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论治,治病求本”临床应用之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3月第47卷第8期
“辨证论治,治病求本”临床应用之妙
程琳*
(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成都610075)
[摘要]辨证论治和治病求本是中医之精髓所在,然而一旦临证,有的医者很易被假象所迷惑,造成误诊误治。笔者以四则病案来论述,说明“辨证论治,治病求本”之重要和临床应用之妙。
[关键词]辨证论治;治病求本
[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01(2009)08-101-02
中医治病之妙在于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处理疾病的基本原则,即证同则治同,证异则治异。而在治病时,需“谨守病机,各施其要”,直接针对病机,治病求本,中病即为良药,不中便为毒药。所以临证时,应辨证论治,治病求本,知常达变,师古而不泥古。可以说中医的精髓是“辨证论治,治病求本”。然而一旦临证,有的医者易被假象所迷惑,针对假象治之,造成误诊误治;误诊误治不仅没有治好患者,贻误病情,还可能加重病情,使患者更加痛苦。故在临床上,应铭记“辨证论治,治病求本”这一基本法则。现以四则病案,说明“辨证论治,治病求本”临床应用之妙。
1通因通用
病案一:一妇得暴注证,食粥粥下,饮汤汤下,服药药下,物色不变。众医议用姜、附、参、芪,予诘之。答曰:完谷不化,胃虚明矣。予曰:非也。《经》言: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河间谓:火性极速,不容停留。仲景谓:邪热不杀谷。公言完谷不化,属之虚寒,此则属于虚火。用药一差,生死反掌。先令以香连丸,服之安然,饮汤水半钟亦不下,众始信为火。遂方用平胃散加黄连一钱、大黄三钱。其家人曰:病下而复下之,可乎?予曰:通因通用,塞因塞用,交通之妙,存乎一心,诚服此药,得效必矣。服后微下二三行,食粥一碗。继以白芍汤调理而安[1]。
患者食粥粥下,饮汤汤下,服药药下,物色不变,看似脾虚所致完谷不化,实则内有虚火。李氏治疗泄泻,辨证求本,采用清凉之法透其邪热,邪去正安。倘若采用甘温补法,则邪热借药性其势更猛,补则闭门留寇,病情不愈,反可去人性命矣。李氏辨证之精当,治病求本之妙,很值得大家思考学习。
2温补祛湿
病案二:江藤,男,日本人,58岁。前列腺增生、肥大,小便排泄困难已有6年,近两三年加重,尿频,眠差,腹胀,已中、西医治疗多次罔效。舌胖,质淡,有明显齿痕,苔白,滑腻。脉沉缓,重取无力。
辨证:肾阳虚衰,水湿留滞证。治法:温阳、行水、利水。处方:真武汤加减:制附片75g,生白术15g,茯苓25g,淫羊藿20g,生姜60g。三付药后,整个排尿都很顺利。二诊:原方加桂枝25g。服药后,见排尿力度增加。三诊:原方加桂枝25g,砂仁15g。加砂仁,起纳五脏之气归肾之功用。前后三十付药,整体情况基本改善,精力增加了,排尿完全正常[2]。
卢崇汉先生认为,前列腺增生、肥大之所以常出现在中老年时期,是因为人到中年后,体内阳气渐衰。阳气衰减,则气化不及,导致水湿停滞,水湿可循少阳三焦下注前阴,可以潴留和凝集,最终导致前列腺增生、肥大。
在这个方中,卢氏用大辛大热之附子壮肾阳,扶腾肾水,使真阴之气在肾阳的蒸腾下旺盛。气化行,浊阴才能消。生姜,归肺、脾、胃经,温散行水,上能开宣肺气,启上闸,提壶揭盖(肺为水之上源),中能温脾胃,助后天以利水。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尿,脾运则湿除,水液能得到控制。茯苓,淡渗利水,通调三焦,导浊外出。改白芍,用淫羊藿,补肾壮阳,引阳入阴,可启阴交阳,可通利血脉,可解除筋束的挛急,从而达到畅通水道之目的。综上,此方能使五脏功能得到调整,并重在壮气化之阳,启气化之机。壮阳之力更专,则匿浊之效更宏。上述用药虽少,但针对性强,所以效果甚好。
