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必修4教学案:第10课阿Q正传(节选) 含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必修四《10 阿Q正传(节选)》陈嘉教案教学设计 粤教上课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面试

高中语文必修四《10 阿Q正传(节选)》陈嘉教案教学设计 粤教上课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面试

阿Q正传学习目标:1.了解背景2.概况精神胜利法(优胜)在文中具体体现3、概括阿Q的人物形象教学过程一、阿Q其人姓名:渺茫籍贯:渺茫外形特征:瘦伶仃,头上有癞疮疤职业:没有固定职业,给人打短工行状:没人留心,他也不说心理状况:精神胜利法二、阿Q的精神胜利法(优胜)在文中具体体现在哪里?请举例说明。

(语言、行动、心理)(一)研读第二章“优胜记略”思考:这些年阿Q经历了什么?他又如何“优胜”?1、与人口角时:“我们先前——比你阔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2、看不起“文童”和城里人:“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这是错的”、“可笑”。

3、瘌疮疤:“光荣的癞头疮”“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他觉得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除了‘自轻自贱’不算外,余下就是‘第一个’,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4、赌博,被抢:“他擎起右手,用力的在自己脸上连打了两个嘴巴”“似乎打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别一个自己”“他睡着了”(二)研读第三章“优胜记略”这一章,继续刻画阿Q的精神胜利法。

记了阿Q的哪几件事?(注意阿Q的言行,抓关键词语)5、败在王胡手下(生平第一件屈辱):“阿Q最初是失望,后来却不平了”,“要拉到墙上照例去碰头”“君子动口不动手!”6、挨了假洋鬼子“哭丧棒”(生平第二件屈辱):“秃儿。

驴……”赶紧抽紧筋骨,耸了肩膀等候着(挨打);“于他倒似乎完结了一件事,反而觉得轻松些……早已有些高兴了”7、调戏小尼姑(为自己的屈辱报仇)“突然伸出手去摩着伊新剃的头皮,呆笑着”“哈哈哈!”阿Q十分得意地笑。

酒店里的人也九分得意的笑。

(三)试结合上面的事例和人物语言、心态、动作,分析阿Q的性格特点。

自尊自负,自轻自贱狭隘保守,自欺欺人懦弱麻木、愚昧落后三、什么是阿Q“精神胜利法”?在现实中处处受凌辱,在精神上只能以自欺欺人来获得安慰,以便在黑暗的社会中能继续苟且偷生,这便是鲁迅称之为“精神胜利法”的特点。

实质是一种自我欺骗、自我麻醉的手段。

高中语文 3.10阿Q正传(节选)学案 粤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3.10阿Q正传(节选)学案 粤教版必修4

3.10 阿Q正传(节选) 学案(粤教版必修4)一、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间.或/间.隔刹.那/古刹.籍.贯/杯盘狼藉.B.畜.生/六畜.角.逐/主角.晦.气/诲.人不倦C.哭丧./丧.钟通.红/一通.经纬./韦.编三绝D.行.状/行.为因为./为.了呐.喊/纳.米技术解析:读音分别为:A项,jiàn,chà,jí;B项,chù,jué,huì;C项,sāng,tōng/tòng,wěi/wéi;D 项,xíng,wèi,nà。

答案:C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鲁迅先生的文章,力透纸背....,讳莫如深....。

而有些壁上观式的议论,虽也不乏针砭,但因没有切肤之痛,不是发生内心,故而徒有其表,或者是为自己粉饰一个“公正”的门面,或者成为千篇一律....的口头禅,既不能振聋发聩....,又不能收到实际效果。

A.力透纸背B.讳莫如深C.千篇一律D.振聋发聩解析:B项,“讳莫如深”形容紧紧隐瞒。

答案:B3选出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 )。

A.在鲁迅留学日本期间,对当代世界文化的发展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对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有了更切实的思考,也初步形成了他的独立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B.改革开放后的农村面貌与以前比悬殊很大。

C.这位老先生是研究鲁迅的,他的书桌上放着三本鲁迅写的书籍,《野草》《二心集》《呐喊》。

D.阿Q在走向断头台前的一瞬间,突然感到可怕的狼一样的“眼睛”在“咬他的灵魂”,高声一叫:“救命……”所有的中国人读到这里,都被震动了。

解析:A项,缺主语;B项,“悬殊”本身含有“差距很大”的意思;C项,“书籍”应改为“书”。

答案:D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鲁迅有几百万字的遗著,其中很大一部分必将永远受到读者的喜爱,后世读者将以一种赞叹和欣赏的态度阅读它。

高三年级语文教案 《阿Q正传》

高三年级语文教案 《阿Q正传》

高三年级语文教案《阿Q正传》(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三年级语文教案《阿Q正传》本店铺高中频道为你精心准备了《高三年级语文教案《阿Q正传》》助你金榜题名!【篇一】教材分析:课文第七章“革命”部分,生动地描绘了阿Q在革命波及未庄时的心理及行为,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推荐学习K12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小说(2)第10课 阿Q正传(节选)教学案

推荐学习K12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小说(2)第10课 阿Q正传(节选)教学案

第10课阿Q正传(节选)本课话题——精神一、从课本中积累阿Q被打之后,其潜意识认为“这是儿子打老子”;被绑缚刑场,死到临头还高喊:“20年后又是一条好汉……”我们在批判阿Q精神的同时,也要思索人类应该具有怎样的精神。

二、从生活中积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是人的精神。

没有了对理想的追求,就失去了对明天的期望,抛弃了对生命真谛的探索,这样的生活是麻木的。

它和自然界动物的生存斗争没有本质区别。

一个拥有精彩生活的人要有一颗纯真的心,有一股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的热情,并且不知疲倦地向着美好的方向迈进。

三、从历史中积累古今中外的哲人定义了精神的内涵,人类前行的历史见证了精神的永恒。

精卫填海,夸父逐日,愚公移山,鲧禹治水,西西弗不停地向山顶推动巨石,普罗米修斯盗取天火造福人类……一个个动人的神话,是人类精神的原始写照;司马迁忍辱负重,李冰父子栉风沐雨,布鲁诺坚持真理,居里夫人献身科学……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叙述着人类精神的历史传承。

