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起点有效建构总结
合理把握学生学习起点 追寻课堂教学有效路径论文
合理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追寻课堂教学的有效路径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
这就需要教师了解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哪儿,并据此展开教学。
学习起点可以理解为学生从事新内容学习必须的知识准备,它包括学习的逻辑起点和学习的现实起点。
学习的逻辑起点是指根据学习进度,学生应该具有的知识基础;学习的现实起点是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用下,已经具有的知识基础。
学生的现实起点是新知着陆的根。
实际教学中,随着信息渠道的拓宽、家长对孩子早期教育的日益重视,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与教材编排的逻辑起点往往不能保持同步,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
因此,密切关注并合理把握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已成为我们教学改革必须解决的问题。
下面谈谈我在“小数乘整数”实践中的认识和感悟。
看似很简单【起点预设】与“整数乘法”相比,“小数乘整数”只是多了“积中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计算经验,本堂课我就以此为起点,抓住不同,重点解决“怎样确定积中小数点的位置”。
【课中练兵】1、教学用乘法竖式计算“0.8×3”。
2、学生独立计算“2.35×3”,并观察因数与积各是几位小数。
3、猜想:如果用一个三位小数乘3,积会是几位小数?如果用一个四位小数乘3呢?4、出示4.76×12、2.8×53、103×0.25,先猜一猜积是几位小数,再用计算器计算验证。
讨论:通过刚才的计算和比较,你认为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可以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5、根据148×23=3404,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4.8×23= 148×2.3= 148×0.23= 1.48×23=6、用乘法竖式计算:3.7×5 0.18×5 46×1.3 35×0.24学生反馈情况如下:① 4 6 3 5× 1.3 × 0.24② 4 6 3 5 3 5× 1. 3 ×0.2 4 × 0.2 41 3. 8 1.4 0 1 4 04 6. 7 0 7 05 9 .8 8.4 2. 1 0第1、2题正确率达95%,第3、4题正确率仅为8%。
把握学习起点,构建高效课堂论文
把握学习起点,构建高效课堂【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组织教学已经成为了数学课堂中常见的教学行为。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起点,使所有的学生都能站在各自的“起跳点”上,运用自己的跳跃方式“跳一跳”,实现有效教学。
理性分析,找准学习起点;精心预设,基于学习起点;重视生成,顺应学习起点。
【关键词】理性分析精心预设重视生成在“5的乘法口诀”这一堂课,教师课前把课本的主题图放大,并精心制作了有关的教具和学习材料,准备引导学生来探究每一句口诀。
然而,在课上,当教师刚把第一张图贴上,并揭示这一节课要学习的课题时,学生中就出现了一个声音:“老师,我已经会了!”,而后,又有一些学生也跟着说:“我也已经会了!”并且接着背起来:“一五得五,二五一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上述这样的情景,上课一开始,学生似乎都懂了,都会了,而这时教师的做法往往是,继续按照课前的设计,通过几个问题的提出,如“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呀?”将学生拉到教师的思路上来,让学生懂了,还装着不懂。
这样的做法,从教师的角度看来,好像是体现了教师的“机智”,但应该注意到的是,教师对学生情况的不了解,课前所思考设计的教学起点与学生实际的学习起点不相吻合。
显然,不考虑学生的学习起点进行教学,对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把教学心理学概括为一句话就是“影响学生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
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因此,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组织教学已经成为了数学课堂中常见的教学行为。
然而,当我们走进鲜活的课堂时,由于一些教师对“起点教学”认识上的绝对化,导致实际教学行为的偏差,发现在“活力无限”的课堂背后折射出一种无效或者低效的现象,使数学课堂变得苍白无力。
如何有效运用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起点
如何有效运用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起点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开展和已有的知识经历根底之上,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在老师组织、引导下的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
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根底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尊重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知识根底,意味着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学生原有认知程度上组织及展开学习活动。
学生的学习起点有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之分。
逻辑起点是指学生按照教材学习的进度应该具有的知识根底;现实起点是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上已具有的知识根底。
如何准确把握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点,合理处理教材,调整课堂构造是进步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一年级是一个人在漫长人生中学习的起点,一年级的学生身上有很多特性是他们独有的,比方说活泼好动,持久性不够,注意力不易集中等。
针对这些在关键期的特殊特点,如何把握教学尺度,有的放矢,怎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学并学好数学呢?培养兴趣是关键。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当学生对数学有着浓重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
怎样培养低年级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使其热于学习,乐于学习,自己学习?在教学中,我们可能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境:老师我会做;我知道……当你的例题出如今黑板上时,这样的情境也许你不会生疏吧!这样的情境多了,我想就应该反思了,想想我们的教学定位准吗?教学目的是否切合实际,这样的教学还是否有效。
因此,为了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具有时效性,记得一位名家说过:“我们想引领学生到我们想让他去的地方,那就必须首先知道学生如今到底在哪里?〞这意味着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学生原有认知上组织及展开学习活动。
基于以上的认识,在教学十几减几时,对学生学习起点的把握就显得尤为重要。
大家都知道,学生的学习起点包括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和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
二十一世纪是科技迅猛开展的时代,这对于每个孩子来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竞争压力。
把握学习起点,有效设计教学
把握学习起点,有效设计教学作者:王国元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中旬》 2016年第8期浙江余姚市教师进修学校(315400)王国元[摘要]教学设计要依托学生的学习起点。
