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浪淘沙》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浪淘沙》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浪淘沙》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浪淘沙》教学设计一、教材背景《浪淘沙》是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描写大自然中壮阔的河流和奔腾的浪花,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

通过讲述沙子的成长经历以及力量与智慧的升华,寓意着个体成长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2.学生能够阅读、理解并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阅读策略,提取关键信息,理解课文的含义;2.学生能够进行朗读训练,提升口语表达能力;3.学生能够进行课文分析和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阅读策略,提取关键信息,理解课文的含义。

四、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进行课文分析和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本、黑板、粉笔、教学PPT;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

六、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壮阔的河流图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好奇。

引导学生谈论河流的特点和美景。

步骤二:朗读课文让学生围坐在教室中央,分组进行朗读练习。

教师可以先示范一遍,然后由学生自主朗读,课后再进行集体朗读。

步骤三:课文分析通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主题和结构,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1.课文的主题是什么?2.课文的结构是怎样的?有哪些重要内容?3.你觉得课文想要传达给我们什么道理?步骤四:阅读理解教师设计多种阅读策略,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课文。

1.阅读策略一:关键词提取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关键词,并解释关键词的含义。

2.阅读策略二:绘制思维导图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制思维导图,帮助他们整理和归纳所学的知识。

3.阅读策略三:角色扮演将课文中的情景分配给不同的学生,让他们通过角色扮演来理解课文中的人物和情节。

步骤五:情感拓展通过讨论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优秀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优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优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古诗,了解古诗的意境,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

2.查找筛选资料、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古诗,了解古诗的意境。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黄河——中华民族的发源地。

古往今来,无数诗人为她放声歌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者借黄河之美抒发自己感情的诗歌——《浪淘沙》。

二、讲授新课(一)解释诗题,了解作者1.“浪淘沙”是什么意思?明确:浪淘沙,唐代的一种曲子名。

2.简介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中唐诗人。

出仕后,其主张革新,被贬。

后复用,至礼部尚书。

《全唐诗》编其诗十二卷。

其诗高亢激昂、意气纵横,语言刚健,笔锋犀利。

晚年与白居易酬唱颇多。

所作《杨柳枝词》、《竹枝词》、《浪淘沙》等,都含思宛转,语调清新,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他的哲理散文也颇有新意。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至今广为传唱。

(二)感情诵读,理解诗意1.自由诵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注意本诗的停顿节奏。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默读这首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看看这首诗每句讲了什么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用问号标准出来,也可以借助书下的注释帮助理解。

点拨重点词语:九曲(qū):形容黄河形容黄河水转变很多。

九,在古代表示多数。

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

天涯:天边。

银河:古人以为黄河和银河相通。

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

他和织女因触怒天帝,被分隔在银河两岸,每年只许他们在农历七月初七相会一次。

3.全班交流诗句的意思。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示范课:《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示范课:《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教案

学习与生活的苦,每一个人必须选择一个。

不管你选择了哪一个,都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只有做到最好,人生才会在不留遗憾。

老一辈教育我们,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吃得人中苦,方为人上人;吃亏是福,在学习的年龄不要贪图享乐;认认真真听课,勤勤恳恳学习,美好的未来可以值得可期。

《浪淘沙》教案【教学内容】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8课【教学过程】一、有滋有味地诵读1.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浪淘沙》体裁为七言绝句,根据格律知识确定古诗平仄。

2.学生自由练习,初步按照平仄诵读古诗。

3.学生展示诵读,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读出平长仄短,入短韵长。

4.学生交流诗中大意,结合对于黄河万里、天涯等画面的理解,教师指导其读出情感起伏。

二、入情入境的写作1.结合诗句内容,教师引导学生从“看到”和“想到”的角度想象画面,根据提示完成练笔。

多媒体出示:刘禹锡驻足黄河岸边,凝望着河水,他看到……,他想到……2.学生交流分享所写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诗句,交流辨析诗中哪些是作者真正“看到”,哪些是作者“想到”的内容。