一、背景回放畸形社会中的畸形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内忧外患,政治腐败,民众愚昧,中华民族面临灭亡的危险。

而以孙中山为首的少数有志之士,披荆斩棘,浴血奋战,试图挽救危亡的中国,这就是近现代之交轰轰烈烈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912年1月1日,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帝制结束了,中国似乎出现了希望的曙光。

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的伟大任务。

资产阶级把有强烈革命要求的农民拒之门外,而与封建势力妥协,这就不可能解决中国人民尤其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问题。

因此,广大农民在革命之后,仍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之下,承受着政治上的压迫、经济上的剥削和精神上的奴役。

《阿Q正传》向我们展现了辛亥革命前后一个畸形的中国社会和一群畸形的中国人的真面目。

二、相关知识阿Q精神阿Q 精神,又叫精神胜利法。

(完整版)《阿Q正传》教案

(完整版)《阿Q正传》教案

(完整版)《阿Q正传》教案《阿Q正传》教案《阿Q正传》教案第一课时默读理清情节内容一.教学导入:由《灯下随笔》谈起,引到本文内容。

或由《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和规律》引到鲁迅对中国小说史的研究,延伸及鲁迅的小说创作,均可。

二.复习有关鲁迅的文学常识: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有《朝花夕拾》《野草》等,杂文集有《坟》《且介亭杂文》《而已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

鲁迅的名句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无题》)、“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无题(贯于长夜过春时)》)、“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心事浩淼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三.时代背景介绍:略,见教师用书“写作背景”。

四.选取二、三、七、八章中的任两章,听录音。

体会作者讽刺性的语言。

五.阅读全文后,理清内容要点。

第一章,序——介绍阿Q的身份、地位。

第二章,优胜记略——追述往事,刻画阿Q的性格特征:精神胜利法。

第三章,续优胜记略——继续写阿Q的精神胜利法。

第四章,恋爱的悲剧——写阿Q拙劣的求爱经过和遭到的可悲结果,继续表现阿Q的地位和处境。

第五章,生计问题——写阿Q走投无路,揭示麻木的国民吃人的本相,再写阿Q的畏强凌弱。

第六章,从中兴到末路——写阿Q由走投无路到短暂的中兴,再被赵太爷逼到走投无路的地步。

第七章,革命——写辛亥革命到来时各阶层对革命的态度,突出阿Q的革命要求。

第八章,不准革命——写辛亥革命引起的未庄的变化,进一步刻画阿Q的性格。

第九章,大团圆——写阿Q被当作替死鬼被捕、被审和被处决。

六.作业布置:熟读课文,领会文中语言和人物描写的方法。

第二课时分析赏读第一二章一.概述小说内容。

(略)二.阅读第一章。

1.“仿佛思想里有鬼似的”,怎么理解?提示:是说因为自己所写的阿Q并非不朽之人,为不朽之人立传,就觉得忐忑不安。

阿Q正传(节选)-粤教版必修4教案

阿Q正传(节选)-粤教版必修4教案

阿Q正传(节选)本文节选自《阿Q正传》一书,是一部中国文学经典作品,作者鲁迅。

本文选自粤教版必修4教案,从文本分析和阅读理解两个方面展开教学。

文本分析语言风格鲁迅的语言风格犀利、生动、有力,在文本中使用大量的讽刺、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以夸张、矫枉过正的方式表达人物的形象和社会现实。

例如:阿Q是故意这样说的,因为他看来:一个革命党在他的地方上,也就等于是进了他的地方上,虽然这地方怎样烂,他自己连烂一块——这便是他的根据,他的推论。

这样子一来,他便不出声了。

在这一段中,阿Q认为只要在他生活的地方有革命党存在,就等于是在他自己的地盘上,即便这个地方再烂,也是他的地盘,因此他认为不需要做任何的反应或主动行动。

这段话中夹杂着阿Q的无知和傲慢,凸显了他的狭隘与自大。

人物形象阿Q是本文的主人公,是一个形象丰满、生动鲜明的人物。

他常常处于梦想和现实的矛盾之中,内心矛盾,因此经常寻求自我安慰和自我麻痹。

例如:他幸福地笑了:做什么?管他的,既然没有人让我做,我何必去做?他其实很愿意做的,只是因为没有人来叫他,所以他便得意了;他自知道好东西,如果有人同他串了门,叫他去做,他是做得出来的。

在这一段话里,阿Q表面上说自己不理会这个社会,可是内心里他是很渴望着这个社会可以认同自己的价值。

这种性格特点反映了身处动荡不安的时代中,一些人的无奈和困境。

社会现实阿Q的故事也是一部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

鲁迅通过描述阿Q在清朝时期的社会背景下所经历的种种遭遇和人生悲欢,揭示了中国传统社会中种种封建思想和制度的荒谬和罪恶,并寄托了对于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的期望。

例如:阿Q绝对不会怕风怕雨了,只因为:他终于与皇帝和显赫的人物接近了。

如果能够与这些人相比较,便可以证明自己也是一个有点了不起的人的。

愈特别的是,想来他对于皇帝还有点崇拜心。

这段文字可以看出阿Q中对于权力的崇拜,以及这种崇拜的虚无和荒谬。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权力至上的思想和制度,极大地限制了普通民众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感,造成了社会的层次化和不公。

高三语文《阿Q正传》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阿Q正传》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阿Q正传》教案高三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把握阿Q的性格特点。

3.学习鲁迅先生独特的讽刺手法和深刻的社会批判精神。

二、教学重点1.阿Q的形象分析。

2.鲁迅先生的讽刺手法。

3.小说的主题思想。

三、教学难点1.阿Q精神胜利法的内涵及其社会意义。

2.鲁迅先生讽刺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邀请同学们简要介绍一下《阿Q正传》的作者鲁迅。