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起点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法,设计有针对性的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真正实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前测学习起点把握实践思考[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6)23-054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为基础,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教学设计与学法指导,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一、学习起点的内涵学习起点是指学生在当前状态下已有的“四基起点”(包括知识起点、技能起点、经验起点和数学思想起点)与“情感态度起点”的总和。
知识起点是指学生已有的知识网络,并具有不断更新、重组的功能。
技能起点是指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
经验起点是指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基本活动经验,其主体指的是学生的思维经验。
数学思想起点是指学生已有的对抽象、推理、模型等思想的感悟与应用。
情感态度起点是指学生学习新知识时所具备的心理状态,包括面对新的学习对象时产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等。
学生的学习起点具体可用如下三维图来表示。
学生的发展是“立体式”的。
其发展过程状态有历史状态、当前状态和发展状态。
每种状态都与学生某一阶段学习的现象、归因、结论三个层面产生交点,即A、B、…、I共9个交点,27个维度。
每个交点都应从学生的“四基起点”与“情感态度起点”进行分析和把握。
二、把握学习起点的价值1.把握学习起点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前提有效学习是指在一定的学习时空内,学生学习的效率高、效果佳。
学生的学习具有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特点,同时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所表现出的思维方式、行为态度、领悟水平等也均不相同。
2024年组织架构学习小结范文
2024年组织架构学习小结范文____年组织架构学习小结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组织架构也在不断发展演变。
____年,我参加了一次组织架构学习的培训,学习了最新的组织架构理论和实践,该次培训对我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对我在____年组织架构学习中的收获和体会进行总结。
一、理论学习1. 组织架构基础理论在组织架构的学习中,我系统地学习了组织架构的基础理论,包括组织的定义、组织结构的类型、组织文化和组织战略等内容。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组织架构对于组织的运行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组织实现有效的目标和任务。
2. 单位结构设计学习了单位结构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了解了如何根据组织目标和业务需求来设计合理的组织结构。
通过学习实例和案例,我深入理解了合适的组织结构可以提高组织的效率和灵活性。
3. 组织文化建设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集合,对于组织的凝聚力和稳定性影响巨大。
我学习了组织文化的重要性,并认识到组织文化建设需要从领导层开始,形成整体力量向上发展。
二、实践活动1. 组织架构诊断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参与了一次组织架构诊断的实践活动。
通过实地走访和访谈,我对组织的结构和运行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诊断过程中,我发现了组织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改进措施。
2. 组织变革推动在学习中,我们还进行了一次组织变革推动的实践活动。
通过对组织进行变革,在组织架构和组织文化方面进行调整和改进。
我作为变革小组的成员之一,参与了变革计划的制定和推动工作。
通过实践活动,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组织变革的复杂性和挑战性,也学到了很多关于组织变革推动的实践经验。
三、个人成长1. 战略思维在学习中,我逐渐培养了自己的战略思维能力。
我能够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待问题,理解组织的战略目标,并根据组织的战略目标制定合理的组织架构和调整方案。
2. 沟通协调通过学习和实践,我提高了自己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关注学习起点构建高效课堂
UniversityEducation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这需要教师深入分析,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增强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和预见性,使教学设计建立在客观、扎实的基础上。
一、理清概念———何谓学习起点所谓学习起点可理解为学生从事新内容学习所必备的知识,包括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
学习起点分为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
逻辑起点指学生应该具有的知识和技能积累,它是静态的、封闭的。
现实起点是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用下,实际具备的、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知识、学习能力、思维水平等,它是动态的、开放的。
二、现状透视———存在问题分析现状一:忠实教材,置学生于“低起点”———无味如“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是在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基础上学习的,对“两个数比大小,当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数大;当位数相同时,从高位开始依次往下比较”这一规律,大部分学生在课前都会了,但教师在执教时,无视学生的现实起点,仍花大量时间不厌其烦地进行讲解,这是置学生的学习于“低起点”。
现状二:复制教案,置学生于“高起点”———茫然如“平行与垂直”,某教师先让学生在白纸上画出两条直线,再进行分类,然后揭示平行与垂直的概念。
接着马上提问:“生活中有没有这两种现象?”学生们听后不知所措一脸茫然,情况很是尴尬。
对于找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教师可能觉得很简单,却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思维特点,要把生活中的现象马上抽象为数学中的图形,有一定难度。
这是置学生的学习于“高起点”。
现状三:无视差异,置学生于“同起点”———无奈如“三角形的面积”,有的教师在教学时无视学生的差异,置所有学生于“同起点”,一律采用“双拼法”进行公式推导,抑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实施策略———关注学习起点,打造高效课堂策略一:把握逻辑起点,实现认知迁移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数学认知过程,既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
小班建构期末总结
小班建构期末总结本学期的小班建构课程即将结束,在收获和成长中终于走到了最后一刻。
回首这段时间,充满了思考、实践和领悟,我从中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在这篇总结中,我将回顾我在小班建构课程中的点滴成长,并总结我所取得的成果和面临的挑战。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老师和同学们,在这一学期里给予我很多的指导和支持。
老师们耐心、细致地教导我们如何进行建构,激发了我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创造的热情。
同学们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学习互助,使我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在小班建构课程中,我学到了许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