3.引用顾随名言,引导学生理解诗是在表现作者自身的思想感情。

多媒体出示:4.学生结合对于诗中情感的理解,根据教师提供的写作支架,丰富想象画面,完成练笔。

多媒体出示:5.交流分享。

教师根据学生的内容,相机总结古诗的由象及意,引导学生理解本首诗不仅是诗人情感的寄托,更是在表现自己。

6.组织学生阅读资料,知人论世,再次练笔。

(1)学生根据阅读材料,结合诗人生平经历,填写支架,进行练笔。

材料一:刘禹锡自幼好学,精通诸子百家。

19岁,他游学长安,在士林中获得很高声誉。

23岁,授太子校书,可谓风光无限。

33 岁,他积极参与王叔文的政治革新,成为革新集团的核心人物,同年变法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

43岁,与柳宗元奉诏回京,作诗《玄都观桃花》讽刺朝中得势的奸佞小人,再度遭贬,这一贬又是12 年。

54岁,奉诏调回洛阳。

从初次被贬到这时,前后共历二十余年。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说课稿第【2】篇〗说教材分析:本课的两首古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刘禹锡有关黄河的诗歌。

《凉州词》写的是边塞的荒凉,《浪淘沙》写的是黄河的蜿蜒曲折,流程较长。

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是本课的学习重点,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是学习难点。

说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3.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

关键处处理:利用教学课件,直观演示,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古诗的韵律,加深理解。

课时安排:二课时说教学准备:教师:录音机、磁带、课文插图等。

学生:按要求预习课文,查阅作者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说教学内容:学习《凉州词》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刚刚学习了有关长江的文章,同长江的热情、奔放所不同的是黄河的凝重、悲凉。

从古到今,黄河也是诗人们描写的对象之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两首有关黄河的诗歌。

二、学习《凉州词》。

1.简介作者王之涣。

2.解释题目。

3.初读课文。

播放录音,范读。

自由练读,指名朗读,分男女生朗读。

4.理解诗意。

(1)分小组合作学习,根据查阅的有关资料,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5.想意境,悟诗情。

(1)自由读诗歌,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指生读诗并交流。

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这首诗通过描写边塞、玉门关的荒凉,表达了作者的孤独、悲凉的心情。

6.有感情地齐读这首诗。

边读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7.练习背诵。

先自由练习背诵,再指名背诵。

三、诵诗会。

学习伙伴还会背别的古诗,你们也一定行!把自己积累的古诗有感情地背给同学们听。

第二课时说教学内容:教学《浪淘沙》说教学过程:一、背诵《凉州词》1、指名背诵。

2、全班集体背诵。

二、学习《浪淘沙》。

1.初读课文。

播放录音,范读。

自由练读,指名朗读,分男女生朗读。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其一)教学设计优秀推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其一)教学设计优秀推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其一)教学设计优秀推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其一)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对雄伟自然的赞美之情。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知诗人,解诗题。

1、直接揭题:浪淘沙2、理解诗题,学生结合课前预习自由说说。

(1)浪淘沙:唐教坊曲名。

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2)浪淘:波浪淘洗。

3、了解诗人。

学生交流有关刘禹锡的资料,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背背积累的刘禹锡的诗,并适时提示学生注意作者与当地的关系,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

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

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

他的七律和七绝都有许多名篇,而用民歌体裁来写七绝更是他引人注目的特点,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二、读通读顺。

三、抓字眼,明诗意。

1、初读,理解词义。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

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

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

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

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2、再读,理解诗意。

想一想,为什么这么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解决。

(1)——理解第一、二句。

(事物的形状、状态。

)借助简笔画理解。

(2)——理解第三、四句。

(景物的雄伟壮观,作者的夸张方法。

)引导学生联想进行理解。

(3)——学生连起来说说诗意。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部编版上册六年级语文18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教学设计

