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
部编版语文九下第四单元字词整理2020(注音加解释)
部编版九下第四单元字词2020(注音并解释)13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怡情(yí qíng):使心情愉快。
傅彩(fù cǎi):涂上色彩。
这里指给言辞增添光彩。
文采藻饰(wén cǎi zǎo shì):修饰文辞,使之富有文采。
矫揉造作(jiǎo róu zào zuò):比喻故意做作,不自然。
矫,做作,不真实。
诘难(jié nàn):诘问,为难。
寻章摘句(xún zhāng zhāi jù):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
指读书时仅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味同嚼蜡(wèi tóng jiáo là):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滞碍(zhìài):不通畅。
吹毛求疵(chuī máo qiú cī):刻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练达(liàn dá):干练通达;熟悉人情世故枝节(zhī jié):比喻有关的但次要、琐细的事情。
统筹(tǒng chóu):通盘筹划。
狡黠(jiǎo xiá):狡猾;诡诈。
有时也指人机灵。
涉猎(shè liè):粗略地阅读;浏览。
不深入钻研。
《孙权劝学》:“但当涉猎。
”聪颖(cōng yǐng):聪明敏锐。
要诀(yào jué):关键的窍门、重要的诀窍。
劝诫(quàn jiè):劝说、劝解,告诫。
不求甚解(bù qiú shèn jiě):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
高谈阔论(gāo tán kuò lùn):多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
诸如此类(zhū rú cǐ lèi):像这类的各种事物。
13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优质PPT
每 有 会 意 便 欣 然 忘 食
好 读 书 不 求 甚 解
驳论文
这种文体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 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 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 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 加以论证。驳论是跟立论紧密联系 着的,因为反驳对方的错误论点, 往往要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 论点,以便彻底驳倒错误论点。
首先,要养成“好读 书”这个习惯。只有 “好读书”,才能谈到 “求甚解”这个问题。 其次,读书的要诀全在 于“会意”,而“会意” 十分不易。所以陶渊明 每有“会意”,就十分 高兴。因为“会意”不 易,所以陶渊明只好说 “不求甚解”。
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 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 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 的理由。
字 音 n) 狡黠( xiá ) 咀嚼( jǔjué) 诘难( nà
·
··
·
·
滞碍( zhì ) 死抠( kōu )
· ·
·
豁然(huò )
·
相似( sì ) 曲解( qū )
·
大而无当(dà ng)
·
迂腐( yū )
词 义
狡黠:狡诈。 诘难:诘间,为难。 滞碍:不通畅。 味同嚼蜡:形容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吹毛求疵: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不求甚解:原指读书只领会主旨,不死抠字眼。现多指只满足于了解 个大概,不作深入理解。 咬文嚼字:认真推敲字句的意义和正误。有时含有贬义,指过分注重 文字而不去领会精神实质。 豁然贯通:形容(久思不解的问题)一下子明白过来,迎刃而解。 学究:迂腐的读书人。 开卷有益:读书有益处,有收获。
《短文两篇》
《 不 求 甚 解 》 《 论 读 书 》
九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笔记
九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笔记以下是九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的笔记,包括重要知识点和关键内容。
一、文章主题《谈读书》和《不求甚解》都是谈论读书的文章,其中《谈读书》是一篇随笔,以议论为主,表达作者对读书的看法和感悟;《不求甚解》是一篇杂文,以记叙为主,通过讲述读书的方法和态度,表达作者对读书的理解和思考。
两篇文章都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读书的重要性和方法,鼓励人们多读书、读好书。
二、知识点梳理1. 论证方法:《谈读书》中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用“比喻论证”来阐述“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的观点;《不求甚解》则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通过举例对比来阐述作者的观点。
2. 文章结构:《谈读书》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先总述作者对读书的看法,再分别从读书的方法、作用等方面进行论述,最后总结全文;《不求甚解》则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先讲述“不求甚解”的含义,再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其内涵。
3. 语言特点:《谈读书》的语言简洁明了,表达准确;《不求甚解》的语言则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三、关键内容提炼1. 读书的作用:《谈读书》中指出,读书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认知能力和思考能力,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不求甚解》则认为,读书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
