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教学.doc
初中3年阅读名著教案
初中3年阅读名著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小说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2. 把握小说主题,提高文学素养。
3. 学会欣赏名著,培养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1. 了解小说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 深入理解小说主题。
教学难点1. 把握小说人物心理变化。
2. 学会欣赏名著,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兴趣:提问学生是否曾经读过名著,有哪些印象深刻的印象?2. 教师简要介绍《骆驼祥子》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二、情节梳理(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小说主要情节,提炼关键事件。
2. 学生分享自己梳理的情节,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人物分析(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主人公祥子的形象特点,如勤劳、善良、坚韧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人物分析,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主题探讨(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小说情节、人物形象等方面深入挖掘作品主题。
2. 学生分享自己的主题理解,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欣赏与借鉴(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小说中汲取文学素养,如写作技巧、人物塑造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欣赏与借鉴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拓展活动(5分钟)1.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阅读名著的心得体会。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更好地欣赏名著。
七、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名著阅读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反思自己在阅读名著方面的不足。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骆驼祥子》情节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和理解。
3. 学生对小说主题的深入探讨和理解。
4. 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提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骆驼祥子》,让学生了解名著的基本情节,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深入理解小说主题,并学会欣赏名著,提高阅读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同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九年级全册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设计
九年级全册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对九年级全册语文名著的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语文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一、教学内容选择与分析本教学设计以九年级全册语文名著为教材,旨在通过学习经典文学作品,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其语文素养。
选取的作品包括《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
1. 《红楼梦》:这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为学生提供了了解封建社会与家庭伦理的机会,有助于学生对古代文化和价值观念的理解与思考。
2. 《西游记》:这是一部著名的神魔小说,描写了孙悟空等角色的冒险与成长,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让学生理解人性的善恶之间的斗争。
3. 《水浒传》:这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通过描绘一百单八将的故事,展现了忠义、勇敢和正义的力量,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教学策略和方法1. 教师讲解法:通过对名著的讲解,向学生介绍作品的背景、作者的写作意图、人物形象等,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作品内涵,提高阅读的深度。
2. 课堂讨论法: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思考能力。
3. 阅读小组活动:组织学生分成小组,互相讨论和分享对名著的理解和感悟,促进学生间的合作和交流。
4. 个人写作:鼓励学生通过写作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名著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步骤与内容1. 第一课时:《红楼梦》阅读与剖析教学内容:介绍《红楼梦》的背景、作者及创作意图,并讲解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情节。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法、课堂讨论法2. 第二课时:课堂讨论与提问教学内容:根据第一课时的讲解内容,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和思考。
教学方法:课堂讨论法3. 第三课时:《西游记》的情节分析和角色解读教学内容:分析《西游记》中的主要情节和角色,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主题和寓意。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法、课堂讨论法4. 第四课时:小组讨论和分享教学内容: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分享对《西游记》的理解和感悟。
初中课外名著阅读教案
初中课外名著阅读教案年级:初中一年级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教材:《西游记》原著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西游记》,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2.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
3. 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内容:1. 故事情节的了解:学生自主阅读《西游记》原著,概括故事情节,了解小说的大致脉络。
2. 人物形象的把握:分析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探讨其形象意义。
3. 作品艺术魅力的体会:品味《西游记》中的精彩片段,感受小说独特的文学风格和艺术魅力。
4. 智慧与价值观的汲取: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有益的人生哲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其创作背景。
