAD=∠5,∴∠DGE=∠5+∠4=∠MAD+∠3=90°,∵MN∥AE,∴∠DMN=∠DGE=90°,∴DM⊥MN.所以(2)中的两个结论还成立.考点:1.正方形的性质;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三角形中位线定理;4.旋转的性质.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AOBC是矩形,点O(0,0),点A(5,0),点B(0,3).以点A为中心,顺时针旋转矩形AOBC,得到矩形ADEF,点O,B,C的对应点分别为D,E,F.(1)如图①,当点D落在BC边上时,求点D的坐标;(2)如图②,当点D落在线段BE上时,AD与BC交于点H.①求证△ADB≌△AOB;②求点H的坐标.(3)记K为矩形AOBC对角线的交点,S为△KDE的面积,求S的取值范围(直接写出结果即可).【答案】(1)D(1,3);(2)①详见解析;②H(175,3);(3)30334-≤S 30334+【解析】【分析】(1)如图①,在Rt△ACD中求出CD即可解决问题;(2)①根据HL证明即可;②,设AH=BH=m,则HC=BC-BH=5-m,在Rt△AHC中,根据AH2=HC2+AC2,构建方程求出m即可解决问题;(3)如图③中,当点D在线段BK上时,△DEK的面积最小,当点D在BA的延长线上时,△D′E′K的面积最大,求出面积的最小值以及最大值即可解决问题;【详解】(1)如图①中,∵A(5,0),B(0,3),∴OA=5,OB=3,∵四边形AOBC是矩形,∴AC=OB=3,OA=BC=5,∠OBC=∠C=90°,∵矩形ADEF是由矩形AOBC旋转得到,∴AD=AO=5,在Rt△ADC中,CD=22=4,AD AC∴BD=BC-CD=1,∴D(1,3).(2)①如图②中,由四边形ADEF是矩形,得到∠ADE=90°,∵点D在线段BE上,∴∠ADB=90°,由(1)可知,AD=AO,又AB=AB,∠AOB=90°,∴Rt△ADB≌Rt△AOB(HL).②如图②中,由△ADB≌△AOB,得到∠BAD=∠BAO,又在矩形AOBC中,OA∥BC,∴∠CBA=∠OAB,∴∠BAD=∠CBA,∴BH=AH,设AH=BH=m,则HC=BC-BH=5-m,在Rt△AHC中,∵AH2=HC2+AC2,∴m2=32+(5-m)2,∴m=17,5∴BH=175,∴H(175,3).(3)如图③中,当点D在线段BK上时,△DEK的面积最小,最小值=12•DE•DK=12×3×(5-342)=303344-,当点D在BA的延长线上时,△D′E′K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12×D′E′×KD′=12×3×(5+342)=303344+.综上所述,303344-≤S≤303344+.【点睛】本题考查四边形综合题、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旋转变换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会利用参数构建方程解决问题.5.如图,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O=CO,BO=DO,且∠ABC+∠ADC=180°.(1)求证:四边形ABCD是矩形.(2)若∠ADF:∠FDC=3:2,DF⊥AC,求∠BDF的度数.【答案】(1)见解析;(2)18°.【解析】【分析】(1)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得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求出∠ABC=90°,根据矩形的判定得出即可;(2)求出∠FDC的度数,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DCO,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出OD=OC,求出∠CDO,即可求出答案.【详解】(1)证明:∵AO=CO,BO=DO∴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ADC,∵∠ABC+∠ADC=180°,∴∠ABC=∠ADC=90°,∴四边形ABCD是矩形;(2)解:∵∠ADC=90°,∠ADF:∠FDC=3:2,∴∠FDC=36°,∵DF⊥AC,∴∠DCO=90°﹣36°=54°,∵四边形ABCD是矩形,∴OC=OD,∴∠ODC=54°∴∠BDF=∠ODC﹣∠FDC=18°.【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矩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能灵活运用定理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矩形的对角线相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6.已知: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O为对角线BD的中点,过点O的直线EF分别交AD,BC于E,F两点,连结BE,DF.(1)求证:△DOE≌△BOF.(2)当∠DOE等于多少度时,四边形BFDE为菱形?请说明理由.【答案】(1)证明见解析;(2)当∠DOE=90°时,四边形BFED为菱形,理由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得出△DOE≌△BOF (ASA);(2)首先利用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得出四边形EBFD是平行四边形,进而利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BE=ED,即可得出答案.试题解析:(1)∵在▱ABCD中,O为对角线BD的中点,∴BO=DO,∠EDB=∠FBO,在△EOD 和△FOB 中,∴△DOE ≌△BOF (ASA );(2)当∠DOE=90°时,四边形BFDE 为菱形,理由:∵△DOE ≌△BOF ,∴OE=OF ,又∵OB=OD ,∴四边形EBFD 是平行四边形, ∵∠EOD=90°,∴EF ⊥BD ,∴四边形BFDE 为菱形.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菱形的判定.7.已知矩形纸片OBCD 的边OB 在x 轴上,OD 在y 轴上,点C 在第一象限,且86OB OD ==,.现将纸片折叠,折痕为EF (点E ,F 是折痕与矩形的边的交点),点P 为点D 的对应点,再将纸片还原。
备战中考数学综合题专题复习【锐角三角函数】专题解析附答案解析

一、锐角三角函数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1.(6分)某海域有A,B两个港口,B港口在A港口北偏西30°方向上,距A港口60海里,有一艘船从A港口出发,沿东北方向行驶一段距离后,到达位于B港口南偏东75°方向的C处,求该船与B港口之间的距离即CB的长(结果保留根号).【答案】.【解析】试题分析:作AD⊥BC于D,于是有∠ABD=45°,得到AD=BD=,求出∠C=60°,根据正切的定义求出CD的长,得到答案.试题解析:作AD⊥BC于D,∵∠EAB=30°,AE∥BF,∴∠FBA=30°,又∠FBC=75°,∴∠ABD=45°,又AB=60,∴AD=BD=,∵∠BAC=∠BAE+∠CAE=75°,∠ABC=45°,∴∠C=60°,在Rt△ACD中,∠C=60°,AD=,则tanC=,∴CD==,∴BC=.故该船与B港口之间的距离CB的长为海里.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向角问题.2.如图,在△ABC中,∠ABC=∠ACB,以AC为直径的⊙O分别交AB、BC于点M、N,点P在AB的延长线上,且∠CAB=2∠BCP.(1)求证:直线CP是⊙O的切线.(2)若BC=2,sin∠BCP=,求点B到AC的距离.(3)在第(2)的条件下,求△ACP的周长.【答案】(1)证明见解析(2)4(3)20【解析】试题分析:(1)利用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2∠CAN=∠CAB,∠CAB=2∠BCP判断出∠ACP=90°即可;(2)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即勾股定理即可.试题解析:(1)∵∠ABC=∠ACB,∴AB=AC,∵AC为⊙O的直径,∴∠ANC=90°,∴∠CAN+∠ACN=90°,2∠BAN=2∠CAN=∠CAB,∵∠CAB=2∠BCP,∴∠BCP=∠CAN,∴∠ACP=∠ACN+∠BCP=∠ACN+∠CAN=90°,∵点D在⊙O上,∴直线CP是⊙O的切线;(2)如图,作BF⊥AC∵AB=AC,∠ANC=90°,∴CN=CB=,∵∠BCP=∠CAN,sin∠BCP=,∴sin∠CAN=,∴∴AC=5,∴AB=AC=5,设AF=x,则CF=5﹣x,在Rt△ABF中,BF2=AB2﹣AF2=25﹣x2,在Rt△CBF中,BF2=BC2﹣CF2=2O﹣(5﹣x)2,∴25﹣x2=2O﹣(5﹣x)2,∴x=3,∴BF2=25﹣32=16,∴BF=4,即点B到AC的距离为4.考点:切线的判定3.如图,等腰△ABC中,AB=AC,∠BAC=36°,BC=1,点D在边AC上且BD平分∠ABC,设CD=x.