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巧妙计算方法

合集下载

初中中考化学技巧型计算

初中中考化学技巧型计算

初中中考化学技巧型计算化学技巧型计算是指在化学学科中,涉及到以计算为主要内容的题目,主要包括化学计量、化学反应平衡、溶液配制和浓度计算等方面的计算题目。

掌握这些计算技巧,可以有效提高学习化学的效率和解答相关题目的准确性。

本文将针对初中中考化学技巧型计算进行讲解,希望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化学计量计算化学计量计算是基于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反应原理进行计算的一种技巧。

它主要涉及到物质的量、质量和体积之间的计算关系。

下面以一些典型题目为例,介绍相应的计算技巧。

1.给出物质的量和相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其他物质的量或质量。

例如:已知甲烷(CH4)和氧气(O2)按完全反应所得到的化学方程式是:CH4+2O2→CO2+2H2O题目:如果甲烷的物质的量为2mol,求氧气的物质的量和质量。

解题思路: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甲烷和氧气的摩尔比为1:2、所以氧气的物质的量为4mol,根据氧气和甲烷的摩尔质量可以计算出氧气的质量。

2.根据始末物质的量或质量和相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中消耗或生成的物质的量或质量。

例如:已知铁与硫按完全反应所得到的化学方程式是:Fe+S→FeS题目:如果铁的质量为10g,硫的质量为20g,求反应中生成的硫化铁的质量。

解题思路: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铁和硫的摩尔比为1:1,所以铁的物质的量为铁的质量除以铁的摩尔质量,即10g / 56g/mol =0.1786mol;硫的物质的量为硫的质量除以硫的摩尔质量,即20g /32g/mol = 0.625mol。

根据摩尔比可以求得生成的硫化铁的物质的量为0.1786mol,再根据硫化铁的摩尔质量可以计算出硫化铁的质量。

二、化学反应平衡计算化学反应平衡计算是基于化学反应平衡原理进行计算的一种技巧。

它主要涉及到不同物质的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下面以一些典型题目为例,介绍相应的计算技巧。

1.根据给定的化学方程式和部分物质的量,计算其他物质的量。

例如:已知二氧化硫(SO2)与氧气(O2)按完全反应所得到的化学方程式是:2SO2+O2→2SO3题目:如果已知SO2的质量为10g,求SO3的物质的量。

初中化学几类巧妙计算方法

初中化学几类巧妙计算方法

初中化学几类奇妙策算方法关于不一样种类的题目,要尽量防止繁琐的计算过程,奇妙利用简捷的解题方法提升初中化学解题效率 .一、差量法差量法是常用的解题技巧之一,它是依据物质反响前后质量(或气体体积、物质的量等) 的变化,利用差量和反响过程中的其余量同样,受反响系统的控制,与其余量同样有正比率的关系来解题 .解题的重点是做到明察秋毫,抓住造成差量的本质.例题 1 有NaCl和NaBr的混淆物16. 14g,溶解于水中配成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溶液,获得33.14g 积淀,则原混淆物中的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A.28.5%B.50%C.52.8%D.82.5%思路点拨该反应涉及两个反应:NaCl+AgNO3AgCl+NaNO 3,NaBr+AgNO 3AgBr +NaNO 3.即 NaCl AgCl , NaBr AgBr 中的银元素替代成了钠元素,所以积淀对比原混淆物的增重部分就是银元素对比钠元素的增重部分.设 Na元素的质量为 aNa →Ag V m23 108 108 23 85a 16.14 g 17g23 85解得 a 4.6 ga 17 所以 Na%=4.6100%=28.5% 答案:A二、极值法 (极端剖析法 )所谓极值法,就是对数据不足、无从下手的计算或混淆物的构成的判断,极端假定恰巧为某一成分,或许极端假定恰巧为完整反响,以确立混淆物各成分的名称、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的解题方法 .运用此方法解题,可收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成效.例题 2 8.1g 碱金属R及其氧化物R2O构成的混淆物与水充足反响后,蒸发反响后的溶液获得 12g 无水晶体,经过计算确立该金属的名称.思路点拨该题若用惯例方法很难达成,而用极端剖析法例能够事半功倍.设 R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 ,假定8. l g全为碱金属或全为氧化物,有以下关系:2R+2H O 2ROH H R O+HO 2ROH2 2 2 22M2( M 17)2M 162( M 17)12g 12g得 M , M 10.7 由于混淆物由碱金属和其氧化物构成,故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应介于和之间,所以该金属是钠 .三、均匀值法均匀值法是依照 M 1 M M 2,只需求出(或已知)均匀值M,就能够判断 M 1和 M 2的取值范围,进而奇妙且迅速的解出答案.混淆物的计算是化学计算中常有的比较复杂的题型,有些混淆物的计算用均匀值法,利用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的均匀值、体积均匀值、构成均匀值来确立混淆物的构成,则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例题 3 铝、锌构成的混淆物和足量的盐酸反响,产生氢气0. 25g,则混淆物的质量可能为 ().思路点拨这是典型的均匀值法题型,必定要注意方法.分别计算出生成 0. 25g 氢气需要独自的铝、锌各多少,最后选两个数值的均匀值.2Al+6HCl 2AlCl 3 3H2 2Zn+2HCl ZnCl 2 H254 6 65 2x y解得 x 2.25g , y 8.125 g ,则混淆物的质量为 2.25 g ~ 8.125 g四、整体法所谓整体法,是指将化学识题作为一个整体,对问题的整体构造、形式或整个过程进行剖析研究,抓住构成问题的各个子要素与整体之间的联系及他们在整体中的作用,对题设进行变形、转代,以达到简化思想程序、简化答题过程的目的.例题 4 已知酸式盐能够和碱发生化学反响Ca(OH) NaHCO CaCO +NaOH+HO,2 3 3 2由 Na CO 、 NaHCO、和构成的混淆物,把它们溶于足量的水中,充足反23 3 CaO NaOH应后,溶液中2+ 、CO2 、HCO 均转变为积淀,将反响容器内的水分蒸干,最后获得白Ca 3 3色固体物质共29g ,则原混淆物中含Na CO 的质量是( ).2 3D. 没法确立思路点拨此题波及的反响多,题目所供给的数据都是混淆物的量,假如逐个剖析每个反响显得特别复杂,若从整体剖析则了如指掌.从整个反响的过程看,生成的白色固体质量比反响前的混淆物质量多了(29g 27.2 g) 1.8 g ,多出来的 1.8g 物质恰巧为参加反响的水的质量 .剖析NaHCO反响的原理 :3① CaO H O Ca(OH)2 2②Ca(OH)2 NaHCO CaCO +NaOH+HO3 3 2把①+②得CaO NaHCO CaCO +NaOH,可知 NaHCO转变为积淀最后和 1.8g 水3 3 3无关 . 同样分析 Na CO 反应的原理 : ③ CaO H O Ca(OH) ,④2 3 2 2Ca(OH) Na CO CaCO +2NaOH.③+④得 CaO+HO+NaCO CaCO +2NaOH,可2 23 3 2 2 3 3知 Na CO 转变为积淀正好耗费 1.8g 水.2 3设混淆物中含 Na2CO3的质量为 xH O ~Na CO2 2 318 106x 18 106,解得 x 10.6 g x。