2. 读书的方法:《谈读书》中提出了多种读书方法,如“略读”、“精读”、“笔记”等;《不求甚解》则强调了“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和方法,即不要过于追求表面的理解,要深入思考。
3. 读书的态度:《谈读书》中强调了读书的自主性和选择性,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进行阅读;《不求甚解》则倡导一种轻松愉悦的读书心态,不要把读书当成一种负担。
四、重点段落分析1. 《谈读书》中的“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阐述了不同学科的书籍对人的性格形成所产生的影响。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知识点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知识点13.《短文两篇》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怡情(yí)藻饰(zǎo)狡黠(xiá)诘难(jiénàn)滞碍(zhìài)味同嚼蜡(jiáo)吹毛求疵(cī)2.理解重要词语的词义。
怡情:使心情愉快。
傅彩:着色。
文中指给言辞增添光彩。
狡黠:聪明而狡猾。
诘难:诘问,为难。
滞碍:不通畅。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
指读书时仅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吹毛求疵:刻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3.学习《谈读书》学生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文句。
圈点批注课文论述的不同内容,并尝试划分段落层次,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
全文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的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而后,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
接着,论述读书与经验的关系: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第二层(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主要论述读书的方法,指出对不同的书应采取不同的读法。
第三层(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主要论述读书的益处。
通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回答,文章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分别论证了什么观点?试举例说明。
①比喻论证。
例如,“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用“自然花草”比喻“人的天性”,“修剪移接”比喻“求知学习”,论证了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
这样写,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②对比论证。
例如,文章开头从正面论述了读书的目的,接着从反面论述了读书的三种偏向。
正面与反面结合,使说理更加全面、有力。
③归纳论证。
例如,“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前六个分句具体论述了读书的作用,最后分句对前面的论述内容加以概括。
在分述的基础上归纳并得出结论,这是归纳论证法。
由于前面列举的内容丰富翔实,最后得出的论断就会更使人信服。
《谈读书、不求甚解》生字词、成语运用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第13课】
《谈读书、不求甚解》生字词、成语运用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第13课】13.《短文两篇》谈读书/培根不求甚解/马南邨一、生字词注音:课后读读写写:怡.情yí练.达liàn枝.节zhī统筹.chóu藻.饰zǎo狡黠.xiá诘.难jié涉.猎shè聪颖.yǐng滞碍.ài要诀.jué劝诫.jiè高谈阔.论kuò味同嚼.蜡jiáo诸.如此类zhū吹毛求疵.cī狂妄.自大wàng开卷.有益juàn 寻章摘.句zhāi二、多音字、形近字注音:多音字:好:爱好.hào 好.事hǎo难:难.关nán诘难.nàn矫:矫.正jiǎo矫.情jiáo嚼:咀嚼.jué味同嚼.蜡jiáo解:押解.jiè解.数xiè不求甚解.jiě形近字:辩.论biàn分辨.biàn要诀.jué决.心jué诘.难jié拮.据jié结.果jié蒸馏.liú溜.冰liū榴.莲liú三、重点词语解释:课下重点注释:【怡情】使心情愉快。
【傅彩】着色。
这里指给言辞增添光彩。
【舍】除去。
【文采藻饰】修饰文辞,使之富有文采。
【矫】做作,不真实。
【学究】指迂腐的读书人。
【诘难】诘问,为难。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
指读书时仅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滞碍】不通畅。
【吹毛求疵】刻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补充:【高谈阔论】多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
指读书时仅限于文字的推求。
【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诸如此类】指像这类有不少,也表示其他以此类推。
【吹毛求疵】刻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13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
3、田中角荣的“撕书”读书法 曾任过日本总理大臣的田中角荣,早年由于家境贫寒,上完高
3、不求甚解与“马马虎虎”的区别是什么?
不求甚解与“马马虎虎”的区别 是不求甚解要了解文章的意思,要会 意,而马马虎虎却对文章的意思不 理解。
1.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进行说理?所选的事例有 什么特点? 2.作者认为怎样才能达到“活”读书,理解“精 神实质”呢? 3.本文的论证方式有什么特点?