(1)求证:△ABC∽△BCD;(2)求x的值;(3)求cos36°-cos72°的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15-+;(3758+【解析】试题分析:(1)由等腰三角形ABC中,顶角的度数求出两底角度数,再由BD为角平分线求出∠DBC的度数,得到∠DBC=∠A,再由∠C为公共角,利用两对角相等的三角形相似得到三角形ABC与三角形BCD相似;(2)根据(1)结论得到AD=BD=BC,根据AD+DC表示出AC,由(1)两三角形相似得比例求出x的值即可;(3)过B作BE垂直于AC,交AC于点E,在直角三角形ABE和直角三角形BCE中,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求出cos36°与cos72°的值,代入原式计算即可得到结果.试题解析:(1)∵等腰△ABC中,AB=AC,∠BAC=36°,∴∠ABC=∠C=72°,∵BD平分∠ABC,∴∠ABD=∠CBD=36°, ∵∠CBD=∠A=36°,∠C=∠C , ∴△ABC ∽△BCD ; (2)∵∠A=∠ABD=36°, ∴AD=BD , ∵BD=BC , ∴AD=BD=CD=1,设CD=x ,则有AB=AC=x+1, ∵△ABC ∽△BCD ,∴AB BC BD CD =,即111x x +=, 整理得:x 2+x-1=0,解得:x 1=15-+,x 2=15--(负值,舍去),则x=15-+; (3)过B 作BE ⊥AC ,交AC 于点E ,∵BD=CD ,∴E 为CD 中点,即DE=CE=154-+, 在Rt △ABE 中,cosA=cos36°=151514151AE AB -+++==-++ 在Rt △BCE 中,cosC=cos72°=1515414EC BC -+-+==, 则cos36°-cos72°=51+=15-+=12. 【考点】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3.黄金分割;4.解直角三角形.4.如图,PB为☉O的切线,B为切点,过B作OP的垂线BA,垂足为C,交☉O于点A,连接PA,AO.并延长AO交☉O于点E,与PB的延长线交于点D.(1)求证:PA是☉O的切线;(2)若=,且OC=4,求PA的长和tan D的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PA =3,tan D=.【解析】试题分析: (1)连接OB,先由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OP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进而可得:PA=PB,然后证明△PAO≌△PBO,进而可得∠PBO=∠PAO,然后根据切线的性质可得∠PBO=90°,进而可得:∠PAO=90°,进而可证:PA是⊙O的切线;(2)连接BE,由,且OC=4,可求AC,OA的值,然后根据射影定理可求PC的值,从而可求OP的值,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可求AP的值.试题解析:(1)连接OB,则OA=OB,∵OP⊥AB,∴AC=BC,∴OP是AB的垂直平分线,∴PA=PB,在△PAO和△PBO中,∵,∴△PAO≌△PBO(SSS)∴∠PBO=∠PAO,PB=PA,∵PB为⊙O的切线,B为切点,∴∠PBO=90°,∴∠PAO=90°,即PA⊥OA,∴PA是⊙O的切线;(2)连接BE,∵,且OC=4,∴AC=6,∴AB=12,在Rt△ACO中,由勾股定理得:AO=,∴AE=2OA=4,OB=OA=2,在Rt△APO中,∵AC⊥OP,∴AC2=OC PC,解得:PC=9,∴OP=PC+OC=13,在Rt△APO中,由勾股定理得:AP==3.易证,所以,解得,则,在中,.考点:1.切线的判定与性质;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解直角三角形.5.如图,将一副直角三角形拼放在一起得到四边形ABCD,其中∠BAC=45°,∠ACD=30°,点E为CD边上的中点,连接AE,将△ADE沿AE所在直线翻折得到△AD′E,D′E交AC于F 点.若AB=6cm.(1)AE的长为 cm;(2)试在线段AC上确定一点P,使得DP+EP的值最小,并求出这个最小值;(3)求点D′到BC的距离.【答案】(1);(2)12cm;(3)cm.【解析】试题分析:(1)首先利用勾股定理得出AC的长,进而求出CD的长,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进而得出答案:∵∠BAC=45°,∠B=90°,∴AB=BC=6cm,∴AC=12cm.∵∠ACD=30°,∠DAC=90°,AC=12cm,∴(cm).∵点E为CD边上的中点,∴AE=DC=cm.(2)首先得出△ADE为等边三角形,进而求出点E,D′关于直线AC对称,连接DD′交AC 于点P,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此时DP+EP值为最小,进而得出答案.(3)连接CD′,BD′,过点D′作D′G⊥BC于点G,进而得出△ABD′≌△CBD′(SSS),则∠D′BG=45°,D′G=GB,进而利用勾股定理求出点D′到BC边的距离.试题解析:解:(1).(2)∵Rt△ADC中,∠ACD=30°,∴∠ADC=60°,∵E为CD边上的中点,∴DE=AE.∴△ADE为等边三角形.∵将△ADE沿AE所在直线翻折得△AD′E,∴△AD′E为等边三角形,∠AED′=60°.∵∠EAC=∠DAC﹣∠EAD=30°,∴∠EFA=90°,即AC所在的直线垂直平分线段ED′.∴点E,D′关于直线AC对称.如答图1,连接DD′交AC于点P,∴此时DP+EP值为最小,且DP+EP=DD′.∵△ADE是等边三角形,AD=AE=,∴,即DP+EP最小值为12cm.(3)如答图2,连接CD′,BD′,过点D′作D′G⊥BC于点G,∵AC垂直平分线ED′,∴AE=AD′,CE=CD′,∵AE=EC,∴AD′=CD′=.在△ABD′和△CBD′中,∵,∴△ABD′≌△CBD′(SSS).∴∠D′BG=∠D′BC=45°.∴D′G=GB.设D′G长为xcm,则CG长为cm,在Rt△GD′C中,由勾股定理得,解得:(不合题意舍去).∴点D′到BC边的距离为cm.考点:1.翻折和单动点问题;2.勾股定理;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4.等边三角形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5.轴对称的应用(最短线路问题);6.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7.方程思想的应用.6.在正方形ABCD中,AC是一条对角线,点E是边BC上的一点(不与点C重合),连接AE,将△ABE沿BC方向平移,使点B与点C重合,得到△DCF,过点E作EG⊥AC于点G,连接DG,FG.(1)如图,①依题意补全图;②判断线段FG与DG之间的数量关系与位置关系,并证明;(2)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为6,当∠AGD=60°时,求BE的长.BE【答案】(1)①见解析,②FG=DG,FG⊥DG,见解析;(2)3【解析】【分析】(1)①补全图形即可,②连接BG,由SAS证明△BEG≌△GCF得出BG=GF,由正方形的对称性质得出BG=DG,得出FG=DG,在证出∠DGF=90°,得出FG⊥DG即可,(2)过点D作DH⊥AC,交AC于点H.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DH=AH=2FG=DG=2GH=6,得出DF2DG=3Rt△DCF中,由勾股定理得出CF=3得出结果.【详解】解:(1)①补全图形如图1所示,②FG=DG,FG⊥DG,理由如下,连接BG,如图2所示,∵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CB=45°,∵EG⊥AC,∴∠EGC =90°,∴△CEG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G =GC , ∴∠GEC =∠GCE =45°, ∴∠BEG =∠GCF =135°, 由平移的性质得:BE =CF ,在△BEG 和△GCF 中,BE CF BEG GCF EG CG =⎧⎪∠=∠⎨⎪=⎩,∴△BEG ≌△GCF (SAS ), ∴BG =GF ,∵G 在正方形ABCD 对角线上, ∴BG =DG , ∴FG =DG ,∵∠CGF =∠BGE ,∠BGE+∠AGB =90°, ∴∠CGF+∠AGB =90°, ∴∠AGD+∠CGF =90°, ∴∠DGF =90°, ∴FG ⊥DG.(2)过点D 作DH ⊥AC ,交AC 于点H .如图3所示, 在Rt △ADG 中, ∵∠DAC =45°, ∴DH =AH =2在Rt △DHG 中,∵∠AGD =60°, ∴GH 33236,∴DG =2GH =6, ∴DF 2DG =3 在Rt △DCF 中,CF ()22436-3∴BE =CF =3.【点睛】本题是四边形综合题目,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等知识;本题综合性强,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7.