2.提问:同学们对《阿Q正传》有什么初步的了解和感受?二、课文阅读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注意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

2.指导同学们边读边标注生字词,理解词义。

三、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对阿Q这个人物的第一印象。

2.分析阿Q的性格特点,如自卑、自大、势利、逃避现实等。

3.讨论阿Q精神胜利法的内涵及其社会意义。

四、作业布置1.根据课堂讨论,整理阿Q的性格特点和精神胜利法的内涵。

2.预习下一课时的内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阿Q的性格特点和精神胜利法。

2.提问:同学们认为阿Q的悲剧命运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二、课文阅读1.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注意把握小说的主题思想。

2.分析鲁迅先生的讽刺手法,如对比、夸张、讽刺性对话等。

三、课堂讨论1.讨论小说的主题思想,如何揭示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和民众的愚昧。

2.分析鲁迅先生如何运用讽刺手法揭示阿Q的悲剧命运。

3.探讨小说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意义。

四、作业布置1.根据课堂讨论,整理小说的主题思想和鲁迅先生的讽刺手法。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小说的主题思想和鲁迅先生的讽刺手法。

2.提问:同学们认为《阿Q正传》对当代社会有哪些启示?二、课堂讨论1.分析阿Q精神的现实意义,如何影响当代青年的成长。

2.探讨如何从小说中汲取教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分享同学们对《阿Q正传》的读后感。

1.归纳小说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鲁迅先生的讽刺手法等。

语文必修4粤教版第10课《阿q正传》(节选)教案

语文必修4粤教版第10课《阿q正传》(节选)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Ⅳ粤教版《阿Q正传》(节选)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小说文学常识。

2.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把握故事情节。

能力目标3.解读阿Q的人物形象。

4.认识环境对人物性格形成的作用。

5.领悟课文主旨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6.理解课文中的心理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情感目标7.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敢于正视人性的弱点,不断地提高完善自我的能力。

【教学重点】1.把握故事情节,理解文章主旨。

2.认识阿Q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如何运用生动的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教学设想】1. 补充一些诸如作者的生活经历、创作小说的动机和时代、故事发生的前因后果等背景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2. 处理好人物、情节、环境这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三者在小说中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在指导学生阅读鉴赏小说时,应以人物形象为中心(因为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主要手段),从情节入手,分析人物性格形成的过程;从环境入手,分析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对人物性格形成的影响。

3. 通过归纳主题思想,感知人物的典型意义、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了解作者的主观态度和认识作品深刻的社会意义及巨大的艺术价值。

4. 通过阿Q人物形象的分析提高学生鉴赏描写人物的技巧,学习本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方法】诵读法、问答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学流程】夯实基础——赏析情节——认识环境——评价人物——欣赏技巧——揭示主题——拓展延伸【教学课时】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文学常识及故事梗概一、导入新课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他的创作了很多作品,而且也都是精品,很多作品也被选入教科书中,我们小学、初中就学过鲁迅先生的很多作品,大家还记得吗?说说看?学生:《从百草园道三味书屋》、《孔乙己》、《藤野先生》……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一学鲁迅的又一篇作品小说《阿Q正传》。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小说(2)10 阿Q正传(节选)教案 粤教版必修4-粤教版高一必修4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小说(2)10 阿Q正传(节选)教案 粤教版必修4-粤教版高一必修4语文教案

10 阿Q正传(节选)诗海拾贝无题鲁迅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赏析】在万家凋零破败,隐没在蒿莱等野草丛中,饥饿悲伤的广大劳动人民已经连野菜都不能吃上的情况下,作者岂能找到合适的歌赋描写表达出此时的伤痛心情?动地的哀吟之中,是对惊雷的期待。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二句,描述了在那黎明前最黑暗的年代,诗人鲁迅的心跟全国人民连在一起,他想得很远,想得很深,感受到人民革命惊天动地的伟大力量。

诗句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革命胜利的信心,给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以极大的鼓舞。

语林撷英柏杨《丑陋的中国人》经典句子1.中国人最大的悲哀,在于百分之九十九的精力都得用到窝里斗上。

2.宁可单扛,也不合作。

3.当指责他人时,很少检点自己的行为。

4.中国落后的制度终将导致日后的官僚主义。

5.人皆不能越雷池一步,除我例外。

6.带上面具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7.中国人很聪明但须一对一,如合群则一盘散沙。

8.常听到有人说:“你的前途操在自己手里。

”我年纪大了之后,觉得这话很有问题,事实上是,一半操在自己之手,一半操在别人之手。

作者卡片见第6课处。

背景呈现《阿Q正传》创作于1921~1922年。

它向我们展现了辛亥革命前后一个畸形的中国社会和一群畸形的中国人的真实面貌。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内忧外患,政治腐败,民众愚昧,中华民族面临灭亡的危险。

以孙中山为首的少数有志之士,披荆斩棘,浴血奋战,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伟大任务。

资产阶级把有强烈革命要求的农民拒之门外,而对封建势力妥协,这就不可能解决中国人民尤其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问题。

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向来采取暴力镇压和精神奴役的政策。

就后者说,是利用封建礼教、封建迷信来采取愚民政策。

因此,广大农民在革命之后,仍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之下,承受着政治上的压迫、经济上的剥削和精神上的奴役。

《阿Q正传(节选)》阅读及答案

《阿Q正传(节选)》阅读及答案

《阿Q正传(节选)》阅读及答案《阿Q正传(节选)》阅读及答案①俗话说,好汉不提当年勇。

我们有些人却偏偏爱提当年。

有一间工厂,产品质量低劣,生产技术落后,却死死抱住十几年前获得的荣誉,傲视一切。

厂领导总喜欢对人说:我们的产品从前是“国优”。

这使我想起了阿Q的一句名言:“我们先前比你阔得多。

”②鲁迅先生的阿Q,是世界文学画廊里的典型形象,如果具有其人,恐怕也早已作古了,但阿Q阴魂不散,他的“先前阔”的精神法则还被许多人奉为至宝。

他们在生活和事业中一旦小有成就,就骄傲起来,满足于现状,沾沾自喜于一得之功,一孔之见,夜郎自大,固步自封,“先前阔”的心态赫然在目。

③中华民族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勤劳的人民为人类做出过多少可歌可泣的贡献,于是许多人手里似乎就有了祖传的宝贝。