1.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进行说理?所选的事例
一、读一读
劝诫(jiè)
王粲(càn )
曲( qū )解
狂妄( wànɡ)
要jué( 诀 )
死kōu( 抠 )
huò(豁 )然贯通
第一部分(1):表立场。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提出 自己的立场。
第二部分(2-8):作具体分析。 第一层(2-4)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分析了陶 渊明的读书态度,具体解释含义。 第二层(5-6):举例论证自己的观点。
孜孜不倦 zī 寻章摘句 甘之如饴 yí
吹毛求疵cī
朗读课文,划分文章结构层次,并概括每个层 次的大意。
第一层:读书的正确目的。 第二层:读书的方法。 第三层: 读书的作用。
1.本文的中心话题是“读书”,围绕这一话题,谈了 哪些内容? 2.试找出文中的一些观点,并体会作者是如何论证观 点的? 3.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找出具体语句予以品味。
小以后就失去了系统学习的机会.在半工半读的学习中,他十分 注意读书方法.为了锻炼自己的记忆力,他一页页地背诵《简明 英和词典》、日文辞典《广辞林》,采用的办法就是一次撕下一 页,记熟了就扔了.这锻炼出他非凡的记忆力.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教案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教案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教案一、指导思想1.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2.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3.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了解议论文的常识;4.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作为自读课,本文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习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整体上把握两篇短文的内容,比较两篇短文的语言特点;着重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在自读中质疑、提问、主动探究;强调学生在比较阅读和拓展学习掌握阅读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三、课前准备1.学生通过各种渠道(网络、图书馆、家庭藏书… …)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名言,两篇短文作者的有关情况。
都是针对学生搜集的情况进行指导或补充。
2.学生将整理后的资料在小组间展示、交流,并进一步补充。
四、学习过程1.导入新课[方式一]名言导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知道是谁说的吗?(培根)而知识又从何而来?现在我们看看,在《谈读书》一文中,培根给我们谈了些什么?[方式二」由名人读书故事导入[方式三〕由中学生学习现象导入2.让一个学生朗读全文,其余的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①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③这位同学读得好在哪里?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3.探究《谈读书》主要内容。
(1)整体感知──本文的中心话题“读书”,围绕这一话题,谈了些什么内容?读书益处:①读书要与经验互补;②要讲究读书的方法;③要根据不同的性格和需要做不同的选择。
(在小组讨论之后,让一部分学生在全班陈述讨论结果,老师作点拨补充)(2)质疑问难①精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有疑问的语句、内容。
②分小组讨论解疑,汇总、对得不到解决的疑问,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注:分小组讨论解疑时,有条件的可以利用电脑查询资料,寻求解答。
)(3)进一步研讨──找出文中你认为富有哲理的话,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老师可引导学生谈对“读史使人明智……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这句话的理解,并模仿这一句式续写几句话。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课后题及答案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课后题及答案《短文两篇》研讨与练习说明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一、你读了近十年书,对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已经有了一些认识。
熟读这两篇短文,在关于读书的这些问题上,你有什么进一步的认识?此题意在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读书体验学习这两篇短文,把两篇短文中的精华化为自己的东西。
不妨引导学生各抒己见。
在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上,都值得一谈。
二、揣摩《谈读书》中的下边两段文字,说说它们的观点是什么,又是怎样阐述这些观点的。
1、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皆成性格”。
2、从“人之才智但有滞碍”到“皆有特药可医”。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把握《谈读书》一文中的某些观点,以及了解作者是怎样论证观点的。
推而广之,期望学生能掌握或者了解两篇短文的所有观点和证明观点的方法。
1、观点:读书能够塑造人的性格。
用归纳法证明观点。
先列举六门学科的作用,最后加以归纳。
2、观点:读书能够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
用比喻证明观点。
三、《不求甚解》中说:“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
”然而也有相反的看法:“陶不求甚解,疏狂不可循。
甚解岂难致潜心会本文。
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意思是顺着作者思路,就能把握文意。
对这两种意见,你是怎么看的?此题意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可先介绍有关资料,引导学生充分准备后,才有可能讨论得起来。
叶圣陶先生在《读〈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说:“陶不求甚解,疏狂不可循。
甚解岂难致潜心会本文。
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强调阅读就是顺着作者思路,进入作者胸境。
这样甚解可致,原意也不难重逢了。
叶老批评陶渊明“疏狂不可循”,是因为他推崇孟子的“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阅读理论。
他说过,阅读是通过文字这道桥梁,与作者会面。
“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心情相契合。
”叶老认为,文本意义是确定的,它先于阅读已潜藏在文本之中,就像矿藏埋于地下,苹果核包在苹果里头,只要用适当的方法(工具)取出即可。
九年级语文《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九年级语文《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二. 重点、难点分析《谈读书》1. 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3. 体会本文论述语言简练的特点。