在Rt△ABC中,∠ACB=90°,AB=7,AC=2,过点B作直线m∥AC,将△ABC绕点C 顺时针旋转得到△A′B′C(点A,B的对应点分别为A',B′),射线CA′,CB′分別交直线m于点P,Q.(1)如图1,当P与A′重合时,求∠ACA′的度数;(2)如图2,设A′B′与BC的交点为M,当M为A′B′的中点时,求线段PQ的长;(3)在旋转过程中,当点P,Q分别在C A′,CB′的延长线上时,试探究四边形PA'B′Q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四边形PA′B′Q的最小面积;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60°;(2)PQ=72;(3)存在,S四边形PA'B′Q=33【解析】【分析】(1)由旋转可得:AC=A'C=2,进而得到BC3=∠A'BC=90°,可得cos∠A'CB3'BCA C==∠A'CB=30°,∠ACA'=60°;(2)根据M为A'B'的中点,即可得出∠A=∠A'CM,进而得到PB3=32=,依据tan∠Q=tan∠A32=BQ=BC3=2,进而得出PQ=PB+BQ72=;(3)依据S四边形PA'B'Q=S△PCQ﹣S△A'CB'=S△PCQ3-S四边形PA'B'Q最小,即S△PCQ最小,而S△PCQ12=PQ×BC3=,利用几何法即可得到S△PCQ的最小值=3,即可得到结论.【详解】(1)由旋转可得:AC =A 'C =2.∵∠ACB =90°,AB 7=,AC =2,∴BC 3=. ∵∠ACB =90°,m ∥AC ,∴∠A 'BC =90°,∴cos ∠A 'CB 3'BC A C ==,∴∠A 'CB =30°,∴∠ACA '=60°;(2)∵M 为A 'B '的中点,∴∠A 'CM =∠MA 'C ,由旋转可得:∠MA 'C =∠A ,∴∠A =∠A 'CM ,∴tan ∠PCB =tan ∠A 3=,∴PB 3=BC 32=. ∵∠BQC =∠BCP =∠A ,∴tan ∠BQC =tan ∠A 3=,∴BQ =BC 3⨯=2,∴PQ =PB +BQ 72=; (3)∵S 四边形PA 'B 'Q =S △PCQ ﹣S △A 'CB '=S △PCQ 3-,∴S 四边形PA 'B 'Q 最小,即S △PCQ 最小,∴S △PCQ 12=PQ ×BC 3=PQ , 取PQ 的中点G . ∵∠PCQ =90°,∴CG 12=PQ ,即PQ =2CG ,当CG 最小时,PQ 最小,∴CG ⊥PQ ,即CG 与CB 重合时,CG 最小,∴CG min 3=,PQ min =23,∴S △PCQ 的最小值=3,S 四边形PA 'B 'Q =33-;【点睛】本题属于几何变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旋转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综合运用,解题时注意:旋转变换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8.在Rt △ABC 中,∠ACB =90°,CD 是AB 边的中线,DE ⊥BC 于E ,连结CD ,点P 在射线CB 上(与B ,C 不重合)(1)如果∠A =30°,①如图1,∠DCB 等于多少度;②如图2,点P 在线段CB 上,连结DP ,将线段DP 绕点D 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DF ,连结BF ,补全图2猜想CP 、B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如图3,若点P 在线段CB 的延长线上,且∠A =α(0°<α<90°),连结DP ,将线段DP绕点逆时针旋转2α得到线段DF,连结BF,请直接写出DE、BF、BP三者的数量关系(不需证明)【答案】(1)①∠DCB=60°.②结论:CP=BF.理由见解析;(2)结论:BF﹣BP=2DE•tanα.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①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结合∠A=30°,只要证明△CDB是等边三角形即可;②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推出△DCP≌△DBF,根据全等的性质得出CP=BF,(2)求出DC=DB=AD,DE∥AC,求出∠FDB=∠CDP=2α+∠PDB,DP=D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得出△DCP≌△DBF,求出CP=BF,推出BF﹣BP=BC,解直角三角形求出CE=DEtanα即可.【详解】(1)①∵∠A=30°,∠ACB=90°,∴∠B=60°,∵AD=DB,∴CD=AD=DB,∴△CDB是等边三角形,∴∠DCB=60°.②如图1,结论:CP=BF.理由如下:∵∠ACB=90°,D是AB的中点,DE⊥BC,∠DCB=60°,∴△CDB为等边三角形.∴∠CDB=60°∵线段DP绕点D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DF,∵∠PDF=60°,DP=DF,∴∠FDB=∠CDP,在△DCP和△DBF中DC DB CDP BDF DP DF =⎧⎪∠=∠⎨⎪=⎩,∴△DCP ≌△DBF ,∴CP =BF.(2)结论:BF ﹣BP =2DEtanα.理由:∵∠ACB =90°,D 是AB 的中点,DE ⊥BC ,∠A =α,∴DC =DB =AD ,DE ∥AC ,∴∠A =∠ACD =α,∠EDB =∠A =α,BC =2CE ,∴∠BDC =∠A+∠ACD =2α,∵∠PDF =2α,∴∠FDB =∠CDP =2α+∠PDB ,∵线段DP 绕点D 逆时针旋转2α得到线段DF ,∴DP =DF ,在△DCP 和△DBF 中DC DB CDP BDF DP DF =⎧⎪∠=∠⎨⎪=⎩,∴△DCP ≌△DBF ,∴CP =BF ,而 CP =BC+BP ,∴BF ﹣BP =BC ,在Rt △CDE 中,∠DEC =90°,∴tan ∠CDE =CE DE, ∴CE =DEtanα, ∴BC =2CE =2DEtanα,即BF ﹣BP =2DEtanα.【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外角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的应用,能推出△DCP ≌△DBF 是解此题的关键,综合性比较强,证明过程类似.9.如图,正方形ABCD+1,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AE 平分∠BAC 分别交BC 、BD 于E 、F ,(1)求证:△ABF ∽△ACE ;(2)求tan ∠BAE 的值;(3)在线段AC 上找一点P ,使得PE+PF 最小,求出最小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tan∠EAB=2﹣1;(3)PE+PF的最小值为 .22【解析】【分析】(1)根据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判断即可;(2)如图1中,作EH⊥AC于H.首先证明BE=EH=HC,设BE=EH=HC=x,构建方程求出x 即可解决问题;(3)如图2中,作点F关于直线AC的对称点H,连接EH交AC于点P,连接PF,此时PF+PE的值最小,最小值为线段EH的长;【详解】(1)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CE=∠ABF=∠CAB=45°,∵AE平分∠CAB,∴∠EAC=∠BAF=22.5°,∴△ABF∽△ACE.(2)解:如图1中,作EH⊥AC于H.∵EA平分∠CAB,EH⊥AC,EB⊥AB,∴BE=EB,∵∠HCE=45°,∠CHE=90°,∴∠HCE=∠HEC=45°,∴HC=EH,∴BE=EH=HC,设BE=HE=HC=x,则EC2,∵BC2+1,∴x+x2+1,∴x=1,在Rt△ABE中,∵∠ABE=90°,∴tan ∠EAB =1221BE AB ==+﹣1. (3)如图2中,作点F 关于直线AC 的对称点H ,连接EH 交AC 于点P ,连接PF ,此时PF+PE 的值最小.作EM ⊥BD 于M .BM =EM =22, ∵AC =22AB BC +=2+2,∴OA =OC =OB =12AC =22+ , ∴OH =OF =OA•tan ∠OAF =OA•tan ∠EAB =222+ •(2﹣1)=22, ∴HM =OH+OM =222+, 在Rt △EHM 中,EH =2222222EM HM 22⎛⎫⎛⎫+++ ⎪ ⎪ ⎪ ⎪⎝⎭⎝⎭= =22+.. ∴PE+PF 的最小值为22+..【点睛】本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最短问题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学会利用轴对称解决最短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0.小明坐于堤边垂钓,如图①,河堤AC 的坡角为30°,AC 长米,钓竿AO 的倾斜角是60°,其长为3米,若AO 与钓鱼线OB 的夹角为60°,求浮漂B 与河堤下端C 之间的距离(如图②).【答案】1.5米.【解析】试题分析:延长OA交BC于点D.先由倾斜角定义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在Rt△ACD中,米,CD=2AD=3米,再证明△BOD是等边三角形,得到米,然后根据BC=BD−CD即可求出浮漂B与河堤下端C之间的距离.试题解析:延长OA交BC于点D.∵AO的倾斜角是,∴∵在Rt△ACD中, (米),∴CD=2AD=3米,又∴△BOD是等边三角形,∴(米),∴BC=BD−CD=4.5−3=1.5(米).答:浮漂B与河堤下端C之间的距离为1.5米.。