部编版上册六年级语文18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教学设计
2.拓展作业:
a.搜索其他有关黄河的古诗,与《浪淘沙》(其一)进行对比阅读,分析不同诗人对黄河的描绘手法和情感表达。
b.以“我心中的黄河”为主题,创作一首现代诗,要求运用课堂所学的修辞手法,展现黄河的壮丽景色。
3.小组作业:
a.小组合作,编排一段关于《浪淘沙》(其一)的朗诵表演,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b.组织参观自然景观,让学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创作灵感。
c.开展以“我心中的古诗”为主题的写作活动,鼓励学生运用古诗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我将运用多媒体展示黄河的壮丽景观,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美好的向往。我会问学生们:“你们知道我国的母亲河是什么吗?”当学生们回答“黄河”时,我会顺势引导:“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首古诗《浪淘沙》(其一),就是赞美黄河的壮丽景色。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感受黄河的雄浑与美丽。”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浪淘沙》(其一)中,诗人是如何描绘黄河的壮丽景色?
2.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3.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为什么?
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问题,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古诗。
3.教学评价:
a.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积极性和表达能力,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b.课后作业: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认真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
c.期末考试:结合古诗的背诵、默写、理解和运用等方面,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4.教学拓展:
a.开展古诗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自信心。
(四)课堂练习,500字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8《浪淘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8《浪淘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8《浪淘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教学设计【单元背景】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人文要素是“保护环境",阅读训练要素是“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围绕单元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四篇课文,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号召人们要爱护环境、珍爱地球家园。

习作围绕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等话题,要求“学写倡议书",与单元主题相呼应,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思考和对环保必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恰当地于别人沟通交流,学会用富有说服力的材料、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争取别人的支持。

基于上述分析,本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

通过设置单元核心任务——制作“保护地球家园”宣传手册,整合学习内容,将单元学习组建为环环相扣,依序推进的五大板块,最终达成“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学写倡议书;增强热爱家园保护环境的意识"的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教材分析】《浪淘沙》是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8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也是刘禹锡九首《浪淘沙》中的第一首,描述了蜿蜒曲折、泥沙滚滚的黄河从遥远的天边咆哮而来的壮阔景象。

这万里黄河的磅礴气势触发了诗人的豪情和联想,使他想到了天上的银河,想到了宁静温馨的牛郎织女家。

如何将意蕴丰厚的古诗词与系统的单元主题相融合,一直是老师们不断探究的重要课题。

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浪淘沙》中壮阔的景色与神奇的想象是刘禹锡诗豪风格的展现,更是其在逆境下积极乐观、永不言弃的心声的表达。

因此,着眼于“保护环境"的大主题,我设计了“阅览山河致敬诗人”这一颁奖活动的大情境,驱动学生从壮美的山河给予人精神力量以及刘禹锡诗豪风格两大主线展开学习,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单元主题的理解和对诗豪之豪情豪气豪风的体悟。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教学设计(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浪淘沙》是统编教材小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是唐代刘禹锡的一首七言绝句体,全文内容共28个字,诗人由景色联想起黄河与天河相通的典故,进而驰骋想象,表现了诗人逆流而上、直冲九霄的豪迈气概。

整首诗前两句的写景与后两句的典故,呈现了层层相映,将黄河的壮阔与诗人的情感仅仅交织在一起。

【设计理念】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差异性、自主性和独立性,着眼于并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三维目标,设置精准的适合学生思考的教学环节和教学问题,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紧扣关键字词,最大化的为学生创建获取直接经验的环境,以方法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和情感的深化与沉淀。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随文识字“涯”。

2.通过感知“九曲”“浪淘”“万里”关键词语感受黄河壮阔雄伟的气势。

3. 通过神话传说故事和作者自身的遭遇,体会刘禹锡当时逆流而上的心境。

【教学难点】通过神话传说故事和作者自身的遭遇,体会刘禹锡当时逆流而上的心境。

【教学重点】通过感知“九曲”“浪淘”“万里”关键词语感受黄河壮阔雄伟的气势。

【教法学法】引导法、情境教学法、铺垫法。

想象法、圈点批注法、以读促悟法。

【教学过程】一、导语与感知:1.同学们,黄河自古以来就是我们的母亲河,她用她那甘甜的河水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刘禹锡的一首词,《浪淘沙》。

板书并齐读课题。

2.五千年的黄河,既是一幅画,也是一首诗,让我们打开翰墨文字,把每一个字读到心里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PPT出示文字全诗。

)推荐读。

集体读。

(指导读:重读、节奏读)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在这首诗中字词读音是否准确及朗读是否流畅。

明确前两句写景和后两句的用典。

这首诗的内容很简单,大家读几遍就可以成诵了,那么,这首诗写景与用典,有何关联。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浪淘沙》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浪淘沙》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浪淘沙》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教材为人教版的部编本,是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叙述了沙滩上一个幸福的家庭在一次抛沙游戏中登上了浪琴,其中蕴含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家庭的温馨,适合用来培养学生的自然观念和家庭情感,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感受海洋的自由、浪漫和力量。