《不求甚解》1. 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
2. 整理文章的结构提纲。
3. 学习体会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
4.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三. 新课讲解(一)《谈读书》1. 字词:怡情(yí)傅彩(fù)藻饰(shì)矫情(jiǎo)诘难(jié nàn)咀嚼(jué)狡黠(xiá)伦理(lún)味同嚼蜡(jiáo)滞碍(zhìài)睾(gāo)阐证(chǎn)吹毛求疵(cī)2. 作家作品简介: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
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
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
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
《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他的散文对英国乃至全世界影响都很大,作品风格平易流畅,笔法灵活,语言警辟,启人深思。
3. 整体感知:文章层次:第一,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第二,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从“读书使人明智”到结束,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缺陷。
4. 深入剖析:(1)第一层: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重点阐述了读书的好处。
后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互相补充、相辅相成。
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运用的是排比说理。
第13课《短文两篇:谈读书和不求甚解》教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3课《短文两篇》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并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
2.梳理课文的论述思路,学习作者的说理艺术。
3.树立正确的读书观,认识读书的价值,学会以正确的方法和态度读书。
4.认识读书的益处,培养爱读书的优良品质,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词和名言警句,理解文章的思路。
2.教学难点:学习文中使用的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两篇文章的作者及其写作背景的资料。
【课时目标】1.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作者的观点,学习绘制思维导图。
2.学习并掌握正反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3.领悟文中的读书方法,培养爱读书的优良品质,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
——高尔基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读书对我们非常重要,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短文两篇》,看看培根和马南邨教给了我们哪些读书方法。
教师板书课题:《短文两篇》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教师:教师以课件形式展示作者的相关资料,补充学生预习的不足。
预设: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英国唯物主义和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
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说法。
被认为是归纳逻辑的创始人。
开浪漫主义的先河。
主要作品有《随笔》《新工具论》等。
(2)写作背景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讲解这课的写作背景,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文内容做准备。
预设:本文选自《玫瑰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王佐良译。
培根反对经院哲学,强调通过实验去揭示自然界的秘密,获得知识,并认为“知识就是力量”。
他在《随笔》中写了对世家子弟的“社会的与道德的劝言”,内容涉及哲学思想、处世之道等。
共中《谈读书》犹如一位睿智老人对晚辈的谆谆教诲:要多读书,读书是有好处的。
部编九下语文13 《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13 《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这两篇短文谈的都是读书。
比较阅读两篇短文,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然后说说它们在论述角度、写作方法等方面有哪些异同。
参考答案:《谈读书》围绕读书的话题,探讨了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态度和方法、读书的价值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观点;《不求甚解》通过对“不求甚解”语源的回溯分析,推求出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的本质,引导读者认真体会“不求甚解”的含义,树立正确的读书态度,选择正确的读书方法。
从论述角度看,《谈读书》论述较为全面,侧重对读书方方面面问题的探讨;《不求甚解》则选取一个角度,侧重对具体读书方法的探讨。
二者也有相同之处,比如都谈及读书方法。
从写作方法看,《谈读书》往往先提出观点,再做阐释说明;《不求甚解》则顺着思考的路径,一步步提出观点,做出阐释,得出结论。
二、下面两段文字的核心观点各是什么?作者分别是怎样论述的?思考并与同学交流。
1.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2.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
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
参考答案:1.核心观点是“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即不同的书会塑造人不同的性格特质。
作者先分别论述史书、诗歌、数学、科学、伦理学和逻辑修辞之学的价值,然后做出总结归纳。
2.核心观点:读书能够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
这是用类比的方式进行论述的。
三、《不求甚解》一文提出,读书时“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结合你自己的读书经验,说说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这几句话反映了作者的观点:读书要重视整体理解,重视精神实质的把握,不主张在语言文字上钻牛角尖。
以前,我读《三国演义》,身边放着字典,哪个字不会就查,哪句话读不明白就寻求帮助,结果书没读几章回,自己早就厌烦了,也就没有继续阅读,半途而废。
13.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 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谈读书
——弗朗西斯·培根
培根 (Francis Bacon, 1561-1626) 英国著名的 唯物主义哲学家、现代 实验科学的始祖,作家。 著有《随笔》, 《新工 具》等。
好读书( hào) 好
读好书(hǎo )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围绕读书写了哪几方面 的内容?