2024年中考考前押题密卷数学(全国卷)(全解全析)

2024年中考考前押题密卷(全国卷)数学·全解全析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1.下列各数中,相反数是它本身的数是()A .2-B .1-C .0D .11.C【分析】根据相反数的意义,只有符号不同的数为相反数.【解析】相反数等于本身的数是0.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相反数的意义.注意掌握只有符号不同的数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2.如图所示的几何体是由7个相同的小正方体组合成的,则这个几何体的左视图是()A .B .C .D .2.D【分析】根据观察几何体,从左边看,底层有2个正方体,上层有一个正方体,即可得到答案.【解析】从左边看,底层有2个正方体,上层有一个正方体,∴几何体的左视图为:,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三视图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找几何体的三视图.3.据国家统计局预测,截止2024年底,我国GDP 将突破23万亿美元,23万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 .132.310⨯B .142.310⨯C .140.2310⨯D .122310⨯3.A【分析】本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10n a ⨯的形式,其中110a ≤<,n 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 的值以及n 的值.【解析】23万亿23000000000000=元132.310=⨯元.故选:A .4.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A .326326x x x ⋅=B .4482x x x +=C .633x x x ÷=D .()32528x x =4.C【分析】分别利用单项式乘单项式、合并同类项、同底数幂的除法和积的乘方运算法则化简求出即可.【解析】A 、3x 3•2x 2=6x 5,故此选项错误;B 、x 4+x 4=2x 4,故此选项错误;C 、x 6÷x 3=x 3,故此选项正确;D 、(2x 2)3=8x 6,故此选项错误.故选: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单项式乘单项式、合并同类项、同底数幂的除法和积的乘方等知识,熟练掌握相关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坐标为()1,2,以点O 为圆心,以OP 的长为半径画弧,交x 轴的正半轴于点A ,则点A 的横坐标介于()A .1和2之间B .2和3之间C .3和4之间D .4和5之间5.B【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出OP 的长度,OP OA =可以知道A 点的横坐标,再利用估算无理数的方法得出答案.【解析】22125OP =+=,则A 点横坐标为5,459<<,即253<<,∴A 的横坐标介于2和3之间,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估算无理数的大小和勾股定理,正确估计5最接近的整数是解题的关键.6.某居民小区开展节约用电活动,对该小区30户家庭的节电量情况进行了统计,五月份与四月份相比,节电情况如下表:节电量(度)10203040户数215103则五月份这30户家庭节电量的众数与中位数分别为()A .20,20B .20,25C .30,25D .40,206.A【分析】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到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本题得以解决.【解析】由表格中的数据可得,五月份这30户家庭节电量的众数是:20,中位数是20,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众数、统计表、中位数,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它们各自的含义,会找一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7.如图,Rt ABC △中,90ACB ∠=︒,30B ∠=︒,2AC =,23BC =,将ABC 绕点C 逆时针旋转至A B C ''△,使得点A '恰好落在AB 上,A B ''与BC 交于点D ,则A CD '△的面积为()A .32B .53C .5D .237.A【分析】由已知结合旋转的性质可知CA CA '=,60A CA B ''∠=∠=︒,可证得ACA ' 是等边三角形,可得2A C A B ''==,30A CB B '∠=∠=︒,进而可知A D BC '⊥,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知112A D A C ''==,132CD BC ==,进而利用面积公式即可求解.【解析】在Rt ABC △中,90ACB ∠=︒,2AC =,30B ∠=︒,∴9060A B ∠=︒-∠=︒,24AB AC ==,由旋转可知,CA CA '=,60A CA B ''∠=∠=︒,∴ACA ' 是等边三角形,∴2AA AC A C ''===,∴2A C A B ''==,∴30A CB B '∠=∠=︒,∵60CA B ∠=''︒,∴18090CDA A CD CA D '''∠=︒-∠-∠=︒,则A D BC '⊥,∴112A D A C ''==,132CD BC ==,∴131322A CD S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直角三角形30度角的性质、勾股定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旋转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8.小明骑自行车上学,开始以正常速度匀速行驶,但行至途中自行车出了故障,只好停下来修车,车修好后,因怕耽误上课,加快了骑车速度.下面是小明距离学校的路程s 关于行驶时间t 的函数图象,那么符合小明行驶情况的图象大致是()A .B .C .D .8.D【分析】根据函数图象与因变量和自变量的关系判断选项即可.【解析】根据题意,小明距离学校的路程s 关于行驶时间t 的函数图象应该分为三段:第一段随着时间的增加,路程s 逐渐减小;第二段小明停下修车,路程s 随着时间的增加没有发生变化;第三段小明加速行驶,随着时间的增加,路程s 减小的更快,所以只有D 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函数的图象,熟练掌握函数的图象与因变量和自变量的变化关系是解答的关键.9.如图,AB 为O 的直径.弦CD AB ⊥于点E ,5OC cm =,8CD cm =,则BE 的值为()A .2cmB .3cmC .5cmD .8cm9.A【分析】根据垂径定理得出4CE DE ==cm ,根据勾股定理得出222OC CE OE =+,代入求出答案即可.【解析】AB 是O 的直径,5OB OC ∴==(厘米),弦CD AB ⊥,4CE DE ∴==(厘米),在Rt OCE ∆中,5OC =(厘米),22543OE ∴=-=(厘米),532BE OB OE ∴=-=-=(厘米).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和垂径定理,能熟记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是解此题的关键.10.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O 是对角线AC ,BD 的交点.过点O 作OE OF ⊥,分别交AB ,BC 于点E ,F .若3AE =,1CF =,则EF =()A .2B 10C .4D .2210.B【分析】本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证明()ASA BOE COF ≌,得到1BE CF ==,继而得到3BF AE ==,最后在Rt BEF △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得EF 的值.