首先,我学会了如何设计一个清晰而有条理的建构计划。
在开始一个项目之前,我们需要确定项目的目标和范围,并明确每个人的角色和职责。
这样可以确保项目顺利进行,并且每个人都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
其次,我学会了如何收集和分析数据,以便为项目做出正确的决策。
通过使用各种数据分析工具,我能够更好地了解问题的本质,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最后,我还学会了如何有效地沟通和协作。
在一个小组项目中,良好的沟通和协作是成功的关键。
我学会了如何倾听他人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与他人一起解决问题。
除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以外,我还在小班建构课程中培养了一些重要的能力。
首先是领导能力。
作为一个小组的一员,我学会了如何在一个团队中担任领导角色,并有效地协调和管理团队成员。
我学会了如何鼓励他人,激发他们的潜力,并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其次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班建构课程中,我们经常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与同学们的探讨和老师的指导,我学会了如何分析问题的根源,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我还培养了自我管理的能力。
在一个小组项目中,每个人都需要按时完成自己的任务,并与团队成员保持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通过参加小班建构课程,我学会了如何管理我的时间和资源,以便更好地完成任务。
在取得了一些成果的同时,我也面临了一些挑战。
首先是团队合作方面的挑战。
大一总结与规划9篇
大一总结与规划9篇第1篇示例:大一总结与规划大一,是大学生活的第一个重要节点,也是整个大学生活的起点。
在这一年里,我们经历了很多挑战和困难,也取得了不少收获和成就。
回首过去的一年,总结经验教训,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让我们回顾一下大一的收获和成就。
在这一年里,我们逐渐适应了大学的学习和生活节奏,认识了很多新朋友,参加了各种社团活动,积极参与了课余实践和志愿服务。
通过这些经历,我们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还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如课业压力、人际关系、时间管理等问题。
我们通过努力克服这些困难,不断成长和进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进步。
让我们反思一下大一的不足和教训。
在这一年里,我们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专业知识不够扎实,自我管理能力不足等。
这些问题和不足会影响我们的学业发展和个人成长,需要我们认真反思并努力改正。
我们也需要反思一下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审视自己的行为和言行是否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
只有不断反思和调整,我们才能不断进步和提升自己。
让我们展望一下大一后的规划和发展方向。
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我们也要注重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和态度。
在选择社团活动和实践项目时,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积极参与,锻炼自己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在人际关系和交往中,要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共同促进团队和谐发展。
大一总结与规划是我们在大学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总结经验教训,规划未来发展方向,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提升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希望我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不断进步和提升,成为社会有用之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2000字】第2篇示例:大一总结与规划大一的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
关注学生学习起点,实现有效建构
Elm e tr uc to a hn s ac e n ay Ed ain Te c ig Re e rh
数学
M ah m ai S te t C
关注 学生学 习起点 , 实现有效建构
崔翠翠
( 商丘 市第一 实验 小学 河南 ・ 商丘
摘 要
dn ’ t t g o tS cn ,h ahn rt y a e js dacri l w i c dsh l wn re o t et s r i . eo dteeci sa g ib t l a ut odn y hc i l ete ol i t e is s ai p n n t g t e c1ei y d e c m g, hn u f o gh p n :
美 国教育心理学家奥 苏伯 尔说过:“ 响学生 的最重要 上 取 决 于 教师 能否 从 学 生 已有 知 识 出发 ,引导 学 生找 到 新 旧 影 的原因是学生 已经知道 了什么 , 我们应根 据学生原有 的知识 知识的联结点 , 顺利 帮助学生实现认知迁移 。所 以教师不仅 状况进行教学 。 《 ” 新课程标准》 中也指 出: 数学教学活动必 要钻研整套教材 的体系和内容 , “ 厘清学生知识结构情况, 摸准 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 已有经 验基 础之上 。 ”数学 学生 的学习起 点。在实施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之前,教师首 教学活动应当根据学生的实 际情况, 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 先要搞清楚学 生在此之前 已经获取 了哪些相关的知识,应当 准确把握和关注学生 的学 习起 点, 加快原有知识和经验的转 再给他们灌输哪些相关知识。 化 , 能 更好 地 突 破 教 学 重 点 和 难 点 瓶 颈 的约 束 , 现 知 识 才 实 比如 , 教学 “ 分数的基本性质” 学生之前已经学过“ 时, 商
初一怎么归纳知识点总结
初一怎么归纳知识点总结初中一年级是学习的起点,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如何归纳知识点并进行有效的总结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一些方法和技巧,帮助初一学生更好地归纳知识点并进行有效的总结。
一、使用思维导图归纳知识点思维导图是一种常用的归纳知识点的工具,通过图形化的方式展示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初一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首先,在纸上绘制一个中心主题,然后根据主题,绘制与之相关的子主题和具体知识点,最后将这些知识点进行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导图。
通过这种方式,初一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各个知识点的内涵。
二、制作知识点卡片知识点卡片是另一种有用的归纳知识点的方法。
将每个知识点写在一张小卡片上,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卡片来区分不同学科或知识点类型。
在卡片的另一面,可以写下相关的关键概念、定义、公式或例子。
通过整理和分类这些卡片,初一学生可以建立一个知识点库,方便日后的复习和巩固。
三、笔记和提纲的撰写在课堂上,初一学生可以通过笔记和提纲的方式记录老师讲解的知识点。
可以使用关键词和简明扼要的句子来概括知识要点。
在撰写笔记时,可以使用不同的颜色、标志和符号来强调重要信息,帮助记忆和理解。
同时,初一学生还可以根据提纲的格式来整理和总结所学的知识点,将零散的信息转化为条理清晰的知识结构。
四、进行在线学习和交流在数字化时代,初一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在线学习和交流。