二、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a.了解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一些成语和生词。

b.理解并掌握课文中转折的情节,分析其中的原因和结果。

2.情感态度a.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敬畏自然的态度。

b.启发学生珍惜家庭,体验家庭温馨的情感。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10分钟)引导学生展开联想,用自己的词汇描述一下海洋的壮阔与神秘,让学生了解到大自然的伟大和无穷。

2.讲解生词和成语(10分钟)解释生词和成语,并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理解词汇的含义和使用场景。

3.朗读原文(10分钟)由教师先进行整篇文的朗读,然后请学生跟读。

通过自己的口齿让学生加深对于文章的记忆。

4.分段理解(20分钟)在阅读课文时,将其分为三个主要情节:家庭幸福、抛沙游戏、登上浪琴。

教师主动引导学生思考其隐含的意义以及其中包含的情感,让学生懂得珍惜幸福的家庭生活,但是也得知任何美好的事情都需要考验与努力去换取,最终得到成功和收获。

5.课文分析(15分钟)分析作者写此文的深层目的,和让学生一起探讨文章中的情感和体验。

探究文字背后的条件与因果关系,培养学生理解文不在长而在深的阅读能力。

6.小结及课堂练习(15分钟)通过讲解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知识,让学生学会掌握课中内容,并加强学生的实际能力。

在课堂上进行小测验,通过游戏的方式测试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中的内容。

四、板书设计1.海洋的壮阔与神秘2.课文重点生词:浪淘沙,轻声细语,携手且进,心灵手巧3.家庭幸福、抛沙游戏、登上浪琴4.作者写此文的深层目的5.珍惜幸福的家庭生活6.提高阅读能力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采用多种交互式的方式,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和阅读兴趣,通过总结,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差距,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8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8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教学设计
在此基础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关注以下几点:
1.针对学生古诗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差异,教师应设计不同难度高。
2.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古诗的意境和寓意,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
-设计创作题,鼓励学生仿写或续写古诗,发挥创意。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教师引导学生对古诗《浪淘沙(其一)》的学习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2.教学过程: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复述诗句的意境和寓意。
-提问:“通过学习这首古诗,你们收获了什么?对黄河有什么新的认识?”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点评各小组的讨论情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理解能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教学过程:
-设计填空题,让学生根据诗句内容填空,巩固诗句记忆。
-设计简答题,让学生运用古诗知识,分析诗句的意境和寓意。
3.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素养。
4.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古诗《浪淘沙(其一)》的朗读与背诵,对诗句的理解与感悟,以及古诗意境的体会。
-诗句的理解与感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如“九曲黄河”、“浪淘风簸”,通过对比、联想等方法,感悟诗句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二)教学设想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六单元)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六单元)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浪淘沙》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对雄伟自然的赞美之情。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知诗人,解诗题(一)直接揭题:浪淘沙(二)理解诗题,学生结合课前预习自由说说。

1.浪淘沙:唐教坊曲名。

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2.浪淘:波浪淘洗。

(三)了解诗人。

学生交流有关刘禹锡的资料,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背背积累的刘禹锡的诗,并适时提示学生注意作者与当地的关系,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

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

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

他的七律和七绝都有许多名篇,而用民歌体裁来写七绝更是他引人注目的特点,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二、读通读顺三、抓字眼,明诗意(一)初读,理解词义。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

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簸:掀翻。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

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

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二)再读,理解诗意。

想一想,为什么这么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解决。

1.理解第一、二句。

(事物的形状、状态。

)借助简笔画理解。

2.理解第三、四句。

(景物的雄伟壮观,作者的夸张方法。

)引导学生联想进行理解。

3.学生连起来说说诗意。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借用图片理解)(三)品读,深化理解。

名句赏析“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教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对雄伟自然的赞美之情。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知诗人,解诗题。

1、直接揭题:浪淘沙2、理解诗题,学生结合课前预习自由说说。

(1)浪淘沙:唐教坊曲名。

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2)浪淘:波浪淘洗。

3、了解诗人。

学生交流有关刘禹锡的资料,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背背积累的刘禹锡的诗,并适时提示学生注意作者与当地的关系,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