2. 学生分享自己阅读《西游记》的心得体会。
二、故事情节的了解(15分钟)1. 学生概括《西游记》的故事情节,教师进行点评指导。
2. 学生展示自己整理的故事情节,互相交流学习。
三、人物形象的把握(20分钟)1. 学生分析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教师进行点评指导。
2.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人物及其原因,互相交流学习。
第二课时:四、作品艺术魅力的体会(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西游记》中的精彩片段,感受小说独特的文学风格和艺术魅力。
2. 学生分享自己认为最精彩的片段,互相交流学习。
五、智慧与价值观的汲取(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有益的人生哲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 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中获得的启示和感悟,互相交流学习。
六、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阅读名著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西游记》的读后感,字数不限。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西游记》故事情节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西游记》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评价。
初中升高中名著阅读教案
初中升高中名著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了解作者埃德加·斯诺及其作品背景,把握作品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内涵。
2. 分析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3. 学习作品中的先进思想,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了解《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分析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3. 学习作品中的先进思想,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难点:1. 作品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关系的理解。
2. 作品先进思想的挖掘和阐述。
教学准备:1. 教师提前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做好教学准备。
2. 准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3. 准备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和先进思想的分析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埃德加·斯诺及其作品背景。
2.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主题和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阅读指导(10分钟)1. 教师提出阅读要求,指导学生如何阅读《红星照耀中国》。
2. 提醒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关系,理解作品的精神内涵。
三、分析人物形象(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如毛泽东、周恩来等。
2. 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如英勇、智慧、坚定等,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挖掘先进思想(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挖掘作品中的先进思想,如共产主义信仰、为人民服务等。
2.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如何学习作品中的先进思想,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深入理解作品,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根据课堂学习,总结《红星照耀中国》的作品特点、人物形象和先进思想。
2. 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撰写一篇关于如何学习作品中的先进思想的心得体会。
语文新课标 名著阅读教学设计
语文新课标名著阅读教学设计一、引言随着语文新课标的实施,名著阅读成为了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设计一节名著阅读的教学活动,旨在提高学生对经典名著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培养对文学经典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名著的深度理解和文学品味。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名著中的主题和人物形象,并能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读所选名著,准备讲解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提前阅读名著,并做好相关阅读笔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出示一幅名著的插图或播放一段相关电影片段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引发他们对名著的好奇心。
2. 名著导读教师对名著进行简要介绍,包括作品的背景、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主要人物等,并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引导他们对名著内容进行思考。
3. 小组合作阅读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取名著中的一个章节进行阅读,然后小组成员相互讨论并整理出本章节的关键信息和解读观点。
4. 分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对所选章节的理解和分析,其他小组则进行评价和提问,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维碰撞。
5. 教师点评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展示进行点评,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给予指导和建议。
6. 名著鉴赏教师选取名著中的一段经典语句,结合背景介绍和人物形象分析,进行深入的文学鉴赏,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感受名著。
7. 写作练习要求学生根据所读名著的某个场景或主题,撰写一篇短文或写一首诗歌,以展示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价1. 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小组展示情况。
2. 学生的写作作品质量和阅读理解程度。
3. 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兴趣和参与度。
七、教学延伸推荐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其他名著,并可以组织名著读书分享会,让学生互相推荐和交流彼此的阅读体验。
初中毕业名著阅读教案