卢氏用补火助阳之法治疗前列腺增生、肥大,区别于一般认为的祛除膀胱湿热之法。从中医角度认识前列腺肥大所致小便不利,一般属于癃闭的范畴,取清热利湿之法。卢氏用大量附子温肾化气,生姜化气利水,阳气通则小便自利,体现了“温补派”的用药风格。此病案,温肾利水实为辨证论治,治病求本之法。
3培土生金
病案三:郡守王镜如,痰火喘嗽正甚时,突然小便不通,自服车前子、木通、茯苓、泽泻等药,少腹胀满,点滴不通。余曰:右寸数大,是金燥不能生水之故,唯用紫菀五钱,麦门冬一钱,北五味一粒,人参一钱,一剂而小便涌出如泉。若用淡渗之药,则反致燥急之苦,不可不察也[3]。
本案中小便癃闭正治在肾和膀胱,多用淡渗利湿之法,本案患者痰火喘嗽正甚时,突然小便不利,点滴不通。李氏诊脉右寸数大,分析为肺之痰热已化燥伤阴,肺之阴津不足,不能生水导致癃闭。治疗宜用清金润肺之法,以补法易之。盖“肺为水之上源”,肺实则水足,通过滋补肺阴达到治疗癃闭之效。方中紫菀,人皆知化痰止咳,然其通利小便之功不可没。《本草通玄》谓“紫菀,辛而不燥,润而不寒,补而不滞,然非独用,多不能速效,小便不通及溺血者服一两立效[4]。”麦冬,清金养阴润肺,《药性论》谓其“治热毒,止烦渴,主大小面目肢节浮肿,下水……[5]”麦冬可谓
*2004级中西医七年制
·中医中药·
CHINA MODERN DOCTOR中国现代医生101
2009年3月第47卷第8期(上接第100页)
入安静状态,热程缩短。1例出现皮疹,停药后消失。痰热清注射液使用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讨论
支气管肺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疾病,四季均可发病。由于小儿呼吸道管腔狭小,粘膜柔嫩,淋巴血管丰富,容易被损伤和感染。呼吸道出现炎症时,呼吸道分泌物增加易造成气道狭窄,甚至气道阻塞。在此年龄阶段,患肺炎时,由于气体交换面积减少和病原微生物作用,可发生不同程度的缺氧和中毒症状,甚至危及生命。故在呼吸道疾病出现咳嗽、咳痰、排痰困难时应及时进行对症治疗,是控制肺炎合并症的关键。痰热清注射液是纯中药制剂,属国家中药Ⅱ类新药;它由黄芩、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和连翘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化痰之功效。现代药理证实[2]黄芩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对炎性渗出有抑制作用。熊胆具有解毒、抗炎、抑菌等作用。连翘具有抗炎解热镇吐、利尿等作用,能抑制炎性渗出,并减轻肝损伤的作用。痰热清注射液对呼吸道致病菌—肺炎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多种病毒具有抵抗作用[3]。另外它兼解热、镇咳、祛痰抗感染等作用[4];也有研究显示,单用痰热清注射液的疗效与抗生素利巴韦林联合用药的疗效相当[5]。痰热清注射液是一种具有多重功能的有效祛痰药物,临床研究表明,痰热清具有抑菌、抗病毒、解热和抗惊厥等功效,治疗病毒性肺炎疗效满意[6]。本研究采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73例,结果表明,治疗组的显效率、总有效率、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消失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能缓解患儿发热、咳嗽、咳痰症状,未见并发症及药物明显副反应出现,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2003:1174-1184.
[2]王锦鸿.新编常用中药手册[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5:19-20,22-
23,145.