浅谈初中化学计算题的解题方法

浅谈初中化学计算题的解题方法

浅谈初中化学计算题的解题方法化学计算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常规解法,而且要打破常规,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化学计算技巧的训练,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及我在教学中的经验,现介绍四种初中化学计算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第一种估算法“估算法”巧解化学题,走捷径,大大简化解题步骤,是提高解题速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估算,往往不需要一算到底,经常算一阵子即停止了,代之以评价或者权衡。

其特点是并没有(或并不需要)正面的直接的算出答案,而且依靠思维的灵感,顿悟,或别出心裁的推理,再准确的判断答案。

估算的价值在于独创性。

估算技巧要因题而异,要善于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例1,下列物质分别和36.5克20%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中能使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A Z nB Z n OC Z n CO3D Z n(O H)2(分析)由于参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和质量分数都相等,所以应生成氯化锌(溶质)质量也相同。

又由于四种情况盐酸中的水(溶剂)质量都是相同的。

因此,本题的关键是比较四个反应中生成水的多少,生成的水越多,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小。

Zn+2H C l=Z nC l2+H2个没有水生成Zn+2H C l=Z nC l2+H2O生成的水量居中Zn C O3+2H Cl=Zn C l2+H2O+C O2个生成的水量居中Zn(OH)2+2H C l=Z n Cl2+2H2O 生成的水量最多通过比较,可知氢氧化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水的质量最多,故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

第二种,关系式法关系式是表示两种或多种物质之间物质的量在变化时成正比例关系的一种简化的式子,根据关系式确定的数量关系进行化学计算的方法即关系式法。

此法广泛用于两个或多个互相有联系的化学式或多步反应计算的一种常用方法,其关键是根据有关化学式或反应式以及物质间转化的定量关系,找出关系式和关系量。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专题十 初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专题十 初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
答案:D
考点解析 5
化学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物理量往往符合一定的数量关系, 这些数量关系就是通常所说的反应规律,表现为通式或公 式,包括有机物化学式通式,燃烧耗氧通式,化学反应通 式,化学方程式,各物理量定义式,各物理量相互转化关 系式等,从实践中自己总结的通式也可充分利用。熟练利 用各种通式和公式,可减少运算时间和运算量,达到事半 功倍的效果。
考点解析
这种方法最适合推测混合物的可能成分。根据题目给出的 相关信息,如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或产生气体或生成沉淀的 质量等求出混合物某个物理量的平均值,混合物各成分中 的相关物理量肯定有比平均值大的,有比平均值小的,这 样可以避免过多计算,准确而快捷地选出正确答案。
例5:测得Fe2O3和另一种氧化物的混合物中氧元素的 含量为50%,则另一种氧化物可能是( C )
例3:【2020•乐山】将20 g镁、铁的金属混合物加入到一
定质量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后,经测定溶液
质量增加了19 g,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得到固体
的质量为( C )
A.39 g
B.60 g
C.68 g
D.73 g
解:生成氢气的质量为:20 g-19 g=1 g,设参加反应的稀
硫酸中硫酸根离子的质量为 x,则
C.Zn、Cu
D.Mg、Zn
解:可计算出产生0.4 g氢气需要的Al、Mg、Zn、Fe的 质量分别为3.6 g、4.8 g、13 g、11.2 g,已知合金 的质量为6.8 g(视为平均质量),则产生0.4 g H2, 所需一种金属的质量大于6.8 g,一种金属的质量 小于6.8 g,D符合要求。
N2的质量分数为44%。那么CO、CO2、N2的混合气体中氮 气的质量分数应大于12%,小于44%,B正确。

初中化学巧妙计算方法

初中化学巧妙计算方法

初中化学巧妙计算方法化学是一门需要进行大量计算的学科,从元素的原子量、相对原子质量到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和化学反应的计算等等。

为了方便学生学习,以下将介绍一些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巧妙计算方法。

1.原子量的计算原子量是元素的一个重要属性,计算元素的原子量可以根据元素周期表上出现的相对原子质量来进行。

相对原子质量是指一些元素的原子质量与碳-12同位素的原子质量的比值。

碳-12的原子质量是12,所以其他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可以直接从元素周期表上读取。

例如,氧气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所以氧气的原子量就是162.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指保持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原子的数量平衡。

配平方程的一种巧妙方法是使用代数法。

首先,列出所有的原子个数,然后设定系数。

通过调整系数的大小,使得反应物和生成物两边原子的数量相等。

在配平过程中,可以根据一些元素只出现在一个化学物质中的特点来确定一些原子的系数。

同时,要注意在调整系数时,系数一般会取最小整数倍。

3.反应物的摩尔质量计算为了计算化学反应物的摩尔质量,需要知道每个反应物的摩尔质量和系数。

摩尔质量是指一个物质的质量与其摩尔数的比值。

例如,水(H2O)的摩尔质量等于氢的摩尔质量(1 g/mol)乘以2,再加上氧的摩尔质量(16 g/mol),即18 g/mol。

4.反应物的摩尔比计算根据化学反应式,可以通过反应物的系数来确定它们之间的摩尔比。

例如,反应式2H2 + O2 → 2H2O 中,氢气和氧气的摩尔比为2:1、这表明当2 mol的氢气反应时,需要1 mol的氧气才能完全反应。

5.产物的摩尔质量计算产物的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与反应物类似。

根据化学反应式和反应物的摩尔质量,可以计算出产物的摩尔质量。

例如,在反应式2H2 + O2 → 2H2O中,水的摩尔质量等于氢的摩尔质量(1 g/mol)乘以2,再加上氧的摩尔质量(16 g/mol),即18 g/mol。