初中毕业名著阅读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红星照我去战斗》,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2. 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1. 掌握《红星照我去战斗》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作品中的红色精神和革命情怀。
2. 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教学准备:1. 教师事先阅读《红星照我去战斗》,了解作品内容,准备教学设计和课件。
2. 学生准备《红星照我去战斗》原著,提前阅读,做好笔记。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红星照我去战斗》的作者和作品背景。
2. 提问:同学们对这部作品有什么了解?读了原著后有什么感受?二、自主学习1.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对作品的理解。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红色精神和革命情怀。
三、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看待作品中的主人公成长历程?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3. 教师总结讨论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红色精神的重要性。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红色精神的时代意义。
2. 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红星照我去战斗》的读后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学生对红色精神的理解。
2. 学生分享课后阅读心得,交流对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理解。
二、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评价作品中的艺术特色?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3. 教师总结讨论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作品的艺术价值。
三、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阅读名著的方法和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继续阅读《红星照我去战斗》,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四、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名著阅读教学设计教案
名著阅读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堂名著阅读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1.理解和解释名著中的文学元素,包括主题、情节、人物和结构等;2.分析名著的意义和价值,提出个人观点并支持其立场;3.运用合适的阅读策略和技巧,优化阅读过程,并获取更深入的理解;4.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包括分析、归纳、推理和批判性思维等;5.培养学生对名著的欣赏和评价能力,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 确定要教授的名著,并精心准备教材和教辅资料;- 制定详细的课堂讲解和讨论计划;- 准备与名著相关的短文或文章,便于课堂练习;- 准备相关的问题,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学生准备- 学生需要提前阅读所选的名著,并做好相关的笔记;- 学生需要准备书面或口头的报告,以回答教师的问题或分享观点;- 学生需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并积极参与解答。
三、教学活动1.导入(5分钟)教师简单介绍本堂课要讨论的名著,并提出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
例如:“你认为这本书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鼓励学生思考,并简要分享他们的观点。
2.展示名著(10分钟)教师通过投影或电子媒体展示名著的封面、作者简介和出版信息等内容。
简要介绍名著的背景和作者的写作动机。
3.分析名著(20分钟)教师将名著的文学元素进行分析和解读,包括主题、情节、人物和结构等。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这些元素对整个故事和主题的影响,并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和反馈。
4.阅读交流(20分钟)教师会提供与名著相关的短文或文章,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和理解,对文章中的观点发表意见、提出问题或与其他同学进行互动交流。
5.阅读策略引导(15分钟)教师介绍一些有助于提升阅读理解能力的策略和技巧,如预测、推理、归纳和总结等。
教师示范具体的应用方法,并鼓励学生在阅读名著过程中使用这些策略,以便更深入地理解故事和人物。
6.学生报告(15分钟)学生分组准备好的报告,可以是关于名著某一章节或特定人物的分析和解读,或者是对整本书的主题和价值的总结。
初中详细名著阅读教案
初中详细名著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2. 培养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 通过阅读《骆驼祥子》,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风俗民情,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
4. 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教学重点:1. 了解《骆驼祥子》的作者老舍及其作品特点。
2. 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3. 分析作品中的社会现象,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1. 作品中的北京方言和口语化语言的理解。
2. 深入剖析作品中的社会现象和人物性格。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了解作者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学生预习《骆驼祥子》,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学生分享预习过程中对作品的基本认识和感受。
二、作品情节梳理(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作品的主要情节,总结故事大纲。
2. 学生分享自己认为有趣或感人的片段,并进行讨论。
三、人物形象分析(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主人公祥子的性格特点,如诚实、勤劳、善良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其他主要人物的认识,如虎妞、刘四、小福子等。
3. 教师引导学生从人物关系和冲突中深入剖析人物性格。
四、作品主题探讨(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作品中的社会现象出发,思考作品反映的社会问题,如贫困、剥削、道德沦丧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讨论作品中的社会现象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次阅读进行总结,强调作品的价值观念和品德素养。
2.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一部类似题材的名著进行阅读。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教师应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骆驼祥子》的艺术魅力。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名著阅读教学教案