读书目的
读书方法
读书作用
足以怡情
读
正面阐述其好 处:
足以傅彩
足以长才
书
正 反 对
目
比
的
费时过多—易惰
论
反面指出其 偏向:
藻饰过多—则矫
证
凭条断事—学究
推敲细思
读
比
书
喻
方
不同的书,不同的读
论
法
证
读书、讨论、作文相结合
《随笔》共58篇是英国 文学中首创。
知识就是力量
给下列生字注音:
怡( yí)情 统筹( ch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藻(zǎo)饰 狡黠( xiá) 诘( jié)难 要诀( jué) 蒸馏( li)ú 劝诫( jiè ) 滞( zhì)碍 吹毛求疵( cī ) 豁( huò)然贯通
咀嚼( jué) 嚼
味同嚼蜡( jiáo)
第一部分(1):立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 的。同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不能盲目反对不求甚解)
第二部分(2-8):摆事实,讲道理,用具体事例阐述 “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原文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原文谈读书作者:培根读书之用有三:一为怡神旷心,二为增趣添雅,三为长才益智。
怡神旷心最见于蛰伏幽居,增趣添雅最见于高谈雄辩,而长才益智则最见于处事辨理。
虽说有经验才能就一事一理进行处置或分辨,但若要通观全局并运筹帷幄,则还是博览群书者能胜任。
读书费时太多者皆因懒散,寻章摘句过甚者显矫揉造作,全凭书中教条断事者则乃学究书痴。
天资之改善须靠读书,而学识之完美须靠实践;因天生资质犹如自然花木,需要用学识对其加以修剪,而书中所示则往往漫无边际,必须用经验和阅历界定其经纬。
讲究实际者鄙薄读书,头脑简单者仰慕读书,惟英明睿智者运用读书,这并非由于书不示人其用法,而是因为其用法乃一种在书之外并高于书本的智慧,只有靠观察方可得之。
读书不可存心吹毛求疵,不可尽信书中之论,亦不可为己言掠辞夺句,而应该斟酌推敲,钩深致远。
有些书可浅尝辄止,有些书可囫囵吞枣,但有少量书则须细细咀嚼,慢慢消化;换言之,有些书可只读其章节,有些书可大致浏览,有少量书则须通篇细读并认真领悟。
有些书还可以请人代阅,只取代阅人所作摘录节要;但此法只适用于次要和无关紧要的书,因浓缩之收如蒸馏之水淡而无味。
读书可使人充实,讨论可使人敏锐,笔记可使人严谨;故不常作笔记者须有过目不忘之记忆,不常讨论者须有通权达变之天资,而不读书者则须有狡诈诡谲之伎俩,方可显其无知为卓有见识。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正如古人所云:学皆成性;不仅如此,连心智上的各种障碍都可以读适当之书而令其开豁。
不求甚解作者:马南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其实也不尽然。
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
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
第13课 短文两篇 不求甚解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13课短文两篇不求甚解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短文两篇不求甚解教案【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理解并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
2.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初步了解驳论文的逻辑思路。
3.懂得读书要把握住精神实质,不要死抠字句、求其表面,要树立正确的读书观。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培根的《谈读书》,了解了培根关于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等的看法。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短文两篇》的另一篇文章《不求甚解》,看看马南邨(cūn)对读书方法有什么新解。
【题目解读】“不求甚解"意谓读书只求领会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
现多指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题目既是作者论述的话题,又是其提倡的读书态度。
【作者简介】马南邨(1912—1966),原名邓拓,福建闽侯人,新闻记者、政论家、杂文作家。
主要作品有杂文集《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与吴晗、廖沫沙合写),诗词集《邓拓诗词选》等。
【创作背景】20世纪60年代初,马南邨应《北京晚报》之约,撰写《燕山夜话》专栏杂文。
这个专栏的杂文从读书治学、科学研究、生产活动等方面为我们总结和介绍了一些可以借鉴的历史经验,还对现实中的各种不良现象和错误的思想方法、工作作风提出了批评,对青年的学习给予指导。
本文就是马南邨针对有些人对陶渊明“不求甚解”的曲解而写的一篇驳论文。
【文学常识】驳论驳论就是批驳别人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批驳的方法:直接批驳、间接批驳。
(1)直接批驳:①驳论点——抓住对方论点中的错误直接批驳。
②驳论据——指出对方论据中的虚伪、错误。
③驳论证——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来驳倒对方的论点,揭穿对方的论据与论点之间没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其论据不能证明论点,论点不能从论据中推出。