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解析】∵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3AE =,1CF =,∴AB BC =,OB OC =,90BOC ∠=︒,90ABC ∠=︒,45OBE OCF ∠=∠=︒,∵OE OF ⊥,∴90EOF BOC ∠=︒=∠,∴EOB FOC ∠=∠,在BOE △和COF 中,OBE OCF OB OCEOB FOC ∠=∠⎧⎪=⎨⎪∠=∠⎩,∴()ASA BOE COF ≌,∴1BE CF ==,∴3BF BC CF AB BE AE =-=-==,在Rt BEF △中,3BF =,1BE =,∴22221310EF BE BF =+=+=.故选:B .第Ⅱ卷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1.因式分解:236m m -=.11.()32m m -【分析】提取公因式3m 即可.【解析】()23632.m m m m -=-故答案为:()32m m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利用提公因式分解因式,掌握“公因式的确定”是解本题的关键.12.有一个圆形飞镖盘,上面画有五个圆,半径由小到大依次为2cm 4cm 6cm 、、、8cm 10cm 、,如图所示,投中镖盘时,飞镖落在阴影部分的概率为.12.35/0.6【分析】本题考查了概率,掌握相关知识并熟练使用是解题的关键.根据概率的定义,分别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和大圆的面积,它们的比值就是所求.【解析】∵()2224cm S ππ=⨯=小阴影,()()2226420cm S ππ=⨯-=中阴影,()()22210836cm S ππ=⨯-=大阴影,()2210100cm S ππ=⨯=大圆,∴飞镖落在阴影部分的概率4203631005ππππ++==.故答案为:35.13.如图,直线4y x =-+与双曲线=y x交于A B ,两点,若AOB △的面积为4,则k 的值为.13.3【分析】根据直线4y x =-+与双曲线=ky x关于直线=y x 对称,得出AOC BOD ≌,求得2AOC S = ,根据三角形面积求得点A 的坐标,代入一次函数求得纵坐标,即可求解.【解析】如图,设4y x =-+与y 轴交于点C ,与x 轴交于点D ,∵直线4y x =-+与双曲线=ky x关于直线=y x 对称,∴AOC BOD ≌,由4y x =-+,令=0x ,得=4y ,令=0y 得=4x ,∴(0,4),(4,0)C D ,∴14482COD S ∆=⨯⨯=,∵AOB △的面积是4,∴()18422AOC S =-= ,∴1422A x ⨯⨯=,解得1A x =,代入4y x =-+得,43y x =-+=,∴(1,3)A ,∴133k =⨯=,∴k 的值为3,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是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考查了函数的对称性,三角形的面积,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求得A 的坐标是解题的关键.14.将一张长方形纸条ABCD 沿EF 折叠,点B ,A 分别落在B ',A '位置上,FB '与AD 的交点为G .若∠DGF =110°,则∠FEG 的度数为.14.55°/55度【分析】根据平行的性质可知∠DGF=∠GFB,再根据翻折的性质可知∠BFE=∠EFG,即可求解.【解析】∵四边形ABCD是长方形,∴AD BC∥,∴∠GFB=∠DGF,∵∠DGF=110°,∴∠GFB=∠DGF=110°,∵根据翻折的性质有∠BFE=∠EFG,∴∠BFE=∠EFG=12∠GFB,∴∠FEG=1110552⨯=o o,故答案为:55°.【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的性质、矩形的性质以及翻折的性质,掌握平行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5.如图,MN是半圆O的直径,K是MN延长线上一点,直线KP交半圆于点Q,P.若20K∠=︒,40PMQ∠=︒,则MQP∠=.15.35°【分析】连接PO、QO,根据圆周角定理,得∠POQ=2∠PMQ=80°,则∠OPQ=∠OQP=50°,则∠POM=70°,再根据圆周角定理即可求解.【解析】连接PO、QO.根据圆周角定理,得∠POQ=2∠PMQ=80°,又OP =OQ ,则∠OPQ =∠OQP =50°,则∠POM =∠K +∠OPK =70°,所以∠PQM =12∠POM =35°.故答案为:35°.【点睛】此题综合运用了圆周角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难度适中.16.如图,ABC ∆的顶点都在正方形网格纸的格点上,则sin C =.16.31010【分析】连接AD ,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先证明ACD ∆是直角三角形,从而可得90ADC ∠=︒,然后在Rt ACD ∆中,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析】如图:连接AD ,由题意得:2221750AC =+=,222125CD =+=,2226345AD =+=,∴222AD CD AC +=,∴ACD ∆是直角三角形,∴90ADC ∠=︒,在Rt ACD ∆中,35AD =,52AC =,∴35310sin 1052AD C AC ===,故答案为:31010.【点睛】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并结合图形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共5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4分)计算:2023221(1)|13()231--+--.【解析】2023221(1)|13|()231--+-----=()131314-+--+-=131314-+----=7-【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实数的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8.(5分)为提高病人免疫力,某医院精选甲、乙两种食物为确诊病人配制营养餐,两种食物中的蛋白质含量和铁质含量如表.如果病人每餐需要35单位蛋白质和40单位铁质,那么每份营养餐中,甲、乙两种食物各需多少克?每克甲种食物每克乙种食物其中所含蛋白质0.5单位0.7单位其中所含铁质1单位0.4单位【解析】设甲、乙两种食物各需x 克、y 克,则0.50.7350.440x y x y +=⎧⎨+=⎩,解得2830x y =⎧⎨=⎩.答:每份营养餐中,甲、乙两种食物分别要28,30克.【点睛】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再求解.19.(6分)如图,AM BN ∥,AC 平分BAM ∠,交BN 于点C ,过点B 作BD AC ⊥,交AM 于点D ,垂足为O ,连接CD ,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解析】证明:∵AC 平分BAM ∠,AM BN ∥,∴12∠=∠,23∠∠=.∴13∠=∠.∴BA BC =.又∵BD AC ⊥于点O ,∴OA OC =.在AOD △和COB △中,23OA OC AOD COB ∠=∠⎧⎪=⎨⎪∠=∠⎩,∴()AOD COB ASA ≌.∴OD OB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又∵BA BC =,∴平行四边形ABCD 是菱形.【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判定,涉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知识,熟练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20.(6分)某校九年级为了解学生课堂发言情况,随机抽取该年级部分学生,对他们某天在课堂上发言的次数进行了统计,其结果如下表,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已知B 、E 两组发言的人数比为10:3,请结合图中相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A组有人,C组有人,E组有人,并补全直方图;(2)该年级共有学生600人,请估计全年级在这天发言次数不少于20的人数;(3)已知A组发言的学生中恰有一位女生,E组发言的学生中恰有两位男生,现从A组与E组中分别抽一位学生写报告,求所抽的两位学生至多有一位男生的概率.【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B、E两组发言的人数比为10:3,即可求得B组发言人数的百分比,从而可以求得抽取的总人数,即可求得结果;(2)先求得发言次数不少于20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再乘以600即可得到结果;(3)先列树状图表示出所有等可能的情况,再根据概率公式求解即可.