名著阅读教学教案学情分析经过接近两年的初中语文学习,大多学生对新课标教材的知识内容与体系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能认识到名著阅读是语文教与学中的一部分,但由于地域和学校条件的影响,学生们很少能真正接触到这些名著作品,所以就不能系统的去阅读,更谈不上仔细欣赏了。
所以教师有针对性的导读或引读至关重要,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目标1、继续指导学生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引导学生用粗读和细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2、了解作品诞生的文化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内容。
3、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对重要的作品作深入的了解。
4、在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其语言综合素养。
5、引导学生在对人物进行分析的同时引申到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索。
教学重点及难点1、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2、教会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
3、引导学生在对人物进行分析的同时引申到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索。
教学准备1.师方面:搜集资料,编写课件脚本,制作课件,制作与课文有关的片段;2.生方面:预习,利用课外时间到阅览室读《朝花夕拾》《骆驼祥子》等书,了解写作背景和全书内容。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思路教学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培养兴趣提高能力1.音乐导入:(课件)音乐《朝花夕拾》2.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的读书方法和读书的感受。
3.教师点拨:读书三功:“诵”“疑”“评”。
二、考纲解读新考纲要求:(课件)1.了解课文与推荐名著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
2.了解推荐名著的基本内容。
3.欣赏推荐名著的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
4.阐述个人阅读体验,发表对作品的看法。
三、走近作者,了解创作风格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作者生平。
(代表发言)2.了解作者的其他作品。
(先让学生交流,后出示课件归纳)四、深入文本,了解背景(课件)五、合作交流,概括内容1.阅读文本,把握整体内容;2.小组讨论:(1)你读过其中那几篇?能慨说它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吗?(2)你最喜欢哪篇?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小学生名著阅读教学设计
小学生名著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名著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2.提升学生对名著中情节、人物和主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考。
4.促使学生通过阅读名著提升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1.选取适合小学生的经典名著,如《小王子》、《安徒生童话》等。
2.根据学生的年龄和阅读水平,选择合适的名著版本。
教学步骤:第一步:建立兴趣导入1.教师可以通过问问题、展示书籍封面等方式,引起学生对名著的兴趣。
2.可以播放有关名著的动画片或者电影片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第二步:预览名著1.教师可以提前讲解名著的背景和作者的简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教师可以选择名著中的某个章节或者段落进行预读,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故事的情节和主题。
第三步:阅读名著1.教师可以将名著分成适当的章节,每次布置一定的阅读任务,并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
2.教师可以通过课堂阅读、小组合作阅读或者家庭阅读的形式,让学生与名著互动,提升阅读效果。
第四步:讨论和分享1.教师可以设立名著阅读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对名著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名著主题相关的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
第五步:创作和表达1.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名著中的某个情节或者人物,进行写作或者绘画创作。
2.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名著角色扮演或者创意表演,让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和传达名著的主题和情感。
教学评价:1.根据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可以设置名著的阅读理解题目进行测试。
2.可以评价学生的创作作品和表演,以及他们对名著的理解和批判性思考。
拓展延伸:1.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名著朗读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者全班读书分享会,让学生互相交流和推荐好书。
3.可以邀请父母或者社区志愿者来讲解名著,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总结: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小学生提升名著阅读能力,培养对名著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名著《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名著《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梳理原著回目,了解西游情节;2.赏析路途之难,走好人生之路。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老师小的时候最喜欢读的故事就是《西游记》,直到今天,我一听到“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这句歌词的时候,眼前依然会出现这样一幅画面,黄沙莽莽的道路上,师徒四人,阔首向前,挑着担,牵着马,留给世界的只是坚毅的背影。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名著《西游记》,走进师徒四人的取经之路。
(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梳理《西游记》故事梗概1.回目知情节。
师:《西游记》是一部章回体小说,有 100个回目之多,请同学们迅速浏览回目。
根据老师的提示,梳理故事情节。
2.路线图感情节。
师:课前,同学们制作了西行路线图,同学们绘制的非常精彩,请一位同学给我们来分享一下。
生:上台展示3.小诗引情节。
师:说的真棒,正如原著第 100回中,有一首描写五圣成真,取得正果的诗作,同学们到原著中把这首小诗找出来,我们一起分享。
学生读这首诗。
师:我们发现在这首诗中对辛苦求得的真经着墨不多,反而对所经磨难重笔刻画。
可见这取经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正是修成正果的试金石,它撑起了全书的主体。
在这九九八十一难中,师徒首先要克服的就是险山恶水、自然灾害。
三、赏析路途之难,体味西游艰辛1.险山恶水、自然灾害师:在原著中有很多描写险山恶水的语段,请同学们找一找,咱们交流一下。