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参加在线讨论和答疑,初一学生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同时,网络平台还提供了各种学习工具和应用,如在线练习、虚拟实验和模拟考试等,可以帮助初一学生更好地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五、复习和总结复习和总结是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
初一学生可以定期回顾已学的知识点,并将其进行总结和归纳。
可以编写学科笔记册或知识点总结册,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形成一本属于自己的学习手册。
同时,可以利用自测题和提纲问题进行自主复习,检验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及时查漏补缺。
有效课堂:从把握学习起点开始
响学习的最 重要 因素 是学生 已经知道 了什 么 ,我 们应 当 名。学生知道小数 的大小 , 但在情 景变化时 , 缺乏变 通性 根据学 生原 有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 。 因此 , 数学教学活动 和灵 活性 , 折射出知识 与应用 的脱节现象 。 有必要在初学 必 须建立在学生 的认知发展水平和 已有 的知识经验基础 J 放低学习起点 , 时, 依托情景 比较 , 期望突破难点 。
; I
序” 的感悟, 把数学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联系起来 , l
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 与新课程倡导的“ 数学源于生 活 , l 回
l 厘米 9 1x2 l ̄29 1=2+0=2( 9 1=O 1+x2 10 182 8平方厘米)
生 3 我把长增加 1 : 厘米 , 用大长方形面积减去增加
上, 把学生的个人知识 、 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 l
鉴于此 , 我对例题 的呈现 内容 、 现方式作 了改编 。 呈 师: 今天先请 同学们 当裁判 , 并说说理 由。
姓名
小 明
小红
学的重要资源,让学生 自己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建 I
构知识 。
一
I 】
跳远
生 11x9 :2 1 = 2 (09 1x 1+ )
=2 1g 4 O =2 ( 2 8 平方厘 米)
厂— ] I ×9 l 1
I 兰 l 一 I 兰 竺 l
生5 ( :顿悟) 我搞错 了 挠头皮) 。( 跑步应该是数字越 {
小, 成绩越好 。 { 师: 不同的声音让我们 的课堂精彩起 来! 恭喜你几秒 l
基于学习起点的有效教学设计
基于学习起点的有效教学设计摘要:学习是自内而外的“生长”,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也不例外。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其学习起点,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使班级中每一名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都能得到提升,构建充满活力的小学数学课堂。
关键词:学习起点;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前言:《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将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充分考虑在内,由教师引导,学生自我构建并逐渐生成。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不管是学生的生活经验还是已有知识基础都至关重要,所以数学教学活动必须要在学生原有认知水平基础上展开,将学生的学习起点把握好。
学生的学习起点主要分为两种,分别是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
如何准确把握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点,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
接下来,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例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的《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的知识内容,通过具体情境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问题引出,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正方形、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所设计,为进一步学习三角形、梯形面积做铺垫[1]。
学好这部分内容,可以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强化,有利于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的发展。
二、学情分析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能够通过对数方格方法的使用,得出图形的具体面积[2]。
而面积公式的推导是由学生利用一系列的操作,如数、剪、拼等完成的,但他们对从操作到转化、推导过程的表述会存在一定困难。
三、教学目标能够借助拼、摆等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并正确计算。
通过观察、比较等,学会“转化”的方法,提升观察、推导等能力。
加深数学与生活联系的认识,强化数学应用意识。
四、教学前测基于以上分析,设计教学前测,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
问题1:将高正确画到以下两个平行四边形中。
学生学习起点与有效教学
学生学习起点与有效教学作者:王金铃来源:《小学科学·教师版》2016年第07期一、学生学习起点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部分提到: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
我对这段话的理解是,教学应建立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是学生喜欢的、感兴趣的,才会是事半功倍的。
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可以是学生曾经历过的生活经验,也可以是学生已拥有的数学活动经验等等。
二、学生学习起点与有效教学相结合1.学生学习起点与有效教学相结合的案例一学期开学初,教研室王老师来我校进行教学教研指导,在听了一节常态课后,用王老师自己的话说要“自告奋勇”地上一节示范课。
上课铃响过后,王老师先是不紧不慢地在黑板上写了漂亮的两个字“聪明”,并提问道“同学们认识这两个字吗?”这是要干吗?改上语文课?在我糊涂之时瞬间明白了,原来王老师用简单的“聪明”一则缓和师生间紧张的气氛,二则提醒大家如何做一个聪明学生。
随即,在黑板上写下了两道题,又是简单一句话:看清题目,解决吧,检查大家是否聪明。
学生们顿时来了兴趣,争分夺秒地验证自己的“聪明”。
(1)让我们思考第一个问题:通过何种方式了解和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把握教学起点有的会说“直接提问学生与本课内容相关的问题”可以了解,有的会说“教师可以设计课前问卷,可以选择不同层次、类型的学生,进行有目的的个别谈话,可以通过课堂观察或取样分析等方式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我们借助这堂课,从而来想这类数学知识的教学,如果是直接提问学生相关内容,看似省时省力,可我们会了解学生的真实基础吗?仅凭简单提问就能真正“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吗?在教学中,我们只有让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或产生矛盾,或许才能真正激起这一泓源头活水。
2024年组织架构学习小结范文
2024年组织架构学习小结范文在2024年的组织架构学习中,我积极参与学习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和心得体会。
在这篇小结中,我将分享我的学习经历和所取得的收获。
首先,在学习组织架构的过程中,我了解到组织架构是一个组织内部关系和职能划分的图表。
它能够清晰地展示出各个部门、岗位及其之间的关系和职责。
通过学习组织架构,我对一个组织的内部运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意识到,一个优秀的组织架构能够提高组织的运转效率,使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更加顺畅,从而提升整体工作质量和效果。
在学习过程中,我还了解到了一些常见的组织架构类型,如功能型、事业型、矩阵型等。