(1)∵B、E两组发言的人数比为10:3,E组发言人数的百分比为6%∴B组发言人数的百分比为20%∴B组发言的人数=10÷20%=50人∴A组有50×4%=2人,C组有50×40%=20人,E组有50×6%=3人(2)由题意得(人)答:全年级在这天发言次数不少于20的人数为60人;(3)列树状图:共有6六种等可能情况,符合至多有一位男生的情况有4种因此P (至多有一位男生)4263==.21.(6分)电力公司在高山上建设如图1所示的输电铁塔,其示意图如图2所示,铁塔A 沿着坡面到山脚的距离200m AC =,铁塔B 沿着坡面到山脚的距离60m BD =,坡面AC 与山脚水平线CD 的夹角140ACD ∠=︒,坡面BD 与山脚水平线CD 的夹角120BDC ∠=︒.(1)求铁塔A 到山脚水平线CD 的距离;(2)若从铁塔A 看铁塔B 的俯角为10°,求铁塔A 与铁塔B 的距离AB 的长(结果精确到1m ).(参考数据:sin 400.643︒≈,cos 400.766︒≈,tan 400.839︒≈,sin100.174︒≈,cos100.985︒≈,tan100.176︒≈,3 1.732≈)【解析】(1)解:如下图,过A 作AE CD ⊥交DC 延长线于E ,90AEC ∴∠=︒,140ACD ∠=︒,18014040ACE ∴∠=︒-︒=︒,200m AC =Q .∴在Rt ACE 中,sin AE ACE AC∠=,sin 200sin 402000.643128.6m AE AC ACE ∴=⋅∠=︒≈⨯=.答:铁塔A 到山脚水平线CD 的距离约为128.6m .(2)如上图,过B 作BF CD ⊥交CD 的延长线于F ,过A 作AH CD ∥交FB 的延长线于H ,则90AEC BFE H ∠=∠=∠=︒,∴四边形AEFH 为矩形,128.6m HF AE ∴==.120BDC ∠=︒ ,60BDF ∴∠=︒;60m BD = ,∴在Rt BDF △中,sin BF BDF BD∠=,3sin 60sin 606030330 1.73251.96m 2BF BD BDF ∴=⋅∠=⨯≈︒=⨯=⨯=,128.651.9676.64m BH HF BF ∴=-=-=.在Rt ABH △中,sin BH BAH AB ∠=,76.6476.64440m sin sin100.174BH BA AB H ∴==≈≈∠︒.答:铁塔A 到铁塔B 的距离AB 的长约为440m .22.(7分)如图,直线MN 交⊙O 于A ,B 两点,AC 是直径,AD 平分∠CAM 交⊙O 于D ,过点D 作DE ⊥MN 于点E .(1)求证:DE 是⊙O 的切线;(2)若DE =4cm ,AE =3cm ,求⊙O 的半径.【解析】(1)证明:连接OD ,∵OA=OD,∴∠1=∠2,∵AD平分∠CAM,∴∠2=∠3,∴∠1=∠3,∴MN∥OD,∵DE⊥MN,∴DE⊥OD,∴DE是⊙O的切线;(2)解:连接CD,∵AC是⊙O的直径,∴∠ADC=90°,43+=5,∴AD=22+=22DE AE∵DE⊥MN,∴∠AED=90°,∴∠ADC=∠AED,又∵∠2=∠3,∴△ADC ∽△AED ,∴AC AD AD AE =,即553AC =,∴AC =253,∴OA =12AC =256,即⊙O 的半径为256cm .【点睛】本题考查了切线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本题综合性强,有一定难度.23.(8分)如图,已知抛物线22y ax bx =++()0a <与y 轴交于点C ,与x 轴交于()1,0A -,()2,0B 两点.(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若点D 是第二象限抛物线上的动点,DE x 轴,交直线BC 于点E ,点G 在x 轴上,点F 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点D ,使以D ,E ,F ,G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正方形?若存在,求点D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析】(1)将()1,0A -,()2,0B 代入22y ax bx =++()0a <中,得204220a b a b -+=⎧⎨++=⎩,解得:11a b =-⎧⎨=⎩∴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22y x x =-++.(2)由题意和22y x x =-++可得()0,2C ,()2,0B ,可设直线BC 的函数表达式为:2y kx =+,将()2,0B 代入得:220k +=,∴1k =-,∴直线BC 的函数表达式为2y x =-+.设()2,2D t t t -++(0t <),分两种情况:①当DE 为边时,如图1,四边形DEFG 是正方形(点G 、F 可互换位置).则22DG D t E t ==-++,故E 的纵坐标与D 的纵坐标相等为22t t -++,将22y t t =-++代入2y x =-+中,可得E 的横坐标为2t t -,则点E 的坐标为()22,2t t t t --++,2t t tDE =--∴DE EF =,即222t t t t t --=-++,解得2t =(0t <,要舍)或12t =-,∴点D 的坐标为15,24⎛⎫- ⎪⎝⎭.②当DE 为对角线时,如图2,连接FG ,过点D 作DH x ⊥轴于点H ,DE HG ∥,DH FG ∥,易得2DE FG DH ==,则()2222224DE t t t t =-++=-++,则E 的纵坐标为2224t t t -+++,∴点E 的坐标为()22224,2t t t t t -+++-++.点E 在直线2y x =-+上,∴2222342t t t t -++=--+,解得23t =-或2(0t <,要舍),∴点D 的坐标为28,39⎛⎫- ⎪⎝⎭.综上可得:存在点D ,使以D ,E ,F ,G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正方形,点D 的坐标为15,24⎛⎫- ⎪⎝⎭或28,39⎛⎫- ⎪⎝⎭.24.(10分)如图1,在正方形ABCD 中,E ,F 分别在边AB BC ,上,且CE DF ⊥于点O .(1)试猜想线段CE 与DF 的数量关系为______;(2)数学小组的同学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探究:①如图2,在正方形ABCD 中,若点E ,F ,G ,H 分别在边AB BC CD DA ,,,上,且EG FH ⊥于点O ,求证:EG FH =;②如图3,将①中的条件“在正方形ABCD 中”改为“在矩形ABCD 中,AB a =,2BC a =”,其他条件不变,试推理线段EG 与FH 的数量关系;③如图4,在四边形ABCD 中,90ABC ∠=︒,60BCD ∠=︒,6AB BC CD ===,点M 为AB 的三等分点,连接CM ,过点D 作DN CM ⊥,垂足为点O ,直接写出线段DN 的长.【解析】(1)证明:∵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90,B DCF BC CD ︒∴∠=∠==,90BCE DCE ∴∠+∠=︒,CE DF ⊥ ,90CPD ︒∴∠=,90CDF DCE ∴∠+∠=︒,BCE CDF ∴∠=∠,()CBE DCF ASA ∴ ≌,CE DF ∴=.(2)①证明:过点H 作HN BC ⊥交于N ,过点G 作GM BA ⊥交于M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BC CD∴= 四边形BCGM 为矩形,四边形CDHN 为矩形,MG BC ∴=,HN CD=∴MG HN =,∵HF EG ⊥,∴90MGE OPG NHF OPG ∠+∠=∠+∠=︒,∴MGE NHF ∠=∠,∴()HFN GEM ASA ≌,∴HF EG =;②解:2EG FH =;理由:过点H 作HQ BC ⊥交于Q ,过点G 作GP ⊥AB 交于P ,由①可得,QHF PGE ∠=∠,QHF PGE ∴V V ∽,HF HQ GE PG∴=,,2AB a BC a ==Q ,2,PG a HQ a ∴==,122HF a GE a ∴==,2EG FH ∴=;③解:如图3,过点D 作DS BC ⊥于S ,90DSN DSC B ∴∠=∠=∠=︒,60,6DCS CD ∠=︒=Q ,3sin 60332DS CD CD ∴=⋅︒==, 点M 是AB 的三等分点,6AB =,2BM ∴=或4BM =,6BC = ,22210CM BC BM ∴=+=或213,DN CM ⊥Q ,BM DS ∴∥,BMC DJM ∴∠=∠,90DJM NDS NDS DNS ∠+∠=∠+∠=︒Q ,DNS DJM ∴∠=∠,BMC DJM DNS ∴∠=∠=∠,∴BCM SDN ∽,CM BC DN SD ∴=,210633DN ∴=,或213633DN =,解得30DN 或39.【点睛】本题考查了四边形的综合题,正方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正确地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
备战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组的综合题附答案