生:在第十三回,对双叉岭的环境描写。
生:在第十九回,对去大雷音寺的路途的描写。
生:在第二十回,对黄风岭的险恶环境的描写。
生:第四十三回,对黑水河,广阔滔天之水的描写。
在第二十七回,对白虎岭的描写。
第三十六回,对一座叫不出名字的山的描写。
师:《西游记》中对险山恶水的描写还有很多,我们具体来看一处。
请同学们看师徒四人经过对白虎岭的一段描写师:听老师把它读一遍,设身处地的想一想,换做你,你敢从这里经过吗?学生交流回答师:真是虎狼猛兽,足见其险啊。
不仅路途有险阻,自然灾害也为取经增加了取经的难度。
名著阅读方法文档
阅读名著的方法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也是人类文化长河中的瑰宝。
阅读名著,如同与大师们携手共游,亲切交谈。
也可以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阅读名著以自读为主,让自己与大师完成心与心的交流,从中有所感悟、收获。
当然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也很重要。
一、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
初步对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大致内容做初步的了解。
做到心中有数。
二、略读与精读相结合。
略读全书整体把握内容,精彩部分和难点精读,从中学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如人物肖像描写、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等,写作顺序及从中感悟到得人生哲理等等。
三、做点读书笔记。
可以摘抄优美的词、句、段,写批注、写心得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四、借助工具书及相关参考资料扩展视野。
浅谈阅读名著的方法林慕英《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初中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还在第四学段阅读目标中强调,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二 00 五年中考,正是循着这样的精神,增加对名著阅读考查的力度和难度,试题的命制向阅读的纵深掘进,不仅考查对名著常识的识记,故事梗概的了解,而且突出了对名著主要内容的把握和个人阅读体验的考查,更加强调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更加强调个人情感的独特体验和高尚思想情操的熏陶。
如果你翻开这一本本名著:《名人传》《童年》《鲁滨孙漂流记》《繁星春水》《唐吉诃德》《安妮日记》《安娜·卡列尼娜》《朝花夕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你会觉得这些书都是那么熟悉但又那么新鲜。
语文部编初中名著阅读教案
语文部编初中名著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提高学生对红色经典文学的认识。
2. 通过阅读,了解书中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培养学生对革命历史的认知。
3. 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作品中的主人公形象,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书中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
3. 主人公的优秀品质和价值观。
教学难点:1. 作品中的历史背景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 深入剖析主人公形象,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准备:1. 《红星照耀中国》原著。
2. 相关历史资料。
3.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埃德加·斯诺及其作品特点。
2. 引导学生了解作品背景,即中国革命历史。
二、阅读指导(10分钟)1. 教师提出阅读要求,指导学生如何阅读红色经典文学。
2. 学生自读《红星照耀中国》第一章,了解书中的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
三、交流分享(15分钟)1.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对书中人物、事件的看法。
2.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主人公形象,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中主人公的优秀品质和价值观。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热爱阅读的习惯。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继续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了解书中的其他人物和情节。
2.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撰写一篇关于学习主人公优秀品质的心得体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使学生了解红色经典文学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书中的人物和情节,学习主人公的优秀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同时,通过课堂交流分享,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阅读进度和理解程度,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名著阅读(一)教学设计
《名著阅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明确中考名著阅读考查范围和题型。
2.了解中考名著阅读考查内容,梳理考查要点。
3.指导答题方法,提高不同考查题型的答题水平。
【教学重难点】1.通过分析中考名著阅读试题,明确考查范围、题型及内容。
2.探究答题方法,进行总结归纳,更好地回答名著阅读题目。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经典浸润心灵,书香伴我前行。
同学们好,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名著阅读课程。
名著阅读是中考的必考题型。
关于名著阅读,我们的专题复习将分两课时进行,本节课是第一课时。
关于名著阅读,大家了解多少呢?我们梳理了六册课本中必读的12部名著和推荐阅读的24部名著,并对必读名著的相关内容作了简要回顾。
学情调查中,关于名著阅读答题,同学们最大的困惑是什么?我的学生告诉我,不少题目,他们无从下手。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名著阅读的考查范围、题目类型、考查内容和答题方法。
二、明确考查范围和题目类型首先,明确名著阅读的考查范围,了解题目类型。
1.出示第一个表格,共同探究。
这是2019年山东省部分地市名著阅读考查概况,请同学们观察表格,看看有什么发现。
相信同学们已有所得,稍后分享。
让我们继续看第二个表格。
2.出示第二个表格,共同探究。
这是2015-2019年日照市名著阅读考查概况。
从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3.两个表格对照,分析中考名著阅读考查范围、题型与分值。
综合两个表格的信息,我想同学们已经注意到名著阅读的考查范围、题型,以及所占分值了。
考查范围:各地市考题内容总体以必读名著为主,必读名著中又以国内名著为侧重点。
日照市名著阅读试题同样以必读名著为主,但国内和国外名著的考查并重。
题型分值:各地市主要有选择、填空、简答、综合四种题型,也有地市将多种题型灵活搭配,平均分值呈增多趋势。
日照市近五年一直采用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分值为2分。
在全社会越来越重视阅读的情况下,名著阅读仍然会出现在2020年的中考题中。
三、梳理主要考查内容明确了考查范围,了解了题目类型,那么名著阅读具体考查哪些内容呢?下面通过分析具体考题,共同梳理相关知识。
名著整本阅读教学设计及反思