(2)间接批驳:驳立结合驳论文一般的论证思路:先树立批驳的靶子,即摆出对方的论点(树靶),然后针对对方的论点采用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进行批驳(射靶)。
【字词清单】【多音字】【自主学习】播放音频请同学们初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
部编教材九年级(下)第13课《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ppt
第13课《短文两篇》
谈读书
—培根
作者:培根
知识就是力量
出身官僚家庭,毕业于剑 桥大学,后又学习法律。英 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 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1618 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 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实验雪 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因 此马克思称他为“整个现代 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随笔》是培根在文学方面 的主要著作。作品风格平易 流畅,笔法灵活,语言精辟, 启人深思。
请按:
1.读书的正确目的2.读书的方法3.读 书的作用这三个层意给文章划分层次。
第一层: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 第二层: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 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第三层:从“读书使人明智”到结束。
足以怡情
读 书 目 的
正面阐述 足以傅彩 其好处: 足以长才
费时过多—易惰
反面指出 藻饰过多—则矫 其偏向: 凭条断事—学究
给下列生字注音: u) 藻( zǎo)饰 怡( yí )情 统筹(chó 狡黠( xiá ) 诘( jié )难 要诀( jué) 蒸馏( liú ) 劝诫( jiè ) 滞( zhì )碍 吹毛求疵( cī ) 豁( huò)然贯通 咀嚼( jué) 嚼
o) 好读书(hà
好 o 味同嚼蜡( jiá ) 读好书( hǎo )
反面指出其偏向
主张
读书方法
提倡
皆成性格 读书作用 弥补缺陷
比喻论证
诵读品味句1: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 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 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 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 局策划,则非好学深思者莫属。 这几句话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 的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重点阐述读 书的好处。
第十三课《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ppt课件(20页)
山东星火国际传媒集团
给下列生字注音:
u 怡( yí )情 统筹(chó ) 藻(zǎo )饰 狡黠( xiá) 诘( jié )难 要诀( jué) 蒸馏( liú ) 劝诫( jiè ) 滞( zhì )碍 吹毛求疵( cī )
咀嚼( jué)
嚼 o 味同嚼蜡( jiá ) 好
o) 好读书(hà
山东星火国际传媒集团
驳论文
驳论可以鲜明地反驳一 个错误观点,也可以是 就别人论述的一个问题 发表不同看法,或提出 质疑,进行商榷
山东星火国际传媒集团
反驳对方的论点
1、反驳对方的论点,从论 据和论证方法上找问题。 2、反驳对方的论点,要注 重分析,把理讲透,使人 信服,不能扣大帽子。
山东星火国际传媒集团
山东星火国际传媒集团
谈话导入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十年寒窗,伴 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 请你坦诚告诉大家:你喜欢读书吗?你读 过哪些书?读书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悟?
山东星火国际传媒集团
自主感知
• 1. 本文让你对读书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谈一谈。 • 2. 你在阅读中有什么疑难问题吗?大胆 地说出来。
山东星火国际传媒集团
怎样才能达到“活”读书, 理解“精神实质”呢?
书必须反复 阅读,每读 一次都会觉 得开卷有益。
结论
山东星火国际传媒集团
总结
1、本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逐层深深地剖析问 题,并通过引用、对比、举例等论证方法阐述 方法,从而明辨是非,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2、文章见解独到,文笔简洁生动、说理 明白晓畅。众多的引证,生动的故事,深 刻的见解,娓娓道来,既开拓读者眼界, 又寓思想教育于知识漫谈之中,可谓别开 生面,独具一格。
第13课《短文两篇——不求甚解》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章节名称《不求甚解》教学设计编号课型新授主备人授课人上课时间教材分析《不求甚解》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短文两篇》中的第二篇,是一篇驳论文,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又阐述了自己的主张。