刘禹锡,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

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

他的七律和七绝都有许多名篇,而用民歌体裁来写七绝更是他引人注目的特点,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二、读通读顺。

浪淘沙刘禹锡三、抓字眼,明诗意。

1、初读,理解词义。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

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

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

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

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2、再读,理解诗意。

想一想,为什么这么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解决。

(1)——理解第一、二句。

(事物的形状、状态。

)借助简笔画理解。

(2)——理解第三、四句。

(景物的雄伟壮观,作者的夸张方法。

)引导学生联想进行理解。

(3)——学生连起来说说诗意。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浪淘沙》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浪淘沙》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浪淘沙》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1 教材简介《浪淘沙》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古诗词,作者王之涣。

1.2 教学内容本篇古诗词主要描述了海浪冲击沙滩,沙子被冲刷得四处飞散,但却仍然保持着它们所拥有的美丽与骄傲。

1.3 教学目标1.了解海浪与沙滩的关系,明白沙滩的特点及其与自然界的关联;2.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特征;3.理解古诗词中蕴含的意境,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二、教学过程2.1 教学准备1.准备录像或图片素材,展示海浪冲击沙滩的场景;2.备课教师准备好相关的古诗词解析。

2.2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海浪冲击沙滩,引入关于海浪与沙滩的背景知识;2.引导学生思考:你有没有看到过沙滩?沙滩有哪些特点?海浪与沙滩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回答。

步骤二:朗读与感受1.学生跟读教师朗读古诗词;2.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中所表达的意境,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通过形象化的语言感悟海浪对沙滩的冲刷,感受大自然的力量。

步骤三:解析与品读1.教师对古诗词进行分段解析,讲解其词语的含义、表达方式、意境等方面;2.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品读古诗词,体会其中的意蕴、寓意,开阔视野,提升审美能力。

步骤四:点拨与阐释1.在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基础上,教师再对古诗词中某些段落进行点拨,例如:“疑是银河落九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银河”这一词在中国古代的象征意义,从而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2.在阐释某些难点的同时,教师也可以将相关的文化知识作为延伸教学,让学生丰富知识储备。

2.3 教学总结1.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悟大自然、领略诗词之美,达到了其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的教学目的;2.在分析诗词的过程中,教师注重挖掘古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也为后续的文化课教学提供了语文基础。

三、教学评价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调查,或者利用课堂小测验等方式,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古诗词的认知程度和领悟情况,对于未能掌握和理解的学生可以进行个别辅导,同时也可以给予优秀学生肯定和表彰,调动全班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小学语文《浪淘沙》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浪淘沙》教学设计

《17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教学设计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教材解析:《浪淘沙》(其一)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

这首诗的前两句歌咏黄河,起笔极具气魄,既写出了黄河九曲的姿态,又写出了其裹挟黄沙、奔腾而来的气势。

后两句中,诗人由景色联想起黄河与天河相通的典故,又联系到自身,进而驰骋浪漫的想象,表现出逆流而上、直冲九霄的豪迈气概。

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会写本课的生字。

3. 能借助注释,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

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意思,感受黄河气势磅礴,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丰富奇特的想象和用词的生动传神。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资料准备:教师收集刘禹锡写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1. 出示描写黄河的诗句,指名学生读。

2.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读懂诗题让学生结合课前注释说一说诗题的意思,教师补充。

三、走近诗人简介刘禹锡。

四、初读感知1. 自由读古诗: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 检查易错字“曲”“簸”。

3. 指名学生朗读。

4. 听古诗范读。

5. 学生齐读古诗。

6. 学习生字“涯”,区别“涯”和“崖”。

五、品读想象(一)学习“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1.“九曲黄河万里沙”(1)理解“九曲”“万里沙”的意思。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图片展示黄河远景,丰富学生的想象。

2. “浪淘风簸自天涯”(1)理解“淘”“簸”“自天涯”。

(2)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3. 指导学生朗读。

4. 播放视频。

(二)学习“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 “如今直上银河去”(1)学习黄河与银河相通的典故。

(2)品评“上”字。

2. “同到牵牛织女家”诗人想象到了银河上会见到谁?补充牛郎织女的传说。

3. 连起来说一说第三、四句的诗意。

4. 指导朗读。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其一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其一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其一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其一教学设计第1篇】活动内容:古诗《浪淘沙》。