名著整本阅读教学设计及反思一、引言名著是文学中的瑰宝,通过整本阅读名著,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思想启发以及人生智慧。
本文旨在设计一种名著整本阅读的教学方案,并对其进行反思和评价。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阅读兴趣,提高学习成绩,拓展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3. 通过深度阅读名著,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人生价值观。
三、教学步骤1. 选定名著:在整本阅读教学中,我们需要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名著。
可以选择经典的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等,也可以选择与学生相关的现代名著,如《围城》、《活着》等。
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科要求来选择适当的名著。
2. 设置阅读任务:在整本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设置不同的阅读任务。
例如,要求学生在每个章节后写读后感或摘录重要的片段,并就其中的主题、人物、语言等展开讨论。
也可以设置每周的阅读量,鼓励学生按时完成。
3. 辅助教材:除了名著本身外,还可以选用一些适宜的辅助教材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读名著。
例如,导读书籍、电影、音频等都可以作为教学辅助材料。
4. 小组讨论:在整本阅读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相互交流阅读心得、思考问题,激发学习的兴趣,并且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 评估与反馈:在整本阅读结束后,我们需要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估。
可以通过书面测试、口头报告等形式进行,以了解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同时,要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鼓励他们不断提高。
四、教学反思1. 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在整本阅读教学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学科要求和学习能力等因素。
要确保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使其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并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2.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在整本阅读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可以结合讲授、讨论、实践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名著内涵。
初中课后的名著阅读教案
初中课后的名著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通过阅读《海底两万里》,使学生了解并欣赏到科幻小说的魅力。
3.帮助学生掌握《海底两万里》的基本情节,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4.培养学生对科幻小说的阅读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名著概况:介绍《海底两万里》的作者、背景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人物分析: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尼摩船长、阿龙纳斯等。
3.情节梳理: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帮助学生理清故事脉络。
4.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探讨小说所表现的科幻精神、探险精神及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5.阅读策略:教授学生阅读科幻小说的方法,如关注科学元素、理解幻想与现实的结合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以引人入胜的开篇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名著概况:简要介绍《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儒勒·凡尔纳及作品背景,让学生对名著有初步了解。
3.人物分析: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尼摩船长、阿龙纳斯等,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性格特点及成长变化。
4.情节梳理: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帮助学生理清故事脉络,理解事件之间的关联。
5.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探讨小说所表现的科幻精神、探险精神及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激发学生的思考。
6.阅读策略:教授学生阅读科幻小说的方法,如关注科学元素、理解幻想与现实的结合等,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7.总结与拓展: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布置课后阅读任务,鼓励学生继续阅读《海底两万里》,并撰写读后感。
四、教学评价1.课后收集学生的读后感,评估学生对名著的理解程度及阅读感受。
2.在下一节课开始时,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交流,分享彼此的阅读心得,进一步了解学生的阅读效果。
3.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观察学生对名著的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
4.结合学生的阅读作业和课堂表现,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及写作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对《海底两万里》这本名著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对科幻小说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名著书目初中阅读教案
名著书目初中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骆驼祥子》,使学生了解作者老舍及其作品背景,理解小说主题。
2. 学生能够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语言风格,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学习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方法,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
4. 通过对小说的阅读,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作品介绍:老舍及其作品《骆驼祥子》的背景知识介绍。
2. 人物分析:祥子、虎妞、刘四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形象刻画及其相互关系。
3. 情节梳理:小说主要情节的概括和分析。
4. 语言特色: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如北京话、口语、幽默等。