他们高叫,我们有四大发明,我们有万里长城。

他们格外热衷于考证。

某人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某某的出现,比欧洲早多少年。

于是就出现了下面的令人深思的`现象。

④在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大楼里,陈列着许多国家赠送的礼品。

美国和前苏联都送去了本世纪最尖端的科研成果,中国送去的却是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模型。

而在一本叫《中国世界之最》的书中,绝大部分条目,列举的是古人的成就。

难道这些就是我们立足于地球,同别人较量的资本吗?鲁迅说过,火药是咱们发明的,可咱们却用它来做鞭炮祭神,人家拿去做枪炮来打咱们。

罗盘也是,咱们发明了用来测风水,人家拿去安在船上发现了新大陆。

⑤在别人扬帆远航的时候,“先前阔”者却打肿脸充脖子,关起门来充大爷,“当年勇”挂在嘴上。

其实这恰恰是对落后的掩饰。

“先前阔”根植于极其落后的封建思想。

一旦只知“先前阔”,必然不能正视,现在,认识不到自己的短处,别人的长处,更不可有什么理想。

满清政府就是在“先前阔”的心态里断送了大好土地和白花花的银子,这个教训多么惨痛啊!⑥有进取心是人类宝贵的品质,部分中国人却对“先前阔”情有独钟,这是很危险的。

2018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教学案:第三单元 第10课 阿Q正传(节选) Word版含答案

2018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教学案:第三单元 第10课 阿Q正传(节选) Word版含答案

第10课阿Q正传(节选)本课话题——精神一、从课本中积累阿Q被打之后,其潜意识认为“这是儿子打老子”;被绑缚刑场,死到临头还高喊:“20年后又是一条好汉……”我们在批判阿Q精神的同时,也要思索人类应该具有怎样的精神。

二、从生活中积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是人的精神。

没有了对理想的追求,就失去了对明天的期望,抛弃了对生命真谛的探索,这样的生活是麻木的。

它和自然界动物的生存斗争没有本质区别。

一个拥有精彩生活的人要有一颗纯真的心,有一股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的热情,并且不知疲倦地向着美好的方向迈进。

三、从历史中积累古今中外的哲人定义了精神的内涵,人类前行的历史见证了精神的永恒。

精卫填海,夸父逐日,愚公移山,鲧禹治水,西西弗不停地向山顶推动巨石,普罗米修斯盗取天火造福人类……一个个动人的神话,是人类精神的原始写照;司马迁忍辱负重,李冰父子栉风沐雨,布鲁诺坚持真理,居里夫人献身科学……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叙述着人类精神的历史传承。

一、背景回放畸形社会中的畸形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内忧外患,政治腐败,民众愚昧,中华民族面临灭亡的危险。

而以孙中山为首的少数有志之士,披荆斩棘,浴血奋战,试图挽救危亡的中国,这就是近现代之交轰轰烈烈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912年1月1日,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帝制结束了,中国似乎出现了希望的曙光。

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的伟大任务。

资产阶级把有强烈革命要求的农民拒之门外,而与封建势力妥协,这就不可能解决中国人民尤其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问题。

因此,广大农民在革命之后,仍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之下,承受着政治上的压迫、经济上的剥削和精神上的奴役。

《阿Q正传》向我们展现了辛亥革命前后一个畸形的中国社会和一群畸形的中国人的真面目。

二、相关知识阿Q 精神阿Q 精神,又叫精神胜利法。

高中语文《阿Q正传(节选)》教案

高中语文《阿Q正传(节选)》教案

高中语文《阿Q正传(节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写作背景,准确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分析阿Q的人物形象及“精神胜利法”的本质。

3.感受作者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手法刻画出阿Q的形象,提高人物鉴赏能力。

4.体会复杂的世态人情,辩证地看待阿Q“精神胜利法”在现实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阿Q的人物形象及“精神胜利法”的本质。

难点:体会复杂的世态人情,辩证地看待阿Q精神胜利法在现实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请看老师为大家播放的电视剧《觉醒年代》中鲁迅的有关片段。

视频看完了,同学们刚才都被影片内容吸引了,那么你们有什么感受呢?开启民智刻不容缓。

感受到了鲁迅救国的拳拳之心。

大家的感受很真切。

鲁迅就是通过手中的笔,笔尖的字来唤醒当时麻木的民众。

今天让我们走进鲁迅的《阿O正传》。

来看看他是如何引起疗救的注意。

(二)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结合注释解决生字词,同时梳理文章大意。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结合PPT出示的“阿Q个人档案”的表格,并说一说阿 Q具有怎样的形象?明确:阿Q是一个地位低下、无依无靠、贫困的雇农形象。

(三)深入研读1.鲁迅笔下的阿Q就是一个无姓无名无籍贯无行状无家无固定职业的奴隶,是一个地位卑微的被践踏者。

与现实的社会地位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他什么样的内心需求?明确:自尊自大。

对未庄人他说阔的多啦,对城里人是鄙薄他们可笑,这体现了自已看不起别人。

而从忌讳别人说自己的癞疮疤表现出不准别人看不起自己。

2.那么阿Q对于别人取笑自己的癞疮疤一事具体用了什么样的方式来保持内心的平衡呢?明确:会骂口讷者,打力气小者,吃亏的时候多怒目而视,没有办法的时候说“你还不配”,被闲人揪打,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话……”其实阿Q的这种自尊就是虚妄的妄自尊大,所谓的优胜,只是内心的优胜,却是实际上的失败和屈辱,鲁迅称之为精神胜利法。