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例如,功能型组织架构适合于相对简单的组织结构,能够提高部门运作的专业性和效率;而矩阵型组织架构则适合于复杂的组织,能够促进跨部门的协作和沟通。
通过学习这些不同的组织架构类型,我明白了在实际工作中选择合适的组织架构对于组织发展和业务拓展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我还学习到了一些组织架构的设计原则。
在设计组织架构时,需要考虑几个因素,如统一性、灵活性、平衡性等。
一个好的组织架构应该具有统一性,即各个部门和岗位之间的关系应该清晰明确;同时也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平衡性则可以使组织内部的权利和责任分配更加公正。
这些设计原则对于一个组织的长期发展和稳定运作非常重要。
在学习中,我还注意到了一些组织架构设计过程中的挑战和难点。
例如,一个组织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可能面临不同的挑战,需要对组织架构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同时,不同的组织成员可能有不同的意见和需求,需要在设计过程中进行协商和沟通。
通过充分理解这些挑战和难点,我学会了如何灵活应对和解决问题,以达到组织架构的最佳设计效果。
在学习中,我还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案例分析。
通过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组织架构对于组织的重要性。
例如,在一个项目中,如果组织架构不合理,部门之间的协作和沟通就会出现问题,导致项目的延期和质量问题;而一个优秀的组织架构能够使团队成员的工作更加高效和有序,提升整体工作的效果。
如何寻找与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
如何寻找与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一、课题研究缘起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立足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包括学生的原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组织展开教学,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教学面向全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随着信息渠道的拓宽,学生不是一张白纸进入教室,而是带着他独有的数学视角开始新的学习,有时他们的想法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所以,只有摸清了学生的底细,把握了学生的学习起点,才能找准了教学的切入点,才能使教师教的有的放矢,学生学得有兴趣、有滋味。
2.目前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点的把握,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1)寻找“起点”的策略有误:教师在找寻课堂教学的起点时通常有两种策略,一是从教材中找,把教材的起点内容作为学习的起点;二是从自身的储备中找,把自己认为合适的内容作为学习的起点。
这样寻找到的起点,不是学生真实的学习起点。
要么对学习起点估计过低,会导致教学只是重复学生已经会的,要么对学习起点估计过高,会导致教学只是少数人“唱戏”。
(2)运用“起点”的意识不强:课堂中教师通过谈话、操作等形式找到了学生的学习起点,可是只停留在此,教师还是按照预设过程完成教学。
对课堂中找到的“起点”置之不理,运用“起点”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意识淡薄。
“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是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引发的认识结构的重组。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组织、引导下的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意味着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起点。
为此,本课题设想通过寻找学生的真实学习起点,设计更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增加教学的体验性和生成性;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随时调整教学方案,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国内外同一领域研究现状与研究的价值(一)研究价值从目前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来组织教学已经成为数学课堂中常见的教学行为,那种无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而只顾”演教案”的现象已不多见了,但由于一些教师对“学习起点”认识和把握不够准确,层次也参差不齐,而导致实际教学行为的偏差,影响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建构。
基于学生学习起点的有效教学
基于学生学习起点的有效教学作者:江世春来源:《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3年第05期奥苏伯尔曾说:如果我不得不将所有的教育心理学原理还原为一句话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教学只有以学生为本,立足学生的基础,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学生所需的学习内容,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生的发展。
为此,小学数学教学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包括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
一、读懂教材,把握好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所谓学习的逻辑起点是指学生按照教材的学习进度,应该具有的知识基础。
可见,要了解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必须从数学学科知识体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找准知识的生长点。
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一知识内容前,我们就应读懂教材的编排特点:关注了解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材的第一、二学段有层次地安排了分数的认识、比较分数的大小、通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等相关的知识,使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和理解得到不断完善。
为此,要把握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首先要尊重教材,再整体地研读了解教材和沟通把握教材,对小学六年的数学教学内容作一个较为系统的梳理,建立起既有横向结构的学习内容体系(即按册来进行组织),也有按知识内容发展的纵向体系。
这样在教学时才能基于学生逻辑起点,教得到位又不越位,同时既把所学内容牢牢地建立在已有知识之上,又可以有意识地引申后面的学习内容,为学生建立起一个前后衔接的良好的知识结构提供可能。
二、读懂学生,利用好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所谓学习的现实起点是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用下,已经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积累,即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经验。
可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材是学习的客体,客体的内容是较为固定的,所以学生的学习逻辑起点掌握起来较为容易。
学生是鲜活的富有个性的个体,个性不同、学习的方式不同、学习的环境不同等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最新如何寻找与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
如何寻找与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也常常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况:明明都是优秀的教学活动设计,有的实施得很成功,有的实施到半路就夭折了。