5. 主题探讨:对小说所反映的封建社会现象进行思考和讨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老舍及其作品《骆驼祥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指导:指导学生如何阅读长篇小说,如何把握人物形象、情节等。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人物形象、情节、语言特色等,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4. 写作练习:以小说中的一个人物为对象,进行人物描写练习。
5. 主题探讨:组织学生进行主题讨论,引导学生从小说中思考社会现象。
6. 总结评价:对学生的阅读、讨论、写作进行评价,总结教学成果。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通过阅读测试或问答题等形式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学生写作技巧的提高:通过写作练习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
3. 学生批判思维的培养:通过主题讨论评价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4. 学生对作品情感态度的变化:通过问卷调查或访谈评价学生对作品情感态度的变化。
五、教学资源1. 《骆驼祥子》原著:为学生提供阅读材料。
2. 老舍作品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老舍作品,拓宽阅读视野。
3. 相关论文、评论:为学生提供更深入的研究资料。
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六、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七、教学建议1. 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形象、情节等,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名著阅读教学“四步工作法”
名著阅读教学“四步工作法”一、本文概述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种被称为“四步工作法”的名著阅读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经典文学作品,同时提升他们的阅读技能和批判性思维。
我们将逐一解析这四个步骤:引导阅读、深入探索、讨论交流和拓展应用,并阐述它们如何在名著阅读教学中发挥关键作用。
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名著的情节和人物,还能洞察作者的意图,理解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如何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
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和引导每一步,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并从中受益。
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以促进他们对名著的深入理解和欣赏。
名著阅读教学“四步工作法”是一种全面而系统的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名著,提升他们的阅读技能和批判性思维。
在接下来的部分中,我们将详细探讨这四个步骤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
二、第一步:背景介绍与兴趣激发名著阅读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对作品进行深入的背景介绍,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
这一步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只有充分理解了作品的创作背景,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容和意义。
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从而提高阅读效果。
在进行背景介绍时,教师应尽可能提供详细的作者信息,包括作者的生平、创作风格、时代背景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学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主题。
例如,在阅读《红楼梦》时,教师可以介绍曹雪芹的生平经历,以及他所处的清代社会背景,这有助于学生理解小说中的社会问题和人物性格。
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则多种多样。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作品的故事梗概,或者选取作品中的精彩片段进行朗读,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播放相关影视作品、展示图片等,来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他们更深入地参与到作品的解读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阅读教学
名著的阅读教学应该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名著阅读教学,欢迎参考阅读!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即语文教学过程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还要关注学生人格、思想、道德等教育,教师要善于营造大的语文场。
丰富的的课外阅读是一个学生语文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学好母语、培养人文素养的必由之路,而高中生阅读能力的形成关键在于教师的“导”,即教师如何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会读书,不断培养学生对于经典名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文能力。
:名著导读导什么如何导怎么读
文学名著是人类历史的缩影,更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创造的艺术瑰宝,阅读文学名著不仅能增加高中生语感积累,扩大知识范围,提高人文素养;还能丰富精神世界,锤炼意志品质。
同时,在高中新教材《语文》(必修1-5)也设计“名著导读”这一版块,将它作为教学的重要部分,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走近名著,与经典同行,感受文化熏陶,感悟人文情怀。
但目前,高中生的阅读现状令人堪忧,所以,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在阅读中的“导读”作用就尤为重要,“导”什么,怎么“导”,作为语文教师,必须从导的方法上下功夫,根据学生学情特点及名著相关材料,制定有效的导读教学方案,激发学生对名著的喜爱,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导”什么
高中语文“名著导读”部分包括三部分,即背景介绍、作品
导读、思考与探究。
背景介绍主要是介绍作者情况和作品产生的主要社会、历史背景以及在文化或文学史上的地位。
作品导读部分包含的内容比较丰富。
对全书内容的简要概括,对书中人物形象的性格剖析,对全书思想和艺术价值的深入分析。
思考与探究一般包括2~3道思考题。
这些思考题有的侧重于思想内涵的理解,有的侧重于艺术表现方法的探究,有的侧重于结合现实,深入理解名著的文化意义。
学生可在读完全书之后,通过独立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
名著导读不同于名著本身,老师对学生进行名著导读实际上只是起个示范作用,只是引导学生大概了解故事梗概和人物形象,实际上它无法体现名著所蕴含的那种深刻的思想内容,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娴熟的艺术技巧,也不能产生学生个体阅读差异和效果,所以我们在教学名著导读时,必须摆正导读的位置,借名著导读这个平台,把学生引进名著的大门,引导学生学会独立阅读,主动阅读整部书籍,如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名著导读”该如何导?