[k12精品]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0阿Q正传节选习题粤教版必修4

[k12精品]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0阿Q正传节选习题粤教版必修4

10 阿Q正传(节选)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是人的精神。

没有了对理想的追求,就失去了对明天的期望,抛弃了对生命真谛的探索,这样的生活是麻木的。

它和自然界动物的生存没有本质区别。

一个拥有精彩生活的人要有一颗纯真的心,有一股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的热情,并且不知疲倦地向着美好的方向迈进。

就会感到再没有比这更悖理的了,部分的中国人的一种“气质”。

在中国,“面子”这个词,不简单地指人的脸,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集合名词,其中包含的意义,比我们所能描述或者可能领悟的含义还要多。

哪怕是部分地理解“面子”的意思,我们也必须注意这样的事实,【课内挖掘】1.八十年前,鲁迅先生创造了阿Q这个人物,阿Q已经成了愚昧落后的国民的象征。

时至今日,阿Q绝迹了吗?非也,阿Q仍活着;阿Q精神消失了吗?非也,时时还会体现。

想想看,不懂自身的权益,善恶不辨,欺善怕恶,麻木不仁,精神胜利等在阿Q身上找到的缺点和弱点,我们是否都会有一些?2.鲁迅以深刻的观察无情地解剖了旧中国的种种病态现象,对于他的时代和民族,鲁迅始终是超前的。

他始终关注着病态社会里的人的精神痛苦,以一支犀利的笔,捅破了“瞒和骗”,逼迫读者与他小说中的人物一起正视人心、人性的卑污,承受精神的苦刑,这实际上是对现代中国人(首先是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灵魂的伟大拷问。

在《阿Q正传》里,鲁迅不仅刻画了一个旧中国社会里的典型的农民形象,而且还揭露出了造成个人精神病态的社会的病态,由此开掘出“封建社会吃人”的主题,而封建社会对人的吞噬,不仅是肉体上的,更是精神上的,阿Q在临刑前的幻觉中看见饿狼的眼睛在咬他的灵魂,就暗示了这一点。

[写作运用]这则材料可适用于“人性”“同情”“精神”等话题。

【课外运用】示例:阿Q新传“砰砰砰”,土地庙的门被拍得山响,外面有人叫道:阿Q,办厂去。

同去,同去,阿Q忙奔过去同去了,谁知没跑上几步,便被什么东西绊了个跟头……于是阿Q醒了。

现在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允许私营企业发展。

5.1《阿Q正传(节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5.1《阿Q正传(节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六、学生学习效果
1. 文学鉴赏能力: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阿Q正传(节选)》的语言艺术、人物塑造和情节设计,提升对文学作品的美感体验。
2. 历史背景理解能力:学生将对《阿Q正传》创作的社会历史背景有更加清晰的认识,能够将文学作品与时代背景相结合,深入探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3. 社会问题探讨能力:学生将通过分析阿Q这一典型人物形象,学会从文学作品中揭示和思考社会问题,如封建社会的压迫、人性的软弱与自私等。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阿Q这一典型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社会意义和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阿Q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5)成果展示:组织学生进行项目研究成果的展示,让其他同学和老师进行评价和反馈。
3. 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1)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小说情节、人物关系、社会历史背景等关键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视频:播放关于鲁迅和《阿Q正传》的纪录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作者和作品背景。
(3)在线工具: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和学术资源,方便他们进行项目研究和讨论。
7. 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课后查找相关资料、进行项目研究的过程中,将能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8. 知识应用能力:学生将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将文学鉴赏、历史背景、社会问题等方面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七、典型例题讲解
1. 题目一:《阿Q正传(节选)》中,阿Q的典型性格特征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小说2第10课阿Q正传节选教学案粤教版必修4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小说2第10课阿Q正传节选教学案粤教版必修4

本课话题——精神一、从课本中积累阿Q被打之后,其潜意识认为“这是儿子打老子”;被绑缚刑场,死到临头还高喊:“20年后又是一条好汉……”我们在批判阿Q精神的同时,也要思索人类应该具有怎样的精神。

二、从生活中积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是人的精神。

没有了对理想的追求,就失去了对明天的期望,抛弃了对生命真谛的探索,这样的生活是麻木的。

它和自然界动物的生存斗争没有本质区别。

一个拥有精彩生活的人要有一颗纯真的心,有一股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的热情,并且不知疲倦地向着美好的方向迈进。

三、从历史中积累古今中外的哲人定义了精神的内涵,人类前行的历史见证了精神的永恒。

精卫填海,夸父逐日,愚公移山,鲧禹治水,西西弗不停地向山顶推动巨石,普罗米修斯盗取天火造福人类……一个个动人的神话,是人类精神的原始写照;司马迁忍辱负重,李冰父子栉风沐雨,布鲁诺坚持真理,居里夫人献身科学……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叙述着人类精神的历史传承。

一、背景回放畸形社会中的畸形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内忧外患,政治腐败,民众愚昧,中华民族面临灭亡的危险。

而以孙中山为首的少数有志之士,披荆斩棘,浴血奋战,试图挽救危亡的中国,这就是近现代之交轰轰烈烈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912年1月1日,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帝制结束了,中国似乎出现了希望的曙光。

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的伟大任务。

资产阶级把有强烈革命要求的农民拒之门外,而与封建势力妥协,这就不可能解决中国人民尤其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问题。

因此,广大农民在革命之后,仍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之下,承受着政治上的压迫、经济上的剥削和精神上的奴役。