细细分析主要原因,除教师个人因素之外,大多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起点的确定不当:或是忽视数学知识的逻辑起点,或是忽视学生的现实起点。
因为学生的数学教学中学习起点的不同、如何寻找与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等方面进行研究。
(一)寻找起点,以把握好方向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心理需求不一致,知识储备差异总有着这样那样的区别。
要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
在进入新课之际,学生学习环境,心情,需求和兴趣起点等等,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些,不论教学设计多么完美,学生不可能对教学感兴趣,更不可能实现与你的交流与共研。
所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了解:1、课前:做到整体把握有效而实在的课余时间与学生谈话不仅是拉近师生距离,创建和谐课堂的重要途经,也是了解学生已有数学知识储备、又是寻找学生学习起点的重要方法。
说到课前准备,总离不开备课。
它是教师充分地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弄清为什么教、教什么,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教,创造性地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案的过程。
整体把握合适的目标:将教学目标具体化,教学目标应该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笼统的,这就必须与具体的学习内容和过程相联系;教学目标分层化,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差异,将教学目标进行分解,确定知识点的不同能力要求,设置由浅到深,由低到高,由易到难,低起点、多层次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层次教学设计。
巧用学习起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
巧用学习起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摘要:在小学教育中,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场所。
因此,提高小学课堂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而巧用学习起点,则是提高小学课堂有效性的关键。
本文对巧用学习起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这一主题进行了探析,希望可以为有关教学工作者带来一些意见与帮助。
关键词:学习起点;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策略引言:所谓学习起点,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就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一、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小学数学教师要巧用学习起点,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
教师可以通过很多途径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方面的情况。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交流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对新知识的期待和疑虑。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作业和进行测试,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问题。
在数学课堂上,学生们的反应和表现可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起点。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眼神、动作和回答问题的表现,大致了解学生们对于即将学习的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师可以根据即将学习的数学知识,设计一些问题,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们对于这些知识的掌握情况。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期待和疑虑。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练习并提交,从而了解学生对之前所学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进行小测验,检测学生对于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例如,在教授“分数”这一概念时,数学教师可以先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了解学生对分数的初步认识。
然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比如“你觉得分数是什么?”或“分数的意义是什么?”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程度。
接着,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与分数相关的作业,如让学生们用分数表示某个图形的部分,或让学生描述分数的意义。
把握数学学习起点 引领孩子有效学习
次学生是 否 已经掌握或部分 掌握 了教 学 目
标 中要求学会 的知识和技 能。只有 准确 了 解学生的学习现状 ,才能确 定哪些知识应
重 点进 行 辅 导 , 些 知 识 可 以 略讲 或 不讲 , 哪
究 ,使学生 的学习过程 变为研究问题的过 程, 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地发展 。”
内在联 系,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 ,探 究规 律, 拓展提 高。 2了解 学生 。 . 关注学生的现实起点。很
须要在研究学生学情的基础上 , 充分预设学
生课堂生成 情况 , 并把学生现场生成的学习
多教 师都 意识 到了这一 点 ,都 知道要 了解 学生 的现 实起 点 , 但往往只在备课时去“ 备 学生”这 时候 的“ , 备学生” 际上在很 大程 实
位数的退位减法” 教师在教 学时就可以采 ,
用 迁移 的方 法 。 么 怎样 迁 移 呢 ? 们 要 想 那 我
办法激活 学生的 已有知识经验 ,密切 联 系 旧知 。 心设 计复习题 , 精 找准知识的生长点 和 旧知联 系的连接点 ,让学 生的学 习建立
课堂上要善 于倾 听学生 的发言 ,问一问学
重要 内容 , 在前期 家庭教 育中, 它是重要的 内容之 一。已经有相 当比例 的学生能背诵 全部乘法 口诀。基 于这样 的认识, 我们 可以 改变教 学思路 : 第一步 , 从计 算乘 法算式的
以后还有哪些知识 与此相关 ,理清学 生知
识结构 , 掌握学生的逻辑学习起点。
比如 学 习“ 三位数 的退位 减法” 学生 ,
生的想法 ,这样有利于教师及时抓住学生 的知识经验 的变化状况 ,及时 了解学生的 真实想法 , 不断地调整 自己的行为 , 了解学
如何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进行教学
如何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进行教学1.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切入教学内容奥苏伯尔曾说过:“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进行教学。
”很多教师都意识到了这一点,都知道要了解学生的现实起点,但往往只在备课时去“备学生”,这时候的“备学生”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教师的一种主观臆测,而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确是千变万化的,他们的真实水平也无法准确估计到,这样,教师的主观猜测和学生的“客观”水平之间便存在了一定的距离。
因此我们教师需进行调查,去了解学生的相关知识经验。
可以通过课前谈话,课始、课中提问:如“关于这些内容,你们已经知道了什么”等方式,听一听不同层次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