备战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组的综合题附答案一、一元二次方程1.如图,在△ABC中,AB=6cm,BC=7cm,∠ABC=30°,点P从A点出发,以1cm/s的速度向B点移动,点Q从B点出发,以2cm/s的速度向C点移动.如果P、Q两点同时出发,经过几秒后△PBQ的面积等于4cm2?【答案】经过2秒后△PBQ的面积等于4cm2.【解析】【分析】作出辅助线,过点Q作QE⊥PB于E,即可得出S△PQB=12×PB×QE,有P、Q点的移动速度,设时间为t秒时,可以得出PB、QE关于t的表达式,代入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如图,过点Q作QE⊥PB于E,则∠QEB=90°.∵∠ABC=30°,∴2QE=QB.∴S△PQB=12•PB•QE.设经过t秒后△PBQ的面积等于4cm2,则PB=6﹣t,QB=2t,QE=t.根据题意,12•(6﹣t)•t=4.t2﹣6t+8=0.t2=2,t2=4.当t=4时,2t=8,8>7,不合题意舍去,取t=2.答:经过2秒后△PBQ的面积等于4cm2.【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运用,注意对所求的值进行检验,对于不合适的值舍去.2.已知关于x的方程x2﹣(2k+1)x+k2+1=0.(1)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求k的取值范围;(2)若方程的两根恰好是一个矩形两邻边的长,且k =2,求该矩形的对角线L 的长.【答案】(1)k >34;(2 【解析】 【分析】(1)根据关于x 的方程x 2-(2k +1)x +k 2+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得出△>0,再解不等式即可;(2)当k=2时,原方程x 2-5x+5=0,设方程的两根是m 、n ,则矩形两邻边的长是m 、n ,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出m+n=5,mn=5,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变形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1)∵方程x 2-(2k +1)x +k 2+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Δ=[-(2k +1)]2-4×1×(k 2+1)=4k -3>0, ∴k >34; (2)当k =2时,原方程为x 2-5x +5=0, 设方程的两个根为m ,n , ∴m +n =5,mn =5,==.【点睛】本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矩形的性质等,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与判别式△的关系:(1)△>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3.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4mx +4m 2-1=0. (1)不解方程,判断方程的根的情况;(2)若△ABC 为等腰三角形,BC =5,另外两条边是方程的根,求此三角形的周长.2 【答案】(1)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周长为13或17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方程的系数结合根的判别式,可得出△=4>0,由此可得出:无论m 为何值,该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0,可得出5是方程x 2﹣4mx +4m 2﹣1=0的根,将x =5代入原方程可求出m 值,通过解方程可得出方程的解,在利用三角形的周长公式即可求出结论.试题解析:解:(1)∵△=(﹣4m )2﹣4(4m 2﹣1)=4>0,∴无论m 为何值,该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0,△ABC 为等腰三角形,另外两条边是方程的根,∴5是方程x 2﹣4mx +4m2﹣1=0的根.将x=5代入原方程,得:25﹣20m+4m2﹣1=0,解得:m1=2,m2=3.当m=2时,原方程为x2﹣8x+15=0,解得:x1=3,x2=5.∵3、5、5能够组成三角形,∴该三角形的周长为3+5+5=13;当m=3时,原方程为x2﹣12x+35=0,解得:x1=5,x2=7.∵5、5、7能够组成三角形,∴该三角形的周长为5+5+7=17.综上所述:此三角形的周长为13或17.点睛:本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以及解一元二次方程,解题的关键是:(1)牢记“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代入x=5求出m值.4.已知为正整数,二次方程的两根为,求下式的值:【答案】【解析】由韦达定理,有,.于是,对正整数,有原式=5.解下列方程:(1)2x2-4x-1=0(配方法);(2)(x+1)2=6x+6.【答案】(1)x1=1x2=11=-1,x2=5.【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先移项,再加减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完成配方,再根据直接开平方法解方程即可;(2)根据因式分解法,先移项,再提公因式即可把方程化为ab=0的形式,然后求解即可.试题解析:(1)由题可得,x2-2x=12,∴x2-2x+1=32.∴(x -1)2=32.∴x -1=±2.∴x 1=1+2,x 2=1-2. (2)由题可得,(x +1)2-6(x +1)=0,∴(x +1)(x +1-6)=0. ∴x +1=0或x +1-6=0. ∴x 1=-1,x 2=5.6.已知两条线段长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28120x x -+=的两根, (1)解方程求两条线段的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战中考数学总复习专题试题及答案(绝版)《数与式》考点1 有理数、实数的概念1、 实数的分类:有理数,无理数。
2、 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___________对应的,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________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点都表示一个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无理数。
一般说来,凡开方开不尽的数是无理数,但要注意,用根号形式表示的数并不都是无理数(如4),也不是所有的无理数都可以写成根号的形式(如π)。
1、 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内:51.0,25.0,,8,32,138,4,15,5.73 π- 有理数集{ },无理数集{ }正实数集{ }2、 在实数271,27,64,12,0,23,43--中,共有_______个无理数 3、 在4,45sin ,32,14.3,3︒--中,无理数的个数是_______4、 写出一个无理数________,使它与2的积是有理数解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对有理数和无理数意义的理解。
无理数与有理数的根本区别在于能否用既约分数来表示。
考点2 数轴、倒数、相反数、绝对值1、 若0≠a ,则它的相反数是______,它的倒数是______。
0的相反数是________。
2、 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____________;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____________;0的绝对值是__________。
⎩⎨⎧<≥=)0____()0____(||x x x 3、 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这个数的点与______的距离。
1、___________的倒数是211-;0.28的相反数是_________。
2、 如图1,数轴上的点M 所表示的数的相反数为_________M3、 0|2|)1(2=++-n m ,则n m +的值为________4、 已知21||,4||==y x ,且0<xy ,则y x 的值等于________ 5、 实数c b a ,,在数轴上对应点的位置如图2所示,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有( )①0>+c b ②c a b a +>+ ③ac bc > ④ac ab >A.1个B.2个C.3个D.4个6、 ①数轴上表示-2和-5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数轴上表示1和-3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