《阿Q正传》向我们展现了辛亥革命前后一个畸形的中国社会和一群畸形的中国人的真面目。

二、相关知识阿Q精神阿Q 精神,又叫精神胜利法。

阿Q 已经成为一个专有名词为世人所运用。

5-1《阿Q正传(节选)》教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5-1《阿Q正传(节选)》教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十一)作业布置
请你仿照示例,结合小说《阿Q正传》,为鲁迅写一段话,表现其在文学上的重要成就。要求:语言流畅,有一定的文采,不少于40字。
示例:汤显祖:一部《牡丹亭》,一首青春的赞歌,一曲真情的颂歌。你彰显人性,反对束缚,你是当之无愧的杰出的戏曲作家,美的守护神。
答案:示例:鲁迅:一部《阿Q正传》,一曲灵魂的哀歌,一段混乱的岁月。你反思人性,重塑国魂,你是世人所公认的杰出的文化巨匠,思想的火炬手。
4.阿Q的精神胜利法
指在遇到失败或处于不利的现实情况下,用自我安慰等手段来获取精神上的优胜,掩盖实质上的失败。
5.阿Q的精神胜利法形成根源有哪些?
(1)闭塞保守的地理环境:未庄是一个面积不大离城市较远的小村庄,这里的人长期生活在小国寡民、自给自足的环境中,稍有满足便夜郎自大,盲目排外;
(2)愚昧麻木的社会环境:在未庄,赵太爷之流掌握了绝对的话语权,甚至可以决定人的姓氏,普通群众和下层穷苦百姓饱受封建礼教思想毒害,满脑子封建节烈思想。饱受欺凌而又互相争斗。
8.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十)当堂检测
将下面三个句子组合为一个以“阿Q”为主语的单句。(不改变原意,可适当改动词语)
①鲁迅在《阿Q正传》一书中以简洁、鲜明、生动的笔触刻画了阿Q这一典型形象。
②阿Q是个破产农民。
③阿Q生活在闭寒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农村。
答案:(阿Q)是鲁迅在《阿Q正传》一书中以简洁、鲜明、生动的笔触刻画出的生活在闭塞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农村的破产农民的典型形象。
教学难点:探讨阿Q的精神世界,深入理解阿Q的精神胜利法以及阿Q为何具有超越时代、民族的意义和价值。
学具准备
演示视频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10课 阿Q正传(节选) 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10课 阿Q正传(节选) 学案

阿Q 正传(节选) 导学案课前自主导学【教学目标】1.了解鲁迅及其作品的创作思想。

2.理解典型人物阿Q 的典型性格。

3.学习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和性格化的细节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

4.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5.理解精神胜利法的实质。

基础梳理1.字音辨识(1)单音字舂.米(chōnɡ) 犯讳.(huì) 伶仃..(lín ɡ)(dīnɡ) 揪.住(jiū) 虫豸.(zhì) 疮疤..(chuānɡ)(bā) 小觑.(qù) 醉醺.醺(xūn) 敌忾.(kài) 托庇.(bì) 譬.如(pì) 热剌.剌(là) 2.字形辨认⎩⎪⎨⎪⎧chà(诧)异叱zhà(咤) ⎩⎪⎨⎪⎧huì(晦)气教huì(诲) ⎩⎪⎪⎨⎪⎪⎧lài (癞)头疤耍lài (赖)水tǎ(獭)天lài (籁) ⎩⎪⎪⎨⎪⎪⎧口bēi (碑)纵横bǎi (捭)阖bài (稗)官野史大有bì(裨)益⎩⎪⎪⎪⎨⎪⎪⎪⎧口 nè(讷)nà(呐)喊方ruì(枘)圆凿容nà(纳)老nà(衲) ⎩⎪⎪⎪⎨⎪⎪⎪⎧yín ɡ(赢)钱Yín ɡ(嬴)政léi (羸)弱yín ɡ(瀛)洲蜾luǒ(蠃)3.词语辨析(1)报复·抱负“报复”指打击批评自己或损坏自己利益的人。

“抱负”指远大志向。

请将使用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仍有许多像阿Q 这样的人,没有远大的抱负(抱负/报复),得过且过,却总想办法报复(抱负/报复)别人。

(2)鄙薄·鄙夷两者都有“轻视,看不起”的意思。

“鄙薄”指浅陋微薄(谦辞);看不起,轻视。

“鄙夷”指蔑视,小瞧,看不起。

请将使用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2018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第三单元 第10课 阿q正传(节选)含答案

2018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第三单元 第10课 阿q正传(节选)含答案

第10课阿Q正传(节选)学习重点 1.掌握本文的字音、词语。

2.概括阿Q这一形象反映出来的主题及社会意义。

作者名言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

3.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4.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

5.愈艰难,就愈要做。

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

6.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的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之脊梁。

7.敌人是不足惧的,最可怕的是自己营垒里的蛀虫,许多事情都败在他们手里。

8.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宝贵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

9.幼稚对于老成,有如孩子对于老人,决没有什么耻辱的,作品也一样,起初幼稚,不算耻辱的。

10.假使做事要面面顾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11.时间就是性命。

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

12.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的难。

文本导学1.读准字音(1)单音字①土谷祠.( ) ②舂.米( ) ③撑.船( ) ④忌讳.( ) ⑤癞疮.疤( ) ⑥敌忾.( ) ⑦根柢.( ) ⑧下箸.( ) ⑨虫豸.( ) ⑩歌吟.( )⑪醉醺.醺( ) ⑫热剌.剌( ) ⑬穿凿.( )⑭虱.子( ) ⑮剃.头( ) (2)多音字①畜⎩⎪⎨⎪⎧畜.生( )畜.牧( ) ②场⎩⎪⎨⎪⎧ 散场.( )场.院( ) ③薄⎩⎪⎨⎪⎧鄙薄.( )薄.片( )薄.荷( ) ④剥⎩⎪⎨⎪⎧ 剥.削( )剥.皮( ) ⑤觑⎩⎪⎨⎪⎧ 小觑.( )觑.起眼睛() 2.辨形组词(1)⎩⎪⎨⎪⎧ 辫( )辨( ) (2)⎩⎪⎨⎪⎧ 赢( )羸( )(3)⎩⎪⎨⎪⎧诧( )咤( ) (4)⎩⎪⎨⎪⎧ 晦( )诲( ) (5)⎩⎪⎨⎪⎧籍( )藉( ) (6)⎩⎪⎨⎪⎧ 崇( )祟( )(7)⎩⎪⎨⎪⎧ 讷( )呐( )3.理解词义(1)小觑:(2)口讷:(3)行状:(4)口碑:(5)出言无状:(6)深恶痛绝:4.选词填空(1)奚落·数落①王红考试成绩不理想,回家被妈妈________了几句,便离家出走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阿Q正传(节选)鲁迅先生倡导“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创作手法。