6.反应过程中物质的数量计算在化学反应中,可以通过摩尔质量计算物质的质量,也可以通过反应的摩尔比计算物质的摩尔数量。

初中化学计算题的十种解题技巧(含经典例题解析)

初中化学计算题的十种解题技巧(含经典例题解析)

一、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不包括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也不包括杂质)。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抓住“几个不变”,即:(1)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2)元素种类不变(3)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二、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技巧与方法:㈠、差量法: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或体积差,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比例关系的一种解题方法。

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然后根据比例式求解。

例1:用含杂质(杂质不与酸作用,也不溶于水)的铁10克与50克稀硫酸完全反应后,滤去杂质,所得液体质量为55.4克,求此铁的纯度。

㈡、关系法:关系法是初中化学计算题中最常用的方法。

关系法就是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列出比例式,通过已知的量来求未知的量。

用此法解化学计算题,关键是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质量关系,还要善于挖掘已知的量和明确要求的量,找出它们的质量关系,再列出比例式,求解。

例 1.计算用多少克的锌跟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能跟12.25克的氯酸钾完全分解后生成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水。

解:㈢、守恒法: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因此原子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

例 1.某不纯的烧碱(Na2CO3 )样品中含有Na2CO3 3.8%、Na2O 5.8% 、NaOH 90.4%。

取M克样品,溶于质量分数为18.75%的盐酸溶液100克中,并用30%的NaOH溶液来中和剩余的盐酸至中性。

把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后可得到固体质量多少克?解:㈣、平均值法:这种方法最适合求出混合物的可能成分,不用考虑各组分的含量。

通过求出混合物某个物理量的平均值,混合物的两个成分中的这个物理量肯定一个比平均值大,一个比平均值小,就符合要求,这样可以避免过多计算,准确而快捷地选到正确答案。

例 1.测知Fe2O3和另一种氧化物的混合物中氧的含量为50%,则加一种氧化物可能是:A. MgOB. Na2OC. CO2D. SO2解:㈤、规律法:化学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物理量往往是符合一定的数量关系的,这些数量关系就是通常所说的反应规律,表现为通式或公式,包括有机物分子通式,燃烧耗氧通式,化学反应通式,化学方程式,各物理量定义式,各物理量相互转化关系式等,甚至于从实践中自己总结的通式也可充分利用.熟练利用各种通式和公式,可大幅度减低运算时间和运算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中化学8种解题方法轻松搞定质量分数的计算题

初中化学8种解题方法轻松搞定质量分数的计算题

初中化学8种解题方法轻松搞定质量分数的计算题一、极端假设极端假设就是将混合物的组成假设为多种极端情况,并针对各种极端情况进行计算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判断。

例 1 一定量的木炭在盛有氮气和氧气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中充分燃烧后生成CO和CO2,且测得反应后所得CO、CO2、N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其中氮气的质量分数可能为( )A.10%B.30%C.50%D.70%解析:本题采用极端假设法较易求解,把原混合气体分两种情况进行极端假设。

1.假设混合气体只含N2和CO。

设混合气体中CO 的质量分数为x,则12/28=24%/xx=56%,则混合气体中N2的质量分数为:1-56%=44%2.假设混合气体只含N2和CO2。

设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分数为y,则12/44=24%/yy=88%,则混合气体中N2的质量分数为:1-88%=12%由于混合气体实际上由CO、CO2、N2三种气体组成,因此混合气体中N2的质量分数应在12%~44%之间,故符合题意的选项是B。

二、中值假设中值假设就是把混合物中某纯净物的量值假设为中间值,以中间值为参照,进行分析、推理,从而巧妙解题。

例2 仅含氧化铁(Fe2O3)和氧化亚铁(FeO)的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3.1%,则混合物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A.30%B.40%C.50%D.60%解析:此题用常规法计算较为复杂。

由化学式计算可知: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0%,氧化亚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约为77.8%。

假设它们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各为50%,则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应为:(70.0%+77.8%)/2 = 73.9%。

题给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3.1%<73.9%,而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氧化亚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因此混合物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应大于50%,显然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

三、等效假设等效假设就是在不改变纯净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变换化学式,把复杂混合物的组成假设为若干个简单、理想的组成,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从而迅速解题。

初中化学8种解题方法轻松搞定质量分数的计算题

初中化学8种解题方法轻松搞定质量分数的计算题

初中化学8种解题方法轻松搞定质量分数的计算题一、极端假设极端假设就是将混合物的组成假设为多种极端情况,并针对各种极端情况进行计算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判断。

例 1 一定量的木炭在盛有氮气和氧气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中充分燃烧后生成CO和CO2,且测得反应后所得CO、CO2、N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其中氮气的质量分数可能为( )A.10%B.30%C.50%D.70%解析:本题采用极端假设法较易求解,把原混合气体分两种情况进行极端假设。

1.假设混合气体只含N2和CO。

设混合气体中CO 的质量分数为x,则12/28=24%/xx=56%,则混合气体中N2的质量分数为:1-56%=44%2.假设混合气体只含N2和CO2。

设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分数为y,则12/44=24%/yy=88%,则混合气体中N2的质量分数为:1-88%=12%由于混合气体实际上由CO、CO2、N2三种气体组成,因此混合气体中N2的质量分数应在12%~44%之间,故符合题意的选项是B。

二、中值假设中值假设就是把混合物中某纯净物的量值假设为中间值,以中间值为参照,进行分析、推理,从而巧妙解题。

例2 仅含氧化铁(Fe2O3)和氧化亚铁(FeO)的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3.1%,则混合物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A.30%B.40%C.50%D.60%解析:此题用常规法计算较为复杂。