活动目标:1.喜欢听读古诗,愿意大声跟读和朗诵古诗。

2理解古诗含义,向往美好的生活,培养奋发向上的情感。

活动重点:喜欢听读《千字文》经文,愿意大声跟读和朗诵所学内容。

活动难点:理解这首古诗的含义,向往美好的生活,培养奋发向上的情感。

活动准备:教学课件;古诗韵律操视频。

活动过程:一、复习学过的古诗。

1.师: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之前所学的古诗《宿建德江》吗?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吧。

2.幼儿跟随教师一起朗诵。

二、出示教学课件,引出新学内容。

1.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请幼儿观看教学课件)2.教师提问:(1)在课件中你看到了什么?(织女、牛郎、银河)(2)你知道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吗?现在我们来学习刘禹锡的古诗《浪淘沙》,学完你就知道了。

三、学习新课。

1.教师示范朗读古诗。

2.教师领读。

教师读一句,幼儿读一句。

3.教师大声读,幼儿小声跟读。

4.教师让幼儿看课件,加深印象。

5.幼儿独立、完整朗读。

6.教师讲解古诗含义:蜿蜒曲折的黄河夹带着泥沙奔涌向前,那波涛翻滚的气势仿佛是从天而降。

就让我乘着这巨浪直奔天上的银河,一同去拜访那天河两岸的织女和牛郎。

7.教师播放古诗韵律操视频,幼儿边做动作边诵读古诗,加深记忆。

四、本课小结。

师:小朋友们,我们今天学习了古诗《浪淘沙》,并理解了诗的含义,知道了牛郎和织女的故事,懂得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乐观。

活动延伸:【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其一教学设计第2篇】一、教材本单元的设计主要是知道学生学习唐诗。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一个巅峰时期,诗体完备,名家辈出,风格多样,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唐代诗歌体现了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具有极大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

在本单元通过第一篇《蜀道难》体会了李白的浪漫激情后,《秋兴八首》(其一)则要触摸到的是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和对国家深沉的爱。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其一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其一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其一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其一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会写“簸、涯”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本课三首古诗,疏通字词,理解诗歌大意。

3.能借助注释、结合图画、展开想象来理解诗句的意思。

感受《浪淘沙》中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作者丰富的想象,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浪淘沙》的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体会诗人丰富奇特的想象和用词的生动传神。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导语:在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三首古诗词,同学们还能背出来吗(指名背诵。

)同学们背得真不错!这三首古诗词都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风光,相当有画面感。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三首古诗也描绘了大自然的风光,我们先来听一听,想一想它们又给我们呈现了怎样的画面。

2.板书课题:古诗三首。

教师播放朗读音频,学生听读三首古诗,观赏插图,进入古诗描绘的情境。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初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朗读三首古诗,要求:①借助拼音把诗歌读准确,读流利。

②借助课本注释或者工具书了解不理解的字词的意思。

③想想这三首古诗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2)指名读三首古诗,教师相机指导读正确。

◆着重正音:九曲(qǔ) 浪淘风簸(bǒ) 南朝(cháo) 净无苔(tái) 畦(qí) 绕(rào) 闼(tà)◆着重辨形:“簸”要注意下部左边的“其”,最后一点要小。

“绕”中“尧”是声旁,有一首“尧字歌”可以用于辨字:尧字歌用水浇,用火烧;手儿挠,尾巴翘;日出东方天刚晓,左边绞丝弯弯绕。

骁勇善战骑上马,丰衣足食才富饶。

(3)同桌间互相读,互相正音。

(4)齐读,读出节奏。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古诗《浪淘沙》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古诗《浪淘沙》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古诗《浪淘沙》教案及反思古诗三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写“涯、莺”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借助具体诗句,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词之美。

4.了解《书湖阴先生壁》中诗句表达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能借助注释、结合图画,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古典诗词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借助具体诗句,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词之美。

2.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浪淘沙》(其一)【课时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诗歌中黄河的磅礴气势。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朵奇葩,从我们刚上学开始,《春晓》《静夜思》就一直伴我们成长,现在,请同学们来背一首自己积累的古诗。

2.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浪淘沙》(其一),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

3.出示课件: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洛阳(今属河南)人。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刘禹锡性格刚毅,有豪猛之气。

