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课件 第三章 性别角色与性别差异 简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世纪80-90年代许多研究支持原有的对女性的印象: 更少攻击性、更多关心他人、更敏感。 ——使许多人评价两性时,认为“女人”比“男人”更受 欢迎
性别角色发展中使用的有关术语
二,性别角色的影响因素
【生物;社会环境;教育】
1,生物学因素
遗传影响 基因,第23对染色体 性激素 尤其青春期,男性持续分泌,女性周期性分泌 大脑 丘脑 大脑两半球

2,社会环境因素
(1)文化影响。 存在两种普遍性情况: 每个社会都确认性别有差异(图); 通常男性受到更高评价(社会的刻板印象图) (2)家庭影响 取名字,选服装,挑玩具,教育方法(父母的不同期望) (3)大众传媒影响 文艺作品中的男性、女性;商业活动中性别偏见(广告 中女、男裸露4:1) ■
2,社会学习理论
基于其社会行为发展的基本理论之上
父母对儿童“性别适宜性行为”的强化
学校教教育教学活动、同伴社会互动中 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学习

3,认知发展理论
儿童的性别认知在其性别角色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先形成性别认知结构,才会表现出性别化行为; “性别恒常性”是性别认知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 2-3岁同一性,认知自己性别,与他人异同 3-7岁稳定性,性别不随时间变化 6、7岁后一致性,性别不随外表、服饰、活动而变化 与社会学习理论的比较(示意图)
研究发现: 父母对子、女态度无显著差异 双性化教养未明显减少男女性别行为 当只观察一个人时,男女姓别行为差异很小
对性别角色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同伴群体、而不是家庭 儿童很小1-2岁,就具有偏爱“像我”者的倾向 童年中期后,有“自我分类”倾向 进而,形成同性别同伴文化 ■
四,性别差异的表现
【认知;人格;人际交往及关系;成就动机】

多样性
性别:亚角色 男性:儿子、兄、弟、丈夫、父亲、祖父、职业男性等。 米德,她曾研究11种性别角色,包括生育过的已婚女子, 不打算结婚生育(包括独身、禁欲、节制生育)的成年男 子,扮演女(男)性角色(含异性模仿癖)的成年男(女) 子,利用性关系维持经济来源的女子等等。 多样性导致个体的性别角色冲突。 ■
1,认知活动方面 各具优势的大脑半球; 数学与空间能力; 言语能力; 分析能力 。 ■
2,人格特点方面(主要在情感、意志方面)
玩具偏好。(选择,时间;与父母为其选择有关。) 游戏和玩伴选择。(选择性别,性别行为,争夺及表现。) 抚育性。(对婴儿反应、兴趣、提供帮助、表达感情。) 攻击性。(倾向,反应,抑制,情境认知。) 亲子关系 。(不依从,注意要求,互动,冲突。) 男子的支配欲。 女性的忍耐性、依赖性。(“我”的意识) 自我满意感。 ■
稳定性
作为一种现象,具有稳定性。 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和反映。 如,随文明发展,体力在社会生活中已不再占重要地位。 但性别差异依然把体力作为性别差异的基础之一。 稳定性会导致性别刻板印象,甚至性别歧视、年龄歧视。 ■
受文化制约
特定民族、地域、家庭、生活方式、文化教养…… 即社会历史条件 解放前:笑不露齿、莲步轻移、轻言细语、大门不出二门 不迈…… 解放后: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妇女能顶半爿天。 唐代妇女、丰腴;当今, 苗条。 “骨感”?疑有厌食症 云南:泸沽湖畔的摩梭人,女尊男卑 ■

两种理论观对性别角色发展的比较示意
4,性别图式理论
“性别图式”,关于男性特点、女性特点的“朴素”理论 观。 两种不同的性别图式: 包括两性性别的基本信息; 包括适合特定性别行为的详细信息。 性别图式功能:引导行为,组织信息,推论功能 兼有“先天遗传”、“后天学习”两者角色与性别差异
一,性别角色概述 二,性别角色的影响因素 三,性别角色的理论
四,性别差异的表现 ■
一,性别角色概述
【何谓;特点】
1,什么是性别角色
性别角色,指属于一定性别的个体(男、女)在一定的社 会生活中占有适当的位置,并按该社会规定了的行为方式 行事。
从两方面考虑:生物学特性;社会特性

就个体差异、社会关系,最重要两个维度: —— 种族,性别 出生,人们最先问:“男孩还是女孩?” 当一个同时带有男性、女性特征的双性儿童诞生,医生和 家长都迫切地为孩子选择一种性别,并通过手术去除性别 的模糊性 ■
2,性别角色的特点
多样性; 相对稳定性; 受文化制约 社会历史条件
人们心目中不同性别者的特点
3,学校教育
(1)课程、教材 课程设置 教材内容(主角、插图、职业) (2)教师影响 教师队伍构成 对学生的期望 与学生的言语交往 教育中,传递着不同性别的价值观念。

三,性别角色的理论 【生物学;社会学习;认知发展】 1,生物学理论
性别角色、性别差异主要由两性在遗传及生物因素方面的 差异所决定。 性别差异归于生物性因素需符合4个标准: 在早期就存在; 跨文化; 跨种族; 与激素多少成正比。 ■

其它 #
与男性相比, 女性脂肪量高出70%,肌肉含量少40%, 身高平均矮5英寸(2.58cm/1英寸), 女性对味觉和声音更为敏感, 女性更容易焦虑失调和沮丧 与女性相比, 男性进入青春期较晚(晚2年), 死亡时间较早(早5年) 男性自杀率是女性的3倍,酒精成瘾是女性的4倍, 服用利他林治疗多动症的男性是女性的4倍 ■
3,人际交往、关系方面
一般特点 (数量,嫉妒、不安,需异性,异性年龄。) 在言语交往中 (问句,插话,敌意词汇。) 在非言语交往中 (人际距离,对面部表情判断,微笑表达含义。) ■
4,成就动机方面
成就动机年龄特点 取向:社会赞许和竞争的影响 成功后的情感反应:强化后效果不同 男女成就动机差异的社会文化因素。 (刻板印象。) 总之 : (1)男、女有性别差异,但可以“双姓化” (2)对男、女性别差异,不可做简单的价值判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