由化学式计算可知: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0%,氧化亚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约为77.8%。

假设它们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各为50%,则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应为:(70.0%+77.8%)/2 = 73.9%。

题给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3.1%<73.9%,而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氧化亚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因此混合物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应大于50%,显然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

三、等效假设等效假设就是在不改变纯净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变换化学式,把复杂混合物的组成假设为若干个简单、理想的组成,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从而迅速解题。

初中化学中考计算题解题方法技巧

初中化学中考计算题解题方法技巧

一、复习内容和要求1.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1)守恒法:包括原子个数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法、质量守恒法等。

(2)极值法:从问题的极端去思考、去推理、判断,使问题得到解决。

(3)讨论法:当题中含有不确定的因素时,对每一种可能情况进行的讨论。

(4)十字交叉法:已知混合中某一量的平均值,求混合物中两物质的质量比。

(5)差量法:运用前后量的差,根据方程式中的计量数的关系直接求解。

2.化学计算的常用技巧(1)定量问题定性化;(2)近似估算;(3)运用整体思维,化繁为简;(4)利用图象解题等等。

二、解题方法和技巧:1.守恒法:例1、由Mg(OH)2和MgO组成的混合物,测得其中含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8%。

取该混合物10g,将其投入110g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12% B.24% C.20% D.30%解析:根据在化学反应中Mg元素的质量守恒,建立Mg元素和MgSO4 的质量关系可求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MgSO4的质量,即可求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Mg ~ MgSO424 12010g×48%=4.8g x2.平均值法例1.锌、铁、镁三种金属中的两种混合物13 g,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为1g,则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A)锌 (B)铁 (C)镁 (D)无法推断解析:根据锌、铁、镁三种金属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均生成二价金属阳离子得:(R为金属,设平均式量M)R + 2HCl= RCl2+ H2M 2g13 1gM:13=2:1M=26则必须有相对原子质量大于26和小于26的金属存在,又因为锌、铁的相对原子质量均大于26,只有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26,故答案为C。

3.十字交叉法例2.用向下排气法在容积为V mL的集气瓶中收集氨气,由于空气尚未排净,最后瓶内气体的平均式量为19,将此盛满气体的集气瓶倒置于水中,瓶内水马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即停止上升,则在同温同压下,瓶内剩余气体的体积为()A. V/4 mLB. V/5 mLC.V/6 mL.D. 无法判断解析:用十字交叉法计算氨气与空气的体积比:所以氨气占5/6,空气占1/6;由于氨气易溶于水,故剩余气体为空气。

初中化学技巧性计算

初中化学技巧性计算

初中化学技巧性计算一、守恒法1、(1)某纯净物4.6g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由此可判断该纯净物中〔〕A、只有碳、氢两种元素B、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C、只有碳元素D、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 : 6 : 1(2)一定质量的某有机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则该有机物可能是( )A.CH4B.C2H6 C.CH3OH D.C2H5OH2、(1)点燃7.4g氢和氧气的混和气体,爆炸后冷却至室温,还剩0.2g气体,则混合气体中可能含( )A、0.6gH2 6.8gO2B、0.8gH2 6.6gO2C、1gH2 6.4gO2D、0.8gH2 6.4gO2(2) 20克H2、O2混合气体点燃充分燃烧生成18克水,则原混合气体中氧气和氢气的质量比为〔〕A 、4∶1B 、1∶1 C、9∶1 D、2∶33、(1)某溶液中仅含K+、Zn2+、NO3-、SO42-四种离子,有四位同学分别推算这四种离子的个数比,结果如下。

其中肯定不正确的是〔〕A、1:2:1:2B、2:1:2:1C、3:3:2:2D、3:2:3:2(2)某工业盐酸中因含有少量FeCl3〔不含其他杂质〕而显黄色,测知该盐酸中H+和Cl-的个数比为88:97,则其中Fe3+和Cl-的个数比为〔〕A. 1:97B. 1:3C. 3:1D. 3:974、将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放在试管内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小于原高锰酸钾质量的10%,则反应后的固体物质与原高锰酸钾的质量比可能是( )A. 71:75B. 71:79C. 70:75D. 70:795、(1)锌粉、铝粉、镁粉的混合物3.8g与一定质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蒸发水份得固体硫酸锌、硫酸铝、硫酸镁混合物11g,则反应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A.0.15g B.0.20g C.0.30g D.0.45g(2)现有锌粉、铁粉、镁粉的混合物ag,与一定质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蒸发水分后得到固体(不含结晶水)bg。

初中化学质量分数计算八大方法【含解析】

初中化学质量分数计算八大方法【含解析】

初中化学质量分数计算八大方法【含解析】中考混合物中质量分数计算和化学式计算是初中化学计算中的重难点。

但有些计算题若按照常规的方法求解,不仅过程繁琐,计算量较大,而且容易出现错误。

如果我们转换思维角度,采用不同的假设策略,常常能化繁为简,巧妙解题。

这次跟大家分享的就是8中计算质量分数的方法,还没get的话就赶快看吧!一、极端假设极端假设就是将混合物的组成假设为多种极端情况,并针对各种极端情况进行计算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判断。

例 1 一定量的木炭在盛有氮气和氧气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中充分燃烧后生成CO和CO2,且测得反应后所得CO、CO2、N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其中氮气的质量分数可能为()A.10%B.30%C.50%D.70%解析:本题采用极端假设法较易求解,把原混合气体分两种情况进行极端假设。

(1)假设混合气体只含N2和CO。

设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为x,则12/28=24%/xx=56%,则混合气体中N2的质量分数为:1—56%=44%(2)假设混合气体只含N2和CO2。

设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分数为y,则12/44=24%/yy=88%,则混合气体中N2的质量分数为:1—88%=12%由于混合气体实际上由CO、CO2、N2三种气体组成,因此混合气体中N2的质量分数应在12%~44%之间,故符合题意的选项是B。