其诗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捷明快,风情俊爽,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白居易称他为“诗豪”。

今存诗800余首,内容非常丰富,其中一些名句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至今广为传唱。

4.出示课件:诗题解析。

浪淘沙:唐代曲名。

设计意图:在课上自由展现背诵积累的古诗能有效地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顺利走进学古诗的意境。

二、读通古诗。

1.出示课件:《浪淘沙》(其一)。

学生读古诗,将古诗读正确、流利。

2.同时学习生字“涯”,注意多音字“曲”在这里读一声。

三、理解古诗。

1.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方法:借助工具书、根据注释理解古诗大意。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其一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其一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其一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其一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1、学习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的意思。

2、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之河,古往今来,无数诗人为她放声歌唱。

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向我们展现了黄河一泻千里的气魄,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展现了黄河的源远流长。

那刘禹锡的“九曲黄河万里沙”又要表现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刘禹锡的《浪淘沙》中的一首,来细细品味诗人的情感。

齐读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2、我能借助注释,结合图画,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作者丰富的想象,体会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三、学习古诗1、检查预习情况(1)、会读这首诗。

(2)、说说你收集到的有关这首诗题目的资料?(3)、谁来介绍诗人?2、自主学习(1)、给诗划分节奏,并按节奏来读出诗的韵味。

(要求:达到上口、入耳)(2)、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这首诗的大概意思?3、合作学习(1)、我能根据注释来理解诗句的意思?(2)、我能够体会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汇报(1)、同学认真倾听做好补充和质疑(2)、指导朗读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能读出这种画面吗,(重点读)你能把浪读得再大一点吗?师:谁再来读一读,让我们感到黄河的涛声震耳欲聋.师:男耕女织,互敬互爱多么温馨甜蜜呀! 轻声地读,别让我们打扰他们,谁想读师:刚才我们想象到牛郎织女的家是那么宁静温馨,想想怎么读(3)、教师进行引导挖掘师:作者想象着,要直上银河,同去牵牛女家,感受那样的宁静美好。

可此时的诗人,他的处境遭遇是怎样的,你知道吗?从他的诗中,你能看到什么?师:我们这首诗体现了什么精神?四、拓展延伸师:我想诗人的这种豪迈的气概,奋发的精神一定能在你的心中激起涟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生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女家,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表现诗人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豪迈浪漫的气魄。
(适时板书:奋发有为的精神豪迈浪漫的气魄)
五、小结检测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浪淘沙》,古人用他们的双脚踏遍了祖国山川河流,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写下无数千古不朽的名篇。课余请大家再收集有关的古诗读一读,去领略中华民族特有的古诗古韵!
2.指名朗读古诗。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九曲:弯曲,形容黄河弯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曲的样子。
②浪涛风簸:波浪滔天,大风颠动。
③天涯:天边。
④直上:一直到达。
4.学生连起来说说诗意。
(弯弯曲曲的黄河汹涌奔腾,卷来万里泥沙,大浪翻涌,狂风怒吼,仿佛来自天涯。如今可以沿着黄河直上九天银河,一起走进牛郎织女的家。)
(适时板书:黄河雄伟壮美的景象)
部编本六年级上册《浪淘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懂《浪淘沙》,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黄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这节课我们要到黄河边上,去听听黄河的涛声,去看看黄河的气势。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唐代诗人刘禹锡作的诗《浪淘沙》。出示课件(板书:浪淘沙)
5.出示课文配套图片 借用图片理解。
四、质疑探究
1.出示课件: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品读,深化理解。
牵牛织女:指牛郎星和织女星。神话传说中把它们说成牛郎和织女两个人。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在鹊桥上相会一次。
三、合作学习
1.《浪淘沙》是由九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是其中的一首。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刘禹锡(772年-842年),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他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
二、自主学习
1.在学古诗之前,请同学来回顾一下古诗的学习方法。出示课件
解诗题,知作者——诵古诗——抓字眼,明诗意;理解大意——品意境,悟感情。
2.出示自学提纲
1.“浪淘沙”怎样理解?互相交流资料,了解作者刘禹锡。
2.将古诗读正确、流利。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九曲:
②簸:
③天涯:
④直上:
4.结合重点词语说说古诗大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