他说:“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一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

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脚色。

”阿Q的形象是鲁迅先生采用杂取种种人而合成的典型的文学形象。

论自尊自尊是人生杠杆不可缺少的支点,它赋予生命以意义。

夏洛蒂·勃朗特在小说《简·爱》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之所以能够震撼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难道不正是简·爱以自尊精神为人生支点的人格魅力使然吗?自尊,犹如一面旗帜,赫然凌驾于地位尊卑、家境贫富、能力大小、条件优劣等尘世俗念之上,在人类精神和灵魂的制高点高高飘扬!自尊就是力量。

自尊的力量,足以化腐朽为神奇,变耻辱为荣光。

试观寰宇,多少人杰,就是这样高擎着自尊的旗帜,凭着自尊的力量,在厄逆中奋起,在挫折中挺进,披荆斩棘,一路豪歌,而最终冲上了事业的巅峰。

哦,人生若失去自尊,生命还有什么价值!然而,自尊有时也会成为精神的枷锁,灵魂的裹布,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地把握其“真谛”的话。

当我们把自尊的旗帜只当作一块遮羞布,再横七竖八扎上无数条“自尊”的绳索时,自尊也就走向了反面,失去了它真正的精神和灵魂,必将阻碍生命和人性的发展。

微感言:1.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鲁迅2.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鲁迅3.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鲁迅4.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鲁迅5.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鲁迅一、审美视窗今天的“阿Q”在现实生活中,“阿Q”的做法至少有以下情态与形式上的继承与发扬:一是“怕”。

具体说来,就是怕官,怕名人,怕阔人,怕洋人,怕恶人,怕坏人,怕不讲道理的人……概括起来说,就是一怕比自己强的人,二怕比自己坏的人。

二是“忌”。

忌别人议论自己,忌别人批评自己,忌别人超过自己,忌别人给自己提出不同意见;有些场合,还忌讳别人表扬自己,赞美自己……三是“俗”。

民,只要一做了官,不管官大官小,马上就摆谱;穷人,一旦变富了,不管富从何来,怎样来的,马上就摆阔;无名小卒,一旦扬名,不管名大名小,马上就端架……四是“坏”。

爱探听别人的隐私,爱传播别人的小道消息,爱造谣,爱传谣,爱挑拨离间、搬弄是非……五是“假”。

其实也就是“虚”。

用老百姓的话说“净弄些不管用的”。

假正经,假慈善,假爱心……六是“赖”。

赖账的,推脱责任的,倒打一耙的,翻脸不认人的,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

七是“顺”。

只要是当官的说了,再错,自己心里再不乐意,表面上也举手赞成;只要还给自己留一条活路,再大的委屈也能咽下。

【注】 阿Q 是鲁迅小说《阿Q 正传》的主人公,是“精神胜利者”的典型,受了屈辱,不敢正视,反而用自我安慰的方法,说自己是“胜利者”。

二、写作背景《阿Q 正传》写于1921年。

当时,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封建制度,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只是形式上的胜利。

鲁迅先生以锐利的、深邃的目光,深刻的洞察力和预见性,对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进行了历史性的总结。

《阿Q 正传》为我们展现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社会现实,一个病态的社会和病态社会下的畸形的中国人。

这部不朽著作的诞生,有着其深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

三、基础梳理1.字音识记(1)单音字①土谷祠.( ) ②舂.米( ) ③撑.船( ) ④忌讳.( ) ⑤癞疮.疤( ) ⑥敌忾.( ) ⑦下箸.( ) ⑧虫豸.( ) ⑨歌吟.( ) ⑩醉醺.醺( ) ⑪穿凿.( ) ⑫虱.子( ) ⑬剃.头( ) (2)多音字①场⎩⎨⎧散场.( )场.院( ) ②畜⎩⎨⎧畜.生( )畜.牧( ) ③撩⎩⎨⎧撩.起( )撩.拨( ) ④刹⎩⎨⎧刹.那( )刹.车( ) 答案 (1)①cí ②chōnɡ ③chēnɡ ④huì ⑤chuānɡ ⑥kài ⑦zhù ⑧zhì ⑨yín ⑩xūn ⑪záo ⑫shī ⑬tì(2)①chǎnɡ/chánɡ ②chù/xù ③liāo/liáo ④chà/shā2.辨形组词(1)⎩⎨⎧渺 缈 (2)⎩⎨⎧籍 藉(3)⎩⎨⎧讷 呐 (4)⎩⎨⎧讳 纬(5)⎩⎨⎧崇 祟答案 (1)渺茫/缥缈 (2)籍贯/狼藉 (3)口讷/呐喊 (4)忌讳/经纬 (5)崇高/鬼鬼祟祟3.近义词辨析报复·抱负“报复”指打击批评自己或损害自己利益的人。

“抱负”指远大的志向。

例句:①韩国政府决定暂停伊朗国民银行首尔分行营业6个月,若伊政府对此采取禁止进口韩国商品、提高关税、推延资金结算等贸易________行动,将对韩国造成极大冲击。

②敬轩是一个有________也有作为的人,一向痛恨贪官污吏,痛恨朝廷,三年前同咱们一道焚烧了凤阳皇陵。

答案 ①报复 ②抱负4.词语解释(1)口讷:(2)行状:(3)深恶痛绝:(4)同仇敌忾:(5)出言无状:(6)塞翁失马:(7)心满意足: 答案 (1)嘴笨,言语迟钝。

(2)旧时记述死者生平事迹的文章。

本文中泛指人的经历。

(3)厌恶、痛恨到极点。

(4)全体一致地仇恨敌人。

(5)说话时超越了自己的身份、地位,显得无礼。

(6)比喻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好事。

(7)非常满足。

一、文本助读本文节选了《阿Q 正传》第二章《优胜记略》和第三章《续优胜记略》,通过表现阿Q 的“精神胜利法”,讽刺了以阿Q 为代表的旧中国下层人民的愚昧落后和麻木不仁,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礼教、封建道德对劳动人民的麻醉和毒害,从而表达了作者改良悲惨的人生、唤醒沉睡的民众的愿望。