二、中值假设中值假设就是把混合物中某纯净物的量值假设为中间值,以中间值为参照,进行分析、推理,从而巧妙解题。

例 2 仅含氧化铁(Fe2O3)和氧化亚铁(FeO)的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3.1%,则混合物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A.30%B.40%C.50%D.60%解析:此题用常规法计算较为复杂。

由化学式计算可知: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0%,氧化亚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约为77.8%。

假设它们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各为50%,则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应为:(70.0%+77.8%)/2 = 73.9%。

初中化学巧妙计算方法

初中化学巧妙计算方法

初中化学巧妙计算方法初中化学是学生们在学习化学基础知识的阶段,其中有很多巧妙的计算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巧妙计算方法。

1.四则运算法则在化学计算中,四则运算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计算方法。

学生们需要灵活运用加减乘除的法则来计算化学式的计量问题。

例如,当我们需要计算化合物的分子量时,可以将每个原子的摩尔质量乘以对应的原子数,然后将所有的原子量相加。

同样,当计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量之间的关系时,也可以使用类似的方法。

2.乘法接近法则在一些情况下,可以使用乘法接近法则对复杂的计算进行简化。

这个方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改变计量关系中的一个数值,使得计算更容易进行。

例如,当需要计算摩尔质量时,可以根据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进行近似计算。

例如,氯的摩尔质量约为35.5 g/mol,可以近似为36 g/mol。

这样一来,当计算含有氯的化合物的摩尔质量时,可以使用这个近似值来进行计算,大大简化了计算过程。

3.比例关系法则化学中的许多关系都遵循比例关系,学生可以利用这个特点来进行巧妙的计算。

例如,当计算物质的摩尔数时,可以利用化学反应的平衡方程式中的物质的系数之间的比例关系。

通过这个比例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已知物质的摩尔数来推算其他未知物质的摩尔数。

同样,在计算物质的质量时,也可以利用这个比例关系来进行计算。

4.比例推算法则在一些化学计算中,可以通过比例推算法则来处理问题。

这个方法的关键是通过已知条件中的比例关系来推算未知条件。

例如,当需要计算物质的摩尔质量时,可以通过实验数据求出物质的质量和已知物质的摩尔数之间的比例关系,然后再根据已知物质的摩尔质量来推算未知物质的摩尔质量。

以上介绍的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巧妙计算方法,通过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化学计算是化学学习中的重要部分,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相信学生们可以成为化学计算的高手。

中考备考化学计算题10种解题方法

中考备考化学计算题10种解题方法

2019中考备考化学计算题10种解题方法化学计算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包括化学式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溶液的计算等。

是从量的方面帮助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

通过有关混合物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质量分数和物质溶解度的综合计算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有关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判断、分析和综合能力。

化学计算题涉及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考查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又考查学生的数学推算能力。

学生如果了解掌握了一些解题的技巧或巧解方法,既可以激发他们的解题兴趣,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刚接触化学,对化学计算存在畏惧心理的初中学生。

现将化学竞计算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归纳如下,供参考。

一差量法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或体积差,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比例关系的一种解题方法。

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然后根据比例式求解。

例:用含杂质(杂质不与酸作用,也不溶于水)的铁10克与50克稀硫酸完全反应后,滤去杂质,所得液体质量为55.4克,求此铁的纯度。

解:设此铁的纯度为xFe+H2SO4(稀)=FeSO4+H2↑ △m(溶液质量增加)56 2 56-2=5410x 55.4g-50g=5.4g可求出x=56%答:此铁的纯度为56%。

【习题】1、将盛有12克氧化铜的试管,通一会氢气后加热,当试管内残渣为10克时,这10克残渣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2、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

现有CO、O2、CO2混合气体9ml,点火爆炸后恢复到原来状态时,体积减少1ml,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体积又减少3.5 ml,则原混和气体中CO、O2、CO2的体积比?3、把CO、CO2的混合气体3.4克,通过含有足量氧化铜的试管,反应完全后,将导出的气体全部通入盛有足量石灰水的容器,溶液质量增加了4.4克。

求⑴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⑵反应后生成的CO2与原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比?4、CO和CO2混合气体18克,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得到CO2的总质量为2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5、在等质量的下列固体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稀硫酸(足量)至反应完毕时,溶液质量最大的是()A FeB AlC Ba(OH)2D Na2CO3二关系法关系法是初中化学计算题中最常用的方法。

初中化学计算方法

初中化学计算方法

初中化学计算方法
1. 嘿,同学们!咱先来说说比例法。

就好比做蛋糕,知道了面粉和糖的比例,就能做出完美的蛋糕啦。

比如告诉你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化学方程式,又给了你其中一种的量,那通过比例不就可以算出其他的量了吗?简单吧!
2. 还有守恒法哦!这就像玩拼图,不管怎么变,有些东西是不会变的呀。

比如化学反应前后的元素质量总是守恒的嘛。

给你个例子哦,铁和硫酸铜反应,反应前后铜元素的质量不就是守恒的嘛!
3. 同学们呀,十字交叉法也很厉害呢!就好像是给混乱的东西找到合适的归属。

比如说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混合,用十字交叉法就能算出混合后的浓度呀。

4. 别小看了关系式法哟!这就像是搭积木,一块一块的联系起来。

比如从碳酸钙到二氧化碳再到氢氧化钙,它们之间就有着特定的关系式呢。

5. 平均值法也不错呀!这不就像把高的和矮的放在一起平均一下嘛。

例如两种不同纯度的金属混合,就可以通过平均值法来计算呀。

6. 极值法呢,就像是挑战极限。

假设一种物质全反应或者另一种物质全反应,这样就能找到边界值啦。

像铁和铜的混合物与硝酸反应,就可以用极值法来分析哦。

7. 最后说说差量法吧!这就像是减肥前后的体重变化呀。

化学反应中前后质量的差值有时候是解题的关键呢。

比如铁和硫酸铜反应,固体的质量前后就有变化呀!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这些初中化学计算方法都很实用,大家掌握了就能在化学的世界里畅游啦!。

(完整)初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

(完整)初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

初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计算题是中考化学考试的一个难点,主要分布在选择题24或25题和最后一个大题。