只有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哪些知识可以略讲或不讲,从而抓准教学的真实起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环节。
如:教学“万以内数的读法”一课,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万以内数的接触还是比较多的,并不陌生。
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会读万以内的数,个别学生的读数问题也主要集中在数中间有两个零的数上。
在处理教材时,可以让学生通过“用数字自由组数—将数分类—学生充分读数—讨论、小结读数方法”这样一种主动建构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教学的起点建立在学生的起点上,让学生在读数中感悟读法。
学生的学习起点是影响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因素,而现代学生的学习起点有时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教师设计的教学起点就不一定是学生的起点。
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估计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做到“以学定教”。
2.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调整教材的呈现次序一般来说,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多地关注知识的逻辑起点,这涉及到教材本身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这也是教材编写的局限性之一。
当学生的现实起点远远高于逻辑起点时,我们有必要对教材的教学顺序进行适度的调整。
如《5的乘法口诀》教学中,教材提供了这样一条教学路径:1、结合具体的操作活动积累感知;2、看着得数想乘法算式;3、看着乘法算式编乘法口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学习起点有效建构总结篇一: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学生学习起点的策略研究方案《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学生学习起点的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问题的提出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生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基础之上。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重视学生的学习起点,尊重学生的学习起点,并在这个起点上来设计教学,使每位学生主动投入到适合自己最近发展区的学习中去。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只有很好地了解学生,才能作出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只有很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才能更好地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
因此,如何寻找和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对提高我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信息渠道的拓宽,家长对孩子早期教育的日益重视,学生不是一张白纸进入教室。
如果教师忽视这一点,不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起点,不是把自己的教学设计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在教学设计时,只考虑自己怎样去向一群一点也不懂的孩子把这个问题讲清楚,就会重复一些劳动,也会使整堂课变得索然无味。
走进数学课堂,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上课一开始,学生似乎都会了,都懂了。
但教师由于事先已辛辛苦苦地备了很详尽的教案,只好生拉硬扯地把学生拉回来,让学生“懂装不懂”,学生跟着老师走,老师被教案牵着走。
有时教师认为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学生却答不上来。
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在预设时对学生的学习起点估计不足。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点的把握,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1)寻找“起点”的策略有误:教师在找寻课堂教学的起点时通常有两种策略,一是从教材中找,把教材的起点内容作为学习的起点;二是从自身的储备中找,把自己认为合适的内容作为学习的起点。
这样寻找到的起点,不是学生真实的学习起点。
这样寻找到的起点容易过低,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或起点过高,学生不易接受。
(2)运用“起点”的意识不强:课堂中教师通过谈话、操作等形式找到了学生的学习起点,可是只停留在此,教师还是按照预设过程完成教学。
对课堂中找到的“起点”置之不理,运用“起点”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意识淡薄。
“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是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引发的认识结构的重组。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组织、引导下的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
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意味着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上组织及展开学习活动。
那么,教师如何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起点,合理处理教材,调整课堂结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为此,本课题设想通过寻找学生的真实学习起点,设计更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增加教学的体验性和生成性;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随时调整教学方案,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鉴于以上的认识,我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这里所说的学习起点,是指学生学习新内容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及能力储备。
它可分为学习的逻辑起点与学习的现实起点。
学习的逻辑起点是指学生按照教材学习进度,应该具有的知识、技能积累。
学习的现实起点是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用下,已经具备的,多于教材所提供的知识、技能积累。
三、研究的目标和理论依据(一)研究的目标1、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教师认识到如何去了解学生的起点,正视学生的起点,并能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进行有目的性、针对性地提问,从而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总结出一套能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起点的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的现实状况使学生能更好地构建知识体系,数学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3、在实践研究中,教师能更新教育观念,重视“学情分析”。
同时,教师的研读教材的能力及课堂驾驭能力进一步提升。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1、现代建构主义理论:现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学习数学并不是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他的,而是他本人主动根据已有的数学经验、认知结构进行的一种主动建构的过程。