【结构图示】二、小组合作1.阿Q生平中遭受了哪两件屈辱?阿Q认为它们是生平两件屈辱的原因是什么?答:答案第一件屈辱:藐视王胡被抓住碰头。

第二件屈辱:辱骂“假洋鬼子”挨打。

原因有二:(1)这两次挨打都是发生在阿Q被赵太爷打了嘴巴、出了名以后,他感到大家仿佛格外尊敬他,一般人不敢惹他;(2)打他的两个人在阿Q看来最没资格——一个是自己藐视的人,一个是自己最厌恶的人。

2.阿Q被赵太爷打了嘴巴后,为什么反而“觉得赵太爷高人一等了”?答:答案他对来自统治者的欺压麻木健忘,以自欺来自慰。

他在现实中一次又一次地失败,可在精神上却一次又一次地“胜利”。

他被赵太爷叫去打了嘴巴,可挨打之后,他想的是:“现在的世界太不成话,儿子打老子……”他想到赵太爷这么一个威风八面的人物现在竟成了他的儿子,便得意起来。

一方面在现实中处处碰壁,饱尝辛酸,一方面又在幻想中自欺自慰,自傲自足,这就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

他自认挨打是一种荣耀,挨打不但不能怨恨,反倒应该感激。

再者赵太爷越高人一等,他自然就越荣耀了。

3.小说中写阿Q调戏小尼姑有什么用意?答:答案调戏小尼姑表明了阿Q欺软怕硬的性格,他把所受的屈辱都怪在小尼姑身上,通过调戏她达到心理上的满足,炫耀自己强大的一面。

三、师生探究1.分析阿Q性格的矛盾之处,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矛盾产生。

答:答案矛盾之处:质朴愚昧又圆滑无赖,率真任性又正统卫道,自尊自大又自轻自贱,争强好胜又忍辱屈从,狭隘保守又盲目趋时,排斥异端又向往革命,憎恶权势又趋炎附势,蛮横霸道又懦弱卑怯,敏感禁忌又麻木健忘,不满现状又安于现状。

产生原因:阿Q身上存在着双重人格——自我幻想中的阿Q与实际存在的阿Q。

因为阿Q的本色在他所处的恶劣环境中是不适宜生存的,因此自我就发生分裂,形成双重人格。

真正的自我只好退回内心,沉醉在躲避现实的虚妄幻想中。

而经常表现出来的则是人格的另一面,即被封建社会严重扭曲的自我,它是在丧失自由意志的情况下出现的,是为了适应恶劣的环境以维持个体的生存。

2.结合整篇小说,试分析阿Q的艺术形象。

答:答案阿Q是一个愚昧落后的不觉悟的农民典型。

阿Q的性格十分复杂。

就其阶级地位而言,他是一个贫苦农民,受着惨重的剥削和压迫,因而具有反抗和革命的要求;但他又是一个落后的、没有觉醒的农民,封建传统思想的毒汁,侵蚀着他的灵魂,长期痛苦、悲惨、屈辱的生活,又使他酿成了一种变态的心理和性格——精神胜利法。

作者在塑造阿Q这个典型的时候,始终把他的革命性、反抗性和落后性、盲目性扭结在一起。

阿Q具有农民式的质朴、愚蠢,但也沾了些游手好闲之徒的狡猾,他样子平平常常,却令人觉得可爱而又可笑,可悲而又可悯!他虽然落后、盲目、糊涂,却又分明地要反抗,要造反,只是他的革命要求是十分朦胧的。

3.结合全文,研讨阿Q的“精神胜利法”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答:答案(1)产生于愚弱国民所处的恶劣环境和屈辱地位,来源于被压迫、被凌辱的下层人民当中,是专制主义制度所造成的国民的心理变态和人性奴化,并非来自统治阶级自身。

(2)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不敢正视自己的落后不幸状态的精神的瞒与骗,因此不仅东方落后的民族中会产生阿Q的“精神胜利法”,处在一定的生产关系、社会关系中的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只要还有个人和集团处于落后地位,就有产生粉饰落后的“精神胜利法”的可能。

一、阅读延伸阿Q发家阿Q老是说自己是“先前阔”,如今他真的是阔起来了。

这几年,感谢农村政策落实得好,阿Q凭着一身手艺,起早摸黑,出大力流大汗,手里的票子一天比一天多,终于盖起了小洋楼,一下子出人头地,大翻身了。

接踵而来的事情连阿Q自己也没有想到:先是赵白眼、赵司晨、小D、王胡这些人(赵太爷父子土改时被镇压了),都争先恐后地来拍马屁,“阿Q哥、阿Q哥”叫个不停。

后来,小尼姑从庵里跑出来(如今的政策是宗教信仰自由),硬要嫁给阿Q,理由是阿Q掐过她一把,“男不露膝,女不露皮,男挨女皮,女嫁不移”,阿Q是“猫掉了爪子——巴不得”,春节就结了婚。

如今阿Q是志得意满:钞票有了,洋房有了,女人有了。

阿Q摸着口袋里的钞票,心里想:这钱该怎么花?终于有一天,他想起那回在土谷祠赌博的往事:那一回,本来阿Q赢了一大把,谁知后来有人打架,一下子全乱了,龟儿们拿着钱溜了。

想到这里,阿Q“啪”地一声又回到土谷祠去了,还是那几间房子,破破烂烂的,可走进去一看,我的天哪,里面人山人海,围了个水泄不通。

赌徒们一个个赌兴正浓,伸长脖子,瞪大了眼睛,声嘶力竭地喊着,脖子上青筋直暴。

玩什么的都有:麻将、牌九、扑克……有的连阿Q这样老资格的也是头一次见。

“真是玩法越来越多了。

”如此热闹景象,犹如一块磁铁,一下子把阿Q吸了进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