首先,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其次,阐述了“不求甚解”四字的两层含义;再次,作者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诸葛亮、普列汉诺夫)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会意;接着全面、更明确地解释“不求甚解”的含义;最后提出自己所认可的读书方法(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
文章运用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使得内容丰富,论证严密。
学情分析在九年级上册已经学习过立论文和驳论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点的迁移。
一般来说,初中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强,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这给学习本课带来一定的难度,教学中我从引导学生学生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入手,体会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地驳斥对方论点,同时阐明自己观点的,从而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知识积累和学习生活经验来学,结合自己的读书实际深入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应该也是可以学好的。
课时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词的读音、词义。
2.把握课文的内容,理清思路,掌握论证方法及作用。
3.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的内容,理清思路,掌握论证方法及作用。
教学难点把握课文的内容,理清思路,掌握论证方法及作用。
教法或学法教法:讲授法、点拨法、互动引导法学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互动参与法。
教学媒体选择分析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教学作用使用方式所得结论占用时间媒体来源知识链接复习议论文文体知识文字J I复习议论文文体知识3整体感知课文论述思路文字G F梳理课文的论述思路7论证方法分析论证方法及作用文字G B分析论证方法及作用5填表说明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三、短文两篇【《谈读书》(弗朗西斯•培根)《不求甚解》(马南邨)】
1、易读错的字
怡(yí)情傅(fù)彩懒惰(duò)文采(cǎi)藻饰(zǎoshì)矫(jiǎo)正狡黠(xiá)诘(jié)难蒸馏(liú)咀嚼(jǔjué)滞碍(zhìài)瑕疵(xiácī)狂妄(wàng)徐庶(shù)利睾(gāo)肾王粲(càn)死抠(kōu)马南邨(cūn)
2、多音字
chǔ(相处) jiáo (矫情) shèng(旺盛) zuō(作坊)处矫盛作
chù(住处) jiǎo (矫健) chéng(盛满)zuò(作揖) gān (干扰) tí(提高) shāo(稍好) juǎn(花卷)干提稍卷 quán(卷石底) gàn (干劲) dī(提防) shào(稍息) juàn (试卷) dū(首都) jiě(解开) shén(什么) huì(开会)都解 xiè(解数)什会
dōu(都去) jiè(押解) shí(什物) kuài (会计) zhù(著作) qū(曲折) yān (燕山)
著曲燕
zhuó(通“着”) qǔ(曲调) yàn (燕子)
3、形近字
贻yí(贻笑大方)佁yǐ(佁然不动)缚fù(束缚)枝zhī(树枝)
溥pǔ(溥仪)技jì(技术)怡yí(怡然自得)饴yí(高粱饴)傅fù(傅彩)肢zhī(四肢)娇jiāo (娇媚)骄jiāo (骄傲)黠xiá(狡黠)绞jiǎo (绞刑)轿jiào (坐轿)侨qiáo (华侨)黯àn (黯然)饺jiǎo (饺子)矫jiǎo (矫健)桥qiáo (天桥)黝yǒu(黝黑)铰jiǎo (铰掉)胶jiāo (胶布)咀jǔ(咀嚼)倦juàn(疲倦)辑jí(逻辑)跤jiāo (摔跤)诅zǔ(诅咒)楫jí(舟楫)蛟jiāo (蛟龙)沮jǔ(沮丧)蜷quán(蜷缩)缉jī(缉拿)错cuò(错误)蜡là(蜡烛)碍ài (妨碍)辩biàn (辩论)借jiè(借鉴)腊là(腊八)辨biàn (分辨)措cuò(措施)惜xī(珍惜)得dé(得到)辫biàn (辫子)邨cūn(马南邨)jiè(劝诫)熟shú(熟悉)诺nuò(诺言)
械xiè(机械)
顿dùn (顿时)贼zéi (做贼)塾shú(私塾)偌ruò(偌大)抠kōu (抠门)讴ōu (讴歌)豁huò(豁然)抱bào (怀抱)呕ǒu (呕吐)怄òu (怄气)胞bāo (同胞)沤òu (沤麻)伛yǔ(伛偻)割gē(割草)鲍bào (姓鲍)4、解词
《谈读书》
怡情:使心情愉快。
舍:除去。
矫:做作,不真实。
学究:指迂腐的读书人。
范:这里是衡量、检验的意思。
鄙:看不起。
滞碍:不通畅。
阐证:阐述论证。
曲解:歪曲的、不正确的理解。
活读:此指整体把握文章的精神实质。
傅彩:涂上颜色。
这里指给言辞增添光彩。
涉猎:粗略地阅读。
狡黠:狡诈。
诘难:诘问,为难。
伦理学:研究道德现象,揭示道德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学说。
经院哲学:欧洲中世纪在学院中讲授的哲学,注重采用繁琐的抽象推理的方法,又被称为“繁琐哲学”
《不求甚解》
非议:责备。
务:致力。
自负:自以为了不起。
死扣:向狭窄的地方探求、探究。
要诀:重要的诀窍。
见解:对事物的认识和看法。
不尽然:不完全是如此;不一定是这样。
会意:指内心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劝诫:劝告人改正缺点和错误,警惕起来。
贯通:(指学术、思想等方面)全部透彻地了解。
活读:此指整体把握文章的精神实质。