1、由课文阅读扩展自然导入课外阅读。
语文是一门深奥而广泛的学科,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拓展学生的视野与知识面,往往采用比较阅读或联系拓展的方法,丰富课堂的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所以由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扩展的自然导入可以更能激发学生兴趣把学生带进名著世界。
比如: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就可以联系到《红楼梦》,学习《论语十则》《先秦诸子散文》就可以联系《论语》等等。
因为是课堂学习,学生对这些选读部分有一定的深入了解,同时又不能全面了解其中的情节发展,人物关系,社会背景等,自然有探求的愿望,利用这一点可以让学
生走进名著。
学生有针对性的阅读名著,不仅更能深入的了解课文,更能激发学生对于名家名著的兴趣。
2、以视觉画面播放精彩片断吸引学生走入名著。
我所在的学校是农村学校,虽然学生已经是高中生,但由于家庭、学校、学生自身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的视野相对比较小,阅读面比较狭窄,我们就可以利用视觉画面冲击播放精彩片断,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 激发学生对于名家名著的阅读兴趣。
比如:在讲学习《红楼梦》名著导读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看林黛玉进贾府,香菱学诗等精彩片段,这些片断人物形象突出,视觉效果好,一旦学生对于这些人物和故事感兴趣,学生自然而然地会自觉主动地阅读原著,在原著中重温片段的经典,并由此引起对原著的整体阅读,从而找到阅读的乐趣,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时下流行的“百家讲坛”等栏目,比如电视热播的名著变体——于丹《〈论语〉心得》、四大名著电视剧等,网络中关于某些名著的热门话题等等,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
结合这些媒体热点,紧扣学生心理导入名著能最大限度地激趣,促进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和体验。
3、展开丰富多彩的故事会激发阅读兴趣。
我们现在的高中生虽没有读多少文学名著,但或多或少知道有关名著的一些有趣的故事,所以我们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故事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知道多的带动知道少的,知道少的带动不知道的,逐渐形成浓郁的阅读氛围。
比如讲《三国演义》时,就可以让看过的男同学们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讲三国中感动的故事,进而促使全班阅读的形成。
4、借助名家名言、歇后语、俗语成语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现在我们知道的很多歇后语、俗语成语都是来自名著本身,
以及一些名家名言,学生往往对这些比较感兴趣,所以我们可以引荐这些引导学生走进名著世界,感悟名著文学都有的魅力。
比如:可以以“一纸荒唐言,满眼辛酸泪。
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诱发学生对《红楼梦》的兴趣;以“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向学生介绍《西游记》;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向学生推介《论语》;以“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向学生推荐《名人传》里《贝多芬》;以“知识就是力量”向学生介绍《培根随笔》等等。
三、怎么读
在采用了灵活多样的导引后,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欲望,但由于高中学生学习负担相对比较重,时间紧迫,我们不能听任学生自己盲目阅读,必须进行阅读方法的引导,才能读有所获,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标,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比较重要:
1、推荐适合的书籍名目:
依据高中生的具体特点和实际情况,任课教师参考教材中“名著导读”部分的书目,选定一定数量的书目推介给学生,每学期1~2部为宜,要求在一定的时限内读完。
比如在讲导读《红楼梦》时,就要求学生课外一定阅读原著的前五回,因为要读懂红楼梦,因为前五回里包含的信息相当丰富,包括人物的命运,写书的缘起等等,并指导学生仔细体会其中的精彩章节,领会书中的深意,这样可以做到课内课外阅读相结合,减轻学生负担,提高阅读效率。
当然,如果学生学有余力,还可以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读物可以进行阅读。
2、介绍阅读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语文名著导读中,我们只注意兴趣的培养还不够,还应当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让孩子读出门道,读出味道,读出兴趣。
依据书目的编排结构,可指
导学生在读书之前先翻翻前言、后记和目录,对书的背景、作者和大致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依据不同文体特征,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精读、略读甚至跳读的方式阅读,这样以来,方法对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提高了。
总之,要做好名著导读教学,我们语文教师不仅在名著导读课上要充分体现教师“导”的功能,以导促读,促进学生的深入思考,而且还要注重学生正确的“读”法,才有利于学生汲取名著的力量,提升思维品质,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