选择题中的计算一般是技巧型的计算题,一般可以用守恒法、极限、平均值法、差量法、假设数据法来解答。

以下,北京新东方优能一对一部中考化学史红梅老师一一介绍:1、中考化学守恒法守恒法解题的核心就是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六不变。

除此之外,化学中的等量关系还表现为同一物质中的电荷守恒、化合物中化合价守恒、同一化合物等量关系。

学生对于挖掘题目中隐含的等量关系的能力较弱,对于物质和元素质量关系不能很好地建立联系。

2、中考化学极限、平均值法在处理复杂的模糊题型的选择题时,此方法可以直接求解出设定的参量(平均值或极值),然后用此参量与各选项做比较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

学生的思维误区一般是不能准确确定设定的参量。

3、中考化学差量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有些反应在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同时,会出现固、液、气体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有所改变的现象,同一状态的物质的质量遵循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固定的质量关系,因此,在根据方程式的计算引入差量,根据变化值可以求出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差量法的难点在于学生找不到计算的差量,而且不知道同一状态的物质质量的差与物质的质量也成比例。

4、中考化学假设数据法根据题目中涉及的化学反应中物质的相对质量结合题意假设适合计算的数据进行计算。

学生的思维误区一般是质量分数计算、物质的质量的计算、元素的质量计算,粒子个数的计算不能很好的进行迁移。

中考化学试卷的最后一题计算是中考中的压轴计算题,它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方程式计算、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以及酸碱盐部分的知识,考查知识综合,难度较大。

题目主要分为文字叙述型计算、表格计算、图像计算、探究实验计算。

以下详细地进行介绍:1、中考化学文字叙述型计算主要考察学生归纳整理题目中隐含信息的能力,难点往往在于“题目文字过多,流程过于复杂,读不懂题,找不到已知,不会列有效的等式求出未知数”。

初中化学几类巧妙计算方法(可编辑修改word版)

初中化学几类巧妙计算方法(可编辑修改word版)

初中化学几类巧妙计算方法对于不同类型的题目,要尽量避免繁杂的计算过程,巧妙利用简捷的解题方法提高初中化学解题效率.一、差量法差量法是常用的解题技巧之一,它是根据物质反应前后质量(或气体体积、物质的量等) 的变化,利用差量和反应过程中的其他量一样,受反应体系的控制,与其他量一样有正比例的关系来解题.解题的关键是做到明察秋毫,抓住造成差量的实质.例题 1 有 N a C l 和 N aBr 的混合物 16. 14g,溶解于水中配成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A gN O 3溶液,得到 33.14g 沉淀,则原混合物中的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28.5%B.50%C.52.8%D.82.5% 思 路 点 拨该 反 应 涉 及 两 个 反 应 : NaCl+AgNO 3 → AgCl ↓ +NaNO 3 ,NaBr+AgNO 3 → AgBr ↓ +NaNO 3 .即NaCl → AgCl , NaBr → AgBr 中的银元素替换成了钠元素,因此沉淀相比原混合物的增重部分就是银元素相比钠元素的增重部分.设Na 元素的质量为 aNa → AgV m 23108108 - 23 = 85 a33.14g -16.14g = 17g 23 = 85 解得 a = 4.6g a 17 4.6 所以Na%= 16.14⨯100%=28.5% 答案:A 二、极值法(极端分析法)所谓极值法,就是对数据不足、无从下手的计算或混合物的组成的判断,极端假设恰好为某一成分,或者极端假设恰好为完全反应,以确定混合物各成分的名称、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的解题方法.运用此方法解题,可收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效果.例题 2 8.1g 碱金属R 及其氧化物R 2O 组成的混合物与水充分反应后,蒸发反应后的溶液得到 12g 无水晶体,通过计算确定该金属的名称.思路点拨该题若用常规方法很难完成,而用极端分析法则可以事半功倍.设 R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M ,假设 8. l g 全为碱金属或全为氧化物,有如下关系: 2R +2H 2O → 2R O H + H 2 ↑R 2O +H 2O → 2R O H2M 2(M +17)2M +16 2(M +17)8.1g 12g 8.1g 12g得M = 35.3 ,M = 10.7 因为混合物由碱金属和其氧化物组成,故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应介于10.7 和35.3 之间,因此该金属是钠.三、平均值法平均值法是依据M1 <M <M 2 ,只要求出(或已知)平均值M ,就可以判断M1 和M 2的取值范围,从而巧妙且快速的解出答案.混合物的计算是化学计算中常见的比较复杂的题型,有些混合物的计算用平均值法,利用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的平均值、体积平均值、组成平均值来确定混合物的组成,则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例题 3 铝、锌组成的混合物和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氢气0. 25g,则混合物的质量可能为( ).A.2gB.4gC.8.5gD.10g思路点拨这是典型的平均值法题型,一定要注意方法.分别计算出生成0. 25g 氢气需要单独的铝、锌各多少,最后选两个数值的平均值.2Al +6H C l→2Al C l 3+ 3H2↑ 2Zn+2HCl →ZnCl 2+H2↑54 6 65 2x 0.25g y 0.25g解得x = 2.25g ,y = 8.125g ,则混合物的质量为2.25g ~ 8.125g四、整体法所谓整体法,是指将化学问题作为一个整体,对问题的整体结构、形式或整个过程进行分析研究,抓住构成问题的各个子因素与整体之间的联系及他们在整体中的作用,对题设进行变形、转代,以达到简化思维程序、简化答题过程的目的.例题4 已知酸式盐可以和碱发生化学反应C a( O H)2 +N aH C O3 →C aC O3 ↓+N aO H+H2O,由N a2C O3 、N aH C O3 、C aO和N aO H组成的混合物27. 2g ,把它们溶于足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溶液中Ca2+、CO2-、HCO-均转化为沉淀,将反应容器内的水分蒸干,最后得到白3 3色固体物质共29g ,则原混合物中含N a2C O3 的质量是( ).A.10.6gB.5.3gC.15.9gD.无法确定思路点拨本题涉及的反应多,题目所提供的数据都是混合物的量,如果逐一分析每个反应显得非常复杂,若从整体分析则一目了然.从整个反应的过程看,生成的白色固体质量比反应前的混合物质量多了(29g - 27.2g) = 1.8g ,多出来的1.8g 物质恰好为参与反应的水的质量.分析N a H C O3反应的原理:① CaO + H 2O → Ca (OH)2② C a( O H )2 + N aH C O 3 → C aC O 3 ↓ +NaO H +H 2O把①+②得C aO + N aH C O 3 → C aC O 3 ↓ +N aO H ,可知 N aH C O 3 转化为沉淀最终和1.8g 水无 关 . 同 样 分 析Na 2CO 3 反 应 的 原 理 :③ CaO + H 2O → Ca (OH)2 , ④C a( O H )2 + N a 2C O 3 → C aC O 3 ↓ +2N aO H .③+④得C aO +H 2O +N a 2C O 3 → C aC O 3 ↓ +2N aO H ,可知N a 2C O 3 转化为沉淀正好消耗1.8g 水.设混合物中含N a 2C O 3 的质量为 xH 2O~ N a 2C O 318 106 1. 8g x18 1. 8 = 106 ,解得 x = 10.6g x。