曲解:错误地解释别人的愿意或客观事实(多指故意地)。
5、成语
《谈读书》
文采藻饰:修饰文辞,使之富有文采。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
指读书时仅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寻:找;
章:篇章;摘:摘录。
味同嚼蜡:象吃醋一样,没有一点儿味。
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吹毛求疵:吹开皮上的毛寻疤痕。
比喻刻意挑剔别人的毛病,寻找差错。
求:找寻;疵:毛病。
高谈阔论: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高:高深;阔:广阔。
全神贯注:贯注:集中。
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
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孜孜不倦:孜孜:勤勉。
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不求甚解》
不求甚解:原指读书只领会文章的大意,不咬文嚼字。
现在多指学习或研究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甚:很,极。
狂妄自大:指极其放肆,自高自大,自中无人。
狂妄:极端的自高自大。
咬文嚼字: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
多指死扣字眼儿而不注意实质内容。
马马虎虎:形容做事不认真,不仔细。
因小失大:因小的、局部的利益而失去了大的、整体的利益,从而造成极大的损失。
豁然贯通:一下子完全搞通了。
指忽然明白、通晓了(某个事物或道理)。
豁然:开阔、通达的样子;贯通:前后贯穿通晓。
开卷有益:(好书)打开读(或多或少)就有好处。
指读书有好处。
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益:好处。
6、读一读,写一写
怡情练达枝节统筹藻饰狡黠诘难涉猎聪颖滞碍要诀劝诫高谈阔论味同嚼蜡
诸如此类吃毛求疵狂妄自大开卷有益
咬文嚼字因小失大豁然贯通不求甚解
7、辨析近义词
《谈读书》
(1)寻章摘句——断章取义:【相同点】二者都有“从文章中摘取片段词句”的意思。
【不同点】“寻章摘句”侧重指读书时只摘记一些漂亮的词句,不深入研究。
例如:做学问不能只是寻章摘句,必须潜心研究书中义理,才能确有体会。
“断章取义”侧重指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例如:读文章不能断章取义,必须联系上下文、背景、作者等多方面因数来看待文章。
(2)吹毛求疵——求全责备:【相同点】二者都有“挑毛病,找差错”的意思。
【不同点】“吹毛求疵”侧重于故意挑剔,动机一般是不好的,所涉及的对象一般是小毛病。
例如:夫妻相处得相互包容,若总是彼此吹毛求疵,必难融洽。
“求全责备”侧重于要求完美,动机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不好的,所涉及的对象可大可小。
例如:对待青年人,要看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不能求全责备。
《不求甚解》
(3)不求甚解——囫囵吞枣:【相同点】两个词都有“理解不深刻”的意思。
【不同点】“不求甚解”原指读书只领会文章的大意,不咬文嚼字。
现多指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刻理解或指不深入了解情况。
例如: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求甚解并不是好的学习态度。
“囫囵吞枣”指把枣儿整个吞下去。
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偏重在食而不化。
多用于否定句式或否定口吻,是个贬义词。
例如: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要读到内涵,读到中心才能读好。
(4)不求甚解——一知半解:【相同点】二者都有“理解或了解不够深入”的意思。
【不同点】“不求甚解”强调不要求彻底了解,适用范围较小,一般用于知识。
例如:读书最忌讳不求甚解。
“一知半解”强调知道不多、不全面,了解不深入,适用范围很大,既可以用于知识,又可以用于事物的各种情况。
例如:
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我也是一知半解,怎能给你讲清楚呢。
8、作家作品简介
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
其主要建树表现在哲学方面。
主要作品有《随笔》《新工具论》《新大西岛》《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等。
马南邨(1912—1966),原名邓拓,福建闽侯人,新闻记者、政论家、杂文作家。
主要作品有杂文集《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诗词集《邓拓诗词选》文论集有《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等,除此之外,他在1944年还主持编辑了我国第一部《毛泽东选集》。
9、主题
《谈读书》
本篇随笔作者采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阐述了读书的正确目的、读书的正确方法以及读书的重要作用,教导人们通过认真读书来完善自我,鼓舞人们多读书。
《不求甚解》
本篇杂文作者全面阐述了陶渊明的“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并以其为根据,对否定“不求甚解”的错误观点进行了反驳,指出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才能真正领会书中内容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