②数轴上表示x 和-1的两点A 和B 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如果|AB|=2,那么____________=x1、 若b a ,互为相反数,则0=+b a ;反之也成立。
若b a ,互为倒数,则1=ab ;反之也成立。
2、 关于绝对值的化简(1) 绝对值的化简,应先判断绝对值符号内的数或式的值是正、负或0,然后再根据定义把绝对值符号去掉。
(2) 已知)0(||≥=a a x ,求x 时,要注意a x ±=考点3 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1、 若)0(2≥=a a x ,则x 叫a 做的_________,记作______;正数a 的__________叫做算术平方根,0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
当0≥a 时,a 的算术平方根记作__________。
2、 非负数是指__________,常见的非负数有(1)绝对值0___||a ;(2)实数的平方0___2a ;(3)算术平方根)0(0___≥a a 。
3、 如果c b a ,,是实数,且满足0||2=++c b a ,则有__________,_____,===c b a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3的平方根是3B.7的算术平方根是7C.15-的平方根是15-±D.2-的算术平方根是2-2、 9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2a 图2c3、 38-等于_____4、 03|2|=-+-y x ,则______=xy考点4 近似数和科学计数法1、 精确位:四舍五入到哪一位。
2、 有效数字:从左起_______________到最后的所有数字。
3、 科学计数法:正数:_________________负数:_________________1、 据生物学统计,一个健康的成年女子体内每毫升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约为420万个,用科学计算法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2、 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0.5600的有效数字的个数是______,精确度是_______3、 用小数表示:5107-⨯=_____________考点5 实数大小的比较1、 正数>0>负数;2、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3、 在数轴上,右边的数总大于左边的数;4、 作差法:.,0,00b a b a b a b a b a b a <<->>-==-则;若则;若,则若1、 比较大小:0_____21_____|3|--;π。
2、 应用计算器比较5113与的大小是____________3、 比较41,31,21---的大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 4、 已知2,,1,10x x x x x ,那么在<<中,最大的数是___________ 考点6 实数的运算1、是正整数);时,当n a a a n ______(_____00==≠-。
2、 今年我市二月份某一天的最低温度为C ︒-5,最高气温为C ︒13,那么这一天的最高气温比最低气温高___________3、 如图1,是一个简单的数值运算程序,当输入x 的值为-1时,则输出的数值为____________4、 计算(1)|21|)32004(21)2(02---+-(2)︒⋅+++-30cos 2)21()21(10考点7 乘法公式与整式的运算1、 判别同类项的标准,一是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
2、 幂的运算法则:(以下的n m ,是正整数) _____)1(=⋅n m a a ;____))(2(=n m a ;_____))(3(=n ab ;)0______()4(≠=÷a a a n m ;______))(5(=n ab 3、 乘法公式:________))()(1(=-+b a b a ;____________))(2(2=+b a ;_____________))(3(2=-b a4、 去括号、添括号的法则是_________________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532x x x =+B.632x x x =⋅C.623)(x x =-D.236x x x =÷2、 下列不是同类项的是( ) A.212与- B.n m 22与 C.b a b a 2241与- D 222221y x y x 与- 3、 计算:)12)(12()12(2-+-+a a a4、 计算:)()2(42222y x y x -÷-考点8 因式分解因式分解的方法:1、 提公因式:2、 公式法:________2;__________2222=++=-b ab a b a_______222=+-b ab a1、 分解因式______2=+mn mn ,______4422=++b ab a2、 分解因式________12=-x考点9:分式1、 分式的判别:(1)分子分母都是整式,(2)分母含有字母;2、 分式的基本性质:)0(≠÷÷=⋅⋅=m ma mb m a m b a b 3、 分式的值为0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4、 分式有意义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5、 最简分式的判定:_____________________6、 分式的运算:通分,约分1、 当x _______时,分式52+-x x 有意义 2、 当x _______时,分式242--x x 的值为零 3、 下列分式是最简分式的是( ) A.ab a a +22 B.axy 36 C.112+-x x D 112++x x 4、 下列各式是分式的是( ) A.a 1 B.3a C.21 D π6 5、 计算:x x ++-11116、 计算:112---a a a考点10 二次根式1、 二次根式:如)0(≥a a2、 二次根式的主要性质:(1))0_____()(2≥=a a (2)⎪⎩⎪⎨⎧<=>==)0__()0__()0__(||2a a a a a(3))0,0_______(≥≥=b a ab (4))0,0____(>≥=b a ab 3、 二次根式的乘除法 )0,0________(≥≥=⋅b a b a )0,0_______(>≥=b a b a4、 分母有理化:5、 最简二次根式:6、 同类二次根式:化简到最简二次根式后,根号内的数或式子相同的二次根式7、 二次根式有意义,根号内的式子必须大于或等于零1、下列各式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A.12 B.x 3 C.32x D.35 2、 下列根式与8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 A.2 B.3 C.5 D.63、 二次根式43-x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_________4、 若63=x ,则x =__________5、 计算:3322323--+6、 计算:)0(4522≥-a a a7、 计算:5120-8、 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222)()1()1(b a b a ---++.(第8题)数与式考点分析及复习研究(答案)考点1 有理数、实数的概念1、 有理数集{51.0,25.0,8,32,4,5.73 -}无理数集{π,138,15 }正实数集{51.0,25.0,,8,32,138,4,153π}2、 23、 24、 答案不唯一。
如(2)考点2 数轴、倒数、相反数、绝对值1、32-,28.0-2、 5.2-3、 1-4、 8-5、 C6、 3 ,4 ;|1|+x , 13或-考点3 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1、 B2、 33、 2-4、 6考点4 近似数和科学计数法1、个6102.4⨯2、 4,万分位3、 0.00007考点5 实数大小的比较1、< , <2、 3115>3、 413121-<-<-4、 x 1考点6 实数的运算1、C ︒182、 13、 (1)解:原式=4+2121- (2)解:原式=1+2+232⋅ =4 =3+3考点7 乘法公式与整式的运算1、 C2、 B3、 )12)(12()12(2-+-+a a a解:原式=))12(12)(12(--++a a a=)1212)(12(+-++a a a=)12(2+a=24+a4、 )()2(42222y x y x -÷-解:原式=)(44244y x y x -÷=24x -考点8 因式分解1、2)2(),1(b a n mn ++2、 )1)(1(-+x x考点9:分式1、5-≠x2、 2-=x3、 D4、 A5、 x x ++-1111解:原式=)1)(1(1)1)(1(1x x xx x x-+-++-+ =)1)(1(11x x xx +--++=)1)(1(2x x +-6、 112---a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