初中化学解题技巧如何快速计算化学反应的理论产量

初中化学解题技巧如何快速计算化学反应的理论产量

初中化学解题技巧如何快速计算化学反应的理论产量化学反应的理论产量计算是初中化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习化学的基础。

掌握正确的解题技巧,能够快速准确地计算化学反应的理论产量,有助于提高化学成绩。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解题技巧,帮助初中生快速计算化学反应的理论产量。

一、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在计算化学反应的理论产量之前,首先要确保化学方程式已经平衡。

平衡的化学方程式反映了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物质转化关系,能够准确地描述化学反应。

平衡方程式中的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目应符合摩尔比例。

所以,我们需要根据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化学计量关系,平衡方程式中的系数。

例如,当计算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得到硫酸钠和氢氧化铜的理论产量时,首先需要根据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化学计量关系,平衡方程式如下所示:CuSO4 + 2 NaOH → Na2SO4 + Cu(OH)2二、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物质转化关系在计算化学反应的理论产量时,需要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物质转化关系。

这里所说的物质转化关系是指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例关系。

在平衡的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系数表示了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化学计量关系。

例如上述的反应方程式中,CuSO4与NaOH的系数分别是1和2,表明1 mol的CuSO4与2 mol的NaOH发生反应后,生成1 mol的Na2SO4和1 mol的Cu(OH)2。

三、确定限制反应物计算化学反应的理论产量时,需要确定限制反应物。

限制反应物是指在反应中所消耗完全的反应物,其消耗量限制了反应的进行速度和生成物的产量。

确定限制反应物的方法是比较反应物的摩尔数和化学计量系数的比值。

比较方法如下:1. 计算各个反应物在反应前的摩尔数;2. 将各个反应物的摩尔数与其化学计量系数相除,得到比例关系;3. 比较比例关系,较小的值即为限制反应物。

以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为例,在反应前,假设硫酸铜和氢氧化钠的物质量分别是0.1 mol和0.2 mol,根据化学计量系数比较摩尔数与化学计量系数的比值:CuSO4:0.1/1 = 0.1 molNaOH:0.2/2 = 0.1 mol由于CuSO4和NaOH的摩尔数与化学计量系数的比值相等,所以两者都可以作为限制反应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竞赛计算题各类方法集合一、差量法差量法是常用的解题技巧之一,它是根据物质反应前后质量(或气体体积、物质的量等)的变化,利用差量和反应过程中的其他量一样,受反应体系的控制,与其他量一样有正比例的关系来解题。

解题的关键是做到明察秋毫,抓住造成差量的实质,即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值”,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差值”,列出正确的比例式,求出答案。

在一个反应中可能找到多个化学量的差值,差量法的优点是:思路明确、步骤简单、过程简捷。

解题指导例题1:有NaCl和NaBr的混合物16.14g,溶解于水中配成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得到33.14g沉淀,则原混合物中的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 B.50% C.% D.%【思路点拨】该反应及两个反应:NaCl + AgNO3→ AgCl↓ + NaNO3,NaBr + AgNO3→ AgBr↓ + NaNO3。

即NaCl → AgCl NaCl → AgBr中的银元素替换成了钠元素,因此沉淀相比原混合物的增重部分就是银元素相比钠元素的增重部分。

设Na元素的质量为aNa → Ag △m23 108 108-23=85A 33.14g-16.14g=17g23 a = 10817解得a=4.6g所以Na% =4.616.14×100% = %【答案】A例题2:在天平左右两边的托盘上各放一个盛有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足量稀硫酸的烧杯,待天平平衡后,想烧杯中分别加入铁和镁,若要使天平仍保持平衡,求所加铁和镁的质量比为。

【思路点拨】本题因硫酸足量,故铁和镁全参加反应:Fe + H2SO4→ H2↑ + FeSO4 , Mg + H2SO4→ H2↑ + FeSO4由反应方程式可知,影响天平两端质量变化的因素是加入的金属和生成的氢气。

分别敬爱如铁和镁后,只有当天平两端增加的质量相同时,天平才仍能保持平衡。

Fe + H2SO4→ H2↑ + FeSO4△m56 2 56-2=54x aMg + H2SO4→ H2↑ + FeSO4△m24 2 24-2=22 y a即:x=5654ay=2422ax y =56542422aa=7781一、极值法(极端分析法)所谓极值发,就是对数据不足、无从下手的计算或混合物的组成的判断,极端假设恰好为某一成分,或者极端假设恰好为完全反应,以确定混合物各成分的名称、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的解题方法。

运用此方法解题,可收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效果。

例题3:8.1g碱金属R及其氧化物R2O组成的混合物与水充分反应后,蒸发反应后的溶液得到12g无水晶体,通过计算确定该金属的名称。

【思路点拨】该题若用常规方法很难完成,而用极端分析法则可以事半功倍。

设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假设8.1g全为碱金属或全为氧化物,有如下关系:2R + 2H2O → 2ROH + H2↑ R2O + H2O → 2ROH2M 2(M+17)2M+16 2(M+17)8.1g 12g 8.1g 12g得M=35.3 M=因为混合物由碱金属和其氧化物组成,故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应介于和之间,因此该金属是钠。