学习者对新知识进行同化或顺应时需要经历一个由“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螺旋上升的认知结构重组的过程。
2、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将学生的学习分为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学习者已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学习者通过学习可以达到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
如果最近发展区过大,则使学生觉得学习过于困难,失去进一步学习的信心;反之,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因此,只有适当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得到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合理地把握学生数学学习的现实起点,使学习起点与将要学习的知识之间的距离正好是“最近发展区”。
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树立学习好数学的信心,激发学习的兴趣。
3.《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所强调的新理念是:“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一)提高教师运用学习起点的意识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学生的学习起点是否能得到有效利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教师是否善于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
那么,首先我们要提高教师运用学生学习起点的意识。
1、加强理论学习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从过去的经验型教师发展为研究型教师,我们要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因此,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是每位教师必须做的事情。
及时的给自己充电,为我们课堂的有效教学得到保障,也是教师合理、灵活运用学习起点的前提。
2、抓好教学反思反思是教师事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加速剂。
课堂中教师必须时刻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作深入的审视和检讨,从而及时调整教学行为,让学生的学习起点得到充分利用。
课后教师要进行比较深入的思考和全面的总结,使教学经验理性化,运用学习起点的意识得到强化,可以更好的指导和改进后继教学。
从而提高教师运用学习起点的意识。
(二)寻找学生学习起点的策略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不一样,接触的人、物都不尽相同,从而他们的知识水平也不尽相同。
因此,想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不是件很容易的事。
进行课前调查是一种有效的办法。
(三)有效运用学生学习起点的策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主要是为什么服务呢?学习起点的准确把握,可以使我们准确地定位教学目标,合理地设计教学流程和选择教学方式,才能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
那如何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五、本课题研究对象、方法及研究过程和步骤(一)本课题研究对象实验教师所教班级。
篇二:把握学习起点构建高效课堂把握学习起点构建高效课堂一、厘清概念——何谓学习起点1.什么是学习起点?学生的学习起点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此知识前已有的思想认识、行动、水平。
学生的学习起点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因素。
学习起点的分析决定我们的教学方式。
学生的学习起点包括逻辑起点(也称可能起点)和现实起点。
所谓逻辑起点,是指学生按照教材学习的进度应该具有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它是教材的编写者根据教材的逻辑结构和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状况而预设的一种标准,是静态的、封闭的。
现实起点,是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用下,实际具备的相关知识、学习能力、思维水平等,它的主体是学生,是动态的、开放的。
2.逻辑起点与现实起点存在下面三种关系:(1)现实起点与逻辑起点一致。
(2)现实起点低于逻辑起点。
(3)现实起点高于逻辑起点。
二、误区分析——教学现状透视1.忠实教材,置学生于“低起点”2.复制教案,置学生于“高起点”3.无视差异,置学生于“同起点”三、吃透两头——把握学习起点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是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引发的认识结构的重组。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教育心(:学习起点有效建构总结)理学》指出:“如果我们不得不将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吃透两头”,把握学生学习的起点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
1.系统钻研教材,把握逻辑起点,实现认知迁移(1)熟悉课程标准(2)了解编排体系(3)大循环教学(4)跨年级听课2.全面了解学生,寻找现实起点,实现意义建构(1)备课前下足功夫(2)上课时随机了解(3)关注现实起点的三维空间四、量体裁衣——精心设计教学1.适度整合教学内容2.适当调整教学顺序3.重视强化意义建构浅谈对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看法20XX-03-1508:41:00|分类:教学|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这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研究的课题,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追求高效课堂要了解学生,做到因人而教。
1、了解学生个性。
大多学生的个性是在学习中他们最爱得到老师的夸奖,因此,经常开展一些小型竞赛活动,可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其竞争意识。
2、了解学生原有认知基础。
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也消除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
比如,在讲解新的数学概念时,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使学生了解这些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实际,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3、了解学生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和有针对性的进行团体学习辅导和个别学习辅导,搞好提优补差工作。
二、追求高效课堂要明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预案。
一个完整课堂教学预案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如何设计预案呢?1、弄通教材是关键:教师要认真通读教材,把握住教材中的知识体系结构,搞明白各章节在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把握教学要求是前提:在弄通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要认真学习教材大纲或教学要求,并研究所配发的作业练习题(或复习题),从而明确应该讲什么和重点讲什么,做到胸中有数。
3、搜集整理教学备用资料条件:为帮助学生在课堂搞清一些抽象的理论问题,教师通过摘录、整理书本及现实中的相关资料的方式,备齐课堂教学所需要的典型事例或案例,以便教学中使用。
4、设计编写好预案是保证:首先要和理安排好课时;其次是设计出讲授思路及程序,要注意新课的引入、课堂提问、课后小结等环节三、追求高效课堂要创建和谐氛围,构建以导为主的课堂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