[3]高益民,王忠山.对痰热清注射液临床药学初步评价[J].首都医药,
2004,11(12):44-46.
[4]刘会青.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肺炎96例临床疗效观
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6,14(3):225.
[5]王彩霞,毕亮亮,张国兰,等.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临
床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06,12(2):54-55.
[6]付聪,鲍金英.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儿童病毒性肺炎疗效观察[J].中国
现代医生,2007,45(10):89.
(收稿日期:2008-11-25)
是清中有补。孙思邈谓“六月常服五味子,以益肺金之气,在上则滋源,在下则补肾。”《本草汇言》也谓五味子“在上入肺,在下入肾,入肺有生津济源之益,入肾有固精养髓之功[6]。”一味五味子,滋养肺胃之阴,金水相生,不可不察也。人参入肺,益气生津,助肺主治节,且培土生金,金实水源。
本案弃淡渗利湿之法,清补同用,收效甚佳。
4增液除秘
病案四:戚某,女,36岁。1982年9月13日初诊。主诉:长期便秘,数日一行。患者粪燥如栗,经常服用通便药物,如麻仁丸、上清丸、果导、番泻叶等,结甚之时必用开塞露方能解,但用药则便,停药又复秘。如此而至今未愈。诊查:面色欠华,有时潮红,五心烦热,但腹部无胀满感,舌红口干,但不欲饮,脉细微数。
辨证:阴津不足,肠失濡润证。治法:滋阴通便。处方:增液汤加味:生地25g,玄参15g,麦冬10g,柴胡5g,枳壳(炒)12g,杏仁9g,桃仁10g。7剂水煎服。二诊:服前方后,大便已能自解,但感不畅,解后有未尽之意。再从前方加味,前方加火麻仁15g、生首乌20g。按上方连服20剂后,大便自调,每日得解。后停药观察年余,大便一直正常,病已得愈[7]。
本案孟氏探病求因,没有用单纯的泻下导滞之药,本方重用生地,以增液汤为主方治疗阴虚便秘。并在服用养阴药的同时,配合疏理气机之品,如枳壳、杏仁,孟氏称之为“增水行舟再加上鼓风扬帆”,较之单纯养阴效果要好得多,同时配以用润肠之功的杏仁和桃仁,以增强通便之效。此时,切不可攻伐,否则只会雪上加霜,令津液流失,加重便秘。
余尝侍诊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宋兴教授门诊,有一女,年龄48岁,便秘多年,一周一次,舌暗,脉沉细无力。宋老师辨其为虚证,用黄芪、当归、麦冬、生白术、枸杞等补益药,另配一些活血润肠之药治疗便秘,甚效。
所以医者不可只观乎其表象,当治病求本,审证求因,确立正确的治法。
古有所谓“师其法不泥其方”,今吾认为应有“师其理不泥其法”。只要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成立的“理”,就不要拘泥于俗成的“法”。不可遇到表证,就只想到汗法,必须要用解表剂和解表药;遇到便秘,便只想到下法承气汤之类;遇到湿证,就只想到芳香化湿或淡渗利湿;遇到肝阳上亢,就只想到镇肝潜阳;遇到胸痹,就只想到“通阳行痹”法等,形成固定的思维方式,完全没有思考产生以上诸证的原因。所谓治病必求于本,治病时应抓住疾病本质,进行辨证论治,不可拘泥于一法。所以医者治病时有如手中持虎,不可不心小胆大也。
[参考文献]
[1]李中梓.删补颐生微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15-16.
[2]卢崇汉.业医感悟[R].南宁:广西中医学院一附院讲座,2007.
[3]李中梓.医宗必读[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2006:154.
[4]李中梓.本草通玄二卷[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5.
[5]甄权.药性论[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4.
[6]倪朱谟.本草汇言[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3.
[7]孟樹江.孟樹江中医学术集萃[M].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2003:14.
(收稿日期:2008-12-02)
·中医中药·
102中国现代医生CHINA MODERN DOC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