例题4:t℃时CuSO4在水中的溶解度为25g,将32gCuSO4白色粉末加入mg水中形成饱和CuSO4溶液并有CuSO4·5H2O晶体析出,则m的取值范围是()A.18≤m≤128 B.38<m<180C.18<m<128 D.36≤m≤180【思路点拨】该题中CuSO4溶于水时形成饱和溶液且有部分晶体析出,即它处于饱和溶液和晶体之间,用极端分析法解此题可带来很大方便。

假设恰好形成饱和溶液,根据溶解度有如下关系:100:25=m:32,解得m=128g假设恰好全部形成晶体,则有:CuSO4 + 5H2O → CiSO4·5H2O1609032g mg解得:m=18由于两种假设都处于极端状态,而题目所给的情况是介于两者之间,不包括两个极端值,故m应为18<m<128。

三、估算法所谓估算法,就是根据有关的化学只是、抓住试题的某些特点或本质,对数据进行近似处理或心算而获得结果的一种解题方法。

估算法是一种应用范围极广的简单方法,估算法在化学计算型选择题的解答中尤其重要。

如果选择题的四个选项的数值有明显的悬殊,一般可用估算法。

例题5:温度为t1℃和t2℃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为30g和154g,现将t2℃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131g冷却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为(不含结晶水)()A.63.7g B.74.6g C.92.7g D.104.1g【思路点拨】如果t2℃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有254g(t2℃时154g溶质溶解在100g水中形成的饱和溶液),从t2℃冷却到t1℃析出的晶体有154g-30g=124g,现有t2℃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131g,比254g的一半稍多些,根据饱和溶液中溶液中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成正比,则131g t2℃的饱和溶液冷却到了t1℃,析出晶体也比124g的一半稍多。

【答案】A四、平均值法平均值法是依据M1<M<M2,只要求出(或已知)平均值M,就可以判断M1和M2的取值范围,从而巧妙且快速的解出答案。

混合物的计算是化学计算中常见的比较复杂的题型,有些混合物的计算用平均值法,利用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的平均值、体积平均值、组成平均值来确定混合物的组成,则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进而提高解这类题的能力。

例题6:铝、锌组成的混合物和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氢气0.25g,则混合物的质量可能为()A.2g B.4g C.8.5g D.10g【思路点拨】这是典型的平均值法题型,一定要注意方法。

分别计算出生成0.25g氢气需要单独的铝、锌各多少,最后选两个数值的平均值。

2Al + 6HCl → 2AlCl3 + 3H2↑ Zn + 2HCl → ZnCl2 + H2↑54 6 65 2x 0.25g y 0.25g解得:x=2.25g y=8.125g则混合物的质量为~8.125g。

五、等效法对于一些用常规方法不易解决的问题,通过变换思维角度,作适当假设,进行适当代换等,使问题得以解决,称为等效思维法。

等效思维法的关键在于其思维的等效性,即所设的假设、代换都必须符合原题意。

等效思维法是一种解题技巧,有些题只有此法可解决,有些题用此可解得更巧、更快。

例题7:在320℃时,某+1价金属的硫酸盐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向此溶液中投入2.6g 该无水硫酸盐,结果析出组成为R 2SO 4·10H 2O 的晶体21.3g 。

求此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

【思路点拨】由题意可构造如图所示饱和溶液:析出的饱和溶液26g −−−−−−→加入无水硫酸盐晶体 剩余的饱和溶液由等效法可知,析出的21.3g 晶体由2.6g.无水硫酸盐和18.7g 饱和溶液组成,根据题目条件可求出18.7g 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18.7g×%=6.8g ,溶剂质量为18.7g-6.8g=11.9g ,所以21.3g 晶体中含(+)gR 2SO 4、11.9g 结晶水,再根据下列关系式求解相对原子质量。

设金属R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R 2SO 4 ~ 10H 2O2M+96 180(+)g 11.9g2966.8 2.6M ++ = 18011.9,解得M = 23六、 整体法 所谓整体法,是指将化学问题作为一个整体,对问题的整体结构、形式或整个过程进行分析研究,抓住构成问题的各个子因素与整体之间的联系及他们在整体中的作用,对题设进行变形、转代,以达到简化思维程序、简化答题过程的目的。

在化学竞赛中,要延伸和拓展的重要方式是运用富含一定思维容量的理论和试验试题,突破化学竞赛中的难点。

例题8:已知酸式盐可以和碱发生化学反应Ca (OH )2 + NaHCO 3 → CaCO 3↓ + NaOH + H 2O ,由Na 2CO 3、NaHCO 3、CaO 和NaOH 组成的混合物27.2g ,把它们溶于足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溶液中Ca 2+、CO 22-、HCO -均转化为沉淀,将反应容器内的水分蒸干,最后得到白色固体物质共29g ,则原混合物中含Na 2CO 3的质量是( )A .10.6gB .5.3gC .15.9gD .无法确定【思路点拨】本题涉及的反应多,题目所提供的数据都是混合物的量,如果逐一分析每个反应显得非常复杂,若从整体分析则一目了然。

从整个反应的过程看,生成的白色固体质量比反应前的混合物质量多了(29g-27.2g )=1.8g ,多出来的1.8g 物质恰好为参与反应的水的质量。

分析NaHCO 3反应的原理:① CaO + H 2O → Ca (OH )2,②Ca (OH )2 + NaHCO 3→ CaCO 3↓ + NaOH + H 2O 。

把①+②得CaO + NaHCO → CaCO 3↓ + NaOH ,可知NaHCO 3转化为沉淀最终和1.8g 水无关。

同样分析Na 2CO 3反应的原理:③CaO + H 2O → Ca (OH )2,④Ca (OH )2 + Na 2CO 3 → CaCO 3↓ + 2NaOH 。

③+④得CaO + H 2O + Na 2CO 3→ CaCO 3↓ + 2NaOH,可知Na 2CO 3转化为沉淀正好消耗1.8g 水。

设混合物中含Na 2CO 3的质量为xH2O ~ Na2CO3 18106 1.8g x18 1.8=106x,解得x=10.6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